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2: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醫學基礎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虛擬實驗應用于基礎醫學實驗,具有安全且節省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實驗教學效果、實現實驗智能化控制等優點,但也具有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及協作精神等弊端。相關研究人員在基礎醫學實驗中要協調好虛擬實驗與傳統實驗的關系,充分發揮虛擬實驗具有的優勢,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虛擬實驗;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應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06.102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0)06-0-02
0引言
實驗教學是鞏固理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科學思維和科研素養的重要手段。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都有重要影響。隨著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實驗教學技術應運而生。虛擬實驗是將傳統教學實驗室虛擬化、數字化,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呈現出來,應用于實驗教學。虛擬實驗使實驗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融合了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仿真、虛擬現實等多種技術,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設計,將實驗室全部的儀器、試劑及環境呈現出來,形成完整的實驗系統,使實驗教學更加直觀、更具趣味性,學生在計算機上就可以完成需要到傳統實驗室才能完成的實驗內容,教師在設計實驗時,也可以自由搭建實驗案例。虛擬實驗簡便易行、實驗結果直觀,應用于基礎醫學實驗,完全可以模擬真實基礎醫學實驗的全部流程,不受場地限制,不受實驗操作技術的影響,展示真實的實驗結果,能給學生帶來置身真實實驗環境的感受,實驗者可從任意角度觀察實驗物體,監控實驗進度。虛擬實驗呈現實驗在理論上的標準結果,便于分析實驗效果,能夠提高學生參與基礎醫學實驗的積極性,提升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質量。
1虛擬實驗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的優勢
1.1安全且節省資源
傳統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常會用到一些有毒、有害、有放射性甚至易燃易爆的試劑,這對基礎醫學實驗室的安全和學生的健康、安全都構成威脅,師生們做實驗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傷害事故。傳統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采用虛擬實驗就能夠完全消除這些實驗中的危險,使師生們在安全放心的環境中放心地進行安全的實驗操作。傳統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還有些實驗的試劑貴、成本高、耗材大,難以常規開展。這類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通過虛擬實驗教學方式開展,能迎刃而解。虛擬實驗教學不必考慮購買基礎醫學實驗設備、儀器,不需要花費昂貴試劑的費用,只需要計算機和虛擬實驗的軟件系統就可以完成實驗,極大地節約實驗費用。
1.2可自由調節實驗時間
由于課時限制和實驗所需時間較長,傳統基礎醫學有些實驗無法通過一次實驗連續完成。基礎醫學實驗采用虛擬實驗教學,就會擺脫時間限制。虛擬實驗可以根據實驗教學需要調整實驗時程,將一次實驗放到一次課上完成;此外,虛擬實驗室的開放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全天候開放,學生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手機隨時進入虛擬實驗室網站,進行基礎醫學實驗操作。虛擬實驗可以實現實驗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基礎醫學虛擬實驗室可以給學生提供高度共享的實驗教學資源、自由暢通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基礎醫學實驗學習需求。
1.3豐富教學內容
有些基礎醫學實驗操作環節復雜、要求精度高、實驗難度大、實驗條件限制多、結果成功率低,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很難操作完成。利用虛擬實驗技術,學生可以通過反復操作實驗,熟練掌握實驗技巧,最終完美完成實驗操作,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基礎醫學實驗技能。受物理條件限制一些實驗在傳統環境下難以開展,利用虛擬實驗技術,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完成相關實驗。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應用虛擬實驗技術教學,整合大量其他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新的、生動的虛擬實驗環境,豐富基礎醫學實驗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上基礎醫學實驗課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礎醫學實驗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1.4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虛擬實驗由于是通過計算機操作軟件完成的,所以學生可以無限次地重復操作實驗,直到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為止,保證了醫學基礎實驗的教學效果。有些實驗的實驗結果比較難于觀察到,但是虛擬實驗可以讓學生觀察到經典的實驗效果,確保學生都能觀察到應觀察到的實驗結果,保證實驗實現既定目標。比如免疫熒光標實驗,學生們就能通過電腦仔細觀察熒光標記實驗的結果,清楚地看到免疫熒光標記陽性細胞,了解實驗的意義。醫學基礎實驗有一些標準的實驗操作方法及流程,需要學生掌握。虛擬實驗能整合多媒體技術,把實驗教學中抽象的原理、過程、標準的實驗操作方式和流程,通過逼真的動畫、照片及視頻等形式,形象、生動、真實地展示出來,供學生學習模仿,教會學生標準的實驗步驟和方法。
1.5實現實驗智能化控制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應用虛擬實驗,能夠發揮計算機軟件系統的優勢,實現智能化控制,避免實驗操作過程中一些錯誤或失誤出現,比如一些手術過程中,在沒有實施麻醉的情況下,就直接點擊手術操作,那么系統就會給出錯誤提示,來引導、規范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具有很好的智能性與互動性。再比如,學生某步實驗得出的結果不對時,再往下做,系統將會提示學生計算錯誤,請重新檢查。如果錯誤后學生還能繼續操作,那么最后得出的必然是錯誤的結果,這不但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還浪費了實驗時間。虛擬實驗的智能化控制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這些環節也能激發學生實驗過程中的主動性,能夠糾正學生實驗過程中不愛動腦筋的毛病。
2虛擬實驗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的弊端
雖然虛擬實驗具備很多優點,但虛擬實驗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
