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3: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藥學醫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1.1靶向載體:HA的天然受體細胞黏附分子CD44在腫瘤細胞表面高度表達,2者主要在細胞表面結合[13]。盡管HA分子上的單個CD44-HA結合結構域對CD44的親和力非常低,但在細胞表面存在著眾多緊密排列的CD44受體,能與HA高度重復的二糖單元結構結合[14]。對羧基的修飾低于25%的HA衍生物,仍可有效地通過HA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攝入至細胞中,因此輕微修飾的HA衍生物可應用于胞內傳遞靶向給藥,拓展了HA及其衍生物作為藥物載體的應用[15]。目前上市的HA載體藥物僅韓國LG生命科學公司生產的DeclageTM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市場仍有極大的挖掘潛力[16]。
1.1.2薄膜載體:膜劑可適用于舌下、口腔、陰道、口服、體內植入、皮膚和粘膜創傷等各種途徑和方法給藥,以發揮局部或全身作用。Lisbeth等[17]用4種酯化程度不同的Hyaff11膜作為藥物載體,比較潑尼松龍眼部給藥釋放度的不同。實驗結果顯示:Hyaff11p25親水性最強,藥物釋放初始濃度最高;給藥2h后Hyaff11p25藥物濃度降至30μg/mL,Hyaff11p75給藥3h后,藥物濃度降至30μg/mL,而Hyaff11持續給藥效果最好,給藥后8h內,藥物釋放度維持在45~72μg/mL。現已有專利[18]利用HA酯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將其作為角質細胞和二肽基肽酶-4(dipeptydil-peptidase-4,DPP-4)抑制劑薄膜載體,厚度為10~500μm,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糖尿病傷口。
1.1.3微球載體:微球是指藥物溶解或者分散在高分子載體材料中,形成微小球狀結構,粒徑在1~250μm之間,對特定器官和組織具有靶向性及藥物釋放的緩釋性,是緩控釋劑型研究的熱點。相比其它劑型,微球輸送體系表面積較大,載藥量提高,且微球與粘液親和性較高的,可增加藥物吸收和靶向性。水溶性Hyaff微球可由噴霧干燥法[19]制備,非水溶性Hyaff微球可由溶劑萃取法制備。也可采用超臨界溶液迅速膨脹(rapidexpansionofsupercriticalsolutions,RESS)法和超臨界流體反溶劑(supercriticalfluidanti-solvent,SAS)法[20]制備HA酯化物微球。Elisabetta等[21]用溶劑蒸發法(solventevaporationmethod,SEM)制備Hyaff11p50載藥微球,Hyaff11p50在水溶液中形成膠化網狀結構,包裹模型藥物色甘酸鈉、甲硝唑及氫化潑尼松琥珀酸鈉,平均粒徑為6.4μm。實驗中模擬多種體外模型給藥,均表明Hyaff11p50載藥微球能夠緩釋藥物,釋放過程符合擴散動力學。
1.1.4納米載體:在微球載體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進一步將載體尺寸縮小至納米級。理想的納米載體在血液中不被網狀內皮系統(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系統清除,有足夠長的滯留時間[22],并能利用實體瘤組織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EPR)在腫瘤部位聚集,最終通過擴散、胞吞或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進入細胞[23]。HA與單硬脂酸甘油酯酯化得到HA-單硬脂酸甘油酯(HA-glycerylmonosteatate,HA-GMS),形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囊泡,該多層載體的粒徑為40nm左右,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生物相容性及藥物包封率。與殼聚糖納米粒組相比,小鼠乳腺癌細胞4T1(mousemammarycancercell,MMCC)對HA-囊泡具有更好的內吞作用[24]。該載體可用于納米透皮給藥系統的腫瘤治療。通過酯鍵將5β-膽烷酸連到HA骨架上,使HA成為兩親性物質,疏水作用使得HA衍生物在生理條件下形成納米級別的自聚集體(HA-nanoparticles,HA-NPs)。熒光標記得到CY5.5-HA-NPS,加入至高表達CD44受體的口腔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SCC7癌細胞中,可在胞質中觀察到強熒光信號。荷瘤小鼠給藥,近紅外觀察顯示2d內血液中CY5.5-HA-NPS選擇性地向腫瘤聚集,且粒徑小的納米粒效果更好。該實驗揭示了HA衍生物作為癌癥治療藥物納米載體的潛[25]。
1.2前體藥物前體藥物系指經過生物體內轉化后才具有藥理作用的化合物。載體與目標藥物直接通過共價鍵連接起來,形成前體藥物,在體內通過酶解或水解作用將藥物釋放出來[26]。這一過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HA可作為緩釋給藥體系的良好載體。同時HA對腫瘤細胞表面CD44受體的靶向性,可加強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27],并降低藥物對正常組織的損傷。以上2方面的優勢,使得HA適合與藥物通過共價鍵結合形成良好的載體前體藥物,屬于目前熱門研究領域[28]。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一種親脂性大環內酯類免疫抑制劑,與HA酯化形成前體藥物后,能提高藥物水溶性。ZhaoY等[29]用透析法比RAPA和前體藥物HA-RAPA的釋藥能力:RAPA和HA-RAPA在PBS緩沖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中的半釋期分別為0.16h、7d,HA-RAPA在血清中的半釋期為1.5d,延長了藥物釋放時間,達到緩釋目的。姜黃素因其抗癌功效具有較大的藥用價值,但水溶性差導致生物利用度低。Manju等[30]用1∶1的H2O/DMSO作溶劑,用二環己基碳二亞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及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作助劑,使姜黃素的羥基和HA的羧基直接反應,產物在水相中形成膠束,且在生理pH環境中的穩定性提高。紫杉醇是一種天然抗癌藥物,為解決水溶性差的問題,Galer和Sano等[31]對HA-紫杉醇前藥的活性做了進一步的研究。HA-紫杉醇對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s,HNSCC)細胞株OSC-19和HN5的體外抑制能力與紫杉醇相似,但體內研究顯示,HA-紫杉醇給藥的小鼠腫瘤組織中TUNEL細胞增加,微血管密度降低,比紫杉醇單獨給藥具有更好的腫瘤抑制能力。丁酸可引起細胞分化,抑制人類多種腫瘤的生長[32]。丁酸鹽最主要的問題是在血液中的清除率快、半衰期短,導致其在體內不能達到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限制了其臨床應用。Coradini團隊[33]將丁酸酐和低分子量HA的三甲基吡啶鹽,在含有二甲基胺基嘧啶的DMF中反應,從而將丁酸連接到HA上生成HA丁酸酯,延緩其在體內的釋放、代謝速度。同時利用HA與腫瘤細胞表面特異受體CD44結合的能力,增強藥物對腫瘤細胞的靶向作用。該團隊[34]改進合成工藝,并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體外試驗中,透明質酸丁酸酯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株(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line,NCI-H460)和轉移性亞克隆(NCI-H460M)細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是丁酸的10倍。硫辛酸(lipoicacid,LA)具有優良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在體內代謝迅速。Picotti等[35]把LA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中,加入1,1’-羰基二咪唑(carbonylimidazole,CDI)活化羧基得到硫辛酰基咪唑(sulfuroctanoylimidazole,SOI)。HA溶于甲酰胺溶液,加入催化劑二甲氨基吡啶(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及SOI,反應產物經磷酸二氫鉀中和,透析純化,凍干保存得到透明質酸硫辛酸甲酸混合酯(mixedlipoicandacidformicestersofhyaluronan,Lipohyal)。用黏度測定儀測定顯示:Lipohyal的代謝時間明顯延長;芬頓實驗表明:LA濃度為0.4mmol/L時達到50%自由基清除率,而Lipohyal只需0.26mmol/L,提高了抗氧化能力。
