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4: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等職業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
1.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持。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起步晚發展基礎薄弱,缺乏系統的理論作為支持。關于人才培養目標、模式的理論性內容對于實踐操作具有良好的指導性作用,目前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理論還不全面,針對人才培養的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任務、教學細則、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理論內容還不完備,對于教學工作推進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給人才培養模式工作帶來難度。
2.教師隊伍素質有待加強。
傳統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教師只是針對學生的專業性技能和知識進行提高,同時只是針對學生的專業技術學習開展工作,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課余生活、未來規劃、心理疏導工作參與性不強或者沒有相關經驗,對于人才培養模式也存在缺乏系統、清晰的認識,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工作的推進形成阻礙。
3.學校領導重視力度有待提高。
傳統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模式只是針對專業技能進行培訓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工作相對簡單,但是社會變化難以預料,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業崗位減少、社會差距變大、崗位競爭激烈,要求的人才所涵蓋的能力也越來越全面,單一的技能型人才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競爭。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影響深遠,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工作改革難度大,同時領導缺乏對此類工作的開展經驗,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工作缺乏認識,重視度也有待提高。
4.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崗位緊缺、生活壓力大
學生入學之后往往只關注專業機能性知識,對于自身發展規劃和發展的理論性內容明顯關注度不夠。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方法
1.在專業設置上以市場為導向。
專業性培訓是保證學生進入社會的前提,是人才培養的前提和基礎。在專業設置方面要緊緊把握市場發展方向,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制定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計劃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與大學教育不同的是具有自身特色在專業設置方面與市場需求和崗位需要聯系緊密,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就業導向性。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相對封閉,學生對于外界信息了解少,對于就業信息和市場信息敏感度不夠,學校在培養人才時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對于朝陽產業、夕陽產業、有前景行業、綠色行業進行深入剖析,并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學生學習的知識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2.加強思政教育。
與大學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相對空白。現在社會對于人才要求更加全面,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更是前提和必要條件,高職教育思政教育方面薄弱,領導對于思政教育認識存在誤區,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同時學生由于就業壓力大,對于思政教育等精神理論重視力度也欠缺。首先領導要加強重視開設相關理論課,招聘具有經驗和素質的專業教師,并加強對于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和疏導。
二、以勝任力為本位開展課程建設
勝任力本位課程,可理解為“基于勝任力的教育”或“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是一種以核心勝任力為基礎,融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情操與提高勝任力為一體的整體化課程理念和模式。勝任力課程目標是培養有知識、有技能、有情操、有工作勝任力的職業技術人才。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將這一目標貫穿于教學始終。
(一)加強勝任力課程編排,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師既要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更要綜合運用適合于勝任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如互動學習、合作教學、案例教學、實踐—反思教學、情景模擬教學、角色扮演、任務驅動、體驗式教學、問題—討論—指導式教學、講解—演示—指導—評價四步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等教學方法。
(二)創建勝任力本位課程學習環境
創造一個實踐的、人文的、工作現場學習的環境,該環境能夠支持專業群的學習共同體;有開放的學習工具,技術、資源可供訪問;能為小組和個人學習提供勝任力本位課程框架和內部計劃;能夠支持學習范圍擴展及更多團體的國際化,包括面對面的和在線的方式。
(三)勝任力課程的改革要和專業改革相結合
以勝任力要求為依據,通過研究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群的建設,優化通用勝任力、系列專業勝任力和專業與崗位勝任力“三圈層”課程體系。明確本課程哪部分是培養通用勝任力的,哪部分是培養系列專業勝任力的,哪部分是培養專業與崗位勝任力的。
三、做好課程的總體規劃
(一)加強學生對模擬電子技術的認知
教師在講第一堂課時,通過對模擬電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模擬電子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模擬電子技術的性質和任務、學習模擬電子技術的主要方法及模擬電子技術相關職業的全面介紹,加強學生對模擬電子技術的認知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模式
把模擬電子技術主要內容分解成幾大模塊,每一模塊的知識都通過完成一個項目來學習,每個項目又根據需要分解成若干個任務。在進行每個項目之前,教師要事先制定出項目要求,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要求,并把每個項目涉及到的基本知識做簡單介紹和講解;之后學生按照項目要求逐一完成每個任務,教師在項目完成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和答疑;最后教師對項目完成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問題做進一步講解,學生完成項目報告并提交作品。通過完成項目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大膽設計、尋求突破的創新能力,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重視課程設計
指導教師應在設計開始前編好課程設計任務書,并準備好必要的文獻資料。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做好選題、分題工作;題目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要不斷優化設計題目。教師要根據題目性質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研究指導方法和重點。課程設計以學生獨立工作為主,教師采用啟發方式,對難點和關鍵性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閱讀參考資料,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
(四)搞好實習、實訓
通過參觀實習與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教師應根據實習要求,選好實習場所。實習前由指導教師制訂出實習計劃書并加強對學生的勞動紀律教育。實習中對學生嚴格要求和管理,學生要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保密制度。學生要按時完成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教師要做好成績評定工作。
(五)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充分發揮學生會的作用,建立“模擬電子技術”課外活動小組,經常舉辦一些和模擬電子技術有關的知識競賽和模擬電子線路設計比賽,使對本課程感興趣的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愛好、提升水平、增強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舉辦的職業技能考試,使他們在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提高職業能力,增強就業信心。挑選一些能力極強的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使這些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注重教學改革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職業教育目標更注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應不斷革新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模式、革新教學方法、革新教材、革新教學手段、革新考核制度,切實推進教學改革。
