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2: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情緒調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問題提出
情緒是現在社會相對較受關注的探討對象,而情緒調節也成為了關注的對象之一,情緒調節策略是在情緒調節這一概念上引發出來的,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不同的情緒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來調節。每個不同的個體也會使用不同的策略來調節自身的情緒,個人使用不同的方法調節自身情緒會影響他的日常行為及心理健康,不同的群體調節自身情緒的方法也是有差異的。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贛南地區大學生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0份,回收有效率90%。270份調查對象中,男生有87人,占總人數的32.2%, 女生182人,占總人數的67.8%。此外獨生子女70人,占總比26%,,非獨生子女200人,占總比74%。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情緒調節策略問卷,劉紅梅自編(2010),20道題目,10個題目和調節積極情緒有關,10個題目和調節消極情緒有關。該問卷,積極情緒調節策略包含五個因素,分別命名為:情感分享、改變認知、壓抑、轉移注意、情緒表達。消極情緒調節策略包含出五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尋求幫助、改變認知、壓抑、轉移注意、情緒表達。該問卷進行的信度效度分析結果(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89,各個因子的信度在0.70―0.763之間,)都表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三)數據處理
使用SPSS20.0 for Windows 處理數據。
三、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的總體特點分析
表1 大學生積極情緒調節策略各維度平均分及標準差
情感分享 改變認知 壓抑 轉移注意 情感表達 總計
M 3.07 3.29 2.42 3.24 3.96 3.19
SD 1.132 1.188 1.185 1.186 1.019 1.243
從表1可知,大學生積極情緒調節策略各維度平均得分從小到大依次為:壓抑、情感分享、轉移注意、改變認知、情感表達。換言之,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會通過情緒表達來調節自身的積極情緒,而較少使用壓抑等策略來調節自身積極情緒。
表2 大學生消極情緒調節策略各維度平均分及標準差
尋求幫助 改變認知 壓抑 轉移注意 情感表達 總數
M 2.24 3.62 3.06 3.52 2.04 2.90
SD 1.282 1.107 1.147 1.269 1.236 1.37
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消極情緒調節策略各維度平均分從小到大依次為:情感表達,尋求幫助、壓抑、轉移注意、改變認知。也就是說,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采用改變認知的策略來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而較少使用情感表達等策略。
四、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在調節自己的情緒時,通常會使用多種情緒調節策略。積極情緒調節主要的策略由大到小依次是:情感表達、改變認知、轉移注意、情感分享和壓抑。消極情緒調節主要的策略由大到小依次是:改變認知、轉移注意、壓抑、尋求幫助和情感表達。該結果與王春花等人的針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其研究也是積極情緒最常使用是情緒表達與分享,消極情緒最常使用改變認知策略;而本研究中其他使用程度的策略與其都不相同。大學生基本上已經成年,所以他們懂得怎樣去調節自己的情緒。這表明大學生都更習慣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大家,以此來獲得同伴的友誼并擴大自己在大學的社交圈;而當他們產生消極情緒時,他們會都擅長采取比較成熟的方式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五、結論和建議
1.大學生在調節自身的不同情緒時,大多數會使用多種方法來調節情緒。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其關愛和支持。
一. 前言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較為特殊的階段。由于大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緒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復雜的自身和社會問題,往往可能導致大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沖突,進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剛剛擺脫高考壓力的高中生或者面臨找工作的畢業生,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差,很難管理好自己相關的各種問題。這兩者可以相鋪相成,共同提高。因此 , 研究大學生情緒調節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幫助大學生進行負性情緒的自我調節 , 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在當前這個社會節點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 情緒調控與自我管理
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個人每一天都一定會經歷和體驗各種情緒變化帶給我們的沖擊,而情緒是沖動的,也是可控的。因此,了解情緒、合理調節情緒成為每一個體應該具備的能力,而理解情緒調節的內涵和特點,對我們學會調節自身情緒而言更具有重要意義。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一個人若沒有七情六欲,那樣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呢?所以,調控情緒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非常深遠。情緒調控的內涵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緒,駕馭自己的情緒和識別、接納他人的情緒。把握了情緒調控的內涵,我們就能夠更好的調控自己的情緒。
自我管理是自身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所謂自我管理,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本身,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等表現進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組織起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最終實現自我奮斗目標的一個過程。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時間自我管理技能、團隊自我管理技能、潛能開發自我管理技能、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學習力自我管理技能、情商管理自我管理技能等。這些方面都是現代社會高素質人才能力的重要體現,很難想象一個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人如何能夠在現代社會中做出較大的成就。
三. 大學生的情緒特點與管理能力的缺少
前文已經提到,大學生有其獨特的情緒特點,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九零后”,這群大部分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在成為大學生之后,其群體的情緒特征非常明顯,具體而言,大學生情緒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情緒的豐富性。從自我意識的發展看 ,大學生出現較多的是自我體驗 , 具有強烈的自我尊重感,易產生自卑、自負等情緒; 從社交看 , 大學生的交往范圍擴大 , 同學、朋友及師長之間交往頻繁,大學生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社會 , 學習社會的道德規范 , 對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價值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定位影響著他們的發展。理智感、美感、集體榮譽感等高級情感也有所發展。
2、情緒的不穩定性。由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 , 認知能力亟待提高 , 大學生的情緒活動往往強烈且不能持久 , 情緒活動隨著自己的認知標準的改變而改變,從不同的時間看同一問題都會產生不同結論。
3、情緒的掩飾性。大學生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 , 思想內涵的豐富 , 在情緒反映上較隱晦。他們已具備在一定的情景下壓抑控制自己憤怒、悲傷等情緒 , 而將真實的情緒掩飾起來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現和內心體驗不一致的特點。
4、情緒的沖動性。有的心理學家把青年期形容為 “疾風怒濤 ”時期。大學生的情緒往往表現得快而強烈 , 常因一點小事振奮不已 , 豪情萬丈。大學生情緒的沖動性一般表現為對外部環境或他人的不滿 , 情緒失控 , 語言、行動極富攻擊性 , 如果不予以引導 , 會給大學生本人以及社會帶來危害。
與之相當的是其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很多九零后入學后往往容易放縱自己,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愛情世界等,荒廢學業,浪費時間,學習力減弱,團隊管理能力基本消失,基本不會注意自己潛能的開發,身體素質也由于各種“夜生活”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學生情緒波動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敏感的神經容易受到各種事情的影響,從而讓自己的工作學習陷入管理缺失的狀態。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課題“外國文學經典與當代大學生情商教育有機結合研究”(項目編號:L14DWW018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31-01
在語言教學中,英語電影欣賞已經成為大學生公共選修課堂不可缺少的熱門課程,在這門學科中不僅能夠從情景交融的音頻視頻中感受異域文化、地道語言,還能從經典電影欣賞中培養學生的情商意識。
一、情商的內涵和意義
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彼得?薩洛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約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緒智力”簡稱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縮寫為EQ)這一術語,認為“情緒智力”為個人掌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和利用這些信號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1995美國作家丹尼?戈登曼撰寫了《情感智商》一書里系統而又通俗闡釋:(1)一個人把握與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2)了解、疏導與駕馭別人的能力;(3)樂觀人生、自我激勵與自我管理的能力;(4)面對挫折與承受的能力;(5)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通過情緒的自我調節不斷提高生存質量的能力。
