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5: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藥化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1編訂實驗講義,精選實驗內容中藥化學實驗教材版本繁多,實驗的內容和方法跟不上理論教學的需要,實驗方法落后于現有的儀器條件。為了排除教材對實驗課程的制約組織教研室老師,對實驗內容進行反復討論選取代表性強的實驗內容并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案,編寫了《中藥化學實驗講義》供中藥學專業學生使用。依研究方法與儀器設備的更新每年對實驗教材進行修訂與更新。
1.2抓好預習、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3個環節這3個環節在實驗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被形式化,變為機械的復制實驗講義,完全失去實驗教學的意義。預習不僅是要了解實驗怎么做,還要了解為什么,通過查閱文獻了解相關研究的最近進展。實驗課前通過提問及討論的方式,強化預習環節。實驗記錄是實驗最重要環節沒有驗記錄就沒有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該是結合實驗講義和相關參考文獻,在實驗記錄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
1.3開設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性實驗是實驗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可以考察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近年來,嘗試開設了設計性實驗。教師選定適當的藥材(如苦參、槐花米),將學生按藥材分組,讓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選用相應的儀器和試劑,在實驗前教師組織學生對各種設計方案進行討論,選定幾種可行的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并將實驗結果總結匯總成實驗報告。通過開展設計性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對實驗課的興趣,為學生今后參與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科研相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
中藥化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中藥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現實需求和學科發展趨勢,應用中藥化學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通過科研實踐積累的經驗和實驗數據可以更好地補充和豐富中藥化學的教學內容。多年來筆者將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實例補充到本科的教學中去,使得教學內容能夠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充分說明了教學科研相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例如對于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測定、UV、NMR的鑒定是很重要的,筆者在近年的科研試驗中從蒙藥中分離得到了一些黃酮成分,筆者都將其補充到黃酮Uv、NMR鑒定的教學實踐中去,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Uv、NMR鑒定黃酮類化合物結構的規律,這充分說明了教學科研相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隨著中藥現代化步伐的飛速發展,中藥化學這門課也是在不斷增加著新的教學內容,為了更好地教好這門課,作為中藥化學課的教師,必須不斷地堅持學習本學科領域的新發展、新動態,并且要積極投身到科研實踐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跟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更好地擔負起教好本門課程的重擔,為實現中藥現代化做出貢獻。
2中藥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案例列舉
(1)用休克爾規則判斷環丙烯、環丁二烯、苯、環辛四烯、輪烯、輪烯、輪烯哪些有芳香性?哪些沒有?為什么?
(2)環上帶有電荷而具有芳香性的物質很多,它們是一類重要的非苯芳烴。請同學們列舉出帶有電荷的芳環化合物,同時列舉出一些已經合成出的非苯芳烴衍生物。
(3)內酯、內酰胺、環狀酸酐、環醚為什么沒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雜環化合物為什么有芳香性?問題提出后,把學生按每十人一組進行分組,要求他們以組為單位進行準備,統一時間集中討論,老師最后把關。芳香性和休克爾規則是有機化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一直是化學工作者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芳香性的定義雖然在國際化學會議上進行過熱烈的討論,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機化學家們都同意的定義。因此休克爾規則也一直是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難點,是歷屆學生感到難以理解與掌握的一節內容。學生們經過準備、課堂分析討論,歸納如下:
(1)用休克爾規則判斷:環丙烯沒有芳香性,理由是環丙烯分子中有一個碳原子是SP3雜化,不是一個具有平面的離域共軛體系環;環丁二烯、環辛四烯體系中π電子數分別為4與8,不符合4n+2,沒有芳香性;苯為單環共軛體系,且π電子數為6,符合休克爾規則,有芳香性。輪烯、輪烯、輪烯π電子數分別為10、14、18應該有芳香性,但在輪烯分子中,雙鍵如果是全順式,由此構成平面環內角為144°,顯然角張力太大。要構成平面且符合120°,必需有兩個雙鍵為反式,這樣在環內就有兩個氫原子,他們由于空間位阻相互排斥而破壞環平面,因此雖然具有4n+2個π電子,但非平面結構,故是非芳香性的。輪烯也是非平面結構而沒有芳香性。輪烯雖然環內有6個氫原子,但環較大,可以是平面環,因此有芳香性。
(2)同學們列舉出帶有電荷的芳環化合物有:環丙烯正離子、環丁二烯雙正離子、環丁二烯雙負離子、環戊二烯負離子、環庚三烯正離子及環辛四烯雙負離子,這些帶電的單環狀共軛體系均符合休克爾規則,它們的π電子數分別為2、2、6、6、6、10;同時列舉出的已經合成出的非苯芳烴衍生物有:二茂鐵、環丙烯酮及杯烯等。
(3)內酯、內酰胺、環狀酸酐、環醚不符合休克爾規則,因而沒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雜環化合物符合休克爾規則,組成環的每一個碳原子、雜原子均為SP2雜化,是平面共軛體系,且π電子數為4n+2,因而有芳香性。通過用休克爾規則對化合物芳香性案例的判斷、分析、討論,使多數同學對共軛效應、立體效應以及雜原子孤對電子的作用、中性分子和離子等概念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為滿意。
案例二:烯烴分子中的碳碳雙鍵容易發生加成反應,加成反應是通過共價鍵的異裂而發生的。烯烴的加成反應屬于親電加成,為了證明該反應為親電加成,首先我們做如下實驗:在干燥的無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氣體。
問題
(1)溴水會不會褪色?
