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6: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育學會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繼2000年在蘇州召開的“海峽兩岸成人教育”學術討論會之后,由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和江蘇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舉辦的海峽兩岸“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學術研討會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揚州舉行。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會議討論的議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知識社會的基本特征、知識社會與知識經濟、知識社會與教育發展、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知識社會與終身學習、知識社會與遠程教育、知識社會與社區教育、知識社會與人力資源開發等。陽春三月,美麗的瘦西湖畔,來自海峽兩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工作者聚濟一堂,聽取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于云秀教授(知識經濟與中國電大教育的發展》、臺灣成人教育學會顧問郭為藩教授《網絡大學體制化的商榷》、臺灣成人教育學會會長黃富順教授(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吳康寧教授(知識社會中“工作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等專題報告,并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和討論、對知識社會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的新特點及發展趨勢等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一、知識社會的特點及其挑戰
黃富順教授在其主題報告《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中詳細分析了知識社會的特征、他指出,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知識社會,知識社會是強調以知識為核心的社會,其特征是:(1)知識生產的速度前所未有,嶄新的知識充斥整個社會,形成知識的爆炸;(2)知識的壽命快速縮短,知識老化日益加速;(3)知識的傳輸迅速,取得容易,儲存方便:(4)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5)知識型勞動者主導生產,他們不斷開發腦力,激發創意,更新產品,提高品質,提升競爭力。
江蘇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校長陳乃林在《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的專題論文中對知識社會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識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及人與社會、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管理為紐帶的社會:知識社會也是學習社會。
于云秀教授在專題報告中指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產業和智力為支撐的經濟。知識社會的到來.也就是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它意味著學習意識的普遍化和學習行為的社會化.意味著終身教育體系的真正確立、意味著教育的社會化、民主化、國際化和個別化。這些無疑對傳統的成人教育觀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二、成人教育的適應與成人學習的轉型
成人教育如何適應知識社會以及知識社會成員的學習要求,是本次研討會的豐要論題之一、黃富順教授認為,知識社會成人教育的重點工作和策略是:(約倡導成人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2)推動成人自學的運動。要加強宣傳和引導,喚起民眾參與學習,激發成人自覺、主動地學習。(3)加強成人的在職進修與訓練.增強他們獲得、積累與轉化知識的能力,進而激發其創造知識。(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養。(5)鼓勵成人學會學習。(6)擴展網絡學習。
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胡鳳英明確提出了知識社會呼喚成人教育結構性改革的命題。她從辦學體制的社會化、市場化,運行機制的社會性、靈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樣化、服務性。教育手段的網絡化、信息化。人才培訓的本土化、國際化等方面闡明了成人教育結構性變革的主要任務。
江蘇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陳東瑜副研究員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闡發了我國為迎接知識社會到來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學習化社會的要求努力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二是堅持“兩基”重中之重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為知識社會構建扎實的人才資源基礎:三是充分發揮成人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四是教會成人學會學習,努力提高數字化學習能力。
不少專家關注到社區教育在知識社會成人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區社區教育委員會張利民的交流發言通過玄武區創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積極整合社區內豐富的教育資源。做到橫向聯合。縱向溝通。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共有、共享的實踐.介紹了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強社區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網絡,加強組織資源的整合;(3)專兼結合,加強人力資源的整合;又})積極引導。加強物質資源的整合;(5)開展活動.加強人文資源的整合。
吳江市成人教育協會王建平探討了城鎮學習型社區教育問題二他認為,城鎮學習型社區教育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或形式,提高全體社區成員的科技人文素質和生存質量、促進城鎮社區健康、有序發展的教育活動的總和。他分析了營造城鎮學習型社區的障礙.井指出,開展城鎮社區教育要注意加強城鎮社區教育理論框架、管理體系、活動設施、網絡隊伍和經費給付體制的建設,推進城鎮學習型社區的建設,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
海門市教育局黃志豪則關注知識社會中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問題:他認為.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質低的問題十分突出。遠遠一下能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因而,必須重視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和創新。首先.要轉變農村成人教育觀念.實現由單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轉變,由掃除青壯年文盲為主向大力培養農業骨干為主的轉變。由教育部門獨家經營的體制向一校多牌聯合辦學的體制的轉變,由單純的傳授知識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轉變.由傳統的學校模式向三教統籌、農科結合的教育模式的轉變。以迎接知識社會的到來:
知識社會的特性決定了成人學習在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式等方面的轉變。吳康寧教授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知識社會中“工作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他認為。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客觀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技術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準人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功利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開放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個體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速變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全程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
個人要在知識社會中生存和發展,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還要十分重視成人的素質教育,幫助成人提高素質.獲得完滿的發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呢?鎮江市廣播電視大學校長祝誠教授在交流發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改變部分成人學習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實施成人素質教育的理想模式是遠程開放教育,其開放性、網絡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學習者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確處理好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第四,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
知識社會以知識為核心,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臺灣師范大學林振春教授對知識社會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他在交流發言中分析了知識社會的知識特性,把知識分為資料、信息、知識和智能4個層級;闡述了積累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創造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專題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探測性閱讀、實用性閱讀、交叉性閱讀等l1種閱讀類型的不同特點和功用;提出了4種有效的閱讀方法:01}4R法、SQ3R法、問題閱讀法、十步閱讀法;并認為,在知識社會中,有必要擴大閱讀能力的范圍,培養閱讀能力應該包括閱讀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4個方面。
三、遠程教育、網絡學習是知識杜會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社會,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對教育的需求、要求明顯提高、而傳統的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資源.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方式等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學習的需要二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應運而生、并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習者的歡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學障礙的成人學習者的青睞。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以其自身明顯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成人教育、成人學習的最佳形式。參加研討會的代表對遠程教育、網絡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優勢及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情況,對知識社會中國電大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見。他認為,首先,要加快辦學體制改革,逐步實現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有的辦學模式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靈活辦學模式的轉變。第二,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第三,提供優質服務,保證教學質量。第四,廣泛開展聯合、合作辦學,參與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第五,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把好教育質量的源頭。第六,調整專業結構,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第七,充分發揮電大系統的優勢,在競爭中以整體優勢取勝。第八,加強遠程開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
南通市電大如東分校繆新華探討了縣級電大在知識社會的作用問題,提出了知識社會縣級社區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模式建設意見。他認為,縣級電大作為縣級社區學習中心、有中央及省、市電大作支撐,通過有選擇地引進高校的優質資源.必將發揮學習資源中心、學法指導中心、學習信息中心、學習交流中心、學習評價中心和學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識社會成人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