傳統的觀念人們總以為智商的高低可以預測學業成績的優劣,從而推論它也決定著人生事業成功與否。但就大多數個體而言,智商(IQ)確實具有一定意義,但它很難正確無誤地預測個人未來的成就。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優異并不能保證面對人生磨難或機會時有適當的反應。大學是學生走上社會的第一個舞臺,也是人生開始的第一步階梯,情商決定著他們人生的成敗,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情商的培養引起世界的關注和研究,電影欣賞課程從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情商具有劃時代意義。
二、電影欣賞課程中的情商培養
大學生是世界觀逐漸成熟的年齡,在選擇電影欣賞課程中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首先考慮課時的長短,然后考慮語言學習是否符合大學生的口語和文化背景,根據學生對語言掌握的程度選擇影片,《Gonn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可以說是一部語言、文化知識背景和人物塑造極其內涵的高品質電影,從南北戰爭的背景涉獵深度的愛情價值觀。斯嘉麗在失去父親、母親飽受戰火紛飛洗禮的肩上扛上了威斯利的囑托,帶著梅蘭妮回到塔拉莊園,開始了人生的挑戰。她的智商決定了她的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情商決定了她成功地撐起了一片藍天。當代大學生有自己對事物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即將形成的人生觀,如果能在每一部影片的每一個細節對學生精心培養、分析、實踐研究,情商意識在大學這個人生關鍵的平臺上,通過老師的導入,給當代大學生人生情商的啟迪,教育他們如何經營自己的愛情觀、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電影欣賞課程的情商植入研究與實踐
電影欣賞課程植入能大量豐富學生頭腦,在電影欣賞中鍛煉自己的情商意識,同時分析情商作為一種有章可循的成功技巧,通過影視欣賞這種直觀途徑,提高自我意識,磨練自己,在課堂這個大環境中給自己營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的寬松環境,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交際圈,為將來的社會人生創造一個更好發揮自己的空間。本課程的植入有著情商價值的前瞻性和后續延展性。
大學課程植入電影欣賞課程輔助培養學生情商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層層深入從這個平臺培養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對生活的熱情、陶冶他們的世界觀來認知世界。電影欣賞課程的選材和人物性格、劇情的分析從各個角度多元化培養學生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每一部電影都體現了不同領域的人物情商,從電影欣賞的角度觀看世界,不但深化語言教學還給學生情商的啟迪做了里程碑的教育階段,在將來的就業中,情商決定每一個學生的成功與發展。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學校體育;大學生;情商;作用
在二十世紀末期由美國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瓊?梅耶提出了“情緒智商”的概念,用以描述通過對自身和他人情緒的控制而使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借用智商的表述提出了情商理論。情商是指認知、控制和調節自身的能力。其具體內涵是認知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的情緒、人際關系的管理。這一新興的理論和非智力因素一樣是一個心理學概念逐步傳入我國,在心理學界引起廣泛重視,一些年輕的心理學工作者和心理學家對情商進行了研究和開發,有的認為情商是衡量一個人情緒智力高低的一個指標,人們的情緒智力指的是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以及揣摩、察覺和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面對壓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與應變能力。還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含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溝通和挫折承受力五個核心成份。情商不體現一個人的智力水平,但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情商是個體具有的最為重要的生存能力,它影響著人的生活的各個層面。這些研究為我國開展的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思維和活力。在學校體育課程中,改變多年來形成的傳統觀念。比如:重技能教學,輕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以至于使學生的情商落后于智商和身體素質的發展,在情商培養方面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針對學校體育中對情商問題認識不足和缺乏具體的發展學生情商的途徑、方法的現狀,分析學校體育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情商的作用,為在學校體育活動中更好的激發、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情商提供參考。
一、情緒調控是促進情商提高的關鍵
情緒反應是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特征。情緒的自我感知是情商的主要部分,它是指當某種情緒出現時,自我能夠識別它。在某種程度上,它是情商另外一些構成要素的前提。因為,一個不能充分明了自己情緒的人,是難以調控并駕馭自己情緒的,更不能很好地駕馭生活。情緒調控是有意識地對自我情緒進行調節,以達到情緒的平衡。人在遭遇挫折或失敗后,情緒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原有的那種樂觀自信的好情緒,將會被抑郁、焦慮、悲觀甚至憤怒所代替。情緒激動時往往不能自控,但是對自己的情緒可以進行控制和調節,以降低或減緩不良情緒的影響,縮短其延續時間并進一步改變它。面對不良情緒的刺激,首先要面對并正視現實,其次,應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來宣泄、調節。情緒調控是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技能,如果不加控制,情緒反應很可能產生有害作用。學校體育具有的多樣性也給參加者帶來了情感的豐富性。學校體育活動是最簡便有效的調控情緒的方法之一。情緒的體驗和情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應引起充分重視,現在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成長,從小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心理素質和情商水平不如人意,表現為情緒波動大,經受不起小的挫折,處理不好與周圍人的關系等等,科學的和經常性的學校體育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情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只有通過不斷地鍛煉和培養,才能提高對自我情緒的識別能力和調控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情緒激勵能力,自我激勵是主動地通過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應用科學的方法,適時地激發和鼓勵自己的活動。能有效地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激發熱情、積極性和自信心。進行自我激勵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目標,提高主觀預感即自我期望值,以強化自己對成功的信念,通過自我或他人評判,用已有的成效和成績來進一步增加動力,激勵自己更加努力。
情緒調控除自我的情緒調控之外,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就是揣摩、察覺和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這一點上,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李詠在主持幸運52節目時表現的非常出色。學校體育活動是一種效果即現型的活動過程,對學生學習情緒具有調動作用,適宜的情緒調動和激勵,可以誘發學生積極主動性,良好的情緒體驗對學生進行體育練習具有積極的影響,可以強化和激勵學生去更努力地練習,以期達到更高的目標,這也是自我激勵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體育活動中愉快的情緒體驗,對提高大學生的情商水平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學生會在趣味性、游戲化的活動中感到愉快,在新穎有趣的活動內容中感到愉快,學生為在活動中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動作和戰術配合而感到愉快。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愛之情,不完全是靠認識上的提高,更依賴于每一次的體育活動中愉快的情感體驗的不斷積累而獲得的。情緒對學生體育活動具有動力作用,對學生體育活動具有增力和減力的效能,積極的情緒能增強學生的活力,驅使學生積極的行動,消極的情緒會減弱學生的活力,阻礙學生的活動;情緒對學生學習具有轉化作用,情緒能把體育學習過程的結果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功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就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變壓力為動力,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實現自我。
在學校體育活動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表現出調動同學、隊友、同伴積極良好情緒的能力,如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者,體育教學課中的骨干,集體項目的參與者等,都需要在調控自身情緒的同時,調控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體育活動的參與者要互相鼓勵,互相交流和溝通,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互激發積極的情緒,是學生情商發展的重要方面,情緒調控是促進情商提高的關鍵。
二、學校體育活動對學生交往能力的影響
性格特征如勤奮、踏實的性格特征能使學生克服體育能力的某些不足;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責任感、堅持性、自信心、好奇心等性格特征,無疑會影響體育學習效果的提高、學校體育活動是一種群體行為,通常是在一定的人際交往中進行的,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必須建立起相應的人際關系。學校體育活動場所實際就是一個交際場所,在學校體育活動中需要同各種不同性格、脾氣的人打交道,還須處理好同學、隊友、老師、教練等的復雜關系。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參與者或直接或間接地溝通、交流,無需用語言即可進行交流,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詞和交際的人提供交往的場所,尤其對那些過于性格內向、性格孤僻、性格軟弱、優柔寡斷等人格心理障礙的學生來說,不僅使他們能形成和改善人際關系,培養人的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而且還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增強自信心。體育中的集體運動項目,需要參加者靈活、機智、敢打敢拼、沉著冷靜、相互配合等良好作風和心理素質。
