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1: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專行政管理畢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畢業論文是學生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性環節。完成畢業論文是開放教育本科生畢業的一個必要條件,理應引起學生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寫作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1 論文選題不符合要求
重慶電大對行政管理專業制定了具體的畢業論文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了畢業論文的選題范圍。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對畢業論文的寫作引起重視,自行其事,選題與要求大相徑庭,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選題忽略專業性。電大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作了明確規定:選題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要求學生選題以所學專業課的內容為主,不得脫離本專業范圍;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明確要求寫作內容是:選擇同本單位、本行業的行政管理發展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和實際問題。事實上,每屆學員提交的畢業論文選題中,有相當一部分選擇了非專業方面的選題,或者是已經完全得到解決的常識性問題。沒有體現本專業的特色和要求。
2)選題過大過難或過窄。學員缺乏必要的選題常識,不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水平選題,如有的學員寫“政府機構改革研究”“各國行政監督比較研究”“電子政務建設若干問題”
“論企業家政府”等之類大而難的題目,這樣,導致自己的綜合能力達不到,駕馭不了。同時,由于選材難度大,導致觀點提煉不準,內容空空洞,思想沒有深度。反之,有的學員選題過窄,無法展開論述,使論文缺乏應有力度。
3)選題陳舊,內容雷同較多。比如,“論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論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陳舊,雷同,不能解決本單位、本行業管理中現實存在的問題。
1.2 論文內容有明顯缺陷
這一類的論文多數是由拼湊而成的,由于論文作者胸無成竹,東拉西拼,導致論文在論點、論據、論證、研究方法、邏輯、結構、語言等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無關論文主題的內容占據很大篇幅,而研究的成分很少;或論文觀點不明確,論據不充分,不翔實,與論點不相符;或論證不嚴密,邏輯混亂,結構不完整,層次不清楚,沒有整體性;有些甚至語言不通順不流暢。
1.3 論文格式不符合規范
《重慶電大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工作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了本科畢業論文的內容及格式的要求,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有的學員缺乏嚴謹的學術態度,導致論文不符合規范要求。一是形式上的不規范。表現在論文字號、字距等排版不符合要求;論文中必備的要素不完整,有的無內容摘要或關鍵詞,有的將文末注釋和參考文獻混為一談等。一是內容上的不規范。論文的題目不能夠準確概括論文主題,摘要與論文主要內容無關,關鍵詞不是表達論文核心的專業術語,參考文獻不足以支撐論文的論述。
1.4 抄襲現象較為嚴重
有一部分學員因專業基礎知識學得不扎實,畏懼論文寫作,加之學術道德缺失,選材不當,致使論文要么是全文抄襲他人學術成果,要么是上網捜索幾篇拼湊整合成文。
1.5 論文答辯敷衍了事
電大畢業論文的寫作,是針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系統訓練和考察的過程,而論文答辯則是對學生論文寫作過程的考察和驗證,在整個教學實踐環節中尤為重要。從歷屆答辯情況來看,參加答辯的學員有不少人都抱著應付的態度,在答辯時對論文的內容不熟悉,對答辯教師提出的問題不知所云,答非所問。這種敷衍的態度致使行政管理本科論文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畢業論文寫作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以上問題的產生,除學生自身原因外,與指導教師、學校教學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的關系。
2.1 從學員方面來看,受條件限制,重視不夠
行政管理本科學生多是基層干部、大學生村官、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工學矛盾非常突出,在工作期間,對本專業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加之部分鄉村和基層上網條件差,汲取本專業有學術價值的資料較為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按照規定來選題、提煉論點、形成思路、完成論述,便選擇抄襲或拼湊完成論文。在這種態度極不嚴肅,缺乏應有的嚴謹治學精神的寫作態度影響下,致使論文質量下滑。
2.2 從指導教師方面來看,力量薄弱,把關不嚴
在本科論文寫作過程中,論文質量的好壞與教師的指導是否到位關系密切。中央電大和重慶電大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資格都有著明確的規定。但是,真正符合條件的教師非常有限,對論文指導教師的培訓,僅局限于常規的操作規程培訓,而缺乏深入到專業層次的培訓,致使教師在論文修改審定上,不能給予學生學術上的指導,從而影響了論文質量。
2.3 從教學管理方面來看,論文教學的支持服務不到位
目前,從中央電大到各級地方電大,對于常規教學的支持服務系統都很完善,各種教學資源也很豐富,網絡學習資源十分充足。然而,各級電大針對論文教學制訂的一系列文件,卻沒有能夠從專業角度,明晰地提出對學員進行指導的要求,這必然會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
3.解決畢業論文寫作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畢業論文是開放教育本科教學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終體現,其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如何解決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確保論文的質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3.1 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重視
畢業論文教學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大對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切實做到把畢業論文教學放在和專業課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畢業論文教學的制度建設上,在指導教師的選聘方面下功夫,精心組織,認真安排,確保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如期完成。
3.2 完善畢業論文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
畢業論文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重在做好論文教學資源建設和加強對論文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在市校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畢業論文工作實踐,制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指導性的文件,提供輔導材料、課件等教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放在分校教學平臺上,供學員下載和學習。此外,學校要進一步加強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工作既要從宏觀上著眼,又要從微觀上著手,把論文指導的資格培訓和常規的專題培訓結合起來,把網上培訓和面授培訓結合起來,定期針對畢業論文中出現和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集體研討,從制度層面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論文指導方案。
3.3 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畢業論文的教學質量
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是一項時間長、程序多、業務性強的工作,精心組織、認真輔導和嚴把質量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保證。為此,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學習成績不是非常好,但我卻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學習態度;其次是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再有就是懂得了運用學習方法同時注重獨立思考。要想學好只埋頭苦學是不行的,要學會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在學習時,以獨立思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不忘警戒。隨著學習的進步,我不止是學到了公共基礎學科知識和很多專業知識,我的心智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能較快速的掌握一種新的技術知識,我認為這對于將來很重要。在學習知識這段時間里,我更與老師建立了濃厚的師生情誼。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使我體會了學習的樂趣。我與身邊許多同學,也建立了良好的學習關系,互幫互助,克服難關,更鍛煉了自我的動手和分析問題能力,受益匪淺。
通過大學生活,學到了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有了較快掌握一種新事物的能力。思想變成熟了許多,性格更堅毅了。認識了許多同學和老師,建立起友誼,并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質,認清了自身的一些短處并盡力改正。社會實踐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大專自我鑒定300字范文二】 本人就讀于xx廣播電視大學xx年春季行政管理專業。工作至今,使我充分認識到之前在校所學的知識及工作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今后的工作需要,急需補充相關理論、專業技能知識。我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參加了電大學習,現已修完全部課程,即將畢業。
電大業余學習以自學為主,條件艱苦,我統籌安排,以工作為主,學習為工作服務,正確處理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同時,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家庭的關系,積極爭取家人的支持、幫助和配合,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成就我的學業。業余學習條件雖然艱苦,但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它為我提供了邊學習邊實踐的機會。在學習中,我注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經常運用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法。
三年的電大學習,使我獲益良多。學校嚴格的管理,嚴明的紀律,良好的校風,為我們營造了優良的學習氛圍。在學校的嚴格要求和輔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刻苦學習,積極參加輔導,按時完成課程作業,及時通過各種渠道與老師交流,獲取知識。順利通過了全部課程考試,完成畢業論文,修完學分。經過電大學習,使我增長了知識,增強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質。
畢業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把所學專業知識運用于工作實踐中去;同時,爭取創造更多的條件,繼續參與更高層次的學習深造。
【大專自我鑒定300字范文三】 在三年大學期間,我始終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最終的目標,以自我全面發展為最終努力方向,樹立絕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宏觀世界觀.
為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我認真學習本專業相關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在能力,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
學而知不足是我大學期間學習和工作的動力,除了必修課之外,我還堅持自學了Office,Flash,FrontPage,Photoshop,DreamweaverMX等多種專業軟件.在思想行為方面,我作風優良,待人誠懇,能較好處理人際關際,處事冷靜穩健,能合理地統籌安排生活中的事務.
