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4: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區塊鏈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據新浪科技,IBM今日(10月16日)了全球跨境支付區塊鏈網絡。“這標志著企業區塊鏈進化到了新的階段”,該公司全球區塊鏈市場開發副總裁杰西-倫德(Jesse Lund)指出,“這是一種范式轉變。數字貨幣和比特幣這樣的網絡蘊含的前景已經滲透到企業層面,而且開始成熟”。目前,涉及不同貨幣的跨境支付需要幾天或幾周才能完成,而且需要許多中間人配合。相比而言,這種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新網絡可以通過一個網絡實時完成清算和結算。
上市公司中,易見股份(600093)2016年開始與IBM開展合作,探索研究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服務領域的運用;飛天誠信(300386)在區塊鏈技術上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研究。
中國智造:據媒體報道,正在北京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獲得廣泛關注,其中“中國制造示范區”成為展覽最大亮點之一,“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復興號”高鐵等中國智造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焦點。建議關注:機器人、勁勝智能(300083)
石墨烯膜:據媒體報道,繼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團隊探索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孔徑大小淡化海水后,日前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也獲得新突破。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近日在線刊登了研究論文“通過陽離子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層間距實現離子篩分”。該研究提出并實現了通過水合離子精確控制石墨烯膜,展示出優異的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性能。建議關注:久吾高科(300631)、中航三鑫(002163)
OLED屏:近日,全球領先的以太網交換核心芯片和白牌解決方案供應商盛科網絡正式面向企業級安全和融合應用的第五代核心芯片DUET2(CTC7148)。該芯片支持高達640Gbps的交換帶寬,完成了盛科在萬兆芯片上的戰略布局。新芯片主打面向企業級應用的三大融合:即“速率融合”,“應用融合”及“安全融合”,同時延續并增強了其高性價比和低功耗的優勢。建議關注:丹邦科技(002618)、濮陽惠成(300481)、精測電子(300567)
狹義上的區塊鏈技術是基于密碼學中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ECDSA)實現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技術,將區塊以鏈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數據結構,以參與者共識為基礎存儲有先后關系的、能在系統內驗證的數據。廣義的區塊鏈技術則是利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自動化腳本代碼(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布式計算范式(Kavanagh D,2015)。區塊鏈的概念首次由Satoshi Nakamoto(2009)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提出。O’Dwyer(2014)提出應用區塊鏈技術來保護敏感數據、個人隱私等。Kishigami J(2015)等提出將區塊鏈應用到數字內容版權的保護上,改變傳統的CAS和DRM模式。R.Dennis(2015)提出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聲譽系統。國內對區塊鏈技術研究剛剛起步,相關著作較少。從實際應用來看,除個別應用開始小范圍推廣外,絕大部分運用仍未走出實驗室。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賬單、可靠安全以及透明公開等特點,使其在數字加密貨幣、金融和社會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多國央行、國際金融巨頭、交易所及IT行業巨頭紛紛涌入區塊鏈領域,其投資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在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問題研究,對探索我國金融業務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前景
區塊鏈作為擁有巨大應用潛力的新技術,必將給全球金融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如何在金融業務創新發展中發揮用武之地,全球金融界正以各種形式開展一系列探索(見表1、表2)。
三、區塊鏈技術對金融業務創新的主要潛在影響
(一)沖擊現有支付機構的平臺功能,改變支付體系和架構
區塊鏈技術具有靈活的架構,可能重塑信用形成機制,尤其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機制,即第三方支付的資金監管功能可由“智能合約”自動替代,將沖擊第三方支付的根基,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同時有效提升系統的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大大提高資金利用率(侯本旗和趙飛,2015)。區塊鏈會使第三方支付逐步被邊緣化,目前已涌現了Ripple和Circle等多種支付清算類應用,特別是像R3CEV聯盟機構,沖擊現有機構如支付寶的平臺功能,并將可能改變現有金融體系中的交易、清算和結算流程(見圖1)。據麥肯錫預測,如在全球范圍內應用區塊鏈技術開展B2B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則其每筆交易成本可將從約26美元降至15美元。
(二)數據信息不可篡改,彌補現有金融服務功能的不足
區塊鏈系統通過公鑰和私鑰的加密、解密對交易進行處理,交易的主體及交易內容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交易都可被追蹤和查詢,數據信息不可篡改,具有更強的公信力。借鑒區塊鏈和加密技術,核查外部數據源、確認滿足特定觸發條件后激活并執行合約,促進不同系統間的協調,提升數據交換效率(見圖2)。2015年末,納斯達克首次利用區塊鏈技術完成和記錄了一項私人證券交易,從股權交易市場標準結算時間的3天,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交易時間從股權交易市場標準時間3天縮短至10分鐘、結算風險降低99%,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和系統性風險。
(三)優化共識機制,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約可編程,實現主動或被動的處理數據,接受、儲存和發送價值,以及控制和管理各類鏈上智能資產等功能,即區塊鏈使用散列算法加時間戳(Timestamping),既可保證交易信息的真實性、獨立性和保密性,又為交易提供時間上的證明。如供應鏈金融借助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功能自動進行支付,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并減少因人工交易造成失誤的可能性,極大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據麥肯錫測算,從全球范圍來看,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廣泛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可使銀行一年風險成本縮減11―16億美元。
(四)大幅改變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具有廣泛金融業務創新的潛力
區塊鏈技術是使用全新的加密認證技術和去中心化的機制,通過新的信用創造方式,大幅改變信用風險管理模式,降低交易風險與成本,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從技術特性來看,區塊鏈與傳統數據庫既有緊密的聯系又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為涉及數據庫應用的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兩者的有機結合必將產生強大的融合效應,形成全新的發展模式,在主數據管理、復雜資產交易管理等領域具有廣泛開發的潛力。
(五)降低金融監管的難度與成本,規范市場行為與秩序
區塊鏈的分布式系統具有透明、公開、不可篡改等特性,可做到實時平賬,避免事后審計,降低企業成本,降低結算與支付的出錯率,實時監控每一筆資金的流入流出情況,適用于合規、審計和風控領域,從而為審計和監管單位提供數據透明性。銀行業基于區塊鏈技術可監測分析、識別異常交易,及時發現并能有效防止欺詐、洗錢等犯罪行為。近?啄昀矗?世界各國商業銀行和金融公司為應對日趨嚴格的金融監管要求,不斷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根據高盛測算,區塊鏈可以驅動全行業因減少人力開支和反洗錢監管罰款而實現30―50億美元的成本節約(見表4)。
四、我國區塊鏈金融業務創新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一)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
一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機制,沖擊了現行的國家監管體制,對現有業務監管體系形成挑戰。將該技術整合至銀行現有制度的成本較高,當數據規模增大時,低效的查詢和挖掘分析將使其數據透明性的優勢形同虛設,鏈狀的數據結構和大量內容的直接記錄將使得擁有反洗錢職能的監管機構也無法在可接受的時間內完成對數據的解讀。二是區塊鏈相關的制度規范、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導致市場主體相關活動風險無形中被放大。如智能合約涉及的法律責任界定不明確。智能合約利用計算機代碼在合約方之間闡述、驗證和執行合同,是用代碼來表述,而典型合同是用自然語言起草。當智能合約執行和典型合同之間出現相應糾紛時,涉及法律責任界定就不明確。同時,成熟資本市場和傳統交易所,任何一個金融創新產品上線都有業務所有權人(owner),而智能合約一旦有漏洞,歸屬智能合約開發者負責還是由運行智能合約的平臺來負責,難以界定。
(二)絕大部分運用仍未走出實驗室,建立完善的區塊鏈應用仍面臨眾多技術挑戰
從區塊鏈實踐進展來看,大部分仍處于構想與測試進程中,要獲得市場和監管部門的認可還面臨不少的困難。一是大規模交易與區塊鏈膨脹處置能力問題。由于區塊鏈采用分布式的存儲方式,占用存儲的巨大空間,且去中心化的確認機制,交易時間延遲較長,導致在實際應用中交易量低、對存儲空間膨脹的抗壓能力差。二是智能合約的循環執行與靈活性差。智能合約具有自我循環執行特性,與高頻交易類似,導致顯著放大價格波動;且區塊鏈數據信息一旦寫入,不可篡改,交易后無法退回,靈活性較差,需事先設置例外追索機制。三是競爭性技術挑戰。如在通信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信息傳遞的安全性會大大增強。量子技術也可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同樣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近年來更是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很可能與區塊鏈技術形成競爭態勢。
