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4: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鐵路自動化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時期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目前,許多工科大學都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從專業的定位設置及學生的就業來講,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屬于應用型專業,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工程、管理和服務等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職業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論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養介于技能應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間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我校基于這樣的培養目標,確定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目標,圍繞“重基礎、寬口徑、強實踐、擅應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加強產學合作,將其建成具有特色明顯的應用型工程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實踐教學在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必須是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術理論有機的結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崗位群是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設計部門及相關企業。因此,針對為高科技部門、技術密集產業培養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理論、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性,而且還具有一定創新潛力的技術和技術開發能力,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現場工程師。因此,要培養學生具有上述能力,離開實踐教學或者是實踐教學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實踐教學在培養過程中還可進一步拓寬專業面和知識面,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就業后能很好實現后續發展。
三、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科特色
我校過去是屬于鐵路高校,2000年后歸到甘肅省管理,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主要是為鐵路培養,電氣化鐵路及相關供電是具有鮮名特色的,尤其是電氣化鐵路與其它供電相比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目前鐵路處于一個跨越式大發展時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電氣化鐵路基礎知識理論、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畢業生,這也就促使我校電氣工程專業必須主要面向鐵路,制定具有電氣化鐵路特色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相關教學計劃和相關的實踐性教學環節。
四、目前大都數工科電氣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出現的問題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實踐教學環節一般都有隨課的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大多為具體的理論課程服務,沒有形成體系,整體優化程度低,模式比較單一,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較缺乏;部分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不明確或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脫節;設計性的實踐教學大多停留在書本上、圖紙上,而結合工程實際的內容較少,實施性差;針對實際應用的實踐環節對象陳舊,脫離實際;學生一般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創造性難以得到發揮等。
五、我校電氣工程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一)實驗教學
對于基礎實驗,對于二、三年級學生,主要利用短學期的有效時間開放實驗室,開設設計型實驗,一門課一般為兩個設計型實驗,并鼓勵寫出實驗型小論文。逐步提高學生動手、分析總結的綜合實驗能力。第四年,進入專業方向訓練后,專業課程實驗通過實驗室和生產現場實驗(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便使同學更好地聯系生產實際。
(二)各類實習
電氣工程專業實習類型有:工藝實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
1.工藝實習形式有: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電子儀表組裝、電子元器件市場調研與自主設計、EDA綜合實驗、常用電力測試儀表應用等內容。通過各類實習要求學生能夠熟練使用電氣作業現場經常使用的各類電力測試儀器、儀表,并能夠進行若干常規測試,為后面的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打下實踐基礎。
2.我校電氣工程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參觀)實習和生產實習兩部分。參觀實習主要是到蘭州供電局下屬變電站、蘭州鐵路局供電段、蘭西機務段等單位參觀地方和鐵路供電部門的生產調度、設備運行、檢修維護等項目;生產實習主要是到蘭州鐵路局職工培訓站進行牽引供電、接觸網等項目的實際操作和演練、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生產實際中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通過專業實習,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和發展道路。
3.頂崗實習,頂崗實踐教學環節與其它實踐環節不同。其一是所處學習階段特別,執行時間一定要在學生已學完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而專業課已開設一段時間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學期。其二是教學環境特別,執行場所一定要在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與工程技術人員或工人一起工作、學習,真實地進行工程綜合能力訓練。其三是學習目的特別,執行的目的一定是針對實際工作對象解決實際問題,面對的是立體的事物、交叉的技術,而不是平面的、單一理論上的問題。因此,頂崗實踐教學的教學形式、內容、方法和手段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頂崗實踐教學的總體思路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以實踐技能訓練為手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結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校應與企業建立長期互利的合作關系。學校在企業創建實習基地,簽訂長期產學合作的協議,一方面企業為學校提供頂崗實習基地,委派有經驗、能勝任的工程技術人員或高級技術工人給學生集中講課,指導學生現場操作,形成良好的“師徒”關系。另一方面,學校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攻關課題。再一方面,企業可以在實習的學生中擇優挑選滿意的學生作為企業的后備人才,提高了學校的一次就業率,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業都建有實習基地,針對學生所學專業方向的不同,把學生分散到鐵路供電站段,采用崗位輪換的辦法,安排學生從事技術、管理、生產等不同的工作崗位,按每個崗位的性質不同,定期輪換,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實際工作,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頂崗。在生產過程中與企業技術人員溝通交流,再對照書本上講過的理論知識,從理論到實際,從淺到深,從表面到內涵,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了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三)專業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
1.課程設計。其基本思路是通過一個開放式的綜合性課程設計,使學生得到一次系統化的綜合應用的實踐鍛煉。針對電氣工程類專業,具體想法是:將電子技術、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力傳動與控制技術、電力牽引供變電技術、EDA技術、接觸網技術、機械基礎、建筑電氣等課程聯系起來,以電氣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實訓場地,開設以工程實際為背景的設計題目。將構思、方案設計、功能設計、評價設計、系統調試進行一條龍訓練,要求學生針對某一選題,4~5人為一個小組,在教師提供的開放式平臺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設計,獨立實踐。
2.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檢驗。電氣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根據實際情況畢業設計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學生的全部畢業設均在校內完成,選題由指導教師確定,實驗室和機房為其開放;第二類是學生在畢業設計前期到相關企業或將來的工作單位實習,四月底回學校完成剩余內容。選題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業的相課題;第三類是學生的整個畢業設計全部在企業完成,選題必須是企業的相關課題,但畢業答辯必須回校完成。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愿選擇相應種類的畢業設計,實踐證明,通過畢業設計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也是對其實踐創新能力的綜合檢驗。
六、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通過上述實踐教學后培養出來的學生,用人單位普遍反映:(1)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2)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明顯提升。(3)自信心明顯增強。經過各個崗位的輪換后,學生還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適合什么樣的工作,畢業時有目的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明確了自己奮斗的目標,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我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就業率幾年來一直將近100%。
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收獲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拓展、專業技能的提高上,而且還塑造出了膽大心細,不迷信書本,實踐出真知的創新意識。在人際方面,畢業生還充分認識到與人為善、尊重他人、寬容的為人之道。
參考文獻:
[1]夏建國、劉曉保,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與實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偉、馬從國,電氣信息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電氣教育,2007,(11).
論文摘要:介紹了西南交通大學建成的教學用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的結構、功能、特點、實踐項目。使用表明,該基地具有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完善的教學、培訓和科研的綜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遠程監控技術,該變電所可作為目前鐵路牽引變電所技術改造的參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學有部分直接服務于鐵路現代化建設的專業,其中“鐵道電氣化”專業作為教育部、鐵道部的重點特色專業而一直受到重視。
分布于鐵路沿線的牽引變電所,是電氣化鐵道供電的樞紐。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變電所綜合自動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從事牽引變電所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數量增加,同時對其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學實踐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區建成一座集教學、實習、培訓和科研為一體的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
1模擬變電所簡介
我校模擬變電所分為兩期建成:
I期是與實際變電所相同的開關控制屏柜和繼電保護屏柜、中央控制盤、交直流電源盤、以及自行設計的模擬負載電量和故障盤。如圖1所示。