2.1不能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虛擬實驗主要通過計算機操作完成實驗。學生在虛擬基礎醫學實驗過程中沒有接觸到具體的實物,沒能進行真實的實驗操作鍛煉,對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沒有幫助。相比之下,傳統實驗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實驗技能的提高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2不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真實的基礎醫學實驗操作中,經常會發生很多預想不到的超常問題和現象,甚至會有實驗失敗的風險,這些問題虛擬實驗中一般不會出現。虛擬基礎醫學實驗一般都是模擬經典的實驗結果及標準化實驗結果,不能替代真實實驗,只能驗證結果,不適合發現新的內容,不能進行創新,也不能用于驗證創新性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不發生意外是虛擬基礎醫學實驗最大的弊端,因為解決實驗過程中發生的這些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科學思維能力。但是,虛擬基礎醫學實驗則未起到鍛煉科學思維能力的作用,不適合用于鍛煉學生的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
2.3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傳統形式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各實驗小組的成員協作完成,組內成員實驗過程中分工明確,互相協助,共同完成實驗,在這個過程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虛擬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每個人一臺電腦,獨立操作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分小組,實驗過程中基本沒有成員間的語言溝通交流,更不需要協作完成實驗,所以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3虛擬實驗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在傳統實驗因客觀條件限制難以實施的內容上發揮優勢虛擬實驗只能作為真實實驗的補充和延伸,作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輔助手段。虛擬實驗可以用于基礎醫學實驗的預實驗,作為傳統實驗教學的前期準備或鋪墊,以減少傳統實驗教學的失誤,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用于鞏固傳統基礎醫學實驗所學的知識,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基礎醫學實驗的教學效果。基礎醫學實驗中要協調好虛擬實驗與傳統實驗的關系,充分發揮虛擬實驗具有的優勢,將虛擬實驗與傳統實驗完美結合,使虛擬實驗作為傳統實驗的有益補充,彌補真實實驗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相關部門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將經典的基礎醫學虛擬實驗教學內容納入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授課計劃中,與傳統真實實驗教學的內容相互呼應,構建虛擬仿真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模式,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推進“強實踐、重創新”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方式,提高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
基礎醫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中職基礎醫學教學中情景式模擬教學的應用分析論文
摘要:就臨床醫學而言,隨著生活壓力不斷加大,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臨床上的疾病種類不斷增離開,為了提升治療的效果,不僅要不斷完善治療技術,也要不斷完善護理技能,掌握職業操守。由于傳統的醫學教學基礎已經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較多的學生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且不能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導致臨床服務質量得不到滿足,加上臨床任務的沉重,一老帶一新的方式也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1],導致很多學生步入臨床實踐時能夠涉及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經驗十分有限。為此,臨床上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將情景式教學方法應用其中,改善現在窘迫的局面。
關鍵詞:醫學;教學;情景式教學
隨著社會進步以及人們對于臨床要求的逐漸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出現弊端,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主要講究傳授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在臨床上,很多病情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理論知識并不能轉變成臨床經驗,最終導致教學結果與臨床操作呈現“脫節”的狀態,同時,書本知識傳授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理論知識也掌握不到位,從而影響教學結果,為此,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操作主動性、接觸實際的病例,使課堂變得開放,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此,需要以情景教學方式改善這一教學問題。
一、情景教學模式可以鞏固理論基礎
就字面意思來講,純理論知識較為死板,不能展示內容,學生死記硬背,不能做好知識的鞏固,而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通過生動的展示使學生了解臨床流程,了解臨床操作要點以及專業技能,再結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使學生獲得臨床實踐感受,積累理論知識,還能了解操作流程以及專業技能,逐漸積累專業經驗[2]。
二、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書本知識較為枯燥乏味,不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不利于專業知識的鞏固,情景教學模式是模擬真實的案例,進行生動展示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病情以及服務流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臨床應變能力,并不斷使學生通過真實的情景,將專業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整體性
在臨床實踐中,講究的是將專業知識、臨床經驗、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結合在一起,提供良好的臨床服務,提高臨床服務質量,所以在教學當中,只注重知識體系的培養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如果不能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則是無效的,所以將情景模式應用于教學當中,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則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操作,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可以鞏固現有的知識,還可以進行判斷、理解和思考,使得知識不斷提升和完善,最大限度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搭建,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達不到的。