【大專自我鑒定300字范文四】 通過參加自學考試,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同時培養了自己不斷進取的精神。它不僅給了我一個證書,更重要的是給了我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學習的方法,這一起都讓我終生受益。它考驗了我的意志和耐力,給了我永不言棄的做人理念和事實求是的工作態度,給了我足夠的信心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挑戰。
首先。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華,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學生活中,我堅持著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年中,我讀了一些名著和幾本完善人格的書,對自己有所幫助,越來越認識到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關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所以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都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奉行嚴于律己的信條,并切實的遵行它。平時友愛同學,尊師重道,樂于助人。回顧四年,我很高興能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曾經幫助過他們,相對的,在我有困難時我的同學們也無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8-0075-02
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與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秘書學以特設專業的形式被正式列入文學大類。這意味著當代社會對于文秘人員的需求標準進一步提高,即由大專、中專畢業生升格為本科生。面對這一變化,擺在我們面前最為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本科秘書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建構高效務實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的依據與途徑。
一、以“出口”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來講,高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依據是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走出校門后顯在或潛在的知識與能力的需要。也就是說,現在的教育活動是面向學生的未來展開的,而未來就是學生離校時的“出口”。只有將“出口”作為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戰略意義上的前提,才能夠保證學生在離校后順利工作、學習乃至生活,同時解決本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應對的問題。
(一)有利于調和不同人才培養觀的矛盾
曾經有學者指出過秘書學專業在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在秘書學專業設置的目標上存在兩種分歧。一種以理論為導向,一種以市場為導向,并且這種分歧走向對立而不是互相調和”[1]。也就是說,分歧雙方前者重視理論教學,后者傾向技能訓練。本文所說的以“出口”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觀,事實上超越了上述“二元論”的觀念,而是蘊含著一種“多元化”的價值訴求。我們的人才培養活動是以學生的未來為目標,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是我們“給”什么,而是他們“要”什么。最大限度保證學生走出校門以后所具有的知識規格和實踐能力符合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或他們選擇的從事本專業以外的出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是,在目前的形勢下大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具有多樣性,升學、創業、移民、海外留學、志愿者……因此,按照“出口”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或實踐技能,并在一定限度上由其自主選擇理論課程或者實踐內容,便有效克服了“理論型”或“技術型”這兩種單一的人才培養觀念,從而解決了上述矛盾。
(二)有利于建構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哈佛大學的校訓是“實現自我,服務社會”,將“實現自我”放在首位,不難看出其教育理念是以塑造學生的“主體性”為重的。早在1990年代,國內就有很多學者提出高校應當實踐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認為“今后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調整的必然走向,是由模式化轉向個性化”[2]。這一觀念最為重要的合理之處在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當仁不讓的主體,而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迎合學生的個性,他們的主體性才能夠得以呈現并長期葆有。在精準定位秘書學專業的“出口”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分別為各個“出口”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在學生入學后的教育實踐中才能夠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化轉變,才能進一步保證學生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學有所得,畢業以后學能所用。
二、對于秘書學專業學生“出口”的認識
準確定位秘書學專業畢業生的“出口”,是有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校數量的增長、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出口”問題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比如本文所討論的秘書學專業,有學者曾做過統計,截止到2014年,“在我國開設秘書專業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在這種形勢下,秘書學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必然會呈現多元化趨勢,求職已經不再是畢業生的唯一選擇,考研、自主創業也成為部分學生的選擇。
(一)求職
秘書學專業學生的求職方向可以分為3種類型。一是進入各類企業從事文秘、行政方面工作。企業的特點之一是追求效率,因此他們更愿意省去培訓或實習環節,希望畢業生具備較高的秘書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要“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二是通過各類考試進入國家各級行政區劃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從事秘書及相關工作。考試是畢業生進入上述單位的必經之路,這就意味著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或了解過與考試相關的知識。以長期被社會看好的黨政機關公務員為例,取得職位的前提是通過行政能力與申論兩個科目的考試。三是應聘本科以下的大、中專院校文秘專業的專任教師。這類崗位除要求畢業生具備一定的秘書工作實踐能力外,還需要他們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登臺授課的前提條件。
(二)考試升學
本科生求職壓力大,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這種情形下,“選擇考取研究生,避開就業難關,增加就業砝碼,似乎成了他們的理想選擇”。秘書學專業學生報考研究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報考本專業對應的應用文體學、檔案學、行政管理學等專業的碩士。二是跨專業報考,秘書學專業隸屬于文學大類,本專業的學生在積累一定語言、文學知識后,可以報考h語言文學專業對應的學科。在上述兩種情況中,前者多屬于新興學科或“冷門”學科,設置碩士點的學校不多,而后者則為傳統學科,設點招生的院校數不勝數。因此,筆者認為跨專業報考研究生也不失為秘書學專業學生升學的一條出路。
(三)自主創業
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各級政府都在積極出臺各種政策為創新創業清障搭臺,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實現自身價值已不是異想天開。相對于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門類下設的專業,屬于人文學科范疇的秘書學專業,其畢業生在自主創業方面并不占優勢。究其原因,“自主創業核心技能尤為重要,一般能夠自主創業的人才都是理科類出身,足夠用資深技能來領導一家公司……文科創業項目一般是靠創意取勝,技術含量相對較少,但創意是很容易被復制的,所以文科生創業成功的幾率不是很大”[3]。但是,文秘書學專業的畢業生如果具備一定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和溝通協調能力,就能夠和理工等專業的畢業生“組團”創業。
三、秘書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基本思路
本文探討的以“出口”為導向的秘書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瞄準上文總結的秘書學專業畢業生的求職、升學、創業三個去向來設置課程。由于公共基礎課為國家或各地教育管理部門確定,下面我們主要從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方向課及實踐教學等四個方面闡述秘書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基本思路。
(一)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必須滿足求職與升學兩個群體學生的需求,但鑒于創業的學生也需要知識積累與素質培養,所以此類課限定為必修。設置秘書學概論、中國秘書史、秘書實務、公文寫作、文書與檔案學、辦公自動化、公共關系學等8門課程,以滿足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需要。為跨專業考研的學生設置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史(含古代與現當代)、文學概論等4門課程。需要強調的是,后4門課程除滿足升學學生的需求外,也能對其他學生的文字能力及文化修養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專業技能課
專業技能課的設置應同時滿足求職與創業兩個方向學生的需求,因此此類課可與專業方向課同時設定為選修。計劃到企業應聘職位的學生可以修習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市場營銷實務、電子商務應用、計算機圖文設計等課程。為準備報考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學生設置行政管理學、申論、秘書心理學、社會調查實務等課程。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希望去大、中專院校任教的學生并不多,因此建議有這方面意愿的學生自修教育學、心理學,并在畢業前考取相應的教師資格證。對于準備創業的學生,為其開設市場調查與預測、客戶關系管理、廣告策劃、新媒體營銷與策劃等課程。此外,開設邏輯學、社交禮儀、演講與口才、基礎寫作實務、駕駛技術、攝影攝像等5門應用性強的課程以保證學生掌握各種相應技能。
(三)專業方向課
結合學生的畢業去向,分為企業方向、機關方向、升學方向與創業訓練方向。
1.企業方向開設經營管理學、政治經濟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企業管理學、經濟法等課程。2.機關方向開設機關行政法、中華政治經典文獻導讀、輿情控制與危機管理、社會學、公共政策等課程。3.升學方向開設文體學導論、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美學概論、唐詩鑒賞、電影藝術概論等課程。4.創業訓練方向開設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商務談判技巧理論與實務、企業文化概論、消費者行為學、茶道等。
(四)實踐教學
秘書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一般包括社會實踐與調研、專業技能訓練、專業見習、創新實踐、專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基于學生“出口”多樣性這一問題,我們應當在各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選擇,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及有效性。本文以面向企業就業的學生為例加以簡要探討。社會實踐與調研應當與企業密切相關,以便于學生對今后的工作環境有一個總體認識。專業技能訓練應圍繞專業技能課加以展開,如進行計算機圖文設計、演講、攝影攝像訓練等。專業見習與實習均在企業進行,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內容及崗位要求,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創新實踐方面學生則應圍繞企業在選聘人才時較為重視的各類證書――如普通話、駕照、秘書資格證等――進行努力。畢業論文的選題也應面向企業,選擇企業秘書崗位工作內容、要求等方面的題目。
參考文獻:
[1]李玉栓,蔡君威.論當前我國高校秘書學專業設置的問
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2).