Ⅱ期是模擬一段地方電力網或電氣化鐵路的環境下,一個調度中心使用遠動監控系統控制的五個變電所,圖2是這五個模擬變電所的一次接線圖。該項目綜合了地方與鐵路、不同主變、不同接線類型的各種變電所,且負載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調節,其中S”模擬變電所采用了WBH-891型電鐵主變微機保護裝置、WKH-891型電鐵饋線微機保護裝置、DQWC-03牽引變電所二次設備測試系統。
模擬變電所中被監控設備的位置狀態信號、保護動作信號、預告信號、事故信號等遙信信號通過電纜與RTU (Remote Terminal Unit遠方終端)的開關量輸人/輸出模塊相連接,電流、電壓等遙測信號將通過信號變送器柜,輸人RTU的模擬量輸人模塊;控制中心下發的遙控命令,通過以太網傳輸,實現遙信、遙測、遙控的功能。遠動監控系統結構圖如圖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電氣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塊式結構的Momentum,其編程軟件Con-cept是一個基于Microsoft Windows環境的編程軟件套件,具有很強的設計性、可擴展性;主站組態軟件iFix支持工業標準,具有開放性、可組態性、兼容性及可開發性。
為了比較和研究,我系的教師正在進行一系列的科研開發,其目標是在模擬變電所二次系統中采用測控、保護一體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實現變電所自動化管理,其結構圖如圖4。
2教學實踐基地的開發
1)校內學生及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可對照變電所各種屏柜,提高閱讀二次系統接線圖、安裝施工圖的能力,通過開閉操作、設置故障等項目的訓練,可以培養他們對現場運行中出現的故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包括一次設備的故障范圍的判斷、二次系統的故障判斷、查找和處理。
2)變電所基本電器及二次接線方面實訓項目n個。如斷路器結構、原理;斷路器參數的測量與調整;變電所二次接線、電纜的數字編號法以及“相對標志法”的識別;二次接線盤后安裝圖及實際安裝技術;變壓器控制、保護盤結構、接線、檢測、調試及整套保護聯動實驗(包括整定計算);在以上各盤設置不同故障(可達幾百種)練習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運動系統遙測、遙信信號源接線的校正及采集的遙測量的精度實驗。
4)利用便攜式計算機對遙控設備進行合、分實驗,讓學生了解遠動系統是如何驅動被控設備動作。
5)利用一般的瀏覽器訪問各RTU中PLC的網頁,實時了解該PLC的運行、通信等狀態的實驗。
6)上位機各種功能的校核實驗。通過該實驗讓學生了解調度員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iFix軟件的各種功能的使用,從而對遠動系統有更深層的了解。
7)利用組態軟件Concept對PLC進行配置,使學生熟練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號及設計要求對PLC進行配置;利用Concept對PLC遙控、遙信和遙測功能的編程,使學生熟練掌握Concept編程方法。
8)自動化組態軟件iFix系統的安裝,熟悉掌握iFix系統軟件的運行環境及其安裝過程。
9)通過在iFix系統新增6#模擬變電所的實驗,使學生了解iFix系統的可組態性及可擴展性。
10)進行繼電保護單體測試及數據管理。
11)進行繼電保護盤上測試及數據管理。
12)微機保護裝置的調試與特性實驗。
3實踐意義
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連續培訓了五屆畢業生和一批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經總結,其實踐意義在于:
1)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訓練的條件與場所。能完成供變電工程、繼電保護、變電所二次接線、微機監控技術等幾乎全部專業課程的大量綜合性實驗,以及電氣設備的實際操作技能、檢修調試技術、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實際訓練。而且充分利用學校具有的學科優勢,以模擬變電所為基地,配合學生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開發如電工理論、電氣裝備、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網絡與通訊等領域的多個應用性、研究性實驗;同時由于人員和設備的集中,能夠按項目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訓,盡可能使學生參與以教師為主導的科研活動。
2)對于現場技術和施工人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閱讀二次回路圖紙、熟練地掌握接線、配線工藝,能查找和處理運行故障和設計缺陷。通過實地培訓,能大大的提高他們的讀圖、判斷、查找、處理故障的能力。該基地于2000年為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訓和考核職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區鐵路已完全實現電氣化,全區擁有牽引變電所200多座,其中大都為上世紀70~80年代所建,技術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的建成,對其技術改造具有借鑒的意義,在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和進行技術創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學有部分直接服務于鐵路現代化建設的專業,其中“鐵道電氣化”專業作為教育部、鐵道部的重點特色專業而一直受到重視。
分布于鐵路沿線的牽引變電所,是電氣化鐵道供電的樞紐。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變電所綜合自動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從事牽引變電所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數量增加,同時對其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學實踐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區建成一座集教學、實習、培訓和科研為一體的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
1模擬變電所簡介
我校模擬變電所分為兩期建成:
I期是與實際變電所相同的開關控制屏柜和繼電保護屏柜、中央控制盤、交直流電源盤、以及自行設計的模擬負載電量和故障盤。如圖1所示。
Ⅱ期是模擬一段地方電力網或電氣化鐵路的環境下,一個調度中心使用遠動監控系統控制的五個變電所,圖2是這五個模擬變電所的一次接線圖。該項目綜合了地方與鐵路、不同主變、不同接線類型的各種變電所,且負載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調節,其中S”模擬變電所采用了WBH-891型電鐵主變微機保護裝置、WKH-891型電鐵饋線微機保護裝置、DQWC-03牽引變電所二次設備測試系統。
模擬變電所中被監控設備的位置狀態信號、保護動作信號、預告信號、事故信號等遙信信號通過電纜與RTU (Remote Terminal Unit遠方終端)的開關量輸人/輸出模塊相連接,電流、電壓等遙測信號將通過信號變送器柜,輸人RTU的模擬量輸人模塊;控制中心下發的遙控命令,通過以太網傳輸,實現遙信、遙測、遙控的功能。遠動監控系統結構圖如圖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電氣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塊式結構的Momentum,其編程軟件Con-cept是一個基于Microsoft Windows環境的編程軟件套件,具有很強的設計性、可擴展性;主站組態軟件iFix支持工業標準,具有開放性、可組態性、兼容性及可開發性。
為了比較和研究,我系的教師正在進行一系列的科研開發,其目標是在模擬變電所二次系統中采用測控、保護一體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實現變電所自動化管理,其結構圖如圖4。
2教學實踐基地的開發
1)校內學生及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可對照變電所各種屏柜,提高閱讀二次系統接線圖、安裝施工圖的能力,通過開閉操作、設置故障等項目的訓練,可以培養他們對現場運行中出現的故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包括一次設備的故障范圍的判斷、二次系統的故障判斷、查找和處理。
2)變電所基本電器及二次接線方面實訓項目n個。如斷路器結構、原理;斷路器參數的測量與調整;變電所二次接線、電纜的數字編號法以及“相對標志法”的識別;二次接線盤后安裝圖及實際安裝技術;變壓器控制、保護盤結構、接線、檢測、調試及整套保護聯動實驗(包括整定計算);在以上各盤設置不同故障(可達幾百種)練習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運動系統遙測、遙信信號源接線的校正及采集的遙測量的精度實驗。
4)利用便攜式計算機對遙控設備進行合、分實驗,讓學生了解遠動系統是如何驅動被控設備動作。
5)利用一般的瀏覽器訪問各RTU中PLC的網頁,實時了解該PLC的運行、通信等狀態的實驗。
6)上位機各種功能的校核實驗。通過該實驗讓學生了解調度員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iFix軟件的各種功能的使用,從而對遠動系統有更深層的了解。
7)利用組態軟件Concept對PLC進行配置,使學生熟練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號及設計要求對PLC進行配置;利用Concept對PLC遙控、遙信和遙測功能的編程,使學生熟練掌握Concept編程方法。
8)自動化組態軟件iFix系統的安裝,熟悉掌握iFix系統軟件的運行環境及其安裝過程。
9)通過在iFix系統新增6#模擬變電所的實驗,使學生了解iFix系統的可組態性及可擴展性。
10)進行繼電保護單體測試及數據管理。
11)進行繼電保護盤上測試及數據管理。
12)微機保護裝置的調試與特性實驗。
3實踐意義
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連續培訓了五屆畢業生和一批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經總結,其實踐意義在于:
1)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訓練的條件與場所。能完成供變電工程、繼電保護、變電所二次接線、微機監控技術等幾乎全部專業課程的大量綜合性實驗,以及電氣設備的實際操作技能、檢修調試技術、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實際訓練。而且充分利用學校具有的學科優勢,以模擬變電所為基地,配合學生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開發如電工理論、電氣裝備、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網絡與通訊等領域的多個應用性、研究性實驗;同時由于人員和設備的集中,能夠按項目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訓,盡可能使學生參與以教師為主導的科研活動。
2)對于現場技術和施工人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閱讀二次回路圖紙、熟練地掌握接線、配線工藝,能查找和處理運行故障和設計缺陷。通過實地培訓,能大大的提高他們的讀圖、判斷、查找、處理故障的能力。該基地于2000年為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訓和考核職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圖分類號U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6—0122—02
分散自律調度集中(CTC)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運輸組織方式,在提高運能、保證安全、減員增效方面顯示出巨大優越性。隨著大準鐵路公司運量逐年攀升和增二線建設的逐步推進,鐵路運營現代化管理模式在運輸組織、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起到了支撐作用,新時期對于調度指揮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使用分散自律調度集中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車站與調度中心頻繁交換控制權進行調車控制的問題,為大準鐵路快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 大準鐵路調度指揮現狀
神華準能大準鐵路是國家“八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準格爾項目一期工程”三大主體工程之一,大準鐵路東起山西省大同市,西至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薛家灣,正線全長264公里,途徑兩省六旗縣(市),是已成形的“西煤東運”大通道,為緩解蒙西地區的煤炭外運緊張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大準鐵路包括大準正線、點支線(點岱溝—龍王渠)、點南線(點岱溝—南坪)、點聯線(點岱溝—唐公塔)共有30個車站,14個車站為計算機聯鎖制式,16個車站為6502電氣集中聯鎖制式。現以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指揮行車,正在逐段進行復線建設,復線建成后聯鎖制式全部改為計算機聯鎖車站。目前圖定能力(每日)貨物列車32對,其中萬噸列車20對,年運量超過8 000萬噸。
現大準鐵路行調二臺(管轄區段為二道河站—點岱溝站)待龍王渠站及點岱溝站復線自閉升級改造完畢后,即可滿足開通CTC的條件,其余各站尚不具備升級CTC條件。
2 大準鐵路安裝CTC的必要性
隨著鐵路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種信息自動化設備大量投入使用。CTC調度集中控制系統作為鐵路信息自動化設備中的典型代表,正被廣泛運用,例如目前所有的客運專線、重要的貨運專線(大秦線)、繁忙干線(膠濟線、浙贛線等)、大型地方鐵路貨運專線(朔黃鐵路)等,都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切實的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極大地提高了運輸組織效率,為迅速提高運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繼2006年全路18個路局公司全局覆蓋TDCS系統之后,CTC系統作為TDCS系統高效運輸系統的延伸,正在大力普及該系統建設工作。總之,CTC系統是鐵路現代化發展的一種趨勢、一種必然。分散自律調度集中控制系統是一種新型的行車指揮和信號控制設備,同時也是一種新的高效的運輸組織管理模式。CTC系統是整個貨運專線運輸信息系統核心,也是為企業打造貨運專線綜合運輸信息系統的核心與基礎,它具有以下優勢:
1)CTC是行車集中指揮自動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基礎;2)CTC覆蓋調度中心、車站幾乎所有的重要運輸崗位;3)CTC作為信號設備,在設計上采用了高可靠技術,保證信號安全;4)CTC系統本身具備最為豐富及時的現場數據;5)CTC系統本身體系結構支持大范圍的功能擴展和集成;6)CTC系統可以與貨運專線功能相對簡單的其他專業調度(計劃、施工、貨運、電力等)進行有機的結合。
CTC系統在大準鐵路線上的運用,將會在專業緊密協調、計劃精確編制、列車自動控制、信息自動采集、數據智能分析的基礎上,最終實現以貨物重載運輸為特點的、集各相關專業為一體的運輸體系,從而確保大準線的運輸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為緩解蒙西地區的煤炭外運緊張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
眾所周知,CTC系統既是技術裝備,也是新型運輸組織方式。該系統實施以后,可根據大準線的運輸需求、計劃以及大準線列車運行的實際情況,結合實時計劃,在調度中心以自動控制為基本方式、人工控制為輔助方式,制訂適宜的列車運行調整計劃。CTC系統根據列車運行調整計劃,自動把指令通過接口下達給各個車站的聯鎖設備和機車設備,實現大準線列車運行指揮控制的自動化,達到自動化、高效化管理的目的。
受到交界口影響,日班計劃和階段計劃不準確,使得大準線行車指揮目前不能完全按照運行圖組織行車,但是由于CTC系統具有強大的調度指揮功能,可以為調度員提供便捷、準確的計劃線繪制功能,使得修改計劃快捷有效;先進的調度集中體系,為調度指揮提供了多元的操作模式,使得調度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配列車調車等權限,優化了作業組織方式。例如:
1)多種增加計劃線的方式:除了基本圖和日班計劃外,運行圖具備自由畫線、按徑路加車、臨時加線等操作方式,使得修改運行圖更加高效;2)支持臨臺計劃方式:臨臺計劃線可以傳遞到本臺,使本調度臺實時接收臨臺計劃變更;3)支持調整計劃:信息處可在日班計劃的基礎上根據交界口和實際運行情況實時發送三小時以后的調整計劃,最大程度降低車流不均衡和交界口對計劃線的影響;4)三種控制模式:CTC系統支持中心控制、車站調車控制、車站控制模式,有效的將作業量分擔到每個終端,優化了作業處理流程;5)按圖排進路和人工排進路功能:對于計劃不定的車站,啟動按圖排路功能,調度員或車站值班員只需按照實際列車運行情況勾選進路序列來觸發進路,相對于計算機聯鎖和6502界面,極大地降低了調度和車站值班員工作量。
同時,該CTC系統支持GSM—R通信和450MHz通信,實現無線調度命令和進路預告的發送。
3 分散自律調度集中系統的功能與傳統調度集中系統的比較
鐵路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rain Operatio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簡稱TDCS)是實現鐵路各級運輸調度對列車運行實行透明指揮、實時調整、集中控制的現代化信息系統。系統由鐵道部TDCS中心、鐵路局TDCS中心及車站基層網組成,是一個覆蓋全路的現代化鐵路運輸調度指揮和控制系統。采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控制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取代了傳統落后的行車指揮手段,實現了鐵路運輸組織的科學化、現代化,提高運輸組織效率,減輕了調度人員的勞動強度,改善了調度指揮的工作環境。
分散自律型調度集中系統(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簡稱CTC)是鐵路局調度中心(調度員)對某一調度區段內的信號設備進行集中控制,對列車運行直接指揮、管理的技術裝備,是在TDCS系統基礎上,綜合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設計原則,以列車運行調整計劃控制為中心,兼顧列車與調車作業的高度自動化的調度指揮系統 。
TDCS、CTC兩系統存在大量的功能及數據接叉,TDCS、CTC系統均具有對列車運行的實時追蹤和集中指揮、列車運行宏觀信息顯示、基本圖,日班計劃,階段計劃生成及顯示、三小時階段計劃自動調整等功能;均采用無線車次號自動輸入設備及校核技術,以確保列車車次號自動輸入和實時追蹤校核。
但是,TDCS、CTC兩者側重點不同,CTC與TDCS均具有基礎信號設備的實時采集,由于CTC需要對基礎信號設備進行實時控制,所以CTC不僅需要對基礎信號設備的實時采集,同時要求具備輸出控制接口。TDCS是基于全路全程全網的,覆蓋鐵道部、鐵路局、站段的實時運輸調度指揮管理信息系統,側重于調度管理;CTC是基于鐵路局調度指揮中心對區間各站的行車、調車的實時控制,側重于行車控制。
4 結論
二、國內外研究發展現狀綜述
從國內外相關文獻檢索結果來看,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運輸和物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特別是鐵路站場配套的物流園區的建設正在迅猛崛起,都在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和技術改造。
1、國外研究發展現狀
國外鐵路樞紐及貨運站的規劃、布局、建設在不斷完善。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和運輸方式的優化整合,歐美鐵路系統采取了整合車站、集中作業;新建和擴建了一些大型貨物站和物流園區,采用了先進的信息管理設備和裝卸機械;規劃建設專業化貨場和物流園;組織大宗貨物的直達運輸。貨運站整合與物流園建設在發達國家開始較早,是伴隨著國家工業發展而產生的。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形成,貨運集中化與現代物流園成為鐵路貨運的必然趨勢。國外鐵路貨運集中化開始于貨運站整合,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甚至更晚,90年代以后開始建立現代意義上的鐵路貨運服務中心。
2、國內研究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關于戰略裝車基地和綜合物流園的規劃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鐵道部運輸局2008年12月頒布了《關于全路建設戰略裝車點的指導性意見》,對鐵路系統建設戰略裝車點的認識、規劃建設、遵循原則、建設內容、組織實施等做了一系列地指導。從文獻檢索的研究內容中可以看出,研究和闡述鐵路戰略裝車點的理論和文獻相對較少,而研究和闡述煤炭綜合物流園的理論和文獻更是分毛羚角。李靈玉在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呼鐵局古城灣戰略裝車基地建設項目管理研究》中,應用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及鐵路貨物運輸發展趨勢,對戰略裝車基地建設現狀、基本構想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靳雄煥在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鐵路戰略裝車點布局規劃研究》中,對鐵路貨運站布局及整合的基本情況、戰略裝車點的基本特征、規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闡述,并對鐵路運輸組織創新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董瀟杰2009年發表在中國電力教育《儲煤場及設備的選擇與布置》一文,對運煤系統中的儲煤場及其設備的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使設備的選擇與布置方案設計得到了優化;李艷萍2009年10月發表的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論文《淺談鐵路煤炭運輸拓展現代物流》,概括介紹了鐵路煤炭運輸拓展現代物流的重要意義,詳細的從技術,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意見。項目運營管理與規劃布局等理論是鐵路戰略裝車基地和綜合物流園的規劃研究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文將以鐵路站場綜合物流園的運營流程優化研究為主。
三、 鐵路站場綜合物流園系統優化與流程再設計實施框架
1、運營系統
運營系統均有著自己的運動規律即:輸入資源要素,經過轉換輸出產品或勞務,并且在轉換過程中不停地進行信息反饋或顧客用戶的參與。
2、鐵路站場綜合物流園系統優化與流程再設計的系統實施框架
在先進制造技術環境下,生產系統功能優化與生產流程再設計應以系統論為指導思想,具體實施框架如圖2所示。
1)組建專門機構、確定指導方針和評價標準、制定工作計劃等。
2)生產系統與生產流程建模。
3)通過對模型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依據目標確定優化與再造方案。
4)實施保障系統,如生產戰略的指導、 組織支持及人力資源管理的保障等。
5)運用科學地方法評價再造取得的效果, 鞏固成績,發現不足,并向系統進行反饋,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輪優化與再造。
四、瓶頸管理——約束理論。TOC概念、及五大核心步驟
1、TOC概念
約束理論(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統實現企業目標的因素并不是系統的全部資源,而僅為系統 “瓶頸”的個別資源。約束理論就是幫助找出和改進瓶頸,使系統(企業)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2、TOC五大核心步驟
1)分析系統,尋找瓶頸。即指出系統限制;
2)理清瓶頸,尋找突破。決定如何充分利用系統限制;
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全力配合步驟二所做的決策:
確保非限制能夠全力配合限制所要的——保護產出;
確保非限制不要做出超出限制所要的——控制成本。
4)深化動作,擴充瓶頸。即打破系統限制;
5)積極提升,團隊前進。如果系統限制在步驟四被打破,回到步驟一。
3、生產物流系統中瓶頸的識別
瓶頸資源限制了整個企業出產產品的數量,是生產物流系統中物流量最小的地方。識別生產系統中的瓶頸是進行生產物流系統優化設計的重中之重。要判別一個資源是否為瓶頸,應從該資源的實際生產能力與它的生產負荷來考察。
4、生產物流系統優化設計
1、生產物流系統優化設計的原則
1)功最小原則
物流“距離”要短,搬運“量”要小。
2) 流動性原則
流動順暢,消除無謂停滯,力求生產流程的連續性。并應盡量避免工序或作業間的逆向、交錯流動或發生與其他物料混雜的情況。
3) 高活性指數原則
采用高活性指數的搬運系統,減少二次搬運和重復搬運量。
4) 綜合性原則
進行生產物流系統設計,要站在全局的立場,考慮工廠的長遠發展,全面分析和處理各種影響因素。適應性原則
在實施供應鏈管理和市場經濟前提下,生產物流系統一定要具有柔性、適應性要強。
5) 經濟性原則
生產物流系統設計既要滿足生產的要求為生產服務,又要盡量節省投入。
五、鐵路站場煤炭綜合物流園優化設計原則、目的與系統選擇
1、優化設計原則、目的
在分析和設計將資源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流程時,即在進行鐵路站場煤炭綜合物流園優化設計時,應當考慮如下問題:
流程設計的方法研究是為了得到最優的生產流程;
該生產流程設計是為了獲得在產品差異、響應或低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
該生產流程可以減少那些不增加價值的環節;
該流程能如顧客所感知的那樣使顧客價值最大化;
該流程能夠幫助公司贏得更多的訂單。
2、設備與技術的選擇
對鐵路站場煤炭綜合物流園生產系統運營流程優化設計做決策時,還需要生產設備、工藝設施和技術方面的決策。選擇性價比最好的設備是基于對煤炭綜合物流園生產系統運營流程和生產技術的了解。設備的選擇,比如運煤專用老K車、輸煤設備、分級振動篩以及裝煤設備等,均要考慮成本、質量、生產能力和柔性,同時還要考慮每一臺設備與系統的匹配性。因此,運作管理人員需要認真分析對比每種方案的功能、生產能力、設備特性及維修互換要求,這些屬性中的每一個都可能成為備選方案的決定性因素。
在鐵路站場煤炭綜合物流園生產系統運營流程優化設計方法研究中,正確的工藝系統和設備的選擇,必然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在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方面,這種競爭優勢可能會產生很高的柔性;而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也可能產生更加合理、順暢和穩定的生產流程,這個流程需要更少的調整、維護和操作人員的培訓,同時為企業贏得更多的訂單。
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促使系統擴大生產的范圍。因此,新設備或流程選擇的一種重要特性是具有柔性的設備;柔性是指對時間、成本或顧客價值快速響應的能力。生產技術的選擇重點考慮:
1生產設備的技術。如呼準鐵路甲蘭營站場煤炭綜合物流園生產系統設備,要滿足卸、裝、輸送、篩分的綜合功能;
2流程控制。即使用信息技術來監測并控制實物流程。典型的流程控制方式:
傳感器——收集數據;
模擬設備定期讀取數據,或許一分或者一秒一次;
測量值轉化為數字化信號后傳送到電子計算機;
計算機程序讀取文件并且分析數據;
輸出。
3可視化系統。監控生產系統。
4自動化生產物流系統。通過程序設定和計算機控制,按工藝順序運行系統并生產滿足要求的產品。
3、設備布置類型與方法
在決定鐵路站場煤炭綜合物流園生產系統優化設計運作效率的決策中,設備布置是關鍵性的決策之一。這是因為設備布置不僅能夠造就系統在生產能力、流程、柔性和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而且可以造就系統生產性能、客戶的感覺以及外觀形象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有效的設備布置策略有助于企業的差別策略、低成本策略或快速響應策略的實施。
任何情況下,煤炭綜合物流園生產系統設備布置設計都必須考慮并滿足以下要求:
1原煤輸送、生產設備;
2提高空間、設備和人員的利用率;
3提高信息、原煤或人員的流動;
4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5生產能力的要求;
6環境與美學;
7信息流。對于組織,溝通是必要的,所以設備的布置必須方便信息的流動;
8在各個工作區間的運輸成本最低。
六、結論
1、結論
1.引言
在一些國家,比如說以德國、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1960年前后中,就將計算機以及通信技術大量的應用在鐵路生產管理中。并且隨著因特網的快速發展,還會不斷地將新的技術應用在鐵路中,使之不斷走向綜合化、信息化,使鐵路朝著管理自動化、智能化鐵路方向發展。其中,以美國的太平洋聯合集團、德國鐵路公司為代表。它們正在快速發展綜合調度、列車運行控制和各種業務系統,在歐美為用戶提供了鐵路運輸,并在傳統系統上開發了用戶自我服務系統,實習了公司于用戶的面對面的交流和聯系,通過先進的電子商務系統 ,為用戶提供方便并且快捷的優越服務[1-2]。
中國鐵路系統企業信息化建設整體上還處于初級發展水平。信息化人均投資很低,信息化建設缺乏合理規劃,尚未覆蓋主要業務和管理流程,尤其是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還剛剛起步,難以做到優化企業內外資源配置[3-4]。但是大多數企業有著利用信息化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強烈愿望和決心,構成了建設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動力。所以鐵路系統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分布分批的投入信息化建設,當前重點還是在與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息息相關的路網管理、調度、供電保障等子系統,為保證鐵路的信息兼容性和整體性,在規劃建設各信息系統的時候,開展信息系統的規劃和實施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系統實現