四、情景教學模式可以降低學生對臨床的陌生感
基礎醫學論文主要有兩種類型,即研究報告性質的論文和技術交流方面的論文。研究報告又包括實驗研究資料匯總及現場調查研究資料匯總;技術交流主要是實驗技術及有關儀器的設計、制造和使用操作方法。根據基礎醫學論文的內容要求與特點,特將規范格式中的“結果”和“討論”分述如下。以下是整理的基礎醫學論文的要求與特點,供大家參考學習。
“結果”是全文的重要內容,即所要介紹的客觀數據和發現。結果中的全部資料要求必須完整和可靠,有的要一再復核無誤,甚至重復驗證主要的數據。為了簡潔明了起見,必須對所有的結果進行必要的歸納,宜適當選用圖、表,更能說明問題,尤其是某些大體或微觀標本、重要數抵盡量用圖、表表達,以更能使人信服。
在表達基礎醫學研究和觀察的結果時,要求作者做到:(1)準確無誤;(2)鮮明有序;(3)內容充實,又必須是自己獲得的第一手資料,而不能夾雜第二手資料;(4)不加分析的如實寫照。
題目:論文的題目必須切合內容而簡明扼要、突出重點,能夠明確表達論文的性質和目的。題目一般都采用主要由名詞組成的詞組來表達,且標題不宜過長(一般少于20字)。
摘要:全文通過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結果,資料數據,提出有意義的結論(包括陽性及陰性)。具體按四要素來書寫中、英文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結論中英文內容要一致。字數控制200字左右。關鍵詞或主題詞5條。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序言:過去研究的情況、方法、目的和所獲得的主要成果或特點。這段文字不宜超過100~200字。
材料和方法:這是執行科研的關鍵部分,對于要進行的研究工作,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在事先選擇好合適的即合乎一定條件的、一定數量的研究對象采用一定的實驗、診斷或治療方法(包括實驗步驟、方法、器材試劑、藥品;經過一定時期的觀察,相同條件下的對照組,與他人結果比較并綜合分析。這部分內容要求簡明準確、材料完整及可信。
結果:把全部原始資料集中起來,在處理這些原始資料時,應是隨機,客觀地加以分析,不應有意無意地加以挑選。對于一些陰性結果,不必一一列出。盡量組織嚴密,符合邏輯、進行對比觀察。
討論:論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探討;結果的意義。
密切聯系臨床,激發興趣,保持好奇心。以問題和臨床現象引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教學導入作為打開教學思路的鑰匙,要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和藝術性。針對性是指設計導入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要求確切、精煉,一開始就把學生思路帶入一個新的知識情境中,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內容產生認識上的需要。啟發性是指設計導入,使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趣味性是指導入要做到引人入勝,使教材內容以新鮮活潑的面貌出現在學生面前,防止學生產生厭倦心理[4]。例如在講解恒牙萌出順序時,以一張微笑的露出“虎牙”的人像照片引出一個臨床現象:即上下頜恒牙萌出順序不同,尤其是上頜尖牙的萌出相對更晚,因此容易發生擁擠。另外,結合三維動畫、教學錄像以及互聯網在線學習系統等,采取多樣化、新穎的教學形式,提供相關教學資料,方便學生理解和學習。教師要時刻努力去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習的外部動機。并非每門課都能引發所有學生的內部動機。
2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不斷優化
2.1教學評估與教學內容調整
作為一門仍在探索中的新課程,我們在每學期末均進行教學評估以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和興趣點,并據此對教學內容不斷調整。教學效果調查發現,同學們對本課程的整體滿意度為87.88%,其中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互動和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分別為88.93%,85.68%和83.32%,但相對而言,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尚有待提高,其滿意度只有78.37%。同課堂教學相比,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明顯較高,其滿意度可達97.5%,表明通過直觀學習人體結構、病原物以及實際操作有更好的效果。對學生興趣點的調查發現,同學們對直觀或與日常健康密切相關內容印象更為深刻,如微生物與疾病、旅行與寄生蟲病、人體結構奧秘、安全合理用藥、免疫與疫苗接種。而法醫與自我保護通過生動案例,將法律和醫學以及嚴密的邏輯分析融合在一起,也是大受歡迎的章節。此外,同學們關注的其他醫學問題還有衛生醫療體系的運作、常見健康維護問題、實用的急救知識及訓練、醫學發展前沿問題,尤其是對我們的中醫有很高的關注度。考慮到學生的關注點,課程內容被不斷優化,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通識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地融入進來,如思辨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宏觀視野的培養也愈來愈在教學中得以體現。為此新的教學內容被調整為3個模塊:
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基本醫學知識,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健康。其內容包括醫學與健康和人類進步、人體結構奧秘、微生物與疾病、旅行與寄生蟲病、免疫與疫苗接種、慢性病與亞健康、從看懂化驗單到健康體檢、安全與合理用藥、中醫經典理論與保健、醫學發展前沿。這部分內容既保留了基礎醫學框架的系統性,也照顧了學生的興趣。新增加的醫學發展前沿可以拓展學生視野,也是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至于中醫經典理論與保健是應學生的強烈要求而增加的內容,與其說中醫屬于醫學,其實它與中國文化、哲學和藝術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以中醫學為依托,學習中醫中最經典的學說和思想,也可以培養人文思想。
②第二部分著重具體醫學案例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醫學思辨能力。這部分包括兩個內容:法醫與自我保護,將醫學知識和嚴謹的邏輯分析結合進行案例分析,同時也從中總結出一些自我保護知識;急診與急救,這里講述的都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里既融入了嚴密的醫學知識,同時直面生與死的較量也讓學生對人性和生命的意義思考更多。
③第三部分為公共健康教育,主要介紹我國醫療保健體系以及全球化與國際衛生。分別介紹我國醫療保健體系架構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醫患矛盾原因何在,當前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我國人口日益老齡化的問題,從近期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學分析探討經濟文化因素與疾病的關系以及國際合作控制疾病流行的運作方式等。這些議題通常是開放性的,老師只是介紹背景知識后提出問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則由學生查閱資料或調研完成。這對培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均有重要意義。事實上,美國早在2007年即開始了一場把大學生公共健康教育與藝術和科學全人教育及美國希望公民計劃相結合的運動。其內容涵蓋了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及健康機構運行以及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的疾病發生特點和國際間聯合防控疾病的運作方式等。
2.2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拓展
