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7: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雙語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目前中醫藥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專業教學人才的短缺
中醫藥學講授的是中國國粹。由于本身學科的特點,在過去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對外語的要求較西醫院校薄弱。我國中醫院校的師資力量普遍存在中醫專業教師缺乏中醫英語的系統專業培訓和留學經歷,英語交流和授課水平較低,而已經開展醫學英語、中醫英語等專業課程的教師又欠缺中醫藥專業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國中醫院校短缺那種同時具備中醫專業素養和外語交流能力的教師。
2.2缺乏實用性強的教材
一般西醫雙語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醫藥學講述的純粹是源自中國文化和哲學的醫學知識,因此沒有可以借鑒的以西方母語編寫的外語教材。與上述人才問題一樣,我們的教材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中醫術語的翻譯方法不統一、中醫古籍的翻譯沒有統一的版本、一些編寫者對中醫藥學內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而使內容過于簡單,等等。這些教材在使用的過程中給學生帶來很多理解上的困擾,也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課的困難程度。因此,雙語教學亟需契合學科特點的、翻譯恰當的、實用性強的教材。
2.3課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進行中醫雙語教學課程很多為基礎性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等,這些課程在中醫藥教育中是低年級的啟蒙課程。這時候的學生多處在剛剛接觸中醫藥的懵懂階段,中醫藥理論對于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種新事物。如果在這階段實施雙語教學,大大增加了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難度,也同時降低了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若能將這些課程的雙語教學在高年級時設置為選修課程進行,不僅能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增加他們學習中醫英語的興趣,可能教學效果更佳。
2.4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偏低
可能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源自中國文化,與醫古文的關系更為貼近,因此外語教育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學校管理部門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也相對較低,而且中醫藥學有大量內容需要背誦記憶,學生課業繁重,能夠花費在外語學習上的時間也較少,因此與其他專業和西醫院校相比,中醫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偏低。而受眾接受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雙語教學的質量。
3雙語教學的實施方法
3.1明確教學目的
首先應該明確中醫藥學教育中的雙語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是在外語的語境中討論和理解中醫藥理論和臨床知識,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外語對中醫藥專業知識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雙語教學不是醫學英語課程,不應以教授外語為主要教學目的,要注意避免因語言理解的障礙影響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在授課時,不能將雙語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簡單重復和翻譯,要解決如何運用外語對中醫藥知識進行解釋、理解、思考、撰寫等問題。中醫藥專業詞匯的翻譯存在一詞多譯的現象,往往難以統一。雖然大家很期待有一個統一的專業詞匯翻譯列表,但是目前情況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認為可以了解而無需辨別各種譯法。雙語教學目的在于溝通交流而非研究語言,了解幾種常用的譯法,學會與外國患者溝通、與外國同行溝通、與外國西醫專家溝通、與外國專業編輯溝通,才是教學的成功。
3.2教學模式多樣化
由于醫學教育基礎性和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中醫藥學雙語教學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圖形、聲音、視頻信息等,播放能拓展專業課程內容的原版科普視頻,以便加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并可以教授他們多種查詢相關外文文獻的渠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授之于漁。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英語演講、中醫英語競賽、中醫英語教學查房、撰寫英語論文等形式,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使用外語對專業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雙語教學是對教師和學生較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適宜追求精而不是追求量的鋪開。目前有不少國內語言培訓機構采取小班化教育,以對話及互動的模式進行教學,能較好的活躍課堂氣氛,這點可以借鑒到我們的雙語教學之中。目前校園里有不少學生已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甚至通過中級口譯、高級口譯考核的也不乏其人,他們的外語溝通能力可能較授課教師更高,而授課教師往往具有更高的醫學專業水平,通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課堂提問,讓教師走下講壇,和學生互動交流,可以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3提高師資力量
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目前有很多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但缺乏一定的語言優勢,有些語言能力突出的教師尚缺乏對專業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時間。面對這樣的困境,可以遴選一批有一定外語基礎的中青年優秀中醫藥專業教師進行專門培養,比如提供一些英語專業學習的機會、外語課程的培訓、聘請外教進行輔導等提高他們的外語水平,特別是通過一定的出國學習的經歷,切實提高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
3.4政策傾斜,吸引人才
雙語教學的重視當從決策層抓起。在招生中即對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學生給予擇優錄取,對于語言水平良好并且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功底的優秀畢業生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推薦就業、提供跨校、跨省、甚至跨國交流的機會等,同樣對于此類教師給以更多地培養和職業提升的機會,切實提高中醫院校對優秀外語人才的吸引力,以儲備外語和專業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對于具備一定條件的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教育,實施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國內能夠學習到國外的前沿知識。通過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汲取國際最新知識,接觸到土木工程學科領域最前沿的理論觀點,達到與世界先進技術進行交流的目的。(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學生通常都是使用中文教材,初次接觸外文原版教材,可激發學生對教材編寫體系、作者的論述方法和寫作思路等的學習,獲得專業知識以外的東西,如思維方式、治學態度等,開闊了視野,激發其對專業學習的興趣。(3)有利于教師提高專業學術水平和外語水平,為“專業外語”的教學提供了新的實踐。作為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必然會加強專業知識和外語水平的提高。(4)有利于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設。通過國內外教材的比較,去粗取精,保留精華,發展優秀,將對我國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設產生良好的影響。
雙語教學的條件
為達到教學目標與要求,開展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雙語教學需具備一定的條件:
1師資條件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方,其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土木工程材料的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語方面,要求教師能夠熟練使用英語口語進行授課,并精調本專業術語,最好具有一定的海外訪學背景。專業方面,要求教師能夠對本學科領域有充分的把握,對國際趨勢有較好的了解,同時,要求教師對國內外土木工程行業規范及特點等有較深入了解。由于土木工程材料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優秀師資的缺乏是實施雙語型教學的主要矛盾。
2教材選擇
現行的一類模式它依從母語教育的現代教育基本原則,以學生的母語優勢為基礎,用母語來教學各門學科知識,不僅沒有語言障礙的存在,同時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也極為有力,這是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的最可靠的語言信息。所以,所謂的教學語言障礙并不是因為學生本身母語造成的,而是教育機構對于學生教育沒有做到以人為本,對于教育可以循序漸進,當學生掌握一定漢語后,逐漸加大漢語教學力度,對其他課程也進行漢語教學。這可以使得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類模式藏語文或者蒙語文僅僅作為一門語文學科,教育者追求的是它的繼承和傳統文化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沒有充分體現它的工具性。二類模式藏語文或蒙語文的課程價值具有單一性。
所以把現行的兩種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將對雙語教育教學有積極的作用,從而提高牧區教育的普及力度。通過教學實際分析,一類模式對于學生的發展更有積極作用。
生命科學是本世紀的主導學科之一,而《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中的基礎課程,其理論和相關技術已滲入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作為醫學院校的專業基礎必修課,在醫學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該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對諸如《遺傳學》等的雙語教學具有鋪墊的作用,對推動和促進我國醫學院校教學與國際前沿接軌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隨著生物化學研究的進展,這門學科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專業術語和研究成果,而這些最先進的信息多數儲存在英文中,把這些概念譯成中文,意義可能會變得模糊。我們雙語教學的實踐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達,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其含義。這是單用母語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2生物化學開展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材的選擇與應用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沒有合適的教材,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目前我們尚缺乏統一的醫學英語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課教師將現行的中文教材翻譯成英文講稿,一是難度太大,二是出現一些中式英語的情況。
2.2教師水平有待提高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我院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英語水平相對較好,但多為閱讀理解好,由于老師未受到公共外語的專門培訓,其聽說能力無法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課時難以展開解說,講解時無法發揮自如,這樣勢必影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專業詞匯,使學生喪失繼續學下去的信心。
