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3: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師學生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情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和思考情趣。如教學第一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加幾”。例:9+2運用湊十法,引導學生觀察例題的實物圖和圖解,結合操作活動。“想:9加1得10,10加1行11”。9+2=11的思路,再引導學生把思路遷移到學習例2:9+3、9+7。
創設問題情境,還要在一些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適當創設一種“人為障礙”的現象,把學生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如教學第二冊“元、角、分的認識”。老師在黑板寫1、10、100,然后問:誰能在每個數后面加上單位名稱,并用等號把這三個數量連起來?這時學生對問題感到新奇:100總比10和1大,怎樣用等號連起來呢?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學生陷入深思!接著教師把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到本節課教學的內容上。
2、要重視說的訓練,提高思維的自覺性
(1)讀說訓練
小學生好說好動,善于模仿,開口讀的記憶方法比默記的效果好,多種感官同時參加學習的效率高。思維的發展和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思維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情況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反過來,由于語言的經常磨練,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在學習上的這此有利特點和根據思維的發展與語言訓練的辯證關系,注意加強說的訓練。提高學生思維的自覺性,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說算理、講思路。
(2)說理訓練
計算與解答應用題,要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說理訓練。如14—9=?要求學生不僅能正確迅速說出得數,還會講出是這樣想的:9加5得14,14減9得5。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開始解答簡單應應用題時,就要注意指導學生讀題訓練,如第二冊第90頁例6:“有黃花5朵,紅花比黃花多3朵。紅花有幾朵?”圖示是實物圖和文字表達的長方條形圖結全。圖分成哪兩部分?怎樣算紅花的朵數?”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直觀圖示和操作活動,按照“想”的三個問題,讓學生依次說出:紅花的朵數多。紅花的朵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與黃花同樣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黃花多的3朵;要計算紅花的朵數,就是把紅花中兩部分的朵數結全起來。
(3)表述整數四則堅式計算方法。
培養學生能根據法則,結合豎式計算,口頭表述演算過程。有條理的邊想、邊說、邊算。既幫助學生從抽象的法則中順利步入運算之門,保證多數學生初期運算的正確性,又有效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教學第二冊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中的進位加例3:34+28=()。豎式的下面寫上:“個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進1,個位寫2。”學生開始計算進位加時,容易忘記進上來的1,為了避免遺忘,強調要把進上來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學生要忘記。為此,在教學的初期,可教給學生口頭表述演算過程的方法:個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進1,個位寫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寫6;和是62。
在學習新知識時,體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學生思維的自覺性就會逐步提高,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前提。
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速度,思考問題嚴密、敏捷、反應迅速等。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很重要,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要重視雙基訓練。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決問題的方法。
1、基礎題要教好練透。
使學生弄清算理,掌握計算思路。在此基礎上,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組織一系列的有效訓練,使學生能正確地、比較迅速的進行口算和簡便計算。
2、簡縮口算思維過程,提高口算速度。
簡縮思維過程,就是口算時中間環節的計算要短暫地保留在記憶中,這需要一定靈敏的瞬時暗記能力。開始小學生缺乏這些能力,通過訓練,就能逐步適應,從而提高口算速度,達到了口算訓練過程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冊的減法與乘法口算例題: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12=42)。
以上兩道例題,分別是兩步和三步的口算題,先讓學生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口算訓練,到了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把口算中間環節——口算結果暗記來來,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數。
3、抓聯系找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數學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其知識之間存在著的內在聯系、規律性的東西。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學生學習9加幾。初學時9+3需要詳盡表述口算過程(9和1湊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經過一些練習,學生掌握口算步驟以后,引導學生在題組9+2、9+3、……9+9的練習中,找規律簡化思維過程。經過觀察比較,學生就會領悟到“9”加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出1與9湊成10,剩幾就是十幾。找出了規律,最后省略思維過程,直接得出結果。這樣既使計算準確又提高了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三、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靈活性是善于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進行思考,能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變化靈活地轉換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靈活運用知識來處理問題,學習時能舉一反三,遷移能力強。
1、綜合訓練
例如,教學了運算定律和一些性質后,在學生掌握了各種簡算方法的基礎上,可設計一些綜合訓練題。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讓學生運用口算和簡算綜合進行計算:
1÷125[想:(1×8)÷(125×8)=8÷1000]=0.008
1.25×8.8=1.25×8+1.25×0.8=10+1=11
180÷4÷5[想:180÷(4×5)=180÷20]=9
18.74-1.45×2-15.1=18.74-2.9-15.1=18.74-(2.9
+15.1)=0.74
以上的綜合練習題,學生進行計算時,需要進行觀察分析、綜合、判斷等較復雜的思維活動,需要靈活、準確地應用學過的運算規律、運算順序與性質及充分運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確和迅速。
2、變式練習
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如四則計算,可變換數據、運算符號或計算步數,在訓練中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又能排除各種干擾,自覺認真審題,不斷提高計算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可變換敘述形式、變換已知條件與問題的敘術順序等形式,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提高應用題解答的能力。在幾何教學中可改變圖形的形狀、方位等形式。這樣,既可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圖形,更準確地感知其本質特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靈活性。超級秘書網
3、一題多解
(1)選擇解法
小學教材中有些應用題可以用多種解法。要引導學生尋求不同的解題思路,探討和比較哪一種解法簡便。在解法沒有指定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較佳的解法。
在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的指導下,如今學校更多關注學生的感受、需求和利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正日益深人人心通過了解和掌握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情況,找出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而探究原因由,開拓思路,尋找對策這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辦讓人民滿意,讓學生滿意的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調查與現狀分析
在2002-2004年的三年間,我校學生對全校所開設的課程及其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匯總如下表.
