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8: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團隊建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前遼寧省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應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從2006年開始,結合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探索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路經。
“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是指:校內專任教師通過培養成為優秀的教師職業人;從大量外貿從業人員中遴選出優秀外貿職業人隊伍(行業兼職教師),兩者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外貿職業人。
團隊“雙元雙優”。“雙元”是指專業教學團隊“雙師”結構,“雙優”是指優秀教師職業人和優秀外貿職業人。優秀教師職業人的特征主要體現校內專任教師要掌握先進的職教理念,擁有較高的職教能力;熟悉外貿業務操作,具有較強的業務操作能力,具備這兩種能力的校內專任教師得以構成優秀教師職業人隊伍。優秀外貿職業人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校外兼職教師要深諳外貿業務操作要求,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同時,具有與學校共同努力為外貿行業培養合格人才的意愿,具備這種主客觀條件的校外兼職教師得以構成優秀外貿職業人隊伍。
運行“全程雙軌”。“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相互配合、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在人才培養準備階段,共同開發崗位職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在人才培養實施階段,共同編寫項目教材、共同備課、共同授課、共同命題、共同指導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把學生培養成合格職業人。
一、實施“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校實施“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時,將會面臨以下主要問題:
1.校內專任教師不懂職教理論,無法準確駕馭高職專業課程教學。目前,大部分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都不是師范類專業科班出生,成為教師前都只學了高等教育基本理論的皮毛,對于職教理論知之甚少,不了解職教規律和原理,因而很難準確實施高職專業課程的建設和教學。
2.校內專任教師頂崗實踐難,很難成為“雙師型”教師。校內專業教師絕大多數都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實踐經驗。盡管各校強調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但由于教學任務重、下企業難等客觀原因,使得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機會和時間較少,無法使大量專業教師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
3.行業兼職教師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不能滿足“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要求。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團隊以校內專任教師為主,行業兼職教師為輔。在數量上,行業兼職教師與校內專任教師的比例達不到1:1;在質量上,許多行業兼職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達不到培養職業人才的要求。
4.行業兼職教師參與人才培養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不能滿足職業人才培養要求。目前,有些高職院校聘請的行業兼職教師,往往都只是做一兩個講座或上一兩次課,流于形式,參與人才培養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無法勝任職業人才培養職責。
5.學校相關的人事分配和教學管理制度不配套,導致“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缺乏機制保障。由于行業兼職教師一般都沒有教學經驗,且在時間和精力上要保證本單位工作的前提下,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如果學校沒有配套合理的人事分配和教學管理制度,很難建設和運行“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
二、“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結合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項目,從2006年開始,進行了“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有效地解決了前述提到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效果。
(一)構建措施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構建“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培養機制與遴選機制分別打造兩支優秀職業人隊伍。
1.培養校內專任教師。校內專任教師,通過學習先進職教理念,掌握先進職教方法,組織參加職教能力測評的方式提升其職教能力;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到外貿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其業務操作能力;受客觀因素制約無法大面積推廣掛職鍛煉時,通過專任教師與行業專家一對一、緊密的“朋友式”結對,使業務專家對專任教師業務能力的指導打破時間與空間的諸多限制,更具靈活性與針對性。
2.遴選行業兼職教師。行業兼職教師,產生于專業用心建立的外貿職業人才庫。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通過行業協會、學會及主管部門牽線搭橋,廣泛深入外貿行業,利用專業指導委員會、校外實訓基地等平臺逐漸積累外貿職業人才庫的儲備人才,從中遴選構建優秀外貿職業人隊伍(行業兼職教師)。遴選原則從隊伍整體來講,要求數量穩定、結構合理、覆蓋外貿行業相關崗位;從專家個體來講,要求從業經驗豐富、行業資源豐富,主觀上愿意參與人才培養過程。
(二)運行機制
在人才培養準備階段,“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共同開發外貿職業崗位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人才培養階段包括準職業人培養和合格職業人培養兩個階段,在準職業人培養階段,“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開展共同編寫項目教材、共同備課、共同授課、共同命題等系列項目教學活動,把學生培養成準職業人;在合格職業人培養階段,“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共同指導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實戰訓練,使學生實現從準職業人向合格外貿職業人轉變。
1.人才培養準備階段:標準開發
在該階段所進行的職業崗位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開發為人才培養運行確定依據。
(1)開發職業崗位標準。由于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和外貿業務員三個崗位,在我國尚無對應的職業崗位標準,因此,聘請一批對應崗位專家的行業兼職教師,組建職業崗位標準開發專家委員會,對這三個崗位進行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分析,分析出需具備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確立這三個外貿崗位的職業崗位標準。職業崗位標準的開發,為專業建設解決了培養什么規格的人的問題,即人才培養規格。
