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2: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思想政治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以羅爾斯正義論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理論的興起為古典自由主義理論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的區別在于:古典自由主義關注的主題是自由,而新自由主義關注的主題是正義。羅爾斯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3羅爾斯認為正義是評價現代社會制度是否合理的唯一標準。羅爾斯認為正義的內涵首先就是平等。
在古典自由主義時期就已經提出平等的政治概念。自由、平等、博愛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口號。古典自由主義者認為,平等也是一種權利,即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權利。資產階級尤其強調“天賦人權”,“天賦人權”是指國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名義剝奪公民的權利。在強烈的權利意識下,自由也被納入權利范疇之中。由于基本權利為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每個人都要求一種權利上的平等。因此,古典自由主義的自由原則,又是權利原則,同時也是平等原則。
古典自由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社會自由競爭時期。古典自由主義所處的歷史時代決定了它對平等的理解僅限于形式。因為古典自由主義雖然提出了平等的理念,但只是抽象的、形式的平等,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中并沒有使平等的理念真正實現。羅爾斯賦予平等更加豐富的內涵。羅爾斯認為平等有形式的平等與實質平等之分。一種是政治上的平等;一種是經濟上的平等。古典自由主義關注前者,新自由主義關注后者。
形式平等的理念同制度相關聯。平等的權利原則歸根到底是一種制度原則,這種制度就是法律制度。形式平等就其實質而言就是權利平等,權利平等是由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來保障確立的,法律規定的權利為每個人平等的享有。因此,真正支撐形式平等理念的是現代民主法律制度。
啟蒙思想在反抗宗教的思想禁錮和神權統治的運動中產生,當神權統治被了之后,人在上帝面前的神恩平等變成世俗的法權平等。資產階級革命打碎了幾千年的特權等級制度,每個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確認,人們享有平等的自由權。古典自由主義所理解的平等也就僅限于此。這種形式的平等是遠遠不夠的,人類的不平等更多地體現為經濟的不平等,特別是在啟蒙哲學之后的歷史時期。工業革命創造和積累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是許多人并沒有因此而擺脫貧困,相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弱勢群體更加邊緣化。羅爾斯認為這些所有的不平等在于整個社會基本結構和社會分配政策的不公平。因此,只具有形式平等是不夠的,必須實現實質的平等。所以他對平等的概念進行了全新的闡釋。
二、平等的三種樣式
在羅爾斯看來認為平等具有三種樣式。它們是自然的自由、自由的平等和民主的平等。
羅爾斯認為歷史上前兩種平等觀念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中曾經有著重要影響,即自然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自然的自由是一種基本自由市場制度的平等,它可以被認為是早期自由主義者所堅持的平等。這種平等取消了封建等級制度的階級差別和固定特權地位,將人看作是完全自由平等的個體。它要求一種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制度,每個人都能有同等的權利進入市場參加競爭,并在市場中盡其所能地獲得相應回報。但自由競爭的市場體制下的平等只局限于形式的平等,因為在看似公平的市場競爭中,人們往往在兩方面是不平等的:一方面進入市場的前提和基礎是不平等;另一方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不平等,前者的不平等導致了后者的不平等。在自然的自由體系中,個人的前途(收入、財富和機會等)總是受到自然偶然性和社會任意性的影響,如天賦能力的高低、家庭出身和社會環境的好壞等。羅爾斯由此認為:自然的自由體系最明顯的不正義之處就是它允許分配的份額受到這些從道德觀點看是非常任性專橫的因素的不恰當影響。72自由的平等力圖解決由社會和文化環境給人造成的不利影響,它通過增加教育機會、實行再分配政策和其他社會改革措施,為所有人提供一種平等的出發點。自由的平等可以被看作是18世紀自由主義的平等觀念,是對“放任自由主義”的超越,也是對靠純粹“市場”調節分配收入地反省。自由的平等應該說比自然的自由體系更可取,但羅爾斯認為它同樣有不完善的地方。原因在于即使它完善地排除了社會偶然因素的影響,但它還是允許財富和收入的分配受能力和天賦的自然分配的影響。這從道德的觀點上看是不合理的。就像通過歷史和社會的機會來確定收入和財富的分配是不合理的一樣,讓天資的自然分配來確定這種分配也同樣是不合理的。一般來說,造成人們之間不平等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社會和文化的,人們在出身、環境、教育、家庭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比其他的人更為“幸運”;另一種是自然的,人們生來就具有不同的天賦,有些人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人們通常認為,產生不平等的社會文化因素經過努力是可以消解的,但自然的因素卻無法消除。如果人們的自然天賦(智力、體力、理性和想象力等)方面存在著消滅不了的差別,那么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就永遠存在不平等。羅爾斯認為,僅僅消除由社會文化因素產生的不平等是不夠的,還應該消除由自然因素產生的不平等。在此意義上,羅爾斯認為自然的自由與自由的平等都是不可取的。自然的自由只是形式的平等,沒有觸及實質平等。自由的平等雖然有向實質平等邁進的趨勢,但并不全面。以一種深切的道德關懷來講,人類社會應該解決一切不平等,不論是社會因素造成的不平等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由此,羅爾斯提出了自己解決不平等的理論范式,即民主的平等。羅爾斯認為民主的平等相對于自然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而言是最理想的平等觀念。
對于民主的平等,羅爾斯認為最好通過結合機會公平的原則與差別原則來達到。差別原則的核心觀念:所有的社會基本善——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及自尊的基礎——都應該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對一些或左右社會基本的一種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差別原則體現了一種不平等社會下的最大平等理想和觀念。
羅爾斯認為,一個理想社會的分配方式應該是完全平等的,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任何社會都無法做到完全平等,那么就應該爭取達到相對而言最大的平等。社會中最需要幫助的是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們,他們擁有最少的權力、機會、財富和收入,社會不平等最強烈地體現在他們身上。這些人被羅爾斯稱為“最少受惠者”。一種正義的制度應該通過各種社會安排來改善這些最少受惠者的處境,增加他們的希望,縮小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分配差距。這樣,如果一種社會安排出于某種原因不得不產生某種不平等,那么它只有最大程度地增加最少受惠者的利益他才是正義的。
差別原則構成羅爾斯“正義論”的核心思想。從平等角度而言,差別原則體現了實質平等的觀念,表明了羅爾斯想解決一切不平等的政治理想。
三、正義原則
在對平等的概念的全新的認識的基礎上,羅爾斯提出了正義理論。
羅爾斯首先提出正義一般的直覺性的觀念,即所有的社會基本善——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及自尊的基礎——都應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對一些或所有社會基本善的一種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這個一般的正義觀體現為兩個正義原則。
