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2: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高效課堂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綜合運用圖片,活用多媒體
多媒體在課堂中的運用不但可以活躍氣氛,而且能夠通過圖片擁有更為直觀的圖片感受,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英語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小學英語內容相對來講比較豐富,在多媒體應用中,每一部分的內容都可以加上一首優美的小詩或者一首好聽的歌曲,學生在觀看幻燈片或者視頻的同時,可以對課文內容有相應理解。學生都喜歡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多媒體運用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在有聲有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更愿意接受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采取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1.活動貼近生活
任何形式的英語活動都需要以生活為原型,選擇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認知活動。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將生活和學習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拓展,讓他們將英語帶向生活,這樣的活動既符合現代小學生的特點,又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小組式學習
有效的小組學習,能夠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僅能減輕教師負擔,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小組內部,學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一般每個小組都會挑選出相對較為優秀的一員帶動其他學生學習,在小組討論中,他們會產生思維火花的有效碰撞。對于討論效果較好的小組,教師應當進行適當獎勵,對于那些蓄意利用小組討論破壞課堂紀律者,要盡量避免對于個人的處罰,應當以小組為單位。
3.創設情境,進行模擬訓練
英語少不了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在學習課本上的一些對話時,教師可以找幾位同學進行情景模擬訓練,也就是將對話內容表演出來。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表演方式,甚至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布置好任務,選擇好搭檔,像演出舞臺劇一般第二天為同學們帶來歡樂。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學習,而且能夠增強課堂的娛樂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學習。
4.開展英語角
如果每一堂課都按照固定模式進行,未免顯得很枯燥,所以,英語教師每周完全可以抽出一節課開展“英語角”的活動,也就是為同學們創造一種開放式的英語環境,讓同學們感受全英語情境。在英語角開展的過程中,鼓勵他們積極挑戰,既活躍課堂的氣氛,又擴大知識面,這種英語角的活動正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比起一周都是固定模式的英語教學,更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愛之情。
四、加大科研力度,促進個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師不僅要在學生身上下工夫,更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研方面的活動,加強英語學科的集體備課,在備課時,加強與其他教師的交流,敢于接受教師的批評指正并虛心接納。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多接觸其他教師的教學,進行聽課活動,看看其他教師是怎么讓一節課高效起來的。教師更應當積極地學習并及時交流思想,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強自身的各項基本技能。只有教師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從根本上構建出高效小學英語課堂。
板書是課堂教學中的必要環節,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會通過詳細的板書向學生們一一展示教學內容,而學生只是低頭做筆記,然后死記硬背,并沒有動力去理解教師板書的內容,學習效率低下。在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向學生們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地展示需要講授的知識,使學生們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海上日出》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課前提前備課,設計精美的教學課件,結合文章中描繪的每一個海上日出情境找出相應的圖片、視頻等,使學生們能夠親眼目睹海上日出的動人景色,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有利于學生們盡快融入文章描述的氛圍中,一邊欣賞,一邊回想課文的相關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體驗大自然的神奇、雄壯和美麗。其實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在自學,因為學生會將課文知識逐漸滲透到情境中,并且在美麗景觀的深刻感染下,學生的情感也會得到熏陶和升華。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前布置好課下作業
提前布置好課下作業,讓學生自主查詢資料,了解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比如,課上將要講解《追尋文明的足跡》這一部分內容,那么教師應當讓學生課下先自主查詢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文明狀況并記錄下來。這樣查詢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做好了這一點,才能在課上避免鴉雀無聲的尷尬。
(二)利用學科特點與多媒體技術來激發學生“玩”的興趣
所謂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可以歸結為PPT,也就是對學生做幻燈片展示。如在教授《探訪自然的奇觀》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做好有關自然奇觀的PPT,生動形象的圖畫以及動態的視頻效果遠比枯燥乏味的口頭講述和文字要有趣得多。這是因為聲音轉瞬即逝的特點很難讓學生記住,而圖畫的記憶時間卻遠高于文字。
(三)分層準備
每個學生的智力發育環境不同也就導致了每一個學生接觸知識的方向、深度和廣度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所準備的教學內容以及知識的普及方面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范圍。如《欣賞梵高的畫》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對畫感興趣的學生也可以多收集一些梵高的作品,然后教師再根據不同學生的喜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查閱有關梵高的相關資料,不要局限于表層,還要做更進一步的知識延伸。