除了在課堂上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基礎醫學導讀學習平臺(elearning.sysu.edu.cn)對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通過這一平臺實現了與學生的充分互動,可以及時收集教學反饋信息;討論版圍繞醫學相關熱點問題的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圖書資料和網站推介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期末考試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也通過此平臺進行,確保了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
2.3考核方式的演變在課程早期,基于教學內容
建立了包括單選和多選題型的試題庫,進行開卷考試,以檢驗并督促學生掌握并運用基礎醫學知識。隨著教學的深入,我們希望學生對醫學知識有更深入思考,由此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分兩部分進行:一是通過課堂提問和網絡平臺討論版的發言,了解學生對具體醫學問題的掌握程度,作為平時成績(占40%),二是期末時列出幾個綜合性議題,或者針對公共衛生健康現實問題討論或者結合各自專業談談與醫學的關系等,以綜述形式完成,以期培養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調研、思考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的綜合能力,作為期末成績(占60%)。通過2年4個學期的嘗試,從最初只是對感興趣的醫學問題的引述,到逐漸可以融入自己的觀點,尤其是探討醫學與各自專業(或理工或人文)的深系,如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探討“患者看病貴與醫生收入低矛盾的經濟學分析及化解對策”、數學與計算機專業學生“運用數學與統計知識進行公共健康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政治專業學生探討“全球衛生治理中的國際組織合作及其在傳染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等。表明這種考核方式是將通識教育引向深入的好方法。
1.2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保持愉快心情現在的師生關系大多淡漠,即老師上完課即走人,只管完成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不認識學生。就算校園里遇見,也是相見不相識。正所謂“親其師”才“信其道”,如果學生喜歡愛戴這位老師,就能情緒飽滿地主動接受這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以快樂樂觀的形象面對學生,學生就會倍感親切,在這樣輕松親近的學習氛圍中教學和學習,雙方都思維活躍,也利于交流感情,互動更自然,教師和學生也都會感覺到快樂,教學的效果就會變得更加明顯;如果上課教師的情緒糟糕,很可能造成思維停滯,只能機械性地為教學而教學,致使課堂教學的失敗,甚至有些教師會將情緒發泄到學生身上,動輒求全責備,責訓學生,使得學生對老師出現不喜的情緒,更加對課程喪失自信心和興趣。其次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設身處地思學生所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經常激勵鼓舞學生,給予學生信心,教師的理解、信任和欣賞是對學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轉化為一種強大的促進學習的動力。教師對學生應和善親切,不能動輒發號施令,學生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另外教師要盡量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不管課堂還是課外,用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來調動學生的興趣,一個只會照本宣科、知識貧乏,不能舉一反三、聯系社會和臨床的教師是無法被學生接受和愛戴的。教師應自覺地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了解學生現在的流行和時尚,對學生所熱衷的娛樂、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都涉獵一些,這樣激情四溢、知識廣博的教師一定會讓學生驚嘆和折服的。一個受學生喜愛的教師也會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感,更加會樂于教學,勤于博學。
1.3教師自身的成長善教是樂教的前提,是教師增強職業自信、職業自豪感和幸福感的源頭。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游刃有余,獲得同事領導的欣賞和學生的愛戴,那么教師就會獲得成就和尊重,也就感到了幸福。這也是樂教養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要積極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像關注學生一樣關注教師的成長。對于醫學基礎課的教師而言,不僅要具有本課程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好相關課程的系列知識,比如講藥理的老師,對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課程內容都要融匯貫通。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組織課堂的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幽默藝術上課技巧等。只有這樣,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才能灑脫自如,深入淺出,為學生的“樂學”創造條件。教師如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我認為應該達到四學,即要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研究、學會合作。教師應認真閱讀相關教育理論、文化理論的書籍,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識結構,拓寬視野;并在學習、教學工作中不斷的反思,改進不足的地方,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課題研究,學會自主探索,這樣,不僅提升了教學理論水平,在教學活動中也有所創新;教師還要學會交流與合作,博眾家之所長,以長補短,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團隊的學術氛圍和教學整體水平。
2.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實施個性化教學
不同醫學院校在不同年份招收的研究生的生源結構都會有不同,同一批次的學生知識背景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多層次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顯得至關重要。目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教改課程學時的三分之二為教師主講,三分之一則組織學生在文獻閱讀基礎上開展隨堂分組討論。在專題講座中,每位導師還結合自己科研經歷,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提出科學問題和解決科學問題的策略。課后的反饋顯示,學生普遍歡迎隨堂小組討論的教學形式,認為這種同學和導師之間及時的溝通和交流,能極大地填補個人知識的缺口,幫助學生闡明一些理解模糊的關鍵信息,對科研思維的形成極有幫助。具體教學實踐中,還是會遇到不同知識背景的同學教學效果不同的情況,有的同學對跨專業的討論顯得很吃力。應對策略是每組人數要少、每組注意搭配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選擇適當難度和廣度的教學參考資料于課前發放給學生、引導老師注意個性化輔導等。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不管是面對哪一層次的學生,都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國內外專家的特邀學術講座,可以滿足基礎較好的研究生對科研前沿信息的渴求,進一步拓展研究生的視野。
