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2: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醫臨床研究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內容
1、能概括全篇論文主要內容棗全文縮影。
2、包含有關鍵詞(實詞)。
3、應能反映文章的科學假說。
4、準確、易懂的學術語言棗避免文藝性、夸張性、廣告性語言。
(二)要求
1、簡短:一般不超過25個字,簡潔明了,實事求是。例如:益智顆粒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
2、具體:包括具體研究內容,不能抽象、籠統、含蓄和過大。例如:高血壓病的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
3、引人注目,富有創意,使人看到題目,愿意讀下去,了解具體內容。例如:溫運陽氣藥在急性黃疸肝炎治療中的作用、 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心絞痛(不穩定、變異、心梗后)。
(三)注意事項
1、動筆前想標題,寫完后定標題。
2、反復推敲,刪除無用虛詞如,“關于”、“研究”、“觀察”、“系統”等。
3、題目中不使用縮寫詞、專用詞、化學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詞。
4、題目中一般不用標點符號。
二、作者和單位
(一)作者資格
1、對課題設想、設計、實施、數據處理及論文學術性解釋有貢獻者;
2、起草論文或作重要、嚴格修改者;
3、對論文內容負責,拍板定稿,可以解釋問題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1.1一般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中醫針灸臨床研究的期刊論文,并以循證醫學模式為篩選標準,從中選出具有研究價值的論文30篇,其中18篇隨機對照試驗論文,12篇半隨機對照試驗論文;其次結合我院進行的針灸臨床研究案例,以循證醫學為指導,總結其研究價值與結果。
1.2方法 將選取的30篇研究論文,進行仔細閱讀與分析,總結其循證醫學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評價體系與相應標準、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研究結果對針灸臨床應用的影響等[3]。并且根據我院進行的針灸臨床研究,比對臨床研究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結合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與具體模式,改進針灸臨床研究方法,并在實踐中檢驗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結果
筆者通過翻閱分析所篩選出的針灸臨床研究論文,發現多數研究論文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隨機方法的選用。筆者選取的研究論文中,有18篇隨機對照試驗論文,但其中有10篇論文在隨機方法的選用上存在問題,對所使用的隨機選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這則缺乏科學性,大大降低了針灸臨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針灸臨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獨特性,在臨床上無法做到雙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研究時可以將其棄之不用,選取的資d的界定。對于臨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學嚴謹的診斷、納入、排除以及療效評定標準是研究成敗的關鍵所在,本組資料中,有7篇論文在標準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標準較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學界所公認的金標準,因此大大降低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④試驗中的不足。進行針灸研究時,沒有對各組間基線情況進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同時選用的統計學處理軟件不當,無法準確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與歸納,進而對研究質量產生影響。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就嚴重阻滯了中醫針灸晉級主流醫學的腳步,使得中醫針灸的臨床施用步履維艱。
3 討論
中醫針灸學是我國中醫文化的精華所在,而且經過五千余年的文化傳承仍然熠熠生輝,其自然具有極高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過就針灸學的局限性來看,在臨床治療中仍然是過于依賴醫護人員的知識積累與個人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針灸臨床研究的困難程度。目前,學界進行臨床研究的主要原則有隨機原則、對照原則以及雙盲原則,而且同質性隨機對照研究所取得的臨床研究效果可以說是最佳的論證依據[4]。特別是在循證醫學不斷興起的過程中,它為臨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顯著促進了臨床研究進程的發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證醫學模式下開展中醫針灸臨床研究就成為中醫學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語類分析
語類分析是篇章語言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語類是為實現某一交際目標,得到特定交際社團公認的語言交際類型(葛冬梅、楊瑞英,2005;龐繼賢、葉寧,2009)。語類分析主要在語篇層面結合功能進行,目的是闡釋學術文體的語篇推進結構和語言特征,體現了學術文體寫作的規范要求。
語類分析學說認為,每個學科的語類都有自己的特點,都遵循該學科的寫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驟安排結構和語言形式,學術論文作者通過適當的語步構建學術空間,發出自己的聲音,并得到所在交際社團的承認(Swales,1990)。當前有許多論文對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分析(如劉勝蓮、魏萬德,2009;余莉、梁永剛,2006等),但學位論文摘要和期刊論文摘要在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上不盡相同(Hyland,2005b),需要認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評
學位論文摘要是位于學位論文正文之前對論文整體內容進行概述的獨立學術語類。《MLA格式指南與學術出版準則》(1998)對論文摘要的要求是長度不超過350字,內容包括該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英語摘要,在中醫藥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除標題外,是唯一用英語寫作的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著論文的整體質量,是評判研究生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目前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論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認為引言的組織結構與整個論文的結構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四個語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導言部分,Swales(1990)有詳盡的語步分析,如下表1(改動自黃婷婷、許明武,2003)。目前對于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三個語步的語步分析較少。
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已經成為學術論文體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為學術界所公認。而國內大多數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也沿襲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對論文的引言部分進行體裁分析,而鮮有用此模式對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進行分析。實際上,摘要和引言屬于不同的體裁,Graetz(1985)認為論文摘要由四語步構成,即問題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結果(result)―結論(conclusion)。Bhatia(1993)認為,摘要由以下語步構成:(1)介紹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總結研究結果;(4)討論研究結論。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區別于引言,一則在于摘要由于字數限制,較少涉及研究領域的前期研究成果,側重點在于提出問題和介紹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須從文獻綜述入手,否則很難建立自己的研究領域,無法開展下一步的討論(徐有志等,2007)。二則摘要語篇較之于引言語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結論,而不宜占用過多篇幅展開討論。因此,一方面,鑒于國內對于學術論文摘要部分研究較少,而另一方面,學術論文摘要區別于引言,在第一語步和第四語步有其獨特特點,所以,有必要借鑒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國際上對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對機械工程、西醫外科學、應用語言學文、社會學的研究,當前對中醫藥英語摘要的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偏誤分析(如段平、顧維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沒有對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也沒有在更高層次上對中醫藥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特點進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項研究的語料是中醫藥碩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500字左右)、中醫藥博士論文英語摘要(500―1000字)、中醫藥期刊論文英語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論文從中國知網期刊論文庫和碩博士論文庫中隨機抽樣。論文上傳的時間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為了保證本項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結合中醫藥類學術論文實際,在對論文進行編號后我對語料進行預分類,分類標準如下。
(一)理論研究類
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中醫藥類某一專題,對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梳理,或者對大量前人經驗、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如文獻綜述、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
(二)實驗研究類
在實驗室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藥作用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實驗動物。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三)臨床研究類
在臨床研究中,或在臨床實際運用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藥作用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患者。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同時,根據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鑒黃婷婷、許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對論文摘要進行四大語步的分類: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判斷摘要的文字的語步范圍,來自于該文字使用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型。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語步及體裁分類
通過對語料進行初步分類。分類結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傳統的論文英語摘要寫作模式。首先,理論研究類是區別于其他學科領域論文的特有類型。由于中醫藥研究重視對傳統醫學知識的集成和積累,因此文獻綜述、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是不可或缺的論文體裁,而其他學科領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醫學術論文中,除期刊論文可以有文獻綜述的體裁,一般不允許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論文以純理論研究的形式出現,因而在摘要中也不會出現理論研究的類型。
其次,通過實際分類發現,在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況,即介紹和討論理論背景后,通過實驗室或者臨床應用證明理論指導下對受試進行實驗,或者對患者進行施治的情況。而期刊論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選擇省略對理論背景的討論,使用直接描述實驗或者臨床應用的寫作策略。同時,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討論的情況,只對實驗過程或者臨床作用進行討論。
最后,可以發現,在類型分布上,碩士學位論文學位摘要的種類數量比較平均,以理論研究稍多;而博士學位論文明顯以理論研究加實驗室研究的混合研究類較多,可以推斷,博士論文在理論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參與實驗室研究工作,故而此類較多。同樣,因為大多數博士論文的摘要中會包含理論背景,臨床研究類的論文數量較少。期刊論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分布平均。這可能和期刊論文的篇幅有限有關,側重點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語步分析