(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通過到企業調研及對畢業生的追蹤調查,進一步明確知識體系的重點和難點,明確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核心能力。理論教學采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模式。實驗教學采用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三階段臺階式教學方式,教學目的明確,層次分明,循序漸進。
(二)教學過程注重定性分析
從工程思維觀念出發,不過分追求理論分析的嚴謹。注重培養系統的觀念、工程的觀念、科技進步的觀念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采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各個擊破的方法。采用討論式、講練結合式、啟發式、演示式、理論與實踐穿行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總結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竅門,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做好教材選擇工作
每學期都要提前做好教材選擇工作,不能長年使用一本教材,應及時更新教材,編寫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型規劃教材。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追蹤新技術,增加新知識。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采用多媒體課件、黑板授課、網絡教學及實驗仿真和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將肢體語言與聲光電有機的結合起來,全方位對學生實施情景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五)改革考核評估體系
高等職業院校創設藝術設計專業之初就是為了滿足市場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是在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擴展的,所以在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以及教學等方面缺乏經驗。在學校的設備和師資力量方面處于不成熟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還存在著不足。在所開設的各個專業,如廣告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與制作等缺乏具體的認識,對于專業將來需要服務的人群和對象的個性化需求并不了解。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需求而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但是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內涵了解并不深入,導致了學校辦學和學生學習的后續力量不足,不能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專業的內在需求和魅力。
(二)對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缺乏對藝術設計專業內涵的理解、引導,對于市場的反饋信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導致了在培養學生過程中的目標缺失。對于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所開設的實驗制作課以及畢業實踐等課程并不能達到真正實踐的目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只是走過場或者是隨大流,不能扎扎實實地學到知識。由于教學體系設置的缺陷,導致學生在參加工作以后需要根據企業的需求和模式重新進行學習。此外,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不能給予充分的重視,即使了解到創新性教育對于現代社會以及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將這一認識付諸實踐,沒有一套系統的培養方法,從而使得擁有創新性的設計人才越來越少。
(三)對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不科學
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課程設置都模仿著本科院校開展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靈活性。而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具有藝術氣息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該被束縛,而是應該積極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具有前瞻性的學科,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所設定的學科和專業也不盡相同。但是在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仍然重視藝術學習的技能,卻忽視了對于相關理論知識的重視和學習。在其課程設置上將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對藝術設計的基本技能訓練上,忽視了對于視覺傳達的理論以及心理方面的學習,讓學生不能自主地領悟藝術設計的內涵和進行自我創作。而在電腦美術設計課程上由于缺乏師資力量,對于深入的動畫設計學生不能進行操作,從而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競爭力。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以后,為了適應當前的崗位還必須按照企業的要求,對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重新學習。
(四)對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不到位
根據高職教育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所開專業必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與區域產業結構相匹配,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的主要模式。在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下,要求任課教師不再是傳統的課堂單一授課的教書先生,而是必須具有課堂教學能力和企業從業經驗的綜合型教師隊伍,即我們常說的雙師型教師。而對于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講,從辦學經驗到校企合作都不太成熟,不可能建設一支合格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所以現在的狀況只能是聘任本科院校設計專業或高等藝術院校設計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這批“新鮮血液”活力充足卻經驗不足,更談不上具有課堂教學能力、企業從業經驗。很顯然,這種“純學院派”的師資隊伍是無法圓滿完成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目標的。
二、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性教育的措施
創新教育是時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的需求,就當前的發展而言,高等職業院校創新教育刻不容緩。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對整個藝術設計行業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應結合市場需求,深化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改革。
(一)轉變高等職業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一個學校發展和貫徹的方針政策,它必須面向未來,立足創新,學校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會為之展開。教學理念也是引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在提升藝術設計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時候對于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以及完善自身這三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針對現在很多學生只注重藝術設計技巧的學習,忽視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情況,學校要重視學生藝術設計基礎知識的傳授,從而避免學生藝術設計學習后期中遇到的瓶頸——只能夠描摹或者是模仿別人的設計作品和理念,卻缺乏自主創新。所以積極地轉變高等職業藝術設計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為學生創造學習氛圍,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對于企業而言,需要的是一個積極靈活的創作者,能夠將藝術設計的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從而逐步深化對于藝術設計的認知和應用。所以要轉變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高等職業藝術設計專業只有立足實際,轉變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地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綜合型人才。
