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1: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業導論課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職教育的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行業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從事本職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專門人才。因此創新高職教育專業課程中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保證在職業道德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線,促使學生在職業道德修養上在畢業時能夠達到企業準員工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為例來進行闡述。
2.1依據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
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由專任教師、企業實踐專家、職業道德專家、德育教師、輔導員等人員組成的“職業道德研究會”,在對大型、中型、小型不同規格各層次各性質眾多企業進行廣泛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及智力特點,參照與專業對應的國家職業鑒定標準和行業企業標準,細化專業崗位群任職要求,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進行提取優化,進一步明確各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目標,對專業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設計與研究。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專業的任職崗位群主要為機械設備裝配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工、安裝調試工以及設備管理與銷售人員。對制造企業工作人員、工作環境、工作崗位等進行大量的調研,依據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及國家職業鑒定標準中關于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確定了該專業在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具備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認真、細心、誠實、可靠等基本素養;具備主人翁的社會意識和敬業、樂業、勤業、創業精神。
2.2突出教育的實效性,系統化設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
以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目標為要求,突出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將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滲透到大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綜合實踐課程以及第二課堂中,充分保證職業道德教育的不斷線。開設《形勢政策教育》《入學教育及軍事訓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等大類基礎課程,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教育為主線,通過課堂學習、職業道德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和環境熏陶等多條渠道,圍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質、適應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關鍵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職業理想、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的理論教育。使學生從思想上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確立主人翁的社會意識和敬業、樂業、勤業、創業精神,明確職業道德的一般原則與規范,為職業道德的實踐教育準備條件,提供必要前提。針對專業課程中不同工作任務的內容和特點,按照職業道德要求不斷提升和學生職業成長的規律,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遵守紀律、實事求是、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創新創業、安全規范、團隊合作等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加入項目教學,使之成為項目課程教學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得課程內容更加貼近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綜合實踐時,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熟悉企業文化、生產流程和相關崗位工作要求,按照真實企業職業道德的要求,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深化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重依托學院素質發展平臺,發揮學校的優勢資源,通過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活動、道德講堂、道德名人專題講座、優秀畢業生專題講足、愛心互助、以職業道德為主題演講比賽、希望工程、專業技能比賽、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英雄模范電影展播等豐富多彩的職業道德教育第二課程活動,促進學生職業道德修養的形成。
2.3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拓寬職業道德教育培養的途徑
根據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要求,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職業活動相聯系,體現創新、合作、敬業等職業道德修養和品格要求,體現“知識、技能、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任務式、啟發式、參與式、案例式、合作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貼近實際,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理論教學與人文講座、職業道德講座、名師講堂、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小組、創業工作組、社會實踐等密切結合,文理交融,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在進行項目課程教學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項目設計、方案制定、任務實施、項目評價等途徑,將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細化到各個教學流程中,通過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先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職業道德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規范學生的職業行為,重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信息處理、心理調適、創新思維、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通過規范作業、文明生產、強調紀律,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能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促進其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2.4通過職業實踐活動,促進職業道德修養的養成
充分利用《金工實習》《機械設備裝調》《維修電工實訓》《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及答辯》等實踐課程的實訓實習環節,從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與訓練。整個的實踐活動中的職業道德教育要體現科學合理、嚴謹規范、管理到位,要做好統籌規劃、分工明確、精心設計、實施認真,對于校內實訓基地進行的實習實訓,通常采用“雙師”授課形式,企業兼職教師多為來自企業的能工巧匠、技術骨干和實踐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技能和高尚的職業操守,可以結合自身的行業企業背景和職業成長的軌跡從專業角度深入解析職業道德的內涵和從業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的頂崗實習,作為一個準員工,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習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職業道德要求,在車間師傅的指導下在企業任職崗位上進行生產作業,使企業職業道德文化的氛圍感染頂崗實習學生,由企業職業道德的標準評價和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在不斷實踐中領悟職業道德對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213-02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各種食品加工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藝,培養學生動手和從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強化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綜合設計及創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一般是通過實驗獲得實驗數據、完成數據分析、撰寫論文和最終通過論文答辯[1]。通過畢業論文的完成,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為其順利進入社會奠定基礎。目前由于大學嚴重擴招和就業形勢嚴峻,本科畢業論文整體水平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2]。因此,提高本科畢業論文水平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上海理工大學在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為載體,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進行探索和實踐。本文以指導上海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工作為例,現將有關的指導經驗與體會進行介紹,以期為本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論文選題
本科畢業論文學院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但經常與學生就業、考研和公務員面試等相沖突[3],導致很多學生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畢業論文,最終影響畢業論文質量,尤其是實驗性和探索性強的課題影響嚴重。為了避免影響學生就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指導教師會將畢業論文啟動工作提前至第六學期末,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畢業論文工作。畢業論文質量好壞關鍵在選題[4],雖然許多學者提倡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要新穎和創新[5],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但筆者認為畢業論文選題應難度適宜,兼顧新穎創新即可。畢業論文主要是考察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素質,所以畢業課題涉及的知識范圍和理論深度要符合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且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使其能夠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訓練,通過努力最終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才能保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學生心中“畢業論文隨便做做就能通過”的消極思想,確保畢業論文最終順利完成。因此,筆者根據學生的科研興趣和自身承擔的科研項目,結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實驗條件來確定論文題目。例如,干酪乳桿菌是一種具有調節人體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多種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廣泛應用在酸奶等食品生產中[7]。學生對干酪乳桿菌研究感興趣,通過對其基因組分析發現,基因組中并不存在膽鹽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對膽鹽的耐受性不強。因此,學生和筆者討論后,選題確定為“在干酪乳桿菌中異源表達植物乳桿菌來源的膽鹽水解酶”,從而提高了干酪乳桿菌的膽鹽耐受性。
二、實驗研究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基礎,實驗研究是畢業論文的核心[8,9]。利用實驗研究,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在實驗準備期,應對學生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進行系統培訓,使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論文所需的各項實驗和儀器操作技能,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實驗失敗和儀器損壞,以保證畢業論文順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相關課題研究前,都會安排學生進行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包括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微生物接種和培養,以及各種儀器,如搖床、培養箱、分光光度計和顯微鏡的使用等。此外,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文獻查閱,了解最新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實驗方案設計,并與指導教師討論,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在實驗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還要反復強調科研是探索性和創新性強的工作,要告誡學生不要怕實驗失敗,要允許實驗失敗,要在失敗中找原因,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提升自我實驗操作技能[10]。
三、論文撰寫
畢業論文撰寫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結論的能力過程[5]。畢業論文是具有學術規范的科學性和總結性的學術論文,所以撰寫論文時既要嚴謹、通俗易懂又要具有專業性[5]。學生在全部實驗完成后,按照學院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初稿撰寫,并交由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筆者認為目前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對學術性語言和邏輯條理性表述較差,論文口語化非常嚴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無邏輯。因此,指導教師對論文語言、邏輯條理、數據分析、結果與討論等部分應做出重點修改和指導,并返回給學生繼續修改,反復多次后才能定稿。畢業論文修改過程是一個對整個驗結果提練和升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畢業論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
四、結論
畢業論文是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4]。通過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進行畢業論文指導與訓練,使學生充分鍛煉了動手能力、科研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最終使學生科研能力等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是高校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導經驗與體會介紹,能為本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玉邯,陳宇飛,楊柳,張一.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5,(30).
