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6: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育學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論文以大連市日新學校,大連市盲聾學校,大連市沙河口區啟智學校,大連市中山區培智學校,甘井子特殊教育中心5所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現狀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到殘疾學生的特殊性,根據研究需要,抽樣調查學生均為具有一定思想和行為能力的殘疾學生,共計300人,其中男生162名,女生138名。教師1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特殊教育理論、殘疾人體育的論文、報刊、書籍,下載與學校體育有關的學術論文,以及與特殊教育體育有關的專著,收集國家有關殘疾人的法規、文件,并及時了解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研究動態,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本論文以大連市內5所特殊教育學校為研究對象提出相關的問題,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回收率為100%。無效問卷15份,有效回收率為95%。教師問卷18份,回收問卷18份,回收率100%。通過調查得出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開展現狀、以及影響開展因素的材料,為大連市進一步推廣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開展提供可實施的方案依據。
3.數理統計法
本論文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所獲得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對調查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運動開展現狀、以及影響開展的因素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4.邏輯分析方法
以邏輯規律為指導,根據事實材料,下定義,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構成理論體系的方法體系。本論文主要采用比較法,對研究內容進行鑒別和分析,對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運動如何順利開展提供可施實性的方案對策。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教學開展現狀
1.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開課情況在新課標中明確規定體育與健康課的各年級學時數分別為:包括0.5學時健康理論課在內,1~2年級相當于每周4學時,3~6年級和7~9年級相當于每周3學時,高中1~3年級相當于每周2學時。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中大部分的課時安排都是一個星期3個學時,還有兩所學校只開設了2個學時,3個學時以上的比例基本沒有。其中健康課為0.5個學時,在所調查的5所學校中,每個學校都可以很好地完成健康理論方面的教學。說明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課時數基本可以達到國家的標準,開課情況良好。但如果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特殊性,相應的增加1-2課時的體育課對殘疾學生的身體恢復和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有必要的。2.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教材使用情況目前大連市特殊學校在教材體系建設方面還缺乏統一規范的執行要求和實施標準,這直接影響到體育課的教學效果,達不到特殊體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更是降低了特殊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3.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設置情況體育教學內容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中主要內容還是集中在籃球、田徑等競技性較強的運動項目上(見圖1)。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針對性,對提高殘疾學生的身體康復、增強適應性用處不大。4.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情況在對教師進行的體育課教學組織形式調查發現(見表2):采用最多的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教學,占50%,這主要是也因為以教學班為單位組織教學是最簡單、方便、省事,容易實現的一種規模。采用以障礙類型分類教學的占28%,基本實現了以不同障礙類型來組織教學。其次是能力強弱分組組織教學占17%,采用最少的是以興趣分組組織教學,僅占5%。《特殊學校教育暫行規程》第十九條規定: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課制和多種教學組織形式。[2]作為殘疾學生的體育教師,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還需要注意學生的意向和興趣,以提高他們參與體育課和身體鍛煉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組織上更要體現創新性,新穎性。5.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方法運用情況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的體育教學原則指導下,師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并合理組合和運用場地、器材、手段的活動方式。由于特教學校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體育教師只能采用視覺手語式教法和聽覺觸摸式教法,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殘疾學生的特殊性,但沒有深入研究針對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創造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二)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基本現狀
1.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專業、學歷、職稱比例情況
調查發現(見表3),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有6位,占33%;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有7位,占39%;所學專業即不是體育教育也不是特殊教育的有2位教師,占11%,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特殊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歷主要是以本科為主,但中專和大專學歷仍占一部分比例,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只有1人。從中可以看出,大連市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都略低于普通學校。另外,在對18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的職稱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初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9人,高級職稱6人,可以看出大連市教師職稱結構總體狀況良好。
2.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性別、年齡比例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男女比例相差明顯,女教師比例只占全部體育教師人數的17%,還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有的學校甚至都沒有配備女體育教師。分析其中緣由,可能是受特殊教育事業的特殊性以及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對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年齡構成的調查結果顯示(見表4):30歲以下的教師有7人,占39%;中年教師占61%。由此可以看出,大連市特殊學校體育教師隊伍是以中年教師為主體。從教師年齡和教齡來看,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年齡是合理的,因此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這為大連市特殊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教師對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影響因素的認識直接影響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開展。針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工作的特點提出了以上幾條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見表5)。社會對特殊體育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不夠是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工作實施者認為的影響特殊體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教師對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影響因素的認識直接影響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開展,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消除所有不利因素,提高教師對體育活動的開展的積極性是開展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與經費基本現狀
