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3: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職教語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北京大學校長驕傲地宣布北大已經連續三年穩居內地中國造福大學排行榜之首時,當教授放出“40歲掙不夠四千萬不要來見我”的狂言時,我們是該慶幸欣喜,還是該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耶魯大學前任校長曾揶揄過中國的大學“把經濟上的成功當成了教育的成功,并引以為傲,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笑話。”雖然我們摒棄了“君子重義不言利”的束縛,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的基本法則是不能丟棄的。如果用銅臭代替書香,用金錢衡量水平,無疑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德行的培養。從孔子設立杏壇開始,中國教育的馨香已飄過了2500多年的歷史,然而孔夫子所創立的私塾卻成了眾人聲討的對象,有人稱私塾傳播的傳統經典使國人泯滅了個性,使少年變得老成,無形之中扼殺了創造性。可是當“弱肉強食”的法則被奉為圭臬,當親情遭遇寒光閃閃的利刃,當道德讓位于功利私欲,當幸福指數被GDP遠遠甩在身后,我們才發現生活中更需要的是扶持和關愛。所以,更需要重視的是教育方法,而不是課程內容本身。素養的提升不在于姓“公”還是姓“私”,而在于它能否以人為本,使學生得到長足發展。
所以,近幾年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云南等地,出現了大量“在家上學”的私塾式學堂,其涵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等教學階段,存在形式也多種多樣,有些甚至已初具微型學校的規模。家長們認為私塾學堂不考試、不評比的教學模式能讓孩子們自由發展,更適合個性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但也有家長認為,這種教育的環境相對封閉,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而言,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還是一個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群體舞臺”。更重要的是,基礎教育階段或許可以選擇“在家學習”,但最終這些孩子還是要回歸正規國民教育體系的軌道,還是要參加高考上大學,這樣才能就業融入社會。很難想象,沒有經過學校的培養。“在家學習”的孩子如何適應和通過高考!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私塾的興起,將成為傳統教育模式有力的補充,是對我國傳統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落實。而且在當前這個教育需求多樣化、教育價值多元化的時代,教育多元化已經是必然的趨勢,社會需要人才,但人才不一定需要按照千人一面的模式來培養。盡管創新性思維一再被強調,但在批量生產式的同質教育的體系下,各種努力均被證明收效甚微。比同質化更具破壞性的,則是個性個性的壓抑與摧毀。無法適應的學生很容易出現極端嚴重的心理問題。當孩子把復仇的刀刺向父母或老師時,當處于豆蔻年華的孩子絕望地結束生命時,人們才開始叩問教育。而比極端案例更為普遍的,則是人們對諸多社會現象的不滿,比如啃老,比如道德失范……
二、借鑒文化素質教育之豐富內涵,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視野
(一)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文內涵
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要增加課程的人文內涵,首先就要充分拓展課程所包含的人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滲透。在課程的每一個專題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滲透人文科學知識,既可以讓課程體現人文性,又豐富了課程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著重培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忠貞的愛國熱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引導學生自覺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拓展實踐教學活動的人文意蘊
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也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任務。這些實踐項目多以演講、辯論以及表演的方式進行,要完成這些項目,學生就必須學習和運用歷史、文學、音樂等文化知識,還要掌握演講、辯論等技巧,可以說這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良好契機。
二、走進閱覽室,擴大閱讀容量
語文教材選入了不少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優秀篇章,但數量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們的閱讀需求。閱覽室書目繁多,環境優雅,恰恰可以彌補教材的這一局限。筆者向學校有關部門申請,允許筆者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到閱覽室自讀,共享優質資源。學生們帶著任務,按照分組緊張有序地選擇、閱讀自己喜愛的讀物,為讀后的課堂交流和討論做充分的準備。學生們徜徉在書香四溢的環境中,自由閱讀自己喜愛的圖書和雜志,秩序井然。學生們感受著書香四溢的氛圍,這畫面洋溢一種“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蓬勃生機和朝氣。語文課堂向閱覽室的延伸,引導學生與好書交朋友,進而使學生愛讀書、樂讀書、讀好書,讓他們找到一個除了上網、逛街、談戀愛之外更好的去處,大學生活有了閱讀,平添了一抹書香,烙上了美好回憶。對于教學來說,閱讀從課外影響到課內,又從課內影響到課外生活,形成了良性循環,激發了學生們讀書、學習的熱情,熔鑄、塑造著他們的品格。
三、用優秀的影片影響人、塑造人
電影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喜愛。但是筆者通過觀察和調查了解到,學生選看的電影偏重于言情和武打,娛樂有余,消遣有加,深度不夠,造成學生視野和眼界相對比較狹窄。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所在學校的語文教研室抓住這一教育契機,配合教材內容,精選了一些優秀影片刻錄成光盤,作為語文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選擇在自習課時間不定期地給學生播放。用這些優秀的作品影響人、塑造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和欣賞水平。這類影片有《日出》《哈姆雷特》《紅樓夢》(節選)、《聊齋志異》(節選)、《城南舊事》。除此之外,筆者還給學生推薦介紹了其他影響比較大、反響非常好的作品,如《芙蓉鎮》《少林寺》《魂斷藍橋》《亂世佳人》《蒂凡尼的早餐》《海上鋼琴師》《放牛班的春天》等等。這些高質量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在教學中,影像的沖擊和教師口耳相傳的講授雙管齊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影響,使語文課不再是學生大學生涯中的一個過客,而是一個耐人尋味、歷久彌香的美好記憶,就像泰戈爾的一句詩“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能自覺主動地去學習,不僅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還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能在學習中形成健康的人格。職教中心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愿意學習,厭煩心理十分嚴重。如果教師一味地刻板說教,強制學生學習,將會適得其反,對教學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自覺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會對學習產生正確的心態。這樣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職教中心的學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看待。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差生,教師都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千萬不能用“有色眼鏡”看人。