[2]吳仲,李小艷,徐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國澤,呂俊麗.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課程與畢業論文的改革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34-135.
[4]修江帆,趙文靜,張春林,陳漢彬.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性實驗的初探――以環帶庫蚊ISSR-PCR反應體系建立及優化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3):82-84.
[5]張立全.指導生物學科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實踐和體會[J].大學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關鍵詞: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因材施教
內蒙古科技大學坐落在“草原鋼城”包頭,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為包頭鋼鐵學院,隸屬原冶金工業部,1998年劃歸管理,2003 年更名為內蒙古科技大學。它定位于一所教學研究型普通高等學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礦業工程等優勢學科為依托,形成以工科為主,建設在冶金、材料、礦業、機電、建筑、能源等領域具有優勢的學科專業體系,培養“上手快、留得住、后勁足”,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系始創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軋鋼這個具有相當長歷史的老專業發展和演變而來,專業改造后在名義上這一老專業方向不存在了,但新專業傳承了軋鋼這一老專業的特點與內涵。本專業是我校傳統的優勢學科,1996年獲得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獲得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目前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支撐點建設學科。1998年教育部進行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時,設立了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這樣一個新的本科專業,從該專業在我校的演變歷史可以看出其專業范圍重點還是傳統的軋鋼專業,以側重于為鋼鐵工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目的,畢業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鋼鐵企業[2]。
一、當前畢業設計(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設計(論文)的命題
命題是畢業設計(論文)的起航點,立題不當,可能會使整個畢業設計的創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實際畢業設計(論文)中選題不當常有發生,其原因各異。
有些命題過于陳舊,這尤其體現在畢業設計的命題上。按照我校本專業的傳統,畢業設計主要是針對鋼鐵企業軋鋼廠的生產車間進行設計。隨著我國的鋼鐵工業近10年來迅猛發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新的裝備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應用到現代化的鋼鐵生產線上,產品結構發生的更本的變化,很多傳統的觀點和思維被打破[4]。在這種背景下,部分命題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標準來制定,就顯得有些更不上時代,不僅如此,還會造成學生可能存在抄襲現象,影響了對學生的鍛煉效果。
青年教師不能很好的把握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難度,這一點在筆者身上顯得尤為突出。筆者在博士畢業后,第一次指導學生做畢業設計(論文),在給部分學生制定畢業論文題目時,沒有考慮到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的局限,題目超出了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在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影響了畢業論文的順利進行。
(二)學生投入不足
1、就業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投入的影響。就業對學生畢業設計投入的影響是本專業近期才出現的問題,是一個新問題。鑒于我校本專業畢業生擁有較強的專業性,在2008年以前我國鋼鐵工業迅速發展期間,本專業大四學生一般在秋季學期就找到了相應的工作。然而近3年來,隨著鋼鐵工業整體的不景氣,我校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受到不少影響,很多學生在大四的春季學期即進行畢業設計的學期還沒有能夠確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業的壓力,迫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聯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畢業設計中的精力和時間有限,畢業設計時心不在焉,出現懈怠情緒。筆者所帶的學生中就存在這種現象,在整個期間,主要的精力放在聯系工作上,對整個畢業設計進程影響嚴重。
2、考研對畢業設計投入的影響。近些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為了緩解這種壓力不少學生選擇考研,一般初試成績約在3月份出來,那些過了初試需要準備復試的學生,在此期間難以全心去做畢業設計,這種狀態一般會持續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結束后,這部分學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準備畢業設計。
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是那種本身學習成績較差,在最后一學期不僅有就業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要疲于應付各種掛科的清考。這一類的學生本身基礎比較差,在理論學習階段就養成了對學習不認真、得過且過的習慣,在就業和清考雙重壓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畢業設計中。這類學生在筆者所帶的學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筆者最頭疼的學生。
3、學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同學對研究題目認識不足,準備不充分,設計過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現往往是應付了事。這是一種普遍的心態,具有普遍性。
二、相關問題的改進
(一)完善命題
命題是指導教師的最重大的任務,為了保證質量,在命題是筆者認為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把關:首先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設計的內容應與本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密切相關,這需要指導教師密切關注當下國內外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其次設計(論文)題目難度應適中,尤其是青年教師需要盡量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針對青年教師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個人認為系主任要對青年教師制定的題目進行審核,對研究和設計的內容進行把關,以確保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現有條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畢業設計;最后,還需保證題目的多樣性,不僅要保證學生1人1題,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題目重復出現。
(二)因材施教
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且新時期的學生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對畢業設計時,學生心中所想也不盡相同,當然最終的基本目的還是一致的即能夠完成畢業設計,順利畢業。
鑒于不同學生各自擁有不同客觀條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為指導教師在面對學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指導,而是需要客觀的面對學生所固有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完成畢業設計,順利畢業。
為此作為指導教師,首先應該主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初見學生的時候,明確學生的就業情況,是否簽約,簽約的意向以及將來擬從事工作的類型;了解學基礎課的學習成績,是否存在補考和最后的清考;學生的考研狀況,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其次在明確學生的相關背景之后,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為不同學生量身定做其畢業設計或論文的內容。具體的指導思想是重點培養對本學科有興趣的學生且精力足夠,將來要從事鋼鐵工業生產或者研究領域的學生,按照評優的標準去要求這些學生,激發這類學生的潛力,這類學生以做畢業論文為主,提前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學以致用;對于需要找工作,且將來樂于從事鋼鐵工業的學生要重點幫扶,這類學生以做畢業設計為主,我校本專業的畢業設計以軋鋼車間設計為主,整體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創新性。讓這類學生做畢業設計可以讓學生了解軋鋼生產基本流程,設備狀況,了解車間設計的目的和意義,對將來熟悉工作環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對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礎課程成績很差,還需要參加補考和清考的學生),則需要重點照顧,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讓需要補考的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補考,同時指導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跟蹤指導他們的設計,以避免學生過于放松設計;對于那些完全無意于從事本專業的學生,則不能再專業方面對他們施加過大的壓力,因為學生已經對本專業的學習沒有興趣也就沒有做好畢業設計的動力,對于這樣子的學生,個人認為應該盡量的幫助他們完成最基本的畢業設計內容,確保順利畢業。
(三)嚴格紀律
當然,對待不同的背景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指導思想,并不是說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嚴格紀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畢業設計能夠順利完成是一個重要保障。
指導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情況下制定研究和設計內容后,在畢業設計的開始就要明確畢業設計的紀律,以嚴格的出勤、過程監控、結果檢查、畢業答辯規章制度以及考核辦法,使學生認識和重視畢業設計,端正畢業設計態度,認真完成畢業設計。 轉貼于
此外,認真做好畢業設計的教育、動員和宣傳工作,使學生充分重視畢業設計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過程。
三、總結
綜上所述,本科畢業設計工作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面對新的環境下出現的系列問題,指導教師一方面需要加強在命題科學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背景以及興趣愛好,在指導學生時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并輔之以嚴格的紀律,使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提高能力,為將來的工作和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保衛.內蒙古科技大學本科教學水平評估自評報告[J].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2008.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advanced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 "stagnation"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and explore the "stagn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guidance mode. It is proved by practice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it is full of innovativ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ocess analysi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thesis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