(2)如果在該體系中加入一點水會有什么變化?說明什么問題?
(3)如果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發現產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又說明什么問題?會不會有CH2ClCH2Cl生成?(4)寫出這個反應的反應機理。
經過同學們的準備、分析、討論,教師最終總結歸納:
(1)在干燥的無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氣體,溴水不會褪色,因為烯烴碳碳雙鍵的加成為離子型反應,是通過共價鍵的異裂進行的,而乙烯與溴均為非極性共價鍵化合物,發生異裂需要有外電場(極性溶劑)極化。
(2)如果在該體系中加入一點水溴水會褪色。說明該反應是離子型反應。因為加入少量水后,乙烯和溴分子會在水的作用下發生相互極化,反應的結果證明了該反應是離子型反應。
(3)如果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發現產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說明烯烴碳碳雙鍵的加成為親電加成反應,即試劑中正的部分首先加到電子云密度大的雙鍵碳原子上,形成碳正離子中間體,然后反應體系中的帶負電部分再加到碳正離子上,最終的生成物主要是CH2BrCH2Br,還有CH2ClCH2Br,但不會有CH2ClCH2Cl。(4)該反應生成的中間體是CH2BrCH2+,分兩步完成,碳正離子的生成是關鍵步驟,一旦碳正離子生成,馬上體系中的負離子部分就加了上去。
通過上面問題的提出與分析討論,同學們的思維得到了提高,對離子型反應、親電反應、馬氏規則及后面要介紹的親核反應都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與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就明白了什么是親電試劑,什么是親核是試劑。
2用現代研究成果激發學習興趣
青蒿素具有萜類化合物結構,而中藥含萜類化合物的種類有很多,如抗腫瘤的紫杉醇、愈創木薁、滿山紅中的杜鵑酮、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杜仲中的杜仲膠、大黃中的大黃素等。但是,要提取分離天然活性化合物,就必須先掌握這些化合物的結構和對酸、堿、熱的穩定性,以及它的酸性或堿性或極性、溶解性等理化性質,才能采取相應的分離措施,最后進行分離純化。沒有扎實的有機化學知識,如何能做到這些呢?再如中藥炮制,為什么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烈性或不良反應呢?為什么不同的藥材要用不同炮制方法?這些都與藥材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的性質有關,只有了解藥材的成分,才可以更深入理解藥材炮制手段的不同與功效的變化關聯。
3通過實驗促進對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消化
中藥專業的后續專業課程操作性和應用性比較強,不論是中藥炮制,還是中藥化學的成分分離、中藥藥理、中藥制劑等都需要有機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作為支撐。因此,需要不斷尋求和改進適合學生特點的實驗教學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習興趣,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水蒸氣蒸餾操作時,我們會介紹該方法在中藥很多成分的分離提取中都會用到。如丹皮酚,一種白色結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抗氧化等多種作用,其化學結構是酚酮化合物,利用其物理化學性質特點,用水蒸氣蒸餾能減少化合物的分解,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又如甘草是常用中藥,通過指導學生實驗,以熱水為溶劑,使用溶劑提取法制備甘草酸單鉀鹽,在有趣的操作中幫助學生掌握了分離和提取中藥化學產物的原理,同時掌握回流操作裝置、索氏提取裝置的應用等,這些都是中藥成分分離提取不可或缺的重要實驗技術。
4引入“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已成為國際醫學院校一致公認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發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我們將PBL教學法引入有機化學的教學探索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保健作用正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壓力造成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如大蒜中辛辣刺激成分大蒜素就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作用,但對熱和堿不穩定,該采用何種方式把它分離出來得到高純度的大蒜素呢?對此,學生帶著疑問去查找大蒜素的結構,了解其理化性質,設計相應的分離手段和提純方法,最后付諸實踐,檢驗設計的合理性。這樣不但加深了對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另外,我們還安排了如穿心蓮內酯的提取、丹皮酚的提取和化學合成設計、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桂皮中的香料桂皮醛的提取及化學合成等,大大提高了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一、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語言一被使用,一被賦予意義,它總是要同一種文化發生關系,無論是表達、體現或是象征一種文化,語言和文化融合成一體。語言是文化的一個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制約著語言,成為語言的文化內涵。文化的傳授和傳播要借助于語言,人類所有的知識和經驗只能通過語言來描述、保存和傳播。語言又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反映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和價值觀念。語言和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了解一種文化就能進一步加深對其語言的理解,更準確地運用語言。美國語言學家拉多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習語言。”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種新文化的過程。《大學英語新大綱》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并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即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也許要對語言使用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大學英語面對的對象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雖然將來他們涉外的機會也許不如英語專業的學生多,但他們人數眾多,加之他們文理兼顧,學科繁多,專業各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外交往日益增多,他們將來必定擔任跨文化交際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要與使用目的地語的人們進行交往,必須了解其言語習慣和行為方式,只有這樣,才不會因文化的不同而誤解其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決定其交往的社會規范、道德習俗、言語規則。如果在學習外語時,只注意語言表層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層的文化因素,就會引起誤會和矛盾,甚至造成沖突。由語法、詞匯等引起的錯誤,可以被諒解和接受,但如果違反了語用規則,詢問和探聽對方的隱私,如年齡、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破壞與對方的關系。
