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0: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教學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語法翻譯法
語法翻譯法是中世紀歐洲人教希臘語、拉丁語等死語言的教學法,到了十八世紀,歐洲的學校雖然開設了現代外語課,但仍然沿用語法翻譯法,當時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基本上還是書面語。人們學習外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閱讀外語資料和文獻。德國語言學家奧朗多弗等學者總結了過去運用語法翻譯法的實踐經驗,并在當時機械語言學、心理學的影響下,給語法翻譯法以理論上的解釋,使語法翻譯法成為一種科學的外語教學法體系。語法翻譯法是為培養閱讀能力服務的教學法,其教學過程是先分析語法,然后把外語譯成本族語,主張兩種語言機械對比和逐詞逐句直譯,在教學實踐中把翻譯當成教學目的,又當成教學手段。語法翻譯法重視閱讀、翻譯能力的培養和語法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技能的培養,語音、詞匯、語法與課文閱讀教學脫節。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始于西歐的外語教學改革運動的產物,是古典語法翻譯法的對立面。德國外語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學法構想的先驅人物。十九世紀語音學的建立和發展為直接法提供了語音教學的科學基礎,直接法主張采用口語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學習本族語言的方法,“通過說話學說話”的方法來學習外語,教學過程是一句話一句話聽、模仿、反復練習,直到養成語言習慣。教學中只用外語講述,廣泛利用手勢、動作、表情、實物、圖畫等直觀手段,要求外語與思想直接聯系,絕對不使用本族語,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譯,語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語言,特別是在培養口語能力方面,取得顯著的成績。直接法比起古典語法翻譯法是教學法史上一大進步,成為以后的聽說法、視聽法、功能法等現代改革派的發端,但它是完全針對語法翻譯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難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對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極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或充分估計到它的積極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強調幼兒學母語和已掌握了母語的人學習外語之間的共同規律,而對兩者之間的差別未曾注意到或沒有充分估計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來解決兩種有一定區別的語言學習問題,在教學中偏重經驗、感性認識,而對人的自覺性估計不足,對文學的修養不夠注意,對許多語言現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聽說法
聽說法產生于第二世界大戰爆發后的美國。外語教學家弗里斯根據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批判了語法翻譯法,倡導了口語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學法家稱之為聽說法。弗里斯嚴格區別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認為method是指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技巧,而approach則是指達到教學目的的途徑、路子和理論,由此可見聽說法或口語法是一種目的在于掌握口語的教學法體系。聽說法根據結構主義語言學"語言是言語,不是文字"、"語言是結構模式的體系"的理論,提出以口語為中心,以句型或結構為綱的聽說教學法的主張,教材用會話形式表述,強調模仿、強記固定短語并大量重復,極其重視語音的正確,尤其強調語調訓練,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外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難點,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聽說法把語言結構分析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外語教學中,使教材的編寫和教學過程的安排具有科學的依據。這對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加速外語教學的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貢獻和進步。但聽說法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語言規則的指導作用,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和內容和意義,存在流于“造作”的語言傾向。
四、視聽法
視聽法于五十年代首創于法國,是當時法國對外國成年人進行短期速成教學的一種方法。視聽法首先由古布里納于一九五四年提出,視聽法主張廣泛利用幻燈、電影等電化教學設備組織聽說操練,把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視聽法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景結合,在某一情景基礎上進行,因此,這種教學法又叫作情景法。視聽法發揚了直接法聽說法的長處,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聲、光電的現代化教學技術設備,使語言與形象緊密結合,在情景中整體感知外語的聲音和結構。視聽結合的方法比單純依靠聽覺或視覺來理解、記憶和儲存的語言材料要多得多。視覺形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條件,促使學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語。聽覺形象有助于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節奏及遣詞、造句的能力和習慣。
由于在編排體系中貫徹了結構主義的語言教學理論,因此現行初中英語課本在第一冊就明確提出了“外語是一種工具課”,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徑則是練。操練是“五步教學法”的中心環節。在對一個語言項目的操練過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夠從不同角度接受語言技能操練。運用“簡筆畫”揭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熱烈的發言中不知不覺地操練所學的語言項目。運用“唱歌”使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的固有頻率引起共振,從而促進記憶。現行初中英語教材中科學地安排了興趣很濃的英語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運用“表演”的方式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課文,增強運用所學詞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運用“玩”使學生可以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乏味的學為有趣的學。如“接龍游戲”、“張冠李戴”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
二、運用“五步教學法”進行外語教學,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五步教學法”的首要環節就是復習。復習的內容多是日常交際用語,語音、語法、詞匯等學過的語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問,通過復習無疑會使學生要勤動口、動腦、動手等,使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五步教學法”的中心環節是操練,教師會經常地在那些由教師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練小組、小隊中指導學生進行操練活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大多數學生專心聽講、勤于動腦、積極參與課上的各種活動。“五步教學法”的第二環節是介紹新材料,而介紹新材料又常常運用“實物聯系、圖片提示、動作演示”等方式進行。課堂上若能積極、主動地在教學的指導下學習新的語言材料,學生就必須在課外進行充分的預習和自習,才能使學習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科學地利用“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三、運用“五步教學法”教學,利于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探索教學方法
1.激趣法。
教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最必要的知識,這就是求知欲。可以說,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當學生初學英語時,興趣都很濃厚。