(2)開發專業教學標準。“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在開發的這三個職業崗位標準基礎上,按照以下思路共同開發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①對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進行科學化、標準性規定,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標準化設計;②用職業崗位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并考慮學生就業后的可持續發展,課程設置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適應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③主要用崗位職業能力來描述人才規格,重點關注學生能做什么;④融合學歷證書與崗位職業證書,把職業考證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要求融合到各專業課程,結合職業考證時間安排職業考證課程。其內容包括專業名稱、人學要求、學習年限、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職業范圍、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專業實訓課程表、課程結構、教學進程表、專業教師任職資格和實訓裝備等l2項標準化內容。
(3)開發專業課程標準。“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根據人才培養定位,重構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單證操作”、“出口業務操作”、“出口跟單操作”等9門專業核心課程體系,開發了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這9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每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要求等內容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同時還對課程設計思路和實施建議進行了說明,使課程教學與改革有章可依。為了更好地實施課程標準,使課程標準的執行更加具體,這9門專業核心課程都根據外貿企業真實業務案例開發了項目活動載體,展現了項目課程改革思路,提高了課程標準的可操作性。
2.準職業人培養階段:項目教學
在該階段,“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共同參與9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材編寫、備課、授課、命題等項目教學全過程,實現學生到準職業人的轉變。
(1)共同編寫立體化教材。“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共同研究、分析,確定有代表性的行業、產品、業務種類,并以該行業大型綜合真實業務案例為藍本,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項目活動載體,確定工作項目,設計學習情境,共同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材,并以項目教材的編寫為契機,完成項目活動載體、實習實訓項目等教學資料的積累與搜集工作,為教師施教提供支持;同時,建設課程網頁提供電子課件、實習實訓項目、習題集、案例集、試題庫等材料搭建立體化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多維學習空間。
(2)共同備課。“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在授課前,根據課程標準設定的各項目的能力點與知識點要求、行業發展新變化、業務政策新調整和業務操作新方式,確定項目活動載體,使之融入行業發展新要素,符合業務發展新要求;在此基礎上,根據授課對象、授課場所的不同特點將項目活動載體覆蓋的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外化為具體、明確的工作項目,配之以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保證教學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的實現。“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在共同備課過程中,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將授課內容準備與課堂組織形式設計都提到更高的水平。
(3)共同授課。“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在課堂授課環節,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其中,行業兼職教師側重實踐教學和實訓指導。“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教學,以專業核心課程的項目活動設計為載體,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融入職業素質提升,共同打造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教學場所與實訓場所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每一個學習情境的項目教學過程中,首先將根據業務案例設計的項目活動任務布置給學生,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發現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在教師進行操作示范的過程中,不僅將該工作任務覆蓋的職業能力與專業知識進行講解與示范,并且還需要將學生獨立進行的工作任務完成過程加以分析,使學生在掌握共性的職業能力與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有個性化的收益,包括職業能力的提高,也包括職業素質的提升。
(4)共同命題。“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在完成共同授課后,由校內專任教師根據行業兼職教師提供的真實業務案例,結合課程考核要求,設計考核案例,按照實際業務的表現形式來確定考核形式、分配考核點,形成考核試卷初稿,交由行業兼職教師進行業務把關,對業務案例描述、考核任務設計、考核評價指標進行審核,提出修改意見,由校內專任教師進行修訂,由雙方共同填寫“共同命題記錄表”雙方共同完成共同命題任務。通過共同命題,使課程考核內容與考核形式與實際業務相吻合,使考核結果與崗位要求相吻合。
3.合格職業人培養階段:實戰訓練
“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共同指導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實戰訓練,完成學生白準職業人到合格職業人的飛躍。
(1)工學交替。“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在專業核心課程的合作過程中,除在課堂教學的教學資料準備、備課、授課、命題環節的合作外,還將部分適合進行實戰操作的項目的授課由校內實訓室轉移到校外實訓基地的真實職業環境中,實行工學交替,行業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其社會資源、業務優勢對學生工學交替進行指導,通過實戰操作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檢驗學生職業能力與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與應用水平。
(2)頂崗實習。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學生在“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國際貿易實務專業9門專業核心課程設定的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掌握了外貿單證員、跟單員、業務員三個崗位業務操作所需要的各項能力,獲得了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到相關外貿企業對應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即“持證上崗”。學生通過至少半年的頂崗實習,提升了職業能力,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質,積累了外貿工作經驗,轉變成了合格職業人,實現順利就業和優質就業。
(三)運行保障
為使“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順利實施,我們制定了如下運行制度:
1.“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構建方面
為了建立一支“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強化校內專任教師業務操作水平的提高和行業兼職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提升,制定了《行業兼職教師遴選、聘用和管理辦法》、《關于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教師參加掛職鍛煉的有關規定》、《關于校內專任教師與行業兼職教師“朋友式”結對的若干意見》等規章制度。
2.“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運行方面
為了適應項目教學改革,保證課程建設質量,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制定了《校內專任教師擔任行業兼職教師助教制》、《行業兼職教師工作手冊》、《共同備課實施細則》、《共同授課實施細則》、《共同命題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
(四)運行績效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通過近3年實踐,取得良好成效:
1.該模式入選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2周年經典案例師資隊伍案例之首;
2.培養了5名專業帶頭人,并人選浙江省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培養工程,被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聘為全國外貿跟單員和外貿業務員培訓認證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了3本全國考證教材,參與制定了外貿考證標準。
3.14名校內專任教師均通過職教能力測評,均獲得外貿職業考證培訓師資格,其中8名還獲得澳大利亞TAA培訓師證書,培養了9名骨干教師、4名雙師素質教師。
4.共聘用了外貿業務能力強、行業資源豐富、熱心教育事業的40名行業兼職教師,覆蓋各類外貿相關企業和各種外貿崗位,行業兼職教師與校內專任教師比例超過1:1。
5.2008屆畢業生取得了98%高就業率的優異人才培養績效,人才培養質量有了大幅提升。
三、實施“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模式的建議
1.學校層面:擬訂人事分配和教學管理制度,保障團隊建設有序運行
(1)在思想觀念和行動上,都要重視“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2)在人事分配上,要明確行業兼職教師的報酬,對行業兼職教師結對的校內專任教師要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對參加頂崗實踐的校內專任教師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
(3)在教學管理上,要制定行業兼職教師管理辦法,規范對其管理和運行,如考慮到行業兼職教師有時不能在正常工作日來授課,允許其調到周末或晚上上課。
2.系部和專業層面:擬訂團隊運行的實施細則。有效構建和運行團隊
二、“溝通”融入團隊管理,增強凝聚力
溝通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溝通融入到團隊管理中,能夠有效的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內部必然會遇到許多的問題,只有加強溝通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內部問題。解決了溝通問題,才能夠使得團隊更加的和諧,更好的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溝通是一種機會,即是給別人的機會,也是給自己的機會。對于公司和團隊而言,就給了企業和團隊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溝通是一種雙向互動。溝通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將自己的觀點陳述出來,還需要去聆聽他人的立場和、意見和需求。溝通是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來樹立起全員溝通理念,為人人溝通、時時溝通、事事溝通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將管理溝通的有效性與企業文化直接相連。在團隊內部建立起一個開放的溝通機制,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則在企業內部構建起開放的、分享的企業文化。團隊中必須要鼓勵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積極的相互交流、協作,以此來強化成員的團隊協作意識,促進相互之間的理解,改善人際關系。要加強溝通就必須要提高溝通自身的溝通技能。首先,溝通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心態,溝通的過程中牢記“五心”溝通,即平等的心、欣賞的心、包容的心、合作的心、分享的心。平等的心指的是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平等的心態。溝通中的上位者(管理者)需要適當的放低姿態,這樣能夠更好的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不會讓他人產生出敬而遠之之感。平等謙和能夠幫助管理者贏取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普通員工則在溝通的過程中則不能夠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要該質疑就質疑,自信、自尊,往往會贏來更多賞識和掌聲。欣賞的心指的是要用欣賞的眼光來對對待他人,善于發現他人的閃光之處,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的表達自己的賞識,使得他人能夠得到更多的鼓舞與激勵,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包容的心指的是要能夠在溝通的過程能夠在對待對待異已之見,要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地相互討論,而不是橫加指責、口誅筆伐。如果是橫加指責、口誅筆伐,不僅交流不能順利進行,反而還會加深彼此之間的矛盾,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所謂合作的心,指的是在團隊目標的實現要依靠每一位員工,在遇到問題時應該主動的去溝通,大家一起度過難關。分享的心則是要學會與他人分享知識、信息、體驗與感悟。其次,必須要學會傾聽,傾聽能夠使得溝通更加的全面和深入,傾聽不僅僅需要用耳,還需要用心。管理者用心的去傾聽將能夠使得員工感覺到上級的關心,進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三、“包容”融入團隊管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1啦啦操的團隊組建
1.1啦啦操隊員的選材
啦啦操隊伍中每個隊員的水平、素質決定著隊伍的好壞,什么樣的隊員,就決定什么樣的團隊。因此,啦啦操的組隊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啦啦操隊員較好的柔韌、力量、協調性、平衡性和彈跳力等身體素質,是啦啦操技術選材的基本要素,同時隊員還應具有吃苦耐勞、思想上進、集體榮譽感強、自我約束力強等優秀品質。隊員的選拔可以通過宣傳、自愿報名、推薦、考核等方式進行。要保證隊伍的后備力量及可持續性發展。隊員的選拔也要符合隊伍發展的需要,不僅要技術能力強,更重要的是具有性格開朗、朝氣蓬勃、充滿激情與正能量,這也是啦啦隊能感染觀眾的一個重要原因。
1.2團隊規則的制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團隊規則的制定是團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學生形成好的團隊,好的團隊鑄就好的學生。啦啦隊作為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流動性的團隊,尤其需要制定能夠保障一定權力又帶有強制性的管理機制來規范隊員的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1.2.1出勤制度
最基本的是訓練時間的準時、訓練次數的保障、訓練紀律和請假制度的遵守,教練和隊員都要嚴格執行。在此期間有的學生迫于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壓力不能準時參與訓練而找借口,教練在協調好教學的同時一定要嚴格要求隊員,因為多數初期加入的隊員都有輕視訓練的觀念,認為訓練是應付學校的活動,有的隊員甚至將訓練作為逃避學習的方法等。因此,教練要嚴格執行出勤制度,一切制度的執行從遵守時間開始。
