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7: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消費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大學生的個性消費行為表現
所謂個性消費,通俗點說,就是人們要求自己所使用的產品能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志趣和心情。個性消費的出現可以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一是消費者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使得對個性、差異化的表現更加明顯和復雜,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形式的有形產品和附加產品,更希望擁有產品之外的個性部分;二是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培育了個性市場,消費者能在品種繁多的產品中做個性選擇;三是個性消費環境特別是網絡的普及,為個性消費提供了更多的條件。
作為社會特殊群體的大學生,面對著社會結構的改革,利益分配的調整,信息膨脹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快,其思想、價值觀、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也必然帶來個性消費行為的變化:
首先,主體化的價值觀導致自我消費意識的增強。大學生主體化主要表現為主體意識、個人拼搏、自我表現、自我價值等思想觀念更強,他們崇尚自立,追求獨立的人格,從依附走向獨立,從被動到主動,從退避到進取,從自我壓抑到自我表現。在消費行為上則表現為自我消費意識增強:(1)消費觀念的時尚和新潮。據調查,有12%的同學非常認同、35%的同學比較認同“只要喜歡,再貴的東西也會想法買下來”,換言之,近5成的同學在消費時強調個人喜好。當被問到是否會體驗超前消費時,19%的同學選擇會,45%的同學選擇不會,36%的視情況而定。而現實中,有26.6%的同學已經有過超前消費。(2)個性品牌消費占主流。調查中,大學生零花錢主要用在運動服裝、電腦游戲軟件、社會交往等,而對于購買服裝,52%的學生選擇在專賣店購買。
其次,世俗化的價值取向導致消費的務實性。大學生的價值觀已逐漸從理想向世俗化轉變,以往易沖動浮躁的心態漸趨理性化、成熟化,大部分大學生基于現實經濟條件以及務實性的態度,在消費決策上以求實、求廉為主,另有一部分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較好,加上沒有自己創業艱辛的體會,在消費決策上則多表現為求新和求名。調查中,75.3%的人在衣食住行的標準上選擇“以經濟實惠為主”,59%的人選擇的是“兼顧實惠和高標準”,僅有5.3%的人“盡量追求高標準”。此外,在購買物品時,54.6%的人首選“質量”,27.7%的人首選“價格”,還有18.8%的人首選“時尚”。
第三,多元化價值觀帶來多元化的消費。多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價值主體的個人方面和社會方面的兼顧化。大學生已不再被傳統觀念所約束,社會的多元化給了他們個性拓展的空間,消費上亦呈現出更為多元化:(1)更為理性的金錢觀。一方面,大學生渴望擁有金錢,在對金錢觀念上,48%的人認為“金錢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另一方面,又表現出較強的經濟獨立意識。在被問到希望通過什么途徑獲得消費的收入時,77.8%的人選擇“打工”,但還是有 10%的人選擇其他的方式或不清楚。可見,絕大多數大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經濟獨立意識,他們選擇了更積極主動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要求。(2)社會人際消費表現突出。當代大學生多為20世紀80年代出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狹小和封閉的成長環境以及從小到大緊張的學習壓力使得他們的個性表現較復雜,一方面,自我意識強,責任意識淡薄,團結協作能力弱,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的社會現實以及年輕人特有的個性又迫使他們有社會交往的愿望,在消費表現上突出表現在社會和人情消費逐漸增多。調查中,有85.2%的同學有“人情消費”,而“人情消費”則集中體現在“為朋友/同學過生日”、“請同學/朋友吃飯”等。(3)多樣化的閑暇形式。大學生閑暇時間的運用更為多樣化,面對媒體和市場的誘惑,他們表現出多樣的閑暇形式。
二、品牌個性塑造及其必要性
品牌和人一樣都是有個性的,所謂品牌個性,其實質就是消費者真實個性在某種商品上的一種再現。品牌個性的塑造就是企業通過對動態市場的準確認知和把握,把目標市場的共同特征提煉出來,并加以強化。同時持續不斷地向目標市場消費者進行這種概念的傳達,以取得目標消費者的認知與共性。對大學生這個目標市場來說,品牌塑造的思路就是將品牌個性與大學生的個性(尤其是其消費個性)相匹配,則品牌成功的概率將會大大增加。本文在分析大學生消費個性的前提下,認為塑造品牌個性是:
1.當前大學生市場所要求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教育年鑒統計,2003年全國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1108.56萬人,這幾年招生數量仍在不斷上升,可見大學生市場潛力之巨大,產品需求之旺盛,是各路商家的爭奪之地。生活在這個繽紛的世界里,每天大量的影像、聲音、形象和想法都在沖擊著大學生們,廣告的喧鬧,品牌的眾多,讓他們無從選擇,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品牌的靈魂是個性。一個沒有個性的品牌,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自己的產品要在蕓蕓眾生中凸現出來,被大學生接受,并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必須使品牌體現出差異性。用產品屬性、功能等來展示差異性是很難保持的,而由品牌個性建立起來的差異性則最牢固,很容易在消費者腦海里扎根。此外,當前大學生市場以日用、百貨這種差異化較小的產品居多,企業或商家要展示本身品牌的差異性,必須建立個性化品牌。
2.大學生個性特征所決定
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有著較典型的個性特征。一是思維方式已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移,其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都在增強。表現在有主見、不盲目服從、不人云亦云。他們的思維具有較好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對新事物容易接受和理解,對新環境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二是感情奔放,好強、好勝、好沖動,敏感好奇,追求時尚。一方面,能相對克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但由于其在生理和心理等的不成熟,又使得他們的情緒和情感具有不穩定因素。三是具有叛逆性。在不斷的成長中,大學生的自由和獨立的愿望更強,他們極力想擺脫外界的束縛和干擾,有時喜歡表現得特立獨行。
品牌的個性塑造不能離開大學生群體的個性心理,一般來說,消費者都喜歡和他個性相符合的品牌,因此,要更好地抓住這個目標群體的的心,必須塑造出自己品牌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的充分體現就在于品牌的個性。
3.品牌忠誠度的培養所必需
品牌忠誠度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行為忠誠度和情感忠誠度。行為忠誠度是指消費者在實際行動上能夠持續購買某一品牌的產品?, 這種行為的產生可能源于消費者對這種品牌內在的好感?, 也可能是由于購買沖動、促銷活動、消費慣性、轉換成本或者市場覆蓋率高于競爭品牌等其他與情感無關的因素促成的。情感忠誠度是指某一品牌的個性與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相吻合?, 消費者對該品牌已產生了感情?, 甚至引以為豪?, 并將此作為自己的朋友和精神寄托?,進而表現出持續購買的欲望和行為。
品牌個性大部分來自情感,只有少部分來自邏輯思維。這是因為品牌個性反映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感覺,或者說是品牌傳遞給消費者的感覺,它具有強烈的情感感染力,這種品牌的感染力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強大的品牌動力,最終形成情感忠誠度。對大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中,情感多于理性,現在的很多消費會留下很多情感因素,比如可口可樂、耐克、NBA等等都帶給大學生們對學生時代生活的懷念。而這種情感感染力不僅僅體現在現在,它還將產生空間和時間上的輻射性、延展性,隨著大學生們走入社會,品牌忠誠尤其是品牌情感忠誠將極易在他們未來的中高消費階層中產生。 三、品牌個性塑造的策略
品牌個性的塑造必須借助一系列的因素來積極驅動,大衛·艾克把這些因素分為與產品相關的因素和與產品不相關的因素。基于以上大學生消費行為特征及對品牌塑造必要性的敘述,品牌個性的塑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產品品牌個性化
體現產品個性的因素有產品類別、屬性、包裝、價格等。因此,產品品牌的個性塑造也即圍繞著這幾個因素進行。首先,在產品的類別和屬性上,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大學生市場,“差異化”和“創新”是首選。當前進入大學生市場的產品主要是生活基本用品和IT電信產品,事實上,大學生本身特性就決定了他們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東西。任何能體現其價值、形象、個性的產品和服務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如現在大學女生中盛行的美容、美甲、耳飾等能充分表現大學生的自我形象和個性,但這些產品和服務幾乎都來自于日本和韓國。其次,產品的包裝猶如人的衣服,它不僅可以美化產品,同時也是品牌個性的體現。面對大學生的產品包裝要符合他們的口味,太俗太華麗的都不適合,而有著獨特“氣質”的包裝一定受歡迎。如有的企業把“酷文化”融入在包裝中,以宣揚其特立獨行的個性。第三,價格。由前分析可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是多元化的,月消費額從幾百到幾千的都有,但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比較務實,如果一味追求高價策略,不僅會帶來校園的過高消費,而且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但如果都實行低價策略則會略顯落伍,從調查中可以看出,5成左右的大學生購買服裝類產品還是選擇專賣和超市,而這些地方的價位都比較適中,能被大學生所接受。
