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1: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金融文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沖擊
曾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一位中國老太太,含辛茹苦地過了大半輩子,終于在臨終前攢夠了買房子的錢,搬進去只住了一天,就死了。而一位美國老太太,在年輕的時候通過貸款買了一套房子,一輩子住得舒舒服服,在她臨終的前一天,終于把貸款還清了。這個故事在中國剛剛出現商品房的時候,為推動中國的房地產還有金融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不少的刺激作用。時至今日,貸款買房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一次性付款購買商品房對多數中國人來說還難以做到。而隨著金融危機進入中國并在中國蔓延,一些我們不愿意看到的負面報道也在不斷出現:許多企業倒閉,特別是一些外貿企業;企業掀起裁員潮;工作越來越難找,即便對今年大學畢業生乃至研究生來說情況也不容樂觀,據媒體最新報道,截止今年7月日,經多方努力,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68%;在許多行業,加薪開始變得遙不可及;隨著需求減少,商品價格正在不斷下降,從而導致企業生產的熱情也在不斷降低。總理今年1月28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也造成較大沖擊,主要表現在:外部需求明顯收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城鎮失業人員增多,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明顯加大。據媒體上報道,僅廣東一個省,在2008年10月份就垮掉了8萬多家企業,大多是加工制造業,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型企業;另一個事件恐怕就是武鋼前期出臺的裁員減薪計劃了。國有企業率先扛起了裁員減薪的大旗,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恐怕更多的是會造成人們心理上的恐慌。
3、減少與防范金融危機的思考
如果那位“美國老太太”有“中國老太太”一半勤儉持家的態度,貸款消費悠著點,量力而行,美國的金融危機或許就不會爆發了;而如果那位“中國老太太”有“美國老太太”一半提前消費的理念,存一點消費一點,量入而出,生產的東西自己也可以享受一部分,內需也就強起來了,我們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或許就更強了。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危害和影響依然在持續,這也為置身其中的我們帶來許多啟示與思考,為減少金融危機的危害并更好地予以防范與抵御,筆者建議: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作為國人長期傳承的一種消費文化,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自己的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要考慮收入能力。因為,信貸消費與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有直接的關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從而促進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健康發展。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如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系,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所以,在消費中我們要盡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影響,要注意保持冷靜,避免心血來潮,避免事后發現這種消費選擇并不適合自己的需要而后悔不已,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就是指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們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所以,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堅持綠色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古人云:“先天人之憂而憂,后天人之樂而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些名句,作為中華美德的一部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思想與消費觀。雖然由于改革開放,我們向世界敞開了懷抱,國外的一些思想與消費觀不斷沖擊著國人,并在國人心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作為主流思想,代代相傳的美好品質,并不會因時間流失而改變,相反在與各種思潮的較量中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并在此次的金融危機中凸顯優勢,值得我們繼承并發揚。
【參考文獻】
[1]巴曙松等《金融海嘯中的那些人與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
[2]孫飛趙文鍇《金融風暴啟示錄》新世界出版社2008.12.
1、增強道德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行為管理策略。企業道德屬于一種意識形態,是企業及其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靠道德的力量建立起來的以個人理想、信念為核心的自我約束機制。以此來規范員工的行為,調節企業員工之間、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在金融企業建立相應的道德操守,就要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提高全體金融員工的思想認識水平和道德覺悟水平,使員工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努力為金融企業作貢獻的現代道德觀念,并自覺地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金融企業道德操守的要求。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促進社會道德進步和人的道德完善為目的的經濟體制。在實踐中出現的道德滑坡現象,只是社會變革時期所產生的陣痛。大力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是“八榮八恥”,只有不斷地增強企業員工的道德觀念,才能使中華民族的道德建設呈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道德是以人為載體而推行的一種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思想規范,行為管理也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本質要求。人是社會經濟活動中最重要、最寶貴的第一資源。金融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用金融創業精神鼓舞人,用現代道德觀念凝聚人,用先進管理機制激勵人,用優良經營環境培育人,從而不斷提升員工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行為能力,提高員工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度,提高金融職工為國有金融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使命感以及在規范自身行為方面的自律能力。
2、強化道德意識,提倡“與人為善”的團隊協作精神。加強企業道德建設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金融企業自身建設的主要任務。因此,要明確企業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原則、途徑和方法等,以此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國有金融企業道德建設的基礎是道德教育,從事金融工作的員工在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掌握符合社會主義金融企業經營活動要求的道德手段的同時,還需要金融企業的勞動紀律的配合,使道德觀念得到強制性實現。同時,也需要以企業文化為依托提升社會主義金融道德建設的品位。
政策金融企業要把“至誠服務、有效發展、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作為道德建設和行為規范的核心理念。在員工中大力倡導,在工作中認真踐行。
所謂“至誠服務”,是指金融業要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作為金融行業的基本要求,作為金融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作為金融員工行為管理的基本點。要力求做到誠信、誠心和誠懇。在業務經營中最重要的是要講誠信,對客戶的承諾要千方百計地兌現,要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對客戶的合理需求要誠心誠意地想方設法去研究解決,真正把客戶奉為“上帝”,而不能想著法子應付客戶、怠慢客戶、或者忽悠客戶;對客戶要誠懇,不要居高臨下,虛情假意。對待客戶的觀念、態度和服務要“至誠”,即使達不到極至的境界,也要盡可能地達到服務的最高標準。金融企業要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就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加快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就要加強行為規范管理,竭盡全力地為客戶提品安全、服務優質、業務高效、辦事便捷的金融服務。
