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7: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園藝技術畢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基于創業理念下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
(一)鼓勵學生自主選題
基于創業理念的畢業設計實施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自己走向市場,設計選題。畢業設計項目或是來源于學生與同學的交流,或是來自于網絡的項目外包,不論是哪一種,其真實性必須得到保證。以近幾年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項目而言,大致有視覺識別系統、宣傳冊、房地產公司樓書、包裝設計、企業網頁設計等幾大類。畢業設計的自主選題雖然是帶有學生個人偏好的一次主觀選擇,但項目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真實設計,因此,能夠使學生獲得設計過程的完整訓練。學生的選題大多比較貼近本人的職業期望,能夠訓練學生掌握相關設計職業崗位或崗位群中的基本能力與關鍵能力。導師應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使課題類型多樣化,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各自的潛能。學生在啟動帶有獨立工作性質的選題中,自然也會根據個人的實際能力,選擇深度、廣度和難度適當的項目進行畢業設計。而作為畢業設計實施的管理者,學校專業教研室需要客觀評估學生的選題,比如,判斷學生自主選擇的項目是否具有典型性,其訓練是否具有實效性與可行性等。
(二)讓學生與客戶充分溝通,明確設計任務
學校在強調畢業設計“真題真做”或“真題實做”的前提下,應積極開展虛擬創業。市場上的項目大多是有條件的限定性設計,比如,針對平面設計、廣告設計等選題,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必須了解消費對象、產品、媒體特定、制作工藝等要素;針對有關室內設計方面的選題,則必須詳細了解客戶意愿、工程預算、施工組織、施工工藝、施工材料等。藝術設計創業的成功離不開客戶資源,一個設計師只有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固定客戶,才能夠被市場認可。有創意的設計并不一定適應于市場的競爭,這其中涉及到設計營銷與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讓設計達到預期的市場效應,首先就要對所涉及到的市場進行分析,找到最恰當的目標消費群,進行市場定位,然后確定項目的核心。一切設計行為都圍繞著核心概念展開,這樣才能使設計不偏離客戶的想法。學生在畢業設計的前期,需要深入市場進行調研,積累有關市場信息和工藝方面的資料,在與客戶就設計風格、造價成本、媒介材料等設計問題進行交流時,面對客戶的質疑,應適度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應完全被客戶牽著鼻子走,要用創意引導并說服客戶,使客戶認同自己的設計作品。
(三)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
學生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定,習見的做法是由指導教師和答辯委員會的評分組成,兩部分的比例各占50%,從本質上來說,這屬于“校內循環”。對于以創業理念為導向的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設計而言,答辯小組的成績評價可以做弱化處理,而將社會(或客戶)對學生個人設計得失的評價放在重要位置。具體內容包括:設計理念是否合適,功能設計是否符合業主需要,技術措施是否合理,哪些部分還需要改進,界面設計是否悅目,植物種植設計效果是否美觀,家具與陳設選擇是否得當,風格采用是否合適,氛圍營造是否到位,如何平衡個人設計理念與業主決策之間的矛盾,施工效果如何,采用何種材料和施工工藝完成設計等等。在整個設計實施和現場跟蹤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采用攝影或工作筆記等方式進行記錄、總結。基于創業理念下的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對畢業設計教學與質量管理的整體效能要求更高。同時,通過分析個人與社會需求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使畢業設計教學實施與評價更加多元開放,實現畢業設計教學系統中目標、實施、反饋、控制子系統的協調統一。
目前在黃瓜育種中,廣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生物技術結合常規育種方法,創新了一大批含有優異基因的黃瓜育種材料,培育出多個豐產、優質、多抗品種。生物技術在黃瓜遺傳育種上的應用非常廣泛,下面介紹在這方面已取得的一些重要進展。
2分子標記技術在黃瓜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2.1黃瓜基因的分子標記
開展基因分子標記研究是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分離和克隆基因的基礎。“十五”期間,我國科研工作者建立了適合黃瓜的RAPD、AFLP和SSR標記的優化反應體系,并對黃瓜的多個基因進行了分子標記。
錢忠英等[2]優化的黃瓜RAPD反應體系為:PCR程序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37 ℃復性30 s,72 ℃延伸2 min,循環40周,最后72 ℃延伸7 min為佳;模板DNA的適宜濃度為2.5~5 ng/μL,引物濃度為0.6 mol/μL,dNTPs濃度為0.25 mmol/L,Mg2+濃度為1.875 mmol/L。張桂華等[3]建立了適合黃瓜的AFLP反應體系:在50μL酶切連接體系中,取300 ng基因組DNA進行雙酶切和接頭連接,然后取4μL酶切連接產物進行預擴增,預擴增產物稀釋30倍后,采用“2+3”選擇性擴增引物組合用于選擇性擴增可以得到很好的擴增效果。葛風偉[4]等摸索了適宜黃瓜的SSR反應體系,認為在25Μl PCR反應體系中,Mg2+的最適濃度為0.2 mmol/L;dNTP最適濃度為0.2 mmol/L;反應體系中Taq聚合酶宜加入1U,引物應加入30 ng;DNA最適濃度為5 ng/μL。另外,劉殿林[5]、張正奇[6]、孫敏[7]等也對黃瓜基因組DNA提取方法和RAPD反應體系進行了探索。
基因分子標記方面,陳勁楓等[8]利用RAPD技術獲得了黃瓜全雌性特異的片段B111000。婁群峰等[9]篩選得到了與黃瓜全雌性F基因連鎖距離為6.7 cM的AFLP標記TG/CAC234,并將該標記轉化為SCAR標記SA166。張桂華等[10]找到2個與白粉病抗病相關基因連鎖距離為5.56 cM的AFLP標記,目標片段的大小分別為238 bp和236 bp。張素勤等[11]研究并獲得了與控制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感病QTLs均緊密連鎖的顯性AFLP標記:E25M632-103。該標記從分子水平說明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某個感病QTLs是連鎖的。丁國華[12]篩選得到與抗霜霉病基因dm連鎖不十分密切的CsRGA3標記。在dm和CsRGA3之間還檢測到黃瓜白粉病抗病基因pm的存在,顯示了dm和pm存在連鎖關系。國艷梅[13]篩選到的AFLP標記E4M6和E5M5,分別與黃瓜營養部分苦味基因Bi連鎖,距離15.0 cM;和不苦基因bi連鎖,距離18.8 cM。顧興芳等[14]找到了與黃瓜果實苦味基因Bt緊密連鎖的兩個顯性AFLP標記E23M662-101和E25M652-213,與Bt的遺傳距離分別為5 cM和4 cM,且位于Bt兩側。Thomas等[15]以WⅡ983G×Strait8的55個F2+代個體和Iudm1×Strait8的90個F2+代為研究群體,從960對RAPD引物產生的135個多態性標記中篩選出5個與黃瓜霜霉病基因(dm)緊密連鎖的標記:G14-800、X15-1100、AS5-800、BC519-1100和BC526-1000。
2.2黃瓜遺傳圖譜的構建與基因定位
1994年,Kennard等[16]以G421×H-19獲得的F2+群體為材料,構建了一張總長為766 cM的遺傳圖譜,該圖譜由10個連鎖群組成,包含了58個位點標記,2個位點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1±8)cM。同時利用種間雜交GY14×PⅡ83967獲得F2+群體構建了含有70個位點,10個連鎖組群,總長480 cM的連鎖圖譜。1997年,Serquen等[17]以G421×H219雜交的100個F2+株系為試材利用RAPD技術構建了一個含有80個位點的連鎖圖譜,包含了77個RAPD標記,3個形態標記,分為9個連鎖組群,整合長度628 cM,平均標記間隔7.8 cM。
