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1: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評工程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引言
由于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擾和地質情況及天氣等因素影響,施工場地狹窄、戰線長而工期要求緊,施工難度大。因此,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施工階段的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工程風險管理一般按照風險分析、預警、應對等過程進行,其中風險分析包括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過程,是風險管理中難點和重點。本文結合具體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案例簡單介紹在施工階段的風險分析方法。
一、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指風險管理人員在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判斷、系統歸類,科學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
例如,某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寬改造長度為1995.74m,規劃紅線寬度為70m,三層式瀝青混凝土路面,基層設計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層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條,分四段設置,共計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條,設計管長1838m;新建電纜溝兩條,沿道路兩側人行道下分別為1624m鋼筋混凝土防水地溝和1386m磚砌體防水地溝(1.2×1.5m)。
某施工企業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該工程進行調研后,分析該工程風險因素并進行識別,建立工程風險表。
二、風險分析與評估
風險分析是指應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處理不確定性的過程。風險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定量分析評估。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項目風險(R)不僅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P的函數,而且是風險事件所產生影響程度C的函數,可用函數表示為R=f(p,c)。
根據前例風險分析,本項目進行風險評估。
2.1評估并計算風險發生的概率Pf
該工程分析因素集為X,對應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風險編號,給出工程風險指標因素權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0.150.150.20.150.050.050.050.15}。根據風險影響高低確定評估集標準隸屬度μ={低,較低,中等,較高,高},并賦值為μ={0.1,0.3,0.5,0.7,0.9}。該企業組織專家及管理、技術人員共7人對該工程風險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形成模糊評估矩陣R則B=R·μT={0.50.50.58570.55710.38570.27140.18570.32860.6143}。則U=W·B=0.4886即風險發生概率(測評總分)Pf為0.4886。
2.2計算事件發生影響程度大小Cf對風險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從進度、質量、成本、安全四個方面著手,均用金額損失進行度量。則損失因素集S={進度質量成本安全}={S1S2S3S4}本項目分部分項工程費用為6944.60萬元,其中包括利潤及管理費156.08萬元。由于報價中已考慮材料市場風險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況下,按156.08萬元為最大風險損失值。則風險損失評估集標準隸屬度μ={低,較低,中等,較高,高},對應損失金額(單位:萬元)近似確定為{≤15,16~45,46~75,76~110,≥140},并給出工程風險損失因素權重集W={0.250.350.200.20}在此基礎上形成模糊評估矩陣,并將各項估計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風險損失值進行歸一后,得到評估矩陣B.計算U=W·B=0.1946。即風險損失(測評總分)Cf為0.1946。
2.3計算本項目風險度Rf如果用Pf表示風險發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計算:Rf=Pf+Cf-Pf·Cf其中Pf和Cf分別是風險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的模糊綜合隸屬度集的總綜合隸屬度。本項目風險度Rf==0.59。
三、結論
一般認為Rf大于0.7為高風險項目,小于0.3為低風險項目,介于二者之間的為中等風險項目。因此,根據計算,本項目應為中等風險項目。由于本工程存在場地狹窄、外部環境對施工干擾大、工程項目多、工期緊且跨冬雨季施工、施工人員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將本項目評估為中等風險項目是合理的。企業應根據風險分析及評定結果,確定風險管理目標,建立相應風險管理計劃,建立工程風險應對措施,適時動態地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確保工程各項目標的順利完成。
如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信息中心,承擔著本單位的信息化工作,這些部門急需大批具有網絡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學位在培養面向應用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鄭州大學是河南省第一個設立網絡工程方向的工程碩士培養單位,至今已經招收了7屆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鄭州大學在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都碰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適用于工程碩士培養的論文評價體系。
在論文寫作階段,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畢業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缺乏相應的規范支持,一直以來都在沿用學術型研究生的評審機制,過于強調研究的深度、系統的理論分析和技術創新,忽視了工程碩士的專業特點,因為工程碩士偏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畢業課題主要是利用成熟的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并沒有太多的創新點。如果沿用科學學位的論文撰寫辦法和評價體系,并不適用。因此,急需一套適用于工程碩士的論文評價體系。
一、國內外論文評價體系研究現狀
從20世紀中期開始,國外就非常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美國是世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在碩士層次,專業性碩士學位種類眾多,在畢業階段申請學位的形式也多樣,撰寫學位論文并不是獲取工程碩士學位的唯一途徑。有些大學只是要求修滿學分即可獲得學位,有些大學是以提交技術報告或研究報告的形式來代替學位論文,涉及具體的論文評價標準,各學校也都不盡相同,這類信息大多由學校各自掌握,完全發表的文獻較少。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學生修滿課程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方可獲取工程碩士學位,在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標準上尚未統一,大多數還在套用工學碩士的評價標準和模式。從某種層面來說,這已經偏離了工程碩士的培養方向。由于在論文評價方面,缺乏明確的標準和指導性文件,學生在選題、研究工作開展以及論文寫作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論文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針對目前論文評價體系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鄭州大學經過對國內部分大學的調研及對本單位培養經驗的總結,制定了一套適合網絡工程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論文評價體系。該體系將課題類型分為產品研發型、工程設計型和應用研究型三類,針對每一類課題,明確提出了研究內容要求、論文撰寫要求以及論文評價量化標準,并依此來指導學生的選題、論文工作及論文撰寫。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課題類型的詳細情況。
