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4: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教結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第七屆(2013年)評選活動將自2013年3月起開始征稿,截稿日期為2013年6月10日。第七屆評選活動結果擬于2013年6月30日前揭曉。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研究生組
一等獎
陜西師范大學
王妮妮 《兒童圖畫書自主閱讀眼動特征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
李春會 《一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與其教育觀念差異的敘事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郭夢之 《社會故事提升自閉癥幼兒生活技能的個案研究——以
進餐活動為例》
王 玲 《莫扎特音樂對兒童表情識別影響及其腦機制研究》
二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李 寅 《幼兒園課程編制中不同參與者立場與觀點的比較研
究——以黑龍江省幼兒園課程編制過程為例》
張云亮 《國家扶貧縣農村幼兒教師精神生活狀況考察》
上海師范大學
武琬霄 《以主題性音樂游戲為媒介促進小班幼兒情緒理解能力
的實踐研究》
王厚菊 《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及其同伴關系的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劉曉暉 《當代美國馬薩諸塞州幼兒教師評價改革研究》
代 敏 《20世紀60年代以來瑞典學前教育改革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李聰穎 《北京幼兒園實施項目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劉 琴 《中外民辦幼兒教育機構分類準入制度的比較研究》
劉小飛 《5~6歲兒童心理旋轉能力的干預研究》
呂雪嬌 《中班兒童數字估計能力發展特點及干預研究》
張冬瑞 《幼兒園教師運用非正式評價的現狀及改進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王軍利 《3~5歲幼兒表情標簽與識別能力及情緒表達規則認知
的發展研究》
曹高慧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狀況——基于CLASS
系統的研究視角》
張孟勰 《基于動態系統理論的幼兒用筷動作發展研究》
谷 禹 《兒童視覺空間表象重建的眼動研究》
南通大學
王 娟 《3~6歲流動兒童同伴交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
孟 巖 《幼兒教師緘默游戲觀對游戲指導行為的影響研究》
王 穎 《幼兒園對話教學研究》
三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沈 嬌 《上海市幼兒園教師美術領域教學知識現狀研究》
梁小靜 《幼兒園教師專業自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宋寅喆 《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現狀與對策研究》
張培娣 《幼兒園課程統一化抑或多元化:基于教師態度與行
為的視角——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
上海師范大學
王 蕾 《圖畫書與美術: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
袁軍榮 《幼兒在園心理壓力研究——以上海市區某幼兒園為例》
云南師范大學
王艷梅 《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研究——以昆明市三所民辦
園為例》
首都師范大學
張 丹 《教育戲劇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應用研究——以生命
教育之“人與自己”為主題》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 懿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反饋言語行為研究》
朱君莉 《兩種音樂教學法在促進幼兒音樂節奏感與學習品質上
的教學實驗研究》
王 英 《幼兒教師實施“尊重”品格教育的個案研究》
宣兆霞 《鄉鎮中心幼兒園民間游戲物理環境創設的個案研究——
以湖州市A幼兒園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李 歡 《少子化時代中美家長育兒態度對比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
陳曼麗 《幼兒園教學用書評價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兒園
數學活動〉為例》
鼓勵獎
上海師范大學 秦英娟
福建師范大學 林 娜 季奎奎 郭玲玲
首都師范大學 鄭曉博
本科生組
一等獎
四川師范大學
劉佳麗 《多重視角下農村幼兒園教育問題的研究》
馬 波 《西部農村幼兒教育要“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嗎——以
X縣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
湯成麟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模型的構建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虹宏 《幼兒園實習教師的生活體驗研究——以浙江某幼師學
院八名實習教師為例》
費青青 《城市學前流動兒童生活狀況的研究》
張家虹 《大班幼兒加減法策略運用特點研究》
趙哲悅 《教師對大班幼兒閱讀能力認識的抽樣調查和分析——
以諸暨市區幼兒園大班教師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為例》
蔣丹丹 《學前兒童數感發展的眼動研究》
二、主辦單位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三、協辦單位
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院(系)
四、活動時間
征稿截止時間:2013年6月10日
評選揭曉時間:2013年7月30日前
五、評審委員(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華愛華(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霍力巖(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顧榮芳(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劉曉東(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秦金亮(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劉云艷(西南大學學前教育系)、劉明遠(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鄭健成(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周世華(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
六、活動組織
1.評選范圍: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2013年應屆畢業生獨立或合作撰寫的畢業論文。
2.論文分組:分設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碩士生、博士生)三個組。
3.論文推薦:大專、本科生參評畢業論文由所在院校(系)集體推薦。推薦數量:大專生控制在本院校(系)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以內,本科生控制在20%以內。每篇參評論文均應附上兩位具有高級職稱指導教師或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評語。研究生推薦名額不限,由導師推薦并寫出評語。所有參評論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學生證復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編輯室(郵編310012)。參評者同時登錄《幼兒教育》雜志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http://”,根據網站指示注冊并上傳參評論文的電子文檔。
七、評選和獎勵
1.特邀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組成論文評選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分組評選,按一定比例評出各組優秀論文。
2.由主辦單位頒發獲獎證書。
3.獲獎結果將在2013年9月《幼兒教育·教育科學》雜志及其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http://”上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將選登在《幼兒教育·教育科學》上。
4.獲獎作者編入“中國幼教招聘網http://高級人才庫”向全國各用人單位重點推薦。
二、主辦單位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三、協辦單位
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院(系)
四、活動時間
征稿截止時間:2016年6月10日
評選揭曉時間: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動組織
1.評選范圍: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2016年應屆畢業生獨立或合作撰寫的畢業論文。
2.論文分組:分設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碩士生、博士生)三個組。
3.論文推薦:大專、本科生參評畢業論文由所在院校(系)集體推薦。推薦數量:大專生控制在本院校(系)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以內,本科生控制在20%以內。每篇參評論文均應附上兩位具有高級職稱指導教師或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評語。研究生推薦名額不限,由導師推薦并寫出評語。所有參評論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學生證復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編輯室(郵編310012)。參評者同時將參評論文的Word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到電子郵箱 。
4.電子郵件格式要求:郵件主題請寫:學校+姓名+論文題目。附件文檔名請寫:姓名+論文題目。附件文檔全文宋體、小四號、兩端對齊、1.5倍行距。在發送電子文檔前,請刪除論文中的學校名稱和導師姓名,以及頁眉、頁腳及致謝頁中有可能涉及學校、導師、作者本人的相關信息。
六、評選和獎勵
1.特邀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組成論文評選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分組評選,按一定比例評出各組優秀論文。
2.由主辦單位頒發獲獎證書。
3.獲獎結果將在2016年9月《幼兒教育?教育科學》雜志及其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http://”上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將選登在《幼兒教育?教育科學》上。
4.獲獎作者編入“中國幼教招聘網http://高級人才庫”向全國各用人單位重點推薦。
關鍵詞: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制造業:互動融合
