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5: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酒文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酒具的使用
酒是一種特殊的液體,當苗族同胞有了液體的酒,為了要飲用它,就必須有一種載體、容器用來飲酒。由于苗族同胞釀酒和飲酒歷史悠久,飲酒器具紛繁復雜,形成了一部白酒器具歷史,展現著豐富多彩的酒文化。受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采用的酒具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因此,在歷史的早期苗族同胞在盛酒時主要用牛羊角制品、木制品、陶制品、竹編制品以及葫蘆制品等,而在飲酒時器具有牛角、羊角、陶壇、陶罐、竹筒、竹制過濾酒槽、木碗、葫蘆、土燒料杯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苗族同胞采用的酒具也與時俱進,開始采用如玻璃杯之類現代文明特色的酒具。
三、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飲酒的各種稱謂
苗族同胞喜愛飲酒,在不同的節日、場合有著不同的稱呼。如“攔路酒”、“進門酒”、“嫁別酒”、“迎客酒”、“送客酒”、“雙杯酒”、“交杯酒”、“上山酒”、“發喪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清明酒”、“月半酒”、“年飯酒”、“引客酒”、“恭維酒”、“交禮酒”、“媒人脫離酒”、“夫妻和睦酒”、“燈桿酒”、“卷門酒”等等。而其中的“攔路酒”最具特色,是苗族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苗族歡迎貴賓的隆重儀式。每當遠方的親朋好友到訪,即安排盛裝苗族男女到村頭寨口、設卡列隊、夾道歡迎,吹苼擊鼓、載歌載舞、壇裝美酒、牛角為杯,攔路勸酒,體現苗族同胞熱情與好客。
四、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酒禮苗族同胞的生活離不開酒
在生活中,他們用美酒盛情款待遠方來的客人,把客人作為親朋好友來看待,是苗族同胞至情至義的本性體現,就成了一種表達感情的手段,相應的也有很多的酒禮。
(一)攔路酒禮
苗族同胞秉性豪爽,熱情好客,酒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接待親朋的佳品。若有貴客進寨,苗族同胞則伴隨著蘆笙舞曲分排站于路旁,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不過不善飲酒的客人也不必擔心,對于進寨的客人飲酒的數量并無明確規定,隨著時代的發展,苗族同胞待客的習俗也開始漸漸的發生著變化,進寨的客人愿意喝多少酒就喝多少,若客人能一飲而盡當然最好。若不能,主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這并不會影響主客之間的感情。對于不能喝酒的客人,當熱情的苗族同胞遞上“攔路酒”時也須意向性喝一點,不可置之不理,否則苗族同胞會誤以為客人瞧不起他們。因為對于主人來說,即使遇到客人不喝酒,也要多少倒點酒敬客人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二)交際飲酒禮
俗酒禮即飲酒的禮節,使飲酒成為一種莊重的活動、一種儀式,這種禮節使飲酒成為文明進程或文化氛圍的一部分。我國古代在酒宴飲酒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也就是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而苗族同胞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這樣的酒禮部分沿襲了下來,同時也有了些變化。在宴席過程中,苗族同胞的敬酒方式也頗為特別。宴席之前先敬酒然后再吃飯,客人離開還要請客人喝一杯。座位要安排長輩或領導坐上方,敬酒先敬長輩、領導或客人,客人接受敬酒時只能“動口不動手”,客人回敬沒有特殊的規矩;但是,在此過程中其他族同胞不能稱呼苗族同胞為“苗子”。
(三)婚嫁喪葬酒禮
婚嫁是人生中的喜事、大事,當然要以酒助興,表情達意。于是苗族同胞民間便生出許多土色土香的酒俗來。在合江五通石頂山這個充滿靈氣的地方,苗族同胞的婚嫁酒禮包括“交禮酒”、“媒人脫離酒”、“轉轉酒”、“夫妻和睦酒”等。與婚嫁的喜氣洋洋截然不同,喪葬是凄凄涼涼的,所以前者叫紅事,后者稱為白事。喪葬雖為白事,但它同樣離不開酒,在苗族同胞間流傳著一些喪葬時的酒俗,成為我國豐富多彩的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喪葬酒俗名目繁多,主要的包括“進門酒”、“請魂酒”、“上山酒”、“發喪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叫飯酒”等。
二、價值觀的影響
中國的酒文化典型地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中國人之間的關系傾向于依靠、合作,也就是一種集體主義的緊密社會結構。中國人喝酒講究氣氛,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在喝酒時,中國人常常敬酒、勸酒,遇上喜慶節日的時侯還會有一些活動,比如劃拳、行酒令、做游戲等來活躍飲酒氣氛。勸酒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更與他們的集體主義思維有很大的關系。一群中國人喝酒要比一群西方人喝酒更熱鬧、更有趣。除非是借酒消愁的或者是嗜酒如命的,否則很少看得到獨自飲酒作樂的中國人。中國人的集體主義的緊密社會結構使得他們視酒為交際工具,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大都是出于聯絡感情的需要。在中國酒被賦予了很多感彩,酒是聯系中國人感情的紐帶、劑。人們喝的是酒,飲的是感情,重視的是飲酒人,勸對方多喝是為了表示友好、誠意。夸張點講,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喝出來的,“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在中國人的人際關系交往中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酒不成席”、“無酒情不厚,無酒禮不真”,以酒寄情,“一切盡在不言中”。中國人還注重“以人為本”,認為酒是為人服務的。因此,不管是繁多的酒器、敬酒的次序還是在飲酒者座位的安排上,無不體現出了中國酒文化“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然而,西方的酒文化則是個人主義的體現,一切都以自己為出發點。盡管他們也會有群聚而飲,但他們更注重的是個人對酒的淺嘗獨酌。西方人強調個人民主自由,從不干涉、強迫別人,所以他們在喝酒的時候全憑個人自由自主,不想喝就不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無需客套。西方人的這種個人主義也使得他們不愿意依賴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依賴自己,甚至包括自己的親屬。他們之間這種關系決定了酒只能扮演藝術品的角色,是聚會的附屬品。西方這種個人主義的松散社會結構使得他們把酒看作是藝術品,他們是為欣賞美酒而飲酒。西方人也講究尊重個人隱私,互不干涉彼此,所以他們在酒桌上互相不敬酒、不勸酒,也不興做游戲如劃拳、猜數等。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他們才會一同舉杯。西方人還注重“以物為本”,無論是酒禮、選擇酒器時、還是在品飲的順序上,他們都會認真考慮每一種酒的性質、味道,力求將不同酒的不同特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心理因素的影響
酒文化也常常伴有心理因素的表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人們的飲酒行為。飲酒,作為一種社會的有規律的活動,是人們有意識地進行的,反映了人們一定的精神意志,人們的情趣和精神的寄托等,也常會反映出人們心理上的一些積淀。它們在酒的作用下,就會在一定適宜的時間、場合、氣氛中迸發出來。這些也就構成了飲酒心理,它是酒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往往是其中的核心。中國人常常賦予酒很多感彩,他們的飲酒心理更多地趨向于精神層面。
①表現人格和個性的心理,通過飲酒就表現得更加充分具體了。比如唐代的李白,對酒的愛好以及他獨特的飲酒神態反映了他酷愛自由、不受拘束的個性。