體育教學設施是體育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它通過自身的完善程度制約和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水平[3]。有健身房的學校占40%,有單雙杠的學校占60%,有乒乓球臺的學校占100%,大部分學校體育器材僅滿足于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品種單一數量偏少,特別是可供殘疾學生康復運動訓練的器材更少,有的體育活動根本無法開展。不能滿足所有需求。這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開展情況起著限制作用,所以場地器材仍然是一項急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得知5所學校中有2所學校體育經費是基本滿足的,有2所學校體育經費充足,只有一所學校的體育經費稍有不足。可見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于特殊人群和體育事業的關注日益增加,大連市政府以及社會各團體對于特殊教育的關心和愛護是顯而易見的,但仍然需要國家及社會各界對特殊學校從經費方面給予支持。
三、結論
(一)大連市5所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的運行狀況良好,基本可以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課時數。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田徑、籃球等競技項目,但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材使用上,沒有統一的執行標準,過于老化,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三)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主要是以
班級為單位和以障礙類型為單位為組織形式。體育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教法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
(四)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師資隊伍結構
不盡合理。男體育教師的數量遠遠多于女教師的數量,專業對口體育教師太少,學歷情況不均衡,教師積極性有待提高。但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的年齡是較符合教學需要的。
(五)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經費情況良好,但體育活動面積遠遠低于特殊學校建設標準要求,無法達到滿足教師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活動的要求,“一場多用”的現象十分普遍。
(六)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應該進一步進行課程改革,針對學生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案;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建立科學的體育師資隊伍;加大經費投入建設能夠增強殘疾學生身體恢復的專門器材,在各個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
四、建議
(一)深化課程改革,建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新體系
首先要更新課程理念,打破以競技項目為中心、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主的傳統的體育課程內容和結構體系,根據殘障學生身心特點確定體育項目;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開發符合殘疾學生特點的課程資源盡快制定編寫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不同殘疾類型學生身心特點的體育教學大綱以及體育教材,確保體育教師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二)建立科學的教師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全省的特教師資培訓基地,由點及面在全省形成特教培訓的平臺和網絡,形成中等特殊教育師資培訓考級認證制度。另外,要樹立特教教師先進典型,弘揚先進教師敬業精神,提升特教教師的社會地位。宣傳特殊教育教師先進典型,培養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性品質,樹立堅定的為特殊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教師職業信念,吸引并穩定一批有志青年教師扎根特殊體育教育工作。
(三)加大經費投入,加強特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建設
經濟支持是特殊教育最根本的支持措施,特殊教育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高額的教育投入。合理有效的利用政府撥款,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和特教學校的實際情況,爭取國家對特殊教育投資的增加。另外,還要廣開渠道籌集經費,多元投入,吸引社會各界對體育事業的贊助。鼓勵社會力對特教學校體育場館、公益性體育機構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支持。學校要配置一定的必配類和選配類器材,還要根據殘疾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研制和開發殘疾人體育器材。
(四)正確引導殘疾學生養成并提高終身體育的意識
從終身體育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樹立殘疾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正確認識,使殘疾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體育態度。所以我們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提出以下要求:(1)正確引導殘疾學生從事體育鍛煉。(2)培養殘疾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興趣能力。(3)提高參與體育的意識和對體育的認識。順應時代要求,大眾性健身項目不斷涌入校園生活,在科學應用的前提下,對健身、健美、健心等方面做工作,有利于殘疾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以滿足殘疾學生的特殊需求。
收稿日期:2006―05―12
作者簡介:簡國明(1958―),男,漢族,江西省樟樹人,韶關學院數學系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數學模型、代數圖論研究。
一、成教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現狀分析
1.文獻短缺,資源利用不夠
這些年來,成教學生畢業論文存在著重復前人工作的現象,學生沒有掌握好當前科學研究狀況,對一些新的思想、觀點、方法、理論缺乏了解,事例沒有理論支撐,觀點、方法陳舊。這主要是我們的成人教育本科生大多是縣、鎮中學在職教師,信息量少,圖書資料缺乏,到校本部查找文獻資料又怕麻煩,網絡資源也沒有很好利用,再者成教生又沒有開設文獻檢索課,查新自然不夠。
2.學生寫作基本功較差,選題盲目,格式不規范
由于前些年來,各高校沒有重視成教生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訓練,更沒有開設論文寫作課。在中學時代或工作中成教生僅練習了小型論文(一千字左右),現在要完成五千字以上的本科畢業論文,實非易事。又沒有課程論文或學年論文,平時疏于練筆,他們在立意、選題、選材、構思、創新、論證、推理等方面比較欠缺,以至于專升本函授生把畢業論文寫成工作總結或教學總結,例子堆積。論文立意不明,觀點不清,沒有理論上的深化。論文選題盲目或選題陳舊,題目要么選得過大、要么選得過難,而標題又取得太大或太長。由于成教生缺乏系統的科研訓練,因此寫作的基本規則和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格式不規范,觀點不鮮明,重點不突出,缺少邏輯性。
3. 時間投入較少,抄襲現象時有發生
時間投入較少,論文寫作基本功差,畢業前臨陣磨槍,勉強成文,其質量就可想而知了。雖然規定了引用他人文獻不要超過全文的15%并要求注明出處(參考文獻),但畢業論文抄襲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進行電腦上網,對網絡論文進行復制、粘貼,拼湊成文,占為己有。指導教師明明知道學生寫不出那樣前沿的畢業論文,但苦于無任何證據,也只能望文興嘆。這有社會的原因,也有成教生自身的問題。
4.老師指導到位情況不好,評審也存在一些問題
指導教師到位情況不好,在論文選題、研究、撰寫等方面沒有認真指導和把關,學生論文質量得不到保證;評語比較空虛,寫不出其個性特點;一些論文質量較差,但評價卻很高、成績甚至給優秀。評審老師顧及指導教師的面子,評語不好寫得太差,或者沒有認真評閱,參照指導教師的意見和評分,就給出其評語和成績。對于一些不符合基本要求卻準于答辯,答辯又輕易讓其過關。這有指導的學生多、教師工作量大的原因,也有近年來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
二、加強和改進成教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思考
1.提高思想認識,規范畢業論文的管理,落實畢業論文責任和任務
(1)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性。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學生學習科研、設計方法,培養科研、設計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科學創新的主要途徑,它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文獻檢索能力、設計并推理及計算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任務,同時也是對學生幾年來學習成果、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檢驗。我們一定要使學生和教師提高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思想認識,使其認識到畢業論文是一門必修課,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是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只有畢業論文通過才有可能獲得本科畢業證,同時在自己工作中,晉級、評職稱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看其情況。因此學生和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認真負責地搞好畢業論文工作。
