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2: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建設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城市的不斷發展擴大,人們生活、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水池類構筑物工程的建設逐年增多。下面從結構專業的角度對水池設計所涉及的一些問題,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設計地下水位的合理確定
水池的設計與地下水位的標高密切相關。由于地下水位未掌握好而引起結構選型錯誤及抗浮不夠等工程事故時有發生。根據現行國家設計規范,地下水位應根據地方水文資料,考慮可能出現的最高地下水位[1]。一般設計均取用水文資料的最高地下水位。在50年設計基準期內,一般水工構筑物地下水可變作用的取用按“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原則確定,不考慮罕遇洪水的偶然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未能從地方水文資料分析得出,而僅反映勘測期間的地下水位情況。如果詳勘在當地枯水期進行,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標高將無法被設計取用,或導致結構計算的失誤。所以設計人員應詳細了解當地的水文情況,對未滿足設計要求的地質勘察報告要求予以補充。要求考慮當地有無暴雨、臺風的影響,是否會出現由于地表水不能及時排除而引起地下水位提高。土建設計人員應結合對地下水位和地質情況的了解,與水工藝設計人員一起決定水池的基底標高,綜合工藝流程要求、土建造價、運營成本、投產年限等諸多因素,制定出方案。例如當地下水位較高或地質剖面有流沙層時,設計人員應考慮是否可適當抬高基底標高,減少浮力對結構影響及避開流沙層。
二、伸縮縫和后澆帶的設置
1.伸縮縫的設置
根據設計規范,矩形構筑物最大伸縮縫間距一般為20~30m。近年來,一方面工藝所要求的水池長度已遠遠超過了規范間距;另一方面隨著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改進,又為超長水池不設縫、少設縫提供了可能。設計人員在具體設計時應根據地基、氣溫等工程情況,考慮是否設縫及相應的施工方法,認真進行計算并采取適當設計措施。
一般水池設計中,對結構強度、裂縫開展寬度、抗浮等計算,一般均能按規范要求考慮得較好,但是由于溫度、變形以及不均勻沉降所引起的開裂,在工程中卻常常遇到。大多數出現裂縫的工程實例表明,設計對溫度、混凝土收縮變形等影響因素的考慮欠缺是問題的主要原因。
筆者認為以下兩點需重視:
①水池類構筑物并非必須保證不開裂,對設計人員來講重要的是做好裂縫的控制。一方面設計人員要事先對可能的不利因素及其影響予以預防,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萬一發生較大裂縫要有相應的處理方法及技術措施,確保工程交付驗收及投產后的安全生產及運行需要。一般說來,影響裂縫的主要因素是溫差及混凝土的收縮,溫度越高越易開裂,裂縫的數量及寬度也越大;混凝土收縮越大,裂縫的數量及寬度也越大。因此,設計人員要從設計與施工兩個方面來加強控制。設計方面,增加配筋率或減小鋼筋直徑能增加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因此在結構設計時,在節點應力集中處或大體積混凝土中沿截面均勻配置細、密的構造鋼筋或鋼筋網片,可提高構件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不要過分強調加快工程進度,不要過分追求水泥的早高強,尤其不要不分場合地使用早強型(R型)水泥。在混凝土中考慮摻加緩凝劑和減水劑,降低水灰比,適當增加粉煤灰的用量,減少水泥用量。混凝土振實成型后,要盡早表面覆蓋,加強養護,延長澆水養護時間,特別是夏季和大風天氣。
②加強對允許伸縮縫間距的計算。從設計方案來講,設計盡可能采用無縫設計以滿足施工的連續性及減少施工難度。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詳細收集相關資料,針對地基軟硬及溫差大小,選擇伸縮縫的間距。一般水池設計時主要考慮施工階段的最不利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產生的當量溫差,保證由于綜合溫差對混凝土產生的拉應力與混凝上相應齡期的極限抗拉強度之比值符合安全要求,并按此條件復核設計假定的伸縮縫間距是否滿足。最不利溫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澆筑時氣溫與混凝土達穩定時溫度之差。當構筑物及時回填土時,由于地下溫度一般常年變化不大,混凝土達穩定時溫度可近似取當地年平均溫度;但如果工程施工周期較長,可能要越冬后回填情況,混凝土達穩定時溫度應取當地月平均最低溫度[2]。對設計考慮設置伸縮縫情況,建議伸縮縫從基礎墊層就斷開,這樣計算底板伸縮縫間距時,基底土對混凝土底板的約束系數Cx值才切合實際。
2.后澆帶的設置
當設計較長矩形水池時,設計可采用后澆帶或UEA加強帶等施工方法來減少混凝土收縮產生的當量溫差及不利溫差[3]。后澆帶的設置可避免部分不利的施工前階段溫差及混凝土前期收縮產生的當量溫差,從而增大了構筑物伸縮縫的允許間距。后澆帶的間距首先應考慮要能有效地削減溫度收縮應力,其次考慮與施工縫結合。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后澆帶的間距宜為20~30m。后澆帶的保留時間當然越長越好,但必須在施工期間不要影響后續工序,一般不應少于40天,最宜60天(考慮施工可能)。在此期間,混凝土水化熱引起的早期溫差影響基本消失,以及混凝土有不少于30%的收縮已完成[4]。
當設計采用UEA混凝土加強帶時,依靠加強帶UEA混凝土較大的膨脹應變,補償兩側混凝土的溫差應變。UEA加入到普通混凝土中,拌水后和水泥組份共同作用,生成大量膨脹結晶水化物--水化硫鋁酸鈣(C3A.3CaSO4.32H2O),使混凝土產生適度膨脹。在約束條件下,它通過水泥石與鋼筋的粘結,使鋼筋張拉,被張拉的鋼筋對混凝土本身產生壓縮應力(稱為化學預應力或自應力),在混凝土中產生0.2~0.7Mpa的自應力值,可大致抵消由于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產生的收縮拉應力。即摻加UEA的混凝土的拉應力接近于零,或小于0.1~0.2mm/m。從而防止或減少混凝土的收縮開裂,并使混凝土致密化,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抗裂防滲能力。設計人員可通過對UEA摻量的調配,補償混凝土的收縮,使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0,同樣達到增大伸縮縫的允許間距目的。
三、土建與水工藝、設計與施工間的配合
在水池設計過程中,土建設計人員要了解水工藝設計要求,例如較大水池壁與壁之間、壁板與底板之間的構造加腋(八字角)要求是否會對工藝造成影響,如果工藝要求不允許加腋,土建設計人員則要首先滿足工藝的要求,采用其他措施來滿足結構的要求。設計人員應以設計規范為依據,各專業之間互相配合,對一些構造措施應區別情況靈活掌握使用。
設計與施工息息相關。設計在計算中已考慮施工諸多因素,比如水灰比、用水量、混凝土養護天數、后澆帶間隔天數等等,這些設計條件必須向施工單位詳細說明,做好相關的技術交底,并要求施工單位逐一落實。而要做好這些又要求設計人員要了解施工,了解施工中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了解施工順序,施工對設計的要求,使設計切合施工、方便施工。例如水池施工為便于支模及澆筑混凝土,一般在離池底及加腋以上300~500mm處留置施工縫,設計人員應考慮施工要求,在此范圍避免設計有預留洞口、預埋管道、懸挑梁板等。
在水池設計中,一方面設計人員應結合具體情況,以較少的工程造價建設優質工程,另一方面設計人員對施工未按規范進行施工等施工失誤所產生的滲漏裂縫處理,也應有所了解、準備,對當前常用處理裂縫及堵漏方法、所用材料應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設計的后期服務。
參考文獻:
[1]CB69-84,給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S].
