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5: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腫瘤科護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結果
2.1專家的一般資料本研究19位專家年齡為37~56歲,平均(46.42±5.08)歲;工作年限為13~40年,平均(24.47±7.19)年,專家具體情況見表1。
2.2專家的積極性專家的積極性用問卷的回收率表示[5],本研究共發出兩輪問卷,第一輪、第二輪回收率分別為95.0%、100.0%,說明專家的積極性高,見表2。
2.3專家意見的權威程度專家的權威系數由專家的判斷依據系數和熟悉程度系數決定,為判斷依據系數與熟悉程度系數的算數平均值[5]。本研究專家的判斷依據系數、熟悉程度系數、權威系數分別為0.89、0.88、0.89,均大于0.7,表明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
2.4專家咨詢的協調程度專家咨詢的協調程度用變異系數和協調系數表示,變異系數越小,表示專家意見越一致,整個指標變異系數范圍為0~0.22,均小于0.25。協調系數用肯德爾(Kendall)協調系數W表示,W的取值范圍為0~1,W越大,表示協調程度越好[5]。各級協調系數見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一級、二級、三級指標的W值分別為0.129、0.213、0.211,經卡方檢驗計算出P值均小于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專家對全部指標的認同程度較高,結果可取。
2.5專家意見的集中程度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指標重要性賦值的均數、滿分比、標準差來表示。重要性賦值均數、滿分比越大,標準差越小,表明指標越重要。專家咨詢結果顯示,整個指標重要性賦值的均數范圍為3.95~5.00,均大于3.5,滿分比范圍為21%~100%,均大于20%,標準差范圍為0~0.93之間,除個別項目外,差異較小,說明專家意見集中。詳見表4。2.6專家咨詢的結果經過兩輪專家咨詢后,最終建立起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56個的腫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內容見表4。
3討論
3.1腫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專科護士培訓是以后護理事業發展的重點[6]。近幾年,隨著專科護理的發展,各專科領域都已展開對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其中我國急診、ICU等領域對核心能力的研究比較成熟,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雖然腫瘤領域也已進行核心能力的研究,但是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旨在為腫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水平的評估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測評工具,以便更好地了解腫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為腫瘤專科護士培訓項目調整培訓策略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指導護理管理者基于能力進行管理;腫瘤專科護士通過自評,可以明確自身能力水平,激發潛能,不斷提升自身及專業能力水平,進而推動我國腫瘤護理事業的發展。
3.2本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專家的選取關系著研究結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在專家的選取過程中,本著權威性、代表性、連續性、專業性的原則,選取來自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等領域并且能持續參加本研究的兩輪咨詢的護理專家,這些專家在相關領域中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保證了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從本研究得出的結果:兩輪問卷回收率分別為95.0%、100.0%,表明專家積極性高。專家的判斷依據系數、熟悉程度系數、權威系數分別為0.89、0.88、0.89,均大于0.7,表明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兩輪指標的W值分別為0.129、0.213、0.211,經卡方檢驗計算出P值均小于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專家對全部指標的認同程度較高,這些研究結果均表示出評價指標體系的可靠性和科學性。
3.3腫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本研究通過兩輪德爾菲專家咨詢,最終建立了腫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結果顯示:①在評價體系中權重值居于首位的是臨床實踐能力(0.4111),由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三部分組成。它是腫瘤專科護士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腫瘤專科護士工作中的重要職責,直接影響著整個護理工作的質量。②居于第二位的是溝通協調能力(0.2091),包括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自我調適能力三部分。護士作為臨床實踐者,教育咨詢者,協調者,必須具備相應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才能提高患者護理服務質量[8],同時要學會自我調適,減少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③位于第三位的是評判性思維能力(0.1624),包括評估能力、決策能力和評價能力三部分,是進行一切護理活動的基礎,國內外研究均表明它對護理教育及科研和臨床護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臨床實踐中,要對護理活動和患者病情進行及時評估,以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時還要對護理行為進行有效的評價,以不斷提升護理質量。④位于第四位的是專業發展能力(0.1246),包括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三部分,腫瘤專科護士作為腫瘤護理的中堅力量,要不斷地豐富自己,在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的同時,還要不斷地關注及學瘤護理領域的新技術、新動態,以促使腫瘤護理事業不斷發展與壯大。⑤位于最后的是管理能力(0.0928),包括業務指導能力和病區管理能力兩部分。所有腫瘤專科護士都承擔著多種形式的管理責任,包括業務信息管理和病房人、財、物管理等。腫瘤專科護士是一個團隊,要求護士既能夠為患者及其他醫護人員提供相關的業務知識,同時也能做好所負責的病區日常事務管理,以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護理工作系屬醫療機構,它具有專業升性、服務性的特點,并以專業化知識和技術為人們提供健康服務,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隨著的發展,現代的進步,醫院、醫師、病員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當初最簡單的因病施護,慢慢發展成因人施護、因需施護及擁有護理重點。這些演變都在無形的監督著護理工作。本院在出院手續辦理窗口實行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為了提高護理質量,加強護患溝通,端正護士積極的工作態度,本科室于2003年初自制了一套滿意度調查表。現對其在本科病房的應用及調查結果簡單介紹如下:
1醫院滿意度調查表(表1)
2腫瘤科滿意度調查表(表2,表3)
3請給病區打分(表4)
4請給該病區.‘一日清單,.的準確性打分(表5)
5您會向您的朋友推薦我院嗎?(表6)
6使用方法
在患者預出院的1d(即出院前1d),由辦公護士或者是當班護士當患者床前交給患者或家屬。