②反映動機和需要的心理。中國人飲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需要和動機,比如通過喝白酒來抵御寒冷,喝藥酒來強身健體或治病。
③顯示觀念和理想的心理。人們對某些觀念的崇尚以及對理想的追求也常會蘊含在酒文化活動中。比如在中國有不少民族都有“三杯酒”的習俗。敬三杯酒,罰三杯酒,其中“三”這一數字就包含追求圓滿的意思。
④激發思維和靈感的心理。適量飲酒能刺激人們的思維能力,激發靈感,使人展開想象的翅膀。中國歷史上許多詩人為了激發詩興而飲酒,像李白、杜甫、辛棄疾等,他們在酒后寫下了許多經典之作。“李白斗酒詩百篇”就是此意。
自古以來就有生以酒迎來,死以酒送歸的規矩。無論是社會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民間活動,都離不開酒,有諺語說:“彝區貴酒,漢區貴茶”,“有酒便是榮,有酒便是宴”等等,這正說明彝族離不開酒,酒是彝族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幾乎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進行飲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豐富多彩的。酒禮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識、文化風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輩輩繼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著彝族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們世世代代努力積累的精華。彝族的飲酒方式是根據場合、對象、用途、條件等來決定的,每個飲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飲酒規則。這其中的飲酒規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祖靈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節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親友在家飲酒時,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給祖靈和各神靈。該杯酒在祖靈供桌上放置一會,然后由主家人分別分享后,別人才可飲用;主人和客人分別使用各自的飲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會陪著飲酒,主人與客人的分別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飲具,各飲各的酒;尊卑有序,長幼有別,凡是飲酒時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長輩后晚輩的順序,這其中有諺語曰“酒是長輩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還要貽贈。彝族人們尤其重視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認親酒、拜年酒等,這時候彝族人不會一家人獨自飲酒,會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來飲酒,并且飲酒者要向敬酒人贈送一些東西如錢、物品等等,以此作為紀念;見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飲酒時遇到很多人,那么這些人就參與進來,采用就地圍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傳遞給每個人,圍繞著輪流喝酒,見到的可以一起分享,這就是彝族有名的“轉轉酒”。除此之外,彝族還有很多酒俗酒禮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飯;一邊飲酒一邊談笑風生,不喝悶酒等等。彝族飲酒分很多種類別,如女性酒,在彝語中稱為“尼知嬈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論是什么場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們看得很珍貴,被敬酒的人要回贈禮物,在火把節時候,姑娘們就會帶著自己釀制的“姑娘酒”,來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發給行人,前來參加的人都要給姑娘禮物,并且姑娘給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趕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贈的禮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紀念意義;又如安慰酒,當親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時候,彝族人必帶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進屋后要用酒來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勸慰親人節哀順變,好好生活。如果沒有準備突然遇到了,那也要買酒再去安慰親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飲酒類別還與很多:成人酒、訂婚酒、娃娃認親酒、家支酒、開戒酒等等,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飲酒方式、飲酒規則,彝族最壯觀的飲酒類別當屬吊喪酒和送靈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動,參與飲酒熱的人數會達到成千上萬,時間上會持續數日或者數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飲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習慣,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簡單,以青稞為原料,把請客洗干凈,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鍋內燒煮約兩個小時,然后將青稞撈出涼一下,去去水氣,再把發酵曲餅碾成粉末均勻地撒在青稞水中攪拌均勻,最后裝進壇子里面密封好,隔一兩天就可以取出飲用。四川藏族有個特別的酒俗,在四川嘉絨的藏族人們,平日里對來的客人先敬一壺酒,然后吧食物用盤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壩的藏民,凡是見到熟人從家門前經過必回請進屋內敬一碗酒,熟人若不進去,藏民就會把酒拿出來請熟人喝,以表示慰勞。四川阿壩的藏民對酒的鐘愛更是讓人驚嘆不已,他們用茶代酒,不論是吃糌粑還是吃干饃,他們都用酒代替茶或開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節日,藏族人民就會載歌載舞,暢快飲酒加以慶祝,唱歌是藏族飲酒是時不可缺少的環節,手拿酒杯載歌載舞,但酒還不能撒出來,在敬客人酒時,藏族人們先要擎著酒杯唱酒歌。藏族飲酒的酒具也很講究,有酒壺、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觀晶瑩剔透,上面還繪有“八吉祥”圖案、“六字真言”等。藏民愛酒但不酗酒,飲酒是表達快樂,從沒借酒消愁之說,這就是藏族的飲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們學習。
二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