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教師應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有所發展。二是既要多肯定學生,也不能濫用表揚。在學習中尊重學生、肯定學生、鼓勵學生,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但是,一些教師濫用肯定和表揚,不管是什么情況,哪怕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也是一味地肯定、表揚,這種做法也是不妥的。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際交往越來越密切,對人團結協作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教中心的學生畢業后將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的人際交往、團結協作能力將直接受到考驗。因此,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形成合作意識,端正心態,正視自己,對自己和他人形成正確的評價,提高人際溝通、交往能力,以便為以后走上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加強學生的德育滲透
高中語文課本中選用的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在這些作品的字里行間都充滿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與作品、作者進行心靈交流,感受其中蘊含的道德內涵,進而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并會對學生的人格養成起到積極的影響,從而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滲透效果。在日常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課內閱讀。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大多是經典作品,內涵豐富,代表性強,是進行德育教育的范本。教師一方面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的講解,讓學生深刻領受文章內涵。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自主閱讀、聯想與想象等方式,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在學習中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素質,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二是課外閱讀。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大量的作品需要學生在課外自己閱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德育因素。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正確指導,比如,給學生推薦閱讀的書目、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書籍、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分享學生的閱讀體驗,等等。通過大量有益的語文課外閱讀,學生的眼界寬了,心靈滋潤了,道德修養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三、注重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
審美需要是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它與人的道德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讓人分辨美丑、善惡,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可以說,德育教育和審美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所以,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必不可少。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審美教育,一方面依托于教材中大量的美學元素,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處處體現了美,不管是語言美、結構美,還是情感美、自然美,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素材。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感悟,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品位。另一方面,教師應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便更好地影響德育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去發展自身的審美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學生審美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的心靈、情操受到美的熏陶,進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高職生產生厭學心理既有社會、家庭、學校帶來的客觀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主觀的心理原因。
1、自我放棄心理
進入高職的學生大多是高考的落榜生,他們是在心灰意冷的心理狀態下邁進高職大門的。一方面高職學生認為高考的失落讓自己進入了高職生這個“無用”的群體,精神一蹶不振、自卑心理嚴重,學習意識缺乏、動機不強;另一方面高職生對個人價值觀的認識不足,認為在高職只要基礎知識學一點、專業懂一點,能維持個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即可,不需要高深的知識。一部分高職生來學校是為了混一張文憑,因而有著“好日子先過”的思想,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考試以以“60分萬歲”為標準,他們的學習不是為自己,而是認為父母、學校、老師要我學。還有嚴重受到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認為學習無用,將來個人生活質量高低主要靠父母、靠“后門”,只要有好的人際關系,一張能說會道的嘴,一個強健的體魄就行,不用學習同樣可以賺大錢。因而學習不努力,吃不得苦,請吃飯完成作業,在網吧通宵達旦,玩手機,談戀愛,白天在宿舍的床上“上課”,考試作弊,甚至打架斗毆現象屢見不鮮。
2、補償心理
個別愛慕虛榮、追求享受的高職生覺得自己過去埋頭學習太苦太虧,在生活中有一種補償心理,盲目地和別人比吃比穿比享受,當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法和別人相比時,就會產生心理失衡,導致自卑和嫉妒,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由于過多的精力用于生活上的追求享受、攀比,從而無心顧及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3、失落心理
很多學生就讀高職院校并不是因為自身渴望學習,而是無可奈何或出于應付家長的要求,對進入職業大學有一種失落感。因而高職學生學習動機層次不高,學習動機不穩定。而且,由于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能為主,部分學生片面理解為突出技能,忽略理論,學習追求實用,而致使理論課的學習情緒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論問題又感到難以擴展和提高自己。這就更加劇了其失落心理。
4、差生綜合癥
高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接近定型階段,他們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但由于他們思想尚未成熟,情感豐富而不穩定,造成了“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矛盾。他們一受到鼓舞就大為振奮,一遇挫折便灰心喪氣,情緒反應延長,缺乏承受痛苦和挫折的能力,容易使自我意識處于一種軟弱無力的狀態,喪失改變自我地位的信心。久而久之出現消極忍讓、一蹶不振等現象,高職學生在一種不良心理狀態下學習,理想迷茫,目標模糊,動力不足,應付第一。久而久之形成了“差生綜合癥”,從而導致了厭學情緒的產生。
二、消除高職學生厭學心理的教育對策
1、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的自尊水平。