學習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需要。以往的英語教學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法知識和句型操練上,句型大多是:“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等。這種完全脫離了文化背景的句型練習,即使學生練得倒背如流,在實際運用中還會遇到問題,比如,中國人路上相遇,會互相打招呼,去哪兒?干啥去?如果我們遇上外國朋友也如此發問,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不滿,認為你是在干涉他的隱私。因此,脫離文化的背景,忽視目的語文化的民族特征,只會使學生將本國生活習慣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學語言上去,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事倍功半。語言學家L.R.帕墨爾指出:“語言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要培養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首先要使他們掌握目的語文化的基本知識,注意中西文化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價值觀念的不同
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傳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現在的父母更是把培育獨生子女成才當做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標,為了孩子,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致孩子離家求學后,無法忍受空巢的失落感,追隨孩子去他鄉陪讀,完全失去了自我,成為為孩子而活著的依附品。而美國的父母們認為,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會因孩子放棄自己的追求。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他們放手讓孩子獨立行事。因此,美國孩子自幼養成獨立自主習慣,崇尚個人奮斗,依賴父母被他們視為恥辱。中國人凡事講穩妥,在穩定中求發展,而美國人最崇尚的就是創新。如果課堂上哪個學生的觀點閃出創新的火花,立刻會受到教授的另眼相待,大加贊賞。
2.詞匯的含義不同
詞匯的含義包括它的比喻意義、風格及感彩等。對于學外語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還要了解詞的文化含義,否則,會犯嚴重的語用錯誤。會把好言當惡語,把嘲諷當稱贊,在交際中引起誤解。如peasant一詞,在漢語中是“農民”的意思。中小學課本中常見“Myfatherisapeasant.”的句型,但是“peasant”一詞,農民只是它的基本意義,它的解釋還有“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知道了peasant一詞的多種意義,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很多外國人對我們叫農民為peasant感到難以理解。同樣,許多外國人對Thepoorpeasanttalkedabouttheirhappylifetoday.(貧農談到他們的幸福生活)這句話感到費解。poor就是缺錢、缺物、貧窮,貧窮的農民還有什么幸福生活可言呢?因為他們不了解poorpeasant和richpeasant是區分解放前階級成分的用語。
在中國,有些詞是貶義詞。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資本家),而在英美國家,這些就是像teacher,doctor一樣的中性詞;同樣,在漢語中,ambitious為貶義:野心勃勃的,在英語中卻是褒義詞:有雄心的,有抱負的。相反,propaganda(宣傳),dogooder(做好事的人)這些漢語中的褒義詞,在英語中卻是:煽動、空想的社會改良家,好管閑事的人。由此可見,在學習詞匯時,不僅要掌握詞的表層意思,還要了解詞的深層含義,感彩,了解英漢兩種文化的詞匯差異。
3.文化習俗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民族間文化習俗的巨大差異。受其影響,許多不同民族間日常交際用語及其行為也有巨大差異,給跨文化交際帶來了一定障礙。如在稱呼上,漢語中有伯、叔、舅、姑、姨,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習俗,年少的必須一一道來,否則,便被視為狂妄無禮。但在英美國家卻截然不同,一般情況下,人們不分長幼,不分年齡和地位都可直呼其名。尤其是在互相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年幼的兒子直呼父親名字,女婿直呼岳父的名字是司空見慣的。如果在我國,這肯定被視為大逆不道。禮尚往來中,中國人一般會買較貴重的禮物,花錢越多,越能表達對對方的情意,直接送錢也是常見的。而英美則只選擇一些有意義的小禮物,只要喜歡,接受的人是不在意是否貴重的,直接送錢就更令人難以接受。《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三單元《禮物》中,描述了美國一位老婦人于八十歲生日那天接到女兒寄來的支票時,悲憤已極,撕掉了支票的情形:Slowlytheoldladystoopedtopickitup.Herlovelypresent.Withtremblingfingersshetoreitintobits.”在西方人眼中,給錢只是履行責任和義務,而精心挑選的禮物卻凝結著愛和感情。女兒不愿花費時間為她買件心愛的小禮物,表明她不愛自己的母親。
中西文化差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處處留心,認真觀察對比,努力掌握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掌握好分寸,言語行為得體,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目前,使學生深刻細致地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特征,是我們外語教學的當務之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雙重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要具備雙重的文化知識。教師的雙重文化素養是文化教學的保證。教師要不斷提高對目的語文化的敏感性,掌握目的語國家文化新動向,以便正確地指導學生;鼓勵他們擴大閱讀量,拓寬文化視野;應多與外籍教師交往,由此可以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大量觀看原版電影,收聽對話錄音,使學生熟悉了解目的語文化特征,進而更加準確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提高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文化教育應寓于語言的教與學之中,而不能獨立于語言的教與學之外。
一、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優勢
“神農嘗本草”,自古以來,中醫藥有著悠久歷史,中醫藥治病救人的優勢有目共睹。中醫治病求本,中藥不良反應少,很少產生耐藥性,這些種種卻鮮為人知,由于對中醫中藥的了解不夠,使大家對中醫藥產生很多偏差的認識,中醫藥的優勢應被廣大群眾所了解。中醫過去在疾病治療中總是處于從屬地位,患者經常是走過很多家醫院、做了全套的醫療檢查、治療未果,才想起中醫。在2003年的“非典”中,中醫對于這種病因不明,來勢洶洶的疾病,通過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等屢獲良效,中醫彰顯了它無窮的魅力。用中西醫綜合治療的辦法防治“非典”,不僅療效確切,而且費用大大節省。不僅在“非典”中中醫藥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接下來幾年發生的甲流、龠流感中也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中醫藥對生命活動的認識,提供了人類認識和把握人體復雜體系的有效途徑。中醫藥學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認知方法及其個體化診療體系,反映了整體醫學的特征。中醫藥豐富的治療手段和靈活的方法,符合人體生理病理多樣性的特點。中醫藥浩瀚的經典醫籍,是人類生物信息的巨大寶庫。