1.產品研發型。這類課題是指實際工作中涉及的新產品,核心部件的軟、硬件開發設計或者對現有產品的優化再研發。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針對實際工作中涉及的新產品進行需求分析,明確目標,然后制訂合理的設計方案,采用科學規范的先進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產品進行性能分析和測試。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撰寫要求方面,產品研發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應以附件形式提供圖紙、實物照片等必要的技術文件。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5萬字,論文結構及內容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研發產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國內外同類產品研發和應用的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發工作的主要內容。
相關技術:對于產品研發中使用到的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
總體設計: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需求分析與總體設計,確定性能技術指標,給出設計思路。
具體實現:依據總體設計,描述詳細設計內容及實現過程,說明如何解決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測試: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測試,說明測試目的、測試環境、測試方法、測試過程、測試結果、結果分析及結論。
總結:系統地概括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結論,展望所研發產品的應用及改進前景。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見表1)
2.工程設計型。這類課題是指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工程項目給出一個完整、合理、先進的設計方案。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來源于工作中的實際需求,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研究難度,給出項目的整體設計方案及主要設備的選型依據,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設計方案要科學合理,符合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
在撰寫要求方面,工程設計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設計報告作為正文主體,設計方案、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作為必需的附件。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5萬字,組成及具體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開展的工程設計的背景及必要性,重點闡述設計對象的技術要求和關鍵問題所在,對設計對象的國內外現狀應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并簡述本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設計方案:描述項目需求、總體設計方案及設計細節,說明設計方案選擇的主要解決方案或者軟硬件產品。
選型分析:針對方案中的主要方案或者軟硬件產品,對比分析市場上主要的技術和產品,分析其特點和優劣,說明選型依據。
實施情況:說明設計方案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施情況及效果。
總結:概括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結論,說明設計的新思路或新見解;論述設計方案的優缺點,提出下一步的改進思路。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2所示。(見表2)
3.應用研究型。這類課題是指針對網絡工程領域的具體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應用性研究,研究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來源于自己工作單位或者導師承擔的應用型研究項目。針對研究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仿真或試驗研究。研究工作要具有創新性和一定的深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在撰寫要求方面,應用研究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組成及具體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開展的應用研究問題的背景及必要性,對應用研究問題的國內外現狀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并簡述應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
相關工作:說明所研究問題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對研究中使用到的技術或者已有方案進行簡要的說明。
解決方案:提出針對所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
實驗與分析:對解決方案進行仿真或者實驗研究,說明實驗環境、實驗方法、實驗過程、結果分析、實驗結論,并對方案的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進行分析。
總結:系統地概括應用研究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結論,并明確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見解;簡要描述成果的應用價值,并對未來改進研究進行展望或提出建議。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3所示。(見表3)
這三類論文的評分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層次,其中,優秀為總分≥85,良好為84≥總分≥70,合格為69≥總分≥60,不合格為總分≤59。
三、論文評價體系應用效果
上述的論文評價體系,可以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階段發揮以下作用:一是在論文選題階段,依此來指導研究生進行選題;二是在論文寫作階段,通過撰寫要求指導研究生的論文寫作;三是在論文答辯階段,通過評審標準來指導論文的評審工作。培養單位出臺了相關管理細則,并應用于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中,經過網絡工程方向2009級、2010級和2011級三屆研究生的試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選題多樣化。傳統論文主要是基于理論創新的學術型論文,這對于工程碩士來說,不但難度太大而且不夠實用。三種基本論文類型的確定,明確了網絡工程方向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選題范圍,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條件和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論文類型。
2.導師指導更有針對性。論文分類和指導細則出臺后,導師會根據研究生的論文類型進行針對性地指導,一方面提高師生的溝通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地發揮導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升論文質量。
3.實用性更強。由于論文選題貼合實際,既解決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又實現了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
4.答辯通過率提高。通過應用新的論文評價體系,工程碩士的論文答辯通過率由原來的80%上升到95%,這主要是因為課題分類合理,選題更加貼近研究生的實際工作,保證了論文撰寫質量和答辯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馬永紅.解讀美國工程碩士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4).
[2]尹敏.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5,(2).
[3]李杰.國外工程類碩士教育外部質量保障評估機制現狀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C].2011.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重視開展水文地質工作。但目前我國在工程勘察、設計以及施工方面,沒有足夠的認識到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水文地質調查的投入的資金和力度不足而造成施工災難。事實證明水文地質的問題是一個極其重要但又易于忽略的問題。因此,為了能準確的了解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性,必須要重視基礎地質調查中的水文地質工作,并認識忽略水文地質工作會對工程勘察造成哪些影響,又會對建設工程帶來哪些方面的危害。水文地質工作是研究水文地質條件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對地下水資源作出水量與水質評價,所以水文地質工作對工程建設的后續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在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常常被忽視給施工帶來許多困難與不便,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工程災難。本文從以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被忽視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措施。
