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5: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理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院是隸屬于武威市的三級乙等腫瘤專科醫院,目前開放床位500余張,臨床護理單元12個,特殊護理單元11個,護理人員370人,其中本科學歷56人,大專202人,中專112人;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29人,護師89人,護士249人。
1.2方法
1.2.1傳統紙質檔案管理
2010—2011年護理部將所有護士的畢業證、身份證、執業證、資格證復印件按科室裝訂成冊并定期更新,將榮譽證、進修結業證等復印件按類別分別裝訂成冊,并定期更新。
1.2.2電子技術檔案管理
2012—2014年護理部按來院時間為護理人員編寫檔案號,以護理人員的姓名及檔案號為名稱建立文件夾,將畢業證、身份證、執業證、資格證、榮譽證、進修結業證等各類證件的掃描件以子文件夾形式保存于其中;將護理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包括護理人員的基本信息,學歷,職稱,家庭情況,獎懲記錄,科研及論文情況,每月護理部理論、操作抽考成績,進修情況等)存入文件夾內,形成電子技術檔案。護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技術檔案并保留備份。
1.3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管理方法更新、整理一次花費的時間,資料保存的完整性以及護理管理人員對兩種管理方法的滿意度。
1.4評價方法
工作人員分別記錄更新一次檔案所需時間,每月一次;每月統計科室、個人審核資料保存是否完整;采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每季度對護理管理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并匯總結果。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1為差異有顯著性。
2討論
2.1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在電子技術檔案中,可以通過計算機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相關人員的資料,方便護理部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同時還可以客觀了解護士繼續教育以及科研論文等情況。觀察組在更新、整理技術檔案時消耗的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1)。通過電子技術檔案,護理管理人員可隨時了解護士個人的工作表現及晉升情況,動態掌握護理人員資料,改變了以往因人員資料繁多查詢困難的局面,節省了時間、人力、物力,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2.2資料保存完整
紙質版檔案在辦公室搬遷、借閱、保存不當等情況下可能會遺失,而電子技術檔案管理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的優點,彌補了紙質版檔案管理的諸多不足,使得資料保存更完整。觀察組資料保存較對照組明顯完整(P<0.01)。護理部對全院護理人員的電子技術檔案存有備份,要求科室管理人員對科室護理人員的技術檔案也存有備份,保證了資料的完整性,減少了資料遺漏、丟失等現象。
2.3提高管理人員工作滿意度
護理部存有全院護理人員的電子技術檔案信息,并由專職人員管理,負責完善基本情況登記表,各類證件掃描件的存儲,理論、操作考核成績的錄入,并負責定期更新;各護理站及特殊護理單元均有科室護理人員電子技術檔案,由護士長或護理組長負責。電子技術檔案的實施減少了管理人員整理、更新技術檔案的時間,且方便查閱,增加了管理人員與護士、患者溝通交流的時間,提高了護理管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表3顯示,觀察組管理人員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2.4體現人文關懷
護理人員家庭關系的建立便于緊急情況下護理管理人員查找其相關信息,了解護理人員的家庭背景,方便護理部主任、護士長與護士間的溝通,幫助護士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對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可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
2.5節約人力及資源
改變了以往各類證件復印件由各科室護理人員復印、上交護理部、護理部工作人員按類別順序排列的工作方式,電子技術檔案管理由護理人員將各類證件的掃描件通過QQ等方式傳至護理部,護理部按技術檔案號入冊,節省了護理人員復印、上交檔案所花費的時間,節約了護理部工作人員整理、更新技術檔案的時間,同時也降低了紙張的消耗,節約了人力及資源。
2通過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培養護生的心理素質
2.1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培養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大量臨床工作實踐證明,整個醫院的醫療質量與護士的責任心和業務技術水平關系極大[7]。而護生的社會責任感直接關系到將來醫療護理工作中的責任意識、服務質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受到當前社會大環境中一些不良方面的影響和護生自身的原因(大多是獨生子女),導致護生的社會責任感普遍欠缺。所以,教師應加強對護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相關的事例,比如由于工作責任心不強,導致醫療差錯事故,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病程遷延甚至危及生命,使護生認識到以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護生的責任意識;另外,在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技能的實訓練習中,可以讓護生參與實訓的組織、管理,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師還應培養護生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意識,向護生講述護理界一些優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用實際事例感染護生、號召護生,使護生對護理事業有堅定的信念,熱愛護理事業,愿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
2.2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