1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的現狀
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上海市水利建設的規模也在逐年擴大。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公平競爭,打破行業和地方保護,防止腐敗現象的滋生,上海市水利部門從1997年起就全面實行了施工招標投標制。經過3年多的不斷努力,上海市水利工程承發包已全部進入市統一的有形建筑市場,并按有關規定規范運作。去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基礎設施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和主要設備、材料采購都要實行公開招標。上海市水利部門在招標工作中又加大了力度,所有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水利工程全部實行了施工公開招標,同時勘察設計、監理的公開招標工作也全面展開。
截至1999年底,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合計施工招標231個標段,設計招標16項,勘測招標10項,監理招標9項,合計中標價為9.35億元。從招標工作的發展速度來看,主要有4個顯著特點:(1)招標量在逐年增加,1997年僅為0.6億元,1998年為2.2億元,1999年為6.55億元,3年中增長了10倍;(2)行業界限已經打破,1997年系統外中標單位僅為10%,1998年上升為27.2%,1999年已達到50%;(3)通過招投標,工程造價降低了10%左右,為國家節約了投資;(4)工程質量也在逐年上升,優良率呈遞增的趨勢,1999年優良率已達到76%。
目前,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了兩個百分之百,即應招標的工程百分之百地進行了招標,應公開招標的工程百分之百地進行了公開招標。
2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的做法
2.1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市場運作程序
1997年,上海市水利部門制定了《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成立7上海市水利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負責水利建設項目的報建、招標審批、發包資格審查、施工合同鑒證等建設工程招標過程的管理,并根據《上海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中“統一管理與專業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與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共同了《上海市水利工程承發包管理操作流程》,進一步規范了上海市水利工程承發包管理,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全部進入市統一的有形建筑市場奠定了基礎,并確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全市建筑市場中應有的專業管理地位,形成了在統一的大建筑市場中,各行政主管部門互相尊重、彼此協調的格局。
建立市場運作程序,是實現上海市水利工程建筑市場從無序到有序的主要內容,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運作的程序和管理節點主要是工程報建、工程發包資格審查、勘察設計發包及初步設計審批、監理、施工招標發包、工程合同登記、施工許可申辦,為實現以建設項目為主線的建設市場的閉合管理、簡化辦事手續,上海市水利工程同市其它建設工程一樣,實行了工程建設項目IC卡制度。該卡由建設單位在辦理工程報建手續的同時申領,并按照市場的運作程序,辦理各管理節點的手續,每辦理完一道手續,均要打入“Y”,表示“通過”,以進入下一道管理節點,若節點單位讀卡后顯示“XX”,則前面的節點尚未完成,該節點管理部門的讀卡機就會揭示建設單位應該先辦理哪些手續,否則該節點單位就無法進行操作,真正做到“前事未完、后事不辦”,促使建設單位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
2.2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發揮中介機構的招標作用
在實行招標承包制的起步階段,上海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曾具體地管理過建設單位招標活動,這種做法曾為推動招標投標制起過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建設市場的培養和發展,“事無巨細、全由政府做主”的政府包辦做法已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實行政府職能轉變,把應該采取市場手段的事情交給市場去解決,已是大勢所趨。
1997年,上海市水利部門組建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招投標機構,把招投標工作中的服務職能從政府職能中分解、轉移出去,機構成立后,充分發揮了專業優勢,具體負責編制招投標文件,提出評標辦法,組織報名、現場監測、答疑、招標、開標、評標等各項工作。
招標中介機構招標,對于建設單位專業人員
不足、業務能力差、或因長期不搞建設項目而不具備常設項目管理機構的單位,可減輕其招標工作的壓力,使其招標工作能在符合國家有關法規的范圍內運作,并可使建設單位節省大量的工作人員。同時,為了在同行業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招標機構就必須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從3年來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投標的情況看,中介機構招標作用的發揮,對規范招投標工作、提高招標質量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3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在招投標過程中,上海市水利部門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做到“六公開”:(1)公開招標信息,招標單位必須在接受投標報名的5d(不含節假日)前,通過“上海熱線”、《中國水利報》、《上海建設工程招投標信息》等相關報刊統一向社會公開招標信息;(2)公開報名投標的條件,并與招標信息同時;(3)公開接受投標報名,在規定時間內,招標單位公開接受投標單位的投標報名,接受投標報名的時間不少于1d;(4)公開選定投標單位,每個標段招標不得少于6家,投標單位的選定,分為全部選定和在公開情況下部分抽取兩種辦法,部分抽取的投標單位不能少于2/3;(5)公開評標辦法和程序,招標單位擬定的評標辦法連同招標文件應一起發給投標單位,于投標前公開,在評標、定標的過程中,除規定必須保密的內容外,其程序向社會公開;(6)公開招標的結果,招標結果通過《上海建設工程招投標信息》向社會公布中標單位。
為體現公正原則,做到公正評標,技術專家全部從評標專家庫內隨機抽取組成,技術標規定為暗標,即投標書中不應有任何隱含投標單位身份的內容,否則為廢標。
為確保公開競爭,防止不正當的壓價、串標和泄漏標底行為,合理控制標底價,上誨市水利部門實行了“無標底招標、有標底評標”的招標方法,即招標單位不設標底,只參考定額,并結合市場行情編制出參考工程造價,在招標文件中一并向投標單位公布。評標時,在技術標評審通過的前提下,商務標評審可通過抽定報價算術平均值權數和加權平均工程造價下浮率(此中兩個區間在評標辦法中明確),計算出期望工程造價(即為評標的標底),接近期望工程造價者得高分,技術標和商務標合計得分最高者為中標單位。這個方法也稱“制約四方法”,對于制約發包方、承包方、中介方和管理方,排除不正當人為因素,確保招投標公正性起到了有效的、積極的作用。
3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的發展設想
3.1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招投標管理體制
根據1997年上海市水利部門制定的《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招標投標辦法》中的規定,原上海市水利局是本市水利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的主管部門,其所屬的上海市水利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設在局基建處),具體負責本市水利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1)貫徹執行國家和本市有關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的規定;(2)指導、監督、檢查招標投標工作的實施;(3)總結、交流招標投標工作的經驗;(4)組織審查招標人或者招標人的資格;(5)組織審查招標申請書和招標文件;(6)審批評標機構;(7)監督開標、評標和定標工作;(8)審批評標報告;(9)調解處理招標投標活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10)監督承包合同的簽定、履行。
筆者認為,根據“小政府、大社會”的政府機構改革原則,政府的主要職能應該是宏觀調控,為完善和規范建筑市場創造宏觀條件,在行政管理上應該由全部直接管理轉變到直接管理、間接管理并存,并最終過渡到宏觀管理,這樣才有利于行政行為的專業化和政府機關的精簡。根據這個觀點,筆者認為具體負責招標投標日常工作的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的職能應該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來,其主要職責是原上述職責的(4)、(5)、(7)、(10)等項,而政府職責應該是(1)、(2)、(3)、(9)等項。
設立專職招標投標管理機構,主要還有以下優點。