1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
1.1 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1.3 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對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砼及砼內鋼筋的腐蝕性;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脹縮等作用。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上時,應預測產生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當基礎下部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應進行滲透和富水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體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定的可能性。
2 巖土水理性質
巖土水理性質是指巖士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顯示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水理性質與巖土的物理性質都是巖:巖土的水理性質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有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對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測試比較重視,對巖土的水理性質卻有所忽視,因而對巖土工程地質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巖土的水理性質是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顯示出來的性質,下面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2.1 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巖土中的賦存形式可分為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三種,其中結合水又可分為強結合水和弱結合水兩種。
2.2 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測試辦法:一是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粘性上層、泥巖、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二是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松散巖上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上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三是崩解性,是指巖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敞、解體的特性。四是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幾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疏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⑤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后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小的特性,巖土的漲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
3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引起危害又可分為三種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一是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二是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三是一些具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四是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涌等現象。五是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3.1.3 地下水頻繁升降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巖上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地下水升降變動帶內由于地下水的滲透,會將土層中的鐵、鋁成分淋失,土層失去膠結物將造成土質變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給巖土工程基礎選擇、處理帶來較大的麻煩。
3.2 地下水動壓力作用引起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為工程活動中由于改變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移動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條件和防治措施在有關的工程地質文獻已有較詳細的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綜上所述,水文地質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層選擇、基礎設計、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工程勘察的發展,將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切實做好水文地質工作將對勘察水平的提高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2天地一體衛星技術城市綜合信息共享平臺解決方案
2013年衛星應用學術交流與研討會上,相關專家學者提出了標準化、體系化的建設思路,通過技術平臺之間的接口統一、協同配合、綜合生產指揮調度建設、信息集成化管理和綜合運用,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用戶提供即時信息的互聯互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為充分利用天地一體衛星技術,促進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廈門精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了綜合信息共享平臺,其以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為主要數據源,以北斗導航定位和衛星通信為技術支撐,面向城市管理綜合決策部門進行應用,同時又為城市管理的專業機構提供通用基礎服務。衛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獲取到多時相、不同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結合城市基礎矢量數據,嵌入在城市綜合信息共享平臺,由共享平臺提供接口發放給政府部門。城市綜合信息共享平臺架構圖對于國土、測繪、規劃、民政等強GIS部門,數據的獲取處理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對于社保局、計生局等弱GIS部門,遙感數據作為工作底圖在民生項目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平臺的作用在于將數據實現政府部門之間的共享,尤其對于弱GIS部門而言,通過接入信息共享平臺,可以不再通過傳統方式獲得數據,節約了時間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從天地一體產業化發展角度,以本項目架構的城市綜合信息共享平臺為輻射點,平臺開放統一標準接口,政府部門以接口形式進入平臺,通過搭建橋梁,為城市各部門應用衛星影像、平面矢量數據提供統一的服務平臺,實現遙感影像等空間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服務、二次開發拓展能力。該系統在廈門市先試先行,實現了城市地理信息的一站式服務,以平臺出發輻射到規劃管理、應急服務和民生服務等應用領域,為數據資源整合、技術結合到業務應用搭起橋梁,滿足現代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移動化、可視化、協同化、集約化的需求。實現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的“多規合一”,形成全市空間布局的“一張藍圖”;為城市精明增長的擴展模式奠定基礎,處理好山、水、城和人之間的關系。在平臺基礎上,廈門消防、安監、地震等應急部門,充分融合共享專業數據,在共享平臺上嵌入物聯傳感技術,提高災害事故的應對效率和應急指揮能力。
