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5: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土木工程碩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學科專業: 巖土工程
1 課題來源、選題依據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水平、存在問題,并附主要參考文獻:
1.1 課題來源
淮南礦區已進入深部開采,厚硬頂板難冒問題突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此,淮南礦業集團高度重視,XX年組織集團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到山西等多個礦業集團考察,并邀請相關科研單位論證分析淮南礦區綜采面壓架機理,并決定聯合有關科研單位開展“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綜采工作面頂板深孔預裂爆破技術”研究。
1.2 選題依據背景情況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構成中煤炭約占7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國家對煤炭等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XX年我國原煤產量為28億噸,XX年原煤產量29.6億噸,XX年原煤產量超過30.0億噸,XX年原煤產量為35.2億噸,預計XX年原煤產量將達到37.9億噸。我國煤炭淺部資或賦存條件相對簡單資源日益減少,煤礦相繼進入深部開采期,隨之而來就面臨著厚硬頂板控制問題。厚硬頂板由于整體性好、強度高,難于冒落,如不及時采取強制處理,將形成采空區大面積懸頂。大面積懸頂一旦垮落,一方面由于巖層折斷時產生的強烈動載荷會損壞或推倒大量工作面支架,從而頂板常沿煤壁切斷造成工作面垮冒事故;另一方面,采空區積存的大量高濃度瓦斯氣體,沿風巷、機巷涌出,造成瓦斯超限,并形成破壞力很風,在風暴所經過之處,其強烈的沖擊作用,摧毀結構。采工作面及其鄰近巷道中的支架、風門和磚墻密閉,甚至使礦車翻倒,軌道彎曲,對井下人員及設備造成嚴重的危害。例如,潘一礦1402(3)(壓架2套)、潘一礦1602(3)、潘三礦17110(3)(壓架2套)等多個工作面壓架和出水現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此,淮南礦業集團XX年組織集團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到山西等多個礦業集團考察,并邀請相關科研單位論證分析淮南礦區綜采面壓架機理,并決定聯合有關科研單位開展“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綜采工作面頂板深孔預裂爆破技術”研究。
1.3 課題研究目的
以往煤層強制放頂爆破采用的是常規炸藥,炸藥爆破過程的重要特性是炸藥通過高速的化學反應,在裝藥孔壁上產生巨大的氣體壓力,使周圍的介質破壞和破碎。但它存在著施工量大;炸藥消耗大、污染井下空氣,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稍微不慎可能會造成瓦斯爆炸、煤層坍塌等重大問題。壓力注水弱化頂板法就是在工作面預先向頂板鉆孔注壓力水,利用水對巖體的壓裂和軟化作用,破壞頂板的完整性和降低頂板巖石強度,當工作面采過后,頂板可正常垮落,減小來壓對工作面的威脅。壓力注水法具有改變頂板力學特性,變難冒為易冒,實現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提高資源回收率;同時可降低工作面粉塵含量,改善勞動環境;注水與回采作業平行,預先釋放部分瓦斯等優點等優點。
1.4 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水平、存在問題
我國厚硬頂板控制的研究始于60年代,已有近50年歷史,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靳鐘銘、徐林生、錢鳴高等通過對厚硬頂板的研究,較全面地分析了厚硬頂板采場礦山壓力及其顯現規律、采場來壓預測預報、厚硬頂板采場支架受力分析、厚硬頂板的處理方法等;
王開,康天合等對堅硬頂板控制放頂方式及合理懸頂長度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厚硬頂板合理的冒落步距計算方法;
靳鐘銘[2]根據大同礦務局的現場試驗結果,在總結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頂板注水弱化的方法做了系統的闡述和分析。
陳榮華等[34][35]采用repa2d軟件對注水軟化厚硬頂板(關鍵層)做了數值模擬。模擬結果表明:隨軟化系數的減小和軟化厚度的增加,上覆巖層初始冒落步距及來壓顯著減小:若厚硬巖層巖樣本身能被注水軟化,而實際采場由于地質構造及開采工藝的影響未必適宜單獨采用注水軟化法,可選用其他弱化厚巖層的方法,或注水軟化法與其他弱化方法共同使用,從而有效控制采場礦山壓力。
寧宇[36]等采用了有限元計算和模型試驗對堅硬頂板注水工作面礦壓顯現特征進行研究。強調頂板注水后,頂板巖體發生塑化,改變了頂板巖層中的應力分布和頂板變形位移特征。頂板巖層中的拉、壓力峰值轉移到了采區上方的懸頂中,從而有利于頂板在采空區上方斷裂并分層次垮落,減小巖層折斷時對支架的沖擊載荷和傳力系數,減小頂板來壓強度,從理論上進一步說明了向頂板高壓注水是控制堅硬難冒頂板的有效技術途徑。
以上研究從模擬或實驗上對注水后巖體發生的變化進行了分析,或從宏觀上對注水軟化上的機理進行了闡述,而從微觀上對高壓水注水的機理研究分析的較少。
1.5 主要參考文獻
[1]宋永津,控制煤層堅硬難冒頂板技術[m],煤炭工業出版社,XX,9.