1通過非物質文化收藏進行傳播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久遠,關于酒的文獻也頗多,因此,歷史文獻對酒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意義。四川少數民族的酒文化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不論對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具有極大地吸引力。利用歷史文獻大力推廣宣傳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如在明代馮時化的《酒史》中就有“酒自儀狄、杜康始,”古今智者把酒作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酒乃春也,所以自古以春給酒命名的頗多,如“五糧春”,司空圖《詩品.典雅》中有曰:“玉壺,賞雨茆屋”。還有關于酒的傳說、酒歌、酒令、文章、論著、禮儀風俗等非物質文化收藏。這些非物質收藏可以稱之為酒文化的靈魂。如苗族酒起源于一個傳說:有人把剩下的糯米反放在鍋里,然后就出遠門了,幾天后回來發現糯米飯表面長出來一層白毛,還發出清香味,此人就拿起來吃了,感覺味道不錯,后來人們就這樣開始釀酒了。此傳說在晉代文學家江統的《酒誥》中也有記載。又如土家族的咂酒文化,很多文人墨客都為咂酒寫下了很多詩歌,也為咂酒留下了寶貴的史書記載資料。唐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風,薰草鋪坐席,藤枝注酒樽,蠻歌聲坎坎,巴女舞蹲蹲”。還有李煥春竹枝詞:“糯米新熬酒一壺,吸來可勝碧筒無?詩腸借此頻澆洗,醉詠山林月不孤。”等等這些詩詞描繪出的是土家族人們暢飲咂酒的熱鬧畫面,體現了土家人的熱情、豪爽的民族個性,也為咂酒注入了諸多文化內涵。對于咂酒的喝法也有一定講究,它不同于往日的喝酒方式,咂酒是用竹管吸飲,主人給客人倒滿咂酒后,前一個客人用竹管吸咂酒,后一個客人用毛巾擦拭下繼續吸飲,該喝酒方式又稱為喝“砸抹壇酒”,用咂酒招待客人是土家族待客的最高禮儀,有詩文曰“貴客臨門共咂酒”,說明咂酒是土家人最具誠意的待客之物。還有在飲酒時彝族會唱《酒禮歌》,苗族會給路人喝攔路牛角酒等酒俗酒禮。這些非物質文化的收藏對傳播本民族酒文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保護這些非物質收藏品,通過這些收藏品來推動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酒文化的收藏是酒文化傳播的橋梁。
2通過關于酒的收藏品進行傳播
酒的收藏品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傳播媒體,酒文化的傳播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關于酒文化的收藏品就是一種較普遍的傳播方法,酒文化的收藏除了上述歷史文獻的記載收藏,還包括關于酒的物質收藏如收藏白酒、紅酒、藥酒、民族風味酒等;還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壺、酒盅、溫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蓋等;還包括酒的標識、酒的說明書、酒的包裝盒、有關酒的廣告宣傳單及圖書報刊書畫等等,酒具也是一種傳播媒介,因為酒具承載著一個民族酒文化的特色,譬如很多酒具上的圖案、造型都很別致,圖案繪畫栩栩如生,色彩斑斕,一些圖案則是標有本民族的代表動物或幾何圖案等,從古就器酒具就有著極大的社會交際功能,隨著禮制的形成,酒器酒具也逐漸發展為具有禮器的象征,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及對客人的尊重程度,具有了等級的標志符號作用。因此,酒具也是少數民族酒文化發展傳播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還有各種載體,如借助于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宗教文化等,這些文化載體為酒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發展傳播的空間。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傳播,引領酒文化與國際接軌傳播到世界各地。
三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發展策略
1)整合各民族資源,集中體現各民族特色
整合匯總四川各個少數民族釀酒方法、釀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資料,向人們展示系統的民族酒文化信息。
2)建立系統的宣傳平臺,增強國際影響力
加大各民族酒文化的宣傳力度,利用現代化手段增強其國際影響力,可以建立系統的宣傳平臺,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讓世界都來認識四川少數民族的酒文化。
3)對非物質收藏品進行整理匯編
非物質收藏品對酒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的價值,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整理匯編,形成系統的資料信息,方便向世人展示,如整理相關的歷史文獻、詩歌、詩詞、書畫等,增強對閱讀者的吸引力。
4)做好酒的外在包裝,豐富酒文化內涵
“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酒的宣傳工作,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對酒外在包裝要做精心研究,既要體現出本民族的特色,還能凸顯酒的特色,讓人一見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好酒包裝是促進酒推銷的關鍵,也是酒文化傳播的重要基礎性環節,讓四川少數民族酒包裝的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一面,不論從材質還是形狀等方面進行精心研制,使其成為世界上獨有的特色包裝。
2.這是首先要給學生解釋清楚的問題
概而言之,今天的文學理論已經不同于傳統的文學理論,它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往傳統的文學理論基本局限在文學的范圍之內,基本問題是研究文學內部的發生、發展規律,如文學本質論、創作論、文學批評等,即便承認文學與社會存在緊密的關聯,但主要還是從文學的角度來闡釋社會背景對作家、作品的影響。而當下的文學理論由于受二十世紀西方文化思潮的語言學轉向與文化轉向的雙重影響,吸收進大量的非文學方面的理論,把符號學、社會學、語言學、哲學、美學、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復雜性科學等學科知識統統吸收進來,使得文學理論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學自身的領域,在向后現代社會邁進的途中,文學理論就如文學在五四中所起的作用一樣,遠遠躍出自己的范圍領域,積極參與社會的文化表意實踐,把“文學場”置換成“文化場”,從而發揮其過去不可能發揮的作用。尤其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文學理論呈現出跨學科、跨文化的多元格局特征,研究對象幾乎包含整個社會文化現象、文化事件的熱點問題,在東西方世界的影響十分普遍。文學理論甚至有時被簡稱為理論,其含義即指其作用的廣泛性。具體而言,當代文學理論的前沿部分主要包含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后殖民批評、后精神分析學、后現代主義文論、符號學批評、審美人類學、文化研究理論等,這些理論如何在視覺文化對象上靈活運用呢?這是視覺文化研究課程中最核心的問題。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是選擇一些當代社會的經典個案來進行闡釋分析,讓學生注意什么樣的個案應該用什么相關理論來解釋,即“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舉例來說,在分析《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羅拉快跑》等后現代主義風格的電影時,可引導學生回憶文學理論課程中關于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理論的內容部分,并加以適當補充,進而介紹什么是后現代藝術,它的特點有哪些,與現代主義藝術、傳統藝術的區別,后現代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等。這樣學習之后,學生不但對后現代藝術與理論有了基本的認識,而且還把現代主義、傳統藝術都聯系起來,對整個藝術史都有一個初步的把握,擴展了知識量。在介紹攝影與繪畫的區別時,可以運用德國理論家本雅明的“靈韻”理論來講解從手工業到機械大工業的時代變化,進而帶來繪畫藝術的衰落與攝影藝術的興起。也可以運用羅蘭•巴特的神話學理論來解析一張黑人少年向法國國旗敬禮照片的深層含義,白人殖民主義對殖民地人民心理的影響可以從這張照片見出。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講授,比如在闡釋大家都關心的時尚潮流文化現象時,圍繞時尚與認同這一主題,來分析中產階級的小資情調,并以村上春樹作品的流行現象為個案,詳細解讀中產階級的形成條件,及其在觀念、行為、物質以及生活方式上所具有的特征,使學生對未來可能的生活狀態有一個預先的理解。由于一個成熟的消費社會將是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而中產階級又是指有文化修養,受過高等教育,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經濟獨立的社會群體,他們是城市人群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品質,都市化的浪漫情調都會對城市中的其他群體產生廣泛的影響,又因為中產階級的主要來源就是大學生,他們代表著未來與希望,所以討論時尚、認同、小資情調這些問題對大學生們是十分必要的,能夠使他們明確人生觀與世界觀。在對此類問題解讀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齊美爾、波德里亞、羅蘭•巴特等人的消費社會理論。