2.3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在生物化學實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同學存在著英語基礎,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雙語教學的推進。由于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較深奧,很多知識只能靠抽象思維來分析、消化,原本學習成績和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識時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課時產生抵觸情緒,這些學生在上雙語課時打磕睡或看別的書,有的學生甚至提出請老師用漢語授課。若對這樣的學生強行進行雙語教學,結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達不到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學生連基本的知識都掌握不到。
2.4教學時數不夠雙語教學中的另一個難題就是學時不夠充足,由于課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語傳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義等用英語講完之后,還要用漢語對其中的難點作進一步解釋,這樣就延長了教學時間,使得原本一個學時(40min)的內容至少還需增加10min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3.1選用適用教材生物化學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選用合適的教材是搞好生化雙語教學的重點。目前,由于生物化學學科的迅速發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為煌煌巨冊,價格昂貴,學生難以承受,不適合作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據教學大綱和實際教學情況,參考原版教材,結合國內現行教材,編輯出合適的生化雙語教學教材,并在上課前兩周發給學生,將重要而常用的專業詞匯列舉出來,標出音標及中文翻譯,便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理解以及課后復習。
3.2加強師資建設師資水平是實施雙語教學的保證。目前我國的醫學院校普遍存在雙語教師短缺的現象,以非英語科班出身的教師來進行雙語教學,對大多數教師來講,都是一個不小的困難,所以目前雙語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口語和專業外語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素養,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雙語教學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校可以有目的地組織部分教師到外語院校進行集中專門的英語口語培訓,我校組織過兩次此類培訓,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3.3探索教學模式鑒于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又缺乏專業外語的基礎,雙語教學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不能不顧學生實際情況盲目進行[4]。可以針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級,制定出不同的雙語教學方案。如英語水平整體較好的學生可以加大英語授課的比例,而針對英語聽說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少英語授課的時間和部分章節,以保證他們掌握專業知識這一首要教學目標的達成。
3.4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對于雙語教學中教學時數不夠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需要用英語解釋的概念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尤其將那些學生比較生疏的專業詞匯,用形象的圖片或者動畫來演示,既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節約了時間,也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以外,還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騖遠,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用英語教學而影響到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學中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在招生制度上,法國大學校與綜合大學截然不同,前者主要通過兩個步驟來實現其對高中畢業生的篩選,一是通過設立大學校預科班來選育專門的生源,二是開設極具競試特色的入學考試。上預科班是法國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校的最重要途徑,但其想進入大學校仍需付出“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努力,這是因為大學校有著非常嚴格的招生制度。入學考試是大多數大學校所采用的招生方式,也是絕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校的必經之路。法國大學校以其激烈的入學考試而著名。我國現任中央外辦副主任孔泉曾在法國國家行政學院進修,對該校的招生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寫道:“每年都有上千名考生爭相參加國家行政學院的入學考試,競爭70個入學名額。……總計逾20小時的考試涉及的題材之廣———從歷史到現狀,從神話人物到某工廠罷工的原因,從企業生產能力要素到拉美外債前景,往往使幸運的被錄取者產生在學校已無可學的感覺。”除了入學考試外,大學校還有兩種招生方式:一種是個別大學校通過直接審查學生學業資格,從高中畢業生或有同等學歷的學生中擇優錄取;另一種是大學校錄取普通大學第一階段或大學技術學院的文憑持有者、獲得高級技術員合格證書的在職人員,以及具有學士、碩士學位的優秀學生。但這兩種方式錄取學生的比例均很小。正是通過上述嚴格的競試和生源選育,大學校不僅確保了其高質量的精英教育地位,而且向世人展示了其“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的入學機會公正性,然而事實究竟如何?
2.大學校入學機會不平等日益凸顯
長期以來,法國大學校就是少數優勢階層子女所享有的精英型高等教育。1984年~2002年間法國政府進行的就業調查數據的統計結果表明,1919年~1968年間,不同年代出生群體中考取大學校的比例始終低于6%。其中,大眾階層子女考取大學校的比例約為1%,優勢階層子女的考取比例高達18%,兩個階層子女的入學機會差異十分顯著。在當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法國優勢階層對大學校的壟斷非但沒有減輕,反倒愈演愈烈。在大學校日益成為法國普通民眾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地”的同時,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法國民眾都意識到這種“精英生產”的狀況已不利于法國社會基礎的更新和多元化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大學校的入學機會不平等問題亦受到了法國當局的重視。1998年,法國高等教育改革委員會在其《建立高等教育的歐洲模式》的改革報告中承認,大學校招生從社會階層的角度看極不平衡,報告還指出:“盡管30年來歷屆政府都竭盡全力,狀況仍在惡化。大學校學生中工人和職員子女的比例下降幅度大大高于這些階層在整個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狀況已經是這樣,一個在不利郊區環境中讀小學的兒童,實際上無任何機會進入名牌大學校。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許多社會階層將無絲毫機遇在某一天進入經濟和管理精英行列。對于民族統一,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二、大學校:為何不能“人人平等”
1.經濟因素
法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是免交學費的,即使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后的高中、大學校預科班,以及大學或大學校也基本上只需繳納少量的注冊費。如此看來,在法國接受教育的經濟花費貌似是比較少的,但實際上,有關研究表明家庭經濟狀況對學生的學習生涯有著直接影響。2005年,法國教育部對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主要科目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小學五年級中工人階級和優勢階層子女的法語成績相差9.2分,數學相差13.3分;小學六年級學生成績的差異更為明顯,法語相差14.5分,數學相差16分。對于預科班和大學校的招生而言,家庭的經濟狀況也發揮著其潛在的影響。盡管除少數私立預科班外,大學校預科班基本上是免收學費的,但相關資料顯示法國預科班學生的花費實際上是非常高昂的。例如,2004年綜合大學的大學生年均花費約為6700歐元,而大學生預科班學生的年均花費約為13760歐元。而法國全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統計表明,2008年,法國人均年收入為1.9萬歐元,其中占人口總數10%的富裕階層年均收入為35550歐元,占人口總數10%的最低收入階層年均收入為10520歐元。據相關調查與分析,大學校預科班花費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預科班大多位于生活成本較高的城市,特別是享有盛譽的幾所預科班基本上都坐落于法國的大城市,例如約有19%的預科班位于巴黎,31%的預科班位于大巴黎地區,生活在大城市中,學生的生活成本自然會相應提升;其二,預科班的學習強度大,學生需要購買參考書等學習工具。由此可見,大學校預科班較高的學習和生活成本對工薪階層家庭構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費用相對低廉的普通大學或者職業技術類學校自然成為了大部分學生的最佳選擇。
2.文化因素
除了家庭經濟狀況對學生學業產生的直接影響外,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學生的學業成功率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例如,2002年考入大學校的學生中,59%的入學者家庭中還有別的成員同樣具有大學校學歷。伯德洛從學生家長受教育水平方面對學生的學業選擇和學業發展做了更為詳盡的考察。他就2002年高中畢業優等生的學業選擇與其父親受教育水平之間的關聯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父親擁有碩士、工程師或博士學位的高中畢業優等生中有49%選擇進入大學校預科班學習,28%選擇進入綜合大學,只有3%選擇進入技術大學或高等技師學校;而父親無高中學歷的高中畢業優等生中只有26%的學生選擇進入大學校預科班,44%選擇進入綜合大學,選擇進入技術大學或高等技師學校的則有16%。可見,同樣是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其父親的學歷水平對其未來的學業選擇存在顯著的影響。這從某種角度表明了父母自身的文化特質可被下一代繼承或轉移。法國參議員雅克尼•伯丹在2006~2007年也就大學校入學分層問題做過類似的分析,他認為大學校及預科教育對于很多人來說仍是“黑匣子”,信息的缺失讓他們無所適從……只有具備知識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并進入這一系統。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伯丹發現那些家境一般的孩子常常具有自卑的情緒,他們會認為自己不是上“大學校”的料,即便愿意接受高等教育,也大多選擇了大學技術學院或高級技術員班。上述分析表明,看似公平公正的大學校招生制度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充當了“過濾器”的作用,它有效過濾了在經濟條件或文化背景方面相對落后的大眾階層,并為優勢階層上升為國家精英群體保駕護航。社會學家皮埃爾•麥樂(PierreMerle)因此犀利地稱法國高等教育為“有區別的民主化”。
三、調適中的法國高等教育“雙軌制”
1.政府推進高等教育民主化的思路
1998年,雅克•阿達利領導的高等教育改革委員會在其《建立高等教育的歐洲模式》的改革報告中客觀分析了法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及危機,提出了法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特別強調大學和大學校要相互靠攏,要成立共同的“高等教育校區”,設立共同的或協調一致的課程,建立等值的學科文憑,交換和流動教師,共同使用設施。該方案提出法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地理位置上應相對集中、平均分布,并設計了由8個“省區大學集團”組成的新的大學分布圖。方案還建議改革法國現行的高等教育三個階段的學制,施行高等教育的“LMD”(又稱“358”)模式,即高等教育劃分為2個基本階段、設置3個基本文憑。第一階段為3年,學習結束獲學士學位;第二階段分為5年或8年,5年獲新碩士學位,8年獲博士學位。大學和大學校將共同組建博士學院,共同培養新碩士和博士。1998年和1999年,法國先后簽署了《歐洲高等教育體系和諧建構聯合宣言》(又稱《索邦宣言》)和《博洛尼亞宣言》,并在新世紀伊始就開始了包括“LMD”模式在內的新一輪的高等教育改革。2006年,為了促進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資源共享,法國議會支持并通過了設立“高等教育與研究中心”的法案。隨著社會民主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教育機會均等亦成為法國執政黨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原則。例如,法國政府將2006年設為“機會平等年”,并于2008年調整了對“大學校”中貧困學生的社會救濟標準。新的標準更多地傾向于收入平平的中產階層以下人群,規定凡是家庭年收入低于32440歐元的學生均可享受這類按社會標準頒發的獎學金,而2007年享受同類獎學金的家庭收入要求是低于27000歐元。該政策使進入大學校學習成為了更多貧困家庭的學生可以企及的目標。除此以外,法國還推行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這一政策為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或是缺少第三方擔保的學生提供貸款,學生在還貸期到后可申請延期,如確實無法還貸,將由政府承擔其中70%的還貸責任。2008年,法國大眾銀行、合作銀行等5家銀行共發放了1.5萬歐元的貸款,2009年總計6800萬歐元貸款獲批。