第一個原則:每個人都擁有與其他所有人同樣的自由體系相容的、最廣泛平等的基本自由體系的平等的權利。
第二個原則: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1)在與正義的儲蓄原則相一致的情況下,適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機會公平平等的條件下職務和地位向所有人開放。
如果說第一個正義原則體現了形式正義的觀念,那么差別原則則體現了實質正義的觀念。正義的一般觀念是闡明什么樣的平等觀是符合正義的,羅爾斯在此是要表明:不正義就僅是那種不能使所有人得益的不平等。兩個正義原則是對這一觀念的具體原則支撐并作為社會基本制度的分配原則。
羅爾斯認為,這兩個正義原則主要適用于社會的基本結構。他將社會大體上分為兩個部門,即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第一個正義原則適用于政治領域,它用以確保公民的平等的自由。對于羅爾斯來說,平等雖然非常重要,但自由同樣不能忽視,否則將會同古典自由主義一樣犯簡單化的毛病。羅爾斯在自己的正義中給自由一個價值定位,或者說在正義的框架中給自由以相應的理論位置。在啟蒙的價值譜系中,自由位于首位。羅爾斯在自己的理論體系中,同樣接受了這一價值譜系的安排。
第二個正義原則適用于社會經濟領域。羅爾斯把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作為第二個正義原則的第一部分,而將差別原則作為第二部分。可以說,最能代表羅爾斯平等觀念的就是差別原則。羅爾斯指出如果存在滿足上述兩原則的制度結構,它只有在達到下述目的時才是公正的,即當且僅當境遇較好者的較高期望是作為提高最少獲利者的期望計劃的一部分而發揮作用時。差別原則最簡單直接的觀念,社會結構并不確立和保障那些狀況較好的人的較好前景,除非這樣做適合于那些較不幸運的人的利益。
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實際上體現的都是平等的政治價值,第一個原則用來處理平等的自由,第二個原則用來處理平等的分配。自啟蒙時代以來,自由、平等和博愛就成為現代社會追求的重大價值目標,但在實際上,人們只能很好的解決自由(古典自由主義的貢獻),而對于平等和博愛卻無能為力(古典自由主義的局限)。羅爾斯認為自己的“正義論”能夠很好的把三者統一起來:第一個原則確保了平等的“自由”,第二個原則的第一部分(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確保了“平等”,第二個原則的第二部分(差別原則)確保了“博愛”。
經濟平等不能在古典自由主義理論中出現,在于古典自由主義把“自由”作為市場經濟的最好理解。市場經濟讓人們在其中自由選擇,盡最大努力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由于市場和放任主義政策在產生贏家的同時也產生了輸家,如果不考慮到經濟上的平等,不以差別原則作為補充原則,弱勢群體將得到不公平待遇。而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真正的機會平等的效果將是采取某種福利主義的、再分配的稅收政策,以幫助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的劣勢群體。
新自由主義則希望國家對市場進行干預,以防止市場的任意性對社會造成極大的不平等。古典自由主義堅持市場下的自發分配,人們憑借自己的才能智力在市場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并作為自己的財富和私有財產而不可侵犯,因此那些天生有殘障或缺陷者淪為貧窮者也是應該的。新自由主義力圖糾正這種自發的市場分配,以國家的名義實行再分配以實現社會的正義。新自由主義強調正義總意味著平等,因此,它必須解決市場經濟下的不公正,調整經濟上的不平等,最終實現政治平等和經濟平等的內在統一。
2.它是依據認識論確立的認識論認為,從主體出發來理解對象、現實、感性,就會把它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就能從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一切理論認識都來源于實踐并受實踐的檢驗,只有經過實踐反復檢驗證實的理論認識才能是正確的,此外別無他法。可見,主體性原則對人的一切認識也是適用的,人的一切認識都是有主體性的。所以,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發展要從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內在尺度出發來規范和建構其理論體系和內容。
3.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決定的馬克思認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列寧認為:“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而主體性原則正是改變世界、使世界滿足人的需要的原則。主體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從自己主體的需要出發,制訂教育計劃、方案并實施,使之滿足教育者的需要,而且教育對象也要從自己的主體需要出發,通過受教育來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所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不僅滿足了教育者的主體需要,還滿足了教育對象的主體需要,它是指導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協調行動、共同發展的行動準則。
二、主體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確立和發揮教育主體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發展中,主體性原則首先要求教育者即教育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積極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發展的規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運行的內在規律,促進其形態的科學發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效性。同時,要尊重并發揮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因為教育對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影響的教育接受者,他們的知識、智能和思想道德品質必須通過教育才能形成和完善。但是教育對象絕不是被動機械地受影響的客體,而是一個積極能動的主體,有其不同層次的需求、信念,并會形成動機、展開自覺的活動,他們對教育者的作用常常會給予有選擇地反應,而這種反應的性質和方向都會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進程和結果。所以,研究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發展,必須在承認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主體性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由計劃向市場的轉型期的完成,每一個大學生部面臨多種觀念的沖擊.形色兼備的網絡世界、人們的道德意識的淡薄、社會拜金意識增長,如不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糾正,會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更關系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是我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之一,根據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現狀,筆者探求史適合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愿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涵義