①為患者及家屬講解使用其表格的用途:為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監督護理工作,為護理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②患者或家屬進行填寫,對其不理解處進行講解,并鼓勵患者或家屬客觀、嚴格的打分、填寫。
③出院當天收回時,感謝患者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及支持,并祝其早日。
④每月底,護士長將全部滿意度調查表好,在科室月工作會上進行講評,例如對排名前兩名的護士有哪些地方得到了病患的表揚,后幾名的護士哪些地方存在不足等等;最后對滿意護理人員進行排名,并張貼。7護士滿意度調查
①患者對本科室護士的服務態度非常滿意度為94%;
②對護士人院介紹的非常滿意程度為100%;
③對護士及時更換液體的非常滿意度為90% ,
④對護士打針輸液非常滿意度為97% ;
⑤對護士回答患者疑問的非常滿意度為94%;
⑥對患者需要幫助護士及時感到的非常滿意度為100%;
⑦對護士主動了解患者病情非常滿意度為91%;
⑧對檢查前護士對患者交代注意事項的非常滿意度為88% j
⑨對護士患者服的非常滿意度為100% s
⑩對護士進行飲食建議、指導的非常滿意度為100%;
⑧對該病區“一日清單”的準確性非常滿意度為%%。
0在“您會向您的朋友推薦我院嗎?理由是什么?”一欄中,43位患者進行了填寫,其中38位患者的理由是:護士服務態度好,其滿意度為88.37%0
8討論與分析
通過發現,本科室護士在工作中有著很高的滿意度,這代表護士們不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有著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有著熱情服務的態度,還有著良好的自身素質與修養。
由此可見,對住院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是必要的。
8.1它是患者住院期間各種需求是否及時得到滿足的反映
8.2調查結果顯示
患者對檢查前護士對患者交代注意事項的非常滿意度為88%,這
與護理人員受功能制護理的影響,只注重執行治療護理操作而忽視了各項檢查的客觀介紹,造成患者不知何時做檢查,不知何地做檢查,以及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針對此現象,我院專門設立了預約檢查單,系統自動打出患者的檢查單,由護士親自發給患者,及時作好宣教工作。 8.3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也是影響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2方法
1.2.1專科組的設置根據臨床分科及年手術量分成四個專科組。如心胸外科與婦產科為一組;普外與腫瘤科為一組。每組成員分為三級結構。一級:專科組長;二級:專科護士;三級:護士。專科組長和專科護士固定。三級護士每年或半年輪轉一次,保持專科組的穩定性,充分發揮專科護士專業組的技術優勢,適應專科化發展。
1.2.2專科組長的設置(1)專科組長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科,本科學歷。(2)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進行過專科手術配合的進修、培訓,對專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較強,能全面掌握手術配合、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4)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善于溝通、協調,責任心強。(5)帶教意識濃,帶教能力強。
1.2.3專科組長的職務在護士長的領導下管理專科組員,制訂專科培養目標和計劃。勝任專科高、難、新手術的配合,能熟練操作大型精密儀器的安裝和使用,及日常養護,貴重物資的補充,管理專科組的科學和科研工作。組織組內人員討論,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與手術醫生、麻醉師及組員的溝通,提高專科組主動服務意識。
1.2.4專科護士的設立與職責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強,熟練專科手術配合對專科儀器,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熟悉,能勝任帶教工作,在護士長與專科組長的領導下能獨立、出色地完成專科組重大手術的配合。發現問題及時向組長、護士長反映,指導組內輪轉護士的工作。
1.2.5專科的學習、培養(1)不定期聘請專科組內業務學習,包括專科理論、手術步驟、手術、特殊器械的正確使用。(2)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授課,講述引進的新技術、新術式及各種復雜手術前后的配合要點與注意事項。(3)聘請工程師器械供應商講授各種新儀器的操作與管理。(4)不定期選派組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1.2.6專科組的考核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專科技術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對組內成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配合關鍵點、新技術、新儀器掌握情況;二是滿意度考核,每季一次專科醫生對專科組的滿意度調查。
2結果
2.1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的滿意情況比較見表1。
2.2專科組設立前后專科技術考核情況見表2。表1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工作的滿意表2專科技術考核成績。
3討論
隨著現代外科手術技術的專科化發展,對手術室護理提出了更高更專的要求,使傳統的手術室護士全而不精的通科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近些年來外科發展迅速,大量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應用,形成高、精、尖的手術特點。因而對手術室護士的配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專科化護士也因此而生。我院2008年起實施專科護士培養和專科化工作制度受到了醫生的認可與好評,患者滿意度提高,現將設立專科組的實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為三級乙等綜合性教學醫院。年手術量10 000多臺,普外3 000多臺、婦產3 000多臺、骨科2 000多臺、神經外科近500臺、泌尿、腫瘤800臺、五官科、眼科800臺,在編護士2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個,主管護師4個,護師8個,護士11個。
1.2 方法
1.2.1 專科組的設置 根據臨床分科及年手術量分成四個專科組。如心胸外科與婦產科為一組;普外與腫瘤科為一組。每組成員分為三級結構。一級:專科組長;二級:專科護士;三級:護士。專科組長和專科護士固定。三級護士每年或半年輪轉一次,保持專科組的穩定性,充分發揮專科護士專業組的技術優勢,適應專科化發展。
1.2.2 專科組長的設置 (1)專科組長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科,本科學歷。(2)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進行過專科手術配合的進修、培訓,對專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較強,能全面掌握手術配合、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4)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善于溝通、協調,責任心強。(5)帶教意識濃,帶教能力強。
1.2.3 專科組長的職務 在護士長的領導下管理專科組員,制訂專科培養目標和計劃。勝任專科高、難、新手術的配合,能熟練操作大型精密儀器的安裝和使用,及日常養護,貴重物資的補充,管理專科組的科學和科研工作。組織組內人員討論,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與手術醫生、麻醉師及組員的溝通,提高專科組主動服務意識。
1.2.4 專科護士的設立與職責 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強,熟練專科手術配合對專科儀器,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熟悉,能勝任帶教工作,在護士長與專科組長的領導下能獨立、出色地完成專科組重大手術的配合。發現問題及時向組長、護士長反映,指導組內輪轉護士的工作。