三、學校體育活動能有效提高抗挫折能力
1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學生處于學校與社會接軌的特殊階段,他們即將面臨工作的挑選、社會的考驗或更高學歷的深造,這無疑使他們的身體與心理承受了巨大壓力。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頻發。心理問題成為大學生休學或退學的主要原因,跳樓、自殺等極端現象時常見諸報端,這類情況多發生在女生身上。隨著新時期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社會也賦予了女大學生更高的期望,如何幫助女大學生健康健全心理成為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在各大高校,健美操課作為深受女大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在我校開設十分普及。它在健身的同時又能健美、健心,具有多重功能。鑒于我校對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十分有限的情況,本研究擬從一個方面充分調查我校女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既健美操課對其的影響。為我校健美操課的發展及女生心理素質現狀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大一、大二年級女大學生,年齡:20±2歲,人數:200人(公選150人,專選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本文通過查閱了多篇有關于心理素質影響的學術論文及期刊,收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了解了我國女大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健美操課程開展的現狀,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視野。2.2.2問卷調查法通過向女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女大學生對于健美操課的直觀感受,本次調查進行的時間為2015年11月第一次發放問卷,2016年2月第二次發放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94份,有效率97%。2.2.3數據統計法根據學生返回的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且用工具excel整理數據。2.2.4訪談法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對相關老師和參與調查的女大學生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健美操課對改善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原因,使本次調查研究的可信度較大提高。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健美操課開展現狀
3.1.1健美操課開設情況湖北工程學院作為一所綜合類的高等院校,從我校的男女人數比例來看,再從健美操自身的功能及特點來看,它更適用于女生,所以這與我從專業老師那里了解到的選修健美操課的學生大多以女生為主的情況基本符合。從女學生選擇健美操課的目的來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對健美操課學習興趣的驅動;第二是增強體質,健美的同時減肥;第三是調節心理,培養意志品質。3.1.2健美操訓練與比賽情況健美操作為一項新興推廣便迅速普及的體育運動項目,在高校發展較為普遍,也是我國目前重點發展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可以健身健體,還能調節心理、休閑娛樂,它特有的表演競賽性更是成為女大學生熱烈追捧的重要成因。調查過程中得知:健美操專選班有固定的訓練時間,她們的訓練時間為每周3次早操,每周3次專項課,每次1.5小時。如果有比賽,會在節假日及周末增加訓練。3.1.3女大學生參與課余健美操鍛煉的情況在被調查的女大學生中,36人會每天堅持健美操鍛煉,占被調查人數的18%;偶爾在課余時間進行健美操鍛煉的占48%;還有34%的女生從未參與其中(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健美操運動在我校被大多數女生接受并主動在課余時間進行鍛煉。3.1.4女大學生參與健美操課的動機從女生參與健美操課的動機可以看出,減肥健美是對女生參加健美操課影響最大的,占有29%的比例;愛美是每個女生的天性。影響學生選擇健美操課的因素中,興趣愛好占23%的較大比重。還有一部分女生希望通過健美操課的學習來調節心理(如表2所示)。雖然學生參與健美操課的動機不一樣,但是可以看出健美操課在我校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
3.2女大學生對學習健美操課興趣的結果分析
3.2.1健美操專選學生學習興趣的結果分析從調查得知,大多數女生是出于對健美操的喜愛而選擇了這門課。同時調查中體現出68%的人認為專業老師對她們選擇健美操課的影響最大,可以看出對于健美操專選的學生來講,老師的專業技能對她們是否選擇這門課尤其重要。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85%的人在健美操課的學習過程中感覺心情愉悅暢快,有較少數學生感覺一般,心情沒有明顯起伏。3.2.2健美操公選學生學習興趣的結果分析從調查得知,喜歡健美操課的占60%,是被調查人數的大多數,不喜歡的占40%,也占有較大的比例。26%的人認為專業老師對她們選擇健美操課有較大影響,而74%的人選擇健美操課是因為同學的影響,說明對于公選課的女生來說老師的專業素質并非特別重要,她們更加關注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健美操課的學習中是否感受過心情愉悅暢快,有57%的人持肯定態度,而將近一半的人認為心情一般,對自己沒有太大影響。具體數據如下表:大多是被調查者都喜歡上健美操課并能從中獲益。
3.3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結果分析
3.3.1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及精神壓力的影響從表7可以看出,參加健美操課學習后93%的女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和精神壓力有明顯改善,只有7%的人認為變化不大。美國健康和人類服務中心的研究報告(1996)指出,體育活動對情緒狀態有改善作用,會減少焦慮和抑郁程度。通過與被調查者的訪談發現,可能因為她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常常表現的很憂郁,還表現出不良情緒,又不知從何處發泄。健美操受廣大女大學生喜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健美操音樂強有力的節奏和熱情奔放的動作很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和動作中去,將其注意力從煩惱的事情上轉移開,在鍛煉過程中充滿藝術享受的樂趣,有利于女大學生緩解精神壓力,調節學習生活中的緊張情緒,從而進一步改善心理狀態。3.3.2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意志力和性格的影響健美操是一項高強度與高負荷的體育運動項目,一套動作大概4、5分鐘,若成套動作完成下來會消耗學生極大體能,這就考驗了學生的意志力,很多學生堅持一兩分鐘便已精疲力竭。下表是健美操對女大學生意志力和性格影響的調查結果。由上表可以看出,70%的女大學生認為參加健美操課學習后自身的意志力和性格明顯增強并趨于完善,健美操中有很多復雜的上下肢配合動作,還對動作的幅度、力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續時間也較長,特別是持續一個小時的有氧健身操,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身體負荷和心理負荷,磨練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同時,在強有力的音樂伴奏下,學生往往能忘卻疲勞,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30%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明顯改善,在調查中不難發現,有少數女生因為自身體能和動作難度有過放棄堅持的想法。這里30%的人可能是因為沒有堅持下來而得不到明顯改善。3.3.3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自信心的影響經調查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81%的人認為參加健美操課學習后對自身自信心的培養有提高,健身健美操屬于表演娛樂性質,當進行健美操某一動作的展示時獲得良好的反響,會使表演者達到一個很滿足的狀態,自信心也隨之形成。隨著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力的提高,心理狀態也更加穩定,在初步建立心理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完成高質量動作的過程中,使她們更加增強了信心,更勇于表現自我,肯定自我。如下表所示:另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第12題(在健美操課的學習中,你是否因為動作的難度或音樂節奏的快慢有過挫折感)可以發現78%的女大學生都或多或少有過挫折感。這就警醒我們不僅要看到完成高質量動作的健美操給我們帶來的自信心的提高,更要重視因高難度動作給我們造成的挫折感,并努力克服,鍛煉好過硬的心理素質。為了更大程度的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教師應充分考慮在健美操課中強度、時間、頻率等綜合因素的控制,只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并想出更好的解決對策才能使我校更多的女大學生從中獲益。3.3.4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90%的女大學生在參加健美操課學習后社會適應力有所增強,這表明健美操課對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培養有較大作用。通過與一些女生的訪談發現,她們對人際關系比較敏感,時常出現敵對與害怕心理,不愿與人深交。而健美操是一項團體運動項目,小到6人一組,大到12人一組,學生之間時常有著聯系,這就自然而然的為女大學生提供了滿往需要的機會和場所。使她們在團隊協作中克服孤獨感,逐漸產生對她人的親近感和信任感,進而學會以誠待人,互相幫助,擴大社交圈,從而提升社會適應力。3.3.5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的影響由上表可以看出,通過健美操課的學習,有87%的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有所提高,健美操課成績的認定是小組考核的形式,有助于將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提高學生興趣,讓更多的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全組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能動性,創造新的動作與隊形,開發學生智力,體驗團隊精神。使團隊協作和自我創新精神在每個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進而對培養女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4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在我校,健美操課受到女大學生的熱烈追捧,此次研究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改善提升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健美操課的學習,女大學生身體素質(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強;第二,通過健美操課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女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她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第三,我校健美操課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特別是公選課學生)得不到有效指導;第四,學校領導對健美操課不重視,資金投入少,場地器材缺乏;第五,學生自身投入不夠,對健美操課不太重視;第六,學校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重視,心理輔導工作流于形式。
