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5: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異步教學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采用綜合考核表、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IDI-CC)及筆者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自制的主動性學習調查量表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評價。綜合考核表分為理論考試與操作考核,各占100分;CIDI-CC量表共7個維度70個條目組成,采取6級(1~6分)評分法,分值在70~42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越強。學習主動性調查量表主要是學習時間調查,分為課外學時間、利用網絡學習時間及與其他同學討論學習時間。
1.2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
觀察組CIDI-CC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各種思維能力得分比較中,兩組學生在求知欲得分方面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種思維能力得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理論考核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操作考核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學習主動性比較
觀察組學生課外自學總時間、利用網絡自學時間及與同學討論學習時間分別為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本研究當中,教學步驟劃分法將整堂課分為5個階段,其中課前引導共有1個學時,主要是講解數據庫使用方法、文獻獲取方法、教學步驟劃分法的意義及內涵。在進行問題歸納時,根據教學大綱對教材每章制定3個典型案例,對于每個案例設計5個具有引導性的問題,然后對其進行討論并分解為若干小問題,每次用時為1個學時。例如血液系統疾病的案例,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既往史、檢查結果等設計5個問題:
(1)初步診斷為什么疾病,且患者相關癥狀對診斷結果有指導意義;
(2)存在疑問的地方,還需要哪些檢查來進行鑒別或診斷;
(3)所進行的檢查項目當中屬于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的包括有哪些,這些檢查項目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可以得到最佳結果;
1 前言
新世紀高校體育教學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體現“創造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盡快適應社會的需求。一些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上也進行創新與改革,如開設了體育選項課程教學模式,但是許多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教學形式單調枯燥、過于嚴謹,教學內容陳舊,課的結構過于單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等現象,學生學練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結構并沒有質的變化,阻礙了新型人才的培養。1987年7月至今,武漢師范學院的黎世法在發展異步教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異步教育學。黎教授將人類社會教學實踐發展分三個階段:1、以個別教學方式為主的古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2、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近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3、以個性化教學方式為主的現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而最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屬于現代社會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黎世法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認為是“同步教學”,為了區別于同步教學,并突出最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的特點,黎世法提出了“異步教學方式”和“異步教學理論” [1]。現在異步教育學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學者們的認可,在我國已經被運用到中學、小學的其它文化課學科中,但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還沒有被推廣和運用。本文從異步教學法的教學特點和高校球類選項課的特征分析入手,就在高校球類選項課教學中嘗試運用異步教學法的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
2 異步教學法的特點
2.1 異步教學法學。異步教育學是一種以“學情理論”為基礎,以“異步教學論”為核心內容的,能有效指導現代教育實踐的現代教育學,異步教學法是異步教育學的主要教學方法。
2.2 異步教學法的特點分析。
2.2.1 學情理論調查是基礎。學情理論指通過分析研究數以萬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而建立起來的學習理論。異步教學的源頭是學情理論,而最優教學方式就是以學情為條件的最優化教學方式,教學過程越符合學生的學情,教學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學前學情理論的調查為以后制定教學計劃的提供依據,教學前沒有了學情理論基礎,也就沒有了異步教學法。
2.2.2 教學過程的強調異步化。異步教學法區別班級統一授課制,強調以個性化教學方式為主,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場所。1、異步教學強調學生的六步學習(自學啟發復習作業改錯小結)緊密的結合,達到“舉三歸一、以一反三”的目的。學生通過“自學”和“啟發”,解決不同的學習問題(舉三),然后通過“復習”,將“自學”“啟發”解決的問題和學到的知識系統化、概括化(歸一);然后用這一系統化概括化的知識作指導(以一),通過“作業”和“改錯”去解決它所覆蓋的一類問題(反三)。2、異步教學強調教師的五步指導(提出問題指示方法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小結),首先老師就所教學的內容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按其法進行思考,在學生明了學情之后,就學習中存在困難與學生進行研討學習,指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老師最后進行強化總結。3、異步教學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將教師的指導形式與學生的學習有機統一起來,以學生的獨學為基礎,運用一切教學條件,根據學情,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自主教育能力和自主健身能力(它們的核心是思維能力),達到高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學效果能及時反饋的個性化現代教學方式。
2.2.3 教學中注重區別對待。根據學生學情調查結果,將其分成不同的組別實施教學。異步教學法首先強調學生的獨學,即學生一人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以及可利用的各種學習條件,遵循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自主學習。其次注重分層教學,根據班級里學生不同的水平,將他們分成不同的組別,對不同的組別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和要求,區別對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將教師的三種指導形式(個別指導、分類指導和全體指導)與學生的五種學習形式(獨學、對學、群學、請教教師和全體學)有機地統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充分運用一切教學條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組織課內外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高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2.4 課堂上注重互動教學。異步教學注重合作學習:主要有生生互動(同學之間的研討學習)和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習)。生生互動包括兩個學生間的“對學”、多個同學間的“群學”和 全班一起的“全體學”。師生互動是在教老師參與指導下,就學習中存在困難與學生進行研討學習。通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同時通過組與組和組內之間學生的互幫互學,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個體需要,解決了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