二、課堂教學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有一個高效的課堂,所謂高效就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務,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也就是效率高、質量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一)教師要做到高效精講
課堂關鍵在于教師的“講”,教師講好了,學生才愿意聽。同時,還要精講重點、難點、疑點,只有把學生不會的點講透徹了,學生才會更愿意去聽。需要注意的是,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時地進行點撥,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是起到點撥作用,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學生自身的思考和探究才是不可忽略的關鍵步驟。由于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有所不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這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喋喋不休地講述通過自己大腦思考出來的問題,掌控課堂主動權,不僅講得累,學生聽得也煩,所以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這樣,他們之前的課前準備才會得到充分的應用,從而產生極大的探究欲望。
(三)培養合作精神課堂上的合作分為兩種:
(1)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2)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之間的合作注重的是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之后的成果一定比自主完成的要完善得多。另外,在學生交流合作過程中,他們會積極地表現出自己對某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課堂變得更有活力。宏觀上看,整個課堂其實就是師生之間的合作,要想讓課堂變得更加高效,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一種合適的關系,既要懂得吸收接納學生的想法和看法,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提問,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又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課下積極總結是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每一個人都要“吾日三省吾身”,課下當然也要“三省”。總結是提高的關鍵,只有不停地進行思考,總結課上出現的問題,才能保證下節課有質的提高。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課堂教學不可能沒有一絲失誤,所以教師要多進行總結,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學失誤不足之處
包括課前準備和課上教學,從每一個細節找問題,看看哪里做得還不夠好。這是總結的最主要方面,對高效課堂的構建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講,廣大教師可從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教學理念等方面尋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模式的完整,課堂上閃電式地推進教學流程,雖然保證了各個教學環節的實施,表面看來是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實則存在高耗低效的現象。
(二)教學設計不合理
很多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數學課程標準》,沒有真正確立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課前也不研讀教材,更不會根據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整體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難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課堂的形式,而無高效率、高效益。
(三)課前預習不科學
高效課堂建設以“先學后教”為原則,很多教師雖然能夠根據要求安排學生課前預習,但卻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指導學生預習。預習內容過于寬泛,甚至對一些探究性內容也讓學生課前預習,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了對探究的興趣。此外,有的教師既不注重對課前預習的指導,也不檢查預習的結果,致使課前預習流于形式。
(四)數學課堂氣氛沉悶
課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學生感到新穎有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很多學生習慣了小組合作學習,反而降低了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的教師為了片面追求教學進度,又回歸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氣氛逐漸沉寂下來,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激情。
(五)小組合作缺乏時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的主要載體,但在調查中我卻發現有的學生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小組學習對自己沒有什么益處。小組合作討論時,主要是組長發言,組員傾聽。即使有的組員參與討論也是各說各的,學生之間沒有思維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討論。
(六)練習設計不科學
部分數學教師沒有認真鉆研教材,不會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數學練習,導致練習設計形式單一,沒有層次和梯度。另外,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的教師設計練習過于簡單,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拓展練習,有的教師設計練習難度太高,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課堂評價形式單一
有的教師不關注課堂評價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很少對學生的給予激勵性評價;有的教師雖然注意到了課堂評價的重要作用,但是因為語言平乏,經常使用相同的語言評價,導致學生對教師評價不感興趣,課堂評價不能真正發揮作用。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
在校本培訓中,學校要組織教師開展對《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的學習,舉辦新課程標準專題討論,組織新課程標準知識競賽,讓廣大教師真正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另外,還要督促教師課前研讀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農村學校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設計教學方案,從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做到重點明確,難點突破。