提高學生的自尊水平可以逐漸消除其自我放棄與失落心理。為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①密切師生關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愛;②改變家長觀念,讓家長給學生恰當的成長期待;③建立支持型的同伴關系;④教師或家長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使其產生成就感和價值感,逐漸將自尊恢復到常態水平。
2、培養興趣,讓學生熱愛學習。
培養興趣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要對專業有了的基本的興趣,那么學起來就會感興趣得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厭學現象。為此,新生入校后,學校要及時開展一系列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以幫助學生牢固樹立起專業思想,培養出學生的專業興趣。比如帶學生到工廠車間去參觀,或者請業內專業成功人士作專題報告,設計墻報板報宣傳欄,觀看與專業相關的影視錄像等,都對學生專業思想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
2情感因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負面影響
實際的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各類情感因素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很大,積極的情感因素能夠提升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消極的情感因素給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2.1對課程學習的影響
具體到對某一課程的學習,情感因素給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負面影響十分顯著:掛科。父母及家庭社會的關注,會使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淺薄;師生關系處理中缺乏情感交流,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對抗或無所謂態度,造成教師的教學質量下降;跟同學缺乏情感溝通,各種利益關系處理不周,會造成同學之間關系惡劣,相互拆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無心聽課學習。嚴重的影響到了該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
2.2對生活習慣的影響
各種不良的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負面影響表現在:
①個人的衛生習慣:宿舍、教室狼藉不堪;衣冠不整等。
②行為舉止:個性張揚,無論是否文明、禮貌。走路搖搖晃晃、勾肩搭背、東張西望、四處游煙。
③言語習慣:開口便曝粗話、臟話。
④對人、對事的態度:對老師、對同學、對家長沒有感恩之心;事不關己,抱無所謂姿態。
2.3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大多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盡如人意,學會了耍小聰明、玩世不恭、享樂主義等消極的人生觀和與眾不同的極端價值觀。考慮問題,往往先從自身利益和角度出發,不顧及他人和社會的影響,遇事講朋友意氣、江湖氣習。
3情感因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正面影響
加強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關懷,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好的情感交流、正能量的情感因素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正面影響。
3.1對職業技能培養教育方式的影響
現階段,國內各職業院校多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法,針對不同的群體,加大了感情方面的投入,學校全員負有教育學生的責任,關懷少數人群(如高校開展的“三個一”工程),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育,效果顯著。學生學有所成,就業率明顯提高。加強企業、行業的交流接觸,加深了產教融合,企業、行業的要求融入職業教育的課程,共同開發教材,部分院校把企業辦在學校或把部分課堂搬到企業的車間展開,使學生時時刻刻處于實際的生產環境中;企業、行業的專家走上講臺,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面對面地教授給學生,先進的技術、工藝手把手教與學生,大大地縮短了學生崗前培訓的周期,為企業、行業培養了大批的合適的中高級技工和各類掌握高端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大幅度提高。注重職業技術院校師生情感的交流與調節,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改變,主要表現在:
①有利于確立學生主體的觀念:a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交流會激發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b在確立學生主體觀念的同時,更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c在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會更加在意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②有利于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是職業技術院校教師有效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學生的基本要求。不僅是人格尊重還有對個性的尊重。培養發展學生個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素質的培養。
③有利于關心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培養師生感情的需要;了解學生是為以適當的方法去教育指導學生;教師要理智把握師生關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適當的距離。
④有利于嚴格教育,全面要求學生:a嚴而有理;b嚴而有度;c嚴而有方;d嚴而有恒。從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
3.2對學生就業前途的影響
情感因素對學生學成就業的影響很大:首先,師生之間的情感因素對學生就業前途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獲求知識的導師和引路人,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師的道德品行和知識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內容。無論教師是否意識到,事實上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事的態度都被學生視為榜樣,被學生竭力模仿。其次,社會的關懷、親人的關注,是一種社會化的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學成就業的成敗,嚴重的會影響到學生就業后的發展與成長。
3.3對學生上崗后成長過程的影響
作為職業院校的學生群體,有其特殊性:職業院校畢業后,大多成為了企業的一線骨干力量,充實了企業的技術工人隊伍。因此,學生上崗后的情感因素或制約著,或拓展著學生的成長過程。
一是視之為通識課程,即工具類基礎課程,實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傳統,是關注受教育者作為一個“負責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一個“完整的人”。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學科三大領域。高職語文以其文學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備的特點,在通識教育中具有核心課程的地位。
視高職語文教育為通識課程的理論依據是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特別是高等教育層面的受教育者,具有較高的語文文化修養和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這種觀點將高職語文看成是高職學生知識系統自我優化的特點,是全面發展的“生長點”,是高職課程體系中“有教無類”的課程。
