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6: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測繪概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醫院成本會計的現狀及發展障礙
相對于新醫改對成本會計的迫切需求,及成本會計本身的深邃內涵,醫院成本會計的現狀不容樂觀,其具體實現存在多方面障礙。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意識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缺乏三種意識,一是缺乏經營意識,習慣于提高藥品價格及國家資金投入支撐的公立醫院,具體運營過程中往往強調完成國家交付的服務任務,履責意識重經營意識輕;二是缺乏成本意識,經營意識的缺乏極容易導致對降低成本提升利潤本意識;三是對成本會計理念缺乏清晰地認識,成本會計實際上是一種管理會計,或者說是會計管理職能的高層次體現,但部分醫院財會人員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往往僅把其等同于單純的成本核算。其次,手段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一是因為醫療服務內容及涉及的成本單元等事項越來越豐富,部分醫院的成本核算過于雜亂和繁瑣,但沒有形成科學合理而清晰的舉措體系。二是相對于成本會計的深邃內涵,現有成本會計實踐手段或方法單純地偏重成本核算,而對成本會計管理之較深層次事項的實現方法和手段探索嚴重不足,甚至暫時性空白。再次,制度方面的問題。雖然,《醫院會計制度》為醫院成本核算及控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依據及基礎,不過僵化借鑒工業企業的色彩較重,對醫院這種介于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特殊組織的特殊性考慮不足,指導價值有限。另外,該制度的適用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級各類獨立核算的公立醫院”⑥,而新醫改還涉及到了社會資本涉入的民營醫院或私有化色彩較重的基層醫療機構,二者之間在制度方面存在斷層。第四,素質方面的問題。成本會計包含成本核算,但又高于成本核算;醫院成本會計即有企業成本會計的內涵,也有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成本會計的特色,對財會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部分醫院的會計人員會計人員的素質基本上沒有能同時勝任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方面工作的素質,跨越企業及非營利性組織財會工作能力及經驗的也比較有限。最后,效果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問題,一因為成本核算方面的不到位,部分醫院無法披露系統而可信的成本信息;二因為單純進行成本核算而缺乏對成本構架地分析,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決策而言參考價值有限;三因為成本會計推進過程中沒有考慮優化各成本單元的組合和調整建議,沒有起到優化相關決策這個最有價值的作用。
一、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現狀概述
社會保險服務體系作為保障民生的推動器,在我國的起步較晚,雖經我國政府和國內學者的多方面推動,已經逐步進入正軌,但是與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險體系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現象服務體系實際提供服務時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對于社會保險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此環境中我們不能僅注重社會保險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而忽視了對社會保險服務體系的建設,因為社會保險服務體系是社會保險的經辦主體,其體系建設關乎社會保險的服務質量與效率。
二、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人均服務工作負荷較大,服務環境復雜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所以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量較大,人均服務負荷較高。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人口基數大造成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復雜性提升,對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要求隨之提升,而目前我國對于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人員編制考核還不慎完善,導致經辦服務人員組成駁雜不一,在復雜的工作環境和高負荷的工作壓力之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質量難以保障,會影響到我國社會保險的設置初衷的實現,不利于穩定民生。
2.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機構設置不合理
我國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在整體上來看服務能力可以達到預期要求,但是實際卻不然,其中一個原因是對地區經辦服務群體的需求考慮不科學,導致部分地區服務人員配置較少,但是工作負荷較高,嚴重影響到社會保險的服務質量,而部分地區的服務人員配置較多,但是工作量卻沒有達到預期,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另一個原因是我國社會服務機構設置不合理,地區的服務機構的精細化設置應以地區經濟發展、受服務人口密集度和文化發展水平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但是實際工作中經辦服務機構的設置卻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和科學配置,對于精細化服務網點的科學設置更是少之又少。
3.信息化建設不足
對于社會保險的信息化溝通已經成為我國相關崗位管理人員的老生常談,各個險種之間的數據交流較為困難,導致相關從業人員為獲取其他險種信息需要通過人力查詢和電話確認等方式進行核實,增加經辦服務的工作量,這種社會保險經辦模式在我國大多地區都實際存在,必須得到重視,并進行有效整合。另外前文提及,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從業人員的服務負荷較高,在計算機環境下,我們有條件利用我國普及的計算機技術,開辟網絡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但是實際工作卻較難實施,一方面是社會保險相關數據安全性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我國在社會保險網上經辦服務的財政投入較低。
4.經辦服務人員編制問題
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人員編制存在嚴重的超編現象,其中包含公務員崗位、事業編制和社會公益崗位等等,但是實際服務質量和效率卻達不到預期效果。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人員編制集中在管理層,基層崗位經辦人員較少,伴隨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行,基層業務量加大,導致基層服務人員負荷加重,在人員編制不足的情況下聘用合同制和臨時服務人員進行服務,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據調查在2012年我國經辦服務編制中,只有3%的服務人員擁有高級職稱,50%以上的人員不具備本科學歷,雖然在近幾年通過各種事業編制和公務員編制的報考學歷限制得到有效緩解,但是經辦人員的資質較低的問題還是實際存在的,不僅影響到社會保險服務的質量,甚至會拉低我國受服務群體對我國政府工作的社會評價。
三、完善我國經辦服務體系的策略
1.明確經辦機構職能
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機構是提供社會保險服務的主體,也是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有力表現形式,對于經辦機構的行政權力與服務義務應制度化確認,并對相關職能進行精細化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僅要貫徹國家政策、管理社會保險基金,還要在向社會提供保險服務的角度增強投入,明確各崗位職責,落實崗位責任制度,通過明確責任的形式強化社會保險服務能力,提升我國政府服務質量,增強我國人民幸福度。
2.梳理經辦服務體系
完善我國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體系要梳理好相關服務機構各級權限,明確各機構的服務范圍,落實垂直管理和集中管理。首先,要將社會保險服務體系深入到街道和鄉鎮,嚴肅級別分工,采用逐級負責制直接管理,保障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可以被廣大人民群眾所享受。其次是整合險種服務程序,最大化利用服務資源,對相同險種的服務程序進行簡化,將同一險種的申報、繳費等服務進行崗位集中,簡化服務流程。對不同群體的相同險種進行有機整合,特別是對城鎮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等養老保險的整合應努力推進,整合到同一機構進行管理不僅做到保險服務集中化,還可以有效節約社會保險人力資源。第三是嚴肅垂直管理,在當前環境下,部分省市難以達到垂直管理的客觀條件要求,但是必須著手進行調整,特別是對于基金管理等業務的垂直管理,權限要收到省級,通過省級垂直分配調度,保障社會保險資源的有效利用。
3.改革經辦服務模式
個人認為我國現在的計算機水平普及較為完善,在國家社會保險領域應更充分的予以利用,積極開發社會保險服務領域相關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在社會保險服務的網點和機構設置相互鏈接的保險信息系統,以信息化保障社會經辦服務的效率,設置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信息化管理的部門權限和崗位責任,保障保險信息真實性和有效性,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質量。其次是選擇性利用網絡環境,將部分可以依靠網絡進行的社會保險服務開發網上辦事系統,減少網點和機構中相關服務柜臺數量,開辟網絡社會保險的新體系。高度利用信息化不僅可以通過簡化辦事流程,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效率、質量,還可以方便我國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監督,提升社會保險在公眾心中的認可程度。
4.強化基礎設施保障
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除了專業化的推進,還要向全面化和基礎化進行推進,我國社會保險在近十余年中較為關注的上層設施的建設,對于資金的管控與分配掌握較完善,但是基層建設卻不慎合理,部分社會保險的受益群體享受社會保險服務較為困難,信息不流暢和審批過于復雜造成社會保險服務質量在部分地區較低。個人認為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優化還要在基層建設中加大資本投入,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經濟發展狀態,綜合考慮服務群體數量和城鄉居民人數等多方面因素,精細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網點的設置,區分服務對象的文化水平層次分布情況,適當調整網絡與柜臺服務的資本投入平衡,做到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深入化。另外,對于基層經辦服務體系的經費問題要予以重視,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狀態,建立基層經辦管理服務體系的經費管理機制,合理分配經辦服務經費,保障基層服務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王玉軍.信息化條件下社會保障經辦管理服務問題探究[C].2016第二屆今日財富論壇論文集,2016.
