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4: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餐飲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使命是組織存在的原因和基礎。不管是營利性組織,還是非營利性組織,都要明確其使命。使命因組織而異,取決于組織的性質。例如:醫院的使命是救死扶傷;建筑公司的使命是修建住房或公共設施;保險公司的使命是保障生命財產安全;餐飲公司的使命是為大眾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準確地定位組織的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經過組織上下反復討論才能確定。制定的使命要達到以下幾個基本要求:①行業特點鮮明。即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該組織的核心業務。聯邦快遞的“使命必達”非常簡潔,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該公司從事快遞業務的。②站位要高。即要體現組織的社會責任。仍然以聯邦快遞的“使命必達”為例,從這一使命可以看出,該公司把安全快捷地送達客戶的快件視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再如,可以把中石油的使命定位為“為中國加油”。“為中國加油”一語雙關,既反映了石油化工的行業特點,又體現了該公司的社會責任。③簡潔明了。組織的使命要簡潔明了,以便讓全體員工耳熟能詳。讓客戶和社會易懂易記。愿景是最高管理者對組織未來的一種期望和描述。愿景體現了組織領導者的立場和信仰。愿景要回答以下3個問題:①要到哪里去?即組織是什么;②未來是什么樣的?即組織將是什么;③目標是什么?即組織應該是什么。每個組織都應明確自身的愿景,而愿景中要包含明確的目標,即組織為了實現使命而制定的中長期指標。目標需要量化,空洞無物的口號無法指明組織的努力方向,員工也會不知所措。
目標可能是未來一定時期內要形成的組織規模方面的,如未來10年內進入世界500強,或年產值保持在同行業第一的位置;目標也可能是市場份額方面的,如5年后在北京地區的市場份額達到30%等。使命與愿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使命不同于愿景。使命是組織存在的理由和依據,反映了企業在經濟社會中所擔當的角色和責任,簡單地說就是組織為什么要在社會上存在。愿景則是對組織未來的一種設想。使命與愿景的聯系在于愿景體現了組織領導者的價值取向,而若干代組織領導者價值取向的趨同決定了組織使命的定位;同時,正是通過包含了可測評的目標的愿景的達到才能實現組織的使命。讓我們看看一些優秀組織的愿景:蘋果公司———讓每個人擁有一臺計算機;迪斯尼公司———成為全球的超級娛樂公司;戴爾公司———在市場份額、股東回報和客戶滿意度3個方面成為世界領先的基于開放標準的計算機公司;中山大學———成為教育行業的黃埔軍校。可以看出,這些愿景中均包含了可觀測的目標:或者成為最好,或者追求世界領先,等等。
1.2愿景的承接以及組織戰略與職能戰略的遞階關系
組織戰略是組織實現中長期目標進而實現使命,根據組織的內部條件和所處外部環境的現狀與發展變化,對生產經營所做出的全局性、長遠性、綱領性的謀劃。組織戰略的制定過程一般遵循頂層設計,上下結合的原則。首先,高層決策者要對整個形勢做出判斷,提出總體思路和總體方向,然后交由各個業務部門展開討論。經過反復磨合,形成簡明扼要的組織戰略。組織戰略與目標和使命的關系可概括為:通過實施所制定的組織戰略來達到所確定的中長期目標,進而實現組織的使命。職能戰略是對組織相應的職能或業務所做出的中長期謀劃。組織主要有3個方面的職能戰略,即運營戰略、財務戰略與營銷戰略。運營戰略是組織在組織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組織系統的運行與控制以及組織系統的維護與更新方面所做出的中長期謀劃。產品和技術開發戰略、區域布局戰略、能力戰略、質量戰略、成本戰略、進度控制方面的戰略等都是運營戰略。例如,某一IT企業在產品開發方面制定了如下的產品創新戰略:“通過產品差異化來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投資戰略與籌資戰略屬于財務戰略。市場戰略與品牌戰略則屬于營銷戰略。運營戰略要與財務戰略和營銷戰略等職能戰略相得益彰。運營戰略與組織戰略的關系可以概括為:組織戰略用于指導運營戰略與其他職能戰略的制定,而運營戰略與其他職能戰略一起對組織戰略起支撐作用。根據這個關系,盡管各個職能或業務都不相同,但所形成的職能戰略都要指向組織戰略,都要有利于組織戰略的實施。
1.3職能戰略的承接以及相應的策略與方案
策略就是與某一職能戰略相對應的手段、模式或方法,是對職能戰略的細化與落實。運營策略則是針對某一運營戰略而形成的運營模式。例如,某IT公司為實現其“通過產品差異化來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的運營戰略,可以考慮以下運營策略:①產品系列化。規劃若干產品系列,而且同一系列有不同的配置。②產品功能差異。產品實現的功能多少上有差異,而且實現同一功能的配置也有差異。③材料或作業流程差異化。利用不同的材料或作業流程完成相同的功能。策略與職能戰略的關系可概括為:職能戰略為策略提供指導,策略確定了職能戰略的實施模式、路線圖或方法。方案就是根據某一策略確定的手段、模式或方法而采取的具體行動。仍然以上述所說的那家IT企業為例。針對產品系列化運營策略,到了方案這一層次,就要確定每一個產品的線上產品。如Pad產品線上的核心產品與搭配產品以及Phone產品線上的核心產品與搭配產品。可以看到,方案就是可以付諸實施的具體項目。方案與策略的關系可概括為:策略是基礎和指導,方案是對策略的具體實施。
2戰略金字塔模型的應用
下面結合實例說明戰略金字塔的應用。有一家中國香港的餐飲公司在中國內地開設有中餐連鎖餐廳,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準確定位其使命與愿景,并制定相應的組織戰略。同時,對組織戰略進行分解,制定出包括運營戰略在內的各個職能戰略。進一步再把各個職能戰略細化為策略和實施方案。可以應用本文提出的戰略金字塔來完成上述各階層的謀劃。經過公司上下反復討論,把公司的使命最終確定為:“如家的餐廳”。這個使命明確了公司的定位,讓前來就餐的顧客找到家一般的感覺:吃得健康、安全,吃得放心、舒心。即為顧客提供健康、安全的美食是這家餐飲公司存在的基礎。特別地,“家一般”是這一使命的核心元素。根據這一使命,該公司規劃出這樣的愿景:“成為中餐連鎖第一家”。這一愿景就包含了可觀測的目標,即成為第一。同時,因面向中國大陸,中餐更符合多數顧客的口味,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家一般”這一元素。為了達到愿景并最終實現其使命,該公司制定了組織戰略,即致力于滿足顧客家一般的餐飲需求。該組織戰略包含了“家一般”的元素,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組織戰略需要由各個職能戰略來支撐。例如,就選址和物流配送方面,該公司制定了如下的運營戰略:“貼近食材供應地和市場,用最安全、最健康的餐飲裝點家一般的餐廳”。這一運營戰略所蘊涵的“貼近”“安全”“健康”等要素承接了戰略金字塔上面3個層次中所包括的“家一般”的元素。任一職能戰略都需要細化為與之對應的策略或布局。這里制定了三大策略,即建設食材供應基地;與關鍵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把餐廳開在顧客家門口。從這3個策略中很容易找到與運營戰略相對應的“貼近”“安全”“健康”等要素,自然形成了對運營戰略的支撐。最后,在什么地方建設什么樣的食材供應基地?與哪些關鍵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如何把餐廳開在顧客家門口?