3 高校球類選項課的特征
3.1 普及性和趣味性。高校開設的球類選項課不論是大球籃球、足球和排球還是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在我國中小學體育課中都屬于普及性較強的科目。大部分高校球類選項課的大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抱著對項目很大的興趣來到各個選項課中。而且這些球類選項課在中學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開設過,學生都比較喜歡球類項目,課堂上教師教授也比較輕松。學生有球在手,不練習基本功還可以相互打比賽,課堂上氣氛較好。
3.2 層次性和專業性。由于高校開設的球類選項課首先在中學、小學的體育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開展,屬于比較普及的項目,其次選項課大部分是憑著愛好選進各個項目中來的,因此許多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基礎,技術水平在學生間存著較大的差別,層次感比較明顯。同時大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差別也較大,故學生在項目的掌握程度上體現了明顯的差別,有部分學生不需要學練就可以直接參加教學考核,有些身體素質較差、有不喜愛運動的學生需要努力學習后還不一定能達到考試標準。
公共體育課教學雖然不像專業隊訓練那樣系統、全面,但是選項課教學內容就明顯體現了項目專業的特征。由于選項課教學時間至少一學期,相對較長,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體現出了一定的專業特點。從項目基本的技術動作傳授開始,到基本的戰術講解,最后實踐比賽,這一系列安排都體現了明顯的項目專業特點。從教學的教師安排上也體現了項目的專業性:各校在體育選項課的教師安排上,都是本著從事或擅長某專業的教師教授某專業的項目。
3.3 競技性和實用性。球類選項課在教學中,經常會安排許多時間進行教學比賽。如籃球、足球課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組織學生進行半場或全場的教學比賽。即使教師不組織,學生也經常會自覺的進行分組比賽,所以球類選項課教學中競技性很強。
實用性主要體現在球類選項課教學內容上,在我國目前高校體育球類選項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幾乎都是教授那些最基礎、最實用的基本技術。比如籃球選項課主要教授投籃(原地投籃、跳投)、行進間上藍、簡單的戰術配合(二過一配合、一人掩護另一人投籃等)這些都是籃球比賽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動作。所以球類選項課在教學內容上均體現了較強的實用性。
4 異步教學法在高校球類選項課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校球類選項課教學為異步教學法提供了必要的學情理論條件。由于高校球類選項課的學生在某個項目的起點和身體素質條件上均不一樣,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而異步教學法首先要求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掌握整體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學情的不同再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如果學生間不存在著差別起點都一樣,那學情調查也就失去了意義。沒有了學情調查,自然也不會采用異步教學法。
4.2 球類項目具有層次性滿足了異步教學法分層教學。在高校球類選項課中由于存在著層次性特點,這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每一位學生,因此在高校球類選項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目前最合適的教法。而異步教學法在家學中強調采用分層教學,根據學生水平的不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幾個組別,分別進行教學,考核時同樣采用不同的標準進行教學考核。因此在高校球類選項課中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法較為合適。
4.3 球類項目的系統性給異步教學法提供了時間保證。異步教學法的實施,從開始的學情調查,到異步教學過程,最后到教學考核一整套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才能完成。高校球類選項課的開設在我國各高校現在最少也要一學期時間,一學期十幾周的教學時間可以為異步教學法完整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
4.4 異步教學法能體現 “以人為本”的教學改革思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圍繞著“以人為本”指導思想,怎樣才能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異步教學法強調學情調查和異步教學(分層教學、互動教學、異步化教學等)都是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針對學生的不同而采用靈活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思想。
參考文獻:
[1] 黎世法.《異步教育學》[M].新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早在98年底,*同志參加了盛書山老師組織召開的“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研討會,于是*同志就在自己所教的初二(1)班進行了課題實驗。效果不錯,1*9-2*0年,當時教平行班的陳榮勝老師也加入其中,并把整個年級分成三個等級的教學班,到中考時,語文學科喜獲大豐收,于是*老師在語文教研組教研例會上作了關于“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專題介紹,隨后任家文老師也參與其中,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三位語文老師就選擇了“‘異步’點撥與整體‘推進’關系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并申報立項,在20*年*月獲得縣級立項。
二、建立研究組織,明確研究內容
該課題申報立項獲準后,課題組就成立了組織。*同志為該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有關理論文章的收集,研究活動的安排,研究成果的整理。任家文老師側重研究異步層次的劃分,側重于閱讀教學的研究。陳榮勝老師側重于學生學業的評估,側重于作文教學的研究。整個研究活動分為五個階段:一是異步層次的劃分;二是異步教法的設計;三是異步活動的安排;四是學業成績的評估;五是個體提升與整體推進關系研究。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每學期開學要制訂本學期的研究計劃,明確研究的重難點。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期末要進行課題總結。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每學期要上一節公開匯報課,相互討論,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方案。每節公開課,力求突出一個研究重點,突破一個難點。在這方面,陳榮勝老師的作文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不僅自己有若干或獲獎,同時他輔導的學生也在報刊上發表了文章。
三、更新教學理念,加強縱橫聯系。
教學中有一句常用語“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為了做好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每位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理念來完善自己的教學實踐,課題研究也是如此,在課題研究中,課題組成員先后認真學習了盛書山老師的理論文章:《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初探》、《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再探》、《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三探》,同時,課題組成員還把《學語文》、《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讀寫月報》、《語文報》等刊物作為研究的圖書資料,認真研究與課題有關的理論文章,提高研究人員自身的理論素養,避免盲目的實踐。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還積極主地參加外校的教研活動,曾參加了無為中學、無為三中等校的課題研究活動,曾觀看了朱宏春老師、馬啟群老師、丁少國老師、周可學老師的課題觀察課,吸收了他們的寶貴經驗,彌補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還積極撰寫科研論文,有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研究階段及其成果
課題研究共分五個階段,每一階段的研究內容及其成果如下:
(一)異步層次的劃分