(2)制訂好畢業論文工作計劃,落實畢業論文任務。根據畢業論文工作具有寫作時間長、人員多、涉及面廣、分散等特點,為了完成好每屆的畢業論文工作,系里都應制定詳細的函授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計劃,工作計劃包括畢業論文的選題及開題研究、論文的指導與撰寫、論文的要求及格式、論文的答辯及評審、論文的工作時間安排等。嚴格規定好畢業論文的寫作程序,對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研究、完成初稿、修改定稿、打印、答辯、評審等程序作出詳細的規定。除此之外,還應該設計各種表格,如研究題表、選題表、評審表、答辯記錄表等以及答辯程序和評分標準等。
為搞好畢業論文工作,我們一般在第5學期布置畢業論文工作。每位同學的畢業論文都確定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由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并明確指導教師的責任。通過寫作者與指導者的雙向選擇,由系里平衡地確定出每位同學的論文選題及指導老師,指導老師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開題報告,并填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書。
2.搞好畢業論文專題講座,強化畢業論文指導,使畢業論文研究科學化
(1)開設畢業論文專題講座,搞好畢業論文集體指導。為了使本科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完成,對于沒有開設“畢業論文”課的專業,應開設畢業論文專題講座,專題講座的內容應包括: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步驟、畢業論文的選題與研究、論文的撰寫與格式要求以及一些研究課題介紹等,同時給學生介紹網絡資源特別是校園網的文獻資源的查找,包括各種中文期刊數據庫。通過畢業論文的專題講座(包括網絡文獻資源的介紹),使我們的函授生得到系統的科研方法培訓,以達到集體指導的效果。要指導好學生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根據數學類本科函授生的特點以及我們幾年來的經驗,本科畢業論文主要是綜述性研究、數學教育研究、數學應用性研究和計算機應用研究,數學類畢業論文題目可涉及初等數學、函數論、微分方程、代數學、幾何學、組合論、圖論、數學史、數學美學、數學建模、計算機應用、數學學習與數學教學等研究領域。
(2)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建設,搞好畢業論文指導,提高畢業論文質量。要有好的畢業論文就要有好的指導教師,這就對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函授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不斷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和科研經歷,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嚴謹治學,以自己的認真的科學精神去影響學生,做科學研究的典范。
學生應主動與指導教師聯系,得到教師指導,選題要與指導教師商量、討論,寫出提綱給指導教師審閱。指導教師要督促檢查學生畢業論文進展情況,對不同基礎、不同成績的學生分2-3個類別提出不同的論文寫作要求,要在文獻檢索、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研究方法及步驟、撰寫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教師要把好選題關。選題的基本要求一般可為:緊密結合專業培養目標,體現專業特點;緊密結合教學實際,減少假擬題目;體現科技發展水平,力求題目新穎;兼顧學生綜合應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全面提高。
要加強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指導教師指導落實到位、學生畢業論文工作扎實,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3.建立畢業論文評分標準和質量監控措施,努力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1)制訂好畢業論文評分標準,使畢業論文評價科學化。搞好畢業論文工作必須制訂好畢業論文評分標準,它是實現畢業論文評價嚴格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評分標準應從論文的創新性、科學性、規范性、應用性和難易程度、工作量等方面來衡量,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來劃分,并用百分制來評定學生畢業論文成績。按平時成績、審閱成績、評閱成績、答辯成績各占一定比例計算出該同學畢業論文成績,如平時成績占20%、審閱成績占30%、評閱成績占20%、答辯成績占30%。平時成績包括學員的學習態度、文獻資料閱讀與文獻綜述能力等;審閱成績和評閱成績包括畢業論文的選題性質、難度、分量,論證能力,創新能力與學術水平,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能,文字表達與撰寫規范等。
(2)抓好畢業論文選題和期中檢查,形成過程監控措施。為使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完成,應抓好畢業論文選題和期中檢查,形成畢業論文的監控措施。指導教師對所指導的學員要全程跟蹤,悉心指導并對各個環節認真把關。建立好畢業論文的系、教研室、指導教師的三級監控體系,如畢業論文選題由指導教師、分管系領導把關,論文期中檢查由指導教師、教研室主任負責,論文的形式審查由教學秘書負責,論文的評審由系答辯委員會、評審委員會負責把關。
(3)搞好畢業論文答辯和評審,把好畢業論文質量關。畢業論文答辯與評審是把好畢業論文質量關的重要環節。系要成立畢業論文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由系領導、教授、資深副教授、博士組成;再分學科或研究方向組成若干個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每個答辯委員會(或小組)一般由5人左右組成(非指導教師),其中設主席(或組長)一名,秘書一名,主席(或組長)應是系畢業論文評審委員會成員。
規定好畢業論文答辯程序,比如答辯程序可為:1)主席(或組長)主持,介紹有關情況;2)答辯同學宣讀(介紹)論文,10―15分鐘時間;3)提問:分固定提問(3個左右的問題)與自由提問進行;4)回答問題(允許20分鐘考慮后回答);5)宣布答辯結果(評價、成績等)。
同學畢業論文完成后并填寫畢業論文評審書交指導老師審閱,指導老師給出審閱意見及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審閱成績)后交系辦;系里按每篇論文的研究方向送交一位教師評閱,評閱教師給出評閱意見及評閱成績;系里審查畢業論文的答辯資格后,再分學科進行答辯,答辯后答辯組專家給出答辯評語和答辯成績。為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審閱、評閱、答辯、評審等各環節要嚴格把關,并實行指導教師回避制,這有利于保證畢業論文評審的公正性,避免指導教師代答、辯解的現象,以及一些不必要爭論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超英,徐鳳信.畢業論文撰寫中指導教師的作用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03, (1)107-108.
〔2〕 牛鳳杰.函授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3, (6) 61-62.
〔3〕 陳友華.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 (7) 3-4.
一、前 言
傳統數學教學常常只將重點放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方面,而在培養學生對數學這一門學科的文化內涵、思想體系的認識上往往重視不夠.這種教學的結果常常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失去學習數學課程的熱情與興趣.而且,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對數學文化知識重要性的不斷了解,其巨大的教育價值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數學課程應該是數學歷史及發展趨勢以及對人類文明發展作用的反映.張奠宙教授曾強調,數學文化應當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真正感受數學文化并與之產生共鳴.在推崇綜合發展、文理交融的現代社會,我們更要轉變教學觀念,將數學文化與大學數學教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二、數學文化內涵及其對高等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國家級教學名師”、南開大學數學科學院院長顧沛教授對數學文化內涵的定義分為:數學文化從狹義來講,指的是數學思想、方法、精神、語言、觀點及其形成與發展;從廣義上來講,還包括數學美、數學史、數學與人文的交叉、數學教育、數學與其他文化的關系.大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當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判斷力、理解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所以,現代大學數學教學應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在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上,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就是要將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三、如何將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有效相結合
1.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其文化素養
教師更新數學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是傳授數學文化學生的前提條件.現代的大學教師不僅要專業知識扎實,而且要知識面足夠寬廣,對數學哲學、數學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足夠熟悉,掌握高等數學的歷史背景、發展現狀、應用價值與前景,并能將課程知識與這些知識很好地融合后再傳授給學生.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合理組織教學,加強與其他專業老師的合作.由于所有教材都有其缺點,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參考多種教材,選擇優秀部分進行教學.由于所教學生的專業不同,特點也不同,大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就應當根據學生的專業選擇內容,根據專業需要的內容進行細講,而那些用不到的知識就可粗講甚至忽略.比如傅里葉級數這部分知識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比較重要,因此應進行重點講解;在講解重點內容時,還可以將人多的大課堂分成小班教學,并依據學生的基礎不同進行合理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很好地學到知識.
