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5: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技能測試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供暖鍋爐能夠改變我們周邊的溫度,能夠在室內溫度過低的情況下對我們所處的空間進行供暖,進而維持室內的熱量平衡,這對我們的生存和生產來說都是極為強力的保障體系,因此,供暖機制已經被廣泛投入使用,并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供暖鍋爐的實際投放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因為對溫度的過分重視,使得工人忽略了燃料的實際燃燒情況,進而導致能源的浪費,同時也降低了鍋爐的可利用率,這對于我國供暖機制的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 供暖鍋爐運行機制
供暖鍋爐實際上就是一種能量的轉換裝置,鍋爐是這個裝置的容器,工人將具備一定能量的燃料或能量源注入其中,而燃料相對而言是指那些具備化學能的燃燒介質,這些介質通過燃燒的方式,從火焰中或熱源中獲得熱量,進而使自身的相關元素離子的活躍程度提升,并漸漸加速運動與空氣中的氧分子在熱量的作用下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進而釋放大量的熱量,而這種熱我們稱之為化學能。能量源相對而言更加容易被理解,就是指日常生活之中的電能等可直接產生熱量的可再生能源,即熱能的來源的意思。
燃料或能量源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質變,產生大量的熱量,而這熱量通常會被貯存于一定的傳輸介質中,如蒸汽、高溫的水等介質,然后這些介質會被通過一定的傳輸裝置輸送到相應的空間,到達空間之后,經過一定的轉化過程,再轉化成相應的熱量,并通過一定的釋放過程,使介質所攜帶的熱量傳遞到空間中發散,當熱量充盈整個空間之時,供暖鍋爐設備的熱能傳遞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而這一熱能有許多種用途,一種是維持人們所處空間的溫度平衡,另一種則是為工業的生產提供必要的熱量能源,而這種熱量能源能夠以蒸汽的形式轉化為工業所需的機械能,進而是工業生產順利完成。因此,供暖鍋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人們所處環境的溫度平衡,同時也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全新的可再生型能量,在這方面上可以說其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異型管經濟體系的革新。
2 爐拱的作用以及其設計原則
2.1 爐拱的作用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就爐拱的作用來說,其具有引燃的作用,對于鍋爐中新添置的煤炭,能夠有效促進這部分煤炭和周圍空氣充分融合,同時將鍋爐內的燃燒溫度保持到一個最科學的范圍內,進而保證新添加的煤炭可充分燃燒。根據物理學中熱傳導的原理可知,一般具有溫度的物體,其本身的溫度絕對值是不變的,溫度絕對值與物體本身的輻射力成正比函數關系。總結來說,爐拱的作用:其一是保持鍋爐內的高溫不變,其二可以使鍋爐內氣體充分混合。
2.2 爐拱的設計原則
針對當前鍋爐燃煤不徹底的現狀,依據國家鍋爐內燃煤要求,進而科學的設置爐拱。鍋爐燃煤不徹底主要使用的是質量比較低的煤質,在后拱的設置中,后拱位置是整個鍋爐內部的主要燃燒區域,尾部氣體被前推至中部,與中部氣體進行混合然后繼續燃燒,針對這種燃燒特點,后拱必須要低而且夠長,同時根據不同煤質的燃燒溫度對爐拱進行綜合的設置。總結來說,為了保證外焰燃燒溫度,前拱設置要高,后拱為了推動尾部氣體與中部氣體有效融合,設置的高度要低而且夠長,將前拱以及后拱的作用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其燃燒與傳統燃燒的熱效率相比的到一定的提升。
3 鍋爐供暖的節能措施
3.1 科學調控
在鍋爐裝置的實際運行之中,其所產生熱量能夠被有效運用的前提是理解鍋爐在運行中所燃燒燃料的消耗程度和實際所產生熱量的能量比,而這一能量比,與燃料的燃燒以及產生的實際熱量都有關系,燃料的燃燒是否充分、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具體來說究竟有多少被切實地轉化為了熱能,以及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在傳遞至人們所處領域的過程中有多少損耗,真正為人們所用的熱能又剩下多少,這些都是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因此就必須在此鍋爐的供暖過程中添加科學調控機制,以進行在鍋爐的供暖環節之中的能量監測與燃料燃燒程度監測活動,通過監測機制的反饋及時對燃料的燃燒情況以及能量的實際轉化情況進行一定的控制,通過調節燃料的投放、調節相應的爐溫、調節熱量的轉化功率、調節實際傳遞至相應空間的熱量的溫度等方式來確保能源的合理利用,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3.2 施行空氣預熱機制
就目前來說,現在大部分8.0MW的鍋爐中基本都沒有添加“空氣預熱”器。“空氣預熱”器的用途在于能夠加熱氣體,在鍋爐燃燒時,快速地達到高溫,對鍋爐內快速形成高溫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3 引入分層燃燒機制
這種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改善煤質的疏松程度,同時增加煤與煤之間的空氣含量,來促使煤炭在燃燒中能夠保持良好的透氣性,進而提高煤炭的燃燒效率。為煤炭和空氣提供了良好的接觸空間,從而能夠促使煤炭之間充分的燃燒,大大地節省了燃燒時間,將煤炭的燃燒程度發揮到極致。
3.4 減少水分的喪失
通常來說,鍋爐的實際燃燒狀況與系統的失水程度有著重要的關系。在鍋爐的燃燒中,燃燒本身會保持一個溫度,但是系統中一旦有冷水進入,鍋爐中的燃燒溫度就會逐漸降低,而為了保持原來的溫度,就得增加煤炭的投入,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因此,必須要在鍋爐的燃燒使用中有效控制失水率,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能源的有效利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燃料的燃燒是供暖鍋爐運行的核心環節,合理的燃燒會減少能源的浪費,有利于人們對鍋爐供應熱量的使用,有利于鍋爐使用價值的體現,有利于相關燃料的節約,同時還有利于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的開展。因此有關部門應對此予以一定的重視程度,及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技術培訓,同時還要大力完善相關法律體育規定的建設,進而通過法律以及相關規定的約束力來控制實際的能源節約情況,使供暖鍋爐機制能夠合理的運行。使其在輸出熱量不變的同時所消耗的能源達到最小化,進而推動我國供暖機制的革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洋.試論供暖鍋爐的運行節能問題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3.