一、酒店文化中的人本內涵
酒店文化,是中外賓客在酒店中感受到的文化的總和,是企業文化在酒店行業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以飯店經營理念和飯店精神為核心,以特色經營為基礎,以標記性文化載體和超前產品為形式,在對員工、客人及社區公眾的人文關懷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思維模式的總和”,是酒店在為社會提供各種產品與服務的過程中表現出的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統一體。
酒店文化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其結構層次的劃分,學者們有的將其分為物質、行為(制度)、精神三個層次,也有的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即表層物質文化、淺層行為文化、中層制度文化、核心層精神文化,其中“表層物質文化,包括飯店員工的風貌、酒店景觀、飯店用品和產品文化,它是飯店文化的外資表現;淺層行為文化,主要包括員工禮儀、飯店的經營活動、教育活動和文體活動;中層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規章制度、企業制度、領導制度和組織機構;核心層精神文化,包括員工文化素質、核心理念、管理思想、思想模式”等。
文化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管是三層,還是四層的結構體系,其實都是相對而言的。筆者認為四個層次的劃分相對有序而細致地區分了酒店文化由表及里的內涵,在酒店文化概念的這四個層面中,以員工為中心、以人為本的人本內涵,貫穿著酒店文化的表象及內核,成為最為核心的內涵。酒店員工是酒店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飯店的主體服務力量,他們既是酒店文化建設的客體對象,同時也是酒店文化建設的主體實施者,是酒店形象與價值的體現,是酒店文化的靈魂。
二、以人為本的酒店企業文化特質
1.酒店管理者強烈的人本思想
“員工第一”的思想理念是成功酒店的企業文化中最顯著的一個特質。對于酒店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識里明白:我們不能單單要求我們的員工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要想顧客滿意,只有酒店內部的員工滿意了,他們才會竭誠為顧客提供“五星級服務”。
2.人才是酒店最寶貴的資源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已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酒店的競爭即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酒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源。酒店管理者要愛才、識才、容才,知人善任,人盡其才。酒店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以人為本的酒店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沒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顧客”,是成功酒店管理者的共識。
3.人性化的酒店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企業管理理論,是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企業的運行,把企業管理和文化之間的聯系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把企業管理從技術、經濟層面上升到文化層面。人性化的文化管理被視為酒店管理的最高境界。
酒店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在酒店形成一種有利于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挖掘員工潛力的民主、自由的氣氛,讓員工生活在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員工更容易表現出難以置信的良好精神狀態,贏得顧客的高度滿意。
三、建設“以人為本”酒店文化的措施
1.積極合作,培養員工團隊精神
酒店文化是一種文化氛圍、道德氛圍和工作氛圍,對于員工而言就如同作物良好的土壤,它能夠提高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加強員工的合作精神,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增強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員工進入這個氛圍里很自然地會受到熏陶和教化,產生一種從善如流的心態,發自內心遵從它﹑喜歡它,并以它為楷模和標準來自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給人一種潛在的動力,催人奮進。大家團結協作,并自覺通過努力向顧客提供最佳服務。
2.尊重員工,營造快樂工作氛圍
尊重是溝通的主題,而關注則是尊重的體現,快樂的工作氛圍不僅能夠使員工的服務態度更加熱情,也能夠使他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香格里拉飯店非常重視員工感受,認為“一切從人做起”是提供良好服務的保障。香格里拉有非常的漂亮員工區,餐廳豪華、時尚,而且帶有文化氣息,還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香格人家”。這看上去不像是員工餐廳,很像是待客區的藝術餐廳。總經理認為:優雅舒適的環境,可以使北京香格里拉飯店的員工每天都能在一個極其愉悅輕松的環境中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點正是他和飯店管理層的追求所在。
3.信任員工,給予員工充分授權
古語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員工授權,讓他們放開手腳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務,盡情地把工作才能發揮好,這是對酒店員工信任的最好詮釋。如果員工在服務中需要層層匯報才能解決問題,一會影響工作效率,二會影響員工的情緒,抑制員工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里茲•卡爾頓的首席執行官霍斯特•舒爾茨先生堅信員工的重要性,他表示應把更多的權利下放給員工。飯店規定所有員工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高達2000美元的金額來處理顧客投訴和糾正錯誤。這一權利下放的做法是對員工充分的信任,給予了員工極大的工作積極性。
4.多元培訓,提供員工發展空間
培訓員工是建設以人為本的酒店文化的關鍵環節。多元化地培訓員工,可以增強酒店員工服務過程中的信心,使員工面對任何情形都能得心應手。理性的員工總會挑選那些能資助自己終身學習、給予各種培訓,從而促使自己事業發展的工作氛圍的企業。對一線員工認真選拔和良好培訓,給予他們解決顧客問題的自由,獎勵他們良好的表現,甚至是給予確保完成任務的責任,都能使他們產生高度的自信和滿意度。
通過多元的培訓,員工可以掌握較強的工作能力,而且隨著他們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就可以把一些責任和做決定的權力下放給一線員工,使他們感受到自身的發展和提高,進而感受到他們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參考文獻:
[1]趙志磊李華.飯店文化[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1-4.