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與研究的基石,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教育教學是國家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必由途徑。研究生基礎醫學階段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功底、具備自主進行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具備在交叉學科領域進行廣泛探索的能力的研究生[3]。然而與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相比,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卻面臨著諸多問題。
1.1實驗創新能力基礎薄弱
研究生生源情況堪憂,實驗創新能力基礎薄弱,自主設計和不斷修訂完善科學研究實驗計劃的能力欠缺。隨著當前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4],導致生源質量下降,特別是很多研究生實驗能力欠缺,綜合利用多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在較短的基礎階段學習之后,許多研究生自主設計和不斷修訂本完善科學研究實驗計劃的水平不強,難以獨立完成課題論文設計或設計水平不高。另外,近年來由于就業壓力和收入差距,許多優秀畢業生更多地選擇了臨床學科,選擇基礎醫學專業的研究生數量不斷下降,同時其它醫學專業研究生在基礎階段課程學習中也普遍存在著“輕基礎、重臨床”的觀念,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極大地削弱了醫學基礎學科研究生的生源質量,也顯著地影響了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2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不合理
(1)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合理。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與本科階段部分課程類同,內容重復,各課程之間的交叉互通不足。例如:為研究生開設的生物化學課程、計算機基礎等課程,講述的內容許多都與本科階段學習的內容相似。基礎理論課教學占據的時間較多,研究生培養需要的實踐教學訓練時間很少,且課程各自獨立,不能融匯成實驗體系,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方法進行研究。另外,課程內容較為陳舊,更新較慢,吸收學科新進展、新成果、新技術不夠。這些課程對學生缺乏新鮮感,不能吸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實際上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時間和精力浪費。(2)研究生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單一,研究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研究生教學方式與本科階段類同,仍然以灌輸為主要形式,師生互動很少,無法體現研究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研究生的學習始終是比較被動的,這就無法為學生提供深層次思考的空間,不利于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大多數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書本以外的知識涉及不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仍需加強。(3)對研究生的科研和實驗能力訓練不足。設計和完成研究生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經歷的學習過程。由于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學位課程設置、科研平臺、導師隊伍、學術氛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實驗能力、科研素質得不到培養,獨立設計和完成研究任務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若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使研究生科研素質和科研水平得到訓練和提高。(4)缺乏滿足學生實驗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實驗平臺和師資隊伍。創新型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是提高研究生的實踐和科學研究水平,這些都離不開高層次的研究實踐平臺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基礎醫學教學由于課程設置的緣故,多數實驗教學工作仍然依托本科生階段的教學中心完成,受實驗平臺和師資隊伍的限制,大多數實驗內容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設計性實驗內容,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效果。(5)教學效果考核評價制度不科學。對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情況的考核還不完善,大多數課程的考試依然沿用本科階段的紙面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考核模式,真正能夠檢驗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還沒有形成。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基礎醫學的教學目標。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考評機制。(6)研究生團隊意識和學術道德規范的教育效果不佳。良好的學風和高尚的學術道德,是研究生必備的思想素質。近年來,學術界抄襲、剽竊、造假的事件屢屢發生,給研究生培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教育研究生自覺維護學術道德,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強化學術誠信意識,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有效的將學術道德規范教育與研究生實驗技能培養相結合,使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真正生效,是我們應著力研究的內容。
2.基礎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醫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整體設計,分步推進。充分調研,綜合分析當前教育培養模式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通過對當前各高校在校研究生、管理人員等面對面訪談,征求他們對當前的基礎醫學教育培養的看法,了解他們對目前教育模式、課程設置和內容選擇上存在異議的方面,收集對相關內容的意見和建議,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生培養過程進行系統的改革;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與科研機構和就業單位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緊密合作關系。
2.1改革基礎醫學教學的課程設置