第一,使招投標管理工作制度化、經常化、專業化。招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化工作,有完整的程序,環節多,專業性強,專職的招投標管理機構由于其專門從事招投標管理活動,在人員力量和管理經驗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足夠的人力和精力對招投標活動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市場監督管理,有利于提高招標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招投標活動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下進行,有利于承發包雙方利益的保護。
第二,有效地控制了市場的準入,保證市場的有序化,首先要控制市場的準入,有些具備市政資質的投標單位雖然兼營范圍中包含水利工程,但卻沒有主營水利,按照水利部的有關規定,就不能參加某些水利工程的設計、監理、施工投標;有的投標單位在投標時提供了業績資料,但卻是分包工程的業績,或者有同類工程的經歷卻沒有較好的業績等等。專職招投標管理機構通過其日常建立的一套有關企業及工程動態的資料庫,對投標單位資質、業績的審查將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及時發現、解決招投標中的問題,提高招標工作的透明度和質量。專職招投標管理機構人員由于直接、長期工作在招投標第一線,業務水平比較高,經驗比較豐富,比較容易發現招投標活動中弄虛作假、串標壓價、合法不合理等問題,并能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法,同時對探索和推廣科學的編標、開標、評標、定標等辦法,嚴格專家評委的資格審查,實行動態管理,提高招標工作的透明度和質量發揮重要的作用。
3.2建立在上海市統一的有形建筑市場下的水務工程專業分中心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了一個交易管理中心和25個分中心,形成了總包、專業、建材、中介4個層次的,覆蓋全市所有區域和部分專業的立體的有形建設市場體系。
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是從1998年進入上海市建設工程管理交易中心統一管理的,隨著近幾年水利投資的不斷加大,尤其是今年重新組建水務局后,上海市水務工程的投資規模從原水利工程的每年8個億左右擴大到近20個億,建立在市統一的有形建筑市場下的水務工程專業分中心就非常必需。
水務工程專業分中心應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為水務建設工程交易各方提供優質服務,并進行自律性管理的會員制事業單位。行政上隸屬市水務局,業務上接受市交易中心的指導,其基本功能是:(1)信息服務功能,主要是收集、存儲和集中各類水務工程信息、企業狀況信息、材料價格信息、法規政策信息、項目經理、評標專家和其他技術經濟、管理人才的信息等,為發包、承包雙方提供信息服務,解決了過去水務工程招投標信息分散、渠道不暢的問題;(2)場所服務功能,為開標、評標、定標等活動提供了一個功能齊全、服務周到、統一、公開,并在一定交易規則制度制約下的承發包場所,增加了工程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督;(3)“窗口式”集中辦公服務功能,通過工程報建、招標、投標、施工許可、合同鑒證、質量安全監督等有關管理部門進駐集中辦公,為發包承包雙方提供便利的“一條龍”配套服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承發包人提供方便,而且保證了管理的程序化和制度化。
水務工程專業分中心的成立,將會進一步推進水務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的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和法制化,對建立一個高起點、體系完善、管理科學的水利建設有形市場具有深遠的意義。
3.3加強對水利工程招標機構的監督和管理
近年來,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標機構對保證招標質量,提高經濟效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是在招標工作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一些招標機構依附于行政機關,借用行政權力或行政影響,實行強制,甚至超越權限,越權;為承擔項目無原則遷就招標人的無理要求,違反了招標的公正性原則;有的招標項目服務質量不高,收費較多等等,為保證水利工程招標工作公正、客觀、有效地進行,水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對水利工程招標機構的監督和管理,首先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凡原隸屬于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招標機構,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運作,財務獨立,人事獨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成為真正獨立從事招標業務及相關服務的社會中介組織。
第二,國務院《關于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的意見》中規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利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包括招標、投標、開標、評標、中標)泄露保密資料、泄露標底、串通招標、串通投標、歧視排斥投標等違法活動的監督執法,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業務的招標機構的資格認定。從上述的管理分工來看,由于對招標機構的管理沒有法律和控制手段,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利工程招投標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工作就不夠全面、徹底;同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只管招標機構的資格認定,對水利工程招投標的管理工作僅進行業務指導,水利工程招標機構服務質量如何,在實際中能否達到水利工程招標的要求等動態情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了解得就不夠清楚、透徹、由于對水利工程的業務不太熟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認定水利工程招標資格時往往只重視其靜態的資料,不重視其動態的服務質量。因此,應建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認定水利工程招標機構的資格前,須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將水利工程招標機構的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聯系起來。
3.4積極推進水利工程招投標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3.4.1逐步推廣合理低價的評標方法
合理低價的評標方法,主要是不設標底,由專家評委從最低報價的標評起,以低推向高,逐個論證,如低標者經分析論證認定其技術先進、方案可行、報價合理即為中標,高標者不予考慮,這種方法不僅防止了行政干預、地方或行業保護及腐敗現象的滋生,還解決了目前廣泛采用的標底上下浮動方法的隨機性和不科學性的問題,同時提高了企業工程管理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減輕加入WTO以后對水利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沖擊。
但合理低價的評標方法目前還不能全面推廣的主要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程度還不高,建筑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尚未全部形成,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暫不具備完全開放、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條件,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工程計價、定價和規則還未制定,所以,建議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建設工程承發包價格管理規定》,作為《招標投標法》的配套實施文件,明確工程造價管理承發包及實施過程中,標底價、投標價、評標、定標、簽定合同價及合同價款的調整變更、結算等各環節工程價格的計價規則,明確工程承發包價格的糾紛處理辦法,同時嚴格落實對建筑市場競爭過程中不正當行為的懲罰措施。
第二,水利工程招投標工作是專業性、技術性、經濟性、事務性很強的工作,要求承發包單位都要有一定的技術、經濟、法律人才,但目前,特別是對招標機構而言,工程造價和法律方面的優秀人才非常匱乏,從事工程造價的專業人士的素質還不能完全勝任合理最低價的評標要求,同時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都要求在汛前完成,往往縮短招投標的時間(一般要求工程招標時間為3個月左右,但現在大部分只用了一個月左右),增加了評標的難度,限制了合理最低價評標的推行。
第三,招標機構為了避免承擔評標中出現的錯誤等責任,建設單位害怕以后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由于甲方原因(如設計變更等)而造成中標單位的索賠等諸多麻煩,都不愿意采用合理的最低價中標方法,所以要盡快制定賠償制度和索賠與反索賠的規定,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和行業協會以及合同爭議的評審、調解機構,堅決按社會主義市場化的經濟規律和原則辦事。