本階段是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是課題研究的前提,它屬于操作層面、研究的重點是層次劃分的依據。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劃分層次的標準不唯一,而且是變動不居的。具體來說,依據有語文考試成績,興趣愛好,家庭環境,情感態度等,從劃分依據來看,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既有個人因素,也有環境因素。而且在操作過程中,是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原則,同時每個學生的層次是隱藏在教師的心中,且處于變動之中,這樣做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又不損傷學生的自尊,這一階段主要是摸清學情。
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學對象,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心中有人。
(二)異步教法的設計
異步層次劃分后,接著就是異步教法的設計與操作,這是課題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本階段的研究內容主要有:①每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定位問題。②課堂上每層學生的活動問題。③異層學生的配合問題。④師生的配合問題。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看似無法統一,難以控制的異步教法,在實際操作中,能較好地統一起來。通過實試,我們得出結論:恰當的異步目標,打破了齊步走,一刀切的僵化局面,出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活躍局面,有效地利用了教學班級的教學資料,層次不同,目標各異,教法設計更加科學合理。
(三)異步活動的安排
教學中的活動是形式多樣的,它既有課堂內的動手、動口、動腦(思)活動,也有課外的讀說聽寫活動。異步活動的安排更是如此。在研究中,我們著重研究了如何根據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引向深入,進而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長,如音樂欣賞與語言文學;詩畫轉換;名著欣賞與個人修養;影視廣告與語言藝術;網絡語言與創新。通過研究,我們感受到,語文活動的天地是廣闊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彌補了語文教材的不足。
(四)學業成績的評估
以語文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學生還有許多與語文相關的因素沒有涉及,它不能代表學生語文成績的全部。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多個標準來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考試分數、活動開展、組織表演等。只要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呈明顯的上升態勢,或是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我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發揮了學業評定的激勵作用。
(五)個體提升與整體推進關系研究
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少數尖子生,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課班級全體學生的語文水平。前面的四個階段可說是分項訓練,最終落腳點應在“整體推進”。本階段研究的主要內容有①個體與整體關系。②尖子生的帶頭作用。③后進生的適應問題。④整體平庸與“兩頭生”的關系。通過實踐,我們感受到:尖子生的帶頭作用是巨大,它能在班級產生“鯰魚效應”;一個尖子生的作用甚至超過十個教師的說教。中等生的提升是“整體推進”的關鍵,營造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人文環境,是中等生提升的成功要素。防止后進生的掉隊脫變是“整體推進”的保障。
五、課題研究喜結碩果
從課題立項至課題研究截止,課題組成員在教育教學教研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現就教學教研方面的成績統計如下:
(一)教學方面
1、*老師執教的20*年初三語文中考成績均分98.4*,位于各完職中第四,優秀率17.37,位于各完職中第四。
2、任家文老師執教的2*2年初三語文,中考均分名列全縣第12位,及格率名列第1*位,在所有完職中,均分及格率均名列第四。
3、*老師執教的2*3年高三語文高考成績:
文科均分87.5*,及格率42%,位于普通完中第一。理科均分84.29分,位于普通完職中第三。
4、陳榮勝老師執教的20*屆高三語文,均分、及格率均位于普通完中第一。
5、任家文老師執教的20*屆初三語文,均分103.48,及格率98.*5%,均名列全縣八十五所學校第五。
(二)實驗班級與比照班級成績統計對照。
2*
六、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Single-phase Induction Motor
Abstract Studying from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and the design of its open-phase running experimental,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singl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is discuss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effective. Not only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been cultivat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ts result is very good.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asynchronous motor; open-phase
電機是所有電相關專業的學生必學的重要設備之一。目前,大部分作者在安排有關電機方面教材的篇章思路基本上是分為兩大篇,直流電機篇和交流電機篇。交流電機篇主要是對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參數進行分析,對單相異步電動機則是一概而過,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還是單相異步電動機,例如電風扇、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因此,讓學生學好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經過幾次教學后發現,按照傳統的講授式的方式分析單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后,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經比較分析多種教學方法,后著重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來設計分析單相異步電動機,效果較好。
1 知識準備
一般,單相異步電動機是在三相異步電動機介紹之后才進行,而且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介紹詳細,單相異步電動機的介紹簡略,所以教學的思路期望能從三相異步電動機來推導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經詳細分析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后,得知三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大體上可分為兩部分內容:一要產生旋轉磁場,二轉子在旋轉磁場的作用下產生感應電流受力后能轉動。產生旋轉磁場是關鍵,這也需兩個條件:一是各相繞組在空間上要相隔一定角度;二是流進各相繞組的電流要有相位差。
單相異步電動機與三相異步電動機均屬于異步電動機類,從大類上來說工作原理相類似,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前者供電電源為單相交流電,而后者為三相。經電路分析知,三相交流電若缺任一相后就相當于單相交流電了,以此類推,那么三相異步電動機缺相后的運行情況就跟單相異步電動機相類似了。
2 探究式教學法的課堂設計
2.1 課堂前的實驗設計
經上節分析,只要知道三相異步電動機缺一相后的運行情況就能類推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可經過實驗設計三相異步電動機缺一相后的運行情況。
主要實驗設備:三相交流電源(對稱)、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
實驗內容:(1)采用三相交流電源將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全壓起動,觀察起動情況;待電動機運行平穩一段時間后,突然拆出其供電電源中的任一相電源(注意小心操作,以免觸電),觀察電動機的運行情況;(2)斷電待電動機完全停穩后,讓電動機在缺一相電的情況下起動,觀察起動情況。實驗完畢后,得觀察結果如表1。
實驗可以在上課前單獨準備,也可作為學生實驗內容的一部分,由于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建議一定需注意安全。需注意的是在實驗前需排除三相異步電動機在缺相情況自起動的可能性,可依據文獻①進行操作。
2.2 探究式教學法的課堂設計
以上述實驗為基礎,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始終堅持探究式教學的目標性、主體性、環境性、方法性、過程性及終結性六個原則,②設計流程如下:
(1)由缺相不能起動①不能起動原因是沒有形成旋轉磁場嗎?②沒產生旋轉磁場的原因是不是流進兩相繞組(不包括缺相對應的那相繞組)的電流不存在相位差?