現代經濟發展的軌跡不斷證明經濟增長總是伴隨著結構變遷,結構變遷推動著經濟增長,兩者互為因果,相互促進,貫穿于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當前,產業轉型升級不僅有其歷史必然性,而且有其現實緊迫性。產業轉型升級是指產業由低技術、低附加值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化的演變趨勢,從全球價值鏈視角看產業升級,就是遵循工藝升級一產品升級一功能升級,價值鏈升級的路徑,實現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的攀升。然而,產業承載空間是有限的,并且產業之間存在著交融互動的產際關系。
隨著現代分工的發展,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的趨勢不斷凸顯,有學者研究了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同水平而變化的趨勢(見下表)。可以看出,服務在制造系統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由管理功能逐步過渡到促進功能,戰略功能,而且涉及的專業范圍也不斷擴大,從管理低層發展到產業的戰略高層;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其戰略的“推進器”效果表現在信息科技、創新與設計、科技合作、國際金融中介、投融資服務等方面。并且,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發達國家占60%-70%,其中美國已高達75%以上,中等收入國家占50%-60%;從服務業就業比重看,發達國家已高達7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為50%-60%。因而,從本質上說,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出路在于產業間的互動發展,尤其是制造業與服務業這兩大產業間的互動融合發展。產業互動融合作為一種全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將產業的邊界模糊化,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產業屬性或新型產業形態,推進產業的升級。這種相互依賴、相互作用、良性互動的關系,意蘊著轉型升級過程中堅持制造業與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才是增強經濟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獲取發展空間,保持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
一、制造業和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1.基于分工交換的互動理論。服務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業為服務對象的,而制造業整體水平和產品品質的提升,依賴于服務的附加和服務業的整合。A.佩恩指出,隨著工業化的成熟與服務經濟的發展,服務和制造已經卷入它們高度相關和補充的階段。奎因(Quinn)基于分工交換列出了服務和制造部門間復雜的相互作用(見圖1),說明了服務和制造部門間效益的流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互動是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往復循環、不斷強化的過程。國家外經貿部2002年的課題研究表明,目前在國際分工比較發達的制造業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停留的時問只占其全部循環過程的不足5%.而處在流通領域的時間要占95%以上。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雙向互動融合,不僅可以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費用,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可以為經濟增長開辟新的增長源。
2.價值鏈理論。宏碁創始人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的價值鏈理論,即用一個開口向上的拋物線來描述個人計算機制造流程中各個環節的附加價值(見圖2)。
“微笑曲線”揭示了一個現象:在拋物線的左側(價值鏈上游),產品附加價值逐漸上升;在拋物線的右側(價值鏈下游),隨著品牌運作、銷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價值逐漸上升;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中間制造、裝配環節技術含量低,利潤空間小,成為整個價值鏈條中最不賺錢的部分。在制造業價值鏈中,25%是制造環節,而75%是研發設計與流通環節。這說明,經濟發展對服務的需求不是在商品生產體系外部展開,而是由技術進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變革所引起的對服務的中間需求的擴展所帶動,即在商品生產體系內部展開。這種對服務的中間需求大部分與商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信息的搜集、處理、加工和生產有關。因此,這種需求所帶動的服務業發展必將導致工業生產組織結構變革和分工的深化,一些服務環節將隨著服務業效率的提高在專業化基礎上從工業生產體系中分離出來。
3.經驗借鑒。(1)北京以大力發展技術創新服務業,推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通過建立實施現代服務業促進主題、科技條件服務首都建設主題、北京重點產業技術競爭力提升主題行動,為現代服務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在產業重點上,一是促進汽車制造業與信息、保險、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融合;二是推進電子產品制造業與軟件服務、通信服務、網絡服務、電視廣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三是促進醫藥制造業與醫藥研發、物流和醫療服務產業的融合發展;四是積極探索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相互融合的途徑。(2)上海以推進生產業功能區建設,為先進制造業升級提供支撐。為促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上海市把發展生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加強了科技研發、設計創意、現代物流等生產業功能區建設。
北京與上海的經驗表明,作為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興起和繁榮與制造業息息相關。首先,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融合發展能提升產業結構的轉換與升級.產業互動融合往往發生在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因為高新技術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具有廣泛的關聯性。高新技術產業融人傳統產業的過程就是用高新技術取代一些傳統技術的過程,這將導致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邊界模糊、甚至消失,引發傳統產業的分化、解體和重組,促使傳統產業迅速過渡為高新技術產業,促使較低層次的產業結構拋棄一般的演進過程,獲得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新的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新的產品被廣泛使用,新的服務被廣泛普及,從而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不斷催生,舊技術、老產品、低層次服務不斷萎縮或消失,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融合發展有利于整合資源,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互動融合有利于具有互補技術的企業通過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共同開發的平臺,降低研發成本。互動融合導致的企業內外部組織的網絡化,使得企業具備了更為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得企業能更迅速地組織生產和銷售,使得產品的規模生產變得更加容易,產品生產的柔性也得到提高,從而產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并促進各產業部門多頭并進式發展。再次,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融合發展是擴大就業、實現城市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就業結構看,服務業就業比重為31.4%,而世界上大多數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一般為45%,發達國家大都在70%左右。因此,以服務業為突破口,著力強化對制造業發展的配套服務功能,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對工業化的集聚和承載能力,更能夠在深層次上打破限制城市發展的嚴重束縛,為城市化進程開辟更大的拓展空間。
二、對溫嶺制造業與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的調查與分析
1.特征分析
一是產業融合發展的經濟基礎業已夯實。近年來,溫嶺實施“工業立市”和“三產興市”戰略,初步形成以塊狀經濟為依托,以專業化分工協作和社會化功能配套為支撐,突出延伸產業鏈、發展大企業和打造區域品牌優勢的產業集群形態。1978-200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從3790萬元增加到231.25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8.62%躍升到48.59%。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24家,物流企業221家(不包括個體經營戶,下同),信息服務企業208家,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企業102家,商務服務企業381家,會計、審計、稅務、律師、專業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96家。經濟平穩快速發展,GDP總量達到478.55億元,人均年收入超過4000美元,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是產業關聯度日益增強。“十一五”以來,溫嶺工業經濟繼續蓬勃發展,2008年,全市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635.5億元,同比增長19.6%;完成出貨值180.9億元,同比增長12.4%。目前,溫嶺產業已形成了摩托車及汽車摩托車零部件、泵與電機、鞋帽服裝、炊具及金屬制品、船舶制造、塑料制品、建筑建材、水產食品等支柱行業。小型農用水泵、不粘鍋、中小型空壓機等近10個工業制成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溫嶺正成為浙東南沿海最具區域特色的制造業基地。同時,服務業與制造業互相促進,快速發展、三次產業比例由2007年的7.6:53.7:38.7調整到2008年的7.9:52.8:39.3。2008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88.03億元,同比增長13.1%,比全市GDP增幅高出2.2個百分點,增幅在臺州市9個縣(市、區)中位列第二,從業人員達37809人,占全部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的45%.增長16.1%。
三是產業互動融合的勢頭正逐漸顯現。近年來,溫嶺緊緊圍繞“三產興市”目標,積極實施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政策引領,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營造出良好的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環境。根據溫嶺市政府課題組對行業若干制造企業的調查表明,溫嶺20%的制造業企業有外包研發服務需求;50%的制造業企業有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業務;80%的制造業企業有咨詢服務方面的需求;40%的制造業企業有售后服務的需求。為此,溫嶺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大物流、大旅游、大商貿、大海運、大樓宇、大會展為重點,大力發展專業市場、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會計審計、法律服務、商務咨詢、質量認證、信息與軟件等服務業,推動生產業和生活業集聚發展,形成與制造業協同發展的聚合力。2009年第一季度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8.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2%。
