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4: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煤化工工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各國文化因背景的不同而有差異,但美術教育的文化功能基本精神核心都是相同的,一位學者曾這樣概括:“人文是指區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其核心是貫穿在人們的思維與言行中的信仰、理想、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從這一概念出發,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產品的美術,其實就凝結著人類文化發展的精髓,涵蓋著人文精神的本質。美術學科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內化地陶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務,同時,還應承擔起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的教育重任,這既是時代的需要,又是美術教育內在規律的客觀要求。
美術是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美術作品在創作時有外部的種種契機,作品的藝術世界內部一定有著自己的固有特質。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寄托著作者的目的,是作者個人精神思想的物質再現”。因此,美術課程中人文教育功能的體現是多方面的。
一定時期的美術作品既是藝術家自身思想情感的釋放,又是藝術家所處時代、國家、民族折射的文化之光,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構成了世界美術的多樣性。因此,通過美術學習,就可以使學生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對不同文化影響下的美術進行比較、賞鑒,加深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從而傳承世界優秀文化,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同時,我們應該懂得,世界各個時期、各個民族遺留下來的美術作品,正是人類在歷史發展各個階段所取得的共同文化成果,理應為人類共享。通過美術學習,要讓學生認識到文化的共有性、延續性和發展性,在參與文化的傳承中,既要樹立起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積極推進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繁榮,又要清除狹隘偏見、故步自封思想,增強相互交融、互補共榮意識,在推進文化的發展中作出貢獻。
為了發揮美術教育的文化功能,應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的文化,更多更好地介紹中國建筑、園林、服飾和各種工藝品,讓學生們知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除了有兵馬俑、長城外,還有雕刻、刺繡、蠟染、編織等數不勝數的優秀傳統工藝,讓他們思考為什么中國敬重黃色和紅色?為什么許多民間工藝美術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等等。
一、了解我國的民族文化
工藝美術具有相對的空間局域性,與地域文化相對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本質內涵是指區間文化的特性。在古代,人們被地域、民族等客觀因素限制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特定的地理環境滋生并養育著特定的文明,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審美體驗和審美趣味。人民不難發現剪紙的南北方風格的差異,少數民族族裝飾工藝與漢族裝飾工藝如此不同。同時,這些不同的藝術不僅是構成不同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是作為文化差異的一個最為突出和耀眼的表現特征。正因為裝飾藝術的這種地域文化性,共同構成了世界工藝美術的多彩天地。科技可以沒有國界、沒有民族的差別,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而美術卻萬萬不可走向“世界大同”,因為它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再創造。
二、了解我國及家鄉的社會習俗文化
在特定社會條件下,由于不同的觀點形態、風俗人情、民族特征、社會規范等的影響,就產生了不同的社會習俗文化。我國民間一般喜歡紅色,常在節日、婚禮中使用紅色,因為紅色象征喜慶、吉祥;對黃色雖有特殊的情感,而絕不濫用。在歐洲,人們婚禮常用白色,因為白色象征純潔和神圣。我國的年輕人也受到西方的影響,在婚禮上熱衷穿婚紗,但也會準備一套紅色的中式新娘裝。這是因為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里,白色多用于喪事,它是死亡的象征,不吉利。到現在很多地方還有保留本命年要在腰間系一根紅帶的習俗。泰州是一個有千年文化的古城,歷史名人輩出,有著較為豐厚的民俗文化,如溱潼會船、道教音樂,等等,學生可以親眼目睹,感受地方習俗文化的豐富多彩。
三、盡可能多地開設民間美術課程
我認為除了向學生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外,更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開設民間工藝美術課程,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觀摩鑒賞實物并親自動手制作作品,加深對我國民族工藝文化的認識,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弘揚祖國的民族文化。我校多年來在裝潢美術班和幼師班開設了剪紙、泥塑、刺繡、蠟染等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縱觀當今社會,市場經濟正波興浪涌,經濟、科技、文化的全球化,西方流行藝術的大量涌入,使正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種形勢下,美術教育必須承擔起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傳承人類優秀文化的職責,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在風云變幻的社會中健康成長。
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在運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教育過程中,對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質起著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學科無法替代的。美術課程是“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是“一種文化學習”。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涵養人文精神。這不是簡單的概念更迭,而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全面升華,從而使美術教育從純粹的技能性學科提升為具有文化傳承功能的學科,將使美術教育進入更廣闊的領域,更深厚的層次。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姚國華.知識分子?人文精神?大學教育.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論文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從文化傳播角度對梅山武功的傳承途徑、演變與生存形態進行調查分析,指出梅山武功的傳承途徑既具有傳統武術的一般特點,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方式;梅山武功的現代生存形態可分為原生態、次生態和現代形態三種形態,提出梅山武功的研究必須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體育的文化本質。
1.前言