(三)區塊鏈技術的監管標準不統一,生態體系較為脆弱
1.區塊鏈缺乏生態體系。目前區塊鏈的各種技術方案五花八門,超級賬本、以太坊等大項目也都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均處于“各自為政、群雄爭霸”的狀態,甚至與區塊鏈相關的去中心化存儲協議管理、網絡安全性管理等也均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方案,許多項目缺乏可靠的實踐數據測試,整個區塊鏈生態體系較為脆弱,仍需進一步健全完善。
2.區塊鏈開發技術、監管標準不統一。由花旗銀行、瑞士銀行等共同組成的R3區塊鏈聯盟試圖制定適合全球金融業使用的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統一標準,強化在全球金融業中的領先地位。如2016年5月區塊鏈技術提供商Chain和第一資本、花旗集團等金融機構了區塊鏈方面的開放標準,在智能合約框架等方面實現了突破。然而,在全球層面尚缺乏一個統一的技術開發標準,智能合約使用的兼容性等方面將受限制,目前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國際標準促進在區塊鏈上的創新。而我國金融業中針對區塊鏈的標準研究和制訂基本還沒有真正起步,與國際發展存在較大的差距。
(四)風險防范機制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設計
1.以天河二號目前的算力來說,產生比特幣SHA256哈希算法的一個哈希碰撞大約需要248年,但隨著量子等新計算技術和各類反匿名身份甄別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非對稱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因而需要研究并設計更為安全和有效的共識機制。
2. 我國大量在實際中應用的密碼學產品都來自歐美國家。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基礎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若關乎國家命脈的核心系統構筑在區塊鏈技術之上,則存在著潛在安全風險。如去中心化的運作機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政府對金融的控制,有可能危及國家的金融安全。由于區塊鏈的運行節點位于公開網絡上,面向所有參與者,傳統防范網絡攻擊的物理隔離策略已不再適用,對網絡安全防范也必將提出更高的技術處理要求。如2016年6月DAO遭遇黑客攻擊,黑客正常解讀DAO智能合約代碼,利用其中一個遞歸調用函數盜取用戶資金,累計損失360萬個以太幣,近6000萬美元。
(五)顛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
1.顛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區塊鏈技術應用初期,將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平臺用于現代金融領域,其投入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尚處于未知;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顛覆了人們目前的生產生活方式,沖擊了現行法律安排,且與現有的運行模式、管理模式還有一段摩擦的過程。如區塊鏈網絡作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其各節點在交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相互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系。
2.智能合約代碼向所有參與方公開,影響參與方利益。就許多金融交易形式而言,網絡中非參與方可能會利用智能合約,在其金融交易中囤積或出售智能資產,進而損害參與方的利益。如何設計激勵相容的共識機制,提高系統內非理性行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擊和威脅,是區塊鏈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跨界人才匱乏。從全球來看,既懂區塊鏈又懂金融、法律的跨界人才極度匱乏,均制約了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李鈞和孔華威,2014)。
五、政策建議
(一)加強同業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前瞻性創新和國際標準制定
1.積極參與,制定標準。區塊鏈技術仍屬新生事物,需要監管部門牽頭,加強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開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研究,并允許個別技術條件較為成熟的金融企業聯合開展實驗性應用,做好相關技術研究儲備。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區塊鏈組織的研究交流和標準規則討論,力爭參與研究制定區塊鏈的行業標準,探索應用場景,制定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區塊鏈應用標準。
2.抓住機遇,投資合作。高度關注國際區塊鏈發展與創新動向,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力爭加入國際區塊鏈系列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在?⒓恿?盟制定標準的同時,成立相對獨立的區塊鏈創新實驗室,如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立研發實驗室,重點研究區塊鏈的運用;并可選擇與較為成熟的區塊鏈公司強強聯手,積極推進金融同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交流和合作。
(二)?c時俱進,改進金融業監管方式與手段
一是積極開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立法研究。應加強新技術與金融創新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國際交流和研究,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和操作規范,鼓勵商業銀行、非銀行機構和金融交易所聯合開展區塊鏈相關技術合作研究,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制定區塊鏈技術的相關行業標準。二是避免監管過度。監管部門應與時俱進,密切關注行業政策引導與跟進,充分利用區塊鏈金融技術,改進金融業監管方式與手段,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實現市場各方共存和共贏。
(三)探索和完善區塊鏈技術方案,推進金融業務創新
密切關注并評估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安全性、時效性等,協同開發區塊鏈應用架構,如基于區塊鏈技術探索推動票據、股票等的應用場景模擬實驗,提升票據交易和證券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種技術方案、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創新業務應用場景,選擇交易關聯簡潔、業務成熟度高、技術應用提升效果明顯的應用場景作為切入點,盡快打造適合我國金融體系特點的區塊鏈技術方案。重點在跨行結算、跨境支付、證券發行和數字票據等方面加強研發,構筑若干通用型的應用服務平臺,為金融業務創新提供相應的應用支持。
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1.區塊鏈1.0時代進入21世紀后,全球紙幣過度增發引起的惡性通貨膨脹使人們對信用貨幣價值的穩定性產生疑慮,一些人開始研究建立一個幣值穩定的新貨幣系統。2008年11月,中本聰在其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提出了一種基于點對點信息傳輸模式的數字貨幣系統—比特幣。比特幣總量為2100萬枚,由加入比特幣系統的礦工解算法方程挖出,礦工挖幣的獎勵每四年減半一次。在挖礦前礦工先通過編碼建立一個區塊,并從比特幣交易池中選取幾筆交易記錄在新建區塊中。礦工求解方程挖礦成功后向網絡其他節點廣播挖礦情況以及新建區塊中包含的交易,其他節點對挖礦過程和所含交易信息進行驗證。通過驗證的區塊會自動鏈接在現有區塊鏈的后面,成為區塊鏈中的新區塊,新區塊中記錄的交易信息被永久保存在區塊中不可修改。礦工挖礦的過程就是取得記賬權的過程,礦工的義務是為他人的比特幣交易記賬,權利是取得交易費即比特幣。最初的區塊鏈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記賬系統,挖礦成功的礦工擁有記賬權,記錄的賬本內容在比特幣網絡全網廣播。因此每一個節點都能知道在比特幣系統發生的每一筆交易,無需向其他節點詢問。比特幣的出現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即區塊鏈1.0時代的到來。
2.區塊鏈2.0時代在比特幣之后,又先后出現了以太經典、以太坊和羅門幣等數字貨幣,這些貨幣系統都是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支持技術,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對區塊鏈信息驗證技術和加解密技術進行升級優化。相比于比特幣,在新出現的數字貨幣系統中,單個區塊的容量至少擴大了一倍。同時,礦工在區塊鏈中加入隔離見證,將具有共同特征的非交易信息(如簽名)通過指針方式存儲在區塊鏈以外,在區塊中僅保存指針和交易信息。區塊中信息存儲的方式得到了優化,提高了區塊鏈的信息存儲能力。除了對原有技術進行改進,以太坊還創造性地引入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將標準化合約的內容經過編譯形成的代碼和數字的集合。以太坊引入智能合約后,網絡中的節點只需要在命令中加入合約輸入值,智能合約就會按照合約流程在規定的時間和條件下自動執行合約內容,并將執行結果輸出、保存,整個過程不存在人為干預。加入智能合約后,區塊鏈不僅可以存儲信息,還可以基于輸入的命令和調用的合約高效處理大量重復性或程序性審核、交易工作。
3.區塊鏈3.0時代首次代幣發行(ICO)的出現讓數字貨幣的走向發生了改變。ICO是指投資者利用比特幣等現有數字貨幣投資新發行的代幣,新代幣發行者將收到的比特幣在比特幣交易所換回人民幣、美元等現實貨幣進行融資。取得新發代幣的投資者將代幣在數字貨幣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交易。ICO流程與IPO流程有類似之處,其中的新發代幣類似于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籌資者取得的比特幣類似于股票發行方取得的現金。ICO一經出現迅速走紅,各國掀起代幣發行融資熱潮。但數字貨幣本身不是標準貨幣,其設計理念和運行機制與現存在貨幣體系存在很大差異。投資于數字貨幣更像是一種投機行為,其脫離金融監管,投資泡沫大,風險高。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維護金融秩序,2017年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先后叫停ICO融資,逐步加強對數字貨幣交易的監管,數字貨幣的熱度開始下降。盡管各國政府陸續叫停ICO,但數字貨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卻受到追捧。區塊鏈所蘊含的去中心化思想,非對稱加密技術以及分布式數據儲存方式對優化產業供應鏈,提高數據安全性,打破信息孤島有重要意義。探索區塊鏈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方式,利用區塊鏈為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賦能,實現場景應用落地成為區塊鏈發展的新方向。以區塊鏈成果轉化為特征的無貨幣化區塊鏈3.0時代已經來臨。