2.瓶頸制約
一是生產業人才不足。人才資源總量不大,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偏低,專業素質不高,高層次服務人才更是短缺。從業人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8230名,僅占生產業從業人員的18.25%。人才不足背后反映的是教育體系的不完善和文化環境的缺失。溫嶺市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對生產業人才培育的支撐作用還很薄弱。由于歷史原因,溫嶺市的文化底蘊不足,人文素養欠缺,社會處于片面追求利益、忽視文化品位的狀態。而人類的創造性勞動,需要高強度的信息流和高層次的文化環境來支撐,正是這些因素的缺乏,不僅使本地人才的成長缺乏豐厚的土壤,也使外地人才望而卻步,引不進,也留不住。
二是產業配套和服務條件欠佳。從總體看,溫嶺制造業在較大程度上沿襲了片面追求速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增長方式,未能形成企業價格聯盟、多層次錯位競爭的局面,企業普遍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市場競爭力差、抗風險能力弱等通病,多年來延續的“產品雷同一低價競爭一利潤太低帶來創新動力不足一生產更多更低價的雷同產品”的惡性怪圈一直無法打破.全市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僅4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經費為12億元,占產品銷售收入的1.95%。而國際企業界普遍認為研發經費占銷售額5%以上的企業才有競爭力,占2%僅能維持。溫嶺盡管消費水平較高,但現代服務業發展遠遠沒有跟上人們的需求,尤其是對服務國際化大公司來說,在生活、教育和衛生醫療配套服務等方面層次都欠高。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企業、產業間協作配套能力差,未能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合理有序的發展格局,產業集群程度低。
三是服務體系亟待進一步完善。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競爭,不僅是現代制造業之間的競爭,同時更是現代服務業之問的競爭。從三次產業結構看,雖然2007年溫嶺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8.74%,但分別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服務業目前仍以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等傳統行業為主,發展層次較低。這表明溫嶺目前服務業發展的速度相對緩慢,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任務還很艱巨。主要表現在:(1)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總體上尚未擺脫“低、小、散、弱”格局,還存在總量規模偏小、產業層次偏低、競爭力偏弱等突出問題。(2)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嚴重缺乏大項目的帶動,尤其是缺少標志性的亮點工程,形不成品牌效應。(3)生產業還無法為制造業提供有效和滿意的服務,生產業所包含的大多是服務業中較高層次的行業,生產業發展的相對滯后直接影響著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也制約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4)商貿設施建設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消費資金外流現象突出。
四是政策支撐、規劃引導不夠.扶持政策方面過去長期向工業傾斜,第二產業比重居高不下,服務業扶持政策效應還未充分顯現。政府引導服務業發展的功能薄弱,服務業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在規劃和操作層面缺乏整體引導,造成服務業的功能分區不明確,服務業發展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不強,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系統優勢。具體表現在:(1)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研發等新興產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較高,從業后還須不斷進行技術培訓和更新,因而人力資源成本較高。但目前的稅收政策把生產企業等同于工業企業,執行相同的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稅率,教育培訓投入又不能作為成本在稅前列支,加重了企業負擔,不利于這些企業做大做強。(2)市場準入的前置條件設置過高,加之部分行業尚未全面放開,一些由政府部門下屬事業單位脫鉤而來的中介機構往往與部門藕斷絲連,實行壟斷經營,民營資本進入困難重重,服務業發展動力明顯不足。(3)政府有關部門對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沒有形成共識,在工作上表現為各唱各的凋,缺少相互配合與支持。市財政每年用于眼務業發展的扶持資金只有2000萬元,專項用于生產業的就更少。(4)生產業融資困難,經營風險很高。這些企業大多沒有自己的土地和房產,向銀行申請貸款很難。研發、創意、軟件、信息等產業具有高風險特點,且缺乏風險投資機制加以保障和扶持,政府的科技政策和項目評估體系也不適應這些產業發展的要求。
三、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的路徑
1.加強產業關聯,務實互動融合的基礎。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都是工業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具有知識、信息與技術相對密集、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一方面,先進制造業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是服務業產出的重要需求部門,許多服務業部門的發展必須依靠制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業是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發達的生產業,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制造業部門。圍繞傳統優勢產業的優化升級,大力創建特色產業基地,組建一批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外觀設計等特色產業工業設計中心、產品策劃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物流中心等專業服務平臺,以此促進傳統產業與服務業的融合。
2.培育產業集群,推進制造與服務的和諧共生。產業集群不是僅僅某個產業或領域內企業群體的簡單集合,而是涉及制造部門和科研、教育、金融、貿易、物流五大服務部門,是一個產業關聯度高的有機整體。產業集群不僅僅是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地域空間上的累積和區際間的流動,而且強調在集聚過程中知識、技術等要素的重新組合與創新,以及本地熟練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產業集群是保證各種行為主體相互之間各種活動具有更高效率的一種有效經濟組織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集群是工業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因而在產業互動發展中,要充分認識產業集群的重要作用,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通過培育創新型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積極發展園區經濟,形成良好的區域發展環境;發展重點產業的上游、下游相關產業,增強配套能力,提高產業鏈的競爭力;消除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障礙,為企業和產業依據市場規則向某些區域聚集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和鼓勵同類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規模和特色。就溫嶺而言要重點抓好汽摩行業、泵與電機、金屬制品裝備業、鞋帽服裝、船舶制造、塑料制品、水產食品、新型建材等制造業與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業和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不僅要關注制造業生產加工環節,更要把上游的研發、下游的市場營銷等納入產業集群體系,延長產業鏈。不僅要關注制造業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聚集,更要關注金融、保險、物流、教育培訓等服務業與制造業在地理空間上的聚集。
3.增強自主創新,破解互動融合的現實問題。為適應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新形勢,應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實現模式,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制定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政策,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重組,支持企業組建各種形式的戰略聯盟。鼓勵和發展專業化的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工業設計和節能減排服務業,促進各種形式的知識流動與技術轉移。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龍頭企業,對品牌創立、管理與延伸服務進行戰略規劃,由傳統的接單經營轉向品牌經營,加快從生產加工環節向自主研發品牌營銷環節延伸,促進產業價值鏈攀升。
4.集聚產業人才,克服互動融合的瓶頸制約。實現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互動融合發展,關鍵在于擁有一大批專業性強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和創新意識強的企業家。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誰創造出新的滿足社會需求的知識產品,誰就占有競爭的優勢。隨著企業的飛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力資源開發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證。通過科技人才和經營人才的創造性工作,能形成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當前溫嶺的發展,與來自全國及全球優秀人才的集聚分不開,在今后的產業融合中,培育具有國際經營管理水平的群體,以及百萬技術熟練工人,特別是熟悉世貿規則、通曉國際慣例、擅長國際交往的金融、保險、貿易、中介等專業人才,迫切需要更廣泛地聚集一批領軍人才,統領產業融合進程。