需要的是一個個可以操作的方案。本公司給出了以下3個方案,即在華北地區建2個禽類養殖基地;在華南地區建1個禽類養殖基地;與肉類(如雙匯)和食用油(如金龍魚)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臨近大型社區開設餐廳。至此,就制定出這家餐飲公司的戰略金字塔。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服務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的主導產業,特別特別是餐飲業的擴充,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餐飲業服務員的隊伍日益發展壯大。餐飲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做好服務員的人力資源管理在餐飲業管理經營中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現階段餐飲業服務員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缺乏科學性,有失公平性,不注重對餐飲企業服務員的激勵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并公平地設計餐飲業服務員的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激發員工的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對企業的歸屬感,降低服務員的離職率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一、餐飲業服務員的特征
1.年齡偏小,一般來自于農村。由于餐飲業招聘時一般要求年齡不超過25歲,所以服務員年齡一般在20歲左右。目前,餐飲業服務員一般屬于90年左右出生的,城市里90年左右出生的收人壓力較小,大部分都不愿意從事服務員的工作,從事服務員工作的一般是來自于老少邊窮地區的,這些地區的年青人沒有上大學之后,進人城市打工的首選就是服務員行業。
2.學歷低,整體素質不高。根據社會相關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顯示,餐飲業服務員初中及以下學歷約占總人數的24%;高中學歷的約占總人數的71%;大專學歷(包括進修取得的學歷)的占總人數的4.66%;本科學歷的僅占約總人數的0.34%。這是因為,一方面是受我國文化觀念的影響,很多有本科學歷的人恥于從事服務員,一般在餐飲企業工作都選擇做管理層;另一方面從事服務員需要的是體力勞動,大部分的從業人員還沒有意識到低學歷所帶來的困難。
3.男女比例相差很大,根據統計,目前餐飲從業人員中,服務員男女比例為1:3.7。造成男女比例相差大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在招聘服務員要求為女性,一是認為女性比較細心和周到,較適合做服務工作,二是長久以來,顧客比較習慣女員為之服務。
二、餐飲業服務員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1.服務員流動性強,離職率高。據報道,餐飲業服務員流動率高達80%,這是因為餐飲業一般不與服務員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企業與服務員之間沒有穩定的雇用關系。因此,在工作期間,餐飲業可以根據服務員的工作表現,企業的經營好壞隨意的解雇服務員;服務員也可能因為有其它更好高薪或者環境更好的就業機會而隨時離開企業。導致餐飲業服務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經過統計,依次得出流失的原因為:服務員想另尋發展、認為薪酬偏低、自身違規違紀、勞動強度過大以及其他原因。
2.服務員工作強度大且工作時間長。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服務員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中午一般會休息2個小時,工作時間長達10小時之多,其中站立時間達長6小時。在顧客進餐時,服務員是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在周末和節假日,或是有承接宴席時,服務員一般幾乎要有分身術才能忙碌得過來,可見服務員的工作強度之大。
3.薪酬管理不科學,缺乏公平性。在對餐飲業服務員的離職調查中發現,決定服務員離職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影響要素就是薪酬水平。餐飲企業管理者認為,市場上的人才很多,對薪酬管理不是很積極對待,一般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更多地依賴經驗化管理。薪酬是指企業支持給服務員物質和非物質的總和,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福利三個層次,但是餐飲企業服務員一般只有基本工資,即使有獎金也少之又少,更談不上福利,幾乎所有的餐飲企業都沒有給服務員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薪酬計量沒有和績效掛勾,做得好和做得壞沒有區別,缺乏公平性,并且往往是根據規章制度罰得多,獎得少,嚴重挫敗服務的工作積極性。
4.職業發展潛力小。服務從事的都是簡單的體力勞動工作,企業一般沒有進行職業培訓,服務員的職業生涯相對于其它職業來說比較短,服務員如果沒有提升到管理層,由于年齡的關系,一般懷孕以后就不會從事服務員工作。服務員工作時間不長,企業也考慮到成本的原因,也沒有必要為服務員進行職業發展規劃。
三、對餐飲業產生的影響
1.服務員高離職率影響餐飲業收益。餐飲業服務員大量離職,導致餐飲業出現用工荒,客戶進店消費卻沒有服務人員,這樣會流失了大量的客源。特別是在節假日和春節前后,都是餐飲業生意紅火的季節,據統計,在武漢這樣的城市,90%有一定規模經營的餐飲企業客戶全部爆滿,像湖錦和太子這樣酒店翻臺率達到100%。如果在這樣的季節缺少服務員,那將會給餐飲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服務員流動率過高,無法保證服務質量,并且還會增加企業重置成本。適度的人才流動能優經企業內部結構,使企業充滿生機活力,但流動率過高,餐飲業服務質量穩定性將無法保證。企業也將陷人不斷招聘和培訓管理的漩渦之中,大大地增加了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目前餐飲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不斷應付有兩大問題:一是服務員的流失,總是在做招聘和培訓這樣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占了他們工作時問的90%以上;二是由于服務質量不穩定所帶來的客戶投訴。