我國積極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于2013年加入《華盛頓協議》。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我國高等學校推進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工程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志。目前,許多地方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以及就業質量不高,推動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基本思路就是“參考國外的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經驗,立足地方、明確定位,校企合作、開放辦學,成就學生、服務社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實現工程教育與工業界對接,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遼寧科技學院于2004年升格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學校結合教育部、遼寧省高校轉型指導意見,制定了《遼寧科技學院轉型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將測繪工程專業列為進行工程認證的轉型試點專業,學校將支持該專業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探索與實踐。認證標準體系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導向,以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為實現途徑,實現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為目的的認證理念,與學校向應用技術型教育轉型的思路一脈相承。探索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閾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對于推進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應用型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過規范學生的知識、技能與道德標準,為其進入工程專業領域提供了前瞻性的引導。為確保畢業生質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了工程知識、問題分析、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項目管理、終身學習等12條通用畢業要求,認證專業必須通過評價證明所培養的學生達到這些畢業要求。畢業要求的達成主要是通過課程設置、工程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保障體系。課程體系是高等教育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的具體化,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設置課程體系,同時結合專業發展現狀、學校定位、專業定位優化課程體系,能夠充分保證學生能力達成。
一、作測繪專業理論課程體系分析
作為新建地方院校,相對老本科,資源配置不高。測繪工程專業是重點專業,多年來形成了“產學研結合、注重能力培養”的專業特色,形成了專業教學理念和有效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的有效環節。學生通過在學校接近實際工程環境的實習訓練,以及在生產單位的工程測量實踐,培養的學生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強,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但是在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雖然在培養方案中體現了工程測量、礦山測量人才培養的一些特色,但是,特色不明顯,應考慮充分根據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立足行業、地方,兼顧原有冶金礦山的特色,錯位生存,在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面向、教學體系等方面發展自己的特色,提高專業的知名度。
(2)雖然在2013級、2014級、2015級人才培養方案中按照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養的要求,但是,課程體系還是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無法滿足工程教育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要求;課程體系設置上以教師教為主,無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從而無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3)隨著測繪學科的發展,各測繪企業越來越需要掌握一定新測繪技術的本科畢業生,但當前的課程體系難以滿足。
(4)課程體系的課程設置緊密度不夠。課程設置過于松散,相關度不強,無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因此,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開展測繪工程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優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要基于能力達成構建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二、基于能力達成的課程體系
經過測繪行業發展分析、畢業生調研分析,雖然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就業面廣,畢業生主要就業的崗位群為:各測繪公司、各行各業的工程局、各礦山公司、鐵道部工程局、建筑公司和路橋公司等。結合學校定位、專業定位和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結合信息化測繪的特點和要求,對接注冊測繪師制度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四方面構建了基于能力達成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學時分配表如表1所示。
(一)公共課
公共必修課(為人文社會類通識教育模塊)主要包括:政治類課程(其中課程實踐在課余時間進行)、英語(實習分級教學)、體育(實習體育俱樂部形式,不占用理論教學時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中國傳統文化等。
公共選修課主要包括: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藝術類和生態環境類等課程。
(二)基礎課
基礎課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類模塊、工程基礎類模塊和專業基礎類模塊三個模塊。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模塊包括:高等數學A(1)、高等數學A(2)、線性代數A、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B(1)、大學物理B(2)、計算機應用I(A)、VB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和地球科學概論等。
工程基礎類模塊包括:工程制圖與AutoCAD(3)、土木工程概論、采礦工程概論和計算機圖形學等。
專業基礎類模塊包括:測繪學概論、測繪學基礎、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地圖制圖學、控制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測繪數據處理及程序設計、GNSS原理與應用、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遙感原理與應用和攝影測量學等。
(三)專業課
專業必修課主要包括:工程測量1(工程測量學基礎)、工程測量2(線路工程測量)、工程測量3(工程變形監測與預報)、礦山與地下工程測量學、測繪專業外語、地籍與房產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等。
專業選修課主要包括:高等測量平差、測繪技術規范、道路勘測設計、數字地球概論、測量儀器學、測繪案例分析、三維激光掃描儀、土木工程計量與計價、不動產管理概論、精密工程測量、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海洋與水體測量、城市規劃原理、市政工程規劃概論、工業測量原理與應用、低空飛行器攝影測量等。
(四)實踐課
實踐課包括:工程(專業)實踐類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兩個模塊。
工程(專業)實踐類模塊包括:專項實習1-地形測量實習、專項實習2-數字測圖實習、專項實習3-地形圖編制實習、專項實習5-測繪數據處理應用實習、專項實習6-控制測量實習、專項實習7-GNSS測量實習、綜合應用實習1-工程測量模擬實習、綜合應用實習2-礦山與地下工程測量仿真實習、綜合應用實習3-不動產數據采集與數據庫仿真實習、生產實習1-測繪地理信息類企業文化實習、生產實習2-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項目綜合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素質教育模塊包括:入學教育、大學生國防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公益勞動、思政實踐模塊A、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健康教育、畢業教育、文獻檢索與利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和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創新創業教育模塊,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如數學模型競賽、測繪技能大賽、測繪程序設計比賽和測繪科技論文創新大賽等比賽項目。鼓勵學生參加測繪各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方法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組織實施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學術講座、獲得各類等級證書,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等。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項目申報能力、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等。
注:各比例計算的分母皆為總學分。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至少占15%;工程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至少占30%;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20%;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
