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5: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對比語言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英語論文摘要;跨文化;體裁分析;經濟學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 analysis;economics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4-0177-02
0引言
學術論文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文章的錄用與否、信息檢索以及同行之間的知識交流和傳播。同時,許多國際著名期刊都接受英語寫作的文章,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對于研究者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論文摘要作為一種體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特征。英語論文摘要的跨文化和跨學科特征日益受到應用語言學界特別是專門用途英語研究學者和教師的關注。本文通過自建的80篇經濟學類英語學術論文摘要語料庫,采用體裁分析的理論,對比分析了中美兩本經濟學期刊摘要在跨文化視角下的宏觀結構特征,豐富了體裁分析的實證研究,同時以期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提供依據。
1研究背景
自從John Swales將體裁這一概念作為學術語篇分析的工具,體裁分析法就受到應用語言學界以及EAP和ESP教師和研究者的廣泛應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 Swales,1990)。近年來,由于摘要體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學界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其中,關于特定領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 (1992;1994)對于醫學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對于信息與圖書館科學領域論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對于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研究。另外,還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領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個不同領域論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動物行為領域論文和生物保護學領域的論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經濟學和語言學領域的摘要的個人與宣傳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數關于摘要的跨文化對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語和西班牙語的社會科學實證研究論文摘要,Bonn & Swales(2007)研究了英語和法語的語言學類的論文摘要。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跨文化視角下經濟學類英語論文摘要其宏觀結構的特征。
2研究方法
摘要的宏觀結構可以分為兩類:IMRD結構(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多用于報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中;CARS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多用于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中(任再新和馬靜,2008)。本文對于摘要宏觀結構的分析采取的是前者。但是,本研究基于前人對于摘要的宏觀結構分類,發現經濟學論文摘要的最后一部分應當稱為Conclusion(表1)。本研究的語料來自于2008年發表的中美兩本經濟學權威期刊論文摘要各40篇。這兩本期刊名為:經濟學季刊(CEQ)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語料的選取充分考慮到可比性原則的諸因素如時間,體裁,語言等等。
3研究結果
摘要的基本數據特征(表2)顯示中國學者的英文摘要總字數和平均字數偏少;句子個數和平均每句字數也同樣少于國外同行。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語摘要在兩本期刊中出現最多的兩個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這也符合國內期刊(CEQ)的基本數據特征,即平均句子數為兩個。雖然國外同行會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國內學者則更甚,會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兩個部分。這一現象與我們的觀察(表4)高度吻合。美國期刊(QJE)的摘要通常會以完整的IMRD結構出現,而國內期刊(CEQ)出現兩個和三個部分的摘要占所選摘要的大多數。
此研究結果表明,國內學者的英語摘要在宏觀結構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響。表現在,中國學者會將兩個部分混在一個英語句子中表達,使得摘要的句數偏少。例如:
Using a firm-level data set for 1998 and 2005 including all of China's "above designated size" enterprises that togeth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derived from the Austrian School,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e contracts that entrepreneurs obtai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udies how these contrac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不注重英語科研論文的邏輯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 establish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nonsale price change is roughly half of what it is including sales (9-12% per month versus 19-20% per month for identical items; 11-13% per month versus 21-22% per month including product substitution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for finished-goods producer pric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sumer prices excluding sales. (2) One-third of nonsale price changes are price decreases. (3) The frequency of price increases covaries strongly with inflation, whereas the frequency of price decreases and the size of price increases and price decreases do not. (4) The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is highly seasonal: it is high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n declines. (5) We find no evidence of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s of price chang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We show that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enchmark menu-cost model, whereas the fourth and fifth facts are not.
4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中美經濟學期刊英語論文摘要的宏觀結構,發現了兩類摘要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是受到各自的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中國學者撰寫英語摘要提供參考,并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一些依據,同時,豐富了體裁分析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 (1979). New York: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2] Bhatia, V. K. (1993). Analysing genre:L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3] Bonn, S. V., Swales, J. M. (2007).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6:93-108.
[4] Brett, P. (1994).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47-59.
[5] Dahl, T. (2000). Lexical cohesion-based text condensation. An evaluation of automaticallyproduced summa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by comparison with author-written abstracts. Dr. art. thesis, University of Bergen.
[6] Dahl, T. (2004).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ative abstracts. Akademisk Prosa, 2:49-67.
[7] Holmes, R. (1997).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4):321-337.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don: Longman.
[9] Martin, P. 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5-43.
[10] Now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119-138.
[11] Posteguillo, S. (1999).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 18,(2):139-160.
[12] Salag-Meyer, F. (1992).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1,(2):93-113.
[13] Salag-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2): 149-170.
[14] Samraj, B. (2002).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 The case of wildlife behaviou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J. Flowerdew (Ed.), Academic discourse (pp. 40-56). Harlow, UK: Pearson Education.
[15] Santos, M. 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16,(4):481-499.
關鍵詞:論文摘要;銜接手段;連接
1.引言
韓禮德和哈桑在著作《英語的銜接》中,認為銜接是一種語義概念;銜接是指存在于語篇中的語義關系。同時他們還提出了分類,他們將銜接分為兩大類: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其中語法銜接包括指稱,替代,省略,連接。詞匯銜接包括復現關系和共現關系。
因為銜接在語篇的構建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很多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了研究(如:韓禮德&哈桑1976,侯易1992,Van Dijk 1985,胡壯麟1984,張德祿2001,羅選民2003等)。對于銜接的研究大部分是針對理論的研究以及對銜接理論整體的研究。而對于此分類連接的詳細及深入研究很少。本文將采用韓禮德&哈桑的理論對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論文摘要中的連接進行對比研究。
2.連接的概念及分類
針對連接的特點及銜接功能,韓禮得和哈桑解釋道:“連接成分本身不是銜接的而是間接地通過其包含的具體含義達到的銜接的,他們并不是主要的連接上下文的銜接手段。”顯然,互相連接的成分本身有具體的明確的含義,“并且通過語篇中的連接詞,人們可以準確的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關系,甚至能夠通過前句預測后句的句意。”(胡壯麟1994)例如:“the boy is very handsome but he is also…”中的連接副詞“but”。前句中的意思是積極的,但是通過連接副詞“but”我們可以推斷出后面不完整句子的含義。連接副詞“but”表明了意義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后面句子的意思應與前面句子的意思不同或相反。
從形式角度看,連接詞可以分為三類:單詞,短語,小句。(黃國文 1988)從意義角度,對于語義關系的連接分類有不同的觀點。韓禮德將連接詞分為四種關系詞:1)附加2)因果3)轉折4)時間。以下列舉各類連接例子:
1)附加連接:and,also,too,furthermore;2)因果連接:because,for this reason;
3)轉折連接:although,however,on the contrary;4)時間連接:first,second,third…,
1)“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theory…as well as 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該句中的短語“as well as”是附加連接詞。該短語表明了社會語言學和話語分析之間的關系,并且它還顯示了謂語動詞“introduces”和名詞短語“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之間的關系。
2)“Different reporting…different kinds of texts;therefore,it is worth… functions.”該句中單詞“therefore”是因果連接詞。它表明了句子前后之間的因果關系。由于因果連接詞的出現,讀者可以很輕松的辨別出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3)“In the past,the study of…developing is more,but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ground…system is less.”該句中的“but”呈現出意義章的轉變。大多數這類詞都很凸顯,都很引讀者注意。這類連接詞可以幫助讀者抓住句子或段落的主要意思。
4)“Hence,reporting verbs have another function as discourse function.”在該句中出現的“Hence”是是時間連接詞,能夠表明前后句之間的時間關系。用這類連接詞,作者可以連接兩個或多個句子。
3.方法
3.1 數據收集
該研究的對象是長安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摘要及公路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摘要。分別隨機選取20篇。由于摘要是隨機選取的,該研究就保證了高度的客觀性和可比性。
3.2 研究目的
該研究主要是對英語專業研究生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進行的對比研究,從而發現他們摘要寫作上的不同之處。從而有助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摘要的寫作,提高他們自如運用連接手段從而達到語篇銜接,連貫的能力。
3.3 數據分析
通過數據的總體分析發現,公路學院的學生用了大量的連接詞匯,比英語專業的學生多很多。但是四類連接手段的使用情況有很大差異。表一顯示的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的使用,表二是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的使用情況。如下表:
表一:英語專業研究生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140(146%)520(543%)83(87%)213(222%)表二:公路學院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97(94%)799(772%)18(17%)121(117%) 從上表可看出,英語專業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因果,附加,轉折,時間)的使用比率分別是146%,543%,87%,222%。而公路學院研究生四種連接手段(因果,附加,轉折,時間)的使用比率分別是94%,772%,17%,117%。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是宋代邵雍描寫一路景物的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這是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后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這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寫的一道《麻雀》詩。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員,飽食終日,,反對變法,故把他們比作麻雀而諷刺之。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這是清代紀曉嵐的十“一”詩。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寫了景物,也寫了情態,自然貼切,富有韻味,難怪乾隆連說:“真是奇才!”