1.1.1培訓師資隊伍在實施PBL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通常將教師比喻為“燈塔”,照亮學生前進的方向,所以,教師具有關鍵的引領作用。本教研室的師資長期以來習慣了講授式教學方式,雖然部分教師也參加過以病案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但對這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PBL教學模式尚較為陌生,甚至心存疑慮。為此,本教研室采取了送出去、請進來2種方式培養師資。送出去即選送骨干教師到有成功經驗的院校實地學習、考察,理解PBL教學模式的精髓和實質,學習其先進經驗和做法,回來后交流學習收獲,帶動并影響更多的教師;而請進來即由學校教務部門請外校優秀的PBL教師來本校進行PBL教學模式的培訓。通過以上方式,使所有參與PBL教學模式的教師對PBL教學模式有了清晰的認識,并對PBL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任務等有了正確的理解。
1.1.2準備教學資料藥理學理論教學內容分為6個模塊,即總論、外周神經系統藥理學、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內臟系統藥理學(包括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藥物等)、內分泌系統藥理學、化學治療藥物藥理學等。本研究決定將上述內容重新整合,75%學時采取PBL教學模式,僅保留25%學時采用傳統講授方式教學模式,主要涉及藥理學基本框架知識或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如藥理學總論、抗心律失常藥等。其中對采取PBL教學模式的內容,打亂原有教學順序,突破原有章節界限,將不同章節有機結合起來,如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作用于呼吸系統藥物和作用于消化系統藥物綜合在一起,而將鎮痛藥與解熱鎮痛抗炎藥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現行的教材均是按照傳統教學方法編寫的,不適合PBL教學模式使用。確定PBL教學模式的內容后,本教研室群策群力組織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分頭編寫符合PBL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料和病例,每一病例分為教師版和學生版2個版本,均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病例的內容從易至難,并很好地與學生以前所學的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基礎知識銜接。編寫完畢,再經過反復論證,才定稿。
1.1.3建設硬件設施規范的PBL專用教室內布局應與圓桌會議室類似,四周有足夠的黑板或白板供學生使用,墻上的掛鐘讓學生能自行掌控討論節奏和進程。由于改建教室花費較大,本教研室采取了因陋就簡、土法上馬的辦法,定做了幾塊移動式白板,置于教室周圍,滿足了PBL教學模式的需要。
1.2教學實施
1.2.1分組開課前要求課代表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以不超過4人為宜。在每個學生小組中選1名組長,每次上課前1周,教師將病例交給學生,由組長分配給組員,有重點地分頭收集相關資料。
1.2.2課堂討論首先組織學生歸納病例中的重要信息,羅列與藥物使用相關的知識點及擬討論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按準備情況就相關問題進行重點發言。涉及的知識點和關鍵論點要求學生寫在白板上,每次課結束前,由教師或學生以白板上歸納的內容進行總結。
中藥藥理學仍處在起步階段,相應的教材和課程出現較晚,1984年第1本教材正式出版,1987年全國中醫院校正式開設中藥藥理學課程,中藥藥理學教材及課程建設只有短短二十余年。學科不成熟必然反映在教材和課程建設中。同時,中藥藥理學還在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其科研活動與課堂教學聯系緊密,以至于課堂教材不斷更新仍趕不上學科發展步伐[1]。因此,教師授課時不應局限于傳統講授形式,學生學習時也不應全盤接受教材內容。如果學生被動接受存在爭議和分歧的教材內容,既不利于其科研精神和創新思維培養,也不利于中藥藥理學發展。
1.2中醫與西醫結合,中藥多效性與雙向調節作用
(1)中藥藥理學信息量大是由學科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中藥藥理學涉及的基礎理論多,必須堅持中醫藥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藥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主要是結合哲學、文化形成的,古人結合當時的哲學、文化研究成果,從抽象角度去闡釋中藥作用原理,這便是傳統中藥藥性理論,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中醫理論多數出自臨床經驗積累,缺乏嚴密、客觀的統計學處理,上升為理論必然存在諸多缺陷,對其不足要通過中藥藥理學實驗加以修正,從而使臨床用藥更加安全。中藥藥理學利用現代科學手段驗證傳統中醫藥理論,深化中藥功效、修正中醫藥理論之不足,同時,必須堅持中藥自身系統特色,不能失去中藥本身的特色。在堅持中醫藥理論指導的前提下,中藥藥理學教學中涉及中醫藥基礎理論,另外還要結合西醫理論和現代科學手段闡述藥物作用,因此使得中藥藥理學講授和學習信息量增大,要在有限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并保證教學質量,存在一定困難。(2)與西藥藥理學相比,西藥多為純度較高的單一化學成分,其成分、作用、作用機理、作用部位明確,而中藥成分復雜,一味中藥本身就是一個小復方,同時存在多個有效成分部位,含有復雜的多種有效成分,從而形成中藥作用的多效性,具有多種藥理作用。但這也恰好說明中藥是通過多途徑、多靶點、多環節發揮作用的,是中醫藥從整體治療疾病的基礎[3]。中藥藥理中經常出現雙向調節作用。雙向調節作用是指同一中藥及組成方劑,在機體不同狀態下以不同方式應用,可以發揮趨向相反的作用,其形成原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3]。常見的雙向調節作用有陰陽、寒熱、表里、補瀉、升降、利澀、燥潤、散收、活血止血等,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由于中藥的多成分性,不同成分對不同作用環節起作用,最終表現出有利于機體的變化;二是機體處于不同機能狀態下,對同一藥物中不同成分具有不同反應所致。雙向調節作用及機制恰好體現了中藥調節機體平衡的內涵。
2解決方法
2.1調整教學方法
現階段的中藥藥理學教材內容不完善,類似微型綜述,可對教學方法做出相應調整,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適當采用啟發式、問題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將教材內容欠成熟的劣勢轉變為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創新思維和科研精神培養的優勢,將其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突破口和提高教師綜合水平的契機。例如,注意啟發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盲目輕信某種學說、某種觀點,因為中藥藥理學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學科,部分觀點還存在爭議,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既可能古籍理論,也可能產生新的理論,讓學生通過學習能搭建知識基礎框架,但又不局限于知識框架內,做到活學活用;對教材某些前后矛盾的論述,課前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查閱相關文獻,自己歸納總結出較明確的結論,上課時再討論修正。這樣既能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又能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由于中藥藥理學發展迅速,教材部分內容滯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介紹最新研究進展。
2.2理順、歸類教學內容