其次,教師間也要重視對教學思路的探討,在進行教學內容順序的安排時,既要遵循由淺入深、從特例引出一般的原則,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由于微分與定積分、不定積分聯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將定積分與不定積分合為一章,先講解定積分概念和性質,然后依據微積分基本定理,建立定積分與不定積分(原函數)之間的聯系,最后講解基本積分法,這樣安排既方便學生理解,還能突出重點.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以數學內容自身作為出發點,體現其文化價值.大學數學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嚴謹規范的數學知識,有益于學生形成團結協作、踏實細微、嚴肅認真的作風.數學中的常量與變量、有限與無限、微分與積分等都是量變與質變、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的極好的教學材料,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方法論與世界觀.
第二,讓學生多了解數學家的事跡與思維過程,以及數學的有關史料和應用前景,使學生從中認識到所有科學都是經過認識與再認識、成功與失敗的循環往復才不斷發展的,科學上每一個小進步都是科學家不懈努力、刻苦鉆研的結果,這將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非智力因素.以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例,他學習的條件極端艱苦,但是仍然熱愛癡迷于數學,堅持不懈地進行數學研究,最終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著名難題.通過這一事例必將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和獻身數學的精神.
第三,數學課程還應重視數學史料的教學,反映出數學文化的方法、思想、精神、語言、工具的作用,強調數學內容與日常工作生活相結合,突出思想方法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原則,增加統計、估算、線性規則、數據分析、運籌、圖論等知識,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與自覺性.
3.注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獨自學習的本領,而加強數學文化的教學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一方面,引導學生多接觸和閱讀有關的論文與文化書籍,使學生首先對數學知識的發展與應用過程有一定了解,進而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這樣在增加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又使其學會了一定的自學方法.另一方面,增設一些活動課與探討課,鼓勵學生積極走入社會,具體實踐過程可采用“提出問題建模求解應用”的模式.鼓勵他們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決心與愿望,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與意識,認真體會到不同知識的聯系,得出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與寶貴經驗.
四、總 結
現代的大學數學教學,應當是傳授數學技能、知識與加強文化熏陶相結合,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更加理解數學,掌握數學的精髓,從而終身受益.而作為教書育人的高校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更深層次地研究大學數學教學與數學文化的聯系,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1993年聯合國在我國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會議認為:世界第一位的挑戰不是新技術革命,而是道德問題。專家們一致認為,如果將來科學技術更進一步發達了,而領導權又掌握在沒有道德的人手里,那就是人類的災難了,因為他手中已經不是一把槍,而是原子彈。因此,當代世界各國都把國民德育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德育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努力探討學科德育的特點、規律,充分發揮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數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著德育的任務。首先,數學是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及空間形式的客觀規律的反應。其次,數學本身具有結論確定的特點,數學教學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理性的教學。第三,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繼承基礎知識的同時,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進取心和創新精神。第四,數學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之一,數學教育是一種文化基礎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數學教學中德育的特點
1.隱蔽性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并不是讓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一種說教,而是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機結合。
2.深刻性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種遲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數學的特點,長期熏陶方能見效。但這種德育的功效一旦獲得,將不易被改變,終身受益無窮。因此,它又顯現出長效性、深刻性。
3.整體性數學之德育,是對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理性精神,又可以培養意志與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因而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4.層次性德育內容本身是個層次的結構系統,一方面,教材的知識帥淺入深的,以教材為載體的數學德育,也是同步由淺入深地構成德育系列;另一方面,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也要求德育要有層次性。
5.制約性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受教學內容的制約,途徑和方法受教學過程的制約。教材是課堂德育的當然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教學的前提。脫離教學內容,德育和智育就成了兩張皮,油水兩分離;找到了切入點,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融,雙管齊下。
二、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
1.培養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數學本身充滿著唯物辯證法。在數學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概念的形成與演變,重要思想方法的確立與發展,重大理論的創立與沿革等,無不體現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思想——發展、運動與變化。數學對象源于現實世界,說明了認識論的唯物論,體現存在決定意識的觀點。通過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意識,認識數學的價值,認識科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須善待人生,充分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培養理性精神
誠實、求是,是數學理性精神的本質特征。數學語言的精確性使得數學中的結論不會模棱兩可,數學中不存在偽科學,不允許有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存在。數學讓人不迷信權威,不屈服于權貴;數學讓人堅持原則,忠于真理。因此,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愛,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
理智、自律,是科學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數學能夠去其浮躁,凈化人的靈魂。數學的思維方式,教育人們理智地思考問題,三思而后行。數學的公理化方法、結構方法、數學模型方法、拓廣方法等,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整體性、創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養成從全局出發,抓住事物的本質,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習慣。
3.培養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養
數學是一門既美又真的科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包括數學發現中的美學感悟,數學命題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充滿了發現科學真理的愉悅和歡樂。對科學問題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決之后的歡樂。對科學問題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決之后的歡樂,是人生秘不可少的體驗。還包括數學表示中的美學修養,如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系統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命題與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數學中的奇異性等。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得數學的審美能力,既有利于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也有助于提高創造能力,數學美是激發求知欲、形成內驅力的源泉。
4.培養意志與毅力,提高抗挫能力
數學史是數學家的奮斗拼搏史,展示著數學家為真理而獻身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數學每前進一步,都充滿艱難險陰,需要數學家們的膽識、勇氣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價而百折不回。希帕薩斯因發現無理數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數學而被亂兵所殺。在數學教學中,把定理、公式與數學家逸事聯系起來介紹給學生,有僅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與毅力。學生聽了數學家的事跡,必然會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將百折不撓的磨煉,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認識到只有經過自己奮斗才能取得激勵人和鼓舞人的成就。