1.理論研究語步分析。
通過對理論研究的基本語步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論研究類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導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雖然長度不同,均涵蓋導言部分的三大語步,即M1: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據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碩士學位論文A7每段開頭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論文全文中有相似語步,以C2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分析。
在具體語步分析中,我們發現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極為相似。碩博士學位論文均采用IMRC的結構,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結構。有兩點值得注意:(1)與表1進行對照,論文作者在摘要的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闡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達到占據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導言部分的其他語步。(2)IMRC結構與Swales(1990)的IMRD結構略有不同,討論部分(discussion)為結論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實際上印證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觀點,可見摘要語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選擇突出研究方法、步驟和結果的策略,而省略導言語步和討論語步。
3.混合研究語步分析。
首先,在三種英語論文摘要中,在期刊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數量為零。我認為,并非期刊論文的實驗過程和臨床應用沒有結合理論,而是在語步中理論并沒有體現。
同時,博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的語步特點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語步推進模式,對理論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論文B9為例,有清晰的元語篇標記(meta-discourse)完成語步轉換: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紹感染性肺炎的定義和分類,提到此病“一般屬于中醫風溫、咳嗽等范疇”。第二段的元語篇結構為:
“本文分為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方面,運用溫病學理論、認識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重點探討中醫與現代現代醫學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認識上的契合點。”
第四段出現對應的元語篇結構:
“臨床研究方面,根據癥狀表現,對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進行辨證分型,總結臨床用藥,結果顯示,感染性肺炎臨床常見證型為痰熱壅肺與風熱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氣以透邪的中藥屬解表、清熱、怯濕、止咳、化痰等類。”
在英文摘要中,相對應的原作者的表述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對比后可發現,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對感染性肺炎的分類代替了對本文結構的闡述。而臨床研究部分合并縮短至理論研究之后。我檢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對研究意義的闡述,而沒有對臨床研究中更詳細的闡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數、所在醫院情況,都沒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雖然對中文摘要的語步和元語篇功能具有有效應用,然而該意識沒有順利轉移到英文摘要中,導致英文摘要內容空泛,語步不清晰。
最后,我們發現,和實驗研究、臨床研類的語步不同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語步更多出現討論部分,或者討論和結論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語步推進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夠進行討論,以及論文評審的要求。
四、結論與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中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語類分析從兩個方面體現復雜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黃婷婷、許明武,2003),也發現類似的語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沒有對論文進行分類,中醫藥論文類型復雜,除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長度不同造成內容取舍外,中醫藥論文本身也有理論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類,劉勝蓮、魏萬德(2010)指出,國外論文摘要的IMRD語步出現頻率很高,而國內論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語步,或者將方法語步和引言或結果語步并合,而我們發現,在中醫藥論文摘要中,理論研究甚至會省略方法、結果、討論等多語步,實驗研究部分有獨立式的結論語步。此外,在論文抽樣中沒有出現混合研究的期刊論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無法展開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的語步推進。因此,中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除IMRD語步推進模式,還有I及IMRC語步推進模式。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本文對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的語類進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歸類,對中醫藥研究生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和研究具有借鑒意義,在教學中應當注意規范學生對論文寫作語篇規范和論文分類的意識。同時,由于選取的語料數量有限,抽樣樣本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進行交流,不能了解論文摘要建構過程。最后,論文作者可能的中醫藥文化背景和教育經歷可能對語篇建構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劉勝蓮,魏萬德.英文摘要方法語步中體裁結構及語言特點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顧維萍.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中國翻譯,2002,23,(4):47-55.
[12]葛冬梅,楊瑞英.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J].現代外語,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語用失誤――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一項調查[J].中國科翻譯,2002,15,(2):44-46.
[14]黃婷婷,許明武.中外經濟類期刊英文摘要語步結構分析[J].外語教育,2003:34-38.
[15]龐繼賢,葉寧.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34-36.
[16]王高生.論文摘要的撰寫及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麗輝,徐濤.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J].中國外語,2007,4,(4):47-51.
臨床型中醫研究生培養目的必須是將來能在臨床第一線運用中醫技術服務大眾。在導師選擇研究生時,必須強調學生對中醫的熱愛與自信力,如果沒有這一前提,學生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掌握中醫知識與技能,而僅把三年的學位培養作為自己獲取高一級職位或留在高一級城市工作的資本,缺乏主動鉆研中醫基礎理論、經典著作和臨床技能的動力,也就根本談不上提高自身中醫修養與中醫臨床能力。臨床研究生的培養是為將來擔負中醫臨床工作培養人才,故臨床能力的培養是整個學位培養的核心內容,離開了臨床這一核心內容的培養,讓學生三年的培養周期僅圍繞導師的某一課題度過,或做實驗,或做流行病學調查,而沒有讓學生有機會到各個相關科室第一線進行臨床管理與診療,那三年培養周期結束后可能成為“只專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碩博士,其實際臨床能力甚至不及長期工作于臨床一線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碩士學位,這類學生畢業后又往往自視甚高,不肯擔任住院級臨床工作,不愿從臨床第一線做起,猛補自己臨床實踐能力的不足,而成為類似于“雞肋”的“人才”,這將影響中醫的發展,也是臨床中醫人才培養的失敗。
二、在研究生培養方式上,學生廣泛自學與導師言
傳身教相結合,著重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我曾是一名上海中醫學院五年制臨床博士研究生,感謝我的導師陳湘君教授,她為我設計了一種立足臨床,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培養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開始跟隨導師門診隨診,同時導師又推薦我跟隨我院內科名家胡建華、姚培發等其他內、外科老中醫學習,熟悉常見病及專科病癥的中醫臨床診治方法。第二年開始,我即赴西醫單位專科病房與門診學習,跟隨西醫風濕名家陳順樂、顧越英教授學習專科的西醫診治方法及實驗室技術。自第三年開始,我參與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醫院119例皮肌炎的中醫證型及預后的家庭訪問及統計,并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了自已中醫診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畢業課題設計,同時以此申報國家中管局課題獲得成功。在進行科研課題的同時,完成了兩年的內科一級科室,包括急診、心監、功能科室及風濕病專科病房的實習,實習時基本獨擋一面地參與床位管理、門診及科室一線值班等住院醫師工作,通過兩年的鍛煉,臨床能力基本達到了高年資住院醫生水平。故在畢業后很快適應內科門診及專科病房工作,順利晉升主治醫師。從我的培養歷程來看,除了在導師指導下的中醫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外,更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生期間除學校規定的課程外,還借閱了大量的中醫著作及本專業西醫著作,邊學習邊實踐,將學科的中西醫理論基礎知識在臨床中加以消化實踐,逐步提高自己的臨床思辨能力。我覺得我的以自學與名家帶教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是值得推廣的,雖然我當時是五年制完成的臨床博士生培養,時間相對于三年制的碩士生培養較寬裕,但如果現行的三年制臨床研究生的培養參照我的培養內容,將臨床實踐的時間擴大到兩年,并希望能夠盡量涵蓋所有與專科相關的臨床科室的輪轉,適當壓縮理論課時間,將理論課學習與課題設計與完成的內容穿插到兩年的臨床實踐中,強調學生自學與廣泛閱讀相關專著的培養內容,這樣,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臨床技能培養中強調膽大心細、虛心求教,要學會溝通技巧
要培養出一個臨床型研究生,不僅要著重培養其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并要適當培養其溝通技巧,既要能虛心向上級醫師請教,更要勇于實踐思考。只有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決斷力、洞察力,這樣才不會失去尋找蛛絲馬跡的臨床診斷依據的機會,又不會因為糾結于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而耽誤治療時機。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是每個醫生能夠做到換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從病人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自我利益或面子出發,這樣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良好的醫患關系反過來也會提高診治的正確性并促進診治的依從性。
四、在畢業課題選題上,做到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并學會臨床病例總結技巧
[主題詞] 中醫藥學文獻;針灸學
SystematicalValuationandLitera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uBin
,HeJing,LiNing,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heFirstHospitalofHuaxiMedicalUniversity,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Conceptionandroughmethodsandclinicaldirectingsignificanceofsystemat
icvaluationareintroducedbrieflytoworker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
connectionanddiffer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turereviewa
ndsystematicalvaluation,
importantsignificanceofsystematicalvalu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literature,problemsandcounter
measurefacedby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
ature,
feasibilityof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
ture.