[2]唐紀南.高等教育人才培B個性化問題淺議[J].中南民
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3]劉柯.高校秘書學專業管理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思考
[J].辦公室業務,2014,(5).
[4]徐曉鵑,馮剛,馬宏.大學生就業與報考研究生行為選擇
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區某高校為例[J].教育
關鍵詞:旅游;職業教育;課程設置
我國高職旅游專業分類圖旅游產業被稱為“無煙產業”。由于其具有投入少、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經濟效益好等優勢,在我國許多地方旅游產業已經被定位成戰略性經濟支柱產業。近20年來,我國旅游業高速發展,目前已躍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費國。《中國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到2015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將達到25萬億元,旅游業新增就業人數將達到1650萬人,每年新增旅游就業崗位60萬個[1]。
機遇帶來挑戰,我國旅游業的國際化、專業化、特色化趨勢更為明顯,這不僅要求旅游從業人員有更高的業務水平和更好的專業素質,同時也對中國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旅游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課程體系、培養方案、教材選擇等方面與旅游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2]。而比較歐美等旅游業發達國家的旅游院校的相關專業與我國旅游專業教育理念、課程體系設置等,借鑒國外成功的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經驗是關鍵。在此,本文對國外知名旅游類學院或高校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查詢、分析并結合我國旅游教育提出以下看法。
一、專業設置比較
1國內專業方向設置
多年來我國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統一為旅游管理專業,2010年酒店管理專業增補為目錄外專業,2011年正式設為本科。下圖為我國高職旅游專業方向分類圖,旅游專業以旅游管理類和餐飲管理類為主線培養人才,每一個方向都設有專門的專業課程和知識技能培訓方案,但又統歸為旅游管理大專業。由于目前我國旅游教育水平較低,師資較為薄弱,英語政治等基礎科目占用了大量學時,少量的專業課程和實踐學時分配到眾多的專業方向中,培養的學生往往對一個方向只了解皮毛,尤其是技能,到了企業有時要從頭開始培訓。
2國外專業設置
國外沒有旅游管理這個專業,而是設置了接待業管理、休閑學、酒店管理、會展專業、餐飲管理等專業。從專業名稱來看,我國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培養旅游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人才,而國外則偏向培養高素質的服務類人才[3]。國外旅游類專業在大學前兩年不確定專業,而是學習服務業的基本知識,實習后再進一步確定專業方向。這樣可以先讓學生在服務行業實踐、體驗后再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評估自己的專業優勢。
二、課程設置比較
(一)我國課程設置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缺乏對整個旅游行業的深度調研分析,在討論課程設置時也沒有經驗豐富的旅游業界人士參與,同時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計劃更改手續煩瑣,可以更改的課程數量較少,且教學計劃修訂周期較長,使我國高等旅游教育課程設置長期與實踐脫節。此外,我國大約70%的旅游高等教育專業是從相關專業轉型過來的,在制訂教學計劃和設置課程方面,受原專業課程體系的影響較大,因人設課的現象十分嚴重。原來是地理專業課程轉過來的,就設置地理課程多一些;原來是歷史專業課程轉過來的,就設置歷史課程多一些,導致教學與實際人才需求結構脫節。
(二)國外課程設置
1注重通識教育
旅游產業是一個多元化產業,其組成部門可以涵蓋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國外對旅游業的界定較大,在課程設置上分得沒有那么細致。國外部分旅游教育是從旅游業的關聯性和系統性出發設計課程,旅行社與酒店、酒店與景區等教學內容沒有我國這樣多層次、多角度地劃分,更多課程是從總體上把握。在學業初期,課程設置比較重視綜合類知識的傳授,比如,日本JTB(日本交通公社)設置的旅游業概論,英國旅游職業教育設計了旅游業介紹和研究技巧,瑞士旅游業教育中的游泳與酒店研究等。這類課程多是必修課程,很難解剖出許多分支,但是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以后將要進入的旅游產業從全局視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且研究國外旅游管理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時,會發現許多陌生的“新課”。例如,韓國濟州大學設置了珠寶設計、音樂藝術、廣播照片、觀光美容、東西方餐飲、跆拳道、酒店廣告設計、室內設計裝潢、休閑體育運動等課程;英國旅游管理專業設置有事件管理、遺產管理等課程。這種大旅游產業理念下的多元化課程能最大限度地與產業發展動態結合,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就業服務。
2注重實踐教學
國外旅游類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學酒店,且教室及教師辦公地點都是按酒店標準來進行裝修、布置,讓學生和教師每天在實戰的環境中工作學習。習慣養成自然,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服務意識,養成了專業型的工作、生活習慣。在時間分配上,其實習時間占到了整個學習時間的60%,教師現場指導,把理論貫穿到實際。教學酒店多采用雙重管理,院長(老總)必須對教學負責,同時也要對教學酒店負責,且必須自負盈虧。國外教學計劃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原則,深化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
3重視綜合素質培養
國外的課程很少用考試,而是用畢業論文來考核,畢業論文必須是自己深入實踐調研、深入思考完成的,大多是采用團隊合作形式完成。學生自由選擇組隊,無法組隊的同學要么重修,要么和剩余同學再組一個隊一起完成。團隊需提交論文報告,如通不過,整個團隊成績要受影響,有時甚至重修。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及溝通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師資比較
1國內師資現狀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旅游專業發展迅猛,近年來,高素質旅游專業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多數高校旅游教師都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教學水平、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有限。同時,我國高校教師崗位有限,一般要求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而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多為應屆畢業生,缺乏旅游實踐經驗,而有實踐經驗的旅游行業一線從業者則因學歷要求很難進入教學崗位,這就造成了我國旅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
2國外師資現狀
國外旅游專業教師大多有旅游從業經歷,實踐經驗豐富。意大利的多數旅游教師都有自己的酒吧、旅行社、餐廳等第二職業,這樣不僅使上課的教室有了更多選擇,而且使理論和實踐可以更好地結合。國外旅游專業對教師的職業資格證要求也很嚴格,大部分旅游教師都有各類資格證書,如歐洲領隊證、導游證、調酒師證等。
四、對國內旅游管理教育的啟示1明確專業定位
將專業的管理人才的定位轉向高素質的服務人員的定位,加強素質教育,培養一專多能的旅游人才。在旅游教育中,加強通識教育、法制教育,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強烈的責任心、敬業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和較好的身心素質。由于旅游屬于涉外型專業,因此,學生要把英語水平、計算機水平、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提高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2強化實踐環節
旅游業屬第三產業,服務性、實踐性強。旅游企業對就業人員的需求是:除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外,更多的是具備實踐能力和經驗。國際大酒店學院的辦學特點就是:學以致用,產教結合,教師與行業接軌、課程與國際接軌。這樣學院培養的學生可以直接到酒店就業、頂崗,一般可任部門經理、助理,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模式推進我國旅游職業教育。與酒店旅行社合作,將其直接變成我們的第二課堂。
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多種形式豐富教師資源:目前的職業教育院校的隊伍大力提倡建設“雙師”型隊伍,通常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所謂“請進來”即提倡聘請有關業內既有理論經驗又有實踐經驗的管理者CEO或是旅游管理部門的專家學者來做講座,請他們帶來新的理論和信息,補充校內經驗的不足。所謂“走出去”,即派教師到國外或國外相關高校或酒店進修或到酒店掛職鍛煉,以使他們了解行業最新信息及動態。并加大對教師的職業培訓力度,包括教師的職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培訓。讓教師經常參與企業相關的管理工作,增加感性認識,做到職業教育與職業實踐融會貫通。
總之,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旅游業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產業。我們總結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業教育體系和理念,對比不足,認真總結學習,開拓出符合我國綜合國情的旅游發展之路,將我國的職業教育事業引入科學的、健康的發展道路,為實現建設旅游強國的目標奠定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專 業: 商務英語
班 級: 2 班
姓 名: 李 天
學 號: 1340115205
聯系方式: 18819281056/661056
規劃日期: 2014 年 4月12日