一進二三堂,床鋪四五張,
煙燈六七盞,八九十枝槍。
清末年間,鴉片盛行,官署上下,幾乎無人不吸,大小衙門,幾乎變成煙館。有人仿邵雍寫了這首啟蒙詩以諷刺。
西漢時,司馬相如告別妻子卓文君,離開成都去長安求取功名,時隔五年,不寫家書,心有休妻之念。后來,他寫了一封難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開一看,只見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萬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寫了一首如訴如泣的抒情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撫彈,八行書無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叫丫環。萬語千言把郎怨,百無聊賴,十依闌干,九九重陽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點燭祭祖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梳妝懶,三月桃花又被風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讀后深受感動,親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長安。從此,他一心做學問,終于成為一代文豪。
二.數字
明代書畫家徐文長,一天邀請幾位朋友蕩游西湖。結果一位朋友遲到,徐文長作一上聯,罰他對出下聯。
徐文長的上聯是: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游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遲到友人的下聯是:
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據說明朝中葉,江西九江有一船夫,見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坐在他的船里,就道出一個上聯給這位狀元去對。這位狀元冥思苦想,還是對不出。以后也無人對出,成了絕對。時過幾百年,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佛山一工人用輪船裝運木料“九里香”(一種名貴香樟木),觸發靈感,對出下聯。
船夫的上聯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風帆,下九江,還有十里。工人的下聯是:
十里運,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南陽諸葛武候的祠堂里有一副對聯:
取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燈四十九盞,一心只為酬三顧。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變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副對聯不僅概述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而且用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個數字和“東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十個字,真是意義深遠,結構奇巧。
我國小說家、詩人郁達夫,某年秋天到杭州,約了一位同學游九溪十八澗,在一茶莊要了一壺茶,四碟糕點,兩碗藕粉,邊吃邊談。結帳時,莊主說:“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達夫笑著對莊主說,你在對“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的對子嗎?
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的江蘇省蘇州虎丘,有一個三笑亭,亭中有一副對聯:
橋橫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下面是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它既是一副對聯,又是兩則拆字謎語,讀后細想,別有一番情趣。
涼雨灑人,東兩點西兩點;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解放前,有人作如下一副對聯: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橫批是:南北。
這副對聯和橫批,非常含蓄,含意深刻。上聯缺“一”一與衣諧音;下聯缺“十”,十與食諧音。對聯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橫批的意思是“缺少東西”,也是內涵極其豐富的兩則謎語。
三.妙題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為了表示國泰民安,把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請到京城,為他們舉行一次盛大宴會。在宴會上,乾隆看見一位老壽星,年高141歲,非常高興,就以這位壽星的歲數為題,說出上聯,并要紀曉嵐對出下聯:
乾隆帝的上聯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
紀曉嵐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上、下兩聯都是一道多步計算應用題,答案都是141歲。上聯的“花甲”是指60歲,“重開”就是兩個60歲,“三七”是21歲,就是60×2+7×3=141(歲)。下聯的“古稀”是指70歲,“雙慶”就是兩個70歲,多“一度春秋”就是多1歲,也就是70×2+1=141(歲)。
又如下面一副對聯,也是兩道算題,并巧妙用上一、三、七、九、十各數,不嫌生拼硬湊。
尺蛇入穴,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鴨浮江,數數三雙多一只。
上聯是講蛇的長度,九寸加十分是一尺(舊制長度單位進率是1尺=10寸,1寸=10分);下聯是講鴨的只數,三雙加一只是七只。
四.詩歌趣題
1.百羊問題
明代大數學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統宗》一書,有一道詩歌形式的數學應用題,叫百羊問題。
甲趕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隨其后,
戲問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說無差謬,
所得這般一群湊,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來方湊,玄機奧妙誰猜透?
此題的意思是:一個牧羊人趕著一群羊去尋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個牽著一只羊的人從后面跟來,并問牧羊人
:“你的這群羊有100只嗎?”牧羊人說:“如果我再有這樣一群羊,加上這群羊的一半又1/4群,連同你這一只羊,就剛好滿100只。”誰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這群羊有多少只?
此題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2.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壺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
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
這是一道民間算題。題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著酒壺邊喝邊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將壺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單位,1斗=10升),這樣遇店見花各3次,把酒喝完。問壺中原來有酒多少?
此題用方程解。設壺中原來有酒x斗。得[(2x-1)×2-1]×2-1=0,解得x=7/8。
3.百饃百僧
明代大數學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統宗》中有這樣一題:
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增;
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丁?
這題可用假設法求解。現假設大和尚100個,(3×100-100)÷(3-1÷3)=75(人)…………小和尚人數100-75=25(人)大和尚人數
4.啞子買肉
這也是程大位《算法統宗》中的一道算題:啞子來買肉,難言錢數目,一斤少四十,九兩多十六。試問能算者,今與多少肉?此題題意用線段圖表示,就一目了然。附圖{圖}
由圖可以看出:
每兩肉價是:(40+16)÷(16-9)=8(文)啞子帶的錢:8×16-40=88(文)啞子能買到的肉:88÷8=11(兩)(注:舊制1斤=16兩)
5.及時梨果
元代數學家朱世杰于1303年編著的《四元玉鑒》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九百九十九文錢,及時梨果買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個,七枚果子四文錢。
問:梨果多少價幾何?
此題的題意是:用999文錢買得梨和果共1000個,梨11文買9個,果4文買7個。問買梨、果各幾個,各付多少錢?
解
梨每個價:11÷9=12/9(文)
果每個價:4÷7=4/7(文)
果的個數:
(12/9×1000-999)÷(12/9-4/7)=343(個)梨的個數:1000-343=657(個)梨的總價:
12/9×657=803(文)
果的總價:
4/7×343=196(文)
6.隔壁分銀
只聞隔壁客分銀,不知人數不知銀,四兩一份多四兩,半斤一份少半斤。
試問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銀?