郭為藩教授的主題報告探討了網絡大學體制化問題。他認為,在21世紀的知識社會,網絡大學必定會有很大的發展。而目前網絡大學還很不規范,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開設的課程缺乏大學應有的多學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為止網絡大學尚未制度化。(1)在經濟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趨頗繁的形勢下,網絡大學將率先實現跨國合作、成為國際大學的先聲。所以,網絡大學必須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維持其應有的學術水準及機構規模二(2)網絡大學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數字圖書館或資源中心,有現代化的傳播科技與教學科技設備,并擁有一支網絡科技與傳播科技的專業團隊,配備相當人數的全時助理人員來支持繁重的教學輔導工作。(3)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網絡大學必須跟既有的大學合作,分享現成的師資與教學設施資源:在現階段全部課程采用網絡教學實為大多數學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學模式,包括電視廣播、面授、教學套裝對教學品質并不見得有降低之虞。網絡大學的起飛,尚需一段時間。
1.2 語義場理論中完整的詞匯系統也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在為大學英語詞?[教學提供了諸多教學和學習的啟示與理論依據同時,還通過長期的實踐證明語言中的詞匯并非孤立地儲存在人的記憶中,而是分門別類地儲存起來,某些詞在某種條件的引射下,眾多英語詞匯依據一個共同概念或核心詞匯,可以在其支配下結合組成一個語義場,形成記憶中的詞匯集合,只要記起其中一個詞匯,就會聯想到其它的詞 ,從而取得事半 功倍 的教學效果。
2語義場結構的特性
2.1 語義場結構具有相互關聯性 ,語義場結構是各種成分相互作用并有序聚合的表現形式。看一件事物,主要研究其結構原理。結構即一個系統內各成分間內存在的有機聯系形式,是構成系統的各個部分及層次 相 :聯系和作用 ,并 依照 一定 的共 同性所形成 的表現 形式 。研 究語義場理論同樣也不例外 ,語義 系統 巾語義的眾多成分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獨立、相互依存、相互隸屬、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多種成分有機結合在一起的 •個有序的聚合體。
2.2 語義場結構具有約定俗成性。語義就是客觀外界對人腦意識的折射,然后對事物和現象的一種概括認識 ,失去了外界對人腦意識影射 ,語義也就不存在丁。在現實運用中語義的作用不僅是確定語詞給客觀事物和現象稱名 ,它更多的是反映人們對客觀現象之間關系的共同認識,而且這種對語義運用的認識還必須符合當前社會習俗 ,具有為人所一致承認認可約定俗成性。
2.3 語義場結構具有穩定性。語義場系統間的關系并不是孤立的,義位間的關系是有著較為緊密且牢同的聯系的,有著較為穩定的某一狀態,并且不會輕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變化。但這種穩定性的前提是語義場必須穩定 ,因為語義的穩定性與語義結構息息相關 ,語義的穩定性取決于語義場的有序性為基礎,但反過來說語義的有序性又必須由義位間的協同作用來決定。
2.4 語匯搭配關系具有差異性。語義場結構中如 question常與answer和 ask等詞搭配,problem常與solve和pose等詞搭配;還有雖同屬于同一語義場的 reproach、blame、scold和 reprove等詞都有“責怪”、“譴責”等 本意義,但因為英語詞匯間存在的差異性,使它們相互之間搭配的介詞又有所不同:如 reproach with/for•一。
3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運用現狀
3.1 由于受多年來傳統英語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缺乏系統的詞匯教學理論的指導,很多的大學學生在學習英語完全脫離語境的翻譯系統,孤立地學習詞匯,從而致使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困難重重 ,無法真正的得到英語學習的方法,致使單詞常常記不住,發音不準確 ,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
3.2 離開詞匯,語言這座大廈就無法搭建,大學英語詞匯因為具有數量大、系統的規律性差、規律難以控制等特點,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合適且科學的方法可用,在授課中仍然以傳統的教課方式進行,脫離英語語境以講解生詞表,采用傳統的英漢對譯方法進行直觀演示、構詞分析 ,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不能熟練的掌握。由此可見,詞匯在語言的使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如何縮短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盡快結合英語語境掌握英語的語言技能,成為當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3.3 按語義場學生記憶單詞 ,可以使記憶中詞 量成倍的增長。前雖然語義場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得到了應用,但在應用于中仍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在實際應用中每個語義場都是堅持以一個主題為巾心 ,再圍繞這個詞的語義場主題進行不同的聯想、提煉、分組 、分配、組合,然后結合這個詞確定的詞義尋找與它有關聯的詞。如語義場 admit,concede,confess,acknowledge主題是“承認”;語義場 artiifcial,false,counterfeit,spurious主題是“假的”;語義場 awkward,clumsy,ungainly,ungraceful主題是“笨拙的”,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 ,把英語語匯學好也就不成問題了。
4語義場理論在大學英語語匯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4.1 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語義場理論,就是要求我們把詞匯進行整合,分類 ,形成一個詞匯網,然后根據不同的語匯的意思 ,分成上義詞、下義詞,然后讓學生按照類別進行結合記憶 ,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記憶 ,擺脫單獨孤立的去記憶單詞。在教授 vehicle單詞時,通過語義場堅持以一個主題為中心,結合在它語義場內的語義,找出相對應它的下義場。在英語語匯語義場理論應用中,大學生可以根據語義場理論上下義串聯起來形成了若干個語義場 ,根據不同的語義場,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根據語義場內相關詞匯相關的特點,強化記憶效果 ,很方便的根據詞匯不同的語義場記住它們。
這些詞語經常出現在普通英語和醫學英語中,醫學涵義是普通詞義的引申。如下面兩組例子:比較positive和vessel的普通詞義和醫學詞義。Trytobemorepositiveindealingwiththeproblem.(正面的,積極的)Theathletereceivedatwo-yearsuspensionfollowingapositivedrugtest.(陽性)TheBritishnavyboardedthevesselandtowedittoNewYork.(船,艦)Thecirculatorysystemisdividedintothreemajorparts:heart,bloodandbloodvessels.(血管)
2.專有醫學名詞
這類詞并非由醫學詞素合成的,它們只出現在醫學類文章中,并且詞義單一。如insomnia(失眠)、gallbladder(膽囊)、platelet(血小板)、jaundice(黃疸)、embryo(胚胎)。許多藥品名、疾病名、醫學技術名稱是以發現者、開發者的名字命名,如Parkinson's(帕金森氏綜合征)。
3.醫學派生詞
醫學英語詞匯吸納了大量外來語,其中大部分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豐富的拉丁語和希臘語語素構成浩瀚龐大的醫學術語。雖然這些詞晦澀難懂、發音難,但卻是有規律可循的,即由詞根、前綴、后綴、連接元音按一定的構詞規律合成的。前綴改變詞義而不改變詞性,如anti-(反、抗)、endo-(內)、peri-(周圍)、hyper-(多的)、trans(超越)等。詞根通常代表身體的某一部分,如pulmon-(肺)、rect-(直腸)、cardi-(心)、gastric(胃)等。與普通詞語后綴不同,醫學詞語后綴通常改變詞義,如-ectomy(切除)、-itis(炎癥)、-stasis(抑制)、-algia(疼痛)等。連接元音是連接兩個詞根、詞根和后綴的元音,多數用“o”,有時也用“e”或“a”。連接元音只起到連接作用,沒有改變詞義。據統計只要掌握500個醫學語素,就能通過分析構成部分的意思推測大量派生詞詞義。如cardi-(心臟的)分別和后綴-logy(學科)、前綴tachy-(快的)、brady-(慢)構成三個意思完全不同的派生詞cardiology(心臟學)、tachycardia(心動過速)、bradycardia(心動過緩)。Cardi-與詞根pulmon(肺)和后綴-ary(有……相關的)共同組成cardiopulmonary(心肺的,與心肺有關的)。cardi-與詞根myo-(肌肉的)、后綴-itis(炎癥)共同組成myocarditis(心肌炎)。
二、高職高專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高職高專生源來源多元化,含普通高考考生、高職單招考生、自主招生考生,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多數學生缺乏詞匯學習策略,部分學生連最基本的核心單詞都無法牢固記憶,更不用說掌握難度更大的醫學英語詞匯了,他們的自信心因此受到打擊,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學生如果無法掌握基本的醫學英語詞匯,將無法獲取國內外最新的醫學資訊,直接制約著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把握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激發高職學生學習醫學詞匯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醫學詞匯,能夠理解較為專業的醫學類文章,為今后參加工作進修學習打好英語基礎。國內眾多教育工作者對如何掌握醫學英語詞匯做了廣泛的研究,但多從“建構主義理論”、CBI(內容型教學理念)、TBI(任務型教學法)等教學模式上探討。由于詞匯量過大,教師在教學中基本上還是講解生詞表或課文中遇到的生詞,按照英漢對譯解析和構詞法分析。學生大都是機械性地記憶單詞,這種孤立式地強化記憶不僅使語言學習枯燥無味,而且學習效率低下。
三、語義場理論的內涵
語義場理論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是結構語義學最有價值的研究方法之一。1934年德國語言學家特里爾(J.Trier)進一步確立和發展了語義場理論,認為語言系統的詞匯在語義上是相互聯系的,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詞匯系統。在這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中,各個詞項可以按意義聚合成若干語義場。小詞語義場又是大詞語義場的子系統,從而構成整個詞匯系統。根據這一理論,學者分析劃分了親屬語義場、植物語義場、動物語義場等等,并詳細分析了詞與詞之間的同義、反義、多義、上義、下義等多種語義關。同一個語義場里的詞項意義是互相關聯、互相制約的,每個詞的意義取決于同一個語義場中其他詞的意義;詞只有在語義場里與其他詞匯形成一定的關系時才有“意義”。當某個詞的語義發生變化后,與之相關的詞在語義上也會隨之調整和變化。位于上位關系能起到概括意義的詞叫做上義詞,居于下位的詞叫下義詞。同時,語義場中的上下義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相對的,某個詞是一個語義場中的下義詞,又是另一個語義場的上義詞。如doctor(醫生)與teacher(老師)、soldier(士兵)、editor(編輯)等詞組成occupation(職業)這個語義場,又是physician(內科醫生)、surgeon(外科醫生)、dentis(t牙醫)等構成的“醫生”語義場的上義詞。
四、語義場理論在高職醫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語義場理論,醫學英語詞匯并非雜亂無章,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醫學英語詞匯劃分為不同的語義場,使原本孤立、復雜的詞匯產生某種聯系。
1.設立上下義義場(hyponymy)
上義義場是語義場中最常見的一類,由表示共同概念的“上義詞”和一組受“上義詞”支配的表示具體概念的“下義詞”組成。教師課前要精心準備,歸類、分析、整理所講授的單詞,課堂上借助板書、多媒體等輔助設備展示不同的語義場。如以下幾個例子:①結合化學元素周期表掌握常用化學元素及化學物質。②借助語音視頻材料中醫患關系的情景對話學習關于疼痛不適的各類詞匯。③結合常用詞根記憶醫學常見病。如關于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各種疾病、各類流行病。④借助語音視頻材料中醫患關系的情景對話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醫院常用術語。如“醫務工作者”這個語義場下醫院各種工作人員的稱謂、各機構名稱及常見醫學技術的專有名詞。
2.設立同義關系語義場(synonymy)
同義場是指一種詞義基本相同,并在一定程度可以替換,而在發音、拼寫、內涵、搭配等方面不同的詞組成的語義場。如onset、attack、paroxysm、morbidity、invasion、pathogeny等詞語同屬于“疾病發作”這個語義聚合體。由于在發展過程中大量吸收外來語,醫學英語詞匯量非常大,對同義事物有多種語言表達形式,如表示“皮下”的醫學詞匯有endermic,hypodermic,hypodermal,subdermic,subcutaneous。教師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需求,不需要把所有的同義詞都列入語義場內,可以僅列出常用的核心詞匯。部分同義詞在中心意義上相近,但在感彩、語言風格、搭配關系上存在細微差別,加強這類同義詞之間的辨析有助于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如seam、suture、raphe作名詞都有“縫合”的意思。seam是普通常用詞;suture側重指手術后傷口的縫線、縫口;rephe是解剖學通用術語,指各種對稱部分的兩半結合線。
3.設立反義關系語義場(antonymy)
反義義場是按意思相反、相對或相矛盾的屬于同一詞性和同一范疇的詞組成的語義場。如aerobic(有氧的)和anaerobic(無氧的),acute(急性的)和chronic(慢性的)。學習常用的前綴及其所組成的醫學派生詞,可以引出相應的反義前綴及其組成的醫學派生詞。如hyper-(超過的)、hypertension(高血壓)就可以聯想到hype-(低于)、hypetension(低血壓)。再如學到anto-(前)、antepartum(產前)就可以順帶講授post-(后)、postpartum(產后)
(二)詞匯詞義記憶單一學生在對泰語單詞記憶時往往只記其一兩個意思,過分注意該單詞所對應的漢語意思,這樣不利于學生在翻譯時對單詞的靈活解釋。
(三)思想上對詞匯學習記憶不夠重視多年來,中國的語言教育更多的是重視學生的讀、寫、譯方面的能力,但在近年來的教學詞匯問題案例中反映出如今不少學生聽說能力較強,但詞匯正確拼寫能力反而降低,逐漸呈現一種對泰語學習的“文盲”狀態,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后期學習的進步與挺高。
二、泰語詞匯教學方面的策略
(一)重視泰語語音學習階段,力求學生的發音準確、到位任何一種外語,語音的學習都是最關鍵的部分。單詞拼寫是建立在語音發音的基礎上,只有準確的發音才能正確的拼寫單詞。對于沒有泰語基礎的學生來說,打好語音基礎就成了泰語學習的第一步。這就要求教師在詞匯教學時貫徹“聽說領先”的教學原則,首先是“聽”即教師在教單詞時,先讓學生聽,讓學生去“辯音”,特別是區分長短音、清濁輔音及清濁音韻尾的發音,這樣才能從聽的意義上掌握詞匯。同時,又能為學生學好語音、語調打好基礎,真正培養學生的聽能,然后在聽的基礎上加強語音規則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應該從最簡單的拼讀抓起,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歸類的比較,使學生掌握單詞中字母及組合的讀音規律,見詞會讀,能夠聽寫。