2.大學校采取促進教育機會平等的新舉措
在社會的關注與壓力下,大學校自身也逐步認識到了其在入學機會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政府的引導與支持下,一些大學校先后采取了新的措施,試圖從多個方面改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平等的現象。鑒于意識到社會文化因素是大學校入學不平等問題的重要原因,一些大學校首先實施了對弱勢家庭出身的優秀學生進行文化資本方面“補償”的“文化資本補償計劃”。2001年,巴黎政治學院開展了一項名為“優先教育公約計劃”的“文化扶貧工程”,由此開創了“文化資本補償計劃”之先河。“文化扶貧工程”旨在使來自貧困地區或弱勢家庭的子女獲得進入精英學府的機會,為他們帶來通過教育實現社會階層流動的希望。“優先教育公約計劃”創立了針對“優先教育區”高中生的特殊錄取制度,規定“公約”高中的優秀生可以一次“嚴格的口試”替代巴黎政治學院的傳統入學考試進入該校。這一特殊的錄取制度不僅限于在錄取考試上為貧困學生另辟蹊徑,也體現在教學中的實質性合作和指導中。巴黎政治學院委托合作高中的教師在畢業班中挑選具有學習潛力的學生,并派出學院的教師對他們進行特別輔導,以幫助他們獲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能在課外獲取的知識。學校同時還與一些贊助商合作,為這些學生提供聽取講座、參觀博物館或展覽等各類文化活動的機會。盡管巴黎政治學院的“文化扶貧工程”在一開始引來了眾多懷疑,但幾年的實踐表明,通過“優先教育公約計劃”進入巴黎政治學院的貧困學生在成績和就業競爭力方面均不亞于通過傳統考試錄取的學生。在巴黎政治學院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大學校也相繼采取了類似的措施。例如,法國最著名的商業大學校巴黎高等經濟與商業學院設立了“大學校:為什么不是我?”這一項目,旨在為弱勢家庭背景的優秀高中生提供文化方面的“補償和護送”;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巴黎理工學校和國家統計與經濟行政學校聯合實施了“跳板計劃”,計劃通過選派志愿者學生赴合作高中擔任學生輔導員,幫助高中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起信心。2005年1月,參加大學校聯席會議的57所大學校還簽署了《爭取精英教育機會均等》。盡管各個大學校進行文化資本補償的具體做法和側重有所不同,但其所采取的措施均旨在幫助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優秀高中生挖掘潛力,以彌補其家庭所屬社會地位給他們造成的“文化資本”的不足。大學校的這種做法顯然比單純降低分數線“特招”弱勢家庭的學生更有意義,它不僅能幫助弱勢家庭的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從而在學業上樹立起信心和目標,同時在客觀上為學校爭取了更多優質生源,確保了其培養“精英”的地位不受動搖。除了“文化資本補償計劃”以外,大學校還對其招生制度進行了調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通過傳統的大學校預科班進入大學校的學生比例顯著降低。據統計,2010年法國大學校的大一新生中,只有約50%是通過大學校預科班考試后入學的,其余的學生則主要來自綜合大學大一、大二年級。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LMD學制及學分互認系統,其有效促進了高等教育雙軌之間的學生交流,為大學校擴大生源創造了條件。此外,大學校內部還出現了一種“直升系統”,該系統通過成立專門的教學組織開展大學校預科階段的教學,而后不經考試或僅采用面試方式就可直接升入大學校學習。例如,格勒諾布爾、南錫和圖盧茲三地的綜合理工學院聯合推出的“綜合理工學院預備班”,學制為2年,所有獲得高中理科會考文憑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就讀,校方通過一對一面試決定是否錄取,其中約有85%~90%的學生可以直接升入理工學院,而余下的學生則被轉入綜合大學就讀。2010年,在機會多樣化和平等委員會的見證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部長、高等商校聯合會和法國工程師學校校長聯席會共同簽署了一項關于進入優質高校的機會平等的特別協議,該協議的簽訂進一步提升了高等商校向社會的開放度。
生物醫學的無國界屬性使醫學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具有迫切性和無法回避的必然性,我國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課程雙語教學是國家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及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卓越醫生的必然趨勢,雖然此教學模式在國內仍處于初級階段,或者說進展比較緩慢,甚至有不少爭議,但隨著我國醫學領域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英語作為全球性通用語言必然滲透于臨床醫學教學之中。這一趨勢無論人們主觀上喜歡與否,都將無法改變。21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不能用英語進行學術層面的交流,可以說與傳統意義上的文盲無異。
1.2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順利開展雙語教學要求師生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通過對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大四年級23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85%以上的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4級考試或6級考試,英語基礎相對較好;53%的學生非常愿意接受臨床部分學科的雙語教學,35%的學生愿意嘗試雙語教學,僅12%的學生不同意嘗試雙語教學模式;89%的學生認為臨床課程雙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幫助,90%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幫助,但也有32%的學生對開展雙語教學信心不足。從教師的角度看,目前學校師資隊伍學歷、學位結構有很大改變,近幾年一批高學歷的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雙語教學的骨干力量。學校的網絡和多媒體教室也是雙語教學的重要保障,能滿足教師雙語授課的需求。
2漸進式雙語教學模式
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不能一蹴而就。新鄉醫學院是省屬地方性醫學本科院校,雖然每年生源豐盈,錄取分數居高不下,但就實際英語水平來講,學生高分低能的狀況依然存在,語言應用能力不高,加之醫學課程專業性強,行業術語多,疾風驟雨式的全英語教學效果較差。所以,不能追求全英語的教學形式。在內科學雙語教學中,作者因地、因人制宜,嘗試了中文和英語同時進行,學生適應以后逐漸加大英語比例的漸進式教學模式。比如在講解某些醫學定義、概念、診斷程序時主要使用英語講解,中間插入漢語解釋;插圖和表格用雙語標注,英語講解。晦澀的醫學術語則用漢語講,顯示英語釋義。允許學生拷貝教師使用的雙語教學課件,以便課后復習。作者認為,以下基本要素和實施模式決定雙語教學的最終效果。
3雙語教學實施策略
3.1有的放矢,選用合適的雙語教材
作者認為在內科學部分章節開展的英漢雙語教學,如消化道疾病,學生認知程度較高,比較易懂,可以從原版英語教科書中選擇相應的章節和圖表,經過教師的加工整理,制成課件,加注必要的母語來組織教學,其有利方面在于原版教材語言和內容都有保障,關鍵在于教師有的放矢的操作和編譯能力。如果是自編或翻譯過來的英語教材,語言和描述的準確性無法保障,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2提高師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語言應用能力指語言輸入和語言產出雙向能力,而不是英語應試能力。雖然本校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好,但醫學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相對不足,且英語詞匯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第8版全國醫學院校規劃教材中各門學科均附有大量的專業詞匯和術語,任課教師應及早引導學生多讀多記,講解必要的構詞規律,如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詞根、前綴和后綴的釋義及發音規律,如英語后綴:-itis(inflammation炎癥),-osis(ab-normalcondition,disease不正常狀況,疾病),-oma(tumor,mass腫瘤,腫塊),這些后綴的倒數第2個元音字母帶重音,且發元音字母重讀開音節讀音。掌握了構詞法和讀音規則可以使英語學習事半功倍。詞匯的大量積累能夠使學生有信心接受,有激情參與雙語教學。當然這對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有很高要求,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
3.3雙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
教師必須懂得雙語教學絕非是全英語教學,教師使用外語的比例也不一定要達到80%以上,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可以從最初的20%~30%,過渡到50%~70%,逐步達到以英語為主授課;課件以英語為主,可以有漢語注釋。教師的語速不能太快,力爭音正腔圓,繪影繪聲,聲情并茂;難讀的詞匯多讀幾遍,重點內容可以啟發學生參與,比如翻譯或復述。雙語授課不是雙語教學競賽,只有教師的表演,缺乏學生的互動不是完美的課堂教學。授課是師生雙向交流,既要講得好,學生也要聽得懂,涉獵知識的效度高。
3.4配套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措施
雙語教學的開展不是教師隨意的、基于愛好的個人行為,應置于整個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之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制定雙語教學的可行性措施,如教師的培訓、教材的選用、教學條件的改善等。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雙語教學應有配套的傾斜政策,比如工作量的計算、優先提供國外進修機會等。雙語教學也必須有教學評價的指標,不定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真實反映,做好教學反饋。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從2001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許多高校均把大學物理選作實施雙語教學的公共課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資借鑒的經驗,對于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并無現成的答案。這些問題也就成了制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深入發展的主要因素。幾年來,在江西省教育廳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們結合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參考的結論。現以研究論文的形式予以發表,供從事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及其它專業雙語教學工作的同仁參考。
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內容
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并由這個目標而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其教學目標包括一般雙語教學目標和物理學學科教學目標二個子目標。
1、一般雙語教學的目標。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使用二種語言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與用雙語講授的學科的類別無關。它是各類雙語教學共有的教學目標或一般目標。
加拿大學者麥凱和西格恩認為,雙語教學同時具有三個目標:其一是語言目標,即提高學生運用二種或二種以上語言的熟練程度;其二是學術目標,即促進學生的學術能力;其三是社會目標,即滿足社會和文化需要[1]。我國雙語教育專家王斌華認為,我國實施雙語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出發點是提高英語水平,滿足國家、地方和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需要[2]。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雙語教學的一般教學目標應當是它的語言目標,即改善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教師認為,要從事學科教學的雙語教師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學科教學的時數有限,學科教學的重點是學科內容而非語言。然而,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這正是雙語教學得以存在的基礎。而且,雙語教學的語言教學功能是專門的英語語言教學無法取代的。以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為例,在專門開設的英語語言教學課程中,并不會專門教學生學習事物間時空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和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以及數量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