(二)改革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模式大多數依然遵循的是教師講課、學生聽、多媒體教學以及課本知識講授等方式,課堂模式過于程式化、單一化,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能自主學習。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所以學校要重新設定藝術設計教育的模式,注重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的開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更加輕松地接受一些知識。同時,還可以進行模擬項目式的小組比賽,根據某個主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創意設計出產品,完成項目制作過程,以小組互評和老師評判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三)創新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的新方式
1.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要注重對學生批判精神的培養。教師并不是知識的權威,也會出現認知不足的情況,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敢于提問題。這種批判精神需要得到教師的鼓勵,同時,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方式。
2.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傳統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曾出現過重技巧而輕思維的培養模式,從而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所以在新型的學習方式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多種多樣的課程模式,激發學生對于創作的興趣和動力,從而逐漸將學生引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去。其中對于“協作式”和“發現式”學習方法的提倡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之間或者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會更加平等,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改善人際關系都是有益的。
3.留有創意空間。在對藝術設計生培養過程中,采用“空閑教學法”,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空閑教學法”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創意自由。
(四)優化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的環境
內部的創新是最基本的,但是外部環境對創新的要求和鼓勵也是激發學校創新教育的重要因素。高等職業藝術設計專業要培養出新型人才需要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得到與其他本科院校公平競爭的機會。社會中存在著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及學生的偏見和不理解,這種認知對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有很大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對于設計作品和權益而言,政策上對于這類學生并沒有大力提倡和鼓勵。所以加強政府對于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支持和鼓勵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外部力量,讓社會大眾和學生充分認識到藝術設計的內涵和重要性,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此外,對設計者的權益保護也需要進一步地規范,設計成果應用上的“拿來主義”“偷梁換柱”“鳩占鵲巢”等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設計者的權益。為此,進一步加強對設計者作品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創意的一種尊重和鼓勵,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創作。更重要的是社會能夠充分認識到藝術設計人才的重要性,充分給予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肯定和尊重。
本刊特稿:國內外職教領域重大活動的深度報道、國家及各地區職教發展狀況專題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解析、專家訪談等。
理論與應用研究:職業教育與培訓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研究、職教發展宏觀問題研究、相關研究課題成果、其他重要選題研究綜述等。
高職專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專題研究、其他有關高職的選題研究等。
中職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教學專題研究、其他有關中職的選題研究等。
師資培養:職教教師隊伍建設理論及實際問題研究、職教教師成長問題研究、教師教學能力問題研究、其他有關職教教師培養培訓方面的選題研究等。
職教管理:中、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理論及實際問題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學校經營等)、管理理念與管理策略研究、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管理隊伍建設研究、其他有關管理問題的探討研究等。
職業咨詢:職業分析與職業指導、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其他相關熱點焦點問題的專家透視等。
基礎教學研究: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基礎課程教材、教法研究。
專業教學研究: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專業課程教材、教法研究。
問題探討:職業教育與培訓及相關領域微觀問題研究、問題爭鳴與討論及個人主張。
經驗交流:具體經驗做法介紹與體會交流。
實驗實訓: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實驗課程、實習課程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中的訓練方法研究與探討。
教育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的應用研究與實踐探討。
海外職業教育: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目前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的管理體系、政策法規、措施方法、特點特色、發展趨勢、相關案例等內容的研究與評介。
職業教育史料:中外職業教育發展史上思想、思潮、人物、事件等相關內容的研究與評介。
二、稿件要求
內容字數:來稿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謹、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具有創新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篇幅一般不超過6000字。
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應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作者署名: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全稱、單位所在地和郵政編碼。(格式請參照本刊已發論文)
論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稱概括全文主旨,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不加評論,也不使用“本人”、“作者”、“我們”等作為文摘陳述的主語,字數在100字左右。
關鍵詞:論文應有3~6個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應簡練、準確。
章節體例:文內章節層次標題應簡練、明確。一級標題不編號,黑體居中,題末不加標點符號;二級標題分別以漢語數字外加圓括號順次編號,題末不加標點符號;三級標題不編號,用楷體放在相應的文字段首,題末不加標點符號,正文空兩字格接排;四級標題分別用阿拉伯數字外加圓括號順次編號,標題及正文接排不分段。如果文章層次較少,標題可跳級使用。
專用符號:來稿必須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專業名詞、術語、數字、單位、符號等,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外文人名、地名和術語需譯成中文,并符合國家標準;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書寫清楚,要分清大小寫;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符號位置必須明顯準確。
圖表格式:文中插圖與表格放在相應正文之后,分別按出現次序順次編號。插圖的序號、標題及注釋居中放置在圖的下方;表格的序號及標題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全文只有一個圖或表時,圖題或表題只標注“圖”或“表”而不標序號。(格式請參照本刊已發論文)
正文注釋:采用尾注形式置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正文內順次編號,并將注釋號①、②、③等標在相應正文之后的右上角。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置于全文正文之后,分別用阿拉伯數字外加方括號順次編號。(格式請參照本刊已發論文)
作者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別、籍貫、職務、職稱、學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少數民族作者須注明民族。
基金項目:屬于基金項目或立項課題的來稿,請注明項目或課題全稱和編號,名稱和編號必須真實準確。