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逐漸遇到一些困難,如單詞記不住,語音、語調掌握不準等,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學習成績也隨之降低。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在認知領域里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死記硬背。比如在引導學生讀、記單詞時,就教給拼讀規則。同時,繼續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學手段,如放錄像,掛圖配合錄音,開展“默寫單詞、首誦句型”的競賽,等等,以幫助學生維持興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領域里,我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以提高學英語的理性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成一個個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意志。如此不斷努力,一個個目標實現了,積小勝,成大勝,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大、更持久。
2.創設情境法。
任何人的學習活動總是從特定的背景中走出來進入學習狀態的。這個背景就是學習者和周圍的環境、人群之間的關系。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創設語境,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保證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昂揚、奮發、進取的心理狀態。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課前2分鐘用英語提問值日生制度,使學生牢固掌握每一課的EverydaySentences。②課堂教學中等講英語,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的語境之中。利用實際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擬交際情景,直觀教具創設情景等形式,幫助學生聽懂英語,進而理解枯燥的單詞、乏味的句型。③課堂答問,師生用英語作簡單對話。④遇到內容育情節的課文,組織學生扮演角色,說一說,演一演。⑤每節課尾留出5分鐘,讓學生用英語練“說”。其內容是新學過的知識,真形式或看圖說話,或自由會話或敘述某事某物。
3.活動育智法。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學生來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各門課程的教學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科教學。目前,從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看,教學效率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差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英語教學的質量遠遠不能適應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迫切需要建立起適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
一、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分析
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全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學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受當地經濟、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影響,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有在校生5100多人,生源主要有2種:一是普通高中畢業生,他們經過正規的高考錄取,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但整體水平不高;二是從中專升入高職高專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學過3年英語,但英語基礎較差。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2007年秋新生入學后,筆者對學院錄取的幾名新生進行了有關英語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6.76%的新生英語高考成績在90分以上;有61.61%的新生期望通過加倍努力,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力爭通過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有35.47%的新生對英語有興趣,并樂于學習。
因此,筆者認為,面對英語學習基礎、學習期望和學習興趣各異的高職學生,要完成英語教學任務,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同時,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英語教學指導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和內容,并對大一、大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二、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的制定
(一)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規定,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礎。英語的教學內容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加強語言技能的培養。”可見,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其教學目標不是培養英語語言專家,而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高職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英語主要是作為一種使用工具。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高職教育的學制為3年,其中有1年的時間用于各種實習、實訓,所以真正用于英語教學的時間總共才180個學時左右。因此,筆者認為,要把高職英語教學從學科型或知識型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放到整個高職教學系統中重新定位,不再跟著普通高等教育亦步亦趨。高職英語教學應樹立為學生所從事的職業服務的理念,把有限的英語教學資源(時間、師資、設備)以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都集中到培養與其職業能力相匹配的英語實用能力上來。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既保留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性,又根據實際的職業特點和需求有意識地滲透英語語言的實用性,把英語教學的基礎性與實用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應遵循“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教學原則,使“以實用內容學習為指導,以實用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思路得以實現,使高職英語教學抓住重點、突出職業特色。
(二)調整學習心態
對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說,從中學到大學是一次飛躍,大學生容易出現3種心態:有的學生認為,好不容易熬過了高考,到大學就該好好歇一歇,所以在思想上就有了放松的情緒;有的學生認為,高中學習負擔那么重都挺過來了,到大學就更沒什么了不起的了,所以在思想上有了輕敵情緒;還有的學生認為,高中時英語基礎打得不牢固,而大學英語的內容和難度都加大了,就更學不好了,所以在思想上有了畏難情緒。
面對這3種心態,高職院校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糾正學生思想上的各種錯誤認識,消除他們頭腦里的各種消極情緒。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一年級雖然是起始年級,但卻是整個大學期間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所以在思想上一點也不能麻痹大意,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那些想“歇一歇”、有放松情緒和輕敵情緒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的規律,認識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刻苦努力、繼續發揚拼搏精神,才不會落后于他人。對那些在學習上有畏難情緒的學生,教師首先要讓他們認識到大學和中學的英語學習都是階段性的;其次要鼓勵他們樹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堅定信念,以及“只要認真,就完全可以學好大學英語”的必勝信心。
(三)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
解決了高職學生思想上的認識問題以后,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就是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把英語教學過程分成2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查漏補缺,夯實根基,著重培養高職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交際能力,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的通過率。