(2)引入圖1③若采用圖1電路,仍由單相電源供電,流入A、B繞組的電流是否存在相位差?
(3)畫出、的向量圖如圖2
④、的相位差能否通過選擇電容量使其接近90度?
進而分析、相位差為9 0度時的磁場情況,得出單相異步電動機起動原理。
(4)由缺相能運行⑤異步電動機在正常起動后,各相繞組電流不存在相位差的情況下可不可以運行?⑥圖1所示異步電動機正常起動后,斷開開關S電動機能否繼續運行?
分析電容起動式單相異步電動機運行原理。
(5)由缺相運行存在輕微異常聲響,可推出此時三相異步電動機運行不是特別平穩,同時可推斷電容起動式單相異步電動機對運行平穩性能要求不是很高。⑦若對單相異步電動機運行平穩性能要求很高,仍需在正常起動后,斷開開關S嗎?
引出電容起動式單相異步電動機。
由于電阻式、電容起動和運轉式等其它單相異步電動機的起動及運轉原理與電容起動式單相異步電動機類似,所以無需再一一分析。
3 探究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探究式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能開闊學生的創新思路,能提高學生實踐及理論推導能力,最重要的是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③④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講解單相異步電動機工作情況,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存在以下的不同:
4 總結
本論文從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缺相起動及缺相運行出發,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對單相異步電動機的教學進行了探討,經教學實踐證明,該方法的有效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今后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仍需繼續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因材施教,仍需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培養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總之,教學方法的研究是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更新,才能有利于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
注釋
① 梅素珍.三相異步電動機電源缺相也能自起動的原因[J].電工技術,1995.11:50-60.
網站開發論文參考文獻:
[1]黃寶玉,項國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分析及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9):72-75.
[2]史金昌.淺析基于ASP.NET的Web網絡應用程序的安全開發[J].科技創新導報,2008(23):37.
[3]李志勇,魏紅.高校精品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推廣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l0(2):485-486.
[4]張書梅,符蘊芳,劉智國.網站安全管理的方法與具體實現[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7(6):54-56.
[5]陽衛文,王建斯,基于P2P流媒體系統模型的研究進展[J].現代電子技術,2008(2):159-161.
[6]萬榮澤.基于ASP.NET技術的統一后臺網站群的設計[J].微計算機信息,2007,23(8):260-262.
[7]王紅雨,蔡成聞.基于ASP.NET的課程平臺設計與實現[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0(1):78-82.
[8]顧正剛,畢海峰.網站規劃與建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4-8.
網站開發論文參考文獻:
[1]孔祥鑫.基于PHP技術的校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2]李良.基于PHP的商業站點設計與實現[D].南昌:南昌大學,2010.
[3]杜闖.PHP在動態網站開發中的優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3).
[4]賈素來.使用PHP和MySQL開發動態網站[J].大眾科技,2011(3).
[5]李晶.PHP技術應用于中小企業網站開發探討[J].軟件開發設計,2014(10).
[6]杜闖.PHP在動態網站開發中的優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3).
[7]賈素來.使用PHP和MySQL開發動態網站[J].大眾科技,2011(3).
網站開發論文參考文獻:
[1]靳瑩.基于緩存技術的內容管理系統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黃菊.分布式緩存技術及其在車輛監控系統中的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5.
[3]崔解賓.分布式內存緩存技術在數據處理平臺中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5.
[4]李光瑞.Map/Reduce型海量數據處理平臺中的內存級數據緩存技術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3.
[5]易會戰,王鋒,左克,楊燦群,杜云飛,馬亞青.基于內存緩存的異步檢查點容錯技術[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06):1229-1239.