一、供熱鍋爐的節能降耗面臨的問題
哈爾濱市城市供熱的發展趨勢是向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發展,近年來,逐步扒倒小鍋爐實現了集中供熱,但在城區周邊縣市區域性供熱鍋爐還占有相當的比重,年耗燃料約300萬t標準煤。供熱鍋爐型式各異,主要是層燃鍋爐(正傳鏈條爐排鍋爐多達總數的60%以上),它們的熱效率普遍較低,低于80%者居大多數,高效、低污染、寬煤種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為數很少。由于種種原因,如結構設計不合理,制造質量不良,輔機配套不協調,可用的煤種與設計的煤種不符,運行操作不當等,都會造成鍋爐出力不足、熱效率低下和輸出參數不合格等問題,結果是能源消耗量過大,甚至不能滿足生產要求。對于半新以下的鍋爐,采取技術改造措施解決問題,經濟合理;對于接近壽命期的鍋爐,則以更新為佳;究竟采取何種措施,應遵守技術先進、方案成熟、經濟合理的原則。由于供熱鍋爐的以上問題比較普遍,所以,節能潛力很大,約達100萬t標準煤。由于在用的供熱鍋爐正轉鏈條爐排鍋爐居多數,當前推廣應用的節能改造技術,大部分是針對正轉鏈條爐排鍋爐的。
二、供熱鍋爐的節能降耗相關技改對策
(一)給煤裝置改造
供熱層燃鍋爐都是燃用原煤,其中占多數的正轉鏈條爐排鍋爐,原有的斗式給煤裝置,使得煤塊和煤末混合堆實在爐排上,阻礙鍋爐進風,影響燃燒。將斗式給煤裝置改造成分層給煤裝置。即:使用重力篩選將原煤中塊、末自下而上松散地分布在爐排上,有利于進佩,改善了燃燒狀況,提高煤的燃燒率,減少灰渣含碳量,可獲得5%~20%的節煤率,節能效果視改前爐況而異,爐況越差,效果越好。投資少,回收快。
(二)燃燒系統改造
對于正轉鏈條爐排鍋爐,這項技術改造是從爐前適當位置噴入適量煤粉到爐膛的適當位置,使之在爐排層燃基礎上,增加適量的懸浮燃燒。可以獲得10%左右的節能率。但是,噴入的煤粉量、噴射速度與位置要控制適當,否則,將增大排煙黑度,影響節能效果。對于燃油、燃氣和煤粉鍋爐,是用新型節能燃燒器取代陳舊、落后的燃燒器,改造效果也與原設備狀況相關,原狀越差,效果越好,一般可達5%~10%。
(三)爐拱改造
正轉鏈條爐排鍋爐的爐拱是按設計煤種配置的,有不少鍋爐不能燃用設計煤種,導致燃燒狀況不佳,直接影響鍋爐的熱效率,甚至影響鍋爐出力。按照實際使用的煤種,適當改變爐拱的形狀與位置,可以改善燃燒狀況,提高燃燒效率,減少燃煤消耗。現在已有適用多種煤種的爐拱配置技術。這項改造可獲得10%左右的節能效果,技改投資半年左右可收回。
(四)鍋爐輔機節能改造
燃煤鍋爐的主要輔機――鼓風機和引風機的運行參數與鍋爐的熱效率和耗能量直接相關,用適當的調速技術,按照鍋爐的負荷需要調節鼓、引風量。維持鍋爐運行在最佳狀況,一方面可以節約鍋爐燃煤,又可以節約風機的耗電,節能效果是很好的。
(五)層燃鍋爐改造成循環流化床鍋爐
循環流化床鍋爐是煤粉在爐膛內循環流化燃燒,所以它的熱效率比層燃鍋爐高15~20個百分點,而且可以燃用劣質煤;由于可以使用石灰石粉在爐內脫硫,所以,不但可以在大大減少燃煤鍋爐酸雨氣體SO2的排放量,而且,其灰渣可直接生產建筑材料。這種改造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它的改造投資較高,約為購置新爐費用的70%,所以要慎重決策。
(六)舊鍋爐更新
這項改造是用新鍋爐替換舊鍋爐,包括用新型節能型鍋爐替換舊型鍋爐;用火型鍋爐替換小型鍋爐:用高參數鍋爐替換低參數鍋爐,以實現熱電聯產等。如用適當臺數大容量循環流化床鍋爐替換多臺小容量層燃鍋爐,實現熱電聯產。由于可以較大幅度提高鍋爐的能源效率,所以,節能效益可觀,投資回收期較短,長則4~5年,短則2~3年。
(七)控制表統改造
供熱鍋爐控制系統節能改造有2類。第一,按照鍋爐的負荷要求,實時調節給煤量、給水量、鼓風量和引風量,使鍋爐經營常處在良好的運行狀態。將原來的手工控制或半自動控制改造成全自動控制。這類改造,對于負荷變化幅度較大,而且變化頻繁的鍋爐節能效果很好,一般可達10%左右。第二,對于供暖鍋爐,在保護足夠室溫的前提下,根據戶外溫度的變化,實時調節鍋爐的輸出熱量,達到舒適、節能、環保的目的。實現這類自動控制,可使鍋爐節約20%左右的燃煤。對于燃油、燃氣鍋爐,節能效果是相同的,其經濟效益更高。
供熱鍋爐節能技術改造的以上各項內容實施后,較大幅度地減少煤炭或其他燃料的消耗,進而減少溫室氣體CO2的排放量,有利于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同時也減少酸雨氣體SO2和總懸浮顆粒物的排放量,有益于改善地區的生態環境。
三、燃煤供熱鍋爐的減排技術對策
由于大多數供熱鍋爐運行效率低于出廠效率,而產品設計效率又低于國際水平,因此具有巨大的減排潛力。
主要的減排技術包括以下幾項:
(一)燃料預處理
根據鍋爐型號和使用狀況,選擇合理的煤炭品種,進行煤炭的篩分、洗選和合理配煤,或者采用煤炭的爐前成型技術,從而以較小的代價實現節約煤炭和減排溫室氣體的效果。一般通過采用篩分、洗選和配煤處理后,煤炭中灰分的含量每降低10%,鍋爐燃燒的效率可提高1%。
(二)鍋爐的合理遠行
供熱鍋爐使用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是:容量過小或負荷不匹配,操作工的素質較低。通過優化鍋爐的合理配置,培訓一定數量的技術操作人員,其減排的成本也是很低的。
(三)改造和完善鍋爐的燃燒系統
對現有鍋爐的燃燒系統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可以使燃料效率提高5%~10%。其主要的技術措施是鍋爐燃燒室的優化,比如安裝省煤器、實行計算機控制等。這些措施已經在工業鍋爐上廣泛應用,其減排的代價也比較低。
(四)采用高效清潔燃燒技術
循環流化床鍋爐綜合了鼓泡床和高速汽化床鍋爐的優點,克服了高速床磨損嚴重、高溫分離結構復雜、難于控制的缺點。循環流化床鍋爐適用的燃料為工業煤矸石、煙煤、貧煤等,燃燒效率為89%~92%,容量35~130蒸t。1臺75蒸t鍋爐每年節煤1萬t,年減少CO2排放1.69萬t,壽命期內可減排CO225.42萬t。
鋼鐵行業需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去僵尸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調整產業布局,打通產業鏈。另外,需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產品生產效率,減少損耗并逐步實現零損耗,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有色金屬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方向是嚴控冶煉產能擴張、大力發展高端材料、實施公平用電政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資源利用率和企業利潤。
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任務主要是通過建立市場監督機制等措施遏制新增產能;運用政策量化去產能指標和市場運行機制淘汰落后產能;政府有效引導錯峰生產;提高水泥實物質量、減少資源消耗、綠色低碳發展;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做好水泥區域市場建設和協調工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羽毛球選修課,羽毛球運動是非常具有魅力的體育運動。近年來,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羽毛球運動員在許多國際比賽中奪冠,使人們越來越關注羽毛球運動,并開始享受羽毛球運動的獨特魅力。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實現包攬,直接形成了中國的羽毛球運動熱,這些因素的影響,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羽毛球運動,并開始學習羽毛球技術。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羽毛球專項訓練,注重的是學生技術訓練而忽視了體能訓練,這將影響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本文通過對羽毛球選項課學生體育素質的綜合研究,對如何提高對羽毛球運動的科學訓練具有一定意義。
2、大學生羽毛球運動的體能要求
2.1力量素質
羽毛球運動的大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強度,但也有力量和耐力。從肌肉收縮的形式來看,羽毛球運動的大學生需要等長收縮能力,還需要有動力和離心收縮能力。如起跳殺球,股四頭肌的活動是等滲向心收縮,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的軀干和四肢的肌肉需要三種不同程度的強度。我們必須加強腹部肌肉,髂腰肌,背部,肩膀,手臂,手腕,和腿部力量。
2.2速度素質
普通高校羽毛球的“速度”是一個復雜的反應速度,要根據運動目標選擇反應動作,運動速度的特點:第一部分是關于球的速度,即根據“對手”的戰術行動“潛伏”信號判斷方向和高度的預測能力;第二部分是迅速決定采取相應的行動計劃。戰術行動有時快,有時適度,可以說是比較“慢動作”。這也是位移速度特性。
2.3耐力素質
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它需要耐力素質主要是速度和耐力,主要以無氧供能形式的能量供應。非乳酸無氧占主要地位,以及適當的有氧能量乳酸。對有氧耐力素質的特點:與周期運動相比,有氧能力是不斷變化的,此外,羽毛球有氧耐力是一個全身肌肉的強度和耐力是規模的能力,是競技體育中的上層有氧耐力。速度耐力是指人體保持速度的能力,或是以一定的速度連續或重復運動的能力。羽毛球運動需要的是重復的能力,而周期運動連續的能力。
2.4 敏捷性和靈活性
靈敏素質,具有定位在空間和時間在運動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出動作準確,快速變化的特點。敏捷性是一個敏感的質量要求,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即在變化的外界條件下,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強度特性,行動必須有相應的變化
羽毛球運動對身體機能要求很大,靈活的素質要求高,在一個動態的羽毛球運動中對靈活性的要求,主要是肩,髖關節,和腰部的柔韌性,其次是對腕、踝關節靈活的質量也很重要。
3、大學生羽毛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對策
3.1 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和提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積極推動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還必須充分認識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意義,大學生身體素質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實現“三個轉變”:一是改變體育運動的舊概念只是活躍文化生活;二是改變身體訓練和錯誤的觀念,建立主動性,經常與多樣性,體育鍛煉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科學鍛煉素質的概念;三是改變體育鍛煉是跳過“業余”的概念,樹立培養理性概念的科學內涵。