2.2.1理順教學內容,堅持中醫藥理論指導中藥藥理學教學應堅持中醫藥理論指導,側重中藥藥理特色,以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做鋪墊,中西醫藥理論,堅持走中西醫結合、互補互用、交叉融合的道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特色,清楚中醫藥傳統理論是可以用現代醫學語言進行闡釋的,其內涵是相通的。在講授相關藥理作用前,回顧現代醫學基礎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問題,安排學生課前復習,有了醫學基礎知識做鋪墊,學生學習中藥藥理學就容易理解了;或在課堂講述過程中將涉及的相關學科內容進行簡單回顧,但要注意控制時間,不能影響重點內容學習,要求教師課前進行周密的課程教學設計,確保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既完成教學任務又保證教學質量。
2.2.2藥理作用歸類、對比介紹由于每種單味藥或復方的作用都很廣泛,造成各種單味藥或復方相同的藥理作用、研究方法在不同章節反復出現。如果完全遵循教材進行授課,勢必造成內容重復,浪費教學時間,無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可參照其他學校總結出的方法[4],先將教材中各中藥涉及的藥理作用進行統計歸類,一個藥理作用無論在書中出現多少次均重點講授一次;每次講授重點藥理作用時,應從實驗方法、實驗條件、實驗誤差控制、實驗結果分析方面進行系統、完整地講述,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另外,適當應用比較教學法。由于中藥藥理學是建立在西藥藥理學基礎上,藥理學理論及技術方法是學科發展的基礎,所以中藥藥理學和西藥藥理學教學有很多共同之處,將西藥藥理與中藥藥理進行比較介紹,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藥藥理學知識。例如在介紹中藥作用機理和功能主治時,選擇作用機理和藥效相似的西藥與其進行比較,分析異同,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各中藥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
2.2.3雙向調節作用與中醫的平衡觀、生物體調整系統聯接將中藥常出現的雙向調節作用與中醫的平衡觀與生物體調整系統聯系起來。古代醫藥學家對雙向調節作用進行過探索,現代中藥藥理學又對此進行深入研究,雖尚未形成系統理論,但這些作用目前可從現代生物化學、受體遞質學說的角度做出初步解釋,如引導學生用生化新陳代謝的平衡、網絡調控系統和藥物成分的受體作用機制來解釋雙向調節作用,將古老的問題和現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形成有趣命題,用中藥藥理學最新研究成果來解答古老問題,容易激起學生興趣。
自東漢以來佛教傳入我國,唐代絲路上往來胡僧繼續在弘揚佛法的同時用印度醫學普度眾生,印度醫學理論源源不斷的傳誦、運用,開拓了中醫學視野,孫思邈是隋唐醫學的集大成者,他的醫學思想包括儒、釋、道各家思想,蓋佛教戒律不茹葷血五辛,在他的醫學思想中多有體現,如《備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錄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醫精誠》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這一方面體現孫思邈醫學思想中的佛學理念,另一方面體現印度醫學理論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印度醫學有“萬物皆藥”的思想,孫思邈吸收這種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藥錄纂要•藥名第二》中載道“:天竺大醫耆婆云,天下物類皆是靈藥,萬物之中,無一物而非藥者,斯乃大醫也。”唐代絲綢之路上往來僧侶成為印度醫學理論的交流載體,在高僧們用佛學、醫學普度眾生的過程中,印度醫學理論得以釋讀,并豐富了中醫學內容。
2.醫治方式方面
隋唐時期除醫學理論外,中醫學廣泛吸收外來的先進治療技術,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傳來的眼科手術和顱腦外科方面的治療方式,引起了中醫們的極大興趣,并效仿學習。《新唐書•拂傳》曰“: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經行記》中也有“大秦人善醫眼及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蟲”的記載。再如眼醫婆羅門治劉禹錫眼病,可見時人對這些技術的震驚和推崇。隋唐經絲綢之路往來于內地與西域的僧人既傳播了佛法,又傳播了醫學,唐代胡僧醫術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講述,健兒張國英在戰爭中箭鏃中腹,醫生斷定其必死無疑。晚上,張國英夢見有胡僧給了他一丸藥。第二天,便瀉出箭鏃,不治而愈。這則民間故事,用離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眾對西域,尤其是對僧人所賜藥物的敬仰與期望,特別是當病情用傳統方式無法治愈時,更加劇了這種對西域藥物藥效的想象與肯定,甚至認為西域異藥有超乎尋常的能力。此外西域醫學的獨特治療方式也深深吸引著唐代民眾的心理認同。武則天時,駙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國人釋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聲振天邑”。西域醫藥學讓中醫藥學欣喜的是西域當地的傳統治療法啟迪了中醫治療方式的探索與發展。如琪針療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貞觀十六年(642),罽賓國給唐朝進獻一種名叫“褥特鼠”的動物,凡被蛇傷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傷口即獲痊愈。
3.在長壽保健方面
受唐代統治者青睞的延年藥是絲綢之路上特殊的藥品,與此同時制造這種藥物的藥師和佛僧成了西域藥物配制的傳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術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納。唐史有載,唐太宗常服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所制之延年藥。高宗時,命天竺的僧人盧伽阿逸煉制長生藥。還有一些西域藥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層社會當作保健藥物應用。
4.方劑方面
西域方劑為中醫學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眾的疾病治療。如孫思邈《千金方》和王燾《外臺秘要》都收載了“西州續命湯”這首西域方劑。西域方劑的另一個用處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紇藥司曾為唐順宗炮制龍膏酒。龍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補飲品。唐玄宗的“起涼殿”和內服的“冰屑麻節”就是西域人民面對沙漠復雜的生存環境,總結出的應對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藥物方面
普通藥物方面,主要促動因素是商品買賣,經濟利益的帶動下,商人們熱衷于此。絲綢之路上來往的一個重要商品就是番藥和香料。這也是西域醫藥對中醫藥產生影響最為卓著的一個方面。甚至勾起詩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來的藥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見西域傳來的物種大都在中原民眾中廣為傳播,甚至為人所熟知。進貢藥材也是西域醫藥對中醫藥影響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新唐書•西域志》記載,西域各地方政權向唐朝政府進貢的藥材,有洋提蔥、丹砂、石黃、胡藥等。
二、西域醫藥學對中醫藥學產生影響的特征與原因分析
1.西域醫藥學在獨特的生活環境下
創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療方式,加之西域獨有的物產,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引起中醫大家和民眾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醫藥學在中原治療效果突出時,更加促動了中原民眾、中醫學家對西域醫藥學的推崇和探索,這也使得絲路上西域醫藥學的東傳更有現實意義。
2.影響范圍廣闊,各有不同來由