2.1 系統的開發技術
本系統web服務端采用php語言,瀏覽器端采用html、javascript、css、ajar、jquery等語言,保證了系統的開放性、兼容性和跨平臺性。并采用mysql數據庫[5],由于mvc的低耦合性、高重用性和可適用性,以及php codeigniter框架靈巧、簡化的特點,本系統依托于codeigniter框架采用mnc模式進行開發[5]。系統采用了三層體系架構,
·表現層:表現層采用了html、ajax、css、javascript等技術組成了具有良好用戶體驗的頁面。表現層用于顯示數據和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一種交互式操作的界面。用戶只需安裝瀏覽器和給定的網絡地址就可以訪問本系統,用戶不用擔心系統的升級維護的問題,減少了用戶的開支。
·業務層:業務邏輯層處于數據層和表現層的中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系統架構中體現核心價值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業務規則的制定、業務流程的實現等與業務需求有關的系統詳細設計。
·數據層:數據層簡單的說解釋實現數據表的增加、刪除、查詢、修改的操作。數據層采用mysql關系數據庫。起到了存儲數據的作用,當有數據請求時該層可以將數據發回至表現層。
2.2 系統目標
·建立全路供電專業資源計劃體系,集成、開發一套實用供電專業各層級運行管理的應用子系統。實現班組、車間和供電段、鐵路局、鐵道部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的鐵路供電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建立全路統一的供電專業生產指揮系統,實現生產管理網絡化,方便供電專業各級管理者實時了解設備運行狀態、人員狀況、檢測質量、作業過程監控、外部環境等信息,為快速準確下達生產計劃、調度命令等提供信息化平臺。
·系統建設要依據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統一網絡結構、統一代碼體系、統一系統平臺,實現升級、維護、服務的統一管理。
3.接觸網運行檢修系統
接觸網檢修系統結合當前牽引供電專業管理業務流程實現檢測檢修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6]。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檢測檢修數據的共享性、實時性和規范性。接觸網專業巡視、檢測檢修、運行管理全部納入其中,最終實現“數據日常輸入、 自動生成統計報表、系統智能分析”,全方位提高牽引供電專業管理水平,使牽引供電運行于檢修實現網絡化、
息化、標準化、無紙化,減輕信息收集分析的負擔。
由于codeigniter對mvc的良好分離,可以在model層對整個核心數據庫處理的方法進行封裝,方便其他系統模塊進行調研,controller層作為model層和view層之間的傳遞資源的中介,最終由view層把信息展示給用戶。
接觸網運行檢修系統主要的功能模塊:年度檢修計劃制定、月度檢修計劃制定、各類檢測檢修臺賬,分工單以及值班日志、工作票、一桿一表一圖。
·年度檢修計劃制定
安全技術科,根據接觸網設備制定(客專/普速)年度檢修計劃,檢測檢修計劃包含檢修項目、單位、年度檢修設備數量、以及每個月該項目在當月的檢修區間站場和檢修數量等。檢測檢修設備的數量、檢修周期、單位等均由設備履歷系統提供。
·月度檢修計劃制定
接觸網月度巡視工作時由工區按照規定中接觸網巡視制度的要求去執行,系統將會自動制度計劃:每十天一次晝間巡視,每季度一次夜間巡視,每月一次乘車巡視并且用不同的字體來描述(晝巡、夜巡、登乘)。查看計劃時,可以看到各個網工區各月的巡視計劃的列表,點擊查看詳情,還可以查看計劃的具體情況。以最后一次巡視的時間為節點,往后推超出周期未巡視時要有提醒。
·各類檢測檢修臺帳
工區根據安全技術科制定的年度檢測檢修計劃,對接觸網進行檢測檢修。針對檢測項目填寫相應的臺帳。系統根據年度檢修計劃以及對應的臺帳統計各類項目的完成情況。
分工單以及值班日志、工作票
工作票由施工一天前發送到工區進行作業、在值班日志中有系統直接反映工作票的詳細信息。記事以及工作內容則由工區填寫。
·一桿一表一圖
根據檢測檢修臺帳、以及桿號、公里標對照表用簡圖的形式反映整條線路的檢修情況、簡圖上標注哪些位置的桿號進行過檢修、關聯檢修臺帳以及桿號照片。
每次變更設備時需由工區修改“桿號設備配置核心庫”,并留下修改日志,同時在下一年度開放特定時間內提示人工修改設備履歷。
4.結論
本文主要分析南昌供電段對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檢修的現狀以及趨勢,在此基礎上對系統進行了開發框架的選擇,選取了一套便捷、易用的管理信息系統對接觸網檢修、運行提供了一個實時、透明的信息平臺。
本論文主要完成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通過和供電段各業務科室的溝通,了解了南昌供電段的主要業務的流程;
2)針對各科室的具體需求,對系統的開發框架進行了選擇,并且對整個系統的方案進行了總體的設計;
3)分析了web應用的安全性問題,利用數據庫的安全特性實現了系統的安全訪問控制過程;
4)將系統部署在南昌供電段的中心機房并試運行。
參考文獻:
[1]供電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難點與對策[j].山西電力 2006.
[2]盧文艷. 鐵路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j]. 電力信息化, 2007年第5卷.
[3]毛克勝. 牽引供電管理信息系統設計[d]: [碩士學位論文]. 西南交通大學, 2004.
[4]田少杰. 中國鐵路信息化發展.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年3月.
[5]王石. 楊英娜.精通php+mysql應用開發[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緒論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根據《2006年中國鐵路運輸市場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交通運輸企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種運輸方式發展迅猛。鐵路交通運輸雖然運量逐年增長,但市場份額卻逐年下降,鐵路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部門中,鐵路運輸的發展呈現滯后狀態。這種狀況與“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部門,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適應,有些地區的線路甚至無法支撐運輸需求的巨大壓力,鐵路運輸發展滯后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明顯存在。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共同規律是,當一個國家處于經濟起飛階段時,鐵路對于經濟增長往往具有先導性的帶動作用。德國和美國是發達國家的后來者,它們之所以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后來居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當時對作為社會先行資本的鐵路進行高投入,從而帶動和支持了其它產業的大幅度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綜上所述,分析當前鐵路建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鐵路行業的發展戰略,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時代課題。本論文所探討的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國而言,國家鐵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則就會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由于鐵路運輸是基礎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改革實施之前必須要有方向明確、思路清晰的發展戰略的指引,才會使改革向預定目標順利推進。因此論文的主要內容即是圍繞“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和戰略方案如何擬定和設計”而展開,也就是說要從理論和方法上論證為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在吸取國外鐵路變革經驗的基礎上,適合中國鐵路自己的國情和路情的。
論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歸結其原因,提出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加快鐵路運輸現代化進程的觀點;然后指出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鑒國外鐵路運輸改革實踐和成果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對國家鐵路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的設計。
二、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存在問題分析
中國鐵路運輸行業已有127年的歷史。與計算機、通訊、生物等高新技術行業相比,它是個傳統行業。進入21世紀,世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正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轉變。世界發達國家鐵路較高的起點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的升級,使鐵路這個傳統行業展現了全新的面貌。中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建設起步并不晚,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國家鐵路實行“政企合一”的計劃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與國家宏觀計劃經濟的整體基礎相適應,也與鐵路當時自身經營的環境與條件相適應。當時我國經濟技術落后,資金資源嚴重短缺,不可能優先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度要求較高的航空和公路運輸,適合中國國情、運價低廉的鐵路運輸因而長期處于壟斷優勢地位,沒有面臨生存競爭方面的任何挑戰。
進入新時期之后,國家經濟運行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鐵路運輸行業隨之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運能短缺上。運能短缺一方面是鐵路物質基礎相當薄弱的基本情況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對客貨運輸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鐵路運能短缺的問題不可避免。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增速,鐵路運能短缺的嚴重后果一覽無余。全社會爆發出來的巨大貨運需求壓向鐵路,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糧食、煤炭、磷礦石等重要原材料運輸嚴重受阻,影響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廠半停產運行。因鐵路發展不足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使鐵路素有“瓶頸”之稱,國家因此而損失巨大。
同時,對局部區域鐵路客運列車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區根本就沒有開通鐵路交通運輸,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員嚴重,特別是在重大節假日。客運的全面緊張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鐵路運輸行業存在運能短缺問題的原因分析
鐵路交通運輸的運能短缺問題除運力基礎與運輸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這主要是:
1、就認識根源而言,關鍵在于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普遍薄弱。人們并未真正理解現代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先行這種根本道理,為保障宏觀經濟高效率、高效益運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觀念薄弱,甚至視超常緊張為正常。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缺乏,根植于我國長期的小農經濟及計劃經濟環境之中。環境封閉、交通不便與運輸需求被抑制的長期存在,使人們很難超越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去觀察和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生產、大流通必然面對的諸多問題。
2、就經濟根源而言,關鍵在于不發達經濟的長期存在。百事待舉而資金嚴重短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們在拮據的經濟條件下,很自然地會選擇將資金投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業及其他產業,而對雖然社會收益廣泛,影響久遠,但周期長、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鐵路等基礎產業,則往往被置于忽視地位,從而忽視“社會成本”與“直接生產成本”間的協調均衡。而這一協調均衡,又恰恰是欠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整體財力有限,所以需要一個較長時期來改變鐵路的現狀。
三、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
經過近十幾年市場經濟導向改革,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所依存的經濟環境和基礎,已發生了深刻變革,面對新世紀的新形勢,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必須注意兩個基本前提。
(一)將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放在優先考慮的戰略位置