我們現在所談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的來說,是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立足于高校實際,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構建和完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體系,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
二、目前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和新挑戰,情況不容樂觀,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
1.缺乏敏銳性政治論文,不能積極應對大學生的熱點問題。
一個時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眼點比較多地放在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工作上,不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視理論研究和前瞻性探討。這主要表現在對社會環境影響的敏銳度不夠,不能對大學生指出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層次研究。
2.大學生自主、平等意識的增強,導致傳統的社會調控系統的失靈。
網上交往的虛擬性使人與人的交往變得自由、平等,虛擬條件下網民交往的角色是虛擬的,不存在上下級、長晚輩、地位尊卑的垂直型關系,但由此也帶來了各種問題——導致主導價值觀念、社會公共權威以及教育者權威的削弱,使得傳統社會訓控的功能在逐漸喪失。我曾在網上下載到這樣一份《電子空間的獨立宣言》:“我們沒有一個選舉出來的政府,我們也不愿意要這樣的一個政府。我宣布,我們正和建設一個全球性的社會空間,它與你們試圖強加給我們的各種專制體制完全不同。”“我們正在制造的世界,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進入的世界,它沒有特權,沒有因為種族、經濟權利、軍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見,在這個世界中,任何人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達他的信仰” 。“但愿它比你們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更公正。”這樣的宣言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而臨的困境是信息系統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對大學生的思想言行進行干預,更多地要靠大學生的自我判斷、自我選擇。
3.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導致感召力、吸引力減弱。
08年筆者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學前系300名學生就“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師?不喜歡什么樣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喜歡什么樣的老師
不喜歡什么樣的老師
細心、有耐心、平易近人97.5%
脾氣差、沒耐心95.2%
義務強、水平高80%
業務水平低、能力差83.4%
教學方法靈活多樣57.5%
二、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不僅在物質條件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而且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斷增強。職工在企業中不僅要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務,作為個人,也更要享受生活,獲得精神方面的愉悅和滿足[4]。企業作為一個人員密集的場所,其獨特的組織形式顯然是一個小型的人際社會,要獲得充分的建設,提高企業發展的水平,就必須倡導和諧的氛圍,團結職工,融洽彼此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樣有賴于企業良好的環境建設。每個人的思想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加之外界因素的復雜以及接受消息渠道的多種多樣,導致職工思想容易受到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問題[5]。為此,企業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職工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不斷改善自我,提高思想的覺悟,從而成為黨和國家堅定的建設者,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發揮光與熱。企業文化的建設關系企業的前途,也影響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加強建設企業文化是每個企業急需考慮的重點。要根據企業自身的能力以及企業的生產性質,結合工作特點和職工的具體情況,營造人性化的文化氛圍,定期開展職工之間的情感交流,組織具體活動,如旅游、聚餐等,緩解職工的工作壓力,調節情緒,豐富生活,避免職工因身心勞累等原因造成心理失衡。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誼,促進行業交流,開拓職工人際關系,避免情緒壓抑等,能夠協調職工之間的關系,達到企業內部的和諧發展。通過種種舉措,企業文化得到不斷豐富,職工之間情感加深,對企業的歸屬感更加強烈,職工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凈化,再加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更能顯現效果,增強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動力。
三、完善企業制度,積極配合工作展開
健全的制度是企業正常運行的保證,也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企業各項制度的支持[6]。企業要從內部與外部的角度對相關制度進行完善,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制度上盡量保證人性化,具體執行中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秩序化的企業管理能夠規范職工的行為,對職工起到約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職工任性使氣,導致思想激化。要通過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進行思想政治制度的建設,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具體指導,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對職工進行精神文明的熏陶[7]。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制度需要企業的強力支持,提供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強化以人為本的精神,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使企業職工從心底認可,不產生抵觸情緒。內部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帶頭起到示范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加以體現,從此帶動職工學習思想政治的熱情和遵守制度的自覺性。企業要組織力量對管理團隊進行思想強化培訓,提高思想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達到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通過管理團隊的培養,完善制度的執行,這樣以少數帶多數,能夠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進行。