針對以上我校教務處組織的調查與統計結果,我通過對學生班級和任課教師進行調查研究后.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從三年來學生對全校所兀設的課程及其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來看,有65-75%平均值為70%》的課程及其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在8.51分以上,另有約18-7%(平均值為22%)的課程及其任課教師的得分在7.51-8.5之間,余下7一8%〔平均值為8%)的得分在7.5分以下。
(五)有的教師教學經驗不多
有的教師教學經驗缺乏,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學內容不豐富,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管理不規范.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盡管如此,他們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因此,他們往往陷人“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到”的困境,天天忙于應付教學質量低下,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或接受,同樣引發學生的不滿
三、對策與措施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學校應著眼大局穩定,進行科學管理,遵循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形成學校督導與教師自育的合力,幫助后進教師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指明整改方向,制定‘趕超,,計劃,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一)教學觀念要更漸
由于職業教育教學有其特點和規律,教師須加強學習與思考,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主動適應社會、經濟、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人才觀、以德育為先的育人觀、以技能為重點的素質觀,才能在教學工作中體現時代性、突出職業性、把握規律性、增強實效性。
(二)師德水平要提高
當前我們處在國際人才大競爭、世界經濟大開放、高新技術大發展、知識經濟大崛起以及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開放的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對教師素質和師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一些任課教對教學工作不負責任。教學態度較差,以及歧視貶低職校生等不道德言行,學校必須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宣傳與教育,加強制度建設與考核管理,以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促進教師師德水平的提高。
(三)學生情況摸清
當今職校生的情況更趨向復雜化和多樣化,他們對教育教學服務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學校必須要求教師熱愛學生,積極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狀況,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傾聽學生的呼聲,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就業成才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四)教學方法要得當
學校必須對新課程任課教師采取跟班學習一試崗合格一正式任教的管理模式,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再提高”制度,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積極主動參加聽課評課和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把與時俱進與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備課不忘備“學生”,課程設計要合理,教學內容要適度,教學方法符合實際,使教學之間和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真正“動”起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作為現代教育主體的合格教師,除具備常人擁有的健全心理外,還在具備一個職業教師的健康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教學的重要條件,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形成和發展,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日常接觸的學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心理失調,不僅在學習上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而且還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心理健康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條件,同失去身體健康一樣,不健康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各種活動的正常進行,從事從物為勞動對象的職業工人、農民等人的心理失常,會帶來其物質產品等經濟損失,而以人為服務對象的醫生、教師等人的心理健康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他人的健康和生活。特別是教師,他們工作的對象不是某一兩個學生,而是整個學生群體,所以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將直接影響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學生在學習時期就是一個模仿的時期,而教師就是學生所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認知、情感、意志對學生有感染作用。教師的一個目光、一句話、一個表情都會影響學生,在教學時不焦不躁,能用親切信任的目光注視學生,用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用肯定表揚的手段,用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起學生積極學習的情緒,產生愉快學習的心態,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可以促進師生之間融洽相處、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有助于教師樹立良好的形象與威信,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的政治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作為人民教師,自身的政治素質是教學的前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導向。每個人,要想做有所為,就必須有正確的人生觀,學生是未來發展的主力,他們的人生觀直接影響未來的發展,而作為知識傳播者、行為模范的教師,每一句言語、每一個行動都影響著學生,教師的人生觀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科學的教育思想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的思想,激勵他們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爭做新世紀的接班人。
四、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是學生道德行為的榜樣,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學的基礎。我們說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所謂育人,就是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更要學會做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崇高的敬業精神,要熱愛本職、忠于職守。“教師首先必須有對教育事業的敬愛與熱誠之心,由此才能體會到教師職業的歡樂”。能夠愉快的心情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也愉快地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還必須對學生有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要熱愛學生,以滿腔熱情的工作態度投入教學。“愛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要,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學生是教育中的主體,教師如同學生的父母。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用真心去對待教學和學生,這樣學生感受到被愛,才能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要嚴于律己,言行一致,處處用道德規范要求自己”。教師如燭光,照出什么樣影像是非常重要。教師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養,就是學生明日言行修養的寫照,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負責、認真的教師能夠教出認真、刻苦的學生。相反,對工作不負責任、散慢的教師就會造成學生懶惰、散慢、隨心所欲的學習作風。
五、教師的業務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要向教師吸取文化的養料。因此,教師的文化素質是教學的必要保證。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文化知識,要能夠有“講得出、講得好”的本領。時代的步伐在不斷往前邁,知識也更多樣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學習,加強知識的積累。教師知識豐富,才能讓學生信服。古人常說,教師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這就告訴了我們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與能力,才能成為符合現代化社會和教育所需要的教師。一名教師是否有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其教學的肯定。“能力是中小學教師素質的重要方面,是教育開展有效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教師知識面廣、教學能力強,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很好吸收所學內容,很好理解所學內容。如果教師知識面窄,在教學中就不能多方面連貫的傳授知識,讓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同時也會使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對學科喪失積極性,對教師產生懷疑,從而降低教師的威信,所以說教師的業務素質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
學生是教學的載體,教師是教學的實施者,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應是學校一項基礎性的日常工作之一。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工作是高校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重要措施,對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確保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實施評價的主體不同,當前國內高校推行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式可以分為四種: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專家評價、領導評價和督導專家評價。四種評價方式各有利弊,單獨采取哪一種方式都是不科學的,因此在加強教師自身職業素養的前提條件下,高校應致力于“構建以教師自評為基礎、學生主觀的評教結果為重要依據、督導專家定性評價為決定權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創新模式”。這種教學質量評價創新模式是一個涵蓋各方面工作的系統工程,與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相關部門的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各個環節息息相關。本文就其中的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這個環節進行研究,對評價方式的重要意義、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學生評價的重要意義
