時間:2023-03-22 17:46: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商業銀行審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國外先進的商業銀行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已逐步建立起組織體制與管理集中有力、審計方針與目標明確具體、審計形式與方法科學的內部審計監控體系。總結起來,國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系統的特點有:
1、獨立、權威的審計組織機構。
為防范各部門和銀行員工經營管理不善而產生的欺詐行為,國外商業銀行一般專門成立了獨立于其它部門,僅僅對銀行最高權力機構負責的內部審計機構。如在美國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許多西方商業銀行中,董事會是全行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負責銀行的內部審計的領導、組織工作,并負責向董事會匯報銀行的財務狀況。董事會領導下的行政總裁(行長)負責管理全行的業務運作,而業務審計部門或內部審計部門則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且在全球設立了若干業務審計及內部審計中心,分別負責銀行全球業務的審計和內部管理的審計,以保證銀行內部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近來,日本的三和銀行也在把世界各地分行的內部稽核部門獨立出來,不再受各地分行管轄,而直接由總行稽核部門領導,此舉的目的也在于加強銀行內部監控機構的獨立性與權威性。
2、靈活科學的現代審計技術。
隨著審計目標、內容和技術的發展,美、英等西方國家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人員越來越注重現代審計技術方法的運用。目前,國外現代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大多采取以內部控制評價為基礎的現代審計方法,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為主,對重要業務或內部控制系統存在較大缺陷的機構進行實質性的審計。有的商業銀行還引進了新近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緊緊圍繞風險防范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并借助計算機技術來進行風險測定。如美國花旗銀行的稽核部對各分行、各業務部門都制定了風險程度測定的標準,并將這個標準轉化為數學模型輸入計算機系統,計算機利用每一筆業務的原始數據資料,自動定期地對各審計對象打分,然后根據風險打分的結果確定審計計劃。
國外商業銀行還非常注重內部審計方式的靈活化。如美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系統以開放式、能動式模式為發展方向,一般不實行突擊檢查,注重培養各級分行及業務部門遵守規章制度,發現風險隱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促進業務部門自我控制,花旗銀行稽核部還從1996年起在對分行和業務部門的風險監測中增加了對部門經理的管理意識打分。這項措施有效地加強了業務部門的自我控制意識。
3、審計內容重點突出,針對性強。
以美國為例,美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大多采取定期審計的形式進行,一般每3年對所有分行進行一次審計,且為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審計。其審計一般是針對總部的各項經營政策、決策、制度、辦法而進行,涉及政策、決策、制度、辦法的制定過程是否合理、合法,執行過程是否落實到位。同時,內部審計部門還擺脫了單純的事后復核性質的檢查,注重對各種潛在風險隱患的預防和監督,并制定預防措施。
4、高度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提高。
西方商業銀行普遍非常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人員在全行員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都達到了5%。尤為重要的是,西方商業銀行非常注重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培養,并且將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培養銀行管理人才的基地。90年代中期公布的一份美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的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中,有一半左右的人獲得了某種證書(通常是特許注冊會計師、注冊內部審計人員)或者碩士;90%以上獲得了大學以上的學歷;每年計劃交流12%~18%的審計專業人員到銀行其他重要的部門工作。此外,美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人員每年都要接受較長時間的集中培訓。其目的一方面是掌握新的業務知識和規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學習審計技巧,掌握新的方法。花旗銀行稽核部為此還專門設置了審計培訓部。
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措施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是商業銀行內在的監督約束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商業銀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因此,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系統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針對我國實際情況,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改革內部審計組織結構,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體系。
我國商業銀行應按照獨立性原則來進行內部審計組織結構設計。具體實施時,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審計委員會模式來進行。首先應在董事會(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工作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審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其次,應在銀行內部設立專門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該部門應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直接對董事會或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監督部門應具有較高的地位,其部門負責人由董事會(監事會)直接任命;再次,總行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對各分支行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應實行派駐制,各分支行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受總行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直接領導,其主要任務是推動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督促依法合規經營、加強風險防范和對銀行的經濟效益進行檢查和評價等,其人員的工資報酬、晉升福利均由總行決定。這樣從總行到分行,逐級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監督部門,上下相聯,縱橫貫通,從而形成一套比較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體系。
2、努力提高審計隊伍和人員的專業素質。
高素質的人員是高質量工作的保證。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審計隊伍,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審計人員是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審計工作的必備條件。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的實際情況,我們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審計隊伍和人員的專業素質。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各商業銀行尤其是各級領導要對內部審計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視。要正確處理好內部審計與業務發展的關系,將業務能力強、道德素質高的人才配備到內部審計部門工作,并通過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待遇、公開招聘等靈活的用人機制將優秀人才吸引到內部審計部門來,以擴大審計隊伍,充實審計力量。
(2)大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內部審計氛圍,切實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誠信意識;二是要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培訓,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對專業及其相關知識的熟練程度,全面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可采取的教育和培訓方式有定期脫崗學習、專家講座、案例指導、經驗交流以及有針對性地安排審計人員到審計現場加強鍛煉等;三是引入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掘和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創新思維能力,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和掌握新知識。
(3)建立完善內部審計人員準入和考核機制。商業銀行應制定內部審計人員任用和考核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明確的要求。可行的方法有建立內部審計的達標上崗制度或資格認證制度,只有通過國家統一考試的人,才能從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對達不到要求的現有審計人員要進行培訓和交流。此外,內部審計人員每年必須參加一定時間的繼續教育,并且考試合格后方能通過年檢。
3、引入新的內部審計方法。
我國商業銀行機構眾多且網點分散,相當一部分工作人員可以接觸到貨幣資金,并有權限進入客戶的賬戶,內部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以制度基礎審計方法為主,重視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檢查和評價,通過測試找尋銀行內部控制的薄弱點或盲點,并對其進行詳細的審計。同時,在這個銀行業風險日漸增多的時代,防范金融風險已成為銀行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國商業銀行也要大力引進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和方法,注重從多方面分析和考察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重視對審計風險的系統分析,緊緊圍繞風險防范的目的來開展審計工作。
4、實現審計手段電子化
二、影響因素和問題所在
1.內部審計職能的履行和發揮
內部審計職能的履行與發揮程度將直接決定內部審計質量與效率的高低。當前,審計履職主要以對業務事項的檢查為主,而對公司治理效果、全面風險管控體系、資源配給及績效管理、戰略督導等方面涉足不多,評價和驗證不足,面向全行提供審計咨詢服務不夠,審計的深度、廣度和高度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導致內部審計層次不高、影響力有限、信息傳導與反饋缺漏,這些都影響到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
2.審計隊伍的穩定發展
內部審計隊伍的穩定發展又是影響內部審計職能履行和發揮的關鍵因素。近幾年商業銀行雖然已建立了董事會下垂直管理的審計體系,重新組建和培養了一批較為專業的審計隊伍。但是,作為派駐性質的管理模式、組織形態和從職的穩定性,以及目前涉及審計人員的職業規劃與發展、歸屬感等,都一定程度上使得內部審計人員人心不穩,糾結于機構與職業長期穩定性的擔憂。種種這些因素難免影響到審計履職的發揮和對審計事項的客觀評價,進而對審計質量和效率產生負面影響。
3.內部審計方法的創新和改進
現行的審計項目在由傳統的現場審計為主、非現場審計為輔逐步向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相結合轉變,內部審計在組織形式、審計系統升級、審計技術和方法創新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探索,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隨著內部系統升級和數據集中,新業務、新產品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內部審計要有所作為,創新發展是關鍵。特別是在激活機制、引入和吸納內審工作先進理念、掌握和應用科技手段、改進和創新審計方法等方面,更應多途徑地推進創新發展,為不斷提升審計質量和效率創造條件。
4.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完善
目前審計過程中仍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審人員主要是從銀行內部其他崗位轉崗而來,缺乏審計專業知識,對于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工具掌握不夠,審計時較少地運用先進的風險審計模型;二是大部分審計人員缺乏對審計方法的提煉總結,審計人員之間經驗、方法分享不夠;三是受各種生產系統和信息資源共享約束,審計分析維度不夠,造成審計分析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5.內部審計成果的轉化和利用
近年來,通過實施一系列審計項目和推導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活動,內部審計在促進本行穩健發展的作用越顯突出,審計成果得到較好的體現。但由于受傳統審計慣性思維束縛、審計環境影響和審計力量不足等因素限制,審計發力點仍主要停留在以檢查挖掘問題和風險為主,對審計成果的轉化利用不夠,審計成果難以轉化為生產力,經營行同類同質問題屢查屢犯,后續整改不能解決根源性問題,不能真正起到舉一反三地利用審計成果的作用。
三、解決方案和對策建議
1.從體制建設方面保證審計隊伍長期穩定
黨的十三中全會作出了深化改革的決定,商業銀行必將在不斷改革中發展,而內部審計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審計人員作為承載主體,需要建設一支能打硬仗,能啃硬骨頭,且能與時俱進的精英審計團隊,既保持在一定穩定從業環境下的長期歷練,也具有良好職業發展前景和通道的成長機制,使人生出彩與本行事業相輔相成,促進公司與團隊、個人的價值積聚。
2.從制度健全方面保證審計工作有序開展
要使審計質量管理有章可循,建立審計質量管理的常態化機制,必須進一步健全審計的管理、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一套系統詳盡的審計工作質量評價標準,既為開展審計工作提供遵循,也為工作評價提供標準,為各項成果認定和審計責任追究提供依據,同時將質量控制結果與績效考評掛鉤,促進審計人員提高審計質量的主動性和工作熱情,降低審計風險發生概率,提升審計工作質量效率。
3.從業務創新方面保證審計工作有效推進