西域醫藥學在絲路上的東漸,對中醫藥學多有補益,主要表現在醫學理論、醫治方式、長壽保健、藥物、方劑五個方面。但這五個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動力量。在醫學理論方面,主要表現在印度醫學理論、維吾爾族醫學理論、藏醫學理論,這些理論的中醫化運用主要依靠中醫學大家吸收、理解、解讀、實踐應用;醫治方式,主要包括當時中醫藥學還未深入掌握的醫學領域,如眼科手術和異于中醫治療方式的獨特民族治療法,這些技術有賴于掌握當時先進醫治技能的西域醫生傳至中原,引入中醫藥學;長壽保健法傳入中原,往往通過對皇室宮廷的延年藥進貢和民間娛樂體育保健活動在絲綢之路上的東傳;方劑則是民間治病過程中成效顯著而廣為流傳,中醫大師、民眾、宮廷廣泛應用,最終成為固定的中醫方劑并促進了新方劑的配制;西域藥物、香料對中醫學的豐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數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販賣,此外還有朝貢方式引進。而這些成就的取得依賴于唐代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特征。陳寅恪先生在《金明館從稿二編》中評價“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可見唐代文化的博懷,為西域醫藥學增補中醫藥學的內容營造了社會背景和實現通道。
3.西域藥物對中醫藥學補益較多
絲綢之路上西域醫藥學向中醫藥學增補的最為顯著之處在于增添了中醫藥材的種類,這在唐代醫學著作中多有體現,可見西域藥物對豐富中醫藥學的顯著作用。絲綢之路上藥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經濟利益驅使,中原具有西域藥物的廣大市場,這項事業能為從事此業的民眾獲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魯番出土文書》記載了唐代吐魯番規模盛大的藥材貿易。其中香料是大宗,買藥人大多是少數民族商人。
作者:李建生 李翠萍 雷敬衛 孫剛 陳隨清 單位:河南中醫學院
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創造條件開展教學研究
重視教育理念的更新鼓勵教師根據課程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課堂教學,開展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出發點的教學方法改革和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斷推動教學改革,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視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開展師帶徒學習模式為培養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及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具有堅定的中醫職業信仰和中醫診病的思維方式,能熟練運用中醫傳統方法診療各科疾病,對仲景學說有系統研究的優秀人才,我校經過多方論證,依托河南地方資源優勢,開辦了“中醫學(仲景學術)傳承實驗班”,培養為繼承和發揚中醫學精髓而奮斗一生的中醫傳承人才——仲景學術思想的傳人。為該班學生在校內外選聘中醫理論和臨床水平高的知名資深教師進行授課,并且選聘中醫臨床水平高的名老中醫作為學生的臨床導師,負責指導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實踐。學生則2~3人一組,跟從1名導師,3個月進行一次輪換,不局限于一家一師之言。學生邊上課邊跟師臨床學習,打破了集中實習的局限,拓寬了專業知識面。舉辦教學大獎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廣大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鉆研課程教材,探討教學手段,強化教學設計能力,實現從“實踐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轉變,加強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組織一次教學大獎賽,互相觀摩教學。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變化,歷年來分別舉辦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大獎賽”“高層次暨雙語教學比賽”“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等,形式靈活多樣、內容各具特色,對加強研究性教學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教育研究創新體系,完善管理激勵機制學校充分發揮教育研究在教學中的導向作用,促進教育科研工作蓬勃發展,切實加強教學研究課題的規范管理,不斷完善管理激勵機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徑。如把教育科研與教師的職稱晉升、崗位聘任、職務考核、評先評優等工作掛鉤,先后出臺了《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獎勵辦法》《教學研究課題經費管理辦法》等,對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的實施、檢查、結題、經費、獎勵等都作了全面而詳盡的規定,保證了課題的順利開展。由此形成以課題申報立項、中期檢查驗收、成果鑒定報獎等的一套科學、規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課題全過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了教育科研在我校發展和改革中的促進作用。通過教育科研管理新體系的實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提高教學科研隊伍水平為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搭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平臺,學校積極開展各級各類和形式多樣的教研培訓活動。如“教學科研論文寫作的思路與方法”“教學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項”等專項培訓;定期組織全院大型“教學觀摩”“優秀教案展評”“獲獎教學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動。由此培養鍛煉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識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學術研究骨干和帶頭人,這已成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標志。
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學校成立了學生信息員教學管理委員會,每學年換屆一次,管委會下設教學信息管理、宣傳調研、策劃協調3個部,獨立自主積極開展各項工作。開展師生座談學生根據學習情況,主動與各二級學院教師聯系,組織學生召開師生座談會,并針對對課程的理解、學習方法、對中醫藥學的認識、國外研究情況、學院學科及實驗室建設情況、考研問題、就業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促進了師生了解,對于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義。開展課程調研學生對正在開設的主干課程、多媒體課程的教學情況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并把學生調研報告反饋到各任課教師,利于教師及時整改。組織征文活動,參與教學管理以“學生眼中的河南中醫學院”為主題舉行有獎征文活動,從學生的視角,了解學生對我院辦學特色、教學管理工作的思考與建議。并組織評選優秀論文,將論文發至各教學部門及管理部門,作為工作參考,并協調各教學部門和任課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在畢業生離校前也召開多次專題座談會,收集畢業生就業相關信息,同時,通過問卷和用人單位反饋等形式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根據調查情況,組織學生代表參與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調整。開展學生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遵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理念,開展“大學生創新學習項目”活動。該項目面向學生創新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實施并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告等工作,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學生通過自主選擇項目,進行以獨立性思考和創新性工作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探索和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在本科階段進行基本的科研思維與科研方法訓練。通過對中醫藥學專業認證主要環節質量標準的實踐,我們認識到,本科中醫藥學教育標準是一個符合時代需要,能夠促進中醫藥高等教育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標準。本科中醫藥學教育標準的建立,為我們實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提供了依據。按照本科中醫藥學教育標準進行中醫藥學專業建設,對于實現中醫藥人才培養目標有積極意義。