近年來,針對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時間短,任務重;不安定因素相對集中”的特點和難點,國內各高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加大了改革和創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從事土木專業教學、研究生和本科生學位論文指導多年,積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經驗。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大連理工大學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標,貫徹“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過程培養”的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和創新意義。
1 “過程培養”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終極目的是培育創造型新人才。為此,結合當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傳統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和手段勢在必行。
本教學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重點放在“過程培養”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能力”。結合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特點,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論知識型行向實踐能力型人才的轉化,完成“理論與實踐的” 完美結合。
首先,只有在正確的方法論的指導下,才能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進而才可能產生可靠的實施成果。本文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⑤⑥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并探索各“駐點”的關聯性。
其次,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質就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為一體,這一點,在畢業論文環節顯得尤為突出。如何充分引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其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課題中。以教師的誘導、啟發為方向,最終達到對人才培養由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根本目標。
第三,教學成果的總結及效果的評價對教學質量及效果的確認至關重要。申請者首先總結了歷年本科生畢業論文知道的經驗和教訓,從中提煉的理念和方法;同時,“他山之石,可以為玉”,本課題亦廣泛了解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關專業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教學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吸取優質的教學素材,借鑒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用以補充完善本課題的實施方案,提升自我整體水平。進而探索本教學環節與精英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綱略的實施落在實處。
2 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全過程駐點分析
針對在畢業論文環節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問題,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階段的特點,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如圖1所示),將本科生畢業論文全過程確定為五個駐點,即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
駐點1:選題與查閱文獻。
該駐點是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過程訓練”的開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強調的全過程的學生參與,首先就是選題需要學生的參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指導教師由于還有較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不能全程地陪同學生的實驗研究,學生應是實驗工作的主體,教師僅起輔助的導向作用。學生對所做課題感興趣,他們通常能做到積極地去查文獻、用心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認真地去做實驗,實驗出現問題,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去加以解決,這樣學生往往能高質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學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觸情緒、在工作態度處于消極狀態,被動完成任務,論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證,談何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本課題實施中,指導教師應提供多個題目,采取自愿選題的原則,盡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指導教師與學生充分溝通,亦可對課題的工作方向做適當的修正,共同確定任務書的內容,使論文質量能在現有條件下達到較高的水準。
駐點2: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
學會運用文獻制定研究方案和進度計劃,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基本素質之一。
學生通過第一階段的文獻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問題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研究水平,通過對比分析,尋求、借鑒擬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大量參考文獻及相關標準規程,以確定正確合理的試驗方法,制定嚴密科學、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進度計劃。
由于這一環節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論文工作的深度和質量,因此,指導教師要給予相對較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學生在研究方案細節的制定上力求科學、準確、可行;方案實施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勤動腦、多動手,積極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學術及非學術問題。
駐點3: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
本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訓練規范、縝密的思維習慣;學會尊重客觀規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觀臆斷的大忌。熟悉專業常規操作、培養實驗技能,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這個環節中,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更應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適當的形式(如組會討論), 啟發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系統的討論和思考,不斷提升他們凝練科學問題、進行對比分析、舉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駐點4: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
相對于前三個階段,本階段重在對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的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試驗現象,提升論文工作的理論水平,避免“實驗報告”式畢業論文的出現。
指導教師應鼓勵、啟發學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論分析,而不是圖省事地取而代之,淪為“重使用輕培養”、“重結果輕過程”的反面典型。
駐點5:答辯。
這是全過程分析的最后一個駐點。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環節。采用規范的論文評閱和答辯形式,對于提升論文質量,完成最后的升華至關重要。本課題組成員均具有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學生論文經由課題組指導老師之外的兩名其他老師實質性的評閱,給出具體評閱意見,并由學生經修改后再進行答辯。答辯采用PPT講述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在論文過程中的工作質量。
3 實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針對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五個駐點的具體內容,將“過程培養”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實施運用到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具體工作中――所指導的土木專業本科畢業生陳祝?012年)、李祝?013年)、白祝?014年)等同學,在論文過程及畢業答辯中表現突出,畢業論文成績均為“優”。特別是陳祝?012年)同學,不僅獲得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并于論文期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與其論文工作相關的學術論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
實踐表明,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認為,應繼續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
4 結語
本文提出的“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R當究粕畢業論文指導模式”的實踐效果已經初步驗證,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相信經過不斷實踐改進和完善,其效果將更加顯著。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解決好兩個關鍵問題:(1)在有限時間內,借助先進的“過程工程學”理論指導,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實踐教學任務;(2)切實解決畢業論文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個別學生懈怠敷衍、教師倉促放水的局面。從而將我國“精英教育”基本綱略的實施落在實處,進而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教學質量,培養理論扎實、富于創新的研究型人才,為社會打造合格的土木專業精英人才。
注釋
① 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廳[2004]14號,2004.4.