[2]靳鐘銘,徐林生,煤礦堅硬頂板控制[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4.
[3]錢鳴高,石平五,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XX,11.
[4]王桂堯,孫宗順,徐紀成,巖石壓剪斷裂機理及強度準則的探討,巖土工程學報,1996,18(4):68~74.
[5]rebinder p a,sehreiner l a,zhigach k f.h,aridness reducers in
drilling:a physico—chemical method of facilitating mechanical destruction
of rocks during[m].moscow:akad naunk,tansl.by melboune:csiro,1994.
[6]湯連生,張鵬程,王思敬,水——巖化學作用之巖石斷裂力學效應的試驗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XX,21(6):22~27.
[7]鄭少河,朱維中,裂隙巖體滲流損傷耦合模型的理論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XX,20(2):156~159.
[8]周維垣,高等巖石力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90.
[9]y.p chugh,effects of moisture on strata control in coal mines,engineering geology,1981(17):241~255.
[10]康紅普,水對巖石的損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1994,(2):39~40.
[11]朱珍德,胡定,裂隙水壓力對巖體強度的影響,巖土力學,XX,21(1):6l~67.
[12]閆少宏,寧宇,康立軍等,用水力壓裂處理堅硬頂板的機理及實驗研究,煤炭學報,XX,25(1):32~35.
[13]a.巴內基等,a.k.雷,g.辛格,高壓注水控制堅硬頂板,中國煤炭,XX,30(12):73~74.
[14]陳榮華,張連英,厚硬頂板采場注水軟化的數值模擬,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XX,3:85~86.
[15]陳榮華,錢鳴高,繆協興,注水軟化法控制厚硬關鍵層采場來壓數值模擬,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XX,z4(13):2266~2271.
[16]寧宇,陳暉,堅硬頂板注水工作面礦壓顯現特征的有限元計算和模型試驗研究,煤炭學報,1990,15(1):83~92.
[17]劉東燕,嚴春風,陳彥峰,壓剪應力作用下巖體裂紋擴展概率模型研究,巖土工程學報,1999,21(1):56~59.
[18]孫廣忠,巖體結構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 課題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個人業務水平、所在系或學科組的技術、設備條件)和擬采取的技術措施和辦法:
2.1 課題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
本項目擬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采用理論分析、計算機數值模擬、現場試驗的綜合研究方法,開展對淮南礦區煤與瓦斯突出煤層厚硬頂板綜采面高壓預注水弱化砂巖頂板技術研究,使堅硬頂板弱化,使難冒頂板轉化為可冒落頂板,改善堅硬頂板的冒落性,減少采空區的懸頂面積,從而減輕周期來壓對工作面支架的影響,保證本工作面的安全順利回采。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水對裂隙巖體強度的影響,重點討論水對巖石的化學損傷機理和壓力水作用下巖體的斷裂強度。
(2)研究水在巖體中的滲流問題,建立流固耦合的滲流方程,并用有限元法對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進行求解。
(3)研究定向水壓致裂的機理,為在堅硬頂板中采用高壓水定向分層提供理論依據。
2.2 主要技術路線
2.3 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個人業務水平、所在系或學科組的技術、設備條件)和擬采取的技術措施和辦法:
本人在本科階段主修土木工程,在理論分析上對地上、地下結構,以及煤礦等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研究生階段,在導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專門學習了煤礦巖巷、煤巷掘進理論知識和親自到掘進工作面松動爆破實踐,并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
另外,國內關于堅硬頂板控制資料相對較多,基于目前國內外對高壓注水的研究成果、我國煤礦掘進爆破工程實例以及我國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給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和實踐資料。
在課題準備階段,在導師徐穎教授的指導下,以上各項條件均為本課題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課題工作量及進展計劃(包括各階段計劃完成的內容和所需的時間等)。
(1)XX年2月~4月:資料收集、查閱文獻資料等;
(2)XX年5月~8月:厚硬頂板高壓預注水機理研究分析
(3)XX年8月~10月:對高壓注水破壞過程進行數值模擬分析,并得出結論
一、引言
建設類的在職研究生主要是指面向建設行業培養的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他們身上真正體現了產學研的結合,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現今我國已設立38個專業學位類型,這其中與建設行業有關的有工程、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工程管理等碩士層次和2011年新增設的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其中工程碩士中又有建筑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等8個屬于建設類的研究領域。我校作為省屬高校面向本地區開展建設類在職研究生的培養,積極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有以下策略:首先是明確目標,培養目標是核心,是設定培養過程和進行培養評價的依據,具有指導作用。其次是教學培養,培養過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其中又涉及課程教學、學位論文工作、實踐環節等幾部分,各部分均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直接的影響。第三是培養評價,評價是對培養過程的監控,是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最終環節,其中包括教育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