2.品牌傳播的個性化
品牌的個性,常常通過廣告的溝通及傳播策略得以清晰明朗,進而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
以大學生為目標市場的廣告策略可集中選擇為:一是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使用。品牌形象代言人最能代表品牌個性及詮釋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感情、關系,它實際上是將品牌的個性特征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換言之,消費者的每一次消費行為實際上都是對某一特定角色形象的自我心理體驗,而這種角色的自我感受和體驗也正是消費者采取消費行為的目的之一。對大學生市場來說,名人,尤其是當期明星,毫無疑問是最好的代言人。二是訴求方法的創新。以大學生為訴求對象的廣告,應當以情感訴求為主要手段,打造時尚、溫馨、青春、簡潔等廣告風格。為滿足大學生的求新、求變、求名的消費動機,廣告內容應力求新奇、形式多樣、信息快捷。三是傳播媒體的使用。平面廣告以時尚雜志為主,空間廣告則以熱門電視節目、校園戶外廣告等為主。此外,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通過網絡廣告來傳播品牌個性也已經成為品牌傳播的新的途徑。
3.品牌個性定位的與眾不同
品牌個性定位是指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個性風格與市場定位。品牌個性的定位不是宣傳產品。關鍵是發掘出兼容具體產品的獨特風格與經營理念。品牌個性定位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品牌競爭力的強弱。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大學生的品牌定位,不僅要滿足大學生的當前意識要求——以新潮 、時尚、休閑、個性為主,還得滿足大學生未來的意識要求。很多定位于中產階層的產品在大學生中也有一定市場。以信用卡為例,前不久,在上海各大高校的食堂周圍及校園要道,招商銀行的專職人員向高校大學生宣傳信用卡的各項優惠政策,場面之熱烈,形式之多樣,一時間,辦卡攤位前被大學生圍得水泄不通。繼招行之后,建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在隨后的一周內也相繼在上海高校搶灘。顯然,銀行已經看到信用卡在校園的市場潛力。幾年后,大學生就將踏上工作崗位,成為社會的中高收入人群,銀行只要先讓大學生成為其客戶,然后通過加強售后服務等措施,使之成為自己的忠誠客戶,就可為將來拓展業務空間。
此外,定位于白領階層的,能彰顯成熟或成功男性(女性)魅力的服裝、高級化妝品,也同樣能滿足大學生對未來自我的一種渴求。因此,在品牌個性定位上不應拘泥于現在的一些表象的東西,更要看到大學生們對未來自我深層次的渴求。
4.品牌文化的獨特性
品牌,是一種文化,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品牌的靈魂,是凝結在品牌上的企業精華。
品牌文化就是結晶在品牌中的經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形態以及經營行為的總和。
面對大學生市場,在塑造品牌個性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培育獨特的品牌文化。一旦某種品牌文化在大學生心目中建立起來,選用該品牌就會成為大學生們終生理解、接近該種文化的一種途徑。以索尼為例,索尼的校園營銷戰略是“放長線,釣大魚”,即以文化為線,大魚則是現在的大學生——未來的中高層消費者。面對目前尚未飽和的DV市場,作為中國DV市場的霸主,索尼把視角瞄準高校,在2011年9月-11月,索尼公司通過舉辦全國DV大獎賽、全國高校 DV巡回講座、邀請知名人士做各種演講和互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在培養學生對DV文化的熱愛,追求高品質的DV文化的同時,建立了大學生對索尼的品牌忠誠。同出一轍的還有飛利浦的歷時五屆的“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事實上,跨國公司在大學生中的這些超前品牌經營,目的是在大學生們還在讀書期間,就讓他們對本公司產生好感,而這種好感來自于兩者:一是產品,二是對公司文化的認可!
參考文獻:
藏旭恒,等.居民資產與消費選擇行為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就我國而言,大多數婦女主持家務,是家庭日常用品的主要消費者,尤其在服裝和化妝品方面的消費,更是以女性為主,同時對家庭其他成員的消費也負有主要責任。因而研究女性的消費心理對生產和銷售都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因經濟收入、職業、文化教育水平和年齡性格的不同,使女性消費表現各自不同的心理特性,但總的來說,女性消費的共同心理特點還是十分鮮明的。
1消費的主動心理
由于諸多原因,女性在家務上往往居于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婦女把操持家務視為自己責無旁貸的義務,其心理具有一種職業特點。她們時常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解市場動態上,如遇到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要漲價,便會爭先恐后地去購買以備后用。對于日常生活用品,也會有計劃地提前購買,很少出現斷米斷面的現象,表現出很強的消費主動性。
2消費的實用心理
這是以追求商品的實用價值為主要目的的消費心理,其核心是“實用”。一般的家庭消費,多由女性操持,她們掌管家庭收支,負責安排全家衣食住行的開銷。
在我國長期低收入、低消費的環境里,女性普遍養成勤儉持家、精打細算的習慣。這已經成為傳統,并被社會視為一種美德。在生活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追求商品的實用性是人們普遍存在的消費心理。
受這種傳統消費心理的影響,我國大多數主持家務的婦女在購買商品時表現的尤為突出。她們從自身的經濟狀況出發,本著從儉的原則,在購買日常用品時,不愛幻想,受商品命名、商標、包裝和廣告宣傳的影響較小,而是憑自身的經驗和傳統習慣,挑選那些物美價廉、結實耐用的商品進行購買。以購買毛巾為例,在幾種毛巾價格相近的情況下,寧愿購買質地厚實而沒有包裝的一種,也不肯購買包裝講究而不甚耐用的那一種。在這方面,她們圖的是商品的實用性而不是它的外表或包裝。
3消費的愛美心理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并充分體現在消費過程中。女性在購買專用商品時,往往比較強調美的效果,希望能保持自然美和時代美。女性在挑選商品時,側重于外觀包裝,對于同樣用途、同樣價格、同樣質量的商品,總是樂于選擇上乘的包裝質量;此外,針對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兩個方面,女性也比較注重外觀質量。
女性消費者愛美心理的另一個表現是,總希望自己比別人更美,使自己更突出、更靚麗。
她們在購物時,除了滿足自己的基本消費需求或使自己更美、更時髦外,往往還顯示自己更會生活、更富有、更有地位。當這種心理獨立存在并支配女性的消費行為時,其表現就成為追求商品的高檔次、高質量、高價位,以及追求色彩或造型奇異、別致、超俗、灑脫和與眾不同。
4消費的自尊心理
女性消費者具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對外在事物反映敏感,形成了一種自尊、自重的心理,即某種程度的“我行我素”和“隨心所欲”。它使女性不喜歡別的婦女向自己炫耀,對自己愛好和選擇行為的否定表示反感甚至厭惡。如果自己向別人炫耀時,則不容忍別人否定自己的這種炫耀。在消費時表現為:常常以自己的購物眼光、習慣、標準和愛好來分析別人、商品和自己。她們總是覺得自己購買的商品是最好、最有價值、最明智的,對別人的否定意見不以為然,喜歡獨立自主地選購商品,還希望別人仿效自己。
她們往往不愿意別人說自己不了解商品、不懂行情、不會挑選。在購物時,營業員的表情、語言、廣告宣傳,都會影響女性消費者的自尊心,進而影響女性消費行為的實現。
在自尊心理的驅使下,現代女性消費向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她們開始更加在意有自己特點的生活,在消費方面變得相對不拘泥于價格、商標和商店。在現實生活中,男子在穿戴方面有追求同一的傾向,女性則有相異的傾向,即男人盡可能地與別人相似,女人則力求與眾不同。
5消費的猶豫心理
在許多情況下,女人在購買商品時,往往缺乏自信心和果斷性。她們和男人相比,一般比較喜歡逛商場,愿意在柜臺前花費較多的時間挑選商品,經常能發現一些男人意想不到的小毛病,表現出“吹毛求疵”的特點。她們經過多次選擇,自認為是“物色”好了的購買對象,一旦購買之后,還要細細地回味和比較,常有后悔感,所以會不厭其煩地一趟又一趟地去商店更換,直到滿意為止。女性消費者通常是“完美主義者”,希望所購買的商品能百分之百地符合自己的心愿。
所以,在選擇商品時往往挑選仔細,猶豫難決,力求最好。對于營業員來說,接待女性顧客要比接待男性顧客困難和麻煩得多,需要更多的耐心。
6消費的沖動心理
女性的消費心理雖有猶豫的一面,但同男性相比,情緒又具有相對的不穩定性和依賴性。她們在情緒上比較容易受感染,易受環境氣氛的影響和旁人的議論所左右。經常可以看到,她們在購買商品時,盡管是自己所喜歡的,如若無人問津或遇到態度惡劣的營業員,往往要打退堂鼓,放棄自己的購買意圖;相反,即使是她們不甚喜歡或不很需要的商品,如“處理品”,如果有很多人爭先恐后地購買,或遇到態度友好的營業員,往往會表現出極高的購買熱情,產生沖動性的購買行為。當冷靜下來后,會后悔不該購買那些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但再次遇到同樣的情景時,她們還會不顧一切地去購買。
7消費的情感心理
它不是以追求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以追求商品所象征的情感性為主要目的的消費心理,其核心是商品的“象征”意義。一般情況下,女性的消費行為帶有很強的情感性,在購買商品時,常常比較關心商品所包含的情感意義。
例如,她們對藝術品、胸針、紐扣、化妝品等特別有感情。認為某種商品對自己特別有價值,或某種商品除具體的功能外,還對自己和親友有象征性的意義,如表達了愛情、尊嚴,喚起了自己的情感、回憶等。由于這一消費心理的存在,使女性在購買活動中,有時會脫離商品的“工具”或實用價值,而趨向于商品的情感功能。
具體哪些商品有表達情感的功能,則由女性各自的經歷和個性、愛好所決定。
8消費的新奇心理
這是以追求商品的流行趨勢、新穎、奇特為主要目的的消費心理,其核心是“時髦”與“奇特”。
在現代消費意識“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物質生活高檔次,精神生活高格調,生活規律高節奏,文化生活高結構”和“在變中求新,在新中求美,在美中求趣”的影響下,部分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女性,已經打破了傳統消費意識“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束縛,不斷追求商品的奇特性和時髦性。這些女性在購買商品特別是服裝時,尤其注重商品款式與流行色調,而不大注意商品的實用性與價格高低。具有這種消費心理的女性,大都富于幻想,渴望變化,喜逐潮流,易受廣告宣傳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她們是時裝、化妝品等各種新潮商品的主要消費者和新發型的接受者。超級秘書網