近年來,國家也對中醫藥的發展高度重視。我國已能生產包括滴丸、氣霧劑、注射劑在內的現代中藥制劑40余種,一批新的科研成果的到世界醫學界的公認,屠呦呦老專家的獲獎,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文化的優勢。我國傳統醫藥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不衰,至今在醫療保徤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傳統醫藥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論的科學性和優勢所決定的。隨著疾病譜的變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藥學的優勢越來越顯現出來,其科學性和先進性越來越被學術界、產業界所重視。進一步認識這些特色和優勢,并在實踐中加以發揮極為重要。
二、新一代的中醫藥學子如何使中醫超越現狀,走向世界
(一)要做到和中醫“談戀愛”——熱愛中醫,不離不棄是學好中醫的重要前提。
只有真正的熱愛中醫,對中醫時刻充滿愛好與興趣,才能有所收獲,學有所成。縱觀中醫史,幾乎所有的名醫都是在對醫學的熱愛與執著追求中、在長期深入的實踐探索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學習中醫,沒有對中醫的熱愛,學習過程中就找不到情趣,就會味同嚼蠟,就無法把中醫學好學透。這個比喻打得好,要和中醫“談戀愛”,這樣,就會覺得對中醫有了一份責任,中醫是我國幾千年來留下的最偉大的財富,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把中醫發揚光大,不僅要超越現在,更要超越過去中醫所取得的成就。
(二)重視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學好中醫的基礎條件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是學好中醫的基礎,雖然對于初學中醫的人來說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可能是枯燥的,難懂的,但是當你跨過這個坎兒,真正走入中醫這個殿堂的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醫是神奇的、博大精深的,她是瑰麗的寶庫。現在有一部分人忽略了對于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殊不知,基礎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熟讀《內經》,學好中藥等這些基本課程是為以后研究發展打下的奠基石。沒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三)跟名師,多臨證——學好中醫的必備條件
中醫理論課程固然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是如果僅僅掌握好了理論知識,而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照樣不會看病。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這是知識來源、作用以及提高的途徑和規律。學習中醫猶需如此,只有回歸臨床實踐、所學才能被驗證、鞏固,才能獲得新知,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從而推動中醫發展。
1.1加強跨文化教育可以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
由于社會文化不同使得世界各國人民的語言表現形式會出現一定的差異性,在跨文化交流環境中,由于文化認知不足而產生的文化沖突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根據科學統計,文化錯誤現象出現的頻率要遠遠超過語言錯誤現象,并且語言技巧出現失誤至多會造成詞不達意,不能清楚地表達內心的想法,而文化錯誤往往會使跨文化交流雙方產生嚴重的誤解。只有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有效的避免這種因文化不同而產生的交流障礙。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對英語文化具備一定的認知。同時,加強文化領域的教學可以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學生英語表達技巧的提升。此外,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育相結合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的知識儲備,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
1.2加強跨文化教育是新時代中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也在不斷加深。在這種背景下,國際貿易順利進行、國際事務的處理以及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相關人員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國的國際人才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語言能力,還要充分了解國外的文化以及交往禮儀,才能更好的進行跨文化交流。為了加強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在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滲透的力度,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根基。
1.3加強跨文化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人是一種社會型動物,每個人又擁有特定的社會角色,人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就必須使自身適應社會,不斷加強自身對社會環境、社會活動以及自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知,提升社會閱歷,從而塑造適應自身的情感、經驗、知識、能力,形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行為習慣以及思想道德。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青年的社會交往對象以及社交方式都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通過跨文化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跨文化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有效的促進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互動。
1.4加強跨文化教育是實現民族自立自強的需要
目前,中國經濟在國際上仍舊處于弱勢地位,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就必須不斷吸收借鑒西方先進的經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際交往也越來越頻繁,面對異域文化,中國對于了解國外文化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拉近學生與英語文化的距離,另一面也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觀。有鑒于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5加強跨文化教育可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強我國對于發達國家先進教育理念的認知與了解,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進行創新探索,從而實現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說,跨文化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進步關鍵性措施。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的環境也在隨之變化,多元化的發展使得人才培養必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可謂意義重大。首先,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挑戰也會增加,國家對于國際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必須重視跨文化教育。其次,跨文化教育可以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促進本國經濟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英語是國際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跨文化教育。
