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4: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混凝土澆筑工藝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施工工藝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屬于密級配瀝青混凝土,最大優點在于與鋼板連接成一體,與橋面變形具有良好的隨從性,不會出現其他形式鋪裝的裂紋。適用于大中型橋梁,尤其是大跨度的斜拉橋和懸索橋及拱橋鋼橋面鋪裝。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在橋面鋪裝的應用上,施工工藝與普通瀝青混凝土鋪裝大相徑庭,區別在于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需使用專用攤鋪機和運輸車。“特殊的涂膜類粘結劑+GA+SMA”是日本常用的鋼橋面鋪裝結構的一種。該鋪裝結構充分利用GA的防水性、整體性特點,在對鋼橋面板噴砂除銹后,縱橫向涂布一遍粘結劑對橋面進行封閉,而無需進行任何的防腐層施工。在太原北中環橋施工中,鋼橋面鋪裝結構采用了:噴砂除銹+英國進口甲基丙烯酸樹脂(MMA)防水粘結體系+3.5cm澆筑式GA10+3.5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
1)施工準備。在正式施工前,可使用吹風機對粘結層進行吹風和干燥,以確保其干燥整潔。對污染的油跡應及時擦洗。精確測量,準確定位側限擋板的高度,以確保攤鋪厚度。對施工機械進行檢查,開展人員培訓和調配,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等。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鋪裝工藝和攤鋪設備完美結合是施工質量的可靠保證,必須使用專用的Cooker車和鋪攤機等。
2)混合料生產。將集料加熱后稱量,按照配合比加入適量礦粉進行干拌,可使得礦粉溫度提高將其中水分排除掉,將干拌時間控制在10s~20s為宜。再將瀝青噴入后濕拌60s~90s后即可完成混合料的生產。當混合料拌和使用的是未加熱的礦粉時,則石料應按290℃~330℃的標準進行加熱。混合料生產完畢后,將出料溫度控制在220℃~250℃為宜。在混合料生產過程中,拌合溫度高且時間長,對溫度控制的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拌和樓具有較高的拌和及耐高溫能力。生產完成后的混合料粘性較大,在每次生產完畢后,應及時徹底清除粘附在設備上的混合料。為減少粘附,可在生產前將隔離劑涂刷在運料車、儲罐或卸料斗等內壁上。
3)混合料運輸。澆筑式瀝青混合料運輸必須使用專門的設備Cooker,該設備主要包括攪拌、加熱和攪拌罐儲存三部分。在裝料前,應先將Cooker溫度預熱至160℃左右。混合料裝車后,應不停的進行攪拌,將混合料在運輸途中的溫度控制在220℃~250℃之間。在施工中,要求進入施工現場的運輸車輛不得對橋面產生污染,同時要求混合料的卸車溫度不得低于220℃。因此,應安排專人在其進入施工現場前對混合料進行溫度測定及對運輸車輪胎及底板進行清洗。否則,應立即駛離。混合料在Cooker車中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停留。在施工中,按照1h~3h進行控制,攪拌時間不得少于40min,總的等待時間不得超過5h。
4)混合料攤鋪。這是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施工的關鍵。由于混合料自流成型無需碾壓,進行鋪攤作業須使用專用攤鋪機。專用攤鋪機主要包括自行牽引、攤鋪和前置布料三部分。攤鋪前,攤鋪機應提前半小時進行預熱,預熱溫度控制在160℃~200℃為宜。在施工中,混合料的流動性容易使部分空氣封閉,且溫度較高,封閉的空氣膨脹形成氣泡。應安排專人緊隨攤鋪機將氣泡及時戳破,確保混合料與下層之間形成有效粘結。在施工過程中,應盡可能的減少橫向施工接縫。必須停工時,先在接縫處放置與攤鋪寬度相同長度和高度的擋板,混合料緊貼固定后的擋板并人工抹平,通過敲打將混合料擊實,待冷卻后將其拆除。在接縫處繼續施工前,先對接縫處混凝土加熱,待其軟化后,開動攤鋪機進行正常攤鋪。對接縫處出現松散麻面情況,應人工進行處治。混合料具有流動性,為防止混合料的側向流動,需設置邊側限制,待鋪裝層冷卻后拆除。在施工過程中,為避免混合料流動導致的皺皮現象,應根據施工現場的溫度變化及時對攤鋪溫度進行調控。為避免混合料的污染,凡是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均應穿戴鞋套。
5)SMA上面層施工。噴灑改性乳化瀝青粘結層后,進行SMA上面層施工。
1掛籃施工主要流程
1.10號橋梁段施工流程
0#橋梁結構相對復雜,預埋件、鋼筋、預應力束交錯密集,因此我們的現場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要特別仔細,主要流程如下:(1)在墩頂安裝托架平臺;(2)澆筑支座墊石和臨時支座;(3)托架平臺試壓;(4)綁扎底板及腹板;(5)安裝腹板縱向、橫膈梁橫向鋼筋、管道;(6)安裝0#段的模板;(7)對頂板底層鋼筋網進行綁扎、定位管道鋼筋;(8)拆除頂板、底板模板;(9)混凝土強度達到85%以上才可進行張拉和管道壓漿。
1.2懸臂澆筑節段施工
(1)1#梁段。拼裝掛籃主縱、橫桁梁拼裝掛籃底梁及模板安裝主縱橫梁安裝前后吊桿主縱梁中部加錨并調整主縱梁和主橫梁位置吊掛兩側底藍試拉后調整底藍高程安裝外側頂部模板調整模板尺寸及標高綁扎梁段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安裝端部模板對稱澆筑箱梁節段混凝土。(2)2#梁段。1#梁段施工完畢后才能進行2#梁段施工。施工流程如下:加長主桁梁的長度將吊桿和底藍進行放松把主橫梁沿主縱梁移動中部錨固點松開、鋪好推移滑道鋼板將聯體掛籃向未長邊移動主縱橫梁采用千斤頂頂進再把開始接長的主橫梁連同底藍推移到位拉緊中間聯體主桁梁錨桿調節底盤的平面位置與高程安裝預應力束和鋼筋澆筑箱梁混凝土張拉。
1.3合攏段施工
為減小現場施工的工作量,吊架可采用掛籃的底籃系統,底籃結構懸吊是將吊桿孔洞預埋在兩懸臂箱梁端底板上,合攏段進行施工時,將懸臂梁的掛籃底向前移動,前橫梁錨固在懸臂端上。合攏的次序為先邊跨后中跨,并嚴格按設計要求組織施工。
2質量控制要點
2.1拼裝
在0#塊處的1#斜拉索張拉拆模后,可在1#塊和0#塊施工的門式支架進行改造,組拼用于標準節段澆筑的掛籃。掛籃拼裝過程中應注意如下細節:底模架要試拼,檢查橫梁連接縱梁情況,檢查吊點的變形情況;檢查吊桿橫梁;桿件相互連接情況;掛籃加工完成后,對幾何尺寸、焊接質量,主桁架、前后吊桿、錨具進行力學試驗。
2.2鋼筋安裝
箱梁鋼筋分為普通鋼筋和預應力鋼筋,鋼筋進場后,試驗單位取樣做材料試驗。鋼筋施工,首先要根據設計圖在鋼筋場地分類制作,并采用標示牌對鋼筋進行分類;縱向鋼筋用電弧焊接長,長度必須大于10倍鋼筋直徑。箱梁的U型鉤筋,在施工中必須鉤住對應位置鋼筋的最外層;當預應力管道同鋼筋有抵觸時,應以預應力管道為主。
2.3澆筑混凝土
在混凝土澆筑前,現場施工人員要對各項工作認真檢查,主要包括:掛籃軸線、掛籃底籃軸線、標高、模板固定情況、鋼筋數量和位置、掛籃的錨固情況、受力傳力體系以及督促材料和設備部門檢查混凝土施工備料、機械性能等工作,檢查完后,要認真填寫相關的表格。所有懸澆箱梁節段在混凝土澆筑時,必須采用對稱、均勻澆筑方式,避免因為不均勻產生偏心受力;混凝土澆注時的順序應該按照從懸臂端逐漸向尾端澆注,應及時調整荷重增加導致掛籃下沉。砼性能需滿足泵送要求,且緩凝時間要按照設計要求執行。
2.4線性控制
(1)梁軸線控制。
線性控制是實現橋梁整體安全與質量可靠的保證,且也是保證橋梁的線性符合設計要求。線性控制的關鍵在于預拱度的確定橋梁施工中,對施工預拱度進行計算有重要意義,且精確的數值可為整體施工質量控制提供保證。實際中,預拱度的控制要結合現場實際進行。
(2)梁高程控制。
在連續梁施工過程中對線型影響的因素包括混凝土溫度、混凝土自重、收縮徐變及施工等影響。為控制橋梁標高,設計時要預測混凝土澆注的溫度,現場施工必須進行相應的控制,如溫度控制。
2.5合攏施工
(1)邊跨合攏。
邊跨現澆段在逐步向合攏段澆筑靠攏的過程中,現澆梁段軸線位置要及時檢查,將合攏段的縱向、橫向誤差控制設計范圍內。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及時檢查梁底與支架之間的距離大小,確保邊跨合攏時自由伸縮,避免因混凝土拉力過大而影響質量。保證支架的剛度、強度、穩定性、彈性及非彈性變形等滿足設計要求;進行驗算地基承載和基礎設計時,控制其承受荷載后的沉降變形滿足設計要求。
(2)中跨合攏。
由于張拉、混凝土收縮徐變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合攏梁段懸臂產生偏差,因此,我們在施工過程中要按照如下相關措施進行:合攏段縱向制孔波紋管是中間連通管,其與兩懸臂伸出波紋管連接參照0#梁塊段波紋管外套接,為防止波紋管上浮,現場施工要進行壓重程序,但澆筑混凝土會導致穿束工作困難,為確保孔道位置準確,必須要做更多的定位鋼筋,波紋管接頭處采用嚴密性材料封膠,確保孔道施工質量。晚上溫度低,混凝土澆筑,水分蒸發少,水灰比適當降低。澆筑時要嚴格控制箱內外溫度。為避免裂紋出現,夜間施工因采用一次收漿壓平的施工工藝,在確保管道口不滲漏水的情況下,盡可能在頂板上用麻袋覆蓋,及時灑水降溫。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按縱、豎、橫向的施工工藝進行預應力張拉。先對預應力束進行分級張拉,張拉完成后才能進行體外支撐拆除。縱向預應束張拉的順序應采用先張拉長束后才能張拉短束;先張拉底板束,后才能進行頂板束施工。同一斷面先進行邊束-后中束的施工工藝,且要采用對稱施工工藝,碰到臨時合攏束時,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處理。