二、區塊鏈技術的特點
1.去中心化點對點(P2P)的信息傳輸方式讓每一個加入到網絡的節點可以獲得與其他節點完全相同的信息。每當有新信息產生時,產生信息的節點在全網廣播,使其他節點驗證、收錄新信息,保證所有節點信息一致性。在中心化信息傳輸環境中,每個節點與中央處理器直接聯系,直接向中央處理器發送請求,接收來自中央處理器的輸出結果,相鄰的節點沒有直接聯系。所有的數據處理過程集中在中央處理器,換言之,中央處理器需要擁有強大的算力保證數據傳輸和處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平臺,單個節點可以獨立對每個請求進行驗證和處理,因為節點擁有所有信息。區塊鏈一方面將信息孤島連接起來,構筑成信息網絡;另一方面消除了中央處理器故障和黑客粉塵攻擊造成系統癱瘓的可能性。
2.數據不可修改區塊鏈中每一個區塊由區塊頭和區塊體兩部分組成:區塊頭用于加密、鏈接和驗證;區塊體用于儲存信息。區塊頭的部分編碼由區塊體所存信息經過哈希加密運算生成,如果改變區塊體記錄的信息,區塊頭編碼隨之改變。區塊鏈上的前后區塊稱為父區塊和子區塊。子區塊頭不僅包含本區塊所載信息加密生成的函數值,還包括以父區塊頭完整編碼為輸入值進行加密生成的函數值。這種把父區塊頭的信息加密后放入子區塊頭的鏈接方式保證了信息記錄的連貫性。區塊鏈的結構決定了存儲在區塊中的信息不可修改。父區塊區塊體信息記錄完成,區塊頭與之對應的密碼編碼同步生成,并同時產生以區塊頭代碼為輸入值的單向哈希算法密碼,作為子區塊區塊頭編碼的組成部分。如果黑客攻擊區塊鏈,篡改了某個區塊記錄的信息,被篡改區塊的區塊頭代碼同時更新,其子區塊區塊頭中包含的信息就會改變,并出現子區塊驗證不合法現象。一個區塊驗證不合法會產生連鎖反應,致使后面的區塊全部因其父區塊不合法,生成了不合法密碼值,造成本區塊驗證失敗。
3.匿名性區塊鏈中所有節點均可以接收記錄在每個區塊的信息,這種信息分布方式在增強信息可獲得性的同時對數據安全性提出了很大挑戰。如果每個節點都可以自由讀取信息,就無法保護隱私。為了保證只有經授權的節點可以在授權范圍內瀏覽記錄,區塊鏈中嵌入了多重加密技術。首先,所有的信息都是以代碼的形式存在,每個人都能看到,但只有擁有私鑰的人可以對代碼進行解密。其次,區塊鏈中引入了非對稱加密、可授權加解密等加密技術,以保證私鑰不被破解。通過對記錄和授權進行加密,既保證了信息的完整性,又保證了信息的隱匿性。
三、區塊鏈技術與保險業的契合
保險業作為經營和管理風險的行業,對數據的完整性、及時性以及安全性有著很高的要求,但保險公司在實際展業的過程中很難獲得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所有信息,也難以保證所獲信息的真實性。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險企降低投保人道德風險,提高數據可獲得性和完整性,從多方面為保險公司賦能。
1.降低道德風險,選擇合意投保人道德風險是保險公司在選擇投保人時難以避免的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相比于保險公司,投保人往往對保險標的更為了解。準保戶在投保時,可以選擇性地向保險公司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資料,將不利于自己的資料隱藏起來,保險公司的信息搜尋成本不斷上升。區塊鏈的出現改變了保險公司在獲取信息時所處的被動地位,保險公司可以搭建區塊鏈與其他公司展開跨鏈合作,直接從第三方獲取信息。區塊鏈中的信息具有不可修改的特征,保險公司繞過投保人,通過跨鏈合作從第三方獲取信息,可以建立新的信息獲取渠道,降低信息搜尋成本,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而降低保險公司的承保風險。
2.提高投保效率,促成保險簽單保險合同是一種高度標準化的合同,具體表現為保險合同的基本格式和基本條款由保險公司事先確定,投保人不參與合同的制定過程。即使投保人因為存在特殊保障需求在保險合同中加入了附加條款,合同的主體部分仍體現出標準化的特征。由于保險合同是一種標準化的合同,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保單簽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保險公司將保單內容編譯為代碼,加密后形成一份智能合約鏈接在公司的企業區塊鏈上。公司的某個節點完成核保工作后在系統中輸入合約地址,智能合約會自動進行驗證和處理,完成簽約。簽約完成后,簽約節點向全鏈廣播,其他區塊對新簽約保單驗證后,將包含新保單信息的區塊鏈接在公司的區塊鏈上。整個過程中,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只需要輸入一次執行命令,其他工作全部由智能合約自動完成,無需核保人和投保人進行多次驗證。
3.實現高效理賠,增強理賠的可辯護性理賠速度慢,賠款給付少一直是外界對保險公司不滿的原因之一,這種不滿很多時候源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單條款或理賠工作的不理解。保險公司無法提供充分易懂的證據表明其理賠工作的合規性,導致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溝通無效。利用區塊鏈存儲信息的優勢在于區塊鏈中的信息具有可追溯性。保險公司可以根據保險標的的唯一標識對保險標的的信息進行持續追蹤和記錄。例如,在農業保險中,保險公司可以用牲畜的DNA對豬、牛等大型牲畜進行唯一標識,持續追蹤其健康狀況,并將追蹤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一旦保險標的受損,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區塊鏈上的信息對保險標的從投保到理賠全程的信息進行審核,以確定保險責任以及賠付額。特別是在壽險業務中,對被保險人全過程的信息追蹤增強了保險公司的主動性,更易于確定保險公司的賠付責任。
四、推動區塊鏈在保險行業應用的政策建議
在本文中,我們將評估面向企業平臺(包括Ethereum,Hyperledger Fabric和R3 Corda)的基礎業務功能,包括軟件如何獲取其影響以及整個系統是如何整體優化的,無論它是通過傳統的分布式系統還是通過區塊鏈系統。
特別是,我們將重點關注三個關鍵功能:
數據協調 – 系統中的信息和信任是如何更好地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分發和分配;
加密經濟內部激勵層 – 系統機制如何構建,以便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和用戶基于經濟激勵來確保系統的有效運行,例如博弈論和機制設計;
數字資產整合 – 系統如何融入數字商品經濟,也就是所謂的代幣經濟學。
區塊鏈的主要目標:企業想通過這項技術實現什么目標?
像Ethereum這樣的區塊鏈與其他分布式帳本技術類似,有著相似的目標。然而想知道企業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很難,就像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剛剛誕生時一樣,當時企業也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強大的工具。與現在的情況類似,目前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很多功能,但如何將這些功能架構到商業業務邏輯上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和評估其底層功能。
有三個主要的評估維度:數據的處理和協調,可信及不可變的記錄以及資產的數字化。
這三大維度足以涵蓋區塊鏈的主要用途,同時允許將這些功能進一步外推到其他商業業務場景中。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討論,可以揭示實體企業使用該技術的背后邏輯。
有效處理及協調信息
如果以改進分布式系統設計或數據庫協調性作為唯一目的,那么區塊鏈不一定是必需的。在傳統的宣傳上,區塊鏈是基于技術促進平臺中數據傳輸,達到更好的數據協調和分布式共識機制。
雖然有用,但這些所需功能特性的重要部分也可通過更好協調中央數據庫或分布式系統設計進行優化。在評估當中,有必要確定平臺和協議試圖優化現有數據協調功能與實施新的區塊鏈功能程度。區塊鏈不僅只適用于更高級的數據協調。
產品和交易記錄的不可變/可信記錄
關于為什么我們需要區塊鏈的原始論文圍繞著“數字化信任”的概念展開。如ConsenSys的Andrew Keys所說“互聯網導致信息數字化,而區塊鏈導致信任和協議的數字化。”
這個論點體現了區塊鏈希望實現的精神,同時為我們的社會及商業提供了另一條路。額外的變量將是價值的數字化。當信任價值被錨定到系統時,某些聯盟結構和激勵機制將影響和激勵系統內的正確行為,從而形成強大的平臺。
在設計一個系統時,不可更改(不變性)常常被用作信任的同義詞,即因為系統是不可變的,所以人們相信系統不變性機制能確保做壞事會受到懲罰。在我們的平臺協議評估中,重要的是要評估可信系統實施背后的機制,以確保商業模式機制(通過密碼經濟學進一步探索)會對平臺用戶有益。
資產數字化
商品和資產的數字化被視為大多數區塊鏈或分布式賬本技術的主要目標。如果企業正在嘗試資產數字化,分布式賬本的數據庫協調能夠提供一些功能,但更應該考慮這些數字產品的可用性。
由于數據庫協調實質上是集中運行或通過傳統軟件模式分布在一個或多個交易小組之間,因此數字化水平可能會受限于數字化平臺提供的自由度。
雖然數字化商品的概念聽起來像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圍繞房地產,甚至人類注意力及電力等商品如何數字化在經濟激勵動力和經濟推理的不同方面,我們要重新考慮,哪個平臺負責數字化,哪個供應商平臺在哪種情況下出現“供應商鎖定”程度以及對哪個管理平臺的依賴。
記錄和注冊管理機構(如權證系統和供應鏈)也可以通過分布式賬本系統實現,但如果依賴封閉的專有系統,數字資產與經濟激勵層的互動水平相當有限,并且在擴散到數字生態系統或市場時會嚴重受阻。利用開放市場提供的自由市場系統對于在不斷發展的數字生態系統中起促進作用。
評估數據協調特性
數據庫協調:特征
當深入分析了這些平臺的功能特性時,如不可變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和性能,但通過了解構建體系結構的基礎,可以了解更多內容。
在分布式系統中進行數據協調,已經有許多工具了。其中重要的例子就是Hadoop 及其生態系統集成的Spark,Hive和Zookeeper等工具。對這些產品的依賴顯示了分布式系統工具和協議的大量集成。
進一步的相似性可以在協議中顯示出來,例如Tendermint,BPFT共識引擎被設計為具有與Apache Zookeeper等工具類似的功能。在內部,也有研究沿著事件排序數據庫的方向發展,可以從協調的數據共享系統中復制所需的多種功能。
通過評估Apache Kafka及數據流服務如何在企業環境中實現高水平吞吐量,我們可以根據對這些數據庫協調和優化的不同級別的依賴關系區分區塊鏈和分布式分類賬之間的功能差異。
包括Plasma在內的以太坊實現正在利用像MapReduce這樣的工具來增強UTXO和基于賬戶的模型之上的某些映射功能,同時也將組件減少到Merkle證明中,盡管協議的基礎層依然依賴以太坊區塊鏈。通過了解這些細節,可以進一步了解如何最好地評估這些軟件平臺的技術特性。
數據協調:平臺比較
(1)IBM Fabric
通過深入了解Fabric體系結構,該平臺創建了一個復雜的開發環境,專注于軟件體系結構的詳細配置實現出色的吞吐量,從而在分布式節點環境中實現最佳性能。客戶端和分布式背書節點網絡之間的鏈碼的移動,以及滿足認可政策的交易機制和收據傳輸在封閉系統中是有效的。
而在專用信道內傳播交易的Gossip 協議允許協調大型數據集。雖然基礎設施強大且有能力,但在思考如何設計架構以允許多邊協調結構的過程中,要考慮最終可能存在一個難以管理的網絡涉及的因素。
圖2:Hyperledger Fabric架構
該圖展示了Fabric的一些架構配置以及組件如何組織到為高級信息處理和最大交易吞吐量而設計的系統中。
主要思想是渠道提供了在平臺內移動交易的機會。在查看體系結構時,OSN(ordering service nodes)的功能用于記錄Apache Kafka交易排序的功能。在數據流生態系統中,Kafka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具有將各種交易排序附加到單獨的Kafka集群并最終分區的功能。