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不同文化之間存在沖突、融合、擅變的過程。在當今全球一體化進程中,一方面,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我國在國際競爭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在世界范圍內發揮其影響力。另一方面,一些影響了幾代歷史的地域文化卻長期埋沒,不為人知。梅山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梅山文化反映了人類原始思維特征和文化信息,而梅山武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具有民族體育屬性的武術文化,它伴隨著梅山蛔蠻的歷史而發生發展。梅山地區因長期與世隔絕、不服王化,梅山文化在相對封閉的社會歷史環境中保持著原始狀態,梅山武功的主要功用體現在生活生產實踐當中。隨著中央統治者對梅山地區的多次征伐,梅山桐蠻奮起抗爭,梅山武功的軍事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和擴展。自從宋代開梅后,梅山地區并人中央版圖,梅山文化與外來文化互相交融,其文化特質很大程度上被弱化甚至湮沒于歷史長河。而梅山武功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直接導致其文化背景和內涵的缺省,淪為一種地方拳種。當今社會,傳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文化回歸傳統具有歷史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下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的需要,其次是抵制社會發展全盤西化的文化需求。在這個背景下,研究梅山武功的傳承途徑和現代生存形態可以更好的厘清梅山武功的本體特性,從而有利于梅山武功的發掘和保護,對于探索梅山地區新農村體育建設也具有積極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梅山武功的流傳形式與生存形態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期刊網、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圖書館、google搜索引擎等檢索、搜集關于文化、梅山文化、梅山武功、民族傳統體育等相關專著2部,關于武術、地方拳種、地方武術文化研究相關期刊論文10余篇。
2.2.2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梅山文化專家進行親自訪談。對本研究涉及的間題如梅山文化的基本概念,梅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梅山文化對梅山地區歷史進程的影響,梅山武功和梅山文化的相互關系等問題向他們進行咨詢,認真聽取建議并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實施。另外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向部分省外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本研究的看法和建議。
2.2.3問卷調查法
根據課題的需要設計問卷,并以專家問卷形式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發放,將60%以上的專家認為密切與較密切的指標確定為本次研究調查問卷的正式內容。問卷的信度、效度檢驗嚴格按照問卷調查法執行,共發放調查問卷30份,回收28份,有效回收問卷28份。
2.2.4田野調查法
通過實地考察梅山地區自然、人文、經濟環境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獲得本課題的相關資料。利用假期對新化、冷水江、安化、漣源、隆回等進行考察,獲得本研究相關一手資料。
2.2.5歸納演繹推理法
運用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人類學等理論對研究內容及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探討。
3結果與分析
3.1梅山武功伴隨梅山恫蠻的歷史而發展
《宋史·梅山炯蠻傳》記載:“梅山蛔蠻,舊不與中國通”梅山武功在長期封閉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依存于梅山炯蠻的發展,經歷了原始的生存手段、戰爭技能到宗教祭祀內容的過程。古代梅山地區伶婁底、邵陽、益陽、湘潭、懷化、常德地區一帶)主要居住著百越和苗、瑤、巴(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這里地處雪峰山中段,峰巒起伏,山高林密,人們長期過著原始生活,為了求生和與猛獸搏斗,則必須使自己具有強健的體魄和翻山越嶺的奔跑能力,并不斷改造和創新與自己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健身煉身器械和工具,學會和掌握了符合實際需要的格技動作和方法,這就是梅山武功的萌芽。隨著歷史發展,人們對大量的攻防技法不斷進行提煉和改造,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武功形態和內容體系,長期以言傳身授的方式流傳于世,體現著一種山野文明的深沉原始特征。民族傳統體育在現代社會中的延續與發展依賴于特定的文化和社會歷史背景,并在一定區域內發揮著特定的社會功能。梅山武功形成于生產勞動,發展于軍事斗爭和宗教祭祀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服務于梅山崛蠻的生活生產實踐還是為了滿足戰爭需要,或是宗教祭祀的需要,梅山武功根據歷史發展的潮流不斷被改造,也在這種改造過程中得以傳承發展。任何一種文化在歷史進程中都通過一定的方式途徑傳播,或資料記載、或口傳身授,并在傳播過程中必然會與其他文化沖突、融合乃至變異。宋代開梅后,統治者兒次大舉移民,梅山地區形成了多民族雜居、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并存的狀況,梅山文化在梅山地區不再占有統治地位,梅山武功也漸離于梅山文化作為一種地方拳種存在。社會發展到今天,梅山武功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舞臺大大縮小、形成梅山武功重要特征的封閉的社會基礎已經被現代工業文明所取代,現代梅山地區人們的生活節奏、生活方式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是忙時追山趕獵,閑來練武。梅山,已經徹底的融人了現代社會。
3.2梅山武功的現代生存形態
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后工業文明,這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發展中,是一個歷時遞進的過程然而,對于20世紀后期走向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由于全球化帶來的特殊歷史環境,這種歷時遞進的社會文化形態卻變成了共時共存的了。梅山地區也融入了由以農業經濟為基本特征的社會向以工業經濟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的歷史轉型中。在梅山地區,仍然以農業經濟為主,但是新興的工業經濟及后工業經濟也或多或少存在著。在這種背景下,梅山武功的現代化存在形式是多樣的,在現在和將來的較長時期內將以多層次、多形態存在和延續,呈現出多態并存的獨特景象。根據梅山武功現代社會功能價值及表現形式,從民族傳統體育學科角度可以將梅山武功的現代存在形式分為原生形態、次生形態以及藝術形態。
3.2.1梅山武功的原生形態
所謂梅山武功的原生形態并不等同于原始形態,原始形態是指在梅山武功形成期的社會背景下,主要的社會功用是生產手段和戰斗手段,是一種下意識的不自覺的形態。而原生形態是梅山武功形成體系之后,延續了原始形態下的社會功能,同時又從獨立的功法套路練習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以及同宗教祭祀結合,娛神自娛。這種形態自覺地、有意識地發展、傳承整個梅山武功體系。
在現代社會中,梅山武功的原生形態主要以“打”的形式存在于民間“把式”手中。在某些區域里,梅山武功實際上仍依賴于民間的生產、生活、傳統節日習俗及宗教活動而存在,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這些民間“把式”固守著祖先流傳下來的武功典籍或口傳面授某些功法套路,也許有些功法套路在流傳過程中被改變,但是總的來說這些“把式”手中的梅山武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生形態,可以稱之為原生形態。這些民間“把式”是梅山武功的承載者,他們保存著最為原始的梅山武術文化,同時固守著傳統的門戶。隨著他們這些老拳師的過世,梅山武功的這種原生形態也將戛然而止,從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保護角度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3.2.2梅山武功的次生態
梅山武功的次生形態是相對原生形態而言的,梅山武功與其他地區民族體育項目比較,其封閉性、生產實用性更強,娛樂、審美特征相對較弱。文化變遷時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一方面表現為人們價值意識的覺醒及其對價值的渴望和追求,使受羈絆的欲望和被束縛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另一方面,也使人更加意識到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文化價值體系轉換的一致性。在開始注重傳統體育文化發掘整理的今天,梅山武功試圖融人現代社會,卻無法處理好與生俱來的文化特征和現代社會價值取向背離的矛盾。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武術運動發展拖人力度加大,尤其是1979年國家體委發出《關于發掘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在整理過程中,梅山武功也被作為武術遺產和稀有拳種進行搶救,眾多民間拳師紛紛獻出自己的絕招,這種情況下梅山地區的武術運動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新化縣連續被評為全國武術之鄉。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遭遇的尷尬是,梅山武功注重樁功,強調在狹隘山區的實際運用,而現代價值取向卻向更快、更高、更遠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靠攏。晏西征在參加了第三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后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裁判員由于沒有認識到繼承傳統武術的重要意義,在評分時只注重力量、速度和高難動作,對一些原汁原味的傳統套路評分很低”。門因此,梅山地區武術院校在傳承梅山武功這種地方拳種的態度上,主要用現代競技規則對梅山武功加以改造,加人了大量騰空跳躍等難度動作,只保留了梅山武功中少數動作,這種形式的梅山武功適用了現代競技體育規則,迎合了現代競技體育的審美觀,但基本上已經脫離了梅山武功“重樁功”、“拳打臥牛之地”的傳統路子。梅山武功這種試圖保留自身特色又試圖融入競技體育的狀態我們可以稱之為次生形態,這種尷尬也是大部分傳統體育面臨的一個窘迫局面。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實現自身特點和現代價值和諧統一,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作為只存在于博物館的文物,是梅山武功巫需解決的難題,也是民族傳統體育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3.2.3梅山武功的藝術形態