1.1培養對象工程碩士專業的學生多數為一些在職人員或者是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他們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業績,掌握了必須的工作技術知識,具有很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相比,他們的基礎知識則相對薄弱。
1.2培養目標工程碩士主要為工程建設部門及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課題設置和選題上要結合其自身特點,注重使學生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的培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拓寬和加深工程技術知識,以更好地服務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1.3學習方式工程碩士的學員采取的是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多數是利用業余的時間邊工作邊學習,在教學形式上也比較靈活。
2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結合企業的生產發展及科研實際,選擇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或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對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有指導作用。
2.1論文選題充分體現求實與創新的結合在論文選題上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應立足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要側重于研究有前瞻性和開發價值的課題,選題最好是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規范選題要求,明確選題方向。
2.2論文類型充分體現工程多樣性的要求工程的多樣性決定了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多樣性。概括來講,工程碩士學位論文一般分為工程設計類和技術研究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多數企業越來越注重于工程管理和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致使這方面的選題也層出不窮。因此,對不同類型工程碩士論文,既應該考慮到對其共性的要求,即論文選題、研究方法、技術難度和成果評價、獨立性、論文寫作等方面,也應該有更具針對性的特殊要求。如:工程設計類以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重點,體現研究開發技術的先進性;工程管理類則強調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強調研究可能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
2.3寫作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在撰寫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和涉及的因素很多,與學術性學位論文相比,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既要有前沿性、創新性,還要有前瞻性和應用性,注重研究成果能夠帶來的潛在社會效益,要有技術性又要有條件利用性等因素[2](圖1)。
3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3.1現行的套用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體系不適應現行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總體上是根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進行,主要有2種方法:①定性評價,指評審專家對各項標準做出優、良、中、差的判斷,根據對論文的整體印象做出通過或者不通過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模糊,不能做到對文章水平的準確定位,也不利于將不同水平的學位論文拉開檔次;②評審專家對各項標準打分,然后進行加權平均得出最終的評價,這種方法雖然是定量分析,但加權平均得出的分數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論文實際水平,尤其是遇到專家意見相差太大時,這種方法就更受局限。從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總體質量來看,有不少好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工程碩士學生大多數來自企業或生產管理部門,背景參差不齊,且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涉及面廣,學位論文質量層次明顯不同。套用現行的研究型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因此,為了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亟待建立一個新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
3.2是培養形式多樣化的需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入,研究生的培養形式開始多樣化,這就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各種具體形式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以確保在發展的同時保證質量。于是,作為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建立論文評價體系,并與工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相區別,十分必要。由于我國工程碩士教育起步較晚,一些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從傳統重點大學工科碩士教育制度演變而來,這就會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這也是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4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構建
結合工程碩士學位培養的特色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為了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筆者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評價體系提出以下建議方案。
4.1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更強調具有獨到的解決問題的見解(對策),或能夠應用于生產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方案等[4]。因此,需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在設計指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全面性。評價指標體系要針對工程碩士學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能比較全面反映論文的整體水平。②可測性。所包含的指標需要有明確的定義和內涵,使評價者知道如何去評價并容易理解和區分不同的評價等級,且要盡量以量化的指標反應論文水平。③科學性。評價體系的指標分類和特征描述應該科學合理。④簡捷性。指標的設計盡量簡捷易用。⑤兼容性。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注重實際,涉及多學科、多方向,指標設計應能夠涵蓋不同學科的相同特點。⑥客觀性。盡可能保證評價后的結果公正、公平,能客觀反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實際水平(表1)。
4.2確定評價表各項指標的權重一份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求有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價項目,還要要求有反映每項指標的重要性程度———權重以及反映權重大小的權重系數。指標的權重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十分靈敏,因而,也十分關鍵。指標權重制定得好,評價結果與客觀實際相吻合,反之,評價結果不能與客觀實際相一致。由此可見,指標權重的制定是一件十分嚴謹的工作,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因此,在制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考核及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根據工程碩士學位培養的特色,注重其應用于實際的需要,使其指標的權重相對傳統研究型學術論文更具靈活性和客觀性[5]。上述評價表可以轉化成如圖2所示的指標體系。