學生作為教學的載體,教師教學活動的直接對象,對教師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其評價結果既有主觀性,也有體現性,對促使教師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是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推行,學生成為高等教育需求者,或者說是教育市場上的高額消費者。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個消費者對消費市場有著終端的作用,因此學生最有資格和權利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乃至學校的培養計劃。從經濟學理論上分析,在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校在客觀上說也是一家“廠商”,是人才的加工廠,它為社會提供的是“人才產品”。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即消費者),對教師的教學思路、策略、手段與方法等的感受最為深刻,只有學生才最能了解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真正地能提高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力;是否真正地最大限度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否使他們從學習中真正獲得了知識;是否真正地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所以,教師教學質量的優劣應以學生的學習質量及能否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標準。
第二是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體現。現代的教育觀是以鼓勵“學生參與”為中心的教育觀,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真正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合起來。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學生的想法可以與教師共同分享,包括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教師教學過程的質量和效果,不能僅僅局限于是否完成所規定的教學任務,更重要或更本質的應反映在學生的發展上,即對學生的發展有何影響,這就體現了在教育中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永遠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從這一意義上看,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體現了以學生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主體的思想,是學校尊重學生和促進學生發展的現代教育平等理念的體現。
第三是學生評價教師有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其最終目標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不斷地接受到來自學生的評價信息后,客觀上會促使其承認學生作為“人”的獨立性,增強教師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從而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其在備、教、輔、改、考等各個教學環節以及平時對學生的教育之中更加仔細,并努力加強業務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最終實現教與學相長。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而辦學水平的提高,又能吸引高質量的生源,使學校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第四是建立健全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與教師都是學校的主人,學生能夠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他們就有一種自身地位得到提高的感受,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在這樣一種氛圍和環境下他們就會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接受教師的“服務”(教育教學)。學生在這樣的環境里接受教育,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并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學生評價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前許多高校都采用了網上評教系統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應該說,科學、有效的學生評價活動在調動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等方面有著其他評教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相關理論和研究的不足,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似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是學生評價教學質量的可信度問題。無可否認,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思想已經比較成熟,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足以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但事實上由于感受性的評價存在主觀性,并非每個人都能以最客觀的眼光審視教學質量,使得這種評價方式可信度不夠理想。
首先,學生對評價本身重要性的認識存在不足。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普遍存在著不重視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問題。雖然我國大部分高等學校都采取學生評教的方式評價教學,但往往流于形式,淪為走過場,大部分的學校對評教工作的宣傳不到位。比如,有的學校根本沒有任何宣傳工作,沒有告訴學生這些評價是基于什么目標,或者某些高校只在評教現場由工作人員向學生宣讀評教意義。經過調查顯示,學生的評價動機對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結果影響很大,學生較較遜地把認識或不甚了解評教的意義會導致評價結果有較大差異。即學生對評教工作認識不夠,則評價工作可能流于形式。由于學生心目中還沒有樹立起主動關心教師教學質量的熱情與積極性,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對學生和教師的重要性,學生可能會認為,評價教師是學校或老師們的事情,與自己沒什么關系,因而把學生評教僅僅當作學校布置下來的一項任務來完成,采取應付策略。他們在評價時存在任意打分的現象,如給所有老師打相同的分數或對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老師打一個中庸的分數,甚至有的學生叫其他同學代替評教,而且很多時候評教工作是在教師任課結束的時候進行的,因而分數本身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其次,學生評價教師還可能存在兩個道德風險。一是打“報復分”。既有學生“報復”老師,也有老師“報復”學生兩種情況:前者是指當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或者給學生的分數比較低時,一些學生會給老師打“低分”;后者是指當老師知道學生給自己打分不高時,會在考試時為難學生或讓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不讓學生考試及格;二是打“感情分”。打“感情分”存在于老師“籠絡”學生和學生“籠絡”老師兩種情況:前者是指一些老師通過平時放松對學生的要求來換取學生的高分或好感;后者是指學生企圖通過給老師打高分,來換取老師的較松要求和考試時給高分。
最后,學生的學識水平也可能導致學生評價可信度的降低。學生評教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受知識水平的限制,有時無法客觀正確地判斷教師的教學水平。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長大,他們對教學方法與教育理論知之甚少,甚至某些師范專業的學生在評教的時候也沒能用教育理論理性地去思考教學問題。另外,學科之間有學術性和趣味性的差異,而學生通常都喜歡趣味性強的學科。有的學科教學形式比較多樣,教師會在講臺上口若懸河,講得滿教室爆笑,課堂氣氛搞得非常活躍;有的學科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課堂氣氛可能會比較沉悶。相比較而言,學生當然更加喜歡前者,而對后者的教學質量就不能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
第二是正確對待學生評價結果的問題。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這一評價方式被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所采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少高校不能正確地對待學生評價結果,帶來了不少問題。
一方面,目前我國不少高校存在著以學生評教結果作為教師獎懲的唯一標準的情況。有的學校將評教結果按等級、按分數張榜公布,將學生評教結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優秀評定、年終考核、獎酬金發放相聯系,甚至與開除教師評聘掛鉤。這顯然夸大了學生評教的作用,是一種簡單化、功利化利用學生評教結果的錯誤傾向。這樣的做法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利。可能會造成一些老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對學生評教結果的利用過于重視獎懲性,忽視發展性。獎懲性評價注意教師在評價之前的表現,發展性評價關注教師在評價后的進步,即重點關注教師的未來,以促進教師的專業進步來推動學校的發展。不同的評價目的觀將直接導致教師對評價結果的不同反映。單純將評教結果用于教師人事管理,僅僅對教師工作進行簡單的鑒定、認可、判斷、證明和區分,會讓教師感到是懲罰性的檢查,容易產生較強的抵觸情緒,評價很難得到教師的支持和認可,從而影響了評價的有效性,使評教活動在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并未發揮多大作用。因此,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應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獎懲性評價為輔,注重為教師提升業務水平提供信息、咨詢和改進的建議,更應注重教師評價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功能,從而使學生享受到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教學服務。