(1)教師要幫助學生過好語音關,使學生較扎實地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和句型,為英語教學的進一步推進掃清障礙。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模仿為主,學生在中學開始接觸英語時,只會“鸚鵡學舌”,但那時單詞量少且簡單,學生又感到新鮮好奇、有旺盛的求知欲,所以靠強行記憶還可以應付。到了大學以后,隨著單詞量越積越多、句型越來越復雜,學生既要記讀音,又要記拼寫,還要背句型,就感到困難大、負擔重了,往往是顧此失彼、招架不住。于是,由學不會到不愿學,漸漸地學生英語學習的差距就出現了。筆者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英語學習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不會拼讀單詞、不會拼寫單詞或拼寫單詞顛三倒四。調查發現,91.0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差,其中完全不能開口的占21.07%;73.1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聽力能力較弱,有些學生分不清漢語聲母中的j與英語字母表中的j以及音素/j/,一部分學生養成了“等著老師來教”的依賴心理,仍然要求教師領讀單詞。學生無法通過詞典掌握英語單詞的讀音,這給新課的預習帶來了困難。而且,學生把拼寫與拼讀截然分家,記單詞按照字母在單詞中的順序來記,結果是花的功夫大、費的時間多、單詞還是記不住。于是,這些學生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不再記憶單詞,從而進一步影響到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也嚴重影響了口語和閱讀能力的發展。
我們知道,語音學習在整個英語學習中是最基本的。音標是語音的核心,扎實的音標教學將為語音教學提供保證。系統的音標學習能夠幫助學生較好地突破語音關,并使以后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鑒于語音教學的重要性,也為了彌補高職學生在英語語音學習上的漏洞,筆者認為可以采用馬承老師設計的“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把字母的名稱音、英語音素和國際音標融為一體,注重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掌握字母與音素的對應關系,使學生在記單詞時把音、形、義結合在一起,凡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都能做到會讀的單詞會寫、會寫的單詞會讀。
(2)教師要正確認識語法教學在交際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在“淡化語法”的教學中強調語法教學的交際化。
交際語言教學觀認為,語法知識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英語交際水平,學生必須掌握比較系統的英語語法知識,這是掌握英語的關鍵。語法作為語言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是語言的骨骼,滲透于語言使用的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語法知識是培養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和保證,交際能力又是語法知識的實際運用和最終目的。中國學生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英語,只有掌握系統的語法基礎知識,才能增強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準確性,才談得上用英語地道地表達和交流思想感情。
客觀地說,高職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以書面的形式使用英語,而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需要語法知識的幫助才能正確理解。調查發現,73.6%的高職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差,86.29%的高職學生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弱,30.53%的高職學生非常希望教師詳細講解語法知識。這反映出高職學生的詞匯量不夠多、語法知識很薄弱。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本著一切從最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出發,正確地認識英語語法教學的作用,有所側重、有所取舍地教授語法知識;要將語法知識與篇章結合起來,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嘗試使用語法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成就感、喜悅感。只有這樣,才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語法教學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語言發展服務。
(3)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并不斷為此創造條件。
調查發現,91.04%的高職學生英語口語的運用能力較差。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針對高職學生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的期望,以英語口語為突破口,積極開展英語口語訓練,鼓勵學生多說。通過舉辦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彰顯自己的才華和英語表達能力,并盡量養成用英語交流和思維的習慣。通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篩選英語聽力和閱讀材料,讓學生聽的、讀的英語與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此外,高職院校要采取措施,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使學生不僅能夠考到一張過硬的證書,而且真正擁有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充分發揮作用。
2第二階段: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因材施教,把公共英語與行業或專業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英語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功能。
英語語境教學法是指通過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創設英語學習的語言氛圍,激發學生潛能,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突出了環境對人的心智活動的正遷移作用。英語對中國學生來說,有相當難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缺乏英語原材料等。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就要給學生提供能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
1、課堂英語環境
語言首先是有聲音的,只有在有聲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才能培養和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傳統的教學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多媒體能提供聲音、畫面、人物、情景、使學生置身于語言環境之中,如幽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五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網絡課正好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育信息。
課堂內模擬表演,游戲情境創設。如老師一上講臺就不停的咳嗽并走路一蹶一拐,學生問:“What’s wrong with you,my teacher?’’老師;“I’ve got a bad and my leg hurts”并導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英語動畫片和英語歌曲,其動人的畫面及純正的英語吸引學生中學英語教學論文,使之成為每個學生的“開心一刻”。
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學做一名天氣預報員、購物、現場表演打電話以及向別人借東西等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極佳。既能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又能練習他們的語音表達能力。