2000年,Danin-Poleg等[18]以GY14×PⅡ83967為材料,用SSR標記技術構建了黃瓜的遺傳圖譜,將14個SSR標記定位到8個連鎖組群中,整合圖譜總長為783.2 cM,并發現其中有9個標記與甜瓜相同。Bradeen等[19]利用Joinmap軟件,以G421×H219的雜交后代群體為研究對象,整合出含有10個連鎖群,255個標記,總長為538.6 cM的遺傳圖譜,平均標記間隔為2.3 cM。又以GY14×PⅡ83967為材料,構建了一張包括了15個連鎖組群,197個標記,整合圖譜長度為450.1 cM的黃瓜遺傳圖譜。Park等[20]利用對番木瓜環斑病毒(PRSV-W)和南瓜花葉病毒(ZYMV)敏感的“Straight8”和對PRSV-W、ZYMV有抗性的TMG1(TaichungMouGua)的F6代重組自交系(RLs)為材料,構建了包含353個位點,12個連鎖組群的連鎖圖譜。Fazio等[21]采用G421×H219獲得的171個RLs和216個F2+單株構建了包含14個SSR標記、24個SCAR標記、27個AFLP標記、62個RAPD標記、1個SNP標記和3個重要形態學標記(雌性,有限生長和小葉),分為7個連鎖組群,總長為706 cM的遺傳圖譜。Young等[22]以黃瓜抗病毒和感病毒的親本組成的重組自交系進行AFLP、RAPD、RFLP標記,并構建了353個位點的黃瓜圖譜。
“十五”期間,我國科研工作者構建了2張黃瓜遺傳圖譜,其一是張海英等[23]利用黃瓜重組自交系為作圖群體,構建的包含9個連鎖組群,共有234個分子標記的連鎖圖譜,其中包括141個AFLP標記、4個SSR標記和89個RAPD標記,覆蓋基因組長度727.5 cM,平均圖距3.1 cM。應用該圖譜對控制黃瓜耐弱光的數量性狀基因(QTL)進行了研究,將影響葉面積增長量的5個QTL分別定位在LG1、LG7和LG9連鎖群[24]。其二為李效尊等[25]利用F2+代群體,構建的包含77個SRAP標記和79個RAPD標記的遺傳圖譜,分屬4個大的連鎖群和5個小的連鎖群,總長度1110.0 cM,平均間距為13.7 cM。并將側枝基因(lb)定位在一個大的連鎖群上,其兩側標記是OP-Q5-1和OP-M-2-2,與lb的間距分別是9.3 cM和15.9 cM;將全雌性基因(f)定位在一個小的連鎖群上,其兩側標記是OP-Q5-2和BC151,與f的間距分別是13.8 cM和13.6 cM。
2.3分子標記在黃瓜親緣關系和遺傳多樣性上的研究
分子標記技術以其準確性高、速度快、周期短而較多地應用于黃瓜種質親緣關系分析和種質資源多樣性檢測方面。利用RAPD標記進行研究的報道有:張海英等[26]分析了華北型與歐洲溫室型品種的雜交后代的遺傳漂移情況,進行了初步的遺傳分析以及F2+個體的基因型分析。劉殿林等[27]分析了39份黃瓜材料的遺傳差異,不同材料間的遺傳距離(D)在0.0642~0.592之間,并根據遺傳距離,按UWPGA法進行了聚類分析。夏立新等[28]計算出黃瓜親本間分子遺傳距離,研究了田間園藝性狀與分子遺傳距離間各種相關曲線的相關系數。陳勁楓等[29]對黃瓜屬的22份材料的親緣關系進行了研究,聚類分析為2群:CS群(黃瓜、西南野黃瓜及野黃瓜)和CM群(甜瓜、菜瓜、野生小黃瓜及非洲角黃瓜)。莊飛云等[30]也將23份材料按親緣關系聚類為黃瓜、近緣野生種、種間雜交種和甜瓜亞屬種4類。李錫香等[31]分析了66份黃瓜種質基因組DNA,將供試種質分為8個組群。另外,利用RAPD標記可以從分子水平上探測黃瓜親本自交系與其雜種F1代的遺傳差異[32]。
AFLP技術也經常用在親緣關系和遺傳多樣性研究上面。王志峰等[33]利用AFLP技術對包括80份山東黃瓜地方品種和24份其他地區品種的遺傳親緣關系進行了研究,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山東黃瓜地方品種與日本品種和歐美品種分屬不同類群或亞類群,山東地方品種分為8組,各組內生態類型基本一致。AFLP分析計算出15份密刺類黃瓜品種的遺傳距離在0.033~0.686之間,聚類分析分為8類,新泰密刺和山東密刺遺傳差異較小,與長春密刺遺傳差異較大[34]。李錫香等[35]以8對引物對70份不同來源的野生和栽培黃瓜種質基因組DNA進行AFLP分析,將供試種質聚類為3大種群:西雙版納黃瓜組群、印度野生黃瓜組群和栽培黃瓜組群。Zhuang等[36]用RAPD和SSR分析黃瓜野生種、半野生種的親緣關系,二者的遺傳分析結果具有很高的協調性,二者遺傳距離的相關系數為0.94。
另外,李俊英等[37]發現在不同黃瓜品種的線粒體中存在類質粒分布的差異,其存在有一定隨機性,不同品種中的同一種類質粒間具有同源性。
2.4黃瓜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黃瓜基因克隆有多篇報道。康國斌等[38]克隆得到了在黃瓜冷敏型品種低溫鍛煉異表達基因的cDN段(ccr18),大小為639 bp。在基因組中以單拷貝或低拷貝形式存在。ccr18基因與黃瓜低溫鍛煉相關,與擬南芥染色體IIIBAC庫中的F14P3基因組序列具有88 %的同源性。白吉剛等[39]擴增出黃瓜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ABPl)cDN段,大小約為800 bp,該基因在開花前1 d的子房中表達信號較弱,在授粉后2 d、4 d和6 d的幼果中表達增強。丁國華等[40]利用簡并引物從黃瓜基因組DNA中分離得到15條同時具有特征保守域結構的NBS類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翻譯產物與許多抗病蛋白有較高的同源性。
牛林海[41]克隆了黃瓜HMG(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s)基因,并認為該基因是單拷貝,具有組織特異性表達,在根中表達最強。葉青靜[42]測定了黃瓜果實組織中的與細胞分裂相關的精氨酸脫羧酶(ADC)基因cDNA序列(約1.83 kb)、與細胞膨大有關的擴張蛋白基因cDNA序列(約786 bp)以及一條酸性轉化酶的cDNA全長序列(約2.25 kb)。李志英[43]獲得了正常和“花打頂”黃瓜之間的2個差異片段所在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分別定名為CUATP和CuADC。“花打頂”植株中CUATP的表達明顯減少,而CuADC表達量增加。梅茜[44]構建了黃瓜幼果的cDNA文庫,得到139個表達序列標簽(ESTs),其中有97條與已知基因高度相似,36條為低度相似序列,在GenBank中未找到匹配同源序列的ESTs為6個。婁群峰[45]從中國弱雌性黃瓜中克隆出了全長為1024 bp的ACC合酶基因,包含6個開放閱讀框,不同生態型黃瓜中ACC合酶基因序列保守性很強。不具有性型特異性,但在植株不同部位表達程度存在明顯差異。
2.5黃瓜雜種純度及品種指紋圖譜分析
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常規方法是根據田間表現性狀進行鑒定,后來發展為利用同工酶的方法,但二者都有一定的缺陷。利用分子標記技術鑒定黃瓜種子純度,可以在苗期甚至種子階段進行,高效快速、穩定可靠。克服了傳統田間檢驗要根據植株園藝性狀進行而導致的費時、費力等缺點。但相關報道比較少。
王和勇[46]研究表明,黃瓜不同組織器官的DNA對RAPD擴增無影響,均可獲得一致的指紋圖譜,并建立了種子純度鑒定的RAPD的反應體系。孫敏[47]等通過RAPD標記鑒定和分析了黃瓜品種真實性,也建立了適宜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RAPD指紋圖譜。金紅等[48]研究了抗除草劑基因在黃瓜雜種純度快速鑒定上的應用,摸索出田間抗性鑒定和室內種子抗性鑒定的除草劑臨界濃度,建立了一套在種子發芽階段或2片真葉期進行黃瓜雜交種純度鑒定的新技術。
2.6分子技術鑒定黃瓜病害
王惠哲等[49]以感病組織和健康組織總RNA為模板,進行cDNA合成和PCR擴增,對75份黃瓜病毒病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從感病組織中擴增出與預期的425 bp大小一致的目標片段,而健康組織無此擴增產物;29份材料檢測到TMV,檢出率達38.67 %。同樣的方法,也檢測到黃瓜上的西瓜花葉病毒2號(WMV22)[50]。李淑菊等[51]利用RT-PCR對黃瓜病毒毒原種類進行檢測。陳潔云等[52]用同樣技術明確了ZYMV和CMV是浙江及其周邊地區侵染葫蘆科植物最主要的病毒種類,夏季CMV普遍發生,ZYMV主要發生在秋季。
3黃瓜組培技術與單倍體和三倍體培養
利用對黃瓜離體組織的培養,通過愈傷組織和胚狀體兩條途徑均可獲得再生植株。何曉明等[53]建立了子葉及下胚軸離體培養體系,通過愈傷組織分化出的不定芽獲得再生植株。郭德章等[54]將分離純化的黃瓜子葉原生質體,培養于mKM8p液體培養基中,原生質體可持續分裂至愈傷組織形成。當再生的愈傷組織直徑達0.5~1.5 cm時,及時轉入改良的MS附加不同生長激素的培養基上誘導分化及再生,結果產生大量體胚并再生成植株。