第三是評價指標不夠科學。學生評教的指標體系是對教師教學活動數量與質量的具體要求,是衡量教師教學活動及其效果的依據。該指標體系的制定應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和導向性等原則。科學的評價指標對教師教學質量起著指揮棒的導向作用。而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師評價指標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評價內容不夠全面。多數評價指標的設計都集中于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技能等,很少涉及課程、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師生關系、學生自身狀況、學生考試成績等重要教學環節,不能全面、公正、合理地評價一位教師的教學工作狀況。其次,評價指標缺乏一定的區分度,指標設計標準有余、特色不夠。很多學校所有教學人員共用一種調查表,未能反映各門學科之間的特點和各類教師之間的工作性質,以及不同課程內容的教學特點。最后,某些評價指標過于細致,把教師的板書設計、教學態度和儀表、授課形式及紀律等作為評教指標并賦予較大權重,限制了教師富于創造性的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同時也無助于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問題及對策建議
學校通過教師評價活動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組織者首先應盡可能創造良好的評價氛圍,讓師生不感到自己有壓力。對教師評價前,組織者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以創造出真誠、寬松、民主的氛圍。通過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關系,使學生樂于參與,從而增強評教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更重要的是,通過評教的主動參與過程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并把評價教師當作一種責任去履行,主動自覺地與別人合作,從而提高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結果的可信度。
第一是提高教師、學生對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活動的認識水平。一方面,要通過在校園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活動增加學生對評教活動的認識。如借鑒某些學校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手冊,并要求考試的方法,或者開展知識競賽、主題征文活動等辦法。另一方面,要增加評價結果的透明度,不管是獎懲性評價還是發展性評價,學生都需要看到了評價的效果才會去重視它,才不會把其當成學校形式化的活動,才會在評價的時候認真對待。
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能集中反映大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及理論水平的高低,更是對各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客觀的檢驗。近年來,由于高等院校的擴招,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資源日趨緊張,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在教師和學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現象[1,2]。如一名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過多、選題不當、一題多人等,致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和院、系革新現有的畢業論文(設計)管理機制,完善對畢業論文(設計)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對指導教師諸如資格、權責、考評、獎懲及培訓提高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細化對畢業論文的選題、撰寫要求、書面格式、畢業論文撰寫過程的管理及檢查監督、答辯和成績評定等環節的規范,從而使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有章可循,使教師明確職責,使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和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指導教師具體承擔著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授業解惑”之重任,毋庸置疑,對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度重視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善于挖掘指導教師的潛能,有效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意識
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高的前提在于認識觀念的提高。認識的提高,不僅僅對大學生而言,對指導教師亦如此。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不僅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而且是實現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培養階段,是所學知識深化和升華的重要過程,是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它不僅擔負著向大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術,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文獻綜述能力、實驗(設計)及計算能力、外文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任務,而且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工作作風和綜合素質。對此必須有充分認識。認識的提高要體現在責任意識的強化,要把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放在與課堂教學的同等甚至更高的高度,要把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作為自己的職責,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切實履行指導職責。
二、加強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
畢業論文(設計)涉及知識面寬,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對指導教師要求比較高。指導教師不僅應具有系統、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要有較豐富的實踐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要提高指導能力,首先,要加強實踐性環節的鍛煉,要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指導學生實習、參與工程項目設計等方式和途徑,深入生產和工程實際,在實踐中總結和積累經驗,為指導畢業論文(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積極申報科研項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為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積累豐富而有益的經驗。再次,要加強學習,積極關注相關學科最新科研動態和學術成果,開闊眼界,使指導工作有一定的高度。最后,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汲取別人的好經驗、好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指導效果。
三、嚴格要求,切實保證質量
做畢業論文(設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走向社會開展調研,搜集有關材料,需要上圖書館、資料室查閱文獻,需要進實驗室、機房處理信息,時間跨度大,活動地點變化大,給指導教師的管理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做好管理工作,第一,要體現計劃性。要對學生查閱文獻、進實驗室、撰寫論文三個主要階段的工作劃定明確的時間表,并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都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將要做什么,使整個工作有章可循,思路明晰。第二,要檢查落實。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匯報會的形式,聽取學生的進度匯報,輔以現場檢查和指導,掌握每一個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進展情況。對進展不順利的學生要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對那些精力不集中,或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同學,要嚴肅給予批評,督促其迎頭趕上。第三,按畢業論文(設計)撰寫的模板嚴格要求,規范論文(設計)的撰寫。要求論文(設計)理論分析透徹清楚,實驗數據準確無誤,插圖規范清晰,文筆流暢,層次分明,圖文并茂。
四、加強人格修養,做到教書育人
畢業論文(設計)也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在指導工作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人品才學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力。要特別注意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政治思想素質。要以自己高度的事業心、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去感染和教育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綜上所述,指導教師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要教師對畢業論文工作高度重視,正確選題、認真指導,大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水平定會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自然是小學階段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它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
當前,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革仍然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如何促進課堂教學結構各個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促進小學生認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諧統一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探索和研究。
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是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其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各個要素間相互聯系形成系統的教學結構,不同的課堂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學自然教學活動中,運用“教師、媒體、學生”三維雙向反饋構成的信息交換系統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組合,這一系統反映了主導、信息、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考慮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媒體的選用等方面的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現以《金屬》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小學自然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避免單純地靠一本教科書來灌輸知識,必須把它轉化為利用投影、實物、標本等多種教學媒體啟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通過教師的引導、主持、評價來激勵和指導學生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1、指導觀察,分組實驗。教師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尋找銅、鐵、鋁的四個共同特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2、啟發引導,設計實驗。教師要善于借助實驗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第一組實驗方法自行設計第二組實驗,研究木棍、粉筆、瓦片與銅、鐵、鋁不屬于同一類物體。這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3、組織討論,歸納總結。在學生已經完成兩組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金屬有哪些共同特征。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各實驗小組討論完畢之后,教師進行歸納概括,總結出金屬的共同特征。