1.2.2獎懲制度
沒有獎懲制度,規則的制定就會成為擺設。對隨意破壞規則,不嚴格遵守規定的隊員要按照獎懲制度予以懲罰。對優秀的、積極進取的隊員也要及時發現并給予表揚。口頭表揚提高學生自信,以遠大目標激勵學生。有效的獎懲是凝聚團隊精神的催化劑。
1.2.3獎勵制度
主要用于對學生的物質激勵,如參加表演、展示、比賽等活動可以向學校申請獎勵,可以是精神獎勵,也可以是物質獎勵。物質獎勵是團隊管理的基石,代表了領導對隊伍的支持與肯定,肯定他們的努力與表現,激發隊員學習的動力,堅定隊員的信念。
2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精神是團隊建設的核心內容。良好的團隊精神表現了高昂的士氣、高度的凝聚力,表現出的是一種齊心協力的氣氛。優秀的啦啦操團隊精神要有統一的目標、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行動。
2.1團隊目標建設
團隊目標是團隊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團隊奮斗的核心內容。團隊的目標建設首先要明確目標,然后要統一目標進行管理。啦啦操隊的目標可以分為總體目標、階段目標及個人目標。對起步階段的隊伍,可以根據隊伍的總體實力把目標放低找到信心,同時通過展示表演找到與他人的差距。隊伍成熟后,可以把目標放大,給他們制定比賽第一的遠大目標,有了目標才有了為之奮斗的動力,同時可以制定個人目標與團隊的目標統一,達到雙贏的效果。如果是已經成熟的隊伍,既要制定比賽第一的遠大目標,又要提高比賽級別,可以從縣級比賽到市級比賽、省級比賽、國家比賽等,逐步提高運動員的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對于運動員個人還可以讓他們參加運動員考級、星級考試等;提高隊員的要求從研究動作到研究規則,不斷追求完美,將個人與團隊發展到更高水平。
2.2團隊價值觀建設
團隊的各種制度、體制建設、團隊的目標是支持團隊的外在表象,要想長久、穩定地發展,必須要有核心的團隊價值觀。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不是單純地培養知識的地方,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情操。以此為核心,從根本上扭轉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差,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為中心,加強愛國集體主義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其次,啦啦操教學給學生提供了發展自我的平臺,挑戰自我的平臺,是學生學校生活的一部分,培養啦啦操團隊刻苦練習精神,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2.3團隊風格建設
啦啦操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受到國人如此青睞,與它的與眾不同有關,其中就有它動作風格的不同。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不能要求團隊擁有所有能力,但是可以建立自己的風格。比如,我們可以不是最棒的隊伍,但我們可以是一支充滿自信、陽光的隊伍,并向觀眾展現我們的魅力。動作方面我們做不到既整齊又有完美的力度與表現,但我們可以先追求整齊與較好的表現。風格的建立需要風雨的洗滌、時間的磨礪、挫折的歷練,但又能在困難中屹立成長。
3團隊建設貫穿于啦啦操教學
3.1培養優秀學生
花少數時間在優秀生身上。一個團隊里的成員各方面素質不可能完全一樣,各有優勢與不足,優秀學生具有較高的自我約束力,是教師教學的一面旗幟,是其他同學學習的標桿。特別是在自主練習中讓優秀生起模范帶頭作用,幫助和影響后進生的學習,讓后進生通過努力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3.2抓后進生練習,促成良好的習慣
花多數時間在后進生身上。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是因為后進生在練習中對自己的要求約束力不一樣。(1)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促進他們規則的遵守,刻苦的練習,不斷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2)教師要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3)給予相應的管理責任,增強責任意識。(4)積極談話,了解困難,關愛感化后進生。
3.3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制訂練習計劃,學會主動練習
教師負責團隊的教學,但團隊的所有成員都應有承擔全隊所有責任的義務,教師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但是如今的學生,事事都是家長、老師為他們考慮好,甚至在逼迫中學習,長此以往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也很累,最后學生學習沒有成就感。所以,合理引導學生自我制訂學習計劃,學會主動思考與學習是每個教師應盡的義務。在啦啦操教學中,也只有學生把練習當成自己的事情,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教師多鼓勵學生,以低姿態與學生交流
二、教學團隊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遴選
教學團隊帶頭人作為團隊的“領頭羊”,引領著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方向,是教學團隊的核心和靈魂。教學團隊帶頭人除具備較高的學術造詣、創新性學術思想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外,還應長期堅持在本科教學第一線,致力于課程建設,具備目光遠大、胸襟開闊、善于溝通、甘于奉獻等人格魅力,以學術精神、學術水平帶動和影響團隊成員參與團隊的各項建設,促進學術成果的教學轉化,吸引并帶動一批有創新能力和突出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學骨干,組建合理的教學梯隊。教學團隊成員除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外,也需考慮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驗設計實踐環節、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等多方面人才互補。骨干教師遴選以本專業教師為主,但需跨學科、跨專業、跨院系,甚至跨地域吸收引進核心骨干成員。團隊人員數量以8~15人為宜,其中包含3~5位校外專家顧問。團隊梯隊人員結構既注重基礎和專業結合,也注重校內、外聯合、基礎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結合。
三、開展課程群教學改革
(一)課程群建設規劃
精品課程建設在新一輪高校教學改革中具有帶動主要課程群建設與改革、推動品牌專業立項與建設、開創院校辦學特色等重要功能。教學團隊以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和要求編制課程群建設規劃,明確和制定課程群建設目標和任務,以及建設的具體措施與對策。精品課程有院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4級建設梯度。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已評為省級精品課程,這兩個教學團隊力爭將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同時以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帶動環境工程微生物、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監測等重點課程申報校級精品課程。
(二)教學內容和教材