20世紀9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把職業技術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教育未來發展,形成新的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和學會學習”的五大教育支柱觀念已經深入到職業教育機體。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面對世界職業教育新的發展趨勢,應以實現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為目標,積極主動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一、對教育現代化及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理解
教育現代化是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上,對傳統教育全新的超越和詮釋,是教育的一種整體轉換運動,標志著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水平。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教育全民化、教育終身化、教育開放化、教育科學化、教育法制化、教育多樣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必須塑造人的現代素質等,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人的現代化。
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在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中,既要按照教育現代化的一般規律運作,但更要立足于高等職業教育本身,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具體地說,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動力來自于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需要,是實現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現代化是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變的過程,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以提高就業者素質為目的,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合格的、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要改變高等職業教育與現代化要求不相符的原有教育觀念、辦學模式、運行機制,實現由傳統職業教育向現代職業教育的轉變,使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成為提高眾多勞動者素質、加速國家現代化進程中人力資源發展的保障。
2.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是樹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觀念,以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為基礎。高等職業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經濟與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高等職業教育在現代社會中擔負著技術應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眾多的科學技術專家、研究人員,而且還需要更多的受過良好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3.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是現代化建設中提升大量技術人員的科學素養、提高產品質量、提供高服務效益的基礎。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職技術培訓、實現技術人才現代化的基本保證,直接影響著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影響著國家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是確保高技術含量產品質量的保障。
二、教師隊伍現代化是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前提
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最終落實,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富有開拓性的教育實踐。教育中的關鍵因素是教師,要培養出現代化的人才,教師必須先實現現代化。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展開,不可避免要反思并重構教師角色,即從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向國際教育所倡導的與學生合作、對話的轉化。教師角色現代化轉變的基本特征為:
1.具有先進的職業教育觀念。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要了解和掌握現代先進的教育理論,并能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建構主義學習”“情境教學”等學習理論認為: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嘗試和發現,不斷構建新的知識。高職院校教師對于自己的教學活動及與學生的關系,要有新的思考,使自己的工作和思維方式與時代相符。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手段、教學設備為提高教學效率創造條件,虛擬、仿真的實驗或多媒體教學演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具有現代的職業教育精神。現代職業教育精神是指教師的時代職業意識、思維活動和基本的職業心態,同時還要表現出對現代技術的關注。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彰顯教育個性。教育個性是教師在職業教育理論指導下所形成的較穩定的教育精神和心理特征,體現在教師對職業技術教育形成獨特的感悟和獨立的見解,并能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二是重視人的人格魅力及修養。教師的人格魅力,更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能將先進的職業思想、科學技術,成功地傳達給學生。三是重視職業能力培養。創設出適合學生發展職業能力的職業情境,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新,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
3.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及優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現代化,要擁有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知識不斷得到優化。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還要重視人文素質的提升。教師的人文素質是教師基本能力的表現,也是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為人師表的基礎;教師專業技術知識應具備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了解和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的創立、構建,以及與其他專業技術的聯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要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
三、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現代化的策略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重任。教師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高等職業技術職校教師的人文素養、專業素養、現代教學技能、科研能力及高尚的情操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
1.重塑靈魂工程師,打造培養現代化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典范。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了解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揮自身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一是重師德修養,塑教師風范。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應該是彰顯人性美德的表率,為人師表,與人為善,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要用人類科學技術文明充實和培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術素養,要具備高尚的技術職業道德,即尊重科學技術,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職業技術教育及教育事業,在職業技術教育過程中對業務精益求精,感受到人生價值的實現。二是鑄時代形象,塑靈魂之師。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師與各行各業教師一樣,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人類的形象大師。現代化教師應有時代特征,形成內在修養與外在風范的和諧統一,追求人類科技進步,做科學技術的捍衛者,做學生走向科技道路的導航者。
徐青,蘇州人
1988年畢業于中央美院徐悲鴻畫室
1996年畢業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現任教于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作品《低坡》獲江蘇省油畫展一等獎
作品《祈禱》三聯畫赴北京“江南精品展”展出