所謂“有效發展”,是指金融企業要認真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既定目標。有效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的發展;必須是把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發展;必須是在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之上的發展;必須是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發展;必須是人與自然,金融與經濟相協調的發展。
所謂“以人為本”,是指金融企業在客戶服務中也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客戶也是由人組成的。如果失去了“以人為本”這個最基本的理念,既很難實現自身經營管理的目標,也很難維護和壯大客戶隊伍,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具有核心競爭力了。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要打造現代銀行,要樹立起金融企業的良好形象,就必須樹立“企業即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的以人為本理念,充分發揮先進企業文化和現代道德觀念在金融和經濟工作中對金融群體的凝聚作用,對金融發展的導向作用,對金融員工的激勵作用和對后進職工的轉化作用。
所謂“構建和諧”,是指金融企業要以和諧為目標建立新的道德理念。創建企業和諧,是金融企業建設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創建和諧社會更是人類的美好追求。把國有銀行辦成和諧銀行,既是金融員工的共同愿望,也是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既定目標。要用改革發展促進和諧建設,用共建和諧來保障改革發展的順利進行。構建和諧,既要強調金融行業內部的和諧,也要著力營造金融行業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在內部,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行業風氣端正,企業氣和人順,員工心齊勁足,經營業績優異的良好局面;在外部,則要進一步加強與客戶及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理解和協調,加強客戶營銷,維護客戶利益,服務客戶經營。用嚴于律己的態度去規范自身的行為,用與人為善的經營理念去拓展客戶,用相互協作的精神去發展金融事業。
要增強金融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團隊精神,一方面,領導要關心職工,各級領導要時刻把職工的困難和冷曖掛在心頭,了解他們的處境,傾聽他們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生活,體會他們的心情。誠心誠意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要在職工中倡導團結友愛的道德風尚,倡導相互幫助的良好風氣,倡導協作共事的友好精神,使廣大員工真切感受到銀行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從而增強全體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另一方面,要顛倒“金字塔”。在金融企業,歷來是上層機構臃腫,下層手忙腳亂;上層機構里人才濟濟,基層單位則人才饋乏;基層為上層服務多,上層為基層解難少。要將這些不合理的現象顛倒過來,就要下決心精簡上層機構,盡可能地充實第一線的力量;就要改變機關各自為政,互不交流,幾個處室向下級行索要同一數據,幾個領導從不同的角度指定下級單位報告同一業務的資料等問題。發揮金融企業的團隊協作精神,首先要從機關做起,要從機關領導與領導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科員與科員之間的協作做起,要從規范上層機關的道德操守和操作行為做起。上面有了榜樣,下面就能效仿。上級如果能及時給下級提供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技能指導、政策引導等方面的服務,則下級就有望在思想上與上層保持一致,在業務上不斷提高,在技能上經常提升,在政策上不偏不倚。與人為善,是人的本能,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又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發揮金融企業的團隊精神,必須上下齊心協力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
金融文化作為金融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必將是影響和支配干部職工行為的直接的、無形的動力。因此,系統地抓好金融機構的文化建設工作,對處理各種復雜關系,調動金融機構中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 、當前金融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2.1服務管理不夠新
在激烈的競爭中,系統內各級行都已認識到服務的重要性與現實差距,也更加重視服務工作。尤其是周邊兄弟行,都加快了服務管理創新的步伐,涌現出了許多服務管理上的新制度、新辦法、新舉措,走在了我行前面。
2.2基層銀行員工對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認識膚淺
企業文化建設在基層銀行還屬于新鮮事物,不少基層行員工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不理解企業文化建設的真正內涵和企業文化的管理功能。其表現為將企業文化建設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簡單地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企業文化建設等同于員工的業余文體活動;將企業文化只理解為喊喊口號,寫寫報告;將企業文化建設完全依賴于現在新興的銀行形象識別系統,而不是去關注文化的內核。
2.3激勵與懲戒機制力度不夠,導向不明確
內控制度執行不力根源在于內控制度缺乏科學的量化評價體系,好與壞的區分標準模糊。并且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往往以“是否造成損失”作為評判標準,當違規沒有造成經濟損失,甚至產生經濟效益時,往往對存在的違規行為既往不咎,致使員工合規得不到獎勵,違規受不到懲罰,甚至反而會獲益。這樣不合理的機制使得員工覺得合規與否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有時候為求業績甚至刻意違規操作,導致金融文化氛圍難以形成。
2.4重利輕義廣泛存在
“無奸不成商”說的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中的重利輕義的投機文化。商人為了利益可以利用各種手段,甚至是損人利己的奸詐手段來實現其目的。近幾年來重利輕義的事例依然屢見不鮮,如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毒幼兒疫苗事件等等,這些事件造成的嚴重后果至今仍使得人們群眾心有余悸。遍觀這個金融機構市場,從領導層、管理層到市場參與者都是重利輕義的,對金融市場上的契約和法的精神都是輕視的。
三 、借力金融文化發展金融機構的方法與具體措施
3.1文化建設需要持之以恒并因材施教
文化管理創造的是一種需要內外兼修的管理。在金融機構工作中,由于每個人的具體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不同,所處的地位以及所受的教育影響不同,從而使得每個干部、職工都有自己一定的心理特征。這些心理特征比如興趣、習慣、能力、氣質和性格等等都構成了人們各部相同的心理狀態。因此,灌輸金融文化建設的時候要持之以恒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第一,總結提煉出科學準確的企業管理理念,進行不同層面的解讀和廣泛的宣傳,其目的是要使這些理念能被全體員工所認同、接受。
第二,文化理念是無形的,只有轉化為制度和行為準則,才能規范企業和員工的行為,但是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強調的營造一種氛圍。
第三,管理必須也必然體現在經營過程中,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化管理的效果也就是通過員工的自覺行為和團隊一致的面貌為社會所接受。
3.2拓寬交流渠道,吸納對銀行戰略發展有益的員工價值觀
銀行網點企業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是以員工為本,但它的重要性僅僅落實到引導是不夠的,還應當充分拓寬員工內部、員工與管理層的交流渠道。對我行來說,是基層網點,員工與負責人接觸相對輕松一些,但基層員工和比其職位更高的人交流時就會感到壓力,下級只會按照指令做事,鮮有建設性的意見反饋給上級領導,從而形成了一種阻礙正常交流的文化氣氛。
3.3建設個性化營銷服務文化
銀行是經營信用的企業,銀行所從事的是貨幣、有價證券等有形與無形資產的交易與流通,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銀行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銀行的員工必須恪守誠實信用原則和職業道德,必須更加遵守誠信原則。銀行的存在和發展,主要依賴于人們對它的信任和銀行自身的信用,失去誠信基礎,銀行就無法生存。
在銀行自有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前提下,建設好個性化的營銷文化,樹立獨具特色的營銷理念。
第一,創造優美環境,以此吸引客戶。通過設置優雅的環境,配齊各種便民設施,使客戶擁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第二,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能力。大力推行“人性化、差別化、多元化”服務,精心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務品牌,全面提高服務客戶能力。
第三,創新服務品種,追求增值服務。實行“以客戶滿意”為標準的“需求服務”和“增值服務”,追求讓客戶盡可能享受到超出預期的服務結果,從而對銀行產生信任感、忠誠度、依賴感,不斷提升銀行金融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3.4強化內控文化教育
