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2: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計算機專業碩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其應用領域比價廣泛,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績。大數據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根據各個領域的需要,大數據技術也不斷在更新,以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大數據技術主要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領域中,能對數據進行科學整理、處理、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互聯網+時代,各個領域工作基本都離不開網絡,網絡時代數據量增多,如何科學有效的進行數據處理,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技術的產生,對數據的處理起到重要作用。
二、大數據技術應用前景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在數據分析領域中,對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應用,對科技的交叉融合發展也有著促進意義。科技交叉融合是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現在很多問題利用一種技術不能實現,需要多種技術結合使用,促進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符合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科技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企業發展需要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技術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這也是大數據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重要因素。
現在各個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復合型的高級技術人才,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對促進其它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大數據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現代實際的應用型思想起到重要作用。大數據技術在其它行業中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作用,大數據技術對促進其它行業的技術更新與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大數據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其它行業發展的需要,需要在技術上不斷更新,優化環境,完善其職能,為企業行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大數據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提升,符合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需要。大數據技術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根據各個領域的需要,大數據技術需要不斷完善技術,以適合現代各個行業發展的需要,大數據技術能為其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三、大數據技術在高校非計算機專業中的應用進行
(一)大數據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電子商務在互聯網+背景下得到快速發展,為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電子商務專業在大數據技術作用下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以適合現代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需要,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需要符合現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需要。在電子商務體系內發揮大數據的優勢,能有效建立完整的商務監督體系,企業決策機制以及運作模式也要依托大數據技術的信息處理功能。電子商務產業的職業崗位能力涉及到大數據知識,電子商務專業在課程構建的過程中需要把大數據相關知識納入課程體系中,能為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提升起到保障作用。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對提升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手段提升等都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二)大數據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對促進會計行業改革,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完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提升學生職業技能起到重要作用。會計的職業崗位能力涉及到海量數據,會計信息化時代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會計的工作職能起到重要作用,符合現代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要。大數據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尤其在會計信息系統建設中的應用,對提高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會計行業涉及到數據很多,數據的種類、數據的形式都是多樣化,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數據比傳統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會計行業的改革起到重要的技術支持作用,符合現代會計領域中的應用需求。總之,大數據技術在非計算機專業中的應用對促進其教學改革起到技術支持作用,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大數據技術在高校非計算機專業中的應用是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高校專業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大數據技術尤其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處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適合互聯網+時代,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發展的需要。
【計算機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我國大數據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李亭亭,趙英豪.電子商務.2016(06).
[2]探討大數據技術在疾病防控上的應用[J].黃文莉.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06).
【前言】“互聯網+”指的是現代“互聯網思維”的不斷深入以及不斷實踐所獲得的經濟效果,在促進經濟目標不斷發生演變的過程中,推動社會各行經濟體在實體中的綜合活力,為我國各行各業通過信息化的作用促進改革、創新、發展等多方面的發展提供相對廣闊的網絡發展平臺。簡單來說,“互聯網+”的意思就是互聯向以及傳統實體行業的有機結合,但并非是簡單的兩者結合,是通過充分利用當前處于良好發展階段的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的信息化平臺,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結合傳統經濟行業,通過改革促進新型的發展戰略。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網絡教育平臺的研究意義與目標
從當前發展階段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模式出發,通過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聯網技術的作用非常廣泛,不僅能夠不斷提升教學資源在信息化管理之下的管理質量,也通過這種新時代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機的有機結合,引起了院校學生個人動手實踐能力的關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所建設的專業性網絡教育平臺,對于計算機這種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開發起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通過合理引入網絡教育平臺的技術,不僅能夠為院校教師在實踐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提供合理的技術依據,通過有機結合網絡教育平臺的信息化處理模式,過去大量的教學資源得到科學性的整合,并將整合以后的教學資源投放到實際的培訓項目中,同時擴散到網絡教育平臺中,為廣大的學生提供信息化的教育服務,除此之外,利用當前計算機平臺的廣泛應用以及學生的興趣,加入網絡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更高端的學習途徑,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全面貫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自由運用,通過有機結合學習理論以及學習的實踐過程,使廣大的學生群體能夠更加深刻掌握個人的學習所得。
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目標:在通常的情況下,教學資源的主要載體包括:教師資源、學生資源、教務管理資源等,如何實現整體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并發揮更加全面的作用,需要從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基礎上,再加上與課程教學模式的無縫銜接,通過課程設計員以建設精品課程的目標融合到教育資源綜發展的建設工作中。創造更加簡單通俗易懂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員往往只需要通過聯網功能,就能夠將現有的不夠完善的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編輯與調整,改善以往課程設計員在互聯網課程建設的高門檻條件,令課程設計員能夠自由地在教育網絡資源的平臺上自由上傳教學課程,同時加上管理員資源維護的身份,即可自由操作課程的編輯與課程站點的建設工作;為廣大的師生以供網絡教學資源的需求,師生可以自由地獲得所需教學資源,并且能夠參與到實際的課程設計工作中,而教務管理團隊則可以利用資源平臺的網絡作用,審核并監督教學課程的設計與資源建設的實際情況與進度,有效促進課程中心與資源中心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將課程中心作為重點的資源平臺建設,能夠有效避免院校重復投資的情況,課程中心能夠促進教學資源的開發,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方便學生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在網絡教學資源的平臺上完成綜合教學資源的控制與利用。
二、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框架設計
網絡教學資源整體的框架設計原理需要從不同學科、課程信息等資源實施分類,通過管理員定期的上傳與管理,每一個課程模塊中都可以引入與課程有所關聯的學習資源;包括幾個重點模塊。
(一)個人用戶的自主管理
用戶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團隊,通過個人賬號的申請,并通過注冊認證,從而產生的訪問記錄等資源。
(二)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指的是綜合性教學資源的管理,應當設置嚴格地權限認證與合理的分配,用于系統日志的管理工作。
(三)教學課程資源的管理
課程資源的管理應用于資源庫的管理,該途徑需要有權限資格的個人用戶才可進入,用戶可以自由地根據教學資源的不同分類將網絡教學資源進行上傳、維護、利用等操作。
(四)教學資源評價管理
針對有權限資格認證的用戶可以對教學資源庫所有的教學進行瀏覽,同時還有評價功能,提供用戶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以及發表個人的教學觀點,并提出個人對于該模塊的教學資源在細節中的改進,通過反饋與意見的方式,完善教學資源庫并提升整體的資源質量。
(五)在線交互系統
在線交互系統的目的在于降低網絡的實際流量,通過組播技術的干涉,保證在線交互系統的流暢運行環境。在線交互系統是一個相對復雜的仔系統,具體功能包括:同步瀏覽、文字交流、語音交流、白板繪畫、幻燈片白板繪畫等方面的發送與接收工作,統一系統內部中的教師與學生能夠利用該系統進行學科、課程知識的自由溝通與交流,簡單來說,就是教師與學生的網絡答疑功能,通過網絡的作用,優化了教師與學生關于教學與學習的工作效率。推薦閱讀>>>>分析計算機網絡工程安全問題
(六)考試系統
考試系統子的具體作用包括: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和教學大綱,在系統上上傳考試的試題,系統自動生成試卷,通過線上功能考核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考試系統的管理人,不僅只有教師能夠進行操作,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能夠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上傳試題,該系統能夠自動辨識服務對象,根據不同的權限,教師的權限能夠自由針對試題進行錄入、修改、瀏覽、審核和試題資料庫的導入與導出等功能進行操作,而關于學生的權限則包括:自由瀏覽課程試題,線上實現答題功能,在提交試卷之后系統會自動計算分析成績單并上傳。
(七)基于Web的教學管理系統
基于Wcb的教學管理系統是目前相對通用的一種管理系統,可為廣大的師生提供數據信息上傳、管理以及無條件下載的功能,同時系統當中的Web界面,能夠提供信息專欄的動態開發,以及專人制文檔的權限內支持樹型文件目錄結構的文件管理功能,包括普通的文件目錄、超鏈文件目錄的動態開發與刪除,并保留權限內隨時可恢復已刪除文本目錄的權利,用戶也可以隨時修改文檔的目錄屬性,以及新用戶的注冊管理,為廣大的用戶提供更加自由地個人權限管理,除此之外,系統也可以自動根據不同用戶注冊的級別來實現對用戶系統在功能上的使用提示以及針對用戶個人系統中大量信息作出訪間處理。幫助用戶維護個人系統的文檔、信息內容。同時還具備分布信息的功能,保障用戶的文檔信息能夠及時更新,降低中間有可能出現的任何環節,影響用戶系統管理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根據發展的需要,我國社會經濟行業需不斷跟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腳步進行深入的改革,而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如何實現"互聯網+"網絡教育平臺的建設,需要從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模塊與職業教育的條件上出發,與時俱進根據“互聯網+”不斷發生變化的最新特征進行深入研究與了解,合理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促進教學資源共享功能的發展。
【計算機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趙國慶."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與應對[N].光明日報,2015-06-09(14).