準備跟本節內容有關的道具。比如我在上“Internet’’這一課時,準備了mouse、keyboard,讓同學們邊學單詞邊認識shift、enter、capslock等跟電腦有關的單詞,體現了英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英文書信、賀卡的寫法時,學生可以自制兩份信封、賀卡,一份用英語,一份用漢語,以作業的形式交給老師。他們既可以認識到中英文書信格式尤其是地址的不同,又鍛煉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簡單的日常用語、諺語和格言是英語教學的劑。每節課利用三分鐘的時間和同學們一起念一起學,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也照顧到一些英語學困生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在教學的熱身過程中設置歌曲、游戲、韻律操等讓學生唱一唱、跳一跳、樂一樂。這樣不但消除了疲憊之感,而且又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2.課外英語環境
英語是需要學生大量實踐的課程,只有全面地活動才能更有利于形成運用能力,所以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提供真實的語義、語言環境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
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如墻報、黑板報、時間表、課程表、班級門牌、花園警示牌設成英漢對照形式;開辟英語園地、英語角;校園廣播定期播放英語小笑話、小短文、小知識等,都是很好的語境載體;有的還可以用英語喊操。學生自編晚會:英文歌曲,英文小品,編排話劇,朗誦詩歌……此外還可舉行故事比賽,口語比賽,英語手抄報等活動,組織到位,學生樂于參加,從而使學生的真實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英文經典大片,使學生更廣泛的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獲得生動形象的語感和對英語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真實的素材。定期開展辯論比賽。話題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如、中學生的交友問題、抽煙好處多還是壞處多、上網的利與弊等等。 舉辦一些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專題講座和討論。如用餐(中國人喜歡用chopsticks,西方人用knife and fork)、收到別人的禮物、得到別人稱贊、收到別人的祝愿時的應答(thanks)的差異及禁忌語(西方人忌問女性的年齡)的差異。讓學生了解東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語言習慣。3、家庭英語環境
學校只是課外活動的其中一個場所,家庭也是學生實踐英語的一個重要場所。
看英語節目,可提高聽力水平;做英語游戲,可提升應對能力;將自己的房間布置成英語天地;日常用品貼上標簽;貼上英語掛圖,有衣服、蔬菜、水果等;一日三餐怎么表達;學用英語稱呼自己的親人和家里飼養的小動物,或讓學生將學校里學會的英語小詩,英文歌曲等朗誦給家長聽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表演給家長看;比如我在上“body”這一課時,讓學生課前準備畫一張自畫像,在人體各個器官上注上英文單詞,貼在床頭,每天看著自己,學習單詞。還可以引導學生打電話時用英語對話。將學校“英語課堂”延伸到“家庭課堂”,推進了家庭英語學習環境的建設,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得到了實踐和鞏固。4、社會英語環境 學校、家庭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小課堂,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于日常交際。怎么樣讓學生走出去敢說、會說、樂于說,離不開社會這個大課堂。
每隔幾周上一次郊游課,利用周末帶學生到郊外放風箏,野炊等等。藍天、白云、綠草、莊稼、樹木、花朵、泉水都是很好的英語學習的素材。
建議學生到寒、暑假時,去游覽名勝古跡。鼓勵學生把打招呼、問候、抱歉、感謝、問路、看醫生、購物、介紹、建議、命令、警告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如遇到外國人,可以試著用英語對話;初次見面,要說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 do! 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 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道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別人誠心道歉時也不忘道聲:“That’s OK.” 進別人房間要說“ May I come in ?” 這樣,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了英語,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增強了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
鼓勵學生收集商品說明書、包裝盒;留心街道兩旁的交通標志;超市的出口和入口;服裝上的英文標簽;食品和家用電器,
也可以買一些中英文對照的書蟲或世界名著等等。
1交際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
交際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稱功能法或意念法,是以語言的“功能——意念”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外語教學法。它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歐共同體。語言的功能指的是用語言敘述事情和表達思想。例如,打招呼、詢問、請求、邀請、介紹、感謝、道歉、希望和害怕等。意念是所要求表達的思想內容。功能和意念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是緊密聯系的。例如,詢問郵局的方位:Isthereapostofficenearhere?詢問是功能,郵局和方位是意念。交際法的主要教學思想來源于社會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的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也是外語教學最根本的目的。
交際教學法的核心認為語言首先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因而主張以具體的交際功能項目如問候、邀請、作客、看病等主要線索來安排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將來工作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其培養目標的側重面,加強針對性。它認為學習外語不能脫離使用外語的社會情景。外語教學主要不是講解語言規則和機械地操練句型,而是在真實的情景中恰當地使用真實的語言,教師在課堂上設立交際情景,學生是交際者,教師發起學生間的各種活動,有時自己也參加進去,而學生間的活動是大量的。
交際法注重培養學生外語的交際能力,即要培養他們懂得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恰當的使用語言的能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活動是為真實交際做準備而設計。可以是句型操練,對話等項目,目的是對外語中的句型和結構進行訓練,為交際活動作好準備。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商務英語實際應用的專項人才的地方,它的要求與目標是學生畢業后能夠迅速地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這種培養目標就決定了對學生的教育要著重于對商務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上。自然而然,交際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2交際教學法教學原則和主要優點
2.1交際教學法教學原則
交際教學法主張下列三種學習原則:(1)溝通原則——實際的溝通情境會增強學習效果:(2)任務原則——籍由語言溝通來完成任務的學習型;(3)意義原則——教學內容對學習者能產生意義則較能增強學習效果。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appfoaches)并不是一種單一的,固定的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內容是“用語言去學”(usinglanguagetolearn)和“學會用語言”(1earningtouselanguage),而不是單純的“學語言”(learninglanguage),更不是“學習關于語言的知識”(learningaboutlanguage)。其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獲得足夠的交際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在多數情況下處于某種“交流”,“交往”,“交際”的場景中,通過聽、說、讀、寫等具體的行為去獲得外語知識和交際能力。
2.2交際教學法主要優點
①強調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語言不只是表達思想,更是交際的工具。讓學生在不同的場合及地點面對不同的對象時,使用適當的語言,讓學生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并懂得如何適當地使用外語。培養外語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②強調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只有形成外語教學過程的交際化,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③以話語為教學單位。話語是言語交際的基本單位,為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必須在體現交際情景的話語中綜合運用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等知識。④不苛求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允許學生犯一些不影響交際活動的語言錯誤,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言語交際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⑤創建按功能項目為綱的外語教學體系,在外語教學中引進功能項目有利于提高外語教學的質量。