“小班化教育”為我們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班級學生數量的變化,隱藏在其背后的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變化。我們的“小班化教育”實驗正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與變革。
變革之一:辦學方向―啟迪心靈、張揚個性、主動發展、超越自我
學校領導班子以“小班化教育”能夠關注每個孩子興趣、愛好這一優勢為基礎,制定出了適應小班化教育的辦學理念,即“普惠開放,多元自然”。讓所有的孩子在學校里自由、快樂地成長。
變革之二:辦學方式―精耕細作
我們從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改變傳統的“粗放經營”的教學模式,著重從校園文化、課堂教學、課程設置、課題研究等方面入手,打造我校的“小
班化教育”特色辦學方式。
1.人文化的育人環境。①硬件投入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②班級文化精彩呈現。③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培養愛心、耐心、責任心。我校借鑒日本先進的“自然育人”的理
念與經驗,利用每個小班教室的一角,創建了“鮮花教育基地”。課下孩子們澆水、施肥、換水、喂食,愛心、耐心、責任心得以培植與塑造。
2.趣味化的課堂教學。①多元課程沐浴陽光。學校先后開設了必修課與選修課,通過籃球、心理健康、鋁板琴、圍棋四門必修課的設置,開設了29門選修課程,分為陽光動手妙、陽光民俗秀、陽光生活美、陽光游戲樂、陽光創意奇五大板塊。②教學方式妙趣橫生。小班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分組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圖式教學法、師生合作法、創意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相關連接法等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練中悟”。③講課內容異彩紛呈。我校各學科教學均設計了各種妙趣橫生的教學方式。語文課上,學生每答對一個題,就被獎勵一個“太陽花娃娃”,再加上全班同學的掌聲和齊聲喝彩……④創新分層施教,實現異步達標。⑤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學校以“構建小班化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為主題,實施小班化教學中“情智對話,分段遞進”的教學模式,探索陽光課堂,變為有活力、樂學的課堂。
3.多元化的評價。在小班教學中,我校摒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評價方法,實行“等級+特長+評語”及期末免考的評定方式,著重于成績和素質的增值,更注重學習過程的態度與情感評價,使評價的中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形式具體化、趣味化。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試卷合理化。
4.規范化的課題研究。“小班化教育實驗”是一項極具研究價值的系統性科研課題。學校早年就開始著手將青島市“十五”規劃課題《優化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與小班化教育課題緊密相融,將心
理健康教育特色貫穿于小班的教學改革中。①小小展示臺,樹立自信心。如,學校為培養學生健康成功的學習心理,在教室外面設立了“會說話的墻”,學生在上面可寫、可畫,隨意表達自己的情感。②“師生對話本”,構架心靈之橋。小小對話本、交流本、“心語室”“咨詢站”“心心橋”信箱、“心理咨詢大集”,使學生將個人的煩惱、委屈、尷尬事情等悄悄地傳給老師、傳給爸爸媽媽、傳給小伙伴。我校創新的舉措先后多次在省級、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上作經驗介紹,曾獲得青島市教科研成果二等獎。
二、成果――在發展中積淀
電工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專業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抽象,實踐性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電路、電工技術及電子技術方面獲得知識、素質、技能方面的培養,并為以后學習各專業知識和高一級的職業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電類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在工科教學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以及畢業后從事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礎。隨著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普及,它已成為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課程和部分文科專業的選修課程。
二、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考核方式簡單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電工電子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掌握電工電子技術技能。我們現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筆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顯然,筆試成績所占的比例過大,使得學生過分關注書本知識,死記硬背,不能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教學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學習興趣不高,還有來自文科的學生,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對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需求較多,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現在的教學主要仍沿用傳統教學方式——“粉筆+黑板”或者簡單的演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被發揮,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得不到體現,學生便不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材內容理論性強,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職業教育強調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而現有教材內容仍包含有一些復雜的理論推導、應用較少的難記的公式、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同時,缺乏本學科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及應用實例的引入,使學生視野得不到開闊,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三、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優化調整教學內容
第一,結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目標,選用符合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因為現行很多教材大多套用知名高校學歷教育相關教材,知識陳舊,理論性強,未能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及時反映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成為制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第二,在考慮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和培養職業能力宏觀指導下,微觀上精選、調整教學內容。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知識面廣、信息量巨大,而課時非常有限,必須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有所側重地選擇、調整教學內容,使“培養應用技能人才”落到實處。例如:在講授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在現代儀器儀表上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學法貫穿全課程的教學方法:精心選用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實例,以該案例的設計和改進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步步深入,將實踐技能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造成弊端。學習本課程后,學生分析電路雖然頭頭是道,但若要設計制作一個電路系統往往不會查手冊、不會選器件、不會連電路、不會調試系統。