梅山武功與藝術的聯姻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祭祀,梅山蠻重祭祀祈福,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祭祀過程中跳大仙,并揉人大量的武術動作,并隨著梅山蠻的繁衍而流傳至今。正是這種淵源,隨著梅山文化研究的升溫,有研究者提出將梅山武功作為表演因素加以整合,近幾年梅山文化主題旅游的升溫,梅山武功也作為一種節目開始走向舞臺向外來游客展示,這種形態的梅山武功注重表演,以滿足外來游客獵奇探秘心理,可以稱之為“舞臺上梅山武功”。這對于當地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只能稱之為表演形態而非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形態。由原始宗教祭祀擅變而來的民俗節日承載了梅山武功的藝術形態,這種形態下的梅山武功不為經濟利益,延續了原始宗教純粹的心靈信仰。這種形態的梅山武功不是一種體育運動,而是一種民俗藝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24-01
1.現狀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一個老牌的專業,長久以來為行業輸送著新鮮血液,促進著經濟的長足進步。但是近年來,由于高校的擴招,掛靠化工專業的熱門方向此起彼伏誕生,專業師資的整體能力跟不上等等原因,使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有所下降,而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專業人才的需要異常迫切。高校要抓住機遇,善于利用地方資源,促進專業辦學特色, 提升人才綜合能力, 提振專業的就業水平與競爭力。因此高校培養既有專業理論能力,又有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尤為重要。
因此,新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尤顯突出。我校于2010年著手修改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培養計劃,新培養方案于2011屆開始實施。
2.新培養方案的特點
2.1 培養目標明確,突出專業特點,體現專業應用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和知識,能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藝、工業催化、能源、醫藥和環保等部門從事生產、服務、研發以及設計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執行寬專業,厚基礎的教學指導方針,在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掌握化工領域工藝設計與設備設計、模擬優化方法、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基本能力。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階段,通過專業實習等途徑,緊密聯系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生產實際,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創新的初步能力”。
我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有兩個方向,即石油化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我校地處遼寧化工城,素有“煤都”之稱,既有石油化工的研發和生產優勢,又有煤化工的產業與科研依托,發揮優勢,凝練特色,致力于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創新,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強大的優勢。
2.2注重培養規格,強化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首先,強調德、體。“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素養”。
其次,強調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外語和計算機屬于工具型能力,會廣泛應用于將來的工作和學習。
重點強調專業能力。獲得專業基本知識,具備在專業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專業領域內工藝與設備的基本設計能力;了解專業學科前沿,了解新裝置、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動態;具有對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理解、運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再次,強調了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3優化課程體系,體現厚基礎、寬專業的培養特色,拓寬專業口徑,淡化專業意識,加強基礎教學,培養通才,增強人才的適應能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首先,新培養方案提高了原來要求的規定修滿教學學分,其中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學分。
學校前兩年實施通識教育,不分專業,基礎教育課程一致性,后兩年體現專業特色,突出學科優勢。
其次,在專業基礎課設置上,強化了四大化學的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同時整合了兩個培養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專業外語》、《儀器分析與實驗》、《電工學》等課程的一致性,體現了厚專業基礎,寬專業口徑的特點,增強了人才強大的理論基礎。
在專業必修課設置上,既要突出兩個方向的特色專業,又要體現我們學校的辦學特點,揚己之長,使培養的人才具有特色,滿足化工不同行業的需要。因此,我們將兩個專業方向的部分特色課程交叉選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選修《煤化工基礎》、《潔凈煤技術》,煤化工方向選修《石油化學》、《石油加工基礎》,使所有的學生,既懂得了本專業的知識,也跨入了另一個相鄰領域,擴展了知識面,也強化了就業優勢。
2.4重視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鍛煉和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化工人才
新培養方案中,在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傳統實習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學,綜合實驗和綜合能力素質訓練,強化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我們學校先后與地方6個化工企業及科研院所簽訂了實習協議,每年都有學生去進行不同類型的實習,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到企業委托實踐,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培養。
在課設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大膽創新,允許學生參與教師或者企業的科研課題,發散思維,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創新實踐”、“科技小論文大賽”“資格認證”、各種論文和實驗等大賽、以及參與各種培訓及調查報告等,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在仿真教學環節,學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實訓軟件,提供計算機房,使學生足不出戶,在計算機上就可以模擬實際化工工藝路線與實際化工裝置,自己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處理問題相結合,既鞏固了專業知識,也應用了專業知識,同時提升了動腦和動手能力。