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競爭與角逐相當激烈,一份清晰明了的職業規劃,對想要在眾人中脫穎而出的求職者而言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就應該對所處社會有著相當的了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同時也要對自己的性格、能力都有清醒的認識,積極挖掘自身潛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關于職業規劃,我用了四部分來闡述,以下是我的職業規劃藍圖:
(一)自我探索
1.我的成長經歷
中心塘村,是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車田鎮的一個貧困小山村,十九年前我出生在那里。那里是丘陵地帶,實實在在的開門見山,山與山之間的平坦地帶一般是田地,其間盤旋著淙淙小溪。父母外出務工,五六歲我就跟著爺爺奶奶上地下田,培養了勤勞能干、淳樸自然的性格。那時上小學我們是要提著稻谷去充當學費,路上還要拾樹枝充當學校廚房的柴火,每次收割稻谷后,我們都會到田里拾稻穗。到集市趕集,要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常常早出晚歸。清貧的生活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烙印,使我銘記,也使我立志要走出大山,走到城市,走向世界。然而,農村還賦予了我一顆愛大自然的心,我到老也不會忘記與小伙伴在河里捕魚捉蝦、在山頂遙放風箏、在山谷做竹筒飯的快樂時光。后來,10歲的我隨父母到廣州讀書,見識到了城市文明與農村文明的差異,也訝異于貧富懸殊的鴻溝。城市有繁華,也有陰暗,正是那些陰暗,促使我養成了勤思考、愛動筆寫文字的習慣,也變得更加睿智。生于農村,長于農村,我有著濃厚鄉土情懷,在一次回鄉途中產生了為家鄉修路的想法。我最大的夢想是環游世界,要會外語、賺夠錢,所以我選了商務英語專業。在高中和大學我積極加入各種社團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做義工,努力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我學到了不少管理、組織、和策劃的方法。閑時我也在研究《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 希望未來的商戰中能用到。
2.素質分析
優勢:
積極樂觀,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
做事認真、負責、有耐心、有創業激情
較高的學習能力和品德素質
冷靜沉著,遇事不慌,良好的心理素質
注重細節,顧全大局
喜愛動筆, 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
劣勢:
想得多,有時思想飄太遠
有時不能將計劃落實到位
自信心欠缺、不夠果斷
慢熱型,不能很快融入群體,社交能力有待提高
商務知識、經濟法律法規了解不多
(二)職業評定(商務英語)
1.專業分析
a、主要專業核心課程:綜合(商務)英語、高級(商務)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商務英語寫作、商務翻譯、國際商務談判(英)、人力資源管理(英、)、國際商法(英)、國際貿易實務(英)、國際市場營銷(英)
b、培養要求和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寬闊的國際視野、較廣博的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在國際環境中熟練使用英語從事經貿、管理、金融等領域商務工作的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外向型高級專門人才。
2.崗位分析
a、招聘條件:1.大專及以上學歷,國際貿易、商務英語類相關專業優先考慮 2.了解進出口業務流程,熟悉外貿進出口業務環節3.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大學英語四級以上,熟練運用各種辦公軟件。4.具備較好的溝通、協調及執行能力,工作踏實認真、應對快捷敏銳……
b、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合于外經貿各部委、貿易公司、涉外機構、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金融國貿等單位的文秘、翻譯、業務人員或行政管理人員等工作,同時也適合于各級政府涉外部門、各類外向型企業或公司以及銀行、保險、海關、邊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門工作等工作。例如英語教師、外貿專員或主管、國際銷售人員、商務秘書或翻譯、、、
c、福利待遇:月薪3000到5000,提成看個人實際情況,五險一金,有出差外國和周游外國的機會
(三)環境分析
1、大學生就業形勢:42.86%的大學生在畢業前就已經找到工作,第一個工作機會主要來自于招聘會和親友介紹/學校推薦的學生,各占了31.67%,第一個工作機會來自于招聘報紙和招聘網站的學生各占9.17%和10%,來自于學校的就業信息占14.17%。大部分大學生在單位性質選擇上都偏向與國營單位和私營民營企業,分別占38.05%和47.79%,而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資企業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統計就業率的時間應該是在學生即將離校之際,雖然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前找到工作,但從調查數據來看,跟我們這幾年眾所周知的高就業率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種職業不斷推陳出新,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大學生不能把所學知識定位在某一職業方向,在有一個工作內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雖然大學生在經歷或長或短的求職過程后都能就業,但就業情況未能達到理想狀態,薪資較低成為普遍現象。
2、商務英語招聘信息匯總
a、崗位分布情況
b、招聘具體要求
C、工作待遇薪酬
3、廣東省近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
a、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建設和應征入伍。
b、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各類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
c、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積極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創造條件,更多地吸納有技術專長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充分發揮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科技企業集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作用,加強人才培養使用和儲備。
d、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鼓勵高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對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鼓勵殘疾人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及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等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和創業經營場所安排等扶持政策。
e、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的功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等部門及高校要加強協作,采取網絡招聘、專場招聘、供求洽談會和用人單位進校園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費就業信息和各類就業服務。
(四)職業發展路線
1、職業目標:由就業到創業,創辦一家商務公司。
2、計劃實施
短期計劃一覽表(2013--2016年)
項目
時間段
計 劃 內 容
大學一年級
1、提高綜合英語技能,包括口語、聽力、寫作、語法等,以及一些基礎商務英語知識
2、加入校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人力資源部,培養策劃、組織活動的能力,加強與會員的溝通
3、考取教師資格證、計算機一二級證書
4、寒暑假在 長隆國際大馬戲兼職,學習控場和管理經驗
大學二年級
1、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水平測試,拿到專四證書
2、利用周末和課余時間學彈吉他
3、開一間淘寶網店,涉獵銷售、訂單、售后等生意常識,提高對商機的敏感度
4、假期到廣州卓越教育集團冬夏令營當助教,提高教學能力
大學三年級
1、學習商務英語專業課知識和 第二外語德語
2、做學程旅游的校園主管,著手培養管理團隊的能力
3、考取BEC證書和駕照
大學四年級
1、努力沖刺英語專業八級水平測試
2、撰寫畢業論文
3、找一間與本專業相關的公司實習
備注:同學聚會和圖書館利用貫穿大學四年生活。
中長期計劃一覽表(2016年后)
項目
時間段
計 劃 內 容
2016-2023年
1、在一家商務公司由低做起,多觀察市場動態,撰寫市場調研報告,積極表現,爭取當上公司的中高層,了解整個公司的運行機制、部門構成和一些事務的操作流程
2、娶一個賢惠的妻子
2023-2043年
1、建立一支卓越的團隊,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努力讓它走上正軌;建立公司慈善基金會,助學貧困山區兒童
2、多陪伴家人出去旅游、散心
2043--
到貧困山區支教(如果那時中國還有貧困山區)
一、資源和資本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資源是自然形成、未經開發的,而資本卻經過精心的開發和籌劃,成為企業產生利潤的基礎。其次,資源和資本在使用上考慮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資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錢越多越好,技術越先進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為資本,人們就會更多地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會在乎成本,會考慮利潤。第三、提到資源人們多考慮尋求與擁有,而提到資本人們會更多地考慮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資源是未經開發的資本,資本是開發利用了的資源。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們正在找工作,我們讀十份招聘廣告,會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內容十分雷同:35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能流利地使用英語等等,難道有這么多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是一樣的嗎?