9消費的攀比心理
這是一種以爭贏斗勝、或是向別人看齊并勝過別人為主要目的的消費心理,其核心是“勝過他人”。具有這種消費心理的婦女雖然不是很多,但也頗具特點。
這種女人在購買某種商品時,考慮的不是商品的實際價值和迫切需要,而是為了趕上別人,超過別人,爭強好勝,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和滿足,因此這種消費心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情緒沖動性的特點。例如,有的婦女看到鄰居家買了架鋼琴,為了不甘落后,便想方設法也買了一架價格昂貴的鋼琴,結果由于不會演奏,起不了任何作用,只好作為裝飾品擺放在家里。也有的婦女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富有,滿足虛榮的需要,專門選購一些自認為別人買不起的金銀珠寶來裝扮自己,借以抬高自己的身價。
以上簡要說明了女性消費的幾個心理特點,其實遠遠不止這些。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女性消費也會出現一些新趨向,她們逐步開始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及安全,對綠色食品、天然化妝品、純棉制品等越來越關注。在保持傳統的女性消費心理特點的同時,女性消費將會出現“男性化”的趨勢,摩托車乃至汽車將被越來越多的婦女使用,飲用酒類飲料的女消費者將不斷增加,服裝打扮也將向男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女性消費也將不拘泥于社會潮流的影響,向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當然為了解除生老病死和子女升學就業等后顧之憂,進行投資和儲蓄的婦女也為數不少。
參考文獻:
[1]徐萍主編.消費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一、中國的信用卡業務現狀分析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的連續降息,存貸款利差縮小,各家商業銀行都將信用卡業務作為拓展業務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工商銀行2008年信用卡的發卡量達到了3905萬張,比2007年增加了67%。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累計發卡量也都超過了1000萬張。在銀行卡發卡總量中,信用卡占比進一步提高。
與當前較高的持卡量相對的,迄今國內僅有招商銀行等少數發卡銀行對外宣稱,信用卡業務實現了盈利。而用業內一位專業人士的話來說,“哪家銀行如果說自已的信用卡業務是盈利的,那他確實很需要勇氣”!按照國際規則,信用卡業務6年內很難實現盈利。
然而,信用卡的盈利預期卻相當誘人。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13年中國信用卡行業的整體利潤將達到130億元人民幣。中國信用卡市場依然是中國個人金融服務市場中成長最快的產品線之一。根據央行的統計,在日常生活消費費用中,大約20%是通過銀行卡支付。其中,信用卡的透支消費又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雖然行業經濟效益充滿挑戰,但受規模效益以及消費者支出增長的推動,各家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信用卡業務的發展。
由于信用卡在中國的滲透率依然偏低,因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問內,中國信用卡的競爭還會繼續將重心放在卡量的增長上。
二、惡意套現行為及其獲利方式
隨著信用卡在我國的廣泛使用,及其快速增長的趨勢,一些不法分子開始盯上了信用卡套現這個生財之道。
所謂信用卡套現,是指信用卡持卡人不通過ATM機和柜臺等正規渠道提取現金。而是通過一些非法中介機構以刷卡消費的名義取現。通過正規渠道在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持卡人往往只能取出信用額度一半左右的現金。此外,銀行還要收取1%至3%不等的手續費和每天萬分之五的利息。如果逾期沒有還款,銀行還要收取欠款的利息。而去所謂的信用卡套現公司取現,則相當于在POS機上刷卡消費,不但不用支付利息。一般還能夠獲得最長56天的免息期。持卡人所需支付的僅僅是給這些套現公司刷卡額2%至3%的手續費。在取現超出信用額度后,這些信用卡套現公司還可以為持卡人辦理名為分期付款,實為取現的業務。在輕松獲利方式的推動下,套現公司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每天的營業金額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在套現之外還產生了一個新的業務,即套現公司專門提供為持卡人還款的“養卡業務”。所謂養卡,就是由套現公司先替持卡人把欠銀行的錢還上,然后持卡人通過設在這家公司的)s機進行無實物刷卡消費,并繳納一定的手續費。這樣持卡人的還款日期就可以順延一個月。
套現公司擁有大量的POS機,他們主要賺取的就是手續費,服務的內容包括養卡、套現、快速融資等所有跟信用卡相關的業務。套現公司往往以商店或超市的名義向中國銀聯或商業銀行申請POS機。而事實上,他們既沒有經營場所,也沒有任何商品,唯一的業務就是刷卡套現。按照中國銀聯的相關規定,商戶在協助持卡人完成刷卡支付后只需返給發卡行及銀聯0.5%至2%不等的費用。而持專人在套現時需要支付給這些公司刷卡額2%至3%的手續費。這之間的差價,就是這些套現公司的收入。高額的收入使這些從事信用卡套現的公司數量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
除了這種通過POS套現之外,還有在互聯網上通過一些常用的網絡支付工具,利用網店的交易平臺進行虛假交易的套現。
三、信用卡惡意套現的根源及影響
(一)信用卡盈利模式的變化催生惡意套現行為
信用卡套現現象的存在源于各大銀行在信用卡方面的無序競爭。現在出現的一些問題,跟前期的發展速度過快有著莫大的關系。
目前信用卡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予三個方面:第一,來自于年費;第二,循環利息收入;第三,來自于扣率,也就是從商戶刷卡后獲得的返點收入。
銀行信用卡業務過高的擴張速度,導致中國信用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最明顯的反映在于信用卡業務的收入構成。
1.無序競爭下的信用卡業務導致年費收入比重降低
年費本應是信用卡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之一,然而,由于目前國內銀行業在信用卡業務方面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近幾年以來,商業銀行一直以一種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式來發展信用卡,各大銀行紛紛推出刷卡免年費甚至是直接免年費的活動。信用卡免年費成了最基本的促銷手段,而銀行目前也不把收取年費當成信用卡的贏利點。銀行放棄年費已經不新鮮,甚至出現了倒貼的情況,民生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就出了“信用卡年費120%增值返還”的策略。
國外信用卡的盈利模式中,信用卡發展初期的主體收入來源在于年費收入。而國內的競爭狀況顯然導致了信用卡年費收入的缺失,年費收入在信用卡整體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現下降趨勢。
2.中國的傳統消費觀念使信用卡循環利息收入偏低
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念即講究一種“量入為出”,也就是說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對于大多數只想過踏實日子的中國老百姓,做好資本的儲蓄遠比各種各樣明目花俏的投資和過度消費要顯得重要得多。老百姓無論是買車還是買房,都會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存款總額,再三思量之后才會行動。即使是貸款買房的人,也會想方設法開源節流。盡快還錢。因此,在世界各國之中,中國家庭的儲蓄率一直是居高不下。
而據國際知名的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青少年消費者在看重品牌和時尚產品的同時,也堅守傳統價值觀,這使他們與國外的同齡人明顯不同。調查還表明,雖然中國的年輕人認為追趕時尚很有必要,但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有更多的十幾歲的青少年認為,省錢是一種“美德”。調查報告說明,當代青少年不僅比上一代青少年更為傳統,而且也更為現代,他們實際上對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更為自信。
這種傳統的消費觀念支配下的消費者并不熱衷于超前消費。即便是通過信用卡發生了透支消費,據調查,國內消費者大多習慣于在免息期到期之前一次性全部還清全部透支款,銀行較難賺取持卡人的透支息。這直接導致了銀行信用卡循環利息收入在總的信用卡收入中所占比例降低。在中國,銀行在循環利息上的收入占總收入的30%至40%,而在國外,銀行在信用卡循環利息上的收入往往可以占到70%至80%的水平,可見其懸殊差距。
3.“扣率收入”成為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并催生惡意套現行為
所謂扣率,是指特約商戶在受理信用卡消費結算后,根據不同行業分別按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向發卡行支付的手續費。基于國內信用卡年費收入比重的持續下降及傳統消費觀念對信用卡循環利息收入的限制性。商戶刷卡消費所產生的返點就構成了發卡行信用卡業務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信用卡業務收人的增長不得不依賴于商戶返點收益的提高。為了不斷擴大自身在商戶返點方面所獲得的利益,各發卡銀行放松對POS機控制,POs的安裝管理混亂、審核不嚴、無序競爭。甚至是默許這樣一種情況的存在。最終導致POS機泛濫,為惡意套現公司提供了工具,從而催生了信用卡惡意套現行為。
(二)信用卡利益格局為惡意套現行為提供溫床
參與交易的金融機構在獲取商戶返點后進行利潤分成。其中,信用卡發卡行、POS機提供者和中國銀聯的分成比例分別為70%、20%和10%信用卡每成功交易一筆,相關利益方都能從中獲得不同比例的收益,從而使各金融機構都希望消費終端盡可能多地裝自己的POS機。
在我國,POS機分為直連POS和間聯POS,分別由中國銀聯和各商業銀行提供。銀聯和各大銀行為了擴大自家POS機的覆蓋范圍,都逐漸降低了POS的安裝門檻,這樣無形中為各種刷卡套現和養卡現象提供了溫床。
某些金融機構定位混亂,客觀上也對惡意套現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銀聯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機構,但銀聯直接安裝POS機。實質上是將自身變成各家商業銀行的競爭對手,這就使得其角色發生錯位。在信用卡迅速膨脹擴張的同時,相應的監管又過于寬松,使得惡意套現的行為得以出現更多的機會。
(三)被浸潤的傳統消費觀念與惡意套現行為