教學團隊要理清不同課程在課程群系統中的邏輯關系,針對學生培養目標,規范基礎課程、專業骨干課程和選修課程之間的教學內容分配、銜接等,突出重點,避免內容重復,統籌考慮各課程的學時、開課時間、實踐環節內容與課時分配。抓好歸屬課程教學大綱執行與落實,規范歸屬課程講義與教案,加強課程教學課件等方面建設,將該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時補入教學內容,定期修訂與完善各門課程大綱內容、范圍和要求。同時,對每門課程教學所選用的課堂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實習指導教材進行論證。教材建設是教學團隊建設的一個很好載體,教材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媒介,是聯系師生的紐帶,也是教師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整理教學思路的突破點。現在高校使用的教材或多或少存在著內容陳舊、缺乏創新等問題,應盡量選用最新的“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面向21世紀高校教材。對教材的選用既要考慮國內、外最新先進科技成果,又要考慮教材質量。另外,要積極組織力量主編或參編省部級以上教材,自編特色教材。總之,使教學內容緊跟科學文化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到與時俱進。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團隊建設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團隊進取精神。教學團隊除了改革教學外,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也要進行積極改革和創新,將一些好的教學研究成果運用到本科教學,形成特色。比如,可以采用六步教學法、課堂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等進行課堂教學的不斷嘗試與探索。也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雙語教學、仿真教學、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現場實訓結合的“八結合”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四)科研和教學互補
教學團隊及科研團隊是伴隨著高校的發展而產生的,兩者密切聯系、相互包容和依存。教學團隊主要是針對本科教學提出的,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為主要任務,通過團隊建設促進高質量人才培養;科研團隊,側重于以項目為依托,探索新知識、開發新成果等,目的是為學科發展提供創新成果和高層次人才。在教學型院校,教團團隊應融合科研團隊的作用和功能,高校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知識的創造者。優秀的教學團隊建設應當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定期討論本團隊方向的前沿科學問題,申報科研項目;搭建實驗平臺,開展科學研究,實現科研反哺教學。
基層公司是營銷員們的聚集之地,是營銷員們的“家”,直接構成營銷員統一的組織環境。一般來說,這種直接組織環境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組織結構,二是組織機制。在組織結構簡約方面,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突出營銷團隊的重要地位。基層公司所有部門與崗位,都應重新思考自身與營銷團隊的關系,看能不能對營銷團隊提供最好幫助與最大支持,如果不能,則應考慮調整、替換、重組,甚至撤消的可能性。組織機制簡約的重要原則是協調與效率。團隊與團隊、團隊與部門、團隊與公司領導之間的關系,應予明確。尤為重要的是,當某一團隊發生困難時,基層組織總是能提供最有效的幫助與指導。應該明確的是,團隊的建設與工作,離開了組織的系統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總之,基層組織環境簡約的結果,是既能保證固定職工的穩定持久作用的發揮,又能為營銷團隊活動和營銷員們的工作,創造一種平等、自主和鼓勵創新的組織氛圍。
(二)團隊自身的組織方式需要調整。從團隊管理的效率來看,人數越多的團隊人際關系的類型也就越多,意見分岐和導致社會性懶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團隊成員人數不宜過多。組織行為的研究表明,最有活動效率的團隊,人數一般在7至10名左右,不宜超過15名。為了防止“內耗”,凡人數超過10名以上的團隊,則可考慮“另起爐灶”分設團隊。當然,團隊內部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指導小組”,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具體負責對新人公司成員進行傳、幫、帶。團隊內部的指導小組具有矩陣結構特點,一般存續期為半年左右。待新人完全熟悉業務流程后,指導小組的任務即行完成.其成員則完全融入團隊之中。
為了增強團隊的責任感,加強對團隊的管理,團隊經理可從公司正式職工中挑選,或者以合同方式從優秀營銷員中選拔,以往那種通過裂變方式所產生的團隊經理,不足之一就是對團隊活動缺乏足夠的投入,加之成員過多或過少,組織結構穩定性自然明顯趨于弱化。
(三)團隊的自利主要通過授權適當加大。在中國人壽現行的組織模式中,權力總是集中在每一級的領導職位上,即令是在縣支公司這一層級中,相應的權力也總是集中在縣支公司經理一人手中。這種“中央集權”型的權力結構模式。已不再適宜于市場競爭環境中的經濟組織。因為它最大弊端就在于難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大大降低企業組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團隊的授權意味著部分職權在組織中的轉移,盡管這種轉移是謹慎的、逐步的,但授權的目的,就在于使那些真正從事某項工作的人能夠切實承擔起責任,并能做出相關的決策以及更有效的工作。
營銷展業盡管是基層公司營銷團隊最主要的工作,但是要順利開展這一工作并能實現團隊的營銷目標,需要有相應的權力來予以保證。以往營銷團隊的管理之所以缺少實質性的內涵,主要原因就在于除了來自團隊外部的經濟制約的關系外,團隊幾乎沒有任何自主的權力,致使所謂的團隊完全淪于名義上的空架子。應該認為,授權是一種管理理念的體現,它基于對人性的一種積極認識,相信團隊成員有能力、有技術,并具有明確動機來完成需要做的工作。或者在具有支持性的環境條件下,他們能夠提高能力、技術和力,來積極地完成工作。因此,授權也就意味著更明確的責任領域,意味著工作的壓力,意味著更加努力的工作。
從實際效用角度考慮,團隊的授權主要包括自主展業、自主招聘成員、自主實施獎勵,以及有關日常工作的決策。許多研究已經表明,通過組織授權能夠自主決策的團隊,往往就是高效率的團隊。由于能夠得到組織的信任與支持,自主決策的團隊一般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并能保持充沛的活力。
(四)團隊的培訓需大大加強。在營銷員的業務熟悉過程中,對初入公司的新人采取的一般做法是,由老營銷員帶領傳授。這一做法的好處是對業務流程的熟悉比較快,明顯不足則是難以克服“技術鴻溝”。保險是一種特殊的、以風險為主要經營對象的金融服務行業,技術性強。對于廣大顧客來說,費率厘定、風險精算、條款責任、免除范圍、給付方式、適用法律等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反差。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營銷員不僅要熟悉一般業務流程,而且要做到精通業務內容,精熟每一個保險條款,能夠正確回答顧客有關保險條文的任何咨詢。
然而,這僅僅只是最基本的技術層面的要求而已,對營銷員們來說,這實際上還遠遠不夠,營銷員們所售賣的,是一種無形的商品,對未來可能出現風險后的補償承諾。在具有風險意識或不具有風險意識的情況下,在有現實需求或只有潛在需求的狀況中,在能理解或不能溝通的場合里,營銷員要向人們出售保險商品,其難度可想而知。為了成功的售賣保單,營銷員們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而且還要善于分析、了解人們的心理活動,還要熟練掌握許多與人打交道的技巧。所有這一切,單靠營銷員們內部的傳、幫、帶,是明顯不夠的。
因此,團隊的培訓不僅僅是消除營銷員與業務之間的“技術鴻溝”,它對增進營銷員自身的競爭實力,具有直接的效果。事實上,培訓的效果還遠不止如此。培訓需公司的投入,使營銷員們真切感受到組織的信任、支持與關懷,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培訓產生的效果不僅僅增強了營銷員們的能力,而且也增強了他們的自豪與自信。同時,培訓還增強了營銷員對公司對團隊的認同,并對團隊共同信念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活動,增進了營銷員之間的了解,形成了友誼,也可以大大增強營銷員們對團隊、對公司的凝聚力。
1.將師德建設作為教學團隊建設的核心。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是教師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在一個優秀的教學團隊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師德風氣,便很難形成集體凝聚力。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好的,大部分教師都能秉承著自己的師道尊嚴,為人師表,這樣的師德風氣在我國教師隊伍中占據主流。但是,我們還應看到,依然有部分教師在面對金錢、地位、名利考驗時,喪失了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學術腐敗,弄虛作假,等不齒行為在高校依然存在,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校教師的形象,這些人的存在腐蝕著我們的教師隊伍,給高校抹了黑。“古代文學”傳遞的是中華傳統文明,“古代文學”的教師團隊更需要具備高尚的師德,如果教授“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師自己首先言行不一,這會讓學生寒心,讓教育寒心。