4.2建議
4.2.1加強師資力量和資金的投入在調查中發現,較大部分學生對學校場地器材和師資力量的投入存在著疑問。場地器材的缺乏和師資力量的薄弱是限制我校健美操課發展的直接原因,這也說明了學校對健美操課甚至是體育教育的不重視,沒有過硬的師資力量與良好的場地器材,全校健美操的推廣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學校應該正視這一點,加大對體育教育這一塊的資金投入,修建合適的場地器材以供學生使用,發掘充足的優秀教師資源給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以此保證我校健美操課的順利發展以及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穩步提高。4.2.2加強學校健美操課的組織工作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健美操課在我校的開展對我院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呈優良態勢。在健美操課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問題是困擾較大多數學生的,就是大家會因為動作的難度和節奏的快慢而有挫折感,這便是因為我校健美操組織工作的薄弱。教師安排教學內容應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多照顧后進者的感受,再加上合適的音樂,考慮學生整體的素質,逐步發展。4.2.3加強學生健身意識的培養,重視健美操課程在調查過程中,有較少部分人選修健美操課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興趣愛好,而是為了兩個學分。在意識上就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現如今,大學生體質令人擔憂,能有一門課既能鍛煉大學生的身體機能又能培養心理素質,就要倡導在校生(特別是女大學生)重視健身意識的培養,珍惜已有的健美操課程,以己之力帶動身邊的同學都參加到健美操的鍛煉中來。4.2.4加強學校對心理輔導工作的監督,重視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心理輔導老師和心理輔導辦公室,但這一工作流于形式,幾乎沒有學生知道心理輔導辦公室的具置。在此情形下,學校應狠抓心理輔導這一塊工作,加強對心理輔導工作的監督,從根本上重視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讓我校的女大學生以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社會上的考驗!
參考文獻:
[1]汪云.《健身健美操對甘肅省女大學生身體形態和自信心的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2]姚杰.《健美操課程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3]朱妹.《高中女生健美操選項課程內容模塊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4]李孟璐.《高校健美操對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
[5]陳泉宇,徐振文,康華養.《健美操運動對獨立學院女大學生心理影響因素的探析》[J].《運動》2012年第35期.
[6]張玉.《健美操課對女大學生社會性體格焦慮及身體自我概念的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1.問題提出
1.1研究的現實意義
2012年中秋、國慶雙節前期,中央電視臺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么?”。欄目組奔赴全國個體對各地各行業人民進行隨機采訪,“幸福”成為媒體的熱門詞匯。“你幸福嗎?”,也成為2012年度最熱門的問題之一,引發了全社會對幸福的深入思考。在不久前的十記者見面會上,在讓人倍感親切、溫馨的一番關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講話中,也提到了幸福是什么和我們要將幸福作為重要的目標來奮斗的問題。不得不說,“幸福”無愧是2012年最熱門的主題詞。
心理學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是評價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Diener,2003),也是能夠直觀、有效標識個體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1]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國家現代化建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因此,長久以來,大學生的心身健康狀況與促進和維持其心身健康的方法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眾所周知,在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早已經告急。師范類大學生是未來我國教師隊伍的儲備人才,是國家未來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師范生的主觀幸福感問題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關系到其日后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影響。因而,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是主觀幸福感進行研究有重要意義。
1.2研究的理論意義
關于主觀幸福感的定義,目前,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得到了大多數研究者的認同,他認為,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評估,它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2]目前,關于什么是主觀幸福感,什么因素會影響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展,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是由認知維度和情感維度構成,其中認知維度包括生活滿意度,情感維度包括正性和負性情感。
因此,情緒無疑是主觀幸福感的核心成分之一,可以直接作用于情緒的情緒調節也必定會對主觀幸福感有重要意義。近期已經有研究者開始從情緒調節角度對主觀幸福感進行研究。王力(2007)以廣州中山大學的大學生為被試研究成人情緒調節對個體主觀幸福感的意義,研究結果表明重新評價策略可以有效預測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的變異;而表達抑制策略的使用并不會顯著影響個體的主觀幸福感。[3]
現有研究顯示(Mauss,I.B.,Cook,C.L.,& Gross,J.J.,2006;劉俊升 桑標,2009),在誘發負性情緒的情境中,對持積極情緒調節內隱態度的個體,會自動化的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4][5];而關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只有當個體認為通過調節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情緒狀態,對自己情緒調節能力擁有良好的認知與堅定的信念,個體才會進行情緒調節[6]。
既然情緒調節對個體主觀幸福感有重要意義,而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又是影響個體情緒調節的關鍵性因素,那么情緒調節內隱態度與情緒調節主觀效能感與個體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究竟如何,它們能否作為個體主觀幸福感的指標呢?
在發現情緒調節能力信念影響個體的情緒體驗管理后,Caprara(2001)開始對情緒調節的自我效能感進行探索[7]。Caprara (2006)等的研究表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自我效能感共同影響著主觀幸福感的認知和情感成分。[8]另一項研究(Caprara,Pastorelli,Regalia,Scabini,& Bandura,2005)顯示,管理積極、消極情緒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個體對未來的積極期望、維持積極的自我概念、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感知到生活的幸福,從而有效提高個體的主觀幸福感[9]。由于關于情緒調節內隱態度的研究最早2006年才出現(Mauss,I.B.,Cook,C.L.,& Gross,J.J.,2006)[10],對于它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縱觀國內外研究,已有的研究僅僅從宏觀的行為角度揭示了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對情緒調節行為的可能影響,關于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2.研究構想
2.1被試選擇
研究計劃隨機選取沈陽師范大學學生120名,男女各半。要求:㈠右利手;㈡無重大生理疾病;㈢視力或者矯正視力正常;㈣無精神病或神經性疾病病史;㈤在參加研究前無明顯情緒事件。
2.2 研究材料
研究計劃會用到以下實驗材料:
①情緒調節版內隱聯想測驗(ER-IAT):
由劉俊升、桑標(2009)根據Iris B.Mauss等人(Mauss,I.B.,Catharine Evers,Frank H.Wilhelm&James J.Gross,2006)的研究材料,并結合漢語的語法習慣對目標詞進行改編與修正。[5]
②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
Caprara G.V.( 2008)最新修訂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量表(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RES)的中文版。RES包括表達積極情緒的自我效能感(POS)、調節沮喪/痛苦情緒的自效能感(DES)和調節生氣/憤怒情緒的自我效能感(ANG)三個維度。該量表共由12個項目組成,采用5 點計分法。
③序列遞減任務:
參照劉俊升(2009)等研究中所采用的序列遞減(serial subtraction)任務誘發被試未激活的負性情緒。任務要求被試從1000 開始,依次遞減7。實驗程序進行了計算機化處理,被試計算的結果直接報告在電腦上。先前研究結果表明,97%的被試報告有不同程度的受挫和郁悶情緒的產生。[5]
④情緒狀態投射系統
由于情緒狀態的主觀報告量表得到的數據,無法排除被試對情緒的反思和再認。Izard認為情緒體驗一旦進入認知系統,就意味著情緒已經被調節。從中國情緒圖片系統(CAPS)中選取第121號圖片,要求被試對圖片的愉悅程度打分,打分范圍從1至9。
⑤主觀幸福感量表
鄭雪等人根據Diener編制的《國際大學生調查量表》,修訂并編制的《主觀幸福感量表》。該量表共包含四個方面,分別為:總體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量表共19個項目,采用9點計分。
⑥計算機若干及實驗與統計程序(E-prime1.1與SPSS17.0)
2.3 研究過程