護理的服務對象是人,現代護理學的理論將人看作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方面組成的整體。因此,人文關懷已成為護理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內容之一,是護士必備的素質和能力。有研究表明,護生在校時期建立起來的人文關懷能力有助于其將來關懷護理工作的開展[8]。教師可以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引導護生體驗、感悟和實施關懷。具體做法是:教師在進行護理技術操作示范教學時,將關懷知識和關懷技能清晰而準確地展示給護生,使護生體驗到關愛,知道該如何在操作中去關愛服務對象。如教師在演示鼻飼法時設置臨床案例:25床,李紅,女,47歲,中學教師。因“舌癌”入院行手術切除,病人術后第一天,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但比較虛弱,遵醫囑給予鼻飼流質飲食,補充營養。教師在準確細致地進行操作示范的同時隨時運用關懷語言,如“您好,因為手術的原因您需要進行鼻飼補充營養來幫助您早日恢復健康。鼻飼的時候需要從鼻腔插入胃管,插胃管時可能有些不舒服,但如果配合好會很順利的,一會兒在操作時我會隨時提醒您怎樣配合,操作時我的動作也會很輕柔的,所以請您不要緊張,好嗎?”在插管的時候,當插至咽喉部(約14~16cm)時,囑咐病人“請您現在做吞面條的動作,對,好的,您做得非常好”在用注射器抽取溫水和流質飲食后,先將注射器在自己的手腕處試一下溫度,感覺溫度合適了再灌注到病人胃內。通過教師的語言、態度和行為引導護生觀察和評判。在隨后的實訓教學中,還可以讓護生用角色扮演法,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進行真人的鼻飼操作練習,然后讓護生分別反思“在今天的操作中你關心病人了嗎?你的關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你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你在扮演病人接受操作時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你對‘護士’的操作滿意嗎?”等等,請護生之間先互相評價,然后教師再對護生的操作及關懷行為進行評價,針對問題給出正確的信息,并將鼓勵性和建設性的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通過上述環節,逐步形成和發展護生的關懷意識和能力。
2.3通過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培養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溝通是人際關系建立的基礎,在護理工作中,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護生更傾向于對操作技能的掌握,卻不知道該如何有針對性地與病人進行溝通。因此,作為擔任基礎護理技術這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教師要積極承擔起指導護生人際交往的任務,在課堂上為護生創造盡可能多的交流溝通機會,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采取課前發言、課堂提問的方式既可以考察護生對于基本理論和知識的掌握,還能鍛煉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學生在發言或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這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再次大聲復述一遍,并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做。在進行操作技能的傳授時,教師可以靈活采用案例、情景、角色扮演、護理雙向體驗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在進行操作示范時,教師首先要做好與“患者”的解釋和溝通;在進行操作練習時,教師要向學生強調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和“患者”解釋和交流的重要性,并在操作考核時,將護患溝通記入成績,引起學生的重視,并促使學生主動練習和強化。
2.4培養護生探索實踐的創新精神
教師可利用基礎護理技術的操作實訓課培養護生勇于探索實踐的創新精神。為此,教師首先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臨床護士典型工作任務為內容”來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其次,采取“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結合護士實際崗位的工作過程,將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貫穿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邊做邊學,教師邊做邊教。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更多地強調基礎護理操作原則,而不去過分地強調具體的操作步驟,讓護生有機會在實踐中思索、探討,不斷改進和完善護理技術操作方法。
第一,提升了教師科研水平。信息技術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使老師熟練的掌握了計算機的操作技術,另一方面是老師在平時的課題研究中通過對在網上對基礎護理知識的學習和研討,并積極的開展討論活動,提高了老師醫學科研水平,對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教學理念結合有了全新的認識,提高其教育教學的理念,加深了對學科理論的滲透和理解。
第二,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基礎護理教學以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標,因此在護理教學中實驗課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向學生更好的展示全面的、立體的護理技能,尤其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結合了基本的演示操作、形體語言以及動作指導等,改變了傳統的書面教授和單純的語言描述,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基礎護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第三,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一方面主要表現為與傳統的知識課堂相比,學生更喜歡數字媒體課堂,這種課堂有動畫的展示和色彩的渲染,借助信息技術不斷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一旦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就會極大的提升護理教學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將課堂作為展示個人技能和才華的平臺,并且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
