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1: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影像檢查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也促使醫院的建設步伐加快。醫護人員的醫術雖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護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醫療儀器設備來幫助醫生們進行診斷、治療,就提高了疾病的診斷率和治愈率。所以醫療設備已成為各級醫療機構的物質基礎和醫院現代化的標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也越來越依靠于先進的醫療設備。在使用而此時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課題研究背景
醫學影像學在醫學診斷領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不過目前在臨床的應用上是非常廣泛的,對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科學和直觀的依據,可以更好的配合臨床的癥狀、化驗等方面,為最終準確診斷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很好的應用在治療方面。
醫學影像學也稱醫學成像,醫學影像學泛指通過x光成像(x-ray),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聲成像(ultrasound),正子掃描(pet),腦電圖(eeg),腦磁圖(meg),眼球追蹤(eye-tracking),穿顱磁波刺激(tms)等現代成像技術檢查人體無法用非手術手段檢查的部位的過程。醫學成像又稱鹵化銀成像,因為從前的菲林(膠卷)是用感光材料鹵化銀化學感光物成像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影像設備也在不斷進步中。影像醫療設備在診治疾病方面日益廣泛,科技含量越來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設備具有高電壓、集成電路多、結構精密等特點,促使它的價格昂貴。
醫療設備是醫院管理建設的一項新內容,醫療設備數量有限,分布不夠合理,增加了醫院管理的難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如醫療設備管理不當、使用不當、操作不當等,造成故障,維修保養,尤其保養落后,不及時,不到位,甚至會出現傷害現象。當前醫療設備管理滯后,是現代醫院管理的薄弱環節。
醫療設備技術含量高,要求購買人員和使用人員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有的醫院購進設備后,缺乏專門的醫療設備使用操作技術人員。現有使用操作人員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或雖經過一定的培訓,但不熟練,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當。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規范使用醫療設備,使醫療設備管理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管理不規范。檔案不健全。醫療設備管理無歷史檔案,沒有完整的使用記錄,維修保養記錄,在醫療設備的使用、管理過程中缺乏依據。
伴隨著醫學、物理學、數學、計算機學等學科的發展,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日趨迅速,功能也日趨完善,醫學影像設備已經成為當今醫院不可或缺的檢查設備。
醫院通過使用醫學影像設備對患者的檢查能夠更加準確的進行正確診斷。但與此同時醫院也在使用醫療影像設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設備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因此,醫院就需要獲得更豐富、更實用的相關信息,以解決在使用醫療影像設備過程中的問題。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問題的深入,醫學影像設備管理中的問題將不斷暴露。現代化的醫院要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要充分發揮這些設備的綜合效益,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
為防范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的發生,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2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醫療事故報告制度。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本論文的內容
根據醫療科學需要及經濟、實用的原則, 正確地選購設備, 為醫院提供品種、性能、精度適當的技術裝備; 加強崗位責任制, 負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個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設備利用率, 在保證供應和效益的基礎上, 充分發揮作用, 并做好引進醫療設備的研究消化、改進; 提高設備的完好率, 保證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盡快掌握引進設備的安裝, 保養及維修技術,及時解決備品配件的供應。醫療設備管理的目的是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技術, 采用先進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研究影像設備對環境及人類的危害,來喚醒人們對此的認識,提高人們防護的意識等問題。針對現行醫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況,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和對策,使影像設備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據
影像設備給醫院帶來的經濟效益,如:維修費用,醫療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識,醫療器械的維護和維修管理,醫療器械的規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四)研究的意義
只有把醫療儀器設備管理好, 才能進行科學預測, 制訂設備的“總體規劃”以及實施方案, 并進行協調和控制, 使之達到最優化。才能提高設備使用率, 使設備的總效能達到最高水平, 產生它的最大效應。如果管理不當, 不僅不能充分發揮醫療設備的應有作用, 影響醫療衛生工作質量和發展, 還將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為此, 做好醫療設備的管理工作, 對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員應該很好的學習“質量管理”的相關知識, 科學的使用和管理機器,使其更好的發揮作用。只有加強了設備的維修管理, 因而在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及時得到維修和保養, 保證了設備的正常使用, 從而更好地發揮設備的綜合效益。
(五)畢業論文的進化表
時間計劃完成任務
11月10日——11月14日畢業論文的選題報告
11月15日——12月01日畢業論文的中期報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畢業論文
12月23日——1月24日畢業答辯
三、參考文獻
1 朱險峰,卜祥義,鄧衛紅.如何做好醫學影像設備維修的規范化管理,中國醫療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貴,劉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設備的科學化管理,中國醫療設備,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與防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與防護學.人民軍醫出版社,XX.8.