2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現狀
2.1教師缺少跨文化教育意識
目前,大多數高校英語教師都沒有海外留學或進修的相關語言培訓及生活經歷,對于英語語言的教學只停留于語音、語貌、語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教學,教學內容多以考試所涉獵的內容為主,可以說應試教育的理念大于通識教育。由于缺少對英語國家文化和習俗的切身感知,導致其對教學中所出現的跨文化問題不是十分敏感,往往不會提及或一句帶過,不會深入挖掘英語語言中存在的文化內涵,不能將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很好的結合起來,不能聯系事實熱點、社會信息將跨文化內容滲透到教學中,不能透徹地分析兩種文化存在差異的根源及應對策略。這種“重語言輸入輕文化輸入”的教學現象,導致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不強,教學效果不加,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等問題。
2.2教材中跨文化教育教學內容所占比重低
大多數高校英語教材的編寫側重于詞匯、語法、句法、篇章、寫作等方面的訓練,內容緊密圍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范圍,應試教育的目的性強,沒有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英語教學實用性的要求。教材中涉及跨文化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雖課文內容涉及相關的文化知識,但在課文之外未做擴展,沒有進一步介紹跨文化的知識及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忽略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
國內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學的主體力量以國內教師為主,且少有海外留學或進修背景;教學中能匹配英語外教的高校所占比例也不是高;學生第二課堂的英語活動也缺少跨文化教育的鍛煉。因此,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導致了學生接觸跨文化教育的資源有所局限。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解決,當學生真正面對跨文化問題時,會產生理解困難,無法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無法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3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3.1平衡語言知識教學與文化教育
在進行語言課的教學時,不僅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民族文化生活相關的知識也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了解認知語言文化的規則以及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一門語言。當前階段,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于跨文化教育缺乏詳細的規定,導致大學英語跨文化教育缺乏一定的指導,在英語教材中關于文化的內容少之又少。因此,想要順利的實施跨文化教育,就必須使英語文化教育與純粹的語言知識的教學達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國家要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添加跨文化項目,為跨文化教學做出指導。在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技能的同時,也要強化培養跨文化教育。可以借鑒西方國家有關跨文化教育的經驗和成果,明確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英語跨文化教育內容,確保跨文化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規范性、持久性。以此為基礎,可以在教材編寫時添加一定數量的文化知識,切實落實跨文化教育,改善教材偏重語言知識的狀況。其次,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文化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的積極效用。高校教師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遞者,同時也是英語文化的傳播者,高校英語教師應不斷學習有關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內涵,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樹立中西方文化觀念,客觀公正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異,積極引導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最后,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要同時注重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育集合起來,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共同提升。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應精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內涵豐富的、能充分體現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案例進行解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也可借助國外媒體,如報紙、新聞、電影等語言材料,將英語知識的教學同時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相結合,通過對比分析及延伸,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習俗,真正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3.2將跨文化教育與跨文化交流實踐結合起來
想要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切實提升,不僅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還要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中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加強學生文化知識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例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實際案例分析,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提升知識的運用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對此,教師集合教材中的課文閱讀材料,有針對性的設計案例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討論分析。第一階段:組織學生通過閱讀熟悉案例,獲取語言文化知識,提升閱讀能力。第二階段:引導學生針對案例內容進行思考探索。第三階段:組織學生開展分組討論活動,對學生的辨識能力以及判斷能力進行鍛煉,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第四階段,教師針對實踐活動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精準。教師也可以進行情境模擬訓練,挑選一個主題,創設一個生動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將跨文化交際的實際語境表現出來,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跨文化交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拓展課外英語教學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學期興趣為根本動力,以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為根本目標。比如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電影,找出存在的差異,分析其根源及原因,找出將差異或矛盾縮小的辦法。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尋找文化差異,有意識地感知,真正發展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3.3構建跨文化教育多維平臺