3結論
論文主要介紹了掛籃施工工藝流程進行了分析,包括0號橋梁段施工流程、懸臂澆筑節段施工流程、合攏段施工流程,在此基礎上,對掛籃施工控制要點進行了分析,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拼裝、鋼筋安裝、澆筑、預應力施工等,對于線性控制,主要包括布設控制點、梁軸線控制、梁高程控制等3個方面進行闡述,最后對合攏段施工質量控制進行研究,包括邊跨合攏質量控制和中跨合攏質量控制。因此,在以后的類似工程提供了控制措施,同時,論文僅僅進行了相關的表層研究,下一步工作可從掛籃法施工的工藝設計進行深入研究,從而達到投資最少,效益最高,促進掛籃施工工藝的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軍.北江特大橋菱形掛籃設計與施工[J].施工技術,2007(S1).
[2]李勇軍.淺析懸臂灌澆筑法在混凝土連續梁橋施工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0(12).
[3]李斌.大橋懸臂施工中掛籃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水運(學術版),2007(11).
[4]陳亞東,田奇,田太明.掛籃施工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8(11).
1 預應力筋制作、安裝的質量控制要點。
1.1 檢查預應力筋的品種、級別、規格、數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1.2 按設計或工藝要求計算的預應力筋長度值檢查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其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相關的規范、質評、試驗規程的有關規定。
1.3預應力筋的切割應使用切斷機、砂輪鋸或其它可行的方法進行;
1.4鋼絲下料后,應用機械方法進行調直,但不應損壞鋼絲;
1.5鋼絲和鋼鉸線編束時,應每隔1~1.5m綁扎一道鐵絲,鐵絲扣應向里,綁好的束應編號掛牌堆放;
1.6 預應力筋展開后應平順、不得有彎折;表面不應有裂紋、小刺、機械損傷、氧化鐵玻和油污等;
1.7預應力制作和安裝時應避免污染和電火花損傷。
2 預留孔道制作的質量控制要點。論文大全,混凝土工程。
2.1 檢查預留孔道用的金屬螺旋、橡膠棒(管)品種、規格,其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時應密封良好、接頭嚴密、線型平順、安裝牢固。
2.2 采用抽拔制預留孔,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4~8Mpa時抽拔預留管。抽拔后,混凝土孔道不得發生變形及塌落現象。預留管抽拔完畢后,應立即清理孔道。
2.3 檢查安裝波紋管的剛度,同時見證水密試驗。
2.4 檢查安裝波紋管的質量,波紋管位置應準確牢固,同時應防止鄰近電焊火花燒傷管壁。
2.5 預留孔道的心寸與位置應正確,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埋鋼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預留孔道位置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除相關專業有特殊規定外,尚應符合有關驗收標準的規定。
2.6 在穿入預應力筋前,應清除預留孔道內的雜物和積水。
3 預應力張拉的質量控制要點。
3.1 制定嚴密的張拉工藝流程及質量保證措施,張拉工藝按通孔、制束、穿束、張拉等工序編寫,預施應力大小、順序按設計要求進行。
3.2 檢查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其品種、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3.3 預應力筋的預施壓力、張拉或放張順序和張拉工藝,應符合設計和施工工藝要求。預施應力時,預應力筋、錨具和千斤頂應位于同一軸線上。
3.4 預施應力應以應力控制為主,以伸長值作校核。預應力筋的實際伸長值與計算伸長值的差值符合設計規定。當實際伸長值與計算伸長值之差與設計規定不符時,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5 用超張拉方法減少預應力筋的松馳損失時力筋的張拉程序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3.6 檢查張拉端預應力筋內縮量,內縮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張拉端預應力筋內縮量限值和檢驗方法應符合有關驗標的規定。
3.7 檢查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長度和長期外露錨具的防蝕的措施。
3.8 每次預應力張拉以后,應全面檢查以下數據:
(1) 每個測力計、壓力表、油泵及千斤頂的鑒定號。
(2) 測量預應力鋼材延伸量時的初始拉力。
(3) 在張拉完成時的最后拉力及測得的延伸量。
(4) 千斤頂放松以后的回縮量。
(5) 在張拉中間階段測量的延伸量以及相應的拉力。
(6)應力混凝土構件承受全部預應力后,應進行上拱度測定。論文大全,混凝土工程。
4 后張法的質量控制要點。
4.1 在后張法預應力筋張拉前,對孔道摩阻損失、擴孔段摩陰損失和錨口摩阻損失進行實際測定;
4.2 后張法預應力筋張拉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后張法預應力筋預張拉或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預張拉或初張拉時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80%,檢查一組同條件養護混凝土強度試件;
(2) 后張法預應力筋終張拉時,混凝土強度等級和彈性模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查一組同條件養護混凝土強度試件和彈性模量試件;
(3) 后張法預應力構件的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數量不得超過預應力筋總數的5%,并不得位于結構的同一側,且每束內斷絲不得超過1根。
(4) 曲線預應力筋和長度大于24M的直線預應力筋,應在兩端張拉。論文大全,混凝土工程。長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線預應力筋,可在一端張拉,張拉端宜分別設置在構件的兩端。
5 預應力混凝土澆筑和養護的質量控制要點。
5.1 預應力混凝土的澆筑及養護,應符合普通混凝土的有關規定。
5.2 澆筑混凝土時,應保持錨塞、錨圈和墊板位置的正確和穩固。論文大全,混凝土工程。論文大全,混凝土工程。
5.3 在混凝土澆筑和預應力鋼筋張拉前,錨具的所有支承表面(如墊板)應加以清洗。
5.4 為避免孔道變形,不允許振搗器觸及套管。
5.5 梁或空心板端部錨固區及預制構件,為了保證混凝土密實,除使用內部振搗外,宜使用外部振搗器加強振搗,骨料尺寸不要超過兩根鋼筋或預埋件間凈距的一半。
5.6 混凝土養護時,對為預應力鋼束所留的孔道應加以保護,嚴禁將水和其它物質灌入孔道,并應防止金屬管生銹。
6 預應力管道壓漿和封端的質量控制要點。
6.1 檢查管道清洗情況:在壓漿前,用吹入無油份的空氣清洗管道,接著用含有氫氧化鈣的清水沖洗管道,直至松散顆粒除去及清水排出為止,再用無油加壓空氣吹干。
6.2 檢查壓漿的水泥漿抗壓強度,水泥漿應用標號不低于是42.5號的普通硅鹽水泥配制,水泥漿溫度不得超過32℃;水泥漿的抗壓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6.3 預應力孔道壓漿:預應力筋張拉后,孔道應盡快壓漿(采用電熱法時,應在鋼筋冷卻后進行),一般不得超過14天:當氣溫或構件件低于5℃,不得進行壓漿。
6.4 檢查孔道壓漿工藝,壓漿工藝應符合設計要求,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
6.5 檢查水泥漿試件制作。對于在壓漿后28天內需要移動的構件,應在壓漿地點隨機抽樣制作同條件養護水泥漿試件,當設計無要求時水泥漿的抗壓強度應大于設計強度的75%。
6.6 檢查錨具和預應力筋封閉防護前的防銹和防水處理。錨具和預應力筋封閉防護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凸出式錨固端錨的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50mm;
