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2: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微觀經濟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對留學生專業課程開展全英文授課既是順應中國高校高等教育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必然趨勢,又是提高高校自身的辦學質量與辦學層次的重大舉措之一。江蘇海洋大學自2019年起針對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進行全英文教學探索。在分析留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工作的實踐,分析得出在當前全英文授課過程中存在的教學理念不明確、教學形式流于表面、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提出應在課堂教學與課程考核的內容與形式等方面進一步改善,以期提高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2(b)-0215-02
在“一帶一路”國家開放戰略提出的背景之下,江蘇海洋大學不斷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步伐。自2015年“連云港市中亞留學生培養基地”成立以來,通過留學生項目、交換生項目以及自主招生等形式,已招收來自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等國近兩百名留學生,且規模正穩步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授課水平,面向留學生開展全英語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因此,選取了作為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濟類的重要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微觀經濟學》進行全英文授課試點,開始在語言組織、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摸索。
1《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教學實踐
1.1課堂教學
作為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任課老師主講這一傳統的課堂授課方法,可以確保學生清晰地掌握課程的理論框架。但為了避免“滿堂灌”的枯燥感,每周授課包含練習—講授—討論3個環節。以第八周課堂教學內容為例,授課計劃是第五章(Elasticityanditsapplication)。第一節課是以需求定理與供給定理為主要考核內容的隨堂測驗,以深化學生對供需概念的理解,同時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通過解析及時鞏固已學知識。第二節課以教師主講為主,采取一節課一個關鍵詞的形式,圍繞“彈性(Elasticity)”這一核心概念讓學生理解可同通過定量分析來進一步了解供求關系的變動幅度對市場運行的影響。第三節課就3種完全不同的市場(小麥市場、石油市場、市場)是如何利用彈性進行市場運作的現實問題進行討論,進一步理解彈性這一概念的實踐意義。
1.2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是檢驗一門課程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該課程的總評成績是由期末考試成績(50%)和平時成績(50%)兩大部分構成。期末考試采用筆試,由名詞解釋、單選題、判斷題、計算題與問答題五大題型組成。其中,試題中的60%從平時課堂測驗中抽取,目的是讓學生重視課堂學習。在平時成績的評價中,為了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表現,針對部分留學生遵守紀律意識較差的實際情況,評定是由出勤率、課堂測驗結果以及課堂討論參與程度3個部分組成。確保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留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發揮留學生個性獨特與思維活躍的特點。表1統計的是該學期學生的最終成績,總體而言學生學習效果良好。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向留學生的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不同于專業英語課或者是專業課的雙語教學。由于全英文教學尚處在初期摸索階段,因此存在的問題也較多。
第一,留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學實踐中面對的留學生的英文基礎參差不齊,而《微觀經濟學》理論性較強,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較多,不易理解。雖然部分留學生英語水平較高,但口語帶有地方口音,與教師接觸的標準英語特點和表達方式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不足以保障留師生進行無障礙交流。因此,語言障礙影響了專業課程的授課效果。
第二,任課老師的全英文授課能力。授課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遵循傳統的全英文教學模式,加上對授課對象英文水平了解程度不夠,致使課堂授課進度出現滯后情況。此外,由于欠缺較強的英語表達和交流溝通能力,未能在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留學生的特點較好地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致使教學互動性不足。
第三,課程考核內容與形式的設計。盡管課堂測驗與課堂討論貫穿始終,但形式大于實質。一方面,課堂測驗的內容設計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課后復習情況。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試試卷的設計上,作為客觀題的單選題與判斷題占據了一半分值,加上題目的主要來源是平時課堂測驗,這樣極易導致部分學生單一地背答案。此外,受到學生自身英文水平的影響,而在專題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不足,致使主觀題方面的得分明顯不理想。表2總結的是期末試卷各題型的得分情況,由此不難發現存在的弊端。
3促進《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針對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分析得出的種種問題,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先做好調整。
首先,明確教學理念與目標。全英文教學只是一種比較依賴語言的授課形式,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核心任務是訓練留學生能夠運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當樹立的是重視學生理論運用能力培養教學理念。只有讓師生都明確這一教學目標,才能夠激勵學生在全英文教學的專業課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通過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去解析經濟生活中各種問題。
其次,多種授課方法有機結合。除了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與課堂談論方式以外,要結合《微觀經濟學》課程本身強調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可以探索在課內安排外貿企業主管人員來做專題講座,或者充分利用現有的專業實習基地,開展學生進企業的現場教學模式。通過實際參與各種經濟活動的企業管理者的言傳身教,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理論知識的實踐意義,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最后,提高學生的課后學習積極性。由于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被安排參與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相對比較多,使得學生比較少利用其課余時間學習。因此,應當從課堂案談論主題中布置一些延生性議題,甚至可以形成學術報告,納入到最終考核體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當前各大網絡平臺提供的經濟學課程,如英國公開大學公開課《60秒經濟學探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公開課《微觀經濟學》、網易公開課《十分鐘速成課:經濟學》等。課程均采用英文授課,內容以案例教學為主,適合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一步拓展知識面。