此題是民間算題,用方程解比較方便。
設客人為x人。則得方程:
4x+4=8x-8
解
x=3,4×3+4=16
答:客人3人,銀16兩。
(注:舊制1斤=16兩,半斤=8兩)
7.寶塔裝燈
這是明代數學家吳敬偏著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中的一道題,題目是:
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需要完成的、與專業相關、合乎一定學術規范的文章或設計,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效果。它是學員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是培養學員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實現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和集中體現。教育部辦公廳2004年專門通知強調:“畢業論文(設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同時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具體分析軍醫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制訂相應的策略措施,不斷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對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軍醫院校學員創新能力培養有重要意義。
一、我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現狀
我院系承擔了我校大部分本科專業學員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系統完成了5屆上千份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擁有比較完善的檢驗和藥學學科體系、先進的科研平臺、強大的師資力量,為本項目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實踐平臺。
以我校2011年本科生畢業論文完成情況進行案例分析,我校2011屆醫學檢驗專業有33名學員,藥學專業有62名學員,實驗技術專業19名學員,生物技術專業41名學員,共155名學員完成了畢業論文。其中論文成績優秀者47名,占31%;良好者95名,占61%;及格者10名,占6%;不及格者3名,占2%。其具體專業分布見下表:
■
從調查結果發現,2011年我校畢業論文整體質量有所提高,畢業論文優秀率較2007屆(優秀率14%)、2008屆(優秀率15%)、2009屆(優秀率17%)有了一定提升。為進一步推進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工作,我們對2011屆本科生畢業論文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進的客觀依據。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校2011屆醫學檢驗專業、藥學專業、實驗技術專業、生物技術專業共155名學員,論文完成時間為16周。調查對象基本信息見下表:
(二)研究方法與結果
選取“政策了解”“選題情況”“資料獲取”“老師指導”“時間安
排”以及“重視程度”6個維度自編《軍醫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調查問卷》,共20個條目,開放性問題2個。對我校2011屆畢業學員發放問卷155份,回收147份,回收率為95%。
1.政策了解
主要設置了“是否了解學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相關文件要求”
“了解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以及“對畢業論文成績評定標準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83.6%的學生對畢業論文的相關要求清楚或非常清楚,主要信息渠道來自導師指導。
2.選題情況
選題情況包括“選題來源”“選題難度”“選題意愿”三個項目,其中79.6%的學生由導師制訂研究方向,其余學生為自己選題、參考他人選題或其他。
3.資料獲取
資料獲取主要包括“獲取文獻資料的方式”“閱讀外文文獻的數量”“論文寫作學習情況”以及“專業學術期刊閱讀情況”,結果顯示72.8%的學生會使用各類專業數據庫或雜志期刊查閱文獻,64%的學生閱讀了5篇以上外文文獻。
4.老師指導
老師指導包括“與導師交流次數”“導師指導情況”以及“對導師的評價”,其中92%的學生肯定老師的指導作用,在論文完成過程中能與導師及時交流討論,認為導師認真負責,嚴格監督。
5.時間安排
67%的學生認為整個畢業論文完成時間太短,考研、公務員考試、就業面試等都會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
6.重視程度
62%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好壞對自己不重要,對自己今后的就業發展沒有多大影響。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過多,內力不足
部分文獻報道:“教員不具備論文指導資格,缺乏帶教經驗,是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因素。”但與地方院校不同,近年來軍醫大學教師學歷逐漸博士化,而生源相對不足,絕大多數老師非常樂意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帶教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加之學校、院系、教研室對帶教老師資格的嚴格把關,確保“一對一”指導,使指導老師的數量、質量并不構成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優劣的主要因素。而我們調查發現:相對于良好的外部環境,學生的內在動力不足,大多數學員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好壞與自己未來的前途發展沒有必然聯系,重視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和花費的時間遠遠不夠。
(二)時間過短,彼此沖突
現代學校教育中,考試已成為檢測教師教學效果和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情況的一種重要機制,是在校大學生所不可避免的學習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考試作弊現象也由來已久,它伴隨著考試制度的出現而出現。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類考試的增加,考試作弊現象在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新的狀況,嚴重影響到高校的校風學風建設和教育質量。
一、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新特點、新狀況
新時期下,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呈現出新特點、新狀況,具體分析,主要歸納如下三個方面:
1.考試作弊范圍面廣。相對于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高規格高質量的國家級考試而言,高校內部的考試在作弊性質上不具有違法性,處理的結果也不具有嚴厲性。考試作弊的風險低、代價小,刺激著許多大學生在考試中抱著博弈的心態去實施作弊。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高校中,包括像北大、清華等這樣的名校也不例外。作弊大學生的數量多,內容的深度大,而且有不少大學生幾乎是門門作弊、科科作弊。
2.考試作弊隱蔽性強。在當代大學校園里,夾帶、交頭接耳、抄卷等傳統的作弊手段已很少見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趨現代化,“科技含量”得到充分體現。例如手機、無線耳機等,因為它們自身小巧、攜帶方便、存儲量大且方便作弊,使它們在大學校園充分顯露出附加功能和價值,成為了大學生作弊的新寵。
3.作弊成功率高。經過對大學生作弊的分析,不難發現寬松的考試紀律、溫和的處罰管理學論文,是驅使大學生作弊的動力之一。一般情況監考老師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使發現有作弊的情況,一般也是先給予警告一次,并不會立即對學生按作弊處理。這樣一來,往往縱容了大部分學生,作弊現象有禁無消。
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都帶有時代的鮮明痕跡。尤其現在備受社會關注的80后、90后,尤其是90后,他們在重重壓力下,探索真我,渴望自由;思維與情感方面,沖動而極端,單純而脆弱。而且不得不說的是,大學生正處在青春迷茫期,由于不可避免地過早與社會接觸,許多負面的影響隨之而來。考試作弊便成了他們“張揚自我”的“舞臺”,但探究他們的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可謂五花八門,一果多因。
二、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分析
從處分作弊學生的實踐來看,幾乎所有大學生都知道考試作弊是違紀行為,各高校對大學生考試作弊情況處罰都很嚴厲,但仍有部分學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惜以身試“法”。大學生作弊日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學生自身問題、學校方面的問題和社會方面的問題。下面主要從學生自身問題方面入手,側重分析影響學生作弊的心理原因,試圖尋找防止、減少甚至杜絕學生作弊的相應對策。
1.從眾與習慣心理。對于部分學生來將,作弊不作弊他們都能考的不錯的成績,平時這部分學生對學習得態度是端正的,認真聽講、認真筆記。如果說大學生作弊從心理態度及主觀動機可分為積極主動的心理因素和消極被動的心理因素的話,對于這部分“跟風”、“隨大流”作弊的學生,在主觀上他們的作弊應是屬消極被動的心理因素。對于這一部分考試作弊的學生來說,作弊往往還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不良習慣。遇到考試,習慣性作弊,逢考必作弊,大考大作弊,小考小作弊。
2.僥幸與過關心理心理。實際上,作弊就是一種賭博性質的博弈現象。在作弊之前,許多大學生會把作弊的難度系數、風險系數及學校處罰后果的嚴厲性及成功的概率綜合的分析起來,當作弊的失敗概率較高、得不償失時會讓一部分人不敢鋌而走險,進而只能老老實實的考試。再加上部分監考教師不愿意對作弊的學生一棒子打死,往往只是提醒一下,重的也不過是讓學生提前交卷。有些學生就利用教師的這種同情心,沒有羞惡感,大著膽子作弊。也許正是嘗到了弄虛作假的“甜頭”,一部分學生的僥幸心理更加凸顯,相信自己能夠遇到好的監考老師自己也會碰上好運氣,導致作弊風盛行。
3.逆反心理。大學生正處在熱血沸騰的年華,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方式。社會的進步,讓他們已不絕對迷信老師的言教和權威管理學論文,相反,在大學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和跟老師辯駁的景象,甚至有時學生說的有理有據,讓老師啞言失色。特別是我們所說的90后。在社會、家庭重重壓力下,他們探索自我,喜歡張揚個性。有了挑戰老師權威的經驗后,這種叛逆的心理也擴張到了考試,他們把平時對學校考試制度、任課教師的不滿,發泄在考試過程中,享受這種叛逆行為給自己心理器官帶來的刺激和。
4.浮躁心理。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對傳統的懷疑、批判,使得傳統的價值觀念、意識系統崩潰,以“利”為目的逐漸主導了人們的行為和觀念。社會、高校充滿著浮躁的氛圍,上至教授、下至一般教師人浮于事不安心做學問,行走于名利場上,完全丟失了社會賦予知識分子這個特殊集體的歷史責任。這樣的氛圍也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引導,我們的大學生為了能夠爭排名,拿獎學金、獲榮譽等個人利益,也很自然的躁動起來,一心只要結果、不要過程,任何事都想一步到位、一勞永逸,對于考試作弊大多存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心理,視作弊為達到成功的最快最佳的方法和途徑。
三、對策研究
考試作弊不論是從學生道德素質的角度,還是從學風校風的角度而言,其負面的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從根本上治療、預防高校大學生考試作弊頑癥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大學生的思想入手,分析最為微觀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動機,從各個方面齊抓共管,綜合治理,進而標本兼治,不給考試作弊留生存的死角。
1.大力加強高校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在分析了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成因后,應根據不同心理狀態來對學生的心理矯正和思想引導:身體力行幫助大學生在心理上構建、培養健康的思想品質。最重要的是樹立良好的競爭心理;必須要讓同學知道誠實信用是做人做事的最為根本的底線。
因此,要有一套持續有效的教育機制。傳統高校誠信教育基本以簡單說教為主,對于傳統道德與現代社會發生沖突的現象解釋乏力。雖然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仍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具有很大的彈性和可塑性。再加上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思想,多用大學生的思維去管理大學生,平等互敬,激勵鞭策,用朋友的身份去分析作弊的利弊和誠信缺失的危害。因為,同樣是教育引導,用平等的身份激勵引導遠勝于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
2.全面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我國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還未完善起來。而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缺必須有一定的制度、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因此,對于高校而言,亟待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并明確工作職責,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軟、硬件及師資做出明確規定,點面結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管理學論文,分設專門負責學生誠信事務的部門等。此處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在于積極的早期預防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將被動消極的、診治式的、面向少數人的心理咨詢和心理矯治轉向主動積極的、塑造型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加大普及宣傳力度,喚起師生對優化心理素質;將分析作弊學生的內在心理與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有效的分析作弊的心理成因,從根源上加以杜絕。
3.創新考試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高校和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考試方法進行調整,讓大學生在快樂中實踐中學到知識領會知識。充分考慮學生基礎的差異和個性的不同,實行彈性學制,由學生根據學分要求自主選擇課程;改革考試制度,可以采取改變考試形式,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創新學生評價體系,改傳統卷面成績占主導的模式為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個性的發揮的形式,從而控制學生浮躁心理,變“被”考試為一種衡量自我的快樂之事,這樣考試風氣自然將得到有效提高。
4.完善考試作弊懲罰機制。當大學生把作弊的價值看得越高,有目標激發的動機越大。因此,只有加強處罰力度,提高學生作弊風險,嚴格執行現有的懲罰制度,甚至可以通過立法形式規范考試管理,讓考試作弊者不僅承擔學業上的后果,而且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才能從制度上來遏制各類作弊的心理動因,消除作弊動機,預防考試作弊。
[參考文獻]
[1]蔡景華.關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J]. 中國地質教育,2005,1.