基于能力達成,按照模塊化構建課程體系。具體構建課程體系時,根據每個大模塊內不同階段不同方面的任務目標的分析將其分解成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小模塊;每個小模塊對應不同的能力要素;能力要素封裝后為成為一個個的教學模塊。并按照一定的教學規律分布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在模塊化課程體系基礎上,結合就業崗位群,打破學科領域的界限,以跨學科的方式選擇課程內容,組織和整合課程體系,達到“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目的,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首先,根據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歷年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大數據分析,以培養測繪工程生產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按照工程認證畢業生能力要求體系設置課程體系。
其次,基于能力達成為目標對已開設課程進行歸類。由能力達成與所需支持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構建關聯矩陣,確定課程所培養的能力。將培養相近能力的課程歸類,明確教學內容與能力達成之間的關系。構建專業特色明顯的課程體系。對具有相近教學內容的課程進行整合,做到課程內容規劃不重復、不遺漏,課程設置優化,課程內容體系特點明顯。
再次,課程內容的教學安排調整。根據測繪工程實際生產過程,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理念安排教學,遵守認知過程的自然規律,對教學安排進行合理調整,解決現在專業課內容與專業基礎課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在課程安排上要遵循“先基礎知識,后工程應用”的原則。
最后,新課程開發與創新。結合測繪學科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定義新能力指標,由企業界人士與教育界人士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審查和評估及其實施過程。在此過程中,根據現代課程理論實現課程與課程體系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努力求新、求變,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課程體系;優化
一、引言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工程教育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專業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行業協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企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技術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華盛頓協議》于1989年成立,現已成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互認協議。2006年5月,參照《華盛頓協議》成員國的做法,我國正式成立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從此拉開了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帷幕。2013年6月19日,我國被接納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我校測繪工程專業于2013年申請參加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經過專家的評估和現場考查,最終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效期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下半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委員會將再次對我校測繪工程專業進行評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成這一核心任務展開,并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和文化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近3年來,我們一直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的意見對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進行持續改進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課程體系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本文將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具體介紹我校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方面的情況。
二、舊版課程體系及認證專家指出存在的問題
該課程體系基本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要求,具有鮮明的特色,具體體現在:①作為地質院校開設的測繪工程專業,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了解地質方面的基礎知識,所以該課程體系包含了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基礎2門必修課以及固體地球物理學概論、工程物探、巖土工程監測、巖土工程、自然災害學原理、路橋勘測設計、土木工程概論等7門選修課,使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地質素養。②注重實踐教學,不僅建立了全國一流的測量風雨實習場,較好地滿足了課間實習的需求,而且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也開設了地形測量教學實習、攝影測量教學實習、大地測量教學實習、工程測量教學實習和GPS教學實習等綜合實習課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③注重培養學生數據處理的能力,所以不僅開設了計算機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概論、數據結構等4門計算機基礎課程,而且安排了計算機高級語言課程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2門綜合實習,并且還開設了測繪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使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正是由于上述鮮明的特色,我校培養的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率一直在我校名列前茅。2013年工程教育認證專家在審核我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自評報告》的基礎上對我校進行了現場考查,在現場考查報告中認為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存在如下問題:①邀請過部分專家參與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修訂,但邀請的專家人數較少,代表性不強。②沒有專門開設地球科學概論、工程力學、工程制圖、計算機圖形學這四門課程,但其他課程有這些課程的相關內容,基本能夠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但工程力學、工程制圖等課程的相關內容相對偏少。③學校圖書館信息中心對全校研究生、本科生開設了文獻信息檢索公開選修課程,但該課程不能保證覆蓋全體學生。④支撐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課程偏少。
三、新版課程體系及其特點
2015年學校教務處組織我系教師對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新一輪的修訂,形成了我校測繪工程專業新版課程體系.新版課程體系在征求了我校12個測繪企事業單位兼職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由全體專業教師經過多次討論修訂完成。與舊版課程體系相比,新版課程體系具有如下特點。1.該課程體系充分考慮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的意見。專門開設了地球科學概論、土力學、工程制圖、計算機圖形學等課程,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基礎知識,使課程體系能夠更好地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新開設了文獻信息檢索課程,保證該課程能覆蓋全體學生,為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不斷提高科學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增設了專業英語閱讀、科技論文寫作兩門課程,解決了支撐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課程偏少的問題。2.對原有課程進行了優化整合,保留了舊版課程體系的特色。繼續培養學生的地質素養,開設的地質基礎知識方面的課程有地球科學概論、工程地質學基礎、土力學、路橋勘測設計、土木工程概論、巖土工程監測等6門課程。仍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保留了所有的專業綜合實習課程。在這里要說明的是,新版課程體系中實踐環節學分所占比例有所減少,其實所有的實習周數沒有絲毫改變,只是由于我校對實習學分的計算方法有所改變,由原來一周的實習算1.5學分改為一周的實習算1學分,導致實踐環節學分值下降,實踐環節學分所占比例當然也就下降了。繼續加強學生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保留了計算機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數據庫、測繪軟件設計等理論課與開發和計算機高級語言課程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等實踐課。3.新版課程體系更具有時代特色,緊跟測繪學科發展趨勢。新版課程名稱更具有時代特色,如測量學和數字測圖兩門課程整合成數字地形測量學,地籍測量與管理名稱改為不動產測量與管理,GPS原理及其應用名稱改為GNSS原理及其應用。“3S”技術各自不斷向前發展和不斷融合是測繪學科的發展趨勢,新版課程體系在保留了舊版課程體系中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原理與應用、遙感圖像處理3門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統軟件與應用、遙感圖像解譯、地圖制圖學基礎、3S集成與應用、數字地球與智慧城市5門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測繪學科知識,了解測繪學科最新的發展方向,使學生更好地儲備工程單位所需的專業知識。
四、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不是以最終通過為目的,而是要各高校相關專業認真對照認證標準,尋找專業建設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饋的持續改進機制,緊跟專業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專業教育水準。我校測繪工程專業在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的意見,不斷整合優化課程體系,為下一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重專業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特點,我校測繪工程專業整合優化課程體系時保留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另外,新版課程體系更具有時代特色,緊跟測繪學科發展趨勢,能更好地滿足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要求。
作者:曾云 陳剛 吳北平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化超,張書畢,卞和方.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28):65-66,86.