一是鼓勵內部審計方法創新鼓勵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方法的總結創新,注重用各種分析方法來考察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和變動規律,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對各項業務和產品經風險評估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數據分析、編寫審計方法、完善風險分析模型,以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二是加強非現場日常監測。將非現場審計監測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來實施,由原來以單一的、靜態的、不連續的審計監督,逐步轉變為多方位、動態的、持續的審計監督,集中力量對本行重點業務、重大風險進行日常監控,防范系統性風險和極端事件的發生。
4.從素質提升方面保證審計工作高效運作
一是建立學習型審計組織。要充分發揮內審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能夠自覺地持續進行職業培訓和專業學習,不斷豐富業務知識和專業見識,切實提高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加強審計人員日常培訓。要充分利用審計項目間隙,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實現審計經驗的交流分享。有針對性地邀請業務專家指導授課,快速儲備新的業務知識,提供審計人員階段性在各層級業務崗位的實踐學習機會,定向培養審計人員專業化水平,促進審計專業能力的提升。
(二)貸款的審批是否嚴格按照授權,有無越權放貸,是否審貸分離。
(三)貸款的發放是否越過規模,有無一味擴大貸款規模,導致貸款風險過大。
(四)對關系人貸款是否嚴格按照規定,有無放寬貸款條件,有無發放信用貸款、擔保貸款。
-
(五)審查貸款集中風險,看有無向一個或一組關系密切的借款人超比例發放貸款。
(六)貸款抵押、質押擔保是否合法有效。(1)抵押物法定所有權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出租或共有等于第三人的產權,使用權與處置權關系。(2)抵押物是否處于被監管狀態,是否為允許自由買賣的財產,是否已進行保險,風險程度如何,保險權益是否能轉讓給抵押權人。(3)抵押物法定繳納稅費等手續是否完備。(4)抵押物產權證明所指向的財產標的是否真實存在,其狀況如何。(5)抵押物品名、數量、單價等是否與借款申請;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所反映的一致,價值評定是否合理。(6)抵押合同是否經法律公證。
(七)對不良貸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門專管、風險識別、及時處理,損失類貸款的界定、轉賬、核銷是否合規。
(八)貸款利率是否執行國家規定,有無擅自或變相改變利率,違規競爭。
(九)貸款分類是否真實、合規、準確,有無隨意調整,虛報貸款質量。
二、信貸質量審計的方法
(一)符合性測試
在全面了解銀行貸款的基礎上,正確評價貸款控制制度,確定審計重點,把握審計方向。
1.內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內控程序測試一是通過詢問等方式,了解銀行對貸款控制的環境及程序等的情況。二是穿行測試,即抽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貸交易,并對其各控制點進行測試,審查其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情況。
控制測試。控制測試是為了獲取審計證據,證實銀行內控制度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一是設計測試,即內控制度和程序的設計是否合理,能否有效發揮和控制風險。二是執行測試,即審查內控的有效性,看其運行是否連續,是否取得預期效果,是否實際發揮作用。如對貸款審批程序的評審,主要內容有:(1)貸款的審批是否按照審批程序進行,是否存在越級審批、化整為零或未經信貸調查即進行審批的情況。(2)是否體現審貸分離原則。首先,審查銀行是否設置貸款調查、貸款審批、貸款發放這三個不同的崗位,是否保證崗位之間的相萬獨立與制約;其次,審查對借款人的使用調查和貸款的審批權是否分開,是否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3)是否要求和保證信貸人員進行充分的信貸調查。(4)貸款審查是否嚴格。(5)貸款發放是否符合信貸政策。
2.依據測試結果確定審計重點,進行實質性測試。對內控制度健全有效的環節,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則重點抽查。
(二)分析性測試
貸款質量審計要以貸款數量為基礎,對貸款分類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反映貸款總體狀況和結構,提示貸款內在風險,然后進行歷史數據比較,同業比較和貸款投向結構分析,從貸款各要素及結構中去尋找其運動的規律并發現其中的差異,以此作為審計重點,獲取證據。
1.比率分析
將銀行五級分類貸款,即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類貸款余額分別與全部貸款余額作比較,審查各類貸款的風險權重及其分布。
2.比較分析
(1)同期比較分析。審查貸款質量變化趨勢,若貸款質量變化趨勢與同期經濟變化大體一致,則屬正常;反之,要做進一步分析。
(2)同業比較分析。對同一組經營規模類似、性質相同的銀行貸款質量進行比較分析,看其經營業績差距是否過大,若差距大,則分析成因。
3.不良貸款結構分析
從定量的角度揭示銀行不良貸款集中區,從而發現銀行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和高風險區域。
(1)行業投向分析,揭示不良貸款行業分布。
(2)貸款品種構成分析。如對商業貸款、建筑貸款等貸款的分析,可發現不良貸款在各類貸款中的分布,進而確定貸款的高風險區。
運用分析性測試應把握以下要點:
1.信息來源的可靠性
高質量的輸入,就會有高質量的輸出。信息的可靠性決定著審計證據質量的高低。
2.信息的相關性、可比性
分析性測試的資料必須具有相關性和可比性,要從貸款各要素的內在聯系中比較,發現差異,進而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
由于分析性測試存在固有限制,對于重要項目,不宜依賴,若有必要使用,應由其他程序相佐證。如結果相互印證,則可以依賴。
(三)實質性測試
對信貸質量的實質性測試,有賴于信貸內控的健全和有效控制程度。實質性測試的目的在于用取得的審計證據驗證貸款的真實性、準確性。銀行的各類交易、各個賬目之間都存在著一定聯系,審計應從各要素存在的聯系中去發現所需的有關貸款證據。其方法主要有:
1.編制貸款匯總表,反映貸款全貌,指引對貸款的實質性測試。
2.核對有關賬目,審查貸款的真實性。
核對貸款科目總賬分戶賬余額。檢查會計總賬信貸部門臺賬,看部門統計報表是否一致。追查借款合同、借據、會計科目,看所發生的貸款是否全部及時入賬,同時,對貸款進行函證,以檢查貸款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3.運用判斷抽樣技術,確認貸款真實價值。
貸款審計的目的是為了確認貸款的真實價值而運用判斷抽樣方法,盡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發生損失的貸款,確認其可能損失的程度,從而確定貸款的真實價值。判斷抽樣中要做到:
第一,樣本要有—定的覆蓋率。若貸款質量較好,樣本可少些,反之亦然。
內部審計作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線,其目的是為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為使內部審計能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對內部審計項目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涵義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年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規定:內部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是指為合理保證審計項目的實施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與方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具體包括內部審計機構為確保其審計項目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在實施審計項目時,對審計立項、審計準備、審計測試、審計報告、審計追蹤、項目評價等完整審計程序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它是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對自身活動進行控制的自律行為,它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各個環節。
二、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推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而審計項目質量則是內部審計質量的靈魂。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提高審計質量,必然給內部審計自身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審計部門的地位,“有為才能有位”,高質量的審計項目容易得到領導的重視,被審計單位的尊重,樹立內審的良好形象,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履行職責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其次是有利于審計隊伍素質的提高,通過對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使審計人員對素質要求有了新的標準和認識,審計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將會在外界壓力、自身動力的雙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適應業務發展對內部審計的需要。可以說,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完善是在不斷提高其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的,提高審計項目質量是推動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2.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控制現狀需要加強項目質量控制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控制現狀重點表現為“三重三輕”:即“重審計實施、輕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可操作性不強,審計實施與審計方案“兩張皮”,造成審計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影響項目質量;“重審計問題、輕審計規范”,審計取證不齊全,工作底稿不規范,審計定性不準確;“重審計報告、輕整改落實”,使審計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以便對以上控制缺陷“糾偏”和其他控制環節“防患于未然”。
3.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規避審計風險的有效手段
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勢必存在內部審計風險。在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現階段,決定內部審計風險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高低,二者之間存在此長彼消的關系,內部審計項目質量越高,審計風險就越小;反之,則審計風險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審計風險的核心在于提高內部審計項目質量。只有加強對審計項目各環節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工作質量,規范審計工作行為,最大限度地規避審計風險。
4.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的完善提供實踐基礎
科學的理論來源于科學的實踐,在不斷強化項目質量控制的實踐過程中積極地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規律,將為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措施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是一個過程,包括立項、準備、實施、報告、后續等各環節。以下則是審計項目各環節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1.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
高度重視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首先,內部審計立項應以本組織風險評估為基礎,以幫助組織實現目標,為組織提供增值服務為目的,時刻跟上組織前進的步伐,配合組織發展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審計,尤其關鍵的是內部審計項目的立項要能體現組織不斷發展變化的審計需求。其次,為保證項目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就需要適當控制和縮小審計范圍。根據以往審計經驗,在沒有特定需要情況下,適宜采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一次審計只針對某一個管理環節或一個業務事項進行深入細致的審計,盡量減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審計。有利于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審計的風險。因此,項目立項把握的好,在總體不斷拓展審計范圍和影響的同時細化審計項目分類,在每個審計項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會為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2.準備過程的質量控制
準備階段是整個項目的基礎,在項目前期做好各項質量控制,不僅能從開始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而且可以節約具體審計過程的時間和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加強審前準備的質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內部審計部門在配備相應的項目成員時應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審計人員應符合客觀性的要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修訂的《職業道德規范》中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職業客觀”。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因素,審計部門負責人不應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沖突或偏見的審計人員參與該項目的審計,以保證審計人員公正客觀、不偏不倚。二是,審計人員應符合專業勝任的要求。《職業道德規范》中同時要求,內部審計師在開展業務時,應具備專業能力和應有的職業審慎性。作為內部審計項目組人員的組成,需要基本的勝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證項目質量。
(2)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審前調查是保證項目質量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凡是審計效果比較突出、審計質量比較高的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充分的審前調查。審計調查應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流程、內控狀況及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統的主要變化。調查結束后,審計組應執行分析性程序,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明確潛在的關鍵控制點、控制缺陷或控制過度的情況,對被審計事項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作出合理評估,初步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只有把審前調查作為審計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真抓好,才能編制出行之有效的審計實施方案,確保高質量地實現審計目標。