[2]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等.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隨著國家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該技術的核心計算機產業也成產業發展的中間力量,是未來幾十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卻到了一個瓶頸階段,一方面企業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應用人員、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另一方面,各層次學校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中高層次人才層次不高,低端人才偏少的狀況。對于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找不到合適的計算機方向的工作崗位,專業對口率不高。如何使學校教學和社會需求相適應相促進,如何定位中職層次計算機專業,這成為中職學校計算機人才培養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計算機專業開辦時主要延續了高等院校的課程體系,內容重理論而輕應用,課程設置上廣散網,不注重精細化和專業化,而且不以中職學生本身的學習和接受能力為出發點,而且專業教學內容相對固化,與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社會人才需要的靈活化嚴重不對等,與中職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對等,這就需要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充分理解市場對計算機藍領人才實際工作技術和能力的需求。
(二)人才培養方式比較單一、方向不清晰
很多學校在開設相關專業時并沒有深入調查當地企業計算機應用人才需求的狀況。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向存在不合理現象,這就造成了這些學校計算機專業定位不明確,培養目標模糊。學生也就缺乏科學引導,嚴重影響了學生后期就業。
(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較弱
中職教育受傳統高等教育影響,重專業輕基礎,重書本輕實踐,忽視了中職教育職業教育的本質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職由于學生本身學習基礎差,領悟力不強,思考能力缺乏,這時如果還忽略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必將造成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人才需求的脫節。
(四)單一評價不能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過去我們一直采用普通中學的評價模式,以學生成績為主,主要是老評價學生,這種評價方式已不能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技能也起不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建議
針對上訴問題,當前中職學校又該如何才能夠制定出合理的計算機藍領人才培養方案呢?筆者在充分研究當前計算機產業的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狀況,再結合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和筆者多年計算機教學經驗,總結得出以下幾點。
(一)培養目標要明確
要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首選要了解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能夠到達的層次,根據企業對計算機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定位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藍領方向,計算機藍領的培養目標應為企事業單位培養最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服務人員或為相關軟件開發企業培養底層的軟件代碼編寫人員。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培養具有相關職業領域理解與溝通能力,注重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認真貫徹黨或國家的職業教育方針和政策,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并重,企業實踐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真正做到校企融合,共同辦學。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企業對計算機藍領人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明確計算機藍領的主要工作包括:在軟件工程師的指導下,依照軟件計劃書,編寫子模塊內的規范化程序;整理和編寫軟件資料和文檔、測試記錄、會議記錄;進行數據(程序、軟件文檔)保管、備份;從事軟件的模擬用戶測試;為用戶提供售前售后服務;進行桌面系統、嵌入系統軟硬件的維護;網絡、網站的日常維護等等。在行業專家的幫助指導下,結合學院的辦學實際情況,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出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采用技能為主的培養模式。在一學年主要培養基本技能,二學年主要培養職業技能,并要求進行企業實踐,三學年主要為崗位技能培訓,通過企業實踐和頂崗實習來實現。
(三)重構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計算機藍領人才的培養,重在計算機的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并根據專業方向,通過理實一體化,校企合作,構建起模塊化下的項目課程體系。以軟件藍領為例,沒有關系數據庫的理論基礎,不懂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可能并不會妨礙學生去使用工具開發出用戶層的界面或者數據庫的基本應用程序。在技能為主的培養目標下,讓學生首先掌握好最基本、最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較淺的程度內掌握一到兩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之后根據企業的應用需求,學習市場較流行的、更加專用的軟件開發工具和技術。
構建出模塊化課程體系后,還需要結合工作崗位的實際任務來確定教學內容,要擯棄傳統的講授式加上機操作的教學模式,從應用中學習,采用項目式教學、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參與一個實際項目的應用開發中,真正了解和掌握軟件的開發的過程和開發技術。教學內容最好以任務單的形式構建,要形成項目化課程與教材,需要有配套的教學資料。
(四)創新教學評價體系
在教學評價中,我們要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手抓,并設置相應的權重。一方面設立統一的試題庫,采取抽考的方式作為結果考核的檢查手段,以此來衡量與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同時也是鞭策學生積極學習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注重每一個教學任務的過程考核,要結合任務特點,設置合理的考核標準,并從師評、組評、互評、自評等維度多方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表現。
總的來說,計算機藍領人才的培養一定要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對人才需求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并要求加強校企之間交流溝通,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切實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企業需要的人才。
摘要:軟件工程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工程實踐性非常強,相關理論與技術也發展非常快,為適應社會要求,培養高素質的軟件工程技術人員,文章提供了在課程教學方面所作的積極的教學方法改革。從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三個重要階段,分別闡述了“案例”;教學法的實踐過程,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次探索。 關鍵詞: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是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計劃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研究軟件開發與軟件管理的綜合性工程學科,工程實踐性非常強,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程序開發能力,而且要具備軟件項目的整體管理概念,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滿足該課程的需求。另一方面,與該課程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的發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新的理念、新的開發工具層出不窮,這給課程體系結構的建立、教學資料的選擇和積累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專門成立了軟件工程課程組。針對該課程的特性,多次召開教學研討會,交流教學體會和有關教學資料,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在吸取國外同類課程Software En- gineering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將軟件工程專業素質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善的教學規范。總結起來,可以從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等三個方面來看。