1.2.5 專科的學習、培養 (1)不定期聘請專科組內業務學習,包括專科理論、手術步驟、手術、特殊器械的正確使用。(2)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授課,講述引進的新技術、新術式及各種復雜手術前后的配合要點與注意事項。(3)聘請工程師器械供應商講授各種新儀器的操作與管理。(4)不定期選派組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1.2.6 專科組的考核 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專科技術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對組內成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配合關鍵點、新技術、新儀器掌握情況;二是滿意度考核,每季一次專科醫生對專科組的滿意度調查。
2 結果
2.1 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的滿意情況比較 見表1。
2.2 專科組設立前后專科技術考核情況 見表2。表1 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工作的滿意表2 專科技術考核成績轉貼于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優質護理措施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充分考慮患者的綜合狀況,提高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1]。PDCA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的循環模式,包括持續改進與不斷學習四個循環反復的步驟,是英文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的縮寫。。通過PDCA循環的應用。能使管理思維和工作步驟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措施、有評價、有反饋、有改進,向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2]。為了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2014年我院護理部運用PDCA循環管理,制定護理工作管理方案,在內科系統提高病人滿意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內科系統包括消化科、呼吸科、腎內科、腫瘤科、放療科、心內科一病區、心內科二病區、神經內科一病區、神經內科二病區、兒科一病區、兒科二病區、新生兒科、感染科、ICU共14個科室。隨機抽取2014年1月至3月每科15例患者住院患者210例為對照組,隨機抽取實施PDCA循環管理后2014年7月至9月每科15例患者住院患者210例為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與內容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自行設計。分A.服務態度、B. 健康宣教、C. 技術操作質量、D.病情掌握四項。每項二級,滿意(大于98分),不滿意(小于98分)。每張問卷滿意度總分為40%A+30%B+10%C+20%D=100分。觀察組采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進行持續性質量改進,具體措施如下:
1.2.1計劃階段(plan)成立提高病人滿意度質控組,包括大科護士長、各病區護士長。查找2014年1月至3月內科護理滿意度低的原因。確定將提高內科系統病人滿意度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計劃。
1.2.2實施階段(Do)
1.2.2.1 護理部采取講課輔導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全院護士進行培訓,強化服務意識的教育,使護理人員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主動護理服務理念。
1.2.2.2護理部常下科室協助管理,進行人力資源調配,并于7月份匯同人力資源部招聘具有專科及本科學歷的護理人員共89名,根據科室的工作量,調配到各臨床科室工作。緩解了部分科室護士不足的壓力。
1.2.2.3護士站前移,簡化護理記錄,優化排班模式,責任護士有更多時間和自己的病人溝通,評估病情和衛生宣教。
1.2.2.4各科室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科知識培訓,根據專科特點制定健康宣教手冊,利用工休座談會為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并將病人健康教育知曉率納入護士長績效考核。
1.2.2.5護理部要求護士長上午不許離開病房,每日查看病人,及時解決病人的需求。護士長及護士每周跟隨科主任查房1至2次,了解病情及診療計劃,護患溝通時做到醫護信息一致。
1.2.2.6護理部不定期參加各科室的早會點評及床邊交班,加強年輕護士能力培訓及考核,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知識水平及評估能力。要求護士長晚查房提問值班護理人員病人九知道,考核結果納入護士長績效考核。
1.2.2.7要求各科室加強業務學習,制定學習計劃,有目的地學習新知識及溝通技巧等,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溝通宣教能力。
1.2.3檢查階段(Chedk)護士長每天查看措施落實情況,大科科護士長不定期抽查,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1.2.4處理階段(Action)對實施和檢查階段發現的問題,不斷進行整改,對于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循環,好的方法予以總結改進。
1.3觀察指標 病人滿意度得分。
2 效果評估 實施PDCA循環前后滿意度得分對比。
表1 實施PDCA前各科室病人滿意度得分
表2 實施PDCA后各科室病人滿意度得分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到,與實施PDCA循環前相比,內科系統總體護理滿意度明顯上升,平均分均達標,部分科室如神經內科、心內科、放療科、腫瘤科、腎內科等均為滿分。其中總滿意度情況:服務態度滿意202人,占98%,不滿意8人占2.0%;健康宣教滿意204人,占98.5%,不滿意6人,占1.5%;病情掌握滿意207人,占99.3%;不滿意3人,占0.7%;技術操作質量滿意207人,占99.3%;不滿意3人,占0.7%。表明措施落實后,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第一季度均有所提高,
3 討論
護理工作是臨床工作的第一線,護士作為直接接觸患者的人員,對于患者的病情觀察、病情變化、心理變化的問題的發現極為重要,因此臨床上加強對護士的培訓,不斷發現護理中出現的問題,持續改進,對于患者、護士、醫生及醫院各方面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具有以下特點:①大環小環緊相連,小環推大環,促進大循環;②不斷提高、不斷前進;③呈現門路式上升趨勢;PDCA循環并不在同一平面上,每完成一個循環,就可取得一部分的成功,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促進治理水平及品質水平更進一步[3]。將PDCA運用于臨床護理管理中,促進臨床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及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百草枯是一種新型速殺型除草劑,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百草枯中毒至今仍無特效解毒劑,其中毒病死率高達90%,是目前臨床中毒救治中死亡率最高的毒物類別。醫院依托全軍中毒救治中心,先后參與了80余起重大中毒事件的應急救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中毒救治經驗。20多年來,先后治愈百草枯中毒患者近千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了解到,307醫院是我國承擔核輻射損傷、化學毒物中毒臨床救治與研究的醫療機構,是國家反恐醫學救治醫院,以及國家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中心第三臨床部,被譽為“三防鐵軍”。如今,該院立足傳統優勢學科,不斷拓展,綜合救治能力不斷提升,在為人民生命護航的道路上用創新書寫了新的篇章!