2.營造良好的團隊協作風氣。
如今的高等教育早已經告別了各自為政,單打獨斗,千里走單騎的時代。個人的眼界、學識、經驗往往是要受到歷史局限的,只有把個體放到集體的大熔爐中,才能發揮其作用,實現其價值。團隊協作就是要在共同目標、共同理想的作用下,發揮每一個成員的作用,最終將集體的力量整合重拳出擊。尤其在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教師的學術能力和眼光非常有限,因此更需集體的力量、團隊的力量來提升我們的整體素質。
3.培養好的團隊帶頭人。
對于一個出色的團隊來說,沒有一個靈魂人物、核心人物是無法想象的,這個核心人物即團隊帶頭人。針對“古代文學”課程來說,應該由在這一領域具有一定造詣和學術眼光的教師擔任。
4.建立有效地獎懲機制。
兩千多年前的商鞅變法其實就是最早的刺激-反應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高校教學團隊的建設離不開這種機制的支撐。落實到“古代文學”教學團隊建設上,高校可通過具體的刺激來使教師做出反應。
5.相應的資金配備。
長期以來,我們過分強調了科研水平、學術能力在高校中的作用,將資金向科研大量傾斜,才使得很多教師將精力過多地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寫論文、申報課題、出書成為了高校教師工作的三步曲。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校在對教師獎勵上、薪酬上、培訓方面都需要大量資金做支撐,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持,這些工作必定無法完成。“古代文學”課程是漢語言文學一門基礎課,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所有文學課中,它是涉及知識最多,領域最廣的一門。這一領域民間學會最多、每年舉行的相關學術會議最多,申報課題人數最多,科研成果也最多。因此,教師參加培訓、會議、調研、考察、訪學機會也很多,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配備,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保證,“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團隊便失去了建設的動力。
2護理團隊建設影響因素
2.1目標任務與團隊建設
護理團隊應根據醫院的遠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制定出相應的團隊規劃與計劃,而在制定團隊目標時,應經過充分論證、調研,且團隊的目標與醫院整體目標要保持一致;要使團隊成員對團隊規劃與計劃及設定目標有充分認識,明確實現目標需要做的事項、經過的程序及流程,以避免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出現偏差,影響目標任務的實現;團隊成員應認識到在完成團隊規劃與計劃中各自的角色和彼此關系,相互配合、協調工作,充分調動每名成員的積極性,為共同實現目標而努力。
2.2領導行為與團隊建設
在護理團隊建設中,應注意研究領導的行為類型,由于多數領導的行為類型為工作導向型,主要是指導和規范下屬的活動,計劃、布置與分配工作任務,跟蹤和監督計劃執行情況,而與下屬溝通較少,且不能充分的授權,致使上下級間界限明顯、氛圍緊張,甚至造成領導難以獲取建設性的信息,影響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因此,護理團隊建設應不斷適應領導的行為模式,加強與上級的溝通,或主動邀請領導參與到團隊的目標、任務的制定,以獲得領導的支持和授權。
2.3激勵機制與團隊建設
激勵機制是為了激勵團隊成員而實施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文化理念以及相應的組織機構、激勵措施的總和;在護理團隊建設中,要充分運用激勵機制所形成的推動力和吸引力,使團隊成員有激情、有活力,萌發實現團隊工作目標的動機、動力和行為;并通過績效評價,使團隊成員獲得自豪感和相應的獎酬,并從制度上予以保障,從而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行為。
2.4協調機制與團隊建設
在護理團隊建設中,應注重人際關系的協調問題,要使每名護理人員對自己在團隊中角色與工作目標有正確認識,建立起有效溝通的渠道和完善的協調機制,采用通過會議、網絡、短信、飛信、微信等形式,相互之間多傾聽、多溝通,減少或避免矛盾與沖突,增強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從而實現護理人員的言行與醫院的工作目標保持一致。
2.5競爭協作與團隊建設
在護理團隊建設的過程中,競爭與合作是共同存在的兩個方面,合理的競爭對于團隊的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在護理團隊的建設中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社會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加強合理、良性競爭的引導,抑制競爭向惡性方向發展,如采取思想教育、技能競賽等措施,以促進競爭與合作的發展與協作性的提高。
2.6創新推動與團隊建設
創新是團隊建設的生命力,如果沒有創新一個團隊就失去了進步的可能性。醫院在開展醫療制度改革、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應增加創新的投入,并以此推動團隊建設;要從源頭上增強創新建設,從新技術、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發與提升來開展創新力建設,要有明確的創新機制與創新目標,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社會需求,凝練需要解決的科技問題和管理問題,從而持續增強醫院的創新力與活力,推動醫院的持續發展。
3護理文化建設
3.1護理文化的內涵
護理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護理專業自身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是被全體護理人員接受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也是全體護理人員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現;護理文化是指在特定護理工作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具有護理專業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其內涵主要包括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護理精神和行為準則等。由此可見,護理文化內涵豐富,是整個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色彩;護理文化是護理人員的群體意志和信念,其規范著護理人員的思想、追求、情緒和情感,并直接影響醫療護理服務質量和醫院發展的軟環境。
3.2護理文化建設思考
中華護理學會已對全國護理人員提出了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的“三貼近”的要求,其為護理團隊建設和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醫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針對護理團隊建設的影響因素,從護理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三個方面的建議:
(1)建設情感與價值和諧的護理文化,穩定護理團隊隊伍。目前,社會上重醫輕護的現象較為普遍,護士的社會地位不高;在醫院中,護士的工作瑣碎繁重,但獲得學習培訓和使用的機會很少;多數醫院重醫療、輕護理,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夠,護理與醫療發展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因此,開展護理文化建設十分必要,更具現實意義;必須深刻認識護理工作意義,科學領導護理工作,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和使命感,建設和諧溫馨的情感護理文化,建立起基層護士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歸屬感,增強護理團隊目標建設的穩定性。