一、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教學準備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根據教學大綱,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列出該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與相關課程的聯系,從而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可以包括以下3方面: (1)知識目標:了解“軟件工程”;這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掌握與大型軟件系統相關的規劃、分析、設計、實現、測試與維護等概念、原理、方法、工具與過程;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管理方法。 (2)能力目標:體驗軟件工程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特別注意吸取教訓;訓練實際軟件工程動手的能力,培養綜合應用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并學會與他人交流。(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其次,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課程組成員充分交流教學體會和相關教學資料,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先進的軟件工程理論和應用實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刪改,增加了軟件工程學科發展動向的介紹,加強了包括項目管理、版本控制、建模工具和調試工具在內的各種現代軟件工程開發工具的使用介紹,編制了內容豐富、聯系實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一方面,為訓練學生對現代先進軟件工程技術及其前沿理論發展的敏銳性、提高學生雙語學習的能力,收集準備了大量原版技術文檔;另一方面,為了培養學生自覺應用軟件工程碩士論文的理論分析問題、解 28決問題和使用工具軟件的專業能力,配合理論教學, 設計了完整的、具有實際工程意義的綜合型軟件項目實驗,并為此建立了案例庫,為每一個案例提供詳細的分析參考說明。
二、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教學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重點采用理論與實踐密切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項目開發實踐中自覺應用軟件工程理論。首先,讓學生了解整個課程的結構與重點,以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列出該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體系,以及各單元或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再按單元或章節分別列出知識能力結構體系。按照教科書的章、節(課)的順序,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列出各知識點的內容,并標出各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同時注明哪些知識點屬于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其次,在課堂講授中,采用多媒體方式,提高講授信息的先進性和現實性。同時開展指導性自學, 提倡和鼓勵學生閱讀英文原版教材及其參考書。通過一系列討論會,訓練學生對大量新信息的接收消化能力。在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實踐過程中,通過案例研究,把綜合型開發實驗劃分成若干練習單元,進行舉一反三;然后,學生按教師組要求組成4~6人的項目小組,扮演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分工協作,模擬練習,參與項目管理和開發,從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和體會整個軟件工程項目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思想,共同完成實驗項目。教師加強在實驗過程中的指導作用,要求各項目小組分階段提交討論記錄和項目工程要求的里程碑成果。具體實施過程: (1)選題分組在開始理論教學之前,通過案例研究,向學生提供典型的軟件案例,可來自案例庫。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題目,組成項目組,并選取項目負責小組長。每小組人數最多不超過6人,各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分工、控制進度等,對小組成員的最終實驗成績有5分浮動調整權;引起過半數組員不滿意,改選組長;組長帶領全組順利完成任務, 總評可以加5分。主要要求是讓學生體驗軟件工程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特別注意吸取教訓;并且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單干戶將得不到成績。 (2)階段驗收根據理論教學的進度,各個項目開發小組將提供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大致將提交如下幾個成果:可行性分析報告;需求規格說明書;項目計劃書;總體設計報告;詳細設計說明書;軟件測試報告;各課題組進行合并,現場驗收軟件期末最終版;項目開發總結報告;用戶使用手冊等。每個階段都將嚴格按照軟件工程碩士論文的管理方法進行評審活動,并提供給大家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首先,每個項目組都將匯報、展示自己的成果。主講老師和其他同學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每個項目組的匯報情況、里程碑成果、文檔質量進行評審、打分,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每組演講結束后, 分組討論,按階段評分標準給出除自己組外的幾個組的分數,并寫出評語。教學實踐以課題小組為單位完成綜合實驗項目,教師本著訓練同學交流能力的目標,制定一些分組標準。下圖就是需求分析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階段的一個評分標準示例: 最后,主講老師要進行總結點評,既總結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又點評學生的表現,幫助學生整理學習內容,鼓勵積極性。 (3)成績評定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理論教學,還包括案例分析、討論,結果展示匯報等,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根據各個項目小組的整體完成情況和各個成員在其中的表現綜合評定每個學生的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既包含項目小組負責人打分,又包含教師的評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項目的主動性,以 29防止部分小組成員不參與項目完成而又蒙混過關的現象。下面將具體描述本課程的考核辦法。
三、教學考核本課程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踐環節。每個學生的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課程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實踐成績占30%,期末筆試占60%,平時考勤占10%。其中,理論部分的考核以筆試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實踐成績的評定包括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兩大部分,各占50%。小組成績由各個小組階段成績的平均值與系統最終驗收的情況(包括系統是否達到需求規格說明中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文檔是否全面、合理、規范,源程序編寫是否規范、可維護性好等方面)組成;個人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成績主要由小組長根據個人在組內的表現和工作給出,約占50%,另外50%的個人成績由最終答辯時主講老師根據答辯成績來評定。小組長的個人成績由老師根據其組織項目組完成軟件開發的具體情況和其管理質量(如分工是否合理、進度安排是否合適、軟件質量如何等)來綜合評定。教學實踐過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管理,分工協作,既鍛煉了學生參與項目管理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掌握各小組成員的實際完成情況,強化學生各種現代軟件工程開發工具的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按規定提交討論記錄和項目工程要求的各種文檔。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科學的綜合成績評定方法。該考核辦法較為科學、公正、合理,學生普遍能夠接受,并且極大地推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反映良好。
在進行計算機數據庫建立的整個過程中最開始就需要對計算機基礎框架進行設計,并且同時需要對計算機中的數據庫進行改進,而計算機軟件的運行是需要通過網絡這個媒介來作為支撐,要不然計算機系統中的軟件就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系統數據庫的搭建過程中要考慮到這些相關的影響因素,整個系統的各子系統之間相互之間需要形成良好的交互關系,最終才能使系統的軟件運行,同時也可以保證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的安全性。在軟件工程數據庫一開始建立初期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應用范圍,這樣就能夠高效地做好計算機數據庫的管理工作,在初步形成了數據庫的總體構架之后,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功能的完善,提升整個軟件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并解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漏洞,當這個軟件在不斷更新升級改進后它的功能將會越來越人性化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在抵抗外界的干擾方面也是會做得更好,此外數據庫也要及時進行更新以免出現使用故障問題。編程技術是形成計算機數據庫的基礎,各功能的協調是解決軟件技術問題的主要途徑,軟件在開發出后投入市場讓用戶進行使用中要有效利用好計算機數據庫中的資源,使得軟件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進行自動更新,來解決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增加一些必要的功能。在做軟件過程中工程師要合理的選擇匯編語言,然后進行軟件框架的編程,這樣就能更好的做出所需的軟件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2數據庫文件建立