3.4.2將招投標工作與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有機地連接起來
招投標工作與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是工程建設階段不可分割的兩大部分,由于上海市水利工程招標文件的編制主要是由招標機構承擔,承包合同管理由監理單位承擔,造成了招標工作和合同管理的脫節,這對項目法人的總體利益是不利的。在承包合同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由于監理工程師未參與招標工作、不熟悉招標文件和合同,在執行合同初期不能很快地進入監理角色,只能邊上崗邊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編制招標文件的招標機構不參與合同管理,招標文件編制的質量沒有實踐的檢驗,招標文件的編制水平就很難提高,這給監理工程師進行合同管理造成了很多困難,給工程合同變更和索賠帶來很大的隱患,許多工程在完工之后,工程合同與原來招標文件已大相徑庭,違背了招標單位在招標時的初衷。筆者認為,招標工作應與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有機地連接起來,雖然目前招標機構與監理公司合并困難較大,不符合現實,但監理工程師作為專家參與招投標工作全過程應該是可行的,而招標機構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可以延續到工程竣工決算階段,由招標機構來參與工程竣工決算的審核。
3.4.3引進競爭機制,激勵投標單位向高質量和技術創新方向發展
2子系統物資管理
2.1采購管理
在電力建設中,采購管理是一種基于供應鏈的管理模式,是電力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力建設采購管理系統中,采購部門應對材料采購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并協調好企業與廠商之間的關系;電力項目建設技術部門要根據項目工程的進展和需求,制訂適合企業發展的物資供應方案;廠商要定期與電力企業交流和溝通,了解電力企業的物資信息和物資需求,并確定發貨時間,從而做到按時發貨。此外,還要保證貨物的質量和完整性。在電力建設物資采購管理中,必須實現信息交流,降低物資成本和庫存,并優化庫存管理。因此,在采購管理中,廠商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物資采購管理中的物資信息交流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物資信息的交流,還包括企業外部的信息傳遞。企業應掌握內部物資需求的變化情況、物資價格的變化情況等,以此制訂相應的回復單,發送至物資供應商,并實時更新企業內部的物資量變化信息庫。在企業外部信息的傳遞中,企業要為廠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術支持,還要考慮信息平臺的兼容性,并為廠商提供優良的信息平臺,從而為加強交流溝通和提高采購管理系統的穩定性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還要與物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同,制訂長期契約,且明確契約中的條款和規定,從而完善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認證制度,穩定電力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
2.2庫存管理
電力企業庫存管理是物資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企業的庫存量決定了物資量,由于庫存量會不定期變化,因此,在企業庫存管理中,應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庫存管理方法。對于長期給電力企業提供物資的廠商,應按照自身的物資需求在倉庫進行長期代儲,并在使用物資后定期付款,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一類物資;對于二類物資和三類物資而言,可根據電力企業的實際需求,由單位按照計劃送貨,以實現企業“零庫存”;對于企業中第三產業組織生產的產品,應充分利用其優勢,遵循“用多少、提供多少”的原則,直接運送至使用單位,運達后再結算;對于供應正常的電力物資,應應用期貨合同運送模式,以減少庫存量。
2.3合同管理
要想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就要掌握供貨合同的具體內容、電力項目建設施工的具體情況和物資生產的運輸情況,并將了解到的工程材料的生產和運輸情況定期傳達至業主;采用先進的管理設備,選取專業的管理人員代保管合同管理;物資管理人員要定期獲取真實的合同備料,了解生產和運輸情況,定期開展設備管理會議,并將物資信息通報給業主;合同管理人員應及時與廠商取得聯系,順利完成設備的生產和發運,及時統計和整理匯報給業主的相關信息,定期與廠商交流設備的發運情況;根據設備標志選取不同的隔離管理方式,將專業設備和工具隔離存放;加強廠商管理,對供應商進行全面評估,從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降低采購成本。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借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筑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符合本校的實際,代表師生的共同意志,體現出“四性”:一是科學性。要整體規劃,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質文化建設必須滲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質文化建設中;三是藝術性。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富有藝術意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四是經濟性。物質文化建設要有藝術性并具時代感,但卻不可一味地追求時髦、高檔、漂亮,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考慮經濟、實用。
二是校園環境的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靜化。充分利用校園空間進行植樹、栽花、種草,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將學校辦成“園林式單位”。校園的美化不應只局限在校園的整體布局、樓館的建筑裝修及教學設施(如圖書儀器、電教設備等)的更新添置等純粹的物質文化的層面上,還應表現在通過對校園環境的點綴所體現出的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審美觀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園板報的內容形式,辦公室課室的布置,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要保持校園環境的潔凈,并把好校門關,保證學校免受外來干擾。
三是物質文化的建設不能由學校全部包辦,必須群策群力,師生齊動手。要發揮集體、個人甚至家長各方面的積極性,大件由學校負責,自己能辦的由師生自己地動手完成,如:課室布置、環境衛生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后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么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么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絡。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絡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絡的建設必須立足于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并可能形成熱衷于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課外活動的開展不是盲目隨意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教育性的原則,做到“五有”(有計劃、有教案、有記錄、有成就、有總結)、“四定”(定人員、定地點、定時間、定內容)、“三落實”(組織、經費、器材),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如業余團校、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田徑隊、藍球隊、小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組、美術組等,由老師進行輔導,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
二是課外活動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動、演講比賽、各種評優活動等)和知識性的(如學科知識競賽、知識講座、“三小”活動等),又要有娛樂性的(如各種體育比賽、文藝匯演、游園活動、美術書法作品展、影視欣賞等)和實踐性的(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生產勞動、勤工儉學、軍訓等),還有必要設置些全校性的學校傳統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活動、田徑運動會、科技節、藝術節、元旦文娛晚會等,鼓勵全校師生一起參與。