在專業實驗環節,既體現兩個專業方向的共性,也強化了專業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學生開設化學工藝學專業實驗與石油加工專業實驗,而煤化工方向學生開設煤化工專業實驗的同時,也進行石油加工實驗,這樣既淡化了專業方向性,強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學生在就業中更具備了競爭力。
3.新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
新培養方案從2011屆開始實施至今,效果明顯。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學生對學習的課程感興趣程度增強,理論課學分普遍提高,受學業警示率明顯下降。
1.2優化課程體系,體現厚基礎、寬專業的培養特色,拓寬專業口徑,淡化專業意識,加強基礎教學,培養通才,增強人才的適應能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首先,新培養方案提高了原來要求的規定修滿教學學分,其中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學分。學校前兩年實施通識教育,不分專業,基礎教育課程一致性,后兩年體現專業特色,突出學科優勢。其次,在專業基礎課設置上,強化了四大化學的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同時整合了兩個培養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專業外語》、《儀器分析與實驗》、《電工學》等課程的一致性,體現了厚專業基礎,寬專業口徑的特點,增強了人才強大的理論基礎。在專業必修課設置上,既要突出兩個方向的特色專業,又要體現我們學校的辦學特點,揚己之長,使培養的人才具有特色,滿足化工不同行業的需要。因此,我們將兩個專業方向的部分特色課程交叉選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選修《煤化工基礎》、《潔凈煤技術》,煤化工方向選修《石油化學》、《石油加工基礎》,使所有的學生,既懂得了本專業的知識,也跨入了另一個相鄰領域,擴展了知識面,也強化了就業優勢。
1.3重視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鍛煉和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化工人才新培養方案中,在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傳統實習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學,綜合實驗和綜合能力素質訓練,強化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我們學校先后與地方6個化工企業及科研院所簽訂了實習協議,每年都有學生去進行不同類型的實習,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到企業委托實踐,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培養。在課設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大膽創新,允許學生參與教師或者企業的科研課題,發散思維,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創新實踐”、“科技小論文大賽”“資格認證”、各種論文和實驗等大賽、以及參與各種培訓及調查報告等,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在仿真教學環節,學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實訓軟件,提供計算機房,使學生足不出戶,在計算機上就可以模擬實際化工工藝路線與實際化工裝置,自己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處理問題相結合,既鞏固了專業知識,也應用了專業知識,同時提升了動腦和動手能力。在專業實驗環節,既體現兩個專業方向的共性,也強化了專業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學生開設化學工藝學專業實驗與石油加工專業實驗,而煤化工方向學生開設煤化工專業實驗的同時,也進行石油加工實驗,這樣既淡化了專業方向性,強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學生在就業中更具備了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P618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對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的要求也日益漸高。因此,積極采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完善煤化工技術管理就成為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問題。
二、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
1、我國傳統的煤化工產業優勢項目主要是煤炭焦化和煤氣化。
(一)、煤炭焦化項目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初步統計,2011年,我國又新增80多家焦化企業,至此我國焦化企業達到330多家,焦炭的年產量可以達到3.77億噸,2011年焦炭產量達到了4.28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1.78%。全國大中型企業新增48座焦爐,預計焦炭產能2622萬噸,其中炭化室高5.5米搗固、6米頂裝及以上焦爐42座、焦炭產能2424萬噸。各種設備、焦化技術也達到世界較高的水平,出產的焦炭質量也在逐年提高。
(二)、煤氣化技術項目
煤氣化技術是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標志性技術。在我國化工機械、冶金建材等行業廣泛應用。在我國氣化爐大多為固定床氣化爐。而且逐步引進加壓魯奇爐、德士古水煤獎氣化爐,用于氨的合成、生產甲醇和城市煤氣。其中“九五”期間,兗礦集團與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在先進氣化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成功開發出了能每日處理22噸的多噴嘴水煤漿氣化爐中試裝置,在考核試驗中,其性能優于德士古。標志著我國擁有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我國能源結構相適應的、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氣化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2、煤化工產業整體水平低
同世界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相比,我國煤化工產業規模小、整體水平落后,主要表現在設備技術水平低,導致能耗高、加工能力小、產品品種少、而且對環境污染過于嚴重。因此國家在上海等一些地方籌建高水平的煤化工產業裝置,來提升煤化工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生產能力。
三、我國現代煤化工發展對策
作為石油和石化產業的有效補充和替代產業,現代煤化工產業具備長期發展潛力,但現代煤化工項目普遍投資在百億元以上,工藝技術相對石油化工復雜,對設備的磨損、水耗普遍高于傳統石油化工,國外技術和設備也需經過工程化考驗,應有控制地發展。同時需要構建成熟的信息通道和技術經濟平臺,新上項目尤其須做好市場分析,避免盲目上項目帶來的產能過剩。在技術研發和示范運營方面,經過近10年來的大規模建設,不少項目暴露出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應當重視局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尤其是關系到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方面技術的升級,提高大型煤化工的整體經濟社會效益。
在發展步驟上,應在示范成功的基礎上適度推廣,并經過一定經濟周期的檢驗。重點發展煤制化工原料的技術創新工作,通過技術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好熱能梯級利用、各類資源通過循環經濟實現物盡其用。積累各種現代煤化工項目的物料平衡、熱量平衡和消耗定額數據,重視煤質變化對整套系統的影響。爭取到2015年現代煤化工部分產業進入成熟期,水耗大幅降低,產品與石化產品具備成本優勢,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技術、經濟、環境條件,到2020年成為石油化工的替代補充產業。
四、現代煤化工的主要技術路線
1、煤制油