3.2采用科學的方法,結合訓練問題的有效實現
3.2.1針對心理狀況,實施有趣的教學方法
所謂的心理情境教學是根據教學對象和目標,設計和創建一個有趣的場景,讓學生主動性的活動,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羽毛球,人性化的環境可以結合主觀能動性和現實的環境,激發潛能的充分發揮。
3.2.2使用““一主多項選擇””的課堂教學
““一主多項選擇””是指在羽毛球教學材料的羽毛球項目;多項選擇是指在課堂教學計劃的幾個非羽毛球運動的教師,學生的選擇性實踐,安排項目感興趣的項目,盡可能多的學生,以滿足自己的愿望來鍛煉的需要。在羽毛球教學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類的一部分開始,讓學生一部分時間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游戲,或其他類型的項目實踐,你可以一起練習,每一組指定一個負責體育骨干或學生干部的責任,讓在一個輕松的,寬容的,感覺舒適,自由交流學生,實踐中去的大氣中所有的長度。在“一主多選擇”的教學設計中,考慮到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設施,與2-3教學內容,教師控制監測實踐,但在整個課堂教學羽毛球主教材必須有更好的完成情況,為下一部分的自由實踐。
3.2.3使用有趣的游戲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是體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學生對體育項目感興趣,會感到高興,它會主動學習。重復,量化單調行為是傳統羽毛球教學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固定模式教學”和影響“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羽毛球訓練的游戲,其效果將是非常不同的,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生不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術,在娛樂中掌握羽毛球技能,提升身體素質發展,達到健身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積累羽毛球訓練的樂趣游戲經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體育游戲克服了羽毛球教學枯燥乏味,也使學生在掌握羽毛球技術基本技能的同時,達到娛樂,健身,使身心發展。
4、結論
在特殊的技術,身體素質訓練羽毛球教學提高的影響,提出了在其他特殊教學加強專項身體素質訓練,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體育羽毛球教學應重點加強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的訓練,反應速度,速度耐力,速度,位移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訓練是特別重要的。
參考文獻:
大學生通過軍事技能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培養艱苦奮斗,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還能激發愛國熱情,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為大學生們以后順利踏上工作崗位,在崗位工作中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奠定基礎。受國家國防教育的要求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及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高校開展軍事訓練已成為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
1.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1.1 軍事技能訓練設施滯后,缺乏專業的訓練基地
當前,盡管不少高職院校開展了軍訓,但仍有少數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真正意義的實施。由于規模不同、各學校要求不一樣,不少高職院校沒有專門的軍事訓練基地供大學生軍訓使用,不少高職院校主要是利用當地駐軍單位或校園開展訓練,訓練對象也往往是新生。因此大學生軍訓時,很多高校都在軍訓,不可能有那么多軍事單位能提供相應的服務,訓練場地相沖突的現象司空見慣。此外,很多高職院校因經費緊張,基本沒有訓練設施和器材的預算,這就使不少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只能開展列隊等徒手動作訓練,相對復雜的訓練科目因場地、器材等因素限制而無法進行,使得學生在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1.2 軍事技能訓練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趣味性
在強化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今天,軍訓毋庸置疑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然而各高職院校在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由于學校設施的局限或出于安全考慮,不少高職院校主要以隊型排列和姿勢矯正等隊列訓練和寢室內務整理為主,訓練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且基本上是使學生在高強度的狀態下做重復性的簡單的動作,這使得不少大學生感覺到軍事技能訓練的乏味、枯燥,訓練也只能被迫接受,很真正地難調動學生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不少高職院校檢驗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時主要的標準主要是看學生會操時是否做到隊列整齊,動作姿勢是否一致,學生精神面貌是否高昂上,這也是為什么高職院校領導、班主任、教官為什么都特別重視隊列訓練的主要原因。其結果必然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軍訓大部分時間都被隊列訓練所占用,缺乏學生感興趣的如實彈射擊等軍事技能拓展訓練,也就不能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激發大學生參與的熱情,影響了軍訓的效果和實用性。
1.3 軍事技能訓練目標割裂,忽視國防建設的需求
盡管不少高職院校啟動了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工作,但他們對軍事訓練的認識和重視不盡人意。不少高職院校在隊開展軍事技能訓練工作上的目標認識不到位,集中體現在不少高職院校在開展中對自身困難強調的多,對訓練投入的少;對隊列訓練組織的多,對實彈等實質國防需求組織的少;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紀律性關注的多,對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軍事技能要求的少。不少高職院校甚至在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仍然在重復大學生在中學時期開展軍訓的內容。
1.4 軍事技能訓練重訓練過程,忽視訓練的實際效果
當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主要針對新生入學期間,軍事技能訓練也僅局限于統一安排的集中訓練時期,不僅不能做到是否達到了所需的教學時數,也沒有做到繼續跟蹤最終效果是否達到目的。其結果直接造成了不少高職院只把軍訓工作看成是一個過場,只要有這個過程,可以不管前期制定的計劃是否周密、準備是否充分、訓練場地和設施是否完善,也可以不管學生成績是否要進成績單,也更不可能會強調大學生技能訓練的日常養成。
1.5 軍事技能訓練重實際訓練,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不少高職院校在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是聘請當地軍事單位的官兵來充當教官。這些以部隊官兵為主的教官在組織大學生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基本上是根據學校計劃或領導的統一安排來組織軍事技能訓練,訓練模式基本都是采用集體訓練模式,很少使用其他多樣的靈活模式,一對一的訓練模式基本不存在。這種方式由于教官本身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不多,也不能有效地對畢業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即使教官懂但受訓練時間、方式等因素制約也不能有效地開展。由于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割裂開來,如此開展軍事技能訓練使大學生們在思想上認識不到軍訓的作用和意義,國防意識及團體協作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的增強及集體觀念的樹立將大打折扣。
2.高職院校做好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的對策
2.1 加大經費扶持力度,整合駐軍單位和高校資源。
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切實加強軍事技能訓練的經費投入,滿足所屬學校大學生開展軍事訓練所需裝備、場地的基本要求,并逐步提高。與此同時要根據學校資源的實際情況,積極與當地駐軍單位和高校進行溝通與協調,爭取人、財、場地等的支持或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與所在地駐軍單位、其他高校探索共建訓練場地、互聘教官等資源整合方式。一是高校、駐軍單位共同出資建訓練場地,平時歸駐軍單位管理,學校只有到軍訓時才使用,軍訓時也可租用駐軍單位的設備。二是駐軍單位和高校可以調整對士兵和大學生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內容,使不同高校大學生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時能夠合理使用場地,彼此沖突,做到資源有效結合,高效利用。