總之,課外活動要兼顧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活動與安閑、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揚長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樂。變命令式為倡導式,變禁絕式為誘導式,變接受式為參與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組織,主動參與,寓教于樂。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并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教育過程和結果。師生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反之,如果師生關系緊張,甚至對立,教師就很難對學生施加影響。要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精湛的教學藝術,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學生尊敬教師,勤學守紀,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出現樂教樂學的生動局面。
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既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優良集體的形成,教師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強調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應遵循守紀、理解、團結、互助的基本原則,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公平競爭、幫人所需、大度為懷。提倡同學間學習上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生活上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紀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除煩惱;要正確地
引導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學生在這種團結友愛、相互尊重的氣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長。
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布局合理的校園建筑,鳥語花香的校園景致,整齊光潔的道路交通,美觀科學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設施……無不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觸景生情,因美生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進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學生在幽靜的環境中學習,感到舒心怡神,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豐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對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種消極腐敗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健全的規章制度及健康的集體輿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規范作用。當學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及集體輿論的要求時,他就會自我調節矯正。學生有時可能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卻不能反駁同學們的批評,誰都不愿意成為“眾矢之的”。優美的校園環境同樣能規范學生的行為,試想:你會在地面光潔、環境優美的場所亂扔紙屑、隨地吐痰嗎?你會在雪白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嗎?不會!這些不良行為都會自動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校集體為單位,注意學校的集體形象。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好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間的協作,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要犧牲個人利益,否則就會受到來自集體的人際壓力。這種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求學生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以建成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反過來,一個充滿理想、團結友好的集體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偉大,從而樹立個人要服從集體、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集體主義思想觀念。
第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學生渴望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多彩的校園文化適應了中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避免了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一個真實、完整、積極的自我意象,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當今中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是比較差的,而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培養學生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會感到心曠神怡而暫時逃離“神經緊張,甚至心煩意亂”的境地,在輕松的心境下,心窗打開,可增強進取心,從而自愿接受困難的挑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交往圈,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擴懷;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因沉浸在歡樂或業余愛好中,因注意力轉移而沖淡和忘卻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別扭,越想越傷心”了,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愛美是人的天性,中學生也不例外。但由于處于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中學生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又存在著明顯的弱點:他們追求美,卻不善識別美,常把新、奇、特視為美,甚至誤以丑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內在美,往往認為儀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廣泛復雜而深刻有內涵。而優良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及創造美的能力。
環境美可以升華為情感美。美麗安適的校園建設,整潔漂亮的教室布置,樸素大方的服飾打搶,以及校園空氣的凈化、文明禮貌語言的使用、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均可誘導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造美。在一系列審美活動中,學生會認識到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勞動創造的;感受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深刻內涵;真正懂得和體驗到諸如“大方”、“優雅”、“和諧”、“風度”等這些描述美的有關詞匯的含義,從而把這些詞匯的內涵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使追求美、創造美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
3.實踐功能
隨著分配制度、就業制度、勞動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學生面臨著人才市場和優化勞動組合等種種考驗。因此,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努力也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以創建活動、達標活動、爭先創優活動及各種竟賽活動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樹立強烈的竟爭意識、參與精神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增強了學生的竟爭意識,又使學生在爭創活動中受到鍛煉,提高竟爭能力。