煤制油主要指煤的間接液化與直接液化,液化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油、石腦油及烯烴等。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以及我國對石油進口依賴度的逐漸增大,發展煤制油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工藝技術相對復雜,我國煤制油工業化生產還處于起步階段。間接液化需要進一步解決費托和成漿態床反應器設計與制造、催化劑的研制、反應熱回收利用及合成尾氣甲烷轉化利用等方面的問題;直接液化則面臨煤質要求高、設備材質要求高以及催化劑一次性加氫液化活性提高等問題。此外,耗煤耗水量高、投資風險巨大也成為了制約煤制油技術發展的瓶頸,應持謹慎態度發展。
2、煤制天然氣
天然氣是高熱值的清潔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國內“少氣”的局面主要依靠國外進口管輸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解決,因此,發展煤制天然氣是有利的緩解途徑。煤制天然氣的能量效率最高,是最有效的煤炭利用方式,同時,單位熱值耗水量低,的排放量也比較低,能夠實現大規模長距離管道運輸。該技術在開發高效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提高轉化效率和工藝裝置規模及與煤氣化技術組合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未來天然氣價格的持續走高,煤制天然氣將成為現代煤化工技術中的一支潛力股。
3、煤制烯烴
煤制烯烴技術主要有兩種,中間都經過甲醇:一種是MTO技術,指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混合烯烴的技術。另一種是MTP技術,指甲醇制丙烯工藝。在煤炭資源豐富、烯烴供需缺口巨大、國家政策支持以及經濟優勢明顯等有利形勢下,中國已成為亞洲唯一一個發展MTO和MTP項目的國家,預計2012-2015年將有16個項目陸續投產,帶來合計約10Mt/a的烯烴產能。雖然煤制烯烴還未實現工業化,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擁有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二代技術(DMTOⅡ)、中石化甲醇制烯烴技術(SMTO)和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術(FMTP)三項重要的自主研發技術。如能克服水資源消耗量大及運輸等問題,煤制烯烴將成為煤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發展方向。
4、煤制乙二醇
乙二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酯纖維、防凍液、不飽和聚酯、劑、增塑劑、表面活性劑、涂料等。目前,我國僅通遼金煤一項2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產品自給率很低,進口依賴度很大,這使得煤制乙二醇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今后應從生產規模大型化、合成水處理與回用、副產氣、尾氣的綜合利用等方面逐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從而提高與中東低成本乙二醇的競爭力。
5、煤制醇醚燃料
煤制醇醚燃料是指以煤為原料,生產甲醇和二甲醚。甲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含50%的氧,特性與汽油相似。與普通汽油相比,甲醇燃料不僅具有很高的辛烷值,而且對于降低PM2.5中含碳、含氮類有害物質的濃度也起到積極作用。二甲醚是替代柴油的清潔能源,其性質與液化天然氣相似,與LPG摻混可作為民用燃料。雖然近些年醇醚燃料的研究受到大力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甲醇具有毒性,對金屬有腐蝕,遇水容易分層。而二甲醚的沸點常壓下僅為-23.7℃,對某些合成材料有很強的溶脹性。安全性與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成為醇醚燃料進行市場推廣的主要阻力。同時,為使車輛與燃料匹配,還必須重新開發新車或對現有車輛進行改造。而這部分費用勢必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因此,醇醚燃料替帶油品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IGCC聯合循環發電
IGCC聯合循環發電是指煤在加壓下氣化,產生的煤氣經凈化后燃燒,高溫煙氣驅動燃氣輪機發電,再利用煙氣余熱產生高壓過熱蒸汽驅動蒸汽輪機發電。相較于傳統的燃煤發電,IGCC聯合循環發電高效、清潔,能將煤化工的“廢氣、低汽”完全利用,并大大減少冷卻水的用量,這使得該技術受到煤化工行業與電力行業的廣泛關注。但由于流程長,設備投資大,操作復雜,經濟性較差等原因,阻礙了IGCC項目建設的步伐。不過,值得期待的是將大型煤化工裝置與IGCC
五、結束語
煤化工技術管理作為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對我國現代煤化工工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將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融合到建筑項目管理工作中。
參考文獻
[1]薛曉楠.煤化工技術的研究現狀與進展.《考試周刊》.2012
[2]潘連生,張瑞和,朱曾惠.對我國煤基能源化工品發展的一些思考.《煤化工》.2014
[3]潘連生.積極采取措施努力促進以我為主發展現代煤化工.《煤化工》.20013
前言
現代企業的競爭也就是人才的競爭,誰能留住人才,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誰就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如何留住人才是國有煤化工企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本文通過對國有煤化工企業人才現狀和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以及結合本人在國有煤化工企業工作的一點經驗,提出一些關于國有煤化工企業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性建議。
1 國有煤化工企業人才現狀
1.1 國有煤化工企業的人才特點
國有煤化工企業人才的嚴重流失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其特點:①從流量看,人才流失量大勢猛,尤其是專業、學歷、職稱具有強勢的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②從專業結構看,工程技術類人才流失嚴重。③從學歷和職稱看,高層次人才流失問題突出。四是從年齡看,30歲以下的青年人才的流失不容忽視。五是從流向上看,主要目標是“三資”企業、民營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這種單項流動,使國有煤化工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流入方不花一分錢的人才培訓基地,也使其無法正常保有自身的技術和商業秘密,同時也極大地挫傷了這一類企業人才投資和培訓的積極性。
1.2 國有煤化工企業人才現狀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有煤化工企業的高學歷、高層次、年輕化、專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導致企業現有的人才儲存空洞,企業人才出現嚴重的斷層現象,從長遠看對企業的發展是個挑戰。技術性人才一旦取得相應的資格和技術就跳槽離開企業,各層次管理人員經過幾年的學習實踐,思想和經驗趨于成熟也遠離企業而去,使企業出現老的老,少的少的局面。
2 國有煤化工企業留人難和人才流失的原因
2.1 國有煤化工企業難以留住人才的主要原因
(1)社會因素
隨著我國煤業化工的高速發展,出現了“人才短缺”的現象,人才的短缺加劇了人才的競爭,現代化特點的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人才流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一些國有煤化工企業存在負債率高、冗員多、社會負擔大、經濟效益差等不良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使國有煤化工企業難以留住人才。
(2)組織因素
國有煤化工企業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存在著管理體制不完善、產權模糊、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隨著現代化市場經濟進程的加快,人才競爭的加劇,這些弊端嚴重地危害了國有煤化工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損害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也造成了企業難以留住人才。
(3)個人因素
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能提供豐厚的報酬、優越的工作條件、靈活的發展路徑等,恰好能滿足人才的多層次需要。所以,在進行橫向比較、權衡利弊之后,選擇退出國有煤化工企業就很自然地成為個人之舉。
2.2 國有煤化工企業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及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人才管理體制存在弊端