(二)創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雖然構建了五環節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對每一個環節操作技術層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學校要組織廣大教師繼續學習該模式內涵,把握該模式精髓,認真備課、上課,組織教師認真聽課、說課、評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研究數學課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探索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學效率。
(三)科學預習,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抓好課前預習,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讓學生課前預習,像一些探究性教學內容,在課前最好不讓學生接觸,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確定預習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預習提綱,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檢查預習的結果,搜集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以梳理、整合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根據他們的生活儲備創設教學情境,以滿足他們的探究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做實驗、動手實踐等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五)科學分組,加強培訓
建立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分組一定要科學、合理:既要考慮學生的成績,又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既要保證小組成員的相對穩定,又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不斷優化小組結構,建立科學和諧的學習小組。組員分工要明確,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發言人、聯絡員要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實施組員角色定期輪換制度,讓全體組員都得到不同的鍛煉。同時,要采用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組長、組員培訓工作。學校要定期組織通識培訓,使組長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掌握主持小組討論的技巧,讓組員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發言、與人合作討論、表述自己的觀點。值得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情況適時點撥,在實踐中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六)分層設計,有效練習
數學練習既是學生鞏固知識的主要手段,又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練習的設計,緊扣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練習題,體現基礎性、層次性、多樣性。具體來說,練習設計既要注重練習的多樣性,設計基礎題、探究題、實踐題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關注數學基礎知識,檢測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分層設計,以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
構建“高效自主,多維互動”的數學課堂,最關鍵的是教師的素質。教師只有不斷加快專業成長,才能適應新課程背景下高效數學課堂的需要。
1、豐富的知識體系完善自己
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越來越多,更新也越來越快,教師如果不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很快就會被淘汰。有了豐富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才有深度、有廣度,課堂就能深入淺出,洋洋灑灑、左右逢源,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才能緊跟知識更新的步伐。
2、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反思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可以使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實現自身專業成長,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只要堅持去做就一定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成績。
二、興趣入手是提高課堂效果的切入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知識比其他理科知識抽象,為了避免學生產生枯燥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學習氛圍,設計一些具有誘惑力的問題,努力把數學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為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我設計以下預習題:
1、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
2、如何畫圓?
3、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
4、你能用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月餅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這樣和圓有關的問題,成了活躍課堂氛圍之水,不但能使學生主動探索,而且還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學習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法創設一些有趣的感受知識、培養技能的教育教學情境,春風化雨般地將知識融會貫通。
三、合作探究是提高課堂效果的的新看點
英國作家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是兩個,甚至是兩個以上的思想。”課堂上,學生在各自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2的乘法口訣”時,我根據“2”這個數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學生身體中的“2”(如兩只眼睛,兩只耳朵,2只手、2只腳等)這一自身的學習資源來教學。首先讓全班學生數一數自己有幾只耳朵?接著小組討論“看2個、3個、4個、5個以及全組的小朋友共有幾只耳朵?最后,讓學生自己列算式編口訣。“一個小朋友有2只耳朵,是幾個2?你會列出乘法算式嗎?試一試能編這句口訣嗎?那么2個小朋友是有4只耳朵,是幾個2?……”這種真切開放的交流給學生帶來的是最直接的心靈震撼與思想啟迪。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匯聚與成熟。從而學生找到一把打開問題大門的鑰匙。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效果的綠色通道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不受時空限制,直觀、形象、生動,有較強的感染力,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情趣和求知欲,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學習《圓》中有關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有關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動物趣味運動會”的情景,畫面是小雞、大象和河馬分別騎著圓形車輪、方形車輪和三角形車輪的賽車進行比賽,并配上運動會的背景音樂,這個情景一出現在課堂上,問題就自然引出來,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呢?這樣,學生不僅理解得快,而且記得牢。