結合專業教學內容給學生講授這些語言知識,既必要又自然,學生學習起來能做到學用結合,更有利于接受這些語言知識。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的目標應當是一致的,即應當具有相同的學科教學大綱。那種以犧牲專業教學內容為代價的雙語教學是不值得提倡的。不過,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學任務和課時設置的匹配問題。如果要大學物理雙語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學時數內完成相同專業內容的教學任務,那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雙語班還有語言教學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是無法逃避的,它是順利進行專業內容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時數應當約高于普通班的教學時數。
三、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
要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實現普通大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專業內容教學任務,首要的問題就是教材的選擇。教材內容相對太淺或太深,范圍太寬或太窄均不能滿足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要求。
目前,我國引進了許多國外原版大學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種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國現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學大綱的普遍要求,只有通過統計分析才能確定。為此,我們對現有大學物理英語原版教材和國內流行的大學物理教材按照、熱、光、電和近代物理五個指標進行了統計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國原版教材《西爾斯物理學》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內容范圍和深度上都與我國現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編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則在內容范圍和深度方面與我國同類教材存在顯著差異。國內其它大學物理英語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學物理簡明教程》,張三慧的《大學物理》,均由于受編者母語的影響而在行文風格和語言特征方面與原版國外教材相去甚遠。盧德馨的英語版《大學物理》盡管語言流暢,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韻味,但其內容顯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大綱要求。因此,我們認為《西爾斯物理學》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較適合選作我國工科院校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材。
四、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相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語言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完全沿用傳統大學物理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完成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任務。究竟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我們結合國內外有關雙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1、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課程的教學方法是由課程的特點所決定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有二個主要特點:其一,它是一種雙語教學;其二,它的內容是物理。
作為雙語教學,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與人們對雙語教學的定義有關。語言學家M·下·麥凱認為,雙語教學這個術語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系統[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對雙語教學給出了如下定義:雙語教學,就其最低標準而言,應當是一種在教學的某些過程中至少使用兩種教學語言的教學方法[4]。我國學者對雙語教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定義。王斌華教授認為:“我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語(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知識的教學。”王本華則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將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它各種學科的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2]。
比較上述各種定義,我們認為,可以把雙語教學的定義表達如下:雙語教是指在非語言學科教學中使用二種語言的教學,其目的是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
本定義的恰當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體現了教育部提倡雙語教學的初衷,通過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國目前雙語班學生第二語言的實際水平。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國家提倡雙語教學可能包含著促進民族平等與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國并不存在這種社會基礎,不存在說英語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語而無需進行漢語解釋或輔助的雙語教學班級,在我國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們認為,將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有時甚至是由不懂漢語的教師實施的教學稱之為雙語教學是不恰當的。
如果接受這種授課方式的班級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課程,那么這些班級可以叫做雙語班;但由不懂漢語的教師上的課絕不能稱之為雙語教學課。雙語班和雙語教學課顯然是二個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我國的雙語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含義。因此,必須選擇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國外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不使用母語的教學模式,稱之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該模式源于加拿大,對語言環境和授課對象要求較高。第二種稱之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主張在使用母語的同時也使用外語,但并未對同一門課程中是否使用二種語言教學做出明確區分。第三種雙語教學模式被稱之為過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允許學生在開始階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到只使用第二語言的學習。最終使學生完成從借助第一語言的學習向借助第二語言的學習的過渡。
比較上述三種雙語教學模式,我們認為,較適合我國雙語教學目的和要求的應當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綜合模式。可以把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這個模式的含義是: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允許老師用母語向學生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講授對應的英語表達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直接通過外語理解和掌握學科教學內容。
保持過渡式是比較符合我國目前雙語教學班學生第二語言實際水平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檢驗。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課時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學語言的變更,雙語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語言教學,以便學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師用另一種語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學生掌握這些語言知識也正是雙語教學的目標。所以,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傳授這些語言知識,而在于這些語言知識的相對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傳授,以及本課程在語言教學方面能提供多少時間。
我們的體會是,當必須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超過每堂課時的30%時,就無法完成學科內容的教學任務。而在對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語6級的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時,用了語言教學的時間約為10%。但實際情況是,我們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對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在3-4級范圍。處于這個水平的學生在閱讀教材和聽講過程中所碰到的語言問題并不僅僅是單詞問題,實施雙語教學的困難很大。要使學生明了課程內容,老師必須花費將近50%的時間去教授語言知識。顯然,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實施雙語教學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們認為,適合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生群體應當是英語平均水平在4級以上的教學班級。對這樣的班級實施雙語教學,課堂上用于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的學時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語言教學的20%課時應在總學時中補足。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中的語言教學方法。雙語課中的語言教學應當結合課程內容的需要而進行。大學物理是一門集實踐性和理論性于一身的課程。該課程所涉及到的許多語言點學生在公共英語課程中均來專門學習過,這些語言點可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1)物理專業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
(2)客體時空位置、狀態及相互關系的表述方法
(3)數量關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表述方法
這些語言點分布于整個物理課程中,如何傳授這些知識是雙語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不掌握這些知識,學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聽不懂老師的講授。
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先集中講授這些語言知識,然后再進行專業內容教學。然而,根據雙語教學的語言學理論和我校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這種方法并不恰當。對于專業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的學習,或許可以采用印發資料的方式讓學生預先自習。但對于后面3個語言點的學習,就只能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因此,我們主張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語言知識。