2.信息技術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教育領域一次深刻的變革,而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在護理技能教學中信息技術只是老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并沒有切實起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作。
2.1喚醒學生在技能認知方面的潛能多媒體和數字網絡是信息技術的載體,并且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的主要體現,它可以承載圖像、語言、聲音等信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課堂內容的信息量,并提高了老師對課堂信息控制的靈活性,多媒體可以給學生多重器官刺激和直觀的感受,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例如:基礎護理教學中的“靜脈注射”,老師可以播放在醫院錄制的影像文件,讓學生對靜脈注射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具體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就會主動的去模仿視頻中看到的注射過程,而且會在同學之間形成激烈的討論。信息技術能夠使護理專業的學生近距離的感受生活的原型,對自己的專業技能產生零距離的接觸的同時增強對專業的情感體驗。
2.2擴充學生專業的知識面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課堂使學生對書本之外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作為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補充改善了傳統的學習途徑,學生不僅可以在互聯網中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而且與書本記載的知識相比更具前瞻性和全面性,讓學生專業技能的發揮不再僅僅局限在本地區的護理水平,可以通過數字網絡去了解和學習國內各個地區的護理現狀甚至是國外當前的護理現狀,極大的擴充了學生在專業方面的認知。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內研究現狀
盡管國內虛擬仿真技術起步較晚,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已成為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態,以計算機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特征的虛擬仿真實驗室開始逐步滲透到教學領域。虛擬仿真技術在醫學教學及某些醫學手術應用領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和研究。在護理學教學中,作為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護理學基礎,其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約占該課程總學時的一半,也是培養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傳統的由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的護理實踐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非常有必要對護理實訓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隨著虛擬仿真技術在一些實踐性要求高的專業中的大量應用及研究,國內某些醫學院校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也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仿真技術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如高仿真模擬人技術早已投入護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并被應用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還有以主要訓練護生的單項護理操作技能為目的的專項護理技能訓練,如手臂模型可以模擬人類真實的血管,穿刺過程中有落空感和模擬真實血液流出,高級電腦心肺復蘇模型可以進行心肺復蘇的模擬訓練,大小與真人相仿,在操作時可有語音提示和報警聲來顯示其操作的正確性。虛擬仿真技術還可以使用在一些不宜在真人身上實練(如鼻飼法、導尿術等)的護理實訓課的應用。2007年大連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以“探索出適合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網絡教學模式,提高中等職業教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水平”為目的開展的“護理技術模擬教學系統”項目的研發卓有成效,該研發項目提出了包括13個模塊,每個模塊由教學演示、模擬操作、考核測評三大部分構成的護理技術計算機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軟件系統,該教學軟件系統的研發為虛擬仿真技術在護理實訓練習中的開展和推廣應用提供了參考。2009年貴州遵義醫學院護理系進行了護理學基礎虛擬實驗室的研發,是一次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基礎護理實踐教學的一種有效嘗試,可推廣應用于國內各護理院校和各大醫院的實驗教學和繼續教育培訓與考核,有著較廣闊的應用前景。重慶市衛生學校已經開展并建成仿真急救護理實訓室,為其他護理院校提供了可借鑒的急救實訓基地模式和實訓方法。同時,虛擬仿真技術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也正被廣大的職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目前高職院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學校實驗室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師生的需要,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來緩解傳統實踐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壓力,是許多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護理實踐教學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更是培養最優秀的護理畢業生的必由之路。