2.2 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實施訓練內容、形式多樣化
2012年2月教育部明確要求“各高校把軍事訓練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這就賦予了新時期高校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更高的要求,各高校改變當前將隊列訓練作為軍事技能訓練的主要內容的做法已是當務之急,要確保軍事技能訓練取得成效,必須改進訓練內容,開展多元化的軍事活動,甚至還可以組織實施相關拓展訓練,使訓練內容能與時代相結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親身感知到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及國防的需要,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大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訓練的學習氛圍,主動與教官、班主任等進行互動,達到真正的軍訓目的。在訓練具體內容上一是可適當增加突發事件訓練和演習,如消防、地震、洪水等突發事件演練,提升大學生發生突發危險事件時的緊急疏散、躲避危險、醫療自救與互救的能力;二是增加野外生存訓練或越野訓練相關內容。如,給學生一張地圖和一個指南針,要求學生按要求以最短時間到達目的地。三是可以結合開展一些趣味性游戲及啟發式運動,比如常見的拉歌比賽。
2.3 重視組織的對話與交流,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軍事技能訓練的組織者主要是學校和教官,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辦法是讓學校管理者和教官有機結合、共同參與。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般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高,而教官軍事技能較好,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與教官的對話、交流與溝通非常重要,如果配合協調的好能使學生、教官、班主任在開展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對此在開展軍事訓練時對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訓練時,實行由教官擔任連長主管日常訓練、班主任擔任指導員主管思想教育的管理模式,在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期間班主任就要與教官、學生同學習、同訓練、同活動,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強化軍事技能訓練考核,確保軍事技能訓練效果。
考核是檢驗軍事技能訓練是否達標的重要舉措。從國家層面上出發,教育部或其他主管單位應制定好軍事技能訓練教學大綱和考核標準,每年對高職院校開展1次軍事技能訓練督查,檢查各高職院校是否按要求開展了軍事技能訓練、課時是否滿足要求,學生是否具備最基本的國防或軍事知識等,以此推進各高校認真有效地開展軍事技能訓練而不打折扣;從學校層面出發,各高職院校要結合學校的實際以國家軍事技能訓練大綱為依據,制定本校的教學大綱,做到軍事技能訓練進課堂、進成績單,并確保教學時數。要真正區分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如此才能讓高職院校真正按國家需要開展軍事訓練,讓學生也知道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是國家的需要、社會需要、自身成才的需要,從而自覺接受軍事訓練。
參考文獻
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湖南省語委、湖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專項課題:長沙市英文公共標識語規范研究,湘教通【2015】624號,立項序號:No.18。課題編號:XYJ2015GB18
一、 標識語的定義
公示語應用廣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一種交際工具, 它用寥寥文字、簡明易懂的圖標或文字與圖標相結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傳達給大眾, 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幫手。公示語英譯的主要交際對象是英語使用者,它的表達應符合英語的語用習慣和文化特征。
二、 功能對等翻譯理論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人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1],他從語言W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1. 詞匯對等,2. 句法對等,3. 篇章對等,4. 文體對等。在這四個方面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2]。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并阻礙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源語的文化內涵。
三、 桂林景區標識語翻譯錯誤與對策
功能翻譯理論認為“如果翻譯之目的是要使譯文在目標讀者中實現特定的功能,所有妨礙實現這一目的成分都是翻譯誤差”。奈達將翻譯誤差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語言層面的誤差,第二種是語用層面的誤差,第三種是文化翻譯誤差,第四種是特定文化層面的誤差。筆者根據奈達這一劃分標準,將桂林標識語的種種翻譯誤差歸為語言誤差,語用誤差以及文化誤差。
語言誤差。在桂林標識語英譯中,最常見的問題是語言層面的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這些誤譯會導致外國游客對標識語產生困惑并起誤導作用。第一,拼寫錯誤。拼寫錯誤是標識語英譯中常見的錯誤,大多數拼寫錯誤是由于譯者的粗心大意,不負責任,沒有認真校對所致。例如:在興坪古鎮,“老街”被譯為“Old Straight”,street和straight讀音相似,譯者將其混淆。“濱江橋”被譯為“Binjiang Brige”,正確的寫法為“Binjiang Bridge”,遺漏了字母“d”。第二,語法錯誤。由于漢英兩種語言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和,在詞法,句法和時態方面十分嚴格,因此在標識語翻譯中語法問題頻頻出現。主要有動詞時態,名詞單復數以及詞性濫用等問題。例如:“售完”譯為“sell out”,這里售完應該是已經完成的時態所以應翻譯為“sold out”。“停車場”譯為“car park”,語法不當,此處應譯為“car parking”。
語用誤差。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當不同文化的兩種語言進行交際時,語用差異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些差異會對交際產生影響,出現信息誤導,信息錯誤和信息交際障礙,即語用失誤。 在桂林景區標識語的英譯中,也存在語用誤差的現象。例如,“老年人優先候車”譯為“old people waiting on first”,此公示語原本是為了體現對老年人的關心,但如此翻譯則帶有歧視的語氣,沒有達到交際的目的。因而,該標識語應譯為“Senior citizen waiting on first”。
文化誤差。桂林部分旅游景點的英文介紹采用中國式英語翻譯,由于漢語和英語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語言表達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標識語英譯是,如果照搬原文,譯文就會變為中國式英語,導致譯文語義不明,讓外國游客對標識語不知所云,甚至產生誤導。例如:
“送客止步”譯為“Don’t see a visitor out”,
“買一贈一”譯為“buy one ,give one”,
“小心碰頭”譯為“Attention your head”
此時應遵循奈達功能對等理論中的文化對等原則,在翻譯中應該注重譯文讀者的文化習慣,要了解標識語的功能意義和語言特點,選擇恰當的詞匯來翻譯。
“送客止步”譯為“Passenger Only”,
“買一贈一”譯為“buy one, get one free”,
“小心碰頭”譯為“Mind your head”
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指導下, 譯者在英譯景區標識語時可采用如下幾種翻譯策略:1 .借用。在漢語公示語英譯的過程中,譯文要簡潔明了,且在實現詞法與句法對等的同時, 譯者可在翻譯時盡量借用已有的規范的公示語。2 .仿譯。仿譯就是參照英文公示語中類似的表達, 稍加改變, 使譯文盡量更地道自然, 從而使這些公示語更好地發揮其功能。3 .創造性翻譯。在漢語公示語英譯時, 特別是翻譯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帶有中國文化色彩的公示語時, 譯者可采取創造性的翻譯, 即譯者可以打破原有的語言形式, 進行重新創作。
四、結語。景區公共標識語的英譯工作者要有跨文化交際意識,注重中西文化差異和國際游客的文化需求,翻譯時要注重詞匯對等, 句法對等,篇章對等, 文體對等,貼近譯文讀者思維習慣和價值取向。桂林作為歷史悠久的國際旅游城市,應當重視公共標識語英譯的規范化工作。一方面要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引進翻譯人才,加強標識語英譯工作的認識和管理;另一方面應當發揮本地高校科研力量,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完善和規范譯文工作。市政府和景區管理者應當加以重視景區公共標識語譯文的規范化和精確化工作,同時,譯者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從跨文化的視角和高度把公共標識語翻譯成功。
1 現行命題環節存在的問題