5.優化研發投入,構建互動融合的信息平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是建立在信息化平臺上的。傳統制造業需要進行信息化改造,先進制造業更是集中體現為信息科學技術的運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將不斷延伸,融合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大。現代服務業中的金融、保險、物流、營銷等需要通過現代信息科學、網絡技術,將不同的經濟主體、活動過程聯結在一起,并且這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本身就是服務過程。因此,加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是融合的物質基礎和載體。為此,要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搭建公共信息平臺,加強區域信息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而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打下信息基礎。
6.轉變政府職能,改善互動融合的機制環境。產業互動融合使得原有產業的產業鏈與價值鏈發生遷移,多個產業的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各環節進行重新組合,這些具體過程的發生需要一個良好、寬松的外部支持環境,發掘最大潛力的創業環境是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根本動力。為順應產業融合這一趨勢,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措施來促進產業融合及產業的健康發展,從政策層面為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和保護。在相關政策和資金、技術、稅收等方面,對制造企業開展現代制造服務活動并對現代制造服務企業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助。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對于有利于制造業升級、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放寬審貸條件、項目融資、設立現代制造服務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和引進外資,積極安排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同時,政府要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加強誠信建設,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最終為企業的創業、投資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7.發展區域協作,拓寬互動融合的外延空間。對一個區域來說,產業的有效升級轉型一般有兩條路徑:一是沿著產業層次的不斷提升,即從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從輕工業向重化工業演進,這是眾所周知的產業升級路徑;二是沿著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價值鏈提升,即從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從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從生產普通零部件向生產核心部件轉化的產業創新升級模式。由于區域和全球化的聯系日益增強,區域產業創新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要與其他地區和全球產業價值體系相融合,使創新要素跨區域和在全球流動。因此,要加強與世界范圍內公司的合資、合作,吸引區域公司的資金、先進技術,尤其要吸引跨國公司在本地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管理中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集團到國外投資,積極參與國際區域競爭,推進產業發展融入更大區域乃至全球產業價值鏈。
參考文獻:
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有兩個重要的 “點”:一個就是數不勝數的中小學生;另一個就是各個培養師范生的學校。在現階段,我們的語文教學事業正面臨著巨大挑戰:如何將傳統的教學理念“應試教育”或者“知識教育”變為“素質教育”以及“創新教育”;同樣,我們的師范生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一、圍繞對接基礎,采取有效措施
1.分析中小學語文課程教改內容,是展開“對接”的基礎前提。
目前,部分大學師范類教育對中小學的教育課改持茫然態度,對教改過程不去關注。這是必須得重視得關注的現實問題,那么他們怎么可能對中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深入地去解剖,如何更透徹地知曉專業語文知識的建設,怎么可能培養出高品質的語文專業老師呢?因此,我們要努力切合語文教師行業對語文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要求,緊緊抓住教師職業性的特點,及時了解中小學整體教學動態,剖析語文教改全過程,這樣的話,才可以做好引領工作,我們的畢業生才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才能進一步促進中小學語文教改的發展。
2.把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理念作為出發點,尋找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2.1明確“核心”地位,換句話說,素質教育的培養、創新意識的鍛煉在整個中小學語文里面占著核心地位。由此可知,我們應強化語文素質教育跟創新精神的培養力度:要求語文專業學生對語文課程教學嚴格審視;研究整體語文的素質教育跟創新精神。進而我們可以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師資力量。
2.2完成“轉型”任務,針對老師的教學來講,完成從知識型、授課型的教學模式轉為創造型教學的任務;針對學生的學習來講,完成從傳統的接受性學習轉為創造性學習的任務。普遍情況下,我國教育模式都是所謂的“應試教育”以及“知識教學”,而在新時代里,更需要培養一些可以高效創新的高素養人才,同時,我們在教育的關注力上要從原先的只注重知識教學轉為注重素質教育,進而使知識導向變為創新能力的引導。這就要求我們從教學團隊建設、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等方面實現語文教育專業建設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對接。
二、從實際出發,提出有效措施
1.在實踐中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基礎上,才能進行“對接”工作。一般情況下,語文教育專業的構建對整個中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不能無動于衷,必須要透徹解析語文教改工作,所以要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實踐工作中去。總之,只有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長遠。再加上,語文素質教學構建同樣也是以實踐為基礎展開創新教育工作的。讓語文專業教育和教學工作相互融合,展開“互動”活動,我們可以開設綜合性實踐訓練課,強化見習、實習環節,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推進中小學語文專業教改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水準,另一方面,還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
2.語文專業教育應嚴格遵循“新課標”理念,積極參與到中小學語文課程的素質教育訓練跟創新工作中去。怎樣才能將素質教育的整體思想貫徹于語文教學工作中呢?先要有行動做指引,然后再進行實驗展開深入探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行業背景和需求、人才培養模式及實施、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等方面對語文教育專業進行比較全面的剖析。從而制定出一套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做好對接準備,構建素質理念
1.創新語文專業新工具,為“對接”做好關鍵的準備工作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中小學語文教學都在不斷展開改革策略,進而更高效的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水準。但這些改革都是以“應試教育”或者“知識教育”為前提展開的。在現在新時代里,都強調素質教育工作的實施,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提升,進而培養出高素質、高創新能力的學生。
2.構建專業語文的素質教育理念,貫徹整體素質教育語文課程方針
2.1培養語文專業學生的教育素養。其主要目標就是應該要“學會如何做人”,而且是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接班人,做一位情感智商都很高的文化人,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跟實踐力,從而做一位創新能力跟實踐能力都超強的老師。
2.2鍛煉出數不勝數的語文專業高師。有好的老師,才會培養出好的學生。“名師出高徒”的道理大家都懂。作為高師,其語文專業素養應比較杰出,我們的語文專業教育必須培養出有一定水準的語文教師,同樣在教改進程中也可以作出一些優異的成就。
2.3提升語文專業學生整體的創新意識。這不僅僅只包括了所謂的心理層面創新,還包括了對事物的認知層面創新以及最重要的實踐層面創新。最主要的,老師應該從質量、從主體、從學生這三點出發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而更好地引領學生進行語文方面的創新,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找好對接點,展開實驗教學活動
1.做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教學,作為“對接”目的的著重點。
語文專業課程教學要及時改變目前不適應社會、不適應經濟需求的發展狀況。最先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及時轉變整體語文的教育觀念并深化教學的改革事業。現階段,語文專業教育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缺陷:未重視培養全面的教育素養以及整體創新能力提升,這跟現在的中小學文化教學事業是不相同步的,整個專業教育應該要掌握住對素質教育及創新能力這一系列核心的培養發展,從而在“如何對接“的這一工作上練好個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功力。
2.語文專業教育應積極解決跟中小學語文知識課程的對接工作,展開一系列高效的教改實驗活動。
2.1構建“雙元雙優”專業教學團隊,深入調研語文教師行業對本專業人才的具體崗位需求,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要讓學生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在創新的條件下實現素質教育跟創新意識間的對接目的。
2.2調動資源,提供環境和條件,使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貫穿教學始終。
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進行有效整合,加強與教師職業能力要求的有效對接。課程設置實行模塊化,每一模塊都能相應實現一定的職業行動能力目標。課程內容的選取整合上突出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對接,同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五、結語
有上述內容可知,想要做好語文專業教育跟中小學文化教學間的對接工作,就應該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需要適時進行創新教學,才能真正貫徹高職高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陳瑾. 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對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D]. 湖南師范大學, 2011.