[2]張愛芳.當代大學生學術誠信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 新西部,2010,7.
[3]劉靜.經濟轉型期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立的動力機制研究[J]. 天府新論,2010,4.
[4]徐建輝.也談考試作弊的危害及對策[J]. 繼續教育研究,2009,1 .
[5]左振,倪守建,強景.大學生誠信考試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2.
[6]李軍.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J]. 濟南大學學報,2002,4.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方法的全面檢驗,是集中訓練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教學環節,也是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活化程度、學識水平和創新思維的主要標尺,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天津城市建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科學地組織各項工作,形成領導高度重視、教學單位嚴密組織、指導教師認真負責、評閱答辯嚴格標準的教學氛圍,做到加強“三個突出”、落實“五項檢查”,關注薄弱點,制定激勵措施,保證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認識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認識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它與其他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本科教學體系,是畢業前的綜合訓練,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升華,也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必要準備。川學校各級領導充分認識到此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辦法和切實有效的實施措施,從制度保障、時間安排、場地設備、資金支持等方面切實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環節,并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充實與加強校內外畢業實習基地,有效保障畢Zi9,:計(論文)的各項需求。各教學單位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開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領導牽頭的畢業設計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專業特點與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措施;審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和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各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進度和質量,組織畢業設計(論文)的答辯和成績評。
二、針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影響因素。加強“三個突出”
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影響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水平:一是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缺乏吸引力。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中常規、經典、虛擬題目偏多,部分課題僅僅是名稱、數據等內容發生變化,研究過程模式化、程序化。題目與生產實際結合不緊密,內容和學生將要就業的單位實際生產狀況脫鉤,難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師資不足。招生規模連續多年擴大,一線教師絕對數下降,導致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數上升,加上教師必須承擔的教學,科研工作,指導教師的精力投入難以保證,工作負荷較重;同時應對擴招需求,教師隊伍擴大較快,年輕的新教師直接進入畢業設計(論文)教學中,在指導能力、方法和經驗方面的欠缺導致指導質量下降。三是質量監控體系難以實施。畢業設計(論文)是一項環節多、耗時長的教學工作,為加強管理,需要制定相應的質量監控體系,但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實不到位的問題,致使很多監控環節流于形式。針對以上影響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強“三個突出”。
1.突出畢業設計題目與教師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
根據我校以工科專業為主的特點,強調畢業設計的實踐性,注重工程實踐和設計能力的培養。2008年,我校工學類的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比例為科學研究l5.5%、生產實踐64.2%、教師及學生申報的自擬題目20.3%。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與教師科研、學生實習及擬就業單位生產’科研等相結合,盡量采用科學、技術、生產等領域能體現專業特點的實際問題,題目的內容具有實踐性,學生參與熱情高,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訓練和大幅度提高,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突出學科特色,校內指導教師與外聘指導教師相結合
教師比例下降和年輕教師增多是無法回避的事實,為解決這一問題,結合學校以建筑類為主的工科特點,我校采取了聘請校外指導教師的方式,既有效解決了師資不足的問題,又充實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提高了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指導質量。在進入畢業設計階段時,學校通過與實習單位簽訂委托協議書的方式,規定雙方的職責與義務,對實習單位資質、指導教師資格嚴格要求,實行校內校外雙師制。外單位指導教師必須是總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導教師指導一名學生,一對一指導;校內配備年輕教師作為助理指導教師,加強溝通與規范管理,彌補校外指導教師在校內規章制度和規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導教師負責最多不超過六名學生,實行全程跟蹤負責制,同時向校外指導教師學習實踐指導經驗。校外指導教師的引入,與校內指導教師的傳統指導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對比,促進了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的不斷改革。幾年的畢業設(論文)檢查情況表明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實踐能力和設計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師隊伍也得到了加強和鍛煉。
5.突出檢查關鍵點,由關鍵點控制實現全過程監控
理想的質量監控是指在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管理過程中,詳細了解每名學生、每個環節的實施進度,能夠及時對出現的問題做出適當的反應。但畢業設計(論文)涉及的學生數量眾多,耗費的時間在3個月左右,很難將所有的監控落實到位,從而使很多監控環節流于應付制度、填寫表格的形式。因此,對質量監控不能全盤一手抓,要分環節,重點查找各環節監控的關鍵點。環節進行過程中,是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與管理要求能夠直接反映到關鍵點上,因此可以通過集中精力對關鍵點進行監督、檢查,實現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切實、有效的監控。
三.落實“五項檢查”,開展基于監控點的多環節畢業設計(論文)的監控
我校制定監控體系過程中,將畢業設計(論文)分為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初期準備與開題、中期進度監控、后期答辯與歸檔、學期末專項檢查五項檢查工作,根據監控的關鍵點,詳細制定了檢查要求和檢查內容,明確教務處、各院系、指導教師的職責和對學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據檢查內容和時間安排自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對檢查情況進行書面總結和提交檢查記錄。學校組織專家組對畢業工作進展進行專項檢查和抽查,加強監督和管理。
1.監控選題源頭,嚴把指導教師資格關
選題是畢業設計工作的基礎,更是完成高質量論文的關鍵,題目選擇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實習等后續工作的進行,因此是監控的重要環節。選題環節包括兩個監控關鍵點,一是題目的類型,二是指導教師資格。對題目的監控,要求改變目前由指導教師選定題目的狀況,按照題目申報、審查公布、學生選題(學生申報題目)、選題確認流程進行,實行雙向選擇,嚴格實行一題的原則。各院系按專業對題目進行類型統計,由教務處進行檢查,加強工程實踐、教師科研等題目的開設。嚴把指導教師資格關,要求指導教師必須全部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必須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嚴格控制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最多不超過8人,平均指導學生數小于6人。教師資格、指導人數的監控促使各院系必須吸引校外工程專家,組建校內外指導教師相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
2.強化初期、中期檢查力度,確保設計進程
初期檢查主要從組織管理工作、教學文件、師資力量的配備、設計選題、物質條件及學生的開題情況等幾個關鍵點進行檢查。重點包括課題符合教學培養目標的情況、課題名稱、內容、工作量及要求,課題結合工程或科研的實際情況,任務書下達完成情況等。
中期檢查主要檢查畢業設計進度、教師工作狀況、學生設計狀況、教研室組織管理等方面。重點包括指導教師、學生到位情況,指導教師對學生課題的了解情況,存在的問題;外聘指導教師的管理、質量保證等措施落實情況等;題目展開情況,是否與進度計劃相符,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等。
通過畢業設計(論文)初期、中期檢查,實現對畢業設計過程的有效監控,確保了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到位情況和設計進度的執行情況,能夠及時了解畢業設計進展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5.后期檢查嚴把教學最后關
后期檢點包括課題完成時間、寫作規范、論文評閱、答辯安排、成績評定等情況。嚴格審查畢業生的答辯資格,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不予安排參加答辯。各院系成立由學術帶頭人、優秀教師等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全面負責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工作,下設若干個答辯小組,各答辯小組成員不少于5人。所有答辯成員于答辯前召開專門會議,研究答辯的有關事項,嚴格答辯程序和紀律,明確評分標準,統一答辯要求,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資格審查,嚴格控制優秀率和優良率。答辯完成后,各院系對年度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認真總結,并形成書面材料,完成對畢業設計(論文)資料的歸檔、保存工作。
4.強力度專項檢查,促進工作不斷改進與提高