1.1藥學專業臨床病理診斷中需要實施
EBM在臨床實踐中,病理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認為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對于疾病的診斷,首先要作出正確的診斷,才能指導臨床下一步如何治療。病理診斷是否正確需要經歷起時間的檢驗及是否具有可重復性。這就需要從事臨床病理工作醫生正確的診斷。在WHO(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乳腺腫瘤分類中,過去對于乳腺微浸潤性癌浸潤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徑)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存在多種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導致在實際病理診斷工作中對微浸潤性癌的診斷主觀性強,重復性差。經過對大量實際乳腺微浸潤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類對乳腺微浸潤性癌的標準進行明確規定,即浸潤灶最大徑不超過1mm(單病灶或多病灶)。過去對于病理組織學診斷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腫瘤分類中,統一診斷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見于多種乳腺浸潤性癌,如浸潤性導管癌、小葉癌等。現有研究也證實,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療、預后與非特殊型浸潤性癌類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診斷名詞。這將需要經過對大量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尋找新的“證據”,病理診斷標準不斷改進。所以說,在藥學專業病理學教學中,應用EBM,尋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標,經過循證醫學檢驗,能夠為疾病的正確治療及預后提供病理學知識支持。
1.2藥學專業病理診斷發展中需要實施
EBM隨著病理學的發展,病理診斷已不從單純的依靠顯微鏡下作出診斷,現在已運用電鏡、免疫組化、原位雜交、流式細胞儀等,從形態學發展到形態學與功能相結合,不僅對疾病作出正確的病理診斷,還對臨床治療、預后提供詳細的病理信息。例如,對于病理確診為乳腺癌患者,現在進行分子病理學檢測ER、PR及HER-2,為臨床后續化療提供幫助。如ER、PR陽性病例,可以用內分泌藥物三苯氧胺治療;如ER、PR及HER-2/neu均陰性的患者,化療效果不好,預后差。目前,對一些惡性腫瘤基因表達譜進行分析研究,針對這些惡性腫瘤的特異性靶向治療藥物已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如HER-2/neu蛋白陽性病例,可以用單克隆抗體赫賽汀(herceptin)治療HER-2/neu過表達乳腺癌患者。對于肺的非小細胞肺癌EGFR過表達病例,可以運用EGFR靶向抑制劑的藥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單抗(cetuximab)進行治療。對于CD20陽性的B細胞淋巴瘤,可以運用單克隆抗體美羅華(rituximab)進行治療。但目前在臨床病理實踐中,由于各實驗室檢測基因靶點時,缺乏統一的實驗室條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斷標準,可能導致判斷結果在不同的實驗室間重復性不一致。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應用EBM總結經驗,發現新的方法、技術,應用到臨床病理實踐中,做出正確的病理診斷,為臨床提供詳細、準確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關分析材料),指導臨床正確的治療,判斷疾病的預后。
2EBM結合臨床病例在藥學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適應EBM理念下的結合臨床病例教學法,教師必須從病理學的教學實踐出發,優化教學內容。EBM結合臨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學教學模式中,實施一般包括4個步驟:
①根據臨床實踐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況提出臨床問題;
②通過工具書或一些網站檢索相關臨床資料文獻;
2開展適宜的臨床藥學工作
2.1協調醫師結合患者臨床情況制定合理給藥方案:在鄉鎮醫院就診的患者多為當地人,所以可根據當地地域、風俗及習性等,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鄉鎮醫院接診的多是一些常見病,病因簡單,治療診斷較為方便。所以在確定患者的給藥方案前,可先對患者的基本臨床情況進行了解,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是否會對藥物治療造成影響,并與患者及其臨床醫生進行詳細的溝通,從而制定符合患者實際的個體化給藥方案。
2.2確保患者用藥安全:藥劑師需要對患者的利益所在予以明確,并承擔起確保患者用藥安全的責任和義務,對患者使用藥物的情況進行追蹤和監督,以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意外,防止藥源性問題發生,及時發現和解決藥源性問題,減少藥源性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藥物治療的有效性,降低治療費用[2]。鄉鎮醫院的藥學工作人員主要工作是進行用藥方案的設計、審查處方、進行藥品發放與配置,可以說藥學工作人員需要承擔起對患者用藥全程監督的工作責任。鄉鎮醫院的醫護人員相對較少,便于及時溝通與交流,藥學工作人員對于患者臨床不良反應、治療效果等信息可及時了解,利于問題的及時發現與處理。
2.3臨床藥學工作的宣傳和交流:鄉鎮醫院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對藥學進行宣傳交流,因為鄉鎮醫院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有限,藥學知識面較為狹窄,掌握的知識可能比較落后不能及時跟上更新的藥學知識和理論,對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不良反應了解不足,或者對藥源性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臨床治療時在藥品的選擇和配置上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藥學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面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讓藥師重視藥物的配制工作,有效減少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避免發生藥源性疾病[3]。
3鄉鎮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措施
3.1給予高度重視:現階段臨床藥學工作的重點已經從“藥品為中心”轉到“患者為中心”上來,這要求鄉鎮醫院的管理人員對臨床藥學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及時轉變傳統觀念,在提高臨床藥學工作水平的同時保障患者的利益。確立臨床藥學工作方針,給予臨床藥學工作人力、物力的支持,制定規章制度,比如對處方的審查和點評制度、藥師及時跟進臨床治療制度、用藥中不良反應報告制度,同時對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做到明確,并進行考核,確保臨床藥學工作的合理運轉。