(2) 外露預應力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6.7 檢查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長度,預應力筋外露長度不宜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論文大全,混凝土工程。
每個刊物的字數都是不一樣的,要是發省級刊物的話一般字數在2000字到3000字之間不等,一般多數在2500字左右
河南中級職稱論文
軌道交通的軌道施工應用
摘 要:通過軌道的特征來介紹軌道 交通的施工流程及操作要點。
關鍵詞:軌道交通;梯形軌道
1 前言
根據城市軌道交通的不斷 發展,各大城市已進入到城市建設的,因為城市軌道交通關鍵在于城市居民區、商業區等繁華地段,因而需要滿足可靠性高、成本低、維修少、振動低、噪音低、抗振性能高等,普通整體道床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梯形軌枕軌道系統是由PC制縱梁和鋼管制的橫向聯接桿構成的,形似扶梯,因此稱之為梯形軌道,它是縱向軌枕的一種,具有既能夠發揮軌枕本來的特性,大幅度提高荷載的分散能力,又可補充鋼軌本身的剛性和質量的性能特點,可以說是軌枕的一種革新形式。
據統計,鐵道的維護管理成本占總營運費的1/3,越是高速對軌道的整備條件的要求越高,梯形軌道系統通過改造車輛,軌道結構相互作用系統的動力特性,能夠達到減少20%~30%的維護管理成本,這對促進經營改善起到很大作用。同時,車輛軌道結構相互作用系統動力特性的改善,能明顯地減輕車輛軌道系統的沖擊輪重。因此,在維護管理及環境問題的解決上有很大作用。
2 工法特點
梯子形軌道施工整體道床一次性成型,簡化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效率,每工日施工進度達到50m~75m。梯子形軌道施工后梯形軌枕能有效浮置,對其減振降噪性能有保障。
3 工藝原理
梯子形軌道施工采用“散鋪法”施工工藝,施工前根據設計的軌道高度對梁面實際高程進行復核,當梁面高程不能滿足軌道設計高度要求時,需要對橋面進行鑿除處理。然后進行基底鑿毛、清理工作,按照整體道床施工工藝進行鋪軌基標測設,并用墨線在橋面上標記出軌道中心線、道床邊線等,綁扎L形支座鋼筋,然后吊裝梯形軌枕就位,粘貼泡沫板,上扣件及鋼軌,利用支承架調整軌道狀態,再支設支座模板,檢查軌道狀態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后,利用混凝土輸送泵進行支座混凝土一次性澆注,養生待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后拆除模板,人工清除泡沫,從而形成浮置狀態梯子形軌道,梯子形軌道施工斷面。
4 施工操作要點
4.1 梁面高程、預埋筋的檢查及梁面鑿毛處理
在梯子形軌枕就位前完成梁面高程復核、預埋筋的位置和高度檢查工作,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時進行處理。梁面高程不能超過設計值2cm,對預埋鋼筋高度、數量、位置也進行全面檢查,對歪斜的鋼筋要進行調直、銹蝕鋼筋要進行除銹處理。為加強支座混凝土與橋面混凝土的有效結合,防止通車運營后支座混凝土在長期振動過程中與橋面剝離,對L形支座范圍內橋面進行鑿毛處理,鑿毛點位間距為30~50m m,鑿深5~10m m,鑿毛后用高壓水或高壓風將基底面沖洗干凈。
4.2 基線測設、放線
鋪軌基標及加密基標的測設與普通高架道床相同,控制基標在直線地段每120m 設置一個;曲線地段每50m 設置一個;曲線起止點、緩圓點、圓緩點處各設置一個;加密基標在直線上每隔6m、曲線上每隔5m 設置一個;水準點間距宜為100m,標樁應與道床同級混凝土埋設牢固。另外根據梯形軌枕設計圖紙利用墨線將L底座及軌枕位置標記在梁面上,梯形軌枕的編號、軌枕面標高也標記在對應位置處。
4.3 L形支座鋼筋綁扎
支座鋼筋采用基地集中下料,現場綁扎的施工形式,鋼筋加工后集中存放,并將鋼筋分類編號、做上明顯標記,確保上料運輸過程中鋼筋種類不混亂。現場按圖紙要求進行支座鋼筋的綁扎,鋼筋交接點用鐵絲捆牢,鋼筋鋪設順序為:底層、中間層、面層、板塊端部,最后綁扎特殊部分加固鋼筋,鋼筋綁扎過程中嚴格按圖紙要求設置好預埋管線。
4.4 梯形軌枕吊裝、架設、調整
梯形軌枕吊裝前,將WJ- 2 型扣件的橡膠墊板、鐵墊板按要求安裝在軌枕上。用起吊設備將梯形軌枕吊裝至梁面對應位置上方,在梯形軌枕的凸形擋臺吊裝孔位置安裝支架,移動軌枕使其基本就位,而后放置在梁面上。梯子形軌枕吊裝時,其起吊點位四點,位置設在梯子形軌枕兩端的連接鋼管端部。軌枕就位后,可在梯形軌枕兩端部的表面適當位置處,用紅油漆做標記作為軌枕調整參照點,用千斤頂或專門工具調整軌枕的平面位置和高低,當達到要求后,將軌枕固定。
4.5 粘貼泡沫板
梯子形軌枕主要依靠減振墊及緩沖墊滿足減振降噪作用,為保證施工完畢后的梯子形軌枕能與L形支座有效浮離,最大程度發揮梯子形軌道的減振降噪作用,在梯子形軌枕就位前,在梯子形軌枕底部(減振墊范圍外) 用厚30mm 的泡沫板滿貼,在梯子形軌枕外側面(緩沖墊范圍外) 用15mm 泡沫板滿貼,泡沫板的粘貼效果直接影響到梯子形軌枕的減振效果,為保證泡沫板有效粘貼并防止施工過程中脫落,采用膠水先將泡沫板粘貼在軌枕上,然后再利用膠帶進行綁扎加固,在澆筑混凝土前全面進行檢查,防止泡沫板破碎和脫落。另外在粘貼泡沫板的時候注意泡沫板邊緣與軌枕邊緣平齊,粘貼的順序是先粘貼底部的泡沫板,然后粘貼側面的側面的泡沫板。
4.6 鋼軌及扣件安裝
放置橡膠墊板I,將鋼軌撥入鐵墊板的承軌槽內。扣件組裝時,鋼軌內側采用10號軌距墊,外側采用8號軌距墊,安裝彈條,按扣件扭矩要求擰緊T形螺栓。
4.7 軌道幾何狀態調整
鋼軌及扣件安裝完畢后,按照 《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要求對軌道幾何狀態進行測量和精調,注意不得使用軌枕支撐架的絲杠調整,使用千斤頂或其他專用工具進行調整,調整到位后將軌枕固定。
4.8立模板,澆筑混凝土
待鋼軌精調完畢后,用高壓水或高壓風清潔梁面,立L形底座模板,進行混凝土的澆筑與養護,按《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范》執行,另需注意以下事項:
從L 形底座的側模上方澆筑。先澆筑 L 形底座水平部分,再澆筑垂直部分。澆筑時間間隔等要求按規范執行,并不得導致水平部分混凝土變形。
L形底座混凝土澆筑時,防止混凝土與梯形軌枕的減振墊之間出現空隙。
混凝土終凝后,及時松開扣件及接頭夾板,以防止鋼軌脹縮對混凝土造成損壞。混凝土澆注質量直接影響到梯子形軌道的減振效果及軌道狀態,如果混凝土澆注振搗不密實,則梯子形軌枕減振墊與混凝土間出現空隙,直接影響到梯子形軌道的減振效果及軌道狀態。
4.9 清除泡沫板
支座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人工將軌枕底部及外側面的泡沫板清除,從而使梯子形軌道依靠減振墊和緩沖墊浮置在L形支座之上。
5 結語
隨著城市 經濟和生活的 發展,人們觀念的更新,我國的地鐵建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地鐵車站內部裝飾裝修和城市綜合開發將密切結合是必然的趨勢。當然,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和條件來確定其適當的規模。同時,創造出良好的地下環境和更具特色的 中國地鐵車站建筑,將是我國建筑師為之奮斗的任務之一。
參考 文獻:
[1] 鐵道標準設計,北京地鐵梯形軌道工程試驗段考察報告.2006.
看了“河南中級職稱論文字數”的人還看:
1.2017年中級職稱論文字數
2.工程類中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筏板基礎由整塊鋼筋混凝土平板或板與梁等組成。這類基礎,整體性好,抗彎剛度大,可調整和避免結構物局部發生顯著的不均勻沉降。施工時要按施工操作工藝,保證施工質量。
1.主要材料
水泥、砂子、.石子、減水劑、早強劑、鋼筋、墊塊
2.主要機具設備
2.1機械設備
混凝土攪拌機、皮帶輸送機、插入式振動器、平板式振動器、自卸式振器、自卸翻斗汽車、機動翻斗車、混凝土攪拌運輸和輸送泵車(泵送混凝土用)等。
2.2 主要工具
大小平鍬、串筒、溜槽、膠皮管、混凝土卸料槽、吊斗、手推膠輪車、抹子。科技論文。
3.作業條件
3.1已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包括土方開挖、地基處理、深基坑降水和支護、支模和混凝土澆灌程序方法及對鄰近建筑物的保護等。
3.2基底土質情況和標高、基礎軸線尺寸,已經過鑒定和檢查,并辦理隱蔽檢查手續。
3.3模板已經過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預檢手續。
3.4在槽幫、墻面或模板上劃或彈好混凝土澆筑高度標志,每隔3m左右釘上水平樁。科技論文。
3.5埋設在基礎中的鋼筋、螺栓、預埋件、暖衛、電氣等各種管線均已安裝完畢,各專業已經匯簽,并經質檢部門驗收,辦完隱檢手續。
3.6混凝土配合比已由試驗室確定,并根據現場材料調整復核;后臺磅秤已經檢查;并進行開盤交底,準備好試模。
3.7施工臨時供水、供電線路已設置,施工機具設備已進行安裝就位,并試運轉正常。
3.8混凝土的澆筑程序、方法、質量要求已進行詳細的層層技術交底。
4.施工操作工藝
4.1地坑開挖,如有地下水,應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