四、強化各企業部門聯系,創新組織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8]。要加強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通過部門相互協作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效率,使其滲透到企業的所有環節當中。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探討組織工作的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促進工作的開展。改變以往陳舊的工作方法,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加入大量時代元素,豐富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的內容,以提高吸引力和趣味性,使職工愿意學,主動學。根據對職工喜好的調查等方式,結合職工身心發展特點,組織開展豐富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如觀看電影、表演小品、歌唱比賽、模擬法庭等,不僅使工作變得活潑有趣,而且提高了職工的參與度,避免了思想政治灌輸性的乏味枯燥,增強了職工對思想政治知識、理論的吸收能力。
2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群眾路線
我們黨的最大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貫徹群眾路線就要緊緊圍繞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而開展,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
2.1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以群眾為主體。
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群眾,不相信群眾,即使再出色,再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要我們始終關心群眾,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工作與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把給職工辦實事作為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一定要堅定不移的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用先進的思想意識形態教育人,強化全體職工對社會的責任和對理想的追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維護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只有一切從群眾的利益出發,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達到實處做出實效。
2.2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結合醫院的實際工作。
建立與現代醫院制度的相一致的工作制度與運行機制,使思想政治工作與制度的規范、激勵、約束、懲治相結合,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功能。在制定各項制度時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及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思想行為準則,逐步完善獎懲、激勵、約束機制,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并與制度管理緊密結合,解決制度管理不到位或管不了的問題。積極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是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動力源泉。醫改政策調整了醫院患者的結構的變化,面對日益增多的農民及居民患者群體,醫務人員不能用過去的方法和思維來面對新增群體。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來引導醫務人員改變觀念,這就要靠黨、政、工、團組織聯合倡導“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與服務質量為核心”的宗旨,通過開展各項有益活動,使過去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變為生動有趣的競賽、征文、演講和比賽等活動,并貫穿于醫療服務的始終。
二、要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一詞由先生于1997年提出,一般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在歷史長河與世界格局中所處地位及未來發展有充分的認識。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大學生文化自覺是指作為一個群體的大學生對自己民族和執政黨在長期歷史實踐中所形成的歷史化和革命文化的認同和覺醒以及追求和準確把握。當今世界,國際思想文化領域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發達國家對優秀人才盡力爭奪,對外文化滲透的力度不斷加大,利用各種方式來傳播西方國家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這就需要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比較中華文華和其他文化的差異,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華文化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奮斗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積淀了悠久的文化,是維系中華民族的力量,是紐帶,在新時期是具有創造力和生命力的東西。只有深入學習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才能抵抗西方文化的侵蝕。在高校中,長期以來,我們比較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忽視了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來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其實,思想政治德育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課應該相輔相成、不分薄厚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顯性的教育活動,文化育人應該是一項隱蔽性的教育活動。文化課是藝術性的課程,它不像思想政治課那樣咄咄逼人,目的性、說教性明顯,容易讓青少年接受教育者,不產生抵觸情緒。它可以采取溫和多樣的方式,生動活潑地把中國文化中優秀的文學、倫理、思想與宗教等和弦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教授給學生。往往文化中的美好愛情、熱愛祖國、團結奮斗、孝心勤奮等主題都會得到學生的認同,其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滲透性與感染力都比較強。也就是說,文化課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藝術化,對人的全面成長和發展往往起著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也只有大量的接觸到中國的優秀文化,大學生才會自覺自動地產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在與異文化的碰撞中,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優秀文化,克服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只有建立自己文化心理的防線,在面對西方文化的林林總總的時候,才能做到不驚慌、不震驚,守住自己的道德與倫理底線,也有思想武器與其對抗,經得起西方腐敗思想的誘惑。