(二)在泰語本語詞牢固記憶的基礎上對外來詞匯進行識記泰語的本語詞較之外來借詞單音節詞匯居多且用法及意思相對穩定。對泰語詞匯的學習記憶可以先從本語詞匯入手,在此基礎上對外來借詞加以學習記憶。而泰語是一種分析型、孤立型語言,基本詞匯以單音節詞居多,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匯和語法的作用。構詞中廣泛使用合成和重疊等手段。詞匯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泰語本語詞,二是借詞。泰國的本語詞是泰語詞匯的基礎,涉及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是泰民族表達思想感情和進行交流的基礎,如有關身體器官、食物、數量詞等;而泰語中的借詞主要來自于漢語、孟高棉語、巴利語、梵語和英語等,借詞遵循泰語的語音系統,按照泰語的語法組詞成句。1.針對中文外來借詞,中國學生起來較為容易。近數百年來的戰亂與自然災禍,使得華南地區的方言也隨著移民潮大量進入泰國,現代泰語中,保守估計約有10~15%以上來自漢語,例如:粿條、面、包子、餃、軍事等,其中包含有潮州話、閩南話及海南話等地方方言,在學習的時候在對方言發音應多加注意。2.泰語中的巴利語及梵語借詞。泰語至少有60%以上的字匯來自古代印度話、梵文及巴利語,大部分是有關政治、哲學、宗教、藝術、心理及抽象用語,這類詞匯在學習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應特別注意對此類詞匯的由來及構詞規律的講授,降低單詞的記憶難度。3.隨著西方文化東進,英語外來語也日漸多了起來,電器用品,科技用語多數都是直接音譯。如Fax(傳真機)、Office(辦公室)、Internet(網絡)、Computer(計算機)、Icedeem(冰淇淋)、fan(情人)等等,數量與日俱增。因此,將強對英語單詞的識記直接關系到泰語中英文外來借詞的應用。
(三)注重詞匯的對比分析詞匯的對比分析對學生在多義詞或同義詞的詞義選擇應用上是有很大幫助的。通過對泰語中一些漢語意義翻譯相同但實際用法有所差別的詞匯以及多義詞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學生在應用時常犯的錯誤,指出錯誤的根源,進而幫助學生進行糾正。俗話說有比較才有區別,通過對比,揭示難點所在,針對難點進行重點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選意要領,正確選用及翻譯詞匯。
(四)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對語言的學習,僅僅掌握大量的詞匯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多運用、多感受,直至達到恰當正確的使用詞匯。目前國內開設泰語專業課程的學校基本都聘請了泰國外教參與教學,并且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優勢及泰語留學費用比歐美國家相對低很多,提高了學生到泰國留學的機會,云南很多高校在泰語辦學上都推出了“3+1”、“2+2”,甚至“1+3”的辦學模式,使學生在四年的泰語學習中有至少一年的機會在對象國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更多的同對象語言國家的人直接進行對話交流可使其更多的了解泰國的文化、民俗及語言的使用習慣,讓學生能更為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及詞匯的運用。
(五)轉變部分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觀念認識針對那部分只重視聽力與口語實踐,而忽略詞匯拼寫記憶的學生,要讓其知道高層次的泰語學習者不僅應準確流利地掌握地道的語音語調,而且很有必要掌握詞匯的正確選用及拼寫。要讓他們明白,在現代社會里光聽光說是遠遠不夠的,不會拼寫,在外語學習上永遠是個“文盲”,很多信函、文件及資料等都是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的,對單詞的拼寫及應用就顯得十分必要。
(六)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源強化詞匯學習在詞匯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單單的詞匯記憶對多數學生來說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教師可將各種泰語資料及網絡資源等引入教學課堂,加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力求給學生提供真實地道的語言模仿材料和語言接觸環境,從而激發他們對詞匯學習的熱情。
(七)定期舉行泰語詞匯記憶及演講比賽充分利用現代大學生競爭的心理,定期舉行詞匯記憶或演講比賽,能夠激發學生對詞匯記憶的動力及興趣,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一個展現自身實現的平臺,有利于學生的泰語學習及實際應用。
所謂構圖,也就是利用視覺要素在畫面上,按照空間把色彩線條組織起來的構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著作者表現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現代的繪畫藝術已經走向多元化,如何選擇適當的構圖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讓學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畫面當中,以獲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為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繪畫的基礎課程中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構圖的認識、理解、掌握、應用等相關知識的培養,這就需要首先提高學生對構圖重要性的認識,其次培養在繪畫創作中的具體方法。
一構圖在藝術創作中重要地位
無論是中國繪畫還是西方繪畫,前輩大師們都很重視對構圖的研究。塞尚在藝術構思中十分重視形狀、線條、色彩、體積的關系構成,獨特的幾何化作品構成形式,對現代藝術的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十九世紀后期以來,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使原有的構圖形式不能滿足需要,新的構圖形式在藝術家的探索下不斷涌現。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強烈的花紋平面化處理,是極具裝飾性的繪畫構圖形式;現代畫家畢加索的《鏡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種不同的圓形、方形、圓弧線,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節奏;莫蘭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運用了對象的內形和外形所構成的不同的幾何關系達到的畫面的高度和諧,從而產生了寧靜而略帶有憂郁的美。
中國畫同樣很重視構圖的研究,古代的繪畫理論中構圖又被稱作章法、布局或經營位置,東晉時代的顧愷之提出了“置陣布勢”,要求密于精思,臨見妙裁。不是見什么畫什么,而是要求畫家根據布勢的需要有所選擇,中國畫十分重視氣勢和神韻,潘天壽的構圖喜歡作方形結構,常常創作奇險的境界,用以表現他雄闊、霸悍、質樸的藝術風格。
構圖教學是高等教育美術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礎,縱觀整個高等教育美術教學大綱,構圖知識的教學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構圖是具體的形式,也是一件繪畫作品形式美的集中體現。因為一切形式因素,不論是線條、形體、色塊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構圖之中,要使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構圖法則的能力,就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增加構圖教學的內容,全面系統的分析講解構圖的形式法則,提高對構圖教學的認識和地位,使構圖教學成為獨立的教學單元,在現代藝術教學體系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藝術創作中構圖意識培養方法
1把握構圖原則
關于構圖的規律或原則,各家所指,不盡相同,總則大同小異。差別往往在于著眼點不同,側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數都是一致的。中國畫傳統理論的闡述,立足于動感,使相對靜止的山水,在畫家心目中也要取勢,即獲得運動的傾向性。而西方的構圖學,立足于靜止,先講均衡、穩定。其實中國繪畫未必不要均衡和穩定。
所以在藝術創作中應該把握構圖的原則,也是真正能夠掌握并熟練應用構圖方法與技巧的關鍵,那么,首先藝術創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畫面主體,也就是說,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觀賞者的目光漸漸投向畫面主體,通過主體與陪襯畫面的結合,更容易理解畫面上的內涵,從而對作品產生更深層次認識。其次,藝術作品中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或是表現一個人,或是表現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畫其實也有一個主題。主題應該在作者心中明確,毫不含糊,但在表現上不一定使觀賞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只有主題鮮明,才能更好展現繪畫目的,觀賞者才能充分理解畫面上的含義。最后,藝術作品應盡可能畫面簡潔,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視線引向畫面主體的內容,有利于渲染畫面情緒、主題的部分,而排除或壓縮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內容。2融入構圖藝術
當藝術作品中具備了上述提到的構圖的基本原則時,藝術實踐表明均衡、對比和完整僅僅是構圖的初級階段,也是構圖的最高階段,繪畫作品要成為一幅藝術品,應該在構圖上有更多美學的要求,繪畫作品是一個有機體。所以,在繪畫作品中融入構圖的藝術才能更好的展現畫面內容。第一,新穎與樸素的藝術展現,構圖的原則固然應該考慮,但試想如果畫家都按照原則作畫,那就無法吸引住觀賞者,只有新穎的構圖,才能吸引住人們的視覺,利用心理學的首因效應,給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論是色彩、線條、空白大小分配都會給人們新鮮的感覺。
同時,藝術作品來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樸素的特征,樸素的主題、樸素的感情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二,節奏和韻律的藝術展現,韻律廣義上講是一種和諧美的規律,是造型要素在節制、推動、強化下呈現的情調與趨勢。作為視覺藝術,韻律主要意味著構圖中形、線、色的形式感覺的一致,包括基調及主線起承轉合的和諧性,一幅具有較高藝術的構圖,它不僅具有新穎與樸素感,而且要有韻律感。第三,裝飾性繪畫更注重主觀性和規律,它可超越客觀現實和時空限制,充分發揮人的主觀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畫面上的裝飾性,主要是指寫實性繪畫的基礎下其形式語言風格樣式及處理手法根據畫面效果的需要,進行得體的“裝飾”表現。
3創新構圖方法
繪畫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個人的理念、時代、民族而異,文藝復興時著名畫家達芬奇,以肖像畫而聞名于世。當時的肖像畫流行正面或側面為構圖標準,而達芬奇卻取四分之三面來構圖,這就是他理想的構圖理念。所以在引導學生用固定的構圖模式構圖的同時,也可以引導他們嘗試去沖破這種局面,特意改變空間層次關系、變化透視關系、改變視覺角度,從而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促使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進行小構圖,尤其是對同一景色進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間透視等關系的觀察與構圖。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及思維方式。目前,國內外的很多繪畫家研究新的構圖方式,如發散式的構圖方式,利用空白選擇不同的構圖方式等,為進一步展現作品蘊含和特色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三結語
1構圖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分析構圖教學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構建構圖教學單元的必要性。
2提出了從把握構圖原則、融入構圖藝術、創新構圖方法三方面的構圖意識培養方法,充分利用構圖特點,更好的展現出藝術作品的蘊含。
3構圖意識的培養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始終,為創作更好的藝術精品發揮積極的作用,不論學生還是教師本身都應該注意構圖意識的培養與創新。
參考文獻:
[1]蔣躍.繪畫構圖學教程[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
1.引言
現代英語的詞匯總量已達到200多萬,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擴大。而詞匯教學成了當今英語教學中令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難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遵循英語詞匯教學原則,就此課題作一探討。
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著名語言學家里弗(River)也認為,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外語的關鍵,沒有詞匯就沒有能運用所學的結構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實上,一個人詞匯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學生的最大的“攔路虎”,英語詞匯不但數量大,而且非常活躍,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也不斷發生變化,其中詞匯的變化最快、最明顯。主要表現在:(1)新詞的不斷出現。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economiczone(經濟特區),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等。(2)舊詞又增添了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更加普遍。如:runsontheboard:successes;achievement.(口語)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電子裝置具有的具體能力或功能),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Catchyoulater!(再見!)clone(克隆/復制品)等。(3)英語大量吸收了外來詞。如:elite(優秀的團體,精華,杰出的人物)是來自法語,kung-fu(中國功夫)來自漢語,judo(柔道)來自日語等。