由于跨文化教育不僅包含英語學科的專業知識,還涉及到了其他學科的知識,所以,可以通過構建跨文化教育平臺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高校可以對英語學科的課程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設置一些與跨文化交際有關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一個跨文化知識學習的課外平臺,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高校的英語課堂還應積極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不斷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切實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其次,在專業課程中滲透跨文化教育,將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整個大學教育中,更加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課堂及課外的跨文化教育確實有限,且英語語言的學習無法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求學過程。學生一旦結束了大學英語的學習,就會降低自主學習的意識,更別說積極主動培養跨文化知識了,因此在專業課中進行有關跨文化知識的滲透和講解十分必要。例如,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就可以在講授專業課時適當的滲透跨文化交際知識。再次,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一個專門為學生學習跨文化知識提供服務的網站,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實現跨文化交際,激發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興趣,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師也可借助學校的網絡課程平臺,將其所整理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案例分析、優秀課件等資源到網上,使學生在課下也方便下載,共享學習資料。最后,高校可以通過與跨文化相關機構的合作,為大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的實踐機會,使大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斷鍛煉自身的能力。跨文化知識的獲取并不能僅僅憑借書本上的介紹和教師的講解而真正獲得,其實踐性強、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決定了跨文化意識的養成必須要到實踐中去。因此,為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成為跨文化交際中積極的參與者與主體者。
綜上所述,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項需要長期實踐的工程,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真正實現高效、切實可行的跨文化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更應主動擔負起改變現狀的重任,教師只有為學生的跨文化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鼓勵學生勇于實踐,才能有效的落實跨文化教育,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作者:國佳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
參考文獻
[1]尹立穎.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學刊,2015(11):34-35.
[2]劉珊珊.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滲透[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247.
對于論文應按下列順序注明:作者、論文篇目、刊物名,年、月、卷(期),論文在刊物中的頁碼;
著作類
[1] 安德烈·A·德瓦爾著,汪開虎譯.績效管理魔力[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 羅伯特·S·卡普蘭著,呂長江譯.高級管理會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亞瑟·W·小舍曼著,張文賢譯.人力資源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4](德)吉仁澤著,劉仁芳譯.適應性思維—現實世界中的理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美)科林·凱莫勒著,賀京同等譯.行為博弈—對策略互動的實驗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美)斯科特·普勞斯著,施俊琦、王星譯.決策與判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7](美)奚愷元著.別作正常的傻瓜(第 2 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8](加)羅伯特.巴克沃著,艾茂林譯.績效評估[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9] LYNNEM,HANNAY.Making the Conceptual Shift: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
期刊論文
[1] 韓進,楊佳. 大學生評價教師工作績效的維度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09,(5) .
[2] 李艷. 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探討[J].當代經理人, 2006,(15) .
[3] 玉勇,王利彩,李曉博. 論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J].消費導刊, 2010,(6) .
[4] 張祥蘭.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工作績效結構模型的實證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11,(4) .
[5] 郝振君,周福盛. 高等學校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10,(4) .
[6] 蔡紅霞,李萌.中小學教師績效評價的問題與建議[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0,(04) .
[7] 曹嘉輝.高校教師績效考核體系的設立[J].經濟師,2003, (9).
[8] 紀新華.關于績效考核最終目的的探討[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7).
[9] 鄧高權.績效考核中的核心問題及對策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7, (8).
[10] 陳曉端,閏福甜.當代美國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 (6).