4.2.基坑土方開挖注意保持基坑底上的原狀結構,如采用機械開挖時,基坑底面以上20~40㎝厚的土層,應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壞基土。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或超挖,應進行換填,并夯實。基坑開挖應連續進行,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應在基底以上留置150~200㎜一層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時再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以免基土被擾動。
4.3.筏板基礎施工,可根據結構情況和施工具體條件及要求,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1)先在墊層上綁扎底板、梁的鋼筋和上部柱插筋,先澆筑底板混凝土,待達到25%以上強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側模板,澆筑完梁部分混凝土;(2)采取底板和梁鋼筋、模板一次同時支好,梁側模板用混凝土支墩或鋼支腳支承,并固定牢固,混凝土一次連續澆筑完成。但兩種方法都應注意保證梁位置和柱插筋位置正確,混凝土應一次連續澆筑完成。
4.4當筏板基礎長度很長(40m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后澆縫帶,以避免出現溫度收縮裂縫和便于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對超厚的筏形基礎,應考慮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筑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過大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基礎底板裂縫。
4.5混凝土澆筑,應先清除地基或墊層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內不得存有積水;木模應澆水濕潤,板縫和孔洞應予堵嚴。
4.6澆筑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離析,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每層厚度為250~300㎜。
4.7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鋼筋、預埋鐵件、預留孔洞和管道有無走動情況,發現變形或位移時,應停止澆筑,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完后,再繼續澆筑。
4.8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后,應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鐵抹子壓光。科技論文。
4.9 基礎澆筑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d,必要時應采取保溫養護措施,并防止浸泡地基。
4.10 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
5.質量標準
5.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和有關的規定。
5.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5.3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必須按規定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評定標準的規定。
5.4基礎中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5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不大于400cm2。孔洞面積不大于100 cm2。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入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樓大廈日益增多,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意突飛猛進,入們在改善生存環境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喜人的進步。然而縱觀已建和在建的工程,滲漏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部分工程建成后幾乎年年進行堵漏,耗資巨大并且影響使用。防水是個系統工程,涉及設計、施工、管理翻維護等諸多方面。總的來說,防水分建筑防水和結構防水,建筑防水是指附加在結構的外防水層,結構防水是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本體防水。建筑防水以柔性材料為主,雖具有較好的彈塑性,但施工復雜,材料易老化,耐久性差;結構防水是以混凝土為主,施工簡單,成本低,防水耐久性好,但密實性難控制,易收縮開裂。
結構防水是治本防水,建筑防水是治標防水,而目前流行一種傾向,防水設計和施工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卷材或涂料上而忽視治本方式。事實也是如此,澆筑混凝土馬馬虎虎,沒有技術改進措施,一旦卷材或涂料老化破裂,就出現滲漏。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建立防水技術的新概念:把結構自防水搞好,做到不裂不漏,這才是最重要的永久防線。對于特別重要的建筑,要搞“雙保險”,在迎水面再做一層外防水,但從根本上說,還是應該把結構自防水放在首要位置,因為這才是治本的。
二.結構自防水的基本機理
所謂結構自防水,其核心就是要最終澆筑成的結構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滿足抗滲、抗侵蝕,結構致密且無有害裂縫。混凝土是多孔材料,僅僅通過石子的連續級配、提高水泥用量和砂率、加入有機硅或減水劑等來減小混凝土的空隙和毛細孔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往往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這是由于忽視了混凝土的致命弱點―――收縮。盡管混凝土很致密但干縮和冷縮(溫差收縮)會使結構產生裂縫,從而破壞結構的整體防水功能。,當冷縮值大于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時,則引起結構開裂。如果施工不周,澆筑工藝及泌水未處理好,出現蜂窩狗洞,結構自防水也無從談起。因此,結構自防水必須從混凝土補償收縮、澆筑工藝、泌水處理、溫度監測及混凝土保濕養護等多方面來控制。
三.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技術的特點
1、防水可靠,建筑結構與防水功能合一,可取消外防水,建筑結構簡單。
2、施工簡便、減少工序、大大縮短工期。大面積連續澆注,可不留后澆縫,也可用于普通混凝土后澆縫的處理。
3、節省材料節約投資、價格低廉,每立方米比普通混凝土增加14元左右UEA的材料費,防水綜合費用約為卷材等外防水作法的1/5左右。
4、 永久性防水效果,便于維護保養,節省維修費用。
5、誠輕建筑自重。
6、適宜于任何復雜體形的防水部位,僻決了一般防水難以或無法處理的困難,亦能確保防水質量。
7、可適當加大建筑物的伸縮間距,給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加快整個建筑工程施工的進度。
8、萬一有損壞漏水,容易修補,因而也可用于補漏工程。
9、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耐磨性能,對于上面有行人的平屋面及跑道、路面等有利。
10、可避免有些外防水材料施工時對環境的污染。
11、可提高混凝土的的抗硫酸鹽鹽和抗海水侵蝕能力,可用于港口,水工建筑。
四.結構自防水的具體施工技術
某高層建筑,地上20層,地下一層,總建筑高度75.55米,建筑面積24000 平方米,地下室混凝土量2800立方米,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抗滲等級S8,結構自防水。結合該工程的施工實例,從5個方面論述結構自防水的施工技術。
1、選擇好混凝土的外加劑
JM一111外加劑,遇水膨脹析出凝膠,堵塞毛細孔滲入的水份,與水泥中的鋁酸鹽礦物在水化工程中形成大量的鈣礬石為膨脹源,這種膨脹源的結晶是穩定的水化物,填充于毛細孔隙中,使大孔變小孔,總孔隙率減小,從而增加混凝土的密實性,即補償混凝土的收縮。其補償收縮原理見圖1。
圖1 補償收縮混凝土的抗裂原理
2、設計好混凝土的澆筑工藝