行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戰略發展模式。行業生命周期分為開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鐵路是夕陽產業,已處于行業發展的衰退期,其實無論從我國鐵路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考察、還是從西方鐵路復蘇的國際比較考察、抑或是從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察,鐵路都是需要大發展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它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從我國鐵路運能短缺這一基本事實判斷,鐵路運輸行業處在行業的成長期,應加大發展力度,以盡快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從節約資源兼顧環境保護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運輸耗費石油巨大,土地資源日益銳減。相反,我國可轉化為電能的煤炭和水利資源豐富,因此,占地較少、對環境影響甚微的鐵路運輸,特別是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運輸,應成為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戰略重點。世界鐵路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崛起,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而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現處于行業的成長上升期,由此決定了制定的行業發展戰略應保證其優先得到發展。
(二)依行業市場化趨勢制定行業發展戰略規劃
在我國鐵路運輸行業市場化的表現在于:①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鐵路貨物運輸需求主體單一的格局己不復存在。多元化的市場經濟主體決定了多元化的運輸需求主體,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產生了靈活多樣的運輸需求,使鐵路運輸的經營環境向市場化轉變;②同一時期,鐵路運輸生產正常運行所必備的各種生產要素,如鋼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國民經濟市場化的總格局中,也日益市場化,使鐵路運輸生產的供給主要求助于市場,推動其經營成本隨市場價格波動而升降;③鐵路運輸市場化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交通運輸市場的激烈競爭,鐵路運輸行業開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運輸的動態和規律,從以前的市場壟斷走向市場競爭。
以上情況說明,鐵路運輸生產的投入和產出兩大領域,均已受到市場機制的制約和支配:鐵路運輸在交通運輸市場上已不再處于以前的絕對壟斷地位。隨著時間的延續,鐵路運輸向深度市場化方向的發展趨勢己不可避免。對鐵路行業而言,就是要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其適合公眾需求的特有的產品和服務,制定其行業發展戰略。
四、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設計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要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復線率和電化率均達到50%,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鑒國外鐵路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的國情和路情出發,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繪和勾勒。
(一)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步驟選擇
1、實現運輸主業和輔業的分離
根據2005年底鐵道部的統計數據,中國鐵路現在職工人數有228.41萬,其中運輸主業職工152.68萬人,非運輸主業職工隊伍較龐大,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鐵路行業所沒有的現象。鐵路辦社會,大而全,勢必制約鐵路運輸主業的發展。鐵路系統中的社會公共部門,如公檢法、醫院和學校等社會性、事業性單位應剝離出鐵路系統,這些單位可以說都與鐵路運輸沒有直接關系,長期“捆綁”在一起將導致運輸主業專業優勢不突出,競爭能力低下。
另外還應剝離鐵路系統中的輔助產業,即工業、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資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測設計院,還與國家郵電網并存的鐵路通信網等。機務段、車輛段、車務段和工務段等運輸主業中的“多種經營”也應被剔除。這些部門或多經產業雖說與鐵路運輸相關,但由于沒有實行分賬獨立核算,產業屬性不同,容易導致職責不清,扯皮推委。
2、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來被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資產組織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會資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鐵路行業在完成主輔業分離的前提下,選擇業內的優質資產,即盈利能力強、管理效率高的資產,結合主干線、客運專線和城際客運鐵路等項目建設,尋求境內外投資者,進行股份制改造,可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3、通過上市融資
實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寬融資渠道,解決鐵路建設資金主要依賴于鐵路建設基金的收取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長期借貸而成的長期性的極度短缺問題。其它渠道資金的進入為鐵路加快建設速度和更大程度擴展規模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幫助鐵路部門引進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建立新機制。而其他渠道資金的籌集主要是通過公司上市來解決的。
相比客運而言,貨運業務彼此獨立性較強,更容易把市場前景較好的優良資產單獨剝離出去進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貨運的國際市場開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會和國際投資。因此,應按照先貨運后客運的次序推動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業上市融資。
(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措施選擇
1、積極通過多種方式籌集建設基金
在我國,制約鐵路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是資金問題。美國鐵路建設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鋪軌2萬多公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擁有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迅速吸收國內外的投資資金。我國的資本市場雖不發達,但卻具備了吸收投資的有利條件。首先,我國大陸性地理特征條件,決定了鐵路還遠未達到發展的極限且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裝箱、冷凍冷藏、行包快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貨運業務正在成為鐵路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商業性開發、建設和經營之后必將達到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除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上進行股本融資這一方式外,可以選擇的方式還有直接債務融資、利用國際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
2、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現代企業規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還需要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勵、嚴格約束、責權利相統一的法人治理機構。對于具備一定市場生存能力的改制企業,可以直接改制為國有股占49%以下,民營資本持股51%以上的非國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實體;那些暫時生存能力還比較弱的改制企業,可保持國有股占51%至75%的國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應強調產權明晰、獨立核算、面向市場、自負盈虧;實在無力經營的可以選擇破產清算或者出售。鐵路的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因而轉向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不再干預鐵路運輸企業具體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當前的主要任務應是:落實鐵路運輸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資產經營責任制;實現政企分開、社企分開、事企分開和減員增效,組建客運公司及專業貨運公司,為實現運輸專業化打下良好基礎。
3、積極推進鐵路行業技術引進開發,提高行業服務質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產業進步的最終驅動力是科學技術,包括與之相適宜的管理技術,員工和資金都因科學技術的光明前景而重新優化組合,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產業生產力。這種技術效應是不可阻擋也無法回避的時代潮流,可謂順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國鐵路系統經過近年來的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鐵路技術的開發應用呈現出加速追趕的趨勢。當前的工作重點是高速鐵路系統技術開發及建設;鐵路行車安全技術保障系統開發;重型優質鋼軌及新型軌枕制造;編組站自動化、裝卸作業機械化及貨場設備制造;鐵路客貨運信息系統開發等。
為順利實現鐵路運輸行業的戰略目標,鐵路運輸系統干部和職工必須轉變工作是完成國家運輸任務的思想,樹立鐵路運輸行業具有服務性特別強、同時競爭性也特別強的觀念,此外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演練來更新自己的服務知識和技能。為此需要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對現有的鐵路系統干部和職工進行全新的思想動員和教育培訓,使之在新的工作環境下各司其職,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注重和其他運輸行業的協調配合,創建交通運輸大領域的“共贏”格局
在我國五大運輸行業之間不僅存在著資源和市場的競爭,而且還存在著因各自優劣勢相異而需要協調配合的實際可能。因此就可能會出現兩種結局:惡性競爭與良性競爭。惡性競爭是不突出和強化自己的運輸專業優勢,不講究服務的質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壓低運輸價格,大打價格戰,最后落得個共敗共傷的結局,既浪費了經濟資源,又造成了社會效益的損失;良性競爭與此剛好相反,五大運輸行業堅守各自的目標市場,運輸價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揚,在運輸服務的質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務和技術創新來贏得市場,這樣的競爭方式不僅合理配置了經濟資源,而且創造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
預計隨著市場發育得越來越完善,市場機制作用的越來越普遍和深入,交通運輸領域的行業結構將趨向發達完善,通過且只能通過良性競爭而必然形成“共贏”格局。屆時,處于獨立市場競爭主體地位的鐵路運輸行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結論
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問題既是一個嚴肅的實踐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因為通過中國鐵路建設與發展的歷史回顧和中外鐵路行業的對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鐵路運輸行業物質基礎薄弱的結論,發現存在著運能短缺的問題.而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問題的關鍵是:鐵路運輸行業如何在技術飛速進步、行業競爭激烈的時代條件下確定自己的發展戰略以及如何實現自己的發展戰略。
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研究是個內涵豐富、政策性和實踐都很強的課題。囿于篇幅和資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學識水平,論文只是粗線條地對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作了整體上的勾畫和描述,還遠遠沒有深入、細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蘊含的特征和規律,因此論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難免,在此懇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和指正。
參考文獻:
[1]厲國權.鐵路運輸經營與管理所面臨的體制創新和課題[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3.
[2]李紅.加快鐵路多元經營發展的思考[J].鐵道技術監督,2003.
[3]宋強太,楊月芳.中國鐵路客運體制改革探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2.
[4]張江宇.鐵路改革:哪種模式能突圍[J].綜合運輸,2002.
[5]王金祥.鐵路多元經營新格局的實踐與思考[J].鐵道經濟研究,2003.