(3)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實施方案是項目質量控制的“龍頭”。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應具備三個特征。第一,它從根本上規定了項目的方向,是指導審計人員現場作業的“路線圖”,對實施項目起著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執行審計和質量檢查的標準。依照實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斷審計人員審了什么、怎么審的、結果怎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的隨意性;第三,它是審計報告的基礎,好的實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現場實施有的放矢,審計報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項目質量保證的核心。因此,必須強化實施過程的控制,以保證項目質量,降低項目總體風險。現場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關鍵在于嚴格執行審計程序,規范業務操作,重點把握好兩方面的質量控制。其一,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審計證據為內部審計人員作出審計結論和建議提供了依據,是項目質量的核心。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包括三點:一是要明確審計取證的范圍。審計證據要足以支持審計報告和審計結論中揭示的問題。二是要規范審計取證的方法。為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應根據取證的要求不同,對取證方法有所側重,以規范審計取證行為。三是要恰當處理和評價審計證據。內審人員應要求證據的提供者進行簽名或蓋章,確認其來源真實,證據有效。無法獲取簽名蓋章的證據,應當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評價審計證據時,應當考慮證據之間的相互印證及證據來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審計底稿的質量控制。審計底稿是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和道德風險的一個關鍵環節。編制工作底稿時,應遵循工作底稿的質量要求,做到內容完整、記錄清晰、結論明確,客觀反映項目計劃與審計方案的制定及實施情況,并包括與形成審計結論和建議有關的所有重要事項。保證認定事實客觀存在、問題性質判斷準確、審計建議合理專業。
4.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
審計報告是審計監督活動的“產品”,是實施審計后,對審計項目做出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要想提高審計項目的質量,重視審計報告的撰寫是非常必要的。審計報告應當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并體現重要性原則。審計報告質量控制的關鍵是復核審定和最終審定控制。審核重點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審計底稿為基礎,問題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對審計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審計報告、但必須在報告中揭示的情況,責成審計組繼續深入檢查,將工作底稿補充完整。二是審計報告是否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引用法規條文是否有效、準確。三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為原則,問題定性是否正確,評價是否到位。四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幫、促為出發點,審計建議是否可行,對被審計單位目前或未來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具有指導意義。五是審計報告結構是否合理,報告的層次是否按問題的重要性排列,用詞是否恰當,審計報告作為專業文書,應切忌用華麗辭藻或修飾的方法等。
5.審計項目后期及后續的質量控制
做好以下項目后期及后續的質量控制,對于提升以后項目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認真開展項目總結。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后,項目組長要認真組織開展項目總結,提出本次項目開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類似項目中應注意的事項。審計總結是內部審計部門的寶貴財富,對今后的審計工作有極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有利于不斷提高審計項目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
(2)后續審計質量控制。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已報告的業務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行動是否適當、有效和及時的過程。為保證后續審計的質量得到控制,首先,應將后續審計的責任在內部審計部門的書面章程中得到明確。其次,在后續審計中,審計人員應重點關注審計發現問題的風險是否得到控制,加強審計人員對風險接受程度的準確判斷,以規避審計風險,保證項目質量。
6.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審計項目督導的平行作業機制。審計項目督導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內審項目質量的高低。針對目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由于受人員、機構編制等因素的制約,審計項目的督導缺乏實質內容,僅僅是對審計方案和審計報告做象征性復核,在深度和廣度上還不能達到項目質量控制得要求。因此,應建立審計項目督導的平行作業機制。明確審計項目的督導工作應貫穿于項目的始終,保證對項目各環節督導的質量控制。
(2)不斷完善審計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審計項目資源合理配置。績效考評的目的本身是獎勤罰懶,但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實際運行的情況看,由于內部審計部門基本采用矩陣式組織方式,一個審計項目中的審計人員受本科室和項目組的雙重領導,而這雙重領導出于各自利益出發,可能會將不具備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選入項目組,這勢必影響審計項目的質量,加大審計風險。因此,內審部門應不斷完善審計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審計項目資源合理配置,保證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只有不斷提高項目質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內部審計質量的整體提升,從而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2005年5月.
2審計方法的改變決定審計項目組織管理模式的變化
手工審計下一般根據審前調查的情況,以資產或者貸款規模為標準初步確定抽查的支行,審計人員分成幾個小組到抽查支行進行審計,審計中接觸和詢問較多的部門主要是總行和各支行的財會部、信貸部。采用計算機審計后,針對目前商業銀行將散布在各個分支銀行和營業網點的業務數據及其他相關數據,向總行進行上收的數據大集中,實行扁平化管理的“大總行、小分行”模式,審前調點集中于總行一級,接觸較多的是銀行計算機系統管理部門,審計人員首先在該部門了解系統的基本情況,然后根據需求下載和轉換數據,獲取審計所需要的電子數據,集中力量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提出有疑點的數據,確定審計重點和審計線索,審計進點后就可以安排審計組對相關支行進行重點和有針對性的審計,避免了現場審計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計算機審計需要審計人員與計算機技術人員的相互溝通和配合。金融審計人員可以獨立操作簡單的查詢、篩選、統計、分析功能,比如利用關鍵字查詢銀行自辦實體,統計貸款大戶的貸款總額等。
3審計內容從電子數據審計發展到嘗試對計算機系統的審計
商業銀行的計算機系統數據一般分為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兩部分,計算機審計按審計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電子數據審計,即通過對電子數據的收集、轉換、整理、分析和驗證,發現和查找問題,實現審計目標;二是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審計,是一個通過收集和評價審計證據,對其系統是否能夠保護資產的安全、維護數據的完整、使被審計單位的目標得以有效地實現、使組織的資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斷的過程。商業銀行數據實行大集中后風險也更加集中,如系統受到黑客攻擊或不法分子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實施犯罪,系統程序設計上存在不足造成數據核算和處理不完整不準確。數據集中后對于銀行的風險管理,特別是對操作風險管理和災難備份系統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電子數據審計的基礎上對處理、存儲電子數據的計算機系統進行審計顯得尤為必要。
4確定計算機審計的范圍和重點是關鍵
商業銀行常用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有Orale、Sybase、DB2等,由于銀行的經營業務品種較多,其對應開發的系統也較多,如我們對某商業銀行審前調查了解到該行使用的系統總體分為綜合業務系統、財務核算系統、信貸業務系統三大類,各類下又分為若干的子系統,如果對這些系統都審計一遍,顯然審計資源是無法滿足的。為此,就需要審計人員深入了解銀行的經營業務及在業務中計算機的實際應用情況,結合審計目標、以往審計情況、審計人員經驗和已取得的電子數據、數據字典和數據庫說明等技術資料,進行審計需求分析,確定能利用現有數據進行分析的具體問題,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然后根據法律法規、業務邏輯關系、數據間的勾稽關系等建立分析性“中間表”和審計分析模型進行審計。該次審計我們結合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的要求、該行自行開發系統特點、存貸款計息情況審計較少等情況,最終選擇將與財務報表直接相關的核心系統、貸款業務系統、存貸款計息系統、銀行承兌匯票系統作為審計范圍和重點,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實現了審計目標。5傳統審計方法與計算機審計有機結合,確保審計質量
計算機審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審計成本,擴展了審計范圍,使審計人員可以對審計內容進行全面、迅速、有效的分析,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風險。一方面審計人員運用Access、Excel、SQLServer等工具軟件審查問題,當審計人員掌握的情況不充分、分析不深入時,編制的程序就會存在不足,而計算機運行是客觀的執行,并沒有主觀的判斷,得出的數據和結果就不一定準確,有時還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審計工作中,要對計算機審計程序運行的結果進行抽查驗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根據抽查的反饋情況逐步調整、完善程序,得到正確的審計結果。另一方面如果被審計單位計算機系統中的數據存在虛假、修改等情況或者審計人員過分依賴計算機運行所得出的結果,而沒有對各種疑點線索進行必要的復查,都會形成審計風險。所以,應該明確計算機審計并不能夠完全代替傳統的審計方法和技術。在加快計算機審計的研究和發展的同時,也要將調閱被審計單位資料、進行抽樣審計、問卷調查、延伸審計等傳統的審計方式和方法與計算機審計有機結合,確保審計質量。
6提高計算機審計能力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多方面改進和完善
傳統的手工審計向計算機輔助審計轉變是必然的趨勢,計算機審計能力決定審計的效果和質量。為了提高計算機審計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一是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提高硬件設施和審計軟件功能。針對銀行的海量數據,審計機關應該全面提升硬件存儲設備和審計軟件等方面的性能,提高數據的處理能力,有條件的可開展審計現場聯網審計。二是提高審計人員計算機審計水平。地方審計機關特別是西部地區、基層審計局由于審計對象即地方金融機構較少、審計規模較小、審計人員計算機水平不高等原因,使審計人員運用計算機審計的鍛煉和學習機會相對較少,其審計能力和效果與審計署特派辦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要提高計算機審計水平,應加大培訓和交流學習的力度,提高對審計軟件的應用水平,如有條件可以派業務骨干參加審計署組織的大型銀行審計進行“練兵”,培養既懂審計業務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復合性人才,在審計中歸納銀行計算機系統的特點,開發一些實用的操作小程序。三是審計人員更新思想觀念,創新思維方式。通過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和學習氛圍,提高審計人員學習、應用計算機審計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審計人員相互交流、積極探索銀行計算機審計方面的方法和經驗。四是加強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計算機審計法制化建設,規范審計程序和審計證據的取得,注意數據的安全和保密。注重計算機審計的事前與事中審計,加強對內部控制的了解和分析,合理評估銀行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降低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張京奕.信息系統審計的重點環節[J].中國審計,2007,(06):49-50.
Abstract:Improvingtheinternalauditsystemisacrucialcomponenttothereformof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Certainsuccesshasbeenachievedinthereformofinternalauditsystemof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butquiteafewproblemsstillexistinbuildingandimprovingofaverticalandindependentinternalauditsystemanditsoperatingmechanism.AccordingtothenationalconditionsofChinaandthemanagementsituationofcommercialbanks,itisbeneficialtopromotethereformoftheinternalauditsystemof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throughanalyzinganddiscussingtheexistingproblemsbasedonthecorporategovernancetheory.