這種設置中,數據能夠分布在集群中以形成分布式存儲平臺,該分布式存儲平臺可以記錄數據結構,影射在區塊上或有時記錄在“狀態”的結構定義內被稱為“塊”或Blob的數據結構,價值儲存配置。在此軟件框架中承認的是,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和數據結構都是本地的,因為它們主要與該軟件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用戶一起工作。
圖3:Apache Kafka
盡管應該認識到哈希的配置并不遵循與來自比特幣或以太坊的區塊鏈系統相關聯的原始架構設計,但實際上Fabric采用了分布式帳本的子結構來部署某些哈希鏈接的數據存儲。
雖然數據blob被批量處理并經歷交付事件以最終創建交易的散列鏈接,但必須了解,此過程不一定會將數據轉換為系統狀態的修改。相反,這些塊的配置方式是將信息存儲在具有不同散列實例的數據庫類型結構中。
在Fabric生態系統中,交付事件稱為塊,而鏈代碼通過部署事件最終將數據保護在排序服務結構的鏈接部分中。該系統的數據結構和模塊的配置能夠允許分布式數據庫體系結構預期的交易吞吐量,盡管應該承認,資產代碼協調仍然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挑戰,作為資產和價值的Fabric生態系統不一定具有可以在賬簿中進行協調的數字表達。
(2)R3 Corda
R3 Corda聲稱不建立區塊鏈的環境之上,而是一個分布式的數據庫,利用各種形式的結構重新配置來構建,它主要由銀行和其他機構用于其流程的系統。該平臺大量借鑒了比特幣交易中使用的UTXO模型,其中狀態由一系列輸入和輸出定義,并且輸入的不同重新配置可以決定輸出的狀態。
R3 Corda架構框架依賴于被稱為公證的子模塊的節點結構,該架構有助于保持其他平臺中驗證器結構的網絡有效性,該結構有抽象共識功能。節點由附加在數據結構中的關系數據庫組成,允許使用SQL進行查詢。交易通信中受制于子協議。
這些流程與IBM Fabric中看到的渠道體系結構相當,只有與交易相關的各方才能訪問信息。類經過轉換,變成稱為Fibers或協同例程的狀態機。該體系結構與子流進行通信,并與在平臺范圍內具有預定義功能的流庫進行交互。此外,Corda內還有一個自包含的身份層,允許在整個網絡中進行不同程度的訪問控制。
R3 Corda公開聲明不打算成為區塊鏈,因為考慮到將分布式數據庫的概念重新配置到分布式數據庫確實非常依賴傳統數據庫系統。雖然系統圍繞新型數據結構和分布式系統組織方式的不同構成進行架構,但該平臺確實具有數據分配的功能,并找到了各種優化數據分配系統功能的方法。
需要記住的是,由于系統僅限于特定架構范圍內的數據協調,因此,由于模塊化和互操作性未在原始設計中實施,所以已經犧牲了與實際區塊鏈系統的集成。
圖4:R3 Corda工作流程
(3)Ethereum
以太坊生態系統由私有鏈和公有鏈生態系統組合而成。公有鏈沒有在數據協調環境中描述的吞吐量和數據處理能力,因此不應根據這些能力進行評估。在評估以太坊的這一方面時,最有意義的是綜合以太坊私有鏈的網絡拓撲的不同細微差別。
以太坊黃皮書頒布了關于以太坊的規范以及代碼庫的技術細節。由于嚴格遵守此協議,以太坊的分支以及聯盟實施方案確實與原有的技術基礎相類似。事實上,無論是在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 PoW ),權威證明(Proof of Authority)或利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實施方面,相同的規范都是連續的,因為協議被認為是相同的以太坊虛擬機(EVM)規范的后代。
改進的體系結構仍然指定與原始EVM對齊。像Quorum這樣的平臺的關鍵變化包括改變共識機制,修改全球根狀態以適應私有和公有狀態,Patricia Merkle嘗試以及處理私人交易的附加模塊。
該架構允許該軟件從原來的以太坊配置中維護系統和數據結構,同時通過改進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除了Quorum提供的改進的數據交易優化之外,通過諸如Plasma,Truebit和Cosmos等工具協調和集成公共以太坊環境的功能為協議提供了額外的可擴展性。
通過對Plasma等工具的技術評估以及在Casper中獲得一致意見的形式,數據庫管理工具(如MapReduce和Abstract Rewrite Systems)將在Ethereum中實施。在Plasma體系統中,MapReduce是匯集基于賬戶的系統的協調和多重設置的位圖 – UTXO承諾結構的組成部分。
通過結合防欺詐機制設計(Fraud-proof mechanism designs)和權益激勵結構(Fidelitybond incentive structures),利用根鏈,Plasma鏈和子鏈之間的相互作用,精心策劃的交易處理范例有助于滿足Block-withholding和Mass withdrawalsurfaces之間的動態。
它還允許使用來自Casper或Truebit等系統的機制來填充更多的加密經濟結構,以便根據空間中普遍存在的數據可用性問題鏡像擦除編碼中使用的概念。對于多連接體系結構,以太坊將能夠將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的數據庫協調和吞吐量功能與實際區塊鏈的公有鏈兼容功能相結合。
數據庫協調:結論
關于數據庫協調能力的一個可行結論是,由于依賴傳統數據庫和分布式系統軟件架構,IBM基于整體單一設計和大量資源密集型過程,構建了Fabric,IBM擁有卓越的數據庫管理工具集。
R3 Corda仍在進一步定義其功能,同時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多種協調服務,對比特幣協議中的細微差別進行私人重新配置。以太坊雖然設計用于公有鏈的兼容性,它沒有IBM Fabric的原始數據庫處理能力,但和Fabric相比,在企業案例中具有很好的可用性和可伸縮性。
遵循基于unix理念的模塊化設計,以太坊和互補客戶的私人實例可以作為構建大型系統的構件。與Ethereum相關的代碼庫旨在與Fabric等數據庫平臺的事務吞吐量功能相媲美,同時允許Corda和Fabric中不存在的功能,但互補關系也可跨平臺進行探索。主要的區分因素可能會從后續因素的評估中進一步闡明。
軟件平臺內的一個加密經濟子系統需要機制設計和博弈理論的各種配合,激勵系統內角色以最優方式行事,這既有利于他們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整體生態系統。區塊鏈系統與分布式賬本數據庫系統的核心區分原則是能夠將機制設計作為一種經濟激勵層,確保適當信任和合作,使系統的行為方式有利于實現用戶分布式共識及安全。 這些依賴于“反向博弈論”設計的系統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個子系統內創建一個主導策略,從而形成激勵的均衡結構,并進一步增強整個系統的整體完整性。
加密經濟機制設計實例
Plasma & Truebit
Plasma旨在為以太坊網絡帶來可擴展性和多鏈性。通過提供以太坊體系的多個區塊鏈可以相互連通的催化劑,Plasma可充當私有鏈和公有鏈網絡之間的溝通橋梁。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Plasma為Ethereum網絡提供了擴展性和可用性。
要了解Plasma的有效性,了解Plasma的設計機制很重要。大量的互操作性是通過所謂的Fraud proofs來實現。通過配置區塊鏈,基于MapReduce函數的計算及通過最小化信任來實現可伸縮性,以便即使是新派生的子區塊鏈仍然可以可靠地驗證交易。
圍繞Plasma設計了一種機制,以便在發現故障鏈時允許所謂的Mass Exists。這些與錯誤操作有關的情況與數據可用性的不一致性和阻止預扣攻擊(block withholding attacks)相關。通過允許關聯鏈的交替配置懲罰邪惡活動的機制,生態系統希望實現內聚均衡。
Plasma在Truebit平臺上實現相當多高密集的經濟激勵結構,旨在增加以太網網絡的離線計算能力。通過構建Truebit系統圍繞驗證博弈進行構建,在該驗證博弈中,整體共識機制的解算器可以被驗證者挑戰,驗證者如果識別出邪惡行為則獲得獎勵,這是一個系統內部加密經濟的“檢查和平衡”公平的行為策略。
由于Plasma通過TrueBit的影響致力于創建一個多連接互操作性網絡,系統的內部實施對于實現信息和共識保真度至關重要。
以太坊Casper權益證明
在以太坊通過實施Casper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加密經濟激勵層的一個例子。盡管工作證明(POW)有自己的內在博弈理論激勵結構來防止參與者操控網絡,但是向權益證明過渡還有更多的內部結構來阻止參與者在遇到分叉時模凌兩可或試圖創建區塊鏈的其他實例。權益協議創建了一個拜占庭容錯環境(Byzantine Fault Tolerant,BFT)。在這個環境中,Ether將被綁定到共識機制中。這意味著,參與者在系統內將受到忠誠的約束。
如果攻擊者計劃在共識機制中模棱兩可或試圖控制,那么有關切入型算法“slasher algorithms”的各種協議將會破壞Ether所有者或攻擊者的權益,從而懲罰他們的惡意行為。在懲罰背后的機制設計中,Ether破壞的數量一直被編程為與攻擊者希望獲得的數量成正比,在這個數量中,攻擊者永遠不想妥協系統。
Cosmos and Tendermint
Cosmos也在建立一個依賴Tendermint共識機制的生態系統,該機制嚴重依賴于拜占庭容錯算法。該平臺依賴于與比特幣網絡中礦工類似的驗證器。驗證人擁有一個叫Atom的token,用于通過依賴綁定驗證器生成的信任的證據機制來保護網絡。
Cosmos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表明了一種博弈理論結構,即如果發現驗證者發現違反協議,驗證者可能會丟失其令牌(Token)或委托給他們的令牌。由于這個系統中的利益相關者的這種保稅存款設計,共識機制允許保護網絡的激勵機制。此安全設計允許應用程序區塊鏈接口(ABCI),區塊鏈間通信協議(IBC)以及Cosmos集線器和區域之間的不同交互功能正常運行。
R3 Corda和IBM Fabric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R3 Corda和Hyperledger Fabric在其軟件體系結構中沒有這些加密經濟激勵層。由于軟件體系結構是基于分布式數據庫聚焦范例進行基礎設計的,因此它們最初不是為在整個框架中加入加密貨幣層而設計的。
由于軟件設計的內在差異,它們還沒有經過校準,無法參與那些與眾多區塊鏈具有互操作性和協調性的多鏈生態系統。由于系統結構的最大吞吐量考慮在內,基于這些系統的初始構建,忽略了包含區塊鏈(包括公共區塊鏈主網)的可互操作網絡拓撲的體系結構布局。
為什么加密經濟機制設計是必要的?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要把加密經濟基礎設施層架構在軟件上?因為存在于計算環境中的這種模型所創造的是一種不變的可信任的新層,而不依賴于中心化實體。
數十年來,我們一直在客戶端-服務器和數據庫中構建軟件。像IBM,Intel和Oracle這樣的公司在其初創及其后創的系統及子系統中完善了這個模型,而這些模型仍然在分布式系統以及新近的分布式賬本系統中使用。
盡管這些體系仍然集中在各個方面,無論是通過中心化實體還是cartel-like (卡特爾式) 的聯合體結構。這種聯盟結構為了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激勵機制都是基于中心實體而不是真正的激勵結構。
圖6:客戶端服務器模型
去中心化系統為在軟件環境中達到某些目標提供了可行的替代方案。這種方案主要權衡是內部交易信任 vs 執行。由于大型中心系統的信任度更高,因此它被認為能夠更好地執行。盡管區塊鏈系統的特征,是在這個系統中信任和價值可以在不依賴大型中心實體的情況下合理配置。
在系統設計中倡導的一個思想是,為了優化系統,還需要對子系統進行次優化。這意味著系統的協調必須進行協調和架構,以便內部子系統在整個更大的生態系統中也具有利益及激勵,以進一步實現合作目標。
通過創建一個用于整體環境優化的加密經濟博弈理論,融合計算機科學和經濟模式,以創建數字經濟中的新軟件架構。
基于對數字經濟的這種愿景,應該認識到,使用私有鏈和公有鏈的組合互動,各層商業和商業關系超越傳統模式,創建一個可行的數字生態系統成為可能。
整合到區塊鏈token經濟體系中
為了調查的目的,有必要定義Token化的概念,它借鑒了這樣一個概念,即企業或實體能夠根據我們生態系統中目前存在的某些數字標準,創建各種形式的資產、商品和服務的可互換或不可互換的表現方式。
最初的token化設計會有各種各樣的故障和缺陷,Token經濟仍在發展,需要時間迭代才能進一步完善。盡管資產,金融產品,能源和注意力的Token化都是可行的商業模式,但它們實施的確切動態需要額外的功能和訪問層次,需要時間進行改進。
token化經濟需要博弈論機制設計和區塊鏈創新,隨著它們帶來重大發現和發展,最終促進token化經濟的成功。
正如Josh Stark關于數字經濟學的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樣,評估表現出最強可用性跡象的Token,看看它是否構成了整體業務的經濟學和博弈論設計的必要組成部分。