著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提升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的能力。一是量身定做適應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政策,將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列入支持類,在擔保條件、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對文化企業設置有別于工商企業的信用評級模塊,制定版權質押貸款指引和并購貸款指引等等,為文化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二是通過創新信貸模式實現擔保形式多樣化。商業銀行應結合文化企業運營方式和特點,弱化財務指標考核,轉變以機器設備、廠房有形資產為抵押品的傳統擔保思路,積極試辦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電影制作權、著作權、版權等無形資產抵押貸款、企業聯保互保貸款等,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為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文化企業融資擴大抵(質)押范圍,豐富融資品種,解決文化產業普遍缺失抵(質)押物的問題。三是制定針對文化企業的授信制度,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四是加強與產權交易、信托、證券等相關機構合作,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資金結算、機構理財、供應鏈融資、并購貸款、國際業務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特別是針對目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部分文化企業正在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現實,建立相應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措施,支持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來源于/
完善文化產業直接融資支持機制
以完善文化產業直接融資支持機制為切入點,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文化企業,應做好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的培訓、輔導和推介工作,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支持文化企業通過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集合債等方式融資,支持文化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迅速成長。推動文化企業引進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境內外資本以BOT等形式參與文化項目建設;積極探索信托計劃、融資租賃以及文化產業項目未來收益證券化等融資方式。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拓寬利用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的方式和空間,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
問責是指一級政府追究現任該級政府負責人及其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政府負責人,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工作、損害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并給行政機關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行為。問責是一種現代行政部門和經濟行業的先進管理文化,對于提高各級行政部門和各種企業單位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以及防止職務腐敗都有重要的實踐價值。現在我國金融業監管工作也引進了問責管理制度,各級銀監部門對本級金融業高級管理人員(指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以下簡稱“金融高管人員”)采取問責監管制度。為了使問責制度在我國金融監管中發揮實際作用,本文就金融監管部門如何營造高管人員問責文化作些探討。
一、確立新的問責觀念
要使問責制在金融監管實踐中收到實際效果,首先在金融部門確立如下新的問責觀念。
1.問責不是株連。在一些高管人員觀念中,部下出事,領導受追究是代人受過,是搞封建社會的株連制,這樣做不合情理。然而,高管人員集金融機構黨政職務于一身,擁有“用人”權,有權考核、任命、管理部下,其部下出了“事故”,理當承擔行政責任。追究負責人的責任并不等于封建社會的株連制度,是加強高管人員考核、任命、管理部下責任感的措施。
2.效果重于動機。在許多金融高管人員的行政觀念中,重行政管理的動機、輕行政管理的效果,把管理動機與管理效果分開,更有甚者只強調行管動機,完全忽視行管效果,強調自己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疲勞。這為“良好動機產生不良后果”大開方便之門。事實上,問責制強調的是工作效果而非動機,只要結果出了問題,高管人員就應當承擔責任。如果高管人員不樹立“效果重于動機”、“責任重于泰山”的觀念,金融問責制度也難以發揮監管效果。
3.內控失職責同腐敗。許多高管人員認為只要自己遵紀守法、慎用權力、作風正派、杜絕腐敗,本單位的人出了“事故”,就與己無關。實際土二,我國一些金融機構發生的許多案件是因為銀行領導的管理不善、內控管理失職造成的,其后果與腐敗一樣,也需要高管人員承擔相應責任,也要接受相應處罰。
4.不負責就付代價。風險問責的關鍵,是要真正建立高管人員權責對等的機制。問責制強調的是效果,追究的是責任。一個企業搞垮了其惡果只限于企業本身,而一家銀行搞垮了百身莫贖,對社會經濟的連鎖反應和危害難以估量。所以,對銀行業的失職、讀職和違法犯罪行為應該給予更嚴厲的追究和制裁。一家銀行高管人員工作不負責,就要讓他付出沉重代價,用更嚴厲的措施進行必要處罰。筆者認為鑒于金融風險特殊的巨大危害性,在問責時,要推行行業特別追究制度,制定《銀行業風險事故責任特別追究條例》,用它追究每個重大問題、事故、惡性風險事件,使高管人員時刻保持警惕,高度負起責任。
二、持續開展問責文化教育
要使問責制在金融監管過程中發揮實效,不僅要使高管人員樹立新的問責觀念,還需要通過教育在金融業建立問責文化,再通過職業社會化途徑內化為每個金融_r作者尤其是高管人員的職業操守。問責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如下。
1.承責精神教育。對銀行官員進行合理利用公共資源、正確履行公共權力、敢于承擔工作責任的思想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民主監督、高效廉潔的行政意識教育。從思想上為金融高管人員樹起一堵自覺履行職責、出色完成任務的承擔單位責任的心理之墻。
2.道德操守教育。還要以信義、謙遜等價值觀影響董事,創建“學習型”、有責任心的董事會。而金融機構必須不斷地尋求在整個企業文化中灌輸、交流和鞏固問責制的方式,明確誠信、責任的理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公正履職,清正廉潔,勤奮敬業的高管人員道德。
3責任意識教育。銀行許多案件的發生與高管人員缺乏責任意識有關,有必要對金融高管人員進行責任意識教育。其內容包括:第一,社會責任意識。銀行是給社會提供金融服務的實體,要使高管人員樹立以民為本的思想,要有對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負責的責任意識。第二,內控責任意識。使金融業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人員充分認識到自身對內部控制所承擔的責任,積極作為,把履行責任和追究責任結合起來,用內控責任意識指導自己的工作。第三,法紀意識教育。使金融高管人員懂得法大于天的道理,明自違紀的嚴重后果。時刻用金融管理法紀提醒自己,檢查自己的行為,避免越權、失職等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嚴格執行問責法規
金融問責制旨在加強對金融高管人員的行政監督,提高金融機構內控管理能力,因此,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制訂和執行金融問責管理規范,才能真正使問責文化在金融行業發展起來。
1.制定并執行監管法規。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特別是銀監會已經提出“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監管思想。但需要以此為據,制訂一系列可行的監管法規,出臺法規文件,著力引領銀行業依法合規經營,杜絕責任事故發生,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當前要嚴格按照《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要求,檢查金融高管人員的行為表現,落實合規風險管理,防止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發生。
2.制訂并執行高薪與責任掛鉤制度。商業銀行對高管人員實行高薪制,但有專家認為這必須與其承擔的責任掛鉤才合理,否則危害不淺。曹文撰文指出:“缺少問責的高薪體制既不理性,也容易包藏禍害”,主張建立高薪與責任掛鉤制度。筆者認為可從如下二個方面考慮金融高管的薪酬。第一,身份。高管人員身份不同,薪酬不同。我國商業銀行的高管人員身份不一樣,有的是通過市場聘請的,有的是各級政府任命的。商是商薪,官是官棒,其薪酬不同。第二,業績。高管人員薪酬獎勵應與業績掛鉤,業績越高,貢獻越大,薪酬越高;反之越低。第三,負責程度。高管人員必須對道德風險、決策風險、經莆風險、經營結果負全責,不能出現一點失誤,出現失誤,就要減薪;出現的事故大,不僅要停薪,而且要接受相應處罰。只有這樣才能將高管地位、收人、責任連為一體,使高管問責在監管機制中發揮最具威懾力的作用。
要探討金融深化理論,首先明確“金融抑制”這一概念,它是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1973年,在《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一書中首先提出的,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往往不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而進行過多的行政干預,強行規定利率和匯率,使它們低于市場均衡的水平,而過低的利率抑制儲蓄,過低的匯率(本幣高估)抑制出口,最終抑制經濟發展,形成所謂的“金融抑制”。