英語教材的內容涵蓋了西方社會的歷史、地理、文化、民俗、風情等廣泛知識,因此英語教學中對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是相當重要的。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快更準確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和思想內涵,并更準確學習和運用英語,從而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
英語教學;策略;方法
一、教學中文化知識的介紹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可能主動自發的學習,并深入鉆研。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文化知識的介紹,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入與中華文化同樣古老和宏偉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領略風格迥異的異域風情,感受西方社會不同的風俗習慣。如在《Abraham Lincoln》的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林肯從一介平民到美利堅總統的奮斗歷程,讓學生感受一個偉大的人格的永恒魅力;在新教材《Olympic games》中,可使學生更好地明白奧運會的相關知識和體育競技運動的發展史。
二、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在中國,人們對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認識還比較低,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學習外語的問題。他們覺得,只要會外語,剩下的憑常識、按習慣就可以解決。然而,常識這個東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屬于常識性的行為,換在某個外國的背景下可能成為一種不合常識的行為;在某種文化下屬于很禮貌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下可能被視為無禮;一種文化下的人懷著敬意說出的話,另一種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帶侮辱性的話;拿漢語的習慣去套外語,有的時候套得對,有的時候則會套錯。有些人將跨文化交際等同于外語的聽、說、讀、寫四會能力。四會能力當然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基礎,但是它遠不是問題全部。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與不同的對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如何表述一個思想,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僅能夠運用語法上正確的外語,并不能足以與外國人打好交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應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可以在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時進行。
三、培養與不同文化接觸時的適應能力
初次與不同的文化接觸時,往往會受到文化沖擊,從而產生某種不適應。要使交際得以繼續下去,必須設法減緩沖擊、提高適應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不同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可將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為四個詞: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個詞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不問“吃了嗎”。這樣可使學生對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四、培養人們對不同的文化持積極理解的態度,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技能
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走出國門或留在國內參與跨文化交際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需要學習、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實際技能。除了語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外,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還要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如: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諱“老”,都不服“老”。有位導游講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帶隊旅游中,我們的這位導游看到一位美國老太在艱難地爬山時,便上前去攙扶她,卻遭到了老人的拒絕。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呢?因為在美國這樣一個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會里,老人們養成了不服老,堅持獨立的習慣。所以美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國都用“年長的公民”(senior 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運用英語達到交際、交流的目的,讓學生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并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能夠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能夠實現溝通,大面積、全面提高外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從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1.1突出中醫藥圖書館在科研、醫療和教學中的支撐作用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源也呈現爆炸式增長。面對當今這樣信息泛濫、供過于求的環境,用戶對信息的需求雖然強烈,但是卻不知從何入手,鑒別、組織、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圖書館必須轉變以往傳統的服務觀念,充分推銷自己,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主動了解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為之提供學科化信息服務,加強信息資源利用,主動引導用戶使用有效信息,以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使中醫藥圖書館真正發揮在中醫藥科研、臨床及教學中的支撐作用。
1.2提高用戶對專業圖書館的認知度,以提升圖書館在行業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信息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各種網絡搜索引擎和檢索工具的快速發展,使很多用戶已經將搜索引擎作為信息獲取的首選,結果導致用戶與搜索引擎的關系日漸密切,使圖書館失去了很多用戶。因此,中醫藥圖書館要想在競爭的環境中求得生存、發展,就必須創新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采取學科化服務營銷,加大學科化服務的力度,讓科研用戶廣泛了解并接受學科化服務,以提升圖書館在行業中的核心地位。
1.3深化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提高信息資源利用
圖書館擁有海量的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館藏資源、中外文文獻數據庫等。學科館員要不以盈利為目的推薦宣傳使用,提升這些資源的利用價值。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如何進一步深化學科館員的服務,真正滿足科研用戶對中醫藥信息的需求已成為圖書館努力的方向。實施學科化服務營銷,是和科研用戶進行有效溝通,便于科研用戶更好地了解圖書館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提高各種信息資源利用的需要。
2學科化服務營銷策略
中醫藥圖書館實施學科化服務營銷,其核心內容是資源營銷和服務營銷,資源營銷也是信息營銷。擁有眾多的信息資源是我們營銷的基礎,加強信息資源的利用,促進中醫藥文化的發展,提升學科化服務質量是我們營銷的目的。
2.1資源營銷