[6]鄭明理.對鐵路跨越式發展中改革問題的思考[J].鐵道經濟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國鐵路行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鐵路,2003.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根據《2006年中國鐵路運輸市場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交通運輸企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種運輸方式發展迅猛。鐵路交通運輸雖然運量逐年增長,但市場份額卻逐年下降,鐵路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部門中,鐵路運輸的發展呈現滯后狀態。這種狀況與“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部門,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適應,有些地區的線路甚至無法支撐運輸需求的巨大壓力,鐵路運輸發展滯后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明顯存在。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共同規律是,當一個國家處于經濟起飛階段時,鐵路對于經濟增長往往具有先導性的帶動作用。德國和美國是發達國家的后來者,它們之所以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后來居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當時對作為社會先行資本的鐵路進行高投入,從而帶動和支持了其它產業的大幅度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綜上所述,分析當前鐵路建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鐵路行業的發展戰略,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時代課題。本論文所探討的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國而言,國家鐵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則就會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由于鐵路運輸是基礎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改革實施之前必須要有方向明確、思路清晰的發展戰略的指引,才會使改革向預定目標順利推進。因此論文的主要內容即是圍繞“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和戰略方案如何擬定和設計”而展開,也就是說要從理論和方法上論證為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在吸取國外鐵路變革經驗的基礎上,適合中國鐵路自己的國情和路情的。
論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歸結其原因,提出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加快鐵路運輸現代化進程的觀點;然后指出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鑒國外鐵路運輸改革實踐和成果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對國家鐵路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的設計。
二、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存在問題分析
中國鐵路運輸行業已有127年的歷史。與計算機、通訊、生物等高新技術行業相比,它是個傳統行業。進入21世紀,世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正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轉變。世界發達國家鐵路較高的起點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的升級,使鐵路這個傳統行業展現了全新的面貌。中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建設起步并不晚,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國家鐵路實行“政企合一”的計劃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與國家宏觀計劃經濟的整體基礎相適應,也與鐵路當時自身經營的環境與條件相適應。當時我國經濟技術落后,資金資源嚴重短缺,不可能優先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度要求較高的航空和公路運輸,適合中國國情、運價低廉的鐵路運輸因而長期處于壟斷優勢地位,沒有面臨生存競爭方面的任何挑戰。
進入新時期之后,國家經濟運行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鐵路運輸行業隨之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運能短缺上。運能短缺一方面是鐵路物質基礎相當薄弱的基本情況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對客貨運輸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鐵路運能短缺的問題不可避免。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增速,鐵路運能短缺的嚴重后果一覽無余。全社會爆發出來的巨大貨運需求壓向鐵路,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糧食、煤炭、磷礦石等重要原材料運輸嚴重受阻,影響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廠半停產運行。因鐵路發展不足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使鐵路素有“瓶頸”之稱,國家因此而損失巨大。
同時,對局部區域鐵路客運列車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區根本就沒有開通鐵路交通運輸,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員嚴重,特別是在重大節假日。客運的全面緊張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鐵路運輸行業存在運能短缺問題的原因分析
鐵路交通運輸的運能短缺問題除運力基礎與運輸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這主要是:
1、就認識根源而言,關鍵在于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普遍薄弱。人們并未真正理解現代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先行這種根本道理,為保障宏觀經濟高效率、高效益運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觀念薄弱,甚至視超常緊張為正常。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缺乏,根植于我國長期的小農經濟及計劃經濟環境之中。環境封閉、交通不便與運輸需求被抑制的長期存在,使人們很難超越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去觀察和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生產、大流通必然面對的諸多問題。
2、就經濟根源而言,關鍵在于不發達經濟的長期存在。百事待舉而資金嚴重短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們在拮據的經濟條件下,很自然地會選擇將資金投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業及其他產業,而對雖然社會收益廣泛,影響久遠,但周期長、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鐵路等基礎產業,則往往被置于忽視地位,從而忽視“社會成本”與“直接生產成本”間的協調均衡。而這一協調均衡,又恰恰是欠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整體財力有限,所以需要一個較長時期來改變鐵路的現狀。
三、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
經過近十幾年市場經濟導向改革,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所依存的經濟環境和基礎,已發生了深刻變革,面對新世紀的新形勢,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必須注意兩個基本前提。
(一)將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放在優先考慮的戰略位置
行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戰略發展模式。行業生命周期分為開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鐵路是夕陽產業,已處于行業發展的衰退期,其實無論從我國鐵路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考察、還是從西方鐵路復蘇的國際比較考察、抑或是從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察,鐵路都是需要大發展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它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從我國鐵路運能短缺這一基本事實判斷,鐵路運輸行業處在行業的成長期,應加大發展力度,以盡快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從節約資源兼顧環境保護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運輸耗費石油巨大,土地資源日益銳減。相反,我國可轉化為電能的煤炭和水利資源豐富,因此,占地較少、對環境影響甚微的鐵路運輸,特別是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運輸,應成為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戰略重點。世界鐵路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崛起,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而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現處于行業的成長上升期,由此決定了制定的行業發展戰略應保證其優先得到發展。
(二)依行業市場化趨勢制定行業發展戰略規劃
在我國鐵路運輸行業市場化的表現在于:①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鐵路貨物運輸需求主體單一的格局己不復存在。多元化的市場經濟主體決定了多元化的運輸需求主體,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產生了靈活多樣的運輸需求,使鐵路運輸的經營環境向市場化轉變;②同一時期,鐵路運輸生產正常運行所必備的各種生產要素,如鋼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國民經濟市場化的總格局中,也日益市場化,使鐵路運輸生產的供給主要求助于市場,推動其經營成本隨市場價格波動而升降;③鐵路運輸市場化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交通運輸市場的激烈競爭,鐵路運輸行業開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運輸的動態和規律,從以前的市場壟斷走向市場競爭。
以上情況說明,鐵路運輸生產的投入和產出兩大領域,均已受到市場機制的制約和支配:鐵路運輸在交通運輸市場上已不再處于以前的絕對壟斷地位。隨著時間的延續,鐵路運輸向深度市場化方向的發展趨勢己不可避免。對鐵路行業而言,就是要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其適合公眾需求的特有的產品和服務,制定其行業發展戰略。
四、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設計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要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復線率和電化率均達到50%,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鑒國外鐵路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的國情和路情出發,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繪和勾勒。
(一)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步驟選擇
1、實現運輸主業和輔業的分離
根據2005年底鐵道部的統計數據,中國鐵路現在職工人數有228.41萬,其中運輸主業職工152.68萬人,非運輸主業職工隊伍較龐大,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鐵路行業所沒有的現象。鐵路辦社會,大而全,勢必制約鐵路運輸主業的發展。鐵路系統中的社會公共部門,如公檢法、醫院和學校等社會性、事業性單位應剝離出鐵路系統,這些單位可以說都與鐵路運輸沒有直接關系,長期“捆綁”在一起將導致運輸主業專業優勢不突出,競爭能力低下。
另外還應剝離鐵路系統中的輔助產業,即工業、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資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測設計院,還與國家郵電網并存的鐵路通信網等。機務段、車輛段、車務段和工務段等運輸主業中的“多種經營”也應被剔除。這些部門或多經產業雖說與鐵路運輸相關,但由于沒有實行分賬獨立核算,產業屬性不同,容易導致職責不清,扯皮推委。
2、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來被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資產組織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會資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鐵路行業在完成主輔業分離的前提下,選擇業內的優質資產,即盈利能力強、管理效率高的資產,結合主干線、客運專線和城際客運鐵路等項目建設,尋求境內外投資者,進行股份制改造,可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3、通過上市融資
實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寬融資渠道,解決鐵路建設資金主要依賴于鐵路建設基金的收取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長期借貸而成的長期性的極度短缺問題。其它渠道資金的進入為鐵路加快建設速度和更大程度擴展規模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幫助鐵路部門引進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建立新機制。而其他渠道資金的籌集主要是通過公司上市來解決的。
相比客運而言,貨運業務彼此獨立性較強,更容易把市場前景較好的優良資產單獨剝離出去進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貨運的國際市場開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會和國際投資。因此,應按照先貨運后客運的次序推動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業上市融資。
(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措施選擇
1、積極通過多種方式籌集建設基金
在我國,制約鐵路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是資金問題。美國鐵路建設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鋪軌2萬多公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擁有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迅速吸收國內外的投資資金。我國的資本市場雖不發達,但卻具備了吸收投資的有利條件。首先,我國大陸性地理特征條件,決定了鐵路還遠未達到發展的極限且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裝箱、冷凍冷藏、行包快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貨運業務正在成為鐵路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商業性開發、建設和經營之后必將達到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除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上進行股本融資這一方式外,可以選擇的方式還有直接債務融資、利用國際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