我校連續幾年來,在學期結束后,由主管校長帶隊,聘請由校內外一線教學和管理的專家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專項檢查。根據院系數量成立9個檢查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1名,由3~5名校內外專家組成,分別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規范和檢查指標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檢查日期設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領導、指導教師必須到崗,全程陪同,逐項進行。這有利于及時和專家溝通,聽取專家意見,學習經驗,改進工作。我校已經聘請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長、教務處處長、知名教授作為檢查組組長人校檢查指導,既加強了學校的工作,也學習到了其他高校的寶貴經驗,發現改進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進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不斷提高。
四、查找薄弱點,解決實際問題
1.開展指導教師培訓工作
隨著學校的發展,學生數量增多和教師隊伍的充實,指導教師中新增教師逐年增多,為使指導教師充分了解與掌握學校的畢業設計(論文)相關管理制度和規范,抓住學校的發展定位與培養特色,更好地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學校每年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開展前,都組織指導教師集中學習與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相關管理制度文件、畢業設計(論文)規范指導技巧、注意事項等內容,并要求各院系進一步根據專業特點和規范要求,對指導教師組織多主題的培訓和學習。同時,教師通過集中的學習,能夠交流經驗,群策群力解決指導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2.加強對新專業的指導與管理
新專業開設的逐年增多是許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將新專業作為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重點對象,加強對新專業的管理和審查,提前與相關院系研究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編寫指導手冊、制度規范,制定從選題至最后答辯的工作流程,挑選優秀教師,積極調動優勢教學資源,確保新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高質量開展。
五、制定激勵措施,提高教師學生積極性
1.開展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
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組織開展校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活動。以專業為單位按當屆畢業生數3%~5%的比例,由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論文)成績優秀的學生中提出推薦名單,并由學生本人寫出3000~5000字的畢業設計(論文)摘要,經所在院系審核,報學校評審小組評審。對評審通過的學生頒發校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證書。
2.開展校級優秀指導教師評選
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校級優秀指導教師的評選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校級優秀指導教師評選的首要條件就是指導的學生中必須有優秀成績,要求指導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指導工作量飽滿,指導效果優良,、學生評價高。評選活動增強了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是對優秀指導教師指導經驗的總結、交流與宣傳過程,有助于全校教師的學習、借鑒,對提高指導水平,促進教學改革與發展,起到良陛循環的推動作用。
5將畢業設計(論文)與校外競賽相結合
一、綜述
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羅常培所著《語言與文化》一書是文化語言學的先導;80年代,陳建民開設“文化語言學”的課程以及周振鶴、游汝杰在《方言與中國文化》一書中首次使用“文化語言學”這一學科名稱,標志著文化語言學的正式提出;90年代,邢福義《文化語言學》和申小龍《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出版,標志著文化語言學理論的基本形成。從此之后,出現了“文化語言學中國潮”,文化語言學得到了持續廣泛的發展。
二、總論
文化語言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理論建設意識,即對其對象、任務、性質以及方法有一個綱領性的認識。但在近五年間,這方面的研究卻不多,筆者查到的資料僅有《文化語言學初探》(《時代文學》,2014)、《淺談對文化語言學的認識》(《青年文學家?語言研究》,2011)、《從符號的角度看文化語言學》(《商業文化》,2015)等,這些論文所論述的要點大多在之前學者論述的觀點范圍之內。本文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經過近30年的發展,文化語言學的理論框架已經先后建立了眾多較為完整的體系,現如今再想有所創新有一定的困難;第二,構建一套完整的關于文化語言學的理論框架需要長時間的學術積累,但五年是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所以不足以有所創新。
由于文化語言學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其理論建設已經非常之多,所以近幾年學者們開始對文化語言學進行總結性的認識。游汝杰、周振鶴的《耦耕集(文化語言學存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一書為論文集,這一系列文章的結集出版進一步梳理了文化語言學的發展脈絡,完整地呈現出文化語言學在國內的發展歷程;邱智晶、任雪蓮、竇晶主編的《回顧與展望:語言與文化問題研究》(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12)以及趙明發表的《近十年文化語言學研究:回顧與反思》(《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一文回顧了文化語言學的發展歷程,旨在促進文化語言學的發展。
由于之前已有不少對中國文化語言學理論的研究,所以這五年中許多學者將視角轉向少數民族語言和國外語言,致力于建立其中一種語言的文化語言學體系,如王健宜的《文化語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主要研究日語,金榮晃的《文化語言學》(民族出版社,2013)主要研究朝鮮語等。
文化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雖然在之前就已經提到很多,但在這五年中不斷得到更新。隨著國外對比分析理論在中國的接受度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采用對比的研究方法,并且這一方法幾乎涉及了文化語言學的各個具體領域,比如《法語時態與漢語時態的文化語言學對比研究》(《語文建設》,2014)、《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男女性別語言差異研究》(《語言文化》,2015)等。除了研究方法的不斷更新外,研究方法的跨學科性也逐漸顯露了出來,比如和民俗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結合,如《“真實的力量,民間的智慧”――方言節目的文化語言學思考》(《新聞知識》,2011)等。
三、分論
在近五年中,文化語言學的研究領域不僅在原有領域的基礎上不斷擴展,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領域。下文分為8個部分進行論述。
(一)詞匯與詞義
詞匯與詞義研究歷來是文化語言學的研究重點。同以往該方面的研究相比,本時期的研究出現一些新的特點。首先,學者們研究關注的對象不再局限于對詞語文化意義的探求,開始關注詞語的文化意義對詞匯系統的影響,比如《文化語言學視域下的“盂蘭盆”一詞的內涵與外延》(《東北亞外語研究》,2014)、《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小清新”》(《時代文學》,2012)等;其次,S著語言的不斷發展,學者們開始關注到一些新詞與借詞,例如趙惠霞、周憬編著的《語言與文化闡釋》(西安出版社,2011)一書中將當代新詞語產生的基本途徑作為研究的對象之一;最后,這一時期對成語的研究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涉及文學作品、其他語言、動物等各種類型的成語,比如《分析來源于文學作品的俄語成語》(《北方文學旬刊》,2013)、《漢泰動物成語對比分析及其文化差異》(李智文,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等。
(二)專名
對專名的研究,伴隨著文化語言學發展的整個歷程。邢福義在《文化語言學》一書中將專名劃分為人名、地名、店名和數字。這一時期對地名的研究尤為豐富,涉及各個地方,既有大城市,也有小鄉村,如海南州藏語文工作委員會主持編纂的《海南州地名文化釋義》(甘肅民族出版社,2011)、《山東省臨沂村名的語言文化研究》(顏廷花,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等;涉及人名的研究有《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漢族姓名》(《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涉及數字的有《“二”字文化語言學考辯》(《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專名研究:研究電視節目名稱的《電視欄目名稱的文化語言學分析》(梁艷,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研究粉絲團名稱的《從文化語言學角度分析粉絲團名稱對女性形象的塑造》(《時代文學》,2014),研究音樂專輯名稱的《音樂專輯命名特點的文化語言學透視》(《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1),研究飲食名稱的《蒙古族傳統飲食名稱文化語言學研究》(圖拉,內蒙古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等。
(三)語法
這一時期的關于語法和文化語言學的研究資料并不多見,僅有《語法差異文化闡釋》(《南方論叢》,2011)、《現代漢語對稱結構的深度研究》(劉曉靜,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和《法語時態與漢語時態的文化語言學對比研究》(《語文建設》,2014),這幾篇文章都遵從了申小龍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從文化語言學研究語法的具體觀點,從一個具體的語法角度將漢語語法研究同漢人的思維和文化心理特點聯系起來,主要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
(四)文字
漢字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記載漢語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近幾年學界對文字與文化的結合研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著作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漢字文化新視角叢書”,它是山東省宣傳文化專項基金項目,歷時5年打造,由山東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在中國文化地方性視界和世界性視界融通的過程中,該叢書重新確認了漢字在文化承擔和文化融通中的功用和前景。叢書中包括申小龍著的《漢字思維》和《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孟華著的《漢字主導的文化符號譜系》等。除了叢書,還有王寶珍的《漢字與中國文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李運富的《漢字學新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等。這些著作都科學地構建了漢字文化研究的理論體系,為日后的漢字文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些研究漢字文化的論文,但總體上看,研究成果相當零散而不成系統。