2.1類型比較
數據庫需要處于讀取的條件下才能對數據庫的文件進行建立,為此在數據庫進行數據建立的最初階段需要做好對比工作,防止出現在讀取的過程中出現數據的丟失卻不能及時發現的問題。通常采用對比的數據讀取方式更能夠保證數據讀取的穩定性,同時在文件讀取出現問題時也更能夠直觀的發現問題,也更能夠找到合適的類型。在文件讀取時要做到節省計算機的存儲空間,并且短時間地對數據進行讀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可以保證軟件運行的流暢度和穩定性,更不容易出現運行故障問題。
2.2創建數據庫
一般情況下是在文件建立之后進行數據庫的建立,并且在創建之后系統將會對訪問的權限進行限制,會限制用戶之后的相關操作,特別是在當系統出現一些問題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時,由于權限限制的原因將需要對各方面進行調整,需要更加有效的關聯才能使得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有較高的保障。為了保證系統的穩定可靠性可以采用分模塊的形式來對系統的多個功能進行逐一控制,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數據庫各功能的穩定性,保證系統的流暢運行。而一些在外部安裝的軟件就相對來說在對數據庫創建時簡便很多,在對外部軟件進行安裝時可以采取私人模式的安裝方法可以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同時需要根據軟件的具體特征來建立合適的數據庫,保證數據庫中的資源能夠充分利用,此外還需要不斷對編程技術進行改進。為了能夠保證系統在系統出現問題數據丟失的情況下保證系統快速的快速恢復運行,需要對數據庫中的信息做好備份工作。
3對數據庫文件的訪問
3.1面向對象的數據庫存儲模式選擇
分區之后就可以進行數據庫存儲模式狀態,但是這項功能又存在多方面的安全問題。數據庫的存儲的作用就是對用戶的各項權限進行一定的限制,以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這種訪問權限是被分為多個訪問級別,不同類型的訪問用戶,進入系統的頁面信息也會有所區別,主要目的還是在于保證系統的安全和穩定。建立了文件類型數據庫后,更加有利于文件的訪問,在進行系統的功能設計時需要重點針對這一方面,要做好合理優化系統資源,保證系統高效穩定運行。
3.2數據庫文件的加密保護
文件加密主要是防止用戶的個人重要信息被他人盜取而采取的保護措施,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主要的措施就是通過對用戶的信息根據信息的重要程度來設置,在用戶進行使用時需要設置登錄密碼來保證信息安全,同時在登錄數據庫時也需要密碼,這類分等級分類型的密碼設置可以保證技術人員高效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保證數據庫和用戶的信息不會被木馬等其他病毒攻擊竊取信息,損壞計算機系統,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對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選擇問題可以通過加密選擇來解決,通過結構優化來解決功能沖突問題,最終保證系統處于一個安全穩定的狀態下運行。
3.3數據存儲模式使用方法比較
使用方法的對比過程影響著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同時在軟件處于工作狀態下進行判斷系統是否處于不穩定運行的狀態,最終技術人員根據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而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同在網絡如何進行選取完全看之前設計時的功能選擇,以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決定的,最終可以達到提高系統穩定性的作用,而這種解決策略在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入侵系統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保障數據庫的信息安全方面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一般性的軟件技術問題,在這種模式下軟件都能穩定運行,此時在系統獲得到信息后能夠自動進行選擇分類,這樣就能保證數據庫調動數據的效率和速度,同時軟件也會根據具體要求進行自動更新,而這都需要各系統間高效配合才能實現。同時系統會對各模式進行篩選,找出其中的問題,優化整個運行系統。
3.4開發設計中的編程技術選擇
保證軟件系統的穩定性是選擇哪種編程技術的重要參考標準,得到編程技術能否保證資源的高效利用,還有保證系統穩定性的能力。通過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編程來解決系統的一些相關問題,當系統出現不穩定時要及時發現問題所在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軟件不會出現較大的功能問題影響到軟件的正常運行。相關的技術人員在進行問題診斷時也要針對性的進行檢查,保證系統能夠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下持續安全運行。所以軟件運行的穩定性和編程技術的選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編程技術選取的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軟件運行的穩定性,因此要選擇最為適合特定軟件開發的編程技術。在一開始的軟件開發階段遇到問題可以對軟件開發的基礎框架進行優化,以保證之后的開發能夠有效進行,這就對編程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程技術能夠實現軟件特定功能的同時也要保證軟件的安全性。
4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需要利用計算機技術來獲得發展,因此在很多非計算機類的工程領域內也越來越需要懂得計算機編程技術的人才,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人員面對這門較為復雜的學科一開始學習都會有所困惑甚至退卻。本文就關于數據庫系統做了詳細的說明,希望對相關的使用人員有所幫助,也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員提供學習方法。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范麗萍.基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的數據庫編程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164-165.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5-0169-02
數字資源是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在圖書館資源采購中的比例也處于逐年攀升的狀態,甚至在很多館中,數字資源的采購總量已經超出了傳統紙質文獻資源的采購。同時,伴隨著數字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讀者對數字資源的接受程度也日益增強。IPAD,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設備的出現,也使得數字資源的使用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計算機,各式各樣的移動設備都是讀者獲取、使用數字資源的平臺,空間、地域都不在是獲取資源的限制。因此,如何選取適合于高校圖書館,適合于高校讀者群的數字資源已經成為圖書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當前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的現狀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采購并沒有一個科學的規范與量化的比對,通常是數據庫提供商將其開發的產品推薦給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部門,采購部門覺得適合學校的發展情況就將其作為試用數據庫提供給用戶使用,然后根據試用情況的結果并結合當年的經費劃撥情況決定是否購買。同時,學術界也有一些針對數字資源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雖然對于開展采購工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圖書館需要一套數字資源采購評價體系量化了解自身的數字資源結構,量化了解適合學校學科發展的數字資源結構,才能做好數字資源的采購工作,更好的為用戶服務,為學校學科發展奠定基礎。
筆者認為,由于現階段無成型的數字資源采購評價體系,導致圖書館無法量化了解自身的數字資源特性,也導致圖書館無法量化了解學校在學科角度上對數字資源均衡性的要求。因而圖書館在數字資源采購中容易憑借自身的偏好,而不能系統、正確的看待整個學校在學科類別上的均衡。最終導致圖書館在數字資源的采購問題上有失偏頗,資源結構不合理,投入大,產出小,未能全面均衡學校所有院系、學科的資源需求。
2 建立數字資源評價采購體系的意義
要做出合理的數字資源采購決策,需要了解圖書館自身資源針對學校學科專業的結構比例,需要了解學校學科發展所需要的資源結構比例,而這些并不能單憑部門的喜好來決定,需要有一個科學、量化的過程,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理想的數字資源評價采購體系可以對數字資源從學校學科專業的角度進行量化比對,有助于圖書館了解自身數字資源結構特點。同時可以對學校院系、學科的數字資源需求進行量化比對,得到適合學校學科發展的數字資源結構比例。
科學獲得數字資源現狀和數字資源需求現狀的量化數據后,圖書館可為數字資源采購作出整體規劃。進而從科學量化的角度做好數字資源評估采購工作,避免采購工作中的盲目性,均衡各院系專業間的資源需求,構建適合學校學科建設的數字資源結構體系,為學校學科發展夯實基礎,做好鋪墊。
3 科學建立數字資源評價采購體系
3.1 了解圖書館現有數字資源結構
目前,高校的學科、專業日趨多樣化,專業之間的交叉也較為普遍,例如外語專業的學生并不是單純的學習外語,還需要掌握計算機的知識,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不是單純的學習計算機技術,還需要適當的掌握外語。同時,數字資源之間也同樣存在的交叉、覆蓋、重復的問題。因此按學校學科類別對所有數字資源進行分析統計是一件復雜的工作,需要仔細的按系統化來清理,按量化來操作,詳盡科學的分析是研究的基礎,這樣才能得出對學校發展有益的真實數據。
