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7: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科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專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1984年起,我國普通專科教育就開始了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出發,學習借鑒國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經驗,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探索高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道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我國高等專科教育電呈現出新的特點。黨的十五大提出:“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系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在這個背景下,我國確立了大力發展高等專科教育的方針,并從1999年秋季開始明顯擴大了高等專科教育的招生規模,使高等專科教育經歷十多年試點階段后,進入了規范發展階段。就目前我國生產力、科技發展和基礎教育水平看,專科教育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專科教育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來自各個方面的嚴峻挑戰。在發展潛力與嚴峻挑戰并存的現實情況下,作為高等專科教育的主體——專科生必須認清形勢、擺正取向、學社會所需,不斷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和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一、專科教育面臨的挑戰
1.國際人才大競爭的挑戰。21世紀將是經濟、科技、綜合國力等激烈競爭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競爭體現在人才的競爭上。受專科學校學制短的限制,如何培養參與國際競爭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是專科學校著力解決的問題之一。
2.高科技大發展的挑戰。面臨高新科技大發展,高等專科學校一方面要加強教學改革,以培養復合型、創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領域的先進知識和技術方法融入教學,融入人才培養之中。
3.人才層次需求結構的挑戰。社會用人部門對畢業生學歷的“高移”,促使專科人才出現結構性矛盾,分配難的現象逐漸突出。研究高等專科的特色效應,構建反映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專科學校的當務之急。
4.教育體制和結構調整的挑戰。按照“共建、調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補”的方針,專科學校也應適應本地區經濟和教育結構的變化需要,適時把握時機,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找到最佳定位點。
二、專科教育的發展潛力
高等專科教育到底有沒有它存在的必要?雖然新近通過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確規定專科教育是一種高等學歷教育,但在這個問題上存有疑慮的人仍然不少。
1.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水平看,專科教育不能少。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產力需要提高。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正處在工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過程之中。工業發達國家的歷史表明,這個發展階段需求量最大的是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大體上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高等專科和高等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
2.從我國基礎教育的水平看,專科教育在相當長的時期中不能少。我們國家很大,在義務教育之后,學生可選擇在中專、中技、職業高校、大專、本科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校就讀,然后進入社會工作。接受專科教育應是許多學生的選擇目標之一。
3.從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靜態配置和動態發展看,穩定和辦好專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簡單,在我國現有的1000余所高等學校中,專科約占113,年招生數超過113,專科辦學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從人的認識水平差異角度看,專科層次也有長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會能夠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條件,事實上,總有人對讀書這件事不那么有興趣,到一定程度就“讀不下去了”。這其中的原因還有待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研究探討,但這個事實需要我們予以注意。對于這樣一個群體,在中等教育與本科教育之間提供一個選擇、發展的機會,無論對社會資源的利用還是對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其意義都不能算小。
三、專科生的取向
我們經常聽到同學們自嘆“專科生層次低”、“專科生就業難”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單位“非本科生、研究生不進”、“專科生免談”等人為設置的高門檻的阻攔。專科畢業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沒有前途嗎?通過幾年來對往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專科生不僅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而且在各行各業均大有作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們具有較強的專業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專科生就業難問題,關鍵在于提高專科生的應用能力和增強專科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1.專科畢業生要有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專科生在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逐步形成較為理想的知識結構。因此,專科生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盡量拓寬和專業有關的知識面。一個人不可能有足夠的精力保證在所有方面都出類拔蘋,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在某一兩個專業方向上,力爭取得超過別人的優勢,擇業時在與本專業門類人才的競爭中才會掌握主動權,也才有可能被優先聘用。同時,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要有選擇、有意識地拓寬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爭取一切機會擴大知識面。
2.專科生要以應用為重點,學以致用。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固然重要,然而專科生的主要工作崗位在基層一線,因此以應用為重點才是專科生的優勢所在。一個專科畢業生,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隨時靈活熟練地處理生產第一線的問題,必然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2提高非口腔專業醫學生對口腔科學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向非口腔專業醫學生介紹較熟悉的領域,多聯系學生們的專業知識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對臨床醫學系學生,可以重點突出口腔疾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關系。對醫技系的學生,多聯系影像和檢驗的知識,口腔檢查和治療均離不開影像檢查,強調拍片對口腔醫生開展診療活動的重要性,無論拔牙還是根管治療,都需要為患者拍攝X線牙片;正畸和頜面外科治療前都需要為患者做血液檢查。以此引起學生的自豪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拓寬醫學知識面。
3對教學內容的側重點
教學重點應與口腔專業的學生有所區分,根據學習目標重點介紹口腔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癥狀及處理方法。比如,口腔頜面部的解剖結構和標志不需要重點講解,應重點介紹面部形態標志與顏面部審美的關系,通過自我觀察及互相觀察激發學習興趣。又如,牙周疾病的重點可以強調導致牙周病的不良習慣等病因,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再如,可重點講解口腔頜面部外傷的急救處理知識,如頜面部傷員擔架運送時的,頜面部出血時有效的止血方法,牙脫位后再植前的保存方法等等,便于學生在遇到相同情況時清楚應作何種急救措施。現代大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生活不規律,多數學生可能會存在顳下頜關節不適,可以重點介紹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病因和治療原則,學生會對此內容更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此外,應該適當增加口腔衛生保健一章的教學內容,講解如何選擇漱口水、牙膏和牙刷,怎樣漱口,刷牙的正確方法等衛生保健知識,利于醫學生今后隨時進行口腔衛生宣教。通過教學側重點來引導非口腔專業醫學生學習口腔專業的基本知識。