用創新攻克疑難病癥
盡管已到了中午,可乳腺腫瘤科主任江澤飛的門外還等著十幾個病人,她們來自全國的不同地方。正在這時,一位小伙子沖了進來,“求您救救我的姐姐。”
這是發生在3年前的一幕。原來,這個小伙子的姐姐上大學時得了乳腺癌。由于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她的病情急劇惡化,已經出現肝臟和骨轉移,家里也已是負債累累、不堪重負。絕望之際,病人的弟弟找到了307醫院。仔細研究女孩的病情后,江澤飛立即將其收治入院,并帶領團隊為其制定了詳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為一家人帶來了生的希望。經過江澤飛和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她已經從當時一個星期輸3次血才能保證血小板不減少的重癥患者,變成到現在3年也沒有輸過血,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的健康人。
江澤飛是首部《中國版cNCCN乳癌治療指南》的執筆人,是首位加入St.Gallen乳腺癌治療專家共識專家團,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華人學者。他將國際最新治療理念引入臨床,并參加了60多項國際協作抗癌新藥臨床研究。前不久,他帶領團隊設計了前瞻性、多中心、雙盲的大型臨床研究,在線發表在《腫瘤學年鑒》上,首次證實了循環腫瘤細胞在中國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預測價值,對轉移性腫瘤患者的預后、監測術后患者腫瘤的復發與轉移、評估療效以及選擇個體化的治療策略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放射病和腫瘤是307醫院兩大傳統優勢學科,建院以來,醫院立足于此不斷探索和創新。他們把放射病救治技術用于白血病治療,創建了我國第一個人類白細胞抗原實驗室和無菌病房,造血干細胞移植成功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與此同時,其他學科也在飛速發展。醫院全軍腦血管病中心主任段煉創新采取個體化顱內外血管重建術,已開展煙霧病手術4000余例,手術例數名列世界第一,治愈率90%以上。
如今,307醫院擁有全軍放射病救治研究所、全軍造血干細胞研究所,全軍中毒救治中心、全軍腫瘤診治中心、全軍腦血管病中心、全軍采供血中心和全軍日遺化武毒傷救治中心等7個全軍醫學研究機構,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實驗室、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全軍核化損傷救治重點實驗室、全軍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和全軍血液安全與保障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和軍隊重點實驗室。在諸多疑難重癥研究診治上,醫院已處于先進行列。
臨床治療是創新原動力
26歲的小屈高高大大,沒有任何異常。沒有人能想到,2006年,他曾因為患上B細胞急性淋巴瘤白血病而瀕臨死亡。這種病的存活幾率很小,依靠普通化療存活率只有30%。特別是小屈找不到供體,無法進行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療。
偶然間,小屈的父母聽說307醫院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方面獨樹一幟。抱著最后一線希望,父母帶著他來到了這里。
沒有想到,在其他醫院幾乎被宣判“死刑”的小屈在這里僅用了3個星期就恢復正常。他們采用的是全軍放射病研究所所長、血液內科主任艾輝勝領導的團隊原創性開展的白血病“微移植”治療。在“微移植”中,患者僅需接受能高效殺滅白血病和腫瘤細胞的化療。隨后,供體提供的造血干細胞經過體外“增效”,輸入患者體內,激活免疫細胞,共同抗擊白血病。
這項來源于臨床的研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血液》雜志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和英國皇家醫院撰文稱“這項研究是在最困難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研究進展,北京研究團隊的研究將有望找到一個治愈白血病的新的前沿途徑”。這篇文章入選F1000“全球最具科學價值的生物和醫學論文”。
前不久,艾輝勝正式受聘為《血液》編委,成為我國受聘于這本雜志的第3位血液學專家,也是我國第一位臨床醫學專家。
醫學創新必須來源于臨床,并反饋到臨床中。對醫學來說,臨床治療是創新的源動力!