② 羅怡,李春天,許惠斌.材料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討.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2):219-220,228.
③ 同濟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若干規定(同教[2012]28號).
二、專業導論課的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
基于專業導論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和大一學生的學情,在專業導論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多種形式,包括:課堂講述、主題調研報告、學研小組、專業論壇、專家講座、開放專業實驗等。首先,在大一新生的專業導論課上,學生會非常期待一場系統的、寬博的、具體的專業相關內容介紹,他們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專業、要學什么、要做什么及將來的發展前景。因此,系統地講述專業相關內容是專業導論極其重要的第一堂課。在講述中引用實例,加入調查性的提問引起討論,以活躍課堂氣氛并激發學生思考某些問題。另外,專家講座是一個有益的補充。有專長、有成就的本學科領域內的專家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專業的被認可度,會帶來一種榜樣的力量。更多的專業相關知識和問題,在講述了基本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則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多種途徑去調研,培養學生閱讀、寫作及溝通的能力。就這一環節,始終圍繞一個“導”字,設計了專業論壇、專業主題調研、小組報告、學研小組等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專業相關主題調研、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并培養團隊精神、引導學生面對問題時學會多種途徑去解疑釋惑,促使學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實踐表明,這些在大一時就積極參與實驗的學生在后來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和創新實踐比賽中都表現出了優勢。按照課程教學要求,專業導論課中必須開設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在這一部分中,鼓勵學生設計并展示自己的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人生理想、職業理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進行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實施之,逐步成長。這一點,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還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學期進行督導。
筆者自2010起連續三年擔任了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對這一特殊的小學分課程(共1學分,每個學期0.5學分,兩個學共期授課16學時)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專業導論課的定位及認識
在教學之初首先對專業導論這門課程有一個清楚的定位。一般而言,專業導論課是面向新生開設的導論性質的專業啟蒙課程。所謂“導論”,筆者傾向于將其理解為:“導”為“引導”,“論”為“討論”,旨在引導學生展開對本專業的討論,從而開始了解本專業和相關專業、開始踏入本專業及相關專業領域。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以此為指導展開。
二、專業導論課的內容安排
專業導論課是一門引導學生了解并進入本專業領域系統的入門課程,因此,其內容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系統地介紹專業背景和特點、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及相互關系、基本專業知識、相關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專業延伸及交叉學科、本科專業與研究生學科的對接關系等,以及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
三、專業導論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基于專業導論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和大一學生的學情,在專業導論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多種形式,包括:課堂講述、主題調研報告、學研小組、專業論壇、專家講座、開放專業實驗等。
首先,在大一新生的專業導論課上,學生會非常期待一場系統的、寬博的、具體的專業相關內容介紹,他們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專業、要學什么、要做什么、及將來的發展前景。因此,系統地講述專業相關內容是專業導論極其重要的第一堂課。在講述中引用實例,加入調查性的提問引起討論,以活躍課堂氣氛并激發學生思考某些問題。另外,專家講座是一個有益的補充。有專長、有成就的本學科領域內的專家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專業的被認可度,會帶來一種榜樣的力量。更多的專業相關知識和問題,在講述了基本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則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多種途徑去調研,就這一環節,始終圍繞一個“導”字,設計了專業論壇、專業主題調研、小組報告、學研小組等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專業相關主題調研、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并培養團隊精神、引導學生面對問題時學會多種途徑去解疑釋惑,促使學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很明顯,大多數同學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引起了濃厚的討論氣氛。另外,一些學生對專業實驗具有很大的興趣,因此接受這些學生進入專業實驗室,嘗試基礎性的專業實驗,獲得實踐體驗。實踐表明,這些在大一時就積極參與實驗的學生在后來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和創新實踐比賽中都表現出了優勢。
按照課程教學要求,專業導論課中必須開設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在這一部分中,鼓勵學生設計并展示自己的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人生理想、職業理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進行大學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實施之,逐步成長。這一點,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還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學期進行督導。
《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引導性課程,為計算機專業的新生提供了關于該專業學科的入門介紹。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并了解該專業的學生在該領域工作應具有的職業道德和應遵守的法律準則。《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在大一第一個學期開設,新生雖然具有計算機的基本使用能力,但在計算機理論知識上的專業性不夠,大部分的知識對新生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如果一味地想把如此廣的知識介紹給學生,理解上的難度會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效果并不好。根據該課程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給出思考。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科學導論的教學內容雖然相對淺顯,但是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幾乎包括計算機領域所有的理論知識,應用技術、熱點研究問題等。在授課中不僅要把基本的概念介紹清楚,還要對最新的專業動態有所介紹。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合適教材難以選擇
我國的計算機科學導論教材非常多,按其內容主要有以下三種:一、內容為計算機各種辦公軟件的使用,使學生具有使用計算機的初步能力,和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等同[1];二、將計算機專業學生大學四年要學的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濃縮,內容涉及面廣;三、計算機和計算的本質屬性用高度抽象的數學模型來刻畫[2],內容進行系統化、形式化的概括。由于目前中小學已開始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所以選擇第一種教材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會過于簡單,失去“專業引導”課程的本質屬性;第二種教材在廣度和深度上是比較難以把握的;第三種教材過于抽象,教師難講,一般院校的學生難以理解。再加之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發展變化非常快[3],可謂日新月異,許多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嚴重滯后。