5 付建國,陳本佳,方國才等.醫學影像設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趙建中.完善醫學影像設備的管理.ct理論與應用研究,XX.2.
7 孟偉.如何加強影像科大型設備的科學化管理[j].醫療衛生裝備,XX(5):38-38.
8 陶劍光. 大型數字化影像設備的管理. 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66-67.
9 童雙立,閆罡,孫璐. 大型影像設備的購置、管理和維修. c t 理論與應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醫療設備管理的思考. 中國醫學裝備.XX(7):33-34.
11 李公平. 規范醫療設備維修管理模式之淺析. 醫療設備息.XX(3):59-60.
12 陳康.經濟壽命在醫療設備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療器械雜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1.1超聲診療對人員素質的依賴性大近年來,我國經濟雖然取得飛速發展,但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現有醫療衛生體制的影響,診療費用仍是患者選擇醫療服務時的重要參考因素。與其他影像檢查(CT、MRI等)相比,超聲診斷的損傷性小、電離輻射輕、性能價格比最優,得到大多數患者的青睞,在臨床疾病診療和預防保健工作中被廣泛使用。然而,由于價格相對低廉,程序相對簡便,使得超聲診斷過度醫療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與CT和MRI等技術有所不同,超聲影像診斷由人工控制檢查速度,即使儀器成像速度再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也仍由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決定n;準確無誤的診斷涉及到多方面的醫學知識,要求醫務人員對多學科信息綜合分析,從多角度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得出正確結論。因此,超聲影像診斷對人員素質、人員數量的依賴性極大。為有效應對超聲科室不斷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進先進的超聲診斷設備外,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超聲診斷醫務人員已成為必然選擇和當務之急。
1.2新型超聲診療技術層出不窮,應用難度加大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現代超聲診斷技術的難易度已出現明顯的二極化態勢。部分較為容易掌握的常規或傳統診療超聲技術由一般超聲技術人員完成。部分已經成熟或標準化的超聲脫機分析和圖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強時相分析、三維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技師完成。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型超聲診療技術與日俱進。部分技術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顯得比較繁瑣、復雜和耗時,但在疑難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將起到關鍵性作用,推動超聲醫學不斷向前發展。這對超聲影像專業人才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協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國超聲影像專業隊伍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超聲影像專業人員隊伍主要由近年來逐漸增多的高等院校醫科畢業生和早期培養的超聲影像技術人員組成,前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后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對傳統的超聲影像設備和診斷駕輕就熟。與國外醫師和技師互相配合不同,我國醫院單獨設立超聲科室,由醫師或技師獨自操作和診斷。這樣,病例采集與診斷之間銜接緊密,醫師可及時獲取信息,調整診斷思路,效率較高,短期內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聲影像人員雖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診斷,但對某一類疾病的了解不及臨床專業醫師。超聲科室的診斷性與技術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對超聲影像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識和技能兼備的超聲影像人員仍較為缺乏。