2、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現代企業規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還需要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勵、嚴格約束、責權利相統一的法人治理機構。對于具備一定市場生存能力的改制企業,可以直接改制為國有股占49%以下,民營資本持股51%以上的非國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實體;那些暫時生存能力還比較弱的改制企業,可保持國有股占51%至75%的國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應強調產權明晰、獨立核算、面向市場、自負盈虧;實在無力經營的可以選擇破產清算或者出售。鐵路的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因而轉向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不再干預鐵路運輸企業具體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當前的主要任務應是:落實鐵路運輸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資產經營責任制;實現政企分開、社企分開、事企分開和減員增效,組建客運公司及專業貨運公司,為實現運輸專業化打下良好基礎。
3、積極推進鐵路行業技術引進開發,提高行業服務質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產業進步的最終驅動力是科學技術,包括與之相適宜的管理技術,員工和資金都因科學技術的光明前景而重新優化組合,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產業生產力。這種技術效應是不可阻擋也無法回避的時代潮流,可謂順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國鐵路系統經過近年來的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鐵路技術的開發應用呈現出加速追趕的趨勢。當前的工作重點是高速鐵路系統技術開發及建設;鐵路行車安全技術保障系統開發;重型優質鋼軌及新型軌枕制造;編組站自動化、裝卸作業機械化及貨場設備制造;鐵路客貨運信息系統開發等。
為順利實現鐵路運輸行業的戰略目標,鐵路運輸系統干部和職工必須轉變工作是完成國家運輸任務的思想,樹立鐵路運輸行業具有服務性特別強、同時競爭性也特別強的觀念,此外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演練來更新自己的服務知識和技能。為此需要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對現有的鐵路系統干部和職工進行全新的思想動員和教育培訓,使之在新的工作環境下各司其職,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注重和其他運輸行業的協調配合,創建交通運輸大領域的“共贏”格局
在我國五大運輸行業之間不僅存在著資源和市場的競爭,而且還存在著因各自優劣勢相異而需要協調配合的實際可能。因此就可能會出現兩種結局:惡性競爭與良性競爭。惡性競爭是不突出和強化自己的運輸專業優勢,不講究服務的質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壓低運輸價格,大打價格戰,最后落得個共敗共傷的結局,既浪費了經濟資源,又造成了社會效益的損失;良性競爭與此剛好相反,五大運輸行業堅守各自的目標市場,運輸價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揚,在運輸服務的質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務和技術創新來贏得市場,這樣的競爭方式不僅合理配置了經濟資源,而且創造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
預計隨著市場發育得越來越完善,市場機制作用的越來越普遍和深入,交通運輸領域的行業結構將趨向發達完善,通過且只能通過良性競爭而必然形成“共贏”格局。屆時,處于獨立市場競爭主體地位的鐵路運輸行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部門中,鐵路運輸的發展呈現滯后狀態。這種狀況與“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部門,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適應,有些地區的線路甚至無法支撐運輸需求的巨大壓力,鐵路運輸發展滯后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明顯存在。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共同規律是,當一個國家處于經濟起飛階段時,鐵路對于經濟增長往往具有先導性的帶動作用。德國和美國是發達國家的后來者,它們之所以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后來居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當時對作為社會先行資本的鐵路進行高投入,從而帶動和支持了其它產業的大幅度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綜上所述,分析當前鐵路建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鐵路行業的發展戰略,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時代課題。本論文所探討的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國而言,國家鐵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則就會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由于鐵路運輸是基礎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改革實施之前必須要有方向明確、思路清晰的發展戰略的指引,才會使改革向預定目標順利推進。因此論文的主要內容即是圍繞“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和戰略方案如何擬定和設計”而展開,也就是說要從理論和方法上論證為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在吸取國外鐵路變革經驗的基礎上,適合中國鐵路自己的國情和路情的。
論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歸結其原因,提出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加快鐵路運輸現代化進程的觀點;然后指出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鑒國外鐵路運輸改革實踐和成果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對國家鐵路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的設計。
二、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存在問題分析
中國鐵路運輸行業已有127年的歷史。與計算機、通訊、生物等高新技術行業相比,它是個傳統行業。進入21世紀,世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正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轉變。世界發達國家鐵路較高的起點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的升級,使鐵路這個傳統行業展現了全新的面貌。中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建設起步并不晚,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國家鐵路實行“政企合一”的計劃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與國家宏觀計劃經濟的整體基礎相適應,也與鐵路當時自身經營的環境與條件相適應。當時我國經濟技術落后,資金資源嚴重短缺,不可能優先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度要求較高的航空和公路運輸,適合中國國情、運價低廉的鐵路運輸因而長期處于壟斷優勢地位,沒有面臨生存競爭方面的任何挑戰。
進入新時期之后,國家經濟運行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鐵路運輸行業隨之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運能短缺上。運能短缺一方面是鐵路物質基礎相當薄弱的基本情況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對客貨運輸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鐵路運能短缺的問題不可避免。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增速,鐵路運能短缺的嚴重后果一覽無余。全社會爆發出來的巨大貨運需求壓向鐵路,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糧食、煤炭、磷礦石等重要原材料運輸嚴重受阻,影響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廠半停產運行。因鐵路發展不足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使鐵路素有“瓶頸”之稱,國家因此而損失巨大。
同時,對局部區域鐵路客運列車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區根本就沒有開通鐵路交通運輸,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員嚴重,特別是在重大節假日。客運的全面緊張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鐵路運輸行業存在運能短缺問題的原因分析
鐵路交通運輸的運能短缺問題除運力基礎與運輸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這主要是:
1、就認識根源而言,關鍵在于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普遍薄弱。人們并未真正理解現代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先行這種根本道理,為保障宏觀經濟高效率、高效益運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觀念薄弱,甚至視超常緊張為正常。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缺乏,根植于我國長期的小農經濟及計劃經濟環境之中。環境封閉、交通不便與運輸需求被抑制的長期存在,使人們很難超越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去觀察和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生產、大流通必然面對的諸多問題。
2、就經濟根源而言,關鍵在于不發達經濟的長期存在。百事待舉而資金嚴重短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們在拮據的經濟條件下,很自然地會選擇將資金投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業及其他產業,而對雖然社會收益廣泛,影響久遠,但周期長、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鐵路等基礎產業,則往往被置于忽視地位,從而忽視“社會成本”與“直接生產成本”間的協調均衡。而這一協調均衡,又恰恰是欠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整體財力有限,所以需要一個較長時期來改變鐵路的現狀。
三、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
經過近十幾年市場經濟導向改革,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所依存的經濟環境和基礎,已發生了深刻變革,面對新世紀的新形勢,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必須注意兩個基本前提。
(一)將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放在優先考慮的戰略位置
行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戰略發展模式。行業生命周期分為開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鐵路是夕陽產業,已處于行業發展的衰退期,其實無論從我國鐵路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考察、還是從西方鐵路復蘇的國際比較考察、抑或是從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察,鐵路都是需要大發展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它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從我國鐵路運能短缺這一基本事實判斷,鐵路運輸行業處在行業的成長期,應加大發展力度,以盡快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從節約資源兼顧環境保護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運輸耗費石油巨大,土地資源日益銳減。相反,我國可轉化為電能的煤炭和水利資源豐富,因此,占地較少、對環境影響甚微的鐵路運輸,特別是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運輸,應成為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戰略重點。世界鐵路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崛起,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而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現處于行業的成長上升期,由此決定了制定的行業發展戰略應保證其優先得到發展。
(二)依行業市場化趨勢制定行業發展戰略規劃
在我國鐵路運輸行業市場化的表現在于:①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鐵路貨物運輸需求主體單一的格局己不復存在。多元化的市場經濟主體決定了多元化的運輸需求主體,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產生了靈活多樣的運輸需求,使鐵路運輸的經營環境向市場化轉變;②同一時期,鐵路運輸生產正常運行所必備的各種生產要素,如鋼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國民經濟市場化的總格局中,也日益市場化,使鐵路運輸生產的供給主要求助于市場,推動其經營成本隨市場價格波動而升降;③鐵路運輸市場化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交通運輸市場的激烈競爭,鐵路運輸行業開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運輸的動態和規律,從以前的市場壟斷走向市場競爭。
以上情況說明,鐵路運輸生產的投入和產出兩大領域,均已受到市場機制的制約和支配:鐵路運輸在交通運輸市場上已不再處于以前的絕對壟斷地位。隨著時間的延續,鐵路運輸向深度市場化方向的發展趨勢己不可避免。對鐵路行業而言,就是要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其適合公眾需求的特有的產品和服務,制定其行業發展戰略。
四、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設計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要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復線率和電化率均達到50%,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鑒國外鐵路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的國情和路情出發,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繪和勾勒。
(一)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步驟選擇
1、實現運輸主業和輔業的分離
根據2005年底鐵道部的統計數據,中國鐵路現在職工人數有228.41萬,其中運輸主業職工152.68萬人,非運輸主業職工隊伍較龐大,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鐵路行業所沒有的現象。鐵路辦社會,大而全,勢必制約鐵路運輸主業的發展。鐵路系統中的社會公共部門,如公檢法、醫院和學校等社會性、事業性單位應剝離出鐵路系統,這些單位可以說都與鐵路運輸沒有直接關系,長期“捆綁”在一起將導致運輸主業專業優勢不突出,競爭能力低下。
另外還應剝離鐵路系統中的輔助產業,即工業、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資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測設計院,還與國家郵電網并存的鐵路通信網等。機務段、車輛段、車務段和工務段等運輸主業中的“多種經營”也應被剔除。這些部門或多經產業雖說與鐵路運輸相關,但由于沒有實行分賬獨立核算,產業屬性不同,容易導致職責不清,扯皮推委。
2、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來被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資產組織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會資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鐵路行業在完成主輔業分離的前提下,選擇業內的優質資產,即盈利能力強、管理效率高的資產,結合主干線、客運專線和城際客運鐵路等項目建設,尋求境內外投資者,進行股份制改造,可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3、通過上市融資