4教學方法對非口腔專業醫學生學習口腔科學的影響
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較傳統板書式教學方法更新穎直觀[5]。口腔頜面部解剖結構較為復雜抽象,口腔疾病專業性強,憑空講述口腔專業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將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轉化成圖、聲、像三維材料展示,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口腔專業知識。在介紹一些臨床操作時,視頻及Flas的加入使語言難以表述的內容形象化,便于學生的理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述什么是根管治療,以往學生只能依靠教師對課本文字的解釋,難以理解,而采用動畫示教,根管治療的步驟一目了然,生動鮮明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如介紹口腔衛生保健,單純講述什么是牙膏、牙刷,如何刷牙平淡無奇,通過動畫演示,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牙刷與牙齒的位置關系及旋轉動作,輕松掌握刷牙的動作要領。再如介紹漱口方法之前,我們嘗試利用影視劇作品中漱口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入漱口的觀念,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興趣,教學效果顯著。采用互動式教學法:在傳統被動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增加互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例如講述恒牙的名稱以及牙位記錄法,教師在示教之后任意選擇某幾顆牙齒,請數名學生回答該牙齒在口內的具體牙位,或者在黑板上寫出該牙的牙位記錄式,舉行一個隨堂競賽,看誰回答的即快又準確。教師還可以采用病例引導的形式,先以圖片向學生展示某一種疾病的典型特征,再通過引導形式使學生總結出引起該病的病因及預防方法,加深記憶。
5利用教具進行教學
口腔頜面部解剖結構復雜,文字描述晦澀,單純依靠圖片示教,平面形象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學效果不理想,可以購買示教模型交給學生近距離觀察,理解并記憶口腔頜面部神經、肌肉、血管的解剖結構。牙齒分類繁雜,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離體牙加深對不同種類牙齒的理解和記憶。注重實踐能力教學: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單純依靠理論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無法深入掌握基礎知識[6]。可以通過設計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融會貫通,加深理解和記憶。但是對于非口腔專業的醫學生而言,不應像要求口腔專業學生那樣注重臨床操作,而應著眼于對口腔疾病的診斷和得出治療方案。因此在安排實驗課程時,可以模擬臨床中接診病人的程序,引導學生對給出的病例進行詳細的病歷信息采集和規范的口腔檢查,通過分組討論,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并列出正規的治療計劃。
小學數學教材中孕育著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關鍵詞】:
素質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學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認為,這關鍵就是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的教育功能
小學數學教材中孕育著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有許多有教育意義的理論知識和數學問題,比如實踐第一觀點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應逐漸領悟并逐步樹立的觀點之一。再如對立統一觀點.小學數學中的大與小、多與少、有限與無限、正比例與反比例等都是對立統一觀點的具體體現。大與小、多與少雖然是對立的.但兩者相互依存這就是統一。數學知識同客觀事物一樣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這就促成了數學知識的運動、變化和 發展.比如除法、分數、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區別又相聯系、相互作用。數學就是在這種聯系和作用中得到了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全到相對全面。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加快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成為 現代化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浯來表述,并借助于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因而數學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因素。
數學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多種方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
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大都缺少這種意識。主要表現為書本與生活相脫節,在學生潛意識中知識都關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沒有數學,而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客觀世界才是個大數學大世界,它不僅孕育了數學還是數學的歸宿。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這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系:多少年來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天天與書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卻掂不出一盒粉筆或一瓶飲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對重量的實際感受.更可怕的是他們壓根就無意去獲取這種感受,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知漢全在教室里、書本上不在窗外豐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的一項基本任務,在小學階段以培養初步的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所有這些都與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密不可分,發展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尤為重要。3、重視非智力因素 發展
在教學中忽視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無助于學生接收知識、發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學認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動與智力因素的活動是統一在學習活動中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終發揮著作用:調動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進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知識本身引起無意注意
隨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學生對知識逐漸對知識本身產生直接興趣,利用新舊知識矛盾,或知識不確定性等等都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有時上新內容的課時,可以旗幟鮮明地提出,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或提出一個與舊知識相關,但全靠舊知識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引入新課,這些都有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效果。
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史寧中曾經在其“尊重的教育——新世紀的教育理念”中提出:新世紀的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規律,特別是尊重人才成長的規律,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除了教會必要的知識,必須培養學生具有“生活的勇氣、向上的精神、創造的激情和社會責任感”。尊重的教育,如果落實到教育的執行者之一,大學專業英語教師的行動上,就是在課堂上進行“尊重的教學”。何為尊重的專業英語教學?