2.1“學院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不足
衛生部《關于醫技人員出具相關檢查診斷報告的批復》規定“出具影像、病理、超聲、心電圖等診斷性報告的,必須是經執業注冊的執業醫師”,超聲診斷專業隊伍正在朝著純醫師化方向轉型。我國超聲專業醫師的培養,已形成了本科(臨床醫療/醫學影像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規范化教育體制。影像專業的本科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雖會有短期實習,但多數畢業生缺乏臨床操作經驗,且沒有執業醫師資格、大型醫療器械上崗證等資質證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養周期才能完全勝任日常的臨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學制一般為3年,培養計劃大多是一年的基礎課程學習加2年的專業臨床學習,在此期間還需開展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完成畢業論文。在較有限的時間內,碩士研究生同時面臨著繼續深造、從事科研和就業的壓力。大部分碩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實驗、以及上,畢業后無法在實際崗位上看病問診,對疾病的認識多止于書本之上。這樣的教育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科研能力,但遠不能保證其臨床水平。
2.2部分在職人員知識基礎較為薄弱
目前在崗的經驗豐富的超聲影像醫務人員大多并未接受過專業相關的高等教育。這部分人員具有大量實踐操作經驗,在“學院型”超聲診斷人才初入崗位之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國范圍來說,其學歷構成水平仍以專科為主。雖然部分人員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進修、函授教育,因在崗學習時間有限、系統性不強,部分醫院或醫務人員自身甚至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而敷衍了事,難以彌補其較為薄弱的綜合素質。如今很多大型醫院引進了先進的影像設備,由于操作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原因,許多檢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甚至閑置;據有關資料顯示,高尖端的設備只發揮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達到50%嘲。
3超聲影像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3.1豐富教學形式,重視實踐能力培養
近年來,我國經濟雖然取得飛速發展,但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現有醫療衛生體制的影響,診療費用仍是患者選擇醫療服務時的重要參考因素。與其他影像檢查(CT、MRI等)相比,超聲診斷的損傷性小、電離輻射輕、性能價格比最優,得到大多數患者的青睞,在臨床疾病診療和預防保健工作中被廣泛使用。然而,由于價格相對低廉,程序相對簡便,使得超聲診斷過度醫療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與CT和MRI等技術有所不同,超聲影像診斷由人工控制檢查速度,即使儀器成像速度再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也仍由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決定n;準確無誤的診斷涉及到多方面的醫學知識,要求醫務人員對多學科信息綜合分析,從多角度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得出正確結論。因此,超聲影像診斷對人員素質、人員數量的依賴性極大。為有效應對超聲科室不斷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進先進的超聲診斷設備外,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超聲診斷醫務人員已成為必然選擇和當務之急。
1.2新型超聲診療技術層出不窮,應用難度加大