研究計劃采用個別施測的方式進行,共分3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進行情緒調節內隱態度測定。采用個別施測的方式進行,每個被試處于一個獨立的空間。主試在講完實驗基本要求后離開,然后被試自行按照指導語的提示完成測試,計算機記錄被試反應的時間和正誤。在測驗之后,將所有被試的測驗結果導入SPSS進行統計檢驗,將錯誤率超過20%的被試刪除。將相容測驗部分反應時顯著小于不相容測驗部分反應時的被試選取出來( t檢驗,p
第二階段間隔一周之后進行,所有有效被試完成序列遞減任務后,馬上完成情緒狀態投射程序。測驗一間小房間里進行,測驗采用單獨施測,在計算機上完成。主試在講完基本要求后離開房間,被試自行按照指導語的提示完成測試,計算機記錄被試的反應。
第三階段進行問卷施測,所有被試在實驗過程結束之后填寫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問卷和主觀幸福感問卷。結果輸入SPSS進行統計分析。
2.4 研究假設
①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性別差異顯著,男性比女性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水平高;情緒調節內隱態度性別差異不顯著;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和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
②對情緒調節持積極內隱態度的個體,即情緒控制型個體,在負性情緒誘境下,會自動化的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對情緒調節持消極內隱態度的個體,即情緒表達型個體,則不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自動化的控制和調節;對高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在負性情緒誘境下,能夠較好的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低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則不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很好的控制和調節;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在影響個體情緒調節時存在交互作用。
③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年級、性別、專業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的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在年級、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專業上差異不顯著; 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在年級、性別、專業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學生的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3.小結
總的來說,本研究將主要采用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首先確認師范生的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再探討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對師范生情緒調節的影響,最后研究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師范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結果將會進一步揭示師范生情緒調節和主觀幸福感的心理機制,為師范生的情緒調節和主觀幸福感干預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Diener E,Oishi S,& Lucas R 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403-425.
[2]Diener E & Emmons R A.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7,1105-1117.
[3]王力.成人情緒調節對個體主觀幸福感的意義,北京師范大學2007屆博士論文.
[4]Mauss I.B.,Cook C.L.,Cheng J.,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 Exp-erienti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 anger prov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6(2):116-124.
[5]劉俊升,桑標.情緒調節內隱態度對個體情緒調節的影響,心理科學[J].2009,32(3):571-574
[6]Bandura,A.,Pastorelli,C.,Barbaranelli,C.,& Caprara,G.V.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2),258-269.
[7]Caprara,G.V.,& Gerbino,M.(2001).Affective Perceived Self-efficacy:The Capacity t-o Regulate Negative Affect and to Express Positive Affect.[C] In G.V.Caprara (Ed.),Self-efficacy Assessment (pp.35–50).Trento,Italy: Edizioni Erickson.
TheEffectsofEmotionalIntelligenceandLifeEventsonMentalHealthofColleg eStudents.LiTao,TianXiaohong.SchoolofPublicManagement,South-cen 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emotionalintelli genc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eventsandmentalhea lth.Methods377collegestudentswereevaluatedwithEmotionulIn telligenceInventory,ASLECandSCL-90.Thenweanalyzedthedatawithmultiplel inearregression.ResultsTheabilitiesofhelpingsomebodytoreg ulateemotion,regulatingself-emotionandulitizingemotiontosolveproblemh avedirecteffectsonmentalhealth.Thefactorsofhelpingsomebodytoregulate emotionandemotionalperceptioncanmoderate 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eventsandmentalhealth.Themiddleabilityinem otionperceptionandthehighabilityinhelpingsomebodytoregulateemotionca nmoderatethenegativeeffectoflifeeventsonmentalhealth.Conclusio nEmotionalintelligencehasbothdirecteffectsandmoderateeffectson mentalhealthin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eventsandmentalhealth.
【Keywords】Psychology;Mentalhealth;Emotionalintelligence;Lifeeve nts
從1990年Salovey等人提出情緒智力概念以來,情緒智力受到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管理學等 諸多領域的關注。1995年后Goleman與Bar-On等人又相繼提出了自己的情緒智力理論,讓情 緒智力為廣大民眾所熟悉,并認為它是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學界已有較多的研 究圍繞情緒智力與個人學業成功、生活幸福感、心理健康的關系而展開。但近幾年對情緒智 力研究的批評也陸續出現,主要是針對情緒智力的內容和結構問題[1,2],因為在S alovey 之后,情緒智力的內容被無限擴大,Goleman和Bar-On將適應、壓力管理、人際等因素直接 加入情緒智力的范疇中,帶來了情緒智力研究的混亂。近期國內外心理學家呼吁將情緒智力 的研究回歸科學,建議將重新以Salovey的理論為基礎,將情緒智力的內涵限定于最本質的 內容上,強調個體對情緒信息的處理加工和利用能力[3,4]。本研究從Salovey的情 緒智力模型出發,探討情緒智力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中納入個人特質作為第三變量進行研究,理論上認為個人特 質的作用模型有兩種:主效應模型和緩沖器模型[5]。對情緒智力內容進行考察后 我們認為 ,情緒智力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可能存在兩種效應:主效應是指情緒智力直接影響個 人心理健康;緩沖效應則是情緒智力可以緩沖生活壓力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本研究采用 回歸統計對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兩種可能效應進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在湖北省選取3所高校。隨機選取3所高校的公共課堂,發放問卷,由心理系研 究生擔任主試,問卷總計400份,回收377份,回收率為94.3%。其中男生124名(32.9%), 女生237名(62.9%),性別資料缺失16名(4.2%);文科生166名(44.0%),理科生188名 (49.9%),科別資料缺失23名(6.1%);涵蓋了大一到大四4個年級的學生,年齡分布為1 7~24歲(平均20.47±1.71歲)。
1.2方法
1.2.1自編大學生情緒智力問卷由24個項目組成,根據以Salovey的情緒智力模型設計, 測量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能力,4個因子分別為:情緒知覺、幫助他人情緒調節、利用情緒解 決問題以及對自己的情緒調節。該問卷由個體對每個陳述結合自己的情況采用5點計分進行 評判,前期研究表明問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6]。
1.2.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由劉賢臣編制,共27個條目,涉及6個方面的應激 事件,有較好的信、效度[7],它適用于中學生和大學生生活事件發生頻率和應激 強度的評定。
1.2.3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用美國Degovitis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中譯本[8 ],即SCL-90,有90個問題(癥狀),反映9個因子(精神癥狀群)的存在情況。
在進行以上量表測評的過程中,同時要求被試填寫相關的人口統計學資料,包括年級、性 別、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學科類別、民族、父母文化程度等。回收問卷后將各完整問卷 的答題情況錄入SPSS10.0軟件進行整理分析。
2結果
根據心理健康的社會心理模型,我們可以大致假設作為個體特征的情緒智力對心理健康的影 響中,它既有主效應同時也有調節生活事件負面影響的緩沖效應。在檢驗情緒智力4個因子 的緩沖效應時,考慮到本研究中生活事件和情緒智力因素都是連續的變量,如果將它們化為 分類變量進行交互作用分析會損失很多重要信息,可能得出不恰當的結果,在本研究中采用 包含連續變量的調節效應分析方法進行檢驗。我們按照Frazier和Tix等人(2004)的方法[9],將生活事件得分和情緒智力4個因子得分進行標準化,化為Z分數,以減少回歸 方程中它們與交互效應項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第二步為將中心化或標準化的預測變量和調節 變量得分相乘,構造交互效應項。第三步為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對調節效應作解釋說明,包 括預測變量和調節變量的主效應、調節效應的顯著性檢驗以及作圖分析顯著的調節效應。