3交際教學法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應用具體措施
學生的商務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在課堂中實現,教學過程中的交際化是交際英語教學法的顯著特征。
3.1教師應運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
克拉申在《第二語言》一書中指出:“教學第二語言實際上為學生創造部分或全部的所學語言的環境。”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缺少的是語言環境,只有在課堂上才有極少的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而長期以來,英語課堂又是進行著“填鴨式”教學,使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作為21世紀的英語教師,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相適應。在課堂上應盡可能的運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因為這不僅是師生間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一種形式,而且是真實情景中進行交際的一種形式。它保證學生絕大部分時間能聽、說英語,做到“用中學,學中用”,能促進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3.2設置真實情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逐詞、逐句去進行教學,而要把整個交際過程放在一個恰當的情景中讓學生很自然地去理解,通過反復練習,進而掌握交際內容。例如,在學習了兩、三個關于預訂的對話及一些預訂所需的常用句型后給出一個場景:Supposetheclient''''snameisGeorgeBrown.HewouldliketobookasingleroomwithbathfromOctober2ndto5th.,Youanswerthephoneandacceptthebooking.由學生分組進行情景中的角色表演。一人擔任客人,另一人擔任預定員的角色,進行情景會話。
3.3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活動進行教學
課堂的交際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擔任主角。提供在交際中學習語言,使學生從中獲得交際技能。首先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活動中,應當明白無誤地告訴學生如何進行活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參加到語言實踐來。在組織活動過程中還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不能讓基礎差的同學感到任務太難而產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同學因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組織、管理好課堂教學活動,盡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所有學生都從語言實踐活動中收益,讓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掌握語言知識重點和交際技能,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樂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4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
目前,我國英語界積極提倡高校英語專業從單科經濟式人才培養模式向著寬口徑、應用型、復合型的方向發展,商務英語教學改革面臨新形勢下的巨大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來指導,采用新型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商務英語人才。商務英語(EBP:EnglishforBusinessPurpose)作為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的一個分支是區別于普通英語語言教學的。本文根據實際教學實踐并結合商務英語的特點談一談案例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結合的必要性。
一、商務英語課程的內容特點及教學方法商務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ESP)的一個分支,而且也是目前專門用途英語中運用最廣泛、發展最迅速的領域。顧名思義,它包含英語和商務兩個方面,所以經貿英語、金融英語、營銷英語、國際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外貿實務、商務談判等為該專業方向的主要課程。商務英語類課程最大的特點是英語語言技能與商務專業知識(經濟學,營銷學,會計學,金融學,管理學,商法學等)的密切結合,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譯)的培養,同時還應不斷強化學生的商務專業技能。這就嚴格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語言素養和扎實的國際商務專業知識以外,還應具備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能力。因此,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專業英語技能及商務知識的培養。而我們的學生是在校生,談不上有任何實際經驗,只是簡單從書本或雜志等途徑掌握部分理論性商務知識,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更不能很好地實際運用。從英語專業技能來看,他們都可以很好掌握如英語語法、閱讀、詞匯等,但對于真實世界的工作狀況知之甚少,更不會如何將英語語言技能和商務專業知識相結合。原有的英語專業教學體制只是強調語言技能的培養,所以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法無法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商務知識相結合,效果也并不明顯。商務英語教學應該讓語言能力教學為輔助手段,讓商務信息的交流作為主要目標。于是,我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任務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和結合的必要性
1.任務教學法。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娛樂活動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有目的的活動。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與學習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任務型教學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細分為若干非常具體的“任務”,并把培養學生具備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學會英語,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其實質是:英語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種活動,即“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對話性互動,進而產生語言習得。如果從認知心理學來解釋,學生英語學習和習得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不斷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將所學過的知識表現出來的外顯過程,而學生的主體性正是通過內化與外顯的無數次交替而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極少有機會使用目標語進行交際的教學現狀的最佳途徑之一。
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主要是對具有一定真實性、實踐性和針對性的典型事例、實例或個案分析通過分析、辯論、演繹、推斷、歸納和總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致力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面向未來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討論過程中常能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所形成的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型的學習氛圍。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法有很多優勢,如在改革傳統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案例教學法具有高度的擬真性、靈活的啟發性、鮮明的針對性等特點。