[Keywords] MedPharmacolLiteratureTCM;AcupMoxScience
系統評價是建立在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基礎上的研究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醫學界越來越重視這一項工作在臨床醫學科研中的作用。系統評價是在閱讀和分析大量文獻基礎上,對某個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歸納后所寫的文章。但主要是對某一課題或項目所有的研究論文進行全面、系統的質量評估后,對多個隨機對照試驗(RC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采用系統方法,綜合原始研究報告的數據和定性分析,以較全面準確地掌握該項研究的現狀、臨床療效的真實性程度及其可應用性并準確地作出結論(有效、無效、進一步研究)。系統評價的成果正作為許多發達國家衛生決策的依據,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醫療實踐、衛生決策、醫療保險、醫學教育、醫療科研和新藥開發,在臨床醫學的發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國內,中醫針灸臨床研究文獻的系統評價還處于空白狀態,但隨著循證醫學觀念的滲入,已有研究者開始做中醫針灸文獻的系統評價工作。
1 針灸文獻綜述與系統評價的聯系與區別
針灸文獻綜述與系統評價的研究對象都是文獻,都是在閱讀和分析大量文獻基礎上,對某個研究問題在某一研究時期內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歸納后所寫的文章。但它們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在原始資料的收集方面,文獻綜述偏重于全面,無論是隨機對照或非隨機對照試驗以及個案、經驗介紹,只要涉及所觀察的問題,都納入到研究對象中,極少考慮文章所反映的研究質量。而系統評價是在對某一課題或項目所有的研究論文進行全面、系統的質量評估后,對多個隨機對照試驗(RCTs)進行研究。②在分析方面,文獻綜述沒有通過定量方法來綜合數據而是憑綜述者的主觀判斷。而系統評價采用系統方法,如Meta分析,綜合原始研究報告的數據并定性分析。③當發現相同的幾個研究具有不同結果時,文獻綜述者往往主觀加以選擇或摒棄,或無所適從,或羅列不同的結論。而系統評價者對不同研究結果應用特定的統計方法定量地進行Meta分析,較準確地作出結論。可見,雖然文獻綜述和系統評價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對于許多臨床醫生,不用耗費大量精力,在不同的信息載體上去翻閱浩瀚的資料,可依賴它獲取信息,但是,系統評價比描述性綜述具有更科學的內核,其可信度更高。
2 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的重要意義
針灸療法對很多疾病臨床療效確切,但由于在臨床研究上對方法學的應用不夠重視,缺乏高質量的臨床研究依據,所以未被世界充分承認和利用,甚至未被國內的西醫工作者普遍承認和利用,導致目前針灸治療的病種越來越局限。隨著循證醫學觀念的滲入,人們會更加信賴有科學依據的結論。文獻的系統評價是建立在全面、系統的對文獻研究質量評價基礎上,其結論證據性最強。開展針灸文獻的系統評價對針灸學的發展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極好的機遇。開展針灸文獻的系統評價有以下意義:①全面了解針灸臨床科研方法學的應用狀況、存在問題,對研究質量的總體水平作出評估。②為進一步開展針灸臨床研究在方法學上提出指導性意見。③對針灸或針藥結合治療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較客觀的評估以指導臨床治療決策。④有利于針灸醫學與國際接軌,促進針灸醫學走向世界。
3 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循證醫學/系統評價的關鍵在于“證據”的真實可靠程度及“證據”的重要性。如果用于系統性評述的原始材料―――已發表和未發表的研究論文質量較差,證據的可靠程度較低,則系統性評述的結果將會產生很大的偏倚,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使循證醫學成為“無米之炊”。針灸研究的論文,包括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針灸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普遍存在采用嚴格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方法進行的臨床研究論文所占比例很少的問題。1990年,荷蘭作者Riet等對從1963~1989年的有關針刺治療慢性疼痛的文獻進行了Meta分析,未能從英文版中醫雜志找到適合分析的文章,因為該雜志關于這方面的論文均為病例組報告。因此,進行針灸的系統評價研究,在強調科研人員科學道德的同時,還要在臨床科研人員,包括針灸雜志的編輯人員中開展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方法的培訓,提高針灸研究人員的科研素質,以提高針灸研究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在有條件的單位,對一些針灸常見病、疑難病進行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
4 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的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5-0122-02
中醫藥期刊刊登的是中醫、中藥領域研究的新成果,作為中醫藥期刊的編輯應當具有中醫藥的專業知識。現在新入行的中醫編輯都是中醫藥碩士畢業生,已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夫,但離合格的中醫編輯差距還是很大,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符合中醫藥期刊辦刊的需要。本文就新入行編輯的業務能力提升進行討論。
一、學習科技期刊出版知識,了解工作內容
業務能力的培養從學習業務知識開始。新入行的編輯并未進行過出版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因此正式接觸編輯工作之前首先需學習編輯出版知識。《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它內容豐富,涵蓋了科技編輯應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閱讀后就會知道編輯出版是怎么回事,編輯應該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建議新編輯從閱讀《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開始,邊學習邊對照自己的刊物。重點掌握各種應遵守的標準和規范,如標點符號,量和單位,數字用法的規定,圖表的規范,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必須學習出版政策、法律法規,如《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知道依法辦刊;學習部門制度性文件和業務材料,如崗位職責、編校流程、編輯規范[1]、《常用中藥處方用名規范表》、中醫學的特定用字(來源于中醫經典的某些病、癥的描述用字,有其獨特的含義),利于工作有序、規范開展。
了解常用的參考書籍,便于查找資料。熟悉本部門醫藥學專著、工具書和教材的名錄及存放位置,學習工具書的使用,尤其要學習使用《中醫經典索引》、《中醫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熟悉《中醫癥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內容,中醫臨床研究一般是在二者指導下開展的,中醫論文常須引用其中的診療標準;熟悉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研究所的《中醫藥主題詞表》。這些都是在編輯加工稿件時常常要翻閱的。
學習本刊“投稿須知”。投稿須知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報道宗旨,欄目設置,文稿內容、格式要求,都是要求作者的,當然編輯也是必須知道的。可通過閱讀過刊、存檔稿件,了解本刊的版面、格式、專欄,了解中醫藥論文處理的程序、編輯加工要點,為下一步進行編輯工作做好準備。
編輯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操作性很強,涉及多方面的理論和技能,編輯能力培養主要的途徑就是反復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新編輯可以參與校對工作,在對紅中見識各式各樣的錯誤,這是將前期學習的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可以學習老編輯的改稿過程,可以將腦子里的理論與實際的稿件聯系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校對工作后,在有經驗老編輯的帶領下,可以著手處理稿件,親歷初審、送審、退修、編輯加工、簽發的過程,在初審過程中嚴格遵守“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整體性”的原則,并以此為指導思想進行稿件編輯加工。在青年編輯已經比較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工作程序后,讓他們擔當全權責任人,使他們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和壓力感[2]。老編輯要心底無私,手把手地教,把自己總結的心得傳授給新編輯;新編輯要細心聆聽,用心作筆記,不懂就問,勤查閱資料。
在編輯實踐中,宜根據審稿任務學習計算機檢索、學術不端文獻檢測和統計學軟件,如選題是否新穎,宜選擇主題詞檢索,看看類似發表的文獻是多還是少,再結合論文的核心內容進行判斷;內容是否重復發表,可借助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判斷;數據處理是否正確,需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核算。帶著目的的學習是高效的,新編輯一般很快能掌握。
審稿能力是編輯的基本功,如不會審稿便不會改稿。編輯初審的任務是:審查來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報道范圍,來稿與已經發表和準備刊登的同類文稿比較有無獨到之處;對來稿內容質量和發表價值作初步評價;決定來稿是否需送編委或有關專家復審[3]。建議多閱讀審稿專家意見、老編輯發稿意見,要結合論文仔細品讀,學習審稿思路,逐步建立審稿思維。將自己初審的意見記錄下來,等復審意見回來后作比對,看看自己看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問題沒看到,經過多次實踐,審稿能力會得以提高。
中圖分類號:R25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5-0074-05