3.2對工作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培訓:目前鄉鎮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重點并不是購買先進的儀器和設備,而是對藥學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在對藥學工作人員培訓的同時也要對跨專業的知識進行培訓,以求藥學工作人員能及時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做到把握和判斷,并能避免在配制藥品過程中發生不合理現象,影響治療效果[4]。
有機化學是藥學研究與藥物應用的有力工具。用于臨床上的大多數藥物(包括合成藥、生化藥、天然藥等),其主要成分幾乎都是有機化合物。因此,合理使用各類藥物,充分發揮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避免由于藥物使用不當引起的不良反應,這都需要我們了解及掌握藥物的化學結構與性狀。有機化學同時也是中藥研究與創新的必備手段。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繼承與發揚中醫藥在治療疾病的優勢與特色,深入研究中藥的作用機制,充分發揮與應用中藥的特長,開發與創新臨床上有效的中藥新品種,是我國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臨床上使用的中藥方劑組成成分復雜,同一種中藥出現在不同的方劑中其所起的功效不同,這與中藥本身含有多種成分有關,可以說一種中藥自身就是一個小小的復方。比如:中藥的配伍,即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藥組合使用。在熬煮中藥的過程中,藥與藥之間發生了某些相互作用,其實也就是發生了化學反應,使中藥材中原有的主要成分結構發生了改變,而結果是有的增進或減低了原有藥效,有的則抑制或消除了毒性和烈性。因此,弄清每種中藥的有效成分對臨床用藥是多么的重要。這也就是需要我們好好學習有機化學的又一原因了。
(2)從化學學科的分類上來看
有機化學在大化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大化學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在大學的課程安排中,都是先學習無機化學,然后再學習有機化學,最后學習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即沒有有機化學的學習,是學不好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有機化學還是中藥相關專業學生考研的一大必考科目,考研的同學只有在學習有機化學時打下堅實的基礎,掌握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優異成績,從而成為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關鍵。由此看來,無論是從有機化學的歷史上、從它與生活的聯系上,從它在臨床用藥上、在中醫藥的研究領域上還是在大化學中的作用上、在學生考研上,它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學好有機化學的方法
有機化學雖然知識點多、記憶困難,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它不是問題。
2.1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本職工作——課堂上認真聽講
做好筆記(1)聽課是學習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在有機化學體系中,各部分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如果對某些知識不了解,那么在學到與之相關的知識時就會特別吃力。例如,醇、醛、酮這幾章節的內容沒學好,后面再學習糖類化合物這一章節時就很吃力。因為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糖類是多羥基醛(酮)及其縮聚物和它們的衍生物,糖的結構中含有醇羥基、醛基和酮基,它同時具有醇和醛、酮的性質。因此課堂上能不能跟隨老師思路,不錯過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2)老師在課堂上會反復的強調某些內容,這些內容一般都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考試恰恰不都是考重點難點么?如果掌握了這些,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應該就不成問題了。(3)老師教學多年,不管是在知識層面上、解題思路上還是在常見錯誤分析上,經驗都十分豐富,尤其是我們的大學教師,他們大部分都是優秀的碩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在課堂上,老師大都遵循著這樣的古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千百年來留下來的古訓必定有它的道理。老師除了傳授給我們知識外,更多的是傳授給我們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一旦我們掌握了這些經驗與方法,定能學好有機化學。
2.2課上做好筆記至于筆記
我建議大家記些老師強調的重難點、解題思路、方法以及例題。不懂的課下可以問老師,即使將來忘記了,還可以再復習。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做個有心人就顯得特別重要,也許這就會成為你學習有機化學更好的捷徑。
2.3課上、課下積極地記憶“記”即記憶
與數學、物理等理科相比較,“記憶”對有機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習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這是由于化學本身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當然不能死記硬背,而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記憶的方法有很多,有理解記憶、有意記憶、聯系實驗記憶、對比記憶、歸納記憶、趣味記憶、記錯記憶等等,這么多方法并不是每個都適合我們,我們要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做好實驗我們都知道有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因此,要想學好有機化學就必須先要做好實驗。在做實驗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動手,不要眼高手低,而且要學會觀察。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曾在他的實驗室的墻壁上寫著6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瓦特由于敏銳的觀察而看到“水蒸氣沖動壺蓋”進而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的重要性。在化學實驗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實驗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反應,從而更輕松地記住反應。
2.5學會思考柏拉圖曾說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
華羅庚曾說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發明,都是和發明者深入看問題的方法密不可分的。可見在學習知識上,學會獨立思考很重要,它會使你對知識有更透徹的了解。尤其是有機化學,更要學會獨立思考,要能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
在每個家庭中,抗感冒藥是最為常被的藥品。阿司匹林作為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物,但若患者過量的使用該藥,其血液中pH值會出現嚴重的下降,從而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病癥,此外,還有可能對呼吸和嘔吐中樞造成一定的刺激,導致患者的呼吸出現急促、嘔吐、惡心等癥狀,同時還會刺激第8對腦神經致使患者出現耳鳴、耳聾等嚴重病癥[3]。特別是針對小孩,在使用阿司匹林時,切記要避免因為過量的服用該藥而導致患兒出現阿司匹林肝臟毒性或者是肝炎等疾病該藥還有可能造成腎臟毒性,對造血功能引起障礙等毒性反應[4]。因此,人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2速效感冒膠囊
根據有關文獻報道的內容來看,濫用速效感冒膠囊在臨床上對機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的患者有可能出現肝細胞的壞死、急性壞死、止痛劑性間質性腎炎等相關器官、組織的病理變化,最終造成肝腎臟器功能的不全,甚有可能引變為肝硬變、肝壞死、尿毒癥以及肝癌等疾病[5]。因此,在服用該藥時,患者一定要遵照醫生的叮囑,結合自身病情的程度服用適合的劑量,絕對不能隨意的增加或者是延長該要的服用劑量和時間等;特別是針對患有慢性肝臟疾病以及腎功能不全、過敏性體質的患者,服用該藥時,一定要謹慎。根據有關臨床實踐證明,患者在感冒早期(患病的前兩天之內),服藥該藥進行治療效果甚佳。