我曾聽一個年長朋友抱怨過,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時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語交流,那時,這個要求很普遍,為了找工作,他在應聘前還真在口語上下了不少功夫,應聘面試時與考官侃侃而談,順利過關,結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類的就沒說過什么英文。還有的公司,招聘話務員,要什么:"本科以上學歷,英語四級以上,能用關于交流。"本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從來沒有做過對外貿易,資源浪費啊!也許他們是為了長久之計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將人作為資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論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流利的英語等,只要別人要求,我就要求。這種招聘方式,或者會為企業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為員工隊伍不穩定的根源。終將回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一個人的能力不同,其對薪金和發展前景的要求就會不同,一個不太會講英語的人和一個能流利地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的人對薪酬的期望會有很大差別,同樣,一個營銷專業畢業的大專生和一個MBA或EMBA對薪酬的要求更會大不相同,一個人具備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社會就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使其容易不穩定,同時,由于他們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為了較為稀缺的人才,社會提供給他的報酬水平也會較高,一個企業如果想招募并留住這樣的人才,只能按社會標準付給他較高的薪酬,這就意味著我們增加了成本。如果,我們將人力看作資本,這是我們會很自然地考慮一個問題:我們多付的成本能否給我們帶來收益?假設一個企業只做國內貿易,估計在一年之內都不會與國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時非要求良好的英語水平,這對企業來說只會帶來兩種結果:
(1)增加工資成本。本來銷售部的工資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于要滿足高素質員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資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并不給企業帶來任何價值。這樣做不是白白浪費嗎?
(2)造成流動,增加招聘培訓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招來的員工在了解到他們的收入狀況后會產生不滿,然后另謀高就,這樣,不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訓費打了水漂,還得不斷再去"浪費"招聘培訓費用,以維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給企業帶來價值。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個公司招募了一個新員工,在招聘時其條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試用期結束時,該員工卻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這是誰的過錯?公司?員工?
我們很難說這完全是一方面的過錯,但我們知道,對同一個員工來說,將其視為資本或視為資源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孫先生的故事。孫先生大學畢業后應聘到甲公司做銷售員,三個月過后,被炒了魷魚,于是,孫先生又來到乙公司,銷售業績卻很不錯,不到一年,就被提升為銷售主管,同樣一個人,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表現?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招聘過后,甲、乙公司都做了些什么。孫先生來到甲公司后,人力資源部讓他填寫了各種表格,然后,就讓他到銷售部上班。銷售經理將一摞產品和公司的介紹資料給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領了筆、本等用具,向他介紹了部門的其他同事,最后,給他下達了銷售指標,并讓他坐到辦公桌旁開始工作。孫先生沒有銷售經驗,由于拿到的資料是公司發給客戶的宣傳資料,對產品的介紹很簡單,孫先生對產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闖,結果三個月過去了,仍是一頭霧水,不要說完成銷售任務,根本就沒開張,結果被炒了魷魚。在乙公司孫先生有著不同的經歷,到人力資源部報到后,人力資源部對他們進行了關于公司文化、公司發展史、公司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訓,使孫先生對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銷售部,又受到產品知識、銷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訓,隨后銷售經理親自帶他到銷售現場觀摩其銷售過程,在這之后,才讓他獨立進行工作。在每周的銷售例會上,銷售經理還會不斷組織大家對銷售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孫先生不笨不傻,在這種周到的訓練和輔導下,很快就入了門,加上孫先生勤奮敬業,銷售業績迅速上升,漸漸成為銷售員中的佼佼者,很快就被提升了。甲、乙公司對人才不同的處理方式反應了不同的人才觀,甲公司將人才僅視為資源,只要招進來,就算完成任務,而乙公司將人才視為資本,根據企業的需要不斷對其進行經營開發,使其升值,成為企業的利潤來源。兩種做法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甲公司在感嘆"人才難求",一直忙于苦苦尋找好的"人力資源",乙公司卻人才濟濟,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而實際上他們擁有同樣的資源,就像他們都招聘過孫先生一樣。現在,我們了解了將人力作為"資源"和"資本"的不同做法和不同結果,我們知道只有將人力視為資本,才能最經濟地擁有人才,并擁有充足的人才,并使人才不斷成長,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那么,我們應如何將"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二、人才招聘1、招聘前進行規劃:現在許多企業尚無能力做全面的人力資源規劃,但起碼在招聘前應有一個針對本次招聘的規劃,這個規劃應包括如下內容:。招聘的目的:為什么要招這個人?。應聘者的工作任務:招進來的人將完成哪些工作。對應聘者要求:為完成上述工作,應聘人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2、追求"門當戶對"
農夫娶到公主當然是美事一樁,但如果日后因農夫養不起公主而遭公主拋棄,那還不如開始就娶個村姑,白頭偕老,和和美美過一生。招聘人才也是這樣,不要一味追求水平高,而要追求經濟適用……根據企業的需要確定招聘條件。在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過高的要求將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或人員流動頻繁……增加透明度,充分確認合作意向。人力資源部應該盡力為企業吸引人才,但吸引人才應靠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政策,而不要僅靠招聘技巧。"騙"進門,留不住,不如當初就不讓進門,因此,在招聘時應與招聘者充分溝通,首先,應讓應聘者了解他到公司后將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務,需要具備哪些技能,以使應聘者能判斷自己是否喜歡并勝任這份工作,其次,應該向應聘者客觀地介紹公司能提供的待遇和發展機會,這樣,雖然損失一些人才,但愿意進入公司的人會相對穩定地為公司工作,從而減少因人才流動造成的招聘和培養等費用的損失。三、人才使用1、人才開發:
(1)人才開發的目的:使社會人才成為企業人才。雖然我們在招聘時對應聘者的基本素質做了基本的規定和審核,但要想使應聘者的能力能充分為我所用,還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培訓。例如:當我們招聘一名銷售代表時可能會要求他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如果我們不對他進行有關公司和產品知識的培訓,他還是不能很好地向客戶介紹我們的公司和產品,只有提供相應的支持,員工的才能才會被開發利用,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使人才適應企業的變化和發展。隨著市場的變化,企業也會不斷發展和變化,因此,對人才的要求也會不斷變化和提高,而企業不可能靠頻繁地換人來適應這種變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為員工提供學習提升的機會,使員工的能力不斷增長,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從而降低人才成本,為公司節約資金,變相的為公司企業增加利潤。(2)人才開發的主要方法:人才開發的主要方法是培訓,培訓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即可以是參加培訓課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崗位上的輔導和訓練,還可以用鼓勵員工自學的方式使員工自己通過讀書、上學、進修等方法來進行自我培訓,因為是以為企業開發人才為目的,因此,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從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的需求出發,鼓勵員工按企業的要求去不斷提高自己。2、人才使用:恰當地使用人才,能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其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并能引導員工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對企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人力資本與其他資本相比有其獨特性,即其創造利潤的能力有很大的彈性,一個工人可以每天生產20件產品,也可以每天生產50件產品,一個銷售員可以每年帶來10萬元利潤,也可以每年帶來40萬元利潤,這關鍵看企業如何去使用員工。從人力資本開發的角度來講,員工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要想使人才創造最大價值,就要為員工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種支持,包括相關的培訓、相應的辦公設備、其他部門的配合等等,這樣,員工的工作才能得心應手,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效益。(2)激勵:
激勵的作用:激勵一方面可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為企業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對員工進行引導,鼓勵員工去做正確的事,使員工素質有所提高,從而使人才增值。激勵的方法:激勵可以通過滿足員工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種方法去實現,滿足物質需求可以通過工資、獎金、福利等多種方式實現,滿足精神需求可以通過提供晉升或發展機會、感情關懷、工作成績認可等方式來實現。談了這么多,目的還是想把公司的人力資源觀提升為人力資本觀,但還有待于試行。我認為這一觀點在實行中會有迅速改進,最終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
參考文獻:
1.《企業經營戰略概論》劉仲康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12
2.《企業管理咨詢》劉仲康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1
3.《細節決定成敗》汪中求主編新華出版社,2004.10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近三十多年來,我國的旅游業一直以持續增長的勢頭迅速發展,與此相適應,旅游教育也獲得長足發展。截至2008年底,各層次設置旅游專業的學校高達1726所,其中高等院校897所,為旅游業各部門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下,旅游教育中也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就我國旅游專業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略陳管見。