如果企業可以對其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數字化或Token化,那么創建的產品線將以指數級擴展,超越了我們用來交換實物商品,金融資產,商品或技術服務的傳統方式。通過創建Token化資產可以實現數字媒體。一些重要的發展可以從新的生態系統發展而來。
在查看區塊鏈工具的生態系統時,顯然以太坊實際上是Token化經濟得以創建的基礎。如果Token化經濟模型能夠結合私有鏈,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和隱私工具(如ZK-Snarks)的功能,則數字資產的整體Token化將全面超越受內部激勵限制的傳統經濟模式。
實現區塊鏈的業務目標
為了實現區塊鏈的上述業務目標,我們必須評估需要提供服務的各個維度。在詳細介紹上述模型功能的圖表概述中,Ethereum能夠實現分布式數據庫協調方案,激勵層以及Token化,而R3 Corda和IBMFabric尚有一些功能未涉及。
我們針對現實世界不同的業務場景應用不同功能,以更好地理解平臺的功能。
圖7:功能摘要
信息的有效分配
從功能上講,從分布式系統的數據庫協調和利用角度來看,這些產品有著同樣相匹配的功能。 R3 Corda,IBM Fabric和企業版以太坊確實具有分布式信息分配功能,可以通過不同層次的訪問權限控制和聯盟配置管理來促進信息分配。雖然每個平臺的軟件架構配置都不相同,但每個平臺都可以執行有效的信息分配和協調所需的性能。
可信不可篡改的信息
在許多這些技術的背景下,不變性被視為信任的同義概念。在評估不變性特征時,必須了解的是,在利用基于Apache的數據流工具(如Kafka)的系統中,存在允許讀/寫數據訪問的固有功能。因此,由于在系統設計中進行了一些選擇,IBM Fabric的不變性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對于R3 Corda基于UTXO模型的系統,不變性方面在整個系統范圍內保持不同。由于其系統的整體分布式賬本設計,它們已經建立了可在整個平臺上展示的某些信任方面。
在以太坊背景下建立起來的信任和不變性都是在基于Patricia Merkle Tries的公有鏈的子協議中。由于這種生態系統內核心軟件范例的保存以及與公有鏈的可連接性,以太坊區塊鏈和以太坊的相關派生能夠充分證實不變性。隨著資產數字化開始,這種不變性中獲得的信任終將增加生態系統的價值。
資產數字化
應該認識到,IBM Fabric名義上能夠創建數字資產的,因為資產的數字化實際是把產品注冊成數字格式。但是在Fabric上創建的數字化資產將只能在Fabric的系統上運行。就像如果你在某一電子郵件客戶端A上創建的郵箱只能夠與使用完全相同的電子郵件客戶端A的人進行通信,這與當前世界中存在多個電子郵件客戶端可以互相通信的不同。
R3 Corda也存在類似的不一致之處,因為R3的平臺用戶在與R3之外的其他平臺進行交互通信時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供應商鎖定(vendorlock-in)。由于R3 Corda主要關注銀行客戶,而銀行需要獨立的銀行軟件。應該指出的是,該平臺的用戶將僅限于與僅使用R3 Corda的機構建立銀行業務關系,無法與不使用R3 Corda的生態系統伙伴進行無縫互接。
由于以太坊是一種類似于Web服務中的HTTP或TCP / IP的底層協議,因此不存在只面向以太坊的構建者“供應商鎖定”問題。通過以太坊區塊鏈的不同方面建立的信任關系能夠在全球資產數字化的新經濟體系內發揮作用。如果再參考電子郵件示例,以太坊協議可以被視為與IMAP或POP3類似的通用協議來訪問電子郵件。
以太坊和以太坊派生的協議可以充當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可以建立數字資產。類似于每個公司在90年代后期能夠使用HTML創建網站,每家公司都能夠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約為其服務和產品創建數字經濟,這些合約可以創建token,可通過更廣泛的網絡訪問。
未來之路
為了構建一個足夠強大的平臺,可以與公共市場進行互動,該系統必須能夠滿足業務需求,以實現數據的高效處理、額外的信任分配層以及具備數字經濟資產的代表能力。顯然,這三個維度的目標都是通過不同的技術進步和技術配置來達到類似的目標。
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必須考慮經濟商業模式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的發展方向,顯然基于以太坊的平臺在融入數字經濟中具有優勢,盡管在某些數據交易中存在明顯的弱點,這正是IBM Fabric和R3 Corda的突出特點。
由于不同的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平臺被快速迭代使用,并且超越了我們當前技術時代已有功能,所以圍繞使用哪個平臺進行構建的決策將會嚴重依賴于我們的生態系統中的場景用例,可以看到不同的用例相互依賴。
本文并不試圖說明一個平臺總體上比另一個平臺更好,而是在于說明各有特色。以太坊具有的某些功能是Fabric和Corda這樣的分布式賬本所沒有的,但Fabric和Corda也有Ethereum目前不能達到的較高的性能。
隆基股份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隆橋光伏擬在寧夏靈武市馬家灘鎮投資建設228MW光伏發電項目,預計總投資額13.65億元。項目建成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光伏電站建設規模,
單晶產品在終端的應用。
時代出版終止購買徑成英教育51%股權
時代出版公告,此前,公司全資子公司時代少兒擬1.02億元購買北京徑成英教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因在股權交接的過渡階段,各方在徑成英的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導致時代少兒對徑成英未能達到實際性控制,雙方合作難以繼續,決定終止此次對外投資。交易方同意返還已支付的股權轉讓款5610萬元,且向時代少兒支付補償款1,000萬元。
巨人網絡擬2850萬美元轉讓OKC股權
巨人網絡公告,為降低OKC Holdings Corporation(OKC)轉型不確定性的影響,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巨人香港擬轉讓OKC 14%的股權,相應地公司轉讓OKC境內關聯VIE公司北京歐凱聯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14%股權,標的股權的交易對價為2,850萬美元。OKC成立于2015年2月,致力于區塊鏈相關產業和應用的投資。2017年10月應中國內地監管要求,OKC主動規范相關交易業務,并探索逐步轉型為區塊鏈技術開發和應用。
鴻特精密擬收購遠見精密100%股權
鴻特精密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創始股東及其他17名股東持有的廣東遠見精密五金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各方預估,標的公司100%股權的整體估值為人民幣32,000萬元。遠見精密主要業務包括精密模具設計、制造,以及五金沖壓/數控鈑金金屬零件加工制造等。
國聯水產:永輝超市5.38億元受讓公司10%股份
申 報 書
申報單位(申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報成果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通信學會 編制
2021年印
一、申報單位情況
單位名稱(中文)
注冊地
單位名稱(英文)
郵編
地址
網址
法人代表
姓名
手機
電話
電子郵件
聯系人
姓名
職務
手機
電子郵件
單位性質
黨政機關 事業單位 國有集體
外商獨資 中外合資 民營 其他______
未來網絡信息服務
備案情況
已備案 未備案
單位簡介
(不超過500字)
參與單位
(不超過3家)
二、申報成果情況
成果名稱(中文)
成果名稱(英文)
首創性與技術水平
國際首創 國內首創
國際先進 國內先進
申報類別
(請在右邊的“”內選擇打“√”)
新型網絡 5G/6G網絡 天地一體化網絡
網絡安全 大數據 云計算
云網融合 工業互聯網 人工智能
區塊鏈 其他______
成果概述
(圍繞成果相關情況、取得突破、先進性和產生影響進行簡要說明。不超過300字)
成果突破性
(從成果優勢、主要特點、貢獻和影響、可推廣性等方面闡述。不超過300字)
申報理由
(涵蓋基礎理論、技術成果、產品成果和商業模式成果等,解決行業痛點、解決思路、技術方案、部署落地、應用效果、應用亮點、市場認可等,能夠促進未來網絡相關技術領域蓬勃發展,提升人類福祉的成果。申報理由可圍繞成果的突破性、創新性,主要技術指標,應用前景和預計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填寫。2000-3000字)
榮譽獲得情況
測評證書、論文、專利、軟著、獲獎情況等(見附件支撐材料表)
申報單位蓋章
申報單位承諾對所填寫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同意授權中國通信學會進行成果。
單位簽章:
年 月 日
推薦專家或第三方機構意見
推薦意見
(限1000字;若為專家推薦的,每位推薦專家應單獨填寫推薦意見)
推薦專家簽字或第三方機構蓋章:
年 月 日
附件:支撐材料
1.論文(不超過10項)
序號
論文題目
期刊/會議名稱
作者
發表日期
體現論文水平的有關說明
2.專利(不超過10項)
序號
專利名稱
專利號
專利權人
發明人
授權日期
3.獎勵(不超過10項)
序號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等級
完成單位
獲獎時間
4.其他(不超過10項)
序號
名稱
類型
備注說明
引言
在當今科技創新引領時展的背景下,創新力已成為一個國家的名片。2016年6月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2017年1月出臺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鼓勵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建設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管理制度,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和創業實踐,強化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創新創業導向,開展創新創業競賽,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前進入企業開展創新活動,鼓勵高校通過無償許可的方式向學生授權使用科技成果,引導學生創新創業[2]。創新能力是社會考量人才的基本指標。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由于IT行業的快速發展,技術推陳出新,對人才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高校計算機軟件專業傳統教學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基于“創客教育”模式,使用創課對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進行改造,是實施計算機創新型教育的有效途徑。
1教學現狀
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包括:學習和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知識、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和軟件工程等專業課程;學習和使用軟件開發語言,按照軟件開發規范進行軟件開發;人才培養目標是為軟件產業服務的專業型人才。由于IT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社會對軟件技術人才的需求是很旺盛的,但企業還是很難招聘到合格人才。這和IT行業知識更新快,而且競爭激烈、高校軟件人才培養規格滯后于市場兩方面都有關系。因此,高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教學現狀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原有課程教學內容固化