1.1 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能力”。考試內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 識和技能,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考核。而且課程考試多以任課教師出題為主 ,任課教師上課教什么考什么,缺乏對教學大綱和知識體系的通盤考慮,所出試卷多是 記憶性的知識,偏重對知識的檢查,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遠遠不夠,造成學生死 記硬背,不注重應用和創新[1],從而形成了學生“上課死記筆記,考試硬背筆記 ,考后 通通忘記”的不良狀況。學生考前突擊復習的現象越來越多,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 力的培養,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難以得到提高與發揮。
1.2 考試形式
目前,醫學院校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沿用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形式,僅有小部分社科類課 程和公共選修課程以及臨床實踐環節的考核使用了開卷筆試、撰寫論文、調查報告、口試、 技能測試(包括實踐和實驗)、設計項目訓練、作品設計、情景模擬等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考試形式片面強調了記憶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制約了學生的創造力 和個性特長的發揮。而且大多主干課程的考試集中在期末,試卷內容又難以涵蓋全部教學內 容,不能全面檢測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試題題型
目前,醫學院校大多數課程考試題型傳統、固定,而且填空、單選、多選、判斷、簡答 、名詞解釋等題型的客觀性試題在考試中所占比例較大,此類題型偏重對知識記憶的檢查, 標準答案唯一,依賴于死記硬背,學生發揮的余地很小。對于反映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的綜 合分析性主觀題、病例分析題所占比例較小,且基本上都有確定的過程和標準答案,缺乏探 索性、研究性。對于一題多解類型的試題、沒有確定答案及學生自由發揮的試題則是少之又 少。而且教師出題基本上是沿用了往年的幾種題型,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嚴重阻 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1.4 命題審批
近年來,由于醫學院校辦學規模擴大與教學資源匱乏之間的矛盾,導致任課老師超負荷 工作,工作壓力增大。雖然各醫學院校都制訂有規范的命題審批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 流于形式。教研室主任對任課教師編制的試卷大多缺乏嚴格把關。當試卷上交到考試管理 部門,雖然教研室主任已經審核簽字,但不同程度的發現漏題、錯題、分值不準、缺頁少碼 、重復、題意不明、表述不清、題號無序或不連貫等問題。對于試卷是否符合考試大綱的要 求、試題類型的選擇是否恰當、難易程度是否適合應試者的實際水平、區分度是否達到規定 的標準、試題數量、所需時間以及各類試題比例是否合理、考試能否準確發揮其功能和作用 [2]仍無從考究。
基于以上原因,嚴重影響了考試命題的質量,干擾了考試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弱化了考試的 功能和作用,降低了教學反饋信息的可信度,反映不出教師真實的教學效果,體現不出學生 的實際水平,不利于教與學雙向檢測功能的發揮,影響了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 針對存在問題,加強考試命題的改革探索
2.1 建立以檢測能力、素質和創新因素為主體的考試內容與評價標準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適應時展要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 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是教學與教育活動的主旋律。考試只是人才培養過程中 的一種檢測方式與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服務的。因此醫學院 校的考試內容和評分標準應針對學生的能力、素質與創新因素進行檢測,尤其是創新因 素的檢測。首先考試內容要突出能力考核,要有利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個人思考, 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其次考試的內容要盡量具有挑戰性、競爭性,能 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欲望,能激勵學生去探討、鉆研。再次,在評分 標準上把創新因素作為最重要的評判指標。學生凡是根據教材內容或課堂筆記解答,含有 創新因素較少的答案只能獲得低分;而通過自己的研究得出含有創新因素較多、較好并言 之有理的答案才能獲得高分。因為創新是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和體現,只有具有較高 創新素質的醫學生才能成為真正優秀的醫學人才[3]。
2.2 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
為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要,應改變當前醫學院校課程考試中閉卷考試為主的局面。教師 應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特點靈活運用多種考試方式,如閉卷、開卷、論文、調查 報告、口試、答辯、技能測試、設計項目訓練、作品設計等。教師也可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多 種考試方式并用的方法。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口頭表達 能力、思辨能力、反應能力、想象能力、科研能力及查閱資料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核,促使學生開放性個性和創新意識精 神的形成[4]。其次,把當前的集中考試改為分散考試,教研室、系部根據各門課 程的時間 安排和檢測要求在平時的教學、實驗、實習、科技活動以及社會實踐中分散進行檢測,以 便教研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業、能力、素質、創新因素方面的情況,及時有針對性地加強這 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減輕學生在期末的考試壓力和負擔,使考試更科學、公平、合理。
2.3 考試題型改革應堅持素質和能力培養為目標
考試題型的改革應從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全局出發,要反映出課程教學的目的,而 不僅僅是對一些基本知識知與不知的測試,而是對知識的綜合、分析、比較、理解能力的測 試[5]。首先命題教師要充分認識各種題型的特點,了解各種題型的優點和缺點 ,以及 各類題型的最佳測試點,這是考試題型改革的前提和基礎。然后命題教師應結合課程要 求合理分配各種題型所占的比例,減少填空、選擇、判斷、簡答、名詞解釋等客觀性試題所 占比例,盡可能避免知識的機械性記憶與再現,加大綜合、分析等主觀試題的分量,突出對 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求新求異 。考試命題時,一方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個性,擴大主觀能力 型題目的比例,對那些有創見、有新意的答案應加分鼓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另一方面還 要結合課程特點,不能忽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應做到客觀知識型題目少而精[6 ]。
2.4 試題審批規范化
試卷審批是命題環節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督促和監督教師保證命題質量的有 力武器。為了進一步發揮試卷審批制度的強大威力,改變目前醫學院校試卷審批流于形式的 現狀,把試題審批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首先要培養教師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 任感,加強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投身教育,專心教學,積極參與 考試改革,認真對待命題出卷的工作,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業務能力。另外考試管理部門 應進一步規范試卷審批制度,明確試卷編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程序,明確審批領導的 工作內容、職責和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審核領導的責任心,考試管理部門可抽取部分課程 的試卷請省外重點醫學院校的專家審核,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條例,充分調動命題教師和審批 領導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為了體現試卷審批的嚴肅性,經審批領導審核后的試卷 考試前兩周由二級學院秘書上交考試管理部門。試卷一經上交,試題審批領導對試卷所出現 的問題負主要責任,承擔相應后果。
總之,考試命題是一項理論性與技術性都十分強的工作,是一門科學、一門學問。醫 學院校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認真分析考試改革過程中 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對考試命題工作開展深入的研究探索 ,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試命題體系,把好考試命題質量關,充分發揮考試對教學的服務和調控 功能,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
參考文獻:
[1] 陳紅.試論高等學校的考試制度與方法改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2007,25(6):98-99.
[2] 汪筱蘭.加強命題出卷研究促進高校考試改革[J].成都大學學報,2008 ,22(1):23-25.