4結語
近年來,江蘇海洋大學積極探索完善適合留學生的培養模式。全英語授課是一種將語言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高效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適合國際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微觀經濟學》作為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第一門全英文授課課程,希望在未來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大膽嘗試多種手段、方式和途徑以提升教學水平。
微觀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微觀經濟學解決企業管理若干問題論文
摘要:對于我國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的發展來看,依然有很多問題出現,需要相關人員不斷的努力。可以,國家的運用微觀經濟學原理,進而讓這些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本文就微觀經濟學解決企業管理若干問題方面做了簡要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企業管理;解決問題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不斷的進步,對于當代的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兩者之間通過有機的結合促進了企業管理更好的發展,對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是一個理論基礎。它對于企業的管理更加的實際化,能夠左右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決策。如果能夠在企業管理中更好的應用微觀經濟學,可以有效的解決目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問題,讓企業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就目前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缺乏足夠的資源。
如果將企業的經濟資源分類的話,可以分為物理資源和人力資源兩大方面。這些都是與微觀經濟管理息息相關的方面,而且他們也是判斷企業的資源是否充足的一個依據。目前很多的企業在貸款時都是非常困難的,他們的資金運用無法到位。這些條件的約束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物質條件的提升,企業無法及時的更新設備,甚至在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時都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而且在技術上也沒有資金的支持,那么會造成企業擁有較為薄弱的人才力量,發展速度也會緩慢,漸漸與社會脫軌,設計的產品,也沒能夠包含新的科技,會逐漸的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資源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已有的資源應該降低建設的成本,做到節流,而在市場上不斷的進行開拓,與他們合作,實現開源,這樣才能夠讓企業更好的發展。
(二)在管理結構和模式中存在問題
在大部分的企業管理中,他們會出現斷層緩解的現象,每一個部門之間都是較為獨立的,他們在生產環節,以及各方面都缺乏及時的溝通和聯系,導致整個生產現象不能流暢的進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而讓成本提升。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企業管理結構和模式,往往會造成生產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斷的增加,而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質量管理方面也缺乏監督造成質量問題。這些都是因為缺乏一個流暢的管理條鏈。
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他們的管理組織結構過于簡單化,雖然這樣在初期運營的階段,效率是很高的,但也容易出現資源集中的現象。對于小型的企業,這種簡單的組織結構可能是適合的,但隨著企業不斷的擴大。信息量不斷的增加,數據越來越多,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的出現。這樣過于簡單的結構組織,不能再符合企業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阻礙作用。
二、將微觀經濟學應用在企業管理中
(一)解決目前企業中人才流失的問題
研究市場中的個體行為是微觀經濟學所要做的內容,他主要的出發點是“資源是稀缺的”。而他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利用最低的資源而獲取最大的利益。這個過程是由個體來完成的,所以在微觀經濟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最大的是個體。那么也就要求了企業在管理的時候應該要以人為本,以其為指導思想,對人才給予足夠的尊重,加強他們的歸屬感,讓他們更好的為企業做貢獻。
在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叫“激勵”。顧名思義,是通過一系列的規則和制度來對個體進行獎勵或懲罰。人們對于激勵的反應還是非常明顯的,對于理性的人來說他們會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進而作出選擇。另外一些獎罰制度,還能夠激起人們的好勝心。所以它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那么企業想要有效的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可以通過微觀經濟學中的激勵這一方法。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于一個項目或一個工程實施的時候,采取有效的獎罰制度,激勵企業的人員更努力的工作,讓他們對企業有家的歸屬感,對這個企業,更有信心。以此提升他們,更好的為企業服務,長期的,為企業做貢獻。
(二)對企業的資源管理不斷加強
企業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要在同行中更擁有競爭力,需要在有限的環境下創造更大的價值,需要利用最低的資源,取得最大的利潤。所以可以利用微觀經濟學原理,促進資源配置的最高效化。提升資源配置有兩個方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利潤,但就在實際管理中的經驗來看,控制成本是更容易更便于操作的。所以企業可以著重從這一方面入手,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企業應該對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再采購物料的過程中,盡量的降低成本,對于庫存管理及時的更新避免一些資源的浪費,在生產過程中對,銷售渠道不斷的擴展,創新結算方式,在配送的時候更加的簡化,以此來對每一過程中的資源進行節約,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十分適合本科生學習。該教材共有11章。首先簡單介紹西方經濟學,然后介紹了消費者理論,包括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和效用論,生產者理論,包括生產論和成本論。接下來講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產者如何生產和定價,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的經濟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行使職能避免這一情況。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二)理論的抽象性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使用頻繁