可見,案例教學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案例教學法若運用得法,將會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但采用案例教學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實用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第二,案例要有綜合性和啟發性,案例應將課程內容與案例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第三,案例應體現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學理念、教材、教學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有好的教學手段,要善于根據課程不同內容、不同的知識點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才能推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我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再采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eda仿真軟件、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比如:第一,在講到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電器結構、動作原理時,若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法,在課堂上把電動機的結構和常用控制電器的結構畫出來是不可思議的,即使畫得出來,也很難將此部分的內容講清楚,課堂效率極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體課件,節省了在堂上畫電動機、常用控制電器的時間,還可以通過flash動畫生動地表現電動機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電器的動作過程,非常的直觀而富感性,有利于學生準確、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識,大大地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第二,在講單管的共射極放大電路,工作點設置對放大電路的非線性失真的影響(工作點設置得太高,容易導致飽和失真;設置得太低,容易導致截至失真);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放大電路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雖然我們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圖片、動畫的課件進行講解,降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理解方面的難度,但學生還是覺得缺少感性的認識。但通過利用multisim對單管放大電路進行仿真后,學生好像置身于實驗室,體驗到:設置適當的工作點的重要性;負反饋的作用;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等,對所學知識豁然開朗。實現了理論教學由難化易,由繁化簡。
四、總結
總而言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電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教與學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通過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教學要素進行改革,最大限度地優化教與學過程,使課程的教學質量更上一級臺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電工技術技能,打造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本文結合了當前電工技術發展的實際,對電工技術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體現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充分突出課程的實踐性強的思路;探討了多媒體教學為基礎,項目教學為載體,點滴激勵、實物展示、參觀學習教學為輔助的教學方法。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電工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電工技術課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本文針對課程教學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電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簡單正弦交流電路、三相電路的方法,理解電路的暫態、換路定律和時間常數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階動態電路,并能了解異步電機的工作原理和常用低壓電器的功能,能讀懂簡單的控制電路原理圖。
二、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首先電工技術是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對理論講述要求必須透徹,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在鞏固完善過去粉筆與黑板的固定模式外,近幾年,我們做了一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現列舉如下,與大家一塊探討。
1.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多媒體教學由于其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的特點采用現代技術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借助教材附帶的課件加以按特點要求自己動手制作多媒體課件,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另外,要求每位教師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建立自己的教室工作室,進行網上交流、答疑、輔導教學。例如講解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這一章,有原理圖進行原理分析判斷改錯,答案不唯一,還有原理講的通,實踐中由于接線或者器件位置不合理,導致電路不能正常工作,教師、學生通過網上查詢、互動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學生也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正是由于多媒體的應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方面教學方法現在基本得到普及。采用多媒體教學貫穿全課程。
2.項目驅動教學法
課程整體采用項目的制作與測試過程來豐富教學內容,即整個課程采用了個體項目的方式驅動課程教學,即在每個知識點講完后提出相應的訓練項目,來訓練學生的掌握能力和應用能力,并按照項目的工作任務需求設定不同的目標;諸如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學生在完成項目中訓練能力、學知識、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通常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采用分析解答的項目。例如戴維南定理和疊加原理,他們屬于電工技術理論解題占有重要地位,理論考試是常考的知識點,理論講授完之后,由于兩定理解題各有千秋,因此我們就提出項目:每位同學至少找出兩個例題來分別說明采用兩種方法解題那種為好;目的讓學生掌握知識,明確兩定理應用時注意事項,培養閱讀能力,達到解題方法能靈活應用。而對于實踐性強的知識點,例繼電器控制系統,我們就安排原理說明做項目,要求每位同學觀察身邊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電動機工作的事例,并能說明其工作原理,結果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既有工地運送物料的升降機、磚窯用的拉車系統,更有的同學觀察仔細,發現教室里的多媒體屏幕上下運動、上下課的電鈴系統等,都含有電機正反轉控制原理或者時間控制原理的知識點,通過感性認識,加以理論知識輔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開動腦筋思考,使書本的知識得以充分理解和貫通,達到我們課堂講授控制系統的目的。 轉貼于
3.點滴激勵教學法
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揚和尊重,學生正處于人生最敏感時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動力和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項目都鼓勵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佳品,對主動展示作品并介紹作品特點的學生教師會加于表揚,并在項目評議中作為成績記錄的一部分,對沒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夠理想的、知識點欠缺的學生,教師會加于引導,這樣學生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每一點滴的進步,都可以通過同學的鼓勵和教師的評分得到體現,使學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認可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在這方面,我們采用把學生分成甲乙兩方對壘的方式進行,例制作轉動變平動標本,有的同學采用齒輪轉動原理來實現、而有的同學則采用的是不同軸心的兩個轉軸加一連桿來實現,說靈感來源于小時候好奇,看脫粒機在農田工作時,認識到的知識,雙方互評,看看對方的優缺點,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而理論性強的知識點,采用兩方通過業余時間收集五到八個相關例題,定好時間,以擂臺的方式PK,最后老師評議,優勝者給予一小禮物,以資鼓勵,其他者均給予口頭表揚。時間掌握在一百分鐘(兩小節課)以內;最后,大家鼓掌表示結束,同學們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4.現場觀摩教學法