我家曾請過一位十八歲的四川姑娘幫助做家務,她很聰明能干,但念到初二上學期,就輟學來京打工。問她為什么不把初中念完?她說:“老師剛初中畢業,什么也講不懂,白交錢”。我買了初二至初三的課本,要她自學,告訴她很多人靠自學成才,今后知識不夠,做什么工作都難。還給她買了字典,讓她查生字,對她說:“看不懂,就問我”。但她不會自學。
我家最近又請了一位家務女工,安徽人,65年出生,小學一年級沒念完就參加勞動。她們村子前面是江,后面是湖,是漁米之鄉。如此富足的地方,據她說,村子里60年
至70年出生的20位姑娘,只有一位完成義務教育,其他幾位均分別不同時期輟學。現在都30歲—40歲,已為人之母。
從上述二例中,提出了以下若干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是,什么樣資質的人可以從事義務教育?增加教師的工資保障,發到什么人頭上?目前夠資質的師資緊缺,或有資質的人不愿下農村,特別不愿到邊遠、窮困地區,怎么辦?能否由當地選培初中畢業生或高中畢業生,分別到中級師范和高級師范院校去定向培養?同時兼顧作為一種對貧困家庭的扶貧措施,從貧困家庭選擇合格青年定向培養?對城市貧困家庭的相應青年,也定向培養,在農村從教數年后,可以安排進城就業(如同轉業軍官的安置)。
二是,法制問題。依法強制適齡人員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不允許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同時,繳什么費、繳多少,也要有明確規定。現在城市學校變著花樣創收,班上效率不高,另開休息日補習班而且必須去。
三是,歧視女孩問題。一個家庭同時有兩個孩子上學,負擔重時,女孩讓男孩。女孩受義務教育,應依法與男孩平等,歧視是違法的。由于一批女人才被落后觀念截流,致使這次十六大,婦女占的比重與人口比重不相稱。
四是,普及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一般是西部地區差一些,但也不盡然。東部如河北、中部如安徽,也有在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的適齡人。
五是,教學模式、方法、內容如何更有助于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如何革除應試教育和純灌輸式教育的弊端?可否加一部分開卷考試、相互討論后答卷等形式?把念書搞得生動活潑從而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及自學的能力。另外,無論小學還是初中,課外輔導材料同一科目重復的版本太多,多了影響學習效率,(但老師要求學生都買,實際只是為了增加學校推銷的收入)。
我認為應當有點新思路:
第一,把義務教育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推動。第一責任人是中央政府。有必要設立直屬國務院的專門職能部門,像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那樣。并把義務教育的普及進度和掃肓成效,當作對各級政府業績的考核指標;在義務教育方面發動一個社會運動,與關于不搞運動的精神并不矛盾(這是在搞重點突破,掀起全民的意識,重視教育,不是整人運動)。①其實,義務教育更需加強政府支持力度;②而信息化可以由市場引導。
第二,采取積極鼓勵的政策,讓更多的青年人從事義務教育事業。城市農村的師資資源極不平衡,城市的不去農村,農村的也不回農村。對非師范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因專業不適應,難以就業的,可定向給予師資訓練,使其走上教育崗位。根本上,是要加大師范教育的規模,提高師范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第三,在義務教育階段,精選傳統文化知識,充實現代科技知識(包括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適用經濟學的知識等),給學生一定的發家致富的知識與能力;要組織有水平的專家編寫材和課外輔導材料,并改變低質重復、價格昴貴的現象。
2.逐級包保、各負其責
項目管理要具體落實在工程建設當中才有其生命力和現實意義。對于新建工程來說,參建單位多,人員復雜,但相對建設單位來說又存在工程管理人員力量不足等實際問題,顯而易見只依靠建設單位自身的力量來管理好一項工程,難度是很大的。因此,就建設單位來說就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好各參建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團體優勢,明確目標責任,各負其責。要在工程建設當中真正形成“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人執行,凡事有人考核”的良好局面。對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的管理要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管理體系,將參建單位的技術管理人員吸收進來,共同參與施工管理,形成暢通的管理渠道。上情能夠及時下達,下情能夠及時上報,下一級要對上一級負責,實行逐級包保制度,真正實現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心中有壓力。只有形成這樣的工作氛圍,才能更好的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才能更好的發揮集體智慧,才能更好的推動工作的順利進行。
3.分工明確、共同作戰
分工明確、共同作戰,就是要細化職責和權限,只有分工沒有協同作戰的意識,形成不了合力,浪費人力資源;如果不進行明確的分工,人就容易滋生懶散習性,遇到問題容易發生推委扯皮現象。要積極推進“強業主、大監理”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好監理公司的監理職能。要努力做到依靠監理但不依賴監理,信任監理但不順從監理;在賦予監理一定的權利和獨立開展工作自主性的同時,要對其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委托監理公司來管理工程,監理公司就應該做到為業主所用,為業主負責,為業主服務;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從維護建設單位的合法權益出發,從對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工期、造價高度負責的大局出發。監理公司的監理職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工程建設的中間過程就多了一道控制屏障,施工過程也始終會處于可控在控狀態,過程得到有效控制,目標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2幾個基本要點
2.1建立安全管理體系
2.1.1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監督體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督網絡,堅持以項目第一責任人為核心的安全委員會管理機構。在項目部安委會的領導下,開展安全工作,對工程項目安全文明施工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協調,統一管理”。
2.1.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制定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制,并且符合《安全法》、《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勞動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及公司管理制度等,使項目部各級人員明確自己的安全文明生產責任,實行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來管人的模式,把安全工作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效果。
2.2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應貫穿整個施工生產全過程,覆蓋工程項目部的所有人員,重點是新進場的新員工及農民工,特別是新進場的農民工,這些人流動性大,安全知識缺乏,安全意識淡薄。在當今提倡管理型的水電工程建設中,大量的工程施工任務,要靠他們去完成,提高農民工的安全意識,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需要對他們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對于特殊工種必須進行相關專業安全教育培訓,從業人員必須堅持持證上崗,未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證或證件過期的人員,不得從事特殊工作。
2.3安全檢查安全檢查分為綜合性的安全檢查和專項安全檢查,它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安全大檢查活動,對施工過程中行為及設施以及環境進行安全檢查,以確保符合安全要求,對存在的隱患進行分析,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從而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2.4安全巡視