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是中醫藥醫學文獻信息中心,擁有眾多的信息資源,包括圖書、期刊、數據庫等。我館館藏圖書32萬余冊,其中中醫古籍5千余種6萬余冊,約占存世中醫古籍的50%;中醫珍善本為1300余種1.6萬余冊。1911年以后出版的圖書5.8萬余種,其中中醫藥圖書達2萬余種,外文傳統醫學圖書3000余種。另有館藏中文期刊1867種,現訂閱中文醫學期刊650余種;館藏外文傳統醫學及相關期刊過刊280余種,現訂閱期刊180種。還有近百個專題文獻數據庫,以及聲像資源、電子全文數據庫等。下面將我院圖書館的主要電子資源進行簡要介紹。
2.1.1電子圖書
超星電子圖書,讀秀學術搜索,方正電子圖書,EBSCO(艾博思科)外文電子圖書,中醫藥古代文獻知識庫,中醫古籍全文數據庫,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辭典數據庫,期間中草藥實用手冊。
2.1.2中文文獻數據庫
中國中醫藥期刊文獻數據庫-文摘型,中醫民國期刊文獻數據庫-題錄型,《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中醫藥專題(1949年以前)-題錄型,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中文庫)-文摘型,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題錄型,CNKI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1994年以后)-全文型,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世紀期刊,1993年以前)-全文型,CNKI期刊、論文、會議、報紙、生物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庫群(鏡像庫)-全文型,萬方數據資源庫群(遠程訪問)-全文型,維普醫藥資源信息系統-全文型,中國引文數據庫-題錄型。
2.1.3外文文獻數據庫
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SCI-Expanded)、外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情報服務系統(FMJS)、OVID循證醫學全文數據庫(EBMR)、OVID藥物信息全文數據庫、OVID國際藥學文摘數據庫(IPA)、EBSCODynaMed(循證臨床信息數據庫)、EBSCOAltHealthWatch(補充替代醫學)、EBSCONatural&AlternateTreatments、EBSCOMedline1400種全文期刊、PubMed、HighWirePress、NSTL(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Library)提供的外文現刊數據庫、NSTL提供的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數據庫、FreeMedicalJournals、Socolar、《醫師信息和教育資源》(Pier)、InfoSci-OnlinePremium數據庫、冷泉港實驗室實驗方案、F1000Posters壁報文獻開放獲取數據庫等。通過上述介紹,便于科研用戶更好地了解我院圖書館可以提供的信息資源,使之能夠有效地被利用,從而滿足醫學科研、臨床及教學對信息的需求。
2.2服務營銷
2.2.1加強宣傳
圖書館現在雖然擁有眾多的信息資源,但是在使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圖書館還未建立一站式檢索,所以文獻查找比較繁瑣,并且大部分用戶缺乏相關檢索知識,對圖書館擁有的電子資源和館藏紙質資源不甚了解。因此學科館員應該走出圖書館,面向廣大科研用戶加大宣傳力度,制作《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信息資源與服務指南》宣傳手冊,向各科研單位發放,讓廣大科研用戶真正了解和學會使用眾多的信息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2.2.2掛牌建立學科化服務站
在我院各二級院所掛牌建立學科化服務站。與各臨床院所的圖書館配合,服務站就設在二級院所的圖書館。學科館員通過宣傳、培訓、拜訪研究所領導與科研人員等方式,主動開展信息資源與服務宣傳介紹,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科研人員開始認識并逐漸接受學科館員為科研用戶提供學科化的知識服務。在我院各二級院所掛牌建立學科化服務站是我們實施學科化服務營銷、加強學科化服務的重要舉措。
2.2.3建立學科化服務平臺
學科館員以科研人員需求為導向,以滿足科研用戶需求為目標,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主頁上建立學科化服務平臺。一是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建立資源鏈接,以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二是科研用戶通過平臺與學科館員進行實時溝通,科研用戶提出學科化信息服務需求,學科館員根據科研用戶的信息需求,提供有針對性、具有使用價值的學科化信息服務。或通過飛鴿、飛信、微信、QQ、MSN等網絡工具與科研用戶建立交流溝通渠道,學科館員可以不受時間、不受地點制約,隨時掌握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提供實時的學科化信息服務。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具有千變萬化的現象,是喚起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學生剛接觸化學,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例如在第一節化學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實驗。如:(1)“捉迷藏”;
(2)“魔棒點燈”;(3)自制“飲料”:“礦泉水”“牛奶”
“果子露”“七喜”(4)“巧點蠟燭”(5)“巧洗燒杯壁的白色固體”,先加入水,后加稀鹽酸,使學生覺得新奇,隨著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實例的設問,使學生覺得現有的知識不夠,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化學科的決心。
二、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認識的窗口,是思維的前提,對于事物,如果沒有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化學實驗中,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重點,要自始至終,從明顯的到細微的都必須認真地、細致地觀察,要提醒學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做好實驗記錄。
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觀察藥品狀態,儀器形狀,連接方法。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反應中產生的多種現象,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要作全面觀察,及時糾正學生的片面性,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學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視瓶底產生的黑色固體(Fe3O4)。又如:磷在氧氣中燃燒,要引導他們既要觀察白煙,還要觀察燃燒時的火焰;又如酸堿中和實驗,酸堿中和到達等當點時,酚酞指示劑變色的時間很短,指導學生捕捉瞬間突變的現象,培養學生的敏銳性。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看”還要讓學生“摸”(如反應中的放熱、吸熱現象)“聞”(氣體的氣味、如氨氣、二氧化硫)從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實驗能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堂上做演示實驗,教師要設計一系列問題,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學中循循善誘,適時點撥,逐步培養具體、全面、深入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性,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例如:做電解水的實驗,先介紹裝置的結構、實驗儀器等,在演示此實驗時提出下列問題:(1)從物理科可知的水的導電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導體?如何增強水的導電性?(2)實驗開始后,兩極有何現象?(3)實驗一會兒后兩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多少?(4)兩極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如何檢驗?前三個問題學生可從觀察演示實驗中得出答案,而第(4)個問題,學生還未立刻得出答案,老師及時點撥:大家現在最熟悉的氣體是什么?這兩種氣體中是否有一種是氧氣?如何檢驗?這時學生的思維活躍,注意集中,老師通過實驗證明這兩氣體分別是氧氣和氫氣。并引導學生分析用“正氧小”這三個字幫助記這個實驗現象。
這種圍繞演示實驗層層設疑,不斷深入的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四、實驗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可以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