在很多人看來,專業英語課堂應該是:老師在前面用英語講,學生在下面邊聽邊記;老師把該講的講透,越祥越好;學生把該記的記住,越多越好。這種教學把教師假設為英語和專業的“知者”(knower),把他所知道的用英語表達的專業知識傳給“無知”的學生。教學主要是通過“講解”(explanation)加上偶爾教師的提問或學生的提問完成的。講解過后,學生常常要做一些用英語表述的專業知識的練習,檢驗是否明白了被講的一切。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說話。
不可否認,過去多數專業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的不同時點成為好的講解者,但是現在,如果英語教師的教學生涯只由這種“教”的經歷充斥著,那他真的有必要停下來思考,并問如下問題:“這是最有效的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嗎?”
之所以有必要問這個問題,是因為這種課堂上教師的卻是在“教”,可是究竟有多少由于老師的“教”而產生的“學”呢?很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老師在賣力地用英語教,但學生卻沒有從他那里學著什么,因為大多用英語表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在漢語的專業課本上存在;如果說學專業知識,學生會看懂漢語課本;如果說學專業英語,在這樣的課堂上英語老師卻沒有給學生機會去學。因此,在教師是“講解者”的課堂上,不知何時,很多努力要跟上講解的學生,退了下來;另一些記錄不知何意的筆記的學生,停下了筆;更多的人做起了白日夢;開始上課時的張張期待的面孔,有很多已經換成了靜靜的黑頭頂。
這就是“不尊重的”專業英語課堂教學!首先,上課的老師忘記了:這是專業課,更是外語課。而語言是需要互動的。其次,作為教師,他不能替學生學習,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為自己學習。第三,也是最要不得的,他把學生真的當成了“容器”,一味地在灌輸。在他看來,他們只需被動地接納,這便是最大的不尊重。何況處于被動地位容易產生疲勞,使人失去興趣。
大多數人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最容易想起也最難以忘記的是重視你、鼓勵你、欣賞你、尊重你、并以你為榮的老師。在他期待的目光中自己做了什么,出了什么成績也記憶猶新!這就是“尊重的教學”帶來的快樂和幸福。老師信任、器重學生的能力,并表示欣賞和欣慰。老師的尊重是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
其實,根據JimScrivener的總結,學習過程常常需要五個步驟的循環:(1)做事(doingsomething);(2)回憶(recallingwhathappened);(3)反思(reflectingonthat);(4)得出結論(drawingconclusions);(5)運用結論準備繼續做事(usingtheconclusionsforfurtherpracticalexperience)。因此,“教”不一定產生“學習”;前者會介入到人們學習得以產生的每個步驟中去,但學習的產生主要源于“做”,以及做了之后的反思、回憶等。
上述循環對專業英語教師的啟示是:人們靠自己做而能學的更多,并不是靠灌輸;要讓學生們用英語多說、多講、多做,因為學生都是聰明的、功能完好的正常人,他們會思考、聯想、回憶、反思、并得出結論,而不僅僅是接受知識的容器。
在外語教學界,最近的研究越來越強調學生作為“完整的人”(wholeperson)的重要性。承認學生是完整的人就是對學生的尊重。完整的人對專業英語教師意味著:學生們來到課堂,不僅僅帶來了筆和紙,還帶來了許多看不見的東西:他們的需求、愿望、夢想,他們的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他們的人生記憶,他們的熱情、期待,以及他們的憤怒、恐懼,等等,他們是完整的人。因此可以說,專業英語教師“教”的工作僅僅是產生專業學習和英語學習的一個小因素。課堂教學基本上是關于如何與完整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只注重把內容傳輸給學生是不夠的。教師要真正地尊重學生,就要了解他們的心聲,努力找出使學習真正發生的方法。這意味著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要發生改變:教師再也不是中心焦點,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人人都參與學習活動,講起來,做起來。這時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者”和“講解者”,他更應該是學生個體需求、感覺和想法等等的“覺察者”,并且有能力使用恰當的教學組織程序及技巧,設計多樣的、適合不同個體差異及需求的練習和課堂活動,創建人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的學習的課堂氛圍。他有時又是向導,有時是參謀,有時是“信息源”。
美國心理學家CarlRogers曾指出三個最重要的、有助于創建有效學習環境的教師特點,它們是尊重(respect)、理解(empathy)和真實(authenticity)。其中的“理解”是指教師能想象學生的感覺,并且感同身受;“真實”是指教師作真實的自己,不虛偽、不假裝、不貌似權威,作誠實的、有時甚至是脆弱的真人。仔細想想,這后兩者的本質其實還是在講“尊重”。當教師具有了尊重的品質,課堂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開誠坦白,充滿信任,少了猜疑和膽怯、多了勇氣和自信;教學氣氛會更積極、更有朝氣。學生會更勇敢地面對外語學習上的挑戰,同時提高自尊(self-esteem)、增強自悟(self-understanding),繼而逐漸地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而不是認為那是別人的工作。
總而言之,“尊重”的英語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信;了解學生的問題及所求;熱情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幽默;真誠;平易近人,耐心,等等。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上,首先,要依據教學內容設計足夠的課堂活動或任務讓學生參與。活動可以包括個體活動、同桌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其次,在課堂活動的組織上,努力做到:創建和善、輕松的學習環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如果充滿信任、肯定和支持,就會有更多的英語交流。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傳統體操教學方式為一講解、二示范、三分解、四糾正、五組合,強調教師的主動性和唯一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一直以來,體操教學都是將傳授技術動作放在首位,忽視體操的其他特性。近年來,受創新思維影響,人們開始注重體操的健身、娛樂功能,但在實際教學中涉及不多。缺乏創新導致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限制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拓展和學生學習體操的欲望,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1.2教學內容枯燥,缺乏娛樂性
當前普通高校體操教學目標仍以提高學生競技水平和身體素質為核心,導致教學內容缺乏娛樂性和創新性,在體操技能方面缺少興趣教學內容;過分注重專業技術的培養,忽略體操運動本身的娛樂功能,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體操教學中增加娛樂性練習,有利于學生完成緊張、復雜的動作技術學習,否則會使學生被動學習,甚至抵觸學習,使預定教學任務和目標無法完成,體操教學的指導思想得不到體現。
1.3教學評價失衡,缺乏合理性
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評價仍以技術動作考核為主,理論與技能考核內容少且范圍窄。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體操鍛煉意識養成等因素,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但由于自身條件限制,部分身體素質和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技術動作掌握不理想,導致其對體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倦、恐懼心理。因此,忽略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是不完整、不科學的,沒有結合客觀定性和定量的評價標準是不規范、不嚴謹的。應依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教育思想,建立新型評價體系。