二、明確目標,制定和修訂培養方案。
明確目標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專業學位是與學術性學位并行的另一種類型的學位,兩種類型學位的規格不同,各有側重。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根據特定職業的需要培養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的緊密結合。因此,兩種學位教育對招生的辦法、教學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論文的要求、師資隊伍的要求以及質量評估的標準也不同。因此,要轉變教育觀念,以適應市場需要為導向,正確認識和把握專業學位,深化專業學位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各類專業學位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堅持獨特的培養理念是專業學位發展的根本所在。對于我校來說,必須整合內外部教學資源,根據行業和企業的特點制定和修訂合理的培養方案。
三、精心設計培養環節,確保培養質量
1.科學設置課程體系,積極改革教學方法。
設計課程體系和每門課程教學內容時,要立足基礎理、突出實踐性、加強選擇性。充分聽取企業導師意見,緊緊把握培養目標和培養定位,注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現代科技知識的掌握;理論教學要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設必要的選修課,供學生根據各自的基礎和知識結構進行選修;還要兼顧行業任職資格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理論、新成果、新案例及時納入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將案例研討和試驗模擬與傳統的課堂講解結合起來;邀請企業導師來校做前沿知識講座,甚至承擔部分理論課程的講授;開展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建立網路教育平臺,將課堂搬到網上,使因工作關系耽誤課程的學生能夠隨時補修;加強教材建設,盡量選擇教指委推薦教材,鼓勵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自編教材或學習指導書。
2.整合內外部教學資源,配備校內外師資。
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打破學院系所之間的壁壘,將校內優質資源整合利用,聘請其他院系的老師作為研究生導師或是課程教授,彌補自身師資不足的缺點,如:我校工程碩士中的工業設計工程領域有個景觀設計方向,就是以建筑工程學院的建筑學學科為主,將農學院的風景園林學和美術學院的設計學的部分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另外,我們也積極動員校外導師承擔部分理論教學任務,如: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現代施工技術與管理等就是邀請房地產公司的老總和優秀的項目經理來講授,并為他們配備了相關專業的年輕老師做助教,大多數青年教師,是直接從碩士讀到博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這樣的教師給在職研究生上課,就知道講什么、如何講,就能夠講授有關本工程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以提高教學效果,才能成為最受工程碩士生歡迎的好老師。這種校內外教學團隊每月要開一次研討會,在一起說課和交流。
3.面向生產實際開展論文工作。
在職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首先應把好選題關,傳統工學碩士研究生的論文選題多局限于科研課題,在相當大程度上從屬于研究生導師的科研方向;而工程碩士論文的選題來源于生產實踐,或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實用價值,應結合本單位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生產關鍵,或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等課題,是一個完整的項目,或是大項目中相對獨立完整的部分。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在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下實行密切配合的雙導師制,學生在校學習階段,由學校導師負責,在做課題時,由校方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這種聯合指導方式不僅有利于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而且是學校教師再學習、再提高的好機會。在論文選題時,除了研究生必須撰寫文獻綜述及選題報告外,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工作評議小組對選題進行審議,并對實驗條件、經費、工作進度等進行審議。論文評價方面,工學碩士的學位論文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的質量以“研究項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成果的先進性,獨立的研究開發能力”,“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1]
四、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保證培養質量。
在職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多個利益相關方,包括國家(政府)、社會和個體。其中,社會作為評價主體,可以包括各種社會組織,如企業、事業單位、專業評價組織等,個體作為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家庭以及高校自身。他們各自對在職研究生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各自從自身需要出發有著不同的價值判斷。
在我國目前社會機構評價還未起步,政府在公共責任方面對在職研究生教育的起著價值引領的作用。隨著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政府在推行資質評估、質量分析和跟蹤調研、培養質量評估制度等質量保證措施的同時,由全國工程碩士教指委、領域教育協作組、質量分析組及培養指導組構成宏觀監管組織,就各院校的培養特色、課程教學、學位論文、管理水平和師資隊伍等方面實行不定期檢查和考評;結合市場的動態需求,制訂整體招生計劃,在不同專業學位及不同地區之間進行總體協調。