由于中國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信用卡所倡導的提前消費理念,給中國老百姓傳統的消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當超前消費浸潤了到中國傳統消費觀念的時候。它的面目會變得愈發的缺乏理性、越發的猙獰。于是,我們不但要時刻關注著超前消費在道德、倫理上的負面意義,更應及早挖掘出這個被浸潤了的中國傳統消費觀念在這個經濟大環境中產生的意義和負作用。
超前消費,從本質上來說是超越了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消費水平,超出了在一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上可以承受的界限。從經濟學上講,超前消費違背了經濟規律。然后,投資進程是經濟增長的源泉,適度消費又是社會再生產的保證,因此,從這方面上看,消費超前或滯后都會防礙經濟的正常發展。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普通老百姓的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也由此讓部分特殊群體的消費欲望急速膨脹,并且,這種膨脹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其經濟源頭本身的增長速度。當不受控制的消費欲望演變成消費觀念的變化,從而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時,就必然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如今,原本傳統的消費觀念正暴發式的向超前消費觀念突變,而這種突變并未經歷漸近式的變遷過程,在當前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會是一種不成熟、不理性的過程。
超前消費思想的非理性發展過程,會導致持卡人趨向于更多的信用卡透支消費行為,這在當前國內的“卡族”們身上充分體現。而更嚴重的是,這種被超前消費觀念侵蝕的傳統消費觀念變異,往往激發了消費者更大的非理性消費欲望。這一消費群體即惡意套現行為的主要行為主體,他們會通過惡意套現行為獲取現金后,實現其它的消費行為,以滿足自己不斷擴張的消費欲望。于是,為這種消費行為提供有效實現途徑的惡意套現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同時,由于社會保障及保險體系的不健全,這種超前消費的風險一旦暴露出來,持卡人無力承擔超前消費所形成的債務時,就會對銀行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銀行已發放的信用卡當中,不良貸款率的平均水平高達3%以上,而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個人貸款。
四、信用卡風險防范
惡意套現的行為無形中增加了信用卡套現資金的使用成本,同時也是增加了套現者償還銀行資金違約的風險。這一系列的風險最終會疊加到各個銀行的身上。再者,信用卡套現所產生的虛擬交易,也會對持卡人的信用記錄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得銀行對持卡人的信用評估失真,當出現持卡人無法償付時,成為最終受害者的也是銀行本身。
更加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信用卡業務面對的是一種被超前消費所浸潤的傳統消費觀念。當這種超前消費觀念浸潤了中國的傳統消費觀念,它會變得更加缺乏理性。
因此,要打擊惡意套現行為,筆者以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論文摘要】現代性消費文化是圍繞著消費由資本為其奠定基礎和方向、以文化形式顯現出來的生存方式和行為原則,由此資本邏輯成為現代性消費文化的本質規定。從資本邏輯的視角看,生產與消費的脫節造成資本增殖的失敗,因此資本必須要在文化上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來促進生產和消費的結合,從而在深層上保證剩余價值的實現和資本再生產的循環,現代性消費文化正是由此生成。
一、“現代性消費文化”的界定
消費文化是一個特定的范疇,它是以利潤為目標、以現代市場為方式批量生產消費性商品的文化樣式,它不會出現在“前現代”或“傳統”所標識的自然經濟形態中,也不是現代社會中仍然殘存的自給自足的消費模式,消費文化的本質規定性在于:它只能在買與賣的交換關系中才能實現自身的文化樣式,正是經過了“買賣”關系的中介之后,消費文化與傳統文化產生了質的區別。如果說傳統文化往往還保有純文化的形式,為了文化而文化、為了藝術而藝術,那么現代消費文化則根本不打算掩蓋自己與利潤的關系,它最主要的方式便是通過公司行為去組織消費品的銷售,并以利潤的最大化為根本目標,這不僅使得以自給自足為特點的傳統消費模式因無法滿足現代人的消費欲望而喪失了自己的生存優勢和存在根基,而且使得像電影、書籍、報刊、比賽等精神產品徹底地商業化,成為了只有在買賣關系中才能存在、才能呈現自身的文化商品,這樣就把消費文化的生產從根基上拖進了資本的運行軌道中,資本屬性成為消費文化的本質規定性。
很明顯,資本定義了消費文化,決定著它的存在基礎、運行原則和發展方向。所謂現代性消費文化,本質地來說是圍繞著消費由資本為其奠定基礎和方向、以文化形式顯現出來的生存方式和行為原則。可以再明確地將現代性消費文化的性質歸納如下:(1)對商品符號意義和象征意義的消費成為現代日常消費的主導模式,消費已經成為文化現象(消費的文化理解)。(2)消費是人們據以認知自身和現實生活的意義源泉,是現代人自我認同和自我表達的主要形式,由此生存具象化為消費模式,消費成為建構他們自身及其日常生活的現實力量(生存方式和行為原則)。(3)無盡的文化形式為無限的消費需求和欲望提供了最合適的表達渠道,從而使資本最大限度地增殖自身得以可能(資本規定性)。(4)文化的公共性保證了某種特定消費模式的可推廣性,這一點使得資本能夠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內制造出與某種消費模式相適應的特定消費欲望(消費文化的可推廣性)。
資本邏輯是現代性消費文化的本質規定,資本決定著現代性消費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既然如此,就應當在資本邏輯的視域中考察現代性消費文化的生成路徑,這樣才能探尋到現代性消費文化的深層根源及其生成過程,從而把紛繁復雜的消費文化表現形式融合為統一整體,對現代消費文化問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當然,本文只是此種研究方向的一種嘗試。
二、生產與消費的脫節:資本邏輯的二律背反
資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只有獲取剩余價值,利潤才能得到保證,資本再生產才能持續進行。這意味著資本必須為擴大再生產創造條件,無論處于何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會產生怎樣的自然后果和社會結果。資本把現實生活世界的各個事物都要收編進自身的增殖體系中,把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變成資本增殖機器的環節,使一切事物都要實現資本化。資本從本性上來說不承認任何限制,它的擴張過程打破了國家和民族的疆域,最終的必然結果就是世界市場的形成、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的世界化。“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遙遠萬里的人們由于資本的紐帶作用而發生相互聯系,資本把整個世界建構成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性世界,一切都處于錯綜復雜、無窮無盡的資本因果聯系中,一切都由于資本而獲得了自己的呈現形式,這正是馬克思所強調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只有這樣,單個人才能擺脫種種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個世界的生產(也同精神的生產)發生實際聯系,才能獲得利用全球的這種全面的生產(人們的創造)的能力”。資本第一次真正地實現了世界的通約,由此造就了一個包羅萬象而又本質同一的總體性世界。
資本所造就的總體性世界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成為內在有機的統一體,資本攫取剩余價值的持續欲望會不斷地沖破社會有機的生存外觀,致資本再生產于不可能,這就是資本邏輯的二律背反:生產過程和交換過程的脫節,或生產與消費的脫節。資本運動的生產過程是資本增殖自身的過程,但要實現這一點,必須依賴市場交換過程的順利進行,否則資本就無法實現自身;同時,資本的本性從根本上決定著資本家會想方設法壓低工人工資以獲取最大化的剩余價值,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以將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轉化為再生產的資本,而資本的擴張必然導致消費品規模的擴張,由此造成了資本邏輯的二律背反:以限制消費為前提的資本擴張,導致的結果卻是消費品規模的擴張,從而破壞了資本再生產的條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把從產品到商品、從商品到貨幣的轉換稱為“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資本邏輯的二律背反在現實層面上表現為商品向貨幣跳躍的失敗,這就違背了資本增殖的本性,必然為資本所不能容忍。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本積累的重心在生產資料的生產上,生產性消費是剩余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因此,盡管資本家盡可能地縮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從而壓低工人的工資,但這并不妨礙資本獲取剩余價值。到19世紀末,隨著資本向日常生活領域的擴散,生活消費品的生產逐漸成為資本積累的主要來源。因此,如何發現和刺激日常生活的消費需求就成為了資本再生產的關鍵條件。但是,資本榨取剩余價值的本性決定著資本家總是千方百計地壓低工人工資,這樣工人的低工資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低消費狀況,資本邏輯的二律背反成為資本自身前進的障礙,資本必須要尋找到合適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方式正是以泰羅制科學管理原理為理論基礎的福特主義生產方式。2O世紀初,美國工程師泰羅面對企業中普遍存在的怠工現象,提出了他的科學管理思想,以代替當時占據主導地位的經驗方法。他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一個人把生鐵裝上車的過程可以分解如下:(1)從堆上或地上把生鐵鏟起來(一分鐘的百分之幾);(2)帶著所鏟的東西在平地上走(每走一英尺所需的時間);(3)帶著所鏟的東西沿著斜板走上車(每走一英尺所需的時間);(4)把生鐵扔下(一分鐘的百分之幾)或放在堆上(一分鐘的百分之幾);(5)帶著空鏟走回原地(每走~英尺所需用的時間),從中不難看出,泰羅制科學管理的精髓是動作、時間的細分和標準化,通過計量工具的精確化,工作被拆分為“一分鐘的百分之幾”和“一英尺”的細微動作,這就是由泰羅所開創的勞動形式化和合理化。