2.1分層回歸分析的初步結果為了分別考察情緒智力的主效應和緩沖效應,在研究中 需要控制其他無關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采用分層回歸的方法。
將預測分析的變量分為3組:一組是人口統計學變量和生活事件的壓力;第二組是情緒智力 4個方面的能力:情緒知覺、幫助他人調節情緒、利用情緒解決問題和自己情緒的調節;第 三組是情緒智力4方面能力與生活事件的4個交互效應。分析前將人口統計學變量轉化成虛 擬變量,三層回歸分析中均采用強迫納入法(Enter),分析結果見表1。
從表1看,人口統計學變量和生活事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在排除人口統計 學變量和生活時間的影響下,情緒智力4個因子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也是顯著的,其R2為0 .114,加入情緒智力4因子后回歸方程的決定性系數的變化極其顯著。然后,在排除了人口 統計學變量、生活事件和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直接作用后,交互效應對心理健康也有顯著的 作用,其R2為0.044,加入交互效應后,回歸方程的決定性系數的變化是極其顯著的, 它們對心理健康的解釋有新的貢獻。因此,可以初步判斷情緒智力的主效應和調節效應都存 在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中。
2.2情緒智力各因子對心理健康的效應分析為了更清楚的分析情緒智力哪些因子對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和緩沖作用,將涉及到這些作用 的結果見表2。因為人口統計學變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不是本研究的重點,在此不一一列出 。
從表2結果可以發現,情緒智力的4個因子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是不同的。從主效應來說 ,情緒知覺對癥狀報告沒有很好的預測作用;而幫助他人調節情緒、利用情緒解決問題和對 自己情緒的調控這3個因子都可以對癥狀報告情況有負向預測作用,并都達到顯著性水平( P<0.01),因此這3個因子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存在主效應。情緒智力中的一 些成分與生活 事件還存在交互效應,并且交互效應的加入能顯著增加方程的解釋力。其中幫助他人調節情 緒、對情緒的知覺因子與生活事件的交互效應回歸分析發現,交互效應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P<0.01)。因此對情緒的知覺和幫助他人調節情緒因子可以調節生活事件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具有調節效應。
2.3交互效應的解釋為了更進一步來理解交互作用的情況,利用SPSS作圖選項,就以上交互效應顯著的兩項做出 交互作用圖。以標準化得分為分類依據,將生活事件分為高生活事件得分組(Z>1)和低生 活事件組(Z<-1),以同樣的標準將情緒知覺和幫助他人調節情緒的Z分數分為高得分和低 得分兩組,而Z分數在-1到1之間的定為中間組,運用多元方差分析里的作圖選項分別做出 交互作用圖解。
由圖1分析可以發現,對情緒的知覺過低和過高的情況下,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沒 有分別的;但是當情緒知覺的能力處于中間水平時,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斜線要平緩 ,生活事件給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程度要變弱。所以中等的情緒知覺能力可以緩沖生活事件 給心理健康帶來的損害。
由交互效應分析圖2可以看出:幫助他人調節情緒能力低和能力中等情況下,生活事件對心 理健康的影響是沒有差異的;但是當幫助他人調節情緒的能力高時,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 消極影響程度明顯要低。所以幫助他人調節情緒能力高可以緩沖生活事件帶給心理健康的不 良影響。
3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生活事件、人口統計學變量影響之外,情緒智力結構中幫助他人調節情緒、 利用情緒解決問題和對自己情緒的調控3個因子可以直接對心理健康進行預測,達到顯著性 水平。
這種結果支持了以往情緒智力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的主效應模型。如果該3方面能力 越強,其相應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幫助他人調節情緒能力可以讓人際適應情況更好;個體 在壓力情境中容易感受到焦慮、沮喪等消極情緒,有較高的自我情緒調控的人可以把消極的 體驗轉變為積極一些的體驗和感受,這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而在困難面前利 用情緒解決問題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情緒上的指引幫助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找到更多的解決 方法,對心理健康也有積極影響。
通過分析交互效應來分析情緒智力下一些因子對生活事件的緩沖調節作用,這一部分結果又 支持了緩沖器模型。幫助他人情緒的調節因子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可以很好地緩沖生 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當個體在生活事件中感受到高壓力時,較高的幫助他人情緒 調節能力可以對心理健康起防護作用。結合其他研究結果思考,可能因為大學生能很好幫助 他人調節情緒,他們在社會中將具有更好的人際關系,他們能更容易與他人建立協調的關系 ,這種重要的社會支持資源在生活事件發生時應該可以起到維護作用,緩沖生活壓力給心理 健康的危害。Austin(2005)[10]和Schutte(2001)[11]等人關于個體 的情緒智力與人際 、社會支持、生活滿意感的積極相關關系研究是對這種推論是強有力的支持。但這推論的機 制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確認,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將社會支持、人際關系等變量再納入到情 緒智力、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中,重點考察幫助他人調節情緒的緩沖作用是否由 社會支持和人際關系為中介而發生,這也是本研究需要繼續拓展的地方。
情緒智力的結構中情緒知覺因子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比較獨特。雖然情緒知覺同心理健康狀況 是顯著相關,但在回歸分析中,作為情緒智力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對心理健康并沒有顯著性的 預測作用。而通過交互效應分析表明,中等程度的情緒知覺的能力有利于在壓力情況下心理 健康的維護。而情緒知覺能力過低的人比情緒知覺一般的人暴露于生活事件中更容易出問題 ,原因可能在于情緒知覺能力差不能對情緒狀態和發生原因有很好的了解,人際情況將受到 影響。Ciarrochi(2001)的研究也表明情緒知覺能力太低會減少個體采取求助等應付策略 的可能性,也降低可求助的效果,這會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12]。而情緒知覺能力 過高也會增強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說明在生活壓力事件發生時,對自己情緒和他人 情緒信息的過分關注和敏感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Lischetzke和Eid(2003)的研究表明情 緒確認能力高而情緒調節能力相對較弱則更容易處于不良的心境之中[13],這與本 研究的結論存在 吻合之處。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當有壓力的生活事件發生時,可以指導大學生適 當地對情緒加以關注。一方面在他們對情緒感到迷惑或察覺能力低時,進行指導和相關的訓 練,幫助大學生更清楚識別自己的情緒、情緒困難以及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大學生在壓力中 對情緒過分敏感和關注時,則需要指導他們適當轉移注意,努力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從而降 低壓力對心理健康的破壞作用。
對于情緒智力結構中不同因子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情況的研究,將有助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 育和心理輔導提供更科學的指導。
4參考文獻
[1]郭慶科,柳愛民.當前情緒智力的模型及其問題.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04,27(4):48-51
[2]McCrae,R.R.(2000)EmotionalIntelligence:fromthePerspectiveofBig - FiveModelofPersonality(Eci.).Thehandbookofintelligence.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3]Ciarrochi,J.V.,Chan,Y.C.&Caputi,P.(2000).Acriticalevalutionofth eemotionalintelligenceconstruct.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28,53 9-561
[4]許遠理,郭德俊.情緒智力與社會智力關系的探討.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2,157(2):111-115
[5]LipowskiZ.J.(1986).Psychosocialmedicine:pastandpresent.CanJPsy chiatry.31,2-14
[6]李濤.大學生情緒智力及其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碩士畢 業論文.2005,23
[7]劉賢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見: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生評定 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增刊):106-107
[8]陳昌惠.癥狀自評量表(SCL-90).見: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生 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增刊):31-35
[9]FrazierP.A.,TixA.P.&BarronK.E.Testingmoderatorandmediatoref fectsincounselingpsychologyresearch.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2004,5 1(1):115-134
[10]Austin,E.J.,Saklofske,D.H.&Egan,V.Personality,well-beingan d healthcorrelatesoftraitemotionalintelligence.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 ifferences.2005,38:547-558