案例:在教學《對稱》內容時,事先播放了蝴蝶和蜻蜒的故事,優美的背景音樂,美輪美奐的圖片,學生的視覺及聽覺都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這時我便拋出問題:為什么蝴蝶和蜻蜓會是一家的呢?很多學生都帶著疑惑的表情尋找答案…..這樣音畫結合的情境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案例: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設計一個演示型軟件。啟發學生的思維聯想。首先把三內角分別移開,然后移動三內角(或轉動)使之靠攏到一起,便得到了三角形的三內角之和為180°。分別演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情況,學生不難發現,并容易理解、記住三角形的三內角和等于180°這個抽象的概念。
可見,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
五、分層次教學,是培優補差的有效手段
在課堂上,優秀的學生做的快,所以要加大習題量,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恰當點撥,重點輔導,利用學習小組,結幫教對子的辦法,幫助后進生排憂解難。如:我根據平時上課的課堂反映和作業完成情況,將全班同學分為不同層次,分層布置作業。對后進生只求準確度,不求數量多(從數量上照顧)。后進生只需作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難易程度上來照顧)。這有利于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有利于形成堅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課后反思是提高課堂效果的必由之路
教材中的第一課時(例1、例2)呈現了多種“AB”形式的規律,包括顏色規律、性別規律、數量規律、數字規律、形狀規律等。如果教師未能深入解讀教材,則很容易將本課上成這樣的流程:1.觀察情景圖發現規律。2.學生交流匯報發現了什么規律。3.教學例題2,發現數量規律和數字規律。4.完成“做一做”,發現形狀的規律。5.動手在白紙上創造自己喜歡的規律。總體上看,這樣的教學中規中矩,基本按照教材的呈現順序完成教學任務。但仔細琢磨后不禁要問,這節課教給孩子些什么?我們將課本上的所有找規律的問題呈現給隨機抽取的5名還沒學本課的一年級學生來完成,正確率高達100%。再將同樣的題目讓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完成,口答結果也是全部正確。可見,教材中所呈現的素材難度很低,如果教師一節課只帶著學生解決這幾個問題,而沒有任何提升,我們說這樣的課是淺層次的。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形式簡單,教學目標窄化,課堂就顯得“淺”了。究其原因,還在于教師沒能深入教材、深入課標。教師應當“解讀”教材,而不是“閱讀”教材,其奧秘在于“解”。了解內容,才能適度把握教學范圍。理解用意,才能準確定位教學目標。解析本質,才能深入把握數學內涵。然而教師往往重“讀”而輕“解”,無法做到“深入”于教材,則必然“淺出”于課堂了。那么“解”些什么?又該怎么“解”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三方面進行考慮。其一,問一問“是什么”。教材中的內容體現了課標中的什么內容,要告訴教師什么,要傳遞給學生什么信息?其二,問一問“為什么”。教材的編排順序為什么是這樣,內容之間有什么關聯與變化,每一句提示有什么用意?其三,問一問“怎么樣”。這部分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怎么樣,學生會怎么樣?只有做到這三點,才能避免“淺入”的悲劇。
二、深入亦要淺出
深入解讀教材,需要老師善于發問,多向教材問幾個為什么;深入解讀教材,需要教師善于求教,求教于“課標”,求教于“教師用書”,從中找到問題答案;深入解讀教材,需要教師善于質疑,敢于向教材挑戰,在求解的過程中哪怕是失敗也會有所收獲。首先,要細讀教材中的每一句話,問一問“這句話要告訴我什么”?在解讀《找規律》第一課時的教材時,我們會發現這樣兩句話:“小旗的規律是按紅、黃重復排列的”以及“圈出重復的部分”。如果我們多問問自己這兩句話的用意何在,就會發現幾個問題。第一,本課的教學不僅重“找規律”,還需要我們跟學生一起“解規律”。第二,本課除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重視學生的數學表達,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規律”。第三,本課所呈現的規律都是“周期性規律”。當教師明白了教材的用意,便能準確定位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方向就更明確了。其次,要對比教材中的每一道題,想一想“它們有什么區別”。該課中的“例2”找規律填數包括2小題,分別是“碗的數量”和“雞的數量”。這2道題都直觀地反映出了圖形和數字的規律,也蘊含著數形結合之意。可是這樣的2道題是簡單的重復嗎?它們有什么區別,編者的用意何在?對比之后我們會發現,第1小題中的圖形都是相同的,只是數量上的變化,而第2小題中的圖形大小發生了變化。其實,透露出編者關注到了排列中的屬性變化。因此,教師不能簡單重復地陳列這樣2道題目。那么,如何讓學生領悟到物體的變化屬性呢?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情境及對話,將復雜的數學概念化于無形。師:看來,人來了,狗來了……生:規律就來了。師:如果狗沒來呢?生:那就沒規律了。師:大人來了,小孩來了……生:規律就來了。師:如果大人沒來呢?此時,學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都是小孩會不會有規律”。課堂上開始有不同的聲音,有的學生說有規律,有的學生說沒規律。接著,屏幕上又出現了“男生和女生的排列規律”,學生頓時明白了。師:男生來了……生:女生也來了,規律就來了。……在這一片段中,教師采用了對比觀察的教學形式,通過風趣樸素的語言對話,在看似平常的交流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一個排列中物體屬性的變化,明白了找規律可以在相同的屬性中找到不同的屬性變化規律。最后,要聯系教材中的每一課時,找一找“知識點的前后關聯”。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教師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要善于聯系前后知識點,甚至聯系不同單元及學段的教學內容,系統了解該知識領域的整體布局,教學定位才會準確無誤。在該課的尾聲,教師提問:“規律是什么?”學生回答:“一組、一組重復出現。”教師給予了肯定。
二、創造快樂高效課堂的途徑
(一)實現角色轉變,融入學生當中,共同尋找學習的樂趣
要想讓學生愛上課堂,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做好學生的功課,首先要善于觀察,抓住學生平日里在課堂上的狀態,根據每節課的課堂反應,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其次,在平時的課堂上要注意傾聽學生們的發言,同時引導他們正確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知識,還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及時獲取學生對課堂情況的反應,了解學生課后的一些反饋,同時多與學生交流,對他們的反饋做出回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他們才會愛上課堂。