在資本主義生產的現實層面,美國實業家、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福特充分吸取泰勒制科學管理原則,創立了旨在高效率生產產品的福特主義生產方式。例如,將汽車的部件徹底標準化,并在流水裝配線上批量生產。生產過程強調同質產品的一致性、標準化和大量生產,每個工人從事單項任務,工作高度專業化,按照比例付酬。福特主義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促進了工人工資的增長,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大眾有效需求的增長,第一次創造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過程和交換過程的有機結合,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資本邏輯的二律背反。
為什么福特主義生產方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二律背反問題呢?這是因為,資本家發現,如果人們手中持有的貨幣足夠多,但是,如果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價值觀不及時更新的話,那么人們的消費模式就跟不上手中貨幣的增長速度,由此而來工人工資的提高對于有效需求的培養就不會發生實際意義,這時特定的消費價值觀的培養成為了資本再生產的關鍵環節,這一點尤其在以“靈活積累”為特征的后福特主義生產方式中得到了確證。
福特式生產方式需要長期和龐大的固定資本投資,在人們需求穩定而且單一的情況下,它確實能夠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降低產品成本。然而問題在于,一旦需求出現不穩定、多樣化的情況,福特生產方式因同質產品的批量化生產而致的僵化、單板的弊端就體現出來。2O世紀7O年代的石油危機及其隨后的美國汽車工業的下滑,是福特主義生產方式衰退的標志性事件。伴隨福特主義生產方式的衰退而來的是后福特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后福特主義生產方式具有前者一些不具備的特點,如更加關注特殊化的產品,關注產品的用戶化,風格和質量尤其受到重視,較短的生產周期,富有彈性的生產過程。為了適應并引導消費大眾的需求,資本一方面改變生產過程的內部環節,另一方面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消費者身上,研究如何才能制造出花樣繁多的新的消費需求。因此,資本必須要在人們的價值觀,即文化上發揮指導和引領的作用,才能進一步促進生產和消費的結合,從而在深層上保證剩余價值的實現和資本再生產的循環,現代性的消費文化正是由此生成。
三、文化形式:二律背反的解決途徑
福特主義和后福特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歷史意義,它不僅使得日常消費品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從而資本能夠進入消費品生產領域,而且通過改變社會的整體精神氣質,深刻地改造了大眾的消費模式,使得大眾不再以“需求”為尺度自然地進行自己的消費,而是以潛在的“欲望”為導向主動地建構自己的消費,這就是流行于西方社會并向全世界擴散的消費主義。所謂消費主義,是指不是為了實際生存需要的滿足,而是追求被文化形式所不斷制造出來的欲望的滿足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它具體表現為把占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和消費更多的高檔商品作為人生成功的標志,并以此作為生存意義的源泉和人生價值的尺度。消費主義所表征的是人們被刺激起來的消費欲望,而欲望滿足的意識必須在一定的文化價值系統中才能獲得合法性。
欲望往往被看成是純粹主觀的個體事情,其實這種自然主義看法深深掩蓋了欲望的根本的社會性質。“我想要某種東西”至少表明:這種東西與某種生活方式聯系在一起,“想要”本身就與人們愿意及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不管是否被意識到,它都作為顯性意識的前提進入到了每個人的意識深層,這正是文化進入個體身心的過程。因此,首先是具有價值取向的文化系統在人們的各種需要和欲望中確定哪些應當得到滿足、滿足多少和怎樣滿足,哪些需要和欲望是必須加以控制和禁止的,現實生活的人們才能去追求某種特定的生活方式。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生活方式本身是相對的文化范疇、社會范疇,而消費主義企圖把追求無盡欲望的滿足說成是自然的和普遍的,無疑具有了意識形態的性質,這就把理論的觸角深入到了為某種利益格局做合法性辯護的現代性消費文化系統。
在現代社會中,大眾的基本生存需要都已經得到滿足,資本要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必須要通過廣告、電視、電影、宣傳等各種文化手段和文化形式向大眾推銷適合于資本增殖的生活方式,因此,現代性消費文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無止境地追求欲望的滿足,“資產階級社會與眾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滿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過了生理本能,進入心理層次,因而它是無限的要求。”腳醴一旦消費者的消費愿望經欲望中介后達到無限的層次,那么資本增殖就具有了可靠而持久的保證,這其中發生關鍵作用的杠桿便是消費文化對大眾生活方式乃至個體身心的影響和重塑。
消費倫理的迅速流行當然也反映在廣告中。廣告不僅參與了消費偶像的塑造與消費倫理的推廣,而且它本身也必然依托于消費倫理。一個有意思的統計數字是:在1983年上海電視臺所播出的廣告中,生活資料類的廣告占34%,日用品的廣告占50%。到了1988年,前者的比例下降到2%,而后者的比例則上升到61%。而在今天的商業廣告中,日用品特別是奢侈品的廣告更呈現出壓倒性優勢。生產倫理讓位于消費倫理于此亦可見一斑。
著名演員濮存昕做的恒基偉業商務通廣告就是宣揚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典型文本。鏡頭之一:身穿白襯衫的濮存昕在拼命地擠公共汽車,突然腰間的BP機響了,他只好逆著上車的人流又拼命擠下車去找公用電話;鏡頭之二:濮存昕開著小面包車,拿著手機指揮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干活;鏡頭之三:老板辦公室中的濮存昕,正在用恒基偉業商務通查詢,美麗動人的女秘書(李湘扮演)為他送來一杯咖啡,兩人相視而笑;鏡頭之四:濮存昕正開著奔馳回家,嬌妻(即剛才的那位秘書)出門恭迎,濮存昕一手拿著商務通,一手擁著嬌妻,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此時屏幕上出現一行字:"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
這個廣告在幾十秒鐘內編造了一個"成功"男士的故事,同時也制造了制造"成功人士"的模式或配方:年齡大多在35歲-45歲之間,身體微微發福,滿面紅光,有車有房,更有美女相伴。問題在于,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故事"根本不包含他/她的個人奮斗歷程,它是在瞬間神奇地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標志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質性的,即是否擁有高檔的消費品。與陳景潤等80年代"成功人士"形象不同的是,"濮存昕"的成功在于他擁有高級轎車、別墅、豪華辦公室以及美妻。或者說,成功的標志是"江山"(這里的"江山"已經不是革命江山,而是商業江山)與美人兼得。科學技術(手機、商務通)在這里也獲得了與80年代截然不同的價值含義:它的意義在于帶來消費水平的步步上升,
以及物質享受程度的步步提高。等高科技手段只是通向高消費(這才是廣告所渲染的真正的幸福與成功)的敲門磚。換言之,擁有高科技可以使你成為百萬富翁,進而自然地擁有你想擁有的一切:名牌車、美麗的妻子、豪華的住宅等等。濮存昕的成功是用物質價值加以計量的:從BP機,到手機+面包車,再到商務通+豪華辦公室,最后是奔馳+別墅+美女。(在有些廣告中,"成功"與某種商品之間關系沒有被敘述得這么復雜,而是在兩者之間簡單地劃上了等號,比如:"貝克啤酒是每個成功男士都擁有的")。
當然,也有一些同類廣告的主角是"成功女士"(相對比較少見)。比如某手機廣告:華麗堂皇的時裝會上,亞洲經貿地區總監--一位氣質高傲的成功女士用手機提前預定了一瓶紅酒,在會接近尾聲時,她已經坐在舒適的客廳里獨自"高品質的生活"(即該紅酒),畫外音:"真正的品味就是提前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這則廣告沒有告訴我們這位總監的任何工作方面的信息,而是突出渲染她的消費。這樣,成功與消費之間的聯系就被貌似巧妙而實則粗暴地建立起來。
這就不難理解,這類關于"成功人士"的廣告(謊言與神話)都是各種演藝界的明星做的,因為他/她們都是清一色的消費偶像。明星做廣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我們很少見到有那個勞動模范或科學家做廣告)。除了上面提到的濮存昕以外,還有:劉德華立信手機廣告,張惠妹做雪碧廣告,黎明作樂百氏純凈水廣告,鞏俐立信手機廣告,趙薇做娃哈哈AD鈣奶廣告,趙本山做瀉痢停廣告,葛優、徐帆做"南極人"內衣廣告,章子怡做聯想電腦廣告,舒淇做山水音響廣告,朱茵做大力士沐浴露廣告,張柏芝做東洋之花美白霜廣告,謝霆峰做可口可樂廣告,等等。可以說明星離不開廣告,廣告更離不開明星。由消費明星把消費倫理宣揚得裸的莫過于王志的"派"牌服裝廣告。他在不同的背景依托下擺出各種姿勢,盡情地、多方位地展示自己身上的"派"牌服裝,最后說出一個字:"派"。
總之,這些廣告宣傳的不是艱苦創業或奮斗進取,而是誰比誰更會消費,誰的消費水平更高、更時尚、更前沿。由于明星在今天具有巨大的知名度與示范效應,所以,這些廣告對于消費者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20)尤其是在市場不成熟、消費者購買心理還不健全的中國就更是如此。據說力士公司最初在中國打市場的時候,在廣告形象的選擇上頗費心計。最后他們選擇了中國人崇拜的的國著名影星娜塔莎·金斯姬作為廣告形象,結果證明人們對于明星的崇拜果然可以有效地轉移到商品身上。再比如法國高級服裝品牌雪萊進入中國市場時,在選擇廣告形象人方面曾頗費心計。后來他們決定請香港影星張曼玉來做,結果大獲成功。據雪萊公司高層回憶,由于雪萊進入中國較晚,知名度不高,很多中國的消費者沒有聽說過。但因為抬出了張曼玉,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就是張曼玉做代言人的那個牌子啊,知道,知道!"(21)可見,對于那些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產品來說,請一個家喻戶曉的明星來混個"眼熟"(或耳熟)是多么重要。(22)
在筆者看來,消費偶像的大舉占領廣告證明了,在中國,生產性倫理基礎是十分薄弱的。君不見如今的廣告中"至尊至美"、"皇家氣派"、"出人頭地"追慕豪華奢侈的用語漫天飛舞,在電視廣告的畫面上,到處可見金碧輝煌的豪宅,燈紅酒綠的豪宴,風馳電掣的名車,它們對于國民經濟是否具有拉動作用我們不敢妄加判斷,但其鼓吹的文化價值與生活觀念卻不能說是健康的。