Keywords:state-ownedcommercialbank;internalaudit;corporategovernance
商業銀行是金融市場的重要主體之一,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著股東和金融客戶的利益,對金融秩序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有專家稱90%的銀行壞賬損失可以通過加強內部審計來規避[1]。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出現的金融案件主要集中在基層銀行,這跟銀行內部審計體制的缺陷有很直接的關系。加強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強化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是我國銀行業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改革的最新進展
(一)取得的成效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是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而獨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是改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提高外部監管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國有商業銀行相繼進行了內部審計體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相對獨立和垂直管理的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審計整體合力逐漸形成。一是公司治理架構已經建立。國有商業銀行都已按照《公司法》和公司治理的相關法規、政策的要求,建立了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內的“三會一層”的組織架構,作為公司治理運作的依托。二是運作更加規范。改制后的國有商業銀行,董事會都設立了包括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薪酬委員會等在內的組織機構,使董事會的職能進一步明晰和落實。三是內部監督加強。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由原來對經營管理層負責改為對董事會負責,跨地區垂直管理的內部審計框架初步建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審計的質量和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暴露的新問題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制正朝著董事會領導下的一級內部審計體制努力,朝著與國際接軌的方向轉變。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也暴露了不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建立及完善垂直、獨立的一級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和完善內部審計自身的運行機制兩方面。
1.建立和完善垂直、獨立的一級內部審計組織體系面臨著三大約束
一是管理和成本約束。國有商業銀行融跨國銀行和社區銀行功能于一體,經營規模大,分支機構多,分布地域廣,服務層次龐雜,導致內部審計任務繁重,審計業務量大。單就審計人員數量而言,五家國有商業銀行(2007年銀監會將交通銀行從股份制銀行范疇劃分出去并入國有商業銀行稱為五大行)目前各自擁有一支數量龐大且監管部門仍認為數量不足的審計隊伍。按審計人員占員工總數的2%計算,每家銀行內審人員平均有7000人左右,有的已超過1萬人。如果將這支隊伍直接交由總行內審部門管理,只考慮如何讓他們在行際間調度、專業分工和審計任務分配等活動安排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國外銀行如花旗銀行的內審隊伍僅有900人左右,大概只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八分之一。
二是組織架構約束。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層次多,委托——鏈條長,很多分支行行長集人、委托人和管理人身份于一身。一級審計體制很難與縱深的機構層次配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管理技術進步推動了組織機構的扁平化,但扁平化是有限度的,要受管理者素質等因素制約,并不是扁平化程度越高越好[2]。另外,以一級分行為例,一級分行要管理二級分行、縣支行、分理處、儲蓄所等三到四個層次,這使一級分行行長實際上需要一支轄內的內審隊伍,客觀上限制了一級內審體制的建立。
三是權力配置約束。國外銀行大多實行“大總行、大部門、小分行”的架構,總行集權程度很高,許多業務集中在總行職能部門,分行權限較小,職能單一,分行只是一個營銷中心,分行行長主要負責協調工作。如花旗銀行內部審計人員900人當中總部內部審計人員的配備就占有575人。相反,國有商業銀行采用“塊塊強、條條弱”的權力配置模式,分支行權限都較大,分支行作為成本、利潤、風險控制和資源配置中心,是事實上的經營主體。因此,審計資源必然要向這些單位配置,審計對象和審計任務必然要集中在這些分支行及其業務部門。根據資料顯示商業銀行發生的金融案件也主要集中在分支行,目前國有商業銀行80%的審計人員集中于二級分行。
2.內部審計自身的運行機制存在四方面問題
一是內部審計如何在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內部審計定位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組成部分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由管理層領導內部審計的模式向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的模式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內部審計如何面對管理層和董事會的雙重領導,如何與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相關職能對接。在董事會的決策程序中,內部審計(審計委員會)究竟處于何種地位,是作為董事會的咨詢機構還是可以獨立對銀行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是簡單地作為董事會決策的前置環節還是可以做出最終決策,這些都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與業務發展。
二是內部審計如何在強化獨立性的過程中保持執行力。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都實行由總行審計部門垂直領導的條線管理模式,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空前加強。但是分支行的審計機構從分支行分離出來后,基本上脫離了分支行的管理約束,總行審計部門限于空間距離也無暇顧及其日常管理,而分支行的審計機構在人事關系、業務利益等方面仍與分支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面對這種情況,如何保證分支行的審計機構盡職盡責、嚴格按照決策層和審計總部的要求開展工作。此外,分行審計權力上收到總行后,審計部門對分行審計還比較容易,但是對于同級部門的審計,比如對總行業務部門的審計如何進行[3]。
三是內部審計的服務質量與效率如何適應銀行業務的發展與創新。商業銀行股改上市,產權制度改變帶來了新的資本風險問題;信息披露按國際規范更加及時、全面和公開,社會關注程度顯著提高;市場變化與競爭加劇導致銀行業務創新層出不窮,信息化進程與數據集中不斷提速等都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如何在與業務部門保持獨立的同時,不斷提升業務能力,適應銀行業務發展的節奏。
四是如何在充分發揮內審職能的同時實現對內部審計的有效約束。經過近幾年的內審體制改革,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得到加強,審計權威得到逐步建立,審計監督職能發揮比較充分,在部分領域評價結果也被業務考核體系所采納。但是,任何權力都必須有監督和制約,誰來監管監督者,怎樣實現對內部審計的監督制約。
二、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問題成因探析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大都規定內部審計主要負責人由董事會任免,內部審計部門及其負責人向董事會負責并報告工作。這實質上是一種委托關系:即審計負責人代表內審部門,接受董事會的委托,在系統內組織開展審計工作。借鑒公司治理相關機制把內部審計對應公司治理的主體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某些治理結構缺陷。
(一)委托層級過多,內部約束逐級遞減
國有商業銀行在董事會內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部門除向董事會負責外,“并應向行長、監事會匯報工作”[4]。內部審計面對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形成了第一層級的委托關系;從審計部門內部組織架構來看,國有商業銀行的內審機構設置仍然對應于業務管理層級,內部呈現多級委托關系,審計工作的開展和結果的報告仍然受到相應層級管理者的很大影響。眾多的層級造成委托人監督約束的強度不斷減弱,從而使處于鏈條終端的者不能得到有效約束,基層分支行容易出現金融案件也正源于此。
(二)權力制衡力量不均,影響審計職能發揮
良好的治理機制需要以合理的權力制衡架構為基礎,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局面。體現在內部審計系統,就是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擁有審計工作的決策權,審計部門受托行使執行權,監事會對審計決策與執行進行監督。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基本上都是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在行使對內部審計決策權的同時,直接對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監督,而監事會只進行指導。實際運行中,銀行經營管理層對審計系統的權力制衡體系影響極大。銀行經營管理層是內審的服務對象之一,在治理機制中屬于來自審計外部的一種影響力,正如客戶之于銀行,應該以客戶為中心,但卻不能受其控制。而現在恰恰是這一客戶——經營管理層,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內部審計自身的人、財、物管理,這必然使得內部審計約束機制軟化,相應職能難以充分發揮。
(三)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風險管理有待加強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它主要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督等幾個要素。”(美國COSO委員會的定義)借鑒內部控制要素對內部審計系統進行分析,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自身控制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風險識別與評估手段操作性不強。比如對審計業務風險沒有設計合理的識別和計量方法,盡管理論上已經有審計風險模型,但還沒有針對具體項目的參數設置與實證運用;對審計操作風險進行分析研究仍遠遠不夠,更談不上評估和有效控制[5]。(2)流程控制與標準化管理仍不到位。對審計項目實施的過程控制不夠,過于注重問題數量與審計報告等明顯的結果,忽視了在審計過程中將高層的導向和質量意識滲透傳導到審計環節;對審計項目沒有進行合理歸類,流程的標準化設計與優化仍顯不夠。(3)信息屏蔽現象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信息,限于層級之間的復雜關系,局部仍存在下級機構對上級機構的選擇性屏蔽;另一方面是業務信息在機構之間缺乏合適的交流平臺,也存在相互之間被動屏蔽的盲區,大量信息無法實現共享。(4)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論是審計委員會,還是監事會和總審計師,對各級審計機構的評價都只能使用模糊評價方法,沒有建立一個客觀、可比的評價體系。即使是對具體項目質量的考核,就結果的比較而言也會因評判時目標取向的不同而出現很大的彈性。(四)激勵約束不力,激勵手段滯后
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搭配有四種情況:一是激勵和約束都不足;二是激勵不足,約束充分;三是激勵充分,約束不足;四是激勵和約束都很充分。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都存在不足。約束機制方面,審計人員來自制度約束、契約約束與市場約束三方面的限制都十分有限。現實中,因為約束成本、充分發揮人主動性等因素,委托人對人的約束不能過嚴。但關鍵是內部審計系統在激勵方面也明顯不足:首先,與外部對比,內部審計系統的收入受制于管理層,同檔次員工平均收入低于其他業務員工,與內審所需要的地位極不相稱;其次,在內部比較,審計人員的收入沒有根據工作具體情況拉開檔次而是實行平均主義,導致對低層次員工激勵過度和對高層次員工激勵不足;第三,激勵手段單一,物質激勵基本限于短期激勵,長期激勵方式如職工持股計劃基本沒有,而物質激勵也主要與行政職務升遷直接掛鉤,偏離了業務導向。
三、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制的建議
(一)不斷完善垂直、獨立、有效的一級內部審計體制的建設
銀監會成立以來,高度重視銀行業的公司治理問題,進行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國有商業銀行要形成垂直、獨立、有效的一級內部審計體制并不是通過國有商業銀行自身努力所能解決的,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有些與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有關,短期內改變的可能性較小。如由“弱總行、強分行”轉向“強總行、弱分行”,從“塊塊”管理為主轉向“條條”管理為主,這種變化首先會對銀行內部穩定造成巨大沖擊。另外還要取決于各級政府職能轉換進程,因為銀行客戶和項目集中在政府手中,銀行不敢貿然削弱分行權力。一味追求與國際商業銀行接軌,沒有考慮約束條件,是要付出極高的接軌成本,還有可能事與愿違。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制應隨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而不斷改革和完善,既要借鑒國際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更要立足于國情、行情,循序漸進,對癥下藥。
(二)不斷完善內部審計自身的運行機制
1.平衡內部審計的制衡機制,壓縮委托層級
銀監會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中規定,“董事會對內部審計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承擔最終責任”,“審計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根據董事會授權組織指導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應對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負責”,從制度上明確了銀行必須采用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的模式。這一模式明確了審計委員會代表董事會行使內部審計的決策權,賦予監事會對審計業務包括審計決策進行監督和指導的權力,從而形成均衡有效的制衡機制。
從機構設置和業務管理兩方面解決內部委托層級過多的問題。一是縮短委托鏈條,打破機構設置的層級對應關系,取消三級審計機構,在全國按區域設立審計執行機構,將內部審計的人、財、物管理獨立出來,建立起審計委員會對內部審計的檢查考核機制,增強委托約束力;二是建立跨層級、跨機構的專業化團隊,由總行審計部直接指導、管控,從業務上保證總審計師和審計總部的政策意圖能直接貫徹到一線業務骨干,避免多層委托導致目標的偏離[6]。
2.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強調過程控制,管理審計風險
一是不斷完善內控制度建設,突出規范化與標準化管理,根據業務實際不斷完善內部審計的具體業務準則,針對審計項目大類制定規范化業務要求和標準化業務流程。二是加強風險識別與量化技術研究,引入量化管理和模型化分析等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主動控制風險水平,將風險估值法引入審計風險管理領域,關注操作風險與小概率風險事件,建立相關應變機制。三是暢通報告路線,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縱向上保證審計發現與結果等信息在上下審計機構之間的充分溝通;橫向上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將內部管理、項目實施的組織、依據、經驗等各項信息集中歸納,供全系統共享和借鑒。四是充分發揮監事會與審計委員會的職能,加強內部檢查力度,包括審計業務檢查和基礎管理檢查,必要時引進外部審計,保證內審系統上下嚴格遵循內部控制的相關規定。
同時要特別強調內部審計業務流程管理,實施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審計報告是前期審計過程中各項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提供給委托人的“產品”。但從本質上說,審計報告并非最重要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形成報告過程中能給經營管理帶來怎樣的改善,在審計執行過程中要能夠促進內部控制的完善和經營業績的提升。