高校購買的數字資源包括期刊論文、博士論文、碩士論文、會議論文、電子書、試題、音視頻文件等,需要根據內容分配不同的影響因子,一般來講,博士論文的學術價值要大于碩士論文,影響因子就會較大,而期刊論文的劃分更為復雜,以我校為例,《湖北經濟學院學術期刊分級分類目錄(2007年版)》(簡稱《目錄》)是依據《2006年度CSSCI來源期刊目錄》(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攬》(2004年版,北京大學圖書館)和《2006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的,《目錄》中的期刊分為A、B、C、D、E五個級別。對于不同等級的期刊需要給予不同的影響因子。電子書中有專業性書籍與一般性書籍的區別,音視頻文件中也有專業性教學內容與一般性科普內容的區別,因而也需要給予各自不同的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的確立不能盲目確定,需要集中專家、學者的力量統一定制,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綜合影響,如期刊成立的時間,花費的成本,學術界影響等等因素都需要兼顧。而且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資源的類型可能還會增加,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影響因子。
假設以10作為最大影響因子,博士論文與A級期刊的影響因子為10,B級期刊的影響因子為9,碩士論文、會議論文、與C級期刊的影響因子為8,D級期刊與專業性電子書的影響因子為7,E級期刊的影響因子為6,F級期刊與專業性教學類音視頻文件的影響因子為2.5,試題類的影響因子為1.5,科普性書籍、一般性雜志與科普性音視頻文件的影響因子為1。
1.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VR(VirtualReality)是近幾年來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畢業論文是一門在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仿真技術、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傳感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標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計算機軟硬件及各類傳感器創建一個使參與者處于身臨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幫助和啟發構思的信息環境,即讓用戶在人工合成的環境里獲得角色的體驗。
虛擬現實具有三個基本特征。沉浸性,是指觀察者對虛擬世界的情感反映,這種感覺能使用戶全方位地投入這個虛擬世界,這是虛擬現實的首要特征。交互性,是指虛擬現實是一個開放的環境,能對用戶的輸入作出響應,并能通過監控裝置來影響用戶和被用戶影響。想象性,是指虛擬現實不僅是一個媒體、一個高級用戶界面,還是一個應用系統,它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反映設計者的思想。虛擬現實的三個基本特征強調了人在這個系統中的主導作用。虛擬現實系統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沉浸式虛擬現實系統、桌面式虛擬現實系統和分布式虛擬現實系統。其中,桌面式虛擬現實系統是運用軟件編程方法在顯示器上顯示三維場景,用戶通過鍵盤、鼠標等設備與虛擬場景交互,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易于推廣。
2.網絡虛擬實驗室
所謂網絡虛擬實驗室,是指利用區域網或互聯網,由虛擬現實技術生成的一類適于進行虛擬實驗的實驗系統,包括相應的實驗室環境、有關的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對象及實驗信息資源等。虛擬實驗室可以是某一現實實驗室的真實實現,也可以是虛擬構想的實驗室,虛擬實驗通過虛擬實驗室進行。在虛擬實驗中,實驗者有逼真的感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好像是真正在現實實驗室里近距離進行現場操作。在虛擬實驗中,沒有一個有形的實驗室,也沒有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實驗工具與實驗對象,實驗過程主要是對虛擬物的操作。
3.計算機專業虛擬實驗室的創建
構建專業虛擬實驗室,其實就是搭建一個網絡平臺系統,包括硬件、軟件及管理三個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園網絡并接入了互聯網,這些基礎設施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軟件方面,一個是實驗室平臺軟件系統的開發,它與網站建設相聯系;另一個是網站的內容(實驗內容)建設,這是實驗室建設的關鍵。虛擬實驗室應有可以做的實驗來支撐,不然軟件平臺就是一個空架子,形同虛設。同時,該平臺上還應有實驗管理的支持,對實驗儀器、實驗報告、實驗指導、實驗成績及網上答疑等進行有效管理,并對虛擬實驗室進行監控,計算機網絡虛擬實驗室系統各模塊的主要功能如下。
(1)實驗管理模塊,由學生管理、教師管理、儀器管理和學生成績管理等組成。碩士論文在學生管理方面,學生通過瀏覽器進行注冊登錄,登陸成功后可瀏覽實驗項目,查看實驗的詳細資料,預約實驗項目及做實驗的時間,在線發送和接受消息,進行問題討論,進行實驗登記,實驗完成后可通過網絡寫實驗報告并提交報告。教師管理方面,可對實驗內容添加、修改、整理、刪除,對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列表,批改實驗報告,填寫評語和成績,提交批改結果,與學生進行討論。儀器管理方面,對新設計開發的虛擬儀器上傳并進行分類整理,以便實驗使用。成績管理方面對學生的實驗情況(實驗次數、實驗報告及完成情況)給出成績,并進行統計分析及提供查詢等。
(2)儀器展示模塊,對虛擬實驗室可用虛擬元器件、虛擬儀器設備分門別類地進行管理,以圖形的方式直觀呈現出來,供學生在實驗時進行選擇。
(3)實驗指導模塊,包括實驗介紹、實驗方法、實驗項目的重點及難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準備、實驗任務、實驗過程、實驗報告的要求及實驗應注意的事項等。
(4)實驗報告模塊,主要對學生完成實驗后,提供相關的實驗報告模板,供學生下載,由學生填寫相關內容以及實驗的結果,完成后上傳電子版實驗報告,由教師進行批閱,并進行記載。
(5)實驗答疑模塊,由專業教師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實驗。同時了解學生對實驗的掌握程度,并及時反饋、調整教學。
(6)論壇交流模塊,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論壇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可以將實驗中的收獲、經驗和體會及問題到論壇上,教師可以將一些典型的問題提出來,供大家探討。學生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下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從中可以得到及時的實驗教學反饋信息,以便整改7)虛擬實驗模塊,是虛擬實驗室建設的重要部分。學生通過該模塊進行虛擬實驗,醫學論文以達到鞏固強化知識的目的。該模塊內容根據專業學習的具體情況及實驗建設條件,可不斷增加。計算機專業網絡虛擬實驗室系統的建設,可以引入其他學校的虛擬實驗室中。這種方式比較簡單,容易實現,見效較快。但需要投入較多的軟件購置費用,同時也需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調整,有一個磨合期。另一種是因地制宜,自主開發。根據本校的實際教學和實驗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由任課教師或聘請部分專家組成開發小組,進行一系列的虛擬實驗項目的開發研究,并將研究的成果連接到虛擬實驗室中,逐漸擴充直至完善。這種方式比較靈活,能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開發,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容易接受,并且經費投入較少。缺點是開發周期較長,系統性不夠,水平有限。也可以將上述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一是引入、購置部分自己不宜開發的實驗項目,二是結合自身的優勢和長處開發一些實驗項目,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虛擬實驗項目等。
二、加強網絡虛擬實驗室的管理
1.加強用戶管理,為每個學生分配賬號。對學生進入虛擬實驗室,使用實驗室做虛擬實驗等進行登記保存。鼓勵學生經常訪問虛擬實驗室,在上面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做好實驗,努力提高虛擬實驗室的人氣。
2.全天候開放虛擬實驗室。學生可以隨時進入虛擬實驗實自己動手組織實驗,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完成實驗,整理和總結實驗數據,職稱論文提交實驗報告,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個性發展模式轉變。
3.組織專業教師網上指導與答疑,參與論壇討論交流,及時批改實驗報告,為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提供服務。在虛擬實驗室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盡快給出幫助和解答,并進行必要的指導。在實驗室論壇上發表觀點,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師生在虛擬實驗室中有較強的互動性,教師應充當好學生實驗的合作者和知識的建構者的角色。
4.對學生在虛擬實驗室的表現及實驗效果進行
評價。針對學生每一門課程的虛擬實驗完成情況、實驗報告、網上提問、論壇發帖的情況,給學生一個成績和評價,反饋給學生,英語論文并與該課程的正常實物實驗一起記入實驗總分。教師也要在對學生評價的同時,征求學生對虛擬實驗室的意見,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整改。
計算機網絡虛擬實驗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決目前硬件設備跟不上實驗的要求、學生實驗時間不夠用等問題,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在具體應用中還要注意處理好“虛擬實驗”和“實物實驗”的關系,不能一味地強調虛擬實驗,要“虛實”結合,既相互補充,又各有側重,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同時,在虛擬實驗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一絲不茍的科學實驗作風。
參考文獻
[1]王嗣源.虛擬實驗室建設的初步探討.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5(4).