5.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科技修養
由于在教學中,經常討論最大值、最小值和最佳解題對策等問題,因此,數學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事物發展的眾多可能性中尋找最佳途徑,培養優化意識。
在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能被直接應用的現成數學理論知識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數學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要結合適當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同時,讓學生從了解數學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和里程碑事件中,如三次數學危機,幾何作圖三大問題,五次方程不可解與群論,集合論與數學基礎,“李約瑟難題”和“陳省身猜想”等等,懂得數學落后即科技落后,就會挨打,就會喪權辱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質。
三、數學教學的德育原則
1.科學性原則數學教學為形成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學習數學需要正確的動機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遵循認識論的規律。因此,德育滲透要符合的科學性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數學課的本質特征,把握德育滲透的適度、力度、結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滲透性原則教學中要將智育和德育融為一體,防止牽強附會,貼政治標簽。要找好德育的切入點,抓住道德的基本點,由此深入、輻射,才能收效。要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將德育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達到課堂教學融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最高境界。
3.系統性原則科學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要經歷一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漸變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和德育目標制定德育計劃,長期地熏陶、滲透,才能水到渠成,見到功效。
4.量力性原則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認知基礎和思維發展水平,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總是因人而異,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證共同施教達到統一要求的前提下,還要照顧不同學生的層次特點,注意個別教育與共同教育相結合。
5.情感性原則數學教學中德育要講究藝術性,充分發揮情感效應。在師生交往中,建立一種平等、民主、新切、和諧的師生關系。如果教師在課內外均以教育者自居,表情嚴肅,態度嚴厲,學生就會產生壓抑感和約束感,甚至會造成心理障礙,日積月累就會對教師敬而遠之,這時的教育自然是低效甚至無效。反之,尊重學生,真誠地關心和理解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而心幫助,一視同仁,就會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領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獲得啟迪,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實施中應重視的兩個問題
1.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應面向新世紀,充分認識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深遠意義,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真正將每節課的德育目標落到實處,明確自己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舉止言行,學生都在細心觀察,甚至效仿。教師通過講授的科學性、思想性,嚴謹的治學態度,負責始終的教風,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著學生,激勵他們以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向理想目標進取。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數學史知識和數學思想方的知識,能把握中學數學教學的脈絡,理出思想教育的層次,探索一些具體的德育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新一代為已任,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準確把握學生所思、所求、所感、所愛,有的效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實交效。
2.著眼課內,放眼課外學生個體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實踐性活動是實現這種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教學中要著眼課內,放眼課外,課內長期滲透,課外集中拓寬,才能促進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崇高的理想結合起來,使學生興趣化為更大的求知內驅力,進而深化德育效果。豐富多彩的課外數學活動,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又是德育的生動的大課堂。如組織數學美育討論,組織數學興趣小組,開展數學競賽,收集數學在社會經濟動中的應用實例等,以此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
參考文獻
二、優化教學語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它的學習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而抽象思維是借助語言實現的,學生正確表達正是其大腦思維的梳理和條理化的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引導和要求學生表述有條理,給學生足夠大的思維空間,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共同探究,在教師和自己互動中去思考、去感悟,并在問題討論中各抒已見,展示自己的個性。幫助學生把別人的話聽懂加上自己理解,然后學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師要學會用幽默化的語言批評學生,避免學生的逆反心理
教師批評學生時,語氣要盡量婉轉,語調要輕柔,結合具體問題淳淳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在幽默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譏諷他。這樣,避免了學生的抵抗情緒。例如:有的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你可以這樣說:“小心,不要丟了東西喲。”如發現有學生打瞌睡,可以問:“你夢見吃沒堡了嗎?味道怎樣?”這樣,課堂氣氛在教師的調動下,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再進行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肢體語言和豐富的情感性語言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二、讓特殊教育語文教學回到現實當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無法分開的。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出,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所以,特殊教育語文教學要在新理念的引導下讓教學活動回到現實中,進而提高特殊群體的語文實踐,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水平。語言文字是用來傳遞思想的,特別是中國的語言,最注重神韻,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領會,學生何以真正感受一個作品,又何以書寫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體里,大多學生存這樣那樣的缺陷,很多學生只能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中的一種方式體會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體學生學習的基礎,是課堂教育的延續,而過去灌輸式、講解式的教學方式根本不利于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學習。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必須要將語文教學植入到學生的生活里,進一步激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把教學目的以及要求作為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生活里學習,在學習里生活,進而獲取富有動力的知識。
三、綜合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執行個性化、分層次教學。個性化教學是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具備的不同性格、愛好、素質以及優勢等方面進行綜合式考量,對學生采取的個性化的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喜歡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喜歡默默學習,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就要針對學生優勢的科目加強訓練并給予更高的標準,而對于思維固定模式的學生要進行低強度的練習,設定適合學生語文思維提升的方式。四、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加大生活實踐
(一)仔細觀察生活、認知生活
特殊教育語文教材里有的語文描寫相對符合一些學生的實際,可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并沒有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通常會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師要在平時加強生活積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如此。學生才可以透過觀察去感受生活,體會到生活里的現象及規律,累積素材,為學習打好基礎。
(二)激勵特殊教育學生自主創新學習