IT技術的發展是迅猛的,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快。回看軟件專業開設的許多課程,多年下來,教學內容一成不變且嚴重固化。往往行業中已經廣泛應用的知識與技術,在專業課程中卻沒有涉及。課程教學內容沒有得到更新和補充,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能力會大打折扣。例如,“數據庫技術”這門課程講授內容是關系型數據庫(SQLServer或MySQL),按照數據庫教材,把教學大綱的內容講授完,課程就學完了。這在以前關系型數據庫一統天下的時代,算是合格的課程。但在當今大型互聯網應用林立的商業環境下,NoSQL數據庫基于超大規模數據存儲的優勢明顯而廣泛應用。所以,要把NoSQL數據庫的內容加入本門課程,才能讓教學內容更全面,更適應行業的需求。再比如“靜態網頁技術”這門課講授內容是:使用“HTML+CSS+JAVASCRIPT”技術實現PC端網頁。但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今天,移動端網頁已占很大比重,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把移動端網頁的教學內容加入該課程勢在必行。所以,課程要適應外部行業市場的需求,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調整,打破內容固化,才能保證課程的實用性。
1.2課程孤立教學,課程間沒有形成聯系
在一些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沒有把課程放在整個課程體系中進行考慮,往往只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本課程內的知識講授,前置課程和后續課程的知識聯系沒有建立起來,影響后續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應用。例如,“Photoshop圖像處理”是“靜態網頁技術”的前置課程。“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要把靜態網頁制作中要用到的網頁素材制作、網頁效果圖制作、切圖等知識講解到位,在之后學習“靜態網頁技術”這門課時,對圖像應用的相關操作就能順利上手,否則就得補上這部分內容,影響教學進度和學習效果。再如“Linux網絡操作系統”這門課,教學內容往往停留在Linux系統本身的相關操作,那么知識的聯系度就不夠。在實際生產環境中,軟件的數據庫系統就是安裝的Linux系統中的。可以把“數據庫技術”課程內容與本課程結合,在Linux系統中進行一系列的數據庫操作訓練。這樣即做到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很好的實戰演練。所以,要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規劃課程,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即該課程承接了前置課程哪些知識,哪部分內容又為后續課程哪些知識做鋪墊,把外部知識和內部知識的聯系建立起來,一環扣一環地進行專業學習,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1.3實踐教學薄弱
開展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手段。但實際執行起來還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課內實踐教學環節中,便于教師指導與管理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但受到上課時間限制,一周就4節課,課堂上不能解決實踐項目中碰到的所有問題;在課外實踐教學中,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時間項目,碰到問題再請教老師。這種方式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加上學生自主性不足,學生實際動手鍛煉不夠。同時,在實踐教學中訓練的項目長期使用很少更新,與實際生產項目差距比較大。總體來說,實踐教學薄弱,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欠缺。
1.4新課程難于走進課堂
IT行業需要新技能人才,但相關的課程卻難于走進課堂。例如區塊鏈技術,截至到2018年4月,全球共27所大學開設區塊鏈課程,其中我國有8所學校,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供需比僅為0.15,整個行業急需專業人才[3]。盡管新課程的開設要進行大量的前期工作,要克服很多困難,但要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行業的步伐,讓行業緊缺的技術成為一門門新課走進課堂。
1.5師資跟不上
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樣對培養人才的教師隊伍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更強的教學能力、更好的綜合素質,但師資培養緩慢,制約整體教學水平。由于課堂上教的有限,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又太多,缺少針對性引導,學生只能摸索著學習,學生的自學負擔加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畢業設計項目實施效果差,部分作品專業水平不高而且完成度低;學生學了那么多門課,專業能力還是培養不到位,只能推到畢業實習甚至是應聘后的崗前培訓來繼續培養。所以,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和改善教學環境,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探索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迫切的需要。
2創客教育與創課
在眾多創新型教育模式中,“創客教育”是近些年涌現出來的熱門代表。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本義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4]。“創客教育”最初誕生于美國,并逐漸流行于其他國家與地區,后傳入我國,并開始在一些教育發達地區生根發芽。由于“創客教育”與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適應,中國創客教育運動如火如荼展開。“創客教育”成為教育界炙手可熱的研究課題。創課作為“創客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許多學者的研究切入點。其中,楊現民[5]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深入探究創課的內涵、特征、設計框架與設計流程等方面問題,為國內之后的創課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張瑞敏[6]等進一步分析創課的內涵與特性,分析了創客的教育與創客式教育的關系,傳統課程和創課的對比,并指出傳統課程向創課轉型的有效路徑。郭琳虹[7]提出了基于創課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的設計方案,并在實施中對課程內容組織方式、課程開展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得出創課對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促進作用的結論。韓靜薇[8]等對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視頻編輯”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根據創課的相關理論基礎對該課程進行創課課程開發與實施,得出創課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等方面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結論。創課的理論基礎已經比較完備,創課的實踐也有了比較好的效果,使用創課對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進行改造,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教改道路。
3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創課教學
作為工科專業,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開展創課教學,可以牢牢捉住“做產品”這個根本。產品要依托于軟件技術,產品類型比如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產品的定位要高于傳統教學項目,是能滿足一定的社會需求的創意型產品。明確了根本,也提出了高要求,接下來就遵循“學—研—創”的創課教學模式,學習做產品的相關的專業知識,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研究,最終創造出產品。以產品需求作為課程學習的開始,以產品實現作為課程考核的結束,在此原則下規劃和設計課程學習、研究、實施、驗收等各個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為了讓創課教學順利開展,實現做產品這個目標,需要多方面保障。
3.1加強學科內課程融合
開發軟件產品主要涉及前端、后端、數據庫和服務器這四方面技術。對應的每個技術開設一門或多門課程進行學習。傳統教學中,往往照本宣科,課程間聯系不強。在創課教學中,撬開課程間的界限,把這些課程的內容進行融合,側重呈現知識的應用場景和知識間的聯系。先把握知識的脈絡,再開展知識的學習。學習產品服務需要掌握的知識,根據產品的開發進度來安排學習內容。而學習知識的目標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做產品”。
3.2整合互聯網教學資源
數字化資源(視頻、PPT、文檔、題庫、源文件等)建設使用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輔助和補充。而往往埋下頭來拼命苦干,從頭到尾進行資源建設,不僅工作量大、效率不高而且成效也不理想。在全國在線IT教育火熱的大背景下,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已經被生產出來并放在互聯網上了。例如,慕課網、網易云課堂、網易公開課、騰訊課堂等互聯網在線教育平臺,就提供了許多IT類視頻教程并持續更新。要善于整合這些優質資源,不必重復建設,而是根據教學的需要,以搭積木的方式把資源組合起來。這種“拿來主義”讓我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借力用力、與時俱進,如此教學才更有全面性、前瞻性,教學質量才更有保證。在創課教學中,互聯網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通過互聯網,不僅可以學習到豐富而又前沿的專業知識,也是跨學科學習的有效途徑。互聯網教學資源整合必是創新型教育實施的有力手段。
3.3實施第二課堂教學
在創課教學中,課堂的主要功能是引導學習和答疑解惑。要完成“做產品”這個具有挑戰性任務,單單靠課內學習是不夠的,要在課堂教學外實施第二課堂教學。學生遵循教師的指引,針對教師給的學習資源,利用課余時間看視頻教程、讀專業書籍、寫代碼、調試程序。因為,課程結課時就要看到成果,時間是有期限的,產品必須做出來,但需要掌握的知識實在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太多。所以,要把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習上,耐心的學,踏踏實實的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隊學習、交流討論、請教老師,勇于鉆研,全身心投入到做產品的整個過程中。而只有經過知識的“浸泡”與“洗禮”,才能收獲能力的“成長”。
3.4建立教學反饋體系