首先,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再次,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課時相較與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教過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十分適合本科生學習。該教材共有11章。首先簡單介紹西方經濟學.然后介紹了消費者理論(包括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和效用論),生產者理論(包括生產論和成本論)。接下來講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產者如何生產和定價,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的經濟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行使職能避免這一情況。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二)理論的抽象性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
使用頻繁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第三,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
比較少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于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
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二、期貨市場中不確定性風險的規避分析
從期貨市場中進行個體的買賣合約,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地點進行交易。簽訂合同后,在進行商品交易,對于商品交易是建立在對于現實狀態較為明了的情況下。對于合同而言,不受到意外的情況下,無論商品的現實狀態如何,賣方都無條件的交付商品。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在期貨的合同中,商品的單位價格為Nf,合同的買方有權利對于現實狀態明了后進行商品交易,而交易的日期商品的現貨市場是公開制定的,現貨價格是Ns,這個價格的制定一般情況下是由消費者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的。在狀態S下,廠商生產的商品收入,廠商對于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產生的影響,不會考慮產量、技術產生的不確定性的形象,也就是說廠商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產品的產量。買方不會用高于預期的價格進行期貨合約的買入,所以廠商都會因奉獻的規避在期貨市場中賣出自己所有的產品,在規避了所有產生的價格風險后進行生產。在這種情景下,期貨市場為廠商提供了價格風險的規避保障,廠商可以通過期貨市場的利潤獲得一個穩定且確定的收入。對于提前賣出的計劃產品產生的確定收入,廠商可以進行選擇,是投入還是產出保證收入的最大化。也就是期貨市場影響了廠商的投入決定。當然,期貨市場的交易也為現貨市場的價格提供了風險的保障,但期貨市場的銷售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減少了廠商的收入,所以廠商在進行風險的規避時往往不是所有的風險進行規避。廠商會留下一些產量,對于這一部分產量期望取得更多的利潤。而往往在這時廠商擔負的則是一部分現貨產生的價格風險,對于另一部分在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的現貨則不需要承擔價格奉獻,期貨市場已經完全規避了價格的風險。
三、期貨市場的不確定性
規避的應用從前文我們可以分析出,期貨市場完全可以降低廠因價格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行為效應。期貨市場的功能都是由其特點決定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市場信息完備性。期貨市場是具備全球易信息的一種交易處理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把全球范圍內的相關產品價格進行傳遞,為供求雙方皆提供一定的信息的獲取機會。在此之上,決策者可以根據自身已經掌握的信息以及經驗進行未來預估型的判斷,判斷價格的走勢。這是一個理性的預估,可以讓決策者的決定增強其可靠性。廠商則可以根據獲得的信息進行期貨市場上的操作,用以進行風險上的規避。套期保值則是方法之一。套期保值,也就是說將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同一種商品的價格在數量相等的情況下進行相反方向的操作,也就是說在現貨市場進行買進同數量的產品,在期貨市場則賣出同數量的交易合約,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之后,現貨市場因為產品價格的波動產生的盈虧,可以和期貨市場產生的盈虧進行抵消。這是一種在近期和遠期之間產生的一種對沖機制,降低價格風險。
2、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體。
3、字體要求:
(1)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居中。
(2)論文副標題小2號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3)填寫姓名、專業、學號等項目時用3號楷體。
(4)內容提要3號黑體,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為小4號楷體。
(5)關鍵詞4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黑體。
(6)目錄另起頁,3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仿宋,并列出頁碼。
(7)正文文字另起頁,論文標題用3號黑體,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首起空兩個格,單倍行距。
(8)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9)注釋: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0)附錄: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1)參考文獻:另起頁,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參考范文:
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分析
摘要:《微觀經濟學》是獨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是經管類學生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由于《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獨立本科院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依據教學經驗和課程特點論述獨立本科院校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課程設置、教材匹配性、課程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時間分配以及課程考核方式五大常見問題現狀,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94
《微觀經濟學》是我國普通高校(包括獨立學院)經管類專業必修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對于學生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增強分析經濟現象和提升理解市場經濟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學習國際貿易原理、貨幣銀行學等后續專業課程奠定堅實基礎。但是,由于微觀經濟學本身的一些特點,比如在微觀經濟學中利用了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工具來分析問題,許多經濟變量之間具有相當強的邏輯關系,這些內容的學習對于獨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都有很大的困難。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對很多問題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難深入理解相關的知識點等問題,使得微觀經濟學失去了本來的教學目的,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探討該課程的有效教學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塑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該課程學校效果,對獨立本科學院學生專業發展有著明顯意義。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主要特點