4、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為了進一步掌握金屬的共同特征,教師運用了投影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多種物體中辨別金屬,既做到了新授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也擴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啟發設計實驗、組織觀察討論、歸納概括總結、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等活動中完成。
二、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自然課的教學活動中,應該通過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親自動手參與做實驗的活動,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分析、探索、研究,學會進行科學試驗的本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體。
1、觀察思考,分組實驗。學生對教師展示的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并大膽地進行實驗。
2、自行設計實驗過程。學生由第一組實驗獲取的知識聯想與第二組實驗之間的關系,然后各實驗小組展開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3、小組討論,大膽發言,由于學生在獲取兩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掌握了知識,有話可說,就會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主動參與實驗小組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一個課堂教學。
4、運用概念辯別金屬。眾所周知,教學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在自然課《金屬》中,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識別金屬,由于教學活動組織得充分,學生掌握了金屬的特性、共性,根據金屬的共性、特色,學生能夠很快從多種常見的物體中辨別出金屬,并說出辨別的方法,教學目的實現就成為一種可能 。
5、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教材,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掌握新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分組實驗、觀察思考、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大膽發言、辨別金屬等活動中完成。
三、教學媒體選用的設計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308(2000)03—0012-04[中圖分類號G633.7
為切實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自1997年8月開始我們諸城市西郊學校物理教研組全體物理教師和實驗員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級教研室的指導下,在九七屆初二學生中開展了周期為兩年,以“加強學生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實驗素養和能力”為課題,以有效落實“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改革實驗,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現將經過第一個實驗周期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后的教改實驗過程和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作——總結,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和實驗目的
素質教育具有自主性、全體性、全面性、創造性和發展性等特征。要切實推行素質教育,就必須根據學科特點,找準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各學科特性的接榫點。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提高初中學生的實驗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判斷,更好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的關鍵。通過對我國現行教材(93年人教版)和發達國家物理教材對比不難看出,我國在重視“實驗教學”,特別是“學生實驗教學”方面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如西德初中物理教材(塞爾肖夫·烏勞貝爾著)中實驗次數(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為344個,是我國(138個)的2.5倍;尤其是學生實驗,西德(296個)是我國(19個)的16倍;我國的演示實驗(119個)是西德(49個)的2.5倍。從我國的總體教學現狀看,為了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一個高分數,教師更是重理論輕實驗。這樣勢必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素質方面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的自我發展更是危害無窮。因此,“加大物理實驗的力度,尤其是增加學生實驗的時間和次數,把學生實驗作為創造物理情境,探索物理問題的主要手段”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和科學之路。鑒于此,我校確立了“加強學生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實驗素養和能力”的教改課題。實驗的主旨是探索一條“在現行教材編制體系基礎上,創造條件盡可能將演示實驗和課后小實驗變為學生實驗或學生隨堂實驗,變以演示實驗為中心為以學生實驗為中心,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從而真正突出物理學科特點。以學生實驗為主線,創造物理情境,激趣設疑,引導學生準確觀察、動手操作、深入思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以同步增長,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的新途徑。
二、推行實驗需要的物質條件和配套措施
1.實驗儀器的配備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一方面由學校籌集資金將教材中演示實驗或小實驗中涉及的實驗器材或學具盡最大能力象配備教材中規定的學生實驗器材那樣配齊、配足;另一方面,對一些能自己制作的器材,由教師或發動學生及學生家長動手制作齊備。為實驗的開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實現兩個轉變
(1)改變實驗室的管理方式
把原來必須由任課教師定時、統一組織到實驗室做指定學生實驗的封閉式管理變為由任課教師集中組織或學生自己向實驗員申請隨時到實驗室進行實驗的開放式管理。
(2)改變和增加實驗員的職能
學校聘請和安排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物理教師擔任實驗員。把實驗員原來只負責管理實驗儀器和準備實驗的職能變為除管理儀器和準備實驗外,還要負責管理和指導利用課外時間到實驗室進行實驗的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
(3)根據初中學生好奇心強,自制力差,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操作等實驗習慣,經常出現實驗紀律混亂、容易損壞實驗儀器的情況。在推行教改實驗前制定出嚴格、完備的實驗室制度和實驗儀器損壞賠償制度,以保證實驗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教改實施過程
1.宣傳、發動階段
改變原來一切以“應試”為中心,不重視初中物理緒論課教學的傳統教學方法。首先通過緒論課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識物理學科特點、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方法及意義,并能初步了解初中階段物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然后組織學生參觀物理實驗室,有目的、有計劃的向學生介紹或演示部分有代表性且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實驗儀器、學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從而激發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求知欲和求成欲;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理實驗在學習和研究物理學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向學生宣布這次教改實驗的計劃、措施和意義以及學校制定的實驗室制度和儀器損壞賠償制度;并由學校專門組織實驗班學生家長召開“物理實驗知識專題講座”報告會。讓學生和家長都能充分了解學生實驗在物理教學和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中的作用以及在這批學生中推行該教改實驗的意義和配套措施。以取得學生及家長的積極配合和支持,從而保證實驗的順利實施。
2.具體操作過程
第一步:根據著名教育學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首先由教師在講授每章(或單元)前精心設計和編制出該部分內容的“信息綱要圖表”——主要是把準備講授內容中涉及的實驗及所用器材(包括學生能自己準備的隨堂實驗或小實驗器材)、需要觀察的現象(或記錄的數據)以及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歸納、總結物理概念或規律的問題;本章(或單元)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等內容提綱攀領、簡明扼要地表示出來,給學生提供依靠點。然后指導學生以“信息綱要圖表”為引導用1-2節課時間自己閱讀本章(或單元)教材,使學生初步了解這一章(或單元)涉及的實驗及所用器材,要求掌握和知識點和知識結構總體框架。
第二步:在學生對將要學習章節(或單元)內容從總體上初步了解的基礎上,任課教師和實驗員要做好實驗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如把這部分內容中用到的實驗器材在檢查無故障后到實驗室內的專用儀器櫥中;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到實驗室以實物為例為學生講授各種儀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等效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分組輪流操作各個實驗(主要指由演示實驗轉變成的學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放手讓學生根據預習和“住處綱要圖表”提供的信息自己確定所要操作實驗的順序,自己選擇實驗儀器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按實驗要求獨立操作實驗和記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或數據)。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和實驗誤差進行分析處理,并由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初步設計完成每個實驗的實驗報告。