2.2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在培養護生的過程中由于醫院及患者等方面的原因,護生在臨床實習中很少有機會在患者身上進行練習操作技能,同時護理院校理論課程的增加及實踐教學課程的壓縮也大大減少了護生們開展實踐練習的機會。鑒于此,開展虛擬仿真技術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國的虛擬仿真技術在不同行業的運用,包括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開展的都比較早。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護理學院早在1996年就開展了虛擬仿真技術在靜脈輸液中的應用研究,虛擬仿真技術在護理實踐中的作用是一些模型、錄像帶等所不能比擬的,后者不能給護生帶來真實的感覺,而虛擬仿真可以,并且大大減少了護生在真實的臨床護理操作中給患者帶來的不適。常用的虛擬仿真技術有兩種,身臨其境式和非身臨其境式,前者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利用一些傳感工具,如頭盔、手套、跟蹤器等,讓用戶置身于虛擬境界中,雖然設備昂貴,但因其具有很逼真的護理情境而對護理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非身臨其境式,因其實用性和實惠性被廣泛運用到護理教學中。隨著從事護理教育的工作人員數量的減少,虛擬仿真技術同樣運用在一些護理學遠程教學、成人繼續教育、護理技能培訓等項目。虛擬災害環境的護理措施的研究更是拓展了虛擬仿真技術在護理教學領域中的運用。20世紀80年代,美國便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建立了用于考試和教學的臨床病例庫,即虛擬臨床瀏覽(VCE)。到目前為止,在護理教育領域,虛擬臨床瀏覽系列教學軟件和指導手冊已發展到覆蓋內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和護理學技術等課程,并且提供網絡學習資源。虛擬臨床瀏覽結合護理教科書,建立了虛擬醫院,進入虛擬醫院,可以學習溝通、記錄、評估和安全給藥。虛擬醫院的建立可以幫助護生熟悉日常護理工作,從而提高臨床判斷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還有已經在英美許多醫學院校使用的CathSim靜脈穿刺訓練系統包括軟件和觸覺反饋裝置即靜脈穿刺用的胳膊和一臺電腦,可設置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年齡、血管狀況以及疾病嚴重程度的各類患者。由日本NEC公司研制的“SimCoeur”軟件系統可以模擬急診患者每分鐘的臨床表現,還可以設置1000余種患者情境,可以使護生面對不同的患者,很好的鍛煉了護生的應變能力,并且能夠快速地對護生所進行的操作進行反饋。同時該公司研制的“SimNursing”模擬急診患者軟件系統,已于1998年投入日本市場,該軟件系統可進行護理程序的模擬訓練,學生能按照完整的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多款軟件的研發和應用為虛擬實驗室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MAllAB語言,美國NI公司推出的LabVIEW圖形化編程語言及美國ELANIX公司推出的SystemView軟件。
外科護理學具有前沿性、實踐性的特點。科技的迅猛發展給醫療技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臨床疾病的護理措施在教材上得不到及時更新,使理論與實踐脫節,而有些疾病發病率低,平時難得一見,在課堂講解時教師有“無從說起”之感,更談不上讓學生見習或實施護理操作了。針對這種情況,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需求,創設虛擬情景,即利用模擬系統程序創造出多種真實病例和臨床急救場景,使學生能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1.2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
為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把教學課件和學習資料上傳到“群共享”,設置“在線答疑”。學生可利用班級群下載文件、交流、討論等,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等充分進行交流互動,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而對教學內容、進度、方法等適時調整、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學科的最新進展信息反饋給學生,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學科前沿信息的能力。
1.3構建多元化學習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系統使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變的粉筆加黑板的課堂,而是呈現給學生圖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使傳統教學法中抽象的書本知識變得易于學生接受,使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狀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視覺與聽覺功能,滿足了思維的多元化和學習的多元化需求。
2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1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教師教學熱情
我校外科護理學課程組教師大部分是青年教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教學方法也不夠豐富,在授課時往往照本宣科,內容講解無新意,授課無特點,久而久之教師會覺得授課枯燥乏味,逐漸降低了教學熱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優勢,打破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制訂新穎的現代化教學方案,從而培養青年教師勇于創新、善于求變和勤于反思的現代教學理念,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
2.2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將現代教育技術充分應用到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中,可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在講解“泌尿系結石”時,由于知識點零亂、抽象,僅通過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了解它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但教師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圖片、動畫來展示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排出過程以及引發腎絞痛的原因,通過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