[3] 韋巧燕,蔡青.論考試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雞西大學學報,2 007,7(4):16-18.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廣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廣告業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地位亦日益重要。作為廣告學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之一,《廣告心理學》的地位不可忽視。調查統計顯示,排在廣告專業畢業生認為最應開設課程前五位的依次是:“市場營銷類”、“媒介”、“廣告心理學”、“視聽語言學習及鑒賞”以及“案例分析”;排在廣告專業在校生認為最應開設課程前五位的則依次是:“影視編輯與多媒體設計”、“廣告表現與制作”、“視聽語言學習及鑒賞”、“廣告心理學”、“媒介”。然而在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其考試模式仍存在諸多不足,需要系統梳理并進行改革。
一、素質與素質教育
“素質”一詞可從生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界定。從生理學上講,素質即個人先天的生理特點,這些特點經過遺傳獲得,一般稱為遺傳素質,即平時所謂的稟賦;從教育學上講,素質是指個人在后天環境中通過影響或教育訓練所獲得的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基本品質,包括人的思想、知識、身體和心理品質等。。本文主要指后者。
“所謂素質教育,從理論上講,這是一種以充分啟迪、挖掘和發揮受教育者個體潛能為手段,以為社會培養各種適用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從實踐上講,是指施教者著意營造一種理想的環境和氛圍,使受教育者經過耳濡目染和學習、訓練,在德、智、體、美和心理承受、創新意識和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的過程。素質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礎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取消考試或削弱考試功能。考試是評價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評價素質教育實施效果的必要工具,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
二、《廣告心理學》的學科性質與目前考試模式
1.廣告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目標的實踐性。“廣告心理學就是探索廣告活動與消費者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學現象及其存在的心里規律的學科。”。具體而言,廣告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廣告作用于消費者的心理機制;廣告訴求的心理機制;廣告表現的心理規律;媒體接觸心理;廣告效果及其測量方法。研究所有上述內容的目標只有一個,即增強廣告的實戰性。學習、研究心理學方法與規律在廣告中的應用策略,就是為了使廣告創作者更好地把握消費者心理,準確定位,科學策劃,大膽創意,對消費者的行為施加影響,最終促使他們采取購買行動。
(2)內容的綜合性。作為一門極具交叉性的學科,廣告心理學的內容具有顯著的綜合性。不僅涉及到廣告策劃、廣告創意、廣告媒體、廣告效果測量等廣告學方面的內容,而且與普通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聯系密切。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知識;既有陳述性知識,又有程序性知識。內容的綜合性,不僅體現了學科性質的復雜性,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不僅要具備廣告學、心理學兩方面的扎實基礎,而且要使兩者融會貫通,徹底祛除兩者都懂卻又均不深入的現象。
(3)方法的靈活性。顯而易見,教師講與學生聽的陳舊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理念下《廣告心理學》教學改革的要求。鑒于《廣告心理學》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性、交叉性和綜合性特點。只是運用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對于技能訓練、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卻無濟于事。因此,應根據《廣告心理學》課程目標的層次和課程內容的類型,靈活運用講授法、發現法、案例教學法、互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來鍛造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觀察能力、寫作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
利學把握《廣告心理學》學科性質,有利于我們實事求是地改革目前的考試模式,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2.目前廣告心理學的考試模式及其局限
考試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具有檢查評價功能、教育激勵功能和反饋調控功能。“改變學生學習的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改變評定制度”。作為一種評價行為,考試可以培植、引導和激勵學生智力素質、審美素質、技能素質和創新素質的發展。然而,審視目前的考試模式,“智育惟一”、“以分數論優劣”的弊端依舊存在,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素質教育的推進。
(1)考試觀念。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無論是教育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師、學生,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未能真正樹立起與素質教育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相適應的考試功能觀。他們對考試的本質、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認識存在片面性,過分注重理論考試成績,并將此成績作為保送、評優、畢業的重要依據,而不關心是否具有專業能力和素質等問題。考試的導向性、指揮性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學生以考試及格為目標;教師以完成試卷批閱為課程結束,以試卷成績評價學生;教育管理者無法通過考試深入了解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
(2)考試內容。《廣告心理學》課程教學一般要求學生掌握三方面內容:一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二是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然而,在目前的考試內容中,對于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檢測過多,對于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檢測過少,而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檢測基本為零。若考試命題時過分拘泥于教材,學生就會對教材的內容死記硬背,最終分數只是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衡量,而無法判斷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也無法使其專業素質得以提升。
(3)考試方式。有關資料表明,現代管理對人才的測定有100多項指標。而卷面考試中只能測出其中三分之一,其他如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等卻很難用傳統的考試方式做出評價,而這些能力又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目前的《廣告心理學》考試中,考核方式較為單一,表現為閉卷多,開卷少;筆試多,口試少;期終考試多,平時考試少;客觀題多,主觀題少;理論題多,實踐題少。題型設置不合理,大多是填空、選擇、名詞解釋、簡答、問答等,綜合性思考題和分析論述題過少,很難測出專業能力和實踐素質。另外,平時成績大多根據出勤情況和課堂活躍程度評定,占學期總成績的30%,此法帶有很強的主觀性、片面性,信度很低,對于踐行素質教育幾無意義。
三、《廣告心理學》考試模式改革
1.轉變考試觀念。考試與素質教育并非水火不容、矛盾對立的,素質教育的水平與結果也需要借助考試來衡量與判定。首先,要明確考試的目的不僅是檢測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情況,更要強調通過考試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其次,要明確考試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無論是考試內容還是考試方式都要體現這一要求。第三,要通過考試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為今后指明方向,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增強。
2.豐富考試內容。《廣告心理學》課程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其考試內容的豐富性,主要體現在內容的專業性、綜合性與實踐性上。專業性體現在考試內容應涵蓋《廣告心理學》作為“學”的專業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形成完整體系,要求考試范圍全面、重點突出。綜合性體現在《廣告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在吸收其他學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體系。實踐性體現在《廣告心理學》“術”的基本特征,對操作技巧和實踐能力有較好把握。三個層次之間應設置合理比例,形成一定區分度。
(1)考試內容應源于教材卻不拘泥于教材。即試題總體上應與教學大綱和教材保持一致,但同時又應有所超越。一方面,要將《廣告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融于對問題的分析與判斷中,以檢查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從廣告心理的角度分析腦白金爭議廣告的成功原因與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應允許一些試題“超綱”,教材沒有要求,老師沒有講過,也可適當納入試題。可采用兩種方法:①試題中“超綱”內容的10%,考查學生對廣告心理研究前沿以及最新熱點的了解程度。例如,結合案例分析中西文化心理差異對廣告創意的影響;試論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征及其對廣告創作的影響;談談國際廣告中的跨文化心理問題;分析一下娛樂廣告風行的社會心理原因。②教師只講教材的80%,另外20%留給學生自學,試題中加入自學內容,以考查學生自學能力以及自學情況。
(2)考試內容應具有較多選擇性,具體方法有:①試卷中除共同題外,可讓學生選做一部分試題。例如,綜合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可實行“二選一”或“三選一”,即兩個或三個試題中選做其中一題。這樣既增加了試題的可選性和靈活性,又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致因一題不會而失分過多。在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廣告心理學》的期末考試中,筆者在最后的案例分析題中,就實行了“二選一”,一個是英國薩奇兄弟廣告公司的經典平面作品“懷孕的男人”,另一個是獲嘎納廣告節影視廣告大獎的麥當勞“嬰兒搖籃篇”,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廣告心理相關知識對其創意進行分析。每次考試可用兩套試卷,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任選其一。兩套試卷側重點各不相同,其中一套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技法的掌握情況和簡單應用能力,另一套主要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可兼顧兩者特點再設計第三套試卷。這樣既考慮了各個學生的知識差異和個性特征,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果。
3.改變考試方式。目前考試方式的弊端可用四多四少概括,即閉卷多,開卷少;筆試多,口試少;理論考試多,實踐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試定結論多,數次考試綜合評價少。素質教育理念下的考試改革,可采取多樣化方法:按考試形式可分為筆試、口試、實踐操作;按考試成果可分為考試、考查、小論文、總結報告、調查報告、創意方案;按答卷要求可分為開卷、閉卷。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066004,China)
摘要: 上世紀90年代起,全國各地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展國際貿易專業,但培養出來的人才特色與針對性不夠明顯。外貿企業抱怨國際經貿人才數量之少,同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日益增加且逐漸成為就業高危專業。是什么造成現今尷尬的局面,致使外貿業務的實踐需求與教學目標不相吻合結合調查,本文對當前我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外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對如何改進這些問題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粗淺的建議。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launched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but the specific features and pertinence of the trained personnel is not obviou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complain less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becomes the high-risk specialty. What causes the current embarrassing situation and result in the demand for foreign trade business practice and teaching goals do not coincide Combined whith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and makes superficial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se problem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關鍵詞 : 專業外語;訓練方式;外貿實踐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training methods;foreign trade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2-0271-03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業的涉外性與日俱增,其對涉外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自入世以來,外貿公司以及協作企業對外貿人員語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根據這一要求,我國很多高校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旨在培養熟悉國際慣例,精通外語與國際貿易規則,掌握貿易談判知識和技巧的專業外經貿人才。但是,從幾十年來的我國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來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人才重外貿理論而語言能力相對薄弱,缺乏從事經濟商貿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如何從專業外語角度有助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出合格優秀的外貿人才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 需求分析理論
根據《高等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教學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全面、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一般理論并具有實務操作能力,在加強學生基本理論與方法教育的同時,強化專業實踐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實現這一系列目標,專業外語成為必備的工具,由此產生了對專業外語的需求。因此,人才培養的目標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好需求分析。
Hutchinson和Waters(1987:54-63)將需求分析理論細分為目標需求(target needs)和學習需求(learning needs)。目標需求是指未來的工作情境要求學習者必須學會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需求是指學習者為了學會知識和技能而需要做的,包括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條件、學習資源等。國內已有不少學者、教師開展了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分析,如陳冬純(2013)、錢坤(2011),但是鮮有學者對目標需求,即未來工作環境對學習者的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2013年,已有學者指出,打破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為本位的課程體系,通過行業企業調研,深入分析崗位能力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體系。本研究正是基于需求分析理論,以外貿實踐需求為基礎,但主要探討國際貿易這一外貿對口專業的教學模式,通過對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的調研,明確未來工作環境對學生的外語能力需求,探討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專業外語的教學缺陷和提出改進措施。
2 研究設計與實施
2.1 研究問題 本次研究的具體問題有:①外貿企業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有多大及趨勢如何?它們看重畢業生的哪些素質?②外貿企業希望學校開設哪些課程來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提升能力?③外貿企業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屆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滿意度如何?④外貿企業對在校國際貿易專業大學生有哪些要求與建議?