學生的自主創新是指學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為核心,發揮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出自身觀點。教師要適時指引并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透過其他方式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和了解,以實現多元化以及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三)結合實際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語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經歷非常相像,教師在講授這些課程時,要有意識地通過不同教學方式打造出場景,將課文里表述的客觀景象以及現象立體地表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覺,結合生活里的經驗進行感受,提高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學生通過對美麗畫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課文所傳達出的情景,在朗讀的過程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滿活力的世界。教師一定要將語文教學和生活接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課文的意思,這也有利于調動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一、自身因素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教師說,這學生比較聰明,那個學生比較遲鈍; 這個學生長于記憶,那個學生善于思考;這個學生有音樂才能,那個學生繪畫出色;這個學生活潑好動,善于交際,那個學生沉默寡言,喜歡深思。這些都是學生之間表現出來的心理上的個別差異。就同一心理發展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有著大體相同的心理特點,但同中有異。由于人的遺傳因素,天賦素質或生理條件, 構成了人的心理個別差異的物質基礎。而人的心理個別差異,是人們在各自不同素質的基礎上,在各自不同的社會物質生活、文化教育環境中,接受到不盡相同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結果。正是這些后天的決定因素,使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等特點。
1.數學差生的心理差異 數學差生的形成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致。由于他們有一朝數學分數低下, 引起愁悶,數學中存在的問題、疑惑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所以就會有一夕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受挫,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埋怨的機率就會上升,促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情感逐漸發生變化。他們在老師面前常表現出膽怯、性格內向、自卑,在同學面前常表現出自私、冷漠、消極。久而久之,學習數學的動機、興趣和意志日漸消失,更認識不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學習數學在某種程度上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免受老師和家長的責備。他們對數學的學習通常感到厭煩、有太多的弄不清的問題,以致數學的情緒低劣。正如《左傳》中所述“喜生于好,怒生于惡......好物樂也,惡物哀也。”
2.數學差生的能力差異
首先,學習者的認識結構,即人在認識活動中的心理過程(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記憶、注意等)和個性心理特征(情感、意志、能力、體質等)存在差異。其次,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依賴于外在的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習者內在的心理結構,它是學習者通過教師所激發起來的心理結構作用于外界的數學知識結構而形成的一種內在的知識結構。因此數學認知結構是從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它一旦形成,將對學習者后繼的數學活動產生調節作用。但由于各人的心理結構的差異,則同一知識結構作用于不同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構,因此,不僅有正誤之分,而且也有優劣之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數學的能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數學差生的認知活動往往表現為沒有形成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般思維動作,也沒有形成認識活動必須具備的特殊思維動作。
二、環境因素
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為數學學習的環境因素,是指學習者所處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在數學學習中,不論是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獲得,還是對數學學習興趣、態度、情感、意志等的激發和發展,都受到學習者的環境因素的嚴重影響和制約,并起主導作用。
1.家庭教育的影響
人生第一位老師是媽媽。老舍曾說過: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滲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對各種事物的評價,家族生活的習慣。所有這一切,每日每時都塑造著家庭最小的心靈。有些學生家庭貧困,學費難以支付,因此這些學生自覺矮人一截,自卑感十足,對前途悲觀失望;有些學生恰恰相反,由于家族優越,父母為官,因此這些學生自覺混到畢業,前途自會有望;有些學生家長,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整天忙于賺錢,忙于應酬,無暇顧及子女;還有些家長進卡拉OK廳、跳舞、打牌,甚至“三缺一”時,把子女也拉上,放任自流;有些事業型家長,忙于自已的工作,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已的事,不懂的問題可以問老師,對子女缺乏營造家庭學習數學的環境的細心和耐心;有的學生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甚至離異,有的學生喪父喪母,給子女帶來心靈的創傷,這些學生缺少正常的關愛;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百般溺愛,養成了子女依賴、怕苦畏難等不良習慣,不懂得生活的艱辛,揮霍無度,以致各種惡習產生。以上種種都是數學差生受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2.學校教育的影響
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它是按照發展人的身心這種特殊需要而組織起來的環境。數學教師通過數學,極大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心靈。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關懷、期待厚望、指導幫助和行動表率等,不僅產生積極的效應,甚至影響他們的終生。無疑這將對學生的成才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數學差生的形成過程有著抑制的作用。但是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熱衷于搞應試教育。白天上了九節課,學生還得餓著肚子加上兩節晚自修課,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有些老師滿 堂灌,學生的書包越背越重,正當的興趣愛好受到了壓制甚至剝奪,數學差生更是倍受歧視,身心健康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少數教師文化業務水平低下,不能勝任教學工作;有些教師缺乏工作責任心,對學生漠不關心,或者違背教育規律,不恰當地指責學生、隨意停學生的課、罰抄作業幾十遍上百遍;甚至違背
師德規范,諷刺、挖苦、辱罵、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所有以上這些因素致使有些原在小學階段數量關系理解不夠透徹的數學差生到了初中就一差再差,心理畸形發展,學習數學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蕩然無存,而表現出麻木、呆滯、遲鈍。
所謂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所謂數學方法,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程序,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反映。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的行為。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感性認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當這種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序時就產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上升為數學思想。若把數學知識看作一幅構思巧妙的藍圖而建筑起來的一座宏偉大廈,那么數學方法相當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這張藍圖就相當于數學思想。
1、明確基本要求,滲透“層次”教學。《數學大綱》對初中數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劃分為三個層次,即“了解”、“理解”和“會應用”。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函數的思想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教學大綱中并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教學大綱》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類法、類經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會應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了解”、“理解”、“會應用”這三個層次。不能隨意將“了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會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推動信心。如初中幾何第三冊中明確提出“反證法”的教學思想,且揭示了運用“反證法”的一般步驟,但《教學大綱》只是把“反證法”定位在“了解”的層次上,我們在教學中,應牢牢地把握住這個“度”,千萬不能隨意拔高、加深。否則,教學效果將是得不償失。