二是視之為專業文化課程。其理論依據是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語文作為一門專業文化課程,是否開設要按專業學習的需求而定。這種觀念下的語文,成為一門單純的文化課程。視高職語文為一門專業文化課程的院校,存在著明顯的“兩極性”,即極端重視和極端忽視,并且人文素質意識淡薄。大多數這類學校的課程中,語文課已經消失或將要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或“超大課”處理,或選修處理,或講座方式處理,邊緣化現象突出。
職業技能的傳授學習是職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征,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預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預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力之預備”。
高職語文的定位,應該聯系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將語文教育與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為培養高職技能人才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
二、高職語文教育模式應突出其功能性和人文性
高職語文教育的關鍵是將學科教學納入到職業教育的系統之中,明確了語文在高職教育中的定位,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塑高職語文的教學模式,筆者建議從語言的功能性和學科的人文性出發。
1.激活學生主動性,拓展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長期以來,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作文教學中,命題和講解的主角更非教師莫屬。學生的嘗試權,第一感受(學習者自主消化和感悟)機會均被精心配制的教案剝奪了。學生被迫“熱情奔放”、“感受美好”。為什么不把困難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品嘗酸甜苦辣呢?“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師應在教學中激活學生的主動性,只“”學生的動機和興趣,讓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讓學生100%自己解決困難。教師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試講、復講、討論。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留給學生任務和時間,減少課內學時,讓學生找資料、查閱工具書、寫讀書筆記等,因為“只有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獲得直接體驗的知識,才能對個人的發展產生意義”。教育不應該向學生強加什么,而應該為他們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并且應該成為他們真實生動的生活世界,讓他們在自我體驗中學會自由、學會選擇。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如果學生僅靠語文課內喂的一點“細糧”,而缺少甚至沒有課外閱讀,那無論教師課文講解如何幽默風趣、回味無窮,學生的語言資料和思想仍會近于枯竭,自學能力、表達能力仍然會低下。相反,興趣廣、閱讀多的學生,一般接受能力和思維邏輯性強,反應敏銳,作文時不會胸無點墨,并且能夠有感而發,寫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來。教師應該對課外閱讀提出較寬松的建議,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時體現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原則。如列出一些大致書目,多種知識領域、多種文化層面、多種媒介類型、古今中外均可涉及,因人而異地給學生的興趣留出余地,要求不可太精細。教師可要求學生把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領悟經由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介紹給同學們分享,展開討論。獨立思考是學習的靈魂,表達主體應該是學生,這才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有廣泛的閱讀情趣,比學生先走一步,這樣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推薦各類好的作品。
隨著科技文化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呈現出豐富而復雜的變化景象,不同學科、專業的新詞匯層出不窮,語言的傳媒交互手段日新月異并有電子化、網絡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對社會勞動的綜合性、創新性要求越來越高。語文教學應充分考慮到社會環境的變化因素,引進和利用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手段,增強語言教學的功能意識、環境意識,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不在于包攬100%的教學資源,而在于理智地做好引導性的10%,并把90%的自主學習時空落實給學生,這樣才有助于改善高耗低能的現狀,達到事半功倍的實踐效果。
2.突出人文性,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充實文化需求
高職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一是以能力訓練為主,注重文化熏陶,著眼于高職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個性和特長;三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語文素養,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適時地安排、組織討論課,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等。同時,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的文學內容進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教育,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追求。為此,高職語文課的教學模式中除了突出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外,還應該突出培養科學精神,凸顯人文教育。應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的自身實踐,內化為人格、氣質和修養;要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培養高尚的人格情操,促進身心的協調發展。強化基礎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強化語文知識的學習、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開闊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個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敏于發現學生某方面的語文能力優勢,自覺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近年來,在整體文化觀影響下,我們的語文教學以語文知識傳授和語文能力的培養為軸心,合理、巧妙地與其他學科溝通、聯系、滲透,這是培養人才的目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改進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實文化需求。例如,針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強調服務語言的口語表達和飲食文化的內容;針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側重旅游文化和講解的口語表達;根據高職英語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貫穿民俗文化、西方文學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內容,等等。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是高職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的功能性決定著語文是覆蓋在所有學科之上的,是一種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去的“學問”,學語文的同時也能學其他的學科,而在其他學科里面也都有語文的因素。從這一點上,我們應該認識到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模式中應凸顯語言的功能性和學科的人文性。高職語文教學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才能培養出優質高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職語文學習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袁昌仁.試論語文教學與人文精神建構[J].陜西教育,2002,(8).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學會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06:108.