總體設想是,以當前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為出發點,在強化研究生自主設計實驗和科研創新為目的,改革現有的基礎醫學教學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中,逐步優化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優化理論與實驗教學時間分配,縮減理論授課課時,增加實驗學時。探索按照學科門類相近的原則集中授課節約授課時間的新方式,縮短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時間為8個月,使研究生盡早完成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將更多的精力投放科研實踐中,實現研究生早進實驗室、早完成實踐培訓,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基礎課程教學中,以問題教學為主,注重各專業知識的橫向聯系,突出知識的高、精、深。定期進行調研分析,對于今年來選課人數少或學生評價差的課程逐步取消,同時根據最新進展及時開設部分前沿性課程,如:蛋白質組學技術、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學技術等重大技術的實驗技能課程,為學生進入科研階段打下扎實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2.2強化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沒有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要培養出高質量、高層次的人才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建立創新的研究生實驗課程體系,突出對研究生實驗技能和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的培養成為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研究生教育要體現應有的寬廣度和縱深度,我們將探索建立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平臺。第一層次的實驗為基礎性實驗內容,關注PCR、細胞培養、SPF動物飼養、實驗動物處置、大型儀器設備操作等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層次的實驗為整合性實驗,依托機能學、形態學、分子醫學等教學中心開設,綜合性實驗打破單一課程界限,按照學科相近的原則上重組實驗內容,由教學團隊給定研究內容,學生自主設計,導師組修訂完善后,采用小班制歷經2-3月由學生以自組團隊方式完成,實驗里程和最后結果由實驗室監督并給出成績。第三層次的實驗主要依托研究生科技計劃項目、省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進行,由研究生組成團隊自主設計研究內容、尋找合作導師聯合申請,獲批后按照項目管理模式進行,研究主要依托省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完成,須提交研究結題報告和發表文章,成績納入實驗成績。為了達到培養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生實驗內容設置以整合性和設計、創新性實驗為主,兩者實驗內容分別占到40%和30%。
2.3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
為了達到鍛煉研究生科研綜合能力的目的,將在教學中改變以往教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參與的情況。課程教學由以傳授己有知識和成果為主要內容的傳授性教學方式,向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學方式轉變。變課程教學的單向灌輸方式成為研究生主動學習和教師課堂講授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壓縮理論教學學時的同時,鼓勵各課程采用啟發式、講座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基礎教學密切聯系臨床實踐和學科前沿進展。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在側重于傳授式教學方式的同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各課程均開設一定比例的講座式、研討式教學內容,鼓勵研究生為組織者和主體參與課堂討論。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院還集全院師資力量開設一系列學術前沿講座和文獻綜述類課程,以計算學分和成績的方式使研究生更廣泛地參與拓寬學術視野的討論,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在介紹課程最新研究進展時,在介紹常見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如何追蹤國內外本學科的研究進展,如何有效閱讀中外文文獻。此外,研究生科研能力重要的環節還包括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將非常重視以實驗結果中表格和圖片為導向的教學,在專題講座和論文匯報中強調實驗結果中表和圖片解讀的重要性,引導研究生如何分析這些表和圖,并反追蹤這些表和圖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原理和應用范圍,在學習如何解讀實驗結果的同時,逆向式培養研究生對實驗方法的了解。總之,只有通過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研究生科研認識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課程教學成為訓練研究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舞臺,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目標。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課程教學質量高低,與研究生教師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方法有著重要的關系。項目進展期間,我們將圍繞課程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學術素養、教學和研究水平;嚴格研究生授課教師的遴選,把研究生教師的遴選、培訓、考核、聘任有機結合起來,選用有經驗的教師承擔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考核,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引進激勵和競爭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積極性,保持研究生教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5]。
2.5完善和建立研究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考評體系
深化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改革還應包括靈活選擇考核方式。改變單一評價方式,建立多維考評方式,改變以往的終結性評價一錘定音為關注學生發展的形成性評價。根據課程性質選擇包括卷面考試、研討報告、實踐項目報告、自學作業、論文、答辯等在內的多種評價方式。考試方式可采取閉卷或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和文獻綜述等,閉卷考試應與其他考核方式有機結合。如通過課程論文、研討報告、文獻綜述等的考核方式,促使研究生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國內外的學術前沿,拓寬知識面。利用技能實驗考試驗證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答辯的方式培養學生匯報、做圖、應對挑戰等綜合素質。
2.6強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規范和科研誠信意識
在基礎醫學教學和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突出對研究生加強學術道德規范和科研誠信意識的引導,將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納入研究生理論與實驗課程學習的每一個考核環節中,通過在科研素質培養中加入典型案例,使研究生認識到堅守學術道德規范在事業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堅定不移地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和處理科學問題。
2.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加強實驗教學中心內涵建設
3.如何提高本科生基礎醫學課程的課堂注意力
4.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 促進基礎醫學實驗設計課程建設