3.服務員流失將制約餐飲業的發展。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對餐飲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餐飲業的競爭越來越大,餐飲企業需要從基層的服務員中培養人才,因為他們更懂得消費者,懂得如何管理經營,如何引領消費者潮流。由于觀念上的誤差,餐飲業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進人企業擔任管理者,所以很多企業選擇從服務員中培養管理人才,服務員大量流失,企業想培養人才也無從下手。現代企業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餐飲業也不外。留不住優秀的服務員,是目前餐飲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四、應對餐飲業服務員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餐飲業是服務行業,所提供的是對人的服務。現如今餐飲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有效地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是餐飲企業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餐飲行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提高服務員對企業的忠誠度,增加服務的滿意度,為餐飲企業留住人才,增強企業的外部競爭力,吸引人才進人餐飲行業是目前餐飲企業魚待解決的問題。
1.樹立科學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念。餐飲企業要走出傳統的人事管理的誤區,必須從觀念上有所突破,樹立人力資源是企業第一資源,人力資本是企業第一資本的觀念。管理者應由傳統的領導型轉為管理服務型;服務員應由實用型轉為發展型;服務員的培訓應由應急型轉為終身有用型;待遇應由工資制度轉為薪酬制度。只有觀念上改變了,才能開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工作。
2.服務員的引進。一方面,大部分餐飲企業目前對服務員的年齡依然有所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服務工作不穩定,工作強度大,薪酬不科學,職業發展前景小的各種因家,餐飲企業服務員缺少已經非常明顯。所以餐飲企業管理者可以放寬用人的標準,不能局限只用年經服務員,可以適當考慮將年齡放寬,引進一些下崗企業的員工來餐飲行業從事服務員的工作。另外,企業還可以和幾個中專院校、培訓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引進這樣的服務員,不僅可以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增加餐飲企業的知名度,還可為企業引進年輕有活力、素質相對較高的服務員,填補高學歷畢業生不愿從事服務員工作的空白。
有的服務員不及時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難聞,特別是在夏季,客人聞到后產生反感,從而影響了服務質量。有的男服務員為了趕時髦,留長發或其他“標新立異”的怪發型,甚至將頭發染色,我們常聽到的關于有消費者在食品中發現頭發的此類投訴,很可能是因為服務員不小心將脫落的頭發掉入食品中,從而直接影響食品衛生。有的服務員用香味很濃的護膚品護膚,在旁為客人服務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務員留著長長的指甲,其實手指甲內有許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長很臟,在為客人上菜、斟酒時會讓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務員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見手指涂有指甲油會產生聯想,認為菜中也會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務員上班期間佩戴戒指、手鐲、手鏈、手表、耳環等有可能影響食品衛生和服務操作的飾物。有的將抹布或圍裙搭在肩上或夾在腋下,甚至用圍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務員穿著工作衣隨意外出、上洗手間,易攜帶致病菌。
(二)餐飲服務員服務過程中的衛生問題
有的服務員不清洗雙手就直接擺臺。在擺放餐具、酒具時,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將手指伸入杯碗內夾拿,讓手印留在了器具內側,從而影響了餐飲器具的美觀和衛生。在一些小型餐飲店里,常見到服務員上菜時不用托盤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盤和湯碗,甚至出現手指接觸碗口內側,進而接觸菜肴及湯汁的現象。有的服務員在上菜時不注意衛生,對著菜肴大聲說話,甚至對著菜肴咳嗽和打噴嚏,這樣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飛沫對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務員在服務過程中不重視筷勺的使用衛生,沒有適當增設公勺和公筷,由此帶來一人單筷所引發的餐飲衛生問題,可能導致疾病的傳播。
(三)餐飲企業對服務員的衛生管理問題
盡管國家法律規定,餐飲服務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但有些餐飲企業尤其是小型餐飲企業還存在某些不規范之處,聘用沒有健康證的人做服務員,主要是來自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外來務工人員。有些餐飲企業為了省事,沒有定期對服務員進行有關食品衛生法的宣傳教育和衛生知識培訓以及法制、職業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務員根本沒有意識到講衛生的重要性,在進行服務時,也無視各項操作衛生制度,使食品安全衛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飲服務員衛生問題的控制措施
(一)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1.服務員的身體和儀態衛生。服務員應當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發,勤刮胡須、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條件的服務員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兩天就洗澡,應該在工作前洗,以保證服務時身體無異味。頭發應經常清洗和梳理,保證頭上無異味,無頭屑。要求男服務員一般兩周左右理一次發,不留怪發型,長發不過耳,不留大鬢角,上班前梳理整齊。女服務員不留披肩長發,亦不能留怪發型,宜留短發,或在工作時將頭發盤起,必要時可戴上發網。男服務員每天刮一次胡須,保持面部干凈整潔。服務員要養成早晨、晚上刷牙的習慣,餐后要漱口。美麗潔白的牙齒,會給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起碼要求,服務員每星期要剪一至兩次指甲,女服務員不允許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潔,這樣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此外,餐飲服務員在崗位上應精神飽滿,態度熱情。要做到“七不”和“兩個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頭皮,不打哈欠,不摳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兩個注意”即服務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蔥等有強烈氣味的食品;在賓客面前咳嗽、打噴嚏須轉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間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響食品衛生和服務操作的飾物。