2.2 研究對象 因為是基于外貿實踐業務的需求,所以研究范圍鎖定在經營進出口業務的貿易公司和在校大學生,而主要的調查對象則為貿易公司工作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在接受本次調查的若干家用人單位中,有202人參與問卷的填寫與訪談。由于不同工作時間段的業務員或經理看問題的深度不同,所以本次調查盡量使調查對象的年齡跨度大一些。其中22-25歲調查對象有75人,占據總調查對象的37%;26-35歲調查對象有99人,占據總調查對象的49%;35歲以上的調查對象有28人,占據總調查對象的14%。
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采集采用問卷調查和結構式訪談。共收回電子檔問卷120份,紙質檔問卷82份,有效問卷率為100%,共202份。同時通過與部分業務員進行交談,對基于外貿實踐需求的專業外語教學模式進行更深一步探討。
問卷分為問卷1與問卷2,問卷1的調查目標對象為入職學長學姐、企業老板和HR,問卷2的調查目標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問卷分為“人才需求”、“滿意度評估”、“期望與建議”、“學習障礙”四板塊,前三個板塊隸屬于問卷1,第四板塊屬于問卷2。問卷1共6道題(5道選擇題,1道開放題),問卷2即“學習障礙”板塊有5道題。本調查力求從不同維度,結合外貿實踐需求與學生自身需求調查高校國際貿易專業專業外語的教學模式中現有的缺陷和可以改進的地方。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后,選出沒有解答清楚或需要重點了解的問題作為訪談問題,然后隨機抽取10名工作人員和10名的校大學生進行網絡訪談或電話訪談,并做好記錄。
3 調查分析與討論
下文通過問卷中幾個代表性問題和訪談結果進行總結與分析。
3.1 人才需求 根據表1、2,約有41.5%的用人單位每年招生的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呈上升趨勢,32.2%的用人單位呈下降趨勢,26.2%的用人單位近似不變。綜合訪談結果,我們發現由于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外貿企業對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需求呈增長趨勢。在實際訪談中,不少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表示目前企業對于很多專業的對口招聘不是非常注重,更希望能找到綜合素質全面和實際操作能力強的畢業生。對于最需要的人才類型,部分表示,相比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他們有時會傾向于選擇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他們表示,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工作期間努力彌補,而英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3.2 滿意度評估 根據表3、4,可以發現,目前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能力不甚滿意。綜合訪談結果可知,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并不一味看重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他們也同樣看重考查應試者商務溝通能力的商務英語(BEC)證書,他們對應屆畢業生的英語水平要求無上限,如果可能的話,他們建議英語底子好的大學生如果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力爭考取托福或是雅思證書。
3.3 期望與建議 除了可以勝任工作的個人能力這一考量之外,英語能力已日益成為企業家和HR看重的能力之一。而外貿行業的特殊性,對從業人員的英語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入職人員建議在校大學生英語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表5為問卷調查代表性答案展示。
3.4 學習障礙 根據筆者對200多人8所高校的研究發現,80%的學生對現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不滿意,覺得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太理論化,沒讓他們有真刀實槍的模擬業務操作,既讓他們根據太抽象而難以理解,也提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建議增加模擬業務實踐這一環節或是期末考核時將理論知識和商務技能結合起來的靈活考試方式。
4 對從專業外語方面進行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的建議
4.1 加強英語能力的培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語基礎課應該得到深化,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應強化。不能僅僅將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教學標準,應著重從基礎上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然后進行商務英語的教學活動,力求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學通過商務英語中高級考試。
4.2 應加強商務英語的實踐內容 在教學內容中多增加讓學生動手的案例,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多給學生創造各種實踐機會,并利用好寒、暑假,讓學生們多接觸和了解社會,努力讓他們成為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4.3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我國高校專業老師不能同時精通英語專業知識和國際貿易專業知識而且缺乏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及單據制作方面實踐經驗的現象,我們鼓勵承擔專業外語教學的老師利用假期到進出口企業或銀行等單位進行“頂崗實習”或“掛職鍛煉”,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提高實踐運用能力,由此達到培養他們英語和外貿實踐相結合素質的目的。學校也可以通過聘請一些行業專家來校做培訓或講座,要求相關老師去參加。
4.4 突破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考試方式 鑒于現在高校學生考試臨時突擊又能取得佳績的情況,傳統的考試已無法準確地測試高校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也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對于理論課程的考試可選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可從課程內容有關的課題中分解,讓學生寫課題論文、調研報告等。這種測試既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性觀點。再如對英語要求較高的《外貿函電》、《商務談判》等課程,可采用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方式,既能有效的測試出學生對該項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能測試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老師臨時因材施教。在口試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補充,不用局限于書本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面對具體外貿業務問題時的反應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5 結束語
國際貿易專業為我國外貿公司源源不斷地輸送貿易人才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針對如今外貿公司對人才的英語剛性需求和高校教學目標不和諧的情況,筆者認為,其專業外語的教學重點與方式設應立足于培養“重外語基礎、強外貿理論、高綜合素質”的總體目標,進一步促進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強化實踐教學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避免語言與商務的分離和純語言能力培養的單一模式,實現外貿業務能力培養和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這對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語的教學重點與方式具有借鑒意義。高校只有通過加強商務英語的實踐內容,在教學內容中多增加讓學生動手的案例,才能培養出合格優秀的外貿業務工作者,為中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做出積極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宗文.外貿英語專業教學、實訓與實習一體化的探索與實踐——以《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為例[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2]鐘霖.從外貿實踐視角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J].價值工程,2008,11.
[3]宋梅梅.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改革與實踐——以《進出口業務談判》課程為例[J].2012,1.