2.3利用網絡資源,突破教學難點
為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制作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講授“燒傷患者的護理”這一章時,在講解“燒傷深度評估”這個重點內容時,可應用網絡教學圖庫資源,通過皮膚組織結構圖片清晰而直觀地展示不同程度燒傷所達到的皮下組織深度;還可通過列表比較來直觀展示“三度四分法”不同級別的相同點和區別,使平時在課堂上難以表達的重點內容形象、直觀地再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深刻地記住它們。
2.4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使學生在學習各種臨床護理操作時,如同親臨醫院真實場景,可真切感受臨床護理工作程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2.5注重師生互動交流,實現教學相長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師—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多向交流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強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與反饋,創造了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師生在積極的互動中產生教學共鳴,實現教學相長。
3效果評價
學期末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授課班級學生隨機進行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效果的評價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P<0.05)。
近年來創傷性食管破裂隨著各種創傷的增多而有所增多,其治療難度大,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我科從1998年至今共收治創傷性食管破裂患者8例,經積極手術治療及精心護理,全部治愈。綜合護理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8例,均為男性,年齡22~72歲;因車禍所致5例,擠壓傷1例,墜落傷2例。臨床表現: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及皮下氣腫,合并腹部損傷出現腹痛、腹脹。傷后確診時間最短2h,最長72h;食管破裂24h內手術3例。1例經食管碘油造影結合胃鏡、胸部X線及CT檢查確診,進行手術;1例因入院后就插胃管行胃腸減壓,又合并左膈疝及空腸斷裂,故延遲至傷后72h經碘油造影才確診;1例經左側開胸胸腔沖洗后,行食管胃左頸部吻合術,1例先行左側開胸膈疝修補+空腸吻合術,另1例行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抗生素鹽水沖洗雙側胸腔,并行空腸造瘺術。本組病例無手術死亡,無護理并發癥,均痊愈出院。
2護理
2.1嚴密觀察病情患者入院后表現為急性痛苦面容,呼吸急促,口唇發紺,常伴煩躁不安,入科后即給予持續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癥狀及嘔吐物顏色、性質、量等;入科后給予留置胃腸減壓管,必要時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
2.2心理護理
2.2.1穩定患者情緒入院后由于患者突發食管破裂,病情重,患者及家屬常表現為緊張、恐懼,護士應態度和藹,以親切的語言安慰、鼓勵患者及家屬,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情緒,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列舉成功病例,使其樹立信心,能夠較好的配合治療。
2.2.2與患者溝通,增強康復的信心由于病程長,患者長期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及鼻飼管,護士應在病程的不同階段及時了解患者各病程的顧慮,多去病房與患者溝通進行心理疏導,以表示同情、關心,并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讓其感覺到精神上受到支持,使患者始終充滿康復的信心。
2.3術后護理術后患者安置于監護病房,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遵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加強呼吸道護理,做好各管道護理及各項基礎護理;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組無一例發生肺部并發癥及壓瘡。
2.3.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持續心電監護;記錄出入液量;呼吸困難者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血壓平穩后給予半臥位。
2.3.2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及時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量,防止胸內瘺的發生;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并取半臥位,使胸腔內的食物殘渣、膿液及時排出,利于肺復張。定時擠捏胸管,護士站在患者患側,雙手握住胸管,擠壓時兩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閉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腹用力快速擠壓引流管,反復操作。
2.3.3胃腸減壓管護理持續胃腸減壓,吸出胃內容物,防止酸性胃液反流入食管刺激和污染破裂口,并可減輕破裂口周圍的張力,促進其愈合。
2.3.4疼痛的護理開胸術后全麻清醒,患者存有疼痛主訴,護士應及時發現,調整舒適,保持安靜環境,與患者進行溝通,分散注意力,提高疼痛閾值。
2.3.5加強呼吸道護理術后及時進行胸部體療,配合霧化吸入,可預防和減少肺部并發癥,促進術后早日康復[2]。本組患者常規指導進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縮唇操訓練,每次5~10min,每日2次,并進行有效咳嗽、咳痰,以促進胸液排出,預防肺部感染。
2.3.6加強術后營養營養支持對維持患者機體正常代謝,恢復功能及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營養支持可經腸內或腸外途徑,大量文獻表明,腸內營養符合正常生理特點,能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且節約醫療費用,是外科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3]。本組1例經左側開胸胸腔沖洗后,行食管胃左頸部吻合術,1例先行左側開胸膈疝修補+空腸吻合術,術后恢復良好。