[2]韓麗梅. 文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失落[J]. 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11(4): 87-89.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5-066-01
集團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于調動企業職工的急性型,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需從之前不合時宜的觀念和體制中進行解放,不斷完善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有著較大的相關性。
一、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創新
(一)觀念創新
為了能使集團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進行創新,首先就要對集團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進行創新,就要打破企業之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老三套“開會,報告,學習”。另外,需要樹立起“依靠科學的思想政治生命體系”的觀念,依照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投入生產,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開展工作,并積極探索符合人們思想和行為活動的規律,開辟新途徑,使最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從而提高企業職工工作的主動性。
(二)內容創新
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創新,企業的思想工作內容也需要得到改革創新。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和管理體制的變革,另一方面是用企業政治思想教育企業干部職工。針對這兩方面內容,需要緊密結合干部職工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抓住理想信念,認真開展“三個代表”和“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教育,堅持對基層干部職工的理想信念和市場經濟知識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二、將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所需要注意的因素
(一)抓住三個基本“點”
1.“抓重點”。集團思想政治工作應當經常對生產建設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各種具有針對性的思想工作,使企業職工更加明確地了解到自己在企業生產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自主性,發揮主人翁意識,強化企業隊伍。
2.跟蹤“熱點”。為保持企業職工旺盛的斗志,應當設身處地的為職工著想,解決企業職工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為企業職工排憂解難,真正意義上在精神上激勵和幫助廣大職工。
3.介入“難點”。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難點,制約著企業經濟的發展,例如人事調度,員工績效考核等等。為能夠積極地全面的客觀的分析問題,應當積極參與并主動做好工作,解決企業運行過程中的難題,推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把握好三個“度”
1.拓展“廣度”。堅持在企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通過該活動帶動思想政治工作全局。(1)通過開展健全的黨內制度,進行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對黨內生活進行優化;(2)開展廉政教育活動,轉變領導干部以及企業工作人員作風。
2.加大“力度”。增強集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將文明高效,廉潔奉公始終立于企業員工隊伍之上,建立一流的領導班子與隊伍。
3.提升“溫度”。豐富企業內部人情味,加大改革力度,通過建立企業公會制度,把企業職工放在第一位,保證企業的生產周期正常,增強企業職工的工作主動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結合的重要性
1.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是解決目前集團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的進步促使了人們思想中的獨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現如今,單靠說教是無法滿足現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的需求的。企業文化與集團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結合,可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增強企業職工的向心力,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2.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結合,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實踐載體。企業文化是集企業思想與企業行為于一身的建設,其內容也容易被員工所接受,而將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結合,可將呆板的理論說教生動化,增強說服力,改變現今集團思想政治工作空泛的局面。
(四)企業文化與集團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途徑
1.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育。企業文化是整個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代表支柱,為提升企業文化的形象,應當積極開展宣傳工作,使員工將身邊的典型事例通過企業文化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員工正確理解并主動接受企業文化。
2.注重管理方法的創新。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是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所在,為促進全面發展,應當在企業日常生活中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企業管理的科學化與人性化。
三、結語
企業文化與集團思想政工作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夠增強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機與活力,促進企業快速、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三年后,我轉入中心幼兒園任教,一直當班主任。許多朋友都說:“當幼兒園老師最舒服,每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戲,無憂無慮,真是世上難得的好職業。”每次聽到這些話,我的心里盡是酸甜交加,酸的是,人們對幼兒園工作了解不深,以為幼兒園老師只會陪小朋友們隨便玩玩,忽視了幼兒園老師的辛苦和培育祖國幼苗的神圣職責;甜的是,我們成了人們心目中最快樂的天使。但“快樂天使”真的就無憂無慮嗎?其實,在孩子們歡樂的笑聲中包含著老師們多少的艱辛。每一個故事、每一首詩歌、每一個游戲、每一樣玩具,都是老師們精心選擇和制作的,孩子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老師們都要細心的觀察。為了孩子們能在優美、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我們每學期開學后連續一個多月都要剪剪、貼貼、畫畫、涂涂……離園時已燈火通明,家人奇怪地問:你們這么認真這么忙,有多少獎金?其實別說獎金就連加班費也少的可憐。而當孩子們笑著說:“老師,好漂亮啊!”、“老師,真好看啊!”我們心里裝得卻盡是甜甜的蜜。后來由于工作需要我兼做農村幼教輔導員,每月騎車顛簸于全鎮各個農村幼兒班。為她們傳遞幼教信息,給她們講幼教知識、教學技能,聽她們上課……此刻我深感知識的缺乏、能力的薄弱。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在繁忙的教學之余我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培訓、進修,認真練好扎實基本功。97年拿到的大專畢業證,98年取得的教師資格證,以及很多各種競賽榮譽證書等等。
一、基本情況
我園地處鎮中心,南連澮坪路,北依古澮河,東臨宿蒙路,西接鎮體育場。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源充足。全園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綠地面積2200平方米。全園現有7個班,在園幼兒453名。教職工14名,聘用教師6人。教師隊伍中11人大專畢業,本科在學6人。14人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園領導班子2人(園長1人,副園長1人),并取得園長崗位培訓證書。
二、主要工作及成績
建園十年來,我們始終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安徽省幼兒園基本要求》為指導,始終秉承讓“孩子開心,家長放心”的辦園宗旨,確立了“團結勤奮;務實創新”的園訓,形成了“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的園風。努力開創了幼兒教育的嶄新局面。盡管在辦園的過程中歷盡艱難坎坷,三易園址,經歷了群眾對我們小學辦園的懷疑、信任、滿意再到大力支持的創園過程。個中滋味只有親歷其中才能夠體會。可無論是在人民群眾懷疑的初創階段,還是在群眾滿意并大力支持的今天,我們的辦園信念卻從未動搖,那就是“盡我們所能,辦好附屬幼兒園,為的父老鄉親服好務,讓每個幼兒在我園能夠快樂、健康、幸福的成長!”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周邊的家長才舍近求遠,在街道上租房,把孩子送入我園,也正因為群眾的信任,我們才倍感肩上的擔子沉重,才有了一定要辦好幼兒園,竭盡全力做好幼教工作回報家長的動力。
(一)抓好園干和園舍建設,
加強幼兒園領導班子建設,培養和扶植園干部,并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開源節流,循序漸進,不斷改善幼兒園辦學條件,是我們建園之初的第一要務。
俗語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同樣的道理,一個好園長,就是一所好幼兒園。通過考察,經學校行政會研究,我們指定幼兒園主要由兩位同志負責,一個是有著25年幼教經驗和多年幼教管理經驗的葉素榮老師,一個是肯鉆研,業務能力強,并獲得“縣教壇新星”稱號的青年人陳丹教師負責。她們責任心強,工作能力棒,有極強的敬業及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精神,上任以來,每學期末都會向學校提出下學期幼兒園發展的新構想,每學期都會有幼兒園發展的新舉措,學校在困難,但只要是為了幼兒園的發展,學校行政研究可行以后,幾乎是每求必應。我們認為只要是對幼兒身心發展有益的,只要有利于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就會想盡辦法予以解決,對于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學校就必須同她們在一起想盡辦法化解。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幼兒園在園舍設備上,我們從無到有,從40多人的學前班,發展到如今的453人,十年來,我們省吃儉用,艱苦辦園,先后在幼兒園:1、投資10萬余元購置了幼兒園桌面玩具與地面大型玩具;2、投資近15萬元硬化了余平方米的活動場地,為了防止幼兒跌傷,我們采納了幼兒園兩位管理人員較為人性化的合理建議,在玩具區域建設了近投資3萬元200平米的塑膠地面,這在我縣鄉鎮幼兒園中我們可能是最早的一家了;3、為了做好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學校專門為幼兒園配置了飲水機、消毒柜、茶杯架、毛巾架、建自來水池并配有專供幼兒洗手的洗手液;4、開源節流為幼兒園添置電視機、vcd,配置了筆記本電腦;5、為幼兒園設立了舞蹈房,并配置了大功率空調一臺,盡管學校教學用房很緊張,這不僅是為了小學部能有好的生源,更是為了保證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保證幼兒冬夏季的舞蹈教學;如果將來有房子我們還計劃為幼兒園設立專門的美術室。辦公室、園長室、廚房、休息室等。
(二)抓師訓,強師能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保教水平
我校幼兒教師,除了每周一要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政治學習外,其業務學習、園本培訓都是有幼兒園自行組織。她們每學期都要和小學一樣舉行“三課”活動,每年都要參加本縣本市及周邊市縣業務學習活動,只要有外出學習機會我們都安排幼兒教師外出學習,如許冰 雕老師到無錫參加小學和幼兒美術聽課,陳丹老師到黃山參加過音樂培訓等,她們的每次培訓都會各幼兒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取得明顯的成效,陳丹老師訓練的舞蹈隊多次為我校爭得了縣級榮譽、許老師輔導的幼兒已有幾十名幼兒次獲得國家金銀銅獎,陳丹老師還獲得了縣優質課教師、縣教學能手等稱號,有多篇論文在市縣教研刊物發表或獲獎。
(三)抓改革,提升保教質量與水平。
由于我們是幼小合一的辦學模式,我們堅持以學校行政——園務會——幼兒教研組為主線,實行分級管理,做到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學校每學期校長室都要對對幼兒園工作進行兩次專門調研,一次是幼兒園家長滿意度的工作調研,一次是,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存在困難與問題的集中調研。以加強學校對幼兒工作指導于支持的針對性。一方面,我們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展為目標,制定幼兒發展計劃,圍繞保教工作這一中心環節開展活動。堅持定期對每個幼兒的各方面發展進行評估,并及時反饋給家長,同時把周計劃貼上墻及時公布每周的教學內容及家長配合指導的方法內容,以期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們堅持開展系列比賽活動,如:各班區域特色展示、教師優質活動評比、幼兒舞蹈、美術比賽等。通過開展活動,促使教師切實加強教學研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教工作,安全責任,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看得比天還要大,因此學校和幼兒園始終以幼兒園安全和保健工作為重點,不間斷強化幼兒教師安全在前、衛生在前、疾病預防在前的保教意識。學校總務處每月對幼兒園各種設施例行檢查,要求幼兒部要對幼兒實施全面保育,變被動為主動,加強保健工作規范化管理。每年春、秋季我們通過衛生宣傳欄、講座,向教師、家長、幼兒宣傳保健常識、傳染病的防治方法。堅持每學期開展兩次保健知識講座,出兩期保健知識宣傳專刊,幫助各班教師在各個環節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園還建立了一系列家長工作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長活動,家長學校每學年開展兩次專題講座,兩次全面的家長開放日,每學期兩次家委會,班級家長會、家長座談會,此外,在重大節日如“六一”、“大班結業典禮”等都舉行慶祝活動,邀請家長參加,形成了家園溝通工作經常化、規范化。每學期針對幼兒家長育兒存在的問題,幼兒園都會通過宣傳欄、召開家長會或在家長學校集中培訓等途徑,向家長宣傳幼兒保教知識及育兒常識,組織家長進行家教經驗交流。
我們十年如一日,不間斷的堅持每學期最后一周的幼兒成長素質展示活動,這在每學期已成為我校幼教工作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家長們看著自己孩子在我園幸福健康的成長,無不為孩子的發展而自豪,每到此時,我們的幼兒老師也成為最幸福的人了,他們收獲著家長們帶個他們的稱贊,更增添了下一學年干好幼教工作的,辦好幼兒園的堅強信心。由于我們始終如一的堅持以“幼兒開不開心,家長滿不滿意”為我們的辦園標準,與家長真誠溝通,一心換心,以優質的服務報答群眾的信任,最終我們迎來了幼教事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如今我們每學期生源爆滿,幼兒園倆位園長只有耐心的向每位家長解釋說明幼兒園無力接受這么多孩子,我們沒那么多房子。每看到此景,我們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學校對幼兒園基建真的是無能為力啊!