前不久,307醫院免疫室及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實驗室主任奚永志申報的“編碼雞II型膠原CCOL2A1全長基因及其用途”基因發明,獲得美國及歐洲基因發明專利。這是我國獲得的國際公認具有重大藥用價值的首個歐美基因發明專利,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在基因科學發明專利上的長期絕對性壟斷!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第307醫院共發表學術論文1200余篇,其中統計源論文占論文總數的80%,有單篇SCI論文影響因子高達25。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成果幾乎全部針對臨床治療。
廣“挖”人才為創新鋪路
7月23日,醫院科室主任和護士長換屆競聘工作順利結束,160余位新聘和續聘人員走上了新崗位。至此,該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面向全國全軍的換屆工作圓滿結束。
新任消化內科主任劉巖是在這次競聘中成功獲聘的一位來自院外的專家。這位只有33歲的年輕專家曾是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消化內科的骨干,是長海醫院歷史上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
為了能把他“挖”過來,政委郭治中、醫務部主任李彥博帶隊專程前往上海,和第二軍醫大學以及長海醫院領導進行溝通。307領導這種不辭辛勞、求賢若渴的舉動,讓劉巖看在眼里。而二醫大和長海醫院的領導也深受感動,劉巖的調動順利進行。
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7月27日至28日,醫院又舉辦了新一屆科室領導培訓班,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原院長王衛東、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院長熊利澤等10位名家授課,為科室領導加油充電。
1993年,為解決當時上海老齡化帶來的老年癡呆患者住院難問題,經市委市政府特批,中心新建住院大樓,設立200張床位專門收治老年癡呆患者,成為上海市首家專科醫院。2012年,中心又成為上海市首批舒緩療護政府實事項目試點單位之一。經過4年建設,舒緩療護科現有床位36張,醫務人員14名,其中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2名、醫師4名、康復醫師2名、護士8名,并先后選派6名執業醫師、7名注冊護士參加了上海市舒緩療護崗位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舒緩療護項目開展以來,中心共收治458例腫瘤晚期患者,陪伴446位腫瘤晚期患者安寧地走過了人生最后一程。
中心是長寧區唯一一家開展舒緩療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區域內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工作平臺,建立由家庭醫生初評、舒緩門診進行2次遴選的轉診機制;同時通過加強與區屬綜合性醫院腫瘤科、急診科的合作,完善綠色轉診通道,從而有效滿足長寧區區域內晚期腫瘤患者的臨終住院需求。
1 完善癌痛評估,執行三階止痛
中心舒緩療護科根據晚期腫瘤患者的病情,在入院時、入院1周和入院1個月時分別開展病情評估,建立了完善的疼痛程度評估制度,執行三階梯止痛原則。通過止痛藥物劑量調整,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的用藥,告知嗎啡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屬顧慮,緩解患者身心痛苦。同時科室引入了中醫耳針穴位按摩治療、中醫定向透藥、穴位敷貼等適宜技術,增強患者的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同時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減輕疼痛,提升其生存期質量。
2 創新輔助療法,減緩負面情緒
通過為癌癥患者開展音樂療法,將疼痛、煩躁和恐懼的臨終過程轉換為平靜和坦然,使患者在熟悉的音樂聲中進入臨終狀態;通過增進患者與醫護人員、醫務社工、社會志愿者建立情感交流,消除負面心情,建立親切感,鼓勵家屬對患者進行撫觸,使用安慰性語言和親切目光與患者交流,舒緩患者情緒;建立志愿者陪伴患者閱讀的項目,幫助患者獲取外界信息,從而緩解終末期患者內心的壓抑、恐懼、厭世等負性情緒。
3 注重生命意義,體現人道關懷
舒緩療護科的醫務人員自發組建了愛心團隊,為一名高齡的孤老籌款購買生活用品,并為其他患者喂飯、理發、洗澡、聊天,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在這名孤老入院后2個月的生日那天,為她慶祝生日,讓老人感受到陪伴的溫暖。醫務人員會為了滿足一位65歲湖南籍患者在生命最后階段回去家鄉的心愿,多次聯系患者家屬研究出院回家的治療方案,在一切安排穩妥后讓老人開心的踏上了回鄉旅程。
4 籌建醫務社工,引入心理治療
2014年7月,中心成立了舒緩療護醫務社工站,配備了2名專職醫務社工,將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臨終患者的舒緩療護服務中,進而形成了一種工作理念和模式,為舒緩療護病患提供更好的醫學人文服務和醫學心理服務。僅2015年,中心舒緩療護社工部就開展了針對癌癥患者的病房探訪107例、個案工作15例,針對家屬開展的小組工作11次,針對高危人群的社區工作4次,并多次舉辦腫瘤防治健康講堂活動。
5 家屬心理支持,坦然面對死亡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醫院有組織有系統地消除或減少護理風險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通過對護理風險的分析,尋求對護理風險的防范措施,盡可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醫療風險無處不在,輸液過程中的護理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隨著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多種輸液工具如留置針,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鎖骨下置管,輸液港等新技術在臨床上已得到普遍應用。大部分護理人員卻對多種輸液工具的適應癥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規范,對各種藥物的用藥途徑不了解,造成輸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護理管理模式以遠遠不能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靜脈輸液小組勢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強輸液安全管理,提高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的防范意識,提高輸液質量,使輸液治療程序化、規范化,發現并解決臨床輸液中的疑難問題,做到預防為主,減少輸液風險發生率。
1方法和步驟
1.1靜脈輸液小組的人員構成 小組成員共14名,組長由護理部副主任擔任,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的專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科室護士長擔任小組成員,均為主管護師以上職稱。