2.理論教學過于復雜
新生非常渴望專業知識,計算機專業的新生對第一學期開設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抱有很大的期望。教師希望通過講授該課程給學生初步建立整個學科的框架,指明計算機專業學習的方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把如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編譯原理等專業課濃縮為一章進行敘述[4],敘述方式上又較少考慮新生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理論教學中勉強把計算機科學系統知識精裝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5],不斷出現的新概念、新理論和新知識使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又要求他們在短期內消化吸收,這樣不但起不到很好的專業引導,反而使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望而生畏。
3.實驗內容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
本課程配有相應的實驗內容,但一般是以Windows操作系統和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為主,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
4.考核方式傳統化
對學生來說,最熟悉的考試方式是閉卷考試,這種考試方式注重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在大學學習期間,很多課程沒有單元測試、期中考試,采取的是直接的期末考試。學生到了期末死記硬背搞突擊,平時很少去細細思索所學內容。本課程不只是介紹一些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一些問題。
教學的幾點思考
1.教材內容和補充新信息相結合
教材的內容對基本知識介紹得比較全面,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需要適當地選擇一些專業領域的新知識進行補充,如計算機技術和產品的最新發展、新成果、未來發展趨勢等[6]。學生在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專業新知識有所了解,緊跟時代的新發展,與學生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產品和概念有所共鳴,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本專業知識的興趣。
2.構建啟發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封閉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課,兩者的交流比較少。學生的這種被動局面制約了他們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啟發式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變為主動。教師在對基礎知識的介紹過程中,根據相應的知識點設置相關問題,對學生進行分組選擇相應問題;進行前期的文獻查找,撰寫論文培訓后,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資料,提煉內容,形成一份綜合的材料,并在課堂上講解給同學們;教師及時對學生所講內容進行總結評述。把課堂的某些時間讓學生掌控,教學中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在問題中探討學習,在參與中掌握相關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檢索文獻,整理資料,初步閱讀計算機專業文獻等;鼓勵學生從問題出發,去鉆研去思考,逐步訓練專業的創新能力;在團隊中學會合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辦公軟件的使用能力;培養學生專業自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適當增加理論教學的實驗
Windows操作系統和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這些操作技能需掌握,但課堂上講到的有些內容最好配合相應的實踐,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接觸,這樣能使理論教學的效果更理想。
4.改變考核方式
大學的課程在考核上一般采取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法。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多,授課中若不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結合專題講座、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該課程的部分考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完成。例如,可采取分組合作課題和獨立選題論文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分組合作課題在授課中完成,學生按所在分組,分工合作完成相關課題,上臺講演,并通過各小組之間的評比給出相應成績,這項成績在教學中完成;獨立選題論文,學生自主選取與計算機領域相關的選題,以論文形式上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這項考核在結課后一定時間內完成。兩者結合,不增加學生記憶的壓力,又給了學生充分的自。
結束語
《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在專業知識整體介紹的同時要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程難度和廣度不容易把握,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晴媛.《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探索與改革[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3(3):303-306.
[2]何昭青.《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10(5):63-66.
[3]李明東,等.《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及體系結構改革研究[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1):6-8.
1.引言
高校英語專業必須開設的課程劃分成三大板塊:英語專業技能課、英語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專業知識課(《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英語語言學導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等課程屬英語專業知識課,是必修課程,一般在高年級開設。近年來,有關英語專業技能類和復合類課程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對英語專業知識性課程的了解相對較少;與此同時,英語專業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不容樂觀,以《英語語言學導論》課程為例,按照大綱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提高其對語言的社會、人文、經濟、科技,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培養語言意識,發展理性思維”。從該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并未達到《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潘之欣(2007)對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26所高校在讀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調查統計,學生很喜歡這門課程者為0%,比較喜歡者為13.3%,感覺一般者為66.7%,不太喜歡者為13.3%,不喜歡者為6.7%。調查對象反映,任課教師往往沿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知識灌輸模式,即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內部動力。
《英語語言學導論》(以下簡稱《導論)》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引起了一些一線教師和學者的關注和研究。對該課程教學的研究可以分為3類:一種屬內省反思性質的研究,研究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若干教學建議,如改革教材內容,改革上課方式等(熊學亮,2007;吳格奇,2005);一種屬調查問卷式的研究,研究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于教學的反饋情況,從而提出課堂教學改革的建議。來自授課教師和聽課學生的調查數據能給研究者提供最真實的教與學的情況,讓研究者看到教師眼里的一門課程究竟是什么樣子,學生眼里的這門課程又是什么樣子(藍純,2008;江曉紅,2009;張銘澗、李忠善,2009);最后一種屬以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改革研究,如姜暉(2010)以社會建構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理論對語言學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可以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知識構建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在《導論》課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和培養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英語專業人才的要求(黃源深,2010)的背景下,我們認為將研究型教學引入《導論》課堂能打破過分側重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把教學由教師的灌輸變為共同思考、相互交流、協同合作、思維碰撞的課堂。本文在簡要介紹研究型教學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將這一教學模式引入《導論》課堂的具體做法。