作品《吹笛少女》參加當代中國16省38位油畫名家赴臺灣展出
作品《雀兒》收藏于美國NEC畫廊
作品《境》參加北京國際藝苑油畫精品展
作品《藍發結》參加江蘇省迎接二十一世紀油畫精品展獲銀獎并被省美術館收藏同時收編于美國海外華僑聯誼會《中國油畫作品集》
俞 磊
俞 磊1965.11出生.蘇州市人.
1993年8月畢業于蘇州絲綢工學院工藝美術系.
現任教于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園林與環境藝術系)
蘇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蘇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蘇州市美術教育協會會員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獲蘇州市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作品《秋荷》《在水一方》收藏于日本BASE畫廊.
作品《蝴蝶飛》入選《吳韻漢風-江蘇省人物油畫展》
作品《晨曦》入選第五屆江蘇省油畫展
作品《水鄉》入選江蘇省美術作品展
作品《吹笛》上海藝術博覽會展出.
作品《蘇州民間故事》獲蘇州圖書優秀獎
作品《繪圖圣經故事》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
作品《奇怪的眼睛》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
作品《中國卡通》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國家動漫“5155”出版工程刊物)
童 軍
童軍
1971年出生蘇州人
1990年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學校
1994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現任教于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 波
高波
1974年生,張家港人
1996年畢業于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現為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講師
作品《窗外》城市商報發表
色彩靜物獲校青年教師專業技能比賽二等獎
油畫《心愿》入選校迎“三八婦女”書畫展
作品《校園小景》入選校青年教師速寫展
周懷恩
周懷恩 1981年出生,蘇州人2004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系。色彩構成作品《現代》》獲江蘇省大學生一等獎。作品《夢荷》赴法國Galerie de Noirmont, Paris畫廊展出,現被法國私人珍藏。作品《橋》被法國Galerie Daniel Templon, Paris畫廊所收藏。2007年9月在獨墅湖舉辦教師油畫展。其中作品《江南雨巷》、作品《船之一》、作品《船之二》現被“蘇州藝術橋畫廊”所收藏。
楊秋蘭
楊秋蘭
1982年出生 無錫人
2005年 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任教于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園林與環境藝術系)。獲高校教師資格證、廣告設計高級證等。
2004年11月 作品漆盤《白色的小屋》南京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收藏。
2005年5月作品漆畫《過家家Ⅱ》榮獲江蘇省第一
屆大學生藝術展三等獎。
2005年6月作品裝飾重彩畫《過家家Ⅰ》南京師范
大學美術學院收藏。
2005年12月 平面設計作品――適合圖案花卉變化作
品2幅、黑白人物裝飾畫1幅編入《決勝
高考平面設計》 安徽美術出版社。
2006年6月裝飾重彩畫《過家家Ⅰ》、女人體寫生
變化圖案4幅、裝飾畫《徽洲印象》編
入中國高等院校美術•設計教材《圖案
設計》遼寧美術出版社。
社會毫無畏懼地向前發展著,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應社會所需也在不斷地擴招,所設的專業越來越多,并在教育活動中對新的教學手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嘗試。面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近幾年來出現的新形勢,院校的一系列教務管理工作也在相應改變,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為了準確無誤地完成教務管理的目標,教務管理人員應以科學管理理論與客觀教學規律為基本指導方針,面對整個學校的師生,運用先進的科學信息管理技術,合理地調配教學條件,系統地組織教學人員的各項教學活動,讓學校的人、財、物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過程也更加協調順利,管理質量大大提升等。
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務管理及管理員的基本情況
教務管理員在整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工作中基本屬于弱勢群體,受到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這主要體現在薪資待遇不高、崗位培訓缺失或不到位等。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擴展到教學文件、教學計劃、學籍、考試、成績、實踐教學、教學質量等,管理員的工作量明顯加大、工作強度明顯增強,工作效果卻并不如人意。另外,有些教務管理員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服務意識也不是很高,服務的主動性與有效性都遠遠不夠。這大多是因為教務管理員不能受到校方的重視而引起的,這主要表現為校方對他們的錄用要求并不高。大部分的教務管理員都不是教務管理科班專業出身,理論知識不懂,教務管理經驗也基本沒有,甚至對自身職務的認識相對有限,對事物變動的敏感程度也不高。而且他們的組織、協調、溝通、語言表達以及計算機操作能力都相對較弱,不僅不能滿足基本的工作所需,也不能順應新形勢下教育改革深化發展的需求。久而久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的管理狀態不佳,工作熱情也受到極大的影響,管理員的流動性也比較頻繁,對整個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存在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務管理員的角色扮演
在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之中,教務管理員是不可或缺的一支師資力量,它的成立主要就是為了促進教學單位的正常運作、保證教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教務管理員是各個院系部教學工作中的最基層的管理者,幫助相關院系部領導管理一些教學方面的常規瑣事,為教學工作正常運轉保駕護航。
2.教務管理員是一名輔助工作者,它主要負責將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學成績與學生的學業成績統計出來,歸納總結后再交由各個院系部領導,以便于領導更好地進行決策。
3.教務管理員是一名傳達員,主要將院校下達的各項工作安排以及通知及時地傳達到各院系部領導那里,并給與相關的參考意見等。
4.教務管理員是學生利益的保護者。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在每學期開學時需要安排好學生到校的注冊工作,并組織學生們進行各式各樣的等級考試工作,期末成績的審查以及畢業生的資格審查等都是他們的工作職責。
5.教務管理員是一名急救員。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若是出現了緊急情況,多半就需要教務管理員的參與,比如因為某些原因調課或者更換教學場所等。6.教務管理員是一名協調員。為學校的職能部門、各院系部領導、教師以及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有利于發揮協調、承上啟下的作用,促進信息的有效溝通、改善他們之間的關系等。具體來說,教務管理員若想要使工作順利地展開,就要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在叫學校教學上做好基層管理,又要為教師以及學生做好服務工作,并對院校領導的決策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務管理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
三、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務管理員的主要作用
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就像一座架起學生與教師協調關系的橋梁,不僅起到師生之間信息的相互傳遞作用,還可令師生之間更好地進行溝通,還為師生基本校園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換句話說,教務管理員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還要不斷地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不斷地完善自我,成名一名合格、有用的師生服務員、院系部領導的助手等。
1.料理師生的基本所需
負責學生入學資格的審核、進行學籍核對以及日常學籍管理,比如休學、復學、退學、專升本等日常工作。辦理學籍處理工作,比如提供學籍處理名單,為需要變更學籍的學生辦理各項手續等。組織學生領教材、向任課教師提供授課班級的學生名單。幫助學生辦理重修、補修課程,向教師提供重修、補修學生的名單等。組織學生公共選修課的報名等,為任何老師提供公共選修課的學生名單。負責成績管理工作,包括成績按時回收、歸檔、成績的公布、成績單的打印及其相關工作等。配合教師完成各類考試的報名及其證書等的頒發工作。甚至學生考研升本、學生論文的發表、獲獎以及畢業生的離校手續等工作也是由教務管理員來完成的。總之,教務管理員在教學管理中要幫助師生日常所需做好一切工作,讓他們無后顧之憂。
2.保證教學有序進行
進入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以后,對學生的管理不再是班主任管理模式了,教師的主要任務僅僅是教學,基本不參與學生的日常管理。學生管理這部分工作主要由教務人員負責,所以教務管理員在教學管理中承載著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教學資源配置等任務。為了保證教學可以有秩序地進行,教務管理員需要對學校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他們會根據教師的不同教學技能、專業水平,并了解學生的愛好興趣以及所具備的基礎知識水平,結合學科的特點以及學校現有的教學設施,合理地安排專業課程以及選修課程。對這些課程的教學工作還得進行跟蹤,及時地調整不合理的課程。這一套程序下來,學校的教學工作方可有序地進行。
3.促進院校可持續發展