[2]楊強,何立恒,鄭加柱,史玉峰.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01):77-80.
[3]仇建,陳賓賓,胡維華.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107-110.
[4]林健.工程教育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
[5]韓峰,姚德新,英.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21-24.
[6]謝宏全,周立,焦明連,董春來.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J].測繪工程,2015,(05):77-80.
[7]趙姝,劉曉曼,陳潔,張燕平.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課程建設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03):88-90,98.
[8]焦明連.專業認證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測繪科學,2015,(11):182-186.
[9]孔維華,曹俊茹,王殷行.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改革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01):73-75,82.
1.1 基本素質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測繪工程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熟悉測繪法律法規和測繪行業的技術標準與規范,主要表現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經濟、管理、社會學、情報交流、法學、環境等人文知識,了解一般的社交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 愛崗敬業,嚴謹認真,熟悉企業員工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 遵守測繪工程職業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及相關測繪法規,了解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法律規定,熟悉測繪行業及相應企業技術標準,熟悉《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及測繪行業主要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學會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質量、安全、服務和環保意識和公民意識,能承擔有關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務的責任。
1.2 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測繪工程專業理論與技術知識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主要包括:具備從事測繪工程學科所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等。 掌握測繪工程技術所需的工程科學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實用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質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應用工程基礎知識解決實際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掌握測繪工程專業基礎理論與技術知識。包括: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1.3 溝通與創新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開拓創新意識,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具有一定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能夠使用技術語言,在跨文化環境下進行溝通與表達。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能自信、靈活地處理新的和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和工作環境。能夠跟蹤本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具備收集、分析、判斷、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能夠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獨立工作,又具有團隊合作精神,適應競爭學會合作。具有認識自身的發展需求,制定并實施自身職業發展計劃的能力。
1.4 解決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了解現代測繪科學與技術及其發展動態;了解測繪工程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和新軟件;掌握測繪工程生產流程的方法和技術。工程設計中,能理解工程應用要求,掌握外業施測和內業數據處理方法,嚴格貫徹專業設計規范和專業設計流程,選用合適儀器、布設與施測方案、數據處理方法及軟件。參與工程設計文件(設計投標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設計書等)的編纂,并能進行設計方案說明與詳細方案比選;具有一定的測繪數據處理軟件編制能力,對一些特殊的應用和新的儀器或技術方法,能夠根據要求編寫程序進行數據處理;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針對測繪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問題能提出技術改造、工藝設計或者技術創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項目組織、管理與執行能力具有根據測繪項目的內容、工期、技術與質量及安全生產等要求,分析判斷需要投入的人員、設備等資源的能力;并能根據測繪項目的工期、成果質量要求及投入的資源,計算成本和利潤,分析項目的經濟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測繪項目要求,根據《測繪技術設計規定》(CH/T1004-2005)及有關的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制定項目設計書、提出各項精度指標、組織編寫專業技術設計書并判定其與項目設計書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細化分解項目目標、明確技術路線,合理調配資源等確保工程實施的能力。能夠依據《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CH1016-2008),根據測繪項目的作業現場環境,進行人員、儀器設備、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確定必要的防護用品用具、數據存儲及備份機制,制定安全生產方案。能夠根據《測繪繪技術總結規定》(CH/T 1001-2005)及有關的技術規范、技術標推,撰寫技術總結,內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標、需要說明的問題等;對技術問題的處理進行分析、評估、認定,明確結論。具有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夠在測繪工程項目實施中,采取恰當的措施應對質量標準,項目計劃和預算的變化。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夠協調工作團隊按工作進度進行工作。
2測繪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2.1 培養目標為城市規劃與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等領域企事業單位輸送高級測繪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為目標,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堅實的數學、英語、計算機基礎以及良好的政治、業務和人文素質,并具有從事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能力、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測繪工程專業優秀人才。按照本標準培養的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卓越工程師,具備助理工程師基本能力,畢業后經過 3 年~5 年具體的工程實踐,即可申請并獲得測繪工程專業工程師技術資格,并具注冊測繪師相應的能力,可從事交通等行業工作。