1.4教師教學理念滯后,缺乏更新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對體操教學提出更高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新的教學理念是否被引入教學。目前普通高校體操教學中,教師仍存在以下教學行為:(1)注重技術動作傳授,忽略體育教學和體操健身能力培養,單一教學模式影響到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思考和理解。(2)注重學生體操專業素質,忽略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體操教學的重點不應只放在專業知識學習上,體操的教育、娛樂、健身功能以及學生對技能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樣是體操教學的重要方面。
2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改革措施
2.1堅持現行教育教學理念,注重體操教學的多方位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人們對自身健康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了新的高度,娛樂和消遣已逐漸成為健身活動的主要方式和途徑。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改變傳統和過時的教學觀念,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努力踐行素質教育和終身鍛煉教育理念,始終堅持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和意識[2]。所以,高校體操教學改革應結合實際情況,既要保證學生動作技術學習以及身體素質提高,還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為此,體操教學應從單一教學目標向多方位教學目標轉化,將體操健身性、娛樂性與競技性相結合并融入體操教學中,拓展體操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豐富體操教學的內容和內涵,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體操綜合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2.2重視理論教學,構建科學、完整的體操教學體系
傳統體育教學思想重實踐、輕理論,實際授課中理論教學薄弱,體操教學過程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3]。因此,要想完全糾正過時的教學思想,就要切實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傳授。體操動作技術的學習需要完成帶有復雜性和危險性的動作。體操動作是由一個個獨立技術動作組合而成,既獨立又統一。每個體操動作的自動化形態都要經過不斷泛化與分化,進而達到鞏固與定型。因此,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對其復雜性起到有效的梳理和歸類作用,同時對其危險性進行合理的預防和消除。理論知識的儲備將影響學生對動作技術的理解和分析。同時,體操的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是學生理解和掌握體操運動技術的基礎和關鍵,是發揚和傳承體育文化的積極動力。體操文化包含古今中外許多哲學思想和理念,體操理論知識教學可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對體操運動有更加完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2.3豐富體操教學內容,全面體現體操運動的健身性和娛樂性特點
教學內容是體操教學改革關鍵所在,應在教學中挑選技術性強的典型動作,配合多媒體和體育掛圖等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使學生在完成動作技術的同時掌握體操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對各種動作技術的延伸產生理解。同時,引入帶有一定難度和趣味性強的動作技術,讓學生在學習難度動作時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既能反映體操技術的特點,也能體現學生學習過程,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健身性與實用性是體操運動的主要特點,也是今后體操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人們對體操的認識和理解來源于實踐,傳統體操發展的局限在于競技技能主導一切,而體操的拓展、輔助功能一直被人們忽略。健身性、娛樂性、實用性是當前體育教學所提倡和主導的教學理念,所以在體操教學中要設置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內容,既要有個人形式,也要有集體形式[4]。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點強調體操運動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掌握技術動作的同時了解體操健身知識,學會如何利用技能去健身。
2.4構建新的教學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實踐與應用能力培養
當前普通高校對學生體操教學評價主要為技術技能考核,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和個性的發展。應結合體操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重點培養學生體操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因此,改革現行體操教學評價體系,轉變體操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首先將技術考核形式變為課堂評價形式,將技術考核重心轉移到綜合能力方面。其次,將課堂綜合評價與考核成績結合,以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最后,重視學生互評和自評,科學結合不同層次的評價結果,全面評價學生的體操學習情況和綜合應用能力。構建科學的體操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2.5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重在創新教學思維、敢于實踐應用
高校體操教學改革的重點在于創新思維,敢于實踐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關系到體操教學目標能否達到、教學任務能否完成的重要環節,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體操教學質量的關鍵[5]。所以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尋找針對性與時效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體操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啟發能使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得到提高,教師通過開發與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體操學習中獲得更大收益。因此,理解教育內涵是教學方法創新與應用的基礎,由此開發的教學方法必將適合體育教育的快速發展,適應現代體操課堂教學,從而提高體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由于現代漢語知識在小學語文中應用非常廣泛,本課題組還特意對小學語文教師現代漢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以便為國培項目的課程設置提供參考依據。課題組成員對現任100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如下:
(1)您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嗎?A.不知道B.知道,但沒有研讀C.知道,并認真研讀過有91人選擇答案B,只有6人選擇答案C。
(2)動詞、形容詞能夠作主語嗎?A.不能B.能C.能,但詞性變為名詞有76人選擇答案C,14人選擇答案B。
(3)請您根據《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的拼寫規則給“我們到張家界游玩,那里瑰麗而神奇的景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這個題目時,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均詢問了課題組成員《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的拼寫規則,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確。
(1)題主要是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關注國家層面的語言文字政策,
(2)題主要是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經常學習現代漢語知識,及時更新;
(3)題主要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能夠規范使用拼音規則。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現代漢語知識,有待于進一步培訓,提高語言素養。同時,課題組對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學習現代漢語情況的調查,學生反映:一是現代漢語學習內容較為抽象,難懂難學;二是現代漢語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實用性不強;三是現代漢語理論性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
(二)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使用現代漢語教材的調查
課題組對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10所高校開展現代漢語教材的使用情況調查,10所高校均沒有專用教材,使用的是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同的教材。
(三)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任課教師的調查
課題組對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10所高校開展了現代漢語教師情況的調查,結果如下:一類是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教師兼教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這類教師大多是語言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但比例不大;二類是非語言學專業教師教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比例較大。高校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主要任務是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基礎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扎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實施素質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小學教師。但從目前的調查來看,盡管現代漢語課程是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但現代漢語課程教學還較為薄弱,其應有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
二、造成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夠重視現代漢語課程
大多數高校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均把現代漢語課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是,進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依然是教育學、教材教法等,課時分配和師資力量優先保證這些核心課程,而現代漢語基本上邊緣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認為,現代漢語是我們漢族人的母語,學生能說能寫,開不開設關系不很大。這樣一種狀況必然導致現代漢語課程資源配置較弱,如大多數高校的現代漢語課程是2個學分;只要是學中文的老師,都能教現代漢語。學分少,師資力量配置弱,必然會削弱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實際上,現代漢語作為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提高語言素養和小學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多是拼音、識字、辨析詞語、寫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識依然是現代漢語里的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高素質的小學教師,應該擁有扎實的語言學知識,要知道,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應該先要有一桶水啊,試想想,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自己都不會按筆順規則書寫漢字、弄不懂主謂賓等,怎么能夠來教學生寫漢字、壓縮或擴展句子呢?所以,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在培養方案中將之納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并積極做好相關評價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的語言素養和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二)學生不夠重視語言理論知識的學習
中小學一般淡化現代漢語知識教學。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要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現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練習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梳理有關語言文字結構和運用的規則,提高理性認識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盡管新課標語言文字運用要求較為明確,但由于現代漢語知識理論性強,內容多,在教學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中小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語言教學,或者說,需要運用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語文教師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教用來解決問題的語言文字知識,譬如,“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在數學方面有了較大提高。”