第三步:在學生初步完成實驗報告的基礎上,教師再根據指導學生實驗和檢查實驗報告獲得的反饋信息,以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的事實性實驗依據(實驗報告)為線索,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并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刻度尺、天平、量熱器等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規范要求高的實驗和電學部分中電路圖的連接、儀表的使用、電路故障的排隊等復雜實驗在講授新課過程中高標準、嚴格規范地為學生演示一遍,把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給學生強調清楚,為學生課的演示實驗,可以變為隨堂實驗,選擇適當時機穿插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指導學生操作完成。并鼓勵學生開展小制作、小創造、小發明和撰寫小論文等活動。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和思維來發現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修正自己的認識、取得共識、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并加以應用。
第四步:在講授完一章(或單元)的內容后,再引導和發動學生利用課外活動、科技活動或自習課等外時間在規定期限內隨時向實驗員申請到實驗室,在實驗員的指導和監督下,嚴格按實驗要求,重新規范操作一遍由演示實驗變成的學生實驗,并把授課前完成的每一個實驗報告作以修正和補充。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積極動手、動腦、獲得直接經驗,更有助于學生對已掌握的物理知識的鞏固、深化和應用。
四、教改實驗的特點和作用
1.通過改變實驗室管理方式和傳統授課模式,改變了原來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時完全由教師操作或只有極少數學生能操作實驗,大多數甚至是全體學生只能看實驗的教學狀況,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這樣必然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自主、平等、進而主動”的心理作用;再加上物理實驗本身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故對激發每個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訓練培養學生動手做、動腦想的習慣和能力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
2.在這次實驗改革中注重了學生預習五一節的教學。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信息綱要圖表”指導學生預習,為學生的實驗過程和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做好知識儲備。這樣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探究的習慣和自學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都大有裨益。
3.通過這次實驗教學改革,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實驗操作練習時間,并且使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能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完成每一個實驗和指導學生獨立設計完成每一個實驗報告。從而使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能力、對實驗儀器的選擇能力、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對實驗數據和實驗誤差的分析處理能力以及學生在實驗中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實驗的能力都得以長足發展。
通過這次實驗教學改革,使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充分利用學生通過實驗創設的物理情境和獲得的事實性實驗依據為引導,啟發學生在對實驗過程中獲得的大量直覺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思維活動中掌握物理概念或規律的實用,并加以應用。這樣對培養學生以實驗為基礎來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科學態度,在問題解決及探究中的自主性和有創造性的吸收知識的良好學習素養,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都會產生傳統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作用。
Strengtheningthestudyonphysicalexperimentteachinginsecondaryschool
DONGGuo-rongLIJian-zhong
在我國,高校教師多為師范類院校出身,有著教育學專業背景,而在美國,生物教師多為生物學科的研究生,這就使得他們教育學方面知識較匱乏,實際教學過程中難免缺乏專業技能,只能采取“經驗式”的教學模式,所以無法駕馭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堂模式。很多教師甚至認為經驗式教學更為穩妥,對于新的教學方法是否真正有效仍處于實驗階段,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而不敢冒險采用。因此為教師提供教學方面專門知識的培訓必不可少。如VisionandChange:ACalltoAction報告中就特別強調對于青年科研者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員和助理教授進行培訓的必要性。
(二)教師投入到教學的時間不夠充足
高校的教師總是身負雙重的責任:科研和教學。而結合美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更傾向于科研,導致教師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科研中,而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教學。在美國,從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到名不見經傳的文科學院,重視教師教學的寥寥無幾,但幾乎所有高校對教師的科研都有嚴格要求,校方對科研和教學的差異性對待,直接影響了教師對二者截然不同的時間投入。長期的忽視必然需要今后更多的投入來彌補,所以要想實現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大變革,增加教師在教學上的時間投入是毋庸置疑的。
(三)缺乏對教師的激勵因素
外在獎勵影響著大多數教師的專業決策,當然教學也不例外。在高等教育的使命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教師的獎勵制度卻變得越來越窄,即只重視科研論文的發表,不重視本科生的教學。有的教師對于教學工作表現得興致勃勃,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在教學工作中,也花費精力參與了教學類的訓練,然而遺憾的是,政府與學校卻意識不到外在激勵的重要性,財政利益、職稱學銜、教學獎項甚至是同事和校內管理層的口頭認可,這些應有的回報教師全都不曾獲得,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必將受到嚴重打擊。學生對新的教學方法適應過程中的抵觸情緒必然波及教師,隨之帶來較低的教學評估,以致威脅到教師的任職。面對雙重壓力,教師唯有選擇明哲保身,拒絕教學上的進步。綜合以上對顯性因素的分析,筆者以為在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這場硬仗中,要想突出重圍,實現高等生物教育領域的巨變,顯必須鏟除,但是途中荊棘密布,絕非只有3個方面的阻難。(1)開展教學類培訓固然能一解教師缺乏教育學基礎知識的燃眉之急,但培訓結束后,教師能否將所學應用到自身課堂中,還得取決于校方的態度。其管理部門是支持還是反對?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改革能否成功。(2)加大教師教學研究的時間投入,學校在工作日程、教學管理上也需做到精細的分工安排,以保證教師的工作有效順利進行。(3)提供教學類訓練、增加時間投入和開設外在獎勵一定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些影響,但對于教師來說,經驗式教學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實難發生本質的改變,建立起持久、大規模的循證教學體系仍然困難重重,故“波及整個生物領域甚至全國性的大變革”在清掃路面障礙后仍需深掘地下,找出其內在的隱性因素。
二、影響教師質量提升的隱性因素
(一)教師的職業認同
教師作為出色的研究人員,從稚嫩到成熟,經歷了一個繁瑣精細的過程,他們身處其中,科研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都已深刻影響其生活學習,即在潛意識里他們處理問題、做出決策時都遵循了某些專業準則。而這些“準則”便是美國生物教師職業認同的主體。首先“認同”一詞多出現于社會科學領域,Twiselton認為“認同的建構被看做不僅僅是個體的過程,而是通過社會互動和一系列社會文化群體的參與而發生的”,是個人對自己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的評價和看法。認同一般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推移和周圍環境的改變,在不斷修正調整,以更好地適應當前。這里我們所說的美國生物教師的職業認同由于其特殊的背景,明顯傾向于科學研究,它包括教師在生物的學科領域內是如何看待自身和研究工作,同時作為科研人員在同行中是如何憑此來獲得尊重和地位。這些無一不是與科研緊緊相扣。然而美國的教師在學生時代,從課程、實驗的學習到學科文化的日常熏陶,將科學研究當做唯一使命,這就造成了如今“殘缺”的職業認同。而且這已不是某一個教師,綜觀整個教師共同體,他們都受學科內的學術準則影響,在遵循準則的基礎上,努力獲得同行的認同,并調適自身以融入到共同體當中。這種潛意識的“融合”,連教師自身都沒有察覺,這便是職業認同的內在同一性。雖為“內在”,卻仍時刻影響著教師外在的行動,其中也包括教學工作,顯然,美國生物教師的職業認同是自科研領域萌芽并茁壯成長的,這就必然導致了對教學的忽視。教師們會認為花時間與精力去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便會減少他們科研的產出,從而在同行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他們拒絕教學上的變革。于是,職業認同就成為阻礙教師改善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隱藏于表層之下,時刻牽制著教育改革。
(二)職業認同與提高教學質量的沖突