3.二者結合的必要性。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任務型教學開始就呈現任務,以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用語言做事;二是為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的活動將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資源進行意義構建,以達到解決某個實際問題;三是任務型教學具有目的性、過程性、綜合性和思維的挑戰性等特點,有效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任務型教學法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全面發展。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以任務為教學策略基礎,強調從運用語言的任務入手進行教學,讓學生完成一項事實的任務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法等傳統教學法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教學材料不同。
傳統教學方法使用的是教科書。教科書是對某一學科基礎知識的系統化的理論闡述,并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來編排。案例教學法則主要使用的是案例材料。案例不是對理論的系統闡述,而是對一個真實情景的描述,這個情景中包含一定的思考題,并要求學生思考、分析、消化吸收。可以說,案例是適應特定的教學目的而編寫的。第二,教學過程不同。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對知識的系統講授,這種結構式教學通常要求教師的講授力求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概念準確、邏輯嚴密,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案例教學的過程則主要不是教師講授,而是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第三,教學目的不同。傳統教學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案例法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進行辯論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群體與人際協調技巧和溝通能力等。此外,由于將學生置于一種接近現實的情景之中,還能使學生積累一些將來用得上的經驗。從哈佛案例教學模式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把培養能力放在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的位置,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過時,而針對實際情況學習的能力則能終身受益。所以,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對于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任務型教學可以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討論中,充分發揮其社會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自律、自我、自信、自主、自擇和互動,有機地融合商務目標任務和英語語用能力訓練,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商務運用能力。
4.任務型-案例型教學法的模式。任務型-案例型教學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1)任務型-案例型的目標(goals)。指通過讓學生完成某一項任務而希望達到的目的。任務的目標可以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案例的目標是解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在這個環節,教師要設定兩個學習目標并認清二者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2)構成任務型-案例型內容的輸入材料(input)。輸入案例材料必須具有真實性,應以現實商務實踐中的真實典型案例分析為目的,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語言,運用商務知識.從而該學習不應局限于教材。(3)基于這些材料而設計的各項活動(activities)。任務型-案例型的教學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式由初級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并由數個微案例任務(mint-task)構成一串“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輸入后輸出原則,使教學階梯式層層推進。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創造出不同的任務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協商去完成案例分析任務。學習過程充滿了反思、頓悟和自醒,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認識策略,培養他們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并在完成任務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運用任務型-案例型教學法組織教學,強化了語言交際應用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本質。
5.任務型-案例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的問題。從任務型教學法來看,它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具體任務、并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它強調交際的過程和語言的功能,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當然,任務型教學存在一些不完備的地方,比如任務的選擇并有進行需求分析,任務的等級評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動在語言教學中都受到排斥,學生以對子或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教師在其間不直接指導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從案例型教學法來看,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有別于國外發達國家,多數高校為規范和量化教學過程所強制采用的教學大綱及試卷庫雙重衡量和制約機制,仍是一種應試教育模式。案例教學對案例質量的要求較高,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案例庫資源供應不足,質量低劣。許多高校盡管重視案例教學的應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上卻相當滯后,大多采用國外移植的案例,這種案例因不大適合國情,難以使學習者產生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和真實感。有些案例直接采自報紙、雜志或傳記文學中的內容,缺乏應有的規范和針對性。這些問題不解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案例教學的開展。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制約案例教學的開展,案例教學的案例需貼近社會,來源于現實生活,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時間、經費的投入,使許多教師望而卻步,找些過時或典型性不強的案例來湊數或干脆遠離案例教學。有些教師對案例教學的認識存在錯誤。
另外,有教師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舉例教學法。其實,二者雖然都要引用實例,卻有很大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學中占據中心地位,教學任務都是借助案例來展開的,而舉例在一般教學活動中則處于次要的地位。案例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鍛煉能力的一種手段,舉例則是輔助教師說明問題的一種手段。當然,這并不排除舉例也可以使學生鍛煉能力、發展智力。最后,案例教學與舉例說明的指導思想不同。案例教學重點在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而舉例說明一般以說明問題為目的。對案例教學法的誤認致使許多教師停滯不前而心態安然。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商務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仍然有待研究,所以商務英語教師必須處理好與其他教學法的關系,以任務型教學為主線,并且提高典型案例的使用效果,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通過任務型-案例型教學法,英語語言能力和商務實踐能力都可以得以提高。但是要想完善該教學法,必須針對各門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而稍作調整。
參考文獻:
[1]St.John&JohnsonChristine.FromtheGuestEditor[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96.