我校重視開展建立企業及學員的評價反饋機制,定期與企業交流,采用向企業發放問卷,向企業征求需求意見等方式獲得反饋意見,評價院校培養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及院校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或者通過企業對參與學習的學員的評價來間接評價院校的辦學狀況。學員是工程碩士教育最直接的受益主體,他們更注重學校教育對個人能力的提升,因而學員評價對院校的借鑒意義也更為直接。學員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在接受培養期間,將學員過程評價作為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參考依據;在學員回歸企業后,通過跟蹤調查的結果評價來改進院校培養思路與培養模式。[2]
另外,高校的自律管理也十分重要,高校要不斷通過自我分析、自我鑒定、自我激勵和自我調控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自主調節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等諸方面以及其間關系的平衡。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嚴格制度,規范管理流程,我校建立包括專業碩士領導小組評估檢查機制、學術委員會監控機制和學員監督反饋機制在內的三級質量監控體系,嚴把質量關。將管理人員與老師的職位晉升、薪酬待遇、榮譽授予等與學員評價、校友反饋以及社會輿論評估等緊密結合在一起,注重把教育在操作性、務實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等方面的成效與激勵約束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在相關主體的監控、評價下,不斷完善,自主發展。
五、結語
培養在職研究生既要考慮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規律,又要考慮在職攻讀的特殊情況;既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又要充分利用企業的教學資源;既要按教育規律辦事,又要考慮企業工作性質及工作的總體安排。也就是說培養在職研究生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培養的方式,走校企合作培養之路,集高校雄厚的人力資源、先進的設備與企業強大的經濟實力為一體,達到資源優勢互補,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為企業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本文受到聊城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科研立項的支持,是課題的最終成果。本文提出的在職研究生的培養策略在目前我校的在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滿足了學生對于建設類知識的培訓要求,學員對課程設置滿意度較高,為以后的全面開展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培養工作和成人教育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工程碩士教育在所有的在職碩士研究生教育中是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1]。我國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自1997年開始招生以來,全國招收和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科研院校目前已發展到218所,招收專業發展到40個,到2007年已有114945人被授予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工程碩士的培養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程碩士教育的迅速推廣,教育規模迅速擴展,教育質量難免會出現質量不高、浮于形式等現象。
1 工程碩士教育中的質量現狀
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標[2]是“主要為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學生通過工程碩士的學習,在專業水平、應用能力和個人學習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績[3],為科學技術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做出重要貢獻。從培養的角度來講,工程碩士的教育成果是顯著的,這也達到了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為工礦企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的再學習、再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但隨著工程碩士教育的迅速擴展,教育質量也出現局部下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生源質量
培養單位沒有固定的生源渠道,其招生受到企業需求的制約。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說,來自同一企業或同一工程背景的工程碩士人數一般不超過10人,所以學校沒有什么過多的選擇,部分學校為創收,對這些人往往資格審查不嚴,專業基礎和綜合考試不規范、不嚴格,超低分錄取。
1.2 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
工程碩士的理論學習時間有限,理論基礎學習后,也只是應付考試,做做試題,不能真正領會理論基礎的觀點與概念。調查結果顯示,不管是院校負責人、指導教師還是工程碩士本人都認為外語基礎、數學基礎、專業理論基礎的欠缺是工程碩士當前存在的最主要問題。真正碰到工程中需要用科學理論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就不能靈活運用了。而最新的科學技術都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論基礎,特別是數學基礎上的,只有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靈活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
1.3 論文水平不高