3.構建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協調改進內部審計系統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除了提高審計人員整體待遇外,內部審計系統可從以下方面強化自身的激勵約束機制。(1)加強人員準入與分流管理。目前內審人員配置主要是從銀行其他部門轉入,并不斷與其他業務系統進行交流。今后在交流過程中要提高準入門檻,多渠道吸收專業人才,同時打通輸出通道,實現定期交流,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加強隊伍建設。(2)設計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內審工作應服務于銀行的戰略和經營管理,確認服務和咨詢服務是現代內部審計的兩大服務領域,因此在考核指標設計上,既要重視審計過程、審計發現、審計報告以及基礎管理水平,還要考慮“客戶滿意度”,即銀行主業對內部審計在服務、增值等方面的評價。(3)激勵手段多樣化。一是合理使用行政激勵,雖然這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但由于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意識仍然很濃,而且越往高層物質激勵邊際效用越下降而行政激勵效用更明顯,關鍵是要將行政職務的晉升與考核結果明確掛鉤,增加透明度。二是加大激勵性薪酬比重。目前內部審計人員的薪酬管理基本上與業務考核沒有直接關聯,要加大激勵性薪酬的比例,拉開差距,增強各級審計人員薪酬績效的敏感性。三是深化業務技術等級管理,將審計人員基本工資與崗位等級系數掛鉤,使固定薪酬帶有心理激勵和一定的物質激勵意義,提升員工薪酬的激勵強度。(4)建立內部審計問責制度。審計委員會應建立專門制度,對未盡職導致重大問題未被發現,隱瞞不報或未如實反映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結論與事實嚴重不符,未按要求執行保密制度,以及其他有損銀行利益或聲譽的行為進行責任追究。有充分證據表明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勤勉盡職地履行了職責的,也應有明細的免責條款。
4.重視外部治理力量,更新內審理念,服務主業價值創造
內部審計部門要逐步將工作從單純的監督制約轉向富有建設性的審計服務,把各級經營管理機構當作客戶,重視來自業務部門的外部治理力量,樹立服務意識,更新內審理念。一是要及時溝通審計發現的問題,強調解決問題比渲染問題更重要。內部審計策略應更多地采取參與合作的方式,對被審計單位抱著信任的態度,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二是要恰當認定審計差異,強調風險趨勢比歷史缺陷更重要。三是要重視運用先進技術,強調綜合分析比單個查證更重要。四是要注重發揮內審效果,強調價值創造比數據統計更重要[7]。
[參考文獻]
[1]劉明康.銀行業公司治理:機遇和挑戰[EB/OL].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2007-11-03)[2008-03-03]./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0071103D2EDAFF7265F9C2CFF32A7252346BC00.
[2]尹毅飛.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2):42-44.
[3]何世彥.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系統治理問題初探[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4):109-113.
[4]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審計處,湖北省內部審計師協會.加強銀行公司治理與農行內部審計創新[ER/OL].中國審計網,(2007-03-19)[2008-03-11]./hbiia/hbjyjl/200703/48379.html.
內部審計作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線,其目的是為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為使內部審計能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對內部審計項目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涵義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年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規定:內部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是指為合理保證審計項目的實施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與方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具體包括內部審計機構為確保其審計項目質量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在實施審計項目時,對審計立項、審計準備、審計測試、審計報告、審計追蹤、項目評價等完整審計程序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它是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對自身活動進行控制的自律行為,它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各個環節。
二、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推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而審計項目質量則是內部審計質量的靈魂。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提高審計質量,必然給內部審計自身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審計部門的地位,“有為才能有位”,高質量的審計項目容易得到領導的重視,被審計單位的尊重,樹立內審的良好形象,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履行職責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其次是有利于審計隊伍素質的提高,通過對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使審計人員對素質要求有了新的標準和認識,審計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將會在外界壓力、自身動力的雙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適應業務發展對內部審計的需要。可以說,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完善是在不斷提高其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的,提高審計項目質量是推動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2.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控制現狀需要加強項目質量控制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控制現狀重點表現為“三重三輕”:即“重審計實施、輕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可操作性不強,審計實施與審計方案“兩張皮”,造成審計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影響項目質量;“重審計問題、輕審計規范”,審計取證不齊全,工作底稿不規范,審計定性不準確;“重審計報告、輕整改落實”,使審計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以便對以上控制缺陷“糾偏”和其他控制環節“防患于未然”。
3.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規避審計風險的有效手段
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勢必存在內部審計風險。在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現階段,決定內部審計風險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高低,二者之間存在此長彼消的關系,內部審計項目質量越高,審計風險就越小;反之,則審計風險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審計風險的核心在于提高內部審計項目質量。只有加強對審計項目各環節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工作質量,規范審計工作行為,最大限度地規避審計風險。
4.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是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的完善提供實踐基礎
科學的理論來源于科學的實踐,在不斷強化項目質量控制的實踐過程中積極地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規律,將為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措施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是一個過程,包括立項、準備、實施、報告、后續等各環節。以下則是審計項目各環節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1.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
高度重視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首先,內部審計立項應以本組織風險評估為基礎,以幫助組織實現目標,為組織提供增值服務為目的,時刻跟上組織前進的步伐,配合組織發展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審計,尤其關鍵的是內部審計項目的立項要能體現組織不斷發展變化的審計需求。其次,為保證項目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就需要適當控制和縮小審計范圍。根據以往審計經驗,在沒有特定需要情況下,適宜采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一次審計只針對某一個管理環節或一個業務事項進行深入細致的審計,盡量減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審計。有利于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審計的風險。因此,項目立項把握的好,在總體不斷拓展審計范圍和影響的同時細化審計項目分類,在每個審計項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會為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2.準備過程的質量控制
準備階段是整個項目的基礎,在項目前期做好各項質量控制,不僅能從開始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而且可以節約具體審計過程的時間和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加強審前準備的質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內部審計部門在配備相應的項目成員時應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審計人員應符合客觀性的要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修訂的《職業道德規范》中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職業客觀”。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因素,審計部門負責人不應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沖突或偏見的審計人員參與該項目的審計,以保證審計人員公正客觀、不偏不倚。二是,審計人員應符合專業勝任的要求。《職業道德規范》中同時要求,內部審計師在開展業務時,應具備專業能力和應有的職業審慎性。作為內部審計項目組人員的組成,需要基本的勝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證項目質量。
(2)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審前調查是保證項目質量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凡是審計效果比較突出、審計質量比較高的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充分的審前調查。審計調查應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流程、內控狀況及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統的主要變化。調查結束后,審計組應執行分析性程序,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明確潛在的關鍵控制點、控制缺陷或控制過度的情況,對被審計事項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作出合理評估,初步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只有把審前調查作為審計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真抓好,才能編制出行之有效的審計實施方案,確保高質量地實現審計目標。
(3)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實施方案是項目質量控制的“龍頭”。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應具備三個特征。第一,它從根本上規定了項目的方向,是指導審計人員現場作業的“路線圖”,對實施項目起著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執行審計和質量檢查的標準。依照實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斷審計人員審了什么、怎么審的、結果怎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的隨意性;第三,它是審計報告的基礎,好的實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現場實施有的放矢,審計報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項目質量保證的核心。因此,必須強化實施過程的控制,以保證項目質量,降低項目總體風險。現場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關鍵在于嚴格執行審計程序,規范業務操作,重點把握好兩方面的質量控制。其一,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審計證據為內部審計人員作出審計結論和建議提供了依據,是項目質量的核心。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包括三點:一是要明確審計取證的范圍。審計證據要足以支持審計報告和審計結論中揭示的問題。二是要規范審計取證的方法。為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應根據取證的要求不同,對取證方法有所側重,以規范審計取證行為。三是要恰當處理和評價審計證據。內審人員應要求證據的提供者進行簽名或蓋章,確認其來源真實,證據有效。無法獲取簽名蓋章的證據,應當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評價審計證據時,應當考慮證據之間的相互印證及證據來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審計底稿的質量控制。審計底稿是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和道德風險的一個關鍵環節。編制工作底稿時,應遵循工作底稿的質量要求,做到內容完整、記錄清晰、結論明確,客觀反映項目計劃與審計方案的制定及實施情況,并包括與形成審計結論和建議有關的所有重要事項。保證認定事實客觀存在、問題性質判斷準確、審計建議合理專業。
4.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