三、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我園自確立申報縣示范幼兒園目標以來,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完善軟硬件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對照申報標準和要求,我們仍存在薄弱之處,尤其是硬件建設:
一是要爭取縣局支持解決我園教室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在目前已成為制約我校和我園發展的最大瓶頸。這同時也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事。
二是要切實控制大班額現象,要規范班級規模,使之符國家《幼兒園工作指導合綱要》的要求。
隨著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規劃的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幼兒園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青年教師成為幼兒園中最年輕、最有朝氣的新生力量,成為教師隊伍中最積極、最活躍、最重要的生力軍,也成為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一、快速發展的學前教育需要對青年教師的精細管理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精細管理和科學培養是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作為首批天津市示范園的南開區第一幼兒園最近幾年為了滿足百姓上好園的愿望,辦園規模不斷擴大,教師隊伍也逐漸壯大,現崗一線54位教師中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17位,占31.5%,平均工作年限為3―5年。青年教師有很多優勢,他們全部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知識水平起點高,思想觀念新,思維定勢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對工作的熱情高、干勁足,創新意識強。但由于工作年限短,經驗少,業務不成熟,青年教師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 一是師德風范有待加強,表現在行為、言談較自由,不注重為人師表;二是教育教學水平明顯不足,表現在抽查聽課、日常做課中教學質量與基本要求有差距;三是自我要求需要加強,表現在對自身要求標準不高,得過且過,自立能力欠缺。如何讓青年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迅速提升水平,已成為幼兒園精細管理和科學培養的重中之重。
二、對青年教師實施精細管理的核心在于引領幫助和驅動內驅
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學習與發展是一種合作活動,它永遠不能采用‘教’的方式,它適于教育對象在他們的頭腦中構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扮演著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指導、激勵、幫助教育對象搭建起成長的支架。”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基本需要滿足之后高一層次需要才會產生,自我實現是需要的最高層次,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一個人潛能的需要。”維果茨基和馬斯洛的理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需要管理者做到引領幫助和驅動內驅。作為管理者,對青年教師的引導不是施壓說教,而是指導和激勵,要幫助他們找到實現自我成長的動力和途徑。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成長中的幼苗,需要成人的呵護,其實青年教師同樣是教師隊伍中的幼苗,她們對幼教事業躊躇滿志,但遇到困難又表現得無助彷徨。因此,在其成長期間,更需要我們管理者引領幫助和精心培育。
在引領幫助和精心培育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我們應遵循四項原則:一是師德為先原則,堅持師德教育為先,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服務意識和事業心、責任感,促進師德內化,逐步提升他們的師德素養;二是梯次發展原則,根據青年教師發展水平的不同,建立梯次發展結構,采用因人施管、個別指導的方式,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發展;三是優化配置原則,針對青年教師的發展需求,實現優化組合,完成專業差異互補、個性差異融合、年齡差異搭配、經驗差異整合的研究過程;四是彈性變通原則,尊重青年教師的發展水平及其群體中的差異性,在實施統一管理的前提下,更多地關注他們的自主要求,觀察他們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在方式與途徑上靈活變通,營造寬松的管理氛圍。
三、在細化青年教師成長環節中優化管理策略和方法
青年教師的成長一般分為“崗前期、見習期、成長期、發展期”四個時期,我們應抓好每個時期的管理工作,做好崗前培訓、入職培訓、成長引導,使其盡快成才,脫穎而出。為此我園建立了青年教師的四項管理策略:第一強化讀書學習,為青年教師開列必讀書目和選讀篇目,通過學習引起思考,并且每月進行一次學習交流;第二簽訂師徒合同,針對每位青年教師的具體情況設定培養措施,與我園區、校級學科帶頭人結為師徒,簽定師徒合同,采取“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引領方式對青年教師從業務上和思想上進行引導;第三落實聽課、評課,為青年教師“入門”創造條件、提供幫助,使他們備課有專人指導,上課有專人點評,要求青年教師每周聽師傅課至少2次,每月聽不同教師、不同類型的課3次,并且要及時與師傅溝通反饋、總結反思,以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第四堅持談話交流,主管人員定期找青年教師談話,在鼓勵的同時指出其不足和整改方法,青年教師每月要主動向主管領導和師傅匯報自己的思想和教育教學能力的變化情況。
青年教師是時代生力軍和發展動力,管理教師同樣需要與時俱進,我們在管理中細化四種方法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第一網絡層級管理,成立青年教師管理小組,設專人負責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管理,建立“主管園長―年級組長―師傅”三級管理網絡,保證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各環節都能落實;第二獎勵代替說教,青年教師剛開始工作,工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平淡的說教很可能會導致其重復出錯,而采取獎勵代替說教、對在每月考核中表現良好的老師進行適當獎勵的方式是避免其重復出錯的有效途徑;第三角色換位思考,當產生意見分歧時,首先管理者要放下身段,傾聽青年教師的聲音,并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實現理解、接納、融合、協調;第四提供展示機會,為了歷練青年教師,在展示觀摩活動中,改變以往由骨干教師承擔展示任務的固有做法,大膽啟用青年教師,使他們得到鍛煉,增強其自信。
——課改研究重點突出。今年高考成績優異,一本上線3600多人,較去年上升5.9個百分點。重點比率約為15.16%,比上年提升5.3%,名列全省前列。
——中職教研卓有成效。省賽獲103塊獎牌,國賽獲19塊獎牌,繼續居于全省前列。高職(單考單招)考試,上線2730人,上線率高出比全省平均水平21.4個百分點;本科上線275人,比去年增加139.1%,占全省本科人數的27.2%。
——科研指導扎實有力。編寫教材30本,專著4本,個人著作7本;省級以上刊物72篇(其中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22篇);評為國家級和省級科研成果二等獎各1項,結題的省級以上課題23項,正在研究的國家級課題1項。
第一部分 2014年工作總結
過去的一年,學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財政緊縮、外包業務受限、迎評任務劇增等困難,但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奮斗下,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創思路、求發展,全年工作圓滿完成。
在“三位一體”培訓結構日趨完善、提升空間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深處著力,把培訓課程作為發展的重中之策,加大課程開發力度,促進教師教育穩定發展。
1.加強教師培訓創新。以“課程多元化”的培養方式為載體,重點推進“名師工程”,選送和培養26位名師申報省報特級教師,其中17位名師被評為省特級教師。在結業的班級中,以“高端理論研修”為切入點,全力提升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專業素養,293位學科帶頭人順利結業。踐行“異地蹲點教學”的培訓模式,高中9門學科969位教師完成專業發展90學時培訓。進一步深化青年教師專業提升的“問題化三階段式”和新教師的“主題課例式研訓”,引領26位高中語文青年教師開展跟蹤培訓,161位新教師順利結業。
2.推進干訓工作研究。以“構建教育管理個人知識”為目標,依托理論學習、實踐蹲點等途徑,65位名校長課程領導力顯著提升。采用“聚焦問題、現場教學”的培訓模式,209位校長圓滿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寫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題的“十二五”校長骨干校(園)長培訓任務。“三階段兩基地參與式”在新任職資格校長班培訓反響良好。依托教育管理研究分會年會,成功舉辦“中小學校長論壇”,265校長參加,并交流管理經驗。
3.加強德育研訓建設。認真指導學校開展德育實踐研究,推行“隱性知識顯性化”研訓模式,11所“__市中小學德育基地學校”和10個“市級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中小學德育專業化建設上取得明顯實效。組織開展“高一起始年段班集體建設策略”和“高中生生命教育”主題教研活動90人。精心策劃德育學術研究評比活動,有53篇論文入選全省德育論文評比,13篇獲一等獎,占全省一等獎總數的20%。切實加強學校德育骨干教師培訓,115位德育骨干教師圓滿完成19個專題講座、3次參與式培訓、6次實踐蹲點培訓任務。啟動家庭教育 “送百場,惠萬家”農村科學家教巡回輔導服務60人次,有效促進了社會大德育網絡體系建設。