美國南加洲大學的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是與語言學習完全不同的,類似于母語學習的下意識過程,只有通過“習得”而掌握的語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際環境中,表述說話者想要表述的意義。學習者“習得”一定語言規則后,會對語言輸出進行監控,使其合乎已知規則。而這些規則的“習得”,則是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5]。顯然,我們的主張與這種觀點是一致的。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科內容的教學方法。由于知識表述形式的變更,大學物理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方法也必須作相應的變更。這些變更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課堂語言的使用。由于雙語班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普遍較低,尚未達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語言講授的課程的水平。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講述中,必須同時使用兩種語言。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兩種語言進行講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專業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學課件的制作。雙語教學班的課件應當不同于非雙語班的課件。許多在普通教學班中可用口頭表達的教學內容,應當在雙語班的教學課件中出現。其目的在于幫助第二語言(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聽懂課程內容講解,并強化語言知識。
(3)課堂師生間互動。應當適度增加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答問的機會,并要求學生使用第二語言(英語)問和答,但不能強迫。通過這種方法給學生提供語言應用的機會,增強使用第二語言的興趣。
(4)課后作業安排。在每個章節講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適量的作業,并且要求學生解答時不得使用母語。此舉在于給學生提供檢驗學習效果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掌握英語提供適度的壓力。
除了在上述4個方面雙語教學方法與非雙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外,其余教學方法均無差別,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和體會
自2002年以來,我校就開設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數年來從未間斷。不少同學反映,通過雙語班的學習,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以2006年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為例,雙語班學生與全校其它非雙語班學生使用同一考卷(譯成英文),雙語班的考試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試平均分還高出幾個百分點,達到中上水平。
總結幾年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開辦之初,由于缺乏經驗和理論指導,在教材的選擇上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先后選用的幾種國內外教材均不理想。后來,我們將對教材的要求細化為統計指標,通過對多種國內外教材的統計對比分析,最終選定了較適合雙語教學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備一定英語水平的學生。要實施雙語教學,雙語班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是辦班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們的體會是,當一個雙語班學生的英語水平低于4級,參加雙語班的學習是不恰當的。由于4級水平以下的學生無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師全部用中文講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這種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雙語班的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可彌補的。
(3)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雙語教學的實踐表明,即使公共英語水平達到6級的同學,在接受雙語教學時也需要進行語言指導。某些與專業內容密切相關的英語表述方法,是學生在公共英語學習階段從未接觸過的,更不要說熟練應用。而這一部份語言知識的缺失若不補上,就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
(4)要制作內容詳細的英語版教學課件。鑒于我國目前公共英語的教學狀況,學生根本無法聽懂正常語速的英語講課內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內容較詳細的教學課件;以便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課件內容來理解老師的講授。
(5)要適度增加授課時數。由于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時間講授語言,真正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間相對減少。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總時數一般都在120學時左右。如果有20%用于語言教學,實際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數就會低于100學時,因此,我們覺得大學物理雙語班的物理課教學時數定為150課時較為適宜。
六、結語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擾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工作者的難題,本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雙語教學的內容是由雙語教學的目標決定的。而雙語教學的目標是由二個子目標構成的;其一是語言目標,其二是學科教學目標。這二個教學目標決定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內容既包括物理學科知識也包括英語語言知識。
2、教學方法是由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共同決定的。鑒于雙語班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我們提出保持——過度式作為雙語教學的模式。要求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使用二種語言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傳授相應的英語表述方法。使學生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達到直接通過英語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目的。
3、本研究發現,參加雙語班的學生,其英語水平應在4級以上;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應在總學時的20%以內;學科教學的總學時數應當相應地增加20%。
4、語言知識的教學應當結合內容教學進行,使學生通過“習得”的方式提高英語水平。即通過雙語講授、課堂師生互動和課后作業安排來增加學生語言練習的機會。
5、為了保證對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能實現普通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應當通過統計參數對比分析法選定合適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詳細的課堂教學課件。
雙語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尚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我們愿與有志于雙語教育事業的老師共同努力,把我國的雙語教育事業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2.M.F麥凱,M西格恩,嚴正等譯.雙語教育概論.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
3.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新世紀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具有較強的外語交流能力是高素質醫藥學專業學生的必備條件。當前,藥理學進展日新月異,而這些知識大多數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現在一些期刊雜志上,假如我們的學生不懂藥理學專業外語,必然會導致學生知識的落后,不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和對外交流。另外,雙語教學對大學生的就業也產生影響。當今社會,懂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藥理學雙語教學的開展,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此次調查通過對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初步評價,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為我校雙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與完善提供改進依據,以期不斷地提高藥理學雙語教學水平。現將調查情況作一總結。
1資料與方法
調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級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中開展,74名學生在接受20學時的藥理雙語教學課程后參加了本次問卷[1,2],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結構問卷,采取集中發放,當場匿名填寫當場收回的方式。問卷結果如下。
2結果
2.186.4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
2.240.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數應該為50學時左右,28.38%的學生認為應該為80學時左右,31.08%的學生認為應該為108學時左右。
2.367.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可有可無。
2.4學生對教學效果、教師、教材、課件和教學組織、情況等的具體評價見表1~4。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具體見表1;對教員的評價結果見表2;學員對教材和課件的評價見表3;對教學組織的評價具體見表4。
2.5為了探討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與興趣、學生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四級通過情況)之間的關系,將三者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外語水平越好,興趣越大,學生外語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態度無明顯相關。結果見表5。
表1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略)
表2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略)
表3學生對教材和課件的評價(略)
表4學生對教學組織的評價(略)
表5學生英語水平、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之間相關分析(略)
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藥理學雙語授課對提高英語水平、藥理學學習有一定幫助。用雙語授課的老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師發音標準。同時也反映出在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各方面基礎、教材課件等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
3分析
3.1教師教學組織方面
3.1.1教學進度方面44.5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教學進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對課堂內容不能聽懂,44.59%僅部分聽懂。調查也發現,該班將近50%學生的英語還沒有通過四級,過六級的僅少數幾個,學生對聽懂一些日常用語都有困難,對專業詞匯的理解更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所安排的雙語教學進度與平時以漢語上課基本相同的這種教學進度對學生來說無疑過快。
3.1.2課時安排方面調查顯示,36.4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40.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數應該為50學時左右。學校其它基礎課教學開展雙語教學的比較少,86.4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這次開展的雙語教學也因是初步探索階段,教學內容的比例安排偏少,僅占20%,這都造成學生進不了雙語教學的氛圍,學習興趣不濃,影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
3.1.3對課堂組織形式方面此次雙語教學大多數采取的是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缺乏自信,也導致他們不愿意與老師互動。調查顯示,44.59%的學生認為此次雙語教學需要改進教學組織形式。
3.2學生方面