2.研究型教學模式簡介
研究型教學模式是在美國布魯納的和瑞士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學說”基礎上綜合構建而來的教學模式(范惠林,趙思宏,2002)。其基本內涵是:①教師把研究的理念、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課堂;②教師以研究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改變傳統教學法中按照知識的邏輯組織課堂與教學內容的秩序;③讓學生積極參與研究之中,在研究中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④在研究過程中建立民主、和諧、文明的師生關系(李福華,2004)。朱桂琴(2003)認為,與被動的灌輸型教學相比,研究型教學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生活化的特性。推廣研究型教學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有助于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有助于改善師生關系。
3.《導論》課堂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基本范式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我們將《導論》課堂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基本范式分為大部分:①《導論》課研究型教學目標;②《導論》課研究型教學實施步驟;③《導論》課研究型教學評價。
3.1《導論》課研究型教學目標
我們將《導論》課研究型教學目標分為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我們將能力目標置于首位的原因是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少部分從事教師工作和繼續深造,因此強記《導論》課中抽象的術語和知識點對學生的日后發展并無太大幫助。在當今英語專業學生“思辨缺席”的情況下,語言學涉及的許多理論和基本操作方式,對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都有借鑒的作用或功能,語言學對拓寬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及提高學生的總體思辨能力非常有用(熊學亮,2007)。因此,我們將研究型教學引入《導論》課堂的首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總體思辨能力。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規定,英語專業的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
3.2研究型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步驟
3.2.1引導―準備
我們把研究型課堂教學理解為兩個部分:課堂教學環節和研究型實踐環節,兩個環節作為有機整體存在,不可分割。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根據班級人數采用自由組合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團隊。分組時教師應要求團隊成員間分工明確,強調團隊協作精神。引導階段的目的在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其與學生已有認知產生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濃厚愿望和興趣,并發揮自身的智慧才能,強化其投入研究型學習的主動性(朱桂琴,2003)。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如“語言是如何產生的?”“語言有何功能?”此類問題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各種可能性。當學生給出不同的回答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扼要介紹若干當前說法,突出兩者間的重合之處,從而增強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的信心或者給出不完整的,沒有語境說明的對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出不同的情景,解讀對話語意(陳新仁,2007)。
3.2.2指導―實施
此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思考教學進程、探索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步驟。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采用任務教學、英語辯論會、案例教學等形式(王體,2011);在任務教學中,教師設計新單元的教學任務,并分發給各團隊,由團隊成員通過協作方式完成這些任務;教師也可結合單元內容或社會熱點設計辯論題目,讓全班同學進行辯論;將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學中呈現給學生,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型實踐活動則包括如下步驟:(1)信息查詢:教師指導學生從不同渠道收集研究資料,比如圖書館,學術數據庫或互聯網搜索引擎;或者布置信息查詢作業,比如尋找文獻作者的背景信息,就同一主題尋找不同文獻(陳新仁,2007)。通過以上工作,學生既可以初步掌握研究資料的收集方法,又可以彌補語言學導論課時不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2)資料整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資料,并綜合判斷其價值,將判斷得出的結論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3.2.3展示―評價
在最后一個階段中,學生通過交流分享前一階段的研究成果,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不僅要評價研究成果與態度,過程和方法,還要引導反思(朱桂琴,2003)。課堂教學成果可以通過論文寫作的方式展示:教師可以給每個團隊設計論題或者讓學生參與論題設計。論題可以是單元主題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話題。學生完成論文后在小組內交流,互改互評,并分享寫作體會和心得(王體,2011)。研究型實踐展示的形式可以結合教材,布置若干研究課題。課題內容應結合教材中相關理論具體分析生活語言。各研究團隊以課件的形式展示課題研究成果,并在展示結束后上交一份研究報告(朱春發2010)。
3.3課程評價
研究型教學的課程評價體系應遵循多樣性、全面性和人文性的原則,既要包括對學生語言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又要將學生課堂參與和表現及自我學習能力納入考核范圍(姜暉,孫永君,2010)。課程評價分為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前者為主,后者為輔。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定期布置課外作業如文獻查詢,材料歸納等方式,考核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4.結語
《導論》作為英語專業知識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深入了解語言本質,而且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開展研究型課堂教學,可以使《導論》教學形式多樣化,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強化其學習的主動性(陳新仁,2007)。此外,研究型教學能明顯地促進教師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新仁.本科生“英語語言學導論”教學法探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39-42.
[2]范惠林,趙思宏.研究型教學模式在專業課程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2(11):46-48.
[3]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39-42.
[5]姜暉,孫永君.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23-124.
[6]江曉紅.“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廣東某高校的調查報告[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03):80-83.
[7]藍純.本科生“語言學導論”課程的評估與反思(英文)[J].中國英語教學,2007(06):83-92.
[8]李福華.高等學校研究型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04(6).
[9]吳格奇.“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知識體系的反思[J].國外外語教學,2005(02):32-37.
[10]王體.大學英語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思考[J][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2):70-71.
[11]熊學亮.本科生語言學教學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05):18-19.