在創課教學中,第二課堂的時間占課程總時間的大部分,即學生主要在課外學習。教師怎么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及時有效的給學生指導呢?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反饋體系,就很有必要了。在教學反饋體系中進行如下規定:學生反饋時間,比如規定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反饋內容,比如項目進展,本周學習了哪些內容,解決了哪些問題,遇到了哪些新問題,下周要開展方面工作等;教師的響應時間,比如規定教師在當天內必須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反饋手段方面,可以多種多樣,推薦微信進行反饋。因為微信使用方便且功能強大,通過微信發送文字、圖片、語音、小視頻和視頻通話等,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情況下的溝通交流。教學反饋體系讓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個高效協同的工作團隊,大家各司其職、緊密合作。教學反饋體系一旦建立了就要嚴格執行,這樣才能一步步地去實現“做產品”這個目標。
3.5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
自春秋戰國到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的地域概念基本形成,不同朝代涵蓋的區域范圍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都是指以河南省為核心區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現代的中原地區更多使用的是廣義的概念,是指以河南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周邊的山西省東南部、山東省西部、河北省南部和安徽省北部等地域。2011年,我國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指出,中原經濟區主要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鳳臺縣、潘集區,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和泰安市東平縣,區域面積28.9萬平方公里[1]。中原經濟區所涵蓋的區域,與廣義的中原地區涵蓋的區域范圍基本相同。中原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形成的核心[2]。“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為了生存所必須進行的基本生活行為,因此,飲食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有關中原地區飲食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論文、論著、研究報告及一些門戶信息網站上[3],但圍繞飲食文化這一主題進行的特色數據資源庫建設較少。因此,筆者對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原則、主題構成和類型構成進行了探討,以期推動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意義
1.1保護中原地區食文化資源
中原地區食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演變、融合與發展,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中原地區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沖擊,其文化資源生存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例如,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對方便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洋快餐普遍受到年輕一代的歡迎,這些都對我國的傳統飲食習慣有一些影響,對中原地區食文化有一定沖擊。同時,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飲食文化也對中原地區食文化有一定沖擊,法國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傳統飲食、日本和食及韓國泡菜文化等都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美食也在中原地區得到傳播,中原地區食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4]。中原地區食文化本身就是在交匯融合多個民族飲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在吸取其他國家飲食文化精華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飲食的優點,對中原地區的飲食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已刻不容緩。近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在編制《河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食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建設中原食文化數據庫能為政府機構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參考,推動中原地區食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持續開展。
1.2促進傳統食文化資源產業現代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原地區許多傳統食品企業,尤其是一些中華老字號企業,已無法跟上時展的步伐,出現了經營狀況不佳甚至虧損的局面,依托其上的一些傳統中原美食也瀕臨消失。因此,如何推動傳統食品企業實現現代化轉型,推動中原地區食文化的良好傳承和健康發展,是政府、食文化研究人員、傳統美食生產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中原地區的食品企業都在努力創新,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白象食品作為河南省的重要食品企業,是全國方便食品企業的領頭羊。為了發揚傳承中原地區食文化,白象食品將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現代營養學理念融入傳統食品中,開發了大骨湯面、河南燴面等食品,吸收了中原傳統飲食文化的精髓,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能從一碗香噴噴的面中找到“家鄉的味道”。因此,建設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能為傳統食文化資源產業實現現代化轉型、升級發展提供支撐。
2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原則
2.1特色突出原則
特色突出是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建設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中原地區食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突出中原地區食文化的特色,充分發揮特色數據庫的資源優勢,增強中原地區食文化的實力,推動中原地區傳統食品產業的升級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2.2共建共享原則
為了避免信息資源建設的重復、浪費,相關部門應在建設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遵循分散建立、館際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則,統一數據庫的建設標準和評估體系,充分整合資源,實現資源的互通,為中原地區讀者提供特色鮮明、資源全面、檢索便利的信息資源庫,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效能。
2.3實用性原則
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相關部門要依據實用性原則建設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在盡可能節約建設成本的前提下收錄重要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實現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加大對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宣傳、推廣力度,引導更多的讀者了解數據庫、使用數據庫。
2.4先進性原則
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作為數字化大背景下的產物,需要先進信息技術與成熟管理方式的支撐。因此,相關部門可采用“區塊鏈”技術建設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將其建設成容量大、兼容性高、安全性強、搜索便捷、速度快、準確度高和擴充性強的新型數據庫,保障數據庫的先進性。
3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主題構成
3.1食文化風俗
食文化風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受環境的影響,在食品原料選用、加工生產、食用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普遍、獨特的傳統習慣。中原地區食文化古老、活躍,特色鮮明,主要體現在原料選擇、加工方式、飲食禮儀等方面。原料選擇主要體現在平原地區對小麥、大米等大宗糧油的選擇,偏遠地區對玉米、小米等雜糧的選擇,中原西部地區對牛羊肉等原料的選擇等;加工方式主要體現焦作地區的土炒面饃、武陟的炒制油茶等;飲食禮儀主要體現在中原地區民眾根據《禮記》對進食的規律、禮數、章法和禁忌等進行了規定。這些習俗都有明晰的總結和具體的守則,現代人在就餐時仍然能夠遵守這些習俗,如主客座位的安排、敬酒時的端杯方式等。食文化風俗是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一個重要主題,因此相關部門應對記載食文化風俗的相關文獻進行收集、整理。
3.2特色飲食
中原地區不同區域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飲食,如:河南省的代表性特色飲食有馬豫興桶子雞、真不同水席、逍遙鎮胡辣湯、黃河大鯉魚等,河北省的代表性特色飲食有碗、永年驢肉等,山西省的代表性特色飲食有上黨臘驢肉、晉城過油肉、石子餅,安徽省的代表性特色飲食有丁里羊肉湯、濉溪雙堆面魚、太和板面、利辛撒湯和公山豆腐宴,山東省的代表性特色飲食有高唐驢肉、定陶燜子和泰安煎餅等。地方特色飲食是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一個重要主題,因此,相關部門應對記載這些地區特色飲食來源、制作方法、食用方法、民間傳說的相關文獻進行收集、整理。
3.3食文化遺產