對這一方面,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我們對變壓器和三相異步電動機以及繼電器控制系統這三章的理論講授難度大,盡管有多媒體、或者小型模具課堂演示,都不如走出去到相應的企業現場參觀、現場提問、現場解答,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在當地聯系兩家企業,一家調壓器廠,一家電機廠,事先通過要求學生預習課本,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到現場后隨機向相關技術人員提問,通過兩個下午,即八個小時同學們就親眼目睹關于調壓器繞線、抽頭;硅鋼片的制作、鐵心的鍛壓、線圈的制作與放置、三相電機線圈的接法;等(下轉第293頁)等;一清二楚,在此通過技術人員的現場解答,知道有關抽頭、繞組接法、轉子截面的鐵片、鉛豆等相關用途或者發生故障時有何現象伴隨產生,又如何處理?事先應如何才能避免等等書本根本講不到或者講不全的知識。而且一次在電機廠參觀時,有一位同學問到能把單相變三相使用嗎?如果能結果又如何?技術人員一一解答,同學們收獲頗豐。
三、存在的問題
電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目前大部分電工技術的課程都存在理論知識過多,而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的現象。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其二,走出去經費和學生的安全也是一個重大問題;其三,教改后計劃學時數很少,需要講的知識點又很多,等等,這一切還有待于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尋找更好地解決方法。
四、結論
針對學生的特點,結合《電工技術》這門課程,通過本人和其他老師從事教學這些年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以上方法。總之,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課程的實踐性。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大勢所趨,下一步我們嘗試在課程結業考核中,增加技能測試,并將項目操作考核所占比例加大,重在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總而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與學的方法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我們會繼續探討下去。
參考文獻
[1]高虹.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應用文中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8)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電工技術技能,打造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本文結合了當前電工技術發展的實際,對電工技術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體現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充分突出課程的實踐性強的思路;探討了多媒體教學為基礎,項目教學為載體,點滴激勵、實物展示、參觀學習教學為輔助的教學方法。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電工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電工技術課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本文針對課程教學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電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簡單正弦交流電路、三相電路的方法,理解電路的暫態、換路定律和時間常數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階動態電路,并能了解異步電機的工作原理和常用低壓電器的功能,能讀懂簡單的控制電路原理圖。
二、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首先電工技術是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對理論講述要求必須透徹,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在鞏固完善過去粉筆與黑板的固定模式外,近幾年,我們做了一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現列舉如下,與大家一塊探討。
1.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多媒體教學由于其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的特點采用現代技術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借助教材附帶的課件加以按特點要求自己動手制作多媒體課件,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另外,要求每位教師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建立自己的教室工作室,進行網上交流、答疑、輔導教學。例如講解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這一章,有原理圖進行原理分析判斷改錯,答案不唯一,還有原理講的通,實踐中由于接線或者器件位置不合理,導致電路不能正常工作,教師、學生通過網上查詢、互動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學生也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正是由于多媒體的應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方面教學方法現在基本得到普及。采用多媒體教學貫穿全課程。
2.項目驅動教學法
課程整體采用項目的制作與測試過程來豐富教學內容,即整個課程采用了個體項目的方式驅動課程教學,即在每個知識點講完后提出相應的訓練項目,來訓練學生的掌握能力和應用能力,并按照項目的工作任務需求設定不同的目標;諸如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學生在完成項目中訓練能力、學知識、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通常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采用分析解答的項目。例如戴維南定理和疊加原理,他們屬于電工技術理論解題占有重要地位,理論考試是常考的知識點,理論講授完之后,由于兩定理解題各有千秋,因此我們就提出項目:每位同學至少找出兩個例題來分別說明采用兩種方法解題那種為好;目的讓學生掌握知識,明確兩定理應用時注意事項,培養閱讀能力,達到解題方法能靈活應用。而對于實踐性強的知識點,例繼電器控制系統,我們就安排原理說明做項目,要求每位同學觀察身邊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電動機工作的事例,并能說明其工作原理,結果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既有工地運送物料的升降機、磚窯用的拉車系統,更有的同學觀察仔細,發現教室里的多媒體屏幕上下運動、上下課的電鈴系統等,都含有電機正反轉控制原理或者時間控制原理的知識點,通過感性認識,加以理論知識輔助,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開動腦筋思考,使書本的知識得以充分理解和貫通,達到我們課堂講授控制系統的目的。
3.點滴激勵教學法
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揚和尊重,學生正處于人生最敏感時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動力和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項目都鼓勵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佳品,對主動展示作品并介紹作品特點的學生教師會加于表揚,并在項目評議中作為成績記錄的一部分,對沒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夠理想的、知識點欠缺的學生,教師會加于引導,這樣學生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每一點滴的進步,都可以通過同學的鼓勵和教師的評分得到體現,使學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認可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在這方面,我們采用把學生分成甲乙兩方對壘的方式進行,例制作轉動變平動標本,有的同學采用齒輪轉動原理來實現、而有的同學則采用的是不同軸心的兩個轉軸加一連桿來實現,說靈感來源于小時候好奇,看脫粒機在農田工作時,認識到的知識,雙方互評,看看對方的優缺點,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而理論性強的知識點,采用兩方通過業余時間收集五到八個相關例題,定好時間,以擂臺的方式pk,最后老師評議,優勝者給予一小禮物,以資鼓勵,其他者均給予口頭表揚。時間掌握在一百分鐘(兩小節課)以內;最后,大家鼓掌表示結束,同學們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4.現場觀摩教學法