2.服務員的著裝衛生。餐飲服務員必須按照規定著裝,對工作服要經常清洗和熨燙,保持工作服的整潔衛生。男服務員西服褲的長度要適中,上衣平整清潔,紐扣齊全,襯衣要勤洗勤換,保證領子袖口無污漬。領帶扎結規范,長度適當,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腳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潔光亮。女服務員著裝應大方得體,工作服的上衣應大小合身,裙子應長短適宜,清潔平整,宜配穿長筒全肉色絲襪,整體上給人一種和諧的美感。每位餐飲服務員至少要有兩套工作服。
(二)規范服務衛生
服務員養成良好的衛生操作習慣,既體現了對客人的禮貌,也是服務素質高的表現。
1.規范擺臺衛生。臺面是宴席的構成要素,擺臺衛生是宴席衛生的重要內容,而餐飲具的衛生是擺臺衛生的基礎。正式擺臺前,首先必須對所用的餐飲具進行必要的衛生檢查。餐用具有破損的,如餐盤有裂縫、破邊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揀出來,不可繼續使用,以保證安全。服務員擺臺前必須清洗雙手,保證雙手的清潔衛生。餐具、酒具應用托盤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須擺設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證進食的衛生。
2.規范餐前服務衛生。進餐前,當客人到齊后,服務員應給每位客人送上一條餐巾,以給客人保持手、臉的衛生,這是餐前服務衛生必不可少的內容。所送餐巾要用盤具盛裝,遞送時用餐鉗夾取。
3.規范上菜服務衛生。服務員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個對做好的菜進行質量控制和檢查的人。“顧客首先是用眼來品嘗”。餐廳內銷售的各種食品,服務員要從感觀上檢查其質量,如發現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則應立即調換。應使用清潔干凈的托盤為客人服務。如有菜湯、菜汁灑在托盤內,要及時清洗。托盤是服務員的工具,要養成隨時清潔托盤的好習慣。服務操作時動作要輕,要將聲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動作要輕,不但表現在上菜等服務上,而且走路、講話都要體現出這個要求。
4.規范餐間服務衛生。餐間服務衛生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勤換食碟,當食碟尚未完全裝滿時,就應及時更換。應重視筷勺的使用衛生。運送杯具要使用托盤。拿杯時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腳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時候都不要將幾個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幾個杯子內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時,筷子要帶筷子套放在杯盤里送給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須符合衛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須清洗、消毒和保潔,以防止疾病的傳播。
5.規范餐后服務衛生。餐后應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應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潔,以防疾病傳播。對有傳染病的客人使用過的餐具、用具,不要與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單獨存放、清洗,及時單獨做好消毒工作。當客人餐畢離席后,服務員應及時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衛生。
(三)個人衛生制度化
餐飲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一套衛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長期的衛生教育培訓、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覺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檢查,持證上崗。《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飲服務員通過體格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疾病,便于及時治療和早日恢復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廣大的消費者和自己的親屬。經定期檢查合格后,取得經當地衛生檢疫機構頒發的健康證,方能上崗,并隨身攜帶,以便監督機構的檢查。
2.宣傳教育和衛生培訓。餐飲服務員應定期接受有關食品衛生法的宣傳教育,充分認識個人衛生與飲食品質的密切關系,自覺按照衛生條例、制度辦事;每年都應接受衛生知識培訓和法制、職業道德教育;新近服務員和臨時服務員應做到培訓后上崗,只有通過衛生培訓,懂得講衛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衛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衛生。
3.建立必要的衛生獎懲制度。應針對本餐飲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衛生獎懲條例,把衛生管理工作列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考核、獎懲緊密掛鉤起來。要在支持工商、衛生等部門對企業進行檢查和監督的同時,認真抓好服務員衛生工作的檢查考核,做到經常化、制度化。班組長每班檢查,部門經理每日檢查,總經理經常抽查。對于認真執行飲食衛生各項規章制度的服務人員進行表揚和必要的獎勵。檢查中,凡是發現違反食品衛生法規,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罰款。對于情節嚴重以及屢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關人員,可以根據國家食品衛生法令、法規精神和本企業內部員工獎懲條例的規定,分別給予行政處罰或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餐飲服務員做好個人衛生的保證。餐飲服務員要增強職業道德觀念,提高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意識。
三、結語
餐飲業生產的最終產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狀,以及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外,還必須是無毒無害,即符合食品衛生質量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食品衛生質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飲業衛生管理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的系統管理。為了提高餐飲業的衛生質量及服務質量,服務員的衛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國目前餐飲業衛生現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是服務員的衛生問題。如果服務員出現衛生問題,就會影響最終的產品——食品的衛生質量。當前,我國的餐飲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必須加強對餐飲服務員的食品營養衛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嚴格規范管理。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享用到營養且衛生的食品。