從阿爾多塞的意識形態理論來看,此類廣告發揮的是維護與強化個體與他/她的生活條件之間的想象性關系或虛假關系的作用。一個沉浸在奢侈品廣告中的人會整天做著"三大件"(奔馳、別墅、美女)的白日夢而忘記了自己作為貧下中農的真實處境。廣告把個體與他或她的"生存的真實條件"間的關系再現為一種想象的/虛假的關系,使主體生產虛假/錯誤意識而同時又不能認識其虛假性。在上面提到的由消費明星做的那些廣告中,廣告的觀眾被結構為一個能夠購買產品的"主體",一個能夠自由地選擇奢侈品、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虛假"主體"。有了汽車就有了社會地位,腋下除味劑實現了革命抱負,……而實際上,人們依然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煩惱中,相當多的人還在衣食住行而發愁。
朱迪斯·維廉森(JudithWilliamson)在《廣告解碼》(DecodingAdvertisements)中就成功地運用了阿爾多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分析了廣告中的意識形態。她指出,廣告在先了我們與自己的生存環境之間的假想關系,廣告不斷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不是以我們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為基礎而產生的階級差別,而是在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費方面所形成的差別。因而社會身份也就變成了一個我們消費什么,而不是我們生產什么的問題。與所有的意識形態一樣,廣告通過"召喚"來發揮其功能:它產生了各種主體,而這些主體反過來又隸屬于廣告的各種含義以及廣告的消費模式。在廣告所設置的語言環境中,它通過"你"這個代詞來把你召喚為一個假想的主體,在由"你"所打開的假想空間中,"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并變成了廣告中那個假想的"你"。由于這個"你"實際上是一個由廣告創造的虛假主體,所以這樣的過程是一個主體的"誤識"過程。廣告在討好我們,讓我們很快樂地想到我們就是廣告話語中的那個特別的"你"。而我們在這樣想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其物質實踐的主體與附屬品。(23)廣告中這樣的謊言難道還少么?
[page_break]注釋:
(19)、參見《洛文塔爾的消費偶像觀》,《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0)、有不少觀眾談到自己買某某產品就是因為某個熟悉的明星做了廣告的緣故,還有的因此打起了官司。比如鞏俐與濮存昕做的"蓋中蓋"廣告。
我院ICU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89例呼吸機使用患者,男175例,女114例;年齡18歲~80歲,平均年齡(44.1±8.3)歲。隨機分為A組男90例,女55例,平均年齡(43.6±7.8)歲;B組男85例,女59例,平均年齡(45.6±8.8)歲。2組性別構成及年齡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VAP診斷標準
①使用呼吸機48h后發病。②胸部X線影像可見新發生的或進展性浸潤陰影。③肺部實變體征和(或)肺部聽診可聞及濕啰音。并具有下列條件之一可診斷VAP:①體溫>38℃或<36℃;②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0×109/L或<4×109/L;③氣管支氣管內出現膿性分泌物。需除外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結核、肺栓塞等疾病。
1.3方法
消化系統強化管理組(B組)在一般管理組(A組)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生產商:大日本制藥株式會社)5mg/次,3次/d促進胃腸動力,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生產商: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4片/次,2次/d調節腸道菌群。一般管理組參考《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治療指南(2013)》進行。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間基線資料(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及入院時KP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患者3d內VAP發生率比較
B組VAP發生率與A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患者4d~7dVAP發生率比較
B組VAP發生率與A組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呼吸機大量使用以及VAP預防經驗的不足,使VAP發生率不斷增高,已經成為國內外ICU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者關注的焦點。VAP患者往往是危重癥患者,受到自身基礎疾病和VAP新發病的影響,病死率很高,國外資料報道病死率為20%~71%。本研究通過加強消化系統的管理,以期降低ICU患者的VAP發病率。本組研究表明,加強消化系統管理(在基礎治療上常規加用胃腸動力藥及調節腸道菌群藥物)能夠降低ICU患者VAP發生率,其中4d~7d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資料顯示,益生菌是活的非致病微生物制劑,有助于保持機體的菌群平衡,應用益生菌預防各種感染包括VAP已得到廣泛認可。益生菌預防VAP的作用可能與其能拮抗口咽和胃部微生物有關,此外,也可能因為益生菌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最近的一項Meta分析認為,對機械通氣患者預防性應用益生菌能有效降低VAP發生率,同時有利于縮短NICU住院時間,并減少呼吸道綠膿假單胞菌定植。國內NICU也有報道支持如此觀點。胃腸道內的細菌逆行被認為是引起VAP的重要因素,VAP患者在遠端氣道和胃內常存在同一種細菌。因此有效的胃腸道管理對減少VAP發生尤為關鍵。胃腸動力藥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胃腸道內的細菌逆行,從而減少VAP發生。但基于本實驗有限的實驗樣本及某些設計上的局限,此結果需要更大樣本量及設計更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驗證。
1、抵押貸款
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擔保法》第34條所列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的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實踐中,汽車消費貸款中常以固定資產如房屋作為抵押。
2、質押貸款
質押是債權擔保的重要方式,動產質押屬于質押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它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并以該動產作為債權擔保的一種法律制度。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但在實踐中,汽車消費貸款的質押是以權利質押為主。根據《擔保法》第75條規定:“下列權利可以質押:㈠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包單、提單;㈡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㈢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㈣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目前,辦理汽車消費貸款質押的大多是以憑證或國庫券、金融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以及貸款方出具的個人存單作為質押。
3、第三方保證貸款
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指企事業法人單位作為第三方的連帶責任保證;另一種是指購車借款人在銀行指定的保險機構辦理機動車分期付款購車保證保險后,向銀行申請分期支付購車貸款。
二、汽車消費貸款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1、金融風險
貫穿于汽車消費貸款的全過程,對于銀行方來說,最大的風險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如借款人因不履行合同義務的疾病、事故、死亡等和擔保人發生因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合并、重組、解散、破產等影響借款人、擔保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情況;借款人或擔保人涉入訴訟、監管等由國家行政或司法機關宣布的對其財產的沒收及其處分權的限制,或存在這種情況發生的威脅。
2、貿易風險
從訂貨談判到試車驗收都存在風險。雖然社會建立了相應的配套機構和防范措施,如運輸保險、商品檢驗、商務仲裁等都對風險采取了防范和補救措施,但由于人們對風險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同,加上企事業單位管理經驗不足等因素,這些手段未被完全運用,使得貿易風險依然存在。
3、經濟環境風險
環境的變化會對汽車消費貸款產生風險。社會經濟秩序和政策的穩定性、產業結構的布局、經濟發展態勢、地方政府的關注程度都是汽車消費貸款產生風險的經濟環境因素。
4、產品市場風險
汽車消費貸款,要了解該型汽車產品的銷售、市場占有率、占有能力、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消費結構以及消費者的心態和消費能力。
5、不可抗力
有些風險不是人為的,屬于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戰爭等對于這種風險只能采取防范和補救措施,出現問題時,爭取把風險降到最低點。
6、經營管理風險
如指導方針戰略錯誤、目標的錯誤理解,方案的錯誤以及管理失誤等無法正常經營的風險。
7、法律風險
可能被或承擔法律的或合同的責任。銀行金融機構的汽車消費貸款還存在抵押權與法定優先權相沖突的風險。汽車消費貸款抵押權是基于商業銀行與當事人之間的約定而產生的擔保物權,它的成立并非源于法律規定,其受償順序只能屈居法定優先權之后。二者一旦相遇,將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汽車消費抵押權無法實現,從而導致債權懸空。法定優先權主要包括:稅收優先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優先權、職工安置費優先權、建設工程款優先權、留置優先權等。
三、汽車消費貸款風險的管理
1、加強適格借款人的管理