失眠又稱“不寐”、“不得臥”、“目不瞑”,是由于機體臟腑功能紊亂,陽盛陰虧,陰陽失交,不能相互維系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一種病證[1]。據統計,我國失眠的發生率約為10%~20%[2]。失眠容易導致記憶力減退、抑郁、焦慮、狂躁等精神癥狀的發生,病久會導致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生殖系統等多臟器系統疾病,從而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妨礙患者的社會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療成為醫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西醫治療失眠以藥物和心理療法為主,鎮靜安眠藥物副作用明顯,心理療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針灸治療失眠,以交通陰陽、寧心安神為法,具有整體調整的特色和優勢,更可隨證在基本處方的基礎上加減取穴,從而實現辨證論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操作方便,無明顯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被稱為“綠色療法”。《靈樞?根結》曰:“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陽與陰,精氣乃光,合形于氣,使神內藏”,闡明了針灸有調和陰陽,安神定志的作用,參照2012版《針灸治療學》內科病證中“不寐”的治療,以照海、申脈、三陰交、神門、安眠、四神聰為失眠的基本處方,以調節陰陽蹺脈、益氣養血、寧心安神[3]。
失眠的證型可分為肝郁化火證、痰熱擾心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和心膽氣虛證等[1]。當今社會,人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差距,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致使人們心理壓力過大,情志不暢,肝氣郁結,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擾動心神,或灼傷陰血而致心血失養,心神不安,從而使肝郁化火導致的失眠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并較其他證型的失眠癥更為突出。參照周仲瑛主編的《中醫內科學》[1]心系病癥篇章中不寐之肝郁化火證的診斷標準如下:①主癥:不寐,甚則徹夜不寐,急躁易怒;②兼癥: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而苦,不思飲食,便秘溲赤,胸悶脅痛;③舌脈象:舌紅苔黃,脈弦而數。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應以疏肝解郁、清熱瀉火、養血安神為基本治則,臨床上選取符合證型之穴位、適合病情之療法尤為重要,故在常規取穴基礎上配以水溝、太沖、合谷、行間、風池等穴予以辨證施治。除體針治療外,尚有頭針療法、電針療法、刺絡拔罐療法、穴位敷貼療法及綜合療法,為臨床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提供了多種新穎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將近年來臨床上關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的針灸治療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體針療法
1.1常規刺法段延萍等[4]以疏肝泄熱、開竅安神為法,取穴水溝、太沖、合谷、三陰交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水溝以25 mm毫針向上斜刺,行捻轉手法至患者有強烈酸脹感、目中流淚為度,太沖、合谷行瀉法,三陰交平補平瀉,針刺后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針1次,每日治療1次,10 次為1療程,輔以患者心理開導,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總有效率為86.1%。
1.2“俞募配穴”刺法《難經?六十七難》曰:“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故俞募相配可通過調整臟腑陰陽來治療失眠。張荑雯[5]取心肝經俞募穴配以行間、俠溪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93.33%,86.67%,P
1.3補“照海”瀉“申脈”刺法中醫認為失眠與陰陽蹺脈“司目之開闔”的功能失調有關,且“陽蹺脈出于足太陽之申脈,陰蹺脈出于足少陰之照海”,故補照海可益水生陰,瀉申脈以滋陰潛陽,從而使“陰氣盛則目瞑”。馬新平等[7]以補“照海”瀉“申脈”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痊愈率、愈顯率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66.7%,40.0%;93.3%,83.3%;P
1.4“前四關”刺法“前四關”是指印堂穴、百會穴、間谷穴(三間穴與合谷穴連線的中點)、火硬穴(同行間穴),是由董氏奇穴門人楊維杰先生在董氏奇穴理論指導下,結合自身多年臨床經驗創建的配穴,因間谷穴和火硬穴在傳統“四關穴”前,故名“前四關”。間谷穴與火硬穴相配,既開宣上焦心胸氣郁,又清疏下焦肝膽郁熱,輔以印堂穴、百會穴調補中氣,健腦寧神,故臨床適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治療。關銘坤[8]采用“前四關”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3例,對照組取印堂、百會、太沖、勞宮,結果:2組臨床療效和遠期療效沒有明顯的差別,但針刺“前四關”為主的治療方法臨床起效較快,證候評分降低程度優于常規辨證取穴組。結論:“前四關”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起效快,療效佳,對肝郁化火證主要癥狀的改善情況較優。
1.5“龍虎交戰”針法“龍虎交戰”針法首載于《金針賦》,“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原用于治療痛證,盛驥鋒[9]選取風池穴行龍虎交戰針法治療失眠取得了良好療效,認為該手法可“調和陰陽”“補虛瀉實”。吳節教授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該針法行氣活血作用強,且在肝俞穴施此針法,許多抑郁、焦慮患者立覺情志舒暢,是以達到疏肝瀉火、補虛瀉實、調和陰陽的功效,周睿[10]在對照組常規取穴針刺的基礎上加予肝俞行此針法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36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結果治療組痊愈率及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屈亞哲[11]于肝俞穴行“龍虎交戰”針法配合常規針刺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56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發現此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狀態方面較常規針刺有一定優勢,但差異無顯著意義。結論:以肝俞穴施“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失眠較常規針刺有一定優勢,值得進一步研究。
1.6雙“十”字針法趙軍教授結合傳統中醫經絡理論、現代神經系統功能定位,及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雙“十”字針法以專門治療肝郁失眠[12]。該法選取百會、四神聰、膻中穴為雙“十”字之主穴:先平刺百會,再從四神聰向百會平刺形成第一個“十”字,以調理督脈安腦神;于膻中向外四方平刺形成第二個“十”字,輔以太沖以行氣解郁散肝火;再取神門以開心經經氣寧心神;同時針刺照海、申脈以調陰陽蹺脈而助安眠。趙軍教授采用此法治療肝郁失眠臨床上雖屢獲佳效,但尚無相關隨機對照研究。
2頭針療法
2.1“頭三神穴”刺法“頭三神穴”包括神庭、本神、四神聰,三穴合用以醒腦開竅、鎮靜安神。李曉艷[13]采用向后平刺針刺頭三神穴加常規針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愈顯率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P均
2.2“頭皮針”法“頭皮針”是根據傳統的臟腑經絡理論及現代大腦皮質功能定位在頭皮的投影,針刺頭部特定的穴線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此法直接刺激諸陽之會,具有疏通經絡、理氣開郁、活血化瘀之效,從西醫學機理上來說此法更能激活額、頂區對睡眠機制的調節作用,從而提高睡眠質量。茅盈盈[14]采用朱明清教授朱氏取穴法,取額頂帶頭皮針(屬督脈)以調理腦神、額旁1帶延長線頭皮針(屬足少陽膽經)以疏肝膽氣機,條暢情志,治療肝郁失眠患者33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對照組(93.54%,84.37%;P
3電針療法
3.1以“四關穴”為主的電針療法雙側合谷、太沖穴合稱“四關穴”,合谷主調氣,為大腸經之原穴,而大腸經屬陽;太沖主調血,為肝經之原穴和腧穴,而肝經屬陰,兩穴相合便可調和陰陽、調達氣血、調理臟腑;同時,肝經之太沖與督脈之印堂、百會穴合用,基于肝經與督脈會于巔且督脈入絡腦的理論,則有寧腦安神的功效。四穴同用,對機體起到了整體調整的作用,共奏疏肝清熱、調暢氣血、通絡寧神之效。王英名[15]采用電針“四關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在睡眠率、PSQI、SRSS、HAMA、HRSD及WHOQOL-100等多項指標的改善程度上均明顯優于口服丹梔逍遙丸組。陳俊如[16]用電針四關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總有效率亦明顯高于口服丹梔逍遙丸組(96.67%,70.0%,P
3.2以“俞募配穴”為主的電針療法陳品洋[17]在常規取穴(神門、內關、百會、安眠)的基礎上配合心肝經俞募穴(心俞、巨闕、肝俞、期門),各穴得氣后加用電針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及PSQI多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常規取穴配合行間、太沖、風池穴的單純電針組。結論:“俞募配穴”結合電針在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日間功能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單純電針組。
4刺絡拔罐法
張爭昌[18]把刺絡放血的作用機理歸納為疏通經絡、泄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瘀去滯、醒腦開竅、鎮靜止痛、調整陰陽、調和氣血等方面。將肝經俞募穴與刺絡拔罐法相結合,更可協同產生疏肝瀉火,安神定志之效,從而有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王政研等[19]采用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有效率、愈顯率分別顯著高于單純火罐組、單純針刺組,對于患者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的積分改善顯著優于兩個對照組。結論: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法是肝郁化火型失眠癥可靠的非特異性自然療法。
5發泡療法