【參考文獻】
一是員工在對廚房衛生打掃的時候,胡亂潑水,水就很容易進入到廚房電器設備的內部,不但容易引起電器線路短路起火,也容易使電器設備生銹腐爛。二是許多員工有一種見“火”而“生畏”的恐懼心理。在自己碰到火災發生的時候,常常是選擇消極的逃避方式來處理初起火災,最后導致小火變成大火、大火變成了一場災難。三是吸煙也特別容易引起火災,有的員工和個別顧客把吸完煙的煙頭胡亂扔,從而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
2、可燃易燃物多,容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第一,酒店餐飲業,基于裝修和功能需要,內部存在大量可燃、易燃物質,火災發生后,這些可燃物燃燒會特別猛烈,裝修用的高分子材料、化纖聚合物,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第二,一些客房、包間密閉性強,起火不易被及時發現,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迅速,在燃燒時還會產生有毒煙氣,給疏散和撲救帶來困難,危及人身安全。第三,許多場所在改造、裝修過程中,人為破壞和降低了建筑物耐火等級,沒有良好的防火分隔和隔煙阻火措施,往往形成大面積著火空間等。一旦發生火災,將導致燃燒猛烈、火災蔓延迅速。
3、建筑物的結構容易產生煙囪效應
現代的賓館和飯店,很多都是高層建筑,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樓梯間、垃圾通道等豎井林立,好像一座座很大的煙囪;通風管道縱橫交錯,可以延伸到建筑物的各個角落,如果發生火災,就特別容易產生煙囪效應,燃燒的火焰就會沿著通風管道和豎井迅速蔓延、擴大,從而會影響到整棟樓的安全。
4、用火、用電、用氣等方面致災因素多
其一,用電負荷較高,電氣線路安全隱患較大。計算機、空調、飲水機、復印機等用電設備的日益增多,由電氣設備引發火災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其二,廚房長年與燃氣、煤炭、火打交道,操作間的環境一般比較潮濕;這時候,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不均勻燃燒物及油氣蒸發產生的油煙很容易積聚下來,形成一定厚度的可燃物油層和粉層附著在墻壁、煙道和抽油煙機的表面,如不及時清洗,特別容易引起火災。其三,大多數賓館、飯店管理人員由于缺乏消防常識和防火意識,疏于防范,“人走火未熄、人走燈不滅,”現象比較普遍。
二、做好酒店餐飲業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的措施
酒店的管理、保安、操作、服務等人員,除了應了解酒店的火災危險性外,更重要的是還必須熟悉采取的防火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組成人與物相結合的完整的消防體系,提高總體的消防安全水平。
1、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提高酒店餐飲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是提高餐飲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酒店餐飲行業人員的素質不但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特別是新從業人員、新開張場所,就更要加強消防安全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防火意識和消防安全技能。要讓他們學會本行業本單位消防安全隱患的檢查和排查,及時發現火災隱患、及時解決問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飲食環境。二是餐飲服務業場所經營者消防意識淡薄,對火災危險性認識不足,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三是酒店餐飲企業要對本單位員工,每年進行一到二次消防安全技能培訓,要讓所有的員工懂得一些常用的防火、滅火及逃生知識,知道如何去報火警、如何撲救初期火災、如何使用單位配備的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如何引導員工和客人疏散,如何讓員工養成自覺遵守消防安全制度的習慣,如何進行防火檢查,能發現和消除自己身邊的火災隱患。在單位形成“事事講消防,處處抓消防、人人懂消防,”的消防安全管理新局面。
2、規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克服管理中的個人行為
第一,酒店餐飲企業要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制定切實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從制度上管人管事管物。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嚴格用火、用電、用氣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防火檢查、巡查制度,用制度規范行為。尤其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把電氣設備的消防安全作為一項重點來抓,對電氣設備的維護要定點定人,并根據不同設備的性能特點,采取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第二,嚴格餐飲制度化管理。采取隨機檢查,如果是因為人為造成的火災隱患,要對本人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強化他們的消防意識;對教育不起效果、屢犯不改者,要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并責令經營業主及時簽訂責任狀或承諾書,避免一切可能造成火災隱患的現象發生。第三,要堅決克服消防管理中的個人行為。一忌管理工作者的隨意性。酒店安全管理依賴于制度,酒店的各項工作標準、程序、要求以及各類的職責、目標、任務、言談舉止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做什么,如何做,做到咋樣的程度,做錯了將如何處罰”,酒店的員工都是特別清楚的。二忌短期的管理行為,酒店管理要有可持續性,一切工作的方案、目標、計劃、決策等都要從酒店的長遠利益出發,維護酒店自己的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忌越級管理,“每個人只有一個上司,一級對一級負責”。四忌管理決策盲目性。決策前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錯誤的信息或片面的、主觀的、缺乏經驗的決策,最容易造成失誤。
3、切實做好酒店餐飲業廚房火災的預防工作