2.4.1安全人員的工作崗位在施工現場,環境較為復雜,各種不利安全因素太多,這就要求作為一個安全管理人員,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處理問題,尤其是在緊急、危險、關鍵時刻要有正確處理的能力。例如,2005年12月,我在福建牛頭山水電站工作,一次在大壩上安全巡視時,發現壩下左邊坡洞(原地質探洞,后擴挖改為山體排水洞)內運出來的渣是泥夾石,我立即從壩上趕到洞內,把洞內當時正在出渣的8名湖南籍民工叫出來,命令他們停止作業,并及時通知監理、業主、設計單位到施工現場查看。經查看后,立即修改方案,改為明挖,從而及時消除了事故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2.4.2作為安全管理人員要善于學習各科安全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因為安全涉及面廣,不僅要懂國家法律法規,還要懂電氣、機械、火工材料、易燃易爆等相關知識。面對此情況,只有加強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深入施工現場實際中去,了解掌握施工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從而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2.4.3反習慣性的違章,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要從操作規程、規范著手,使操作人員正確操作設備,對于違章作業的人員,要加強安全教育,正確使用佩戴勞保用品,指出違章作業危險性以及后果,從而使他們提高安全意識,自己去控制不安全行為,把“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充實項目部安全文化的內涵。
2.5開展危險源的辨識與控制。
2.5.1開展危險源的調查與辨識首先要從基礎開始,發動群眾查找危險源,對危險源進行辨識,使大家都知道危險源、認識危險源,從而更好的制定危險源的控制措施,根據不同危險源采取不同的方法,如:①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②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③在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同時,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④采取隔離防護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不相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態質量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正成為人們的消費主流。發展生態農業,不僅能夠解決長期以來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帶來的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04年涇縣被列為省級生態農業建設示范縣。經過幾年的建設,涇縣生態農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一些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還有待解決,需進一步完善措施,加快發展。
1涇縣生態農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涇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關注生態農業發展,確定了“生態立縣”的發展目標,2005年11月,《涇縣生態農業發展總體規劃》通過省農委組織的專家組論證,2006年4月涇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批準實施,從制度上保證了涇縣生態農業建設的實施,使涇縣在生態農業建設工作中呈現出了認識上逐步統一、治理上逐步科學、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農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以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環境和農產品質量跟蹤監測等環節為重點,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綜合治理,通過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推廣平衡施肥技術、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病蟲草綜合防治技術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強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為2006年的295kg/hm2,病蟲綜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農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縣建成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15個,面積1.7萬公頃,其中2666.7hm2茶園被授予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生產基地達標縣,有16個農產品取得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質量認證。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農產品產地編碼卡試點,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及操作規程9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年均抽檢樣品500份,合格率97%。
1.2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通過實施“國家公益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到14.2萬公頃,有林地總面積12.8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5%;圍繞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完成綜合治理面積3800hm2;制定實施了《涇縣土地資源利用發展規劃》《涇縣礦產資源利用規劃》,對無證開采礦企業實行了關停并轉,涇縣的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1.3畜牧業和農村沼氣建設發展加快
畜牧業作為我縣農業發展的支柱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2005年涇縣畜牧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5%,農村沼氣新能源建設日新月異,至2005年底全縣共建沼氣池586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16個,其中查濟(星吾公)村被列為農業部鄉村清潔工程建設示范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在全市處領先地位,綜合利用率達到49%,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龍頭企業成為引領生態農業建設的典范
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企業開始涉足生態農業建設,為生態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以種、養、加為一體的安徽祥泰公司,開發荒山荒坡種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產加工、生豬養殖、沼氣建設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園。
2存在的主要問題
涇縣生態農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是破壞生態的現象依然嚴重,部分基層干部群眾生態意識、責任意識不強,化肥、農藥使用嚴重超標,亂砍濫伐林木、亂占濫用林地資源的現象屢禁不止。二是體制不順影響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由于涉及多個部門,工作上缺乏協調,職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態建設投入不足,雖然縣財政在生態農業建設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
3對策與建議
生態農業建設能夠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功能,代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根據建設要求和發展方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涇縣生態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己批準實施,要嚴格按照規劃目標組織實施,減少隨意性,做到整合資源、統籌發展。要建立生態農業建設專門機構,明確職能部門的責任,加強對生態農業建設的指導和監督,做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生態農業建設的強大合力。
3.2拓寬融資渠道
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證財政預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采取財政貼息、投資補貼等手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生態農業,逐步形成政府投資為導向,農民與企業投入為主體,信貸投入為補充的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的生態農業建設投入新機制。
3.3抓好示范點建設
生態農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在點上求突破,在質上求提高,要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結合涇縣的環境特點,重點做好生態農業示范園區試點建設,開發觀光農業,完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為生態農業建設的整體推進提供經驗。