關鍵詞:
環境學;教學方法;改革;實踐
環境學導論是臨沂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首門專業基礎課,具有導引性,對于學生專業思想的培養、學科發展歷程和前沿動態概述、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系統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為后續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學習該課程使學生了解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污染控制方法和環境評價、管理等理論,該課程涉及的知識貫穿于整個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是環境工程的學科基礎[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學導論的課程內容也隨應不斷更新;與此同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環境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同時較全面的認識環境工程專業,并激發學生對后續環境工程專業課的學習熱情,是環境學任課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2]。本文結合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點以及教學實踐,對《環境學導論》課程教學提出了幾點具體的改革實施方法與思考,與從事相關課程教學的同行們交流。
一課程定位
環境學是環境工程專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導引性,對于學生專業思想的培養、學科發展歷程和前沿動態概述、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系統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為后續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概要了解環境科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掌握基礎理論和關鍵知識點。包括環境科學發展歷程,環境科學主要研究內容及其分支學科,現代環境科學發展趨勢,學科前沿和環境熱點問題;現代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和技術支持。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外,為學生提供豐富、有益的接觸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培養學生的知識面和國際視角,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研素質,努力提升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
二明確教學目標
臨沂大學以“全國知名、區域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型大學”為奮斗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理論扎實,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質和國際視野,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概要了解環境科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掌握基礎理論和關鍵知識點。包括環境科學發展歷程,環境科學主要研究內容及其分支學科,現代環境科學發展趨勢,學科前沿和環境熱點問題;現代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和技術支持。
三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一)案例分析法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導入理論和知識的講授本門課程的內容圍繞著環境熱點問題,因此在講授理論內容之前,我們先從身邊或歷史上公認的環境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此時再導入理論講授,所講內容既有針對性又不顯得枯燥,也能激發學生對環境科學理論和知識的探討興趣,并在有些章節中要求學生自己制作環境問題案例和講課,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例如在學習“煤煙型”污染的相關知識時,結合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向學生介紹英國治理霧霾的經驗,提出結合我們國家實際狀況,提出治理霧霾的相關建議,并以課程論文的形式形成書面作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基礎知識教學與學科前沿講座相結合
課堂教學中緊密結合學科前沿進展進行介紹。本專業教師多數都承擔國家級研究項目,結合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向學生介紹最新環境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學校開展的各種相關的講座,以便學生掌握學科的前沿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開展學習討論或辯論,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氣候變化”這一全球環境問題,可以從土地利用、生物多樣性等多角度去分析該問題。此外,要積極關注國家政策,及時向同學傳遞信息并鼓勵他們做一些政策宣傳,提高自身與公眾的環保意識。另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
(三)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課件設計與制作。按照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要求認真組織教案,經過近幾年的課程建設,理論課教案均制成電子教案演示,教學內容達到圖、文、聲并茂。采用多媒體音像教學條件播放電影、電視、VCD\DVD環境問題資料片;采用PPT電子教案,更新內容、應用最新資料容易、方便,實現無紙化,節約了資源。構建網絡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隨著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立,環境學導論課程構建了網絡教學交流平臺。一是通過班級QQ群的方式在網上組織學生討論;二是教師采用提供大量參考資料或者資料名稱和搜索途徑給學生的方式,由學生自行查找,再組織課堂討論的方式擴充教學內容。目前,環境學課程已經建立了課程網站以提供豐富的學生學習資源,讓更多學生共享教育資源。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了環境學導論課程學習的開放性。
(四)實踐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環保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分析身邊的環境問題,收集分析資料結合課堂講授的問題確定研究題目,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最后形成調查報告。讓學生留意垃圾運輸車收集垃圾的路線、垃圾箱的設置是否合理、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垃圾填埋場,觀察整個垃圾處理流程。結合調查、參觀,再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種靈活的學習形式,基本上能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著較全面了解。
(五)優化教學評價與考核
以健全學生課外學習體系作為突破口,以改革作業內容和形式作為基本點。一是強化預習性作業。教師精心設計預習性作業,并在教學組織前布置給學生。二是提高實踐性作業比重。實踐性作業一般包括實習、觀摩、調查等形式,教師根據課堂的性質、特點及學生的實際需要科學確定實踐性作業,并通實習報告、調研報告等形式進行檢查督促。三是增加鞏固提高性作業的數量。健全課外學習體系,增加鞏固提高性作業的數量,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增加以研究、拓展為主要內容的提高性作業數量,通過練習題、讀書筆記、論文、實習報告等形式進行檢查督促[4]。(六)其他環境學導論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課程內容的構建與改革中不能脫離本課程培養人才的目標與要求,因此,我們積極吸收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改革。聘請了臨沂首創水務有限公司、臨沂市環保局環境監測站、臨沂市垃圾處理廠的工程師為課程兼職教師,他們主要參與學生的實踐教學,滿足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要求[5,6]。
四結語
環境學是一門可持續發展的學科,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變化、更新和完善。此外,我們構建了兩個“內外”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即課內與課外結合(課內講授課后練習與復習,課外預習與學習加課內講練)、校內與校外結合(校內學習加校外實習,校內教師加校外實踐指導教師),拓展學生對環境學課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既能在理論知識的創新上更進一步,更能應對當前的環境問題,成為新時代的專業環保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強,井文涌,王翊亭.環境學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左玉輝.環境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楊迎春,劉盛余.環境科學與工程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146-147.
[4]羅斯,雷鳴,彭亮,曾清如.關于《環境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189-190.
畢業論文是屬于習作性的學術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創見性和科學性,但目前會計學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卻每況愈下,一方面表現在盲目選題,應付了事;另一方面論文內容空洞。究其原因,供大于求的就業環境改變使得畢業論文的重要性降低;學校對畢業論文的組織工作過于簡單、粗陋,如選題工作不夠細致、分派給教師指導的學生過多等;教師方面的原因,如學生和老師溝通不夠、教師本身的學術能力不強或缺少實踐經驗等。筆者認為,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學生論文寫作能力較差,會計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不少高校卻只是將“論文指導”作為獨立的教學環節,割裂了與其他教學環節之間的必然聯系,認為論文質量的提高可在短期內完成。事實上會計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是循序漸進的,僅靠教師短期突擊指導是很難見效的。要改變這一現況,提高會計論文的質量,“研究性教學”勢在必行。
一、研究性教學基本內涵及實踐模式
“研究性教學”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選擇和確定與學科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中吸收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實踐活動。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發表了題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的報告,報告建議建立以“研究為本”的學習標準,使學生從入學第一年開始就在盡可能多的科目中,參與研究活動,將探索為本的學習、合作努力以及對書面語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是相對應的,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主探索、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精神和能力。對會計專業學生實施研究性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科研意識、創新意識的形成,對大學會計教學的最后環節――會計畢業論文寫作有著重要作用。會計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模式有很多種,筆者認為,提高會計畢業論文質量的模式大致可分為五種,如(圖1)所示。