審計報告是審計監督活動的“產品”,是實施審計后,對審計項目做出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要想提高審計項目的質量,重視審計報告的撰寫是非常必要的。審計報告應當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并體現重要性原則。審計報告質量控制的關鍵是復核審定和最終審定控制。審核重點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審計底稿為基礎,問題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對審計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審計報告、但必須在報告中揭示的情況,責成審計組繼續深入檢查,將工作底稿補充完整。二是審計報告是否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引用法規條文是否有效、準確。三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為原則,問題定性是否正確,評價是否到位。四是審計報告是否以幫、促為出發點,審計建議是否可行,對被審計單位目前或未來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具有指導意義。五是審計報告結構是否合理,報告的層次是否按問題的重要性排列,用詞是否恰當,審計報告作為專業文書,應切忌用華麗辭藻或修飾的方法等。
5.審計項目后期及后續的質量控制
做好以下項目后期及后續的質量控制,對于提升以后項目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認真開展項目總結。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后,項目組長要認真組織開展項目總結,提出本次項目開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類似項目中應注意的事項。審計總結是內部審計部門的寶貴財富,對今后的審計工作有極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有利于不斷提高審計項目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
(2)后續審計質量控制。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用以確認管理層針對已報告的業務發現和建議所采取的行動是否適當、有效和及時的過程。為保證后續審計的質量得到控制,首先,應將后續審計的責任在內部審計部門的書面章程中得到明確。其次,在后續審計中,審計人員應重點關注審計發現問題的風險是否得到控制,加強審計人員對風險接受程度的準確判斷,以規避審計風險,保證項目質量。
6.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審計項目督導的平行作業機制。審計項目督導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內審項目質量的高低。針對目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由于受人員、機構編制等因素的制約,審計項目的督導缺乏實質內容,僅僅是對審計方案和審計報告做象征性復核,在深度和廣度上還不能達到項目質量控制得要求。因此,應建立審計項目督導的平行作業機制。明確審計項目的督導工作應貫穿于項目的始終,保證對項目各環節督導的質量控制。
(2)不斷完善審計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審計項目資源合理配置。績效考評的目的本身是獎勤罰懶,但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實際運行的情況看,由于內部審計部門基本采用矩陣式組織方式,一個審計項目中的審計人員受本科室和項目組的雙重領導,而這雙重領導出于各自利益出發,可能會將不具備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選入項目組,這勢必影響審計項目的質量,加大審計風險。因此,內審部門應不斷完善審計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審計項目資源合理配置,保證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只有不斷提高項目質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內部審計質量的整體提升,從而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2005年5月.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含義及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意義
1.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含義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是客觀、公正的監督控制活動,它對商業銀行經營控制提供評價和咨詢活動。同時,內部審計也是銀行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現實意義
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盡快與國際商業銀行接軌,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地位。
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審計理念缺少風險預警機制和內部審計獨立性、權威性不足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國際借鑒
1.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特點
(1)合理的審計模式,內審部門有更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審機構的設置問題對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制度至關重要,西方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上,總行實施了機構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而在各分支機構則只是設立簡單的審計控制辦事處,這種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實現了“倒金字塔”型。各分支行擔任服務窗口的職能,總行執行主要的經營職能。
(2)內部審計職能定位明確
縱觀當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展趨勢,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已經走在內審領域的前沿:充分發揮了內部審計的咨詢和服務職能、更加注重內部審計過程而不是審計結果、對商業銀行潛在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對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提出合理的審計咨詢意見和改進措施、協助被審計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制度
2.國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經驗的啟示
(1)重視內部審計成本。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銀行的經營目標,但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必不可少會出現一些內部控制的問題,所以關于如何評價和衡量內部審計質量的標準和規范必須有章可循。如果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或者內部審計成本高于企業內部審計所實現的價值,那么銀行完全可以把內部審計外包給其他審計咨詢公司或者會計師事務所。從這個角度來說,內部審計還可能為實現商業銀行的效益做出貢獻,從而降低商業銀行成本。
(2)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并重。進行實地審計檢查是傳統的審計方式,這有利于更加直觀的找出問題的根源,并在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直接的審計證據。當前,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輸系統的發達已經可以滿足審計證據和報表數據實時傳遞。通過對審計對象的業務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有計劃的對審計對象進行全方位一體化的審計。因此,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模式發展趨勢就是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并重。
四、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的對策
1.創新內部審計理念
目前,中國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概念也很舊,仍然在“金融審計”的階段,在實踐中,在中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主要是真實性審核,這種內部審計理念強調的是針對會計材料和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評價,無法給商業銀行帶來效益,也不能間接增加銀行的價值。內部審計發展的趨勢是風險基礎審計,把風險評估作為企業經營的必要條件之一。與此同時,內部控制的重點也發生了轉移,分析經營風險成了內部審計的焦點。因此,只有從審計風險的思想認識,深化“增值型審計”的概念,以促進審計模式的發展,對審計風險的利益,商業銀行的風險規劃,全方位多角度一體化的實時動態監督,為商業銀行增加效率和效益。
2.創新內部審計工作手段、方式和方法
商業銀行的電子化進程加快,各項業務的經營和管理越來越離不開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的普及。信息科技和電子銀行的大力發展使得風險控制問題在當下變得越來越突出,銀行業的各項業務也必須面向電子化,網絡化。
在審計手段方面,應大力推廣使用分析性復核。分析性復核技術能夠充分利用數據集中的優勢,定義各種問題,在審計軟件等現代技術的大力支持下,連續動態地對商業銀行各部門會計資料和財務數據進行匹配和分析,對其出現的異常活動實施風險預警,從而縮小審計范圍,精確風險審計的領域,科學合理的安排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計劃,最終使得審計資源優化配置。
在審計方式方面,改變以往事先預告多的工作方式,增加突擊審計力度。按照西方商業銀行的慣例,選擇不定時的對商業銀行各部門進行一次突擊審查。
3.加強公司治理,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部審計獨立性對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息相關。只有保證內部審計部門在商業銀行各部門中具備較高的地位,才能實現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也關系到審計任務是否按期完成,是否高質量完成。提高內部審計權威性也是加強公司治理的重要舉措,公司在規劃法人治理結構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將內部審計定位于董事會或者監事會之下,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向董事長負責,從而實現內部審計的獨立和權威。
五、結語
感謝老師們一路上對我論文的指導和支持,對于我存在的不足及時指出并加以指導,如果沒有老師們的幫助,我想也就沒有今天的這篇論文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路走下了,經歷了許多汗水和挫折,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這一刻,將最崇高的敬意獻給你們!在我的論文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此,向各學術界的前輩們致敬!
參考文獻:
[1]楊國芹.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8:16-21.
[2]付文燕.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研究.審計之友,2011,6:8-10.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研究的背景和現狀
2001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內部審計職業實務準則》中對內部審計作了重新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運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一定義拓展了內部審計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發揮作用的空間,突顯了內部審計在銀行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領域的巨大潛力,明確了內部審計是增加商業銀行價值的工作目標。
就國內外對于內部審計增值研究的成果來看,大致可以歸納成三大類,即內部審計增值的涵義研究、內部審計增值的途徑研究及內部審計增值的評價方法研究。與以往對于內部審計增值問題的研究思路不同,本文立足于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將利益相關者理論運用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建立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利益相關者模型,并結合平衡計分卡的建模思想,提出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模型。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利益相關者模型
內部審計作為商業銀行的一個職能部門,其利益相關者應是對內部審計活動產生影響的,或是受內部審計活動影響的個體或群體。本文所使用的米切爾評分法是由美國學者Mitchell和Wood(1997)提出來的,該方法要求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屬性中至少一種:合法性、權利性及緊迫性。通過利用米切爾評分法對內部審計的利益向相關者進行分析,本文認為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應包含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被審計單位、金融監管機構、外部審計機構六大部分。
對于不同的內部審計利益相關者,其對于內部審計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也決定了內部審計增值內容及形式上的多樣性。董事會關注于內部審計在銀行經營決策的可行性和決策執行的效益性等方面提供的確認服務;監事會關注于內部審計對全行的財務活動、經營決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提供的確認服務;高管層關注于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業務經營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提供的確認和咨詢服務;被審計單位關注于內部審計在揭示經營行主要業務的風險狀況和重大風險事項、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防范意識等方面提供的確認和咨詢服務;金融監管機構關注于內部審計在監督銀行整體的經營狀況和風險水平等方面提供確認服務;外部審計機構則關注于內部審計在降低外部審計風險、降低審計成本、減少重復性工作等方面提供的確認服務。
通過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利益相關者及其需求的分析,本文建立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利益相關者模型,如圖1所示。
圖1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利益相關者模型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模型
平衡記分卡是管理者衡量企業職能部門能否為企業增加價值的一個很好的工具,內部審計作為商業銀行的一個職能部門,同樣可以使用平衡記分卡來評價內部審計部能否增值。然而,圖3中示的平衡計分卡基本評價模型并不能夠全面衡量內部審計工作的增值效果,必須對其進行補充完善,才能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增值作用進行科學性、系統性評價。
基于上述分析,利用本文第二部分所建立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利益相關者模型,參考平衡計分卡的基礎評價模型,結合現代內部審計發展和現實需求,提出了六位一體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模型,如圖2所示。
圖2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模型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模型中各部分對應的具體指標包括:
(1)董事會/監事會。具體指標有:董事會/監事會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履職滿意度、上報董事會/監事會的內部審計報告數量和報告質量、審計計劃完成率等。
(2)高管層。具體指標有:內部審計建議的采納率;內部審計建議新增或完善規章制度的數量、對內審部門投訴的數量、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履職滿意度等。
(3)被審計單位。具體指標有:揭示風險金額、揭示風險問題數量、整改建議數量、揭示問題屬實率、審計時間及頻次等。