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每條澆筑帶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動器,第1道設置在混凝土卸料點,振搗手負責出管混凝土的振搗,使之順利通過面筋流人底層;第2道設置在混凝土的中間部位,振搗手負責斜面混凝土的密實;第3道設置在坡腳及底層鋼筋處,因底層鋼筋間距較密,振搗手負責混凝土流人下層鋼筋底部,確保下層鋼筋混凝土的振搗密實(見圖2)。振搗手振搗方向為:下層垂至于澆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層振搗自上而下,嚴格控制振動棒的距離、插入深度、振搗時間,避免各澆筑帶交接處的漏振。
3、處理好混凝土的泌水
大面積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漿順混凝土的坡面下流到坑底。由于混凝土墊層在施工時,已預先在橫向上做出2 cm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順墊層坡度通過兩側橫板底部預留孔排出坑外,少量來不及排除的泌水隨著混凝土澆筑向前推進被趕至基坑頂端,由頂端模板下部的預留孔排至坑外,當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腳接近頂端模板時,改變混凝土澆筑方向,即從頂端往回澆筑,與原斜坡相交成一個集水坑,另外有意識地加強兩側模板處地混凝土澆筑強度,這樣集水坑逐步在中間縮小成水潭,用軟抽泵及時排除。采用這種方法排除最后階段地所有泌水(見圖3)。
4、加強混凝土的保溫、保濕和養護
在混凝土初凝表面能上人后,對其表面及時進行覆蓋。由于氣溫較高和水泥水化熱開始的共同作用,表面水分散發速度很快,為防止表面的干縮裂縫,對其表面在保溫的同時進行保濕。混凝土已澆筑范圍內鋪設帶有小孔的塑料循環水管,利用體內循環水對其進行表面噴水養護、保濕。在其上覆蓋一層塑料布,2―3層麻袋,一層泡沫板,再覆蓋一層塑料面進行保溫。溫差控制在25℃以內,形成外蓄內散綜合養護方法。
5、實施溫度監測
為了正確了解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狀況,可采用簡易測溫法,即在混凝土中預埋鋼管,用便攜式電子溫度計測溫,鋼管用ᵩ48腳手架管,底口焊鐵板封死,上口高出混凝土面10 cm,底口比測溫點深5~10 cm管用灌水深度為10~15 cm。根據監測結果,混凝土在第3天達到升溫值,中心最高溫度為72℃,內表最大溫差為22℃,滿足溫控要求。
五.結束語
該工程地下室結構自防水的施工技術措施經過關方審批論證是可行的,施工質量經驗收為優良。該工程交工3年,地下室出現有害裂縫及滲漏現象。通過實踐,對結構自防水可得出下列結論:
1、選擇好混凝主的外加劑,以補償混凝土的收縮
2、設計好混凝士的澆筑正藝,增強混凝土的密實性;
3、加強對混凝土的保濕、保溫和養護,減小混凝土干縮裂縫;
4、實時溫度盜滾,減少淺凝土溫差裂縫;
5、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強化施工管理,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執行好崗位責任制。
參考文獻:
[1]李正鴻 膨脹加強帶在高層建筑地下室設計中的運用及施工技術 [會議論文]2006 - 第四屆全國混凝土膨脹劑學術交流會
[2]高明權 地下室混凝土結構防水止漏施工技術分析探討 [期刊論文] 《廣東建材 -2009年8期
[3]孫宇 UEA補償收縮混凝土在地下防水中的應用 (被引用 5 次) [期刊論文]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在研究發展高強混凝土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以其易澆筑不離析、力學性能穩定、高強度、高耐久性、高體積穩定性以及高工藝性而越來越被業內人事所關注。
1.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1高強度
混凝土的強度對結構來說是最基本的性能要求,而在大跨度結構物允許減少斷面的構件部位,應盡量采用強度高的混凝土,同時也要保證其性能高。大多數國家將強度等級在50Mpa及以上的混凝土稱為高強度混凝土。
1.2高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建造的構筑物,在經過自然老化和人為劣化后,還未到達設計的使用壽命就進入了老化期,質量和安全問題逐漸突出,修復和更新的費用也耗資巨大。因此,在橋梁、港口等重大工程中,對混凝土耐久性的關注程度已經躍居其強度之上。
經研究和實踐證明,在普通的混凝土原材料中通過合理的摻加外加劑和摻合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可以很好的改善其耐久性能,其耐久性能可達百年之久,是普通混凝土的3-10倍,主要表現在抗滲性、抗侵蝕性、抗凍性、耐磨性、抗碳化和抗堿骨料反應能力的增強。京滬高速鐵路基礎設施設計速度目標值為350km/h,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結構的實際使用年限為100年,環境類別為碳化環境,作用等級T1。為滿足高速鐵路工程結構耐久性要求,橋涵等結構物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
1.3高體積穩定性
混凝土的體積穩定性直接影響結構的受力性能,甚至會影響其結構的安全。HPC在此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具有較高的體積穩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應具有較低的水化熱,硬化過程中不開裂,收縮徐變小;硬化后期具有較小的收縮變形,不易產生施工裂縫。
1.4良好的工作性
HPC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在成型過程中不分層、不離析,易充滿模型,坍落度經時損失小,具有良好的可泵性,滿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密實、勻質、平整、表面光潔,提高施工效率。
2. HPC的配制
2.1原材料的選擇
HPC在配制上的特點是低水灰比,選用優質的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外,必須摻加足夠數量的礦物摻加劑和高效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混凝土內部孔隙率,減少體積收縮,提高強度,提高耐久性。論文格式。必須對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進行檢驗,尤其要控制好集料、水泥和礦物摻合料的質量,主要技術指標必須達到施工規范的要求。
2.2配合比設計
在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采用優化設計原則,不僅要滿足強度等級、彈性模量、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含氣量等技術要求,同時還應對其抗滲性、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抗堿骨料反應、抗凍性、抗裂性等進行嚴格要求。論文格式。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所追求的重要指標,對混凝土工程來說意義重大,耐久性的提高是降低使用過程中巨額維修費用和重建費用的重要手段。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提高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幾項措施:
3.1摻入高效減水劑和高效活性礦物摻合料:
為保證施工中混凝土拌合物具有所需的工作性,在拌合時須適當地增加用水量,這樣就會使水泥石結構中形成過多的孔隙。在加入高效減水劑后,不但能使水泥體系處于相對穩定的懸浮狀態,還可以使水泥絮凝體內的游離水釋放出來,因而達到減水的目的,可將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同時,加入高效減水劑后,在保持混凝土良好的流動性時,還能使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值小;不含Na2SO4,堿含量低,對混凝土耐久性有利。
摻入高效活性礦物摻合料能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膠凝物質的組成,消除游離石灰,使水泥石結構更為致密,阻斷可能形成的滲透路,從而提高混凝土的穩定性,增進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
3.2.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水灰比的大小是決定混凝土密實性的主要因素,它不但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而且也嚴重影響其耐久性,故必須嚴格控制水灰比。
4.質量控制
4.1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和管理。論文格式。