不少報道對黃瓜組織培養的影響因素做了探討。侯愛菊等[55]認為外植體類型、基因型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誘導黃瓜直接器官發生有顯著影響,子葉節是最佳的外植體類型。楊愛馥等[56]研究認為愈傷組織誘導階段和胚胎發生階段分別采用9 %和6 %的蔗糖濃度,可促進體細胞胚胎發生;胚誘導培養基中添加6-BA 0.5 mg/L,以及愈傷組織誘導階段甘露醇與蔗糖配合使用,可提高體細胞胚胎發生率。梅茜等[57]研究表明,苗齡和ABA是影響子葉分化形成不定芽的顯著因素;加入適量的AgNO3可改善黃瓜愈傷組織的質地、促進芽的形成。與曹利仙等[58]試驗結果相同。郭德章等[54]認為Ca2+濃度對黃瓜原生質體的穩定和細胞分裂有重要影響。李云等[59]研究后認為赤霉素處理離體黃瓜子葉不能誘導花芽分化,萘乙酸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激動素KT1.0誘導花芽分化的頻率最高。但周俊輝等[60]認為l/2 MS培養基中附加0.10 mg/L 6-BA能顯著提高離體黃瓜子葉的開花率,White培養基中附加2.00 mg/L的KT開花率也有明顯提高。相同濃度的L-丙氨酸和L-酪氨酸均明顯促進黃瓜子葉開花,而甘氨酸對黃瓜子葉開花則有一定的抑制。
在黃瓜單倍體和多倍體培養方面,杜勝利等[61]在國內首次建立了一整套通過未受房離體培養產生黃瓜單倍體植株的技術體系,再生頻率達25 %。雷春等[62]通過射線輻射花粉授粉并結合胚培養從3個基因型中獲得了單倍體植株。陳勁楓等[63]研究了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離體繁殖的培養基配方最佳的不定芽誘導培養基為:MS + 6-BA 2.2 mg/L和MS + 3.0 mg/L KT + 0.2 mg/L NAA,然后叢生芽在MS + 0.2 mg/L 6-BA的培養基上伸長大約10 d后取整齊一致的芽在1/2 MS + 0.2 mg/L 6-BA培養基上生根。
4黃瓜遺傳轉化體系建立及基因工程改良
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改良作物品種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應用于黃瓜上的轉基因方法有農桿菌介導法、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和電激法等,目前以農桿菌介導法為主要方法。近幾年來,廣大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建立了黃瓜高效遺傳轉化體系,并通過農桿菌介導將CMV-CP、CBF3、Cor15A、Chi、Glu、CTB/CS3、RS等基因導入黃瓜基因組。
陳崢等[64]的研究表明,在共培養的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明顯提高外植體的愈傷組織誘導率;延長農桿菌與外植體的共浸染時間至40 min,外植體的存活率和出芽率顯著提高。姚春娜等[65]試驗表明,超聲波處理可以明顯提高農桿菌對外植體的轉化頻率。侯愛菊等[66]建立了一套黃瓜遺傳轉化體系,適宜的選擇壓力為卡那霉素30 mg/L。金紅等[67]也對影響遺傳轉化體系的因素進行了摸索。于靜[68]、孫蘭英[69]、趙雋等[70]均認為子葉節是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最佳外植體,最適宜的芽誘導培養基為MS + 6-BA 0.5 mg/L;子葉節預培養1~2 d,在添加6-BA 0.5 mg/L、乙酰丁香酮100μmo1/L,pH 5.2的MS培養基上進行培養,遺傳轉化效率最高。利用TDZ從子葉節上誘導出再生芽,效果優于BA。
金紅等[67]將抗除草劑基因bar導入到黃瓜子葉中,獲得落地轉化株系。鄧小燕等[71]構建成植物表達載體Pbinp-35S-CBF3。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黃瓜子葉,獲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黃瓜再生植株。張興國[72]等也將冷cbf3基因和corl5a抗寒基因導入黃瓜基因組,創制出耐寒黃瓜新材料。白吉剛等[73,74]將擬南芥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轉化黃瓜,獲得的轉基因植株單性結實能力增強。通過黃瓜離體子葉不定芽再生體系,陳麗梅[75]和林建麗[76]已分別將熒光素基因(luc)、ATT1基因和花生白黎蘆醇合酶(RS)基因導入黃瓜,獲得了陽性轉基因植株。柏錫[77]獲得了轉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基因的黃瓜植株。張國廣[78]將來源于菜豆的幾丁質酶(Chi)基因和克隆自煙草的β-1,3-葡聚糖酶(Glu)基因導入3個基因型的黃瓜基因組中。侯愛菊[66]、孫蘭英[69]和楊成德[79]也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將菜豆幾丁質酶基因導入黃瓜。
5存在問題及展望
黃瓜有7對染色體,染色體組總長度750~1 000 cM,高飽和的分子連鎖圖應具有7個連鎖群。目前構建的遺傳圖譜相對不飽和,整合后的連鎖圖譜雖然密度增加,但是不能覆蓋整個基因組。被定位到圖譜上的分子標記不多,與重要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就更少。因此,仍需對黃瓜分子標記進行研究,找到與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基因的定位克隆奠定基礎。黃瓜組織培養以二倍體的研究居多,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研究較少,黃瓜單倍體組織培養的技術在國內仍未成熟,黃瓜轉基因技術也還停留在研究階段,與實際應用還有相當差距,今后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姜健.生物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1999,19(3):8-11.
[2] 錢忠英,蔡潤,潘俊松,等.黃瓜RAPD體系的優化與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3,21(3):208-213.
[3] 張桂華,杜勝利,鞠秀芝,等.黃瓜AFLP反應體系的建立[J].華北農學報,2004,19(2):10-12.
[4] 葛風偉,張海英,陳青君,等.黃瓜SSR反應體系的建立[J].華北農學報,2004,19(2):5-9.
[5] 劉殿林,楊瑞環,哈玉潔,等.黃瓜基因組DNA提取與RAPD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2,17(4):9-12.
[6] 張正奇,鄒敏芬,熊勁芳,等.黃瓜DNA的提取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0(6):31-33.
[7] 孫敏,喬愛民,王和勇,等.黃瓜DNA提取及其RAPD-PCR反應體系的優化[J].種子,2004,23(6):9-14.
[8] 陳勁楓,婁群峰,余紀柱,等.黃瓜性別基因連鎖的分子標記篩選[J].上海農業學報,2003,19(4):11-14.
[9] 婁群峰,陳勁楓,MollyJahn,等.黃瓜全雌性基因連鎖的AFLP和SCAR分子標記[J].園藝學報,2005,32(2):256-261.
[10] 張桂華,杜勝利,王鳴,等.與黃瓜抗白粉病相關基因連鎖的AFLP標記的獲得[J].園藝學報,2004,31(2):189-192.
[11] 張素勤.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遺傳機制及其分子標記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5.
[12] 丁國華.黃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其對霜霉病抗病基因標記的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4.
[13] 國艷梅.黃瓜苦味遺傳規律研究及AFLP分子標記(碩士畢業論文).2003.
[14] 顧興芳,張素勤,張圣平,等.黃瓜果實苦味Bt基因的AFLP分子標記[J].園藝學報,2006,33(1):140-142.
[15] Thomas H,Staub J E,Claude Thomas.Linkage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 stodowny mildew resistance in cucumber (CucumissativusL.)[J].Euphytica,2000,115:105-113.
[16] Kennard W K,Poetter K,DIjkhuIzen A,et al.Linkage samong RFLP,RAPD,isozyme,disease-resistance and morphological marker sinnarrow and wide crosses of cucumber[J].TheorAppl.Genet,1994,89:42-48.2.