在招聘人才過程中,標準不明確,沒有弄清楚企業到底是需要哪一類人才。選拔缺乏公平競爭性,從而使配置的人才不能真正符合企業的要求;人才考核缺乏科學標準,難以做到公平合理,人才薪資、晉升難以與考核掛鉤;人才難以在不同的部門、地區、專業之間合理流動。人才管理體制存在弊端已成為國企對人才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使一些真正有才能而沒有關系的人對企業失去信心。
(2)人才觀念落后
在人才的爭奪、選用、開發和管理上國有煤化工企業觀念比較落后:缺乏人才危機感,對人才爭奪反應冷淡;忽視對人才開發的優先投入;觀念的落后必然導致對人才的漠視,致使人才的作用難以發揮。這對一切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們來說都是缺乏吸引力的。
(3)激勵機制存在缺陷
國有煤化工企業的激勵機制存在明顯的缺陷:①激勵手段簡單,忽視了多種激勵措施的有機組合,認識不到科學的激勵機制是一個系統過程。②物質激勵力度不足。國企員工的物質待遇普遍較低,與外企、私企員工相比差距較大。③激勵機制的缺陷使其作用難以充分發揮,人才的工作熱情也就無法調動,企業氣氛沉悶,這如何能使企業對人才產生吸引力。
(4)職業發展缺乏規劃
有些國有煤化工企業對優秀人才的使用,更多程度上是靠慣性,缺乏合理的人才需求分析和對職業生涯的科學規劃與指導。許多新招聘進企業的優秀大學生由于本身的期望值過高,在進入企業之后沒能被合理的分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上,沒有明確的崗位和職責。使部分大學生產生上學無用論的觀念,一腔熱情備受打擊,因而對企業失去信心。
(5)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建設
國有煤化工企業過分關注產量和利潤的提高,而忽視了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雖然有的領導也意識到它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沒予以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滯后,使其導向、凝聚、融合、激勵等功能難以發揮,削弱了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從而不能使員工形成強有力的戰斗團體,員工對企業不能產生同甘共苦的感情,最終的結果是企業失去對員工、對外部人才的吸引力。
(6)培訓不夠重視
沒有將培訓工作上升到企業的戰略高度,目光短淺,由于擔心人才流失,投資得不到回報,有些國有煤化工企業對培訓工作不夠重視,不舍得投入。簡單的將員工培訓理解為初級的職工教育,只是為了應付而做一些表面的培訓工作,沒能取得培訓的實效,員工培訓工作便成為一種形式。
3 國有煤化工企業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面對優秀人才的流失,國有煤化工企業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留住人才?企業領導者應該如何建立一個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環境呢?我認為應該堅持以下幾個方面:
3.1 留人的本質是滿足員工個人合理的需求
組織有組織的需求,員工個人也有個人的需求,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員一般會重點關注組織的需求,往往不太關注或者忽視員工的個人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無非是這幾個方面,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發展的需求,人際交往和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理想實現的需求等。
(1)對于剛大學畢業的員工最主要的需求是個人成長、能力提升,能學到實用技能,有很大的未來發展空間。如果這個需求能滿足,他們就能在公司發展。
(2)對于大學畢業5年以上,這些員工一般技能已經成熟,能獨擋一面,雖然也希望個人能力成長,但不是重點。這種類型的員工,一般也是別的單位重點需求、愿意高薪獵取的人才。對于這樣的員工,薪酬要給的有足夠的競爭力才好,否則,一旦有高薪的機會,他們就會跳槽。這個階段的員工還有一個職業上的需求,就是希望做管理者,進入管理階層,如果這個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又缺乏其他晉升通道,缺乏正確的引導,一般也干不長。
(3)對于大學畢業十年以上的人員,除了有職位上繼續晉升發展、薪酬繼續上漲的需求外,他們需求的重點轉向了尊重和自我實現。通俗講,就是希望在公司內部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和尊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理想來辦事,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同時希望能多一些時間培養子女,這類人員通常是公司的真正的骨干,流失后公司損失最大,所以這類人員的需求應該引起公司的重點關注。
(4)對于大量的基層操作人員,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他們需求的重點是生存和安全,是薪酬和福利。有些倒班的員工只期望能到達長白班崗位就可以滿足,管理者也能充分尊重他們,一般留人問題不大。
(5)特殊的人采取特殊的政策,可把人才分為關鍵和特殊人才,后備人才,對前者給予特殊政策,破例政策;后者給予鼓勵政策,在工資和獎金上拉大與普通員工的差距,在住房等問題上也有特殊照顧。
3.2 建立公平的有激勵性的薪酬制度
員工是企業的第一顧客,企業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須建立公平的有激勵性的薪酬制度。企業應充分發揮經濟利益的驅動功能,實行按勞分配。盡快推行多元化的分配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以不同方式予以重獎,建立重業績、重貢獻,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的分配機制。真正實現“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的人才激勵機制,使人才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企業要留住人才,必須提高工資待遇,要使其薪酬有競爭力。有競爭力的薪酬能使職工不必為物質生活的困乏而擔心和奔波,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企業要建立全體員工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使全體員工有共同的經濟目標,共同參和,共同奮斗,效益共享。
3.3 先進的企業文化留人
先進的企業文化能為企業提供長久發展的動力,是創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能有效的放大企業效益,企業文化是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企業文化本身必須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同時又有實現想象的機會存在。人才在為企業服務的同時,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視追求的是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業內部有機會得到再造與升值。如果企業沒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潤,而忽視掉了員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給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時,卻留不住人才一世。
3.4 靠職業生涯管理留人
要使每個人都有合適的崗位,有全面的培訓,有系統的學習,有整體的關心,給他目標、給他提升、給他機會、給他成才之路。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職業生涯,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為對于一個人來說,職業的成就感有時可能會比他的生命更為重要。所以,給人職業生涯對于他來說,就是給他成功的階梯,大多數人才在這個時候都會安心留下。
4 結束語
本文是基于國有煤化工企業的一般情況作出的,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國有煤化工企業要增強自身對人才的吸引力并留住人才,必須認真的審視自己,診斷問題“癥結”所在,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找出解決措施并不斷加以完善。只有建立起完善而又全面的人才激勵機制,國有煤化工企業才有可能吸引到所需的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以及讓人才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國有煤化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褚占友.國有企業如何留住優秀人才[C].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0.
[2]王伍超,國有企業如何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留住人才[C].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9.