原材料是混凝土的基本組成部分,材料的變異將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因此收料人員應嚴把質量關,不合格的材料不得進場。使用檢驗合格的原材料,不合格品堅決退場不能使用。不同類別不同規格的材料分類分區堆放,并且標示明顯。
4.2嚴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施工。
攪拌前通過測定砂石的含水率,將設計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重量比),并根據含水率的變化及時調整;使用精確度高、檢定合格的稱量設備進行準確計量。質檢人員應及時檢查原材料是否與設計用原材料相符。
4.3嚴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運輸。
應根據具體建筑工程的結構特點和工程量的大小以及道路氣候狀況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確定HPC的運輸設備,保持混凝土的均勻性,保證運到澆筑地點時不分層、不離析、不漏漿,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氣量等工作特性。運輸過程中對運輸設備采取保溫隔熱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溫度升高或受凍。嚴禁在運輸過程中向混凝土中加水。減少混凝土的轉載次數和運輸時間,保證從攪拌機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不影響混凝土的各項性能。采用混凝土泵輸送混凝土時,應在混凝土攪拌后60min內泵送完畢,且在1/2初凝時間前入泵,并在初凝前澆筑完畢;因各種原因導致停泵時間超過15min,每隔4-5min開泵一次,使泵機進行正反轉方向的運動,,同時開動料斗攪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離析。
4.4科學合理的澆筑。
澆筑一般包括布料、攤平、搗實、抹面和修整等諸多工序,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直接關系到結構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所澆混凝土必須均勻密實且強度符合施工的具體要求。嚴格控制所澆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坍落度和含氣量等工作性能。澆筑采用分層連續推移的方式進行,泵送混凝土的一次攤鋪厚度不易大于600mm,間隙時間不得超過90min,不得隨意留置施工縫。在炎熱、低溫、風速較大的條件下澆筑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采用插入式高頻振搗棒、附著式平板振搗器、表面平板振搗器等振搗設備振搗混凝土。振搗時避免碰撞模板、鋼筋和預埋鐵件,不得加密振搗或漏振,且不宜超過30s,避免過振。加強檢查支撐系統的穩定性,澆筑后按照工藝仔細抹面壓平,嚴禁灑水。
4.5加強高性能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能創造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的條件,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同時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日曬、風吹、寒冷、干燥等自然因素而出現超出正常范圍的收縮、裂縫及破壞現象,因此要個控制溫度和濕度條件,保證混凝土的水化反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確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使用功能。
5.結束語
在橋梁施工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將整跨梁板預制、架設就位(簡支梁狀態)后在端部澆筑混凝土并張拉預應力使之連續的“先簡支后連續”施工法,而形成的體系則被稱為“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 近幾年,我國公路的迅速發展使得橋梁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先簡支后連續施工法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一、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施工工藝
1、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施工流程
預制梁體;安裝預制梁;逐墩現澆;張拉墩頂負彎矩鋼束;橋面鋪裝及護欄施工。
2、關鍵工序施工
2.1、連續段濕接縫的施工
預制簡支梁安裝在臨時支座上,并調整好軸線與標高后即可進行濕接縫的施工。
2.1.1、舊混凝土鑿毛。將梁頂板要澆注混凝上的范圍內的梁板表層混凝土鑿毛。澆筑混凝土前還需濕水。
2.1.2、安裝底模及永久性支座。將支座置于墩頂支座墊石上,放好后在永久性支座外周圍安裝底模,永久性支座與底模間的縫隙應采取有效措施密封為防止漏漿。
2.1.3、安裝鋼筋及預應力筋孔道。論文參考。綁扎或連接鋼筋時要嚴格按照設計進行。特別是預應力束道的位置應嚴格控制,以防止預應力筋與管道之間摩擦引起的應力損失,增加及改變預應力筋的受力。孔道在兩預制梁端與現澆段相接處的位置偏差應控制在2mm 以內。論文參考。在現澆段中預埋與預制梁中同種材料的預應力束道。
2.1.4、澆注現澆混凝土及養生。一般采用強度更高的混凝土,嚴格控制各材料用量,澆注混凝土時采用小直徑振搗棒的振搗器配合大直徑振搗棒的振搗器,最后用平板式振搗器,確保現澆段混凝土密實。加強養生防止產生裂縫。
2.2、預區力鋼束張拉控制
張拉前,認真檢查張拉設備的完好性、注重張拉的技巧性、控制張拉溫度的合理性。從而盡量避免損失主梁預應力。
2.3、結構體系轉換施工控制
負彎區鋼絞線全部張拉完成、壓漿、封錨后,即可落梁,進行體系轉換。體系轉換時,要保證梁體均勻、同步下降,支座共同受力。論文參考。
2.4、測量橋面測量點標高,作好記錄,并檢查梁體有無裂紋或損壞。論文參考。
二、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的優點
1、施工快
主梁可在下部工程施工的同時進行預制,成批生產,因此可以縮短施工周期,使施工簡便快速,滿足施工要求。
2、跨度大
相對與簡支結構體系來講,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的寬度有較大的提升。高速公路橋梁的跨度一般可達到40米。這主要是由于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的跨中彎矩大幅減小,而支座處產生了負彎矩,使得彎矩在整個梁中能夠較為均勻。同樣高度的梁體,在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中因荷載而產生的彎矩較簡支梁要小,也就是說可以把跨度做的更大一些。
3、造價省
與簡支梁相比,先簡支后連續體系的跨中彎矩相對較小,而內支座處則承受比完全連續梁小得多的負彎矩。簡支轉連續使結構在剛度上則獲得很大的提高,并且對配筋設計與施工都極為有利。它既保持了簡支梁施工簡便和節省模板支架的優點,又吸取了連續結構減小話載彎矩的長處。為了承受活載的支點負彎矩,需將跨中的正彎矩鋼筋在接近梁端處彎起,并伸到接頭處與相鄰的簡支梁的同類鋼筋相焊接。
三、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的缺點
確切的說,先簡直后連續結構體系的缺點主要是指因為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連續而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論文參考。
1、預應力損失
在先簡直后聯系結構結構體系施工過程中,要張拉敦頂負彎矩鋼束,這樣勢必會導致梁體中的預應力損失。論文參考。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張拉設備的完好性、張拉的技巧性和張拉溫度等方面來減少主梁預應力損失。而在連續結構或者簡支結構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2、橫向聯系薄弱
橋梁在實施體系轉換時,通常較為注重縱向聯系,從而忽略橫向聯系,導致橫向聯系的剛度不夠,通車不久就出現病害。武漢市某高速公路高架橋的每跨第三、四片梁體之間的絞縫破損嚴重,國內一般采用鑿出破損的混凝土,重新焊接鋼筋后澆筑高強度混凝土來修復。
3、擾度大、裂縫多
擾度過大可能跟預應力損失過大、混凝土材料徐變預測不準確、豎向施工接縫剪切徐變過大、活荷載具有靜載特性以及混凝土單向應力強度準則不符合復雜應力狀態等有關。
腹板斜向裂縫一般位于橋梁跨中,裂縫呈現上寬下窄特征, 位置靠近腹板的上托板。根據不同的情況,目前國內大多采用高壓灌膠和貼碳纖維布來處理裂縫。
參考文獻:
龐君鵬《先簡支后連續體系橋梁施工方法研究》. 中國水運.2007年
1 工程主體概括濟寧運河某處大橋工程路線全長530m,其中跨河特大橋全橋長404.66m,主橋橋跨布置為40m+80m+156m+80m+40m五跨連續自錨式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