2.2 測繪卓越工程師課程設置為了實現測繪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學位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數學、VB 程序設計、大學英語、數字地形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GPS 測量原理與應用、地圖制圖基礎、GNSS 數據處理、地理信息系統、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工程測量學、數字攝影測量學。主要實踐環節包括數字地形測量學實習、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課程設計、大地測量學基礎實習、GPS 測量與數據處理實習、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數字攝影測量學實習、工程測量實習、、畢業實習、測繪工程監理實習、專業認識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與答辯等。最低畢業學分要求:學生必須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 185 學分方可畢業。符合院學士學位授予條例規定的,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當前測繪專業在課程設置及目標定位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為:在課程內容整體設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重視研究社會的需求,因人設廟、因人保廟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課程結構安排上表現出重技術課程、輕管理課程,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適應能力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橋施工一線的畢業生。沒有很好地緊貼市場,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與測繪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反應相對遲緩的矛盾仍然存在,適應社會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場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技術應用型、復合型測繪人才沒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和目前專業框架、格局相對單一的矛盾。因此重視和加強對測繪專業應用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提高測繪專業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
二、測繪才培養的措施
1、注重課程設置
現代測繪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空間信息,而以空間信息理論為核心的測繪學科,與地學、生態、環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關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現代測繪高新技術,往往是多種專業技術的綜合系統,只有將各類知識融匯貫通,構成有機的知識網絡,才能適應現代科技相互交叉、滲透、移植的特點。而傳統的測繪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性過強,學科領域單一,知識結構面太窄,特別缺乏相鄰的專業知識,這種知識結構顯然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為了培養應用型測繪專業人才,我們認為課程設置應根據目前的國情、市場經濟的要求,既要考慮測繪知識的系統性,又要兼顧學科的綜合發展趨勢具體應設置的主要課程如下:基礎及公共課:包括數學、物理、政治、外語、大學語文、文獻檢索、計算機基礎、計算機高級語言、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法律基礎、體育等。測繪專業課:包括測量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大地測量學基礎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測量原理及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等。相關專業課:包括城鎮規劃、自然地理學、采礦學工程與工業攝影測量、土建概論、數據通訊與模式識別。
2、注重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與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具有以下4個主要的特點: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實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應用型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以大工程為背景,在能力培養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更高的要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加強調與一線生產實際的結合,更加重視生產實習這個教學環節,通常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中在理論上給予特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則更重視與工程實踐地結合,或者用綜合實踐代替。應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識(求真務實、嚴謹規范拼搏進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地培養,建立科學的發展觀,能夠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活動是認識世界地活動,工程活動是改造世界地活動,在工程活動中能夠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尤為重要。要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精神、增強其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愿望、提高其創新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與各自的專業相結合而創造地學習,即在學習中進行創造,在創造中深入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富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美術系專業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充裕,師資力量雄厚。有專業教學場地面積15400平方米、實驗實訓室近2000平方米;有專業圖書、畫冊、期刊、光盤和軟件共計4000余冊(件);有校外實訓、實習、就業基地30余個;現有市(校)級教學團隊共5個、精品課程共6門,承擔了教改項目共25項,獲教學成果獎共11項;有學術研究、科研創新團隊共2個,承擔了市(校)級科研項目共近50項;教師的作品和論文參加市級以上展覽和公開發表近700幅(篇),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近100項,教學論文等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余項;教師申請國家專利10余項,主編(著)教材、作品專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叢書》被全國20余所高校選用,共出版10萬余冊。
美術系學生作品在眾多省(部)級及以上專業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學生參加教育部“全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演”、“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中國美協‘未來之星’大獎賽”、“重慶•長江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重慶•中國西部工業設計明日之星作品大賽”等賽事,獲獎共近60項、省(部)級獎200余項;同時,美術系每年都要舉辦“學生作品年度展”、“畢業作品展”、“學生社團作品展”等專業賽事,并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高校服裝專業優秀畢業作品聯合展演活動,中央二臺、人民網、中國教育網、搜狐網、新浪網、鳳凰網、重慶電視臺、《重慶日報》等幾十家主流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
美術系學生工作以“抓常規、濃學風、重規范、強素質、促就業、創品牌”為主線開展工作。一方面,積極圍繞專業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藝術素養,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夯實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正確引導學生爭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論、有理念、有理智的美術學子,促進學生情商培養和提升,拓展學生綜合素質,打造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相當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廣告公司、室內裝飾公司的設計總監、項目經理和業務骨干,有的成為了基礎教育行業專家并多次在全國和市級美術教學競賽中獲獎。近幾年來,先后有數十名學生考取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的碩士研究生。
二、2016年擬招生專業介紹