(2)建設協作與競爭共存的護理文化,提升護理團隊活力。護理團隊是有眾多護士進行分工協作的群體組織,協作原則是護理團隊精神最主要的內容之一,而其分工協作的狀況也直接決定著醫院護理工作的整體實力。醫院的制度建立、對護理崗位的設計及選聘及安排護士等都要貫徹協作原則;要通過良性的競爭機制促進護理人員之間和團隊優勢的互補,激發出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活力。因此,在護理團隊建設中,需要建設協作和競爭共存的護理文化,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從而提高護理團隊的活力和工作效率。
1.2和諧的團隊文化能夠增進成員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團隊執行力一支卓越的團隊必定具有極高的組織力和執行力,能夠保證其決策的順利落實到位。良好的團隊文化可以鼓勵和引導團隊成員積極溝通和相互了解,不斷提升其執行力。一個健康發展的創新團隊離不開各成員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各成員團結一致,奮發向上,攻堅克難,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團隊的發展前景才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創新團隊文化作為團隊發展的精神支持,能夠有效地增進各成員的交流與溝通,提升其執行力和協作溝通力,保證各項決策及時落實到位。
1.3和諧的團隊文化是團隊創新發展的源泉隨著當前職業院校的日趨專業化、成熟化和穩定化,各職業院校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并積極借助各種現代化信息平臺加強外部交流與合作,以有效提升其科研發展水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在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職業院校必須立足其發展實際,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院校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創新機制,鼓勵創新,創造良好的校園創新環境。而職業院校專業創新團隊作為高職創新活動的主要力量,肩負著職業創新發展的重任,必須充分利用手頭一切資源,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而在此過程中,和諧的團隊文化為其創新活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源泉,使團隊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創新團隊文化是一種發展的文化,一種向上的文化,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文化,它對于團隊的管理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原動力。
2創新團隊文化建設的內容與目標
2.1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團隊成員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意識集合點,它彰顯著整個團隊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發展動態,是團隊文化的核心內容。對創新團隊文化建設而言,團隊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其團隊工作原則,以其實際行動踐行其團隊精神和發展理念,積極維護團隊利益。團隊精神可以將團隊成員的力量集合在一處,使其形成一種合力,盡早實現奮斗目標。
2.2團隊制度團隊制度是約束全體團隊成員的行動綱領和行為依據,各成員必須以此為依據,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積極參與團隊組織的各項活動,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團隊成員能夠以大局為重,勇于迎接各項挑戰和難題,同時還要主動關心和了解其他成員,團結一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狀態。另外,一個紀律嚴明、作風嚴謹、奮發向上的團隊還必須要有一套系統完整的賞罰機制,保證組織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3團隊作風有關研究結果顯示,自由、開放、和諧、民主的團隊作風更有利于團隊組織的發展壯大。因此,職業院校在進行創新團隊文化建設時,必須揚長避短,建立健全團隊溝通機制,建立相關信息交流平臺,使組織內部形成民主團結、活潑向上的工作氛圍。在這樣的團隊內部環境下,各成員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各成員也更樂于交流其意見和建議,有利于個人創造性的激發。
2.4團隊效率團隊效率作為衡量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實力的主要標準,歷來就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因此,在開展職業院校專業創新團隊文化建設時,職業院校必須以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為重點,明確組織目標,合理分工,實行責任到人,劃分責任范圍。各成員也必須進一步強化其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合理調整自身行為,并能夠積極為組織建言獻策,密切關注外部發展態勢,定期收集和整理實時資訊,為團隊的科學決策提供合理化依據。
3推進職業院校專業創新團隊文化建設的對策
3.1積極發揚協作創新精神,鼓勵內部合作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宣傳引導的方式鼓勵各成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緊緊圍繞團隊項目合作目標,相互配合協作,少一點分歧,多一點理解和包容,積極發揚團隊協作和創新精神,以期盡早完成任務目標,實現團隊跨越式發展。
3.2建立健全成員溝通機制溝通不僅可以增進信息傳遞和交流,還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誤解,保障團隊的高效運作。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其成員溝通機制,實現內部信息資源共享和反饋,以保證其組織決策的高效性和科學性。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召開一些主題座談會,鼓勵各成員積極溝通,并交換意見和建議。
江漢區位于武漢三鎮漢口一方最繁華地域,素以商業鬧市中心著稱。全區總面積33.43平方公里,轄13條街道11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44萬,其中35歲以下青年10萬余人,其中14—28周歲青年近5.6萬人,人,青年團員近1.3萬人,青年黨員3000余人,直屬團(工)委29個,團總支5個,各級團支部636個。近年來,我們結合區情,按照“服務經濟建設、服務社區建設、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工作方針,堅持“南北聯動,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緊緊把握“典型引路、穩步推進、齊抓共管、注重實效”的工作思路。南面結合人口密度大,社區居住衛生環境較差的特點,以社區服務為切入點開展社區團建;北面結合居民住宅小區化,配套設施較齊全的特點,以社區文化活動為切入點開展社區團建。全區先后有6個小區被評為省、市級“青年文明社區”,14個小區獲得區級榮譽,部分社區建立了社區聯合團支部。
1、從社區團的工作實際出發,不斷完善社區團建組織網絡。
一是加強街道團工委建設。逐步配齊配強街道團工委負責人,充實了街道團的工作力量,為社區建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將社區團建與非公團建工作相結合,在抓點的基礎上,逐步探索有效的社區團建工作模式。全區共建立非公經濟團組織80余家,有效地促進了社區團建的發展。三是探索建立社區聯合團支部。部分街道按照“組織關系統一管理,團的活動融入社區”的工作思路,以社區為一個統一的功能區,依托轄區內的企業成立社區聯合團支部,在社區內擴大了團的工作社會影響。四是著力加強團的組織建設。采取“塊塊牽頭、條條參與、條塊結合”的原則,在街道團工委的統一協調、部署下,動員社區內的青年群體組織,積極參與創建“青年文明社區”活動,從而實現了社區內不同隸屬關系的青年群體組織跨行業、跨部門、跨組織層次的區域性聯合,擴大了團的工作領域。
2、從社區需要和團的工作特點出發,不斷完善社區青少年服務體系。