新形勢下,人們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是非標準發生明顯變化。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思潮導致開展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日趨復雜,人們個人主體意識增強,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追求個人和局部利益最大化。這種個人和局部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發生沖撞時,矛盾便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譬如,在煤炭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有些更加注重對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只追求利益上的豐富性,不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效能中的整體作用,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采用逃避、回避矛盾等方式,根本沒有從源頭上解決相關問題。
2、思想政治格局變化帶來的工作變化
它們都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還未曾接觸的新領域,它們不應該成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區和空白點,應依據國家政策法律,在積極探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建立新形勢下的新格局。
3、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意識的變化
新形勢下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發生了變化,新形勢的發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與時俱進,積極面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課題,新挑戰,提高駕馭復雜局面,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但是,在煤炭企業的發展中,往往不注重思想工作者在薪酬待遇、繼續教育、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的培養,不能更好的滿足煤炭企業思想工作者多方面的需求,這樣,就帶來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適應煤炭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要求。
二、加強新形勢下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務
1、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手段上要創新
在繼承吸收發揚原有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一切優秀手段。如強化網絡意識,建立網絡宣傳體系,搶占輿論宣傳的制高點,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文藝宣傳進社區、進基層、寓教于樂。
2、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實”字上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從哲學上來講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實際,不深入群眾,而只是空對空,那猶如隔山打牛沒有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民情民意,才能及時掌握各種社會思想動向,群眾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苗頭性和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力爭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跟礦職工開展面對面的交流,宣揚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法律釋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誤會。努力把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新形勢下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對策
1、轉變觀念,突出一個“融”字
當前,我們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處于關鍵時期,所以與礦職工面對面基層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順應新形勢,這就體現一個“融”字,通過“融”來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維護社會穩定。一是煤炭企業的工作思想要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加深對“三個代表”、群眾路線等重要思想和新時期、新形勢的理解,把煤炭企業的思想凝聚到當前維穩工作的重心上來。二是煤炭企業要融入新時代、新時期、新形勢下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要提升到優質煤生產、維護穩定和解決工作實際問題上。
2、把握內容,抓住一個“準”字
新形勢下迫切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煤炭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政策法規、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教育,特別是加快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教育,使礦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普遍提高,并根據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各項工作之中,把煤炭企業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在實際工作找準切入點,把準著力點,講實話、求實效、辦實事,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朝著穩、準、狠方面縱深發展。
3、深入實際,體現一個“做”字
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求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廣泛聽取礦職工意見,解決礦職工反映強烈的問題,對待提出的問題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解決問題要貼近實際,把思想教育同為礦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實實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并把解決實際問題納入議事日程,實行黨政齊抓共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狠抓落實,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檢查落實。同時,要注重繼續以創建文明單位等為主,作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途徑,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通過典型示范引路,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健康發展。
2做好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首先,注重與時俱進,所謂與時俱進就是要跟隨時代的發展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我們常說一切從實際出發并深入到群眾中去進行工作,深入到一線切實掌握一線情況進行大膽的創新與總結,使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既注重經濟建設也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轉變工作方式,所謂的轉變就是要真正的改變現有的工作作風,摒棄走過場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及形式上的創新,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時候要選擇企業員工樂為接受的形式,不可簡單的進行大道理宣講,背過,要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工作。針對年輕人要有更新的方法和措施。最后,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隊伍的建設,建設一支專業的具有較高素養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把這支隊伍打造成能夠高水準高效率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隊伍。