3.4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二、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金融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我國不斷推進金融行業改革創新的歷史條件下,地方金融機構也應該大膽創新。地方金融行業雖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創新存在盲目性,地方金融管理體制仍然還存在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國家與地方金融管理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順暢,比如地方金融機構中包含大量擔保公司與典當公司,國家并沒有很好地將其納入管理范疇,增加了地方金融系統風險;第二,地方金融管理體制不健全,國家很難對地方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監管,甚至出現許多金融機構脫離了國家金融監管范疇,增加了金融風險的發生可能。另外,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不同地方立足于本區域利益,制約了地方金融發揮其合力,不利于地方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地方金融管理主體權責有待強化
各省市建立的地方金融管理主體不盡相同,甚至有些省市沒有專門的金融管理部門,成立的金融管理部門名稱存在權責不清晰、職能不明確、多頭管理等問題。比如有的省市對不同地方金融機構設立不同的管理部門,省金融辦、國資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負責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信托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多頭管理的存在,會導致金融管理機構職能交叉情況的出現,對于充分發揮地方資源的優勢是很不利的,也容易引發不同金融管理機構互相推諉扯皮,導致金融管理效益低下。
(三)地方金融監管與地方金融發展不符
當前我國對地方金融機構實施“一行三會”管理模式,對地方金融機構準入嚴格把關,在抑制地方金融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過,由于不同省市對金融資源需求不一樣,中央政府對各省市地方金融采用“一刀切”管理模式,沒有考慮到不同省市金融資源需求的差異性,導致有些省市金融資源嚴重不足,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建議地方金融監管的權力下放到省市,讓各省市能夠針對本省市需求情況合理配置地方金融資源。
三、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建設的建議
(一)引導建立正確的地方金融發展觀
地方政府只有樹立正確的地方金融發展觀,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現狀,切實做好地方金融發展規劃。為此,國家應該進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管理法律法規,對地方金融機構的權責進行規范,中央政府主要對地方金融預算做好管理工作,控制地方金融風險。
(二)對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的邊界進行明確規定
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優化地方金融管理體制,需要界定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的邊界。中央對地方金融管理發揮總領作用,引導地方金融管理的良性發展,使得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更加協調。中央對地方金融管理領導過程中,要遵循“垂直監管,地方協調”原則,即中央金融機構負責監管工作,地方金融機構負責協調工作。總而言之,地方金融管理體系要秉持中央金融機構監管,地方金融管理機構負總責,理清地方金融管理機構的職責,規范地方金融日常管理制度以及風險處置流程制度,確保地方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2電網建設實施精益管理的客觀要求
事實上,隨著我國電力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如今在電力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想要實現最佳經營效果,就需要其結合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的整體要求,創新企業經營思路,優化電力企業管理機制,從而實現整個電網建設發展的最佳效果。對于電網建設來說,其推動精益管理,實際上是一項整體、全局性的工作,其支撐點在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電力資源的具體應用依賴不斷深化,尤其是在我國科學發展和清潔能源應用戰略不斷成熟背景下,各行各業在具體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電力資源的利用程度不斷深化,直至成熟。結合國家電網公司的整體發展要求和具體工作需要看,注重處理電力企業內各個環節中,其管理內涵與精益管理理念的全面融入與匹配,就成為現階段整個社會發展相結合的整體需要。精益管理是一項綜合化管理理念,在該理念中,其集中闡述的是企業全員參與和集中融入,可以說,想要真正應用好精益管理的整體要求,通過將該管理理念融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細節當中,而精益管理實際上是一項集體性活動,其在應用過程中,要注重將管理成本把控進行全面分析,同時也要將成本意識、效益理念融入到整個管理活動中,注重融入先進的生產理念,從而確保整個電網建設能夠實現最大經營效益。當然,想要實現精益管理的最佳應用效果,其必須做到管理目標與建設問題相結合,持久創新與企業發展相融合以及企業技術革新與企業管理機制優化相結合,通過全員持續參與,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精益管理的最佳效果。而在電網建設實施精益管理過程中,要想實現最佳管理效果,要將企業發展與行業標準想融入,通過積極組織相關發展團隊,從而為該管理理念的具體應用和全面融入提供基礎平臺。客觀上看,要想根本性推行好精益管理理念,就必須充分挖掘和調動社會全員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通過開展QC活動和員工管理等多樣化思維,進而實現電網建設發展的理想推進。
3電網精益管理建設對茶葉企業減負增效的客觀影響
在當前茶葉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融入全新思維和價值理念,特別是就茶葉產業的整體轉型發展訴求看,其想要順應時代要求,就需要充分發揮電力的動力支撐作用和價值。因此,做好電網管理,提供高效的電網服務機制,進而大大降低茶葉企業在生產與經營過程中的具體成本。客觀而言,當前茶葉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其需要充分有效的考慮生產環節的全面優化與整體完善,特別是對于茶葉企業自身來說,創新企業經營理念作為其轉型發展的基礎性需要,完善各項經營元素,從而為茶葉企業減負增效提供有效支撐。茶葉企業作為一種產品生產為主的企業,其在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有著龐大而成熟的電力需求,而對于電網建設來說,其作為當前時展過程中的重要元素要求,推進實施精益管理,其能夠從成本控制視角,來實施具體的企業生產經營。當然,良好的電網建設,能夠讓茶葉企業實現全面而系統化發展。當然,茶葉企業快速發展的形式和具體特征,也使得電網建設過程中,必須探究做好精益管理的實施思路。所以,在當前電網建設實施精益管理過程中,如何結合時展趨勢,應用精益管理理念,從而為茶葉企業降低發展負擔和成本,增加發展效益提供充足動力,就極為必要。結合茶葉企業轉型發展具有需要看,完善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思維,是企業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和價值元素。就電網建設活動實施狀況看,其中所包含的元素和價值思維,恰恰是當前整個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要素。而電網建設作為當前國家電力事業發展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內容,該建設工作本質上看,是國家各項事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元素。因此,通過多元要素的體系化融入,從而實現茶葉企業轉型模式創新發展的全新優化。在電網建設推進過程中,實施精益管理,將為電網建設有效推進提供全面支撐。
4結語
結合當前電網建設和茶葉企業發展訴求看,融入時代特征和多樣化內涵,已經發展成為整個茶葉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就整個電網建設日益推進狀況看,精益管理不僅是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降低茶葉企業運行成本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電網建設精益管理理念融入過程中,其將為茶葉企業降低發展成本,增加企業經營效益,提供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李燕彬.實施精益管理推進標準化建設確保電網生產管理再上新臺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1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