摘要:本文分析了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課程教學實踐,提出一種研究點式的教學方法,并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目的是使課程教育適應研究生選題、科研和思維能力提高的需求。
關鍵詞:研究生教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選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研究生教學,特別是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是高等教育的深入階段,也是難點階段,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授課內容上更深入、講授難度更大,對教師的綜合要求較高;二是講授對象是經過了本科教育后的優秀生,各方面較為成熟,基本已經形成自己的學習工作習慣,有更高的要求,也更為挑剔。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對授課者是具有挑戰性的。本文結合近年來研究生教學的實踐,探討研究生教學的特點、思路方法和技巧,探索提出一種研究點式的教學方法。
1研究生教學面臨的問題與需求
作者近年來先后進行了研究生課程“網格與集群計算”,“分布式操作系統”的教學。在探索研究適合當前研究生教學方法的同時,一個重要前提是要對研究生當前的需求保持經常性的了解和分析。由于每屆選課同學的動態性,教師甚至需要對當前選課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進行分析,針對性授課。因此,上課前,我都會有一個問題和學生交流:“May I help you?”。這既是對學生的,更是對我自己的提問,心里帶著這個問題,及時動態調整內容,兢兢業業講好每次課。
對于我院工科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而言,課程學習時,目前面臨的一般性需求和問題主要有:
(1) 從學習到研究的轉型
一般能考入我院的研究生均是本科比較優秀的學生,大部分已經較好地掌握了本科的基礎知識,但從本科到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從學習型到研究型的角色轉換,許多同學對此沒有充分的準備,對研究生階段要面臨的學習、工作方法一時比較茫然,不少同學進入角色較慢,不知道如何進行研究型的學習、如何選擇研究方向和研究點、如何 開始研究和怎樣做研究。如果一個研究生在課堂上只是像本科時一樣只去學習知識而不去思考,則寶貴的學習時間有浪費之虞。同樣,一個教師如果不能引導研究生從研究的角度去學習課程,也會使課程失去吸引力,因為僅從學習知識而言,學生從書本或網上學習的知識可能比課堂上來的新、來的快,效率也更高。因此,課程教學時要從學習研究方法、思維模式、專業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了解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學習方法和角度是不同的。
(2) 發現合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點
上述的角色轉換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在導師、實驗室環境和師兄們的幫助示范下,大多數研究生是會漸漸習慣的,但緊跟著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來尋找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合適的研究點,這不僅決定著研究生近期順利完成學業的需要,還關聯著研究生未來找到合適職業的長期目標。上過研究生的人都知道,這是研究生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急迫需要幫他們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具有創新性的研究點是學生們馬上要面臨的開題需要,而此時,學生們還缺乏資料閱讀的積累,甚至還沒有閱讀外文資料的習慣,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夠,這種情況下,尋找研究點是一個困難而又令研究生焦急的問題。課堂教學也應該急學生所急,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工作來重視,不圍繞這個核心,就不可能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不能簡單地認為這只是導師的問題。但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這個問題有所幫助,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難度在于研究生研究方向眾多,課程與個體的直接關聯度程度常常不是很高,要從研究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上對研究生進行啟發。
(3) 項目與獨立科研能力
計算機是應用的科學,知識變化快,社會需求高,且研究生還面臨需要完成實驗室科研項目的壓力,獨立科研能力的培養是學生關注的重要目標。因此,課堂教育在注重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學生實用性和動手能力的需求。同時,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高水平技術人才或科研領軍人物,僅把編程作為開發能力的標準顯然是不夠的,課堂教育應結合該課程領域的背景,從科研項目開發要注意的思路、流程、總體、組織、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綜合熏陶,即便學生的研究方向與課程領域有距離,也可以獲得相應的啟迪作用。
(4) 重實用、輕基礎理論
盡管許多同學明白基礎理論的重要性,但目前工科研究生較普遍具有注重實用技術,輕視或畏懼基礎理論的傾向,對此類課程不重視,甚至缺課、混課現象嚴重。上課時,不少同學會拿本VC編程或英語之類的書在下面看,根本無法保證課程效果。這樣帶來的后果必然是后勁不足,研究水平受影響。課程教育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行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研究興趣單一,急功近利
不少學生為了應付當前的專業和項目,只對非常窄的相關知識感興趣,功利性強,殊不知沒有廣就沒有窄,沒有面就沒有點。這種現象在課堂上表現明顯,也直接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
當然,造成上面問題的責任也不僅僅在學生方面,教師的能力、方法和教學目標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根據上述問題和需求,我們制定了下面的課程教學目標:
① 掌握課程領域的基礎和一般技術。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課程的相關理論和基礎知識。
② 跟蹤和了解前沿技術。對課程領域的前沿技術、新思想、新方法進行重點介紹,對學生啟迪思路、掌握前沿技術有很大幫助。
③ 動手能力的培養。掌握一定的實用技術,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工作實踐,通過實例和簡單構建系統可使學生學有所用,提高對課程的興趣。
④ 提高綜合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鼓勵學生將前期知識如網絡、通信、操作系統、中間件、體系結構和軟件算法等許多計算機基礎理論和技術,靈活運用,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⑤ 培養學生的多點思維和前沿意識。利用領域新思想和應用范例,可使學生對相關技術的進展和應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2研究點式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研究生教學的需求和問題,針對課程的培養目標和特點,筆者在課程實踐時,有意總結探索一種研究點式教學方法,授課時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其主要的教學思想方法可總結如下:
(1) 教學內容選擇
概括地說,研究點式教學要以課程領域的系統理論為基礎,以當前最新的研究材料為背景,凝練出當前業界比較有代表意義且具有一定研究基礎的公認研究點作為講解的重點,深入淺出地講解研究點意義、狀態、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同時介紹一些研究方法、成果和應用系統。教學內容大約40%為教科書上經典內容,屬于權威的、成熟的;30%來自一些論文,且主要是英文的,這些內容是公開發表的,基本是成熟的,但也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屬于半權威的;剩余的30%內容來自于教師或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和科研項目,這部分內容是屬于可爭議的,但現身說法,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指導和示范作用。在這種教學內容配置下,教科書和論文教學使課程具有基礎性和系統性,而研究點和科研項目盡管具有不確定性,但卻能從方法和不同研究角度給學生啟迪,重點是從方法和思想上引導創新思維,當然,也要告訴學生這部分知識可能不屬于權威,具有不成熟性,相信研究生層次能正確理解這個問題。
(2) 教師教學方法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教師的基本任務,也是最高宗旨。筆者對這句話有自己的理解,授業者,傳授自己知道的知識,這是相對容易的;解惑者對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對研究型教學就需要言之有物,需要教師自己對研究問題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科研實踐,沒有好的科研就沒有好的教學,二者是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最后,傳道,道者,悟也,高層的悟道,要求教師自己就是創新型的前沿研究者,教學雙方應是相互啟發式的。教師教學方法還要堅持下面的幾個要點:
① 每一講保持一個較大容量內容,是許多文章和書本(多數是外文)內容的高度濃縮,給學生營造研究型氣氛和知識廣度,適應多方向思考。
② 關注重要知識點,從碩士論文選題角度進行啟發式講解或討論。
③ 結合本人的相關研究體會和科研項目,把研究的思路、方法、技術路線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講解。
④ 介紹一些國際研究熱點、研究水平和項目成果,開闊學生思路,增強信心。
⑤ 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課題進行課程討論和思考。
⑥ 從課堂提問、課題討論、課外作業實踐和課堂考試內容方面導向學生對研究點的思考。
(3) 學生學習方法
教與學是辨證的、互相啟發促進的關系,如果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則老師的積極性也會受挫,因此,學生的興趣參與是研究型教學取得好效果的重要方面。這一方面與選課學生的組成有關,希望選課學生是與課程領域相關的,甚至是一致的,這樣效果最好;其次,要學生課堂上能夠保持積極的思考,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互動式教學,這方面目前還有待于提高。研究點式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的要點是:
① 學生要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可把知識點進行分類,一類是知道就行的知識點,一類是需要較深入的知識點,還有一類是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點,越深入越好。既照顧了面,也突出了研究點。廣度和深度具有辨證關系。
② 要求學生采用思索式學習方式,從研究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聯系思考,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注意掌握研究的平衡點問題,這常是研究問題的重要方法。