4.3制定論文寫作及答辯評分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評分表除了硬性評分指標外,還應包括專家評審意見一欄,即評閱論文專家根據所評的論文提出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并根據學位論文的情況提出綜合評價意見和整改建議,并就是否達到專業學位論文(設計)水平,及是否同意參加論文答辯提出意見。再由各培養單位管理部門匯總各評審專家的評分和評審意見對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論文進行把關,以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更好地反映論文的實際水平,并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表2)。
二、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失衡的原因
1.忽視體育教育的作用
造成小學體育被忽視的最關鍵原因,是應試教育大背景,所以不僅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會出現這種現象,包括高等教育,都存在對體育教育的忽視。與城市的體育教育相比,鄉鎮對體育的忽視度更高,一方面是由于鄉鎮學生家長與城市家長相比,在教育觀念上的差距,一方面是因為鄉鎮客觀經濟條件不允許。但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將體育教育放在邊緣位置,不給予應有的重視,其不僅對鄉鎮小學的教育發展造成危害,更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小學生還出于長身體的關鍵期,經常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是整個人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2.體育教育資源匱乏
(1)體育設施。
城鄉小學體育資源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體育經費,城市對于體育的經費投入較多,而農村的經費投入卻幾乎為零,這個差距大家可想而知。體育設施是進行體育教育的物質條件,必不可少,如果一個學校連體育設施都匱乏的話,又何談體育教育的發展?體育設施又可分為體育場地、體育器材。不難發現,教學樓越來越多,體育場地卻越來越小了。
(2)體育師資。
體育教育師資,包括教師的量與質。與城市學校相比,鄉鎮學校在這兩方面相都十分薄弱。影響“量”的原因主要是鄉鎮教育的工作壞境與生活環境較為艱苦,與城市相比相距甚遠,這就導致大量師范畢業生選擇去城市工作,優秀的鄉鎮教師選擇去城市上班。影響“質”的主要原因和影響“量”的原因如出一轍。“質”好的教師都流失了,那么“量”自然就少了。教育公平在包括教育資源,教育資源又包括了師資,教育資源不公平,就自然無法使得教育公平。
三、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
1.提升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度
體育教育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還擔負著培養優秀接班人的重擔。雖然不少人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但相關政府并沒有起到督導、發揚的作用。要想提升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度,要讓領導、教育工作者真正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督。
2.提升鄉鎮體育教育的師資水平
提高鄉鎮體育教育的生活條件、福利待遇等,避免在校教師的流失,吸引優秀的師范畢業生到鄉鎮學校工作。加強城鎮體育教師的交流,定期舉行交流會、培訓會,不斷提高鄉鎮教師的職業素質。
3.提高鄉鎮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是社會活動進行和發展的前提,這點馬克思就詳細論述過。城鎮體育教育失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兩者經濟發展水平的失衡,隨之就導致了教育經費的失衡。政府要加大對鄉鎮體育教育事業的扶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鄉鎮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
教育公平動態地包括教育起點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和教育結果的公平。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人們轉向追求教育過程中的公正對待和更高的教育質量。教育過程的公平是教育起點公平的必然延續,也是實現教育結果公平的前提。因此,對教育過程的公平問題進行探討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美國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使人耳目一新,其中所蘊涵的深刻的教育過程的公平理念對我們進一步地探討教育過程的公平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一、多元智能理論所蘊涵的教育過程的公平理念
1.積極、樂觀、平等的學生觀
傳統智力觀認為,人智力有高低之別,從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造成教育中的精英主義價值取向,因此,學生不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結構,教育應從每個學生不同的智能結構出發,選擇相適應的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因此,多元智能理論提倡積極、樂觀、平等的學生觀,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多種智能和自身的優勢智能領域,學校里不存在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是各具智能特點的人才。
2.主張差別性教育
傳統智力觀認為,可以使用相同的認知標準去衡量世界上所有的人。如果我們超越這種觀點越遠,就越能證明每個人的心理都與其他人不同。如果再加上以下兩個認識:每個人的心理都與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相聯系,每個人的心理都是人類和社會活動的延伸,就更能證明每個人都有完全不同于他人的心理。我們每個人看起來都不相同,我們的性格不同,我們的心理毫無疑問也不一樣。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體的智能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方式,每一個體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個體之間的顯著差異,使人有理由懷疑,是否應該讓所有的人學習相同的課程?即使是同樣的課程,是否應該用相同的方法教授所有的學生?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差異,堅持要所有的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相同的內容,就破壞了多元智能理論的全部基礎。因此,教育方法的確立,就應該反映這個差異。我們不能假設每個人都擁有(或者應該擁有)相同的心理智能,而應該努力確保每個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智能潛力。
3.對學業面臨失敗兒童的特別關注
多元智能理論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學業面臨失敗兒童的特別關注。加德納教授認為,在一些個體的某種智能很突出的同時,另外一些個體卻可能存在問題。如果不提供特殊的幫助,后者在需要運用這種智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可能失敗。相反,前者成功的機會極大。在兒童教育的早期運用特定的手段干預和強化,可以將大量的兒童提高到前者的水平。他主張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辨認并確定其智能強項的領域(如通過“多彩光譜”項目的評估方法),然后給予他們發揮各自長處的機會。當他們出色地完成一項任務后自然產生的自信心,將會鼓勵兒童戰勝過去感到恐懼的挑戰。有時可以運用強項領域作為弱項領域的“入口”。例如,對于特別具有語言敘述天分的兒童,可以通過他們感到愜意的講故事方法,將他們引入感到困難的數學、音樂或科學領域的概念。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肯定了個體之間智能的差異,但是他認為這種差異并不表現為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它充分肯定了每一個人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并進而認為教育通過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能夠讓受教育者都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這種理念正是真正的、理想的教育過程的公平理念。這為我們更好地探討教育過程的公平問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能有效地指導我們教育的實踐。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在教育過程中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公平地分配教育資源,心目中再也不應有所謂的“差生”概念,而只應有各具智能特點的個體。即使那些在學業上表現困難的學生,我們也應善于發現其智能強項,給予他們發揮長處的機會,以培養其自信心,或利用其智能強項的遷移作用來有效地提高其學業水平。
二、學校教育中教育過程公平狀況調查