[17] Serquen F C,Bacher J,Staub J E.Mapping and QTL analysis of horticultural trait sinanarrow cross in cucumber(CucumissativusL.)using random 2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J].MolecularBreeding,1997,3:257-268.
[18] Danin-Poleg Y,Reisn,Baudracco-Arnas S.Simples equecerepeats in Cucumism apping and mapmerging[J].Genome,2000,43:963-974.
[19] Bradeen J E,Staub C,Wye C.Toward sanexpande dandinte grated linkagemap of cucumber(CucumissativusL.)[J].Genome,2001,44:111-119.
[20] Park Y H,Swnsoy S,Wye C,etal.Agenetic map of cucumber composed of RAPDs,RFLPs,AFLPs, and lociconditioning resistance topapayaring spot and 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es[J].Genome,2000,43(6):1003-1010.
[21] Fazd G,Staub J E,Srevensm R.Genetic mapping and QTL analysis of horticultural traits in cucumber(CucumissativusL.)[J].Theor.Appl.Genet.,2003,107(5):864-874.
[22] Young H P,Suat S,Cispin W,et al.Agenetic map of cucumber composed of RAPDs,RFLPs,AFLPs and locicondition[J].Genome,2000,43:1003-1010.
[23] 張海英,葛風偉,王永健,等.黃瓜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J].園藝學報,2004,31(5):617-622.
[24] 張海英,陳青君,王永健,等.黃瓜耐弱光性狀的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種,2004,2(6):795-799.
[25] 李效尊,潘俊松,王剛,等.黃瓜側枝基因(lb)和全雌基因(f)的定位及RAPD遺傳圖譜的構建[J].自然科學選展,2004,14(11):1225-1229.
[26] 張海英,王永健,許勇,等.黃瓜育種中“血緣”遺傳關系分析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1,16(2):20-26.
[27] 劉殿林,楊瑞環,哈玉潔,等.不同來源黃瓜遺傳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3,18(3):50-54.
[28] 夏立新,陳德富,等.黃瓜親本間分子遺傳距離與雜種優勢的相關性[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1,34(2):91-94.
[29] 陳勁楓,莊飛云,逯明輝,等.采用SSR和RAPD標記研究黃瓜屬(葫蘆科)的系統發育關系[J].植物分類學報,2003,41(5):427-435.
[30] 莊飛云,陳勁楓.黃瓜栽培種、近緣野生種、種間雜種及其回交后代的RAPD分析[J].園藝學報,2003,30(1):47-50.
[31] 李錫香,蔚,杜永臣,等.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RAPD鑒定與分類研究[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4,5(2):147-152.
[32] 齊秀麗.黃瓜自交系及其F1代的RAPD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3.
[33] 王志峰,孫日飛,孫小鐳,等.山東省黃瓜地方品種資源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園藝學報,2004,31(1):103-105.
[34] 王志峰,孫小鐳,孫日飛,等.山東密刺類黃瓜親緣關系研究[J].中國蔬菜,2005(2):6-8.
[35] 李錫香,蔚,杜永臣,等.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園藝學報,2004,31(3):309-314.
[36] Zhuang F Y,Chen J F.Assessment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samong Cucumisspp.by SSR and RAPD marker analysis[J].Plant Breeding,2004,123:167-172.
[37] 李俊英,聞穎達.黃瓜線粒體類質粒pC1,pC4在品種間的分布及同源性研究遺傳[J].科學通報,2001,28(4):367-371.
[38] 康國斌,許勇,雍偉東,等.低溫誘導的黃瓜ccr18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達特性分析[J].植物學報2001,43(9):955-959.
[39] 白吉剛,劉佩瑛,等.黃瓜生長素結合蛋白cDN段的克隆及其表達[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2,28(3):200-204.
[40] 丁國華,秦智偉,劉宏宇,等.黃瓜NBS類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與分析[J].園藝學報,2005,32(4):638-642.
[41] 牛林海.裂葉牽牛、玉米和黃瓜HMG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2.
[42] 葉青靜.黃瓜果實發育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調控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3.
[43] 李志英.黃瓜“花打頂”形態、解剖、細胞學特征及相關基因的分離與鑒定(博士畢業論文).2003.
[44] 梅茜.黃瓜幼果cDNA文庫構建與部分ESTs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4.
[45] 婁群峰.黃瓜全雌性基因分子標記及ACC合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4.
[46] 王和勇.黃瓜雜交種子純度的RAPD鑒定(碩士畢業論文).2001.
[47] 孫敏,喬愛民,王和勇,等.黃瓜雜交種子純度的RAPD鑒定[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8(2):103-107.
[48] 金紅,杜勝利,陳崢,等.抗除草劑基因在黃瓜雜種純度快速鑒定上的應用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4,19(3):31-34.
[49] 王惠哲,李淑菊,龐金安,等.黃瓜上煙草花葉病毒的RT-PCR檢測[J].天津農業科學,2004,10(2):11-13.
[50] 王惠哲,李淑菊,霍振榮,等.利用RT-PCR檢測黃瓜上的西瓜花葉病毒[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4,11(4):20-22.
[51] 李淑菊,王惠哲,霍振榮,等.利用RT-PCR對黃瓜病毒病毒原種類進行檢測[J].華北農學報,2004,19(3):100-102.
[52] 陳潔云.兩種葫蘆科病毒的分子檢測和致病性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3,33(5):449-455.
[53] 何曉明,林毓娥.黃瓜子葉和下胚軸的離體培養[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1,37(5):423-424.
[54] 郭德章,鄢錚,賴鐘雄,等.‘翠秀’黃瓜子葉原生質體的高效培養及植株再生[J].園藝學報,2003,30(2):227-228.
[55] 侯愛菊,朱延明,楊愛馥,等.誘導黃瓜直接器官發生主要影響因素的研究[J].園藝學報,2003,30(1):101-103.
[56] 楊愛馥,朱延明,侯愛菊.幾個影響黃瓜子葉體細胞胚胎發生的因素[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3,39(3):206-208.
[57] 梅茜,張興國.黃瓜組織培養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4(3):266-267.
[58] 曹利仙,趙鸝,唐宇力,等.硝酸銀對黃瓜離體子葉培養芽再生的促進效應[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1,36(2):168-171.
[59] 李云,鄢洪強,李林,等.離體培養黃瓜子葉花芽分化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19(6):86-88.
[60] 周俊輝,周家容,林畢成,等.6-BA和氨基酸對黃瓜子葉離體培養成花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2):171-173.
[61] 杜勝利,魏愛民,魏惠軍,等.利用生物技術創造黃瓜育種新材料方法研究[J].天津科技,2001,(2):627.
[62] 雷春,陳勁楓,錢春桃,等.輻射花粉授粉和胚培養誘導產生黃瓜單倍體植株[J].西北植物學報,2004,24(9):1739-1743.
[63] 陳勁楓,羅向東,余紀柱,等.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離體繁殖和鑒定[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3,39(2):109-112.
[64] 陳崢,金紅,程奕,等.提高黃瓜農桿菌遺傳轉化體系再生頻率的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1,7(4):47-49.
[65] 姚春娜,王亞馥.超聲波輔助發根農桿菌對黃瓜遺傳轉化的影響[J].園藝學報,2001,28(1):80-82.
[66] 侯愛菊.黃瓜抗真菌基因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1.
[67] 金紅,杜勝利,陳崢,等.抗除草劑轉基因黃瓜的獲得及T_1植株抗性鑒定[J].華北農學報,2003,18(1):44-46.
[68] 于靜.CTB/CS3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對黃瓜的轉化(碩士畢業論文).2003.
[69] 孫蘭英.幾丁質酶基因對黃瓜遺傳轉化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3
[70] 趙雋,王華,潘俊松,等.黃瓜子葉節離體再生體系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4,22(1):43-48.
[71] 鄧小燕,張興國,井鑫,等.冷誘導轉錄因子基因CBF3轉化黃瓜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6(5):603-605.
[72] 張興國,邵長文,等.基因Cor15A和CBF3導入黃瓜基因組[J].蔬菜分子育種研討會論文集,2004.
[73] 白吉剛,宋明,劉佩瑛,等.生長素結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黃瓜中的表達[J].植物學通報,2002,19(6):705-709.
[74] 白吉剛,王秀娟,尹謙遜,等.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轉化黃瓜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2):263-267.
[75] 陳麗梅.黃瓜的高效再生和根癌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碩士畢業論文).2004.