(1)理論抽象性強。微觀經濟學中包含有很多對經濟活動以及消費心理本質現象的歸納,理論概念分布廣泛,需要思考理解,常見的就有:供求平衡、消費者行為表現、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論及市場失靈等,即便是64個課時講授也安排較為緊張,而獨立本科院校往往分配48個課時,受時間限制,教師講授啟發學生理解消化的難度比較大。
(2)圖表分析復雜繁多。微觀經濟學中幾乎全部章節都存在圖表分析,圖形關聯度和相似度高,如成本曲線就有十條多圖形分析,習慣文字定性描述的低年級大學生對圖表進行抽象演繹歸納往往欠缺方法論素養,無法合理有效進行分析。
(3)數學模型多。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大量的數據建模分析,需要歸納變量因果關系建立數學模型,然后采用數據加以驗證,需要一定的量化理性思維和數學修養,在校園中感性思維較為明顯數學邏輯思維不足的學生學習該課程存在較大困難。
2獨立學院《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問題
(1)課程設置不太符合獨立本科學院學生整體學習層次。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學生整體高中學習水平較公立院校為弱,數學基礎更為薄弱,獨立本科學院經濟學大綱往往是借鑒或者照搬公立院校的已有模板,課程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要點等方面與校本部區別不大、沒有針對學生層次進行合理化差別變動,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大幅降低。
(2)缺乏針對獨立學院層次的應用教學型教材。民辦獨立本科學院作為一個新興的高等教育組織發展時間并不長,因此經濟學教材選擇上基本沿用母體公立院校教材,如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該教材對學生的經濟理論、分析思維培養都有著廣泛認可的良好效果,但對于應用講授型的三本院校的學生來說,教材內容理論深入、內容繁雜、邏輯嚴密,體系豐富反而成為學習的客觀困難,同時個體學習能力差異也導致教師講授時存在困擾,近年來針對高職、應用本科的微觀經濟學教材開始增多,但是教材質量良莠不齊,國外教材適合理解但不適合理論基礎欠缺的一般大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教材是一個明顯問題。
(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獨立本科學院學生普遍習慣“灌輸記憶式”的學習來應對考試,短期難以掌握需要理解歸納演繹結合圖表分析的微觀經濟學有效學習方式,已經固化為習慣的記憶背誦式學習習以為常;另一方面高等數學的學習難度使大多數學生難以掌握有效的量化分析技術,從而增大心里畏難感降低學習積極性;教師缺乏企業實際經驗也導致難以聯系實際趣味吸引性不足,難以有效調動學習熱情。
(4)教師授課精力難以保證。在課酬相對較高的廣東獨立學院教師周授課時一般在20節左右,每學期普遍同時講授三門課程,僅教學任務就比較繁重,加之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教師為了職稱評聘必然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甚至以擠占教學時間和降低教學質量為代價進行科研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對需要精心準備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很容易產生不利影響。
(5)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試與平時成績相結合,即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期末考核比重較大導致學生習慣期末突擊記憶復習,期末考試一般采取筆試的形式,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計算題。考試內容單一,許多題目都有標準答案,需要學生真正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的題目極少。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和應試心理,考試前死記硬背,沒有真正地將課本知識聯系到實際中。同時獨立本科學院高學費導致學生容易出現花多錢應該容易拿到畢業證的交易投機心理,出現抄襲舞弊行為,同時教師為避免過于嚴格引發教學矛盾也存在平時分過于寬松導致學生平時上課缺乏認真投入,使分數不能有效反應學習效果。
3獨立學院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建議
3.1優化課程設置
獨立學院應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來開設該課程,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在教學大綱、教學要求、學時等方面應有所側重,細化課程設置層次,并與各自專業的培養目標相吻合,設置適合學生層次、側重理解應用的重點學習內容,適當設置更高層次的理論思考型作為補充,重點在于理解運用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
3.2編寫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材
自編教材可以以現在使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為藍本,精簡一些對于三本院校學生而言難度較大的內容。例如,可以保留從供求入手,彈性的分析,效用論、生產論和成本論,市場結構理論和要素理論。而對于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等相關內容可以合并成一章,簡要介紹,只要學生把握基本內容即可。每章結束后,添加一兩個案例或相關的事件,引導學生用本章學過的內容來解決這些問題。每一章的內容中,大部分知識點應配有相應的簡單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增加趣味啟發性。
3.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精髓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從而形成一種有助于認知活動的教學環境。獨立學院學生雖然基礎相對薄弱,但思維活躍程度整體良好。改變微觀經濟學傳統授課模式,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可以在講解一個知識點之后,適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適當給予點評,多肯定學生討論的結果,也要指出學生答案的不足并及時予以糾正。再次,老師應多引入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經濟學理論。教師要及時更新教案,列舉的案例要與時俱進,數據要跟得上經濟的發展,讓學生接受最新的資訊,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本節課相關的小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鞏固知識,改變學生認為該課程枯燥、乏味的觀念,克服學生厭學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樂趣,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3.4提升教學地位重要性
在教師職業生涯中明確教學和科研的各自作用和地位,要讓教師明確教學不合格意味著職業生涯的失敗,將教學作為辦學的質量生命線,微觀經濟學這樣的經濟管理專業基礎課作為教學督察的重點內容,促進教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倡導以教學為中心、科研服務于教學的理念,并在工作績效上予以體現,學校在安排教學任務的時候,也應該盡量把每位老師每學期講授的課程數目限制在一至兩門,使教師能夠合理分配教學和科研實踐精力,并且有充分時間來進行授課準備。
3.5豐富課程考核方式
針對微觀經濟學這門學科特點,可以采取多種考核制度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最終得到的分數可以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作業成績及期末成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上課的態度給予一定的平時分,期末考試的內容應加大材料分析的比重,全面考察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盡量將考試內容設計為考查學生如何靈活運用知識點,而不是靠死記硬背來回答問題。通過將這三個部分的考核情況相結合,給出一個最終成績,提升學生經濟學的認知、理解、分析和推斷綜合學科素養。