英語詞匯的多變性讓學生望而卻步,但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左右的認讀詞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①從以上可看出,學生學習三年英語,再加上小學三年,他們只需掌握1500左右單詞,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但從中也可看出,詞匯教學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則、構詞法,要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更要掌握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應科學地、系統地把單詞教給學生,而且詞匯要放在一定的語境里教,才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類和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謂的“詞匯教學”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只注重了語音、語法和句型的教學,對這些知識,反復講解,反復操練,不厭其煩,只想讓學生在考試時能取得高分。對于詞匯教學卻一點也不重視,認為詞匯并不需要教學,只要教會學生去讀這個單詞和理解它的意思,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然后給學生聽寫就完成詞匯教學。教師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詞匯的輕視,不愿花功夫在詞匯學習和積累上,只是考試前突擊一下,抱著僥幸的心理應試,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詞匯老是念不出、拼寫易錯,他們花在記憶單詞的時間多但遺忘快,而且連常用詞匯的基本含義也掌握不好,換個場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明白、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生詞時就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在做看圖寫話時,看圖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詞匯知識的缺乏,一提筆卻抓破頭皮也寫不出一個詞來。以上種種可看出,不是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而是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在詞匯教學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②這些任務也是詞匯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3.當前初中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發現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看教學是否符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詞匯教學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1)質量并重,逐層加深。((2)立足于詞匯教學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胡春洞,1990)③
3.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語詞匯通常由常用詞、根詞等組成,而這些詞在英語總詞匯量中只占一小部分,這些詞數量雖少,但用途卻非常廣泛,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引申義、修辭義等。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都作了具體的要求,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作出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都“一古腦兒”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單詞都不會,而且連常用的詞也掌握不了。也正是這樣,不少學生對掌握詞匯失去了信心。在閱讀文章時,遇到較多的新單詞,便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亂選個答案,特別在看到似曾相識的詞匯,又認不出的時候,便產生一種焦慮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單詞就害怕,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從中也可看出這樣教學違反了“質量并重,逐層加深”的教學原則。
3.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設語境
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如:Isherunninginthe100meters?(賽跑)RunforPresident.(競選)Thereportraninallthenewspapers.(刊登)Heranacowintoabarn.(趕)等。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有些教師還成了“詞典專家”,把那個單詞的意義一個不少地抄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課后去背。如:dark這個單詞,教師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有:名詞:黑暗、愚昧無知;形容詞: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無希望的、悲傷的、無精打采的、未啟蒙的、意義不明的、曖昧的等,這種把單詞單獨講授,而與一定的語境脫離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控制下,學習時得不到快樂,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抵觸心理,接受不了教師輸入的信息,導致成績下降,只有20、30分,這樣的成績又反過來加重了學生厭煩,抵觸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便由于教學方法的不當和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3.3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輕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許多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別人溝通不了或出現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習俗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語言的深層基礎。然而有的教師只按照課后的詞匯表,詳細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對于單詞的文化背景卻只字不提,覺得這些一點也不重要,多講浪費了上課的時間。殊不知,多講解一些文化習俗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也由于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這樣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就喜歡用漢語詞匯的讀音、類別、釋義來規范英語詞匯,用漢語的語言習慣來表達英語。比如說在聽到一個外國人說:“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中國學生第一個反應卻是:“哪里,哪里,一點也不漂亮。”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當聽到別人夸獎時自謙一番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習慣,當聽到別人稱贊時,西方人說聲:“Thankyou。”便坦然、開心地接受,要不稱贊者會以為自己判斷力有問題,也會因此而不高興,由此可見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這種心理無助于學生學習英語,反而拖了學習的后腿。這種方法違背了“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的教學原則。
4.詞匯教學的幾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最大程度上參與學習,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能逐步形成積極學習的觀念。“外語積極學習的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辯、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別利雅也夫認為,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詞就是一個復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說和寫的過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結構復雜的反應(在口關頭或書面表達自己思想時)。”(轉引自程世祿、張國揚,1996)⑤就是因為詞的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外語的積極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單調、枯燥,只有這樣才會積極參與解決上面所產生的多種心理障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4.1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從前面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第一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可看出興趣是多么重要,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斯波斯克(B.Spolsky)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本身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學習外語的態度、學習這種語言的愿望和為學習這種語言而付出的努力。”(轉引自林崇德,2001)⑥當教師首先呈現的東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度積極、而且有種強烈想法的感情,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如:玩“Simonsays.”這個游戲時,由教師或學生發命令如,“Handsonhead”,“Pencilsindesk.”,“Handsonshoulders”,“Handsbehindyourback”等等,當在命令前加上“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執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沒有“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靜止不動。這個游戲正符合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但如果他們不會說單詞和句子,就無法參與,這樣就使他們迫切想學會單詞,自然他們也愿意為此而付出汗水。這一些都是因為處于青少年這個階段虛榮心較強,愛表現,想引起別人注意的年齡特點。
也正是這樣,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筆者認為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蘋果,口中問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舉起兩個蘋果問:“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問自答,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appl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蘋果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4.3英語解釋法
“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則。”(林祟德,2001)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學生用英語思考,在英語教學大綱中,也要求教師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教學。因為中學生身處的環境是說漢語的環境,如果在每天一節英語課上已不能完全接觸英語,沒有一個說英語的環境使他們鍛煉和培養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別說課后能說得更多。而這種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英語解釋法是用簡單的,學生們已學過,熟悉的詞匯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樣用簡單英語解釋單詞,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于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重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了解更多的詞匯知識。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1)holiday:timeofffromwork(2)invite:asksomeonetodinneroraparty(3)housework:workdonearoundthehome(4)afternoon:between12:00and6:00inthedaytime(5)exam:animportantschooltest(6)different:notthesame(7)entrance:placewhereyougoin。當然用簡單英語解釋英語單詞,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4.4語境教學法
“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4.4.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
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rainingandIwanttogoout.Idon’twanttogetwet.Ihaven’taraincoatbutIhaveanumbrella.I’llputupmyumbrella.Therainiscomingdownonmyumbrellabutitisn’tcomingonme.Myumbrellaisprotectingmefromcatchingrain.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4.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Hello!MayIspeaktoJim?