酒店餐飲企業的廚房火災是防火的重中之重,不但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更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一要加強對單位員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養他們如何正確的使用火、用氣、用油和用電。操作時,因為油溫過高起火或操作不當引起油鍋著火,如果撲救時的方法不當就會引起火災。二是在油炸食品時,鍋里的油不能超過油鍋的三分之二,還要防止水滴和雜物掉入油鍋,致使食油溢出著火;油鍋加熱時溫度不能過高,防止火勢過猛,引起油鍋起火。三是操作間的燃氣燃油管道、閥門、法蘭接頭一定要定期檢查,嚴防泄漏。如果發現有燃氣泄漏。要首先關閉閥門,打開窗戶及時通風,一定不能使用任何明火,停止一切電器的開合關。四是操作間的墻壁和灶具、插座開關、抽油煙機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要及時清理打掃干凈,排煙通道至少每半年徹底的清洗一次,防止油煙火災發生。五是操作間內要配備一些濕棉被和滅火毯,用來撲救廚房內各種油鍋火災和電器火災。同時。操作間還應配置一定量的干粉滅火器,放在順手的地方,以備急用。下班時,操作人員應及時關閉所有的水、電、氣的開關和閥門。
4、應急處突,防患于未然
第一,單位消防主管人員,應熟練掌握本單位的消防自動報警和消防自動設施,掌握滅火器材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及時維修、保養和更換,使消防設施器材始終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第二,單位要結合行業特點和實際,強化夜間值班、巡查和應急力量和裝備配備,可以使用醒目的標志,標明單位配備的消防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第三,單位還要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加強對義務消防隊員和保安人員的消防業務技能培訓,做到平時多練、用時不亂。
關鍵詞:餐飲課程能力內容組織評價
餐飲服務與管理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主干專業任務課,在我院已開設九年。從2000年開始,我們以課題研究形式對課程內容、教材、教法、測評方式以及實踐性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配套的改革,并付諸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預期成果。構建了切合餐飲業務實際,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提出了課程模式,課程解決方案,初步建成了立體化的教材體系。教改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課程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學生課程設計受到社會歡迎,連續五年學生高級餐廳服務員的過證率100%、就業率100%。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具有較強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且能很快適應餐飲業的需求。本課程現已成為我院精品課程,并在2005年通過湖南省教育廳專家評審推薦參加了國家精品課程評選。
一、課程教學內容建設
(一)課程教學特征(一線、兩點、三環節、七模塊)一條主線———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培養兩個結合點———課程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三個環節———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職業意識訓練環節七大模塊———基本技能、接待服務、菜單設計、餐廳設計、宴會設計、美食策劃、資格認證七大教學模塊構成教學內容,通過三個環節和兩個結合點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教學,開放式實踐教學,多元評價,實現課程教學主線———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培養。
(二)技術性的模塊式課程內容設置
1.課程內容設計的“1、2、3”原則課程在內容設計上貫徹了解決一個問題,注意兩個得當,堅持三個結合的原則。即:解決學生餐飲服務與管理職業能力訓練與發展問題;注意課程內容經典與現代關系處理得當,注意課程內容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關系處理得當;堅持課程內容與餐飲業務活動相結合,課程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結合,課程內容與職業認證相結合。
2.課程內容設置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餐飲業面向的主要職業崗位為涉外飯店或獨立經營的餐飲企業的中、西餐廳高級服務員、領班、主管、餐廳經理、宴會部經理等,因而我們把這些崗位主要餐飲業務活動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進行這些職業活動的國家職業標準轉化為課程教學內容。并注意把體驗經濟時代餐飲服務與管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引入課堂,如:顧客期望管理等。技術能力則涵蓋了餐廳初級服務員到技師的全部內容,探索性地選取高級技師部分內容,如:主題餐廳設計、大型宴會接待計劃編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精心編制了7個教學模塊,每個模塊都有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生課程設計。職業意識訓練則貫串于整個教學過程,各模塊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支撐形成整體。每個模塊要求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掌握從事這些業務活動的技術和能力。課程內容設置的特點是,緊扣餐飲業務活動,針對性強,強調技術應用,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模塊設計見下表:
3.以能力為本位的實訓課業
(1)實訓課業設計本課程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實訓課業的訓練,學生通過聽取老師解析問題,社會實踐,校內實訓和閱讀輔助教材,查閱專業資料,了解相關鏈接知識,以團隊或個人形式完成如下課程設計:服務經驗面面談、餐飲服務設計與創新、命題宴會菜單擬定、菜單銷售分析,固定菜單設計與制作、餐廳主題設計、宴會接待計劃、專項美食節計劃、宴會花臺設計、培訓大綱編制與授課。
(2)實訓課業訓練的實踐價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實訓課業表示滿意和歡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僅要熟悉、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走出課堂,對餐飲業務活動有實觀的認識和親身的體驗,實訓課業訓練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作用是很大的,完成這樣的作業雖然辛苦,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創造力,其有效性是一般教學實踐形式所不能達到的,它能使學生真正掌握餐飲業務活動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標準以及專業技能,具備從事餐飲服務與管理實際工作要求的能力和資格。如,我院學生為金葉大酒店作的菜單銷售分析,得到企業好評等。