一、握學科定位,避免學科泛化
旅游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歷史較短,總的來講還很不成熟,加上在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有著不少缺憾,其中的突出表現之一是缺乏統一的研究對象和鮮明的學科特色。旅游學科在學科之林中始終沒有一個適當的地位。由于旅游理論基礎研究的薄弱,目前只能廣泛利用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廣泛地移植其它學科的理論與研究方法,這一方面強化了旅游學多學科相交叉的綜合性特點,另一方面也使本學科的獨立性和特色大打折扣。在學科研究上,旅游學科似乎把世界上的一切事象都包括在自己的研究范圍內,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美學、地理學、歷史學、心理學、市場學等學科知識都有涉及,許多教材內容越來越泛化,結果是把旅游學科變成了無所不及、無所不包的大雜燴。現在旅游學科中的許多課程內容繁茂蕪雜,學科界限不清的現象相當嚴重。所有這些,大大削弱了旅游學科的學科特色,降低了旅游學科的科學價值和旅游學科理論對旅游管理實踐的指導意義。筆者認為,旅游學科若不明確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學科定位,肆意泛化,最終會削弱自己的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缺乏明確的研究對象、肆意泛化的學科會像脫韁的野馬、飄泊的船兒一樣危險。旅游教育也應像旅游學科一樣把握好方向,各門課程應慎重選材,避免“泛化”現象,力求把“貨真價實”、“經世致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適應市場需求,突出辦學特色
由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各地辦學的積極性都十分高漲,旅游院校因之快速增加。但在適應市場需求方面,許多院校辦學方向模糊,模式單一,定位不準,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各校一個面孔,培養出的畢業生都差不多,無法適應旅游市場的多種需求。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缺少創見,關起門來辦學,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針對性差,因人設課的情況比較嚴重,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方面難以適應旅游行業相關崗位的任職要求。
特色是旅游院校的生命。本來,每一個旅游院校或旅游專業,都可以而且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而許多學校正是分別依托于像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地理學、外國語、農學、林學等不同的專業背景來辦學的,按理說應該培養出多樣的人才。可遺憾的是,由于慣性思維的惰性,人們多不愿意積極創新,大家幾乎都生搬硬套旅游管理專業統一的人才模式,喪失了自己特有的學科背景特色。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學校或學院(尤其是管理學院、商學院)無視旅游專業的特殊性,硬性將旅游專業納入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前兩年按工商管理學科要求開設大量平臺課,第三學年才開始專業分流,旅游專業的學生真正學習旅游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僅一年時間(大學第四學年要進行畢業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導致旅游專業特色喪失殆盡。同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也缺乏鼓勵辦學特色的激勵措施,結果就出現了千校一面的辦學模式。當然,近幾年來,也有少數學校的旅游專業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市場對人才的培養需求,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但就全國來看,真正有實力、有品牌、辦學特色鮮明的院校寥若晨星。
三、改革課程結構,進行優化整合
課程是“課”與“程”的結合,其中“課”是指科目,“程”是指學程。要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優選應開設的科目門類,并按知識學習的邏輯結構安排學習程序。目前在我國旅游實踐教學中,已形成了“產業本位的課程”(注重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人文本位的課程”(注重人文素質培養)、“學科本位的課程”(注重理論基礎與學術訓練)三種課程設計理論流派,它們分別著眼于產業的用工需求、學生的人文養成、學科的獨立地位,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不同的主體代人和價值選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旅游專業所在的學校的身份層次(研究型高校、教學研究型高校、教學型高校、職業技術學院)與教師的生存策略,如教學型高校、職業技術學院明顯是傾向于“產業本位的課程”設置。我們認為,截然按照“產業本位的課程”、“人文本位的課程”、“學科本位的課程”三種課程某一種進行設計,必然會出現偏頗,最好是根據需學校實際情況適當融合。
旅游學科涉及的知識極為廣泛。面對大千旅游世界,一個合格的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從天上到地下,從遠古到當今,從本土到世界,從自然到人文,從古代文化到現代科技,從心理行為到經濟管理等等。說得極端些,旅游工作者最好是百科全書式的人,但那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根據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研究,認真甄選內容,對課程進行優化整合。
面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教學內容不斷增加的趨勢,旅游專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地組織課程、有效地進行教學?這是一個極為復雜而又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政治理論課、外語課、計算機課、數學課、經濟管理類課程已占據了大量空間,剩下的可供旅游類課程設置的空間已非常有限。顯然,在課程改革上不應簡單地增加課程門數,那樣只會進一步加劇課程與總學時的矛盾,并且將進一步肢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正確的做法是通過課程改革,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將新的教學內容、要求與原有的課程進行融合,適當打破學科界限,實現課程的縱向與橫向的一體化。例如,可以將“旅游資源學”的內容合并到“旅游地理學”講授;可以將“旅游文化學”與“旅游美學”合并成“旅游文化與審美”一門課程講授,如此等等。有些擴大知識面的課程可以采用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如“旅游文學”、“旅游應用文寫作”、“文物與考古”、“生態旅游”、“會展旅游”等等。國外教育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的大學教育最缺乏的是跨學科的廣度與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旅游專業課程的優化整合無疑能夠為彌補“跨學科的廣度”這一缺憾貢獻綿薄之力。
四、課程統籌規劃,教學分工協作
由于教材編寫和課程設置缺乏統籌規劃,因而就出現了在同一系列教材中不少內容重復編寫和教學內容大量重復出現的問題。比如,對于“旅游資
源”,《旅游學概論》要提綱挈領地講,《導游基礎知識》要有重點地講,《旅游地理學》、《一中國旅游地理》則是大張旗鼓地講,而《旅游資源學》、《旅游開發學》、《區域旅游規劃》更是名正言順地講。盡管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會認為自己各有側重,某門課非講不成,但對于學生則難免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對同一內容,“你方唱罷我登場”,反復“炒現飯”,一則造成學生厭倦情緒,二則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解決的有效辦法之一是相關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上進行溝通,合理分工,前面課程講過了,后面的課程就不重復講了,或從新的角度去講。或者將相關度很大的課程合并為一門講授。
現在有些旅游專業的教材內容名不符實,亟待進行調整改革。以旅游學的分支學科旅游地理學為例來說,它是介于旅游學與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目前有太多的教材把《旅游地理學》編成了《旅游資源學》,以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來介紹各種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天長日久,大家習以為常,似乎理所當然。其實,旅游地理學理應從地理學的角度去研究旅游資源和旅游者,從地理學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現象和旅游開發及管理,用地理學的理論、地理空間的觀點、人地關系原理分析解決旅游問題。這些都需要在理論研究上進行深化和創新,由于受社會浮躁風氣的影響,由于基礎研究遠不如實際應用、規劃開發“實惠”,所以現在還很少見到有這方面積極的探索者與創新者。另外,還有的《旅游地理學》教材將“旅游需求預測”、“旅游消費行為”、“旅游客源市場”之類的內容也編寫在內,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這些根本就不是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完全可以分別放在旅游經濟學、旅游心理學、旅游市場學中去講授。
五、根據專業方向、培養目標、形勢發展設置課程和編寫教材
旅游專業有著一些不同的專業方向,如旅游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旅游財務管理、旅游規劃與開發、導游等。具體到某門課程,對于不同專業方向有著很大差別。例如,《旅游資源學》對于旅游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財務管理專業方向,可做一般性了解;而對于旅游規劃與開發、景區管理、導游專業方向則應重點了解,講授中應該具有一定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并且要求涉及相關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識,以保證其專業知識素養。這就要求教材編寫和課程設置有著不同的要求和區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 號:1007-3612(2011)11-0111-04
The Guida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Sports Views on Knowin g and Doing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ZHANG Xiang
(P.E.Dept.,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11,Anhui China)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at the stage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in China,the university stage becomes a crucial phase which forms the ideology of individual lifelong sports.The formation of lifelong spor ts ideology depends on the material guarantee and intellectual impetus.As the e ducator and administrator of the university,in practice,the sports views of th e university presidents on knowing and do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 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on the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 presidents;sports views on knowing and doing;und ergraduate;lifetime sports thoughts