4. 繼續教育規模穩定。圓滿完成教育部下達指標,在校注冊學員達到1000多名,其中,新招學員80名,畢業113名。碩士研究生班、全日制大專班的合作辦學前期工作準備就緒,進一步強化了穩規模、求發展的學歷教育發展思路。迎評、機測等工作基本到位,順利通過省普測示范中心抽測工作,有效指導全市普通話測試5200人。
面對新舊高考政策實施的嚴峻形勢,我們保持清醒,明確守住穩發展,關注重點領域,集中精力抓考試研究,完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建設,以增強基礎教育發展的科學性。
1.深化調研工作內涵。以市本級高中為主,落實新課程教學和“高三后階段復習有效性”教學調研,為全市高三教學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加強對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特色辦學進一步落實。順利完成精品課程交流平臺建設,以“一校一方案”為根本要求,加快推進選修課程建設,編制出版《生涯發展與管理》等選修課程4冊。認真落實《指南》,深入開展基層幼兒園專題調研,進一步強化園本培訓工作,啟動早教指導中心工作,學齡前兒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幼教教研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以“隨班就讀”為重點,深入推進特殊教育教研,積極推進普特融合活動,全面啟動特殊教育學習教材研制,
文化課教育和康復技能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得到有效開展。2.加強學科教學指導。重點抓好高三復習的研討與指導,強化各級各學科地市交流與合作的機制,有效推進地市聯合高考研討活動。加強學科基地指導,16個普通高中學科基地已經轉型到學科教學研究和指導上,選修課程開發和學科選修教材編寫進展順利,學科建設樣本、校本研修先導、課改實踐先行團隊等方面示范輻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正式啟動高中各學段的選課走班制度。重視學科課程建設,規范精品選修課程評比,6個項目入圍全省微課程開發評比。出臺《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和建議》,編著15門學科課程整合培訓教材135冊,校本課程開發取得實效。成功舉辦第十六屆“南湖之春”教育教學改革展示活動,深化“基于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教育改革”主題,與會人員達到4000人。
3.推進監測體系建設。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測試卷、學考評估卷、模擬測試卷和中考測試卷的命題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中考、高考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完善高中教學質量評價分析系統,有效跟蹤和評析高中教學質量。依托網上閱卷系統,進一步加強高三模擬測試成績分析,注重大樣本采集的有效性,數據分析的時效性明顯提高,為調整高三教學策略提供強有力依據。關注新高考改革,高考一本率創歷年新高,列全省第4位。繼續規范教研系統“三項評比”,有序推進大市“雙高教學能手”評選活動,“輕負高質”課堂典型發揮實效。努力探索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基于學習與成長力培育的評價”改革項目為抓手,全力推進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我市教育質量增量評價和綠色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認真研究初中升學綜合評價,全面推進中考改革,所命題的4門科目被評為全省中考優秀試卷。初高中空中智慧在線課堂全面啟動,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推進均衡教育奠定了基礎。
樹立大職業教育觀,發揮優勢,重視能力培養,運用競賽機制,在調整中穩增長,為中職教育長遠發展筑基鋪路。
1.鞏固和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以360學時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為抓手,圓滿完成12個專業577名教師90學時專業發展培訓和6個項目2356人的職業學校教師指令性培訓任務。精心組織31個專業328位教師開展教學設計與說課大賽,獲得3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的省級表彰,成績在全省列第三。取得8個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創新杯”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參賽資格,成績居于全省前列,有效促進了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專業素養的提升。
2.推進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大技能大賽項目集訓指導力度,省賽共獲19金、41銀、43銅好成績,金牌數列全省第二;取得20個國賽項目參賽資格,共獲3金、15銀、3銅,總成績繼續位居全省前列。繼續重視高職考試指導工作,今年2730人上線,上線率達95.6%,高出全省平均上線率21.4個百分點,上本科線275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占全省本科招生人數的27.2%,比去年提高2.2個百分點,4人為專業高考狀元。重視浙江省第六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織工作,我市共獲得一等獎2件、二等獎3件、三等獎12件,并推進多所學校成為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創新實驗室和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創業實驗室。
3.落實和深化職教教研工作。組織6個專家組,對全市16所省等級以上職業學校開展了2013年度“師資隊伍建設管理”和“教科研管理與信息化管理”教學管理專項評估,形成10萬字的《__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評估報告》,為我市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職業學校,在加強和改進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建立考核量化標準,聯合市教育局對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15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創新基地進行了年度績效考核,對新申報的第四批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創新基地進行了實地核查和評審,全力推進專業創新基地建設。成功舉辦全市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專題培訓班,為推進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工程開好頭、起好步。加強學生德育實踐活動指導,“文明風采”活動有序開展。在2014年度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我市選送的119件作品有84件獲獎,其中一等獎9件、二等獎32件、三等獎43件,獲獎率70.1%,高出全省平均獲獎水平10.1個百分點。
在研教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竭盡全力,始終把科研興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管理,注重轉型,強化指導,推動教育科研發展。
1.優化課題管理。已經形成開題“一題一例一策略”、結題“一課一法一報告”的課題管理模式,課題指導的針對性進一步加強。多角度多層次抓實抓好課題評審申報工作,省教科規劃課題中立項50個,省廳教研課題立項42個,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立項270個,市教改專項課題立項59個,年度重點調查研究課題立項56個。有重點有計劃改進跟進課題管理指導工作,完成40項教育技術立項課題負責人培訓,9場教育教學規劃微型課題中期研討活動,500項課題結題培訓。多元化常態化分步分層推廣優秀成果,教科研基地示范輻射作用得到發揮,桐鄉六中“五點同步”教改成果得到推廣,市實驗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課題成果得以轉化。
2.加強科研指導。組織開展__市第六輪教育科研基地的中期檢查與調研指導工作,以“教育科研創新與管理機制建設”為主題,通過聽、查、問、看等形式,聽取調研學校教科研工作情況匯報,查閱教科研課題、成果等資料,開展問卷調查,開展教師座談,聽取學校對目前教育科研的困惑與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并對調研學校主導性課題、骨干教師課題等進行實地指導,全力打造我市教育科研工作高地和重要科研孵化平臺。以教育科研骨干教師為重點,完成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市中小學教師論文寫作輔導班2個培訓項目,優秀科研力量進一步加強。以農村學校和相對薄弱學校為重點,積極開展教育科研下鄉活動,攜手基層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組織開展__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教育技術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評審工作,共評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7篇、二等