4結論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本科獨立學院的經濟學授課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本文針對獨立本科院校的學生特點,描述了微觀經濟學課程特征,歸納了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存在課程設置不太匹配、教材缺乏針對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師教學精力難以保證以及考核方式單一的五個常見問題,然后針對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第6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2.
[2]王鎖根.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2008,(4):117118.
[3]曾貴.教學型高校教師過度科研的動因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6):35.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微觀經濟學原理與思維方式的形成,是培養經管類專業人才的第一步。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很豐富,但也很抽象、深奧、難懂,學生難于消化,特別是要用高等數學的知識證明和推導經濟理論,使很多學生普遍感到經濟學難學。要做好教學,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培養其專業興趣,多傳授實用性強的知識,最終使經濟學原理“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將微觀經濟理論學習過程中的抽象、難于理解的問題,變為具體和簡單。
首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在對教材進行整理、歸納后,借助國內外最新的教學內容、精彩片段等,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需要將圖、表和數學都作為其基本工具,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后,可以節約出大量的課堂時間,這對教學內容的完成將更有利;同時教會學生看圖表、做圖表對學習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如何作圖。“一圖勝千言”--解釋經濟現象時,有時用圖來說明要遠遠好于語言的羅列。
第二,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環節也早被提出,敢于提問才能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創新。因為,正確的提問代表著創新的方向,沒有正確的方向也就沒有創新成果。從學習活動方式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僅限于“預習、聽課、復習”之中,他們在相當程度上“懶于思考、缺乏問題意識”。這種學習狀態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可以考慮將課堂實驗的方法引入《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來。形成師生互動,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知識探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也可以發現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了解學生的需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在現代教育領域已被廣泛使用,我們不僅要加強對西方經濟社會的研究,揭示西方國家的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企業組織與管理等的新變化,還要加強對我國經濟實踐的研究;通過大量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原理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經濟社會之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和經濟有聯系。西方經濟學原理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人們生活、理財的可靠指南。
第四,注重習題練習。通過做習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習題練習可以使學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并且我們可以在學期初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經濟管理研究的前沿課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選題查找參考文獻.依據所學知識分析研究課題并總結自己的觀點。最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前進行答辯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表達、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和不怕困難、勇于擔當的性格。
3、考試形式改革
對任何課程來說,考試都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雖然它是教學過程的終端,但對整個教學過程逆向影響十分顯著,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育質量的高低。對微觀經濟學課程來說,考試是其教學過程的延續,是學生深化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到的觀點和方法運用于解決分析實際問題,使其所學內容得到強化,加深了對課堂上所學理論的理解并且提高其綜合素質,也使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同時,考試也是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檢驗,是對教與學的一次全面性反饋。通過考試,教師可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學生思想的階段性變化,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006-02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個體的行為及運行規律的科學。經濟社會個體的總和構成經濟總體。因此,由個體的一般規律就有可能得到經濟總體的一些規律。
一、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分析了市場的需求、供給、供求均衡及供求變化對均衡的影響。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該商品的數量。需求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呈反向關系。對應需求曲線D為負斜率。供給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呈正向關系。對應供給曲線S為正斜率。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供給增加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市場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作用的。當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供過于求,價格會下降;當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供不應求,價格會上升。市場通過價格杠桿作用的調節趨于均衡點E,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圖1所示。