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現代超聲診斷技術的難易度已出現明顯的二極化態勢。部分較為容易掌握的常規或傳統診療超聲技術由一般超聲技術人員完成。部分已經成熟或標準化的超聲脫機分析和圖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強時相分析、三維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技師完成。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型超聲診療技術與日俱進。部分技術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顯得比較繁瑣、復雜和耗時,但在疑難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將起到關鍵性作用,推動超聲醫學不斷向前發展。這對超聲影像專業人才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協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國超聲影像專業隊伍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超聲影像專業人員隊伍主要由近年來逐漸增多的高等院校醫科畢業生和早期培養的超聲影像技術人員組成,前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后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對傳統的超聲影像設備和診斷駕輕就熟。與國外醫師和技師互相配合不同,我國醫院單獨設立超聲科室,由醫師或技師獨自操作和診斷。這樣,病例采集與診斷之間銜接緊密,醫師可及時獲取信息,調整診斷思路,效率較高,短期內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聲影像人員雖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診斷,但對某一類疾病的了解不及臨床專業醫師。超聲科室的診斷性與技術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對超聲影像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識和技能兼備的超聲影像人員仍較為缺乏。
2.1“學院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不足
衛生部《關于醫技人員出具相關檢查診斷報告的批復》規定“出具影像、病理、超聲、心電圖等診斷性報告的,必須是經執業注冊的執業醫師”,超聲診斷專業隊伍正在朝著純醫師化方向轉型。我國超聲專業醫師的培養,已形成了本科(臨床醫療/醫學影像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規范化教育體制。影像專業的本科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雖會有短期實習,但多數畢業生缺乏臨床操作經驗,且沒有執業醫師資格、大型醫療器械上崗證等資質證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養周期才能完全勝任日常的臨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學制一般為3年,培養計劃大多是一年的基礎課程學習加2年的專業臨床學習,在此期間還需開展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完成畢業論文。在較有限的時間內,碩士研究生同時面臨著繼續深造、從事科研和就業的壓力。大部分碩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實驗、以及上,畢業后無法在實際崗位上看病問診,對疾病的認識多止于書本之上。這樣的教育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科研能力,但遠不能保證其臨床水平。
2.2部分在職人員知識基礎較為薄弱
目前在崗的經驗豐富的超聲影像醫務人員大多并未接受過專業相關的高等教育。這部分人員具有大量實踐操作經驗,在“學院型”超聲診斷人才初入崗位之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國范圍來說,其學歷構成水平仍以專科為主。雖然部分人員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進修、函授教育,因在崗學習時間有限、系統性不強,部分醫院或醫務人員自身甚至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而敷衍了事,難以彌補其較為薄弱的綜合素質。如今很多大型醫院引進了先進的影像設備,由于操作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原因,許多檢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甚至閑置;據有關資料顯示,高尖端的設備只發揮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達到50%嘲。