同年,另一位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肖在《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一書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金融深化”這一理論。金融深化論的核心觀點是:政府應當放棄對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過分干預和控制,允許市場機制特別是利率和匯率機制自由運行,充分反映市場上資金與外匯的供求情況。在這個前提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體系和活躍的金融市場能夠有效地動員社會閑散資金向生產性投資轉化,還能引導資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門和地區。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通過增加國民收入和提高各經濟單位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又刺激了金融業的擴展和完善。由此,形成金融——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愛德華·肖教授認為,解除金融抑制,實行金融深化,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繁榮金融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工業化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
可見,金融深化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推進金融改革的需要,而要實現金融深化首先要實施金融自由化。
二、金融深化的手段——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這一概念密切相關。金融自由化就是指針對金融抑制這種現象,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程度,確立市場機制的基礎調節作用。從內容上來看,金融自由化包括國內金融自由化——廢除對利率和信貸配置的管制,以及國際金融自由化——消除資本管制與外匯兌換限制。我們下面討論的金融自由化主要從國內金融這個層次上來講。因此,從本質上講金融自由化是指政府在金融領域行為方式的轉變。相應地,金融自由化的衡量只能采取質的標準,即政府對金融部門行政干預的程度。
“金融深化”則是通過金融自由化,讓資金和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適當的利率和匯率水平,刺激儲蓄和投資,從而實現金融增長帶動經濟全面增長。它的關鍵在于儲蓄和投資的增長,金融效率的提高,因此金融深化有質和量的標準。量的標準,麥金農認為可以用廣義貨幣M2/GDP來衡量金融深化水平,金融深化質的標準則包括金融運行機制的深化,金融運行效率的提高,金融資產的優化等。
從這里可以看出,金融深化是目的,金融自由化是手段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必要條件,不消除政府對金融的行政干預,不實現金融自由化,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就根本談不上金融深化。然而,金融深化并不是金融自由化的必然結果。金融自由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它如果促進了儲蓄與投資,提高了金融部門的效率,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推動作用,這便是金融深化,否則,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便不能被認為是金融深化,也就是說,金融深化僅是金融自由化可能的結果,在這方面,東亞和拉美的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很好的例證,多數東亞國家的金融自由化導致了金融深化,而拉美則沒能達到整個目的。因此,通過金融自由化實現金融深化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三、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實踐
1拉美三國的實例考察。上世紀70年代初,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三國進行了激進式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取消利率管制和指導性信貸管制、國有銀行私有化、降低存款準備率、取消外匯管制和資本流動限制等。三國金融改革后,實際利率急劇上揚,金融資產大幅提高(表現為M2/GNP比率的飛速提高),金融部門迅速發展。但從提高資金分配效益這一目標來看,改革無疑是失敗的,即實際貸款利率超過實際資本邊際生產率,企業還貸成本猛增,造成大量虧損倒閉;存貸利差拉大加劇了銀行系統的壟斷程度;銀行為少數財團控制,風險評估能力低下,銀行壞賬激增;央行為救濟銀行和企業而采取的信貸膨脹措施演變為惡性通脹,政府管制再度強化,金融抑制卷土重來。盡管90年代以來,三國經濟形勢開始好轉,金融體系也進入了良性循環,但激進式改革失敗的后遺癥使其金融體系仍很脆弱。比如:為償還政府的壞賬援助資金,智利政府與銀行股東就銀行利潤資本化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烏拉圭的負實際利率水平顯示其仍處于金融抑制狀態;阿根廷更因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機而引發了一系列金融危機。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機而引發了一系列金融危機。
2亞洲國家的實例考察。亞洲各國采取的是漸進改革方式,這里以韓國為例說明。上世紀80年代初期,韓國開始有步驟地推行金融自由化。第一步,實行國有銀行私有化,放松對銀行信貸分配的監控;第二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放松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的限制;第三步,逐漸放寬資本流動管制和利率限制;第四步,推行商業存貸款利率自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政策性融資制度,開放資本賬戶,完善貨幣政策工具等。改革的成效基本令人滿意。從宏觀經濟成就來看,GNP持續增長,儲蓄與投資穩步提高,通脹得到較好控制。從微觀操作成果來看,實際利率逐步提高,且未引起利率狂升和金融混亂;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和規范化;有組織的金融市場與非正式市場逐漸一體化,金融深化度提高。3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經歷告訴我們:金融深化論既有合理積極的一面,又有片面消極的一面,在實踐中必須慎行,否則會過猶不及。從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失敗的教訓中,世界銀行總結了以下幾點:
(1)金融自由化首先要有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尤其是應控制通貨膨脹,否則會引起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以及不正常的資金流動,造成銀行企業破產。這一點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家的金融自由化中可以發現。
(2)金融自由化必須以價格自由化為前提。在價格受到管制的情況下,扭曲的價格信號將誤導資源配置。
(3)金融自由化不是絕對的自由化,而是相對的自由化。政府在解除不合理的金融抑制的同時,必須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建立一套金融風險的預警機制和審慎監管機制。
(4)金融自由化改革,必然會觸動各利益集團的利益,政府應采取一些過渡性措施來減輕社會動蕩
四、對我國金融深化的啟示
基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應當看到,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許多問題與矛盾被掩蓋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我國經濟發展開始由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買方市場開始形成,經濟與金融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為了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風險,需要進一步推動金融深化。具體來說,當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1要改革國有商業銀行體制,實現國有獨資銀行完全商業化。銀行是金融體系的核心,建立現代銀行制度,是金融深化的微觀制度基礎。只有消除政府對銀行的不當干預,實現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主體市場化,才會有金融市場的規范化;金融創新動力增強,才會有金融風險管理水平提高;金融宏觀調控更加有效,才會有金融效率的提高。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重組銀行資產和負債,增加呆賬準備金提取,核銷果賬與壞賬,逐步降低不良資產,優化資產存量,這是我國實施金融自由化的必要前提條件。從長遠看,國有銀行商業化的方向是實行股份制改造,而現階段應以完善國家對銀行經營者的監督、考核、獎罰機制為主,理順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實現兩權分離與約束有力的統一。
2建立統一、高效、規范的現代金融市場。金融深化的核心是以市場機制提高金融效率,只有金融市場實現了統一、規范,市場機制才不致于扭曲,才能使資金在各個市場的流動中得到合理配置。當前,應在金融機構市場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市場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市場的信息公平和信息效率。應當加快貨幣市場的建設,推動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溝通。要把股票市場的建設與規范化的股份制改革相配合,并以適當的形式推動公有股上市流通,促進資本運營。股票市場的發展在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是金融改革與企業改革最重要的連接點,而企業改革又是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因此金融市場的改革應以實現股票市場的規范、有效運行為核心來展開。