3.2.1學習目的不清學生學習目的不清晰,導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67.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可有可無,45.95%的學生不贊成藥理學雙語教學。本次調查認為,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外語水平在獲取專業知識中的重要性,學習普遍比較被動。
3.2.2相關專業基礎不扎實對于藥理學的學習和理解,要以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科目為基礎,如果這些科目學得不扎實,僅僅用漢語講授藥理學,學生學習和理解會有困難,更不用說用英語來講。
3.2.3英語基礎較差我國大多數中醫藥院校招生時分數線就比一般綜合院校要低,相應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國中學階段學生學的英語普遍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實際情況,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是制約師生雙語教學交流的“瓶頸”。另一方面,學生很少參加過其他相關課程的雙語教學也導致學生醫學專業英語詞匯少,基礎差,這也是影響藥理學雙語教學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缺乏合適的教材和課件在本次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編的英文講義,以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藥理學》為藍本。授課時以中文大綱的內容、編排,用英語講授,學生課后以閱讀中文書為主。調查發現,64.86%的學生希望采用中英對照的雙語教材,另外我們還配套講義自制了藥理學全英文課件,但是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課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適合他們。但目前尚無滿足學生要求的雙語教學的藥理學教材。
4對策
4.1大力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藥理學學科的師資主要來源于本校較為優秀的畢業生,學歷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數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具備一定的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基礎。在此基礎上,應該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如定期舉行專業英語集體備課,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或研修。鼓勵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知識文化底蘊,創新教學方式,努力將英語的應用與提高融入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去,營造良好的雙語教學氣氛,更新雙語教學教育觀念。
4.2提高學生的公共英語水平和打好其他學科基礎一方面,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結合大學英語學習努力提高公共英語水平。一方面我們還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學好沒有授課的其他基礎醫學內容。另一方面,“雙語教學”應該從其它基礎課教學開始,一旦雙語教學在多專業、多課程上穩步鋪開,就能形成各學科的相互支撐和滲透。屆時,目前這種藥理學雙語教學獨木難撐的局面自然會得到改觀。
4.3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適當改進課堂組織形式首先老師要鼓勵學生,樹立他們學好公共英語專業英語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學多樣化,如每次課前十分鐘進行純英文復習,進行單獨或集體提問及回答,讓學生將專業單詞自己說出來,強化語感,為后期雙語教學奠定基礎;在講授過程中,不斷要求學生用專業單詞簡要回答某些問題,了解教學效果等。通過這些方法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專業學習和專業單詞的聽說相結合,加強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4.4加強尋求更加合適的教材和課件我們可以適當找一些簡單的相關教學內容的英語文章給學生作為課外學習,從簡單到難,開始中英文對照,循序漸進,最后讓學生脫離漢語對照部分,從而到可以看懂純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還可以通過聘請國外從事中醫藥教學的專家指導,共同編訂符合本學科教學特點的雙語教材。課件制作中,可選用制作較好的英文原版教學片插入多媒體課件中,穿插于講課之中播放,這樣既學到原汁原味的醫學英語,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介紹生僻專業詞匯時,圖文相配,學生視聽同步,英漢對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學習這些內容。
4.5努力培育雙語教學的整體教學環境提高整體雙語教學教學環境的氛圍,營造有利于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如可以通過采取講座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意識到雙語教學在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舉辦大學生英語作文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節目表演等活動,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空間,營造濃厚的外語氛圍。此外,我們亦鼓勵學生與外教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減少對雙語教學的畏懼感。
總之,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本著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精神,遵守循序漸進、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有序地開展藥理學雙語教學,藥理學雙語教學必將為培養國際型中醫藥人才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構建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是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切入點。管理會計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自20世紀初產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會計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許多財經類院校都對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會計的理論及前沿;另一方面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有好處。筆者在兩個學期《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遇到不少問題,現將心得和思考闡述如下: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雙語教學的英文為BilingualEducation。這一概念來自美國這個擁有150多種語言的移民國家。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譯的含義是“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看,雙語教學主要指用漢語和英語課堂講授英文原版教材內容的教學制度。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國外先進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學術理論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樹立國際觀。據此目的,《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雙語教學首先應是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教學,而不是英語教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次要目標才是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此目標指導下,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絕不能是“漢語”和“英語”兩張皮,即先用漢語講解,然后用外語重復,或者先念一段課本,而后用漢語解釋。雙語教學要淡化“雙”的區別,將母語和英語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領會英文原版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精髓。
二、《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材問題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性依托,其選擇應以是否“有助于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規范和根本評價標準。雙語教學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經成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財經大學《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選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編寫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管理會計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譯本。雖然教師不要求學生中英文對照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自行購買。筆者認為這種“準雙教材制”在教學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會過分關注和依賴漢語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學習和體會,從而削弱雙語教學的作用。
運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的使用,專業內容的表達,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對培養學生未來的就業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版教材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先進性。一些前沿理論或方法,在國內本科教材中見不到,或者一帶而過,或者僅僅做抽象介紹,而原版教材中卻會有原汁原味的闡述。比如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法,這種方法被譽為是成本會計的里程碑,國內由于應用極少,故教材中多為簡略和艱澀的解釋,沒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說明。國外教材輕松解決了這一尷尬。類似的內容,比如成本企畫、平衡計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證、背景闡述比較多,洋洋千余頁的教材中,知識點比較散亂,對于習慣了國內教材風格的學生,對原版教材的知識體系編排還有一個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雙語教師既要努力讓學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識點。雙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要求課后學生對應國內教材進行學習,作為參考。但是,原版教材與國內教材相對照,同樣的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不同的章節和場合,如在Kaplan等編寫《管理會計》的教材中,成本差異分析,不同于國內教材出現在標準成本法的介紹中,而是出現在彈性預算的章節中。筆者建議,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體系編排,教師可以考慮以國內教材的內容體系編排為主線,調整穿插原版教材內容,這樣容易使學生通過中文教材與英文教材對照預習復習,把握管理會計的主要知識與脈絡。
三、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
雙語教學的師資一直是制約雙語教學實施的“瓶頸”。在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目標下,雙語教師首先應是“專家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其次才是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管理會計發展至今,其學科體系涉及很多領域和方法,雙語教學首先從專業上要求教師能夠通曉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研究前沿,現代通暢的信息交流,使得這個層面的要求相對容易達到。目前《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語言。