通過前部分論述,我們已承認職業認同作為隱性因素制約著教師的教學,而深究此種影響,我們總結出以下3個方面的沖突。第一,我們觀察美國大學生物教師的成長過程,將會發現他們是在一個科研遠勝于教學的學科文化中成長的。本科學生在參與相關科研項目時,職業認同就已開始萌芽,進入研究生時代后,研究所就像是一個共享的游樂場,在這里,學生盡情學習自己研究領域內的文化與價值觀以及怎樣參與這場科學游戲的規則,大量且集中的科研活動使得其職業認同蓬勃發展,最后在博士和博士后階段科研變成唯一的追求。科學研究的概念、范式已在他們腦海中根深蒂固,職業認同里對教學的排斥性也使得學生喪失了對教學工作的正確認知。當今美國很多高校新手教師的培養模式仍為“學徒式”,即模仿曾經為自己授課的教授或導師的方法來教學。于是對他們而言,教學就等同于講授;而那些德高望重的教授,他們的科研成果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可談及教學,在他們看來,僅僅是科研之余的消遣,是為了獲得“教授”頭銜,需履行的表面程序而已。所以倘若教師一日沒有把教學納入為職業認同的一部分,那么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便是癡心妄想。第二,美國高校內,對于教學有濃厚興趣的研究生們卻深深忌諱“教師”這一稱呼,他們在公共場合中甚至害怕承認自己的教師身份。這種“害怕”主要源于其導師對教學的排斥。盡管洪堡時代便已提出科研教學兩結合的思想,但美國大多數導師仍不允許學生參加實驗室工作以外的任何活動,某些導師甚至公然命令所帶學生將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不要對教學抱有興趣;在他們的學術生涯里,一般不會選擇鐘愛教學的學生加入自己的團隊,而且一旦發現學生的重心由科研轉變到教學,寧愿選擇放棄愛徒,也不愿給予相關指導。所以教師自學生時代便一直害怕承認教學也是其職業認同的一部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和興趣,也漸漸變為職業成長過程中某些不利因素,直接危及聲譽、地位,因此必須被迫隱藏而不得告知他人。所以來自導師層面的脅迫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抵觸將教學歸納到教師的職業認同的一部分,日益走向“唯有科研才能帶來事業上的功成名就”的極端。第三,在美國,較之其他職業,教師在薪酬和社會尊重方面都毫無優越感,而“科學家”卻能帶來崇高的地位和不盡的利益。高校里,能者在做科研,弱者只能選擇教學,于是教學便成為“能力低下”的代名詞。身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教師耳濡目染,他們逐漸篤信教學便意味著同行中更低的身份地位,是其事業道路上的“攔路虎”,要想被更多同行認可,獲得更多的榮譽及身份,教師參與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獲得的研究經費等可量化的評價指標越多,教師便可以在較短時間里獲得更高的身份。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則無量化指標,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就是一個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過程。故教師唯有放棄教學,專攻科研,以在最短時間內尋求最快的事業發展。基于以上對3方面沖突的論述,不難發現,職業認同作為一直被忽視的阻礙教師教學改革的因素,是在解除了培訓、時間、外在動機這3個阻礙后仍無法實現生物類教育改革的癥結所在。此種排斥教學的職業認同形成后,教師對于教學方面的訓練持懷疑態度,會認為參與這類訓練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而得不到真正的效果,所以他們寧愿將時間花在科研工作上,來提升自己在同行中的專業地位,而在Science或是Nature上發表文章,在學科同行中帶來榮譽和地位,遠勝于任一教學上的獎勵。因此要想提高全美生物教師的教學質量,在提供培訓、時間和外在激勵的同時,要更加重視調整教師的職業認同,使得教學同科研享有同樣的地位,那么有核心影響力的教師們才會把教學納入職業認同中,從而引領整個教師共同體的改變。
三、提升教師質量的措施
美國教育家博耶于1991年發表了《學術反思:教授工作的重點領域》,他提出大學里學術的內涵不應僅僅指專業的科學研究,而應該包括相互聯系的4個方面,即探究的學術、整合的學術、應用知識的學術和傳播知識的學術(教學學術)。產出知識一直是學術的代表,隨著大學與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應用知識也逐漸被納入到學術當中,而傳播知識卻一直處于較低位置不能為學術所接受。而博耶對“學術”內涵的重新闡釋,拓寬了學術的范疇,將傳播知識的教學也納入其中,為大學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處理好教學與科研以及社會服務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理論視野。為了實現大規模的教學變革,使得教師的教學由經驗式向著研究型教學發展,我們必須要對教師的職業認同進行修正,將教學納入其中,并處理好教學與科研之間微妙的平衡。為此,我們提出了下面幾點措施:
(一)調整研究生教育,培訓教育學知識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除了專業課程,還應增設教育學的課程。學生學習作為合格教師應盡的職責,有關研究型教學的相關知識等;其次將生物教學類的論文計入到學生的畢業成績,學生要想順利畢業,教學類論文也是考核之一,必須完成,那么教學作為必修模塊必然引起學生重視;最后政府可舉辦一些長期的教育培訓,研究生均有機會參與,培訓內容主要針對教學方法,教育思想等教育學知識。每名學生將會配備專門的教學導師,導師在培訓開始前需接受專業訓練,一旦培訓開始,他們將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就達到師生的“雙培訓”。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是孕育優秀教師的搖籃,其培養出的學生將成為教育變革中的中流砥柱。只有將教學知識的相關訓練納入到研究生教育中,培養的新一代教師才會在熟練掌握科研技能的同時,也將教學放在與其同等的位置,作為職業理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創建教學學術交流平臺
教師科研方面的職業認同大多源自專業領域的學術期刊,學術論文的發表和同行評閱是職業認同的重要部分。如今想要將教學納入其中,期刊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端口。如今已經有一些學術期刊意識到這一點,積極拓展有關教育的專欄模塊,如Science雜志開設有專門的教育論壇專欄,已收錄不少優質的教育教學類的研究論文。這些論文將對教師的職業認同產生深刻影響,直至他們將研究型教學真正當作是自己的專業活動,與科研同樣重要。此類雜志必須要在同行評審中有較高的標準,或者是國家級別的期刊,這樣才能保證論文的質量和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如有美國細胞生物學協會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舉辦的生命科學教育雜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證,主要收錄來自生命科學教育領域內的優秀學術論文,為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但是相對于科研類的學術期刊,教學類期刊數量十分有限,且質量上良莠不齊,因此在修訂教師職業認同的同時,需建立完善的教學類學術期刊平臺,嚴格把關期刊質量,同時保持數量的增加;除了期刊之外,學術會議也是需謹慎對待的“要點”,學術會議是學科內“大家”交流分享學術成果的場所。在會議上教師能實現面對面的交流與辯論,實現了思維的碰撞和學術的進步,教學作為傳播知識的學術,也需要會議平臺,但大多會議是關于專業的科研,很少涉及教學,為數不多的教學會議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學術交流。如某次教學會議的主題是討論教師如何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多引入有效的教學方法。可會議上主持者在照本宣科地“講課”,大談傳統講授模式的諸多弊端,其他與會者則“認真聽講”,全程交流甚少,整個會場便如同“先生講,學生聽”的課堂。可見與會者根本沒有領悟教學改革的本質所在,才出現這種“騎馬找馬”的尷尬局面。所以在多舉辦教學學術會議的基礎上還應該保證其多變的形式,可以嘗試研討會(workshop)、圖片式討論會(postersessions)等形式,以達到教師之間更多的交流。
(三)加大教學在教師職業能力考核中的比重
在教師的職稱授予過程中,本應依據教學與科研參半的標準,但實際過程中,在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教師的職稱主要來自其科研上的成果和從校外籌集的資金,教學已經成為大家長期遺忘的部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最后便形成“能者科研,弱者教學”的惡性循環。要想擺脫教學低于科研的現象,在對教師的職業考核中,對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教學技能和組織策略的使用情況等都實行量化統計,將這些都歸為職業考核內容,且所占比重與科研相當。這樣既能將教學與職業生涯緊密聯系起來,以修訂教師“殘缺”的職業認同,也能使教師對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概念知識更為熟悉,為課堂實踐奠定基礎。
1.1改革實驗課程體系,構建新的實驗教學方式受重理論、輕實踐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沒有真正融入教學過程.對此,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和引導式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促使學生有目的、自主地進行實驗操作,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將多媒體引入實驗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直觀、具體.1.1.1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傳統實驗教學中以簡單的驗證性實驗為主,內容分散、陳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出率低,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此,加大涉及多學科、多因素的綜合性實驗,以及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的設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如生物工程專業設置的“DNA的重組、轉化及篩選”綜合性實驗,全面綜合了從目的基因獲得、重組、轉化及篩選的整個DNA重組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此外,開設的生物技術大實驗,綜合了天然藥化、生化工程等實驗課程,解決了專業實驗課程內容重復、銜接不當等問題.設計性實驗是對綜合性實驗的進一步提升,強調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為進一步提高實驗綜合性,實施了模塊化實驗教學.結合生物工程產業發展趨勢,整合多門實驗課,將實驗分為三大模塊:以產品的提取、分離為主的生化工程模塊,以微生物發酵為主的發酵工藝模塊及以DNA重組及表達為主的基因工程模塊.減少了實驗門數,強化知識的銜接和融合,全面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1.1.2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開放性實驗教學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構建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開放性實驗教學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教學體系.其教學模式包括時間開放和空間開放(實驗室場所,資源開放),也包含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方式.實行分層次開放性實驗教學,將實驗內容分為基礎型、提高型和研究創新型,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1.2加強實踐教學,加大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生物工程專業是為實際生產服務,其特點是實踐應用性強.實驗室教學具有其局限性,它與實際生產存在較大距離.因此,培養工程實踐人才,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良好的實習和實訓基地.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主要目標,構建了面向生產實際的,集技能實訓、工藝設計、產品研發于一體的任務驅動式綜合化實踐教學體系.為解決實踐教學基地不足的問題,與多家企業、工廠建立合作關系,成立多個校外實踐基地.校企合作是使學生接觸生產實際的有效途徑,克服了傳統辦學模式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相脫節的現象.學生通過深入生產一線,熟練大型設備操作,掌握基本生產流程,增強了工程意識,提高了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應進一步實行校企聯合,通過結合企業最新研究及發展方向,確定專業技術課程和技能實訓模塊,使教學更具實踐性,培養學生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意識和能力.此外,校企共建技術中心共同研究開發課題,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促進了學校與企業共同發展,推動了區域經濟建設.
1.3實行雙師型教學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才作為兼職教師,激勵教師到企業學習,建立高素質的教學師資隊伍.使學生了解企業運行機制,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工程素質.
2將科研引入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科研帶動了生物工程行業的發展,沒有科研就沒有創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教不研則枯,科研融入教學,有利于及時地將新技術、新知識注入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激發創新思維.
2.1引入科研課題
將教師的科研課題引入實驗課或畢業論文的選題中.教師給定實驗的目的與要求,由學生根據實際條件,查閱文獻并制定實驗方案,由指導教師核定后實施.