[2]MarkEllis&ChristineJohnson.TeachingBusinessEnglish[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TonyDudley-Evans&MaggieJoSt.John.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一、新教程的優越性:
1、新教材的知識點帶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復性。譬如,“a bit of”這個短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59課上才正式學習,而編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72課的Workbook上提前導入了,體現的“張思中英語教學法”中的超前引入規則。類似的,還有“sad”一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84課就出現了,而該詞卻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7課,才正式學習。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3頁第三段引入“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這個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95頁第6題,再次呈現“Work comes first”這一短語,進行復習鞏固,體現其反復呈現的思想。
2、新教材注重口語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地培養,課文對話靈活化、多樣化,情景化。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和應用,加大英語口語教學力度,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這方面的特點尤突出。課文對話旨在構建生生交際的形式,提供語言會話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1課,Part1要求學生看圖介紹各個單位的方位,Part2是一則針對詢問方向內容的簡單對話,課文僅僅提供了介紹方位和詢問方向的組織模式,并沒有具體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這樣設置,不但便于學生進行自主交互式的學習,而且可使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有的放矢的開展異步教學。
3、新教材注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適度點撥學生注意語言用語規范。英語交流中的困惑,不僅表現在詞匯量的多與寡,還表現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除了原教材中有關中英文姓名的差異、接受禮物時的差異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還在仲秋節這一單元增加了感恩節的內容,講仲秋節(The Mid-autumn Day)同時進行感恩節(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紹,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比了解兩個秋天節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既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再如在這冊書的On the farm這一單元,既介紹中國的農場,也介紹美國的農場,也是為了讓學生區別不同國度的人文風情。西方人一般重視個人的隱私,他們不愿意別人問及有關自己年齡、宗教、收入、婚姻狀況等情況。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35課,課文注釋有關西方的忌諱話題的注解。
1、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自身因素造成學生聽力學習積極性不高
高職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由于受到以筆試為主,對聽力和口語要求不高的考試模式的影響,缺乏相應的聽力訓練,導致其對聽力學習重視程度不夠,英語聽力基礎薄弱,具體表現為:一,語音知識欠缺,英語發音受中文方言影響嚴重;對聽力材料分析費力:對所聽的內容遺漏或記不住;詞匯量小,語法知識和句法結構的不熟悉,二,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信心不足,由于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而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即便是i聽出了材料的內容卻不能理解或誤解了所聽的內容。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的負擔和壓力,這些負擔和壓力堆積久了必然導致他們在升入大學后,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排斥:準備不充分;學習效率低下;甚至中途放棄。
1.2 教學模式及教育體制的影響
首先,應試教育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職英語聽力教學。學生進入大學,必然要經歷各類的英語考試,其中聽力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讓很多學生都感到難以適應。為了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他們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應試題型的訓練上,而忽略了聽力實踐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為了使學生順利通過考試,日常的英語聽力教學活動也都是圍繞著聽力試題做答的模式進行。英語的聽力教程、英語聽力訓練基本上,都是以測試題的形式完成的,大部分聽力學習的重點都放在答題上,答題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答題的準確度成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這種重復,同一模式的訓練對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筆者曾昕到很多學生有類似的抱怨:“通過幾個月,甚至一兩個學期的聽力學習和訓練,自己的英語聽力能力依然停滯不前,學習狀態依然迷茫”因此這樣一種形式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喪失了對聽力學習的興趣,英語聽力教學的目的達不到,學生的聽力水平提不高。
1.3 聽力教學手段及日常教學安排的局限性
雖然在這個多媒體教學普及的時代,通過電腦影像和聲音的幫助,使得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變的更為直觀,更為生動,但整個過程仍然是教師對聽力材料播放,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答題訓練的過程,課堂教學缺乏較好的互動性,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所教授的內容,教師往往會放慢語速,盡量用簡單的詞來表達原文內容,這樣使得學生在聽力學習上產生依賴,缺乏主動性,另外,每周一次或兩次的聽力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在大學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安排課外英語聽力實踐的機會還是非常的有限,學生課余時間在聽力方面花的時間少之甚少,即使有時問,也不知道該如何系統地安排聽力訓練。導致一方面,課外,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反饋,聽力教學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對聽力學習便會產生焦慮和厭學的心理。
1.4 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的運用和聽力策略的訓練
在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一種先聽,后抄的上課模式,即:先聽錄音,不在乎自己能真正聽懂多少,等到最后老師公布答案,把答案抄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發現自己之前不能聽懂的內容還是聽不懂,之前能聽懂的內容反而變的生疏了;同樣,很多教師把聽力訓練看成是簡單的答題,答對問題就意味著訓練的結束,不去做更多的分析和思考,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課堂活躍度不高,造成這種現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師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聽力技巧,聽力策略的介紹和訓練,而這些技巧和策略的運用對于提高學生聽力能力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2、改進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途徑
2.1 聽說結合,對學生從音標開始,進行語音發音及糾音的訓練