學位論文最能體現個人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工程碩士研究生都是在職工作人員,對論文寫作不缺乏工程實例,因此論文選題也大部分是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自選題。但部分學生所采用的工程實例并沒有采用當前最新的科學技術與方法,對于科學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也就無從談起,其學位論文的理論水平也就很難提高。當前工程碩士論文的學術水平不被指導教師和培養單位研究生院負責人所看好,有近一半的培養單位研究生院負責人認為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學術性不強。
2 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
2.1 學生因素
2.1.1 工作與學習要并舉。工程碩士研究生一般是企業的技術骨干或行政管理骨干,工作壓力較大。雖然他們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他們以前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多為較陳舊的觀點與提法。他們迫切需要更新理論與專業知識。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做好繁重工作的同時,又要搞好學習,難度相當大,在時間安排上往往會有沖突。
2.1.2 年齡偏大使學生學習最新的科學技術理論難度加大。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年齡一般都在30歲以上,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占75%,超過40歲的還有10%[4]。這個年齡段的人與工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為20~30歲年齡段)比較起來,記憶力明顯減退,抽象思維能力也遠不及年輕人。要達到與工學碩士相當的理論水平,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2.1.3學科理論結構老化。工程碩士一般是畢業十多年的本科生,以前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到現在已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如建筑工程中大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與計算,十多年前只需要按材料力學的基本方法,按規范考慮一定的安全富余即可滿足要求。而現在的規范要求按極限平衡原理和有限元法計算,這從理論上已提高了一個層次。科學技術理論水平的更新,就意味著觀點與思維方式的更新,對正處事業發展期的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說,剛剛形成了固定的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又要再次更新思維,引進新的思維方式,是相當困難的。
目前工程碩士研究生大部分已成家有了子女。成家立業之后,不僅在經濟上需要“養家糊口”,平時還要照顧家庭,照顧子女學習等,這必將對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2.2 教師因素
大學專職教師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屬教學研究性或研究性的。但工程碩士教育的目的是將當前發達的高科技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工程、技術與科學之間的關系是工程應用實踐與抽象的理論基礎的關系,工程碩士的教育是將最新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工程實踐,高校的專職教師也需要將高科技理論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這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學習。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一個導師指導的學生越來越多,不僅有工程碩士,還有大量的工學碩士。這就很難保證用大量的時間對碩士研究生,特別是工程碩士研究生進行指導。
目前工程碩士教育大部分都是采用雙導師制。校外導師多為應用性的人員,缺乏對最新科學理論全面的了解,且一般校外導師都是單位主要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工作繁忙,指導時間有限。
2.3 其他社會力量參與缺乏積極性
企業在工程碩士教育中擔任重要角色,其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直接關系到工程碩士的生命力所在,也間接影響了工程碩士的教育質量。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企業參與工程碩士教育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其積極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首先,科研院所需要向企業證明,參與工程碩士教育能增強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與處理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這需要學校在課程設置與教學中制定合理科學的培養方案,并得到企業的認可。
其次,部分企業負責人存在人力資源使用上的短期行為。他們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卻忽視了科學技術只有武裝到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生產力。某些企業負責人盡管十分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但在具體運作上舍得將資金用在設備的購置上,而不愿用于人力資源的培訓。甚至認為,人用完了可以再聘,無須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
再次,目前社會上人才的流動性較大,缺乏對企業培養人才、投資教育事業強有力的利益保障。
2.4 培養模式
工程碩士教育屬在職人員教育,采用的培養模式一般是不脫產學習。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一般比較少,這不便于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給工程碩士的教育與培養帶來不便。
由于學生大部分時間不在學校,都分散在各個工作崗位,不但學生與導師之間交流困難,學生之間也缺乏必要的學習心得交流,更談不上統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總之,目前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存在大量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學生與導師的交流不暢通、學生個人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生知識結構不夠全面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工程碩士的教育質量。