2.抓好基層骨干力量建設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基層是單位的“細胞”,基層骨干是單位的“細胞核”。基層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好與差,直接關系到一線司機工作積極性的調動和司機隊伍的穩定。只有加強基層的骨干力量,提高他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才能扎實有效地開展好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基層骨干整體工作水平較差,提高不快,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危機意識不強,工作沒有壓力、沒有緊迫性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原因。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就造成了我們現在與有的單位差距較大的現狀。要教育和引導基層骨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現實做起,要帶頭認真學習黨的十精神,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走近司機,了解他們的思想,傾聽他們的想法。做好基層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實是一個苦差事,光想不做是永遠也做不好的。他們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腿勤、嘴勤。穩定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多方協同、靠實干共同打造出來的。中國夢也不只是口號,更要靠的是實干。基層骨干要發揮帶頭作用,只要所做的工作符合上級的要求,符合廣大司機的利益,就一定能夠推動基層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3.解決思想問題一定要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從來就沒有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職工實際困難相結合,職工才能感受到集體和組織的真誠與溫暖,做思想政治工作,職工才愿意聽,才愿意接受。工作時間內要盡可能地多抽點時間到職工中走一走,盡量做到每天上班時能與司機見面,觀察他們的表情,主動與司機打招呼、囑咐幾句安全行車的話語,這樣做,不但會讓司機體會到你對他的尊重、友誼和關懷,并且更能使我們及時觀察和了解到司機的情緒變化,現場就能幫他舒緩心情,化解疑慮,解決矛盾,促使司機有良好的心境來做好一天的工作。
1.4探究問題的大小與數量由于課堂時間非常有限,為學生設置的探究問題一定要有時間來完成,數量要做好控制,問題太多就會流于形式,無法做到廣度與深度探究,學生也只能疲于應付。同時還應該把握住問題的大與小,如果給學生設置的問題太大,學生感覺到不知如何入手,無法找到問題的切入點,課堂探究所設置的問題要做到大小合適,有質有量。
2中專思想政治開展探究性課堂的對策研究
2.1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首先,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書向育人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呆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相關知識,學生機械地模仿,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式教學給學生以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為學生設置適合他們發展的問題情境,教師引導學生進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感知自主學習所得到的收獲與滿足,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就會對思想政治學習充滿興趣。
2.2構建有序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是提高思想政治探究課教學效率的關鍵,學生只有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才能夠放松思想,才能夠激活思維,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相關問題的探究當中去。教師應該構建較為和諧的課堂氣氛,營造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思考,大膽質疑,勇于表達。同時,教師需要做好組織和引導,防止陷入無序和失控狀態。中專思想政治新課程的課堂探究需要教師營造有序而又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通過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大膽探索,通過有序的引導讓學生按照既定的目標開展相關的探究活動,做到有效深入高效。
2.3思想政治開展探究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展思想政治探究課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完全放任。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目標就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實踐當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容忽視。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話題,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開展討論,通過生動有趣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去。當學生探究陷入困境時,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做好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探究效果進行積極評價,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加以重點解決,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優勢加以肯定和表揚,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思想政治探究課的教學效果。
2.4對教材進行靈活取舍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結合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舍,有重點地探討和研究,而不是面面俱到,對于一些較為基礎和簡單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便能解決;對于一些不符合時展的教學內容應該大膽的舍棄,對于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促進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境界提升的教學內容應該精心選擇,并且在教學內容上加以豐富,同時設置的問題應該更有廣度和深度。教師就需要對教材系統研究,結合一般的認知規律,將探究的內容更加具體化,讓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實際,課堂探究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