教務管理員保管著院校的一些重要資料,比如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檔案資料以及科研資料等,這些資料算是院校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院校不斷發展的標志性存在,無論是對于整個院校今后的發展,還是對院校曾經的發展來說,它們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務管理員所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料管理,而應該直接影響著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長遠發展。教務管理員的責任如此重大,務必需要積極認真地對待這項工作,確保資料的萬無一失。如今科學技術在飛速地發展,電子信息管理也進入了各大院校里。無論是畢業論文的管理還是學生學籍戶籍等信息的管理,都使用的是電子管理模式。可見,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也讓高校管理順理成章地跟上科技發展潮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必須認真學習相關的高科技。
4.影響學生的品質養成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負責院校里的大大小小各項事務,故而教務管理員的為人處世方式直接影響各項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務管理員管理著學生的學籍、注冊、各類考試以及教材的發放等,這就意味著教務管理員要與學生展開或大多或小少的接觸,在接觸過程中教務管理員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是最直接的。在校期間學生接觸最多的當屬授課老師,從心理層面上看,學生對授課老師存在極大的崇拜心理,對于教務管理員則是一個逐漸了解過程,稍有一絲不耐煩的情緒就會給學生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相反地,若是良好的工作態度與工作作風就會給學生帶來一系列正面影響。換句話說,教務管理員的工作態度與情緒直接影響著畢業生進入社會后的工作態度與為人處世的風格。另外,教務管理員還得負責妥善保管好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規范以及各項考試試題等內容,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誠實如真地參加考試、踏實文明地做人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若是能夠以身作則地為人處世,也將有利于學生建立優良的品質。學生的學籍以及在校期間的誠信度直接關系著學生檔案之中是否存在污點,對學生能否順利畢業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教務管理員的公平公正態度以及誠實如實的所作所為,比如學籍管理不弄虛作假、對考試試題做好保密工作等,學生就會受到好的影響。否則,一旦教務管理員在工作中有一點點紕漏,學生就會受到重大影響。
四、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務管理員的未來發展
在今后的發展規劃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尤其要提高自身的政治道德修養,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力,從根本上提高促進教學管理的質量與效率。有效性與質量提高。首先,教務管理員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素養,能夠準確地理解黨的方針政策以及路線,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崗位職責以及工作的意義等。其次,教務管理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務管理員雖然所從事的都是一些日常且瑣碎的學校事務,但對這些事務的管理同樣需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高尚的敬業精神。教務管理員們要明白“教務無小事”這個道理,在工作中盡量避免疏忽大意,增強自己的預見能力,恪盡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忠。第三,教務管理員還得具備一定的奉獻精神。教務管理員所從事的繁雜工作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困難或者麻煩,甚至工作過程中會遭受不被理解或吃力不討好的情況,有些工作人員還得加班加點地干活,這就需要教務管理員具備一定的敬業精神,要有責任意識以及奉獻精神。面對教務瑣事時,教務管理員本著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不怕吃苦、不怕挨累、樂于奉獻,凡事為學生著想,為教學服務到底,堅定自己的信念,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與高尚的職業情操。第四,教務管理員必須具備檔案信息規范化管理意識。教學檔案是教學過程中自行形成的一個信息,院校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進行檔案信息的管理,檔案信息管理得好壞直接影響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評定。這項管理重任直接落到了教務管理員的肩上。從某種程度上看,檔案信息不僅涉及學生的信息,還包括教育教學科研成果、各種評定信息等,對學校而言是一份重要的資料,故教務管理員對檔案信息管理必須具備強烈的規范意識。我們已經知道,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人員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在所屬崗位與擔當的職責上也是任何崗位與職責都無法比擬的。因此,身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員,首先就得明確自己的職責任務,盡最大努力做好手頭上的日常工作,并不斷地探索出新的方法與思路,讓自己發光發熱亮,在院校(教務)管理方面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黃明潔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胡德通.淺論高校教務秘書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質要求[J].中國西部科技,2008,(6).
[2]孔祥營.淺談高職院校教學秘書崗位的工作內涵[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2).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培養生產一線高素質勞動者的教育,它的發展與就業市場狀況密切相關,按勞動力市場需求來設置專業和課程,用市場運作的理念來經營職業學校,把握市場的要求,就抓住了辦學的主動權。如果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脫離了與市場,離開了行業和企業的支持和幫助,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也就脫離了生存的基礎。因此,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應當從地區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在對人才需求合理預測的前提下,在行業和企業的參與下,經過反復認真地論證后,對專業設置作出理性決策。
1、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設置的基本特征
從世界各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情況來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設置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1.1專業設置與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要相吻合
綜觀各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現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為一種地方性教育,扎根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實際,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生存的基礎。相反,如果沒有就業市場,不能為當地服務,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托。
1.2專業設置直接面向特定職業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是把教育和培訓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畢業后能夠無障礙地從事一個行業的工作,這就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技術性和實用性。把企業的培訓提前到學校里,讓學生得到系統的訓練,相關技能更加完備。
1.3學科交差類專業成為發展趨勢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培養生產一線員工的教育,但是這些人才也可以升遷,升遷的方向是一線主管或者中層管理人員,他們的職責主要是執行公司的戰略決策,這需要相關的技術技能保證公司戰略的實施。而這些崗位需要的是復合交叉型人才,所以對相關學科進行整合,形成新的專業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一大趨勢,也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相關技能的關鍵,以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
2、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設置的基本原則
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不顧自身條件開設新專業,盲目攀比,造成熱門專業重復建設;降低人才培養標準,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自身聲譽;政府投入不足,缺乏穩定可靠的行業依托,導致部分院校急功近利,專業建設難以形成特色。因此,職業院校設置專業時必須適時調整,按照傳統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來進行專業建設發揮自身辦學優勢,增強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在專業化設置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有足夠的超前意識,主動適時地調整舊專業,增設新專業。具體來講,專業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2.1真正體現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