關鍵詞: 煤化工工藝學;教學;體會
Key words: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teaching;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2-0238-02
0 引言
《煤化工工藝學》是煤化工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煤化工專業在我校是屬于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一個方向。為了順應國家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的大戰略,培養煤化工專業的應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而只有學懂《煤化工工藝學》,才能基本了解煤化工專業的實質內涵。《煤化工工藝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包含:煤的低溫干餾、煉焦、煉焦化學產品的回收與精制、煤的氣化、煤的液化、煤的碳素化、煤化工生產的污染與防治,內容涉獵了煤的絕大部分轉化原理、工藝及其方法。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專業基本知識,具備在專業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基本能力。所以教授好這門課程,并且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收效顯得尤為重要。
《煤化工工藝學》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專業技術課,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因此比較科學而易懂的講授方法,才能夠與學生引起共鳴,達到較好的收效。這門課程的基礎課是《煤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物理化學》等,作者本人講授《化工原理》和《煤化學》課程多年,同時結合自己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在駕馭這門課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教學體會。
1 合理分配課時,順應人才需求
我校引用的《煤化工工藝學》教材是大連理工大學郭樹才老師編寫的,建議課時80學時。而我校在教學計劃中規定課時是128學時,大三下80學時,大四上48學時,因此在分配教學內容時,筆者將煤的低溫干餾、煉焦、焦化產品回收與精制三大部分放在大三下的80學時里,把煤的氣化、煤的液化、煤的碳素化、煤化工生產的污染與防治放在大四上。這樣分配的優點在于:大三下的內容主要是傳統煤化工的精髓,學生利用較多的學時理解、消化、吸收;大四上的內容主要是新型煤化工的知識,并且是傳統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的交匯。從我校的特色辦學里可知,我校的煤化工專業既保留了煤化工專業的特色,又吸收了石油加工專業的營養,具有大化工的優勢。同時,由于國內現在煤化工的開發利用重點在煤氣化、煤液化以及煤制天然氣等方面,所以把新型煤化工知識放在這個學期學習,可以使參加應聘的同學很容易回憶起所學過的東西,面試時更有自信。
2 內容詳略有當,緊跟學科前沿
郭樹才老師的《煤化工工藝學》是按照80學時的課程來設計的,我們拆開來講解,如果只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因此,必須依托課本,適度引進《煉焦工藝學》、《煤化學產品工藝學》、《煤炭氣化工程》、《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間接液化》、《煤基醇醚燃料》、《煤化工過程中的污染與控制》等相關教學內容,才能達到既使課堂內容飽滿,又使學生了解學科前沿,了解新裝置、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動態,具有對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理解、運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比如在第一章,煤炭的低溫干餾內容里,實質重點是煤的低溫干餾和中溫干餾的基本原理、工藝過程、主要設備以及主要技術,為第二章煤的高溫干餾做足了鋪墊。在講解的過程中,筆者就結合國內的央企大唐國際比較成熟的“褐煤提質工藝”,以及《煤化學》教材中講到的相關煤的基本性質與工藝性質來做適當重點講解,這樣,既使學生回顧起來《煤化學》課本上的基本重點知識,又使學生了解了煤低溫干餾工藝的風向標,既滿足了學生的專業好奇,又為未來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在第二章煉焦內容里,大量引進《煉焦工藝學》的基本原理、工藝過程、國內外主要焦爐類型、焦化工藝等的主要內容,同時也結合國內鞍山焦耐院與化六院開發并且使用的各類大型焦爐,展開評價,既使學生把握了煤的高溫干餾的基本知識,也使學生認識到了煤焦化的瓶頸以及突破的入口,為未來煤高溫干餾的技術研發打下深厚的基礎。在第三章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精制一章,除了詳細講解煤氣凈化過程中如何提取并且回收重要的化學產品,同時也就目前比較看好的苯加氫工藝,以及煤焦油加氫工藝做了必要的闡述。使學生了解了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較好的把握了國內煤化工專業動態,為自己選擇專業方向做好了準備。在第四章以后的煤炭氣化、煤炭液化等新型煤化工知識方面,更是結合國內現在的煤化工產業動態,在講解氣化原理、氣化設備、氣化工藝的同時,結合本人對歐洲煤化工技術的考察,把學生引進以煤氣化為基礎的碳一化工領域,使學生對未來煤化工發展的大戰略有了初步的思考,并對就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煤化工產業的背后,實質是大量的能耗、大量的污染,如何解決,必須要使學生了解污染產生的主要環節,污染物的主要類型,針對不同性質的污染如何在生產的初、中、末,采用必要的技術消除。因此,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專業不僅可以去煤化工行業去就業,也可以去環保、能源動力方面去就業,拓展了思維,開闊了眼界。
3 教學方法靈活,學科聯系緊密,學生互動加強
在《煤化工工藝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是循規蹈矩地一味去講解,學生會覺得枯燥、晦澀、難以進入模型。因此,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首先采用比擬的授課方式,為學生建立立體的圖形,使學生對設備及工藝加深認識。比如在講解煤加工的設備時,我們習慣稱“爐子”,使學生與家庭里常見的火爐聯系起來,建立形象化的模型,然后,把模型拆開來,逐一再理順,大家就對設備有了直觀的認識。然后又把“爐子”與化工生產中的“反應器”聯系起來,大家就知道了在不同的領域,設備的叫法有所不同,但是原理基本相似;再就是在焦爐的認識過程中,我把學生坐的桌子和椅子分別形象地比擬成“炭化室”和“燃燒室”,使大家直觀地對焦爐建立起了立體的印象,然后再把成焦過程中模型分解開來畫在黑板上,大家就很直觀地對“單向供熱”、“成層結焦”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其次采用相關專業課的知識關聯,強化了專業理論的理解,同時也強化了相關專業課的應用。比如在學習《煤化工工藝學》之初,先復習《煤化學》相關知識重點,使大家為不同煤化度和不同性質、不同產地的煤種如何應用,對號入座;在講到焦爐燃燒系統及煙囪的流體流動時,我們及時地與《化工原理》課程的精髓之流體流動和傳熱對接,把各個環節流體流動的性質分析到位,同時把如何廢氣循環和節能關鍵點拋給學生,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培養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在講解煉焦化學產品的回收與精制過程中,及時與《化工原理》里吸收及萃取的單元操作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本專業課的同時,把握了專業基礎課如何應用的方法,既促進了本專業的理解,也促進了其他課程的學習,一舉兩得。再次,利用復雜的工藝流程路線圖,強化訓練,啟發學生快速識別并分解工藝路線。教會學生如何去理清復雜的化產回收工藝流程圖,然后再自己去設計工藝加工步驟,既可以快速地理清工藝,又可以把機械制圖及AUT CAD用到實處。在工藝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會原理、工藝,認識設備,識別流程,更重要的還有如何去設計、開發,因此,組織學生討論,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利用相關知識去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寫專業小論文,進行相關工藝設計,工藝計算以及工藝設想,掌握專業領域內工藝與設備的基本設計能力,很值得去推廣。
參考文獻:
2.精細化工過程控制技術的發展動向
3.以綠色化學理念貫穿精細化工專業課教學
4.精細化工廢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5.我國油脂化工、精細化工生產現狀與發展建議
6.從“十二五”規劃看中國精細化工行業發展趨勢
7.精細化工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發展綠色精細化工
8.精細化工專業實驗教學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9.固相有機合成及其在精細化工中的應用與前景
10.精細化工過程控制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
11.我國精細化工發展現狀和趨勢
12.有機精細化工中間體的發展現狀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間體合成中的研究進展
13.精細化工發展前景以綠色精細化工的發展策略
14.現代煤化工產業的精細化發展
15.精細化工的現狀與發展
16.精細化工發展的關鍵技術——模型化、控制與優化研究
17.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8.精細化工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發展綠色精細化工