3建立更加靈活的利率機制,實現利率水平、利率結構的優化。利率自由化是實現金融深化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利率自由化已有了相當基礎,今后應視金融體制改革與企業改革的狀況,逐步放寬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并最終過渡到完全的市場利率,使利率成為調節金融資源配置的有力武器。
4要加強金融監管,為我國審慎推進金融自由化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前所述,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的主要手段,但它也需要約束,成為一種受到約束的、有紀律的自由化。現在推行的信貸登記系統是加強金融監管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儲蓄實名制的推行,建立全社會法人和個體信用數據庫系統,加強對金融機構和經濟人的監管手段是實現金融自由化從而實現金融深化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廷科:《現代金融制度與中國金融轉軌》,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2]王建國:《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金融研究》1998年第9期。
20世紀的70年代末期,我國金融會計電子化的相關工作開始得到起步,到80年代初期的時候這一工作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在這段時期中,計算機開始在對公核算業務、會計制表以及儲蓄等工作中得到初步的應用,這時候的應用系統大多是在DOS平臺上進行單機運行,這時的硬件的選型以及系統的開發都沒有得到統一,大多數軟件系統的特點都只是停留在模擬手工核算上,目的只停留在減少人工的勞動強度以及工作量,整個工作沒有合理的管理規章制度以及一定的操作規范。
(二)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發展階段
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我國的各家銀行開始對金融會計的電子化工作重視起來,各家銀行都開始制定出本銀行的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發展規劃,在這一過程中,人民銀行對我國的整個金融業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也由此做出了一定的安排。在這個階段中,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規模以及應用領域得到了迅速的擴大,具有區域性甚至是全國性的清算網絡得到了建設。另一方面,一些銀行在日常的工作中開始將原來的微機應用的單機運行向網絡運行過度,比如在一部分城市中可以辦理同城清算網絡以及城市通存通兌網絡等相關工作,部分銀行的業務應用領域開始從原來的單項業務向綜合會計業務進行過渡,同時,銀行中的硬件選型以及軟件開發工作在一定的范圍內也得到了一定的統一,工作中的管理規章制度以及操作規范也得到了建立。我國的人民銀行總行在這時對我國的金融電子化工作制定了發展規劃以及遠期的目標設想,在20世紀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全國電子聯行清算,同時,我國的財政部開始對會計軟件的管理工作進行規范。
(三)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規范與再發展階段
到了20世紀90年代,有關工作部門對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規范化管理給予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各家銀行開始建立本系統的異地電子聯行清算系統,例如信用卡清算系統以及異地匯劃系統等等。到90年代后期,部分銀行在我國的大中城市中設立了本行的幾種清算中心,相應的,我國的也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功能規范以及評審規則等。在這一段時期,金融會計電子化的安全問題開始得到相關單位的進一步重視,在這里,網絡安全問題逐漸變成了在安全防范過程中的駐澳研究課題。
二、在我國的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在當下,我國在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過程中存在下列安全問題。
(一)在軟件的設計以及開發過程中所應用的技術安全措施較少且安全級別較低
在現階段得到應用的會計應用軟件系統普遍存在在軟件的設計以及開發階段中重功能、輕安全或是安全需求較少等相關問題,大多數軟件在設計數據庫以及選用語言時對安全性能等因素考慮得不多,造成在投入運行后有大量的安全隱患暴露出來,例如應用軟件系統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數據庫呈現開放狀態或是易于打開等現象。這些現象在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問世以及發展階段的開發系統中存在較多,在現階段,這些帶有一定問題的軟件系統并沒有得到及時的、完全的更新換代。
(二)計算機自身硬件安全性能不高
這種問題主要是由于在選型過程中對于硬件的安全性能的有關因素考慮得不夠多,更加注重的是對于硬件的價格以及功能問題的考察。這一問題也與在選型時缺乏統一的金融系統的硬件選型標準有一定的關系。在這里,由于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不高而產生的一系列安全問題會對金融會計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直接的影響。
(三)在機房的建設過程中同樣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對于計算機機房的設置問題,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安全要求,但是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場地或是機房的建設過程中這些要求經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特別是在一部分縣支行的機房建設過程中,應有的安全要求并沒有得到貫徹和落實,有些地方甚至沒有設置專用的計算機房以及場地。
(四)網絡的安全問題十分突出我國的網絡建設時間比較短
缺乏一定的安全經驗,從而暴露出大量的網絡安全問題。其中,網絡傳輸載體自身的安全性能并不穩定以及在工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安全技術措施較少等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最大。
三、處理金融會計電子化安全問題的方法
(一)在程序的設計以及開發階段對系統安全措施的使用應得到一定的加強
業務部門在對系統業務的需求進行謀劃的時候要對各種安全因素進行充分地考慮,從而對系統的安全問題提出具體的、明確的業務需求,對過去輕安全、重功能的做法進行改變。在軟件的設計開發階段中,可以選用安全性能較高的數據庫或是嚴密的編程語言對軟件進行開發,減少程序上可能出現的安全漏洞。在對硬件進行選型的時候,盡可能使用運行質量好、安全性能高的設備,降低硬件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還要對有關部門提出建議,要盡快制定出關于金融系統軟件的選型標準以及開發規范,特別要對安全規范進行明確。
(二)會計計算機在應用階段的安全防范
首先,建議各家銀行對本行的會計系統內的計算機房的實際建設情況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如發現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整改。其次,各家銀行需要對本行正在運行的會計計算機系統進行分析,對于在系統設計以及開發階段中未解決的安全隱患發現并解決,如有需要還要對原有的舊版軟件進行必要的升級。第三,使管理人員以及操作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得到加強。要對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強,最根本的還是要靠工作人員去完成。所以,各家銀行需要提高本行員工對于計算機安全問題的認識,特別是對于會計系統安全問題的認識,相應的,各級的業務管理部門以及教育部門也要加強教育工作。
(三)加快對于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的相關法規以及制度的建設工作
使電子化發展滯后的現狀得到改變有關部門應對金融會計電子化工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法規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在征求有關專家以及國外的先進的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以后一段時期中可能會出現的法規性問題做出相應的預測,根據預測結果盡快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與計算機安全有關的法規以及安全規范。同時,銀行系統還要根據我國的金融會計電子化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特有的發展狀況對已有的今日會計電子化規范及法規進行及時的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當阿里巴巴收購雅虎時,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就明確指出:“有一樣東西是不能討價還價的,就是企業文化、使命感和價值觀。”
一、企業文化是時代的要求