3超聲影像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3.1豐富教學形式,重視實踐能力培養
周圍型肺癌一般都是在呼吸性細支氣管、支氣管末端間發生的,其中常見類型是鱗癌、現癌,此病早期的癥狀是胸痛,有時肩部也會有疼痛感。周圍型肺癌影像學的基本特征是毛刺樣、胸凹陷征、鈣化樣、空泡樣、分葉樣、支氣管充氣樣、空洞等。在進行診斷的時候,多數通過病灶邊緣、形態、大小、內部特點和CT表現就可以診斷,在進行早期診斷的時候,CT、X光片都是具有臨床意義的。本研究將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間收治的40例周圍型肺癌患者,對其CT、X光片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12例,年齡在34到75歲之間。24例在右肺,其中12例在右上葉,4例在右中葉,8例在右下葉;16例在左肺,其中11例在左上葉,5例在左下葉。患者的臨床表現有發熱、氣促、呼吸困難、刺激性嗆咳、胸痛、吞咽困難、消瘦、聲音嘶啞、喘鳴等。16例腺癌,15例鱗癌,9例支氣管肺泡癌。
1.2方法
X光平片:去患者的正側位,焦距是180cm,正位是15到20mAs、80到85KV,側位是30到40mAs、90到95KV。
CT掃描:在X線片的技術上進行掃描,在病灶、重點位置加5mm薄掃,增強時靜注100ml的非離子型對比劑優維顯,每秒鐘流速是3ml,在注入以后掃描成像30s,延遲3到5分掃描,要盡量的避開鈣化灶、空洞。
1.3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當P>0.05時,則沒有統計學意義,如果P
2結果
患者腫瘤直徑在0.8到7cm之間,4例患者腫塊直徑沒有超過1cm,20例在1到3cm之間,10例在4到5cm之間,9例在6到7cm之間。40例患者CT、X線片檢查結果,詳見表1。
3討論
現在肺癌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因此很多群眾、醫務人員對肺癌意識給予了更多重視[1]。通過本次對40例周圍型肺癌患者的臨床檢查資料進行分析,發現CT、X光片都是各有優缺點的,CT在肺癌分期、定性上有很大優勢,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X光片。
3.1CT檢查周圍型肺癌優點:CT檢查操作檢查,患者更易接受;能夠直接的顯示出腫塊征向,對于腫塊密度、大小的顯示也很清晰;能夠顯示腫塊內部的洞壁薄厚或是有沒有空洞,觀察患者沒有鈣化[2],使用X光片檢查很容易會忽視較小空洞,在本次研究中光片是5%。CT是33.3%,其差異比較明顯;腫塊多數都是由多結節組成的,進行CT檢查可以多方位了解到病灶的輪廓,從而有效、直接的做出評價,就是直徑沒有超過2cm,檢查時依舊可以顯示出征象;毛刺的數目比較多,直而短[3],沒有分支,是圍繞著腫瘤排列的,近結節端比較粗,對此CT可以清楚的顯示出來,本次研究中,光片是12.5%,CT是30%,兩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缺點:CT的分辨率、密度比較高,但是空間分辨率比較低;在確定掃描范圍的時候,技術員很容易漏掉膈頂下、肺尖病灶;價格比較高,不能作為常規檢查;掃描的時間比較長,而且氣促患者的圖像不會太清晰;進行CT掃描會增加患者所受的輻射量;一些放射醫師對于CT認識不如X線豐富;在患者呼吸的深淺不一時,很可能會漏掉較小的病灶。
3.2周圍型肺癌與診斷周圍型肺癌又叫做肺野型,現在世界上,癌癥致死最多的就是肺癌,發病高峰年齡在60到79歲之間,多數發病患者都超過了40歲,吸煙、家族史、種族史是此病的相對危險因素[4],此病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比較遲,其早期的癥狀主要是胸痛,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的表現,當患者感到胸痛嚴重的時候就已是晚期的。胸片檢查有40%肺部和橫隔、縱膈、心臟組織是重疊的,但是其缺少密度對比,發現縱膈淋巴結轉移病灶的幾率比較低,而且也缺少明確分期、性質、定位的鑒別。在本次研究中,CT的檢出率明顯的高于X光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進行X光片檢查基本可以顯示出腫瘤的形態、大小,而且價格比較低,因此可以做首選的檢查方法,但是如果與CT檢查相結合,那么就能更早、更準確的診斷周圍型肺癌,從而減低誤診率。
參考文獻