[76] 林建麗.花生白黎蘆醇合酶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4.
選題是進行畢業論文撰寫的首要工作,與畢業論文的質量關系密切。恰當的選題可以激發學習者的科研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習者得到必要的本專業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集中、全面的訓練。
1.選題的原則
課題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
1)選題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總目標和畢業論文教學目的要求。
2)選題應注重科學性和前沿性。
3)鼓勵學習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選擇學前教育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
4)鼓勵學習者選擇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創新性的課題,以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5)指導教師應考慮學習者選題在時間、方法、經費和實際條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確保學習者在規定時間內能夠按要求完成畢業論文。
6)一人一題,不允許數人共同完成一個題目。
2.選題的范圍
(可以參考以下“例如”中的選題,但不局限于以下選題)
(1)圍繞本專業和自己教育教學的實踐所進行的思考和創新。
例如:
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學科基礎——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現代化教學的技術支撐——談幼兒園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利與弊
基于幼兒學習方式的教育——如何更好的開展教學
教師科學學前兒童觀和教育觀的探索
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問題
幼兒園男教師的專業認同
家長對幼兒園開展雙語教育的認識研究
學前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2)幼兒園各領域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如: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初探
對當前幼兒讀寫算教育熱的思考
幼兒園教師的科學素養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
幼兒園應不應該有“興趣班”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討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內容與策略
(3)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例如:
幼兒園教師的核心能力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新挑戰
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研究
班級中教師對幼兒個別化教育的調查
教師對幼兒游戲指導策略的調查
幼兒園區角活動開展情況調查
幼兒園各年齡班閱讀材料的選擇情況調研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的選擇、開發和利用情況調研
幼兒園課程綜合化教育進展
(4)幼兒園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例如:
幼兒園組織文化建設
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
幼兒園日常事務管理
幼兒園園長責任制
幼兒園教師聘任制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
學前教育社會需求調查研究
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狀況調查
幼兒園辦園成本調查
農村學前教育教師工資狀況調查
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穩定性的對策研究
提高幼教機構管理績效的有效策略
3.選題類型
(1)思辨型課題
這種課題主要是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學術觀點進行內在邏輯關系的分析,并說服讀者,典型代表是調查研究型課題。
調查研究型課題主要是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獲取所需要完整資料和數據,經過數據處理與分析,進行必要的討論并得出研究結論。
(2)說明型課題
主要是從某種研究對象、現象的結構、層次、要素、尺度的質和量的角度進行分析,使人們對這個事物、研究對象、現象的本身構成有所了解。這類課題是利用已有資料或工作中積累的大量可用資料(沒有充分分析的或前人調查收集的資料),經過認真審核與整理,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研究結論并進行必要的討論。此類課題研究應注意資料的可信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必要時應進行補充調查。
(3)論證型課題
論證型課題是在對大量有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該領域中具有實際意義的論點,提出充分的和有說服力的論據,得出結論。
論證型課題強調導論、正論和結論,要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畢業論文的安排和相關要求
畢業論文在修完全部專業主干課程,已修課程達到最低畢業學分的80%以上時進行。修完全部課程、達到畢業總學分后完成畢業論文和考核工作。
1.畢業論文主要環節
——確定選題
——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
——編寫提綱
——開題
——撰寫論文
——論文答辯
2.畢業論文寫作的相關要求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
(四)動手能力弱化
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 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 6 個小麥品種,6 個玉米品種,4 個小豆品種,2 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 2003 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 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 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 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農事學》在 2004 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 2005 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 3 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現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 30 學時理論課、10 學時實驗課和 9 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 16 學時理論課、16 學時實驗課和 3 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 8 學時理論課、16 學時實驗課和 3 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 12 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
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快速擴張,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由于受到教學資源和管理水平的制約,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卻困難重重,對于處于地市州的本科院校而言,問題尤其突出。當前,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建立起了校院系(或者專業教研室)三級管理、以二級學院管理為主的教學管理體制,下移管理重心,下放責權,擴大院系辦學自,以發揮院系從事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是,從多年的教學管理實踐情況來看,如果不進行有效的過程控制,重心下移也可能會帶來目標不清、實踐環節難抓落實、教學質量滑坡等問題。
過程節點控制法在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中有非常重要和比較廣泛的應用[1,2]。目前國內高校教學管理中,有不少關于教學過程某一方面的過程控制的研究[3,4],但是尚無系統地進行教學過程節點控制的理論探索與實踐。
一、二級學院教學過程的節點控制設計與能控性分析
1.二級學院教學過程的節點控制總體設計
根據ISO的定義,過程是指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一個過程的輸出是另一個過程的輸入,各個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根據控制論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對被作用者的一種能動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作用而行動,并達到系統的預定目標[1]。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教學資源增長無法滿足學生人數增長的情況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對教學的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要實現對二級學院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必須認真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嚴格教學管理”的精神,按照學校和學院的教學發展規劃,遵循教學發展規律,設計出周密的和切實可行的教學過程流程和節點控制法,以高效地實現對教學質量的過程監控。
教學過程的節點控制設計共分三個步驟。首先,建立教學過程節點控制的“三維體系”:一是識別節點的關鍵控制要素。教學過程需要控制的要素很多,但只有少數幾個起關鍵作用,控制住了這些關鍵要素,不僅控制住了過程,而且對過程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把握節點的關鍵控制環節。教學過程活動都有它自身的內在規律和最佳路徑,識別和控制其中的關鍵環節,不僅能控制和駕馭其規律,而且會對優化對過程的性能產生影響;三是明確節點的關鍵控制責任人。過程的控制是由人來實施的,但關鍵要素和關鍵環節的控制人對過程控制具有關鍵作用。明確并落實關鍵責任人的責任,是教學過程節點控制的核心。
其次,完成教學過程節點控制中的“三個細分”。一是過程細分,即按照教學環節的流程和路徑分解為若干子過程;二是目標細分,即:按照過程細分的每一個子過程,分解為不同的子目標;三是責任細分,即:按照細分的子過程、子目標分別明確不同的責任人和具體的責任制。
最后,繪制出“教學過程節點控制圖”。圖1為我院某學年下學期教學過程總體節點控制圖。
圖1 我院某學年下學期教學管理總過程節點控制圖
2.教學過程節點控制法的能控性分析
除了人才培養這項中心工作之外,高校還需要承擔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其他任務,因此,教學管理很容易受到教學之外各種工作的沖擊而變得不易控制甚至是支離破碎。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只有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深度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所有過程的“能控”。例如,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應該以教學學術為主,以專業學術為輔,不應該把大量的精力用來爭取國家級的科研項目,而應該通過激勵措施鼓勵老師們在進行專業學術研究的同時,更多地投入精力進行教學研究,多思考如何創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如何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如何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先進性,等等。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社會服務也應該以產業與學校的深度聯合為目標,以培養合格人才滿足地方產業需要為主,以直接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為輔。學校只有站在企業需要的立場上開展專業教育,而不是站在自身學科和專業發展的立場上,才能夠真正把課堂教學、課程建設、專業實習、學科競賽、畢業設計乃至學生的就業等各項工作統籌起來,為實現教學過程的“能控”創造條件。
為了真正做到所有教學過程的“能控”,需要著重從三方面入手對教學過程的“能控性”進行約束和管理。第一,要以目標責任制為“抓手”進行目標的層層落實,以倒推法進行分類和管理;第二,要分析制約教學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為教學過程的控制提供條件保障;第三,要努力提升教學過程的管理力和執行力,其核心是教研室主任和教務科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執行能力。責任意識可以通過教育、制度和監督來提升,而執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學管理各個層次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分明的獎懲制度來保證。
以年度教學目標為例,以教學質量建設工程項目為核心指標,學院控制層為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校企合作改革等,教研室控制層為課程建設、教研項目、專業實習等,教學科控制層為常規教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等。如此層層管理,層層落實,將極大地提升教學管理的“能控”性。
另外,教學過程控制是一個動態過程,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都不會停止、由于辦學內外環境的變化,以及各種隨機因素的影響,都會影響到教學過程的能控性,因此,教學過程的節點控制需要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從而實現動態的“能控”。
從我院近三年來的教學管理的經驗來看,由于我們在每學年和每學期之初總體規劃、周密設計,進而分析每個節點的能控性,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的高效的節點控制。
二、教學管理子過程的節點控制的創新實踐――以畢業論文(設計)為例
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質量是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集中體現。盡管各高校在認識上都非常重視,也制定了不少規章制度和評價標準,但是對于畢業論文的過程有效控制卻缺乏有效的辦法。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畢業論文(設計)過程管理尤其是面臨著與學生畢業就業的顯著矛盾。要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就必須從選題開始,明確每個節點的關鍵控制要素,把握節點的關鍵控制環節,明確節點的關鍵控制責任人。以機械類專業學生選題為例,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實行“工學結合”,校企聯合起來協同創新,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有工程價值的、技術先進的真實課題,來源于企業的真實課題就是選題節點的關鍵控制要素;而選題節點的關鍵控制環節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和實習基地的建設,也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高度互信,才能夠使得校企雙方指導教師成為實質性的選題節點的關鍵控制責任人。畢業論文(設計)的其他環節也是如此,通過過程細分、目標細分和責任細分,形成閉環的節點控制網絡圖,通過獎懲措施,達到責、權、利一致。圖2為我院機械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節點控制圖。
圖2 機械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節點控制圖
多年來,我院深入開展校企聯合辦學,狠抓畢業論文質量,畢業論文(設計)從選題節點開始,實現過程的節點控制,有將近50%的學生在本地企業完成了畢業論文(設計),校企雙方教師深度合作,學生所學為所用,很好地解決了畢業論文(設計)和學生就業多年來一直存在的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時,我們也注意因材施教,對于考研的同學,單獨進行管理,這部分同學的選題主要來自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橫向和縱向),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安心準備考試,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將來讀研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準備。還有一些學生,通過公開或取得專利授權,免修了畢業設計(論文)。因此,對教學過程的節點控制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靈活地加以運用。
三、結語
節點控制法通過明晰教學過程控制要素、把握住關鍵環節、明晰責任人有效控制教學過程,可以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提高高校運轉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大學文化等“軟實力”,同樣會對最終的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將節點控制法融合到學校教學的系統工程中,才能使得節點控制法發揮預期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梁新懷.“過程節點控制法”的創新實踐,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7,(11):32-34.