謝福利等[20]取穴雙側太沖和右側沖陽,以雄黃4 g,百草霜1 g,大蒜10 g搗碎混勻后貼敷24 h,1次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1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5.3%。結論: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可通過穴位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協同調整氣血、陰陽、虛實,從而治療失眠,且起效迅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和進一步研究。
6綜合療法
6.1針刺結合中藥內服療法李琳[21]采用針刺結合加味逍遙散內服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和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口服艾司唑侖組(P
6.2針刺結合耳穴貼壓療法《靈樞?素問》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皆上通于耳,因此刺激相應部位耳穴,能通行經氣,調節臟腑陰陽[25],對耳穴神門、交感、皮質下的刺激,可產生鎮靜、安神、催眠的作用[26]。宋春華等[27]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針刺:寧神穴(宋春華教授自擬,位于四、五掌骨間隙掌側,無名指與小指根部聯合下約0.5cm處)、于氏頭穴[28]叢刺分區額區(定位為神庭透囪會,與其平行的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風池、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公孫、涌泉、心俞、肝俞;耳穴: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肝區。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口服舒樂安定片對照組(93.33%,80.0%,P
6.3針刺結合刺血療法章小娟[29]采用針刺結合四花穴刺絡放血拔罐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與針刺結合耳穴貼壓組進行對照研究,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6.4針刺結合俞募穴拔罐療法堵靖舒[33]采用針刺結合俞募穴拔罐療法治療30例氣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針刺取穴神門、內關、太沖、行間、百會、風池、安眠,拔罐取穴膻中、肝俞、期門、膽俞、日月、肺俞、中府,遵循先拔罐后針刺、先仰臥再俯臥的步驟,結果總有效率與常規針刺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治療組在改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及總積分方面有顯著優勢。
6.5針刺結合音樂療法音樂治療失眠,是通過聆聽音樂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刺激人的感情中樞,引起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消除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從而改善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病變在肝,肝在音為角,在針刺治療的同時配合聆聽以角音為主音的音樂,可以共奏清熱瀉火、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功,達到治療目的。姜鵬博[34]在常規針刺時,循環播放《莊周夢蝶》、《漢宮秋月》、《春風得意》、《江南竹絲樂》、《江南好》、《江河水》6首以角音為主音的樂曲,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對照組(93.33%,80.00%;P
6.6頭皮針結合體針療法姜鵬博[35]采用頭皮針與體針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對睡眠質量的改善及肝郁化火癥候評分的改善均顯著優于傳統體針治療組。結論:頭皮針刺結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比傳統體針治療更具優勢。
6.7電針結合刺血療法呂晃禎[36]采用電針結合雙側耳尖、行間穴點刺放血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2例,結果2個療程后治療組除在PSQI量表評定多方面優于口服龍膽瀉肝湯組外,在中醫證候、臨床癥狀、體征等方面2組療效相近。結論:電針結合刺血療法較口服中藥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白天活動功能。
6.8電針結合耳穴貼壓療法游峻鳴[37]采用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內分泌、肝、心,治療肝火擾心型不寐32例(證型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及PSQI中多項評分的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針刺組。結論: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法對于肝火擾心型失眠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6.9電針結合穴位敷貼療法張彬[38]在給予常規電針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對照組分別采用丹梔逍遙散和安慰劑貼敷心肝經俞募穴,每組各3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00%,76.67%,P
6.10走罐結合艾灸療法張梅[39]在給予加味逍遙丸合杞菊地黃丸口服的基礎上,治療組采用背部走罐并艾灸,對照組加服艾司唑侖,各治療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41例,①走罐:大椎-腰俞、大杼-白環俞、附分-秩邊行緩慢柔和的往返走罐,肩井、肝俞行重走或坐罐;②艾灸:先用灸盒依次灸脾、腎俞、八s,背部督脈經及膀胱經第一、二側線部,神闕、關元,再以火龍罐灸雙足三里、雙涌泉。結果,2組療效無顯著差異,但在遠期療效、睡眠質量及焦慮抑郁評分上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走罐結合艾灸療法能顯著改善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癥患者的睡眠質量。
6.11耳穴貼壓結合中藥療法鄧世旺[40]在2組都內服丹梔逍遙散加減的基礎上,治療組加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內分泌、三焦、心、肝治療,結果,治療組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及日間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耳穴貼壓結合中藥內服是臨床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更為有效的療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
6.12刺絡放血結合中藥療法李滿霞[41]取百會、大椎和神庭、印堂2組穴位交替施行三棱針刺絡放血,配合龍膽瀉肝湯加味治療肝火擾心證失眠33例(證候標準同肝郁化火證),結果顯效率顯著高于單純龍膽瀉肝湯加味組和單純三棱針刺絡放血組,而3組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別。結論:采用龍膽瀉肝湯加味結合三棱針刺絡放血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可切實提高臨床療效。
7討論
肝郁化火型失眠雖病位在心,實則病機主要在肝,為肝的生理功能異常所致。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主藏血,主疏泄,主情志。若肝司其職,則氣血調和,氣機調達,情志舒暢,從而心寧神安,睡眠正常;若肝失其職,或因情志內傷,氣郁化火,或因房勞久病,陰虛陽亢,肝火上炎擾動心神,則使陽不交陰而成失眠。從古至今,就有許多醫家結合臨床體會,認為失眠雖病變于心,但與情志內傷致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關,如宋代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清代張志聰《素問集注?刺熱病篇》注“人臥則血歸于肝,肝氣傷而不能納血,故不得臥也”,清代陳士鐸《辨證錄?不寐門》曰:“氣郁既久,則肝氣不舒,肝氣不舒,則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則木中之血上不能潤于心則不寐”。如今,亦有滕晶[42]認為情志內傷,心神不安是形成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機。許良[43]認為精神過勞與情志不悅是失眠的主要誘發因素,主張從肝論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王坤山[44]也認為失眠的病機主要在肝。因此,失眠的辨證立法當從肝論治,以治肝為首要[45]。
針灸治療失眠體現了祖國醫學的特色與優勢,相關機理研究表明,針灸不僅可調節PSQI、SAS、SDS等臨床相關心理量表評分的異常程度,還能改善失眠大鼠空間工作記憶功能的損害,更對5-羥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及白介素、褪黑素、前列腺素D2等睡眠因子的異常有良性調節作用[46]。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時,在整體調整的基礎上配合辨證施治,以疏肝解郁、清熱瀉火、養血安神為基本治則,其療效獲得國內外認可,季向東等[47]通過研究表明,針刺療法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同時降低患者的血清NE含量,提高5-羥色胺水平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基因表達水平,療效顯著優于口服西藥曲唑酮。
從目前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情況來看,近幾年,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針灸治療方法日趨多樣,目前,仍以體針治療為主,或包括“俞募配穴”、“補照海瀉申脈”、“前四關”、“龍虎交戰”、“雙十字”等特殊刺法,或結合中藥內服、耳穴貼壓、刺血、拔罐、樂療等療法,尚有頭針、電針、發泡療法及多種綜合療法,可謂琳瑯滿目,但其中許多療法操作步驟繁瑣,考慮會造成患者依從性差,臨床執行力低的問題,還需精選操作簡便、療效可靠的方法。另外,在對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現代機制研究仍有欠缺,若僅從傳統中醫學理論中經絡、穴位的作用來解釋也難以跟上現代醫學研究的腳步,今后可把研究的重點轉移到這方面來,究其機制,方能精確選穴,合理選擇治療方法,從而增強療效,減少病人痛苦。最后,在治療的同時應重視調護,幫助患者從生活、飲食、情志、睡眠習慣等各個方面進行護理,協同治療[48]。
參考文獻:
[1]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6-167.