3 提高工程碩士教育質量的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關于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工程碩士的理論水平
3.1.1 加強工程碩士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是確保工程碩士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在課程建設方面,根據工程碩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究,出一批質量較高的工程碩士重點建設課程及教材。著手制訂并完善工程碩士任課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專門標準,并定期進行考核,選拔出一批既有深厚理論基礎、較強課程教學能力和具備工程背景并有豐富指導經驗的教師進行工程碩士課程教學和指導,并有意識地與學歷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和論文研究相區分。根據工程碩士實踐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但基礎偏弱、接受新知較慢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和指導。其次,對于企業的兼職導師,目前的狀況基本上是處于不要求狀態,或是僅有職稱等簡單標準要求,今后也要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定期進行審批,從工程實踐經驗、基礎理論和指導能力及精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核,否則雙導師制度就會流于形式。
3.1.2 加強工程碩士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加強繼續教育是所有一流大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現代科學發展,出現了既分化又綜合的趨勢。各自然科學之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并在實際工程技術領域得到強化和放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既要學有專長,在特定領域很深入,又要廣泛涉獵,熟悉相關學科知識。面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任何一個受過專門教育的教師,都必須通過繼續教育不斷擴充、拓寬知識底蘊,更新知識結構,學習和掌握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不斷增強適應能力,提高教學及指導素質。這一點在工程碩士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3.1.3 完善雙導師制。由于工程碩士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方式,客觀上造成了學員與校方導師接觸較少,影響了校方導師的及時指導。加之部分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不夠,指導起來存在困難。副導師與學員接觸較密切、手頭工作與學員相同或相近、工程經驗豐富等優點就凸顯出來。但副導師由于長期從事工程技術研究,理論知識的系統性不夠,指導經驗相對不足,這種情況下校方導師應利用自身優勢指導學員將研究引向深入,加強理論總結及提升,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因此雙方導師在優勢互補方面十分明顯,可以說雙導師制度是工程碩士培養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獨有優勢。調查顯示,57%的工程碩士研究生認為校內導師對工程碩士培養,特別是對論文的指導發揮了很強和較強的作用;47%的工程碩士研究生認為校外兼職導師對工程碩士的培養,特別是對畢業論文的指導發揮了很強和較強的作用[3]。
3.2 利用先進的通信設施,推進信息化建設
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比較,最大的特點在于工程碩士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學校,不能及時與學校、校內導師進行當面溝通。采用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工程碩士教育的實踐迫切要求學校以推進信息化建設為重要手段,突破時空限制,逐步完善各個環節,以滿足工程碩士教育的需求。現代遠程教學優點明顯,除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外,還具有教師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學化、減輕學習壓力,輕松學習等特點,不失為一種快捷方便的教育方式。但遠程教育需要良好的網絡通信設施,對個別網絡通信條件較差的地區會受到一定限制。
3.3 加強產學研模式的構建
工程碩士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建立生產與研究之間的緊密聯系。科學研究來源于生產實踐,是對生產實踐過程的本質認識與原理分析。認識是否正確,原理分析是否合理,都需要在工程實踐中去檢驗。工程實踐的生產需要科學研究的理論去指導,這樣可以使生產事半功倍。工程碩士的教育需要將最新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帶到工程實踐的生產中去,同時又反饋于科學技術的研究,正是建立它們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加強產學研究模式的構建,首要是加強工程碩士教育質量。通過加強工程碩士教育質量,讓學生畢業后能真正采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理論,解決實踐中的工程問題,發展企業的生產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其次,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這是高校積極參與的動力。再次,工程碩士本身要發揮重要作用,在聯系高校與企業之間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實現著產、學界優勢的互補,并使學校的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企業的生產實際,使學員的研究由實驗室延伸到工程現場;從而真正達到了產、學界的雙贏。