這是一個缺少主語的病句,中小學教師可能聯系句子談一談主語的特征等內容,但一般不會詳細地講解句法成分系統,學生所獲得的語言理論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教師覺得教語言知識比較麻煩,中小學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也較為簡單,大多數學生也不會很重視,更不會用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來鉆研語言理論知識了。這可能導致一種后果,盡管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系統學習了語文,但由于沒有系統學習現代漢語理論知識,現代漢語基本理論知識比較缺乏,學生一般不能準確地運用現代漢語理論知識來分析語言,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新生的問卷調查中,需要應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時,沒有一個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出來。也就是說,中小學淡化現代漢語理論知識教學,只是注重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學生缺乏語言理論的指導,學習現代漢語的興趣就大打折扣。進入大學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雖然覺得現代漢語知識很重要,但因為現代漢語是母語,學生能讀能寫,憑經驗和語感能發現和解決部分語言文字運用問題,覺得完全能夠應付小學語文教學,所以沒有必要再深入學習現代漢語理論了,加之現代漢語理論比較抽象、枯燥,學校對現代漢語考核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很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不大。
(三)教材編寫相對滯后給現代漢語教學帶來消極影響
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使用的現代漢語教材與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教材相同。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相同,所以在課程設置、專業要求上不盡相同。現代漢語課程雖然是兩個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教學目標、課時分配以及學生對現代漢語知識掌握的要求不一樣,如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現代漢語一般是5-8個學分,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一般是2個學分,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高素質的中文人才,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小學教師等,培養目標、要求決定教學內容,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與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應該不一樣。如果兩者使用的現代漢語教材相同,就可能會出現“削足適履”的現象,必然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學帶來消極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教學主要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知識傳授按照全、滿、深、透的標準實施;教學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授課,那些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很難進入課堂。大學生正處于風華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躍,求新求異思維占主導地位,呆板、枯燥的課堂肯定對他們沒有一點吸引力,如果學生事先沒有了解現代漢語作為一門基礎課在專業學習中重要性,就不會積極主動地鉆研語言學理論知識了。現代漢語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積極做好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工作,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現代漢語的興趣。
三、解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現狀的途徑和方法
學好現代漢語,對于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語言素養和語文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語言理論對小學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主要措施有:
(一)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建設
一是高校可將現代漢語課程列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在資源配置中向之傾斜。二是適當提高現代漢語在課程體系中學分比例,可提高到3-4個學分,確保現代漢語課程有較為充足的課時。三是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增加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環節,即組織學生到小學語文課堂中聽課,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運用現代漢語中語音、詞匯、語法、文字、修辭知識來進行教學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有針對性地學習現代漢語知識。四是鼓勵現代漢語教師進行教改教研工作,推進精品課程建設,探索出適合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
(二)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要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組建一支專業、敬業的現代漢語教學隊伍,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水平。所以現代漢語師資隊伍建設,首要的任務就是使現代漢語師資隊伍專業化,所謂專業化,就是說任教現代漢語的教師最好是從事語言學研究的老師,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現代漢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現代漢語教師到小學課堂跟班聽課,參加小學語文教改教研活動,參加相關語言培訓班的學習等,加強與小學教育教學的對接。再次,鼓勵現代漢語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把生活中生動活潑的語言例子引進到課堂中來,建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1.教師要準備教學資源、制作微課程及布置任務等最早研究和實踐微課程的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程是根據實踐教學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它具有主題明確突出、內容短小精悍、資源豐富多樣、結構相對獨立等本體特征,適合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而“翻轉課堂”則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學,它是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在課外觀看,然后把課堂時間節省出來用于討論和作業輔導。因此,可以說微課程是翻轉課堂的主要載體,二者的完美結合可以為我們的開放教育帶來更多新的思路。