1.3去痛片APC
該藥的成分中除了含有咖啡因之外,還含有非那西汀(已淘汰)和氨基比林,根據有關不完全的統計,服用了去痛片已造成很多病例藥源性的死亡。除此之外,若是濫用去痛片還有可能造成腎癌、尿路癌癥以及腎盂癌等疾病。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美國,有25%的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其中就有5%~10%的患者就是因為濫用解熱止痛藥物造成終末期的腎病[6]。因而,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對于我們常用的感冒藥,通常是由多種成分藥物加在一起的復方藥,其中最常見的有:阿司匹林、撲爾敏、撲熱息痛、布洛芬、雙氯芬酸等;本身這些藥物在不同的程度上就會造成人體的不良反應,例如撲熱息痛:在以往的報道中出現了因為濫用該藥,造成患者肝臟嚴重的損傷,有的還出現了大皰性皮疹等,甚至有的還出現了昏迷現象等。又如感冒通:雖然治療感冒療效甚佳,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尤其是小孩在服用了該藥之后出現了血尿,所以要引起重視。一些作為非處方藥的抗感冒藥,部分患者在使用之后出現過敏性反應、消化道反應,主要癥狀包括:哮喘(過敏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腹痛、嘔吐、消化道出血、黃疸等不良反應。
1.4其他的復方制劑
抗感冒藥物除了以上常用藥物之外,還有另外十幾種復方制劑。例如:快客膠囊、康泰克、力克舒、康必得、感冒通等復方制劑,大多數患者在服用;這些復方制劑之后均會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冠心病、增高血壓等癥狀。若是濫用這些藥物,可能會造成某些血液性疾病,例如粒細胞減少、血尿、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如若患者長時間的服用這些抗感冒藥物,很有可能引起胃潰瘍、胃出血、蕁麻疹、過敏性藥疹、皮疹等,若是嚴重的可出現剝落性皮炎、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等。如若患者大劑量的服用這些藥物,可損傷肝臟,嚴重的可造成昏迷以及死亡現象等。
2應對措施
根據以上對部分抗感冒藥物的不良反應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這就要求我么醫務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對藥物的使用規范化,有效的防止,避免出現同樣的不良后果。
2.1加強對藥學的監護。
抗感冒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其理念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督促藥師積極的參與咨詢藥物信息、監測臨床用藥等;作為藥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保證患者在用藥方面做到合理、有效、安全。臨床上,保證藥物治療的有效性,降低因不良反應造成的臟器損傷,減低和避免出現藥源性事故。
2.2加強患者對抗感冒藥物的常識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醫院的咨詢中心,定期的宣傳一些有關藥物的常識性知識,為群眾宣傳一些濫用藥物導致的嚴重后果,或者發放一些宣傳資料等,以圖示的結構反映出合理用藥的療效以及不合理用藥的后果;通過日積月累的了解,想必也會有一定的群眾對部分藥物具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降低了濫服藥物現象的產生。
2.3醫生在開處方的時候,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與藥師一起商量決定其治療方案。
待明確了目標之后,制定一份比較合理的、科學的治療方案,并叮囑患者規范的服藥,能有效的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2.4加強對醫院的綜合管理,尤其是要注重對藥品的采購、供應、儲存、使用等進行合理的綜合評價。
藥師在選擇藥物時,要結合臨床用藥及患者的情況合理的選擇藥物品種,避免出現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這樣不僅節約了藥物資源,還能有效的降低醫療費用,并能確保患者在用藥方面做到更加地合理、有效、安全。
1.1 題名題名應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不使用標點。題名用詞應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宜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
1.2 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文責自負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標志。作者應是:⑴ 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⑵ 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⑶ 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集體署名的文章應注明通訊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 論文決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將論文專有使用權授予中華醫學會。
1.3 摘要 摘要是論文的高度概括、凝練、微型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的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 作用:讓讀者了解文章; 代替閱讀全文; 便于制作二次文獻及收入數據庫。 格式: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寫摘要應著重反映新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力戒空泛,應列出必要的資料和數據,并有明確的結論。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稍詳細一些(400個實詞左右)。 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 有通訊作者時,應注明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
1.4 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便于作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每篇論文選取2 ~ 5個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從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印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詞(自由詞)必要時也可以作為關鍵詞使用。要注意首標詞的選用,首標詞應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內容。
1.5 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等。僅需列出切題的參考文獻,無須進行文獻綜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數據或結論。不要與摘要雷同。一般不超過250字。比較短的論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1.6 方法 應詳細描述研究對象(人或實驗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及其基本情況,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這部分的描述以使讀者能進行重復為度。
1.6.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對照者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實驗動物,需注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1.6.2 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并注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1.6.3 儀器 、設備:應注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范圍。無須描述其工作原理。