(五)交際用語
在交際用語方面,稱謂語仍舊是人們研究的重點。目前已有很多著作對一類的稱謂語進行了系統論述,比如王琪的《上古漢語稱謂研究》(中華書局,2011)。關于稱謂語的文章非常多,并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傾向性,即2傾向于跨語言的稱謂語的文化對比以及稱謂語在不同語言中翻譯的文化差異,比如《淺談中英稱謂語的文化差異》(《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中日稱謂語對照研究》(李玲,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等。
除了稱謂語之外,在問候語、雙關語、禁忌語、委婉語、慣用語、諺語、俗語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大學生微信問候語的文化語言學解讀》(《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合肥諺語的語言和文化特點初探》(《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等。
在交際用語中,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新出現的諸如對網絡語和廣告語的研究,比如《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中泰廣告語對比研究》(《中國報業》,2011)、《網絡語言的諧音現象》(任莎莎,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等。
(六)語言接觸與融合
語言接觸與融合,顧名思義,就是文化語言學跳出漢語的圈子,在跨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比如修剛主編的《外來詞匯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影響》(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分別從日語、英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韓語和阿拉伯語等語言層面,對現代漢語中存在的外來詞進行了整體梳理。不過通過對近五年的資料進行梳理,本文發現這一時期的研究重點集中在翻譯方面。
在翻譯方面,許多專著從總體上把握文化與翻譯。比如李珊、莫興偉著的《文化差異下的翻譯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致力于研究語言、文化、翻譯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了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對文化以及兩種語言間翻譯的影響。類似的還有楊懷恩著的《文化與翻譯》(新華出版社,2012)、楊蔚君著的《翻譯的文化回歸》(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等。研究翻譯方面的論文則主要是論述一個具體的角度,比如《文化語言學視點的漢語詞匯日譯文化信息缺失解讀――以井波律子日譯本為文本》(《凱里學院學報》,2011)、《多角度探討古詩英譯的策略》(《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等。
(七)方言與民俗
從游汝杰、周振鶴合著的《方言與中國文化》開始,學界對于方言與文化的研究方興未艾。由邢福義主編的《方言與文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可以說是這一時期該方面研究的代表作,其內容綱領性地分為總論和分論,論及了方言與語言、文字、藝術、民俗等各方面的關系。但是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研究某一地區的方言與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方言與文化叢書”,該叢書涉及多個地域,比如汪大昌著的《北京方言與文化》(2015)、王世凱及楊立英著的《東北方言與文化》等。
由于文化語言學跨學科性的特點日益突出,而民俗學又是與文化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所以對民俗與文化的研究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由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編寫的《民俗文化綜論》(長春出版社,2014),全書共分八卷,內容既包含理論,也有具體民俗與文化。除此之外,同方言一樣,這一時期對該方面的研究也集中于地域民俗或某一種民俗,例如李春雨主編的《藏羌文化與民俗》(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維吾爾語、蒙古語中基本顏色詞的民俗語義對比研究》(鬧爾吉,西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等。
(八)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文化研究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文化教學實質上是漢語文化語言學在漢語二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該領域經歷了一個從不被重視到被注意、從被熱烈關注到趨于平穩的過程。隨著國家與學界對二語教學的不斷提倡,該領域發展到現如今已經成為了文化語言學的熱點及重點。
該領域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文化教學的基礎理論以及根本原則的探討,比如王鳴主編的《外語教學與語言文化》(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姜萍編著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堂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等;其次是對文化教學方法論的研究,比如《英語為母語的中高級留學生漢語熟語的學習現狀及相應教學法》(陳瀅瀅,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再有就是對文化教學與第二語言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新認識,如趙明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誤區和目標》(《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一文中評述了國內外對第二文化教學目標的研究現狀,認為第二文化教學的目標不應該過于寬泛,而應該在梳理文化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點與難點。此外,在唐智芳編著的《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和覃俏麗發表的《略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習得》(《語文建設》,2015)中都提到了作者的一些新認識。除了以上三個主要方面,還包括諸如對課程教材、大綱、課程中的文化因素等方面的認識,但都不成系統,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四、結語
總之,近五年間,文化語言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僅在原有研究領域上不斷擴展與深入,而且在20世紀90年代很少涉及的修辭、翻譯、語言對比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近五年來的文化語言學研究仍存在不少問題。第一,文化語言學各方面的發展不平衡。從該學科內部來看,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文化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研究相對深入,但對另外幾個領域基本理論的探討還不夠深入,對他們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和化。即使所謂的“研究得比較多”的方面也存在著“大”而“空”的問題。從學科外部來看,與其他語言學分支相比,文化語言學學科研究開展得較晚、成果仍不夠豐富。第二,研究的深度不夠。在總論中也提到過,相較于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理論建設熱潮,近幾年關于文化語言學理論體系的建設較少,這說明文化語言學的學科理論在這幾年沒有創新,所以如何構建文化語言學的堅實的理論基礎是首要的問題。第三,在一些研究方法上存在問題。一些論文雖然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但沒有充足的語料來支撐其所得出的結論。另外,目前的文化語言學研究定量分析很少,沒有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有機結合起來。
通過以上梳理可以發現,近五年來的文化語言學研究并沒有像20世紀90年代“文化語言學中國潮”那樣發展迅猛,但在某一具體領域也有所拓展,研究方法也有所更新,更加注重對比與應用研究。文化語言學若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首先,要加大文化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建設,只有充足的成系統的理論體系才能夠支撐文化語言學各具體方面的正確發展;其次,在學界應形成文化語言學風向標的作用,大家率先在研究較少的領域找到突破口,進而促進文化語言學的平衡發展;最后,更好地完成在研究方法上的更新換代,雖然近幾年對對比研究方法的運用很頻繁,但對比研究的層面亟待拓展,對比研究的視野也需擴大。同時應重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綜合運用,提升文化語言學的研究高度。
參考文獻:
[1]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一、引言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實踐性環節。撰寫畢業論文不僅具有一般寫作的意義,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養科研創新意識,鍛煉思維組織能力,訓練語言運用能力,激活知識的輸出與輸入等。而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論文選題多年來一直是學生和指導老師最為頭痛的問題。使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論文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即價值。
二、論文寫作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生受其自身知識的局限,選題存在多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題目范圍過大。比如,有的同學選這樣的論題:“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其二:題目不夠新穎,缺乏創造性。筆者發現,如果選題是文學方面的,題目大都集中在《紅字》、《苔絲》、《簡愛》、《了不起的蓋茨比》、《傲慢與偏見》、《飄》等少數幾部文學作品上。其三,學生思路太窄,部分題目存在某種雷同現象。以此為根據,筆者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
三、論文寫作中選題的方向
論文選題應該符合英語專業的培養方向,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與理論意義。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一般來說,英語專業的論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選題:
1.文學、文化方向
對文學的研究指的是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及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學作品進行評論以及對作品中的人物、主題、產生的背景、作家的風格、派別等進行分析和評論。學生可以閱讀一本或幾本英語文學作品,對其進行個案或對比研究,或對一個或兩個英美作家進行個案研究或對比研究,包括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經歷,愛情,家庭,所受其他作家思潮,哲學流派的影響等。也可以以文體分類的形式對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包括小說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等。