[2]姚侃.大型海船建造檢驗“節點控制法”研究與實踐,江蘇船舶,2008,(5):38-40.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8-0242-01
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尤其是針對應用型農業本科院校,它是學生將所學到的基礎理論及專業技術知識與農業應用相結合的實踐過程,也是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必經之路。
一、要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我們開設的專業實驗課程,均增設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平均達到所開實驗項目的20%。
(一)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建立“基礎性—綜合性—研究性”層次的教學體系。如在《植物生理學》的實驗內容安排上,既要有基礎實驗技術,又有學科發展前沿知識,形成結構合理的實驗內容。如在實驗教學中,首先加強對各種植物材料的認知,然后精選經典的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強化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訓練,增設超臨界CO2萃取實驗,初步學習掌握現代光合作用實驗方法和技能。在教學中除原來水勢測定、根系活力測定、溶液培養等經典的實驗外,增加了酶活性、正常生理指標和逆境生理指標測定等綜合性實驗。
(二)適當調整論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轉變傳統教育觀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的全過程。有很多學生設計了非常好的實驗,如“植物組織培養”實驗中,很多學生通過具體操作,從外植體誘導出了不同的中間繁殖體,為該種植物組培的進一步繁育提供了材料來源,這樣為植物的繁育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在一次實驗中設計多組對照,使學生每做一個實驗,可以從中得到較多收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培養了學生進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其次,是在實驗方法上進行改革,如“植物生理”實驗課,采取集中講授植物生理學技術理論知識,然后進行實驗操作訓練,使學生能系統地認識植物生理學技術在提取分離和含量測定的合理運用。
(三)樹立“以學生為本,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設立自選性、開放性實驗,積極開展研究性實驗。我們大部分教師都有科研項目,很多同學很早就參加到了教師的科研中,在協助教師進行科研的時候基本技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各位同學在長期協助教師課題的過程中,將一些新的理念融于實驗中去。我們也將自己的課題融入實驗教學中,應用超臨界流體萃取紫蘇油加入到實驗中,使學生從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原理、試驗設計、結果分析等多方面得到了訓練,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二、加強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
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對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高度重視畢業論文工作,嚴格把關。根據學科特點,延長論文研究周期,使整個畢業論文工作長達1年之久,在時間上給予充足保障。經過幾年實踐,證明此項改革對畢業論文的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保障專業實習順利進行
專業實習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思想和業務素質的檢閱,也是對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教學信息的反饋。例如植物科學專業的專業實習既有校內實習基地,又有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有園藝場、果園、水稻生產區、大豆生產區、玉米生產區等,校外實習已建立了九臺、德惠、雙遼等多個實習基地。專業實習要發揮全學院教職工及其家屬的社會資源,廣泛聯系,在此過程中遭受過冷眼、吃過閉門羹。經過近幾年的艱難摸索,目前北京、通化、吉林等實習基地都與我們與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與之簽訂了長期實習、見習合作協議。通過實習,并且結合本科生實驗教學,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使對方對自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有不少學生通過實習與實習單位簽訂了畢業后的工作意向協議。
四、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培育、塑造一代新人
社會實踐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每年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都把它作為一項教育人、培育人、塑造人的重要工作來抓,并站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高度,認識社會實踐的意義和重大作用,認真把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首先,鼓勵教師積極提交社會實踐項目。其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項目的申報。第三,利用本學院的師資力量、科研資源,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師的科研項目研究中來,使社會實踐的指導力量、經費都得到保障。
五、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培養良好的科學素質
為了開拓學生思維,發動學習自主性,我們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學院學生科研課題。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都得到鍛煉,尤其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通過實踐證明,實踐教學不只是單一的實習過程,只有大膽創新,開辟新思路,把實踐教學融入日常教學、科研工作中,讓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動手,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2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多層次模塊化實驗教學體系
按照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樹立以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觀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踐教學體系,引導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深入開展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改革,根據學生能力需求設置實驗項目,并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將實驗課與理論課獨立設置整合成食品化學及分離檢測技術等5個模塊,其中食品化學及分離檢測技術、食品生物學實驗技術和食品工程與機械應用技術為專業基礎模塊,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重點掌握食品加工與分析過程中的基礎知識;食品工藝技術及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為專業板塊,多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重點掌握食品工藝過程單元操作知識與技能,形成以綜合大實驗為主、體現食品科學與工程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驗教學體系改革,促進學生早期系統科研思維和工程素養的訓練。學生由原來的選課變成選擇項目,除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外,農學、園藝學等其他專業的加工實驗也可在5門課程中選修相關實驗項目。每門課程設置按基本技能、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3個層次設計,并設置了選修實驗項目和自學項目。
3規范實驗室管理,構建質量保證體系
注重過程管理,對實驗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每門課程都規定了學生在選修本門實驗課程前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合理設計每個實驗項目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強化學生實踐能力。采用多元化實驗考核辦法,采取平時實驗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結合、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重點考核學生知識或技能掌握情況。中心制定了實驗室開放制度、實驗技術人員考核制度和實驗室登記制度。在此基礎上,一是狠抓實驗課教學質量,二是狠抓生產實習,在生產實習安排方面實施導師負責制,三是狠抓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畢業論文實行導師負責制,實施畢業論文督導與檢查制度。實踐教學效果明顯,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動手能力強。中心組織了“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技能培養,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研究”“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工程類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研究”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中2項獲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校教學成果三等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改革,構建了較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176-03
Abstract:Request of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 to graduate has been elaboration,an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view of existence insufficiency of horticultural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and the cont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measures to ensure it normal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Horticultural profession;Practical teaching;System;Establish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速發展,高等教育發展也應及時適應新的變化,作出新的調整,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階段轉型――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高等教育主要培養既具有大學層次知識水平與科研能力,又具有從事相應專業實踐能力的高技能應用人才[1]。園藝專業是一個實踐應用型的專業,其專業目標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較完整的現代生物學和園藝學知識體系,具有較寬厚的園藝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較扎實而熟練的基本技能[2],具備較強的學習實踐能力、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能適應園藝植物生產、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園藝設施規劃與設計以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3]。
在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在各專業人才培養中均有其特殊之處。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其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能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創業目標和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組織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4]。由此可見,實踐教學是學生認知社會、熟悉職場環境、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性教學環節[5-6]。然而,在偏重理論的師范院校開辦非師范專業,特別是實踐性很強的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是個非常薄弱的環節,成為了師范院校園藝專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師范院校能否有效地構建和運行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決定了師范院校園藝畢業生能否滿足園藝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這也是師范院校園藝專業本科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本文分析了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本校園藝專業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 園藝行業對園藝專業畢業生的基本要求