1.善于觀察,抓住學生的“狀態”
善于觀察是指:觀察他們上課時聽課的狀態,注意力是否集中于課堂。小學生由于年紀小,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一節課下來很難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課堂上,這時候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
就是觀察他們何時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思考學生為何會集中不起注意力。觀察的內容又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觀察學生上課時的情緒狀態,歡快的課堂氣氛,一定是學生們都處于一種情緒飽滿、興奮的狀態之中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你講課的方式是否真的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他們是否真的投入到了課堂學習之中,以此來創新授課方式。
(2)觀察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是否對你教授的知識有著一種求知欲。可以利用課堂提問的方式,觀察學生的思維是否在與你的思路一起走,是否在積極主動地去思考你提出的問題,傳統的語文學習觀念是死記硬背,這種想法在如今已經過時。語文是一門綜合型的課程,是一種基礎入門教學,教會我們聽、說、讀、寫等各種技能,而這些技能的獲得不是被動性地接受,而是在積極思考過后吸收并且內化。
(3)觀察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狀態,學生是否有興趣參與老師組織開展的課堂小組討論,是否有高漲的情緒參與小組學習,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觀察的,以此來判斷學生對你的課堂的喜愛程度,以及他們是否真正學進去了,注意力是否集中在你的課堂上。
2.善于傾聽,回應學生的想法。傾聽是指傾聽學生在課堂上的聲音,課后的反饋,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的同時,對他們的疑問等做出回應解答。新課標指出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應盡量作為一個引導者。因此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傳授課本知識的時候,不可以采用灌輸的方式,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課堂,變原來被動式的接受知識為學生服務主動式的獲取知識,讓他們自己主動學習,找到學習的樂趣,激發語文學習的潛能。可以創新一些教學模式,豐富語文課堂的學習方式,比如,可以多組織一些小組討論,老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組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此時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對于那些精彩的發言,老師需要多去鼓勵,表示自己的認可,不對的地方,老師要引導學生向對的方向去思考。如此的教學方式輕松愉悅,讓學生能夠在歡快的氛圍中主動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從此愛上語文課。
(二)從教師自身出發,提升教學技能,改善教學方式
1.提升教學技能
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和學生一樣處于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中,當然教師學習的是教學技能,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改變課堂氛圍,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傳授知識。教學語言學習,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的,生動活潑的語言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反之,枯燥無味的語言,只能導致學生厭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必要的風趣幽默還是被學生所喜愛的,換個角度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學生,也不想聽到那些乏味的演講。適時的課堂娛樂能夠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更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
2.改善教學方式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已經淘汰,如何創新新的教學模式,是現在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首先,我們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應以學生為主,變被動接受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其次,建立互動式課堂。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的時候,可以學生先讀一遍,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復述,讓學生學會講故事,如果可以,讓學生分組將故事以講演的形式演繹出來。如此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
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推動人類進入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社會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毫無疑問也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是師生平等對話互動的過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迅速、高效、生動地傳播信息,實現個性化互動的交流方式,是擺在我們中小學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現就如何把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的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利用信息技術為數學課程提供資源
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最大優點,就是能創設出聲情并茂的
場景,使學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們在教學中,應把學生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融入課堂,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小學數學論文,這樣學生的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在創設的場景中盡情地發揮作用,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而這些教學資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現象和問題的呈現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