對于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學校應該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筆者認為,近年來高校本科擴招,各學校會計專業師資均相對匱乏,所以對雙語教師的培訓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國外去學習,可以分步驟、分批次進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外教資源,對雙語教師進行培訓,包括語音、語調和日常用語訓練;第二步是“請進來”,可以從以英語和漢語為主的雙語國家(如新加坡)或多語地區(如香港)聘請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會計學專業教師或有意從事教學且具備雙語能力的高級管理會計人才,或者聘請其他高校在雙語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對教師的專業英語授課的語言交流技巧、授課方法等進行交流和培訓,互助教學,觀摩指導;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經過一定程序的挑選和考試,選派雙語教學中的優秀教師分期分批地到國外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和英語水平,同時也可對雙語教學的教師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在大力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雙語教師備課工作量太大,不僅
要查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資料,還要考慮如何與我國實踐相結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雙語授課的數倍。另外,多數財經類院校《管理會計》雙語的授課對象是十多個班級,在師資受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多班級授課,而且學生的外語基礎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和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結果。如果沒有特別的工作量核算、教學質量考核、教學研究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等政策傾斜,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勵教師堅持做下去。
四、《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從2001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許多高校均把大學物理選作實施雙語教學的公共課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資借鑒的經驗,對于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并無現成的答案。這些問題也就成了制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深入發展的主要因素。幾年來,在江西省教育廳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們結合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參考的結論。現以研究論文的形式予以發表,供從事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及其它專業雙語教學工作的同仁參考。
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內容
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并由這個目標而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其教學目標包括一般雙語教學目標和物理學學科教學目標二個子目標。
1、一般雙語教學的目標。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使用二種語言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與用雙語講授的學科的類別無關。它是各類雙語教學共有的教學目標或一般目標。
加拿大學者麥凱和西格恩認為,雙語教學同時具有三個目標:其一是語言目標,即提高學生運用二種或二種以上語言的熟練程度;其二是學術目標,即促進學生的學術能力;其三是社會目標,即滿足社會和文化需要[1]。我國雙語教育專家王斌華認為,我國實施雙語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出發點是提高英語水平,滿足國家、地方和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需要[2]。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雙語教學的一般教學目標應當是它的語言目標,即改善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教師認為,要從事學科教學的雙語教師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學科教學的時數有限,學科教學的重點是學科內容而非語言。然而,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這正是雙語教學得以存在的基礎。而且,雙語教學的語言教學功能是專門的英語語言教學無法取代的。以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為例,在專門開設的英語語言教學課程中,并不會專門教學生學習事物間時空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和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以及數量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
結合專業教學內容給學生講授這些語言知識,既必要又自然,學生學習起來能做到學用結合,更有利于接受這些語言知識。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的目標應當是一致的,即應當具有相同的學科教學大綱。那種以犧牲專業教學內容為代價的雙語教學是不值得提倡的。不過,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學任務和課時設置的匹配問題。如果要大學物理雙語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學時數內完成相同專業內容的教學任務,那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雙語班還有語言教學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是無法逃避的,它是順利進行專業內容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時數應當約高于普通班的教學時數。
三、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
要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實現普通大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專業內容教學任務,首要的問題就是教材的選擇。教材內容相對太淺或太深,范圍太寬或太窄均不能滿足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要求。
目前,我國引進了許多國外原版大學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種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國現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學大綱的普遍要求,只有通過統計分析才能確定。為此,我們對現有大學物理英語原版教材和國內流行的大學物理教材按照、熱、光、電和近代物理五個指標進行了統計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國原版教材《西爾斯物理學》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內容范圍和深度上都與我國現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編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則在內容范圍和深度方面與我國同類教材存在顯著差異。國內其它大學物理英語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學物理簡明教程》,張三慧的《大學物理》,均由于受編者母語的影響而在行文風格和語言特征方面與原版國外教材相去甚遠。盧德馨的英語版《大學物理》盡管語言流暢,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韻味,但其內容顯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大綱要求。因此,我們認為《西爾斯物理學》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較適合選作我國工科院校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材。
四、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相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語言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完全沿用傳統大學物理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完成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任務。究竟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我們結合國內外有關雙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1、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課程的教學方法是由課程的特點所決定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有二個主要特點:其一,它是一種雙語教學;其二,它的內容是物理。
作為雙語教學,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與人們對雙語教學的定義有關。語言學家M·下·麥凱認為,雙語教學這個術語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系統[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對雙語教學給出了如下定義:雙語教學,就其最低標準而言,應當是一種在教學的某些過程中至少使用兩種教學語言的教學方法[4]。我國學者對雙語教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定義。王斌華教授認為:“我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語(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知識的教學。”王本華則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將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它各種學科的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2]。
比較上述各種定義,我們認為,可以把雙語教學的定義表達如下:雙語教是指在非語言學科教學中使用二種語言的教學,其目的是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
本定義的恰當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體現了教育部提倡雙語教學的初衷,通過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國目前雙語班學生第二語言的實際水平。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國家提倡雙語教學可能包含著促進民族平等與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國并不存在這種社會基礎,不存在說英語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語而無需進行漢語解釋或輔助的雙語教學班級,在我國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們認為,將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有時甚至是由不懂漢語的教師實施的教學稱之為雙語教學是不恰當的。
如果接受這種授課方式的班級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課程,那么這些班級可以叫做雙語班;但由不懂漢語的教師上的課絕不能稱之為雙語教學課。雙語班和雙語教學課顯然是二個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我國的雙語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含義。因此,必須選擇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國外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不使用母語的教學模式,稱之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該模式源于加拿大,對語言環境和授課對象要求較高。第二種稱之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主張在使用母語的同時也使用外語,但并未對同一門課程中是否使用二種語言教學做出明確區分。第三種雙語教學模式被稱之為過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允許學生在開始階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到只使用第二語言的學習。最終使學生完成從借助第一語言的學習向借助第二語言的學習的過渡。