[1]蔡建輝,谷文濤,張京,周文明,李良玉.Cai Jianhui.Gu Wentao.Zhang Jing.Zhou Wenming.Li Liangyu CT成像及MPR在診斷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期刊論文]-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1,12(3):174-176.
關鍵詞:影像學技術;膈肌;呼吸肌
呼吸肌是人體呼吸運動的動力泵,它驅動著肺的氣體交換,是人體唯一終生所依賴的骨骼肌[1]。人的呼吸肌主要由膈肌、肋間肌和腹肌三部分組成,可分為吸氣肌(包括膈肌、肋間外肌)和呼氣肌(包括腹肌、肋間內肌等)。膈肌作為最主要的呼吸肌,雖只占人體重量0.5%,但負擔人體60%~75%的通氣需要,尤其在吸氣過程中膈肌的作用占呼吸肌的60%~80%[2]。
近年來發現在危重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病中,膈肌疲勞和無力十分常見。膈肌疲勞和無力是呼吸衰竭發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之一。Party等已證明急性呼吸衰竭或COPD伴發高碳酸血癥時存在著呼吸肌疲勞[3]。Jubran A和Laghi F都證實:多數COPD患者發展成為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過度的機械負荷、呼吸肌肌力減弱或兩者共同引起[4-5]。
因此,找到一種能客觀準確測定膈肌功能的方法對于呼吸衰竭的發病機制的研究和臨床防治有重要的意義。目前,評價膈肌功能的方法主要有:跨膈壓(Pdi)與最大跨膈壓(Pdimax);膈肌張力—時間指數(TTdi);膈肌限制時間(Tlim);膈肌電圖(EMGdi)測定;膈神經電、磁刺激法(EPNS)等;但這些方法因為有創性、干擾因素多、可重復性差等原因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隨著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影像學檢查手段由于其直觀、便利、和客觀和無創性,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膈肌的形態學與功能學的研究與評價。文章對影像學技術研究膈肌的形態與功能做一綜述。
1、 膈肌的形態與功能
膈肌為一圓頂形寬闊的薄肌,呈中央部較平坦、兩側向上隆凸的穹窿形,膈穹窿左低右高。膈肌中央部稱中心腱,為腱膜,呈三葉狀,周圍部為肌纖維。膈肌就像一個機械的屏障位于胸腔與腹腔之間,并保持這兩個腔的壓力梯度[6]。膈肌收縮時,其頂部變平而下降使胸腔擴大,產生吸氣動作,舒張時頂部升高協助呼氣。如此有節律地收縮與舒張,晝夜不止,維持人體的外呼吸功能[7]。同時還參于諸如咳嗽、排痰、嘔吐、排便和分娩等與胸腹腔壓力升高有關的非呼吸功能。
2、 影像學研究膈肌的方法與進展
影像學檢查技術主要包括:X線平片和透視、CT、磁共振(MRI)等,它們是通過形態、結構、密度差異、信號改變等來直觀反映膈肌的形態、位置及運動。影像學檢查它不僅可以用于無法耐受肺功能及一些電生理檢查,而且由于其無創、便利、客觀,可以明確判斷疾病的解剖部位,所以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對膈肌的研究。
2.1 常規X線:包括透視和胸片。X線平片和透視是利用X線的穿透性和人體不同結構對X線吸收的差異來成像[8]。通常我們用胸片的正側位來觀察膈肌正常或異常情況下的起始點,并通過肺下界來間接判斷膈肌的位置和輪廓;但如果在胸片下觀察到膈肌異常,我們則需要更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CT或MRI)來明確膈肌的形態和結構。在X線透視下我們可以動態的觀察到一個呼吸周期中膈肌的上下運動[9]。1974年Sharp等研究了21例COPD患者與23例正常人的情況[10]。在站立位功能殘氣量(FRC)時,患者膈肌的長度比正常人的短32%。1985年,Rochester等研究了32例COPD患者和22例正常人的在站立位RV(殘氣量)時相的膈肌的長度指數DLI(Diaphragm length index)=膈肌的長度/身高,并研究DLI與最大吸氣壓力(Pimax)及最大呼氣壓力(Pemax)的關系[11]。并發現:RV(殘氣量)時相COPD患者的膈肌較正常人短28%。2001年Bellemare F等人利用人體解剖學標記來測量胸片上正常人和肺氣腫患者膈肌的長度指數(DLI),驗證了這種方法估計膈肌長度的有效性;并認為此種方法可以用來評價膈肌的功能;發現肺氣腫患者膈肌的長度指數DLI比正常人小;而肺氣腫患者經肺減容手術后膈肌的長度指數增加[12]。