中原地區食文化遺產是指中原地區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建筑、人類文化遺址,如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新密李家溝遺址、淮南八公山淮南王煉丹遺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被廣泛認可的能夠體現中原地區食文化特點的文化活動、文化表演、知識、技能等,以及承載食文化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等,如淇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原農耕文化”中收藏的三千多件中原地區的農耕老物件,仰韶文化遺址中保存的酒器、酒具,《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酒樓、飯館、食店、茶肆等。食文化遺產是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一個重要主題,因此相關部門應對記載食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
3.4食文化名人
在中原地區食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原地區孕育出一些食文化名人,他們提升了各個時期的食文化水平,在傳承、發揚食文化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食文化名人是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一個重要主題,因此相關部門應對記載食文化名人的相關文獻進行收集、整理。
4中原地區食文化特色數據庫的資源類型
4.1出版文獻
目前,中原地區食文化相關的出版文獻主要包括圖書、期刊、會議文獻、標準文獻、學位論文和政府出版物等。圖書主要包括食文化相關的教科書、科普讀物和生產技術圖書,如《食珍錄》《飲膳正要》《中國饌食文化》《飲食文化》等;期刊主要有《中原文化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等與食文化相關的期刊;會議文獻主要包括在國際或國內食文化學術或專業性會議上發表的論文,如《中原食品文化研究論文集》收錄的相關論文;標準主要是指傳統食品現代化加工涉及的相關標準,如河南省地方標準《油茶》;學位論文主要包括相關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碩士、博士論文,如《仰韶文化時期陶質食器造型設計研究》;政府出版物主要包括中原地區各省、市、縣政府部門及其設立的專門機構出版的與食文化相關的文獻。
4.2網絡信息資源
一、引言
現有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尤其是利用大數據進行識別和趨勢預測使得原本無法實現的一些管理決策成為可能,為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失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尤其是在財務制度管理方面,每天涉及到大量的財務信息,以前的紙質化財務數據處理困難,管理成本高,大數據系統的到來可以有效的提高數據處理、分析和問題解決的效率,被各個部門廣泛的應用,如高校財務管理系統等。
二、現有財務制度管理存在的問題
1.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對于大數據的挖掘還不夠充分
現有的財務管理系統對于財務大數據基本處于基本的信息管理和統計的層面,對于財務不同類型的數據并沒有進行歸類和處理,造成大量的數據只是完成了信息化,但是智能化和決策上應用并沒有體現出效果。而現有的財務信息和決策尤其是高校財務預算和決算信息都要求盡量準確,能夠有效的控制財務流,這些要求就必須充分的發揮大數據的分類和處理的能力。
2.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對于大數據的信息安全還不夠重視
目前的大數據信息涉及到較多的財務信息,可以有效的刻畫相關的部門一段時間內的現金流的走向,所以政府和企業對于大數據的信息管理相對到位,注重對于數據的保密,但是高校的財務大數據處于數據的孤島,對于大數據的管理各個高校不盡相同,導致對于高校財務大數據的管理亟需加強,進而保證財務大數據的安全管控。
3.現有的高校對于財務和大數據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不到位
目前,對于高校的大數據和財務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還不夠到位,高校目前的事業單位管理制度導致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滯后于企業等,導致高校的財務人員固定的處理相關的工作,阻礙了學校財務大數據的發展。
三、改進措施
以上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高校大數據財務的進一步推進,并進而阻礙了利用大數據進行財務的有效決策的能力,隨著現代財務制度實時性、高效性、準確性等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的處理這些問題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強化對于財務大數據的挖掘
充分的挖掘大數據信息,可以有效的理解一段時間內資金的走向,進而分析相關的關聯性,對于下一步的財務數據的預測和分析也起到有效的評估作用,可以實現對于下一步資金決策的有效支持,幫助高校管理人員的準確定位。具體就要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利用大數據的模型將這些數據之間的分類和識別結果予以程序,同時進行后期的短期資金走向的預測,實現財務數據的可視化和預測性。
2.強化信息鏈的安全管理
大數據是21實際最具有價值的資源,掌握了大數據也就可以根據這些大數據分析和預測出相關部門的經濟走向和決策戰略,因此,對于信息安全的防護非常重要,高校作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部門,對于大數據的有效掌控和安全防護也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區塊鏈等技術,設置高校部門區域預算和中心總決算一體化管理制度,保證高校的相關的信息不被危險機構所利用,將國家重大項目的相關資金的預算安排和資金流向合理有效的管控,實現財務的安全可控。
3.強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加大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可以促進高校人才充分的挖掘財務大數據的相關信息,構建智能化、一體化、數字化的財務管理制度,既能提高財務處理的效率,同時又能幫助決策部門及時的了解自己的走向和下一步的資金缺口的風險,提高高校財務決策制度的管理有效性和針對性。
四、結語
提高高校大數據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對于提高高校財務的科學管控意義重大,論文針對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對于大數據的挖掘還不夠充分、對于大數據的信息安全還不夠重視、對于財務和大數據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不到位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相信隨著大數據的發展,高校的財務管理必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在貨幣超發的當下,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體制得到了越來越多擁躉的支持。中本聰是誰已不重要,金融體系的自省才是比特幣帶給當下最寶貴的財富。 比特幣洗白
中本聰的大名自比特幣創立之初就一直是個謎。他究竟是誰?
9年間,被懷疑是中本聰的人不下15個。直到2016年5月,最被認可的中本聰本人選擇向世界坦白。澳大利亞企業家克雷格?史蒂芬?賴特通過媒體宣布,自己就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賴特公開展示了屬于中本聰的比特幣。除此以外,賴特還展示了一筆發生在2009年1月的交易,中本聰向幫助構建比特幣協議的程序員轉賬了10個比特幣,這是有史以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賴特出生于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今年47歲,現生活在悉尼。2015年,他在一個比特幣投資者大會上自我介紹時說,他曾是一位學者,從事商業研究,擁有法律博士和統計學碩士學位。他是一名數據安全的專家。從技術能力層面來看,賴特基本具有成為“中本聰”所需的一切。因為他其中一個公開的身份是一名來自悉尼的查理斯頓(Charles Sturt)大學的兼職講師,甚至還上過CCTV海外新聞頻道的電視節目。
同時,賴特還有數家公司,旗下一家名為Hotwire的公司是在2013年以價值230萬美元的比特幣創立的,約占當時市場上所有比特幣的1.5%。
除此之外,他還擁有一臺名為“郁金香”的超級計算機,性能位居超級計算機500強第15名。這也很難不令人想象是用作挖礦的設備。
但在賴特自證后不久,維基百科中就提出了質疑。最關鍵證明是匯入比特幣至2009年的比特幣第一筆交易的地址,該地址被視為是中本聰所有,并要求表演匯回,BBC記者將0.017個比特幣匯入,但最終沒有匯回。之后賴特宣布放棄證明自己是中本聰。
雖然中本聰究竟是誰又一次成為了無頭懸案。但是比特幣的地位正在逐漸被金融體系所接納。
比如,美國佛羅里達州政府擬定義比特幣為金融工具;全球最大比特幣ATM網絡Coinsource則完成紐約14個比特幣ATM安裝,總數突破100臺。此外,俄羅斯聯邦信息技術和通信部宣布計劃于2019年實現區塊鏈合法化。日本支持比特幣支付法案生效后,已有18家公司申請獲得執照成立交易所。 躺槍不冤
然而看似前景大好的比特幣卻意外的在最近遭遇了“劫難”。
WannaCry在5月可謂大出風頭。其席卷了世界多國機構、個人所用電腦。
包括美國、俄羅斯、整個歐洲以及中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迅速中招,我國眾多的高校內網、大型企業內網和政府機構專網相繼受到感染。電腦被感染后需向黑客支付高額贖金,才能解鎖計算機中的文件。
有意思的是,支付贖金只能使用一種名為“比特幣”的虛擬貨幣。也因此,WannaCry在中國被翻譯成了比特幣勒索病毒。
這場荒誕的鬧劇勾畫了曲折的劇情。全球幾十萬臺電腦宕機、殺毒軟件公司瘋狂借機營銷、網絡安全股票瘋長,然而設計病毒的黑客僅賺不到20個比特幣,比特幣因為被指定為贖金的唯一支付方式而應聲下跌。面對如此結果,比特幣可謂無辜躺槍。
為何一個電腦病毒之火令比特幣的市值蒙受了不少損失?
比特幣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于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后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歸根結底,去中心化、隱匿化、便捷性以及稀缺性構成了比特幣的特質。用這樣一種不受監管體系監控、支付交易便捷且具有極強的保值升值空間的虛擬貨幣當贖金,對于這些不法之徒而言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WannaCry被冠以比特幣勒索病毒也并不算冤。 對抗央行
中本聰的論文于2008年發表,當時正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之時。各國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的能力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信用破產屢見不鮮。
也是從2008年開始,美聯儲推出了大規模且持續至今的“量化寬松”政策,其本質上就是大量印美鈔從而刺激經濟,推升金價上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已故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就曾經設想,用一個自動化系統取代中央銀行,以穩定的速度增加貨幣供應量,消除通。他甚至提議廢除美聯儲。
經濟學家的構想幾乎可以等同于比特幣設計的初衷。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
在比特幣的世界觀里,政治和經濟都是不客觀因素,正是出于政治、經濟的考量,貨幣的發行量始終是由某個團體所決定的。
而依據中本聰的算法,比特幣的發行量是可控的,這樣可以避免無限印錢的中央銀行最終導致通脹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