酒店文化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其結構層次的劃分,學者們有的將其分為物質、行為(制度)、精神三個層次,也有的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即表層物質文化、淺層行為文化、中層制度文化、核心層精神文化,其中“表層物質文化,包括飯店員工的風貌、酒店景觀、飯店用品和產品文化,它是飯店文化的外資表現;淺層行為文化,主要包括員工禮儀、飯店的經營活動、教育活動和文體活動;中層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規章制度、企業制度、領導制度和組織機構;核心層精神文化,包括員工文化素質、核心理念、管理思想、思想模式”等。
文化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管是三層,還是四層的結構體系,其實都是相對而言的。筆者認為四個層次的劃分相對有序而細致地區分了酒店文化由表及里的內涵,在酒店文化概念的這四個層面中,以員工為中心、以人為本的人本內涵,貫穿著酒店文化的表象及內核,成為最為核心的內涵。酒店員工是酒店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飯店的主體服務力量,他們既是酒店文化建設的客體對象,同時也是酒店文化建設的主體實施者,是酒店形象與價值的體現,是酒店文化的靈魂。
二、以人為本的酒店企業文化特質
1.酒店管理者強烈的人本思想
“員工第一”的思想理念是成功酒店的企業文化中最顯著的一個特質。對于酒店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識里明白:我們不能單單要求我們的員工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要想顧客滿意,只有酒店內部的員工滿意了,他們才會竭誠為顧客提供“五星級服務”。
2.人才是酒店最寶貴的資源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已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酒店的競爭即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酒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源。酒店管理者要愛才、識才、容才,知人善任,人盡其才。酒店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以人為本的酒店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沒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顧客”,是成功酒店管理者的共識。
3.人性化的酒店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企業管理理論,是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企業的運行,把企業管理和文化之間的聯系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把企業管理從技術、經濟層面上升到文化層面。人性化的文化管理被視為酒店管理的最高境界。
酒店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在酒店形成一種有利于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挖掘員工潛力的民主、自由的氣氛,讓員工生活在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員工更容易表現出難以置信的良好精神狀態,贏得顧客的高度滿意。
三、建設“以人為本”酒店文化的措施
1.積極合作,培養員工團隊精神
酒店文化是一種文化氛圍、道德氛圍和工作氛圍,對于員工而言就如同作物良好的土壤,它能夠提高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加強員工的合作精神,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增強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員工進入這個氛圍里很自然地會受到熏陶和教化,產生一種從善如流的心態,發自內心遵從它﹑喜歡它,并以它為楷模和標準來自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給人一種潛在的動力,催人奮進。大家團結協作,并自覺通過努力向顧客提供最佳服務。
2.尊重員工,營造快樂工作氛圍
尊重是溝通的主題,而關注則是尊重的體現,快樂的工作氛圍不僅能夠使員工的服務態度更加熱情,也能夠使他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香格里拉飯店非常重視員工感受,認為“一切從人做起”是提供良好服務的保障。香格里拉有非常的漂亮員工區,餐廳豪華、時尚,而且帶有文化氣息,還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香格人家”。這看上去不像是員工餐廳,很像是待客區的藝術餐廳。總經理認為:優雅舒適的環境,可以使北京香格里拉飯店的員工每天都能在一個極其愉悅輕松的環境中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點正是他和飯店管理層的追求所在。
3.信任員工,給予員工充分授權
古語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員工授權,讓他們放開手腳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務,盡情地把工作才能發揮好,這是對酒店員工信任的最好詮釋。如果員工在服務中需要層層匯報才能解決問題,一會影響工作效率,二會影響員工的情緒,抑制員工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里茲•卡爾頓的首席執行官霍斯特•舒爾茨先生堅信員工的重要性,他表示應把更多的權利下放給員工。飯店規定所有員工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高達2000美元的金額來處理顧客投訴和糾正錯誤。這一權利下放的做法是對員工充分的信任,給予了員工極大的工作積極性。
4.多元培訓,提供員工發展空間
培訓員工是建設以人為本的酒店文化的關鍵環節。多元化地培訓員工,可以增強酒店員工服務過程中的信心,使員工面對任何情形都能得心應手。理性的員工總會挑選那些能資助自己終身學習、給予各種培訓,從而促使自己事業發展的工作氛圍的企業。對一線員工認真選拔和良好培訓,給予他們解決顧客問題的自由,獎勵他們良好的表現,甚至是給予確保完成任務的責任,都能使他們產生高度的自信和滿意度。
通過多元的培訓,員工可以掌握較強的工作能力,而且隨著他們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就可以把一些責任和做決定的權力下放給一線員工,使他們感受到自身的發展和提高,進而感受到他們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參考文獻:
[1]趙志磊李華.飯店文化[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1-4.
[2]吳萍,蘇勤.飯店文化的構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5(4).
[3]孫麗霞.飯店文化建設的誤區及其解決思路[J].商業經濟,2007,(2):56.