[4]潘冬梅.試論高職雙語教學與外貿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結合[J].經濟研討周刊,2010,14.
[5]孫躍蘭.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外貿實踐能力的教學研究[J].2006.
[6]倪偉清.外貿英語函電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思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9.
前言:近年來,本人通過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進一步認識到,要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現代綜合職業素質,必須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專業技能等方面為出發點。為此,我們針對商務英語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模式幾個方面開展了為期一年多的課程教學模式的立項研究,力圖構建具有職業化特色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教育部高職教育精神,借鑒同類別職業技術院校的相關專業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課程模塊的確定依據和課型劃分原則以及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認證考試體系(BECT)的先進理念,結合廣東經濟社會與當地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為目標。通過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創出特色,利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雙方的教學實踐,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成為教學的規范與標準,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職業意識、社會意識和跨文化意識進行全方位的系統、連續的指導,便于激勵學生持續性地學習和研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以培養現代企業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商務人才為目標,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通過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整體知識和能力構成的調查分析,本專業確定了 “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核心,以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和實際商務操作能力為主線,對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優化整體結構”的課程體系設計與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1、構建“通識課程+英語語言平臺課程+專業模塊”的課程結構。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根據 “語言技能+商務知識”的專業設置理念,打造實用型、復合型商務一線人才為主線,形成通識課程、英語語言平臺和專業模塊的基本構架,并采取必修、限選和任選課程“三課”并列的課程形式,構建綜合素質+英語專業+技能的教學課程體系,培養既會做人又會做事的復合型人才。
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調研和培養目標,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知識結構、素質結構和專業能力等方面。 (參見表1 )
2、實現課程體系的合理安排和優化組合
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核心,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和商務操作能力為主線,對本專業的課程進行項目化設計,優化整體結構。
3、重視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的分配
按照“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學以致用、講求實效”的原則,合理構建“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并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理論教學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做到“必需、夠用”;實踐教學以專業核心能力為基點,由專業理論課支撐和實現,集中時間訓練,并針對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通過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形成扎實的綜合專業技能。
(1)加大實訓課程的比例
為了加強理論課同實踐課的合理結合, 本專業應設置多層面、全方位貫穿的實踐課程體系,設有課內實操、商務單證模擬制作、社會實踐(周末或暑假)、畢業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論文(10周)。實訓實踐貫穿三年教學過程的始終,實踐教學環節突出,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以全國國際商務英語培訓認證考試資格證、國際商務單證考試和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為依托,建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有效地控制實踐環節,加強技能的階段性培養,根據實訓內容和目的的不同,增加不同形式的專業技能實踐課程,包括禮儀實訓、商務單證實訓、國際貿易實務實操、崗位綜合實習。以期達到各門課程實現項目化教學新模式。
(2)實踐教學突出項目化課程教學特色,強調專業技術能力訓練
為了突出實踐環節,加強技能的階段性培養,我們根據實訓內容和目的的不同,設定了不同形式商務英語類實踐項目(參見表2)。
二、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按照商務英語專業新的項目化課程體系,有必要重新編制課程教學大綱、實訓大綱和實訓指導書,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需要。為強化技能訓練,保證實訓課程的效果,建立系統的技能測試模式,并針對各實訓項目所規定的重要技能進行測試,有力地推動實訓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力爭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革語言類課程教學方法,重視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開展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實踐類課程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提高學生商務操作能力,實現“會說、會寫、能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商務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國際商務背景下,以英語為工具從事商務活動。例如,在語言基礎課中強化聽說技能的訓練,以迅速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突破口,帶動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具體做法有:
1、推行以小組活動為依托、以意義交流為中心、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堂活動模式。如設計課前5分鐘自由談,為學生提供語言交流平臺,對現實問題和最新信息進行評論和交流,如:有的學生用英文介紹一部新書和體會;就某一觀點進行辯論;解釋同學間的矛盾;討論學習計劃和方法等。
2、探索開放式的語言教學模式,營造外語學習的良好氛圍。如組織“英語角”活動、每年一度的“英語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包括英語口語比賽、戲劇表演、影視配音大賽等活動,讓一部分綜合外語素質好的學生脫穎而出,多渠道鍛煉其創新意識和自我表現能力。
3、大膽推行任務型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的主題與目標,提出問題,設計任務,引發思考并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和其他資源去探究、調研、討論,最后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作出匯報(?presentation)。這不但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而且把社會引向課堂;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查找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和表達能力,以及同學間的合作能力。
4、實訓課程強調學生“能說會做”,實訓手段靈活多樣。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專題講授及研討法、實踐訓練法、模擬訓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的使用等。
5、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推廣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和教學軟件等資源,提高語言教學的視聽效果和實踐性課程對多種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考試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考核標準和考核形式。為了真正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素質,本專業各類課程均制定了符合能力培養的考核標準,并在所有的專業課程中采取了多形式(調研報告、個人演講、小組匯報、討論、答辯、口試和筆試等)、分時段、滾動步進式考核方式,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所獲得的語言交際能力、專業業務能力與技能進行評估。對不同課程的各種考核相關教師都給出了相應的考核標準,使學生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注意配合教師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業務能力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專業理論課程考試采用傳統的筆試形式,一些專業實操課采用口試或口試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根據不同課程范型采取了靈活的考核形式。具體方法如下:
(1)理論中心型的公共課—采取筆試、小組討論和項目設計;
(2)技術中心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和國際商務單證課程—— 采取閉卷考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3)訓練中心型的專業實踐課(如英語語音、英語口語、現場商務口譯等)----采取面試的考核形式;
(4)綜合知識型的課程(如跨文化交際、藝術欣賞等)----采取知識競答、口頭陳述/匯報的考核形式。
2、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形式
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進一步推行“多證書”,拓寬就業渠道,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如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認證培訓考試證書、國際單證員證書、報關員證書、全國公共英語等級(CET四、六級)證書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的考試。部分課程的考試可以與下列的證書考試相結合, 讓獲得證書的學生可以免考部分的相關科目。(參見表3 )
實訓課程與考證結合,讓學生在完成學業取得學歷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靈活選擇“技能證”,針對幾個相關的核心技能,安排相關的技能證書培訓,結合教學和就業需求,設定了多個與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相關的證書,供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合理選擇。
四、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素質教育。
1、學生入學后的軍訓、入學教育和專業教育。
2、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素質、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和專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3、通過職業素質教育課內外相結合的培養途徑,組織開展文化科技節活動、藝術節活動、文體活動、英語角和沙龍活動、義工社區服務活動。利用假期和業余時間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畢業前進行綜合實訓、畢業設計/論文。
4、構建英語+商務的課程體系,為培養學生的現代職業綜合素質提供保障。
5、實施“三育人”方針和輔導員、班主任制度,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貫徹落實到每一位教職員工的育人工作之中。
6、舉辦行業人士講壇,用成功的行業人士為鮮活的榜樣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讓學生了解行業和企業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并從他們身上學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等精神。
7、實施校園文化育人、校園環境育人工程。
8、實行畢業生多證制,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增加就業法碼和信心,為就業和從業做好準備。
結束語:通過本項目的實施,我們初步建立了商務英語專業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課程架構、評估體系、教學方法、學習策略和學生實踐等。通過學習和研究兄弟院校先進的育人理念、以能力為核心的多元化的課程教學體系,結合高職教育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現狀,我們構建出具有職業特色的多元化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同時初步建立了“以能力為核心、以評估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新模式。這些成果將會對對于促進本專業的未來建設與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蕓.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評價[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 4
[2]高翔等.關于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的思考[J].外語界.2002.2.
[3]高職高專教育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內容體系和教材的特點[J]. 2002. 4
[4] 管新平.試論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教學模塊[J]. 四川省民族出版社,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