例如,教學小學數學一年級“統計”內容時,我設計課件引入色彩鮮艷的畫面、生動活潑的卡通人物給孩子們以美的享受,在比較真實的展現教學過程的同時,使他們體會到記錄的重要、方法的多樣,進而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以《九的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一課為例,就可以在資源庫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記憶九的乘法口訣的圖片和一段關于乘法口訣的動畫視頻,這些資料都可以在網上點擊預覽,需要的話直接下載到指定的地點就可以使用了。如果還有需要的話,還可以通過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進一步搜集資料龍源期刊。多媒體憑借其特有的方式,為孩子們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掌握數學知識平臺,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使數學貼近生活實際。
為什么許多的孩子對數學缺少興趣呢?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計算機教學可展示優美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并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多媒體可以變靜為動,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強化算理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小學數學論文,培養學生求異思維。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比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解決了課堂教學內容的許多矛盾,增強了教學效果,使聲、形、色并茂,給小學生鮮明的表象,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的知識更多更廣。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放開一些,真正把學生看作課堂的主人,從他們最近的發展區出發,給其更多的思維空間和時間,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體嘗成功的愉悅。例如,在應用電腦課件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用優美的圖案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再現學校派來了三輛汽車來接同學們去旅游的畫面,伴隨教師的提問:同學們猜一猜看,你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么?接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小學數學論文,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向,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為什么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認識了圓以后,就能圓滿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中去了。在這一主體活動中,學生呈現出極高的熱情,很快理解了題意,進行了解答。這樣的教學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主體作用,在思考發現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四、利用信息技術因材施教的進行練習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展為智力的活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既鞏固了新知識,又發展了思維,還反饋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龍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數的意義》的練習環節中,學生可以任意點擊課件動畫圖中的任意景物,問題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允許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均得到訓練,這一點光靠教師是很難做到的。
在練習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調節學生大腦興奮小學數學論文,減少疲勞,煥發精神,讓他們利用自己的無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識。信息技術的反饋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學習心態,達到了擴展思維,提高練習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而且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做到每類同學都達到各自的教學目標。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練習與計算機的表揚和鼓勵中不斷進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機會。
首先,偏遠山區農村學校因地理環境特殊、經濟不發達,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相對落后,所以和城市學校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差了一大截。其次,教師的綜合素質低,一些“正規軍”不愿意來山區學校任職,在農村學校任職的大部分是一些民轉正以及職教畢業的教師,由于自身的專業素質不硬、教學水平有限,直接導致了對于高效課堂的理論知識認識不到位、理解不透澈,執行起來當然也就不順利。
(二)學生缺乏家庭教育
在農村,許多學生屬于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常年在外打工,使得這一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家庭教育,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差、基礎知識薄弱,對于知識的學習沒有很大的興趣,課堂上不能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效課堂的實施。
(三)缺失相應的高校課堂督導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們在實施高效課堂的同時,免不了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多么希望接受專家學者的監督和指導。但是由于遠離市區,上級教育部門督導起來不方便,加之督導人員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使得我們農村學校高效課堂實施起來不順利。
二、解決對策
(一)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