③ 提倡教學相長的討論式教學,希望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學和所研究進行討論發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應用、剖析一些相關應用系統,加強實用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3結束語
綜上,研究點式教學方法是針對研究生需求和面臨問題提出的教學方法探索,主要特點一是把領域的一些前沿和關鍵技術以研究點的方式講解,起到啟迪思路、引導創新作用;二是大膽把一些前沿論文觀點和教師自己研究的一些具有不確定性的內容和學生討論,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示范作用。以上僅是筆者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及和一些研究生交流獲得的一些心得體會,純屬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胡凱,宋京民,闞志剛,等. 網絡計算新技術[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各專業課程考試成績合格后,都要進行畢業設計及其答辯考核。畢業設計成果及答辯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考試畢業文憑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層次相同專業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由于許多應考者缺少系統的課堂授課和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設計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動手。因此,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這一特定群體,就畢業設計的撰寫進行必要指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如何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簡要論述,供大家參考。一、選好課題畢業設計是高等教育考試計算機專業應考者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于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成畢業設計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設計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設計什么”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設計什么”不明確,“怎么設計”就無從談起。教育部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設計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設計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后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布設計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設計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設計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設計成功的一半。
㈠、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設計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學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
⒈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⒉,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后,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有待于豐富、完善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㈡、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設計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于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設計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恒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后,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二、進行系統的設計工作:學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到實習單位或企業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于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稿、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三、 論文的組織安排 依據上述的論文類型,由于各類工作特點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論文的素材、組織安排論文的結構方面,應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3.1 系統實現型論文:重點收集整理系統體系結構,程序模塊調用關系,數據結構,算法,實驗或測試等內容,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或背景 (概述題目背景,實現情況,自己開發的內容或模塊) 一般談課題意義,綜述已有成果,如”誰誰在文獻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誰誰在文獻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貢獻“,用“但是”一轉,分析存在問題,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義和價值、創新點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結果。然后用“本文組織如下:第二節第三節.... ,第四節....." 作為這段結束。(2)系統體系結構(強調系統的整體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體中的位置)(3)主要實現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塊調用關系,數據結構,算法說明,依據內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兩到三節)(4)實驗或測試(5)總結3.2 應用開發型論文:重點收集整理應用項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臺選型,分塊,設計部分模塊的細化,使用的開發工具的內容。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點描述應用項目背景,項目開發特色,工作難度等)項目分析設計(重點描述項目的整體框架,功能說明,開發工具簡介等)項目實現(重點描述數據庫設計結果,代碼開發原理和過程,實現中遇到和解決的主要問題,項目今后的維護和改進等,此部分可安排兩到三節)總結3.3 分析比較型論文:重點收集整理有關的最新論文或軟件,分析比較心得,實驗數據等內容。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點描述分析對象的特點,分析比較工作的意義,主要結果等)分析對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較的主要結果(如果是技術分析,給出主要數據,如果是軟件分析,給出代碼分析結果,實驗過程等)分析比較的評價和系統應用(可以給出基于分析比較的結果,提出某些設計實現方案,和進行一些實驗工作結論3.4 理論探索型論文:重點收集整理問題的發現,解決問題所用到的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定理證明,算法設計和分析。論文結構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點描述要解決的問題的來源,難度,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等)(2)基本知識(解決問題涉及的基本定義,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3)推理結論(給出問題解決方案,包括定理證明,算法設計,復雜性分析等)(4)結論上述論文結構的安排和劃分不是絕對,可依據各自工作的實際情況,采用某一種或某幾種混合的方式指導自己論文的寫作。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結構,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數,貫穿一條邏輯線索,切不可泛論成文或堆砌成文,時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內容。 四、論文格式及目錄系統每個作者有自己的風格,格式不必強求一致,但科技論文不能像寫小說劇本那樣,一般不能用倒敘,插敘,不設懸念,不用意識流,多線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礎上適當修改: 科技論文目錄體系一般不用中文的 “一 二 三”,而用下列的編排方式 扉頁摘要(中英文,200-300字為限)目錄正文1.前言(背景,動機,前人工作) 1.1……… (1) (a) (b) (c) (2) (a) (b)(c) 1.2 ……… 2.項目框圖 及 本工作在項目中的地位3.項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難)4.方案選擇(前人方案,現可選方案,為什么選這一方案)5.實現技術 數據結構 程序片段6.特殊問題解決方法6.1 問題16.2 問題2 ......7.結果測試,性能分析(圖表等)8.結束語(或結論、小結)參考文獻附錄致謝目錄可以用Word 插入—目錄功能 實現,可自動編頁自動更新五、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5.1 學術論文要求文字流暢,層次清晰,詞藻不能過分華麗,近年國內外在計算機方面的論文的語言較以前生動,但用詞都以準確,不過分夸張為度。5.2 標題要能反映內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題目是個不好的題目:“圖像處理的某些問題的研究”, 論防火墻技術”等,其中的“某些問題”不如換成最中心的詞匯。論防火墻技術題目太大,不適合本科生作。5.3 學術刊物上論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較高的綜合能力。而學生畢業論文摘要可以寫一頁(1000字左右),因此活動空間較大,要好寫一些。摘要可以在全文寫完后再寫。要簡明,中英文摘要 應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幾個key words。寫英文摘要時,可先用英文的習慣和用語寫摘要(可以借助于電子詞典),然后英譯漢,用中文摘要去將就英文摘要。反過來,如果先寫好中文摘要,再漢譯英,則很難把英文摘要寫得地道。為了使得英文表達地道、準確,可以讀十幾篇相關研究方向的論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達詞的使用,如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等。平行的內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動,一句被動,語感就非常糟糕:"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5.4 前言部分要寫問題背景,動機,要說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義(才能鼓勵讀者讀下去),通常在介紹國內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轉,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簡述自己作的主要結果,(例如明確地列出幾條,說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紹文章的組織情況,各節內容。