隨著園藝產業的高速發展,園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劇增,對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也更高。新時期園藝產業要求園藝專業人才除了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扎實系統的園藝專業知識,并能夠根據專業知識解決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基本問題,還要了解本專業的先進科學技術,創造性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7-8]。
2 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缺乏園藝類的專業教師 目前,師范院校的教師普遍擁有較高學歷,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他們多數很少參加過園藝植物生產過程,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不夠豐富,導致優秀的實踐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而且,學校招收的大部分園藝專業的課程教師,他們主要進行基礎研究,缺乏過硬的實踐技能和師范技能,使實踐教學與理論知識出現相對脫節現象。
2.2 園藝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 由于受試驗田規模、環境季節變化、設備老化、經費短缺等條件的限制,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在實施專業實踐教學時,多在室內進行,以教師講解演示模擬為主。因此,學生缺少獨立操作的機會,進而導致減少了動手鍛煉的機會。而且,園藝植物種植和生產受季節變化和天氣情況影響較大,在實踐教學中很難使各項專業技能訓練與園藝植物實際生產周期相一致,這種情況下的實踐教學與真正的園藝生產實踐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脫節。
2.3 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園藝專業作為應用型很強的農學專業,要求實踐教學在園藝課程教學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然而,多數師范類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分散零碎,缺乏過程質量控制,實踐考核方式隨意,大部分仍局限于撰寫實驗報告、實結和心得體會等方面。針對師范院校的自身不足,必須借鑒農業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而實現園藝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滿足園藝產業的要求。
2.4 缺少獨立的實習基地 多數地方師范院校是以培養師范生為主,占用了大量的經費投入,而對于非師范專業的投入相對不足,要想在短時期內建立完整的校內實習基地是很不現實的。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偏少,實踐教學場地有限,專業實踐設備缺乏。此外,除個別園藝專業教師外,學校很多任課教師與園藝企業缺少有效的溝通與合作,進而導致校外專業實習工作難于開展。
3 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 明確園藝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現代農業最具活力的一支,園藝產業憑借著其品種的多樣性,生產經營的復雜性和作物生產的觀賞性而成為最能體現農業現代化特色的一個產業。園藝專業本科畢業生獲得的學位是農學學士,其培養是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責任感和一定專業特長的應用型人才,要掌握較完整的現代生物學和園藝學知識體系,具有較寬厚的園藝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較扎實而熟練的基本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及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能從事果樹、蔬菜、觀賞園藝、設施園藝、園林綠化與養護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方向的現代園藝科技推廣、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及教學和科研等業務工作[9]。因此,園藝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夠解決園藝植物生產的實際問題,進而很快適應工作需要。
3.2 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3.2.1 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指導思想 根園藝專業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師范院校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圍繞著實踐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課程設計、教學實訓、課程實驗、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按照專業要求運行,擺正各個環節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位置,理順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關系,把培養服務園藝產業第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10]。因此,園藝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更要具有較強的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3.2.2 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
3.2.2.1 認知實 認知實習是實踐教學的感性認識階段。在教學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果園、菜地、公園、綠化苗圃中去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在果園中講授果樹修剪,在菜地里學習蔬菜田間栽培管理技術,讓學生眼看、口問、手動、思考,身臨其境,親自體驗,增加專業認同感,穩固專業情緒。社會實踐活動應該安排在每個暑假中,可以將對園藝行業發展狀況及人才需求作為調查主題進行調查,以加深他們對園藝產業發展趨勢的了解。
3.2.2.2 基本技能訓練 基本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課程設計和課程實驗,是實踐教學的基礎訓練階段。師范院校教師有很強的基礎學科理論水平,能很好地通過實驗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實驗圖表的制作、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實驗能力。學生通過獨立的實驗,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3.2.2.3 專業技能訓練 專業技能訓練是實踐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園藝專業能力的基本環節,包括園藝學野外實習、畢業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通過與園藝企業合作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熟悉企業生產的實際操作、技術參數和要點、現代化設備和生產技術與科學管理等方面,為其從學校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3.2.2.4 科研能力訓練 科研活動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訓練方法,也是高層次創新能力培養活動[11]。師范院校有很多高水平的教師,擁有很強的科研實力和條件,通過科研活動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嚴謹的治學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由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限制和課余時間的不確定性,科研活動可以采用諸如協助教師搞科研、參加科技競賽、畢業論文、實驗室開放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大學生科技興趣小組等形式來完成。
3.3 實踐教學體系運行的保證
3.3.1 發揮堅實的基礎課平臺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性專業發展的基石[12]。師范院校一般在生物、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學科具有很好的師資力量和較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在基礎課平臺方面具有辦農科的優勢。因此,師范院校要充分利用基礎實驗課的教學,適當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同時,要完善實驗成績考核體系,強化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13]。而且,學校要充分利用后起優勢,購買先進的專業實驗儀器和設備,創建高標準的專業實驗室,以初步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
3.3.2 加強校企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校外基地是專業實習的主要場所,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要充分調動基地參與專業實踐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實現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建立互利共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14]。通常情況下,學校在增設園藝專業初期,學校會主動與園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一些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基地保證了學生實習的順利進行。然而,大部分師范院校的園藝專業平臺建設基礎薄弱、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社會影響力不高。因此,只有一些中小企業才與師范院校進行合作,這些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在接受學生的數量和對學生專業培訓的支持力度上都比較弱。
3.3.3 聘任校外技術人員指導實踐教學 為了緩解專業實踐教師短缺的問題,學校可以聘任農業科研單位的科教人員做兼職教師,定期來學校指導園藝專業實踐,也可以聘任園藝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校外兼職導師進行專業實踐指導。另外,學校派遣學生到企業學習的過程中,學校專業教師應該定期到實習單位進行學習交流,不僅能檢查學生的實習效果,也能加強校企合作關系。
4 結語
加強園藝專業實踐技能,是當今園藝科學技術的必然要求。師范院校園藝專業不僅要利用其傳統優勢培養學生具有寬厚的基本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加強專業實踐訓練力度,提高其實踐能力。只有這樣的學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滿足園藝產業的需要,進而促進師范院校園藝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左偉.博雅經典教育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辯證關系[J].社會科學家,2016(2):121-125.
[2]黃丹楓.園藝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教材建設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1(1):48-49.
[3]徐昌杰,鄧秀新,黃三文,等.園藝學多學科交叉研究主要進展、關鍵科學問題與發展對策[J].中國科學基金,2016(4):298-305.
[4]張菊平,陳雙臣,李秀珍,等.園藝專業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0):88-89.
[5]陶秋燕.應用性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6]徐強.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4):63.
[7]鄧明凈,張義奇,盧偉紅,等.從園藝專業就業情況談園藝專業建設[J].時代教育,2013(5):33.
[8]唐麗.林業院校園藝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7(2):24-26.
[9]李天來,張凱斌.園藝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及綜合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6-21.
[10]徐森富.構建農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6):32-33.
[11]劉建民,秦惠潔.實驗教學質量評估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3):4-8.
[12]劉國買,譚軼群.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深化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4):132-133.