2.2建立創新實驗室,設立專項科研基金
建立本科創新實驗室,為學生的研究設想提供理想的平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設置大學生創新項目基金,為創新實驗提供經費支持.該項目由學生自主申請、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對于結題及取得良好成果的采取記學分、獎勵等措施,激發學生積極性.這種探索性科學研究,培養了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已有一些成果在高水平的科學雜志上發表.
2.3實行大學生導師制
從低年級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導師及研究方向.通過加入教師的課題,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實驗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導師制為學生提供寶貴的智力資源,學生可以自由地與高層次的科研人員進行學習交流,實現了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及個性發揮.科研訓練環節作為高層次實驗教學環節,是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與定位不可缺少的途徑.由科研一線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個特色.
2.4開放科研實驗室
高校科研實驗室是高校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產品研發的重要場所,是科研成果和創新思想的重要產地.為充分利用科研實驗室的資源優勢,對其實施開放,將科研實驗室融入本科教學,構建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資源生物重點實驗室開放以來,激發了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操作技能,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素質.此外,深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優化教學過程控制,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保障.為此,建立了以能力考核為核心,多元化的、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過程考核,使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和實驗操作.把學生的發展情況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主要標準、突出創新和應用能力的評價,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8-0227-01
一、中學語文教學特色
中學語文教學當然包括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但高中語文教學與大學本科階段的語文教學有緊密的聯系,時間銜接自然,課程內容的照應與過渡更顯著,故本文中學的語文教學主要談高中部分,高中語文與大學語文關系密切。
高中學生在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系統學習后,經中考升入高中,此時最大的求學目標便是高考升學,正如眾所周知的,高中的一切課程都圍繞著高考指揮棒來轉,為對付此國內第一大考,于是形成了高中語文課程的一些特色,即:
(一)應試教育化,綜合能力弱
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目的肯定是為了對付高考,所以凡是與高考相關的利于高考的教學訓練活動都會進行,而凡是與高考無關的或在其次的教學訓練活動都不會進行,或進行得很少,以免占用了有限的寶貴時間。高考是個指揮棒,歷年高考真題也是個晴雨表,反映高考的動向,嚴摳語文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就是語文教師制勝的秘笈和法寶,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較弱。
(二)重視打基礎,口徑較狹窄
因為高中的語文教學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所以一般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也呈現出重視打好基礎,語文的知識面、涉獵面都顯得較為狹窄,特別是學理科的學生,主要局限在掌握基本知識點上,對未來學習的適應口徑較窄。
(三)集中在課堂,實踐活動少
由于高中階段應試教育的特點所限,高中語文學習也主要集中在課堂上,以課堂教師講授學習為主,社會實踐活動較少,課外閱讀靠學生自覺和學有余力。高中學生語文課程也有一些科研活動,但一般來說科研活動都有限。
鑒于以上分析的高中語文教學特色,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注重學生課內外學習相結合,不但為應試,圍繞高考指揮棒轉(這是現實國情所定),還應為學生將來大學的學業和人生打下雄厚的基礎,更應重在激趣,激發、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樹立信念。如第一位女太空教師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就不知會為多少孩子打開探究世界之大門,會激發多少孩子對浩瀚宇宙蒼穹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獻身科學的熱情,語文課程具有這些方面的優勢。
二、大學本科生語文教學特色
一般地我國大學對本科生都開設有較多的人文類選修課,包括大學語文這類課程,有的學校還將大學語文課作為必修課,有的作為選修課。大學里的語文課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寬口徑,重素質
大一新生經過高考千軍萬馬的廝殺,闖過獨木橋,進入大學后,真可謂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們擺脫了高考的束縛,進入了向往已久的自由學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可以被激發出來。相較于高中的應試教育,大學語文的教學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綜合素質,視野更廣,層次更深,內涵更豐富。寬口徑,為以后的學業和事業打下良好的綜合素質基礎,讓大學生的學業、事業適應性更強。
(二)多討論,有實踐
大學語文課都會有討論環節,討論課較多,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參與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思考,各抒己見。有的討論甚至引發辯論,給學生更多啟迪和收獲。
大學生有較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支教、做志愿者、家教、講座、社團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這些都可成為大學語文學習和發揮的第二課堂,如成為作文的素材來源,為多種文體實踐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學生積極參與性強。
(三)時間自由,閱讀較充裕
大學生活學生自主掌握的時間較多,相較高中學習生活自由多了,可自由閱讀的時間較充裕。鑒于大學語文學習教學的這些特點,筆者認為大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開列出參考書目,推薦對的好書讓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人文素質,教師還可多出一些思考題,供學生思考學習,激活其思維,激發其創造力和想象力,開拓視野,如讀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蛙》等,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申報一些人文類的科研課題,進行科研活動。
三、研究生語文教學特色
這里所說的研究生語文教學包含廣義和狹義的兩個方面,廣義的語文教學可以包括語言文學類(鑒賞的、專題的等)的選修課程,狹義的語文教學主要指研究生學科教育(語文)專業的教學工作。本文主要談談狹義的研究生語文學科教育專業的教學特色。
(一)心智成熟,適應性強
碩士研究生經過大學的學習,有的還有一定的工作經歷,他們具有一定的學習、工作經驗,一般心智都比較成熟,社會適應性較強,有的人還已成家,所以碩士研究生一般來說,都有一定的寶貴閱歷,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自主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導師主要在關鍵處點撥,起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二)有深廣度,具學術創新性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有一定的學術性,具有探索性。語文學科教育探討大、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規律,主要研究教學法,也涉及教材的編選、評價等,在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中,更應突出其創新性,力求出彩出亮點,給大中小學的一線語文教師以啟發和借鑒,并力求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上升歸納為一定的理論,使之具有普適價值。由此,在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和最后定稿結論中都必須非常強調有深廣度,具備一定的學術性,有創新點,這樣的論文還可投稿發表出成果。
(三)討論為主,重視成果
碩士研究生語文學科教育課堂更重視討論,討論和教師講授約各占50%。因研究生課堂一般人數有限,比較便于組織開展討論,教師可事先布置若干討論題或閱讀材料,到時研究生們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教師及時點評、總結,這樣的教學常能達到預期目標。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考試更多的也是寫論文形式,教師、學校都鼓勵研究生在校期間盡量多地發表文章,重視成果,為未來讀博進一步深造和事業打下良好基礎。碩士研究生或就業或進一步深造,在學術上已有一定的方向感,由此,教師對語文學科教育的研究生在語文教學上也會著重講學習研究的方法,教師可提出供學生探索的一些問題,圖書資料查閱獲取的途徑,及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則,鼓勵研究生將平時的課業論文、畢業論文等修改后積極投稿發表等,有異于大學本科的語文教學,研究生語文教學常常是小課堂和導師制,研究生還可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做研究,其學術性和創新性都大大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