1.2培訓方法 由護理部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對靜脈輸液小組成員進行護理風險防范意識的教育,了解靜脈輸液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靜脈治療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的培訓考核,內容包括相關靜脈輸液的基礎知識;各種藥物的PH值、滲透壓、配伍禁忌;應用化療藥物的注意事項;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輸液性靜脈炎的預防;靜脈留置針的規范使用;PICC置管、維護及并發癥的處理;CVC的日常維護;各種敷貼的選擇及應用。安排小組成員到上級醫院參觀學習,交流經驗。定期邀請專家到院授課等多種形式,提高小組成員的專業知識。
制定明確的靜脈輸液小組職責:負責全院靜脈輸液隊伍的管理建設,制定并完善靜脈治療相關流程、操作標準及相關準入制度,建立靜脈輸液不良事件上報制度,組織醫院疑難靜脈輸液病歷討論,對院內院外疑難靜脈輸液病歷進行護理會診,解決臨床靜脈輸液中的疑難問題,定期進行質量監督檢查,通過以上措施做到預防輸液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護理風險。
1.3選擇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腫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行化療,而且為初次行第一療程的化療,多次化療者排除,無靜脈輸液小組參與;選擇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為試驗組,所有患者均行化療,而且為初次行第一療程的化療,多次化療者排除,由靜脈輸液小組進行輸液管理。觀察接受化療藥物的病人輸液途徑的變化,靜脈炎,輸液外滲發生情況。
1.4另外選擇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腫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進行化療,無靜脈輸液小組參與;選擇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為試驗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進行化療,由靜脈輸液小組進行輸液管理。將兩者進行比較,觀察PICC留置情況。
2結果
2.1普通化療患者輸液途徑比較,結果發現由靜脈輸液小組對輸液進行管理,輸液途徑可采用技術性高,留置時間長的輸液方式,各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靜脈輸液小組成立前后化療藥物輸液途徑比較
輸液途徑 對照組 占總人數% 試驗組 占總人數%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針 126 26.7 183 34.3
鋼針 231 48.9 81 15.2
合計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療患者靜脈炎、輸液外滲發生率比較,結果發現由靜脈輸液小組對輸液進行管理,靜脈炎、藥物外滲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靜脈輸液小組成立前后靜脈炎、藥物外滲發生率比較
組別 靜脈炎、藥物外滲例數 占總人數百分比(%)
對照組 125 26.65
試驗組 65 12.32
2.3 PICC情況比較:將采用PICC行化療的患者分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由靜脈輸液小組進行管理的試驗組PICC的留置時間明顯延長,非計劃性拔管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PICC非計劃性拔管率、導管留置時間比較
組別 導管平均留置時間d 非計劃性拔管例數 占總數百分比(%)
對照組 126±8 8 7.69
試驗組 212±26 6 2.56
3討論
靜脈輸液是最常見的護理工作內容之一,目前各級醫院普遍存在靜脈輸液多,工作量大,因靜脈輸液引起醫療糾紛增加的現象[1]。有報道顯示,靜脈輸液是發生護患糾紛最多的治療環節[2]。本試驗結果顯示,輸液小組成立前,輸液質量差,輸液并發癥多,考慮原因為輸液小組成立前護理人員輸液知識相對缺乏,操作不規范,特殊藥物的給藥途徑不了解,出現靜脈炎、藥物外滲,甚至局部皮膚壞死等嚴重并發癥,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研究指出,靜脈輸液小組可參與改善腦出血病人的預后情況[3]。本研究顯示,靜脈輸液小組成立后,各項指標明顯改善,與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為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各種輸液工具的優缺點及高度危險藥物的藥理特征,正確評估患者的治療、給藥、輸液工具的選擇是否合理,專職護理人員進行PICC置管,對護理過程中的更換敷料、輸液局部和整體情況的觀察、導管維護進行全程質量監控,識別早期并發癥,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規避不必要的護理風險。通過在輸液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的上報,對治療過程中疑難問題、護理難點及時與靜脈輸液小組成員進行溝通,共同探討解決方案,使我院靜脈輸液治療的不良事件明顯減少,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靜脈輸液小組的建立,明確了小組的管理職責, 提高臨床靜脈輸液的品質和內涵,給臨床提供了專業性指導和支持,使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逐步提高,全院靜脈輸液操作達到高度的統一和規范,輸液途徑選擇的安全系數明顯提高,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下降,是確保靜脈輸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蔡德芳,桂鴻斌,李江濤.靜脈輸液引發糾紛相關因素分析與對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醫院有組織有系統地消除或減少護理風險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通過對護理風險的分析,尋求對護理風險的防范措施,盡可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醫療風險無處不在,輸液過程中的護理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隨著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多種輸液工具如留置針,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鎖骨下置管,輸液港等新技術在臨床上已得到普遍應用。大部分護理人員卻對多種輸液工具的適應癥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規范,對各種藥物的用藥途徑不了解,造成輸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護理管理模式以遠遠不能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靜脈輸液小組勢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強輸液安全管理,提高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的防范意識,提高輸液質量,使輸液治療程序化、規范化,發現并解決臨床輸液中的疑難問題,做到預防為主,減少輸液風險發生率。