獎23篇、三等獎34篇,有效提升了提教師教育信息化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認真開展“我與課程”科研論文專題評選活動,評出一等獎32篇,二等獎83篇,三等獎169篇。以“我們的評價”為主題,征集教育評選論文322篇,150篇獲獎,推進了教育敘事研究。以市屬科研管理為重點,成功舉辦市屬學校教科室主任論壇、微型課題中期研討、科研片組等活動,市屬學校教育科研質量有所提升。以“兩刊一編”為平臺,引領展示全市教育科研發展,為學院科研深度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注重心理研究。繼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建設,加強全市10所省一級心理輔導站管理,1所成為全省心理特色培育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專業發展,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展示、論文評比、專業知識說課比賽、心理咨詢個案的同伴督導、高考備考心理輔導專題教研、高中心理選修課程研發等研訓活動,完成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教育暨C級證書培訓6場1600人,C證面試通過率達90%。積極參與組織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的社會公益活動,為青少年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收到廣泛好評。
面對學院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我們有序有力,堅持以人為本,依法依規,扎實推進“五型機關”建設,著實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1.加強黨建工作。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的“六項禁止”精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嚴格執行“約法三章”,“三公”經費明顯下降。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力度,細化責任分解,加強正向輿論引導,“清廉務實為民”蔚然成風。認真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委班子及成員認真對照277條征集意見建議,深入查擺問題、談心交心,形成23條班子整改意見和11條班子成員整改意見,目前整改率達到99%,學院黨委的凝心聚力作用成效顯著。全體黨員的實踐學習更加深入,重溫“六個一”活動,到社區認領“微心愿”43個反饋良好率100%,深入農村學校開展攜手行動,讓黨員更貼近群眾,贏得了一線教師的良好評價,有4名黨員受到市屬“七一”表彰。
2.推進文明創建。組織力量,全院人員共同參與,按照市級文明單位責任分解表落實工作,形成評審材料10卷66冊,在市文明辦的細心指導下,已被擬定為市級文明單位,公布于__日報。充分發揮工會領導作用,認真落實教代會審議制度,審議修訂《學院評聘方案》,科學制定學院人才隊伍建設方案,有效地保障全體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切實加強退休教師和老黨員管理,落實兩項待遇,充分發揮退休人員老有所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積極作用,并依托實驗學校,圓滿得完成了早教園和空中課堂建設,使學院的退教工作取得創新性發展。有序推進社區結對、綜合治理,經常性開展社區聯誼共建活動10次,充分發揮學院教育志愿服務隊的作用,幫助格林社區在業余黨課、科普講座、文藝表演等方面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了校園綠化保養,樹立標識標牌,烘托文明創建氛圍,并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定期檢查,及時修理,為全市研訓工作創設了一個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
3.強化服務管理。起草學院公文規范性文件,收文發文1500件,檔案歸檔1600件120卷,未發生差錯問題,為有效推進學院上情下達奠定基礎。按照學院發展規劃,認真制訂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實施辦法,完成崗位聘期考核,進一步規范人事管理,較好地完成2人人動工作。出臺學院車輛管理和使用辦法,堅持用車預約登記制度,公務用車更加科學,累計出車369次。安排各類培訓293班次,用餐14000人次,累計收支突破千萬元,總務后勤保障更加到位,浪費現象明顯改善。
繼續深化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強黨委班子建設,以黨風帶院風,進一步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1.落實整改措施,防止“”抬頭。對在今年教育活動中查找的問題,按照整改方案,逐步得到落實,并將整改結果進行公示,自覺接受職工和服務單位的監督。
2.加強黨建工作。開展有計劃的理論學習,認真落實“”制度。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的“六項禁止”精神,細化責任分解,加強正向輿論引導,“清廉務實為民”蔚然成風。建立黨員進社區等考核機制,開展攜手行動,讓黨員更貼近群眾,更接地氣。
3.推進文明創建。加強市級文明單位責任分解落實,有效助推學院各項工作開展。認真落實教代會審議制度,保障全體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開展社區結對、綜合治理有序推進。進一步完善決策制度,加強管理,推進各項工作更加規范地運行。建立包括培訓、教研、科研等在內的工作考核機制,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三位一體”培訓結構日趨完善的情況下,把教師培訓課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策,加大課程開發力度,促進教師教育穩定發展。
1.加強教師培訓創新。重點推進“名師工程”,以“高端理論研修”為切入點,全力提升市級名師和學科教學帶頭人專業素養。繼續實行“異地蹲點教學”的培訓模式,開展高中教師專業發展90學時培訓。進一步深化青年教師專業提升的“問題化三階段式”和新教師的“主題課例式研訓”,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2.推進干訓工作研究。以“構建教育管理個人知識”為目標,依托理論學習、實踐蹲點等途徑,提升名校長課程領導力。圓滿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寫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題的“十二五”校長骨干校(園)長培訓任務。
3.加強德育研訓建設。認真指導學校開展德育實踐研究,完善11所“__市中小學德育基地學校”和10個“市級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室”考核辦法。研究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工作。
面對新舊高考政策實施的嚴峻形勢,集中精力抓考試研究,完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進素質教育,以增強基礎教育發展的科學性。
1.深化調研工作內涵。落實高中新課程教學和選課走班教學調研,為全市高中教學提出指導性意見。加強對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引導學校特色辦學。認真落實《3—6歲教育指南》,進一步強化園本培訓工作,啟動早教指導中心工作,學齡前兒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以“隨班就讀”為重點,深入推進特殊教育教研,積極推進普特融合活動。積極研究和推進中考改革,改進高中招錄辦法。
2.加強學科教學指導。強化各學段各學科地市交流與合作的機制,有效推進教學研討活動。加強學科基地指導,有效推進選修課程學科建設樣本、校本研修先導、課改實踐先行團隊等方面示范輻射作用的發揮。舉辦第十七屆“南湖之春”教育教學改革展示活動。開設空中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選擇性。
3.推進監測體系建設。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測試卷、學考評估卷、模擬測試卷和中考測試卷的命題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中考、高考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完善高中教學質量評價分析系統,有效跟蹤和
分析高中教學質量。注重大樣本采集的有效性,為調整高中教學策略提供強有力依據。認真貫徹落實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區域性學科“統測”工作要求,努力探索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基于學習與成長力培育的評價”改革項目為抓手,全力推進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樹立大職業教育觀,發揮優勢,重視能力培養,運用競賽機制,為中職教育長遠發展筑基鋪路。
1.鞏固和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以360學時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為抓手,圓滿完成十二五教師90學時專業發展培訓任務和專業技能指令性培訓任務。
2.推進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大技能大賽項目集訓指導力度,繼續辦好中職學生技能節。進一步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和學分制管理。加快創業創新基地建設,促進校企的緊密合作。
3.落實和深化階段性教研工作。以“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教科研管理與信息化管理”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中職教學管理評估體系,建立考核量化標準,實現中職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再提高。
始終把科研興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管理,注重轉型,強化指導,推動教育科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