5.5 突出特色,一個項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無創新的,可以略寫,要多寫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難和創造的特殊解決方法。使人家讀了能學到東西,看到作者的創意。為了突出特色,還可以在一節中分成小標題寫,一個問題一小段,與計算機相關的論文中還可以把數據結構和程序片段夾敘夾議呈現出來,比只用漢字解釋得更清楚。5.6 上升到理論,一般碩士論文會要求這一點。如果本科生能夠在畢業論文中得出有意義的定理或命題,一般會認為是好成果。可能會被推薦到雜志上發表,或在考研、求職中得到承認。5.7 各部分應詳略得當。 一般地,畢業論文應該主要寫作者的見解和工作, 把自己的創新寫深寫透。綜述要有述有評有比較。只要是作了實驗,寫了程序,一般是想寫的太多,寫不完。反之,會感到空虛,沒有寫的,有的學生抄書來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紹相關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應該超過總篇幅的1/6。5.8 完整的論文應包括測試、運行結果及分析(圖表或曲線)。5.9 結論,小結。說明解決了什么問題,有什么創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內容等。返回目錄六、參考文獻及引用參考文獻是論文寫作中的重要一環,帶著問題讀文獻或雜志上的論文,不但注意學習學術內容,同時也注意學習選題方法、格式、標準的套話、起承轉合的語言和方式,參考文獻的寫法,字體的運用等等。在論文中明確給出參考文獻的出處,既代表著對前人成果的繼承,也代表了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學研究中應培養的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做人準則。參考文獻的寫法:按參考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順序,用編碼的方式給出,如[1],[2],等。參考文獻包括專著、學術期刊、學術會議、技術報告等。七、 摘要樣板 學術刊物上論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較高的綜合能力。而學生畢業論文摘要可以寫到1000字,因此活動空間較大,要好寫一些。下面是可行寫法之一。1.介紹項目意義背景,100-200字。2.本文作的主要工作, (1),(2), (3),..... , 400—600字3.本文組織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 200字)
一、前言
近年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①社會信息化向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加速;②計算機水平成為衡量大學生業務素質和能力的突出標志,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有增無減;③高校新生計算機知識水平的起點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規劃的實施逐年提高;④計算機的應用技術與專業教學、科研結合更加緊密,專業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更加具體和嚴格;⑤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有了良好基礎。
那么,在新形勢下,我們應從哪些方面改進、加強,以保證計算機基礎教育沿著健康道路發展,不斷提高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水平呢?
二、應變策略
1.為適應時代要求,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加強并實施兩個轉移戰略。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大環境和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靈活機動地安排學習計劃,自行選擇實驗項目和進度。例如,在多媒體實驗中,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題目,自行拍攝、搜集各種素材,并在老師指導下使用音頻、視頻和圖像處理軟件對素材進行剪輯、加工編輯與合成,形成完整的成果,最后在網上進行交流展示,由教師進行講評并給出成績。在網站設計與網頁編程實驗中,學生所設計的網站都在網絡上進行實際,除了教師進行講評外,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對網站的設計進行評價,發表意見,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參與程度,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為適應時代要求,我們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實施“兩個轉移”:①應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主動學習轉移;②應從課堂面授向學生實踐操作轉移。
2.要在教學過程中實行精講多練、考教分離、機試為主的教學模式和能力主導型的課程考核機制。
所謂精講多練要求講課突出重點、難點,明晰思路、啟發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大幅度壓縮課內教學時數,增加實驗時數;要求老師精選若干知識點、技能點,以此為綱重組教學和實驗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講出內容的精髓后,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練習實驗相關的技術和方法。教學和實驗時數一般達到1∶1,甚至1∶3。檢驗學生是否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術,主要體現在學生如何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測評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應盡量采取在計算機進行實測,根據解決問題的實際效果客觀評判,而不是紙上談兵。
3.應建立完善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大環境,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所謂“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大環境”由三部分組成:①由軟硬件及其網絡構成的數字化實驗教學平臺;②由網絡課件、視頻錄像、試題庫、實驗平臺、優秀作業、電子教材等構成多媒體數字資源,還包括教師隊伍、實驗人員和行政人員等;③在“平臺”和“資源”上開展設計、實驗、答疑、提交報告、測評等教學活動。三者的關系是:數字化實驗教學平臺是大環境的基礎,數字化資源是大環境的核心,教學活動是構建大環境的目的。
我們應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方法,構建“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大環境”。這樣的大環境完全是開放的,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式、協作式學習空間,真實和虛擬的實驗環境,而且為教師提供了數字式平臺,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有利于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實驗教學,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舞臺。
4.應創建分類分層次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充分激勵各類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應根據“學科專業、知識結構、培養層次”,構建立體化的分類分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充分激勵各類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教學質量的新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模式和方法,努力實踐“加強實踐、拔尖創新、落腳能力”的特色教學。
5.教師要依托學科建設,努力實現教學和教改雙肩挑。
我們應緊密依托學科優勢,將師資培養納入學科團隊的發展規劃中,逐漸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的教學隊伍。我們可通過申報教學團隊和參加教改項目,令全體教師得到鍛煉、充實、發展,激發他們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熱情和興趣,促使他們安心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和教改上,使團隊自身建設不斷鞏固和提高。
三、實踐情況
我在06―09級部分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中進行了上述應變策略的具體實踐教學,表1為教學方法視域下的教學模式的應變策略及其優勢。
說明:“―”表示組織開展,“”表示講解示范,“”表示互動合作
我們對學生個體學習進度的進行統計分析,對實時數據庫圖表進行了生成與顯示。圖1呈現了某生學習某門課程各章的時間分布,以圖表的形式反映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直觀地、詳細地解自己學習課程每一章的進度,而且有利于他們進行自我監督。
圖2顯示了某生所在班級的總人數和學習某門課程的總時間,以及不同的時間長度所占的人數比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再對照圖2,可以隨時了解自己在班上所處的位置,以及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同時,也促進了同學間的比較、競爭和激勵,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圖3,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課程內容被學習的整體趨勢,而且可以此作為評價課程責任教師教學質量的其中一個方面。另外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課程的時間長度、規律,以及特點,可以提供滿足學生需要的學習資源,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圖4列出了近年來的等級考試通過率情況,顯然采用上述策略對實踐教學環節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體現在學生計算機基礎技能的提高上。
四、結語
應對新形勢,我們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應變策略進行了一些思考,并付諸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成績的取得是喜人的,在此感謝學校有關部門的協助和支持,我們將再接再厲,奮勇開拓。
參考文獻:
[1]馮桂爾.遠程教育在線學習過程跟蹤系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2]梁軍,陳小波,謝軍.基于概念圖的教學專家系統[J].考試周刊,2008.10,(43):162-164.
[3]沈子,談敏,梁軍.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09.2,(5):92-93.
[4]陳天云,張劍平.智能教學系統(ITS)的研究現狀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7,(2):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