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我走進了附近的一所較早進入新課改實驗區的實驗小學,調查了五、六年級的300名學生,并訪談了有關的教師和班主任。應該說,該校的教學質量較高,教師素質較好,教育過程公平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是由于傳統智力理論的影響,精英主義教育思想的作祟,多數老師對多元智能理論還很陌生或不甚了解,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育過程不公平的現象。
我在五、六年級各隨機選擇兩個班級,下發問卷300份,實際收回287份,無效問卷3份。通過訪談及問卷統計結果表明,教育過程明顯地存在不公平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業成績明顯地與學生的智能類型相關
成績居于班級前十名的學生(以下稱為學業優秀生)與成績居于班級后十名左右的學業面臨困難的學生(以下稱為學業困難生)在智能類型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被調查的50名學業優秀者中,語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皆突出的有27名學生,占54%;其中一項突出的有20名學生,占40%。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37名學業困難生中,語言智能和邏輯智能皆突出的學生一個沒有,其中之一突出的也只有7人,占19%。但是在這些學業困難生中,都有各自的智能強項,如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等。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我們的學校教育過分重視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而忽視了其他智能,從而考試測試的重點也是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這不禁使人想起“龜兔賽跑”的童話,故事中由于兔子的懶惰,烏龜堅持不懈而取勝。童話本意在于贊揚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這本無可非議;但從另一角度看,拿兔子的長處和烏龜的短處進行比賽,卻實在是不公平的。假使龜兔比賽耐壓或游泳,恐怕兔子就要甘拜下風而高傲不起來了。
2.在課堂提問方面的不公平
在50名學業優秀生中,語文課上每周被提問次數在六次以上者達37人,數學課上達35人。學業優秀生在課堂上經常被提問的人數占該群體的比例高達72%。而在37名學業困難生中,語文課上每周被提問次數在六次以上者僅6人,數學課上也只有9人,學業困難生在課堂上經常被提問的人數占所在群體的比例為20%。
不少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率,在課堂中普遍習慣于較多地安排成績好的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除了用于警告與懲罰的目的之外,很少讓成績差的學生回答問題。對此,人們一般都不以為然。但現在看來,教師的這種做法從輕處說是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分配不公;從重處看則是學生的兩極分化得以不斷產生與擴大的教育根源。
據研究,在課堂提問的內容方面,教師對不同的學生也給予不同的問題。教師較傾向于讓學業失敗者回答“判斷性”、“描述性”等較為簡單的問題,而傾向于讓學業成功者回答具有“論證性”的較為復雜的問題。在提問的方式上,教師常常鼓勵高期望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對這些學生提問的次數也多,在提問較難的問題時,會給這些學生較多的時間,并且引導他們作出正確的回答;而對低期望學生,則常常表現出不耐煩。對學業成功者教師采用言語正反饋的方式顯著高于學業困難生。
3.對學生的期望程度方面的不公平
在50名學業優秀生中,老師的期望很高的33人,期望高的11人,一般的6人,沒有期望偏低的情況。可以看出,老師對這50名學業優秀生期望高或很高的達44人,占88%,一般的占12%。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37名學業困難生中,老師的期望很高的7人,期望高的11人,一般的16人,另外3人期望偏低。老師對這37名學業困難生期望高或很高的有18人,占48.6%,一般的占43.2%,期望低的占8.2%。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對知識進行分配,而且還對學習知識的人——學生進行標定。教師對自己所接任的班級的學生,通常會加以分類,然后貼上一定的標簽,諸如討喜歡的學生和不討喜歡的學生,男生與女生,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學生與勞工階層家庭出身的學生,聰明的學生與愚笨的學生,等等。在教師的心目中,哪些學生有能力掌握哪部分知識,哪些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學生能夠順利畢業并考取大學,哪些學生只能勉強畢業,常常是早就標定好了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實現其知識標定的呢?主要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來實現的。關于教師期望的機理,最初是由羅森塔爾(Rosenthal.R.)和雅各布森(Jacobson.L.)的研究所證實的。他們用實證材料表明,學生在校的學習成就不僅受其自身能力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教師期望的影響。換句話說,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好壞,是教師貼標簽的結果。
另外,在坐位安排方面,學業優秀生大多被安排在中間或靠前的坐位上,得到老師注意的機會自然就多;而學業困難生大多被安排在后面或兩邊,很少能得到老師的注意,實際上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在上講臺板演方面,學業優秀生獲得的次數明顯多于學業困難生。
從調查和訪談的情況看,學業優秀生所獲得的課堂資源顯著高于那些學業困難生。可以預言的是,那些學業優秀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學業中獲得成功,而那些學業困難生,如果不能運用特定的手段進行干預的話,將極有可能在學業上面臨失敗。
三、教育過程公平的建構
如何來構建教育過程中的公平呢?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啟示。
1.多樣化的課程是實現教育過程公平的保障
每一個體的智能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方式,每一個體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個體之間智能的多樣性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多樣化的課程,而不應再讓所有的學生學習同樣的課程,每個學生學習的課程應該根據各自的智能差異而有所不同,使課程盡可能地呈現出多樣性。我們未來的學校可以設置“學生課程人”(student-curriculum
broker)這一角色。他們和學生、家長、教師、評估專家一起參與智能的發現和推薦。課程人根據最近評估而得到的智能分析結果,向學生提出選修什么課程的建議。在統一安排課程的情況下,則向學生提出怎樣才能學好有關內容的建議。
2.“通過多元智能而教”是實現教育過程公平的核心
既然每一個體的智能狀況各不相同,就沒有理由堅持讓所有的學生以相同的方法來學習同樣的內容。“通過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們的教師通過調動不同智能活動在教學中的各自作用,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差異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其智能特點的教育。教育方法的確立,就應該反映學生個體的差異。我們應該努力確保每個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智能潛力。在課程的教學中,有關內容可用多種方式展現,都有多個“切入點”。如歷史課可用語言、邏輯、空間或個人理解的模式來教學,幾何課也可用空間、邏輯、語言或數學等方面的能力來實施教學。有了多種多樣的切入點,至少可以找到一個適合某一個學生。
3.情景化的評價觀是實現教育過程公平的關鍵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觀與傳統的評價觀有顯著的不同,在評價的手段上,摒棄了傳統的紙筆測驗的方法,而采取“智能展示”的評估手段。如可讓一個個體展示體育動作來評估其身體運動智能,可通過觀察個體如何處理與售貨員的爭執來評估其人際關系智能等。在評價的目的上,傳統的智力測驗嚴重地偏向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而且把測得的結果作為鑒別兒童的唯一指數。智商高于140的稱為天才,而低于70的則定為弱智兒。在學校中,這些弱智兒總是被標上“差生”的標簽,甚至被棄入“冷宮”。這些學生享受不到本應享有的教育資源,從而失去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是面向學生的所有智能,評價的結果只被看作學生智能的部分表現,不把它作為其智能的唯一指數,也不與其他學生相比較并排序。只將學生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加以比較,并向其提出未來學習方向的建議。對于智能缺陷的評估,可以預測學習者將要面臨的困難,并提出通過另外的途徑達到教育目標的建議。如通過空間關系學習數學,通過語言技能學習音樂等。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通過“智能展示”的方法,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進行,這種情景化的評價使教學和評價有機地統一起來,使評價更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正如加德納所言,評價原本就是教學里的一環,評價應該成為自然學習情景的一部分,而不是在額外的時間里外加進來的。我們應該讓評價在自然參與的學習情景中發生,這樣的教學和評價必然是學生樂于參與并受到歡迎的。