19.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現狀和“十三五”發展規劃
20.精細化工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廣東省精細化工發展現狀與對策
22.精細化工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23.生物催化在精細化工產業中的應用(上)
24.淺談綠色精細化工關鍵技術
25.基于現代精細化工發展初探
26.對遼寧省精細化工產業“十三五”規劃的建議
27.生物催化在精細化工產業中的應用(下)
28.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9.晉煤集團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前景
30.淺談“十二五”期間精細化工發展方向
31.廣東省精細化工現狀與發展
32.論我國精細化工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33.精細化工課程群的整合及改革實踐
34.淺析我國精細化工的現狀與前景
35.精細化工領域過程系統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趨勢探討
36.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37.21世紀精細化工的發展
38.精細化工的發展趨勢及關鍵技術
39.綠色精細化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
40.地方本科院校精細化工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41.對中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42.精細化工的產業轉移與遼寧的比較優勢
43.淺析精細化工產業對深圳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
44.精細化工專業課教學中的綠色化學探討
45.加快發展我國綠色精細化工
46.熱點精細化工中間體生產現狀和發展導向
47.淺議精細化工生產企業成本控制
1、年初順利完成一期硫回收技改工作,從原來設計的超級克勞斯三級處理工藝改造為工藝更先進、處理流程更短、運行更穩定的C-C兩段法硫磺回收工藝,有效實現低溫甲醇洗廢酸性氣體全部回收、確保環保達標排放,除了處理酸氣氣量增加近30%外,通過管理創新,采用EPC模式與公開招標相結合、甲方深度參與的方式,高效、安全完成了改造項目,節約建設投資1000余萬元,取得了較好效果。
2、第二臺氣化爐技改順利完成,比計劃提前兩個月。
煤化工醋酸項目乙二醇配套工程設計兩臺粉煤氣化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國內首套正式投入生產運行的新型粉煤氣化工藝。經過對第一臺氣化爐試運行后技術工藝的吸收改造,運行基本穩定可靠,年初確定啟動第二臺氣化爐技術改造工作。從啟動伊始,就從現場布置、設計圖紙催交、設備材料供應、現場施工管理、公用工程碰頭預留、安全管控等方面積極采取措施快速推進,最終比計劃提前兩個半月完成。
3、兩化融合工作順利啟動,目前按照計劃進行穩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工作是工業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結構轉型升級、提升工業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工信部正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進,我公司兩化融合工作在**市、**集團率先開展,得到了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他們真心為企業服務,積極聯系上級政府人員對我公司工作給與指導,同時在政策上也給與很大支持,目前此項工作穩步推進。
4、鍋爐超低排放工作快速進展。今年,國家環保政策一再收緊,我公司六臺鍋爐需要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否則,將要面臨公司停產的嚴重局面。作為分管此項工作的負責人,我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組織討論確定改造方案外,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建立了例會制度、日檢查考核制度,通過微信群、現場督導、特事特辦等方式,除了督促相關部門盡職盡責外,我自己也是深入現場解決問題,了解第一手資料,充分利用自己長期搞基建積累的經驗強化工程管理,確保工程按照計劃快速推進;目前一臺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已經完成投用,其他五臺有望在年底完成。
5、初步建立了算賬生產算賬經營模式,建立了單產品綜合成本分析模板,實現了化工園區各裝置單產品日清日結、園區綜合算賬模式,并根據當日價格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以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
二、年度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為導向的精益生產管理模式在新煤化工企業的構建與實施》獲全國石化行業管理創新二等獎;
2、《**企業干部甄別考評機制的構建與實施》、《大型煤化工公司品牌的培育與建設》獲得全國石化行業管理創新三等獎;
近日,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氣拿出20余萬元重獎2011年度科技創新成果。創下枝江市屬企業專項獎金之最。獎勵金額208389.50元,其中,合理化建議獎124項,獎勵76889.50元;有效專利申請22項,專利獎勵44000元;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獎14項,獎勵金額79000元;科技12篇,獎勵8500元。這是湖北三寧化工繼去年對上一年度獲得國家授權的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給予2.6萬元的獎勵之后,對2011年度科技創新成果進行獎勵。
據了解,去年以來,湖北三寧化工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職工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先后出臺了《專利管理制度》、《職務發明專利獎勵辦法》,對取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的員工分別給予20000元、12000元、6000元的獎勵。同時,成立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下設四個專業委員會,即煤化工專業委員會、磷化工專業委員會、化工設備專業委員會、電儀控制專業委員會,明確科技發展路徑、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重大科技項目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使用和獎勵。設立湖北三寧化工首席專家職位和科學技術進步獎,旨在不斷加速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為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加快捷的技術支撐。
2011年,湖北三寧化工科技創新不斷攀登高峰,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湖北省技術中心,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一年共開展科技開發項目17項,完成16項。其中,“CO2壓縮機無油技術研發及應用”、“NDC法脫硫技術研究及工業化應用”、“磷石膏濕排干堆及濾液回用技術開發及應用”等13個項目被鑒定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0項成果為國內領先,3項成果為國內先進。“全低變(等溫)變換新工藝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工程”作為石化行業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2000萬元資金補助;“10萬噸/年濕法磷酸精制新技術及產業化”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已通過湖北省科技廳初步審核,列入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將獲得配套科技經費500萬元。
2011年,湖北三寧化工積極派遣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氮肥和磷肥行業的各類專業會議,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將高新技術,好技術新經驗引入公司;同時積極參與行業的經驗交流。去年,湖北三寧化工還累計在《小氮肥》、《化肥設計》、《化肥工業》、《磷肥與復肥》等期刊雜志以及各種協會會議共發表科技論文12篇,極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業的知名度。
湖北三寧化工董事長、總經理李萬清表示,2012年,湖北三寧化工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和研發機制,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努力提高技術創新和研發水平。通過不斷地引進新技術,實施技術改造項目,提升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同時,將加大公司科技人員在技術創新、專利申請上的獎勵力度,積極推進科技論文的發表,嚴肅合理化建議的評審制度,規范評審工作,將各項科技工作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力爭湖北三寧化工科技創新工作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