2、從“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導“方法”。關于初中數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內涵與外延,目前尚無公認的定義。其實,在初中數學中,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很難分割。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蘊含。只是方法較具體,是實施有關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是屬于數學觀念一類的東西,比較抽象。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以達到對數學思想的了解,是使數學思想與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歸思想,可以說是貫穿于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具體表現為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一般到特殊的轉化、局部與整體的轉化,課本引入了許多數學方法,比如換元法,消元降次法、圖象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等。在教學中,通過對具體數學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逐步領略內含于方法的數學思想;同時,數學思想的指導,又深化了數學方法的運用。這樣處置,使“方法”與“思想”珠聯璧合,將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寓于教學之中,教學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認識規律,把握教學原則,實施創新教育
要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滲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從而發展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忽視或壓縮這些過程,一味灌輸知識的結論,就必然失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機。如初中代數課本第一冊《有理數》這一章,與原來部編教材相比,它少了一節——“有理數大小的比較”,而它的要求則貫穿在整章之中。在數軸教學之后,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后解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既使這一章節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又向學生滲透了形數結合的思想,學生易于接受。
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機結合,要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領悟蘊含于數學之中的種種數學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盤托出,脫離實際等錯誤做法。比如,教學二次不等式解集時結合二次函數圖象來理解和記憶,總結歸納出解集在“兩根之間”、“兩根之外”,利用形數結合方法,從而比較順利地完成新舊知識的過渡。
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08、09級數學教育專業學生采用的教材是李迺伯主編《物理學》(第二版),全書共分為十二章七十二節,結合學生具體情況來看,教學內容較多,部分內容難度教大。為了切實提高學生課堂教學質量,達到“讓學生掌握夠用的、能學會的物理思想、知識和技能”的目的,相關代課教師在早期教學實踐和反復討論的基礎上,對一些偏難的、計算復雜的、分析繁瑣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如:對熱力學基礎一章中的“耗散結構”、“能源與節能”;波動光學一章中的“光度”;俠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兩章中“波函數及其統計”、“薛定諤方程”等進行了刪減和整合。
1.2注重教學探究模式
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主動、互動環節及課后課題探究模式。督促和提倡學生課外自學,注重課前引導,利用學習任務單(預習提綱)等方式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參與度和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度。事先對課堂內容進行預習,并寫出相關預習章節內容的預習提綱,這樣一來讓學生提前熟悉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再對其進行引導、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識及教學要點,這樣一來,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的掌握就變得容易起來,尤其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如:在具體操作中,一些學生以前在課堂上明顯心不在焉,課堂氣氛沉悶,通過這種方法的采用,學生在提前預習一邊后,在課堂中更加能跟上老師的節奏,做筆記的學生也逐漸增加,師生問答也反映良好。這樣既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加深了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及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環節中還加入了課堂提問、討論等方式,學生提前預習和復習,每節課就上一節課所學和這節課將要學習的相關基礎知識、主要理論等教學要點進行隨機提問,并將回答情況記錄,記入平時成績。通過課堂提問與課外預習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模式,督促和調動學生的自學,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后撰寫小論文,并在平時成績中予以加分體現。課后小論文的論點(題目)是根據所學章節的相關學習內容任意選做,體現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它是由與學習內容和日常生活知識有關或具有時代氣息的思維活動及學生的繼續學習構成。拓展模塊內容的確定,各代課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進行安排。
1.3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采用
多媒體是結合多種表現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圖像、視頻和聲音等手段于一體,現在一般指融合幻燈、錄音、電視和電腦等多種傳媒的性能為一體的設施。多媒體技術就是要將多媒體各要素進行有機結合,完成一系列隨機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它主要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點。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密度和廣度,提高課堂信息容量,做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當然,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不恰當運用多媒體給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
1.4精心選擇教學課件
牽強地選取材料來制作課件,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產生誤導,不利于掌握知識的準確性。運用多媒體目前來說主要就是教師對課件的制作。所有該課程的代課教師,都根據每一個年級,不同教材,通過收集大量教學資料和資源,對上課所用課件不斷進行更新、充實和修改,形成了幾個不同版本的教學課件,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
1.5優化測評體系
結合教學改革成果,修訂學校2012版教學大綱。結合新的教學內容模塊,將以前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其中出勤、作業占30%),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60%的考核修改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其中出勤、作業、課堂情況等占30%,實驗和課后小論文占10%)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60%的考核方式。
1.6精選作業
精選部分有助于鞏固課堂教學的習題作為作業,編制每章的綜合練習,作為學生學習資料,為其學習創作了方便條件。雖然課后習題中計算題部分題目在教學輔導書中有解答,但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只有答案,沒有解題思路和步驟,這樣一來,給學生的課后自學造成了一定的困惑。編制相關的習題解答手冊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應用物理相關知識和理論提供了有力保障。
1.7拓展課堂教學
研究和實踐學生實驗模塊的內容,拓展課堂教學,鞏固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校已開出物理實驗項目,精心挑選了多個在大學或者中學中已被大量使用,或正在被推廣的、容易操作的相關物理實驗,編制了相關實驗手冊,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鞏固所必備的數學和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拓展學生學習內容,為將來走向相關教師崗位打下基礎。
1.8開展問卷調查
通過進行各項學生問卷調查,不斷完善教改內容。通過調查結果反映出現在教學中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學生的相關要求與希望,為進一步完善《普通物理》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及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以及完善方向。
2項目研究方法
該項目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實際,廣泛征求教師和學生意見,采用了行動研究法、文獻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通過大量實踐與調查,有力的支撐了正確的改革方向。
3項目完成情況及主要成果與特色
(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教材,修訂了2010級教學大綱及2012及學分制教學大綱,在整個課程體系中不僅有注重學生專長發展的內容,還有適應專業需求和貼切現實生活的內容,將專長、專業、生活集于一體。(2)通過大量教學實踐,研究探討了每節課板書內容與課件內容的科學結合,修改教學講義和教案,即發揮好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又將關鍵的教學內容用黑板演示分析,切實保證了學生課堂質量。(3)完成了2-4套的課件并刻錄存檔。(4)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對09級、10級學生進行了“《普通物理》課程學生學情調查問卷”及“《普通物理》多媒體教學情況調查問卷”。(5)在教學過程及課后加入課題探究模式,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物理或物理知識的應用為論點,鼓勵學生撰寫小論文,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實踐運用,并在平時成績中予以加分體現。(6)改革測評體系,考試內容多樣化。在考試題中體現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突出物理思想和解題思路。(7)討論和實踐進行了符合學生實際和教學知識的實驗內容。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興趣。通過實驗,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又鞏固了課堂教學知識。(8)實踐和總結課堂提問內容的初步整理統計。(9)針對學生專業特點,結合不同教材,編寫了習題和綜合練習題,并對課后習題編寫解答手冊,鞏固課堂教學知識。(10)總結教學改革成果,實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4項目實施的效果