參考文獻:
一、紅富士蘋果品種的普及與更新,縮小了我國蘋果與國際發展的差距。紅富士蘋果因品質優良、耐貯性好,在短短的20多年時間里,完全替代了我國栽培將近一個世紀的國光,成為生產的主栽品種,這在我國蘋果栽培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種品種的替代對我國蘋果所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縮小了我國蘋果栽培品種與國際流行品種的差距,提高了我國蘋果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時,立足我國實際,選擇適應我國不同地域氣候特點的品種,選優工作在不停的進行著。我國先后選擇出了煙富系列、昌紅富士、紅錦富、禮泉短富、天富1號、寒富等大批優良品種,極大的豐富了我國蘋果品種組成,加快了品種更新,紅富士蘋果優系的發展正成為生產的主流,這為我國蘋果產業效益的提升打好了基礎,促使了蘋果產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二、單果管理全套袋栽培技術,使得蘋果品質大幅度提升。套袋栽培是提高果實品質的有效措施,特別是對于改善果品外觀質量,提高對果實病蟲的防控,改善果品食用安全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由于套袋栽培具有較好的市場銷售空間,高額的利潤回報,因而推廣快而面廣,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推廣到目前已經普及,套袋栽培占到了我國蘋果栽培比例的80%以上,成為最主要的栽培模式。
套袋栽培在改進果實品質的同時,加速了我國蘋果生產管理精細化措施的落實農業論文,疏花疏果、單果管理普及率達95%以上。這項措施的實施,有效的提高了果實品質,克服了果樹大小年結果現象,實現了蘋果豐產、優質、穩產,使生產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三、紡錘形整形,有效的解決了幼樹期進入結果期遲的生產難題。紡錘形整形,主枝保持單軸延伸,枝條以長放為主,很少應用短截,對樹體的刺激作用小,符合樹體生長特性,樹勢易穩定,有利成花結果。紡錘形樹形的推廣,成功的解決了紅富士進入結果期遲的生產難題,促進了紅富士蘋果在我國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同時,紡錘形整枝時,樹體級次少,結構簡單,有效結果枝充足,有利產量的提高,因而紡錘形成為蘋果栽培的主流樹形。
四、以拉枝為主的簡化修剪,加快了蘋果生產的普及。隨著拉枝技術的普及,使蘋果管理不再神秘,生產管理大為簡化,以往只有少數人員掌握的技術,隨著簡單化而普及。拉枝技術,廣大果農一看就會,一用就靈,得到迅速傳播,成為目前蘋果生產中修剪的最基本方法,顛覆了傳統的修剪方法。一般對于樹體萌生的有空間的枝條,采取長放長放再長放的方法,待枝長度超過1米后實行拉枝處理,通過“一揉二壓三拉四固定”,保持基角成90度,枝成水平或下垂,就可有效地緩和枝的長勢,促進形成花芽而結果。大量的生產實踐證明,下垂枝不但成花容易,而且所結果實果個大、果型端正,促進下垂枝結果成為修剪的主要環節。一般一個枝條從芽抽出后,要經一年長條、兩年成花、三年掛果、可持續多年結果,但枝齡過長,則結果能力下降,所結果實品質很難提高,一般枝齡在三至五年內,結果能力最強,因而在修剪時要對枝齡過長的枝實行回縮處理,以保持壯枝結果,提高結果能力,促進產量品質的提高,這是在蘋果進入盛果期后應抓的關鍵環節。以長放、拉枝、回縮等為基本方法的簡化修剪已成為樹體調節的關鍵站。
五、覆蓋栽培,有效的緩解了干旱對蘋果生產的影響。干旱缺水是我國蘋果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近年來農業論文,氣候反常,降水少,干旱出現的頻率高,危害的范圍大,促使了覆蓋栽培的大面積推廣,以地膜、雜草、沙石等為主的覆蓋栽培有效的改善了蘋果生產中水分供給狀態,極大的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促使了蘋果產量、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特別是黑色地膜的應用,不但起到了很好的保墑效果,而且對雜草的生長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覆蓋黑膜后,果園除草用工量減少,覆蓋栽培已成為我國蘋果主產區的主要栽培方式。
六、配方施肥的推廣,使施肥的科學化程度提高。長期以來,我國蘋果生產中施肥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特別是氮肥的大量施用,導致樹體虛旺,出現適齡不果現象。近年來,隨著國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這一現象有很大的改觀,氮肥的施用得到有效控制,配方施肥、均衡施肥已成為蘋果園肥料管理的主要方向。
七、沼肥的應用,促進了果品的有機生產進程。沼肥是將畜糞和鮮草等送進沼氣池,經厭氧發酵,充分腐熟后的有機肥,在果樹生產中應用,對產量和品質的提高非常有利。近年來,隨著國家綠色能源項目的實施,沼氣的普及,使得沼肥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沼肥的應用加速了我國蘋果產業無公害、綠色、有機生產進程,對于提高我國蘋果品質,提高我國蘋果國際競爭力,增加出口都是非常有益的。
八、機械作業的推廣,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隨著微型旋耕機、農用三輪車、機制噴霧器等小型農機的成功研發,由于很適宜我國蘋果以家庭經營為單位的生產現狀,加之售價相當,大多果農能負擔得起,以上農機成為果農的生產必備。小型農機的推廣,大大地提高了果園的勞動率,減輕了勞動強度,果園管理的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九、食心蟲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果實的商品率大幅提升。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食心蟲對蘋果生產危害嚴重,危害較重的果園,蟲果率達60―70%,嚴重制約著蘋果生產的發展,自1993年我國實行套袋栽培后,這一現狀得到明顯改善,加之近年來地膜覆蓋栽培的大面積推廣,使得食心蟲結繭及出土均受到抑制。全套袋栽培,使得果實得到有效保護農業論文,食心蟲的危害已由主要蟲害降到次要蟲害,對生產的危害已大大減輕,有的已不再有蟲果出現,使得果實的商品率大幅提升。
十、栽植技術不斷完善,新建園成活率高、保存好。蘋果栽植后成活率低、保存差、園貌不整齊是以往蘋果生產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常導致樹體進入結果期晚,前期產量的提升緩慢,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北方春旱現象發生普遍,土壤墑情差所致。近年來,隨著栽培時間的前移,地面覆蓋保墑、枝干套育苗袋等系列措施的完善,大大的提高了新植果樹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使了幼樹健壯生長,為早果豐產打好了基礎。
一般在我國北方,秋季降水多,土壤墑情好,栽植果樹后成活率高,于是我國蘋果產區在沒有澆水條件的地方,多改春栽為秋栽,充分利用秋季土壤墑情好的優勢,以提高成活率。
地面覆蓋后有效的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損失,使天然降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對促進樹體成活效果非常好。
(一)申報人員身份專職從事園林專業技術工作,且與企業確定了人事、勞動關系的專業技術人員。凡在園林企業兼職的人員按原渠道申報,不予受理。證明材料:職稱申報人員與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書、社會保險機構出具的該企業為申報人員繳納的社會保險登記證。
(二)轉評資歷條件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轉評(以下簡稱轉評)是指專業技術人員因工作崗位變更,且變更前后的專業屬不同的專業技術職務系列(或同一系列不同專業崗位),重新申報評審同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1.轉評助理工程師應在園林專業崗位工作1年以上。
2.轉評工程師應在園林專業崗位工作2年以上。
3.轉評高級工程師應在園林專業崗位工作3年以上。
4(三)政治思想條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熱愛園林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
(四)資歷條件
1.申報高級工程師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有博士學位,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滿1年。
(2)有碩士學位或雙學士學位,取得工程師資格滿4年。
(3)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工程師資格滿5年。(4)大學專科畢業,取得工程師資格滿6年。
2.申報工程師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有碩士學位或雙學士學位,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滿2年。
1.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改革