1方法和步驟
1.1靜脈輸液小組的人員構成 小組成員共14名,組長由護理部副主任擔任,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的專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科室護士長擔任小組成員,均為主管護師以上職稱。
1.2培訓方法 由護理部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對靜脈輸液小組成員進行護理風險防范意識的教育,了解靜脈輸液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靜脈治療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的培訓考核,內容包括相關靜脈輸液的基礎知識;各種藥物的PH值、滲透壓、配伍禁忌;應用化療藥物的注意事項;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輸液性靜脈炎的預防;靜脈留置針的規范使用;PICC置管、維護及并發癥的處理;CVC的日常維護;各種敷貼的選擇及應用。安排小組成員到上級醫院參觀學習,交流經驗。定期邀請專家到院授課等多種形式,提高小組成員的專業知識。
制定明確的靜脈輸液小組職責:負責全院靜脈輸液隊伍的管理建設,制定并完善靜脈治療相關流程、操作標準及相關準入制度,建立靜脈輸液不良事件上報制度,組織醫院疑難靜脈輸液病歷討論,對院內院外疑難靜脈輸液病歷進行護理會診,解決臨床靜脈輸液中的疑難問題,定期進行質量監督檢查,通過以上措施做到預防輸液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護理風險。
1.3選擇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腫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行化療,而且為初次行第一療程的化療,多次化療者排除,無靜脈輸液小組參與;選擇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為試驗組,所有患者均行化療,而且為初次行第一療程的化療,多次化療者排除,由靜脈輸液小組進行輸液管理。觀察接受化療藥物的病人輸液途徑的變化,靜脈炎,輸液外滲發生情況。
1.4另外選擇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腫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進行化療,無靜脈輸液小組參與;選擇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為試驗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進行化療,由靜脈輸液小組進行輸液管理。將兩者進行比較,觀察PICC留置情況。
2結果
2.1普通化療患者輸液途徑比較,結果發現由靜脈輸液小組對輸液進行管理,輸液途徑可采用技術性高,留置時間長的輸液方式,各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靜脈輸液小組成立前后化療藥物輸液途徑比較
輸液途徑 對照組 占總人數% 試驗組 占總人數%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針 126 26.7 183 34.3
鋼針 231 48.9 81 15.2
合計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療患者靜脈炎、輸液外滲發生率比較,結果發現由靜脈輸液小組對輸液進行管理,靜脈炎、藥物外滲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靜脈輸液小組成立前后靜脈炎、藥物外滲發生率比較
組別 靜脈炎、藥物外滲例數 占總人數百分比(%)
對照組 125 26.65
試驗組 65 12.32
2.3 PICC情況比較:將采用PICC行化療的患者分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由靜脈輸液小組進行管理的試驗組PICC的留置時間明顯延長,非計劃性拔管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PICC非計劃性拔管率、導管留置時間比較
組別 導管平均留置時間d 非計劃性拔管例數 占總數百分比(%)
對照組 126±8 8 7.69
試驗組 212±26 6 2.56
3討論
靜脈輸液是最常見的護理工作內容之一,目前各級醫院普遍存在靜脈輸液多,工作量大,因靜脈輸液引起醫療糾紛增加的現象[1]。有報道顯示,靜脈輸液是發生護患糾紛最多的治療環節[2]。本試驗結果顯示,輸液小組成立前,輸液質量差,輸液并發癥多,考慮原因為輸液小組成立前護理人員輸液知識相對缺乏,操作不規范,特殊藥物的給藥途徑不了解,出現靜脈炎、藥物外滲,甚至局部皮膚壞死等嚴重并發癥,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 研究指出,靜脈輸液小組可參與改善腦出血病人的預后情況[3]。本研究顯示,靜脈輸液小組成立后,各項指標明顯改善,與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為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各種輸液工具的優缺點及高度危險藥物的藥理特征,正確評估患者的治療、給藥、輸液工具的選擇是否合理,專職護理人員進行PICC置管,對護理過程中的更換敷料、輸液局部和整體情況的觀察、導管維護進行全程質量監控,識別早期并發癥,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規避不必要的護理風險。通過在輸液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的上報,對治療過程中疑難問題、護理難點及時與靜脈輸液小組成員進行溝通,共同探討解決方案,使我院靜脈輸液治療的不良事件明顯減少,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靜脈輸液小組的建立,明確了小組的管理職責, 提高臨床靜脈輸液的品質和內涵,給臨床提供了專業性指導和支持,使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逐步提高,全院靜脈輸液操作達到高度的統一和規范,輸液途徑選擇的安全系數明顯提高,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下降,是確保靜脈輸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蔡德芳,桂鴻斌,李江濤.靜脈輸液引發糾紛相關因素分析與對
“癌癥并不都是絕癥,隨著醫學的發展及科學診療手段的出現,很多癌癥病人的癥狀已經是可以由手術切除、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等治療手段來控制的,癌癥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另外,很多癌癥只要早期發現、處理得當,還是可以治愈的。”陳國際醫生說。
因為能救命而從醫
1961年,陳國際出生在山東省的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的陳國際非常喜歡化學,他的化學成績也非常突出。因此,在高考填報志愿時陳國際的第一志愿是蘭州大學化學系,但是當陳國際意外地接到山東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他才明白,父母悄悄地改了他的志愿表,他們希望兒子能夠實現他們的醫學夢想。孝順的陳國際并沒有違背父母的意愿。醫學之門雖由父母代他打開,但醫學的博大精深,醫生的崇高人格令他不由得心馳神往并義無反顧地走入了醫學的殿堂。談到最終為什么會選擇腫瘤外科時,陳國際說:“其實當時想的是只要是干外科,什么都可以!因為外科更能發揮我的優勢,更適合我!”經過5年在醫學院校的熏陶與刻苦學習,1984年陳國際從山東醫科大學畢業后如愿被分配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從事腹部腫瘤外科工作,從此他便與腫瘤外科結下了不解之緣。