高校校長的體育知行觀,毋庸置疑,包括知和行兩個方面。知是指作為高校管理者,高 校校長對于體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的重要認識;行是指作為高校教育者,高校 校長根據一定的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等對校園體育的課程設置,學科建設、課外體育活 動以及課余競賽等與體育育人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出指導性意見,并身體力行地參與體育 鍛煉,用校長自身影響力去感染和引導學生投身體育鍛煉。 近代著名教育家,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曾說:“不懂得體育的人,不應該當校長”。高 校校長作為高校的領導者,他們的體育知行觀直接主導或影響著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營造和 培養,而他們身體力行參與體育鍛煉則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導向效應。由此可見,大學校長的 體育知行觀對于大學生終生體育思想的形成將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超星數字圖書館等廣泛查詢和收集與我國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 成的相關研究,并進行文獻梳理和研讀。不難看出:基于我國大學校長體育知行觀視角的研 究較少。
1.2 訪談法 利用承辦安徽省高校第七屆“校長杯”乒乓球賽的機會,對安徽省部分高校校、院長, 就大學校長體育知行觀等問題進行訪談。
1.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我們設計了三套問卷,分別以大學校長、大學體育教師和大學生為調查對 象,對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合肥師范學院、阜陽師范學院、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等 安徽省13所本科、大專院校進行了調查。 設計問卷時,采用專家進行邏輯判斷的方法對問卷內容的效度進行檢驗,專家效度檢驗 的結果中,75%以上的專家認為有效的項目予以采用,低于75%的項目不予采用。另外,我 們在問卷中通過設置2~3道防偽題的方法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 第一套問卷為《我國大學校、院長體育知行觀現狀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3份,回收問 卷13份,有效問卷1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第二套問卷為《大學體育教師調查問卷》。發放對象為安徽省13所高校體育教師,發放 問卷65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問卷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第三套問卷為《影響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因素調查問卷》,共計對13所高校在校 大學生發放問卷260份,每個高校2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問卷236份,回收率92.3%。 有效率為90.7%。 經檢驗,三套問卷的信效度可以滿足本次研究的需要。
2 結果與分析
關于終身體育的概念不同學者有著不盡相同的詮釋和理解,但較為公認的是人們在一生 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1]。終身體育思想起源于西 方,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隨后一直成為我國體育理論界的研究熱點[2]。終身體育思想 理念的產 生和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從事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作為終身教育的 組成部分,終身體育思想理念對于我國學校體育同樣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終身體育已 經成為世界各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基本方向[3]。
2.1 大學體育在個體終身體育思想形成中的地位 我國一名完成大學學業的大學生通常都將接受15~16年的學校體育教育。在此階段,是 個體生理和心理機能不斷成長并趨于成熟的階段;是學習接受體育知識與思想最為旺盛的階 段;是形成終身體育思想最為系統與堅實的階段。因此,研究和改革學校體育,把為人們從 事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作為學校體育的第一目標,使學生具有正確、科學的健康概念和體 育觀念,掌握從事體育的科學理論知識和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從事體育活動的習慣就有根本意 義[4]。可見,學校體育是銜接社會體育和終身體育的重要紐帶。而限于目前我國 應試教育 體制的制約,在中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學習壓力,學校迫于升學壓力,在實踐中體育嚴重落 后或從屬于智育。而大學階段,隨著學生身心發展的進一步提升,同時沒有升學的壓力,加 之大學體育鍛煉設施的相對完善,因此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呈現出一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特征。大學階段是個體世界觀、人生觀逐步成熟的階段,也是體育意識、鍛煉習慣,乃至終 身體育思想最終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體育的基 礎,終身體育是大學體育的延續和發展。可見,大學體育在個體終身體育思想形成中具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
2.2 目前影響我國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終 身繼續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學習的動力和基礎,那么就可以認為這種教育是成功的” [5] 。而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校體育只是著眼于階段任務或本校教育流程,而 不能為學生的后續體育教育和身心健康打下扎實基礎,那么也可以說這種學校體育是失敗的 。客觀而言,在理論上關于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共識。而實踐是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承前啟后的關鍵環節,它的實施效果是檢驗和 完善終身體育的重要指標。令人遺憾的是在當前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在與終身體育的接 軌或融合過程中存在不足或背離現象。
2.2.1 硬件設施不足 由于長期受到儒家“重文輕體”思想的影響,加之體育學科自身發展緩慢的局限。在 普通高等學校中,體育學科建設一直是學校財政資源配置的薄弱環節甚至是邊緣地位。而隨 著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原先緊缺的場地設施、設備器材越顯薄弱,尤其是經濟發展 相對落后地區的高校,以及伴隨地理位置局限的建校較早的老牌學校[6]。而這些 教學硬件 的短缺,無疑又造成了項目設置單一,課程資源匱乏、教學組織一體化等,并由此產生一系 列惡性循環,既制約了學校體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又嚴重地影響了體育教學成效[ 7]。 可見,由于場地設施、教學設備等硬件方面的不足已經給正常的高校體育教學造成較大影響 ,而在此基礎上更高層面的終身體育教育效果則更沒有保障。通過對安徽省部分高校問卷調 查發現,學校體育管理者(校長)、組織者(體育教師)、參與者(大學生)對于學校體育 硬件設施的滿意度盡管存在差異,但整體上情況不容樂觀(圖1)。圖1 安徽省部分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設備滿意度現狀調查 由圖1可知,對于高校體育硬件設施的滿意度方面,從校長、體育教師到大學生呈現出 逐步降低的趨勢,這也反映了目前高校體育硬件設施與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之間存在的 矛盾。
2.2.2 師資因素困擾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影響是多層面的。具體到終身體 育語境下的體育教師,解惑可視為教學指導,授業可視為傳授技能,傳道可視為灌輸理念, 即形成終身體育思想,也是最高層面。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也是 體育教師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體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學校體育教育質量的重 要因素。應該說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師資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在實 踐中還存在多方面的局限。表1 高校體育教師工作負荷排序1234教學1118318訓練6121922科研4899組織管理26635 由表1可知,在高校體育教師工作負荷排序中,在13所高校65名體育教師中,有73.8%( 48人)選擇科研壓力是第一位的,而只有16.9%(11人)的人認為教學是第一位的。之所以 出現上述狀況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硬件以及績效考核標準的制約,在目前 我國高校體育教師中存在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科研是可以量化的,而教學則是模糊的。 正是由于現實而客觀的科研壓力,再加上體育師資數量的普遍不足而導致的教學任務偏重, 使得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無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
2.2.3 學生主觀局限 共識下的教學是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而教學活動實質上是學生在教師的 指導下對人類已有知識經驗的認識活動和改造主觀世界,形成和諧發展個性的實踐活動的統 一過程[8]。而學生處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學生對于知識經驗的學習和攝取具 有主動性 、目的性和雙向性特點[9]。喚醒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是素質教育的重 要思想內 核。而體育教學活動不僅具有教學活動一般共性,而且又富有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在體育教 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積極思維,而且需要學生充分動用身體的潛能,這也是體育使人身心 俱健的內在原因。而大學生由于身心素質以及知識儲備的不斷提升,應該對體育有了更加科 學理性的思考認識。但是在實踐中,大學生參與和接受體育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圖2 在校大學生每周課余鍛煉次數調查頻率分布 由圖2可知,在對在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調查發現,有15.8%大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 鍛煉;每周鍛煉一次的占16.7%;一周鍛煉兩次的占35%;每周鍛煉三次的占25.4%;每周 鍛 煉四次的人數只占7.1%;而每天都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則沒有。根據體育人口的標準 [10],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群體中尚有一部分人達不到體育人口的規定下限。而進一步對在校大學生 缺乏鍛煉習慣的影響因素調查發現,缺乏足夠的場地設施和學習壓力大是客觀因素;而缺乏 興趣和毅力則是主觀因素(表2)。表2 在校大學生缺乏鍛煉習慣的原因調查ABCDEFGHIJK選項缺乏場
地設施
條件不會
鍛煉身體
素質
差找工
作壓
力大 對體
育沒
興趣缺乏
毅力學習
壓力
大怕運
動受
傷體育
課單
調技不
如人其他f14467593914113813538726920%61.028.42516.559.758.557.216.130.5 29.28.4 注:f為選擇人數。