關于企業文化的定義,國內外的學者有諸多不同的表述。據統計,國內外關于企業文化的定義大概有180多種,也就是說,幾乎每個管理學家都有企業文化的定義。筆者比較傾向于我國著名學者魏杰在《企業文化塑造:企業生命常青藤》中對企業文化的定義:“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也就是說,企業信奉和倡導并在實踐中真正實行的價值理念。”據此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現象都是以人為載體的現象,而不是以物質為中心的現象,由一個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業某些人特有,并且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
IBM咨詢公司對世界500強企業的調查表明,企業出類拔萃的關鍵在于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它們令人矚目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根植于其優秀而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它們位列世界500強而聞名于世的根本原因。
大凡來北京旅游的朋友都喜歡去嘗嘗全聚德烤鴨,在北京前門那的一家店,也是全聚德的起源店。一走進這家店的大廳,你就會有種穿越的感覺——好像回到了清朝。大廳里面有面老墻,老墻后面就是老鋪,老式的八仙桌子,青色的地磚,木制的閣樓,還有老式的留聲機、黑漆的柜臺。服務員也是像清朝時的小二一樣,青衣小帽的伙計熱情地吆喝著,服務的方式也是老式的跑堂服務,這種懷舊的獨特文化風貌就盡收眼底。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所帶來的感受并不是美味佳肴所能替代的。
再者,一個公司要想長久地發展,進行擴張,就一定要把自己的企業文化和所要到達地方的文化恰當地融合起來。英特爾公司在中國發展時,就與中國的學校進行合作,到2011年,英特爾的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培訓的教師總數就已經達到了170萬名,資助國內高校的聯合研究項目100多個,并且幫助建成了100所國內高校實驗室。此外,英特爾還積極地參與到了中國式的文化活動當中。在中國推進建設新農村的活動中,英特爾的董事會主席克瑞格·貝瑞特博士就親自到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姚家村進行考察。英特爾公司能在中國取得這么大的成績,和它積極地融入中國式文化這種大的氛圍之中的做法是很有關系的。
二、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
文化不是空談,不是幾句口號或者貼在墻上的標語,而是要去落地,去把它向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做。
聯想公司在創立之初確定了企業的核心文化是“企業利益第一”,后來演變為“主人文化”,這種文化就是指在一個企業最危急的時刻,會有主人站出來領導著全體同仁殺出困境,走向安全的道路,奔向目標。聯想的主人是誰,是柳傳志,是聯想的高管,是聯想的每一位員工。聯想把這種主人文化徹底地融想的每一位員工身上,在危機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愿意、都敢于站出來為公司付出,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精神力量帶動了聯想的逆境重生,再一次發展。
聯想的文化發展演變,是把自身的企業文化很好地傳承了下來,這種傳承是創新性的傳承,是對于最初的“企業利益第一”的文化的更高層次的理解和運用。試想一下,如果每一個人都把公司看做自己的公司,那么他們付出的努力是不是會更加多。再者,中國人看重權力,希望做“老大”,有很重的權力情節,那么聯想公司的企業文化就依據這一點進行了創新,有了獨特的“主人文化”,讓每一個人感覺自己都是老大,自己對于公司都有很重要的責任,這也造就了聯想的成功。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說:“縱觀企業發展史,沒有哪一家企業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擴張而得以成長,也沒有哪一家企業不是靠兼并而得以發展的。”企業家的精神可以說是企業文化的源泉,那么企業員工或者子公司就是這個源泉產生后會進行的分流。對于這些分流應該怎么辦呢?我想大自然都已經給了我們啟示了。我們來看長江,長江的主干是非常龐大的,途經了、青海、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江蘇、上海等省份,而其分流也很多,比如岷江、嘉陵江、沱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等,而且有的分流還匯成了大的湖泊,形成了“一干多支”的局面。那么在企業文化方面也可以建立這種“一主多元”的企業文化格局。
三、營造創意環境,孕育創意文化
文化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那么如何能夠讓自身的企業文化更加有創意,更加獨特,更加吸引人呢?這就是圍繞著文化來講很直白的一點。文化對于企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要想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其中重要的方面離不開文化對于企業員工的影響。而要讓自己的企業文化更加有創意,這就需要一個有創意的環境去孕育你所需要的這種文化。
那么,怎樣才能把環境打造得更有創意一些?筆者認為,要想使一個環境能夠孕育更多的創意,這個環境至少要擁有三個要素:一是才能;二是科技;三是寬容。好的創意環境一定要足夠寬容,能夠容納那些有才能的人。
企業家應該相信每個員工都可以有創意,而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思考和不斷嘗試找到創意。那么,怎樣才能使一個人變得更加具有創造力呢?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要相信自己有創造力。每個人都要認為自己一點兒也不比所謂的天才差。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不到,你就永遠做不到;如果你認為自己做得到,你才會集中才力想辦法去超水平發揮。人人都有創造力,不要限制自己,這點非常重要。
(二)要學會使用創意的三個要素。當任何人有想法出來的時候,我們都要肯定他,同時要包容他,任何改變都可能會帶來困擾,不要因為暫時不當就抹殺創造力。臺灣地區每提出一千件專利申請,最后能夠變成產品的只有三件。當時無法用到的創意,不代表未來不能用。所以,任何一個創意都應該受到肯定和包容。
(三)體驗生活。我們經常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需要認真體驗生活,主動實踐。從某個角度你所看到的東西是某一個樣子,但換個角度,或者在另外一種情境下,其結果就會與原先截然不同。
(四)要時刻保持高昂的熱情。永遠都要抱有這樣一個想法:怎么樣可以讓它變得更好?怎么樣可以變得不一樣?讓這股積極的工作熱情堅持下去。
(五)把自己變成T型人才。T就是talent,是才能的意思,而T這個字母看起來又是兩邊均衡的。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是橫跨雙領域甚至多領域的人才。我們每個人需要擁有多項專長,如果某一方面的專長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就需要運用另一份專長,說不定就能順利解決問題。(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外匯市場率先實現單一市場形態的運作,其顯著標志是全球外匯市場價格的日益單一化,主要貨幣的交叉匯率與直接兌換的匯率差距明顯縮小。
在資本市場,資金開始大范圍地跨過邊界自由流動,各類債券和股票的國際發行與交易數額快速上升,整個90年代,主要工業國家的企業在國際上發行的股票增長了近6倍。1975年,主要發達國家債券與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間,1998年,給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國由4%上升到230%,德國由5%上升到334%,各國該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幾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與此同時,國際債券市場的二級市場獲得了蓬勃發展。債券市場信息傳遞渠道、風險和收益評估方式以及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行為差異逐漸減小,以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對沖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以復雜的財務管理技巧,在不同貨幣計值的不同債券之間,根據其信用、流動性、預付款風險等的差異,進行大量?quot;結構易",導致各國債券價格互動性放大,價格水平日趨一致。
海外證券衍生交易的市場規模有了突破性提高。幾乎在所有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都在進行大量的海外資產衍生證券交住T諦錄悠律唐方灰姿瓤梢源郵氯站?25種期貨合約的交易,也有部分馬來西亞的衍生證券交易;美國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對象,更是包括了布雷迪債券和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南非蘭特、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國銖和印尼盾等多種貨幣計值的證券和衍生產品。
二、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發展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場一體化潮流中,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國際化進程加速。
在銀行領域,1979年起,外資銀行開始在我國設立代表處、分行、合資銀行、獨資銀行、財務公司,到今年年初,共有38個國家和地區的168家外國銀行在我國25個城市設立了252家代表處,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87家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19個城市設立了182個營業性機構,其中,有32家外資銀行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到今年6月底,在華外資銀行總資產達323億美元,其中貸款208億美元。
在保險領域,到去年底,我國共有外資保險公司15家,對外開放城市由上海擴大到廣州、深圳等地。