石恪等人探索了人物畫新的審美角度,梁楷則以自己精美而成熟的作品顯示了新風格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以其作品在藝術創造上的分量取得了意筆人物畫在繪畫史上應有的地位。梁楷等人強化了中國繪畫“以形寫神”的特色,進一步進行了“以意寫形”的探求,作品達到了高度的“形神兼備”的境界,使人物畫更多地擺脫了客觀物象的束縛,進而調整了作者主觀與客觀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大膽的以主觀的情感和意愿去提煉、取舍、夸張、想象、改造、強化所描繪的對象。
元、明、清的意筆人物畫一直與工筆畫并行發展,現在所能見到的元代的作品并不多,一般以人工景意、工意相間的作品居多。元代意筆任務畫壇中沒有出類拔萃的像梁楷那樣有創造性的畫家,意筆人物畫至明代,才有了較大的發展,明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創造性更多,他的作品多數是工筆,只畫過少量的工意相間的作品。他師藍瑛,人物畫自成一格:造型古拙,用筆渾厚而含蓄,畫面具有裝飾味。其畫風對清代的意筆人物畫發展影響較大。從現在的眼光看,陳洪綬仍然不失為一位有影響力的畫家。
意筆人物畫至清代,畫家人數頗多,其中因其創造性而影響較大的有“揚州畫派”的一些畫家以及清末的大畫家任頤(伯年)。“揚州畫派”以人物為主的畫家有羅聘、華碞、黃慎、高其佩,以及受他們影響的閩貞等。羅聘、華碞、金農重古樸,高逸、黃慎重倉勁,他們的作品意境和章法一般都奇絕,能突破程式,頗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黃胄在《黃州畫語錄》中評價華碞:“華碞在筆墨有所創新,落筆便有神韻,有清一代大師也”。用筆渾厚,轉折自如,墨色華滋,造型概括而有整體感。
任頤以及任熏、任熊是清末的三位多產的畫家。任頤師任熏、任熊,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我國封建時代最末的一位在人物畫成就很高的畫家。他還吸取明代陳洪綬古樸的造型方式,用爽利洗練的筆墨,生動多變的章法,給后代留下了近萬張作品。任頤在某種程度上總結了我國意筆人物畫的主要精神和技法,將意筆人物畫推向又一個高峰。任伯年的人物畫應是三百年來的大家,卻又為不少同道視為民俗畫匠,其實任伯年無論功力、才情皆非常人所及(《黃胄書畫論》)。縱觀我國古代意筆人物畫的歷史,從宋到清,歷時千年,一頭一尾是高峰,中間元代不如明代。我認為就對意筆人物畫發展的貢獻而言,應首推梁楷和任頤。
到了近現代,西方繪畫的引進,西方繪畫的理論對中國的傳統繪畫造型觀表現以人為主要對象的社會關系之間的影響,特別是素描的表現力,當然就為中國畫表現豐富的內容,關系和塑造形象的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因而也就為水墨人物發展提供了一條廣泛的途徑,水墨人物今天的面貌,更具體的證明了其為這種文化背景下的結果。當今的水墨人物從寫實的意義上來說,它的造型已發生很大的改變。水墨更向著人的神采表現,人的精神深層挖掘。并把畫面表現人的精神面貌的力度作為與現實內容完美統一標準去實踐。畢建勛老師在他的《水墨人物畫寫生與創作》(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12)提到從橫向上看,水墨人物畫除了繼承宋以前的“形神兼備”的美學傳統和文人寫意人物畫的筆墨資源外,主要是中西結合的產物,他是文人寫意的筆墨語言和西方的人物畫造型方法及相應的色彩學方法結合的產物。它的畫中積淀不甚豐厚,不像山水畫、花鳥畫那樣大師林立,梁楷、陳洪綬、黃慎、任伯年等寫意人物畫家之后,水墨人物畫從徐悲鴻、蔣兆和、黃胄、方增先、劉文西、盧沉、姚有多、周思聰到1978年中央美院第一節研究生等一批畫家至今,僅僅四五代人而已。經過這幾代人的學理探索和創作積累,水墨人物畫這一畫種已經初具現代形態。它是一個具有悠久的人文傳統而又非常年輕的畫種,一個有待于更加成熟的畫種。
毫無疑問,人物畫是以人物形象為審美主體的,是塑造感人的人物形象來傳遞藝術家對生活、對世界的評價并以之寄托作者的情思和愛憎。但是,對于造型研究的退化、正式傳統繪畫的失落,無疑這是人物畫的內傷。今天,我們把更多的關心給與造型的研究,這就非常必要了。康書增老師認為“把西方嚴謹的造型和中國傳統的精湛,水墨淋漓的筆墨書寫相結合是他對目前創作寫意人物的一種觀點”(筆記于2007-11-22日康老師課堂)。鄧維東老師也認為“寫實是一種技術,寫意是一種升華了的探索,寫意的關鍵是造型”(筆記于鄧老師2007-12-21日課堂)。由此可見,當前更多水墨畫家非常重視“寫實”重視“造型”。當然這種“寫實”已經不是唐宋時實的重復。他除了給予外部的“形”的應有的關切,還要注入更多的畫家個人的性情抒發。
中國寫意人物畫自建國以來,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技術積累,經受西方文明的沖刷,經受了金錢磨盤的碾壓,相信人物畫的輝煌已為期不遠了。
【摘要】梁楷等人強化了中國繪畫“以形寫神”的特色,大膽的以主觀感受和意愿去提煉、取舍、夸張、想象、改造、強化所描繪的對象。當今的水墨人物從寫實的意義上來說,它的造型已發生很大的改變。水墨更向著人的神采表現、人的精神深層挖掘,并把畫面表現人的精神面貌的力度作為與現實內容完美統一的標準去實踐。
【關鍵詞】寫意畫人物人物畫
參考文獻:
[1]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7.
[3]劉國輝.中國畫名家創作隨筆.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5,5.