B:I’msorryheisn’there.CanItakeamessageforyou?
A:OK!ThisisKate.Mytelephonenumberis87654321.
B:Allright.
A:Thankyouverymuch.Bye.
B:Bye.
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4.5通過謎語教單詞
猜謎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這種方法,覺得猜謎語在一節課上不太可能,一節課45分鐘可能會浪費掉20分鐘左右,特別單詞多的時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師們沒有注意到教授單詞絕對不是只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詞匯或根據詞匯的特點,應該找出一種最適合教某個單詞和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1)Whathasfourlegsbutonlyonefoot?(Abed)
(2)Whathasabedbutneversleeps,amouthbutneverspeaks?(Ariver)
(3)Whatfruitisneverfoundsingly?(Apear)
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4.6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程世祿、張國揚,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is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hasfourlegs.It’smadeofwood.It’susedfor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a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hasnumber…?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seealivingroom.”學生2:“Iseealivingroomandakitchen.”學生3:“Iseealivingroomakitchenanda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likemilk.”學生2:“Ilikemilkandpie.”學生3“Ilikemilk,pieand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
當然詞匯教學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說的這些,比如說:詞性轉化法,同義近義辨析法,交際法,圖表法,比較法,集中單詞教學法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5.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必需按照有關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認真地分析學生學習英語詞匯中存在的問題,因應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積極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
[1]胡春洞,1990,《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兼中,1993《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3]程世祿、張國揚,1996,《ESP的理論與實踐》[M],廣西教育出版社。
[4]汪榕培,2000,《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林崇德,2001,《英語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董蔚君,2001,《英語游戲》[M],安徽教育出版社。
[8]王文斌,2001,《英語詞匯語義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10]胡文仲,2001,《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無法提供關于這個系統功能機制上的解釋,也無法建立手段與結果之間的教育學意義上的聯系。系統功能意義上的、系統機制上的解釋只能由教育學負責。而這個系統機制是設計的結果,是在理論基礎學科所揭示的各種規律的基礎上“構造”的結果,是“做”出來的,不是純粹“看”出來的。這個系統機制所要處理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實踐的基本矛盾,即學生成長的自主建構與教育者的文化傳遞之間的矛盾。(楊開城,2010)教育實踐的這個基本矛盾是現實中的具體矛盾,所以形而上的理論范疇無法描述它。這個矛盾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在人為干預下、通過構建的教育系統展開的。因此這個矛盾在性質上是合目的性的動態算法問題而不是合規律性的靜態函數問題。它獨屬于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基礎學科理論無法獨立描述它。教育系統是基于實情數據而構建的,它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文化橋梁。教育系統的數據基礎包含三個方面:社會背景下人的發展需求、人的當下狀況以及文化知識體系。而知識是理解人與社會的工具。所以,知識體系是基礎中的基礎。與個體的成長相比,知識表現為客觀的信息,這是教育系統具有可重現性的根基。教育系統是一種信息網絡系統,不是一種行為系統,結點并不是參與者個體,而是個體對信息的處理。因此由個體所帶來的不可重現性便去除了。教育活動中的從教者和學生的行為是無法重現的,但教育系統中的信息流動則是相對穩定的,都指向特定的目標。只要目標相同,相應的信息流動在知識語義方面則是相近的,其總體特征也是穩定的。所以,教育系統是可重現的對象。在教育系統中,任何局部的信息處理和交互都可以由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解釋,但是整個教育系統何以能夠具有達到具體教育目標的功能只能由教育學系統機制來解釋。由此可知,位于教育學整體框架中的教育系統就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這里的教育系統不是指教育的社會組織系統,而是一種人為創建的多主體間信息網絡,只不過它的功能指向人的成長。總之,教育學的宗旨是:我們設計什么就研究什么、我們創建什么就研究什么。這樣的教育學不再是指Pedagogy,而是指Educology①,我們稱之為新教育學。以教育系統為研究對象的新教育學是關于教育系統的理論,關注的是“如何理性創建”和“創建之物如何”。
這種新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功能是:第一,指導從教者在多種約束條件下做出理性的行動規劃;第二,指導從教者完整地理解行動的規劃和行動本身。要完成這樣的理論功能,新教育學就必須提供以下兩方面的知識。
(1)用于設計、開發和維護教育系統的技術知識。這套技術必須解決需求的表征、目標的表征、各種約束條件的表征,設計對象的結構化、從需求到目標再到教育系統的操作技術,確保各級各類設計對象的目標-手段一致性,提升各級各類設計對象的性能、可適應性、可重用性等問題。在教育實踐中,在特定約束條件下設計和維護教育系統,確保其目標-手段的一致性、高適應性和可重用性以及降低實踐成本,僅僅依賴從教者的個人經驗是不夠的,必須依賴構造教育系統的技術知識。新教育學將教育系統的構造技術稱為教育技術。而研究創建這套技術體系的學科就是教育技術學②。目前已經獲得初步發展的是教學設計技術和課程開發技術。教學設計技術是教學系統的設計技術,課程開發技術是課程系統的設計技術。課程系統和教學系統是教育系統的子系統。教育實踐中的很多關鍵問題都不是“言說”所能解決的。教育學只有發展到技術化的水平,才真正具有了可操作性,才能與實踐接軌,“既要如何,又要如何”的理論話語才可能退出市場,教育行動才可能擺脫精英主義、經驗主義的狀態。也只有擁有了如教育技術這樣的專業技術,教育才可能發展成為專業領域。這也使得新教育學成為一種只能通過操作才能理解的知識體系,僅僅通過閱讀是無法透徹理解的。
(2)作為教育自身規律的教育系統運行機制及其整體特征的反映性知識。這些知識必須解決教育系統的動態系統建模、系統運轉機制分析、整體功能性能(一致性、適應性、可重用性等)指標分析和計算、系統缺陷歸因等問題。教育系統就是一個以文化知識為基礎的、遵循一定規則的信息流動網絡。教育系統的功能并不是學生的成長效果,而是指學生個體與教育系統的聯結點處各種信息的輸出,包括事實性信息、價值性信息、人際交往信息、管理規則信息等。而教育系統面向某個個體的信息輸出則取決于其他信息源的信息輸入以及實際發生的信息流動機制。教育系統的運轉機制實際上就是信息的社會性建構和分配機制。我們將教育系統的運轉機制區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事實性信息流動方面,另一個是價值性信息流動方面。關于教育系統事實性信息方面的知識體系被稱為教育現象學,關于教育系統價值性信息方面的知識體系被稱為教育價值學。它們分別負責揭示教育系統運轉規律的事實性方面和價值性方面。這兩方面知識結合在一起,對于教育系統真實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教育現象提供機制層次的解釋,既包括教育功能是如何發生的,也包括系統缺陷是如何被人為地引入的,等等。教育現象學和教育價值學都屬于教育科學。只不過教育價值學屬于價值科學,是關于價值對象之間事實性關系的科學。這里的教育現象學并不是現象學意義上的教育現象學。其實現象學教育學并不是現象學的,因為現象學教育學無法真正執行現象學還原和本質直觀,還將個體性主觀的現象學方法運用到主體間框架中。雖然在新教育學理解教育的整體框架中包含有“結果”要素,但新教育學更關注的是產生相應結果所需要的教育系統功能。也就是說,新教育學更多考慮的是功能而不是效果(特別是學生的成績),因為功能可以是理論問題,而效果只能是實踐問題。教育效果是學生參與教育系統耦合出來的,一方面取決于教育系統提供給個體什么樣的微觀環境(即教育系統的功能),另一方面取決于個體自身的準備和具體行動。對于學生來說,教育系統提供的是現實的可能性空間。學生在教育系統中的選擇和創造并不是教育系統所能控制的。因此,新教育學倡導一種“不敗即成”態度,避免失敗,忌追求某種特別的成功。教育原本就沒有所謂的成功學。由此,新教育學與舊教育學的發問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舊教育學這樣發問:怎么行動、條件如何,學生才會更好?而新教育學這樣發問:怎么行動、條件如何,教育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才會更好?綜上所述,教育學學科知識體系可以分為教育技術學、教育現象學和教育價值學三個分支.。教育學的這三個分支以各種教育XX學為理論基礎,其實也就是以XX學為理論基礎。教育技術學關注教育系統的構造,考察系統的目標合理性、系統要素的多元性、目標與手段的一致性、動力水平、系統維護的成本等方面。目前教育技術學已創生的獨特概念包括:知識建模、FC知識圖、知識推理路徑、知識組件、開發取向、目標-手段一致性、技術人造物缺陷分析法,等等。教育現象學關注教育系統中事實性信息的流動規律。目前教育現象學已創生的獨特概念包括:教學系統、激活量、IIS圖,等等。教育價值學關注教育系統中的價值性信息的流動規律。教育價值學尚沒有展開實質研究。
二、新教育學的基本研究范式
很明顯,在“目標-手段-結果”的整體框架中,作為手段的教育系統必須先設計出來才能得到執行和修改,而一切教育改進都必須以設計為抓手,一切修改意見只有嵌入設計才能穩定地發揮效用,所以新教育學主張踐行一種新的研究范式:以設計為中心的研究(Design-CenteredResearch,DCR)范式。DCR是針對DBR(Design-BasedResearch,基于設計的研究)而提出來的研究范式。DBR是一種“在真實情境中,以研究者與實踐者的協作為基礎,將科學的方法與技術的方法有機結合,通過反復循環的分析、設計、開發和實施,開發技術產品,在改進教育實踐的同時,修正和發展新的教育理論的一種研究方法論”。(焦建利,2008)這里的教育理論不是指泛泛的教育理論,而是指“對情境敏感的設計原則和理論”,(Wangetal.,2005)被稱為教育的設計科學。DBR可以區分為實踐取向的DBR和理論取向的DBR。實踐取向的DBR實際上是教育領域中的軟件工程過程,而理論取向的DBR由于誤解了迭代、教育行動的不可重復性、不具備正確的認識論基礎而無法發展出教育的設計科學。(楊開城,2013b)實際上DBR只是一種精細版的行動研究,無法承擔教育學學科理論的建設任務。它唯一的貢獻是讓人們開始關注教育的設計屬性。(王文靜等,2008)與DBR不同,DCR是一種關注教育干預的設計過程,旨在發展教育設計的技術知識,并探索教育系統的運轉機制和整體特征的研究范式。DBR與DCR的差異很明顯。DBR關注的是教育干預本身,著眼于教育干預的有效性,而DCR關注的是教育干預的設計技術,著眼于教育實踐中的一致性;DBR的目的是發展情境性“知識”,而DCR的目的是發展脫離情境的技術知識;DBR與情境緊耦合,不具有可重復性,而DCR可以重復。在DCR指引下,當面對教育實踐問題時,我們總是首先回到教育設計的技術過程。