公共藝術 [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公共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能對室內外空間進行裝飾藝術設計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構成基礎、建筑基礎、數碼圖形處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圖與測繪、手繪效果圖技法表現、工程概預算、工程材料與工藝、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餐飲空間設計、陳設設計、展示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公共景觀設計、辦公空間設計、裝飾雕塑、3d場景漫游、設計概論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可到建筑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專業設計機構等從事公共空間、商業空間、住宅空間以及園林景觀等設計工作,也能從事相關領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術學[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美術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透視與解剖學、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風景、雕塑、傳統油畫語言、油畫風景、素描人體、油畫人體、具象寫實繪畫語言、表現主義繪畫語言、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照相寫實繪畫語言、綜合材料、綜合創意、當代藝術思潮、工筆花鳥、工筆人物、寫意花鳥、寫意山水、中國古代造型藝術考察等。選修教師教育方向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論、課堂教學技能、美術教師公招應試技巧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能夠從事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美術編輯、藝術機構管理,以及美術宣傳和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電腦輔助設計、圖形創意、版式設計、商業攝影、插畫設計、網頁與界面設計、標志設計、VI設計、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影視動態廣告設計、型錄設計、書籍設計、文化海報設計、設計概論、世界平面設計史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能夠從事廣告策劃與設計、印刷品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商場商品陳列設計、網頁及新媒體設計、商業攝影及設計管理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設計方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工藝、服裝效果圖表現技法、服裝設計思維訓練、成衣設計、立體裁剪、服裝材料與面料再造、創意服裝設計、時尚攝影、針織裝設計、化妝造型、服裝展示設計、平面紙樣結構、服飾配件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概論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具備設計造型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能夠適應服裝服飾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需要,從事服裝、服飾品的設計、制作和營銷等工作,也能在相關時尚設計領域從事設計、制作與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錄取規則
1.考生體檢必須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規定。
2.重慶市考生認可重慶市統考成績,其它省(自治區)考生認可我校組織的美術專業校考成績。
3.按綜合成績(綜合成績=文化成績÷文化成績總分×30+專業成績÷專業成績總分×70)排序,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四、2016年招生計劃(暫定)
專業名稱
重慶
三校生
美術本科(非師范)招生計劃
備注
重慶
江西
山東
陜西
山西
福建
廣西
美術學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請轉專業;重慶三校生限招服裝設計與工藝類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藝術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視覺傳達設計
(時尚藝術)
10
27
中圖分類號:P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此次論文的主要任務是在Microstation J平臺下完成一套地形圖的圖式符號庫的設計。本次論文所用的平臺為Microstation J,Microstation J為美國Bentley System公司研發,是一套可執行于多種軟硬體的通用電腦輔助繪圖及設計(CAD)平臺。其前身IGDS,是一套執行于小型機(Micro Vax-2)的專業電腦輔助繪圖及設計平臺,也因為它是由小型機移植的專業電腦輔助繪圖及設計平臺。
1.點狀符號的設計、建庫和使用
1.1點狀符號的制作和使用
在地圖學中,一般將點符號分為4中:不依比例尺無方向符號,不依比例尺有方向符號,半依比例尺符號和依比例尺符號。在MicroStation J中,點狀符號稱為單元(cel),單元制作生成后存儲在單元庫文件. cel中。MS提供了4種單元類型,分別是圖形(Graphic)單元、點(point)單元、菜單(Menu)單元、U及屏幕指導(Tutorial)單元。單元與AutoCAD中的圖塊類似,是最常用到的制圖內容的元素的永久組合。
1.2 點狀符號的建庫
點符號收集在單元庫(CellLibrary)中,文件名后綴(.cel).點狀符號是符號庫的主要組成部分,所有的幾何符號、字母符號、象形符號和美術符號都可以在這里自行設計和建庫,但并非所有的圖形都能人庫,必須符合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工作單位的設定
工作單位即長度單位,設置應與工程的設計文件一致,因此主單位m,子單位 cm,分辨率是 100。因為單元符號的制作和線型定義都在圖形系統中的一設計文件中設計,只要種子文件選為工程設計文件就能保證符號庫的工作單位正確。
(2) 選定比例尺
符號庫元素的尺寸與比例尺密切關聯。圖式符號一般為圖紙上表示的尺寸,符號庫中符號的制作尺寸應為圖紙尺寸乘以比例尺,1:100。圖紙上lmm的短線,實地為 1m,在繪制時就以1m長度制作,符號庫所有的符號尺寸都遵循這一原則。
單元符號庫(點狀符號)的建立和應用
1.1.1單元符號庫的建立
1)從菜單欄元素的下拉菜單中單元進人庫管理模塊,可新建或打開一個單元庫文件(.cel);
2)在設計文件中,利用繪圖工具,按實際尺寸繪制符號 ;
3)用 Fence做圍柵;
4)打開Cell工具條,定義符號原點;
5)在單元庫管理模塊中點取建立,輸人符號名稱CellName),及建立單元的類型(點、圖案等),這樣一個 Cell就在庫中形成了;或在鍵人處鍵人CC=Cell Name.
1.1.2單元符號庫的應用
符號的放置,可鍵人 ac=CellName或利用單元工具條中 Place Cell工具框中選擇名稱、比例、角度等 假如 單元符號庫的比例尺為 1:10000,而設計文件為 1:5000,則比例為 0.5即可。
1.1.3點狀符號制作實例
以制作1:1000的三角點符號為例。
在“Cell Library”中的“File”菜單下打開(attach)或新建(new)一個單元庫。
用place line線繪制一個邊長各為3.0mm的線段組成的正三角形,用智能加點顯示定位點,用Fence框選中所有元素,并定義三角點的定位點。
在“Cell Library”對話框中,單擊“Create”按鈕,在彈出的“Create New Cell”對話框中指定單元的名稱和對單元的注釋,選擇單元的類型,再點擊“Create”按鈕完成單元的創建。
2.線狀符號的設計、建庫和使用
2.1 線狀符號的制作和使用
線符號是長度依比例尺而寬度不依比例尺的符號,是地圖上應用最廣泛的符號。線符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線主體符號,另一個是在線符號上疊加的點符號。首先,MicroStation J提供了一個使用方便的三線型編輯器,線型設計過程完全是可視化的,設計好的線型可以立即保存到線型文件中,編輯器中可建立的線型成員有劃線組件(stroke)、點組件(point)和復合組件(compound)三種。劃線組件是由交替出現的短線和間隔構成的線型;點組件是指由一個或多個點符號按照一定規律所構成的線型;復合組件是由劃線組件和點組件組合而成。復合組件可以嵌套,即可以由多個復合組件構成新的更復雜的復合組件。三種線型組件中任意一種都可以表示一個線狀符號。
2.1.1自定義線型的制作
繪制測繪專業的線狀符號,可利用MS內置的線型編輯器(Line Style Editor)定義自己的線型,自定義的線型存放在線型庫文件中,線型庫是MicroStation J的一種資源,它的文件擴展名為“.rsc”。線型庫內可以定義許多基本組件(component),它們分為3種類型:點組件(point) ,線組件(stroke)和復合組件(compound)。
2.1.2 線組件
線組件由一申線元構成,每一線元可以是一段線劃,也可以是一段間隔,在線型庫中只需要定義一個周期的線元組成。例如地形圖中表示小路的虛線,只有兩個線元組:一段線劃和一段間隔。
1.3復合組件
復合組件是由點組件和線組件復合構成,復合組件還可以嵌套,即可以由多個復合組件構成新的更復雜的復合組件。復合組件是由筆畫樣式組件、點符號組件和復合組件構成的組件。
2.2線狀符號的建庫
2.2.1 MicroStation J中具有自定義線型的功能模塊。在線型工具欄中除了8種系統默認的線型外,還有自定義和編輯項,由編輯項進人自定義線型編輯器。
2.2.2 定義線型的一般過程
1)建立或打開一個線型庫
2)從子菜單編輯中選擇名稱,則可輸人一個線型名,將未命名改為所建線型的名稱。分析該線型為何種類型,在編輯中選擇線化圖案、點符號、復合,這樣一個成員就添加到組員欄中,下面就對具體的組件按圖式的尺寸設計。
建立好線型庫后,將Lstyle.rsc源加到Config配置文件的線符中,這樣人系統后會自動連接該庫,若有幾個 自定義線性庫時,使用時要注意連接。
3.面狀符號的設計、建庫和使用
面符號一般由三個部分構成:邊界部分、底色、矢量填充圖形。其中邊界符號可用線符號描述,矢量填充圖形可以用點符號或暈線符號描述。因此面符號的繪制,可以分為暈線填充和點符號填充兩種。在MicroStation J中面狀符號雖然沒有專門的面狀符號庫,但設置了很強的面狀符號繪制和編輯工具。暈線填充(Hatch)功能可以繪制街區內的平行斜線,大片的植被符號可以用單元庫內的點狀符號配置。為了使點狀符號按一定的間距呈“品”字形均勻分布在不規則的區域內,而且要保證在邊緣上避免出現不完整符號,可以用一個BASIC程序來實現配置功能。先用一個圃形的單元按Patern方法以45°方向在區域內配置,打散Patern就得到許多呈“品”字形分布的單個圓,由程序自動搜索到這些圓,刪除圓之后,在圓心位置繪出所需要的點狀符號,對于離邊緣太近的非完整圓(即圓弧),則只刪除,不配置點狀符號。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地形符號的需求必將越來越多樣化,標準化,美工話,這就需要一款軟件能夠在地形符號制作方面能夠操作簡單,繪制方便。而 Microstation J繪圖軟件必將是人們的最佳選擇,必將在地形符號制作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興海,姚磊.MicroStation J地圖制圖[M].2003.