一是以青年理論學習活動為龍頭,提高社區青年素質。我們指導社區成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以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引導社區青年讀好書、讀有用的書,不斷拓寬青年的知識面,逐步提高青年理論素質。全區涌現出以漢興街常二社區、常青街揚子社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示范社區。二是以“青年文明號服務卡助萬家”活動為抓手,為社區居民開展各類承諾服務。以李運玲、陳宇為代表的220余名優秀青年在服務中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本領,榮獲省、市、區級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并涌現出了以區房地局為代表的73家國家、省、市區級“青年文明號”。三是以社區青年志愿者服務為主要形式,強化社區服務工作。我們在大力加強各級青年志愿者服務站(隊)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的同時,通過建檔立項,招募社區內有一技之長、熱心公益事業的團員青年參加志愿者行動。全區113個社區中成立了30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共有3萬余名青年參與了社區家政、清洗、醫療、家電維修、社區治安等多種志愿服務。四是發揮優勢,為下崗、進城務工青年再就業工作服務。各街道團工委結合街區創建工作實際,積極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辦實事,通過興建社區商業服務網點和便民服務網點等方式,拓寬就業渠道,為660余名下崗、進城務工青年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五是建立以“青少年維權崗”為主體的青少年維權聯動機制,切實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幾年來,各級團青組織堅持以提高社區青少年自護意識為目的,切實加強青少年自護教育,遵循“依法維權,規范發展”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社區青少年維權服務工作力度,圓滿解決維權個案100余起,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六是以建立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為目的,充分發揮社區優勢。采用成人儀式、紅領巾“廣播站”、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組織中、小學生積極參加社區建設管理工作。
二、目前社區團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4年2月,我們有針對性地在滿春街肖家社區、常青街揚子社區等8個社區中開展了社區團建與青年工作問卷調查。從社區基本情況,社區青少年基本需求、專業技能、業余愛好、社區意識等幾個方面深入了解了社區團建的現狀和社區青年的基本情況。從調查中凸現出目前在社區團建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問題:
1、社區成員的社區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青年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什么社區,更談不上參與社區活動,社區的認同感較差。一些單位的社區共建意識不強,對街道社區工作支持不夠。大家對社區建設的重要性雖然有一定認識,希望通過社區建設解決自身需求,但參與社區建設的主動性不強。
2、街道團工委在社區團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面對共青團的開放性、社會化發展對團的傳統工作模式和資源獲取方式帶來的新沖擊。部分街道團工委仍以不變應萬變,習慣于條塊分立,垂直領導,團的工作只停留在開會發文階段,存在走過場、重形式、缺乏理論指導等現象,不能充分有效地協調本轄區內社區單位和團員青年的活動,更沒有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
3、團建工作覆蓋面較小,團員意識淡化。全區大部分社區尚未建立團組織,對社區內的團員青年不能有效地進行組織和管理,致使團員流失現象嚴重。特別是隨著進城務工青年、待業青年、下崗青年等青年群體的出現,給團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甚至出現一些空檔。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待業、下崗、進城務工青年中的團員,團組織關系沒有轉入所在的街道或社區,長期留存在學校、原單位或戶籍所在地,成為“檔案團員”,不能過上正常的團的組織生活,按時繳納團費、參加團的活動,團員意識逐漸淡化。
4、團建工作的薄弱環節較多。調查顯示,在社區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中,青少年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十分突出,但社區團建工作組織形式單調、手段缺乏、力度不足,沒有依據青年需求的前瞻性和實用性特點來開展工作。在工作手段上,存在著學習與實踐不結合,活動與工作不結合等一些矛盾。社區團建工作僅僅停留在收繳團費、義務勞動等一些基礎性工作,沒有把團組織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缺乏社區團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在工作力度上,團員的權利與義務不一致,團員先進與不先進一個樣,團組織沒有權威性。
5、社區文化設施和文化陣地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社區活動發展的“瓶頸”。社區作為青少年生活、成長的基本單位,其文化生活氛圍的好壞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調查中發現只有不到二成的青年認為現有文化場所和設施能夠滿足需求。青年對優化社區文化生活氛圍熱情很高,60%左右的青少年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場所和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現有文化場所和設施的利用率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6、社區團組織建設缺乏科學、規范的制度和法規保障,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夠。目前,在基層團組織中,團干部普遍感到團建工作不知從何入手,既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也缺乏相應的法律、政策依據,導致社區團建工作僅憑熱情,規范化、持續性的運作方式沒有形成。
三、加強和改進社區團建工作的措施和對策
1、抓好社區成員社區理念的培育。一是要確保社區服務切實服務于社區成員,為居民辦實事。二是要確保社區成員參與社區的決策,確立社區成員的主人翁地位。三是要確保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服務,喚起社區成員主動的社區行為。街道、社區團青組織在社區意識的培育過程中要注重打響團的工作品牌,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努力提高社會效益,使社區居民和轄區單位感受到社區團建有其利益所在,強化社區內青少年組織歸屬感,使“參與、互助、和諧、文明”的社區理念深入人心,從而推動社區團建工作。
2、鞏固街道團工委核心作用,實現以“塊”為主的社區團建模式。街道團工委依托工委而建,是社區中最穩固,最可靠的青年工作機構,作為社區青年工作的核心,有優勢,也比較科學。加強社區團建,一是要加強街道團工委的自身建設,提高街道團工委的協調能力和吸納能力,把社區內重點的、有影響的單位團組織的負責人吸納到團工委委員會中來;二是要在街道工委領導下,對轄區內機關、企業、事業等單位團組織參與“地區性、群眾性、社會性、公益性”工作實行組織、指導和協調;三是要適應城市管理體制轉換的社區發展的要求,結合轄區特點探索形式多樣的社區團青組織的組建模式和內容豐富的青年工作方法。
3、消滅空白點,擴大覆蓋面,逐步完善社區團建的組織網絡。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團的工作;哪里有團員,哪里就有健全的團組織。這是新時期黨的青年工作和團的組織建設的一項基本要求。當前,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建團和團建任務相當艱巨,街道團組織、社區居委會要著重加強對轄區內無明確掛靠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建團工作,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團建新途徑,努力消除社區團建管理上的“空白點”。要努力創新社區團建工作內容和活動方式,逐步形成社區共青團“小機構、多載體、大服務”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