1.1主墩由矩形承臺和棱臺形塔座二部分組成,矩形承臺平面尺寸為12.5m(長)×12.5m(寬)×3.5m(高);棱臺形塔座平面尺寸為8.0(5.0)m(長)×8.0(6.0)m(寬)×1.0m(高),總高度達到4.5m,為深基坑工程,同時也是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工程。大體積砼對溫差變化比較敏感;承臺高度高帶來基坑的圍護、鋼筋定位、砼側壓力的平衡、以及砼溫度控制等一系列施工技術措施問題。
1.2承臺采用二次澆筑。承臺一次性連續澆筑完成,單個承臺混凝土澆筑總量達547m3,不留施工縫,對承臺鋼筋定位、模板安裝以及混凝土側應力的平衡帶來很大的難度,對施工技術、組織管理和現場監控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3承臺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工程,應嚴格控制水化熱而引起的內外溫差,采取相應的降低水化熱等一系列防裂措施,防止溫度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等引起的裂縫,同樣也是本工程的一個特點和施工難點。
2 鋼板樁圍堰施工2.1①挖基前測量放線,并由固定樁和護樁,放出邊坡。②基坑開挖尺寸比設計基礎結構邊長大100cm。③開挖至比設計基底標高高20cm 時,用人工清底,防止基底土體被擾動。④基底開挖至設計標高后,澆筑砼墊層。
2.2樁頭剔鑿
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采用人工剔除樁頭砼,嚴格控制剔除深度,同時又必須保證鑿至新澆、密實砼面而且達到樁頂設計標高。
2.3 鋼筋綁扎
鋼筋加工尺寸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執行,鋼筋綁扎,焊接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標準執行。鋼筋預先根據設計尺寸配好料,在墊層砼澆筑1天后可進行現場綁扎。免費論文參考網。鋼筋加工時,先綁扎底層鋼筋,鋼筋周邊所有節點必須全部綁扎,其余可采用50%交錯綁扎。底層鋼筋完成后搭設鋼筋定位支架,進行豎向鋼筋施工,豎向鋼筋與底層鋼筋應綁扎可靠,豎向鋼筋完成后進行頂層鋼筋和側面水平鋼筋的綁扎。鋼筋保護層根據設計保護層厚度采用預制砂漿墊塊,底層鋼筋完成后將墊塊墊于底層鋼筋網下,頂層鋼筋保護層用豎向筋高度控制,側向保護層采用預制砂漿墊塊。承臺鋼筋施工完成后,必須按設計位置預埋索塔塔柱預埋鋼筋,并用箍筋固定于鋼筋網上。
2.4 承臺模板
承臺模板采用鋼框竹膠板組合大模板進行拼裝,腳手架鋼管配拉桿加固,拉桿采用φ16鋼筋加工而成,拉桿間距為橫向600mm,豎向600mm,并用斜撐進行加固。模板的凈空尺寸必須符合承臺設計尺寸,模板安裝好后,經監理工程師對輪廓尺寸、標高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砼澆筑。
2.5 冷卻水管安置
承臺體積為12.5m×12.5m×3.5m,防止溫度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等引起的裂縫,是承臺施工關鍵工序施工控制技術。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特點進行工藝技術設計,按施工工況計算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場及仿真應力場,根據承臺內部溫度分布特征,埋設冷卻水管,水管層距為0.7m,水平間距為1.1m。
冷卻水管采用外徑為φ33mm、壁厚為3.0mm、具有一定強度、導熱性能好的電焊鋼管制作,管間采用法蘭連接。
3 混凝土澆筑
3.1 澆注區域平面劃分
施工澆注區域平面劃分根據“分段定點、薄層澆注、逐漸覆蓋、局部補充”的薄層澆注原則,按混凝土自然流動半徑5m,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車直接輸送入模澆筑施工。
3.2 混凝土澆筑工藝
(1)在混凝土澆筑前組織人員對混凝土供應、振搗準備工作進行檢查,并會同監理對鋼筋、模板、預埋件等分項工程進行驗收,填寫各類資料,經監理簽認后填寫并審批,簽認后方可澆筑。
(2)混凝土澆筑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應采用串筒、溜槽或軟管下料,以保證混凝土不致發生離析現象。免費論文參考網。混凝土出口處布置3~4 臺插入式振搗器,引導混凝土流向。
(3)澆筑過程采取全斷面分層澆筑,以釋放早期混凝土水化熱, 削減混凝土溫度峰值。全斷面分層法澆筑時,必須保證第一層全面澆筑完畢回來澆筑第二層時,第一層澆筑的混凝土尚未初凝,如此逐層進行,直至澆筑完成,分層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
(4)混凝土澆筑前,搭設施工走道,所有支架不得與鋼筋相連,以免擾動鋼筋。機具預先認真檢查并試運轉。在混凝土澆筑期間,要保證水、電、照明不間斷,以防出現意外施工停歇縫。
(5)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接觸面鑿毛情況,及時將碎碴異物清除干凈,檢查合格后才能開盤。
(6)澆筑混凝土時,采用振動棒搗實,保持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30-40cm的1.5倍,約50cm左右,與側模保持5-10cm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且對每一部位混凝土必須振動到其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呈平坦、泛漿,但不得使混凝土產生離析,確保混凝土密實,提高混凝土與鋼筋握裹力,減小內部微裂縫和混凝土的徐變。
(7)大流動性混凝土在澆注、震搗過程中,泌水和浮漿順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事先在北側預留匯水井,通過潛水泵排出。試驗人員應嚴格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離析、泌水情況,并及時處理。
(8)澆筑時模板看護人員應巡查模板及模板支撐構件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一旦出現跑模情況,應及時予以加固處理。
3.3 施工技術措施
(1)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技術降低水化熱
主要采取在混凝土中摻入粉煤灰及外加劑的“雙摻”技術和選擇合理原材料的方法通過多次試配達到最低水化熱和最小收縮的效果。
(2)嚴格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
混凝土的內部溫度是水化熱的絕熱溫升、澆筑溫度和結構的散熱溫度等各種溫度的疊加;澆筑溫度越高,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值也越高。免費論文參考網。同樣是引起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收縮開裂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在混凝土每次開盤之前,通過量測水泥、粉煤灰、砂、石子、水的溫度,以估算澆筑溫度,必要時采用對骨料進行噴淋水、加冰拌降溫等辦法控制混凝土溫度,但需注意加冰一定要拌和均勻,確保所有冰融化,以保證混凝土質量。
混凝土選擇在晚間和清晨進行澆筑施工,用麻袋包裹泵送管道并澆水降溫等辦法,控制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3)澆注措施
根據混凝土澆筑量越大,水泥水化熱溫升值越高的特點,在澆筑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①對混凝土初凝時間嚴格控制在12h以上,以免混凝土內部水化熱過快產生溫度裂縫;②對混凝土分層澆筑,這樣間接的增加散熱面,避免溫度積聚;③混凝土進行二次收漿,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發生龜裂;④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的技術措施
3.4 混凝土溫控監測
(1)現場溫控監測的目的
進行現場溫控監測,實行信息化溫控工作,在承臺混凝土澆筑前,在承臺內部布置了幾個測溫孔,采用簡單可靠的測量方法,隨時控制混凝土內的溫度變化,若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25℃時,可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不至過大,以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
(2)現場溫控監測的方法
前言