(4)金融監管機構。具體指標有:內部審計完成監管要求項目次數、對完成監管要求項目審計成果的滿意度等。
(5)外部審計。具體指標有:內部審計工作成果的利用率、利用內部審計成果所減少的外部審計時間和成本、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滿意度等。
(6)創新與學習。具體指標有:內部審計人員的學歷結構、內部審計人員所取得的職業認證數量、內部審計人員每年參加培訓的時間和頻次等。
四、結束語
本文研究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問題,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建立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利益相關者模型,并結合了平衡計分卡的建模思想,最終提出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增值評價模型。由于時間及個人能力所限,本文提出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的評價模型以及對應指標還有待完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審計實踐中不斷的修正改進。(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審計局西安分局)
參考文獻:
[1]孫麗.我國增值型內部審計運行機制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3.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轉型的理論基礎與國際經驗
(一)基本定義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是指在董事會的領導下,以獨立機構和專職人員為基礎,以相關法規、制度為依據,運用專業化審計技術和規范化審計流程,針對銀行內部控制有效性及風險治理狀況所進行的客觀的監督、評價和確認、咨詢活動,是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是商業銀行為保證內部審計活動順利開展而提供的相關體制、機制、制度和各種工作要素的整體,包含內部審計的管理體制、工作職能、運行機制、工作標準、工作流程以及審計技術、人員保障等有機組成部分,涵蓋了內部審計從管理、思路到執行、運作的各個方面。本文所指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轉型,是商業銀行為提高內部審計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創新、調整措施,是一項綜合型的系統工程,對保障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有效性、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將產生重要影響。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轉型的理論基礎
1.轉型經濟學在關注國家、社會和文明發展轉型的同時,也強調微觀經濟主體在發展中要注重轉型和改革。轉型經濟學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適應前蘇聯和東歐各國經濟轉型需要而發展起來的經濟學研究學科,雖然其研究對象主要為體制的轉型、國家或社會的轉型以及文明的轉型,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理論涉及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各種具體經濟問題,包括企業的轉型與改革,并把企業轉型的研究領域涵蓋到企業產權改革、績效改革、組織結構、激勵機制等一系列重要問題。當前我國經濟正經歷著市場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深刻轉型。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的一員,要在經濟新常態和信息化潮流中生存和發展,同樣需要推行自身的市場化、現代化和國際化轉型,而一個適應銀行新的發展戰略和風險控制狀況的內部審計體系,對保障商業銀行轉型目標的實現非常重要。因此,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的主動轉型,是商業銀行深化改革,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強調企業有效識別和管理風險應覆蓋企業各項活動的全過程。2004年4月,美國執業會計協會下面的柯恩委員會頒布《全面風險管理框架》(ERM框架),提出企業要確定自身的風險偏好,并有效識別和管理可能影響其發展的潛在風險,保證既定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對風險的管理應包含從戰略制定到各項活動的全過程①。ERM框架適用于各種類型的企業或機構的風險管理,是貫穿整個組織的持續性的過程,用以識別、評估并確定如何應對及報告影響組織實現目標的機遇和威脅。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發展中面臨戰略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國別風險、科技風險、聲譽風險等諸多風險,且在社會深化轉型的過程中,所面對的風險的復雜化和聚集化程度也大幅上升。商業銀行實施內部審計體系轉型,促進內部審計與轉型發展戰略相適應,有助于商業銀行構實施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保障戰略目標的達成。
3.銀行再造理論強調銀行要對傳統流程進行重新思考和設計,提升銀行的整體的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美國管理學家邁克爾?哈默和詹姆斯?錢皮提出企業再造理論,認為企業應以一種再生的思想對自身進行審視以打破原有分工理論的束縛,推崇流程導向。1994年,保羅?阿倫的《銀行再造――存活和興旺的藍圖》一書,將企業流程再造理論引入銀行業,認為銀行流程再造是“圍繞流程核心的再思考和再設計,目的在于實現成本、質量、反應速度等組織績效方面的巨大改變②”。銀行再造的核心是通過對銀行傳統流程系統的審視和重構,調整經營策略,改變銀行績效,提升銀行的整體競爭力。我國商業銀行要參與國際、國內金融業競爭,必須將西方銀行再造成果與我國實際相結合,通過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銀行再造,提升整體競爭力。在商業銀行流程再造中,風險的表現形式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內部審計體系,來幫助商業銀行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這也是商業銀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的必然選擇。
(三)國外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經驗
國外先進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普遍獨立性強,重視審計方法和技術的完善,同時十分重視審計人T的培養和選拔。根據巴塞爾委員會對國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經驗的調查總結,國際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正在出現一些新的趨勢③:以往對于財務審計工作及財務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評價職責逐漸轉由注冊會計師等銀行外部審計師來履行,內部審計的作用則是為外部審計師財務報告審計工作提供支持;對法律和監管要求的遵循情況評價職責逐步轉向由獨立的法律和合規職能部門來履行;首席審計執行官的主要任務在于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質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審計師的專業性以便更好地跟蹤那些被審計活動,強化內部模型的審計和評估,以及更加重視風險為本的審計,以提升內審部門的質量和效率。
國外先進商業銀行的以下經驗也很重要:
1.必須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審計獨立性。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監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則為內部審計提供了控制環境和制度基礎。先進商業銀行的董事會普遍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設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通過垂直化管理的審計組織體系,實現內部審計機構與被查機構利益的完全分離。內部審計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確保獨立的人、財、物等審計資源配置權。同時,可以參與到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保證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2.必須調整內部審計導向,改進審計方法和技術。當前,國外先進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已經實現向風險導向型審計思路的轉型,大多以內部控制評價為基礎,針對重點業務或內部控制系統風險開展審計,在審計工作中注重推行風險管理理念,同時也通過有價值的建議,幫助銀行提高價值創造。在審計手段上,非常重視電子化建設,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
3.必須重視人員綜合素質,打造專業化內部審計隊伍。國外商業銀行一般會通過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及后續教育等手段,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專業勝任能力。隨著銀行業務復雜化程度的提高,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商業銀行應該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寬泛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經驗,以保持風險識別的敏銳力。同時,也要想辦法增強內部審計人員考核、激勵制度的針對性,以維護審計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存在的問題與轉型必要性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由最初的合規審計、舞弊審計發展到現在的風險審計、管理審計、信息化審計,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④。但國內商業銀行開始重視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是在1995年《審計法》頒布之后,時間并不長。2006年,銀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出臺,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專項法規才真正確立。隨著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的日益健全,內部審計在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當前,在我國經濟深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各銀行紛紛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所面臨的各類風險更加復雜,而內部審計體系在運轉過程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陷和問題,影響了風險的防范和控制。
(一)內部審計體制不健全,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缺乏
很多商業銀行在向現代化商業銀行轉型的過程中,由于治理結構不合理,對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不清晰,內部審計體制不健全,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未能得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認為內部審計部門不直接參與利潤和價值的創造,沒有必要配備充足的審計資源,有的內審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甚至存在利益依附關系,難以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體系還未完全實現董事會垂直、獨立管理,缺乏相應的審計資源分配權限,無法獲得被審計單位的有效配合,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無從保障。
(二)內部審計職能履行不充分,審計考核機制不健全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起步較晚,發展進程緩慢,加之外部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當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還主要停留在數據真實性審計、合規性審計階段,以履行監督檢查職能為主,而對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職能重視不夠,c國際銀行業當前盛行的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差距明顯。同時,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審計人員參照中后臺人員進行考核和發放薪酬,普遍未建立獨立的薪酬績效機制,造成人員考核與日常審計工作脫節,影響了審計隊伍的穩定和審計效能的發揮。
(三)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不完善,審計標準流程不規范
很多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不系統、不完善,未形成健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在日常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主要依賴經驗總結來制定下一步審計方案,審計工作底稿不統一、問題詞條不規范,未能形成規范化的審計工作流程和審計標準,審計工作的隨意性較強。參差不齊的人員素質和審計具體操作中較大程度的隨意性直接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四)內部審計技術落后
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加強數據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快建立貫穿各級機構、覆蓋各個業務領域的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推動實現數據標準統一、信息系統整合,提升經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但這些信息技術并沒有深入、有效地運用到內部審計體系。很多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還沒有建立獨立的系統數據獲取渠道,以實現對運行數據的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還沒有建立專門的審計模型和審計系統以實現對風險的準確揭示、預判和對其形成原理、發展趨勢的分析,造成信息系統內的數據被大量閑置、浪費,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五)內部審計人員力量薄弱
目前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內審人員的占比為1%左右,國外商業銀行一般為5%,而中國人民銀行則曾經發文,要求銀行類金融機構內部審計人員達到員工總數2%⑤。同時,由于很多商業銀行對內部審計工作不重視,在審計人員的選拔、培養方面沒有嚴格要求,造成審計隊伍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員工知識結構單一,專業勝任能力弱,而培訓機制的不健全,和獨立考核、激勵機制的缺失,讓這一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與銀行發展需求形成較大差距。
(六)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與成果運用不足
很多商業銀行內審部門仍采用傳統的手工化審計工作方式,未建立專業化的內部審計計算機平臺,在審計預警、審計管理和審計作業分析等時效性上存在明顯滯后。審計管理工作沒有相應的信息系統進行固化,在對審計資源的統籌配置上較混亂,難以實現對審計項目節奏的實時有效控制,同時,在審計結果、審計建議的跟蹤督辦等方面也不及時,不利于與被審計機構間加強溝通交流,影響了審計成果的運用,有可能消弱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體系轉型,既是在我國經濟深化轉型大背景下,銀行應對整體經濟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轉型的客觀需要,也是銀行克服現有困難和不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為銀行第三道風險防線的重要作用,積極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推動銀行再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對于提升銀行綜合競爭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成都農商銀行內部審計體系的轉型實踐