5.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6.基礎醫學師資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7.長學制醫學生基礎醫學教育PBL教學體會與實踐
8.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
9.轉化醫學理念下的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
10.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初探
11.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建設與思考
12.PBL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13.實習護生對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評價的分析
14.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5.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6.基礎醫學專業人體寄生蟲學教學體會與反思 優先出
17.網絡環境下PBL模式在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
18.用創新思維引領基礎醫學課程的系統整合——以循環、消化系統整合課程為例
19.以問題為中心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本土化”的探討
20.我國部分醫學院校基礎醫學考試試題分析
21.高校擴招對基礎醫學教學質量的影響及其對策
22.基礎醫學教育改革與實踐
23.改革與構建基礎醫學實驗課體系的思考
24.基礎醫學教師走向臨床的建議
25.創新為導向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優
26.地方醫學院校基礎醫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7.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對策
28.PBL教學在基礎醫學免疫與感染模塊教學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 優
29.編寫基礎醫學PBL案例的體會
30.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
31.“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研究初探
32.八年制醫學院校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網站現狀調查與分析 優
33.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34.醫教協同模式下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優
35.我國高等院校基礎醫學研究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視角的討論
36.地方本科院校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
37.理工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基礎醫學知識的教學模式探討
38.以“運動系統”為例探討基礎醫學課程整合
39.臨床實踐滲透于基礎醫學教育與培養大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研究
40.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技能的探索與實踐
41.以能力提高為導向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
42.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效果分析
43.基礎醫學實驗的構建及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44.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綜合考試的問題及對策
45.以終生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基礎醫學教育改革思考
46.臨床醫學生培養目標分析與基礎醫學教育階段考核評價方法思考
47.基礎醫學實驗技能競賽的實踐與體會
48.以職業技能為中心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的整合與實踐
49.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國際化建設的研究與探索
50.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
51.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52.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53.高等醫學院校創建基礎醫學實驗平臺的探索
54.提高基礎醫學學科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探討
55.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56.在醫學院校非臨床專業中實施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探索與實踐
57.基于卓越醫生培養的基礎醫學教學改革探索
58.基礎醫學與臨床結合創新性實驗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59.整合基礎醫學課程在非臨床醫學專業應用中的體會
60.提高基礎醫學英語閱讀能力探討
61.基礎醫學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方法與價值
62.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在藥學職業教育中的實踐
63.在高校基礎醫學教學中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探討
64.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對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探討
65.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66.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一體化融合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
67.以創新教育理念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和實踐
68.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69.PBL教學法在我國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
70.數碼互動系統在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的應用
71.情景式模擬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
72.中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對接問題的研究
73.基礎醫學教學方法的淺析與改革思考
74.構建現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75.以執業醫師考試為導向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76.“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77.培養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創新能力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研究