[11]Schutte,N.S.,Malouff,J.M.,&Coston,T.D.,etal.Emotionalintelligen ce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TheJournalSocialPsychology.2001,141(4):523- 536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類已經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生活壓力導致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多[1]。當前,中國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暴露出抑郁、焦慮、沖動、易怒等情緒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由此帶來的應對不良、適應困難等社會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大學生需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更有效的方式去應對來自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狀況。我國目前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關注還遠遠不夠,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更是無人涉及。因此,探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是了解大學生心理水平的一個新的方向和挑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更重要的是,探討高校學生干部群體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對于高校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學生干部來說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唐山市區的本科高校的學生干部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3份,占總數的94.3%。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74人;獨生子女75人,非獨生子女208人。
1.2 研究方法
從唐山市高校選取研究對象,以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對回收問卷有效性篩選,再進行統計處理,得出結論,并開展針對性討論。
1.3 研究工具
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采用王飛飛編制的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該問卷包含38道題,分5個維度。分別是:理智調控情緒能力、控制消極發泄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該問卷同質性信度為0.8276,分半信度為0.6683;問卷結構效度較好。應對方式問卷:由肖計劃編制 ,共設62個條目,包括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個分量表。在6個分量表的基礎上分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種應對方式。成熟型包括解決問題、求助2個分量表,不成熟型的應對方式包括自責、退避、幻想3個分量表,混合型的應對方式包括“合理化”因子,與成熟型和不成熟型的應對因子呈正相關。6個分量表重測相關系數在0.62~0.72之間。
1.4 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有關統計處理。具體進行的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特點
2.1.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一般特點
見表1。表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結果顯示,高校學生干部在“控制消極發泄能力”上的題項均分最高,說明高校學生干部控制消極發泄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好;高校學生干部在尋求外界支持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兩個因素上的題項均分很低,這表明當遇到情緒不適時,他們尋求外界支持能力和采取行動積極補救的能力較差。
2.1.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性別差異的分析
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高校學生干部在情緒管理能力上存在差異,總體來說,女學生干部顯著優于男學生干部,主要表現在女性學生干部尋求外界幫助的能力要顯著高于男性學生干部。表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性別差異比較 2.1.3 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獨生子女與否的差異分析
見表3。從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尋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學生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表現出明顯差異,即獨生子女尋求外界支持的能力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除此之外,其余各因素及總體水平上,獨生子女與否均差異無顯著性。表3 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獨生子女與否的差異比較
2.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見表4。表4結果表明,高校學生干部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和求助與情緒管理能力呈現正相關,自責、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與情緒管理呈顯著負相關。表4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3 討論
3.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特點分析
3.1.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總體特征
研究結果發現,在情緒管理的5個因素上,各因素平均值的大小順序依次為:控制消極發泄能力理智調控情緒能力 積極補救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這表明在遇到引發不適情緒的情境或者事件的時候,高校學生干部能夠有效控制消極發泄的念頭,并且能夠理智調控自己的情緒上,而在尋求外界支持的能力上表現較弱,比較容易受消極的心理暗示。高校學生干部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數情況下能夠理智地調控情緒,控制肆意發泄各類消極情緒的念頭。這與張進輔等的情緒智力研究結論一致:學生干部的情緒智力總體上表現出積極的趨勢,但其結構內部的發展不平衡。
3.1.2 性別對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
研究表明,高校學生干部男生和女生在總體情緒管理能力上存在差異,女學生干部要優于男學生干部,尤其表現在尋求外界幫助能力上。這表明,高校學生干部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容易產生沖動性的行為,尤其是男學生干部。一般而言,男生血氣方剛,比較容易情緒激動,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王大華等的研究發現,女性的荷爾蒙分泌量沒有男性高,而荷爾蒙是影響機體對外界產生攻擊性和控制欲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男生在行為控制方面沒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為。除男女兩性在防御機制上的生理差異原因外,另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關。在傳統中國文化中,男性被賦為強者,被認為是勇敢和剛強的,不輕易被困難所擊倒,即使遇到困難,也應該能夠應付,因此當遇到情緒上的不適時,男性一般較少去尋求外界幫助,而是靠自己解決問題;而女性常常被賦予弱者的角色,認為她們沒有能力改變困境,因此當女性遇到煩惱的事件時,無需像男生一樣掩飾自己的情緒,她們多會向同伴或者親人傾訴,希望獲得他人的幫助。
3.1.3 獨生子女與否對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
從所得數據可以看出,在尋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學生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表現出明顯差異,即獨生子女尋求外界支持的能力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身邊一起長大,從小就培養了他們遇到困難主動去尋求外界的幫助與支持的獨立個性,而非獨生子女與此相比,更依賴兄弟姐妹,往往受暗示或者肆意發泄自己的情緒。
3.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總體而言,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問卷的5個維度與應對方式有顯著的相關性。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越強,其應對方式就越成熟。反之,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緒,應對方式就會表現得不成熟。如果大學生不能理智地調控情緒不適,任由情緒肆意發泄,并且不斷受到消極的心理暗示,遇到應激事件,就會過于自責,遇事避退或者給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釋,久而久之形成不成熟的應對方式。
【參考文獻】
1 陳敏.淺談大學生的情緒管理.科技創新導報,2008,(35):198-199.
2 Walden TA,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7-22.
3 王飛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碩士論文).西南大學,2006:1-15.
4 肖計劃.應付方式問卷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09-115.
5 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學,2004,(2):33-3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methods a total of 283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1)boys were less than girls in the ability of looking for outside support(t=-5.198,p<0.001). (2)the level of the ability of emotion managem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coping style.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negative emotional release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was better, but the ability of looking for outside support and the ability of remedy were poor; the better the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the more mature coping style.