[2]尹貢白,王家耀,田德森,黃采芝.地圖概論[M].測繪出版社.1990.
[3]馬耀峰.地圖符號構成元素的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1997.
1.引言
韓禮德把主位定義為:一、主位是指小句談論的內容 ,二、主位指小句(信息) 的起點。他把主位分為“單項主位”和“復項主位”;“無標記主位”和“有標記主位”。每一個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和述位,當句子與句子組成語篇的時候,主位與述位之間就會按照某種規律不斷向前推進,從而形成語篇的組織結構,這種規律性的推進被稱為主位推進模式。國內外許多語言學家對這一理論做過研究,其中,國外學者如Danes,Fries,Van Dijk,Halliday,國內學者如徐盛恒( 1982)、黃衍( 1985 )、黃國文(1988)、胡壯麟( 1994) 等。其中,黃國文(1988)提出了六種主位推進模式: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續型、派生型、交叉型和并列型。本文主要以黃國文的這六種主位推進模式為基礎,對所選取的語料進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在具體的分析中,我們沒有發現并列型這一模式,因此,我們只采用他的前五種模式,以及輻輳型主位推進模式。
2.漢語科技論文摘要中的主位推進模式
2.1語料庫的建立
本文以之前建立的百萬詞語料庫為基礎,這一語料庫中的語料均選自國家科技文獻中心提供的科技類核心期刊,保證了其語料在學術領域的權威性和代表性,我們從中選取了6個不同的漢語理科類學科(測繪學、大氣科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和化學),每個學科隨機選取5篇,共30篇漢語論文摘要,這些漢語論文摘要均由漢語本族語使用者撰寫,字數在150~300之間。
2.2漢語摘要中主位推進模式抽樣分析
我們對所選取的30篇漢語科技期刊論文中的摘要進行了分析,劃分了其主述位,研究了其主位推進模式。
1)主位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例如:
最大同震位移量(T1)是活動構造研究、斷層活動特性判定和地震危險性分析的一個重要參數,它(T2)關系到地震危險區最大震級、地震復發間隔的確定等定量評估。
T1R1 T2(=T1)R2
2)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例如:
國內(T1)主要研究城市圈層結構方面,都還沒有涉及到以提高城市(社會)生活質量的商娛場所“引力(區)圈”的研究。文章(T2)借鑒國外“興趣引力區”與“存在主義”場所等概念,首次揭示中國大城市(西安)的“項鏈狀”現代商娛場所引力圈的結構。
T1R1 T2R2(=R1)
3)延續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為后一句的主位。例如:
以偏振片選擇光線的方向性理論為基礎,(T1)提出整體匹配方法。該方法(T2)利用二值化影像,對重疊區域影像逐像素作邏輯運算,尋找極值位置,確定最佳匹配結果。
T1R1 T2(=R1)R2
4)派生型:第一句的主述位出現后,以后各句的主句從第一句的述位的某部分派生出來。例如:
諧波分析的位相(T1)表明降水量和降水頻率最大值出現的時間具有選擇性,高原中部降水量最大值(T2)多集中在傍晚前后,高原以東的四川盆地(T3)通常在夜晚,尤其是在后半夜達到最大值。
T1R1:T2R2,T3R3
5)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例如:
二氧化碳地質封存(T1)被認為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CO2減排技術。其中對CO2地質儲存能力的評估(T2)可作為某一國家、某一區域或某一具體儲層是否適合CO2地質封存開展的判斷依據之一。
T1R1 T2R2(=T1)
6)輻輳型:下一個小句的主位總結上一個小句或幾個小句的內容。例如:
影像相鄰像素之間(T1)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利用其相關性獲取最佳影像匹配結果,(T2)是提高匹配可靠性、增強匹配成功率的重要途徑。
T1R1 T2(=T1+R2)R2
2.3漢語摘要中主位數量、類型等使用情況統計
我們以主位理論對這30篇漢語科技論文摘要進行了分析,統計出229個主位,并對這些主位進行了分析:
有標記主位無標記主位單項主位復項主位零主位
671381663924
29.26%60.26%73.13%17.03%10.4%
其中,復項主位包括了語篇主位、人際主位和主題主位:
復項主位
語篇主位人際主位主題主位
39019
從這兩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1)漢語科技期刊論文摘要中的主位類型主要有:有標記主位、無標記主位、單項主位、復項主位和零主位;(2)在科技論文摘要中,大量地使用了無標記主位(60.26%),而較少地使用有標記主位(29.26%)。這是因為,科技語篇重視事實的報道,要盡量避免主觀臆斷,而選用無標記主位,可以開門見山地報道客觀事實,實現客觀論證。(3)單項主位(73.13%)的使用率遠遠大于復項主位(17.03%),這也符合科技期刊論文直接切入主題的要求。(4)在復項主位中,主要使用了語篇主位,而人際主位則沒有,主題主位也比較少。運用語篇主位,可以起到使上下文更加連貫的作用;而人際主位的不用則可以盡量避免作者的主觀臆斷,重在客觀、公正地陳述事實。
2.4漢語科技文摘要中主位推進模式使用情況統計
在劃分主述位的基礎上,我們對漢語科技期刊論文摘要中的主位推進模式進行了分析、總結,得出了我們上文所述的六種主位推進模式的使用情況。
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續型派生型交叉型輻輳型
33502920116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在科技期刊論文摘要中,最常用的模式是述位同一型、主位同一型和延續型,最不常用的是輻輳型、交叉型。這符合科技論文要求簡潔、明確地提出問題、闡述問題的要求。述位同一型體現了作者對信息的歸納,可以使信息在形式與語義上具有歸一性,這就使得文章在組織上具有更強的連貫性,加強了作者的闡述力度;主位同一型對某一問題或觀點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論述,這種模式的運用使得上下文能夠緊緊圍繞某一中心來展開,不至于出現脫節的情況;延續型主位推進模式使上一句的未知信息成為了下一句的已知信息,如此往復,這充分體現了科技文的要求:從未知信息到已知信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前后句子緊密相聯,從而實現語篇上的連貫,這更有利于闡明問題。
3.結語
主位推進模式對語篇在連貫上的構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把理清語篇在信息傳遞上的脈絡,從而準確地把握語篇內容。本文只是對漢語科技論文摘要做了初淺的探討,要更好地了解科技語篇的組織結構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 胡壯麟等.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必將充滿各種競爭,無論是政治、軍事的競爭,還是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別是要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學校肩負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現代觀念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對高等院校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并為應用型測繪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意見。
一、現代測繪的內涵
從現代信息論的觀點看,測繪學是一門關于地球空間信息的學科。傳統的測繪受地面測量技術、時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產品主要是單一的地形圖和在地形圖基礎上編繪的專用地圖;它不能及時反映地球表面形態的變化,特別是大范圍或全球變化;其產品制作周期長,已不能滿足地區經濟和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多種需要。信息技術加快了人類社會的運行速度。測繪學是提供人類生存空間、自然環境及其變化信息的學科,它的學科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如何界定測繪學的含義,已是世界各國測繪工作者所關注的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上將測繪學(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為一個新詞,以準確反映學科實質,Geomatics一詞由此應運而生。隨后,有關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是地學界成為熱門話題,由于對其含義理解不同,其中文譯名將它譯成。地球空間信息學。,已基本得到認同。不管人們對Geomatics的含義如何理解,根據ISO的標準定義和國際測繪聯合會(IUSM)對。測繪學。的定義,兩者的含義是基本類同的,只不過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間信息的范圍更寬一些。Geomatics更準確地描述了測繪學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適應了現代社會對地球空間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點,因而發展和提高了測繪學的研究和工作領域,符合現代測繪學發展的實際。現代測繪工程的核心技術是空間技術,包括GPS、衛星遙感和航測,測繪的范圍從地面擴展到整個近地空間,加之通訊、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使地球空間信息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比傳統的測繪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適合于納入數字地球的理論和技術框架。隨著數字地球構想的實施,測繪學面臨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新機遇,傳統的或現代測繪學將以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學分支學科之林,以更強的活力向前發展。
二、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