78.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79.TBL模式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探討
80.某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方案的構建與實踐 優
81.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在非臨床醫學專業的應用體會
82.基礎醫學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實驗設計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83.對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84.開展綜合性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提高醫學研究生科研技能
85.現代醫學教學理念:比利時基礎醫學教學分析
86.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初探 優先出
87.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8.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模式的整合與教學設想
89.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90.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在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中的建設與效果評價
91.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與教學調查分析
92.關于我國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93.對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94.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改革6年總結
95.PBL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
96.綜合性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構建
97.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1.2本科教育學習環境簡單,缺乏必需的社交經驗醫學生的本科學習任務相對其他專業更加繁重,課業、考試壓力大,大學生實踐活動較少,缺乏豐富的人際交往經驗。而研究生學習環境相對復雜,需要處理好與導師、同門、廠家、其他實驗室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誘惑。一旦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如何適應這種環境的改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種類多,知識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來源很多,甚至還會有跨專業報考的現象,所以知識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現代的醫學科學研究常常接觸到分子水平的實驗,本科為臨床醫學或護理學的醫學研究生比較缺乏。即使本科階段有一些相關基礎課,由于沒有認識到重要性,知識也比較薄弱;而本科為生物技術的研究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學背景知識。研究生階段的教學是以自學為主,在參差不齊的背景下,如何讓醫學研究生迅速學習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2醫學研究生科研技能培養的模式探討
2.1加強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累并進行科研嘗試為彌補本科生理論基礎薄弱的情況,研究生一年級主要是進行理論學習以滿足將來的科研要求,如實驗動物學提供動物實驗的基礎知識,科學研究嚴謹的設計和分析需要統計學。但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很多,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已有的學校研究生課程無法滿足每個方向的不同要求。為此,重點學習相關專業的背景知識尤為重要。如對于生殖醫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強生殖醫學和生殖生物學的基礎知識,與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為了讓研究生學習生殖相關基礎知識,學校最近專門開設了生殖生物學選修課程,供生殖醫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選修。現在的醫學研究已經深入細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種大型儀器。儀器分析課程可以幫助研究生了解常見大型儀器的原理,如用于斷層掃描的激光共聚焦、細胞檢測和分選用的流式細胞儀、超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等。通過這些理論課程的學習,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見大型儀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將來課題的實驗設計。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為每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提供足夠的理論知識。所以在已有的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通過組織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學習專業相關的專著就很有意義。如本實驗室從事發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組織學習發生相關的英文專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學后以講座的形式,給其他同學介紹各個章節的內容。通過這種途徑,在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和英文專著閱讀能力,鍛煉了總結、陳述、演示以及制作講解報告的能力,有助于開題報告和畢業答辯的順利完成。
2.2培養良好的實驗技能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滲透,是當前生命科學中迅速發展的前沿學科。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其實驗技術和方法已普遍應用到各個學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學技術,其他如細胞生物學等技術也在科研中廣泛使用,這些實驗技能的培養對于其課題開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研究生數量多,教育資源有限,即使有實驗課程安排也無法實現讓每個研究生動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不能僅靠學校的研究生課程;再者醫學研究生一般來自于醫學專業如臨床醫學或者護理學等,本科教育沒有經過分子生物學理論和實踐培訓,所以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后,還需要進一步培訓。為此,本實驗室在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一些嘗試。組織由多位教師、技術員和高年級博士組成的培訓團隊,以專題培訓的方式對實驗室基本科研技能進行短期培訓,包括RT-PCR、蘇木素伊紅染色、免疫熒光、Westernblot、流式細胞術、顯微鏡操作、文獻檢索等多種常規實驗方法和技術,目的是讓剛進入實驗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技術以及常規實驗儀器和設備的使用。實驗技能培訓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介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