“用愛心來做事情”
“起初,在那個談癌色變的年代,可以說是沒有幾個人愿意從事腫瘤醫學的工作,腫瘤外科的工作更是又臟又累,有的惡性腫瘤病灶破潰流膿時發出的難聞氣味更是沒有幾個人可以忍受的,但當時憑著對病人的一種樸素的同情心,也憑著自己對外科事業的熱愛,我留下來了,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幾年。”陳國際說。
“作為一名醫生,當看到原本臥床不起的患者可以下床活動,當看到通過自己的治療可以為腫瘤患者延長生命,讓他去完成還未完成的心愿;當看到因為自己的努力可以使原本奄奄一息的病人獲得重生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再累都值得。”陳醫生說。這也許就是他置身腫瘤外科二十幾年,越干越起勁,樂此不疲的動力吧。
陳醫生20年來一直保持著一種良好的職業習慣:每天早晨他總是提前一個小時到病床前仔細詢問病情,為病人查體,修改醫囑。每次手術前一晚他一定會到病房去看病人,為病人及家屬耐心講解病情、疏導情緒,幫助病人樹立信心。
“術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不僅是各項常規術前檢查,對腫瘤病人來說,更重要的是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樹立信心,同時也要安撫家屬的焦躁心理,這些才是最難做到的。”對待手術,他堅信“手術無小事,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手術的成敗,在腫瘤手術中,這是事關生死的。”手術中的每一步他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直至最后一針的縫合。“成功的手術一定包括術后嚴密的觀察與監測,我每次都盡量親自為病人換藥,這不是搶護士的飯碗,而是因為通過換藥的過程可以與病人更多地溝通,第一時間發現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以及心理的變化!”陳醫生說。
談到自己診治過的病人,陳醫生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位27歲的女孩。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當時她還沒有結婚。這個突如其來的災難,令她的父母幾乎崩潰,整日以淚洗面。“這個女孩很堅強,不斷地安慰她的父母。她的眼神告訴我,她一定要活下去!否則她的父母將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而她活下去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我的身上!當時我唯一念頭就是‘一定要治好她!’”陳國際說。當時陳國際一方面認真地為病人制訂治療及手術方案,另一方面積極地為家屬講解病情,詳細解釋治療計劃,通過講述其他治療成功病例讓家長樹立信心,認識到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乳腺癌術后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手術最終很成功!病人術后恢復得很好,那女孩的堅強和樂觀令我印象深刻,所以說心理很重要,只要有活下去的信心,手術就會事半功倍,這也是為什么我每次都很重視和病人溝通的原因。只有多溝通,病人才會相信醫生,才會對手術有信心!”說到這里,陳醫生不無遺憾地感慨道:“如今很多年輕的醫生只重視手術本身,卻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這也許就是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之一吧。”
陳國際醫生多年來除了潛心研究自己的專業,用精湛的醫術來治療病人外,他更用心地去照顧病人各個方面的難處。當遇到家庭困難的患者時,他總是盡量地減輕他們的家庭負擔,“癌癥本身已經是很沉重的打擊,我不希望再給病人以及他的家庭增加更多的經濟負擔。”記者了解到,對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病人,陳醫生的專家號經常是按普通號收費,他還經常買些營養品默默地送給病人。此外,他和他的同事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如果看到那些醫保的患者有沒有用完的藥的時候,他們就會征得患者同意后,把藥送給那些沒錢買藥的患者使用。
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陳國際醫生所在的腫瘤醫院也接到了支援的通知,當時作為腫瘤醫院報名參加支援隊年齡最大的醫生,陳國際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這場抗擊“非典”的戰斗。當時他的任務是從救護車攙扶病人進病房,病人轉院時一路護送病人到醫院,這是與病人接觸最密切感染機會最大的工作。“當時我們組有女大夫、有未婚的年輕大夫,我不能看著他們去做這些危險的工作,畢竟他們還有大好的前途,我來做這些工作就可以了。”陳醫生樸實地說。
“我只是懷著一種樸素的感情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每一個人,我真心地希望我的病人早日康復。”陳醫生說。
為肩上的責任學而不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是亞洲最大的腫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也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所處的環境,”陳國際說,“正是因為有了在腫瘤醫院這二十幾年的歷練,也正是因為有了腫瘤醫院的這種良好的學術氛圍,才有了我個人的成長。”
陳國際醫生從1999年開始分到乳腺專業組,2003年腫瘤醫院成立了乳腺癌診斷治療中心,這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成立最早的腫瘤診斷治療中心。“任何癌癥治療都要進行綜合治療,沒有綜合治療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優勢恰恰是綜合治療比較好。病人來了以后,先進行綜合分析,規范化治療,第一步治療以后,病例還要拿出來進行討論。手術刀不能切掉最后一個癌細胞,癌癥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手術刀的作用越來越小。外科治療不是唯一的治療,綜合治療更重要。”
目前,陳國際還承擔或參與了一些衛生部、中美合作、中英合作、“十一五”等重大攻關課題的研究。“與國外的醫療技術相比,我們的技術和歐美可以說是同步的,我們中國大陸病人多,治療經驗多,這是中國醫生最大的優勢。從手術到放療、化療,我們的綜合治療是很好的。我們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就有四位。三位搞基礎研究,一位搞化療的。哪家醫院也沒有我們這么多院士。技術力量優勢很明顯。放療的設備是全國最好的。腫瘤治療講究綜合治療,我們醫院研究所和醫院是一體的,綜合治療是很好的。”陳國際自豪地說。
在學術領域里,陳國際注重新技術、新方法的臨床應用,特別對各種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及保留手術和術后再造、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探測活檢、臨床不能觸及腫物的乳腺癌早期診斷及治療有著獨到的見解,他曾完成各種復雜的乳腺癌手術過萬例,將手術并發癥及死亡率降低到了國內最低水平。
對病人的生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