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或供給變動時,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改變,對應的均衡改變。如消費者收入增加,對于正常品而言,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平移為D1。均衡點為E1,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如圖2所示。再如,生產成本下降,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平移為S2。均衡點為E2,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2。如圖3所示。
二、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
從圖2可以看出,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上升到P1。由于經濟社會大部分商品屬于正常品,就經濟社會整體而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會不斷提高,價格水平也會隨之不斷提高;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1。均衡數量一方面是生產者的供給量,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需求量。在這里不考慮新產品的出現和舊產品的退出,只考慮現有產品。供給量增加意味著經濟增長,需求量增加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消費者收入增加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上升。
從圖3可以看出,當生產成本下降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下降到P2,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2。說明生產成本下降會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引起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在經濟社會中,生產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生產要素的價格卻一般是上升的。如果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引起的成本下降高于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引起的成本上升,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
三、由微觀經濟理論到宏觀問題的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高消費者收入或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但提高消費者收入會使價格水平上升,削弱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而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會使價格水平下降,提高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
一、跨國設計合作背景
任何新技術的引介,都會關涉使用行為的改變,甚或導致一種文化行為的認知轉變;換言之,設計乃成為一種使用者個人或集體的后設規劃,在此情況下,物品的機能或服務是根據主體的使用情境而彈性設定的。傳統上,設計是「產品之形塑工作與過程,它意味著「設計乃是依附現代的或前進的訊息。但那并不能深切反映出,設計對于數位沖激的動態角色及省思意義。數位科技普及,使得世界遠離自然,變得陌生。因此,「設計必須重估自己的角色并自我改造。換句話說,我們應該為「設計的孕生意義,再次開創出一個新的倫理架構。今日的產品設計開發,原本就是整合各種不同領域/團隊之合作結果,其設計開發過程包括個人與機構或組織間的信息交換、各種專業者間的溝通協調....等。在強調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今日,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中,其團隊成員往往來自不同國度。德國北萊茵邦設計中心負責人柴克即指出,在信息社會中身處網絡空間所引發設計角色的轉變,設計已然由實物溝通的傳統價值,增加了虛擬科技之不確定性(Zec,Peter,Designgoesvirtual,1996)。以歐陸為例,跨國的企業聯盟與設計委托,成為眾人所普遍接受且運作良好的合作機制。顯而易見地,跨國際的設計合作成為工業設計領域一個非常有效而普遍的專業活動。設計學者柴克拉主張在瞬息即變的科技環境下,我們必須善用科技所帶來的技術便利性,創造出新的設計方向,關注的議題或許應由「ScienceFiction轉變為「SocialFiction;而這一方面的研究課題,自然涵蓋了大范圍的文化經驗互動與交換,以其所領導之荷蘭設計中心(NetherlandsDesignInstitute)為例,在歐盟的經貿開放趨勢下,1999年即與意大利Domus設計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共同針對未來情境而研發出一款命名為「Nonnogotchi的電子產品,作為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工具。(Thackara,John,SzenarienfürÜbermorgen,1999)。韓國也在去年于漢城舉辦為期二周的國際設計工作營,以此來提升該國之設計水準,期許能成為亞洲的設計中心。而以臺灣目前的產業技術、經貿條件與設計能量來說,其實具備了更良好的條件;若能盡速藉由此類跨國、跨領域的合作方式,將臺灣之設計場域推升至國際舞臺,方能有效蓄積具特色之研發能量,并促進學術、產業共同升級。
近年來,合作式設計(collaborativedesign)不僅是熱門的研究課題(Scrivener,1993;Chiu,1995;Comairet.al.,1996;Wang,1997),更是許多設計團體積極拓展的重點工作。而面對地球村與網際網絡的時代,合作的環境也由區域性拓增成為全球性。所謂「合作式設計系指一種能夠讓所有可能和某設計活動有關的人,均能夠有意義地參與設計過程的設計理念和方法(Mitchell,RedefiningDesigning,1993)。設計界應該重新思考,設計師和非設計師(制造、消費、使用...)的地位是對等的,而設計的目標市場也由區域擴展至全球,此時設計師的職責不僅是為設計的最終結果賦予實體的造形而已,更應擴及如何盡可能讓所有相關的人充份參與整個設計過程,以共同確認一個滿意的設計目標。因此合作式設計的本質就不局限于設計活動最后產生的實體產品,而是包括經由合作的設計互動過程,所有參與者可能從中獲得滿足,并增進與豐富生活的內涵。換言之,參與者從中學習設計的意義,而且設計也因而具備社會教育的功能,幫助大眾的設計覺醒,并提供全民終身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所以合作式設計也具有使設計變得更加開放、讓設計成為公共活動之積極目的。
德國/瑞士知名家具制造廠暨家具博物館維特拉(Vitra)自1995年起,每年邀請世界知名設計師在法國舉辦青少年設計研習營,以達到尋求新產品創意來源與普及設計教育等目的,所使用的溝通媒介仍是傳統的草圖和模型[4]。這樣的活動必須邀集青少年和設計專業人員集體創作,然而此種方式似乎有其地域限制(礙于時間、場地與經費),如何涵蓋多種文化背景以達成經驗的傳輸與交換,有其局限性。而對臺灣來說,如何透過讓遠在外國的眾多不同特性的人員參與設計教學與實務創作,以突破島國形態的固定疆界,勢必藉助實境操作與數位環境交互運作所帶來之便利。當網絡空間愈趨真實,其重要性已經幾乎等同于實體生活世界時,這種高度壓縮空間與時間的溝通形式,勢必將未來設計合作的可能推展到難以想象的范疇之中,其間所帶來的問題則不是純粹技術的可行性,而是文化概念的發展影響;而在工作營的實體場所操作中,藉以理解生活行為的差異、虛實空間的利弊、集體創造的程序、文化認知的沖突、消費心理的迷思與溝通情境的設定等問題。若能借著文化差異上的交流對話,將可在設計教學發展上更進一步,尋求多數群眾對設計概念的激蕩與融合,從而豐富設計學子的學習經驗。
在全球經濟來臨,網絡時代具體成形之時,工業設計教育的跨國設計合作模式將產生何種變革,值得吾人深入探討。而對于設計專業教育的沖擊究竟如何,更有必要進行深刻的研究。例如,我們如何創造一個設計教學環境,利用全球設計機構的互動,能與國際間設計同儕實時而迅捷地共同研習某一門設計課程?或者師生共同開展某種設計知識?又如何將共同創造的學習環境與成果,透過網絡技術來推廣到社會大眾與國際,形成新知識?這些問題都是設計教育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二、文獻分析
本文的重心乃在開展創意形成的模式,因此選擇以跨國創意設計工作營作為研究重心。在工作營的實作中,尋找出生活行為的差異、虛實空間的利弊、集體創造的程序、文化認知的沖突、消費心理的迷思與溝通情境的設定等問題。當網絡空間愈趨真實,其重要性已經幾乎等同于實體生活世界時,這種高度壓縮空間與時間的溝通形式勢必將未來設計合作的可能推展到難以想象的范疇之中,其間所帶來的問題勢必不是純粹技術的可行性,而是文化概念的可能發展。市場商品的流行只能讓消費者在外觀獲得滿足,成敗系乎于產能的多寡,然而若借著文化差異上的交流對話,將可在觀念發展上更領先一步,尋求多數群眾對概念的認同,從而確立市場商機之所在,其成敗則系乎于概念品質的敏銳度。