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突出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增加大量實際工程的文字和圖片介紹,例如,在緒論中介紹橋梁類型時,結合大量的實際“橋梁工程”圖片和文字介紹,加深學生對于實際工程的印象,突出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在介紹橋面鋪裝和伸縮縫類型時,著重介紹每一種橋面鋪裝和伸縮縫的施工方法和技術特點,讓學生對每一種類型的橋面鋪裝和伸縮縫細部構造有較深入的了解,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既增加了課堂內容的知識含量,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變教師填鴨式教學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工程實用性為指導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介紹實際工程的設計圖紙和資料,結合專業教研室的設計圖紙和資料,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在課堂上介紹實際工程相關部分的設計圖紙、設計方法和設計要點、構造方法及措施,不再只是對書本知識的介紹。讓學生接觸到實際橋梁設計內容,設計圖紙的繪制注意事項,設計圖表的格式等。這是一個生動的專業工程教育的例子,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
在教學中期開展相關專題講座。在教學中期學生已經學習了較豐富的“橋梁工程”課程內容,教師通過專題的形式對某一個相關工程領域的知識和內容進行綜述,既具有知識型也具有趣味性,可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例如,對纜索支承橋梁體系開設講座,介紹纜索支承橋梁的發展歷史,設計歷史過程,現有成就和存在問題等,給學生增加了書本之外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的專業工程素質,也為學生打開了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精講專業工程案例,每講完一種類型橋梁的內容之后,都通過專業的橋梁設計施工案例對內容進行全面總結和復習,通過視頻動畫介紹設計施工過程,精講專業案例,全面加強橋梁工程專業教育和專業認識,提高專業應用能力。專業案例是學生了解專業應用的一個比較好的形式,具有較全面的專業設計施工的內容,可以彌補專業實習缺乏的不足,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2.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介紹每個部分新內容的時候,采用向學生提問的形式,激發學生思考,引出這一節新的內容,例如,在介紹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之前,提問學生:當橋梁跨徑大于20m之后,混凝土簡支梁橋是否能繼續使用,如果繼續采用混凝土簡支梁橋將帶來哪些問題,有沒有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激發學生思考這些問題,讓學生發言并進行討論,總結發言和討論的內容后再引出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的概念,指出跨徑增大后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解決方案,開始下一節內容的講授。通過這種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將更加有助于學生去總結先前學習的知識,并能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區別,加深對知識系統性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介紹斜拉橋和懸索橋內容時,為了對比不同類型橋梁類型在跨徑上的適應性,進行橋梁類型方案的對比選擇討論,假設跨徑在400m~600m范圍,讓學生提出自己設想的橋梁類型并說明采用這種橋梁類型的理由,讓學生分組討論該種橋梁類型存在哪些設計和施工問題,加深學生對不同橋梁類型跨越能力的認識,提升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指出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和強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以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考核方式改革
以前,“橋梁工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理論考試或者小論文形式進行考查,由于本課程內容多,知識點繁雜,理論考試只能考查一些基本知識點和基本計算方法,沒有辦法對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進行考核。小論文的考核形式是在這門課結束之后,讓學生選擇一個題目,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綜述和評論,通常,由于小論文的題目是一個比較窄的知識面,學生看的資料也是集中在一個課題上,寫出的小論文雖然有深度,但是廣度不足。以上的兩種考核方式都無法體現對“橋梁工程”全面知識的把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采用了以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考核方式改革,新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綜合形式出現,考核包括理論考試,小論文及研究報告綜述,綜合應用考試和建筑模型設計等。理論考試和小論文放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作為課堂作業去完成,這樣在每講完一個章節部分的內容之后,就可以對這個章節進行理論考試,并以小論文及研究報告綜述的形式拓展課堂學習知識,讓學生在課下去了解這個章節部分內容的研究和應用情況,并以研究報告綜述的形式寫出來。綜合應用考試是對每一種橋梁類型提供設計資料,讓學生去設計構思橋梁設計的內容,將設計的思路和內容以文字和圖紙的形式表達,這是一項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和考核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提高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
建筑模型設計是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通過對橋梁結構模型的制作,幫助學生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對建筑模型進行打分和點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專業知識進一步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學生對“橋梁工程”實際施工方法的把握和明確,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提交的建筑模型經過修改優化后也可作為相關的建筑模型設計比賽的參賽作品。
4.課程設計改革
課程設計是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用兩周的時間對某種跨度的橋梁上部結構進行設計,提交設計計算書和手繪的設計圖紙。課程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專業實踐活動,可以彌補學生專業實踐的不足,通過兩周的設計工作鍛煉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往在課程設計中布置的設計任務是以幾個學生為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布置一個設計題目作為設計任務,這樣,在兩周設計時間后一個小組所有學生提交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無法衡量一個小組內每個學生提交設計的優劣,一個小組中有的學生做,有的學生不做,反映出學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課程設計的鍛煉實踐效果不明顯,只有部分學生得到了鍛煉和培養。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提高課程設計的實踐效果,首先精心準備課程設計任務書,做到每個學生一個設計題目,通過變化設計條件,如橋梁上部結構類型的變化,跨徑變化,混凝土材料的標號變化等,使每個學生的設計初始條件都不一樣,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去做自己的課程設計,這樣的做法明顯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改善了學習風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其次,加強設計過程中的指導,在學生初步擬定截面尺寸、設計計算、整理設計結果和開始繪圖這幾個時間節點特別加強指導,確保學生能夠順利正確進行橋梁上部結構的設計工作。最后,加強對設計結果的點評工作。以往學生提交的設計計算書和設計圖紙經過評閱打分之后就結束了課程設計,但是這樣學生并不能了解自己設計結果的優劣和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沒能幫助他們改正設計中的不足和提高設計水平。因此,對設計結果的點評工作不可缺少,并且需要加強這部分的工作:對每個學生提交的結果逐一檢查,記錄下該學生設計的優點和缺點,整理大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先講共性的問題,再逐個點評學生設計工作的優劣。通過對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明顯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彌補了學生工程實踐教學內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