3.4 加強工程碩士工作管理,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平臺
由于工程碩士學生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學校,缺乏與教師相互溝通的平臺。遠程教育也不能為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面對面的互動,碰到專業問題不能及時與教師聯系。遠程教育還缺乏教師當面授課時的互動,教學效果得不到及時的檢驗。建立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平臺,需要建立教師、科研院所、企業與學生等之間的緊密聯系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聯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定期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
3.5 制訂培養方案,優化課程結構
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重在科學技術理論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其培養方案、課程結構的設置也應與此相適應。目前我國大部分工程碩士研究生對科研院所制定的課程培養計劃還是適應或比較適應,但也有少數研究生(抽樣調查約16%)不適應現行的課程設置方案。工程碩士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工程專業碩士來說,掌握必要的法律、經管、文學等公共常識也是有必要的(抽樣調查約6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3]。同時,對于專業內部不同的研究方向,課程的設置也應有所差別。課程設置與教材選擇應遵循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教材、強調學科結構的系統性、重視在實踐應用中的適用性等原則。
3.6 結合高校資源,突出特點,創立品牌
工程碩士的教育是與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水平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發水平是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礎與保證。即使在一流的綜合性高等院校里,所有招收工程碩士的專業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是相當不容易的。對于大部分科研院所來說,突出專業特點,創立自己的品牌工程碩士專業,是工程碩士培養的發展方向。
3.7 把握工程碩士培養的生源質量關
招生是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入口。首先,要擴大宣傳。可以借鑒高考招生的成功經驗,深入到企事業單位中去,宣傳設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對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大家積極報考。其次,在擴大宣傳、優化生源的基礎上,嚴把招生關。要嚴格報考條件,要把那些符合報考條件的工程技術骨干招進來;要嚴格專業綜合入學考試,強調覆蓋面;要加強面試和錄取工作,面試應結合具體的工程問題,著重考察其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把有培養潛力的優秀學員錄取進來。這樣方能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
3.8 規范培養過程
首先,在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課程教學,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環節。工程碩士課程主要采用“集中授課、分散消化、分段學習”的方式進行授課。課程開設實踐可根據學員單位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靈活安排,但主要的課程教學環節一定要保證在校內進行。通過教學、實驗、研討、講座等多種形式,給工程碩士學員補充知識、技術手段、檢測手段等,特別是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其次,要有合適的教材,教材的選擇既要注意保證水平,體現與本科生教材的不同,又要照顧工程人員的實際應用。再就是把握好進校環節,一般的課程學習在學員單位進行,這樣可兼顧到學員在崗工作,但有些課程必須在校內完成,而且要嚴格考核環節。
3.9 完善管理運行機制
工程碩士科研院所應有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日常工程碩士的培養和管理。要制定出符合工程碩士特點的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以及一系列相配套的規章制度,特別要加強異地工程碩士班的管理,以規范整個培養過程。要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建立好工程碩士的培養基地,共同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
4 結論與展望
4.1 工程碩士的教育是促進科學技術應用于工程實踐的重要紐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工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對教育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工程碩士教育質量也顯得更為關鍵。
4.2 工程碩士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提高工程碩士教育的質量水平。教育質量抓不上去,教育浮于形式,最后極有可能出現“出錢買文憑”的現象,嚴重影響在職教育事業的發展。
4.3 科研院所與企業雙贏的結果是他們之間進一步合作的前提。讓所有參與者都得到應有的權利與利益,才是工程碩士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4.4 調動企業參與工程碩士教育的積極性與工程碩士教育質量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為抓好工程碩士教育創造了條件;教育質量提高了,能更加促進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與加強工程碩士質量教育等兩項工作同時并舉,相互促進,才能為構建良好的產學研模式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王華.工程碩士培養中有關問題的思考[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4, (4):18~21.