該教學改革項目的實施研究,對本校《普通物理》課程教學起到了極大的科學推動作用。在教學改革前后教學主要效果有以下變化。
4.1教學內容的變化
改革后的《普通物理》課程教學,與原來的教學相比,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選講或者不講,這樣一來,選擇符合教學實踐的課堂教學內容,無論從教師授課或者學生學習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以人為本,教師和學生“雙贏”。
4.2學生學習及成績的變化
通過相關調查問卷和課后交流,對比之前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課堂氣氛活躍,自學時間和能力增強,容易對課程內容理解和掌握。08級數學教育專業學生2010-2011學年第2學期共6個班《普通物理(二)》課程平均成績為66.67,實踐進行教學改革后,09級共3個班學生2011-2012學年第1學期《普通物理(二)》課程平均成績為71.16;10級共3個班學生2012-2013學年第1學期《普通物理(二)》課程平均成績為79.09。這說明改變考核方式后,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教學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4.3考核形式的變化
通過將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課外撰寫小論文、實驗操作等各種形式加入學生考核體系的實踐研究,優化考核模塊,使學生真正掌握和運用物理知識,培養物理思維能力,達到課程學習目的。
4.4師資方面的變化
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極大地得到了提高。通過交流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改進教學內容等過程,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來適應和完成新的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教師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該課程的教學團隊,優化了師資。通過改革,教師普遍認為:此次改革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成績評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與選擇性,更符合大學生的需求,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業務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數學思想對高職數學教學的啟示
2.1數學思想在數學教材內容體系中的呈現
高等職業院校的數學教學是以應用為重點,必需夠用為度,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因此,使學生掌握日常生活、生產中必備的數學知識,能以數學為工具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應作為高職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數學方法是指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包括數學內部問題和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方式、手段、途徑等,其中包括交換數學形式。但數學教材并不是這種探索過程的真實記錄。恰恰相反,教材對完美演繹形式的追求往往掩蓋了內在的思想方法,顛倒了數學真理的發現過程。整個高等數學其主要思想觀點就是運動與變化的觀點,以運動與變化的觀點去考察問題,從運動與變化中去認識事物,這是唯物辯證法在數學中的反映。例如,高等數學就是從圓的內接正多邊形面積的變化中去認識圓的面積,從割線運動中去認識切線,從平均速度的變化中去認識瞬時速度等等。而初等數學基本上不涉及運動與變化,只是在幾個相對固定量的關系中從已知求未知。研究對象從初等數學主要研究常量的運算和固定不變圖形的性質,反映運動與變化的數學概念是變量與函數,到高等數學是以變量及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函數作為研究對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極限,這是因為在數學和科學技術應用發展中,所帶來出現的問題表現出的矛盾,如“曲”與“直”、“均勻”與“非均勻”等等,雖然各自的具體意義千差萬別,但表現在數量關系上都歸結成“近似”與“精確”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極限方法,借助于這實質上深刻的辯證法,使人們清楚地看到,定不變的事物是過程、運動的結果。高職數學內容全面,結構嚴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初步獲得從數和形兩個方面洞察現實世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它能提高學生的科學和文化素質。找到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調動和激發學生在教和學中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為學生后續課程學習的奠定必需的數學基礎。使學生明白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正在滲透到許多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當中。高職數學既是工具,又是文化,學生自身也要加強對高等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才能獲得掌握和認識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強有力的工具。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使數學思想的精神得以完整的體現。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一個較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2.2數學思想是課堂教學實施的精髓,是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指導思想
數學既有一般科學的特征,又具有橫向移植的特點,因而在整個科學領域中有著廣泛應用。數學方法是指用數學語言表述事物的狀態、關系和過程,并加以推導、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言。數學思想以解決問題為根本,指導人們從數學概念、命題、規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質認識中獲取解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或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問題的具體途徑、策略和手段。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和創造性與想象力與一身的學科。它的這些特點決定著高職數學教學培養目標是使受教育者不僅具有一定的數學素質和應用數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數學,更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分析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將抽象性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的發散思維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代科學技術所面臨的許多問題。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他們在面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形式上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目前對于入學的高職學生群體中體現入學起點較低,中學數學基礎知識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由于高職數學要求的是“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教學原則,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上都進行了壓縮和調整,對教師要求備課中要深入鉆研教材和參閱有關參考材料,要善于從具體的數學知識中挖掘和提煉出數學思想方法,要預先把全書、每單元章節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系搞明確具體,然后統籌安排,有目的、有計劃和有要求地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注重運用啟發式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備課充分、規范,教學態度端正,治學嚴謹,關心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在教學應教育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調動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深刻去體會數學思想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鍛造學生的辨證觀。例如,導數概念在工程技術上更多的是被稱為在一點的變化率,在數學課上強調這一點,可使學生迅速地接受專業概念的數學描述;另一方面還要對數學概念的實質分析透徹,以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哪類專業問題可以使用相應的數學概念去表述,應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對于習題課的教學中,要盡可能注意避免陷入模式化的算式形式,著重要以應用為中心,生動活潑地突出應用,引導和啟發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思維,而去解決實際問題作用,也還要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意識到數學的意義,從中領略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2.3數學知識背景學習能深化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識
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材是按知識的體系編寫的,是邏輯的,嚴謹的。對于知識產生的背景和解決的過程介紹的甚少。適當地給學生介紹有關數學發展史,適時開展一些數學講座如“數學熱門話題”,“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等,開闊學生眼界。在高職數學教學中適時去介紹和挖掘教學內容與所學專業和實際生活中實例的聯系,也會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起到一定的作用,對他們也能夠形成良好思維和學習興趣也有幫助。這樣既能突出高職的培養目標,學生充分了解數學的發展、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4數學思想對教師素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