2.2 CT:CT成像原理與X線相似,只是通過探測器接受穿過人體的X線并經過計算機處理。CT所獲得的是橫斷面解剖圖像,它真切反應病灶的存在,并對病灶的大小、形態、密度值,甚至體積進行測量。還可以充分顯示病灶周邊的形態學特征,如病灶邊緣光滑程度、有否毛刺等;并且了解病灶與其他臟器的毗鄰結構關系;這些對病灶的定位、定性都有很大的幫助[13]。CT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均高于常規胸片。CT檢查掃描時間短,不受呼吸偽影的影響,影像的空間分辨率高,對肺實質解剖顯示清楚,價格相對低廉都是MRI所不及的。所以CT成為研究膈肌功能主要影像學方法。近二十年來,通過螺旋CT及多層螺旋CT 的多種后處理軟件的應用,可獲得冠狀位等多平面重建圖像。使得CT對膈肌的研究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膈肌及其周邊的結構、長度、曲度和表面積的測定;及肺容積的測定等。但CT檢查有一定的輻射性,在研究膈肌運動方面有一定的局限。
2.2.1 膈肌橫斷面研究:1983年NaidichDP等對75個正常人膈肌橫斷面CT圖像進行統計,研究膈肌橫斷面的解剖學關系,認為:①膈肌呈條帶狀軟組織影,其各部在各層面上的出現率不一樣并且厚度隨呼吸發生變化;②CT橫斷面圖像往往不能直接觀察到膈肌各部的全貌,但冠矢狀重建圖像,不僅可以直接觀察到膈肌呈突向胸腔的彎窿狀細線樣軟組織密度影,還可以觀察到膈肌附著點及其與上下臟器的毗鄰關系、膈肌裂孔和穿越裂孔的腔靜脈、食道和主動脈等[14]。1989年Caskey CI等在早期二維CT成像對膈肌形態學的研究表明:①成年人膈肌的厚度與年齡無顯著關系;②影像學上,膈肌的缺損易發生在左側,并與年齡有顯著關系,隨年齡的增加膈肌缺損的比率明顯增大,嚴重程度加重;③肺氣腫患者在CT成像中可見膈肌缺損,并證實肺氣腫是造成影像學形態觀察中膈肌缺損的主要原因之一[15]。
2.2.2 早期膈肌重建:1987年Whitelaw WA首次利用間隔為5MM層厚的CT研究了一例正常人在膈肌在松弛和收縮的兩個狀態下的形態。從連續的掃描層面中冠狀、矢狀重建了膈穹窿在兩個狀態的模型,測量了膈肌的長度和位移,繪制了膈肌與肋骨對合區域的圖型。得到的結論是:在吸氣時,膈肌運動的位移為680 ml,右半側膈穹窿縮短約6.7~7.2 cm,左半側膈穹窿縮短約4.0~4.3 cm,這些數據與X胸片所得的數據相近。
2.2.3 膈肌三維重建:1996年 Pettiaux N、Cassart M等利用螺旋CT技術對4個正常人(正是1994年Gauthier AP運用MRI技術研究的那4個人)三維重建了膈肌的形態。Pettiaux N和Gauthier AP兩種方法、及實驗原理基本相同。分別在RV(殘氣量),FRC(功能殘氣量),FRC+(功能殘氣量+?深吸氣量),TLC(肺總量)四個時相進行圖像采集。在每個圖像中,膈穹窿、膈肌與胸壁對合區域的圖形被Osiris軟件數字化,然后這些被數字化的膈肌輪廓被送入Matlab工作站重建。得出的結論:①膈肌長度、表面積、膈穹窿、膈肌與胸壁對合區域的面積都與MRI得到的數據相近,證實了螺旋CT技術三維重建了膈肌的形態的可靠性;②MRI檢查對于正常肺功能的受試者是非常合適的,但對于COPD患者,特別是嚴重的COPD患者由于在掃描中需要反復屏氣并延長屏氣的時間,所以CT檢查更為合適。
2.2.4 膈肌三維重建對COPD患者的研究:1997年Cassart M,Pettiaux N等繼續利用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仰臥位對10例嚴重COPD患者和10例正常人進行對照研究。分別在FRC(功能殘氣量),FRC+(功能殘氣量+?深吸氣量),TLC(肺總量)三個時相進行圖像采集。結果發現:①COPD患者在FRC時膈肌表面積(Adi)、膈肌與胸壁對合區域表面積(Aap),較正常人顯著減少;而膈穹窿的表面積(Ado)無明顯改變;②當在一個相似的絕對肺容積的時候相比較,COPD患者和正常人的膈肌的大小相近;③在正常人組和COPD患者組中膈肌的大小都顯示了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部分可以解釋為由于體重的差別引起。
2.2.5 膈肌三維重建對肺減容手術的評價:2001年Cassart M等采用上述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研究了11個嚴重的肺氣腫患者肺減容手術前后對膈肌長度、面積的影響。受試者取仰臥位,分別在FRC(功能殘氣量),RV(殘氣量),TLC(肺總量)三個時相時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FRC(功能殘氣量)時,雖然肺減容手術明顯增加膈肌表面積(Adi,增加了17%±4%)、膈肌與胸壁對合區域表面積(Aap,增加了43%±8%),但沒有顯著改變膈肌的構型。
2.3 MRI:磁共振是利用氫質子在磁場內受射頻脈沖激發而共振所產生的信號成像的技術,MRI與射頻脈沖撤除后氫質子回復至原來狀態的弛豫時間有關,其中有縱向弛豫時間(T1)和橫向弛豫時間(T2),不同組織T1和T2差別是MRI的基礎。MRI成像優點:具有無創傷、無射線、軟組織對比分辨率高和能直接做冠狀位、矢狀位、橫斷位和各種斜位成像。這也是是MRI相對于CT掃描的一大優勢。特別是對呼吸運動的動態研究中可以任意切面掃描,可同時對胸廓、膈肌進行研究,使得認識更加全面、準確、客觀。MRI不足:由于其可及性差、費時及費用大的缺點使得我們一般將它作為研究膈肌的二線檢查方法。但是近些年來,利用MRI不同的掃描序列進行的快速成像成為國際上研究的熱點,技術日新月異,研究的內容包括:不同呼吸狀態下膈肌的運動,三維重建膈肌、胸廓、肺容積,以及對整個肺的運動等。