二、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建設
(一)學生為主體導線的協作式任務驅動教學在教學方式上,重視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注重學習國外著名酒店管理學院的先進教育方式,教師多為發現式、指導型,學生多為參與式、展現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主體和中心,而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教學組織與安排上,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廠學合作,課內外結合,重視學生智商與情商的協調發展,重視學生職業習慣養成,職業操守教育,靈活運用課堂教學、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多種形式,同時融合解析法、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模擬訓練法、實踐體驗法、行為引導法、系組工作法、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加強與企業合作,理論聯系實際,有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接受任務,自主地找到解決業務模塊問題的答案,并以協作的形式展現課程設計。增強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圖示如下)
(二)做中學、學中做,建立發現式、開放式實踐教學課堂我們以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布魯納的認知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力求有機結合付諸實踐。以職業能力逐漸提升為主線,設計了職業認識與職業體驗實習+專業技能實訓+服務價值增加與管理實踐實習三種實踐性教學形式。學生首先到企業認識、體驗實習1個月,在做中學,學習服務技能和服務經驗,再回到學校進行理論指導下的餐飲實務操作訓練,教師以職業過程為導向教,注意對企業各種操作進行總結和升華,強調學習過程,強調直覺思維,強調學生內部動機的激發。學生在較好的實踐條件下學中做,我們設計了多種訓練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具有職業氛圍的教學活動中展現自己,使知識得以內化,能力得以提升,思維得以創新。然后又到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服務價值增加與管理實踐實習,在全真的環境中做中學,體驗現代職業感,工作成就感,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能力。
(三)多元評價方式1.測評方式。課程改變過去老師一支筆定成績的評價方式,取消一次性期末書面考試,學生通過完成每個模塊的課程設計獲得學分。課程設計的評價可由教師、學生、社會共同參與,在課程授課之初,教師將考核標準(《綜合能力測評冊》)告知學生,教師根據評價標準考評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效果,例如,“職業素質與通用能力”以學生評價為主,“菜單銷售分析”、“宴會花臺設計”以企業、社會評價為主,其余課程設計以教師評價為主。本課程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餐廳服務員”高級證的考試,使學生獲取從業資格,增強就業資本,提高競爭優勢。測評方式的改革,在理論上依據了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對信息的組織和提取。實踐告訴我們,這樣的測評是有效的,不僅能較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考試的欲望,因為學生能在考試的過程中展現自己。2.測評方法。本課程按模塊分單元測評,一個模塊教學完成后,由老師組織測評,為此,我們特別編制了《學生綜合能力測評冊》。每個單元都有測評項目、測評內容與方法、評價等級與分值。考核方式為分組考核與單兵考核相結合,社會考證與利用試題庫考教分離相結合。評價方法采用加權求和法,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示例見下表:餐飲服務與管理綜合能力測評
三、課程教學條件建設
問題提出
多年來,我國餐飲業一直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但數據顯示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外資企業占了很大比例,百勝集團則以絕對的優勢高居榜首(丁玉勇等,2009)。究其原因是經營管理方面的差距,特別是在標準化方面,中餐企業存在明顯不足。
第一,總體管理制度缺乏標準化,效率和效益低下。中餐企業多以手工操作、單店作坊式經營和經驗管理為主要特征(李曉黎,2001),經營成本高,產業化程度低。而標準化能夠將最優的實踐經驗加以固定并推而廣之,利于優化企業經營各環節和流程,控制生產經營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餐飲產品制作方法缺乏標準化,品質難以持久(李健等,2006)。在中餐企業中,技術的傳授以師傅帶徒弟方式為主,產品質量完全依靠廚師經驗把握。而餐飲產品制作和質量控制方法的標準化使良好的操作方法能夠被推廣,并大大降低廚師個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從而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第三,企業難以“復制”,擴張之路困難重重。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標準體系,許多中餐企業難以保證各分店的一致,嚴重影響企業的擴張。可見,標準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中式餐飲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式餐飲標準化發展是中餐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本文基于CIS理論,對中餐企業標準化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基于CIS的餐飲企業標準化系統模式
餐飲企業標準化是一個概念體系,涉及餐飲企業經營的多方面活動。而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理論中理念、行為和視覺的分類思路比符合餐飲企業標準化的內容特點,可借以用于對這一標準化系統進行分類。
CIS意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指將企業理念和企業文化,通過統一的視覺設計加以整合和傳達,使社會公眾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從而營造最佳的企業運作環境。它由企業理念識別系統(MIS)、行為識別系統(BIS)及視覺識別系統(VIS)三個有機整合運作的子系統構成。所謂理念識別系統,主要指企業的經營理念,是企業經營哲學、價值取向、企業精神的結合體,包括戰略目標、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三個方面。行為識別系統指企業在其經營理念的指導下,所形成的一系列經營活動。視覺識別系統是基于MIS,根據和一切經營活動有關的媒體要求,設計出交流的識別符號,以塑造企業形象,使企業內外群體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和價值觀(陳榮榮等,2001)。