(一)專題講座模式專題講座具有針對性、時效性、開闊學生視野的特點,其程序是:向學生搜集問題==>篩選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確定講座課題內容==>確定主題報告人==>提出解決問題策略==>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在研究性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與研究的需要,可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題講座。如在入學教育中,將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強調,還可以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告訴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知識基礎、理論修養、創新能力和文字素養,是其素質和能力在較高層次上的綜合體現,因此必須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接受這種教育,思想上就會高度重視畢業論文。無論是在自主性學習中,還是在課程教學中,都會有意識地與畢業論文聯系起來。再如針對學生不會查閱會計論文寫作的支撐資料,舉辦“如何查閱會計‘及相關資料”的講座;針對學生不會表述會計研究成果,舉辦“怎樣寫經濟類研究報告”的講座;針對學生缺乏某些專業知識或對某些問題有興趣,舉辦“某一會計專題講座”等。
(二)直接教學模式直接教學模式適用于講授會計研究方法知識和技能,也可用于對研究性學習基本理論和方法的講授。其程序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講授研究方法知識==>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練習==>總結。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師生對其均普遍缺乏認識。為消除其對研究的恐懼和誤解,了解有關的會計研前沿動態和科研課題,掌握研究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懂得如何進行科學研究,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諸如會計研究方法、會計模擬實驗、經濟類文獻檢索、科研報告與會計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局限于書本,要將會計領域中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及其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如在每一講結束后,補充一些與本講有關的會計資料,提供重要的參考書和期刊目錄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當前的實際問題,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會計的研究性教學也對會計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表現為會計、財務、金融、法律等知識的綜合,同時還要利用邊緣知識。這就需要教師保持旺盛的創新精神,強化終身學習的觀點,密切跟蹤當代會計、財務、金融等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保持很好的適應性。
(三)問題探討模式問題探討模式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發展水平,借鑒前蘇聯的馬赫穆托夫提出的理論總結出來的,即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出問題==>涉及相關知識==>搜集相關文獻==>探求解題方法==>得出科學結論==>運用新知識。這一模式首先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考,使其產生問題,并激發其探索的動機。在問題解決模式的流程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疑,激發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解疑。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進一步引導研讀教學素材、跟蹤國外前沿研究熱點,對現有會計技術進行實驗、評價和比較分析等。具體到會計論文寫作上,教師必須及時向學生介紹會計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和學術爭鳴;提供有關會計文獻資料,以供學生檢索研究;合理推薦有關的會計學術著作與學術文章,不斷鼓勵學生向一些經典的、傳統、名人的觀點挑戰。只有這樣,學生論文寫作的學術思路才會清晰,視野才會開闊,會計論題的選擇、論點的提出、論據的占有和結論的得出才會有創新和突破。
(四)自主探究模式自主探究模式就是學生獨立從事和完成某項課題的整個過程,其基本程序是:學生發現問題==>確定題目搜集資料并制定研究計劃分析資料并實施研究計劃==>撰寫研究報告。在這一模式中,問題涉及范圍較廣,可以是學生在學習理論時發現的新問題,也可以是其在社會實際中發現的新問題。這一階段可與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相結合。大學生參與科學訓練被普遍認為是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國內外許多知名大學已經取得了成功經驗。上海財經大學啟動了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主要是資助本科學生根據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理論及政策課題研究,學校每年鼓勵學生自行選定研究項目,并資助一定經費。支持學生開展項目研究,各院系指派有科研能力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并組織學生成立討論小組,讓學生共同參與一項科研項目研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訓練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通過課題研究培養和發展學生收集文獻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和推導論證、分析與綜合能力;科學實驗、發明創造的能力;寫作能
力等。在整個過程中,指導教師不會直接參與其中,更不會將其觀點強加給學生,只是在學生需要的情況下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在論文寫作訓練和練習中,在選擇自主研究模式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必要時多給予學生指導和咨詢,以便形成學生自覺自主、嚴謹探索的習慣和作風。
(五)課題參與模式課題參與模式是指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從中進行科學學習、科學探索和科學實踐的活動。其基本流程:教師在研課題匯總:=>介紹課題背景知識:=>介紹相關文獻資料:=>學生選擇感興趣課題參與==>承擔部分任務或子課題一>參加小范圍研究式討論一>總結。因為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有自己的科研項目,大至國家級重點課題,至校級項目。這些研究不僅緊跟學術發展的前沿,而且其成果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如若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可以獲得在傳統教學中得不到的寶貴經驗。在論文寫作訓練指導中,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給學生有針對性的題目,并給予指導,同時還要允許學生闡述和發表一些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看法。也可吸收學生參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課題和項目,給他們分配一定的任務或者分擔子課題的研究,不僅可以為課題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協助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增加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們逐步熟悉從事科研的過程、方法和作風,為其將來真正從事科學研究打好堅實基礎。
二、研究性教學指導會計論文寫作的階段性設計
要想改變會計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就要從源頭上對會計本科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改革。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知識基礎及專業接受能力,建議采取以課題研究為主線的研究性教學來提高會計畢業論文的質量。階段性設計如(表1)所示:
三、研究性教學模式下的畢業論文指導建議
(一)從培養目標上和課程體系設置上重視學生科研與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培養有獨立見解的學生應是培養創新能力人才的落腳點,而培養思想和見解的最有效途徑就是科研和寫作。從目前絕大多數高校課程體系的設置看,通常會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語文,專業課學習中偶有學校會開沒財經應用文寫作的選修課,然后在最后一學期設置畢業論文寫作環節。這樣沒有統一指導思想的、不連貫、不系統的寫作訓練環節的設置,很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整個課程體系中并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對學生科研與寫作能力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的科研寫作能力、提高會計畢業論文的質量,應該首先自上而下的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充分重視對科研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并以此作為重要培養目標之一,科學、系統地設置大學的課程體系,將這一培養理念和目標貫徹到所有核心課程的學習中去。首先增加訓練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專門課程和教學環節,如在中級專業課程結束以后,增加學年論文的學習環節,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可以結合實際問題或者理論前沿的一些問題展開研究。由于是對會計論文寫作的初次練習,因此應以培養寫作方法和思路為主,字數不宜太多,要求不宜太高,題材可以是論文寫作、案例分析、調查研究等多種題材的一種,主要在于使學生了解規范科學的程序,為畢業論文寫作打好基礎。同時從財務會計課程以上的專業課程均應有小論文寫作的要求,讓學生從日常的課程學習中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增加寫作能力的訓練。教師應該在授課的過程中對一些相關的論題展開討論,并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探索,幫助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題目,這樣平時的思考日積月累下來就會形成一定的沉淀,學生才會在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階段有自己的方向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