2.3.7并發癥的觀察胸內瘺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術后應注意密切觀察有無體溫升高、突然胸部劇痛、呼吸困難、胸腔穿刺抽出渾濁有臭味的液體,若給予口服美藍,經胸液中檢測到則可確診,疑有胸內吻合口瘺的病人,囑其禁食,持續引流,并準確記錄引流量及顏色,控制感染,保持胸腔引流的通暢。本組8例患者,均無堵管現象出現。
3結果
本組8例患者,經上述護理方法后,無并發癥出現,均得到有效治療護理,治療效果好,本組人員均康復出院。
4小結
創傷性食管破裂是一突發而嚴重的疾病,一旦確診,應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做好相應護理措施:給予有效心理護理,做好各管道護理及各項基礎護理;給予營養支持;嚴密觀察病情;保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是創傷性食管破裂獲得搶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經過精心護理,術后均未出現嚴重呼吸道并發癥,本組人員均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1.2方法對照組按照常規培訓模式進行技能培訓,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科室內的集中授課。實驗組使用S-OJT模式進行技能培訓,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系統的培訓。S-OJT流程有六個步驟,現將重點步驟總結如下。
1.2.1分析學習的內容統計每位護理人員的穿刺成功率,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如血管選擇錯誤、膠布固定不牢等前十位原因,制作柏拉圖進行分析。
1.2.2培訓指導老師根據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統計結果,選擇靜脈穿刺成功率高的5名護理人員為培訓教師,護理部予以發放小兒頭皮靜脈培訓教師證書的同時召開培訓教師會議,針對柏拉圖分析制定改進措施,由培訓老師實施。1周后培訓教師對小兒頭皮靜脈的1次穿刺成功率均達到98%。
1.2.3制作S-OJT模塊模塊是指導S-OJT的實施的一組材料,主要包括培訓目標、學員條件、培訓資源等內容。召開4次培訓教師會議,確定小兒靜脈穿刺培訓資源及流程。利用HS6E型高級嬰兒頭皮靜脈穿刺訓練模型進行訓練。①對小兒穿刺部位進行評估,并進行物品、光線、心理以及與患兒及家屬語言溝通的準備。②預先判斷選擇的穿刺部位,如能一針穿刺成功,點頭表示“是”,并進行下一步操作;如不能,搖頭表示“否”,并放棄穿刺,重新準備,或者更換護理人員。③借助沒有打開的靜脈留置針或者棉簽測量針尖的位置。判斷輸液過程中是否會給患兒活動帶來不便或引起患兒疼痛、輸液不暢等。如“是”則重新準備或者要求培訓教師幫助。如“否”,則繼續下一步。④如與判斷、測量結果一致,靜脈穿刺完成,正確指導家長抱起患兒。如與判斷、測量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⑤反饋矯正。根據分析結果,進行信息反饋,找出殘缺知識點,對殘缺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矯正和補救或在培訓教師的協助下糾正。
1.2.4實施S-OJT按照流程設計,實施S-OJT,培訓合格者允許獨立進行臨床實踐操作。
1.2.5評價S-OJT對S-OJT的評價包括組織背景評價、培訓投入評價以及對培訓效果和培訓流程的評價。
1.3評價方法在每次頭皮靜脈穿刺結束后,記錄2組護理人員一次穿刺成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錄入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
2結果
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實驗組進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160例,一次穿刺成功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3.13%;對照組穿刺136例,一次穿刺成功106例,一次穿刺成功率77.94%。實驗組護理人員頭皮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4.203,P<0.01)。
建國后,我國繼電保護學科、繼電保護設計、繼電器制造工業和繼電保護技術隊伍從無到有。在大約10年的時間里走過了先進國家半個世紀走過的道路。上世紀50年代,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創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國外先進的繼電保護設備性能和運行技術,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繼電保護理論造詣和豐富運行經驗的繼電保護技術隊伍。對全國繼電保護技術隊伍的建立和成長起了指導作用。阿城繼電器廠引進消化了當時國外先進的繼電器制造技術,建立了我國自己的繼電器制造業。因而在60年代中我國己建成了繼電保護研究、設計、制造、運行和教學的完整體系。這是機電式繼電保護繁榮的時代,為我國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電力系統中繼電保護的配置與應用
2.1繼電保護裝置的任務
繼電保護主要利用電力系統中原件發生短路或異常情況時電氣量(電流、電壓、功率等)的變化來構成繼電保護動作。繼電保護裝置的任務在于:在供電系統運行正常時,安全地。完整地監視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況,為值班人員提供可靠的運行依據;供電系統發生故障時,自動地、迅速地、并有選擇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證非故障部分繼續運行;當供電系統中出現異常運行工作狀況時,它應能及時準確地發出信號或警報,通知值班人員盡快做出處理。
2.2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
1)選擇性:當供電系統中發生故障時,繼電保護除。首先斷開距離故障點最近的斷路器,以保證系統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繼續正常運行。
2)靈敏性:保護裝置靈敏與否一般用靈敏系數來衡量。在繼電保護裝置的保護范圍內,不管短路點的位置如何、不論短路的性質怎樣,保護裝置均不應產生拒絕動作;但在保護區外發生故障時,又不應該產生錯誤動作。
3)速動性:是指保護裝置應盡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縮短切除故障的時間以減輕短路電流對電氣設備的損壞程度,加快系統電壓的恢復,從而為電氣設備的自啟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還提高了發電機并列運行的穩定眭。