(二)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化的培育需要正確的、科學的、先進的理念來統籌和引導。新時代背景下,群眾廣泛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將給社會公民群體的教育帶來新的挑戰和壓力。在此背景下,社會公民群體將接受各種各樣現實生活中可能看不見、摸不著、感受不到的社會轉型期的不良影響和反映,容易迷失方向,失去正確的價值判斷。因此,通過正確的、科學的、先進的理念來引導社會公民是十分關鍵和必要的,這也是中國化實現轉變的核心和關鍵。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對于中國化研究中的兩個問題,要運用正確的手段,樹立素質化、國際化、個性化的先進的中國化研究培養目標,積極應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保持中國化教育沿著健康可持續進步的方向發展。
二、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化研究中兩個問題的實現路徑
(一)要在科學、合理、健康的路徑下實現中國化健康發展。當前社會出現很多怪現象,如果這些不健康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繼續在社會公民群體中傳播,將十分不利于中國化的形成和發展。這種世俗化的價值體系一旦在社會公民中形成固定的關系觀念,在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社會公民群體的個體發展將寄托在一種錯誤的方向引導上,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十分不利。同時,這個問題將會引起許多連鎖反應,導致社會公民群體向著錯誤方向邁進。在此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中國化的培育需要跟現實生活相銜接,需要更有駕馭性和實效性,使中國化研究中的兩個問題朝著正確的、健康的、科學的方向發展。
(二)要在具有時代感、特色感和自由平等的空間中提升對中國化研究中兩個問題的意識。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公民的各種中國化和潛在的意識容易被虛擬的環境所誤導,導致一些公民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感明顯減弱,喪失對中國化的正確判斷。這不僅對社會公民群體的思想教育產生了影響,也對中國化發展的進一步確立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要在客觀條件下對中國化進行改造和再認識,要通過不斷發展完善,使中國化建立在一個富有時代特色的、成熟的氛圍之中。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化的特點和內容應十分鮮明和豐富,建立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應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
二、外來文化影響
表現當代人的審美觀,幾乎是所有求變畫家所希望接近的。我們不能忽視甚至反對藝術發展過程中要必然地符合規律地出現藝術的當代的一面。一個文化的特殊性格,不通過比較就很難突出它應該突出的東西。藝術的當代形式時代對藝術的要求,是藝術家歷史使命感在藝術中的表現,是時代生活與社會審美心理的體現。經驗告訴我們,對外來文化不應該是移植,而是以我們的思想去感應,中國畫必須保持自己藝術的獨立性。我深信,中國傳統主體觀念將在接受現代文化觀念的洗禮中,必將完成一次大的新陳代謝。三、中西方美學價值的正確認識
藝術發展史告訴我們,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能表現出深刻的哲學觀念。各個時代的真正偉大的藝術,它往往既是民族,但又不會囿于地域、民族的狹窄界限,總會在審美的深層上通向人類。從比較研究的結果來看,中國藝術是人格理想的一種體現,保持和諧是中國畫的根本。從本質上講,中西方藝術不存在高低優劣,而只有差別。人們應站在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高度對包括傳統本身及其影響在內的問題進行反思。中華民族完全能夠用自己的理想和實踐,吸取世界文化中的精華,注入現代藝術以新鮮血液,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美術。
由于幾十年來的歷史布滿了深陷的斷層,因此造成了不同年齡段的畫家在知識結構上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直接導致了各種“代溝”,人們很難使用雙方認可的概念和術語進行對話。在對前人作品的領悟,也因缺乏對構成元素的敏感和對知識結構、心理結構的適當組織,所以對深層表現內容的感受以及對形式構成深入感受之間產生脫離的現象,更多的人只能對形式構成有一定的敏感,而不能進入深層的表現內容,所以空洞的藝術表現成為通病。投入自然、投入生活成為當代畫家迫切的需要,我們的前人正是看到永恒和自然界充滿生機活意,大化流行,處處都在宣暢一種活躍創造的盎然生意,就是因為這種宇宙充滿機趣,才促使我們的先人奮起效法,生生不息,創造出輝煌的藝術成就來。
從理論這個角度來看,理論的正確引導比較薄弱。因為藝術的奧秘可能并不是由藝術家本人可以洞察和解說的。相反理論家以其高度敏銳的理論審察力和深刻的反思,在美學和繪畫之間找出一種類似的西方藝術心理學這樣的學問,既不是偏重于純粹抽象的哲學思考,也不只完成一個沒有意義的形式,找出這種中間橋梁才能對繪畫創作真正產生實質性的引導作用。
綜合上面的分析,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應采取吞兩極而取中,內研傳統,心師造化,妙合當代,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中國畫創作語境,創作出更多富有時代美感的、健康的中國畫作品,促使一個多元化局面的形成。驚人的昨天已經逝去,輝煌的明天必將來臨,中國畫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摘要】通過對當前中國畫若干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對中國畫文化標準、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應重新反思、定位和自我修復的論點。期許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中國畫創作語境,創作出更多富有時代美感的、健康的中國畫作品,促使一個多元化局面的形成。
【關鍵詞】當代中國畫文化思潮多元化創作語境
參考文獻:
近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的設計圖紙也毫無抵觸地引進數字化技術。一旦圖紙被CAD同化,就必須以它為基礎安排工作,從對方案的各種探討,到方案的修改、復制等,從現在逐漸完善的設備環境來看,我想恐怕再也不會回到用手制圖的時代了吧。但是現在也只不過是一種繪圖工具,掌握它還需要一定程度的訓練。隨著電腦進一步進入人們的生活,普及到隨手可用的狀態,就會成為很普通的思考工具,成為生活的一個要素,這一天我想不會太遠了吧。