2.翻譯方向
口、筆譯在外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中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口、筆譯方面畢業論文的選題大致有以下范疇:中外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理論評介;譯文評價;翻譯與文化特殊用途語言翻譯(如外貿、體育、旅游等專門行業漢英翻譯);翻譯與文體、修辭;翻譯實踐等。
3.英語語言學方向
語言學與語法有相關、相連和包容的關系。語言學和語法選題大致包括:語音學,音位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方言;語法學,詞法,句法,功能,轉換,對比等;詞匯學;構詞法;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言對比;外來詞語等。
4.英語教學法研究
目前,國內外流行的外語教學法;傳統教學法與新式教學法比較;各種教學法比較:優勢和不足,相輔與互補;分層次教學,優勢與弊端,可改進之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利用先進教學輔助設備和手段進行外語教學等。
四、論文寫作中選題方向的可行性
關于選題是否有研究的可行性,Creswell 建議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首先,就時間、資源、語料收集而言,該題目研究是否可行? 其次,研究者個人是否對該題目感興趣,以保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給與足夠的重視? 另外,該研究是否在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觀點?換句話說,應遵守論文選題的三原則:價值原則,能力原則,興趣原則。畢業論文要有新穎性,有一定的學術性,選題原則上要反映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其次,應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選題,選擇自己能夠找到充足材料的題目。論文要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和遠見,應該發人深思,使人受益且獲得新東西。
根據論文選題的可行性原則,結合學生選題的方向及常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1)文學文化方向選題。這方面的選題資源很多,也是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學生很難跳出一個思維定式,經典名著流傳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該說的已經都說了,怎么創新呢?能夠有所突破很難。不過,為了避免學生選一些老掉牙的題目,可以選擇新的突破口。比如,選題“像魯濱遜一樣在逆境中創造精彩”;“《魯濱遜漂流記》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決定作用”;“從《哈利波特》看兒童的成長”等,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題目,寫起來可以結合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思也不乏味。還有,學生可以從所學課本取材,《高級英語》的課文大都來自原著,從這方面著手,既挖掘了課本,又開拓了知識,還完成了論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比如,有的同學就有這樣的選題:“On the Culture Conflict of”Everyday Use“ by Alice Walker”。再者,也可以從影視文學選題。(2)翻譯方向的選題。學生在這一方向選題思路很窄,容易集中,有可能選題部分或全部重復。諸如選題“Culture Difference in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Proverb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Color Word and Its Translation”這些題目看似不同,其實寫起來可以換湯不換藥,可套用相同的寫作風格,相同的提綱。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擴大視角,比如,“關于對外交流翻譯中不足的反思”是一個較好的題目。可以從電影名的誤譯,旅游翻譯的誤譯等多方面入手。(3)英語語言學方向的選題。這方面的選題令一般作者望而卻步,因為涉及到抽象的理論知識,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或感興趣的。但不容易與別的同學重復,也容易創新。比如,“網絡發展中的英語進化”就是個不錯的話題。(4)英語教學法方向的選題。此選題能查閱的文獻很多,也能激發作者的興趣,只是不太容易把握,涉及到實驗操作,數據的處理等。比如,選題“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需要做相應的實驗。
綜上所述,學生要盡可能多地查閱書刊文獻資料,通過文獻閱讀,了解某一課題的研究歷史與現狀。每個方向的選題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有能力的學生也可有選擇地把文學、語言學、翻譯學、文化學等結合起來,進行交叉研究,或對上述學科進行某種類型的比較,尋找一個突破口,建立自己獨特的課題,以便能夠產生“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談我不談”的突破性效果,能夠形成“棄暗投明”、不落俗套乃至別開生面的選題風格。
五、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前應當重視選題,深思論文的選題是否有新意、有創見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與本專業有關系、選題范圍是否過大。而且應當特別考慮論文題目是否符合英語表達習慣、題目是否簡潔、大小寫是否符合規范等幾個環節,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題目都不可晦澀難懂。
參考文獻:
[1]田貴森,段曉英.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4.
近年來,我國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對手語翻譯員的需求隨之增加,手語翻譯員缺乏問題日益突出。社會事業發展的需求將手語翻譯納入研究的視野。
一、手語翻譯研究現狀述評
手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是聾人的母語,是聾人群體在長期相互交流中自然發展而來的一種復雜的視覺空間語言。手語有相對獨立的詞匯和語法結構。手語翻譯則是溝通手語—視覺語言和口語—聽覺語言的橋梁。由于手語沒有書面語言,因此本研究中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僅限于手語與漢語口語的對比翻譯研究。
目前,我國大陸的手語翻譯研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研究成果還比較少,在中國知網以“手語翻譯”為題名搜索到24篇論文。其中,探討手語翻譯理論研究的論文有4篇[1];探討手語翻譯職業化的論文有6篇[2];探討手語翻譯員應具備的職業技能及素養的論文有6篇;電視手語翻譯的作用及問題研究的論文有3篇;關于手語翻譯專業建設研究的論文有5篇。
專著方面,《手語翻譯概論》(張寧生)內容涉及手語翻譯的歷史和職業化、中國手語的發展、手語與漢語的互譯、聾人文化、教育場所的手語翻譯、手語翻譯員守則等,是中國大陸第一本比較系統的闡述手語翻譯的論著[3];《中國手語研究》(趙錫安)、《手語概要與翻譯實踐》(吳立平)、《中國手語》(樸永馨)也有部分章節涉及手語翻譯的基本要求。
綜觀手語翻譯的文獻資料,可以發現中國大陸手語翻譯研究處于初始階段。相關學術論文和專著較少,從國外借鑒手語翻譯的經驗及手語翻譯的職業化是熱門的研究話題。從翻譯的語言媒介來說,翻譯的本質是“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4]。”手語翻譯的核心即有聲語言和視覺語言這兩種不同載體的語言間的語碼的等值轉換,而這種轉換的實踐研究并沒有出現,手語和漢語的對比翻譯研究還是空白;針對于手語翻譯的手語本體系統研究也還未曾出現。而這些是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不可逾越的基礎問題。
二、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主要內容
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涉及范圍廣內容博,我們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首先從語法對比翻譯入手。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則,它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是每個使用該語法的人必須遵守的。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首先從語言的規則對比入手,針對兩種語言的不同規則對手語語法和漢語語法展開對比研究。
聾教育界和手語界公認的是:手語相對于漢語表達最突出的差異是“倒置”、“省略”及“非手控標志的語法功能”。我們從這三點入手,探討手語和漢語的翻譯對策,特別是針對手語的表達順序、空間多維性的特征、非手控標志的語法功能和作用的譯入與譯出進行專門的研究。
(1)語序的對比翻譯。手語是一種視覺為導向的語言,導致其語言順序與以聽覺為導向的有聲語言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他摘花”,手語的順序為“他/花/摘”最后一個手勢是“摘”的動作。如果按照有聲語言的順序打出,“他/摘/花”最后一個手勢是“花”,聾人會以為花沒被摘掉,諸如此類。我們要系統地分析手語表達中的語序,針對特定語境中的所謂的“倒置”,對手語漢語對比翻譯予以歸納和總結。
(2)手語同時、空間、多維度表達特征的對比翻譯研究。手語與有聲語言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序列性和同時性并存,即時空并存,這也是手語空間——視覺符號系統有別于口語時間——聽覺系統的重要標志。從結構角度說,口語是直線序列的語音片段的組合而手勢是在空間緯度同時發生的各語言成分的組合,面部表情和手、身體的動作、姿勢同時參與表達。若只截取其中一點、兩點,則勢必會造成相對于漢語言句子系統各成分如定語、狀語、補語等的省略。在手語中聾人用眼光的移動和手形移動的方向來表達,就可以省略做賓語的代詞;用空間定位來表示施事和受事關系就可以省略虛詞,等等。諸如此類的“省略”的譯入和譯出的策略均要做全面系統的研究。
(3)非手控標志(即表情和體態如張嘴、抬頭、皺眉、停頓等)的對比翻譯研究。手語是怎樣運用這些非手控標志完成各種時態、語氣、語調及細節的表達的?非手控標志,并不僅僅是健聽人在交際中使用的語氣語調等情感因素,它們還具有語言使用系統的功能作用。它們有時相當于口語的語調、聲高,有時則是被語法化了的固有的體系。一名手語漢語翻譯員,要能在空間——視覺符號系統和時間——聽覺符號系統間出入自由,游刃有余。在手語翻譯時頭腦中要有一幅幅表情達意的動態的畫面,并通過手語將這些畫面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非手控標志之張嘴、抬頭、皺眉、口動、眼睛的注視、身體的轉動等在翻譯別是手語譯入譯出時的合理順暢地使用,會對翻譯產生積極有效的重大作用。對手語這種特殊性表達的翻譯同樣要做深入細致全面系統的研究。
2.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理論依據及基本思路
翻譯是十分復雜的活動,其內涵十分豐富,它是不同語言層次上的信息轉換,是一種藝術實踐和創造活動,是不同文化間的碰撞和交流過程[5]。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是基于聾人和聽人的溝通交流的無障礙目的的翻譯實踐研究。
研究的依據有二:其一是對比語言學,即“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的不同之處,并將這類研究應用于其他有關領域”[6]。在研究中將手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找出源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對等的目的語,并找出在不同情況下處理源語言中某個語言項目的不同方法,供我們在翻譯中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其二是視覺語言學,這個學說最早由法籍華人語言學家游順釗提出的。他基于語言學的研究僅以口語為對象,過分偏重聽覺忽視視覺的事實而提出的,視覺語言學用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去處理來自口語、手語和表意或圖畫文字的材料,研究、分析上述不同的信息傳遞系統材料的視覺和空間的因素[7]。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中,我們將手語納入視覺語言的范疇,承認視覺符號和聲音都是語言的載體,注重探究手語視覺符號元素如手的形狀、位置、移動,臉部和頭部的位置運動等承載的意義及恰當的漢語手語翻譯形式,關注手勢和肢體、表情等視覺元素組合建構的語境和語言學意義、概念類比和修辭。