4)可靠性:保護裝置如能滿足可靠性的要求,反而會成為擴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為確保保護裝置動作的可靠性,必須確保保護裝置的設計原理、整定訓算、安裝調試正確無誤;同時要求組成保護裝置的各元件的質量可靠、運行維護得當、系統簡化有效,以提高保護的可靠性。
2.3保護裝置的應用
繼電保護裝置廣泛應用于工廠企業高壓供電系統、變電站等,用于高壓供電系統線路保護、主變保護、電容器保護等。高壓供電系統分母線繼電保護裝置的應用,對于不并列運行的分段母線裝設電流速斷保護,但僅在斷路器合閘的瞬間投入,合閘后自動解除。另外,還應裝設過電流保護,對于負荷等級較低的配電所則可不裝設保護。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的應用包括:
①線路保護:一般采用二段式或三段式電流保護,其中一段為電流速斷保護,二段為限時電流速斷保護,三段為過電流保護。
②母聯保護:需同時裝設限時電流速斷保護和過電流保護。
③主變保護:主變保護包括主保護和后備保護,主保護一般為重瓦斯保護、差動保護,后備保護為復合電壓過流保護、過負荷保護。
④電容器保護:對電容器的保護包括過流保護、零序電壓保護、過壓保護及失壓保護。
隨著繼電保護技術的飛速發展,微機保護的裝置逐漸投入使用,由于生產廠家的不同、開發時間的先后,微機保護呈現豐富多彩、各顯神通的局面,但基本原理及要達到的目的基本一致。
3、繼電保護裝置的維護
值班人員定時對繼電保護裝置巡視和檢查,并做好各儀表的運行記錄。在繼電保護運行過程中,發現異常現象時,應加強監視并向主管部門報告。建立崗位責任制,做到每個盤柜有值班人員負責。做到人人有崗、每崗有人。值班人員對保護裝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許接通或斷開壓板,切換開關及卸裝熔絲等工作,工作過程中應嚴格遵守電業安全工作規定。
做好繼電保護裝置的清掃工作。清掃工作必須由兩人進行,防止誤碰運行設備,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身觸電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對微機保護的電流、電壓采樣值每周記錄一次,每月對微機保護的打印機進行定期檢查并打印。定期對繼電保護裝置檢修及沒備查評:
①檢查二次設備各元件標志、名稱是否齊全;
②檢查轉換開關、各種按鈕、動作是否靈活無卡涉,動作靈活。接點接觸有無足夠壓力和燒傷;
③檢查控制室光字牌、紅綠指示燈泡是否完好;
④檢查各盤柜上表計、繼電器及接線端子螺釘有無松動;
⑤檢查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二次引線端子是否完好;
⑥配線是否整齊,固定卡子有無脫落;
⑦檢查斷路器的操作機構動作是否正常。
根據每年對繼電保護裝置的定期查評,按情節將設備分為三類:經過運行檢驗,技術狀況良好無缺陷,能保證安全、經濟運行的設備為一類設備;設備基本完好、個別零件雖有一般缺陷,但尚能安全運行,不危及人身、設備安全為二類設備。有重大缺陷的設備,危及安全運行,出力降低,“三漏”情況嚴重的設備為三類。如發現繼電保護有缺陷必須及時處理,嚴禁其存在隱患運行。對有缺陷經處理好的繼電保護裝置建立設備缺陷臺帳,有利于今后對其檢修工作。
隨著電力系統的告訴發展和計算機通信技術的進步,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向計算機化、網絡化、—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對繼電保護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按時巡檢其運行狀況,及時發現故障并做好處理,保證系統無故障設備正常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王翠平.繼電保護裝置的維護及試驗[J].科苑論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大樹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類園林綠地中,特別是重點工程,往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體現綠化美化的效果,這就需要種植一定數量的大樹。大樹移植需要投入較多人力、機械設備和資金,同時,大樹的再生能力較幼青年樹明顯減弱,難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顯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應重點抓好以下兩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
大樹,特別是未經移植或斷根處理的大樹,在移植過程中,根系會受到較大的損傷,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樹體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謝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是新植大樹養護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關鍵。為此,我們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濕:
1、包干: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濕性和保溫性。經包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二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三可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效果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樹體休眠階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樹體萌芽前應及時撤換。因為,塑料薄膜透氣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溫季節,內部熱量難以及時散發會引起高溫,灼傷枝干、嫩芽或隱芽,對樹體造成傷害。
2、噴水: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將供水管安裝在樹冠上方,根據樹冠大小安裝一個或若干個細孔噴頭進行噴霧,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有人采取"吊鹽水"的方法,即在樹枝上掛上若干個裝滿清水的鹽水瓶,運用吊鹽水的原理,讓瓶內的水慢慢滴在樹體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節省投資。但噴水不夠均勻,水量較難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樹體,在抽枝發葉后,仍需噴水保濕。