借鑒該理論,本文將餐飲企業標準化系統分為理念標準化、行為標準化和視覺標準化。
(一)理念標準化
理念標準化通過行為和視覺的標準化體現,是最深層的標準化,是餐飲企業標準化的靈魂。它包括企業戰略目標、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標準化。首先,為了實現長遠經營與競爭力提升,餐飲企業必須確立明確、統一的戰略目標。其次,餐飲企業要使全體成員擁有一致的價值追求。在其指導下,餐飲企業要制定詳細明確的行為準則,以規范全體成員的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保證企業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和價值追求。
(二)行為標準化
企業行為包括企業員工對內和對外的各種行為,及企業的各種生產經營行為。行為標準化是標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對顧客的滿意度有重要影響,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它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內部管理制度標準化,即餐飲企業的人、財、物管理有一致的標準可依。在其規范下,應實現原料及采購、產品制作、產品質量及服務的標準化(于千千等,2008)。原料及采購標準化主要指為保證原料質量和及時、準確、充足的供應,對供應商選擇標準、原料采購渠道和程序、原料質量控制等方面做出統一、明確規定。比如規定蔬菜必須從無公害種植基地采購。餐飲產品制作標準化指餐飲產品制作的程序和方法遵循統一、量化的標準。比如制定標準菜譜,對產品用料種類、數量及產成品規格等進行詳細規定。原料及采購和產品制作標準化最終是為了實現餐飲產品質量標準化,即保證企業的每家店面每次提供的同一種餐飲產品都具有相同味道、外觀、衛生狀況及營養成分。為此,質量標準化中還需包含餐飲產品制作過程中的衛生條件及半成品、制成品的保存和處理要求的標準化規定。服務標準化指對企業的服務種類、內容、程序和標準做出明確、詳細的規定,以向顧客提供持續一致、高質量的服務。
第二,營銷標準化,即餐飲企業制定統一的營銷目標和營銷策略,采用統一的營銷手段,努力塑造和維護企業整體營銷形象。它一般體現在產品、定價、渠道和促銷四個方面。產品標準化要求餐飲企業擁有統一的基本產品目錄,在各家店面都提供相同種類的基本產品。定價標準化則表現為同一區域(比如同一國家)各店面的產品實行統一價格。渠道標準化是餐飲企業針對不同產品分別選擇最優渠道并固定成企業標準,形成統一的渠道策略。比如,即食產品在餐飲店面中銷售;而速凍產品則在超市中銷售。促銷標準化主要指餐飲企業對促銷活動在促銷方式、促銷費用、促銷時間等方面進行標準化規定,以保證其在適當的費用投入下獲得既定的良好效果。比如,規定新店開張時要在當地媒體進行一定程度宣傳。
第三,擴張方式標準化。此處的擴張方式包括開發新產品、開設新店。新產品開發標準化指新產品的提出、研制、審批、試銷及成為正式產品的程序、期限及物質、人力投入等都具有明確詳細的規定。新店設立的標準化則要求企業設立新店時,設立方式(如特許經營、直營等)、店面規模、選址、加盟者資格(如果采用特許經營方式)、原店與新店間關系等都遵循明確的標準。
(三)視覺標準化
本文的企業視覺指通過企業標識、商標、產品包裝、企業內部環境布局和員工著裝等媒介塑造和展現企業形象。視覺標準化是標準化的外顯層,直接影響顧客對餐飲企業形象的感知。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經營環境標準化,指餐飲企業在店面裝修布置(包括廚房、衛生間的布置)上遵循統一的標準。它執行情況是企業標準化程度的最直接反映。第二,設施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指餐飲企業所具備的餐飲產品制作器具、餐具、菜單和飲品單、衛生及安全保障設備和工具等物品的質量、性能、樣式、數量等要符合統一的標準。第三,員工著裝標準化,即根據企業內不同職位的特征與需要,為各崗位員工(尤其是直接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員工)分別設計不同的工作服,使員工的著裝整齊劃一并體現企業形象。
中餐企業經營管理的標準化策略
(一)通過培養企業文化加強理念標準化
企業文化又稱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個由組織成員持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行為的共享的意義和信念的系統。標準化是形成、強化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統一、強勢的企業文化能夠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和積極性,利于促進標準化的順利執行與實現。因此,在經營管理中,中餐企業首先應注重對企業文化的培養,促進整個企業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準則和文化觀念的形成,以實現理念標準化,并為行為和視覺標準化的實現奠定基礎。
(二)通過注重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形成行為標準化
消費者到飯店就餐的目的首先是品嘗餐飲產品,滿足果腹與享受美味的需求。因此,中餐企業行為標準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其餐飲產品質量的標準化,以持續吸引顧客。這要求企業針對原料采購到產品制作完成的每個環節制定嚴格、詳細的標準。此外,餐飲產品的設計必須在基本標準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地區目標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并及時開發新產品,以保證產品適銷對路。服務質量的好壞對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對餐飲企業的聲譽也有重要影響。因此,中餐企業要關注服務標準化,設計一整套具體、可操作、書面化的服務標準。為保證實施效果,企業要加強員工培訓,并注重標準的量化。
(三)通過規范經營環境和員工著裝實現視覺標準化
鮮明親切的企業標識,統一、舒適的就餐環境,干凈、整潔的制作設備和空間以及著裝一致的員工都是企業的良好品質和優越檔次的代表,對顧客尤其是潛在顧客有很大吸引力。因此,餐飲企業應針對店面設計、設備工具和員工著裝等各個方面制定嚴格的標準,體現和提升企業的規范化水平與檔次,使顧客獲得統一的視覺感受,進一步增強對企業的認知。
綜上所述,標準化需要大量投入,基于CIS的中餐企業標準化系統的推行是一個漸進有序的過程。對于資金較少的中小企業,要全面實行標準化比較困難。因此,餐飲企業在推行標準化時應結合自身實力,運用“二八定律”抓住重點,逐漸實現標準化(賀玲玲,2008)。
參考文獻:
1.丁玉勇,程大進.以烹飪標準化促進中式餐飲標準化現化化發展.中國經貿,2009(10)
2.李曉黎.ISO9000與餐飲標準化[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1(12)
3.李健,李祝舜.現代中餐企業的標準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
4.陳榮榮,劉英驥.現代企業形象塑造.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