而教育學理論的進化總與教育中的設計技術有關。這種與技術知識關聯密切的新教育學理論研究自然采用開發取向。所謂開發取向,“是指通過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原理以及各種可重用的技術來嘗試解決實際的教育教學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理解教育教學規律,以形成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獨特認識的研究取向。”(楊開城,2004)開發取向主張將教育系統及其所包含的知識產品看作是一種技術人造物,即人們利用某種特定技術所創造的事物,(楊開城,2005)強調從設計過程入手,基于實際數據和層次模型去理解它們。對于教育技術學來說,DCR主張采用技術人造物缺陷分析法來改進設計技術。所謂技術人造物缺陷分析法,“就是通過分析某種技術所生成的產物的缺陷來分析和反思所運用技術的缺陷并使之得到改進的研究方法。”(楊開城,2005)技術人造物缺陷分析的基本流程見圖2。圖2技術人造物缺陷分由于技術體系是由技術效應件、技術系統和技術產品構成,因此技術的進化表現為技術效應件的進化、技術系統的進化和技術產品的進化。(楊開城,2008)除了基本技術效應件的發明之外,技術進化都源自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發現的功能不足,即缺陷。為了彌補缺陷,人們會將技術操作過程進行更加細致的分化,或尋找更加合理高效的效應件。對于教育技術來說,它的缺陷首先表現在它的生成物即教育系統上。雖然并非所有教育系統的缺陷都源自教育技術,但教育技術自身的缺陷必定表現在教育系統之中。所以,通過識別教育系統自身的缺陷,再沿著教育技術的操作鏈條反向追溯,我們會找到教育技術自身的缺陷環節,并根據現實的需要改進技術。教育技術學的技術人造物缺陷分析在教育領域中首開缺陷分析之先河。對于教育科學(教育現象學和教育價值學)來說,DCR主張采用基于信息流的分析方法來探究教育系統的運轉機制和整體特征。教育科學需要對現實的教育系統進行系統建模,找到構成系統的最基本、最微觀的構成成分以及這些成分組成整個系統的層次模型。由于教育系統在性質上屬于信息系統而非物質系統,因此最微觀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是信息流,因此教育系統的建模及其分析必然是一種基于信息流的建模和分析。這就需要對直觀的教育系統進行信息流切分,然后在此基礎上構建運轉機制模型、探求整體特征并對這些假設進行實證檢驗。教育系統的信息流分析基本過程見圖3。
三、新教育學的理論旨趣
新教育學并不關注教育實踐的所有方面,而只關注教育系統,為教育系統的設計、開發、評估和維護提供理論知識。教育實踐的其他方面由其他學科來支撐。
(1)新教育學不宣布一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而是為制定清晰合理的教育目的和目標提供理論支撐。“把什么作為教育目的來看待”是實踐問題,“應該把什么作為教育目的”是理論上的形而上學問題。在新教育學眼中,合理的教育目的和目標是綜合權衡社會需求、學生發展需要和人類文化遺產三方面信息以及各種行動約束條件的結果。對于教育目的,新教育學關注的是它的可達性而不是應達性,是它的清晰無歧義的表征而不是形而上泛泛的空話。
(2)新教育學不關注泛泛的方法模式,而關注如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設計教育系統以達到具體的目標。新教育學不認為“有目的的行動就是理智的行動……而理智行動就是意味著有目的和符合目的的行動”。(杜威,2009,pp.98-99)教育目的無論多美妙、多高尚、多和諧,它與教育手段之間都不會自動建立聯系,不會是自然的統一。這種統一是具體實踐的結果。新教育學將這個問題看作是一個形而下的“技術活兒”,是一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事務,是一種教學方法模式無法解決的問題。新教育學要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供理論知識。用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教育學不可能是形而上學。
(3)新教育學不關注有效性,而關注教育實踐中的一致性。在教育研究中,有效性通常指的是某種教育干預在某種(研究)情境下令當事人(甚至蛻變成當權者)滿意的程度,主觀性、情境性很強。教育中的有效性研究存在歸因困難(無法從效果出發檢驗方法模式的有效性)、適用范圍狹窄(只適用于教學領域)、難以適用于反思性分析(沒有客觀判據確定教學失誤到底發生在哪個環節,因而拒絕理性)等困境。我們將有效性研究稱為“有效性陷阱”。一致性研究則不同。一致性是從微觀數據分析出來的。當我們發現不一致或者某種一致性水平低于可接受的標準時,我們可以從分析機制和微觀數據中找到這種不一致的來源,歸因不存在困難。一致性這個概念貫穿整個教育領域。從社會需求感知,到教育目的目標的確定,到課程產品及其體系的構建,到將課程意圖轉化為教學方案,到教學方案轉化為教學行動,直到各種考試測驗,都存在著各種一致性問題。確保各種一致性是教育實踐的基本要求。相應的,基于一致性的反思性分析的邏輯是這樣的:若目標是合理且完整的(價值取舍合理、期望合理),教育系統設計與目標是一致的且可行的(包含著設計者對各種規律的理解和遵循),且行動與系統設計是一致的(臨場處置沒有偏離預設),那么行動就是可以接受的(具體何種效果,則取決于非可控要素)。如果某次行動是不被接受的,那么可以懷疑某處的一致性被嚴重破壞。沿著上述邏輯鏈路進行回溯,結合同行對話、經驗借鑒,進行反思性分析,從而改進理念、技巧、技術、經驗、視野等等,進而提高從教者的綜合職業素養。
(4)新教育學不關注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規律,而關注教育自身的規律。新教育學認為反映教育基本矛盾的規律才是教育規律,即教育系統的運行規律才是教育規律③。教育原理是指教育系統何以達到目的的原理。這一原理是指一種技術性原理。實踐中的教育問題都是算法問題,教育規律也就必然是指這類“算法”的外部特征、內部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等等。所以,新教育學關注的是教育系統的功能與結構。這里的結構不單單是指某種靜態結構,而且指系統運作所表現出來的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從理解的角度,新教育學關注教育系統的正功能、負功能、顯功能、潛功能以及這些功能與系統結構的關系;從構造的角度,新教育學關注教育系統的構造技術。
(5)新教育學不關注實踐的成功,而關注教育系統的缺陷。既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美好的,那么就從消滅已知的丑陋開始。新教育學堅信,既然我們無法事先知道普適的、無缺陷的教育系統是什么樣子,那么就從識別教育系統的缺陷入手,通過調整系統的內容、內在結構和適應性以避免缺陷再度發生,促使教育系統可以與它的外部環境協同進化。由于新教育學提供了構造和理解教育系統的知識,那么它便可以幫助人們理解那些系統缺陷是如何被人為地引入的,并對癥改進。
四、新教育學如何走向實踐
現代教育需要教育成為一個專業性領域。利伯曼指出,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專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鐘啟泉,2001)(1)范圍明確,壟斷地從事對社會不可缺少的工作;(2)工作需要運用高度的理智性技術;(3)從業者需要長期的專業教育;(4)從業者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均具有廣泛的自律性;(5)專業的自律性范圍內,從業者直接負有做出判斷、采取行為的責任;(6)非營利的目的,以服務為動機;(7)擁有綜合性的自治組織;(8)擁有具體的倫理綱領。概括地說,當一個行業能夠有組織地利用專業技術和其他專業知識,在專業精神、專業倫理規范的約束下,為社會提供專門的專業服務,并贏得社會信任、擁有專業權力的時候,這個行業就成為了一種專業。而專業領域的諸多要件中,以專業技術為核心的專業知識是專業的最核心要件。(楊開城,2012)沒有了這個要件,其他要件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新教育學只有包含了技術知識,才會使得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成為可能。現代教育需要的是專業性的從教者群體,而不能單純指望教育大師——教育思想、經驗、成功的集大成者的橫空出世。個別人因機緣巧合而成為教育大師是可能的,但所有從教者都成為教育大師是不可能的,可是所有從教者都成為教育專業人員是可能的。個體的教育行動的確需要一些舊教育學所說的智慧,但整個社會的教育行動更需要專業的新教育學知識。新教育學為從教者提供的指導絕不是“只要按照某某原則規范去做就會取得何種理想的效果”的承諾,而是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種科學和技術知識。新教育學能夠為教育實踐獨立地提供知識,因此面對實踐問題,新教育學主張分工原則,只提供學科理論,并不直接參與從教者的問題解決。實踐問題是從教者的問題,新教育學并不代替從教者定義問題,也不直接解決這些問題,只是為解決問題提供理論武器。但這些武器的學習及有效運用并不簡單。
作為技術與科學的新教育學具有可用性、實用性是顯而易見的,但不一定具有易用性。新教育學對于從教者來說是有門檻的學科。新教育學所支持的教育實踐的基本模型如圖4所示。新教育學走向教育實踐至少需要以下幾方面的準備:第一,人員素質準備:通曉盡量多的哲學和其他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有一定的學習毅力。新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龐雜,涉及面廣,這需要實踐者具有相當廣泛的知識面,否則難以理解教育學中各種操作技術的合理性。此外,新教育學包含大量的技術知識。大道至簡、宏術至繁。技術總要比科學更復雜,而且它們需要操作才能理解。這就需要實踐者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和學習毅力才能掌握和運用這些技術。第二,數據準備:學科知識庫、學習活動庫、課程組件庫等數據庫。新教育學所支持的現代教育是基于數據的教育實踐。無論是教育技術學還是教育科學,都不是僅僅基于常識和經驗來思考的,它們的運用都需要數據支撐。教學設計、課程開發的數據基礎之一是學科知識體系,從教者之間還需要共享可重用的學習活動方案和課程組件,這些數據必須以數據庫的方式存放才可能使它們在從教者群體中長時間廣泛流轉。從教者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構建這些基礎數據。第三,工具準備:各種設計、開發、維護、分析、診斷的自動化軟件工具。新教育學不但需要數據的支撐,還需要處理這些數據的軟件工具的支撐。只有這些工具軟件解決了信息的重復加工和自動處理以及工作效率等問題,從教者才可能從繁重的信息加工工作中擺脫出來,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創造性方面。
(二)發掘模式的立體性特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語義擴展層面
一個概念可以在不同層面上跟多個概念產生聯系。以“柑橘”一詞為例,“柑橘”既可以處于“食品”層面被品嘗,也可處于“景觀”層面被觀賞,還可以沿著“氣味”的線索衍生出“清香”的信息、在“色澤”層面上擴散到“橙色”概念。可見,概念的語義網絡是立體的、多角度的。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兩點啟發。一方面,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任務確定概念擴展的層面。生詞的擴展要有度可循,不能為了擴展而擴展,不恰當的擴散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甚至適得其反。教師應根據課文話題、交際任務等確定生詞擴展的層面,使之向著最有利于教學目標完成的方向進行。我們以“竹”這個詞的擴展為例,它既可以在“外在形態特征”層面擴展到“綠色”、“青翠”等語義概念,也可在“內在象征意向”層面向“氣節”、“品格”、“高尚”等概念擴散。若教學任務中只是將其作為一種植物來介紹,那么教師可只對其在外在形態層面上作一擴展。但如果上的是堂修辭課,“竹”是作為象征手法的典型用例出現,那么擴展就應在“象征意向”的層面上側重,使語義向更抽象的概念深化,引申出“氣節、品格”等詞。
(三)把握關系的強弱程度———優先選取與核心概念聯系緊密的節點