混凝土裂縫問題經常出現在水工建筑中,如水閘、泵站、大壩等。其對水工建筑物的外觀、使用以及人員的安全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由于混凝土的成因與發展比較復雜,再加上對于裂縫的認識不完全,裂縫問題的出現總是令人防不勝防,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什么方法能夠徹底的防止裂縫的產生。所以,本文通過分析泵站混凝土裂縫成因以及防止方法,對于提高其施工質量以及運行、修繕工作,有很好的效益。
1 裂縫問題的主要類別
泵站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根據不同的角度其分類情況也是不同的。本論文主要按照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裂縫的深度、方向、形狀以及發展機制將混凝土裂縫歸納為三種情況。變形、荷載、堿骨、施工裂縫是按照裂縫的成因歸類;表面、深層、貫穿裂縫是按照裂縫的深度歸類;垂直、水平、橫向、縱向、放射以及斜向裂縫是按照裂縫的形式與發展方向歸類的。
2 裂縫問題的主要成因
2.1 施工工藝與控制
(1)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如果控制不到位,會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導致裂縫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攪拌的不均勻、時間過長或過短,以及泵送混凝土時水泥與水的配合比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另外,骨料的下沉,塌落度的不適以及鋼筋預埋件擾動、模板變形或拆除過早等問題都是造成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
(2)如果溫度控制不好,在澆筑之前,沒有對原材料進行必要的降溫和遮陽等防護措施,以及混凝土出機口的溫度,這些都會造成泵站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此外,澆筑之后的保溫措施以及初期養護時沒有進行必要的防曬防凍等措施,都會對其產生嚴重的影響。
(3)混凝土施工分層不當,以及管理組織不合理都是造成裂縫問題產生的原因。另外,對于混凝土攪拌到澆筑的空間內,時間及澆筑順序,均勻與否還有接縫的處理是否恰當,都是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的重要原因。
2.2 結構與荷載的影響
(1)結構斷面影響以及平面尺寸或者單向尺寸的不合理,并且沒有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
(2)鋼筋位置的安放以及數量和結構斷面尺寸的不足;
(3)前期設計沒能考慮諸如臺風,地震等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導致實際的承受荷載超出設計荷載的范圍;
(4)沒能合理計算收縮以及溫度應力的實際值,導致抗裂鋼筋數量使用過少,或者使用鋼筋直徑間距偏大。
2.3 混凝土原料和技術原因
(1)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在存放時,使得水泥受潮或者高溫導致水泥非正常凝結,就會造成水泥含堿量過高,造成非正常膨脹,嚴重影響水泥的使用,導致混凝土脆性過大、容易斷裂。
(2)骨料的選擇也是影響混凝土好壞的直接原因之一,如果選用的骨料含泥量較大,而且表面污染嚴重,清理不干凈,或是使用已經風化的巖石及堿性骨料,都會對混凝土的質量造成很大威脅,嚴重影響著混凝的抗裂性及強度。
(3)混凝土中最重要的一點也包括各種原料的配合比,如果比例調節不好,出現水泥或水的配比較大,以及各種外加劑以及微量元素的使用不當,都會造成混凝土質量的下降。
2.4 環境的影響
環境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為此一定要重視混凝土澆筑時環境的溫度以及干燥度。在空氣中針對溫度的變化,一定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控制高低溫天氣,以及極度干燥天氣對混凝土產生的沖擊。這是由于混凝土剛剛澆筑完成,它的應力松弛還沒有發揮出來,養護一段時間的混凝土仍然需要維護,不可長期暴露在外。
3 混凝土裂縫的防止辦法
3.1 嚴格管理材料使用
鑒于泵站工程的規模一般比較小,混凝土的用料一般較少,這就更加需要把握好材料的質量,盡量選用同家產品、同一品種及同一強度等級的水泥。此外還要注意用料的色澤及最適配合比。針對混凝土規格而言,規格越高,使用的水泥用量就越大,水化熱增加,混凝土內外溫差增大,開裂風險也隨增加。為此,在混凝土原料的選擇上,一定要注意混凝土強度的等級,切不可太大,一般選擇中低等級的即可,同時還需要一些減水劑、外添劑以及微膨脹劑和硅粉的添加,以此來增加混凝土的強度和抗裂能力。
3.2 提高混凝土施工工藝
(1)混凝土澆筑時,必須保證時序的連續性,同時還要根據建筑結構的類別、區域以及鋼筋配置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選用適當的工具以及施工工藝,盡量科學合理的進行,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同時要對施工現場的混凝土進行嚴格的監控工作,發現不合理或者要求不達標時,要進行及時調配或者處理,盡量將損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2)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避免過振或者漏振現象的發生,要合理的安排施工工作,并采用快插慢拔的施工工藝進行。此外,為了減少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出現,對已經澆筑完成的混凝土還要進行后期檢查,采用抹面的技術閉合早期裂紋,并合理控制拆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出現溫差裂縫。
(3)為了更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需要不斷的在施工工藝上進行改進。合理選擇原材料,盡量選擇優質白灰,使用低熱量水泥,同時控制混凝土的出機及澆筑溫度。此外還要不斷改進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藝,運用二次投料及砂漿、凈漿裹石的方法,防止水分與石子、砂漿固定在一起,同時減少內部氣孔與裂紋的產生,利用二次振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裂強度。
(4)為了防止泵站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必須有效加強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通過具體實踐得知,混凝土的不均勻度與裂縫出現的概率有極大關系,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問題,必須要加強混凝土的日常施工管理工作。
(5)由于混凝土面積較大,泵站投入使用后由于各地荷載的不同,導致地基出現部分沉降,致使裂縫的產生。為此,必須合理的設置混凝土分縫分塊工作,并在基巖處隔段設置沉降縫,以此增大混凝土的散熱面積,減少沉降裂縫的出現。同時合理控制間隔層的澆筑時間及層間間歇時間。通過這段時間的間隙,可以有效的使混凝土從表面向外散發熱量,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但同時也要保證間歇時間不易過長,時間過長容易造成上層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出現。
3.3 混凝土溫度養護控制
(1)為了合理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需要使泵口的混凝土出機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白天天氣炎熱時,可采用搭建遮陽棚以及骨料灑水的方式進行降溫工作,同時控制水泥溫度不得高于60℃。
(2)混凝土的表面保護及護養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排專職人員進行輪班巡查。一般的護養工作開始與澆筑完成之后的二十及十八小時之內,溫度過高時可進行提前養護。采用1.5cm的外包編織袋或薄膜以及土工布然后加上防水薄膜的方式進行遮陽保濕工作,避免陽光的直射。一般養護時間不少于28天,并在驗收之前進行必要的維護和保護工作。
4 總結
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給泵站的使用及維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文章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仔細研究及調查,合理的對原因進行分析與分類。同時針對重點問題提出了防護措施,為泵站混凝土的使用及維護提供了可實行方案,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
參考文獻:
[1]閆心鵬.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