當前測繪工程專業在課程設置及目標定位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為:在課程內容整體設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重視研究社會的需求,因人設廟、因人保廟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課程結構安排上表現出重技術課程、輕管理課程,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適應能力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橋施工一線的畢業生。沒有很好地緊貼市場,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與測繪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反應相對遲緩的矛盾仍然存在,適應社會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場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技術應用型、復合型測繪人才沒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和目前專業框架、格局相對單一的矛盾。在中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測繪作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的一項先行性、基礎性工作,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技術性。面向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北京申辦2008奧運成功、數字地球、數字中國、數字省區、數碼城市的建立、中國成功加入WTO、注冊測量師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測繪主體體制及運行機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對測繪市場及測繪教育帶來了空前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具體來說,現代社會對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上,正從過去的技術型向市場技術應用管理型轉變。主要表現為:三個高技術的綜合運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公關能力、職業遷移的能力)、三大意識的形成(市場經濟主體意識、工程質量管理意識、國際競爭合作意識)。因此重視和加強對測繪工程專業應用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提高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
三、測繪專業人才培養措施在線
1.測繪學科研究的方向
測繪學科是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間對象的定位、描述和表達,動態變化與監測,并將所獲得的各種空間信息進行加工、存儲與處理,使之綜合應用于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科學研究、社會發展等各個領域中所形成的一門學科。測繪科學既是地球學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她服務于各種工程建設,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種民用工程、礦山工程、海洋工程、軍事工程、環境工程、生態工程等領域。
隨著空間和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測繪學科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革命,并將成為一個重要的信息產業。面向二十一世紀,測繪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是: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自動化、實時化、數字化、智能化;測量數據管理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測量數據傳播與應用網絡化、多樣化、社會化、廣泛化。GPS技術、GIS技術、RS技術及其集成是測繪學科的前沿領域,也是未來數字地球的基礎。
2.注重課程設置
現代測繪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空間信息,而以空間信息理論為核心的測繪學科,與地學、生態、環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關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現代測繪高新技術,往往是多種專業技術的綜合系統,只有將各類知識融匯貫通,構成有機的知識網絡,才能適應現代科技相互交叉、滲透、移植的特點。而傳統的測繪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性過強,學科領域單一,知識結構面太窄,特別缺乏相鄰的專業知識,這種知識結構顯然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為了培養應用型測繪專業人才,我們認為課程設置應根據目前的國情、市場經濟的要求,既要考慮測繪知識的系統性,又要兼顧學科的綜合發展趨勢具體應設置的主要課程如下:基礎及公共課:包括數學、物理、政治、外語、大學語文、文獻檢索、計算機基礎、計算機高級語言、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法律基礎、體育等。測繪專業課:包括測量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大地測量學基礎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測量原理及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等。相關專業課:包括城鎮規劃、自然地理學、采礦學工程與工業攝影測量、土建概論、數據通訊與模式識別。
3.注重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與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具有以下4個主要的特點: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實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應用型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以大工程為背景,在能力培養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更高的要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加強調與一線生產實際的結合,更加重視生產實習這個教學環節,通常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中在理論上給予特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則更重視與工程實踐地結合,或者用綜合實踐代替。應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識(求真務實、嚴謹規范拼搏進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地培養,建立科學的發展觀,能夠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活動是認識世界地活動,工程活動是改造世界地活動,在工程活動中能夠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尤為重要。要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精神、增強其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愿望、提高其創新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與各自的專業相結合而創造地學習,即在學習中進行創造,在創造中深入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富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4.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測繪工程專業同其它專業相比尤其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筑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并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受實驗學時的限制,很多實驗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親自動手,因此,應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時間,讓每個大學生都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很有好處。第二,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實踐環節應盡量與測繪單位的生產實際相接合。測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生產服務,因此,實踐環節必須要面向實際的生產應用,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教育部門與生產單位共同努力去創建一個良好的互動機制。
總之,探索對于測繪人才的一種合理的培養模式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測繪專業教育者應該從多個角度探索測繪人才的培養,為我國的測繪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新洲對21世紀測繪教育的初步思考[J]測繪通報,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