概念間的聯系有強弱之分,在結構圖中往往以連線的長短來表示。關系緊密的節點間連線較短,關系較遠的節點間連線較長。聯系的強弱反映了不同事物在認知結構中與核心概念關系的遠近。在構建語義網絡時,教師應恰當把握強度不同的聯系,在確定概念時優先選取與核心概念關系緊密的節點。我們仍以“鳥”一詞的擴展為例。提到“鳥”,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會飛、有翅膀”等形態特征,同時出于對鳥屬于動物的既有認識,一些與“動物”特質相關的概念可能被一并觸發,如“呼吸、需要氧氣、會運動”等。此外,大腦中還可能浮現出屬于鳥類的動物的概念,如“麻雀、鴿子、老鷹”等,這類具體概念受個體經驗影響較大,如有些人先想到“鴿子”,而有些人先想到“喜鵲”。由此我們認為,“飛、翅膀”,以及“氧氣、呼吸、運動”等概念與“鳥”一詞的關聯度較高,在激活的過程中總是被個體首先捕捉到,因而應在擴散時優先選擇;而對“鴿子、老鷹”等下位概念則應依據關聯度有所取舍。比如,“鴿子”與“鳥”的聯系較強,可選用;“鴕鳥”與“鳥”的聯系較弱,就不宜選取;而“鸚鵡、仙鶴、知更鳥”等雖也屬于鳥類,但因其在人們的日常認識中并不多見,所以除非特殊需要,不宜過多擴展。總之,如果選用生詞不加甄別、一味追求數量,將使擴展看似面面俱到,實則效率低下。
1.引言
現代英語的詞匯總量已達到200多萬,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擴大。而詞匯教學成了當今英語教學中令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難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遵循英語詞匯教學原則,就此課題作一探討。
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著名語言學家里弗(River)也認為,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外語的關鍵,沒有詞匯就沒有能運用所學的結構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實上,一個人詞匯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學生的最大的“攔路虎”,英語詞匯不但數量大,而且非常活躍,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也不斷發生變化,其中詞匯的變化最快、最明顯。主要表現在:(1)新詞的不斷出現。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economiczone(經濟特區),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等。(2)舊詞又增添了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更加普遍。如:runsontheboard:successes;achievement.(口語)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電子裝置具有的具體能力或功能),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Catchyoulater!(再見!)clone(克隆/復制品)等。(3)英語大量吸收了外來詞。如:elite(優秀的團體,精華,杰出的人物)是來自法語,kung-fu(中國功夫)來自漢語,judo(柔道)來自日語等。
英語詞匯的多變性讓學生望而卻步,但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左右的認讀詞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①從以上可看出,學生學習三年英語,再加上小學三年,他們只需掌握1500左右單詞,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但從中也可看出,詞匯教學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則、構詞法,要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更要掌握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應科學地、系統地把單詞教給學生,而且詞匯要放在一定的語境里教,才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類和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謂的“詞匯教學”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只注重了語音、語法和句型的教學,對這些知識,反復講解,反復操練,不厭其煩,只想讓學生在考試時能取得高分。對于詞匯教學卻一點也不重視,認為詞匯并不需要教學,只要教會學生去讀這個單詞和理解它的意思,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然后給學生聽寫就完成詞匯教學。教師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詞匯的輕視,不愿花功夫在詞匯學習和積累上,只是考試前突擊一下,抱著僥幸的心理應試,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詞匯老是念不出、拼寫易錯,他們花在記憶單詞的時間多但遺忘快,而且連常用詞匯的基本含義也掌握不好,換個場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明白、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生詞時就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在做看圖寫話時,看圖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詞匯知識的缺乏,一提筆卻抓破頭皮也寫不出一個詞來。以上種種可看出,不是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而是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在詞匯教學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②這些任務也是詞匯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3.當前初中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發現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看教學是否符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詞匯教學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1)質量并重,逐層加深。((2)立足于詞匯教學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胡春洞,1990)③
3.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語詞匯通常由常用詞、根詞等組成,而這些詞在英語總詞匯量中只占一小部分,這些詞數量雖少,但用途卻非常廣泛,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引申義、修辭義等。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都作了具體的要求,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作出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都“一古腦兒”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單詞都不會,而且連常用的詞也掌握不了。也正是這樣,不少學生對掌握詞匯失去了信心。在閱讀文章時,遇到較多的新單詞,便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亂選個答案,特別在看到似曾相識的詞匯,又認不出的時候,便產生一種焦慮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單詞就害怕,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從中也可看出這樣教學違反了“質量并重,逐層加深”的教學原則。
3.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設語境
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如:Isherunninginthe100meters?(賽跑)RunforPresident.(競選)Thereportraninallthenewspapers.(刊登)Heranacowintoabarn.(趕)等。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有些教師還成了“詞典專家”,把那個單詞的意義一個不少地抄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課后去背。如:dark這個單詞,教師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有:名詞:黑暗、愚昧無知;形容詞: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無希望的、悲傷的、無精打采的、未啟蒙的、意義不明的、曖昧的等,這種把單詞單獨講授,而與一定的語境脫離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控制下,學習時得不到快樂,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抵觸心理,接受不了教師輸入的信息,導致成績下降,只有20、30分,這樣的成績又反過來加重了學生厭煩,抵觸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便由于教學方法的不當和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3.3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輕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許多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別人溝通不了或出現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習俗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語言的深層基礎。然而有的教師只按照課后的詞匯表,詳細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對于單詞的文化背景卻只字不提,覺得這些一點也不重要,多講浪費了上課的時間。殊不知,多講解一些文化習俗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也由于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這樣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就喜歡用漢語詞匯的讀音、類別、釋義來規范英語詞匯,用漢語的語言習慣來表達英語。比如說在聽到一個外國人說:“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中國學生第一個反應卻是:“哪里,哪里,一點也不漂亮。”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當聽到別人夸獎時自謙一番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習慣,當聽到別人稱贊時,西方人說聲:“Thankyou。”便坦然、開心地接受,要不稱贊者會以為自己判斷力有問題,也會因此而不高興,由此可見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這種心理無助于學生學習英語,反而拖了學習的后腿。這種方法違背了“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的教學原則。