[2]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共識專家組.中國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39(2):141-143.
[3]高樹中,楊駿.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64-65.
[4]段延萍,周杰,張茹心.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J].中國針灸,2006,26(7):498.
[5]張荑雯.俞募配穴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3-29.
[6]田甜,季萍,張榮媛.針刺心經俞募穴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8):61-62.
[7]馬新平,李凈草,錢旭.針刺照海申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A].四川中醫,2011,29(3):119-120.
[8]關銘坤.針刺前四關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0-15.
[9]盛驥鋒.虎交戰法針刺風池穴的臨床新用[J].浙江中醫雜志,2001,4(1):172-173.
[10]周睿.“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30.
[11]屈亞哲.“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癥患者抑郁狀態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25.
[12]倪國忠,楊欣鵬,張韌,等.趙軍教授雙“十”字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的臨床經驗體會[J].針灸臨床雜志,2012,29(12):32-33.
[13]李曉艷.針刺“頭三神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9-26.
[14]茅盈盈.額頂帶、額旁1帶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1-38.
[15]王英名.“四關”為主電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32-36.
[16]陳俊如.電針四關穴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29-30.
[17]陳品洋.俞募配穴結合電針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6-21.
[18]張爭昌.刺血療法臨床應用撮要[J].陜西中醫,2001,22(6):347.
[19]王政研,豐芬,張巍山.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隨機對照研究[J].四川中醫,2015,33(4):160-161.
[20]謝福利,孫寧,潘懷義,等.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臨床觀察[A].河北中醫,2007,29(10):895.
[21]李琳.加味逍遙散配合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12):128-129.
[22]孟凡一,趙軍,金弘.針刺肝經俞募穴結合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7):38-39.
[23]黃俊山,吳文寶,曾雪愛,等.針刺合松郁安神方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40例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2(3):1-2.
[24]毛芝芳,鄭利鋒.龍膽瀉肝湯結合針刺治療肝郁型失眠43例[J].北京中醫藥,2009,28(6):453.
[25]康鳳河.耳穴貼壓配合針刺治療失眠78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5,24(2):89-90.
[26]李蓓.耳穴壓丸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1,14(3):23.
[27]宋春華,王雪瑋.針刺寧神穴配合耳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臨床體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7):9-11.
[28]于致順.頭穴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
[29]章小娟.針刺結合四花穴刺絡放血拔罐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0-15.
[30]鄭璇燕.四花穴刺血拔罐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7-22.
[31]宋楠楠.刺血拔罐法結合針刺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21-27.
[32]歐陽桂齡.俞募配穴結合刺血療法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6-24.
[33]堵靖舒.俞募拔罐配合針刺對嶺南地區氣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2014:14-20.
[34]姜鵬博,李巖,崔晨.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6):64-65.
[35]姜鵬博.頭皮針刺配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23-26.
[36]呂晃禎.刺血配以電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8-23.
[37]游峻鳴.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療法治療肝火擾心型不寐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26-36.
[38]張彬.丹梔逍遙散穴位貼敷結合電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7-28.
[39]張梅,曲慧馨,劉世寶.走罐并艾灸治療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證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3):210-212.
[40]鄧世旺.耳穴貼壓配合中藥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2-14.
[41]李滿霞.龍膽瀉肝湯加味加三棱針刺絡放血法對失眠(肝火擾心證)的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8-20.
[42]滕晶,張繼香.談失眠從心肝論治[J].山東中醫藥雜志,2005,24(1):6.
[43]許良.失眠癥從肝論治[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1(9):16.
[44]王慧艷,王坤山.從肝辨治失眠的經驗[J].新中醫,2000,32(2):5.
[45]姜華.頑固性失眠從肝論治臨證探討[J].天津中醫藥,2005,22(4):316-317.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210-02
作為一名中醫臨床工作者及臨床醫學院中內教研室的教師,筆者在親歷了臨床博士生五年的培養獲得了博士學位,并指導了十余名臨床碩博士研究生后,覺得現行的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中醫技能及臨床經驗方面的要求較低,學生通過三年培養獲得這方面經驗和技能的機會較少,以致學生畢業時并未達到希望通過三年強化臨床培養提高中醫臨床功力的學習目的。而我作為一個九十年代的臨床研究生所經歷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在中西醫理論和臨床技能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鍛煉,這種模式如果得以推廣運用,可為今后中醫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現就其特點及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一、在研究生選拔上,熱愛中醫是前提,立足臨床是核心
臨床型中醫研究生培養目的必須是將來能在臨床第一線運用中醫技術服務大眾。在導師選擇研究生時,必須強調學生對中醫的熱愛與自信力,如果沒有這一前提,學生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掌握中醫知識與技能,而僅把三年的學位培養作為自己獲取高一級職位或留在高一級城市工作的資本,缺乏主動鉆研中醫基礎理論、經典著作和臨床技能的動力,也就根本談不上提高自身中醫修養與中醫臨床能力。臨床研究生的培養是為將來擔負中醫臨床工作培養人才,故臨床能力的培養是整個學位培養的核心內容,離開了臨床這一核心內容的培養,讓學生三年的培養周期僅圍繞導師的某一課題度過,或做實驗,或做流行病學調查,而沒有讓學生有機會到各個相關科室第一線進行臨床管理與診療,那三年培養周期結束后可能成為“只專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碩博士,其實際臨床能力甚至不及長期工作于臨床一線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碩士學位,這類學生畢業后又往往自視甚高,不肯擔任住院級臨床工作,不愿從臨床第一線做起,猛補自己臨床實踐能力的不足,而成為類似于“雞肋”的“人才”,這將影響中醫的發展,也是臨床中醫人才培養的失敗。