(1)微課程制作微課程的制作要經過選題、設計、錄制和后期制作、上傳等流程,內容一般包含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學習評價三個要素。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課程特征和應用角度,選擇主題突出、重點明確的教學內容,并充分調動必要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形成明晰的教學思路,這是微課程設計的關鍵。那么如何遴選教學內容呢?教師應首先分析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的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子目標,并確定章節知識點,這樣就將課程內容細化成若干承載某一知識點的學習對象。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的知識適合啟發提問,有的卻適合小組討論,我們應選擇概念性和分析性的問題制作微課程,而將探討性的問題留到課堂上進行。以法學專業本科課程《證據學》為例,它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先期必須具備法學尤其是訴訟法學的基礎知識。例如在第五章“證據的種類”中“證人的資格條件”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妨以“證人證言豈能任意采信”的案例來導入問題,利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大宋提刑官》的部分片段,結合案情正確分析并理解證人的資格,同時附加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自我檢驗。
(2)準備教學資源微課程制作是資源準備的核心內容,但是教師還應當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如介紹參考書籍、電子課件及相關專業網站等。根據本人的經驗,教學的關鍵不是講課,而是備課。只有備課備好了,才能上課揮灑自如游刃有余。教學資源準備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作為信息時代的老師,教學資源不能是廉價的,不能是簡單從網上下載的,不能是拷貝的。因為這些資源學生也能夠獲得,沒有必要老師自己當網絡資料的“搬運工”。應當利用教師獨特的學術資源,尋找學生不易獲得的教學資源,譬如ProQuestCentral數據庫等等。課件的圖片也不宜都從網上尋找,應當自己拍攝一部分圖片。總之,教學資源的稀有性是準備的要旨。這樣,學生的聽課熱情才會持續。
(3)提供確切的課前自學任務單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學生層次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該任務單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較強的針對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起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如在“證據的種類”任務單中,首先介紹觀看視頻指南,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及困惑反饋等。
2.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程,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學生在充分了解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觀看微視頻,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瀏覽拓展資源,完成課前針對性練習,然后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并記錄疑難困惑及時反饋。如此的課余自主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第一次的知識內化環節。
(二)課堂活動
翻轉課堂中,課堂應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是質疑問難的場所,是通過對話探求真理的地方。
1.師生共同確定問題教師根據課下收集的學生反饋總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精心組織,決定是組織“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的探究式課堂”,還是“以問題探討為主體的討論式課堂”。無論是哪種方式,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及學生參與的全面性,譬如2014年全國聞名的“呼格吉勒圖案”追責問題。
2.小組協作基于上述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或者討論,小組成員通常控制在5人左右。每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進課堂活動中,隨時提出自己的觀念和想法,通過辯論交流完成知識的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加以指導,對學生進行有效引領。該過程實質是知識的第二次內化。成員的組成盡量讓學生自由組合,做到密切配合,避免假協作真單干。同時,現在男生較少,要做到男女生搭配,避免純男生合作和純女生合作。
3.交流展示階段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協作之后,個人或小組間可以通過總結或者辯論等方式將學習所得進行成果展示。本人的做法是每次上課前大約10分鐘,事先找1名同學將自主學習的內容,通過制作PPT的形式來展示。然后,老師進行簡短的點評。當然,點評過程中,主要談學生的優點,對于不足少談或者不談。因為學生對于他們的不足是可以感受到的,避免給學生造成不愉快,影響同學參與的積極性。重點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知識性的討論。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必須做到及時的準確的相關的知識講解,豐富學生的展示內容。這是因為很多時候,學生不愿意或者不能及時提交所要展示的PPT,老師并不知道學生要具體講什么。
(三)課后評價
學生在任何學習環境中的行為方式和表達方式都存在著顯著不同,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中同樣如此。那么翻轉課堂的評價體制就應該有著不同于傳統課堂的方式,我們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其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協作性及反思力,最終通過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元化方式來提供有參考意義的評價結果。無論是大課程還是微課程,教師都要積極地經常地進行教學反饋,虛心傾聽學生的意見,主動了解學生的感受,改進不足,發揚優點。
求學網小編為你提供論文范文:“語文教育專科畢業論文范文”,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論文。
語文教育專科畢業論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語文教育專科畢業論文范文”,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10)10-0183-01
語文課程理念的一系列重要更新,熱切呼喚著教師角色相應作出深刻的轉換。這種轉換是教師伴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質性推進和現代語文課程的新成長而發生的,是教師面向教育未來的發展性建構。這就需要首先理性地審視和反思語文教師的傳統角色,使之逐步從所謂傳道授業解感之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換言之,語文教師要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職能。
1 由課程知識體系的灌輸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對話者