首先,教師必須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到新課程改革和傳統觀念本質的區別,切實地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再以學習成績論高低,而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鼓勵,少一些責怪和批評,使他們對于學習產生更大的信心和興趣。這樣一來,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更和諧、更融洽,課堂氣氛相應得到活躍,當然,高效課堂實施起來也會更加順利。其次,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重點,不但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這樣就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為高效課堂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想盡一切辦法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以及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雖然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相對落后,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大自然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活躍我們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得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另外,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為了使高效課堂順利實施,我們必須改變自身專業素質不高、教學水平有限的現狀,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培訓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汲取好的教學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新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三)建立家校合作的教育機制
我們不但要成為學生的良師,還要成為學生的益友。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我們必須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合作,這樣不但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的距離,還可以相互理解和包容。具體做法:定期開展家長會,教師和家長更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這就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詳實的信息,通過家校聯合,使得高效課堂更加順利的實施。
(四)加強自身的督導作用
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影響,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督導方面做得不盡人意,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周密的督導計劃。比如和督導員建立長期的聯系機制,利用現代化的通訊設備進行溝通交流;可以把自己平時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記錄在案,當督導員親臨現場時讓他們給予指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高效課堂更好的實施下去。
學生如果在被動的、被壓抑的氛圍下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被抑制,其學習效率也必然是低效的,將會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課后作業以及練習中費時費力且效果不明顯,甚至還會出現抄襲作業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設法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能主動、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必須融洽師生關系,保持良好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氛圍輕松愉快的前提,創設和諧民主課堂的先決條件是教師角色的定位。如果說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合演的一幕現代劇,那么教師既是導演者又是伴奏者,學生應該是這幕劇的主角。教師只有俯下身來,與學生真心交流溝通,不凌駕于學生之上,不盛氣凌人發號施令,課堂氣氛就會和諧融洽許多,學生才能在比較寬松的情境下學習,從而提高認知效果。教師只有善于和學生交往,才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否則,即使是教師善意的批評和提醒,學生也難以理解和接受,甚至發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普遍認為數學課就是枯燥乏味的,上課時如果再用呆板的語言講解數學,活潑好動的學生是很難集中注意力的。首先教學語言中應該有一定的幽默感,使講解能夠形象生動,既傳神又傳情。其次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考慮如何讓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課堂問題的設計要難易適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能自由主動地思考與發問。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下,教師走下高高的講臺,走到學生身邊,從過去課堂上的“主宰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便由此而生了。
二、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備課并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認真備教材,備學生。教師不僅要花工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以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備課時應對教材知識進行重新的整合,設計合理的學案,要考慮到很多數學題目的解法不是唯一的,所以要為學生預留比較充足的時間去研究,促進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最大限度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還應考慮到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認真設計教學方案,才能確保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1、準確的課前教材分析。準確的教材分析是備課的重中之重。教師只有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才知道哪些數學知識要素對學生是有用的,是本課學習數學知識所必要的。比如,在課前教材分析時就應利用自身積累的教學經驗和輔助資料進行分類整合,將題型有層次地分類,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和提高。也只有透徹地分析教材,才能使相應的教學方式水到渠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準確的教學目標。有了具體細致的教材分析這個前提,教學目標的定位便會準確清晰。數學教學的大目標必須靠小目標來一步步地實現,小目標又靠大目標進行統一,它們之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所以有了大目標后,制定小目標時必須注意,若干小目標都要有針對性地為實現大目標服務,而且每一個小目標都要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三、重視構建有效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