對這一方面,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我們對變壓器和三相異步電動機以及繼電器控制系統這三章的理論講授難度大,盡管有多媒體、或者小型模具課堂演示,都不如走出去到相應的企業現場參觀、現場提問、現場解答,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在當地聯系兩家企業,一家調壓器廠,一家電機廠,事先通過要求學生預習課本,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到現場后隨機向相關技術人員提問,通過兩個下午,即八個小時同學們就親眼目睹關于調壓器繞線、抽頭;硅鋼片的制作、鐵心的鍛壓、線圈的制作與放置、三相電機線圈的接法;等(下轉第293頁)等;一清二楚,在此通過技術人員的現場解答,知道有關抽頭、繞組接法、轉子截面的鐵片、鉛豆等相關用途或者發生故障時有何現象伴隨產生,又如何處理?事先應如何才能避免等等書本根本講不到或者講不全的知識。而且一次在電機廠參觀時,有一位同學問到能把單相變三相使用嗎?如果能結果又如何?技術人員一一解答,同學們收獲頗豐。
三、存在的問題
電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目前大部分電工技術的課程都存在理論知識過多,而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的現象。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其二,走出去經費和學生的安全也是一個重大問題;其三,教改后計劃學時數很少,需要講的知識點又很多,等等,這一切還有待于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尋找更好地解決方法。
四、結論
針對學生的特點,結合《電工技術》這門課程,通過本人和其他老師從事教學這些年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以上方法。總之,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課程的實踐性。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大勢所趨,下一步我們嘗試在課程結業考核中,增加技能測試,并將項目操作考核所占比例加大,重在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總而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與學的方法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我們會繼續探討下去。
參考文獻
[1]高虹.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應用文中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8)
1.引言
近年來,隨著因特網的蓬勃發展,人們的學習習慣從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網絡互動學習,學習的環境也漸漸地由真實的世界轉換到網絡化的虛擬世界。網絡教學的網站興起,使學生不但可以突破傳統學習區域的限制,實現師生間的同步學習,而且可以依自己的學習進度調整學習的課程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學者與學習者都在相同的時間及地點進行,因為面對面的溝通與互動仍是傳統教學模式最具優勢之處[1,2,3]。然而,由于網絡無遠弗屆的特性,不同時空的學習者能透過網絡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學習的環境也由真實環境擴展到網絡化的虛擬學習世界,透過網絡進行教學的型態已逐漸侵蝕傳統教學的領域[4,5,6],因此,以因特網為基礎的教學能否取代傳統教學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課題。
2.傳統教學
傳統教學(Conventional Education)一般是指在校園中或教室進行的教學活動,通常教學者與學習者同時處于同一空間,在教室中學習者由于受環境的影響必須遵守某些行為規則和某些溝通型態。大部分的教學者仍然擔任敘述者或訊息的傳播者角色,學習者通常是被動地接受訊息。在傳統的教學型態中,教學者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把知識與經驗單方向傳授給學習者,如圖1所示。
此種教學方式有以下幾弊端:
(1)學習者缺乏多元思考的動機。
(2)學習者與教學者或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無法產生良好互動關系。
(3)教學方法單調缺乏多樣性。
(4)教材局限于理論且常與現實脫節。
(5)學習者于學習過程必須充分依賴教學者。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進度安排等往往根據多數學生的狀況和程度,以及教師本身的經驗與習慣而設計,此種教學環境無法兼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導致教學成效有限。
3.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是一種有系統的教學活動,學習者與教師可以在同步或異步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教師事先將教材資源設計好并放置于網絡平臺上,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相關的文字、聲音、圖片、影像及動畫等教材內容,學習者依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并且利用科技媒體與教師連結溝通,進行學習的活動。在網絡教學的形態中,學習者的學習來源已不限于僅從教學者的知識與經驗來取得,學習方式將更多元化,如圖2所示。
隨著科技媒體的普及化和不斷地發明、進步,網絡教學方式也隨之不斷地進步。網絡教學演進發展史與傳播科學的發展和應用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其在歷史上的演進如圖3所示。
根據教學者與學習者間的時空距離與互動方式,網絡教學可分為同步交互式遠距教學、異步遠距教學兩種。所謂同步交互式遠距教學即利用視訊會議的技術,教師與學生在同一時間上課:教師在主播教室上課,學生則可以在主播教室或各地的遠距教室聽課,課程中通過網絡將不同地方的學生和教師連系起來,彼此可以互相討論及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具有跨越空間的特性,但受時間的限制,學生與教師必須在同一時間上網進行教學活動。而異步遠距教學方式則通過網站進行教學活動,學生與教師不受時空距離的限制,教師藉由網站來進行教學活動。例如課程內容的更新、作業的給予等,學生則上網讀取課程及相關的公告,并通過網站所提供的溝通機制來取得教學互動的效果,如表1所示。
4.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比較
相較于傳統的教育訓練,網路教學可提供許多傳統教學所不能提供的優點[7],包括降低學習成本、強化業務反應能力、依需求制作一致性的教材內容或量身訂制個人化的內容、實時更新教材內容、隨時學習與可建構社群知識等,如表2所示。
5.試驗結果及分析
通過研究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效果,我們可以總結兩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本研究對象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的三個專業,每個專業各有兩個班,其中一個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另一個班采用網絡教學法。六個班分別采用兩種教學方法的人數和期末考試平均成績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對電子商務專業采用網絡教學方法較傳統教學方法優勢明顯;對于信息工程專業,采用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成績影響區別不大;而對于機械工程專業,傳統教學方法反而略優于網絡教學方法。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對教師及學生進行了詢問調查,并總結出網絡教學存在著以下缺點:
(1)對于學生:學習時間不夠;難以按時繳交作業;網絡學習經驗不足;難以參與或回答討論;網絡上傳速度慢;無法理解課程內容;上網費用高;覺得很孤獨;不適應網絡學習環境;計算機操作技能不足。
(2)對于教師:①缺乏網絡知識與技術。以網絡教學而言,教師需利用網絡的特性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其課程內容需經過設計與發展。然而網絡教學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大部分教師不熟悉網絡教學平臺所提供的功能,并且個人信息能力有限。②課程設計與發展能力不足。教師不僅遇到了網絡知識與技術的問題,還有許多研究指出教師進行網絡教學時最大的障礙在于課程的發展。諸如:發展網絡教學之前,教師不了解如何利用網絡特性進行教學設計、網頁編寫問題、評量作業方式,沒有合適的教學計劃等問題,陷入網絡教學教材設計能力不足的困境。③缺乏工作訓練。進行網絡課程發展時,不能預期教師原本就會設計及教授網絡課程,因此,提供教師教育訓練、幫助教師實施及支持所需是必要的。
6.結語
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方式兩者各自存在不同的優缺點,在目前的情況下,網絡教學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兩種教學方式應該交替運用,取長補短。
參考文獻:
[1]巫靜宜.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d2000之教學為例.臺灣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蔡振昆.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葉道明.網絡教學技術應用分析.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0.
[4]Davis,D.L.and Davis,D.F.,The effect of training techniques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raining end-user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Vol. 7, No.2,1990:9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