以往的語文教學,以系統傳授學科知識的嚴謹性而成為一大特點,這同時也難免唯知主義傾向的抬頭,極端者甚至使原本內涵豐富、品位高雅的母語課程異化為以復制系統知識為目的的流水型作業。這種機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過程,一方面將渾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時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特點這若干大塊的“粗糧”,用心良苦地灌輸給待哺“精糧”的學生;另一方面脫離語境而孤立和片面地串連語修邏文知識線,使知識難以為學習主體有目的、有意義地建構。這種大工業生產式的語文課程,難以適應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的素質教育。
新課標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師就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及其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這里,語文教師要強化兩種意識。第一是民主意識。即語文教師要創設課程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尤其表現在閱讀教學中,正如新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實質是確認學生也是語文課程的主體之一,故應激發和尊重學生對課程新價值的創造。第二是人本意識。既然學生不是承納知識的容器而是有待點燃的“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那么,教師就理當以全面發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為課程目標,即如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發展學生的能力體系和人格體系。這樣,就廣度而言,個體的精神境界、個性品德和語文水準將得到完整的提升;就長度而言,個體以志趣為動力、以自主學習為習慣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將得到可靠的保證;而就深度而言,生命就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和技能訓練而獲得抵達人性深處的靈魂之優化。
2 由教科書的被動使用者而成為新課程的塑造者
由于以往語文課程編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閉鎖性,教師難免只是消極、被動的忠實執行者,連對教科書的自主選擇和重組都可能性很小,更遑論對校內外多種課程資源的自覺廣泛的開發和對課程發展的創造性研究。
新課標的引導下,語文教師的教學創造精神將隨著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的釋放,從而升華為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其一,就課程既定內容而言,教師要對語文教科書作出適當的“裁剪”,取舍、增刪與否,均要根據本地、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簡單照搬學科專家的方案而忽視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其二,就課程動態建構而言,語文教師要著力突破課堂教學的自閉性,主動建構與社會、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廣泛聯系,從而使有字之書與鮮活的現實同化為充滿生機的統一體,使母語課程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揮。諸如讓報刊、影視、廣播、網絡、演講、辯論、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課程資源進入教學流程――如是,語文課程才可謂面向生活、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其三,就課程實施而言,語文教師要努力改善和優化教學流程,使每個教學環節都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不僅是上述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自身首先是語文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性資源。在語文課程日益走向開放性、生成性和創造性的基本趨勢下,教師要建構嶄新的語文課程價值觀,即以激發學生超越語文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生命活力為課程的價值追求,突破語文知識體系的束縛,發展學生洋溢著靈氣和才情的個性化言語能力。
3 應由課程成績的裁判者而成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二、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現狀調查
(一)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現狀調查
針對目前我國英語專業教育存在的理念上和現實主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對山東與上海的幾所高校的英語專業文化課程設置現狀進行了現狀調查和對比。山東高校分別是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師范學院等;上海高校分別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調查結果表明,所有被調查的高校,無論其屬于何種類型,都基本上達到了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設了基礎層次的文化入門課程。各高校普遍開設的英美文學選讀、歐洲文化入門和英語國家文化概況等。山東各高校的人文課程的開設也大都僅限于此,但對比其它高校的文化課程設置,山東大學明顯優于其它省內高校,如他們開設了歐洲文化史和其他各小語種國家的文化史課程。除此之外,山東大學在通識課程的設置上明顯加大文化課,甚至兩希文化相關的課程設置,如歐美文化與文學,考古學與世界文明史(人文)、圣經人物點評、世界遺產概論及欣賞(人文)等通識課程。上海的幾所高校也開設美國文化相關的課程,如復旦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美國歷史與文化,華東師范大學的美國文化。被調查中的上海高校中有四所都開設了有關中國文化的課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中國文化要義及中國歷史及文化、復旦大學的中國文化等。在深層次文化課程設置方面,調查結果表明,文化課程的設置與該高校的綜合實力、英語專業的培養理念密切相關。除山東大學外,山東其他高校基本沒有開設更深層次的文化課程。上海高校在此層次上要明顯優于山東諸高校,特別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依賴于其強大歷史、師資、辦學條件等,文化課程的設置在廣度和深度上均超越了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人文課程不局限于英語專業,體現了英語專業的人文性。作為全國專門的外語類院校,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英語專業教學和科研均處于學科領先地位,西方文化和文化比較類的課程設置方面,尤其凸顯其強大的專業力量。東西方文化導論、跨文化交際、西方宗教專題研究、現代西方哲學精華、尼采與東西方文化、美國電影研究、歐洲電影研究、圣經選讀、希臘羅馬神話選讀、大眾文化、歐洲文藝鑒賞等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無不彰顯出其在英語教學與研究方面的強大實力和領先地位。無論是上海的綜合類大學還是外語類院校,對文化課程的設置均體現了其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素質和實際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技能的人才的培養理念。
(二)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現狀調查的結論
經過以上調查對比,結論非常明顯:所有被調查高校在基礎層次的文化課程設置方面都基本達到大綱和課程教學要求,在中層和深層次的文化課程方面,眾多高校的文化課程設置缺乏豐富性和深度,在人文課程的設置上非常薄弱,在教學內容上僅限簡單介紹層面上。相比較而言,上海外國語大學和復旦大學明顯優于其它高校。這也是上外近幾年來一直致力于人文課程改革的理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