借款人信譽的優劣,收入來源是否穩定,經濟實力的強弱直接關系汽車消費貸款的安全性。個人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具備:①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②具有穩定的職業和償還貸款本金、利息的能力,信譽良好;③能夠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質物,或有足夠代償能力的個人或企事業單位作為保證人;④能夠支付首期貸款;⑤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具備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具有償還貸款的能力;②在貸款人指定的銀行存有不低于規定數額的首期購車款;③有貸款人認可的擔保;④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商業銀行應對汽車消費貸款的借款人的完稅情況、抵押物情況、建設工程款的結算情況深入了解。在借款人申請階段,必須要求借款人提供完稅憑證及相應的建設工程款支付憑證,必要時可直接向稅務部門調查了解借款人的納稅情況,并要求借款人先行完稅,再接受抵押。
2、加強對借款比例的管理
以質押方式申請貸款的,或保險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的,首期付款額不少于購車款的20%,借款比例最高不超過80%。
以所購車輛或其他不動產抵押申請貸款的,首期付款額不得少于購車款的30%,借款額最高不得超過購車款的70%。
以第三方保證方式申請貸款(保險公司除外),首期付款額不得少于購車款的40%,借款額最高不超過購車款的60%。
3、加強對貸款支付方式的管理
貸款必須保證購車專用,并且經銀行轉帳處理。借款人不得提取現金或挪作他用。在貸款期限內,貸款人應對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資信和收入狀況以及抵押物保管狀況進行監督。借款人未經貸款人書面同意,擅自將抵押物出售、出租、出借、轉讓、變換、贈與、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處置抵押物的均屬違約。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本息或處置抵押物,并有權向借款人或擔保人追索由此而造成的損失或發生的費用。
4、加強對汽車消費貸款擔保的管理
以抵押形式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借款人在獲得貸款前,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41條、第42條的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借款人以所購汽車作為抵押物的,應以該車的價值金額抵押。
借款人應當根據貸款人的要求辦理所購車輛的保險,保險期限應不短于貸款期限。在抵押期間,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斷或撤銷保險。在保險期內,如發生保險責任范圍以外的損毀,借款人應及時通知貸款人,并提供其他擔保,否則,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保證人失去保證能力、保證人破產或保證人分立的,借款人應當及時通知貸款人,并重新提供擔保,否則,貸款人有權提前收回貸款。
5、加強對借款人追究違約責任的管理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貸款人有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借款人追究違約責任:①借款人不按期歸還貸款本息的;②借款人提供虛假或隱瞞重要事實的文件或資料,可能或已經造成貸款人損失的;③未按合同規定使用貸款,挪作他用的;④套取貸款相互借貸,牟取非法收入的;⑤未經貸款人同意,將設定抵押權或質押權財產或權益拆遷、出售、轉讓、贈與或重新設置抵押、質押的;⑥借款人拒絕或阻撓貸款人監督檢查貸款使用情況的;⑦用于抵押、質押的財產不足以償還貸款本息,或保證人因意外情況不能償還貸款本息,借款人未按要求重新落實抵押、質押或保證的。
首先,科研經費管理活動在申請金額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課題在申報科研經費方面沒有依據,不實事求是按照經費客觀使用情況來申報經費,而是過多的依靠主觀猜想來申報經費。其次,在課題經費申報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存在一些費用支出較多,甚至基本都是一個項目,而另一些經費項目支出卻非常少,甚至是零的情況。應當科學合理設計課題經費使用項目表格,不能夠將申報經費表視為可有可無的部分,必須科學設計,嚴格執行。
2.科研經費使用過程存在的問題。
(1)科研經費下撥環節存在問題。目前科研經費使用必須按照項目審批機構的下撥額度予以落實。目前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限制了首期經費的下撥額度,反而在結項后才講經費落實,從使用的角度來看,會對整個課題的進行產生限制。我們認為,這一問題具有普遍性,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2)科研經費使用清零的制度使目前人文社科研究領域存在著弄虛造假的情況。一些理論研究問題往往不太需要過多的經費支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依靠研究者自身的思考與創作。科研項目經費應當保證專款專用,弄虛作假是一種必須予以修正的行為。
二、科研經費管理問題成因
1.國家政策制定層面上的原因。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科研經費管理法律建設,2006年財政部和科技部先后制定并頒布了《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對科研經費的配置、使用、績效等進行有效規范。高校所采納的一般是引導及規范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文件,如教財【2005】11號文件《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教財【2011】1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貫徹執行國家科研經費管理政策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通知》等。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對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未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及辦法,縱向課題管理辦法基本依據政府部門制定的管理制度來制定,有相對嚴格的支出范圍及標準,而橫向課題管理制度方面則相對靈活。
2.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項目依托單位在項目的申請環節付出了較大的努力,而經費到賬之后不能視同自身經費進行嚴格管理,有些高校為了鼓勵大家去爭取項目經費,有時會對項目申請部門放松限制。而部分科研人員把科研項目經費作為自己收入的主要來源,只要經費一到位,就全權歸自己支配,導致經費支出上的各種問題,在軟課題經費支出上面更容易降低要求,較容易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3.高校科研經費監管不到位。
高校科研經費采用課題負責制,在扣除了部分的管理費用之后,課題負責人有較大的經費使用權,但對其財務及項目管理缺乏較深入的了解。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不同側重交叉管理科研經費的情況下,科研人員較為不情愿的接受財務人員對項目經費的審核。盡管這種審核只是限于票據外觀的形式性的審核,而沒有深究該票據的真實性及經費使用合理性。這些通常容易導致經費使用管理上的隨意性和違規現象。
4.各職能部門之間合作不密切。
科研項目均要求財務人員參與財務預算編制,但實際工作中,由于科研項目的專業性強,通常會以科研人員為主導,或全部由科研人員完成,而財務人員的參與程度不高,更談不上經費預算編制的精細化。在預算的執行環節,普遍存在科研部門人員與財務部門人員溝通缺乏的問題,科研人員不了解財務部門的制度,財務部門的人員不了解科研部門業務,經費管理與研究工作不能有機結合,導致項目經費的投入、運用、耗費與補償缺乏綜合的管理與績效。
三、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績效機制的對策
1.前提條件。
1.1完善原則。
(1)要有利于科研事業發展。合理配置科研資源,增強創新能力,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提高整體科研水平。(2)改革創新。積極進行研究探索和創新,促進科研工作向更好方向發展。(3)注重績效。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辦法,根據科研工作的要求和不同層次科研工作的特點,對各類科研項目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增強成本意識,加強成本核算,優化資金配置,使有限的科研經費投入獲得更多的科研產出,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兼顧各方利益。在確保實現委托人利益的前提下,注意保護學校利益,使各種形式的科研投入得到應有的成效。
1.2完善制度保證。
現有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經費來源的渠道越來越多,相應的經費管理辦法多種多樣,國家主管部門只對一些國家撥款的科學基金等出臺了管理辦法,對其他渠道來源的科研經費沒有具體規定。一般是由經費管理單位參照國家管理辦法自行制定。由此造成了同一來源的科研項目經費在不同的單位執行不同的管理辦法,同樣的項目在有的單位可以列支而在其它單位就不能列支,使得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有失公正。
1.3完善組織保障
。高校應正確處理科研與行政的關系,管理部門間協調配合。科研活動是高智能高風險的創新性活動,有自身的特殊性規則。正常開展科研活動并取得預期成果的關鍵是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減少行政化對科研活動的干擾和阻礙。因此科研經費管理應以“科研”為中心,經費管理規則的制定、重大事項的決策必須有科研人員的參與,雙方充分溝通以達成共識。科研項目從申報、執行、驗收、結題到成果轉化的全部過程,涉及學校的多個部門,需要科研處、財務處、審計處、紀委等部門協調合作。
2.建立經費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預算考評。預算考評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項目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預警,起到持續控制、信息溝通和激勵作用;二是項目結題結賬后整體預算完成情況的評價,實現事后的激勵。
3.建立科研經費績效管理責任分擔機制。
(1)制定科研經費成本管理制度及相關規定。成本制度應明確成本范圍,對不允許開支的費用明確予以禁止。(2)建立科研經費成本核算體系。科研項目管理的成本核算應以整個科研項目研究期間作為成本計算期間。如果一個課題組同時承擔有多個項目,其所發生的成本費用應在所屬項目間進行分攤。