二、在研究生培養方式上,學生廣泛自學與導師言傳身教相結合,著重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我曾是一名上海中醫學院五年制臨床博士研究生,感謝我的導師陳湘君教授,她為我設計了一種立足臨床,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培養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開始跟隨導師門診隨診,同時導師又推薦我跟隨我院內科名家胡建華、姚培發等其他內、外科老中醫學習,熟悉常見病及專科病癥的中醫臨床診治方法。第二年開始,我即赴西醫單位專科病房與門診學習,跟隨西醫風濕名家陳順樂、顧越英教授學習專科的西醫診治方法及實驗室技術。自第三年開始,我參與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醫院119例皮肌炎的中醫證型及預后的家庭訪問及統計,并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了自已中醫診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畢業課題設計,同時以此申報國家中管局課題獲得成功。在進行科研課題的同時,完成了兩年的內科一級科室,包括急診、心監、功能科室及風濕病專科病房的實習,實習時基本獨擋一面地參與床位管理、門診及科室一線值班等住院醫師工作,通過兩年的鍛煉,臨床能力基本達到了高年資住院醫生水平。故在畢業后很快適應內科門診及專科病房工作,順利晉升主治醫師。從我的培養歷程來看,除了在導師指導下的中醫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外,更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生期間除學校規定的課程外,還借閱了大量的中醫著作及本專業西醫著作,邊學習邊實踐,將學科的中西醫理論基礎知識在臨床中加以消化實踐,逐步提高自己的臨床思辨能力。我覺得我的以自學與名家帶教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是值得推廣的,雖然我當時是五年制完成的臨床博士生培養,時間相對于三年制的碩士生培養較寬裕,但如果現行的三年制臨床研究生的培養參照我的培養內容,將臨床實踐的時間擴大到兩年,并希望能夠盡量涵蓋所有與專科相關的臨床科室的輪轉,適當壓縮理論課時間,將理論課學習與課題設計與完成的內容穿插到兩年的臨床實踐中,強調學生自學與廣泛閱讀相關專著的培養內容,這樣,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臨床技能培養中強調膽大心細、虛心求教,要學會溝通技巧
要培養出一個臨床型研究生,不僅要著重培養其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并要適當培養其溝通技巧,既要能虛心向上級醫師請教,更要勇于實踐思考。只有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決斷力、洞察力,這樣才不會失去尋找蛛絲馬跡的臨床診斷依據的機會,又不會因為糾結于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而耽誤治療時機。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是每個醫生能夠做到換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從病人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自我利益或面子出發,這樣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良好的醫患關系反過來也會提高診治的正確性并促進診治的依從性。
四、在畢業課題選題上,做到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并學會臨床病例總結技巧
臨床研究生與一般臨床醫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已經經歷了科研思路的培訓和科研技能的培養,對于臨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應該學會帶著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鉆研,從中總結規律,發現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對臨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寫也會主動進行歸納總結,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書寫。在臨床病例總結中,尋找用藥有效的規律,或臨床現象的規律,從而提高自己的診治水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研課題的申報或撰寫高水平的臨床學位論文。在此方面的培養上,導師的指導作用相當重要,因為許多臨床型研究生多是應屆畢業生,既缺乏臨床經驗,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剛開始臨床,臨務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醫師的病史書寫,就算完成臨床實習,卻又缺乏鉆研精神及總結能力,而導師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為學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總結的臨床經驗及臨床現象,確定目標后讓學生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文獻檢索、技術培訓及臨床病例收集。故培養導師的作用不容小視,其前提是導師必須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在研究生培養上能夠有一定的時間精力保證。
五、學位考核與平時工作相結合
臨床研究生的學位考核目前仍是與以往的科研型研究生培養的考核形式相類似,只是多了臨床技能考試部分。而我認為,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效果的考察應該與其臨床工作水平相結合,而不是象本科生那樣以幾個時間節點的理論考試、技能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相反應在臨床收治病人水平、門診診治病人水平的工作面上考量其能力,以能力的考核作為主要的學位考核內容,而學位論文的撰寫只作為很小的一部分進行考核,并可進行中醫醫案撰寫的評估來充實學位論文考核的不足,只有堅持臨床考核為主,論文考核為輔,方能從根本上提高中醫臨床研究生的學位含金量。
許多中醫界人士已達成共識:循證醫學著重于對臨床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的評價,拋開醫學基本原理的探討,淡化醫學本身的學科歸屬,對各種醫學理論不做評價、改造或排斥,僅著眼于臨床療效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用嚴謹的方法進行驗證與分析,做出客觀的評價[2]。因此,將循證醫學引入中醫藥研究,既是挑戰,它與中醫傳統的個案病例或系列病例的經驗總結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但也是機遇,它同時也為中醫學向世界醫學體系證明其價值提供了舞臺[3]。
但直到目前,中醫學還處在完全借鑒循證醫學的起步階段,據此評判,中醫臨床證據普遍低下,真正的隨機對照試驗甚少[4];而在評價方法上,尚沒有根據中醫自身特點建立起能反應其本質的、且符合循證醫學思想的中醫藥臨床評價指標體系,以便客觀、科學地對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評價[5]。客觀地講,循證醫學是從臨床流行病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大規模群體為研究對象,與西醫的實踐緊密相聯系,其具體的研究方法目前還不能反映中醫辨證論治的個體化診療方式的真實療效。因此,應借鑒循證醫學基本思路,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建立起適于中醫自身的臨床文獻評價體系。
此外,醫學文獻目前的更新速度遠遠超過臨床醫生的接受能力,有數據表明,臨床醫生必須保持平均每天閱讀19篇文獻的速度,才能保持掌握本領域的研究新進展、新成果[6]。因此,臨床醫生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如何根據臨床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新證據的浩瀚海洋中,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了解相關臨床問題的研究進展,并對相關研究進行科學評價,以歸納自己需要使用的最佳證據。在這一點上,情報研究人員建立高效準確的文獻質量評價體系,也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
1 中醫臨床文獻質量評價的現狀
目前,中醫臨床文獻評價方法,基本上還處于借鑒循證醫學和臨床流行病學方法的初步階段,采用的方法都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臨床文獻質量評價方法,還未形成能反應其自身特色的評價體系。我國循證醫學和臨床流行病學專家指出,臨床醫學文獻的評價應采用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且根據研究的側重點,如病因、診斷、治療、預防、衛生經濟學和決策分析等的不同,具體評價的原則和方法也不相同,但不論哪一種文獻,都應從文獻的內在真實性、臨床重要性和外在真實性上考慮[7]。Moher等[8]的一項研究表明,到1993年為止,共計有25種不同的文獻質量評價方法,這些方法大多數對臨床試驗的隨機、對照、盲法、樣本等方面進行評價,基本上是以針對方法學內容為主的評價,文獻的內在真實性是評價的核心。從現行文獻看,中醫的臨床文獻質量評價,主要針對的是中醫臨床治療性文獻,應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CONSORT聲明、jadad標準、Delphi清單、Chalmers量表,并且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使用CONSORT聲明作為評價標準。但也有人采用純粹的文獻計量學指標,如是否被SCI、EI、CA、ISTP國際四大檢索型刊物或國內核心期刊雜志收錄等指標。此方法雖簡練易行,但從本質上講,只是文獻的外部特征,并不能完全與文獻的質量相對應,且四大檢索型刊物以收錄英文刊物為主,收錄我國出版的學術期刊較少,而中醫類的就更少,而且這種一刀切的方法亦有誤導“重外在、輕內在”之虞[9]。