[key words] emotion management;coping style;college student leaders;correlation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類已經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生活壓力導致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多[1]。當前,中國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暴露出抑郁、焦慮、沖動、易怒等情緒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由此帶來的應對不良、適應困難等社會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大學生需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更有效的方式去應對來自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狀況[2]。我國目前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關注還遠遠不夠,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更是無人涉及。因此,探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是了解大學生心理水平的一個新的方向和挑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更重要的是,探討高校學生干部群體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對于高校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學生干部來說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唐山市區的本科高校的學生干部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3份,占總數的94.3%。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74人;獨生子女75人,非獨生子女208人。
1.2 研究方法
從唐山市高校選取研究對象,以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對回收問卷有效性篩選,再進行統計處理,得出結論,并開展針對性討論。
1.3 研究工具
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采用王飛飛編制的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3]。該問卷包含38道題,分5個維度。分別是:理智調控情緒能力、控制消極發泄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該問卷同質性信度為0.8276,分半信度為0.6683;問卷結構效度較好。應對方式問卷:由肖計劃編制 [4],共設62個條目,包括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個分量表。在6個分量表的基礎上分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種應對方式。成熟型包括解決問題、求助2個分量表,不成熟型的應對方式包括自責、退避、幻想3個分量表,混合型的應對方式包括“合理化”因子,與成熟型和不成熟型的應對因子呈正相關。6個分量表重測相關系數在0.62~0.72之間。
1.4 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有關統計處理。具體進行的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特點
2.1.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一般特點
見表1。表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結果顯示,高校學生干部在“控制消極發泄能力”上的題項均分最高,說明高校學生干部控制消極發泄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好;高校學生干部在尋求外界支持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兩個因素上的題項均分很低,這表明當遇到情緒不適時,他們尋求外界支持能力和采取行動積極補救的能力較差。
2.1.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性別差異的分析
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高校學生干部在情緒管理能力上存在差異,總體來說,女學生干部顯著優于男學生干部,主要表現在女性學生干部尋求外界幫助的能力要顯著高于男性學生干部。表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性別差異比較
2.1.3 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獨生子女與否的差異分析
見表3。從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尋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學生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表現出明顯差異,即獨生子女尋求外界支持的能力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除此之外,其余各因素及總體水平上,獨生子女與否均差異無顯著性。表3 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獨生子女與否的差異比較
2.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見表4。表4結果表明,高校學生干部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和求助與情緒管理能力呈現正相關,自責、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與情緒管理呈顯著負相關。表4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3 討論
3.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特點分析
3.1.1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總體特征
研究結果發現,在情緒管理的5個因素上,各因素平均值的大小順序依次為:控制消極發泄能力>理智調控情緒能力> 積極補救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這表明在遇到引發不適情緒的情境或者事件的時候,高校學生干部能夠有效控制消極發泄的念頭,并且能夠理智調控自己的情緒上,而在尋求外界支持的能力上表現較弱,比較容易受消極的心理暗示。高校學生干部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數情況下能夠理智地調控情緒,控制肆意發泄各類消極情緒的念頭。這與張進輔等[5]的情緒智力研究結論一致:學生干部的情緒智力總體上表現出積極的趨勢,但其結構內部的發展不平衡。
3.1.2 性別對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
研究表明,高校學生干部男生和女生在總體情緒管理能力上存在差異,女學生干部要優于男學生干部,尤其表現在尋求外界幫助能力上。這表明,高校學生干部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容易產生沖動性的行為,尤其是男學生干部。一般而言,男生血氣方剛,比較容易情緒激動,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6]。王大華等[7]的研究發現,女性的荷爾蒙分泌量沒有男性高,而荷爾蒙是影響機體對外界產生攻擊性和控制欲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男生在行為控制方面沒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為。除男女兩性在防御機制上的生理差異原因外,另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關。在傳統中國文化中,男性被賦為強者,被認為是勇敢和剛強的,不輕易被困難所擊倒,即使遇到困難,也應該能夠應付,因此當遇到情緒上的不適時,男性一般較少去尋求外界幫助,而是靠自己解決問題;而女性常常被賦予弱者的角色,認為她們沒有能力改變困境,因此當女性遇到煩惱的事件時,無需像男生一樣掩飾自己的情緒,她們多會向同伴或者親人傾訴,希望獲得他人的幫助。
3.1.3 獨生子女與否對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
從所得數據可以看出,在尋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學生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表現出明顯差異,即獨生子女尋求外界支持的能力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身邊一起長大,從小就培養了他們遇到困難主動去尋求外界的幫助與支持的獨立個性,而非獨生子女與此相比,更依賴兄弟姐妹,往往受暗示或者肆意發泄自己的情緒。
3.2 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總體而言,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問卷的5個維度與應對方式有顯著的相關性。高校學生干部情緒管理能力越強,其應對方式就越成熟。反之,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緒,應對方式就會表現得不成熟。如果大學生不能理智地調控情緒不適,任由情緒肆意發泄,并且不斷受到消極的心理暗示,遇到應激事件,就會過于自責,遇事避退或者給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釋,久而久之形成不成熟的應對方式[8]。
【參考文獻】
1 陳敏.淺談大學生的情緒管理.科技創新導報,2008,(35):198-199.
2 walden ta,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7-22.
3 王飛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碩士論文).西南大學,2006:1-15.
4 肖計劃.應付方式問卷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09-115.
5 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學,2004,(2):33-37.
一、情感與情感教育
人對現實社會最特別的一種反映就是情感,它不是能夠反映烤肉館食物的本體,還反映了其朱特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情感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別。人對各管的事物的態度體驗便是廣義的情感;人和社會想聯系所體現的較為復雜卻又穩定的一種態度的體驗便是狹義的情感。情感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引發人們的行為。它有時激發主體的熱情、好奇心、偏好等推動受教育者趨向學習目標。有的額抑制其積極性,會讓人們淺嘗輒止。
情感教育是一個與認知教育相對應的教育概念。人類情感教育是人類情感發展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對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用語言來勸解,引導來慢慢的提升它的影響力和行為。我們要把情感的培養是作為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并且在教育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去激勵和誘導受教者的情感。重視情感教育,即側重人的情感層面怎樣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跨越新的高度,同時成為注重人類生命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怎樣同思維機制一起實現功能,實現最好的功能狀態。所以,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通過對高校學生的管理,教育者不但要遵守教育的原則還要能夠有規劃的去對學生情感方面進行管理和引導,和培養大學生有高頻的的情操,讓他們能夠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帶動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的活動。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功能
第一,動力功能。情感對人的認識活動具有贈禮或者建立的效能便是動力功能。 踴躍的投入到各種社交活動中,能夠讓情感更加充分和更加愉悅,能夠讓人有根充足的體會。消極的情感會使人感到痛苦、自卑、焦躁、精神恍惚,不能夠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若是想要克服這種消極的不好的情緒就需要很好的情感教育,還可以激發向上的情感,促使人進行更積極和對自身有益處的活動力。 這樣一來就需要更加充分的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在思想工作中,要積極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出事他們能夠更加積極的向上的學習,并轉化為積極的行動,會起著極其重要的功能。
第二,感染功能。教育者的情感通過表情、語言和動作等外在信號來傳遞情感內涵就是感染功能。每個人都擁有感情并且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情感教育在情感的促使下能夠發揮出教育所無法形容的巨大作用,人魚人之間的情感也會互相感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的變動能夠改變學生的思想感受。因為情感的強烈震動,總是能激起同學們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意志驅動力,帶動同學們自覺接受某種觀點,進而體現出導向實踐的趨向。這樣看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大一部分是受情感感染,情感感染對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調節功能。情感是一種人的需要與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的媒介,是一種客觀的反應。調節功能就是當人的需要與客觀的事物之間產生了情感之時,情感對個體的認知具有積極或抵觸的效用。情感教育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情緒最大程度的達到某種的愉快狀態,讓他們對教育者及思想教育的內容產生積極的情緒傾向。在人們的相互溝通之中,情感是必要的表達形式,調節功能就是對人們有著極大的約束力。由于人們一方面需別人對自己的贊同性情感,另一方面需要有人接受自己的情感表達
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實現
若要情感教育重在培養感情發面的全面發展,這個時候語言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語言和情感是情感教育構成的兩大主要因素,在大學的思想教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感教育的功能,一定要注重以下內容:
(一)以學生為本,與時俱進、科學發展
加強和改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在于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教育的環境也在不停變化著。當代教育工作者應以科學發展觀為主,堅持與時俱進,拓展新思路,以堅持學生為本的前提下,不斷改革發展,走一條新世紀新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之路。把握學生情感工作的正確方向,滿足學生正當的健康發展的需要。把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發揮到實處,以最大可能性調動學生的積極發展觀,從而增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以學生為本,端正高等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