在文獻分析部分,本文以國內外曾舉行之設計工作營為研究標的,分別從企業組織、獨立設計公司與學術單位三個方向著手,以列表方式,自概念中心、程序發展及成果歸納等切面加以綜合對照。就企業組織來說,我們選擇知名的跨國集團飛利浦(Philips)公司為例,因為該公司的設計組織與產品結構跨越了各個文化領域及種族關系,故多年來均持續以設計營的形式激發設計創意,在產品之設計發展與商品化活動中擔任主導的角色與地位。尤其自1995年開始,在設計部門負責人馬薩諾(StefanoMarzano)的指導下,不斷嘗試各項開創性的創意設計工作營,一開始就邀請了意大利著名的設計師麥丁尼(AlessandroMendini)及布蘭奇(AndreaBranzi)共同指導"TelevisionattheCrossroads"[5],隨后幾乎每一年都訂立了不同的思考方向,作為設計師創意發展的核心,其成果不但使飛利浦的市場商品擁有強有力的概念基礎,即使在不同市場都能明確的建立起該公司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的優異品牌形象,其設計理念與設計風格更成為一種全球性的主流思潮。換言之,早在市場商品出現之前,飛利浦公司就已經借著工作營的展開而掌握了時代脈動。而在獨立設計公司的部分,本研究則援引著名的IDEO設計公司所開展的多項商品概念創意工作營為例,同樣以前述多重切面為分析軸心,予以列表說明。IDEO公司自生活觀察與預想為著眼,以劇本導引的方式作為工作營重心,將設計創意與科學條件融合為一個完整的生活條件,并且嘗試培養產品的理想形式在此一環境中生成。莫格里幾(BillMoggridge)所領導的IDEO,被譽為全球最成功的設計公司之一,擅長為企業客戶描繪未來新愿景以開發新產品,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擬想建構(ScenarioBuilding)。莫格里幾提出了該公司設計的四個階段:理解(understand)、觀察(observe)、可視化(visualize)及評估(evaluation)。而可視化的階段,包含了「擬想建構與「說故事兩個關鍵手法。[6]莫格里幾以為,這樣的方法可以讓設計師跨越自身的經驗,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來思考產品的發展,先排除技術與成本的限制性考量,勾勒多元的擬想境況。該公司所開展出來的觀察方法與程序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設計活動形式,并且在不同文化環境中都能驗證其效度,在商品化的引導與實現上,廣受認同及重視。至于學術單位所舉行的設計創意工作營部分,則以臺北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于1999年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師喜多俊之(ToshiyukiKita)教授所舉辦的"HomeDesign"為分析對象。喜多俊之教授多年旅居意大利,在東方的傳統性格中帶著意大利式的熱情,其設計作品在優雅中兼具著一絲幽默的性格,不但受到市場喜愛,更有多件作品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MuseumofModernArt)永久典藏。實踐工設系所的參與師生透過與喜多俊之教授的對話,逐漸確立自我的概念主旨,并將其轉換成為產品形式而表達出完整而強烈的創作意圖。
在以下各項分析中,并不以產品類別或工作營題旨作為分的主軸,而是從一個長期觀察的角度,對于不同組織所關切的概念、執行程序與成果作一比對與分析。在這樣的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組織設計公司與學術單位間對于所關切的議題、創意發生的方式、文化氛圍的敏感度等差異。當我們嘗試著要探討數位化設計活動開展的可能時,首先必須要能在一個跨越時空架構的設計工作營中,確實掌握議題的篩選,尋找真正的問題中心,同時提出一個相互支持的活動環境及知識結構。這個知識結構不但能提出經驗資料,更能在跨國界的設計合作中增加文化理解的可能,提供出存在于文化差異中的概念契機。此一機制的建立,不但可以讓工作營的展開程序成為一種彈性的網絡結構,賦予創意開展的更大可能空間,從而強化本國設計團隊與國際設計組織間的合作交流,使本土設計創意大幅加值,更能將此結構落實于設計教育中,使創意學習的經驗透過個案學習與網絡傳播成為可行的方案與理想。
根據馬薩諾所敘述,飛利浦公司的設計概念中心大致上可分為七點[7]:目標與策略、家庭、醫療保健與幸福、照明、自然的都市環境、遷徙途中以及倫理與商業現實。因此對于各個工作營的觀察也可以從這幾個面向來得到進一步的了解。附表一~三即為該公司在設計創意工作營中的各個切面比較。從以下三個表列對照中可以看出,飛利浦公司利用各種抽象的圖標圍繞著不同概念核心而形成概念的背景能量場,進而到程序面中借著影像媒體暗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后進入概念產品的完整表現,而其獨特的設計風格也就在工作營的不斷激蕩中漸次成形。這個程序中隱涵了許多數位發展的可能空間,尤其是基于商業觀點的考量下,其工作營往往忽略了文化差異所可能帶來的重要設計契機,而將思考重心放在科技技術能力的達成,甚且對于未來全球化的生活形塑提出了一個龐大的理想。
另就獨立的設計公司來說,由于超脫于企業體制之外,同時企業對其期望也有所差異,因此可供發揮的范疇往往愈益龐大,IDEO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創作范圍從立體、平面、空間到交互式媒材,不一而足,但是卻一直能擁有獨特的創意品質如以下四個圖標表格所對照說明:
就如同以上所看到的資料對照分析所顯示,IDEO在接受委托的時候,往往能集中焦點提出一個明確完整,甚至具體可行的概念方案作為工作營的目標。好處是能有效控制發展過程與產出,使往后的發展絕對能在既有的預算規劃中找到出路,但是卻也因為始終在既存的設計程序中尋求解決方案,而讓創意的產出缺少了一絲驚喜的感受,反而眾人關心的會是該公司延伸此一想法的下一步怎么走。獨立的設計公司必然擁有一整套完整的設計程序與解決方案作為其核心競爭能力,在工作營中,這是長處也是短處,如何在應用設計程序時,仍能保持一些跳脫的驚喜與對社會議題的關懷,相信是此類設計公司在舉行工作營時必須深入思考的。再如學術機構舉行的工作營,雖能跳脫程序的囿線與商業機制的影響,卻也由于議題主導的能量不足,而使得完整的創意產出難以形成設計思潮。在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與喜多俊之教授共同進行的工作營中,許多對于生活文化及生活型態的反省成為概念發展的中心,并跳脫制式程序,在最短時間內,將創作以計算機仿真的方式傳達出來。如以下各對照分析表:從以上各個不同形式、組織與目標的設計工作營相互比較中,我們可以了解在創意價值成為臺灣經濟活動中心的今天,設計工作營的舉行應該參照各種不同模式,再針對本土設計產業加以調整,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存在于數位空間中的合作機會也已在科技的進步下成熟,因此如何掌握此一趨勢,有效利用工作營形式來尋找設計者的最大機會,乃是未來舉行工作營的最重要目標。參照以上資料,其方法應包括:藉由與國際設計團隊的交流而擴展自我視野、建立持續而長期的對話環境、集中資源創造創意價值、以創作成果引導設計議題、從人文社會觀點尋求概念可能性、成為設計產業與設計教育間的共同交集以及建立彈性化的設計程序。
在我們亟欲藉由設計提升國家產品競爭力的時刻,藉由國際間的設計合作來挹注自身的設計實力,除實質互動(如工作營、研討會與合作案)外,利用數位媒體將彼此之設計經驗作橫越時間、空間的擴張,讓多國文化刺激成為合作式設計的趨力,應是具體可行的途徑。「跨國設計合作工作營可確實提供一個異文化的設計交流空間與管道,而若進一步將工作營前期成果,建置于數位環境之下,更能發揮信息網絡的特性來創造網絡式設計互動。在進行的步驟上,為了能清楚地認識「跨國設計合作與「數位環境之關聯應用,俾有助于未來對于跨國設計合作機制之掌握及開展,先就資料研究及工作營,由此歸納與衍生出數項異文化觀察點(生活行為、空間延伸、感官認知....等),來進行實質之跨國設計交流,進而提議未來之跨國合作設計機制。研究議題如下:
衛生經濟學是一門蓬勃發展的新興學科,20世紀50年代,衛生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因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目前已形成了業內公認且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同時,衛生經濟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同經濟體制下對衛生經濟學的運用是不同的,國外的衛生經濟學教材分析的實例可能解決不了我國的問題。在我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更多復雜的問題需要運用衛生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可以說,衛生經濟學是與我國醫改工作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本門學科能夠幫助回答如何使用有限的資源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達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改革目標。從衛生經濟學的這一學科特點來看,本門課程的教學不能夠僅僅停留在講解整套理論體系,而是應該在夯實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教給他們用理論去發現表面現象下的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1.2衛生經濟學是融多學科特點于一身的交叉學科