3、遮蔭: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制蔭棚遮蔭,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在成行、成片種植,密度較大的區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樹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蔭,蔭棚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離,以保證棚內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防止樹冠日灼危害。遮蔭度為70%左右,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物。
(二)促發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樹,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土壤含水量過大,反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對發根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死亡。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嚴格控制土壤澆水量。移植時第一次澆透水,以后應視天氣情況、土壤質地,檢查分析,謹慎澆水。同時要慎防噴水時過多水滴進入根系區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樹池積水。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一次澆透水后即應填平或略高于周圍地面,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同時,在地勢低洼易積水處,要開排水溝,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適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較高處,要做網溝排水,汛期水位上漲時,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將地下水排至場外,嚴防淹根。
2、保護新芽:新芽萌發,是新植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是大樹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對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系的萌發。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葉,待樹體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時,在樹體萌芽后,要特別加強噴水、遮蔭、防病治蟲等養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梢的正常生長。
3、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于根系萌發。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另一方面,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通氣管或竹籠)。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經常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二、樹體保護
新移植大樹,抗性減弱,易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人為的和禽畜危害,必須嚴加防范。
1、支撐:樹大招風。大樹種植后應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穩定,支撐點以樹體高2/3處左右為好,并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2、防病治蟲:堅持以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發生病情,要對癥下藥,及時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大樹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個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至1%的肥液,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一次。根系萌發后,可進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傷根。
車輛事后維護技術是指在系統運轉一段時間后,發生一定技術型功能故障,導致不能正常使用該系統所進行的事后維修。這種維護技術實現電氣配件預防維修可能性極低,需要通過弱環節了解故障發生趨勢,并相應的開展一些嘗試性彌補工作。如果和車輛運行安全性能關系不大,應采取事后維護技術保證車輛質量。
2.狀態修技術
狀態修技術的經濟適用性和可行性都較好,前提是對車輛運行系統或零部件進行在線實時檢測、監視、周期性檢查等,在短時間內采取一定維修技術保證系統運行安全性和質量,因此需要借助高科技破損檢測設備對其技術處理,但是維修費相對較高。
3.預防維修技術
預防性維修技術是在車輛投入運行開始即對其定期修理。新設備質量保證期限內,確定預防性維修周期的是供應商,在質保期限后,需要按照客戶經驗、隨機檢查、日常檢查、弱點檢查等針對性的調整,對設備修正或改進,減少故障發生概率。
4.優化維修周期
將長周期分成若干短周期維修最適宜維護車輛,需要檢修和運用人員配合完成此項技術,例如:鐵道車司機在車輛運行前進行檢查與整備工作。在車輛子系統維護周期基礎上,維護應該更加單一、小,其具有操作方便、經濟、適用等特點。而大型維修應該由車輛各系統分包商維修廠管理。
二、建立健全車輛維修技術管理結構和系統
1.建立專職技術管理部門
車輛管理機構應建立維護技術管理職能部門,根據領導層、業務指導和監督設計相應的管理體系,并構建管理網絡,實現鐵道車輛維修技術管理組織、協調、指導與監督一體化工作。首先,明確車輛維修技術管理工作室具體內容;其次,建立維修技術咨詢臺及服務體系;最后,建立車輛維修技術監督檢查與反饋機制,從而實現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管理體系,加強技術管理水平和標準化。
2.建立會測量維修和檢測技術管理體系
為了配合車輛綜合檢測工作,需要分級實施維護前后檢測工作,并且現階段車輛綜合性能檢測體系上,以“合理布局”為原則指導并組建檢測機構,從而完善技術管理工作,科學指導車輛維修,保證監督和維修質量。
三、鐵道車輛RAMS技術管理
RAMS技術管理是集合可靠性、可維修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為一體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滿足了車輛技術和經濟性能要求。
1.RAMS指標
一般在新造廠、段修上實行RAMS技術管理,并結合國內現有管理,分別制定貨車各項指標,提高鐵道車輛維修技術管理水平有一定促進作用。
2.安全性
車輛使用中,安全性核心內容是完整性,最高目標不大于安全記錄數值,用SIL(完全完整性水平)評估,運用概率安全法,編程設備危險事故和電子系統,并對故障進行綜合分析后,處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