無論是音標,單詞,還是句子,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音義對應模型是聽懂,說對,讀懂的前提,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從音標到句子的標準化語音訓練,首先,通過模仿口型,語音,語調,從而糾正錯誤的發音習慣,然后進行朗讀,因為朗讀時,學習者的眼、耳、口在大腦的指揮下相互配合,將文字轉化成語音,語義。同時,朗讀可以矯正和強化頭腦中音義對應模型的記憶,可以練習辯音。有效的朗讀是聽力理解的基礎,能直接影響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聽和讀一樣,同屬于理解吸納性技能,不僅能有效地鞏固自己學習的語言,而且也是學習吸收新的語言營養的重要途徑。朗讀的選材可以很廣泛,比如比較淺易的口語經典篇章、各種口語教材,聽力教材、精讀課本,甚至一些泛讀課本,有光碟的先模仿,后朗讀。沒有的也可以有意識地按英美音調進行朗讀,或在老師指導下朗讀,學生在從模仿到朗讀的過程中,注意英語中常見的一些發音現象,如,弱讀,連讀,爆破,同化等,培養語感,體會不同的語音,語調對語義表達的不同作用,掌握其變化規律,只要能堅持,很多語言、詞匯和表達方法便會隨口而出,語音語調也隨之會好起來。
2.2 改變現狀,增強學生聽力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對自己多年來聽力教學的反思,并做出的一些嘗試,發現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形式多樣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提問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如:學生一問一答式,集體回答式和討論回答式,問題的難易程度,根據學生個體水平來定,盡可能多的培養學生對除聽力學習結果以外的學習過程的關注。改變原有的以測試為主的單一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樂趣,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聽力教學過程中,轉變角色,改變以往“聽力材料播放員”“答案公布者”的角色,在給定的聽力內容基礎上,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發展空間,起到教給學生聽力方法。訓練學生聽力策略,從而達到掌握其方法和策略的目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分析,幫助其建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實現自我激勵,自我管理,在進行聽力訓練的三個步驟過程中,即:聽前,聽中,聽后。教師應做到聽前給學生引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預測,聽中給出適當的提示,介紹一些聽的技巧和方法,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聽力任務,不同的聽力內容,不同的問題條件下,運用該技巧和方法,聽后對聽力內容和過程做好有效的反饋和總結。整個過程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師對整個過程要做好監督和檢查的工作,幫助學生用心聽,及時校正和修補聽力中出現的錯誤和遺漏。
2.3 廣泛閱讀,擴展社會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聽力理解過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音、字、詞、義的分 辨和意義的重新構建過程。這些復雜的音,字,詞,義的辨析除了與語言學發展和變化有關外,還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日常所接觸的聽力材料的內容往往涉及英美等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及生活常識等,單一的通過字,詞,句的意思來理解材料的內容,往往會產生誤解,因此,了解他們的日常行為和語言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能力。教師應在有步驟的介紹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通過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加擴充自身的詞匯量,而且可以從多方面的讀物內容中,體會和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積累多方面的知識,以達到熟悉并準確理解聽力材料的目的。
2.4 借助網絡等各種多媒體手段,多溝通,多交流,為學生創造更廣泛的英語聽力學習空間
僅局限于多媒體教室或語音室進行的課堂聽力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教師可以有目的去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適合的英文廣播節目的收聽,比如:美國之音special english;bbc等,還可以進行一些英文歌曲的欣賞,和英文電影的觀看。對這些課外的有聲,影像材料的聽力,應采取逐遍聽,逐遍脫離原稿和字幕的步驟進行,通過反復聽,反復模仿,以達到熟練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在教師和學生問建立起課外信息交流的平臺,例如:在網絡郵箱或群共享平臺里,教師可以把一些有助于訓練學生聽力技巧的各類聽力材料進行共享,讓學生去進行課外的聽力練習,然后將反饋來的練習結果做系統的分析和對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形式的課外交流既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更廣泛的聽力學習空間。又可以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融洽師生關系。
3、結語
以上是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教師應牢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要提高職學生的聽力水平,老師們還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出適合自己學生的聽力教學新方案。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馮芝媛,提高聽力課教學效果的新途徑[j],山西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1,1.
[4]李堅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05.
交際教學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創設出多種交際語境,并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實踐和交流等能夠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討論、對話、班級發言、復述等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互動意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的應用能力
眾所周知,語言學習不僅僅只是詞匯和語法的積累,更應該能夠運用學到的這些詞匯和語法進行交流。英語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進行交流。交際教學法正式符合這一目的,他強調以英語語言實際交流為教學目的,倡導課堂上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運用英語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師生角色和單一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聽的角色。交際教學法的應用徹底改變了師生之間的角色,它強調語言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和協調者,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角色變為主體角色。同時,這種教學法也改變了過去以“語法-詞匯”為教學方式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詞匯和語法的教學,非語言表達的方式得到運用,比如說肢體動作、體態和表情等肢體語言。這些肢體語言的運用更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性和互動性。
二、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顯著,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創設多種交際語境,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在交際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英語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英語學習不單純是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更應該能夠運用所學到的詞匯和語法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教師把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交際”上,即以語言交際教育為中心。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英語語言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生親自體驗,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能夠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轉變過去單純的主體角色,應該把學生視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應該創設多種符合學生身心特征和興趣的教學情境,合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培養他們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