2 中醫臨床文獻質量評價中的瓶頸
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因其遵循了隨機化、對照和盲法的實施原則,因而被公認為評價療效的“金標準”。但該“金標準”由于研究對象的嚴格限制,因此對于整個疾病的規律而言,其代表性及外在真實性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對于中醫——這個具有鮮明的個體化診療特色的醫學模式,應用群體化的研究手段很難反映出中醫辨證論治體系下因人而異、靈活多變的特點,以及所產生的臨床療效。客觀地講,在中醫的實際臨床活動中,能夠使用完全相同處方的不同患者少之又少,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才是中醫的精華,因此,用RCT的研究方法實際上并不能真正研究中醫的臨床療效,得到的結果也不是客觀的。有調查顯示,在近20年來我國期刊上發表的臨床文獻中,盡管RCT發表的數量在逐年增長,但中醫藥臨床研究領域仍以非隨機化研究報告為主[10]。還有研究者對建國后50年發表的針灸治療面癱的963篇臨床文獻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RCT 83篇(8.62%),臨床對照試驗的文獻63篇(6.54%),敘述性研究的文獻675篇(70.09%),專家經驗的文獻142篇(14.75%)[11]。因此,傳統中醫文獻模式,如觀察或敘述性研究以及專家經驗,仍然是中醫臨床實踐記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筆者對《中醫雜志》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000、1990年3年的第1期和第12期雜志的抽樣調查顯示,盡管RCT文獻呈現明顯逐年遞增趨勢,但觀察性研究、尤其是醫案和專家經驗類的文獻還是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中醫是一門有著其獨特自身規律特點的實踐醫學,中醫臨床文獻是中醫自身實踐經驗總結及規律記錄。事實證明,傳統的中醫文獻記錄模式,對傳承中醫臨床實踐經驗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寶貴財富。因此,對中醫臨床文獻質量的評價,既要著眼于循證醫學從文獻-評價-療效的嚴格評判過程,又必須要兼顧中醫發展的自身規律特點,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循證醫學對現代醫學的文獻評價標準,因地制宜地確立適合于中醫臨床特點,并能促進中醫臨床發展的文獻評價體系。
3 其它評價方法的研究概況
除了上述的對醫學內容的評價方法外,文獻計量學方法、專家或同行評議方法、綜合評價方法以及基于網絡的文獻評價方法,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或深入的研究,這些方法可以說是對單純醫學內容評價的有益補充,尤其對于中醫,在目前評價方法尚無統一意見的情況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3.1 文獻計量學方法
文獻計量學是借助文獻的各種特征的數量,采用數學與統計學方法來描述、評價和預測科學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圖書情報學分支學科[12]。文獻計量學方法是近年來廣泛應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在醫學文獻評價方面亦有較多的應用,它利用文獻發表時和發表后所產生的效應,對科技文獻進行定量分析,可以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而盡量使評價客觀[13]。文獻計量學中包含很多特色指標,其中與文獻質量關系密切者,主要有以下幾個。
3.1.1 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數量指標,指的是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般來說,大多數影響因子高的期刊都是載有高質量論文的著名期刊,因此,論文的學術水平可以通過影響因子得到反映。但也應該注意到,期刊的影響因子是不能與每篇論文的質量等同的,因為影響因子反映的它們的平均被引用情況,期刊中質量不等的論文對期刊質量的影響是不同的[14]。
3.1.2 總被引次數
總被引次數是個絕對數量指標,是指某期刊論文自發表以來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它直接反映了期刊論文在科學發展和文獻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從歷史的角度反映了期刊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所以,論文被引總次數成為評價論文學術質量的最直接定量指標。但同時也要注意引文分析的不足之處:首先,理論性過強,由于參考文獻中引用的多是理論水平、學術水平較高的論文。因此,對理論性刊物引用次數較多,而實踐性與技術性強的刊物被引次數則較少;其次是由于讀者引用參考文獻各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引文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觀真實地反映文獻利用狀況,在實際中,不能除外有某些作者為了單純增加參考文獻而增加引文的可能,個別也有某一負性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而獲得高引文率的情況[15]。轉貼于
3.1.3 他引次數
引用文獻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引用主體自身以前所發表的文獻,叫做自引;另一種是引用主體以外其他人所發表的文獻,叫做他引。他引具有作為衡量尺度的特殊客觀性,因為在分析評價期刊論文學術影響力時,影響因子和總被引次數并不能區別出來為抬高自己的學術地位而“故意自引”的情況。應該看到,期刊論文學術影響力的高低主要不是取決于作者自引,而是取決于主體之外的他引。
3.1.4 參考文獻
科技期刊論文文后的參考文獻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了著者的治學態度,也反應了論文的起點、深度以及確鑿的科學依據。復核參考文獻是保障引用文獻的準確性、科學性和真實性之必需[16]。因此,參考文獻的質量與數量,是評價論文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所引用文獻的質量、數量、類型、語種、年代、權威性等方面可以判斷研究工作所涉及學科領域的寬度、深度及研究工作的創新性,確認論文的學術水平[17]。
3.1.5 作者群分析
作者是期刊論文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是決定期刊論文質量的關鍵。有研究者認為,作者的最佳年齡為30~50歲,其特點較多,且質量也高,是帶動學科發展的主要群體[18]。也有研究者提出,科研合作最顯著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合著論文,論文的合作度反應了該刊論文作者智力的發揮程度,合作度越高則合作智能發揮越充分[19]。還有研究者發現,中高級職稱的作者群仍是創作能力最強、科研成果最多的一個群體[20]。有研究者調查《檔案管理》50名核心作者時發現,有1/3作者發表的論文處在一個較高的被引率水平,他們代表了在該刊中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21]。
3.1.6 基金論文
期刊中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省部級科學基金項目論文,是經過了專家小組對申請課題的嚴格評審,對申請課題的科學性、前沿性、應用性做出評價,又對課題主持人及其成員的學術資質和實驗設備及項目管理進行審核,在基金項目實施過程中,科技管理部門又進行跟蹤調研與評估。所以,基金資助項目的成果往往代表著一個領域內的新動向、新趨勢,且有較大的難度和較高的水準。因此,用基金資助論文的級別去考察論文的學術水平,是比較簡便、快速而直觀的標準,是評估論文質量的公認指標之一[22]。
3.1.7 文獻壽命及半衰期
有研究者提出,由于后產生學術影響(被引證、被評論)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如果考慮到使用引文指標來評價成果,則只能根據不同學科的引文分布、引文峰值出現的時間段以及被引的半衰期大小,選擇相對合理的評價時間[23]。還有研究者提出,生物醫學文獻壽命最短為5~6年[24],而中醫文獻的半衰期為5年[25]。
3.2 同行專家評議法
段建峰,1948年出生,陜西鳳翔人,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中醫臨床研究生畢業,中醫臨床研究生。中醫主治醫師,中藥師,中醫針灸師,中醫康復醫療師,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國醫名師網》首席專家,中醫健康教育專家。
幾十年來,段先生始終執著與中醫學的研究和探索,積極積淀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他長期工作在中醫臨床研究與治療一線,積聚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長達45年的醫療生涯中先后發表了數篇論文:“中醫論長壽”“扶正固本”淺談;“人與天地之氣的交合”等。在養生保健臨床治療上更是有獨特建樹,發明了“射香消瘤1號、2號”,為眾多的病人挽回了健康和生命。
段先生之所以能迅速成長為一名成功的中醫專家,得益于其恩師、中國名中醫西安市中醫院主任醫師麻瑞亭導師的悉心教導,獲麻老師多年的點撥指教并得之真傳。
麻瑞亭(1903-1997),山東省安丘縣人,是清代名醫黃元御的第五代傳人。黃氏乃經方派大師,麻瑞亭是全面繼承與發展黃元御醫術的佼佼者。麻瑞亭15歲時,染病危急,幸得其舅祖(清代名醫黃元御第四代傳人)李鼎臣全力救治,化險為夷。遂毅然拜李鼎臣為師,習醫8年。
段先生介紹說,恩師麻老當之無愧的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對祖先的古籍弄得非常清楚,其繼承發掘了祖先,特別在特效醫術方面更是有獨到的造詣。段先生尊敬和崇拜麻老師,除了高超的醫術,尤其敬佩老師高尚的品德,視病人如親人的仁心。段先生說,這是一個大夫應該具備的素養:不愛錢、一視同仁。
大愛精誠碩果豐 矢志不渝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