2.3 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形成的導向作用與示范效應
2.3.1 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導向作用 導向,顧名思義,就是引導的方向。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導向作用主要基于高校校長 對體育的功能和價值形成正確認識基礎上而做出的政策導向和行政推動。根據體育學科的特 點,我國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導向作用不外乎體現在對硬件和軟件的重視上。硬件是指校 長重視場地、器材設備等硬件條件的建設;軟件是指校長重視體育師資引進與培養、重視體 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完善等。
2.3.1.1 保障體育硬件設施 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參加體育鍛煉、習得體育技能、形成終身體育思想是在一定時、 空維度內進行的。在時間上,需要在就業壓力下和緊張的知識儲備中抽出必要的時段進行身 體鍛煉;在空間上,學校必須提供合理的、必備的體育鍛煉場地設施保障。場地設施、設備 作為學校體育的公共基礎設施,它的建設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校長的發展理念和重視程度 的影響。因為在行政化的校長管理體制下,管理模式具有明顯的計劃性和主觀性。我國高校 校長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行政權、學術權和撥款權。因此,如果高校校長真正重視體育的教 育地位和價值的時候,就會自然而較為輕松地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權限把學校體育硬件建設提 升一個正常而合理的水平。我國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體育高度重視,在 辦學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學校不僅修建了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棒球場和 網球場,甚至連當時還不多見的冰球場也可以在南開看到[11]。正是有了體育硬件 設施的保障,南開大學校園體育不僅非常普及,而且運動隊成績也非常突出。
2.3.1.2 重視體育師資引進與培養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資源,學科建設 的核心是優秀人才的培養。學科人才包括學科帶頭人、杰出學科骨干以及青年學術骨干。而 學科人才梯隊建設不是自發或自覺的形成過程,它不僅需要體育教師自身的學習意識和創新 能力,更需要學校的政策扶持和人才培養。比如高水平體育師資的引進以及鼓勵中青年教師 的進修學習等。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是形成和發展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前提。
2.3.1.3 改革與完善體育課程體系 課程領導力是校長的核心能力。課程領導力,主要是指校長領導教師團隊創造性實施新 課程,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能力,是一個校級團隊決策、引領、組織學校的課程實踐的控制能 力[12]。關于課程的本質,國內比較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即課程是:知識;活動 ;經驗。 從經驗的結果維度上來分,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13]。而在教學活動中, 學科課程 重在間接經驗的獲取,活動課程重在直接經驗的習得[14]。根據體育教學的特殊性 可知,體 育課程既是學生間接經驗獲得的途徑,也是直接經驗習得的手段。因此可見體育課程體系在 體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體育教學效果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大 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從國情及校情出發,高校校長在改革與完善體育課程體系時,應該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 相結合。在原則性方面,學校體育課程要以知識的存在和體育動作技術的存在為根本;在靈 活性方面,學校體育課程要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及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具有靈活性。
2.3.2 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示范效應 示范,也就是做出榜樣或典范,供人們學習。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示范效應體現在自 身的身體力行和行為表率,在參與體育實踐的過程中利用校長自身影響力感染和動員師生員 工積極投身體育運動,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形成校園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常態化、生活 化。高校校長體育知行觀的示范效應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2.3.2.1 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內所呈現出的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是現代教育與現代體育交匯的 結晶,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 特征的一種體育文化[15]。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復合型的群體文化,它涵蓋了校園 體育物質文化、校園體育制度文化、校園體育精神文化以及校園體育行為文化。 高校校長通過率先垂范,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發揮示范作用,利用自身影響力感染和動 員師生員工積極投身體育運動,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為了吸引 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文化的活動與建設。高校校長一方面積極利用媒體宣傳使得廣 大師生充分接受體育知識和方法,增強大學生對體育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充分開展校園體 育文化活動,吸引和動員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體驗運動之美,感受運動快樂,從而增 強大學生對體育的感性認識,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2.3.2.2 踐行體育,影響他人 校長對學校的領導是通過發揮自身影響力來實現的。校長影響力也是一種力,力的作用 在于使物體發生形變。而校長影響力則在于使交往對象的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16] 。而高校 校長的交往或影響對象大多數是大學生群體,他們身心發育趨于成熟,富有青春活力,也是 運動技能和體育習慣形成的黃金階段。同時大學校長在學生心目中是以學者、智者的形象出 現的。而一旦校長以運動者、體育人的形象融入到校園體育文化之中的時候,校長的影響力 便會與體育產生契合而產生極大的引領和示范效應,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 我國的清華大學一直有重視體育的優良傳統,而這正是曾任校長的梅貽琦同志的體育知 行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梅貽琦的體育知行觀集中體現在人人講求體育、體育培 養道德、體育完善人格、體育增進健康以及體育為救國之本[17],清華大學一貫優 良的體育 傳統正是梅貽琦校長體育知行觀的傳承和延續。梅貽琦倡導體育,重視體育,并躬身力行, 他是體育場上的積極分子,曾任當時清華教師籃球隊隊長,經常活躍在籃球場上,還經常興 致勃勃地到運動場上觀看或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親自參加班際、全校或校際運動會 [17] 。“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梅貽琦主政清華十七年造就了清華歷史上一個黃金時期, “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學術自由”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而體育也充分發揮了自身的 價值和使命。盡管時過境遷,但是梅貽琦校長體育知行觀還是值得當代中國大學校長們深思 和借鑒。
3 結 語
大學校長作為教育者和行政管理者,他們具有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而同理 論工作者不同,大學校長的思想和理念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和可行性特征。思想和實踐的關系 亦即知和行的關系。思想引導行動,理念影響實踐。在理念上,體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和生 活方式應該成為我國大學校長體育知行觀的核心內涵。在實踐上,一方面大學校長可以利用 管理權限保障校園體育硬件設施、設備建設,另一方面,校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影響力倡導 和踐行校園體育,使得體育成為校園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在體育文化和體育氛圍 良好的大學校園里,大學生很容易增強體育意識、掌握運動技能、培養體育生活習慣,繼而 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參考文獻:
[1] 孟剛.略論終身體育與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改革[J].體育科學,1993,13 (5):21-23.
[2] 萬茹,毛振明.體育學力內容結構的理論與實證分析――以終身體育為視角[J].北 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9):76-78;98.
[3] 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04,24( 1):40-43.
[4] 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 育大學出版社,1998.
[5]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北京師 范大學出版社,2001.
[6] 張守冬,王朝軍.江蘇省高校體育場地設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 報,2006,23(1):40-42.
[7] 羅旭,周鳳桐,韓鳳芝.等.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及影響因素――以天津大 學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4):81-83.
[8]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9] 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修訂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
[10] 仇軍.中國體育人口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
[11] 馬國震. 張伯苓體育思想及其啟示[D].河北大學學位畢業論文,2010.
[12] 師曉星.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8,(4):49-50.
[13] 王策三.教學認識論(修訂本)[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4] 叢立新.課程論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15] 顧春先,鄔紅麗,肖波,等.中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指標體系研究[J].體育科學 ,2010,30(8):41-48.
[16] 林天倫.有關校長影響力的幾個基本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0,(10):16-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