在證券領域,1992年,我國允許外國居民在中國境內使用外匯投資于中國證券市場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關管理部門對于B股市場的總交易額實行額度限制,超過300萬美元的B股交易,必須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準。1993年起,我國允許部分國有大型企業到香港股票市場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即H股。部分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稱為N股。境外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開設外匯帳戶,籌集的外匯必須存入外匯指定銀行。進入2000年后,部分民營高科技企業到香港創業板和美國NASDAQ上市籌集資金,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在債券市場,我國對于構成對外債務的國際債券發行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由經過授權的10個國際商業信貸窗口機構和財政部、國家政策性銀行在國外發行債券融資,其他部門可以委托10個窗口單位代為發行債券,或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特別批準后自行發債。債券發行列入國家利用外資計劃,并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國外發行債券所籌集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批準開設外匯帳戶,存入指定銀行。
三、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前景
隨著加入WTO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金融市場正在準備與國際市場接軌,國際化進程將明顯加快。
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達成的雙邊協議,加入WTO后,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將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在銀行領域,我國將在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等方面對外資銀行進一步開放,逐步允許外資銀行向中資企業和居民開辦外匯業務和人民幣業務。加入WTO之初,外資銀行可向外國客戶提供所有外匯業務。加入WTO一年后,外國銀行可向中國客戶提供外匯業務,中外合資的銀行將可獲準經營,外國獨資銀行將在5年內獲準經營,外資銀行在二年內將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在5年內經營金融零售業務。
在保險業領域,加入WTO后,人壽保險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可高達50%,加入一年后,提高至51%。非人壽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將獲準在合資保險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可在二年內成立全資的分支機構。
在證券市場,中國將允許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享受與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當國內證券商業務范圍擴大時,中外合資證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證券商將可承銷國內證券發行,承銷并交易以外幣計價的有價證券。
顯然,隨著金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我國金融市場將逐步走向全面的國際化。
這種全面的國際化含義是:以資金來源計,國外資本以允許的形式進入我國金融市場,國內資本則可以參與國外有關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以市場籌資主體計,非居民機構可以在國內金融市場籌融資,國內機構則可以在國外金融市場籌融資;國外交易及中介機構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的經營及相關活動,國內有關交易及中介機構獲得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經營及相關活動的資格和權力。
四、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利益
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將降低新興市場獲得資金的成本,改善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效率,延展市場空間,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系統能力,改善金融基礎設施,提高會計和公開性要求,改進交易制度,增加衍生產品的品種,完善清算及結算系統等。
海外金融資本的進入,尤其是外國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對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迫使資本流入國的金融管理當局采用更為先進的報價系統,加強市場監督和調控,及時向公眾傳遞信息,增加市場的效率。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家通過采用國際會計標準,改進信息質量和信息的可獲得性,改善交易的公開性。交易數量和規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場流動性。而外國投資者帶來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衍生產品的出現及發展。建立一個技術先進的清算和結算系統,對于有效控制風險、保持該市場對外國證券資本的吸引力、
五、金融市場國際化的風險表現
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在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仍然蘊涵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加入WTO后,我國金融風險可能有如下表現:
1.市場規模擴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風險。
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在增加金融市場深度、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將導致金融資產的迅速擴張。在缺乏足夠嚴格的金融監管的前提下,這種擴張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根源。
此外,由于國內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較低,金融體系不成熟,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資本流入導致其金融體系規模的快速擴張,而資本流入的突然逆轉,則使其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的風險
對于規模狹小、流動性比較低的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在一些機構投資者成為這類國家非居民投資的主體時,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表現得更為顯著。
由于新興市場缺乏完善的金融經濟基礎設施,在會計標準、公開性、交易機制、票據交換、以及結算和清算系統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無法承受資本大量流入的沖擊,導致價格波動性的上升。新興金融市場股票價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動性突然喪失的危險,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場波動。
3.本國金融市場受到海外主要金融市場動蕩的波及、市場波動脫離本國經濟基礎的風險。
外國資本的流入和外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大量參與,潛在地加強了資本流入國與國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導致二者相關性的明顯上升。
從國內金融市場與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波動的相關性來看,近年來,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對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顯著上升。國外研究表明,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韓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間高達12%,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泰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間高達29.6%,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墨西哥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間高達32.4%。
這種溢出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在市場穩定發展時期,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波動接受主要工業國的正向傳導,表現為二者波動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場波動顯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時,二者波動出現背離,甚至呈反向關系。
從日本和韓國股票指數的相關性看,從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數的相關系數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間,該相關系數達89.09%。從92年7月到98年5月,該相關系數下降到44.86%,此后,該系數再度提高到80.65%。