1.引言
當今時代,文獻信息資源不僅僅是印刷型文獻而且還包括電子出版物、網上虛擬館藏、數據庫等數字文獻各類型文獻互為補充、共同存在,形成了二、三次文獻與原始文獻互補共存、共享的資源保障體系。文獻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不斷積累的工程,其發展水平、質量、結構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高校圖書館作為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文獻信息中心,為學校的重點學科建設提供文獻保障的信息服務。
2.制定適合高等院校發展的圖書館館藏文獻采購計劃和采購原則
首先,了解館藏經費,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和當前的工作之重,了解各重點學科,重點專業的發展水平,了解文獻信息出版狀況,制定采購計劃和采購原則。
山東建筑大學目前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土木、建筑學為特色,工、管、文、法、農等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多年來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適時調整和完善學科專業布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方,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共有15個學院(部)和成教學院。擁有45個本科專業,涉及6個學科門類的22個一級學科,擁有建筑學、土木工程、管理工程3個碩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一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先后有6個專業通過國家專業評估,成為全國6個建筑學專業均通過國家評估的8所高校之一,土建類專業建設水平步入全國高校先進行列。
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學科構成、重點學科,我館經過實踐和探索,制定出適合我館館藏特色的館藏原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用書優先保障,重點學科、特色專業重點補充,新上專業適當補充,其他專業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增加品種,減少復本,同時兼顧課外閱讀的需要。另外,加大數字資源的采購,以擬補紙質文獻品種的不足,滿足各層次讀者的閱讀需要。
3.圍繞學校發展規劃,加強文獻資源建設
3.1印刷型文獻建設
雖然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帶來數字資源的增多,添補了紙質文獻的不足,但紙質文獻仍是高校圖書館采購的主體,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會存在。“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是每個學校圖書館要充分考慮學校的發展規劃,學科特點及各院系資料室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經費,確定收藏重點,不斷優化藏書結構,變大而全的泛泛采購為特色性采購,突出館藏特色。二是合理優化印刷型紙質文獻和數據庫館藏,使各學科文獻結構合理,保證學校重點專業、重點學科的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突出學校專業特色,還要照顧其他各專業讀者需要,保證學校教學科研對文獻的需求。幾年來館藏建設證明,我校圖書館館藏政策,對我館文獻信息的收藏,學科的發展,特別是重點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優先保障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用書,我校是工科為主的高校,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院用書時間比較集中,對復本要求較高,又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一環,考慮到學生使用的方便,此類文獻以紙質文獻為主,電子文獻為輔。
重點專業、特色專業重點補充,我館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建筑城規、熱能、土木等我校重點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藏書體系,此類文獻在盡量保障品種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復本,以滿足借閱的需要。
充分調動文獻供應商的積極性,一方面,通過多途徑有計劃、有目的地收集國內外各類型文獻,另一方面,積極和各院系學科帶頭人、專家保持聯系,通過他們獲取一些學科前沿的會議、論文等資料,鼓勵他們向圖書館呈交他們的專著,論文等,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設議,有針對性地采購,把有限的經費用到刀刃上。
任何一個圖書館,無論經費有多少,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都不可能收藏全所有學科所有類型的文獻,同樣,也不能采購全重點學科重點專業所涉及的所有文獻,這就需要圖書館加強與書商的聯系,拓寬采購渠道;加強民間各種社團的協作;鼓勵他們向圖書館捐贈文獻;促進館與館間的共建與共享。
3.2數字資源建設
3.2.1聽取專家意見,購進數字資源
我館根據經費情況,合理分配經費,購進數字資源,不斷調整紙質圖書、期刊、數字資源的比例,加大與學校教學科研密切相關的數字資源的購買力度。不斷加強超星數字圖書,各類型數據庫的采購,聽取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重點學科,特色專業數據庫重點購買,相關專業數據庫經過全面論證其效益后確定是否引進,不相關數據一概不買,經過專家分析,圖書館有關領導審議,我館先后購買了《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DMD)、《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近40種中外文大型數據庫,基本涵蓋了我校所涉及的學科,滿足了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3.2.2圍繞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建設具有自己館藏特色的數據庫
我校是以土木、建筑城規為主要特色的高校,建筑城規、土木相應地成為我館收藏的重點,此類書刊經過歷年的積累,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館藏體系,以此為基礎,我館自建館藏特色數據庫,如《山東建筑大學圖書館建筑專題書目數據庫》,這個特色數據庫對我校的重點學科和專業的教學科研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對購進數字資源的一個較好的補充。
為優化特色數據庫建構,學校圖書館領導還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與研究生共建我校碩士論文印刷版與電子版同時呈交制度,建立了《碩士論文庫》。從2009年開始建立了《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數據庫》,從而在制度上確保本校優秀論文的全面收集,在網上為讀者提供參考資料服務。
4.加強與各院系資料室合作,優化館藏文獻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每個學院資料室都是學校文獻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收藏的文獻都是本專業所需資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會議、論文等,從2004年開始我館對所有資料室的文獻進行回溯建庫,逐一審查,糾正錯誤,保證整個館藏文獻數據的質量,同時,圖書館采購人員通過資料員,找到有關權威專家、教授,了解學科前沿,推薦采購優秀文獻,使我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在數量、質量上不斷更上新臺階,得到讀者好評。
5.結束語
在當今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必須以學校實際為基礎,立足本校教學、科研,虛心接受專家建議,聽取讀者意見,密切與文獻供應商的合作與交流,開拓思路,加快資源共建共享的步伐,為教學、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