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和行業技術水平的高低,對同一職業領域的人才規格、專業目標有特定的要求,因此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的設置和開發必須緊緊圍繞和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產業發展趨勢,通過市場調查和實際論證來進行。
2.2培養目標為技術應用能力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培養方案要正確處理知識、能力、素質的關系,在專業開發和設置過程中,應從實際出發,構建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專業體系,突出以關鍵能力、創造性思維和創業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成為合格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2.3專業設置要體現前瞻性
由于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適時調整原有專業,以成熟專業作為基礎,適時調整和修正,設置新專業;同時基于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的發展需要,未雨綢繆,增設新專業。
2.4條件成熟、設備兼容
學校在專業設置時,必須考慮自身的辦學條件,同時要盡可能地與現有教學設備相兼容,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資源的規模效應。
2.5傳承優勢和創新相結合
職業學校既要有穩定的優勢專業,顯示特色和實力,又要有適應社會急需的創新專業。專業創新是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對常規專業進行改造或者是根據高新技術發展,不斷更新和調整原有專業的教育內涵,拓寬知識面,改進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手段,及時設置新專業。總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崗位適應能力為目標、以技能訓練為核心、以專業交叉整合來設置和建設專業學科。
3、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設置的基本對策
由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是工藝型、執行型人才,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服務的,所以專業的合理配置顯得比較重要。要達到專業的合理配置,必須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3.1專業定位要準確、合理
高職學校應充分考慮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成才愿望,應為當地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以當地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水平為基礎,兼顧其他需要;要考慮當地的教育基礎和受教育者的需要;要考慮學生就業能力、就業需求和就業趨向;也要考慮學校具備的辦學層次,切不可盲目攀比,不顧自身條件而任意拔高或盲目趕潮流。
3.2充分考慮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定向性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不強調以學科為中心,無須追求專業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重要的是教育的職業定向性,就是學生學習了這個專業,今后能夠無障礙地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因此,要以職業崗位為依據設置專業。對于就業相對穩定、需求量大的崗位,每個行業崗位可以設置一個專業,而對于變動性較大,需求量不大的崗位,可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供學生選擇。
3.3專業設置要適度超前
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特點,準確把握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科技發展走向,特別是現代支柱產業、第三產業、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掌握人才需求變化規律,科學預測人才需求遠景,做好專業的調整預測研究,確保新開設的專業具有適度的超前。適度超前設置的專業經過一定時期的建設和完善,其成熟期可與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一致。專業設置和建設適度超前,還容易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把握學校辦學主動權,不斷提升學校自身的聲譽。
3.4冷、熱專業相互搭配
熱門專業需求量大,就業形勢好。因此,要在主客觀條件和軟硬件設施比較完備的情況下,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設置熱門專業,社會有需求就設置,不需要就及時調整,適應市場發展,滿足企業需要;冷門專業條件比較艱苦,社會需求量不大,學生不愿選報。但今天的冷門,明天可能就是熱門,這與政府的政策導向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專業設置時,不應當頭腦發熱,而是高瞻遠矚,合理配置冷熱專業。
3.5突出特色品牌專業
特色就是我有他無、他有我優,而品牌是一個產品的文化內涵。專業建設應當建立在特色品牌這個高度上,沒有特色不會被人記住,沒有品牌就沒有文化內涵和品位。要形成特色品牌專業,必須投入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努力,積淀學校的校園文化,開發相關的技術,形成良好的教育工作氛圍和學習習慣等。一個專業成了一個特色品牌,專業的建設才達到一個高度,專業的文化內涵才得以詮釋。
3.6學歷教育為主,兼顧在職培訓
【論文摘 要】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高等教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經濟全球化、時代信息化使高等教育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迅猛發展的經濟使得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顯得過于緩慢,在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促進其發展的改革之路。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勞動力結構中中高級技術人才比例相對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技術結構的升級。同時當前社會依然存在初高中畢業生未經過系統的培訓和職業教育就進入崗位工作,導致目前我國勞動力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術水平低下的現狀。
(一)應用性人才緊缺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數量以及結構上的緊缺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不協調性加重了社會壓力。
(二)職業教育缺乏活力
我國工業化正迅猛發展,但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之間缺乏緊密聯系,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機制,職業教育缺少企業強大經濟實力的支撐。財政上的束縛,導致其發展缺乏活力。
(三)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
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之處在于在學習中更加注重實踐學習以及專門技能學習,但當前職業教育過于學歷化,當今教育的環境以學歷規范各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職業教育原有的特色。
(四)職業教育發展勢頭正旺
新時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濟合理化趨勢加大了我國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世界國際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等職業教育供求不平衡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家庭為獨生子女,同時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導致考生在填報志愿上傾向于將擇業放在首位,多選擇熱門專業及就業率高的院校,出現供求狀態不平衡現象。
(二)高等職業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高等職業教育定位偏差導致對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不夠而降低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個人需求。教育部在99年頒布的新高職政策導致社會層面上對高等職業教育認識出現誤解,加上普通院校與職業教育缺少相應的銜接,使得僅有極少數的等職業技術教育學生能夠繼續深造,而大多數只能投身到社會工作中。
(三)高等職業教育缺乏自身特色
改革開放后國家放寬對高等教育院校的審批政策,目前全國已審批通過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近千所,同時在招生方面沒有健全的體制,時而出現給生源學校“回扣”的現象,社會聲譽嚴重受損,學生逆反情緒強烈。同時,由于多數的新成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踐相對較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形成自身發展的特色,部分專業的設置重復或不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使得學生缺少市場競爭力,加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壓力。