4.本國金融市場與周邊新興金融市場波動呈現同步性,遭受"金融危機傳染"侵襲的風險。
由于新興市場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資流入周期及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場表現具有很強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間的股票市場相關系數顯著增大,韓國和印尼股市的相關系數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15%上升到78%,泰國和韓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55%上升到63%。顯然,在金融危機期間,國際投資者把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視為一個整體,同時從上述市場撤出資金,導致其同時崩盤。
此外,由于機構投資者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發揮主導作用,而其行為特征表現出很強的"羊群效應",其對新興市場的進入和撤出也具有"一窩蜂"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加強了新興市場表現之間的同步性,這種同步性在金融危機時期表現為危機傳染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或"龍舌蘭酒"效應。
5.銀行體系脆弱性上升的風險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現代化的壓力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可能大幅度上升。
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加深后,外資可能大量流入該國銀行體系,促使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快速擴張,尤其是銀行的對外負債增長更為顯著。在一些國家,以銀行對外負債形式流入的資金絕大多數投資于國內市場,導致銀行體系外幣凈負債上升。特別是當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時,大規模資本流入使銀行的流動性出現大幅度擺動,銀行貸款膨脹和收縮時期交替出現,引起影響全局的風險,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
由于負債和流動性的快速上升領先于經濟規模的增長,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有限的經濟增長速度,無法為新增巨額貸款提供足夠的投資機會,可供投資并提供高額回報的行業有限,銀行的新增貸款往往集中于少數行業,如在泰國,大量資本流入后,銀行信用發放給建筑和不動產的份額從1980年的8%增長到1990年的16%。大部分新增貸款用于不動產交易。
此外,由于大多數信用等級比較高的企業可以通過在國際市場直接發行股票和債券獲得資金,國內銀行只能向次級層次風險較高的客戶貸款,因此,銀行對于借款企業和借款個人的利潤和信用等級要求相應下調。在外資持續流入、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前提下,這樣的信貸投放策略通常能夠得以維持,但是經濟形勢突然逆轉及外資無以為繼時,這種循環將被迫中斷,一些行業出現周期性逆轉,銀行產生大量不良貸款。例如,在泰國,1988到1990年的資本凈流入與資產價值的上升顯著相關,即使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貸款的土地抵押值超過貸款很多,而房地產價格下降,仍然使銀行資產負債的獲利能力受到很大打擊。
由于銀行體系保持巨額對外凈負債,面臨著很大的匯率風險,可能遭受本幣意外貶值引起的損失。
中央銀行針對外資流入實行的沖銷性市場干預政策,往往導致市場利率的突然上升,從而加大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而在中央銀行為了維持某一個匯率水平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的情況下,短期利率可能上升到一個非理性的水平,這樣將削弱銀行盈利能力甚至危及銀行的穩定。因此,貨幣危機往往是銀行體系危機的前奏。
1.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點。盡管許多高職院校積極開發學生的校外實訓基地,以及拓展可供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資源,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因缺乏制度方面的監管,使得在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陷入了形式主義。具體表現在,未能切實滿足培養學生金融實務的目標,且因制度監管機制缺失而導致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
2.師資方面存在的缺點。雙師型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對一線教師的能力要求,而且一線教師不僅包括專職教師,還含有校外兼職教師。從對教學效果的調研中可以感知,校外兼職教師授課的隨意性比較強,從而其教學效果就無法切實與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然而,由于兼職教師資源并不容易獲得(因較低的課時費和時間消耗使得企業人員普遍不愿承擔學校教學任務),因此校方在這方面也時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3.機構方面存在的缺點。目前廣東諸多高職院校都與企業之間建立起職教聯盟,這種基于董事會機構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將極大助力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但現實表明,學院與企業之間因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從而在合作的績效上也就大打折扣。例如,企業面對校方的實訓計劃普遍采取消極配合態度,即提供崗位但不提供傳幫帶的人員。
二、針對高職金融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缺點的反思
上述對缺點的分析為優化高職金融專業教學提供了解題思路,但仍缺少區域植根性特征。為此,以下從廣東地區的實際來進行現狀反思。1.針對制度建設方面的反思。廣東省高職學院在整體發展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但從金融專業教學現狀來看,仍需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周期和校外實訓上強化制度建設。上文已經指出,人才培養方案是指導學院教學資源配置的藍本,因此頻繁調整方案將使學院和一線教師難以適從。針對學習國外先進理念而進行的教學企業輪崗式實訓教學,如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在中國銀行校外實訓基地的輪崗,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無法在制度上提供穩定、健全的支持和保障。
2.針對師資建設方面的反思。在師資建設方面,廣東省高職學院具有地域優勢,因此金融專業的專職教師都具有較好的雙師型素養,問題主要出現在兼職教師方面。具體來說,兼職教師的崗位技能優勢難以同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對兼職教師進行必要的教師素養培訓,以及人才培養方案方面的溝通,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另外,金融行業的工作壓力較大,這也是出現上述現狀的客觀原因。因此,在優化教學模式上就需要對這方面進行改觀。
3.針對機構建設方面的反思。機構建設不僅對課程建設起到支撐作用,也有助于協調金融專業的教學資源配置。諸多機構建設都存在著形式上滿足,而職能上卻未能起到應有作用這一問題。關于這一點,在廣東省的諸多高職學院中也同樣如此。因此,需要在調和校企雙方游戲規則的基礎上,激發起相互合作的意愿。用經濟學術語來評價,那就是要實現雙方的“正和博弈”。
三、反思引導下的高職金融專業教學模式優化途徑的構建
1.現狀分析方面。針對高職金融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屬于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縱向聯動,還需要橫向協同。因此,在著手優化前需要對專業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教學資源浪費。現狀分析可以遵循三段式來展開,教學目的、教學手段、教學評價。其中,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間存在差異,教學目的不僅納入了教學目標,還在校本要求下納入了所在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因此,明確教學目的并參照檢查教學績效,便構成了現狀分析中的邏輯自洽過程。
2.制度保障方面。根據廣東省高職學院所反饋的問題,制度保障應著力在保障頂崗實習領域。在遵循雙方游戲規則的基礎上,頂崗實習時間和周期應配合相關金融企業的工作安排來進行。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為例,該系和廣州地區多家中國銀行簽訂校外基地協議,銀行安排了近90個一線崗位常年提供頂崗實習。但按照金融企業的運營要求,這90個崗位必須常年在崗,不能中途停止實習。于是該系將各班的教學安排調整,每個班都在9個月里排課,另外空出3個月,以4個班為一組進行輪崗。這樣既確保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也確保了銀行崗位的人員配備。但此類操作只在系一級,甚至專業群一級每年進行臨時操作,無法上升到教學管理部門,更無法讓學校層面做出整體的制度保障。
3.兼職教師方面。兼職教師承擔著培訓學生崗位實際操作能力的任務,因此應設置校內兼職教師崗位和校外兼職教師崗位。從目前所反映出的問題出發,應強化校內兼職教師對教學技巧的掌握,以及對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在校內實訓環節上,還應強調兼職教師的到崗率。對于那些有專職工作任務在身的兼職教師,應在學期開始前就以任課清單的書面形式告知該教師。總的來說,對校內專任教師需持續培訓其職業素養,對校外兼職教師則需加強教學素養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