4.建立科研經費監管績效評價機制。
績效評價的結果將成為單位和個人今后申請立項的重要依據,使有限的科研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5.建立科研經費績效管理信息共享機制。
完善科研經費管理績效機制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建立信息溝通、共享機制。充分的信息溝通可以降低委托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是解決委托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抄收分離過度期間的相關要求
為保證抄收工作平穩過渡和開展,在過度期間內原轄區抄表員必須無條件配合催費員進行電費催繳,并將催費電話、用戶用電地址、臺區分布圖等催費資料無條件交接給現任催費人員。過度期間原抄表員必須協助現任抄表員熟悉現場及表計安裝位置,同時將臺區負荷分布圖無條件交接給現任抄表員。過度期結束后原抄表員和現任抄表員、催費員填寫交接責任書,雙方簽字確認交管理組進行備案。交接結束后現任抄表和催費人員均應對各自的轄區負責,過度期間內抄表員和收費員必須全力配合完成當月工作任務,不允許互相推諉,影響優質服務工作。
三、抄收分離實施方案的運行
6月份進入試運行階段,抄表區域全部重新洗牌,將城東區域抄表例日全部調整為5至8號四天,城西區域抄表例日全部調整為9至12號四天。要求在三個月之內所有抄表、催費人員互相配合,盡快熟悉新接區域的抄表和催費工作。本專業在抄表前期充分做好了各方面準備工作,確保各項管理指標及線損指標平穩過渡,一是所有抄表冊全部發起抄表例日調整申請,線損管理組細致審核,審批抄表人員變動的抄表段,審批臺區600個,確保臺區不因抄表段錯誤影響本月抄表;二是加班加點進行線損抄表模塊維護,確保線損抄表正確、及時。本月根據抄表人員及抄表例日變動,同步調整線損臺區例日752個,在用戶抄表例日開始前完成調整并進行線損抄表;三是臺區更換抄表人員后,超指標臺區數量突增,為保證臺區線損可控,本月加強臺區線損分析,與新任抄表人員共同分析臺區線損升高原因,短期內解決問題。
四、抄收分離運行中遇到的問題
本專業還及時梳理抄表、收費分離運行過程中的業務銜接和流程,促進營銷工作有序、平穩過渡,保證電費回收和優質服務工作正常運轉。當然在運行之處很多問題和困難也都暴露出來,如由于抄表員和催費員區域跨度較大,管轄區域相對分散,有東至河口,西至看守所江北等,來回路上就得1個多小時,給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二是抄表員和催費員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由于6月份抄表例日大幅度調整,城東抄表整體提前4天,城西區域抄表周期延后5天,用戶電費突增,咨詢和拒交電費現象增多,解釋工作倍增。三是催費難度加大,所有抄表員集中力量開展熟悉新片,交叉走片,找不到新接戶,有的抄表員接手3個抄表員的新片,催費也是如此,必須共同才能找到地方,所以運行之初對抄表員和收費員而言壓力都非常大,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和協作。
五、及時梳理和解決運行中的問題
本專業針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召開會議研討措施,一是要求抄表員必須貫徹“首問負責制”,對于用戶咨詢的問題,及時聯系相關人員給予解決,堅決杜絕互相扯皮現象,防止優質服務工作下滑;二是抄表員熟悉新片后,提前進入催費工作,降低電費回收壓力。三是做好抄表、收費人員的交接、銜接和過渡,梳理和完善各環節業務流程,縮短磨合期,使抄表、收費人員盡快熟悉轄區,掌握新接區域的用戶情況,待時機成熟再合理劃分管理區域,解決用戶問題更加順暢;四是抄表員要加快現場缺陷的處理力度,對表計長期劃零戶,表屏不顯示表示數等問題及時開展換表處理,減少電量損失;五是梳理臺區分卡不準用戶及時進行調整,強化抄表員的管理職責。
六、抄收分離取得的效果
開展抄表、收費分離4個月以來,運行平穩,達到月清月結工作目標,抄表員和收費員協同配合,積極處理過渡時期遇到了各類問題,有效地杜絕了優質服務不良事件的發生。新任抄表員積極梳理新接區域問題,對于表計白屏、表計反轉、串表、表接線錯誤、表計不走等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共發起處理工單126筆,對于普查發現的表內積攢電量也正在追補,挽回損失電量5萬多千瓦時。由于抄表員管理職能加強,查找故障的能力整體提升,現場缺陷的處理力度、線損分析更加精準,開展臺區分卡達到30多個臺區,有效治理了部分高損臺區。
1.1.1預算編制不合理一方面,在科研項目進行申報的時候,大部分高校只注重技術,預算書隨意撰寫,甚至出現由學生撰寫的現象。高校對經費的管理不夠重視,對課題研究經費的總體支出狀況分析不夠客觀,預算編制不具備合理性、規范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對科研預算的審核也易出現問題,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對預算的審核不夠嚴格,在立項后,經費使用很難按預定計劃執行。
1.1.2科研經費到賬時間周期長經費到達高校需要經過科研部門確認下發,到賬后需要財務管理部門進行相關信息的確認、經費分配使用等一系列步驟。在這個過程中缺乏快速、有效、科學的方法,常常出現下撥滯后、經費與科研項目不對應、轉撥不及時、變相截留科研經費等現象。
1.1.2經費支出不合理理論上,科研經費在報銷、支出上均由財務部門統一管理,應該具有合理性。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財務部門不能準確地掌握科研項目的預算信息,從而導致核實支出時發生與預算不一致的現象。另外,有的科研人員對經費的管理經驗尚淺,不能按照規定辦理業務,加大了科研經費在執行時與預算的誤差,影響了科研項目的整體績效和競爭力。
1.2解決對策
1.2.1統一管理方法在科研經費的管理上需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力求建立科學、合理的經費管理體制,在各個部門之間建立統一的目標,使所有人朝著一個目標努力。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常出現預算與實際情況相背離的情況,這就要求相關單位及時了解科研項目最新發展的信息,自主合理地對高校經費進行調整。建立全過程、全員參與、全方位監控的網絡化科研經費質量管理體系,實現高校科研經費從預算、核算、使用到經費結算的全方位管理、全程管理。
1.2.2引入第三方預算機制科學研究具有不確定性,導致在預算的初期很難估計具體的經費數,怎樣減少經費預算與實際的偏差,成為了預算環節普遍關注的問題。傳統的方法是彈性經費預算,即申報合理的經費范圍,只要經費的實際使用數量在此范圍內即可,但是,隨著科研方式的不斷變化,單純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所以需要將第三方機制引進來,由第三方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對申報的項目經費進行評估,提高預算的客觀性與合理性,使經費預算管理更具靈活性。
1.2.3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校科研經費信息共享平臺,完善信息化績效管理機制,依托網絡信息平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現隨意支出的現象。將科研經費管理的重點由結果轉向過程,在管理的過程中相互協調溝通,解決信息不對稱給工作帶來的問題,形成相應的監督機制,為科研經費績效評估提供基本的參考數據。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管理已成為可能,CNKI科研管理系統V2.0版是一款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的全新軟件,可以有效地實現績效管理的目標。
1.2.4績效管理經費管理制度的缺失使財務部門偏重于收支管理,科研管理部門偏重于對科研項目的鼓勵,兩者容易出現失衡的情況,沒有統一的全局性目標,同時內部審計部門也沒有對科研項目的績效進行總體的考核,使得高校科研經費在管理上問題重重。使用績效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落實經濟責任,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更加靈活、規范。
1.2.5管理針對性要根據不同性質的科研項目進行不同的管理,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包括學校法人、院系、項目負責人在內的責任主體體系,明確績效管理的目標,完善績效考核體制。
2信息化管理平臺詳情
信息化績效管理在科研項目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這一管理方法因自身存在的優點,得到了各高校的關注。
2.1信息化管理平臺結構運行表從信息化管理平臺結構的運行表中可以看出,科研管理平臺和財務管理平系得更加緊密,有助于實現績效管理的目標。
2.2信息化管理平臺經費管理
2.2.1預算管理在科研項目申報的過程中,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管理可以使預算編制和預算審核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了預算管理的科學、合理和真實。特別是在縱向上應該在項目允許的范圍和計價標準內,根據課題的實際需要進行科學的預算管理。
2.2.2下撥經費管理高校科研經費信息化績效管理平臺可以實現科研項目相關信息的共享。通過信息平臺,高校可以及時了解科研項目的進賬信息,對資金進行及時申領,方便科研部門根據信息的具體情況對申領、到賬、合同進行統一分配和管理。在合同簽訂后統一下發、轉撥,財務部門也可以根據科研經費的具體情況統一為科研部門提供票務服務,加快了經費下撥的速度,縮短了管理的周期,提高了經費分配管理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大大地提高了經費管理的效率。
2.2.3經費支出管理管理平臺可以及時準確地提供科研項目的賬面明細,方便掌控。在科研項目建立之后需要將相關的信息錄入信息管理平臺,在項目報銷時,管理平臺可以快速、準確地根據預算數據對資金適用范圍進行嚴格控制,實現經費使用科技化,在重大技術和研究內容調整上可以更加及時、動態、準確地反饋科研經費的使用狀況,使各項目的支出等信息更為透明,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2.2.4結題、決算管理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管理平臺,按照財務明細,進行嚴格的經費決算,財務管理部門進行審批,可以提高經費使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減少經費流失情況的出現。例如:有些高校存在科研項目結束后依然長期掛賬的現象,信息化績效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
2.2.5信息化管理與績效管理的關系信息化管理是實現績效管理的必要手段,績效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最終目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