一、引言
園藝專業是典型的農科專業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科學實驗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而,對于園藝專業的學生來說,實驗教學是其所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實驗教學的改革內容
1.創建平臺,優化實驗條件
(1)改善實驗室環境,明晰管理條例
實驗室環境的好壞,不僅影響實驗效果,影響學生的興趣,更加影響學生的實驗態度。試想,在一個破爛不堪或到處覆蓋灰塵的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要想學生認真開展實驗,培養他們具有嚴謹的實驗態度是不可能的。我院園藝專業本科實驗室于1987年建成使用,至今已20余年。為了改善實驗室環境,近年學校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對實驗室的水、電、門、窗、地面和墻面等進行了全面的改造,統一安裝了新型的實驗臺和櫥柜。
結合學科建設經費、重點實驗室經費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將原來的采后、生理生化、組培、顯微、育種等實驗室按學科特色及所需試驗設備等條件進行了調整和整合,建成了以功能為主要標準,以同類、配套儀器為輔助標準的四個綜合實驗室:采后生理實驗室、南昌市果蔬保鮮重點實驗室、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由接種室、培養室、滅菌室、培養基制備室、洗滌室五個部分組成的組培室。此外,還特地設置了兩間多媒體實驗教學實驗室。目前,實驗室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為了維護實驗環境保證實驗室的正常運轉,我們進一步充實完善了《學生實驗守則》、《園藝植物分子實驗室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實驗室設備損壞賠償制度》、《安全保衛及衛生制度》等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職責分明。
(2)集中購置儀器,有效共享資源
專業實驗室擔負著雙重任務,既要滿足教學,又要服務科研,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儀器及技術。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帶開發,反過來用科研、開發成果擴展教學實驗,推進實驗教學的良性循環。在實驗設備選購時,既要從本科實驗教學的需要考慮,又要兼顧到研究生科研的需要。近年來,科研先后投入資金200多萬元,購置了全自動凝膠成像系統、進口PCR儀、全溫多振幅軌道搖床、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薄層色譜成像系統、超低溫冰箱、藥品穩定性測試箱等一批先進的高科技儀器設備。目前,實驗室擁有儀器300多臺套,其中萬元以上的儀器有40多臺套。這使得園藝實驗室儀器設備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既提高了本科教學的水平,改善了實驗教學的條件,同時也基本滿足了一般科研的需要。
2.重組創新實驗內容,構筑科學實驗體系
(1)重組實驗課程
在實驗課程設置上,打破以往實驗隸屬于理論課程的傳統做法,根據教育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和《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新調整組合實驗教學課程,凡是實驗課時在30學時以上的,單獨設課,單獨考核計算學分。授課老師也不再是該理論課程的教師,而是由實驗室統一分配指定。此外,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將一些課程的實驗進行有機的重新組合,開設綜合性實驗課程。
(2)創新實驗教學內容
以往的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大多實驗都是驗證性的。因為每一個實驗都是“已知”的,由實驗指導教師準備好的并且驗證過的,學生照方抓藥,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實驗操作能力得到鍛煉而已,導致學生對實驗的探索欲缺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本著鞏固理論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對實驗內容進行了改革,引進綜合性、研究性、創新性的實驗項目,使實驗內容具有新穎性、設計性、層次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對于課本中沒有而在科學發展中日趨重要的內容,也有機地引入到實驗教學中來,使學生所掌握的實驗內容和方法能夠跟得上科學的發展要求。
3.完善實驗教學方式
(1)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
對于一些驗證性實驗,改變以往學生“上課時觀望,下課時走人”的模式,鼓勵提倡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準備和實驗后的整理工作中來。同時,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走進實驗室,跟隨研究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實驗。對于所增設的一些設計型實驗,內容簡單的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學生自己安排時間,自己選擇材料和試劑,自己配置藥品和設計實驗步驟等,最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老師對于學生實驗成績的評價采用評語與打分相結合的標準,并加大創新實驗在總分中的權重,旨在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和教與學雙方創造積極性的提高。
(2)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改革實驗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教學手段。農學院園藝實驗室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及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發揮學校網絡資源優勢,充分利用CAI、CAD等技術來改革實驗內容與方法,應用幻燈、投影、電視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等,使實驗課生動有趣、豐富多彩,良好的人機交互方式和操作界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以視、聽、觸等多種生動形象的實驗操作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克服了學習只能被動接受同一模式教學的弊端。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了解同類實驗的先進方法、先進手段及發展趨勢;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網絡與千里之外的同行、專家進行探討和交流;可以處理、分析實驗的數據及結果;探索適應實驗教學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三、實驗教學改革的成效
通過改革,實驗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實驗教學水平得已提高,本專業的科研水平也有所上升。利用實驗室條件完成或正在從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省重大科技創新專項1項、省科技廳重大招標項目2項、省主要學科與學術帶頭項目1項、省基金項目6項,其他省級項目5項。近三年來,本實驗室除完成正常的本科教學的實驗需要外,還承擔了36位研究生的論文試驗,其中有5位獲江西省優秀碩士論文;承擔146位本科生畢業論文試驗,其中有12位同學獲校級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承擔大學生創新項目4項,其中“不同獼猴桃品種需冷量研究”獲江西省“興贛杯”科技大賽二等獎。2009年本專業的果樹學科獲得了江西省重點學科和示范性碩士點。
通過改革,全面促進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得到明顯提高。近年來,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4.89%,大多學生都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專業對口單位。我單位也連續多年被評為“校級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本科畢業生考研升學率達26.81%以上,平均每年有8名優秀本科生被免試推薦直接攻讀碩士學位。此外,每年基本上都有學生考取中國農業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國內一流的大學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
四、結語
全面推進人才綜合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主旋律中的最強音。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實驗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我們將繼續轉變教育思想,深入實驗教學改革,扎實工作,不斷創新,力爭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高素質園藝人才。
參考文獻:
[1]錢春,劉素君,尹克林.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初探[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
2“.3”是指與校企、校研、校社三聯合的實訓基地。近年來,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發展迅速、遍及全國,涌現出大批設施農業企業、科研單位和農村合作社,建立了大量的設施農業基地,為實踐教學拓展空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利于我們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校內建立了設施農業環境與生物技術實驗室、園藝植物與設施生理生態實驗室、溫室工程實驗室、陜西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踐教學基地。校外與20家著名的溫室公司、景觀規劃設計公司和設施農業園區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建立了長期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實現了校企、校研、校社聯合培養模式。學校、企業、研究所和農村合作社可為學生提供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實踐平臺,既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實習場地需求,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條件,也為企業等用人單位提供了技術支撐與發展活力。擴大空間,匯聚研企社資源,建立多層面實踐教學基地。2008—2011年連續3年,先后選派了346名設施專業本科生分別到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都市溫室有限公司、北京京鵬溫室有限公司、北京中環易達設施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華榕綠寶石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寧夏中衛市新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寧夏豐甜科技農業有限公司、陜北安塞生態示范園區、榆林市農業科技示范中心、閻良天成園、西安尊地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楊凌新天地示范園區、楊凌現代化創新園等公司進行綜合實踐。校企、校研、校社聯合的方式,既為學生實習增加了實踐基地,又讓企業、科研單位和合作社與學校合作,促進了他們的發展。我校與寧夏豐甜科技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寧陜科技合作項目協議書,與寧夏中衛市新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擔了國家支撐項目。
二、實踐效果分析
1.實踐教學體系得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通過改革,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改革了陳舊的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實踐教學隊伍素質,完善了實踐教學制度;加強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對在生產實習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查找資料、設計方案、動手實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再認識,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設施科學領域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維,深刻認識學科在現代農業和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及發展前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養成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良好個性品質。同時,也是對學生進入社會前的一次心理調整。如通過“專業勞動課”教學實踐,學生自主選擇實踐對象和實習實踐環節,自由安排實踐時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精神。在新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指導模式下,從一開始就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極大地加強了學生科技創新素質。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開達24人次。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達25.88%以上。
2.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一系列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教會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逐步增強,創造能力不斷提高。2007年,申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學生占總人數的2.92%,2008年增加到了20.37%,參與學生的人數比例增加。每屆畢業生中有20%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了專業學生的質量,學生對口就業比例提高,2010級畢業學生從事本專業的人達85%之多。
3.更好地解決工科知識與農學知識的銜接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加強了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聯系和了解,緩解供求不對應的問題,滿足社會對設施專業技能人才的需要。過去圍繞課程進行單項技能培養,工科內容和農學內容不易很好銜接,學生綜合能力很難有質的提高。通過多次綜合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工科和農科兩方面的知識。我們的教師雖本身研究方向是側重某一方面,但由于常年從事設施農業方面工作,而且大多從事社會服務,工農兩方面知識結合較好,在教學中也能兼顧兩方面知識,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復合型能力的關鍵所在。實踐教學新體系建設后,我們跟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保證企業能有一定數量的實習生,以給學生提供了除正常實習時間以外隨時實踐的環境條件。寒暑假給學生長時間實習提供了條件,我們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單位實習,保證了企業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滿足了企業需要相對穩定的、長時間的實習生要求,也為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社會需求奠定了基礎,很好地解決了就業時供求難以對應的問題。
4.實踐教學的社會反響好,報考率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自2003年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2個班52人來,至2007年招生已達4個班,招生規模擴大了1倍。生源地涵蓋全國各地,第一志愿報考率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從學生不了解該專業到目前招生規模的不斷壯大,說明了該專業自2003年創立以來,逐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尤其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