衛生經濟學是一門非常典型的交叉學科,在其理論體系中,借鑒引用了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國民經濟核算、保險、管理學、財務管理、社會醫學、甚至醫學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從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論體系。衛生經濟學融合多學科的這一特點使衛生經濟學課程的部分章節與相關課程的章節有重復講授的問題,比如衛生事業管理、社會醫學等,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迷惑:為什么相同的章節在不同的課程體系中重復出現?這個特點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需要對衛生經濟學及其相關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有全面的把握和認知,了解相同的章節在不同的課程當中都是以何種形式出現的,同時需要幫助學生進行鑒別性的學習,也就是在不同的課程當中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同一個知識點。
1.3衛生經濟學課程的各章節既能獨立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又相互聯系
衛生經濟學課程體系中幾乎任何一個章節都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進行長時間的深入研究,比如衛生總費用一章有其獨立的理論體系,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有專門的一支研究團隊,幾十來年一直進行相關研究。而從衛生經濟學整個學科來看,各章節間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衛生籌資的實踐需要衛生總費用核算作為支撐,與醫療機構與衛生服務補償息息相關,影響到了衛生服務市場的運行,而醫療領域的補償問題又受衛生服務價格的影響,整個體系形成了網狀的聯系。衛生經濟學的這一特點對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說任課教師不僅要了解衛生經濟學以外的相關領域的知識,對衛生經濟學內部的知識體系也要有非常系統的了解。
2改進衛生經濟學教學的建議
2.1教師加強自身科研能力的培養,教學科研互相促進
由于衛生經濟學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均較突出,所以為了能將衛生經濟學的知識系統全面的傳授給學生,任課教師須加強自身科研能力的培養,盡可能多地參與衛生經濟學的相關研究,或者了解相關研究的內容。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衛生經濟學知識解決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積累豐富的教學案例,并充實到課堂教學內容中,真正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充分做到科研教學互相促進。教學實踐表明,在衛生經濟學課堂中加入一些科研實踐活動的過程和成果,甚至研究過程中的趣事,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的效果。
2.2重視課程組成員的集體備課
雖然教師加強自身的研究能力非常重要,但由于衛生經濟學的各章節都可作為深入研究的領域,而課程組成員的研究方向往往集中在不同的領域,由于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要求每位任課教師精通本門課程各章節,并對所有內容都有深入研究也不現實。若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采用課程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的方式。一方面,術業有專攻,課程組成員間集體備課時可相互交流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心得和成果,獲得的本學科前沿知識;另一方面,對于知識體系以外的內容,比如課堂安排,教學技巧等,也可以進行交流,以達到取長補短,互相促進。
2.3注意與相關課程組的溝通,處理好交叉章節的講授
對于衛生經濟學與其他課程內容交叉的問題,需要課程組與本專業其他課程組進行統一溝通協調,在本專業同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安排各章節的講授,或進行一定的取舍,或從不同角度對同一知識點進行講授,盡量做到不重復講授。如醫療保障一章的內容,衛生事業管理課程偏重于醫療保障體系的制度化建設,而衛生經濟學則更偏重從醫療保障體系的籌資和支付角度進行講解,若衛生事業管理為先設課程,那么在衛生經濟學課程的講授中可以從復習醫療保障體系的制度化建議入手,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醫療保障模式的資金是從哪里來的,都為哪些人支付了。
2.4引導學生發現各章節之間的聯系,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
衛生經濟學各章節間相互聯系,但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可能不會及時主動地發現衛生經濟學各章節之間的聯系,仍然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而引導的過程不僅是機械的說教,還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開展,如“提高衛生服務的價格,會引起衛生服務需求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從衛生服務需求的角度回答,或從誘導需求的角度回答,或從衛生人力資源特殊性的角度回答,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分析同一個問題,得出相似的結論。再如在衛生資源配置一章中講到醫療病床使用率在2000年達到最低值,此時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從衛生籌資角度、衛生總費用角度、醫療保障制度角度尋找原因,都能得出我國2000年的衛生籌資公平性較差的結論,同時還能將各章的內容聯系起來。
2.5每章課程的講授開始于一個特定案例,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衛生經濟學課程中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已被業內認可[2],通過案例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常規做法是在講解每個知識點的時候引入案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開始每章知識體系的講授之前,先引入一個特定的案例,這個案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或社會民眾討論熱烈的話題,但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最好能夠貫穿整個章節,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引出本章的各個知識點,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整章內容。如對于疾病經濟負擔一章的學習,讓學生從普通感冒帶來的各種負擔開始思考,進而思考每種負擔的大小、數據的來源及可得性、感冒最終的負擔如果很大或很小對衛生政策制定者有什么提示等問題,從而將疾病經濟負擔一章的知識點全部涵蓋在內。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客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
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
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MaryS.Morgan,TheHistoryofEconometricIdea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③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