1.6.4 研究設計:應交代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抑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應圍繞“重復、隨機、對照、均衡”四個基本原則作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1.6.5研究方法:個人創造的方法應詳細說明“方法”的細節,以備他人重復。改進的方法應詳述改進之處,并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原方法的出處。原封不動地使用他人方法,應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方法的出處,無須展開描述。
1.6.6 統計學處理:說明統計學方法及其選擇依據。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1.6.7 倫理學描述:臨床試驗研究,應說明試驗程序是否經所在單位或地區倫理學相關機構的批準,研究對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7 結果 報告研究的結果,不應簡單地羅列研究過程中得到的各種原始材料和數據,而必須將其歸納分析,進行必要的統計學處理,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后用文字和各種圖表表達出來。結果的敘述應實事求是,簡潔明了,數據準確,層次清楚,合乎邏輯,不能有任何虛假或含混不清,不應與討論內容混淆。
1.8 討論 討論強調新的和重要的內容,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包括發現的意義及其限度,及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聲稱并暗示工作的優先權。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討論,提出建議、設想、改進的意見或待解決的問題等。應將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聯系,并將本研究的結論與目的相關聯。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結果部分詳述過的資料或數據,和過去文獻已報道的內容。
1.9 圖 圖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的內容不要與文字、表格重復。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線條圖要求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層次分明,反差適中,沒有雜亂的背景。病理顯微照片應標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實物照片涉及尺寸者應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標度。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圖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
1.10 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點突出,簡單明了;主謂分明,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內容不要與文字、插圖重復。表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一律使用三線表。
1.11 名詞術語 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本和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 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譯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縮略語:文題中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給出其中文全稱。縮略語應盡量少用,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1.12 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3 數字用法 數字的使用,執行《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1.13 志謝 志謝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原則上應征得被感謝人的書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謝。
1.14 參考文獻 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主要是說明研究所借鑒的科學依據的出處,以供讀者查閱參考;減少對前人文獻的復述,以節省篇幅;同時,也是對他人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因此,應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對待。除了會議消息報道等簡訊外,一般每篇論文均應有參考文獻。論文所列參考文獻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原著的,而不應是轉引他人的。應選擇近年的文獻,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獻。應注意引用國內的文獻,使讀者了解國內的有關進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參考文獻的格式較嚴,項目較多,稍不注意即出現差錯,使讀者難以查找,因此必須認真核對原著,對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頁碼等,尤應注意準確。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
1.15 腳注 腳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單位、郵政編碼、基金資助項目等。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可按級別依次列出。
2 初稿的審查
2.1 要注意布局結構。“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確分工,避免重復,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遺漏。“四段式”是基本結構,但應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作靈活的處理。每篇論文一般均分為幾個部分、若干層次,分別冠以適當的小標題。標題不可過多。同層次標題之間,內容要有聯系,體例應統一。全文的標題要相對均衡。
2.2 行文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條理清晰,詳略得當。不應過多地插入枝節問題,羅列一大堆資料和數據,以致擾亂甚至淹沒了主題。材料和方法部分,要著重介紹有關保證科學性和提供重復驗證的必要信息。評價實驗結果、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等,一定要說明其標準。在結果分析中,絕不要無選擇地羅列所有資料和數據,但要詳述有意義的結果,包括正面的、陽性的結果和反面的、陰性的結果,有時后者更為重要。討論部分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觀點統率材料,夾敘夾議,最能引人入勝。臨床論文尤其應該用自己的病例統計數據和個案來進行論證。
2.3 要善于將圖表與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內容不應該重復。核對圖表在文內是否按序標引。
2.4 要正確運用語法和修辭。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藝作品,不要求辭藻華麗,形象動人,而要求準確、簡潔、通順、合乎語法和修辭。
2.5 要重視規范化和標準化。注意醫學名詞、簡化漢字、計量單位、標點、符號和數字使用的規范化,第一次使用縮略語時是否寫出全稱,核對參考文獻是否按序標引以及著錄格式是否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