比較上述三種雙語教學模式,我們認為,較適合我國雙語教學目的和要求的應當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綜合模式。可以把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這個模式的含義是: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允許老師用母語向學生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講授對應的英語表達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直接通過外語理解和掌握學科教學內容。
保持過渡式是比較符合我國目前雙語教學班學生第二語言實際水平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檢驗。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課時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學語言的變更,雙語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語言教學,以便學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師用另一種語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學生掌握這些語言知識也正是雙語教學的目標。所以,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傳授這些語言知識,而在于這些語言知識的相對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傳授,以及本課程在語言教學方面能提供多少時間。們的體會是,當必須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超過每堂課時的30%時,就無法完成學科內容的教學任務。而在對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語6級的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時,用了語言教學的時間約為10%。但實際情況是,我們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對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在3-4級范圍。處于這個水平的學生在閱讀教材和聽講過程中所碰到的語言問題并不僅僅是單詞問題,實施雙語教學的困難很大。要使學生明了課程內容,老師必須花費將近50%的時間去教授語言知識。顯然,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實施雙語教學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們認為,適合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生群體應當是英語平均水平在4級以上的教學班級。對這樣的班級實施雙語教學,課堂上用于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的學時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語言教學的20%課時應在總學時中補足。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中的語言教學方法。雙語課中的語言教學應當結合課程內容的需要而進行。大學物理是一門集實踐性和理論性于一身的課程。該課程所涉及到的許多語言點學生在公共英語課程中均來專門學習過,這些語言點可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1)物理專業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
(2)客體時空位置、狀態及相互關系的表述方法
(3)數量關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表述方法
這些語言點分布于整個物理課程中,如何傳授這些知識是雙語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不掌握這些知識,學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聽不懂老師的講授。
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先集中講授這些語言知識,然后再進行專業內容教學。然而,根據雙語教學的語言學理論和我校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這種方法并不恰當。對于專業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的學習,或許可以采用印發資料的方式讓學生預先自習。但對于后面3個語言點的學習,就只能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因此,我們主張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語言知識。
美國南加洲大學的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是與語言學習完全不同的,類似于母語學習的下意識過程,只有通過“習得”而掌握的語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際環境中,表述說話者想要表述的意義。學習者“習得”一定語言規則后,會對語言輸出進行監控,使其合乎已知規則。而這些規則的“習得”,則是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5]。顯然,我們的主張與這種觀點是一致的。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科內容的教學方法。由于知識表述形式的變更,大學物理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方法也必須作相應的變更。這些變更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課堂語言的使用。由于雙語班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普遍較低,尚未達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語言講授的課程的水平。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講述中,必須同時使用兩種語言。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兩種語言進行講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專業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學課件的制作。雙語教學班的課件應當不同于非雙語班的課件。許多在普通教學班中可用口頭表達的教學內容,應當在雙語班的教學課件中出現。其目的在于幫助第二語言(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聽懂課程內容講解,并強化語言知識。
(3)課堂師生間互動。應當適度增加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答問的機會,并要求學生使用第二語言(英語)問和答,但不能強迫。通過這種方法給學生提供語言應用的機會,增強使用第二語言的興趣。
(4)課后作業安排。在每個章節講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適量的作業,并且要求學生解答時不得使用母語。此舉在于給學生提供檢驗學習效果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掌握英語提供適度的壓力。
除了在上述4個方面雙語教學方法與非雙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外,其余教學方法均無差別,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和體會
自2002年以來,我校就開設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數年來從未間斷。不少同學反映,通過雙語班的學習,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以2006年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為例,雙語班學生與全校其它非雙語班學生使用同一考卷(譯成英文),雙語班的考試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試平均分還高出幾個百分點,達到中上水平。
總結幾年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開辦之初,由于缺乏經驗和理論指導,在教材的選擇上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先后選用的幾種國內外教材均不理想。后來,我們將對教材的要求細化為統計指標,通過對多種國內外教材的統計對比分析,最終選定了較適合雙語教學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備一定英語水平的學生。要實施雙語教學,雙語班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是辦班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們的體會是,當一個雙語班學生的英語水平低于4級,參加雙語班的學習是不恰當的。由于4級水平以下的學生無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師全部用中文講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這種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雙語班的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可彌補的。
(3)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雙語教學的實踐表明,即使公共英語水平達到6級的同學,在接受雙語教學時也需要進行語言指導。某些與專業內容密切相關的英語表述方法,是學生在公共英語學習階段從未接觸過的,更不要說熟練應用。而這一部份語言知識的缺失若不補上,就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
(4)要制作內容詳細的英語版教學課件。鑒于我國目前公共英語的教學狀況,學生根本無法聽懂正常語速的英語講課內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內容較詳細的教學課件;以便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課件內容來理解老師的講授。
(5)要適度增加授課時數。由于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時間講授語言,真正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間相對減少。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總時數一般都在120學時左右。如果有20%用于語言教學,實際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數就會低于100學時,因此,我們覺得大學物理雙語班的物理課教學時數定為150課時較為適宜。
六、結語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擾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工作者的難題,本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雙語教學的內容是由雙語教學的目標決定的。而雙語教學的目標是由二個子目標構成的;其一是語言目標,其二是學科教學目標。這二個教學目標決定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內容既包括物理學科知識也包括英語語言知識。
2、教學方法是由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共同決定的。鑒于雙語班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我們提出保持——過度式作為雙語教學的模式。要求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使用二種語言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傳授相應的英語表述方法。使學生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達到直接通過英語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目的。
3、本研究發現,參加雙語班的學生,其英語水平應在4級以上;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應在總學時的20%以內;學科教學的總學時數應當相應地增加20%。
4、語言知識的教學應當結合內容教學進行,使學生通過“習得”的方式提高英語水平。即通過雙語講授、課堂師生互動和課后作業安排來增加學生語言練習的機會。
5、為了保證對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能實現普通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應當通過統計參數對比分析法選定合適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詳細的課堂教學課件。
雙語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尚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我們愿與有志于雙語教育事業的老師共同努力,把我國的雙語教育事業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2.M.F麥凱,M西格恩,嚴正等譯.雙語教育概論.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
3.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