成都農商銀行由原成都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制而成,于2010年掛牌開業,2011年引入戰略投資者,注冊資本100億元,2015年末資產規模達6400億元。作為一家在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該行近年來發展迅速,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位居全國農商銀行系統前列,以其為樣本,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轉型問題,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從2012年以來,該行按照董事會的要求,加快內部審計體系轉型步伐,在管理體制、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審計職能、技術手段、考核激勵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確立轉型目標――建立“集中化、垂直化、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內部審計體系
1.集中化、垂直化。是指依靠內部審計機構的集中、垂直管理對內部審計資源和工作加以統籌,通過規范化的內部審計體制機制實現內部審計資源的集中管理、充分整合,充分挖掘、有效運用內部審計潛力,提升審計效能。
2.標準化、精細化。是指通^構建標準化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規范工作流程,明確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作業標準和管理要求,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實現各項管理要求的標準化、精細化。
3.專業化、信息化。是指依托銀行開放、智能、互聯的數據信息平臺,通過信息系統和技術工具的使用,實現對銀行經營管理信息的全方位獲取、整合、應用和共享,提升審計發現能力,擴展審計覆蓋范圍,實現審計效率與質量的大幅提升。
(二)確定轉型思路――以風險為導向的增值型審計
有了轉型目標,如何確定轉型思路便成為轉型的關鍵。成都農商銀行在深入研究國際內部審計的內涵變遷與發展趨勢之后,決定推行以風險為導向的增值型審計,即將風險控制和增加價值作為評價內部審計轉型成效的終極目標。
1.貫徹風險導向型審計理念。風險導向審計是審計人員以規避、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為出發點,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確定多樣化的審計戰略的一種審計思路。內審部門通過風險識別,幫助管理部門規避風險,采取正確的行動來防止高級管理層。該類審計是以對風險的系統分析為出發點,對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與有效性進行獨立的評價⑥。它是較之財務審計和合規審計更為先進、科學和全面的風險審計。
2.實施增值型內部審計。商業銀行的目標是價值最大化。內部審計作為商業銀行內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雖然不直接參與經營活動,但可以通過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幫助銀行降低風險,規避資產損失,增加獲利機會,從而幫助商業銀行增加價值創造。增值型內部審計通過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審計業務,形成有價值的審計結論和建議,幫助組織增加價值,它以利潤中心作為自身定位,既記錄耗費的成本,又衡量和記錄為組織增加的價值⑦。將增值型審計作為內部審計體系的轉型方向,有利于提升內部審計價值,在幫助銀行防風險的同時提高盈利水平。
(三)轉型實踐――持續深入的系統工程
根據確立的轉型目標與基本思路,幾年來,成都農商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在轉型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持續深入的工作舉措。
1.組織開展內部審計垂直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的組織體系和報告路徑。歷時半年,完成職能上收與人員分流,于2012年6月底全面完成內部審計垂直化管理體系建設。內部審計垂直化管理后,取消了郊縣支行的稽核審計部,而在總行直屬的稽核審計部下設直屬室和片區審計中心,統一對總行職能部門和各分支機構開展審計活動,并定期、直接向董事會匯報工作。內部審計體系包括審計制度及流程建設、人事任免、薪酬福利、工作計劃以及績效考核等均由總行統一管理,凸顯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2.通過實施確認咨詢服務,強化審計監督服務職能。按照“以風險為導向的增值型審計”工作思路,大力拓展內部審計職能。通過經營情況審計,反映各機構和相關業務的經營狀況及風險控制情況,為管理層加強管理、優化決策提供參考;配合機構建設需求,開展相關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為機構發展與人員任用提供支持;配合內控體系建設需要,開展各領域專項審計,著重從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促使內部控制更加完善。這些審計不僅確認了問題,強化了監督,更提出了改進建議,經過良性溝通與合作,促進了被審計對象的價值創造。
3.通過開展績效薪酬改革,建立現代化的內部審計機制。在轉型的過程中,同步開展了內部審計績效薪酬改革。一是根據銀監對內部審計人員薪酬不低于全行平均薪酬水平的制度規定,將內部審計人員從后臺部門人員的360度常規考核改為獨立的考核機制,使做出實績的審計人員薪酬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了審計人員績效考核標準,從工作過程、質量、成果、執行力和紀律等多個維度對審計人員進行綜合考評,同時完善審計人員激勵、晉升、評估機制,提升了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4.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梳理規范內部審計工作流程。按照“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要求,推動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與流程規范。一是按審計管理制度、案件防控制度、責任追究制度三個維度完善制度體系,建立新的審計工作標準;二是梳理審計工作流程,制定《內部審計實務準則》,統一計劃、立項、準備、實施、報告、終結、檔案管理等流程規定;同時制定審計人員行為規范,強化對審計人員的行為約束;三是制定項目時限管理、整改跟蹤、審計費用管理、員工績效考核等規范性文件,強化審計效能管理;四是在現場審計中推行“三級復核制”、審計組長負責制等規程,完善了責任機制。
5.改善內部審計方法,提升內部審計技術。一是強化對高風險業務的審計力度,持續關注重點領域、重要業務、重點環節,形成對主觀故意、弄虛作假等嚴重違規行為持續有力的監督效應。二是設立非現場審計室,通過非現場經營數據抽樣采集、分析技術的應用,建立非現場審計分析模型,為現場審計提供信息參考,提高現場審計的效率。三是建立風險監測模型并定期對重要業務領域開展監測分析,就發現的風險點和疑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實地調研及審計,挖掘揭示了大量借名貸款、搭橋貸款、多頭授信、抵押物懸空、資產流失、與客戶發生資金借貸等隱蔽性較強的問題,有效釋放了潛在風險。四是重視對董事會的審計工作匯報,加強與高級管理層和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溝通,推動問題整改和風控措施的落實,并實時開展后續審計工作。
6.加強審計人才選拔培養,提升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以垂直化建設為契機,在原有內部審計隊伍中全面開展考試、考核和崗位競聘工作,對人員進行優選與崗位調整。二是在行內、行外同步開展招聘工作,補充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三是持續抓好人員培訓。推行“周培訓-季度專題培訓-年度集中培訓”的遞進式培訓機制,提高員工審計能力。四是以項目質量控制為基礎,通過審前培訓、以老帶新、審后總結等辦法幫助員工積累審計經驗。五是鼓勵員工考取各種資格證書,通過專門的激勵制度對員工自學行為進行獎勵。
7.建設推廣稽核審計及風險預警系統,搭建現代化的審計工作平臺。成都農商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垂直化管理后,即啟動了稽核審計及風險預警系統建設工作,并于2014年推動該系統投產上線。該系統的上線,為內部審計工作搭建了一個具備大數據處理能力的集信息采集、數據處理、風險預警、作業控制和績效考核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大大提升了審計工作的專業化水平。該平臺實現了對主要風險的持續監測,能夠為現場審計高效挖掘風險信息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該平臺也是現代化的審計工作管理平臺,通過建立項目管理功能菜單,實現審計作業的流程化管理,還能以圖表方式展現全行主要經營管理指標,可以直觀地為高級管理層提供動態經營信息。
8.健全審計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審計質量控制。一是加強審計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成立審計執委會,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事項集中審議;建立審計計劃管理機制,按年、按月控制審計布局,促進審計資源的有效配置;堅持每周集中匯報項目進度,督導工作進程;建立重點項目督辦機制,強化對項目質量的把控。二是重視對審計結果的運用。通過下發審計意見書、建議書,督促被審計對象全面掌握審計結果,徹底整改存在的問題;通過開展整改專題培訓、收集責任人整改承諾書、制定整改進度跟蹤表和典型性違規問題通報等方式,督促被審計對象務實有效地落實整改措施。良好的溝通、嚴格的整改,有利于鞏固審計成果,確保實現控制風險、增加價值的目的。
四、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經驗及啟示
總結成都農商銀行的經驗,商業銀行實施內部審計體系轉型要注意把握好以下關鍵環節和要素。
(一)構建權責明晰的內部審計體制
獨立性與客觀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靈魂。構建權責明晰的內部審計體制,以保障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轉型成功的基石。當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普遍存在缺乏應有的權利和地位、報告路徑不明確、職能范圍不恰當等問題,必須通過管理體制的重構,確立內部審計的獨立地位,通過對審計資源的垂直集中管理等辦法,確保內部審計機構獨立地行使職能。
(二)界定符合戰略的內部審計范圍
界定符合戰略的內部審計范圍是現代化內部審計職能作用得以有效發揮的前提。我國很多商業銀行存在內部審計范圍過窄的問題,缺乏對資產質量、風險責任、經濟效益的持續關注,不能對內部控制狀況等做出有效評價和建議,更未對包括政策法規、社會環境等在內的深層次問題進行研究,導致內部審計職能發揮不充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在轉型中,要厘清與合規管理等內控管理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外部第三方監督者的職能邊界,但更要圍繞銀行的轉型發展戰略,按照風險導向和價值增值目的,拓展職能范圍,通過確認和咨詢服務,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貢獻。
(三)建立符合內部審計特點的薪酬績效機制
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績效考核及薪酬制度是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能,激發審計人員內在潛能的重要手段。當前,很多商業銀行未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人員薪酬績效制度,內審人員在銀行中的地位不高、薪酬不具競爭力。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在轉型中,必須組織開展薪酬績效機制改革,建立符合審計工作特點的人員績效考核機制,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積極性。
(四)規范統一的內部審計標準及流程
建立規范、統一、明確的內部審計標準和流程,是建設現代化內部審計體系的關鍵。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在轉型中,必須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規范審計標準及流程,消除管理工作隨意性較強的問題,加強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以提升審計效率和質量。
(五)提升有助于風險識別的內部審計技術
提升內部審計技術,增強風險識別能力,是建設現代化內部審計體系的重要步驟。當前,很多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存在對現代化信息手段的建設和應用嚴重滯后的問題,對風險的評估和監測難以脫離數據不足的制約,對審計結果的評估和審計資源的調配也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制約了審計資源的運用和風險問題的發現。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在轉型中,必須有現代化的內部審計數據監測及信息化工作平臺為支撐,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審計資源配置效率,確保審計結果的準確性。
(六)培養專業勝任的內部審計人員
人力資源是審計組織最核心的資源。擁有專業勝任的內部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有效保證,是建設現代化內部審計體系的關鍵所在。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轉型中的關鍵著力點,是提升風險發現的敏銳度與風險監控防范能力,而做到這一點必須重視審計人員的培養,建立專業的內部審計隊伍。
(七)實施持續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有效發揮內部審計作用,提升審計效果的必要環節。當前,很多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存在審計資源利用率不高,審計發現的問題查而不糾甚至屢查屢犯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對審計工作質量特別是整改質量缺乏持續控制措施。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在轉型中,必須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制,強化對審計結果的運用,強化對后續整改工作的跟蹤,以提升內部審計的價值貢獻。
注釋
①Casey,Christopher.Corporate valuation,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management: AstochasticDCF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December 1,2001,135(2):311-325
②PaulH.Allen.ReengineeringtheBank.NewYork,Mcgraw-Hill, 1994.
③周志宇,徐華.《國際銀行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趨勢和啟示》.《金融會計》。
④楊國芹.《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⑤郝成.《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差距與對策》,生產力研究,2008年。
⑥李冬會.《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研究》.長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⑦張潔.《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參考文獻
[1]徐政旦,朱榮恩.現代內部審計實務.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7.
[2]勞倫斯.B.索耶.現代內部審計實務.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
[3]《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銀監發〔2006〕51號.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l audit in banks and the supervisor’s relationship with auditors,August2001.
[5]周冰.基于中國實踐的轉型經濟學理論構建.學術研究,200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