(四)高等職業教育先天條件落后
現有的大部分職業技術學院是將原有的專科院校與中專甚至小中專合并而成的,缺少完善的教育設施,教學質量及管理體制遠遠不能達到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需要。先進的教育管理模式及良好的辦學條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提。先天條件的落后導致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認識出現偏差,損害了其聲譽。
三、適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之路
(一)走人才培養多樣化道路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處于工業化不同發展階段,因此對人才的需求及培養模式出現差異性,各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形成了明顯的區域特征。經濟高度發達的沿海地區應加強人員的職業培訓和技能訓練,以滿足當地對高層次應用型、工藝型、智能型技術工人的需求。對于工業欠發達地區,應致力于為廣大勞動者創造就業崗位,提供就業空間,使勞動者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更好的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
(二)走辦學模式多元化道路
采取多元化的辦學模式,如綜合高中模式、中學后模式、企校聯合辦學模式、社區模式等,多元化的辦學模式不斷拓寬各級職業教育的入口和出口,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將促進就業結構調整及專業技術水平升級,同時可客觀反映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進而促使新的辦學模式更加多元化更加合理化,到達雙向受益。
(三)走特色發展道路
高等教育的分化與整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合理進行高等職業教育的分化,不僅可以擴充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源,而且將突出其辦學特色,實現層次化辦學,劃分出專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同時細化專業設置,剔除重復性專業,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增強其適應性,符合社會發展需要。
(四)走發展與調整緊密結合的新道路
首先,以發展的眼光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不斷調整戰略目標以適應擴大招生的總形勢。其次,在注重教育質量的同時,加大對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良好的學習條件是關鍵。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非學歷教育規模,注重職業培訓及技能訓練。最終形成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完善我國整體教育體系格局。
(五)走政府調控式發展道路
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各級政府應當對高等職業教育加以重視,將其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并制定相應的政策促進其優先發展,提高其社會地位。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整體統籌布局,優化教學資源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職業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進行全面監控,建立督導評估制度,制定辦學條件評估和教育教學水平評估標準,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正規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董仁忠.演變、內涵界定及類型: 職業教育概念再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8(1).
[2]顧遠飛.高等職業教育的弱公共性特征及其發展政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2).
2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技術教育創新模式探索研究
2.1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基礎設施
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靜態與動態的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教育創新技術的關鍵技術元素,分別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元件和元素組成。針對各大高職院校設計的課程教育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優化趨勢,同時利用不同類型的(民辦和公辦)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需增設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推動各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等高等職業學院整合建設不同類型的校園虛擬網絡教學仿真中心(也就是虛擬云計算系統中心)來提升各個類型的教育創新結構發展,以及推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育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創新教育模式的運行。
2.2教育互聯網+技術創新平臺
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的應用網絡化平臺設計,是一個網絡虛擬內部結構的程序和組合的文件系統,以及在虛擬化云計算系統的應用。由于不同層次學院(民辦、公辦等)所利用的網絡基礎設施設備及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系統差異,同時利用各個層次專業課程設計各種類型的軟件系統,方便各個教師與各個學生熟悉運行網絡化平臺。其中針對各種類型的高職院校中的網絡化平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和教育的發展,提供各個學院不同專業層次的教育創新教學資源平臺。
2.3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應用能力平臺服務
基于針對各個高職院校的學生分別利用教育創新技術教育實踐能力運行基礎設施設備資源,它提供基于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學生應用程序的運行管理平臺,同時基于應用能力運行層以平臺軟件為中心提供了高職學生中的各科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育教學與部署、運行相關的資源交流平臺。
3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技術環境下教育創新決策
3.1教育創新教學模式的視角
針對簡單化中的傳統教育創新教育技術的資源交流平臺課程教學方法的是多層負載控制,但是作為各個學院的不同層次的專業教師分別利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平臺開展不同層次的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教育創新教學,同時利用教學模式下網絡時延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環境下教育創新技術輔助教學利用了教學模式下網絡時延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環境下教育創新技術,集成過程控制符號,網絡的網絡化和云計算語言維護網絡化,網絡聲的云,云的圖片,視頻和其他教育創新語言信息技術。
3.2教學模式下網絡時延教育創新系統設施
針對教育創新技術教學都采用不同層次的新型教育創新虛擬云計算系統,推動教育創新教學模式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遠程教學模式的優越性。網絡化功能的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教育創新技術的應用,旨在為網絡化技術的遠程教育教學系統[2],方便了師生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學習平臺上的交流。
3.3網絡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1)教學模式下教學識別教育創新教育創新教學模式下多層次的教育創新教育創新服務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高職院校教育創新技術資源交流平臺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的特點融合分析,然后通過改進教學的優化設計,合理選擇操作和使用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整合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教學平臺。(2)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實時交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語言信息化互聯網+技術結構教育者來說,在線交流可以實時的了解當前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線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設置教育創新關鍵技術虛擬云計算系統資源交流平臺[1]。隨著教育創新關鍵資源交換平臺技術虛擬云計算系統匿名性,在教育創新的關鍵資源交換平臺技術虛擬云計算系統發言使高職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教育創新關鍵技術虛擬云計算系統資源交流平臺上可以設置專題和討論區,由結構教育創新技術教育工作者確定話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