4.詞匯教學的幾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最大程度上參與學習,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能逐步形成積極學習的觀念。“外語積極學習的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辯、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別利雅也夫認為,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詞就是一個復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說和寫的過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結構復雜的反應(在口關頭或書面表達自己思想時)。”(轉引自程世祿、張國揚,1996)⑤就是因為詞的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外語的積極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單調、枯燥,只有這樣才會積極參與解決上面所產生的多種心理障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4.1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從前面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第一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可看出興趣是多么重要,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斯波斯克(B.Spolsky)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本身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學習外語的態度、學習這種語言的愿望和為學習這種語言而付出的努力。”(轉引自林崇德,2001)⑥當教師首先呈現的東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度積極、而且有種強烈想法的感情,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如:玩“Simonsays.”這個游戲時,由教師或學生發命令,如,“Handsonhead”,“Pencilsindesk.”,“Handsonshoulders”,“Handsbehindyourback”等等,當在命令前加上“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執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沒有“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靜止不動。這個游戲正符合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但如果他們不會說單詞和句子,就無法參與,這樣就使他們迫切想學會單詞,自然他們也愿意為此而付出汗水。這一些都是因為處于青少年這個階段虛榮心較強,愛表現,想引起別人注意的年齡特點。
也正是這樣,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筆者認為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蘋果,口中問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舉起兩個蘋果問:“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問自答,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appl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蘋果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4.3英語解釋法
“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則。”(林祟德,2001)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學生用英語思考,在英語教學大綱中,也要求教師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教學。因為中學生身處的環境是說漢語的環境,如果在每天一節英語課上已不能完全接觸英語,沒有一個說英語的環境使他們鍛煉和培養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別說課后能說得更多。而這種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英語解釋法是用簡單的,學生們已學過,熟悉的詞匯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樣用簡單英語解釋單詞,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于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重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了解更多的詞匯知識。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1)holiday:timeofffromwork(2)invite:asksomeonetodinneroraparty(3)housework:workdonearoundthehome(4)afternoon:between12:00and6:00inthedaytime(5)exam:animportantschooltest(6)different:notthesame(7)entrance:placewhereyougoin。當然用簡單英語解釋英語單詞,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4.4語境教學法
“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4.4.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rainingandIwanttogoout.Idon’twanttogetwet.Ihaven’taraincoatbutIhaveanumbrella.I’llputupmyumbrella.Therainiscomingdownonmyumbrellabutitisn’tcomingonme.Myumbrellaisprotectingmefromcatchingrain.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4.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Hello!MayIspeaktoJim?
B:I’msorryheisn’there.CanItakeamessageforyou?
A:OK!ThisisKate.Mytelephonenumberis87654321.
B:Allright.
A:Thankyouverymuch.Bye.
B:Bye.
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4.5通過謎語教單詞
猜謎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這種方法,覺得猜謎語在一節課上不太可能,一節課45分鐘可能會浪費掉20分鐘左右,特別單詞多的時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師們沒有注意到教授單詞絕對不是只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詞匯或根據詞匯的特點,應該找出一種最適合教某個單詞和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1)Whathasfourlegsbutonlyonefoot?(Abed)
(2)Whathasabedbutneversleeps,amouthbutneverspeaks?(Ariver)
(3)Whatfruitisneverfoundsingly?(Apear)
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4.6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程世祿、張國揚,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is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hasfourlegs.It’smadeofwood.It’susedfor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a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hasnumber…?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seealivingroom.”學生2:“Iseealivingroomandakitchen.”學生3:“Iseealivingroomakitchenanda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likemilk.”學生2:“Ilikemilkandpie.”學生3“Ilikemilk,pieand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
2.師生互動法。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本知識的講解,還要加強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二、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單詞的重現率
單詞必須經過多次重現,才能讓人記住。眾所周知,閱讀是最有效的語言輸入途徑之一。因此,通過大量的閱讀將有利于學生鞏固學過的詞匯,同時又能使學生接觸到一些新的詞匯,從而增大英語詞匯量,這對以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將很有幫助。詞匯教學中應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適當的閱讀和背誦能幫助學生提高詞匯的運用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能在具體的語篇環境中接觸更多的詞匯,增大詞匯輸入量,使得能夠重新與學過的詞匯見面,同時又能為學好句型打好基礎,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語的輸入做準備。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優化記憶,不斷擴大詞匯量,從而為培養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
來使學生掌握單詞的拼寫形式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存在的基礎,是各個詞相互區別的關鍵要素,離開了語音,語言就不能存在。所以語音關是英語教學的第一關。
1.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關鍵,突破拼讀關。音素是語音教學的關鍵要素,是連接字母和音標的橋梁。在教學生字母發音時,應將詞匯分解為多個音素,同時教學生每一個字母中所包括的音素發音,為此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模仿、聽音和實踐的機會。當學生具有了初步的拼讀能力之后,要立即加以鞏固,從而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正確的發音習慣,例如通過聽breath和breathe中th的發音差異來幫助學生記憶這兩個單詞。與此同時,把音素和國際音標結合起來,可提高學生對英語語音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以后的單詞及閱讀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以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2.加強英語語音教學。任何一個詞匯都是音、形、義的統一。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國際音標及拼讀規則,讓學生逐漸形成熟練的拼讀能力,這樣既復習了語音知識,又使學生學會了新單詞。例如教師可列出are,arm,far,art,farm,park等單詞,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每個詞的發音,再進行音和形的比較,以此來加深學生的記憶,進一步鞏固學生前面所學的字母、音素和音標,讓學生充分掌握詞匯。
四、通過語境教詞匯
詞匯教學不宜脫離句和文,不能孤立地讓學生讀、譯、背詞匯表,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教師在使用詞匯語境教學法時,不能只是拿著詞匯表單獨地教學生單詞,這樣會使課堂變得乏味,要把詞匯放在語境中進行講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