基于此,漢語手語對比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對比語言學和視覺語言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手語漢語對比翻譯實踐研究,幫助學習者處理和預測各種翻譯問題,深化對翻譯技巧的認識,提高手語漢語互譯的翻譯技能。
3.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意義
手語漢語對比翻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實踐意義和社會價值。手語翻譯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翻譯,是聽覺語言與視覺語言的信息轉化,是有別于有聲語言之間信息轉換的獨特的翻譯。通過手語漢語的對比,對這種特殊形式的翻譯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可以拓展和豐富翻譯學理論,以及與之相關聯的語言學、符號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對比翻譯研究可以為翻譯技能、質量評估、資格認證和市場規范等實踐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加速手語翻譯職業化的進程。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的研究可以促進大眾對聾人語言、聾人文化、聾人群體的了解和關注,更大范圍內實現聾人聽人之間的無障礙溝通和交流,更深層次地幫助聾人這個弱勢群體,從而促進社會的公正和諧,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總之建立在手語與漢語對比研究基礎上的翻譯研究意義重大,有待特殊教育界、語言學界、翻譯界等共同努力。
4.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獻研究法:對近年來手語翻譯研究文獻進行綜述研究,明確已有的研究進展、主要成果、不足,明確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調查法:由于聾人手語沒有書面語言的記載,因此借鑒國內外手語研究專家采取的攝錄的方式對聾人手語者和為聾人所接受的手語翻譯員進行調查和研究,并用語言文字等多種符號對其進行標注,進而初步建立手語翻譯研究數據庫,對手語和漢語對比翻譯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比研究方法:這是對比語言研究中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對比兩種語言在什么情況下表達的意義和功能是相同的,在什么情況下是不同的;以及一種語言表達的不同的意義和功能,在另一種語言通過怎樣的手段來表達,等等。
經驗總結法:對手語翻譯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為手語翻譯員的培養提供翻譯的原則和方法之訓練和指導,并為聾人漢語言的學習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
5.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的重點即手語和漢語的對比翻譯,此項工作在中國大陸屬于首次系統研究,研究將會對手語翻譯員的培養提供切實可行的翻譯策略,意義重大。手語漢語翻譯研究的難點是手語語料庫建設的滯后,這對研究會形成很大的阻力,我們需要一邊搜集手語錄像資料,一邊做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這些將會對研究產生極其消極的影響,延緩研究的進度。
總之,手語漢語對比翻譯研究,任重道遠,尚需各位同仁不懈的鉆研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曉燕.手語翻譯研究——模式、內容及問題.中國特殊教育,2009.2.
[2]王繼紅.澳大利亞手語傳譯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中國特殊教育,2011.9.
[3]張寧生.手語翻譯概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1.
[4]張培基等.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3.
[5]劉敬國.翻譯通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3.
摘要是對研究者的學術研究過程及成果的高度概括,能直接反映論文質量高低,影響論文的傳播和影響力。目前,對英文論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對英語摘要從學術規范的角度(例如,在時態、語態、句式等方面應該遵循的規范)進行研究;從跨文化的角度進行對比研究中西方學者英文摘要差異,或是研究不同語種英文摘要差異;對某一學術領域論文(如財經類、醫學類等)摘要的結構進行研究。學術論文摘要需要具備特有的客觀、嚴謹、學術的特點,朱永生、董宏樂曾指出,在正式的語體中使用名詞化結構可以增加語篇的理性、技術性和客觀性[1],這無疑與英文摘要的要求不謀而合。因而近年來有學者開始從語法隱喻的角度對論文摘要進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和翻譯服務。本文將聚焦于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試圖為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語文摘要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名詞化概念隱喻
語法隱喻理論認為隱喻除詞匯層面外還發生在語法層面,即語言意義未發生變化,只是在隱喻化過程中發生了語法性狀的變化,可分為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兩種形式。韓禮德曾明確指出概念語法隱喻主要表現為名詞化,即本應由動詞和形容詞體現的過程(一致式)和特征由名詞或名詞詞組(隱喻式)來體現[2]。很多學者指出語法層面上的隱喻度越高,語言正式化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見,名詞化隱喻式常見于相對正式的書面語中。
摘要是對學術論文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括,其語言需要符合簡練、客觀、邏輯性強,而名詞化是將復雜的小句成分“濃縮”為名詞或名詞詞組,使得語言結構更加凝練、緊湊。由此可見,名詞化語法隱喻恰恰迎合了英文摘要寫作的要求。聚焦于學術論文摘要中名詞化語法隱喻特征對摘要的英譯與寫作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2 語言學論文摘要中名詞化現象總體情況
有些學者曾從實證的角度對其他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學術論文英文摘要中名詞化現象非常普遍。楊信彰[3]指出,以名詞化為特征的語法隱喻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科學方法、科學論證和科學理論的需要。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同樣存在大量的語法隱喻,陳蘭[4]選取從國內外的核心期刊上隨意挑選了20篇字數上較為接近的語言學論文的英語摘要,發現以英語為母語的語言學論文摘要的名詞化頻率平均值為10.6%,就說明每100個單詞中出現10.6個名詞化結構;而以漢語為母語的語言學論文摘要的名詞化頻率為9.13%,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本文按照“-ion等名詞后綴及其變體的相應名詞進行檢索統計發現中國作者的使用頻率(33.7%)比英語為母語的作者(19%)高得多,可以看出這方面中國學者存在一定的過度使用的問題。以上兩點值得研究者加以重視,小學英語 論文以期在語言類學術論文摘要的書寫中提升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同時盡量糾正不良傾向。
3 名詞化隱喻在語言學論文摘要中的構建功能
名詞化語法隱喻對于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構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實現摘要簡潔凝練的文體特征
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用最凝練的語言傳遞最豐富的信息量,向其他研究者介紹其研究的背景、內容、方法等。表示過程的“動詞”和“形容詞”(即“一致式“)經過名詞化(即”隱喻式“)后,信息打包重組,在表述相同的內容時,可以有效地提高語篇的信息密度,真正實現了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的簡潔性和概括性。
3.2 實現論文摘要術語化、客觀化的文體特征
術語的大量使用是論文摘要的一個顯著特征,可以增強摘要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可以通過語法隱喻把信息量繁多的小句凝練為名詞或名詞詞組,從而實現摘要術語化的文體特征。同時,語言學論文的英文摘要應該客觀表述研究內容,盡量避免出現顯示出主觀臆斷色彩的表達方式。在名詞化隱喻式中,名詞化的使用使得動作的參與者信息得以淡化或是隱藏,從實體概念向抽象概念轉換,可以脫離時態和情態的限定。因此,名詞化結構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觀色彩,增強摘要的客觀性。
3.3 提高摘要語篇的連貫性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句子有主位和述位兩部分構成。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表現已知信息。述位是主位之外的成分,傳遞新信息。如果將前句述位部分隱喻化,作為后句的主位。通過“主位—述位”的承接可以加強語篇的連貫性。
4 本研究教學啟示
理解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名詞化特征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更好地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和翻譯服務。基于以上研究,筆者提出以下可供借鑒的訓練方法:
4.1 “以閱讀帶動寫作”提升學生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
首先要培養學術具有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閱讀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英語專業精讀教材,特別是高級階段的教材中,政論性的問題和演講文體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這樣的文體中,語篇中大量的名詞化隱喻是一種典型的“動因的突出”,是作者為順應某種交際目的而使用的一種語言策略。教師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名詞化隱喻與文體正式程度的相關性。
4.2 提供一定量的范例語料加以分析與模仿
教師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語言特征,教師也可提供國內外不同學術雜志進行英語本族語學者與非本族語學者英文摘要的主要差異。然后學生通過模仿所分析的范文提高英文論文摘要的寫作能力。主要模仿對象為常用名詞化句式,使得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模式化的可供直接借鑒的語料在學術論文摘要翻譯和寫作過程中直接使用。
總之,學術論文英文摘要通過使用名詞或名詞詞組等名詞化隱喻手段,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和概括性。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語言要求簡潔凝練,具有正式性、客觀性,同時語篇需要具有銜接性和連貫性。研究語言學論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摘要這一特殊語體的理解,從而撰寫出更具學術性,語言規范、得體的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