我想它還會逐漸成為對加快世界建筑均質化進程的第二次浪潮,從CAD和CG制作出的圖紙來看,很難產生有個性的表現。而從手繪制的圖紙中可以看到制圖人的思考、困惑、文化背景等內容。CAD繪制的圖紙乍一看表現力很強,甚至看似有很充實的內容,但是無論是誰繪制的圖紙都會呈現出相同的表現。還可能會出現在建筑圖中極其重要的功能缺陷不容易被發現的問題。CAD繪制的圖紙表達不出制圖者的思維、猶豫,往往存在本來沒有處理好的細部也會被掩蓋過去,使人看上去還覺得做得很好似的問題。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更加認識到,徒手繪畫的設計草圖作為一種媒介,相對建筑師或設計師最后完成的作品而言,且有類似植物胚芽那樣不可否認的作用,除此之外,手繪圖還可能比最終作品走得更遠,它具有不受任何約束的創造力,即興、有姿態。它的特點還包括思想性、描述性、繪畫藝術性、語義學特點等。手繪圖具有你無法想象的前景。
我們相信設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一開始就賦予其設計文化的意味。
長時間以來,建筑師們最先學習的就是繪畫,無論是高迪還是柯布西耶,莫不如此。在建筑設計中,既要考慮空間和規律——建筑的兩個核心,也要考慮到繪圖,無論是設計建筑物還是設計家具,或僅僅只是將一些模糊的想法實現,都要經歷略圖、草圖到最后執行方案的過程,一些設計大師們的手繪圖,因為蘊藏著他們最樸素和直白的創造,記錄了設計的過程,以至成為后來設計者們的收藏、學習的重要范本。
但隨著電子工具的廣泛應用和電腦繪圖的普及,人們甚至相信這將意味很多老式手工操作的結束,而事實并非如此,建筑這種杰出的空間藝術,應當永遠不會掘棄繪畫,因為繪畫不僅體現了建筑設計的內在觀念,而且,還是促使建筑發展的前沿力量。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畢竟還有人堅持著……
現在仍有很多設計師堅持徒手繪圖,通過手繪圖這種恒久的方式,他們能同他人交流得更多,如思想,這比那些全套的所謂執行方案、圖像、計劃和尺寸之類更加卓越,因為在這些圖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即興的趣味和某種設計姿態,同時他們又極富思想性、描述性、繪畫藝術和語義學特點,并能展示出一種前景,使人立刻領悟到其中蘊藏的持續力量,無論是將之視為設計還是繪畫。
建筑徒手畫是建筑設計方案構思、建筑參觀資料收集、建筑設計與表達內在美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名成功建筑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延伸了人的腦和手的功能,但在很長時間內乃至永遠,CAD不可能完全代替手工研究設計,尤其不能代替學習過程中通過作業訓練的思維,對在學習的學生而言,更需要這樣的訓練。
建筑畫不僅能給建筑創作帶來靈感和遐想,更是建筑師的一項基本功,它是建筑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把握建筑環境空間的能力,以及用線條表現材料質感和空間的水平,這是一個建筑師或是建筑教學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表達能力。
作為設計師,當我們為3DMAX以及LS軟件的強大功能喝彩的時候,也多多少少帶有一點失落和惆悵。效果圖這個設計師的看家本事,似乎正在逐漸退化,設計與表現也因為專業分工而造成脫節,過于精美的畫面質量更像是商業化的包裝,而大量的資料儲備圖庫是建筑造型的隨意拼貼,堆砌變成更加容易,信手捏來,設計創作所應有的嚴肅性好像正在被花花綠綠的畫面所遮掩,而一年一度設計競賽的評比會也怕會有變成選畫會的危險。但也正是設計分工的驅使,推生出一批專業的制圖公司,當然,我們不應以消極的心態去抱怨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種種問題,關鍵是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建立網絡讓設計師與繪圖師配合得更加密切,比如把建筑表現引入設計創作之中,而不僅僅是對結果的表現,比如設定環境光線時更多采用照片融入方式,強調實景效果,而不是亮麗的舞臺布景,更重要的是我們應以建筑技術和建造質量上的提高逐步彌補現今效果圖與實際效果的巨大反差。
效果圖是設計師用以表達設計意圖與業主溝通交流的基本手段,正如汪國瑜先生所說,它是設計師“以畫代言,以圖表文,以象證實,以形表意的語言工具和表達手段。”與純粹的美術作品不同,效果圖是一種藝術和技術結合的產物,它既要求設計師有對空間和形體造型上的推敲,還要有邏輯的思辨。效果圖由來已久,我國古代曾有的“界面”實際上也是一種效果圖,然而在效果圖中引入透視法,則是在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伯魯乃列斯基首先在建筑圖紙中以二維的空間表達出三維空間的效果。
建筑表現的種類很多,除了模型,效果圖也門類繁多,各種表現手法在色調、質感、環境渲染、光影、造型特征和空間性格等方面的處理上都各有千秋,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效果圖表現也由早先對鉛筆、鋼筆、毛筆、噴筆、馬克筆等運用發展到現在的電腦繪畫。
室內外設計是一個過程,在這一從構思、推敲、修正直至最終較為完善地表達設計意圖的過程中,都離不開設計的圖形表達,設計師利用草圖在設計前期的構思階段演奏建筑這一凝固音樂的序曲,可以說它實際上能最“純真”地表達設計觀念,并提供設計師有益的聯系,富有情趣和朦朧詩意的草圖本身就是一項“設計作品”,歷史上如辛克爾、柯布西耶、羅西等的構思草圖都是很好的例子,隨著專業分工的細化,設計師在很多情況下不再參與設計最終的圖紙制作,而把他委托給專職的表現公司或個人,由他們來協助設計師完成設計成果的最終表現。隨著信息技術和設計業的發展,電腦圖像的藝術魅力和使用價值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其他種類的效果表現手段相比,電腦建筑表現以設計圖為依據,以其獨特的美學品質,在透視角度的選擇上,在基調和節奏的確定上,在光影、色彩、材質、形體、立面劃分、細部刻畫、建筑與周圍環境整體性的表達及配鏡處理上,都有明顯優勢,它能以清晰準確,較為客觀逼真的圖景反映設計師的設計意圖,達到古人所說的“真境逼”境界,為業主,開發商或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形象依據,尤其是動畫表現,在建筑空間中注入時間的節奏,表達建筑空間可居可行、可游可觀的真實場景和體驗價值,使人可以俯仰自得,徜徉在現實與夢境之中。
無疑,效果圖表現在對設計真實性和精確性的表達上有很大的優勢,然而設計表現還要注重建筑空間整體的渲染與營造,即“建筑意”的表達,不僅要“真境逼”,還要“神境生”。這就要求作者不僅要熟諳電腦技術,更要具備良好的設計學以及繪畫藝術方面的素養和品位。
參考文獻:
A、《安騰忠雄論建筑》(日)安騰忠雄/著白林/譯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B、《水晶石建筑表現Ⅱ》崔愷/《序》、王路/《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