[3]黃炎培黃炎培教育文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在當前考試制度沒有較大改革的情況,多數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是以分數為導向的,因此,教師語文教育的目標自然也是向分數看齊。教師教育目標的設定決定了教學行為,培養學生博取高分的技巧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長此以往,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語文素養低下也就不難理解了,這從高中生、大學生文章中別字頻出就可以看出來。學生語文成績最終是以分數檢驗的,但我們決不能因此就唯分數論,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育,尤其對初中生來說,忽視基礎知識的教育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2.教學方式方法問題
許多教師沉不下來心來研究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實踐中也不注意分析總結,形不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往往傾向于一些時髦的教學理念,并不斷更新教學手段,花樣翻新,語文教學被各種花樣思潮所左右,脫離了以語言活動為中心的教學宗旨,不認認真真地研究文本,扎扎實實地學習基礎知識,時間就在這樣浮于表面的課堂教學形式中流逝了。
3.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當下提倡人文教育,這是對的,但不能走極端,同時也不能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從而走上另一個極端。在當前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強調人文性就搞自由主義,隨意地解讀文本,追逐時尚,給予學生過多的自,一節課下來,看著熱鬧,學生們卻沒有多大收獲,特別是在語文基礎知識方面,難有積累,這是造成初中生語文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一些教師則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教學方式僵化,花大量時間灌輸文章結構及語義,煩瑣的分析不僅使學生昏昏欲睡,也不利于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章要表達的真正含義,使學生見木不見林,失去了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效率低下,同時還有可能使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失去了興趣的學習無論如何效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一些建議
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教育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融。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語文素養,但無論何時,無論教學怎樣改革,語文基礎知識永遠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基礎。在當下唯分數論的大環境中,我們不可能做到完全不考慮分數,兩者似乎看起來是矛盾的,但仔細思考,這還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原因。如果不那么浮躁,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以語言為中心,明確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進行語文教學,那么語文基礎知識的功力肯定會穩步提高。語文基礎知識的提高會有利于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而在整體上把握了文章要表達的要義反過來更有利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如其中的重點字詞只有在通篇考慮的情況下才能把握其正含義。只有在對文章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理解了才能去談人文性,才能理解作者在寫作文章時的感受與情懷,這種感同身受的感覺是每一個作者在寫作文章所想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2.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學習對高職語文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才能夠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文提到,傳統教學課堂模式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而且對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但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勢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以“故都的秋”一文為例,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遍配有音樂朗讀的錄音,讓學生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逐漸進入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想。然后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一起對文章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夠使其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兩個重要主體,教學則是雙邊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將課堂還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
2高職體育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順應社會對人文教育的需求
高職體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社會生活的能力,能夠對社會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學會怎樣將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相銜接,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堅持進行體育鍛煉,最終達到終身體育培養的目的。高職體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體育情感,提高自身的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高職院校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具備先進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人才。高職體育教學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必須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根本價值,是社會改革發展的需要,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職體育教學中的人文教育也應當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人文體育的觀念。
2.2順應學科對人文教育的需求