實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寬融資渠道,解決鐵路建設資金主要依賴于鐵路建設基金的收取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長期借貸而成的長期性的極度短缺問題。其它渠道資金的進入為鐵路加快建設速度和更大程度擴展規模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幫助鐵路部門引進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建立新機制。而其他渠道資金的籌集主要是通過公司上市來解決的。
相比客運而言,貨運業務彼此獨立性較強,更容易把市場前景較好的優良資產單獨剝離出去進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貨運的國際市場開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會和國際投資。因此,應按照先貨運后客運的次序推動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業上市融資。
(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措施選擇
1、積極通過多種方式籌集建設基金
在我國,制約鐵路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是資金問題。美國鐵路建設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鋪軌2萬多公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擁有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迅速吸收國內外的投資資金。我國的資本市場雖不發達,但卻具備了吸收投資的有利條件。首先,我國大陸性地理特征條件,決定了鐵路還遠未達到發展的極限且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裝箱、冷凍冷藏、行包快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貨運業務正在成為鐵路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商業性開發、建設和經營之后必將達到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除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上進行股本融資這一方式外,可以選擇的方式還有直接債務融資、利用國際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
2、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現代企業規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還需要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勵、嚴格約束、責權利相統一的法人治理機構。對于具備一定市場生存能力的改制企業,可以直接改制為國有股占49%以下,民營資本持股51%以上的非國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實體;那些暫時生存能力還比較弱的改制企業,可保持國有股占51%至75%的國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應強調產權明晰、獨立核算、面向市場、自負盈虧;實在無力經營的可以選擇破產清算或者出售。鐵路的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因而轉向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不再干預鐵路運輸企業具體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當前的主要任務應是:落實鐵路運輸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資產經營責任制;實現政企分開、社企分開、事企分開和減員增效,組建客運公司及專業貨運公司,為實現運輸專業化打下良好基礎。
3、積極推進鐵路行業技術引進開發,提高行業服務質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產業進步的最終驅動力是科學技術,包括與之相適宜的管理技術,員工和資金都因科學技術的光明前景而重新優化組合,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產業生產力。這種技術效應是不可阻擋也無法回避的時代潮流,可謂順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國鐵路系統經過近年來的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鐵路技術的開發應用呈現出加速追趕的趨勢。當前的工作重點是高速鐵路系統技術開發及建設;鐵路行車安全技術保障系統開發;重型優質鋼軌及新型軌枕制造;編組站自動化、裝卸作業機械化及貨場設備制造;鐵路客貨運信息系統開發等。
為順利實現鐵路運輸行業的戰略目標,鐵路運輸系統干部和職工必須轉變工作是完成國家運輸任務的思想,樹立鐵路運輸行業具有服務性特別強、同時競爭性也特別強的觀念,此外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演練來更新自己的服務知識和技能。為此需要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對現有的鐵路系統干部和職工進行全新的思想動員和教育培訓,使之在新的工作環境下各司其職,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注重和其他運輸行業的協調配合,創建交通運輸大領域的“共贏”格局
在我國五大運輸行業之間不僅存在著資源和市場的競爭,而且還存在著因各自優劣勢相異而需要協調配合的實際可能。因此就可能會出現兩種結局:惡性競爭與良性競爭。惡性競爭是不突出和強化自己的運輸專業優勢,不講究服務的質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壓低運輸價格,大打價格戰,最后落得個共敗共傷的結局,既浪費了經濟資源,又造成了社會效益的損失;良性競爭與此剛好相反,五大運輸行業堅守各自的目標市場,運輸價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揚,在運輸服務的質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務和技術創新來贏得市場,這樣的競爭方式不僅合理配置了經濟資源,而且創造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
預計隨著市場發育得越來越完善,市場機制作用的越來越普遍和深入,交通運輸領域的行業結構將趨向發達完善,通過且只能通過良性競爭而必然形成“共贏”格局。屆時,處于獨立市場競爭主體地位的鐵路運輸行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為了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出臺擴大國內需求措施,尤其是加大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的基礎設施,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中供電網絡和電網改造工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論文格式。伴隨而來的是供電負荷的迅猛增長,尤其對供電質量的可靠性和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戶對配電箱的運行可靠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對配電箱中各種元器件的質量和安裝質量亟待提高;配電網絡要適應供電系統日益增長的需求,將由配電箱中樞操作控制指揮來解決這一矛盾;配電網絡中電能作用的充分發揮,就使得配電箱的運行管理向智能化、自動化模式轉換,來滿足各項領域對電能質量的技術需求。
一、配電箱在供電系統中的作用
1.配電箱具有體積小、安裝簡便,技術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獨特、不受場地限制,應用比較普遍,操作穩定可靠。空間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環保效應。
2.配電箱是指揮供電線路中各種元器件合理分配電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納上端電源,正確饋出荷載電能的控制環節,也是獲取用戶對供電質量滿意與否的關鍵。提高動力配電箱的操作可靠性,是創優質工程的目標。
3.一項電力供電系統工程,按照優質工程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加快施工周期,必須從分部工程中進行目標控制,使之每個分項工程合格、達標,才能使整體工程全優。
4.鐵路隧道中通風裝置照明系統的電源控制,大型客運火車站站臺、通道的照明電源控制,貨運站場燈橋照明、投光燈塔照明的電源控制,客、貨運火車站通訊、信號系統雙回路切換裝置電源控制,火車站站臺外燈、進出站口外燈通道照明電源控制。地鐵中隧道頂部燈、站臺燈、月臺燈及通道指示燈照明電源控制。都離不開配電箱的自動化裝置控制管理。
5.公路隧道中照明燈、通風裝置及特殊指示燈電源控制,互通式立交橋外燈照明、進出通道指示燈和收費站的報警裝置電源控制,隧道內特殊報警裝置的電源控制,更離不開配電箱的智能化控制管理。
6.大型礦山的投光燈塔電源控制,警戒指示燈電源控制。施工工地臨時用電的電源控制,港口、碼頭船舶航行燈塔指示燈及各類功能性照明電源控制。必須由配電箱進行控制管理。
7.大型廣場的投光燈塔照明電源控制,城市干道路燈照明電源控制,城市景觀廣場路燈和不間斷彩幻燈光電源照明控制,節假日獨立景觀彩燈不間斷照明電源控制,大型晚會、演唱會彩幻式反復更疊照明電源控制。都需要配電箱的自動化控制管理。
8.高層商住樓,多層居民住宅樓,綜合辦公寫字樓和一般民用家庭照明生活用電,更是離不開配電箱的控制管理。
配電系統應設置配電柜或總配電箱、分支配電箱、開關箱,實行三級配電。配電箱在供電系統中的作用和運行質量越來越穩定,供電可靠性不斷得到提高,滿足了生產生活對供電質量的需求。
電力配電箱的應用雖已十分普遍,但在施工和運行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或多或少導致了一些故障的出現,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對此,根據供電線路中配電箱出現故障的不同特性,針對配電箱在施工、使用及維護方面存在的問題作一些分析探討。
二、配電箱發生故障原因分析
1.配電箱內元器件材質造成的故障:①配電箱說明書與真實技術數據差距比較大,②對配電箱進貨、保管管理不嚴③對配電箱施工的技術交底不明確,給配電箱的安裝使用帶來了不必要的制約因素,從而造成運行故障。
2.施工原因造成的配電箱故障:①對配電箱的附件材質的質量把關不嚴,給安全運行造成隱患。②安裝工藝不達標,如:箱體內清潔不徹底,③配電箱內附件材質配置不達標。④配電箱內標志設置不足、不明顯,潮濕環境下配電箱密封處理不到位等。都給配電箱的運行留下了隱患。
3.運營單位管理維護不善造成的配電箱故障:①不能定期進行維護檢查測試。②由于季節性自然雨水、刮風下雪,烈日暴曬等因素形成的故障,如;接地螺栓銹蝕,松動等因素。
4.其他原因造成的配電箱故障:①對臨時性用電荷載不能考慮遠期計算或統計不周密心存僥幸,使配電箱超負荷運行,造成故障。②配電箱內元器件上下端接線孔,與進出線或電纜線徑截面不匹配形成供電隱患。③其他專業在配電箱附近施工時,損傷供電回路導致使其短路或接地造成配電箱故障。
三、根據配電箱形成故障的原因采取防護措施
1.配電箱的采購、使用和控制措施:物資招標單位應掌握配電箱的性能質量,生產商的供貨能力及產品信息。嚴格執行招投標合同,貨比三家,選擇供貨廠商。配電箱的規格、型號等性能應滿足供電線路設計技術要求,從而確保配電箱供電線路可靠運行和使用壽命。論文格式。
2.配電箱的施工控制措施:根據施工需要針對配電箱的制作安裝要求。應從技工工作法、敷設法和制作法,看懂裝配圖和掌握試驗、檢測方法入手,加強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從配電箱專業理論知識方面進行輔導和實做示范,使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水平相結合。施工作業人員經過技術培訓學習,考試合格并取得上崗證后,方可持證上崗進行作業。在人員組織上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細致入微地對配電箱進行檢查,附件及備品等逐一登記,嚴格對配電箱性能進行相關測試。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控制好配電箱負載匹配、上下端接線等各道工序。
3.配電箱與供電線路結合的制作工藝:供電線路纜敷設到位后,配電箱的制作安裝工藝是關鍵環節,制作工藝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供電線路的可靠運行。制作安裝中要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安裝作業人員首先要以技術交底為依據,開封檢查時嚴格檢查配電箱附件和箱內元器件,熟讀熟記技術說明書及工序流程,把好工序安裝作業關,嚴格核對相序。制作完畢后,應配合試驗人員及時對供電線路和配電箱的絕緣性能進行測試。
3.1卡控點:
配電箱安裝時應認真仔細,不能損傷外表、碰撞箱內元器件。表面應清潔干凈,箱內接線孔應無碳痕、無雜物;
如遇到大風、大雨、大雪天氣或空氣濕度達75%時,不允許制作安裝配電箱。如確需制作時,應做好相應的防護處理裝置;
配電箱內外要清洗干凈、保持清潔,嚴防塵埃、雜物落入箱內;
接線相序應準確無誤,工作零線、PE地線標識要準確明顯;
戶外戶內配電箱門鎖端頭開啟、閉鎖靈活,回路開關分、合裝置無卡阻;
接線端頭與接線孔無外露金屬、與金屬導體壓接應密實牢靠,PE接地線螺栓應連接牢固。
3.2預防性檢測試驗:為確保安全供電,應對變壓器高壓側線路、低壓側線路,配電箱受電側回路進行絕緣性能測試。根據供電線路有關規范要求,必須對供電線路進行預防性試驗。當配電箱安裝完畢后相序相色標志應準確,確認其與兩端供電系統設備相序一致。接地線應連接良好,測試數據必須滿足預防性試驗標準。試驗檢測不合格時應查明原因,重新制作安裝。
4配電箱的維護和保養
4.1要做好配電箱的維護工作,就必須全面了解供電線路控制回路的敷設方式,結構布置,走線徑路及起始端位置等。并且應每周進行一次巡視線路,檢查監視配電箱負荷大小和發熱情況。如遇大雨、洪水等特殊情況時要臨時增加巡視次數。
4.2鐵路、公路沿線的直埋電纜應每半月巡視檢查一次。檢查項目為電纜終端頭、電纜溝及電纜預留坑地面是否有下陷,有無挖掘痕跡,標志樁是否完好。
4.3中間頭及電纜井中有無積水,并采取積水抽取措施。
4.4各種接地是否良好,連接螺栓有無松動銹蝕等現象。
5.對配電箱負荷及溫度的檢測
5.1配電箱的工作電壓不允許超過額定電壓。
5.2經常測量和監視配電箱的負荷情況,必須按照規定的載流量運行。
5.3戶外配電箱附近嚴禁煙火,戶內配電箱處要通風良好。
5.4監視配電箱運行的溫度高溫時應檢查其原因,并排除。
6.配電箱供電線路事故預防:需使用臨時施工電源時,對既有配電箱的技術荷載性能情況,臨界狀態進行技術分析判定后方可允許配置使用,以防止配電箱負載過重造成事故;防外力破壞,巡視配電箱時由專人負責,如有機械施工,要有防護措施,確保配電箱及供電線路的運行安全;防終端頭與架空線路連接處污閃事故,在連接處涂導電膏,增加導電性能。做好銅鋁過渡處理,防電化銹蝕;防電纜腐蝕:對電纜直埋線路的土質環境進行定期檢驗,如發現有腐蝕電纜環境的情況,必須對電纜做必要的防腐和套管防護等相應處理措施;防蟲害,如發現線路有蟲害現象時,可配制藥物定期噴灑。以免電纜線路外皮破損后受潮造成事故;運營部門對配電箱的維護保養要形成一種規章制度來執行,施工單位應定期進行回訪跟蹤后,共同探究、交流經驗,以保證供電線路的可靠供電,正常運行。
四、配電箱可靠運行措施的保證
以上對配電箱的運行質量、安裝工藝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隨著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采取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不斷創新,為配電箱的可靠運行提供了強大支撐。如:電纜頭附件制作工藝,電纜分支箱、PVC管材、架空絕緣導線、安普線夾、硅橡膠絕緣子等等四新產品的廣泛應用。論文格式。采用冷縮型電纜頭附件制作工藝具有制作安裝簡單、維護方便等特點;電纜分支箱具有絕緣、密封可靠,分配“T”接方便;PVC管材具有保護電纜線路不受侵蝕的作用;架空絕緣導線與安普線夾、硅橡膠絕緣子結合后不受樹木、風力、覆冰等影響,且安普線夾具有與導體連接良好、消除閃絡的作用。供電線路的穩定運行,給配電箱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證,配電箱向供電線路傳輸分配電能的可靠性、安全性將會進一步得到鞏固提高,供電系統中配電箱的優越性和有效性將會更加突出凸現。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電能作為各項領域的重要能源之一,它的發展和應用將會越來越普遍。配電箱在供電系統中的控制作用更加有效,只有以人為本抓管理、提素質,嚴格供電系統施工質量管理,加強各項工序合理安排,及時掌握工程質量的動態;加強施工工藝安裝管理,總結和分析影響配電箱運行質量的主要原因;加強配電箱在供電系統運行中的監控、操作管理,并不斷改進完善配電箱供電性能。實踐證明,施工質量的優良與否是決定供電系統中配電箱可靠運行的關鍵。只有在施工中預先控制,及時發現隱患,檢查措施到位,在運營中采取制度化的防護處理措施,加強控制管理,配電箱正常運行的故障都將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就能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配電線路的可靠供電、安全運行系數就會穩定、可靠供電系統中配電箱長期起主導作用的性能將會越來越凸顯。供電系統中配電箱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 考 文 獻
1.《電工實用口訣》中國電力出版社
2.《室內布線與照明》中國電力出版社
3.《電力電纜施工》中國鐵道出版社
4.《電工作業》氣象出版社
5.《供用電交流》甘肅蘭州供電企業
6.《電力線路工》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