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學習,將學生培養成體魄健康、心理健康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不僅需要使學生具備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充分吸收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通過知識的傳遞和環境的影響,使學生內化成為人格健全、氣質非凡的優秀青年,使學生兼具內在氣質和外在體魄。因此,高職體育教育需要將人文教育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3順應學生對人文教育的需求
傳統高職體育教育中一般采取常規模式進行體育教程布置,但是這種課程內容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忽視了學生興趣對教育的影響作用,根據常規模式和功利性的體育訓練目標設置的教學內容背離了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現代體育課程學科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感需求作為課程設置的基礎,體育課程的重點就是滿足學生需求,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學生在課程選擇中享有自,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夠設置滿足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課程內容,實現學生體育健身、健美娛樂的需求。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要想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品質,同時還應當具備完善的人格和極強的創造力。學生的這些需求依靠人文教育輔助體育教育,兩者共同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
3高職體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措施
3.1重視人文教育
目前較多的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忽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只注重對體育基礎知識的傳播,忽視了教學內容的人文性,在體育課程中,往往以教師引導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注重完成教學課時,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及時變更教學方式,不注重靈活變通,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往往以任務的形式督促學生進行訓練,以嚴厲的教學態度要求學生完成訓練目標從而忽視情感教學的作用,也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教學方式只會培養出一個個訓練機器,而無法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體育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充分重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發揮體育學科的優勢特色,利用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將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與個性差異和性格特色結合起來,明確人文教育的目的,加強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環境塑造,將課堂變為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使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3.2增加人文教育的教學內容
傳統教育中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認識都存在一種誤解,認為人文教育與體育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教育體系,體育教育只是對學生體能的訓練,人文教育只是人文學科的學習。但實際上人文學科教育只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其精神內涵能夠與體育教育相融合,兩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長期以來,體育教育都缺乏人文教育的滋養,體育學生被公眾當作野蠻粗暴的象征。因此,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增加人文教育的內容,挖掘體育教學內容中的人文因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格魅力。現代的高職院校體育教材已經很好地反映了體育教學的時代性和實用性,但是卻缺乏了相應的人文因素,要充分挖掘體育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注重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相應的藝術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另外也可以在體育競賽中宣傳人文精神,增設人文教學選修課,充分挖掘體育教學中的人文因素。
3.3強化人文教學環境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往往采用強制性的教學方式進行體育知識的灌輸和體能訓練,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形成不良的性格特點,不利于培養完善的人格。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育人最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怎樣更好的做事、做人,使其更好的與人相處,更好的進行社會生活。高職院校教學的目標不僅僅要服從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需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進行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理性和情感的融合,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為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文學習氛圍。在體育教學中既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抽象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意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3.4增加人文教育實踐
如果只依靠簡單的知識傳授,學生往往難以對人文教育形成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因此,需要將人文教育實施與體育教學實踐中,如進行體育動作示范時,不僅教會學生怎樣做出正確的動作,還需要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人文內涵。也可以通過回放優秀運動員的競技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文素質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到祖國給予的自豪和民族責任感的重要性。高職體育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認知體育基礎知識,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進行集體意識、合作意識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制力,使學生有意識的進行人文素質鍛煉。
3.5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一般都從專門的體育院校畢業,對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十分擅長,但是其對文化、精神等領域往往捉襟見肘。教師的人文素養水平極大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首先加強對體育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開展培訓活動,加強教師素質評價,通過多種活動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