2.3.1 快速梯度回波脈沖序列MRI研究膈肌的運動:1995年Gierada等首次證實了用快速梯度回波脈沖序列來研究膈肌呼吸運動的可靠性。測量了矢狀位上膈肌不同點的運動情況。得出:膈肌的絕對位移在右側是4.4 cm,左側是4.2 cm。膈肌的運動幅度兩側部分大于中間部分。
1999年Suga用1.5MR,turbo-FLASH和HASTE序列,利用通過電影回放技術、圖像融合和時間距離曲線來動態評價28個肺氣腫患者(包括9個經過肺減容手術患者)膈肌、胸壁在呼吸運動中的位移(D/CW)。得出:①和正常對照者規則、同步的D/CW相比,肺氣腫患者D/CW則減小,而且顯示出不規則、不同步運動;特別是最大膈肌、胸壁位移D/CW(MAD,MACW)顯著減小;②肺氣腫患者膈肌與胸壁對合區域的長度(LAD)顯著減小;③肺氣腫患者經過肺減容手術后D/CW 的構型、活動度得到改善;MAD、MACW、LAD顯著增加;④MAD、MACW與EFV1%顯著相關。與CT掃描相比,患者即使沒有明顯的肺氣腫體征,磁共振仍然可以發現異常的胸壁運動。
2000年Unal等利用0.3T MRI采用梯度回波序列,熒光透視的方法研究COPD患者膈肌的運動功能。檢查以后,用電影回放的方法顯示中央冠狀位層面膈肌的最高、最低位置,并測量膈肌的運動幅度。得出:COPD患者膈肌的位移明顯減小,而且膈肌的位移與第一秒呼氣容積密切相關。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規劃、課程設置等許多方面均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影像技術專業中《超聲診斷技術》這門課程主要研究的是無創影像檢查技術對臨床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其中綜合設計性的超聲診斷技術實訓教學摘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比較單一,教師示教,學生操作,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對知識的掌握。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情境的以學生為中心,從臨床實際問題出發,在帶教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具體病例或醫學專題等問題進行實訓教學的培養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1-5]。將PBL教學方法融入到超聲診斷技術的綜合設計性實訓教學中,學生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了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一、PBL教學法在綜合設計性實訓教學中的實施
(一)實施前的準備
學生通過預習式臨床實習課的教學過程,已經對一些常見疾病的超聲檢查技術進行了觀摩,激發了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興趣,之后的理論課與實驗課的學習進一步掌握了相關疾病的超聲診斷操作技能,包括探頭的選擇與使用、檢查、掃查平面的選擇等。為PBL教學法在綜合設計性實訓中的應用奠定良好的理論與實驗基礎。
(二)實施過程1.問題的設計:根據Norman等人闡述的PBL案例書寫原則[6],需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教育教學論文,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 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然后指導教師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例如腹痛的病人,指導老師重點講解怎樣根據病人的癥狀體征和超聲檢查進行判斷病因(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疾病),設計一個實訓方案證實該病因,同時對超聲實訓檢查的結果有所預測等。通過對綜合設計性實訓病例的討論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腹部超聲診斷技術的程序,掌握了進行腹部超聲診斷技術的基本知識,之后,指導老師根據超聲診斷技術理論課上重點掌握的且與臨床密切關系的章節內容以及實際情況,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例如膽囊炎病人超聲檢查,讓小組同學(一般幾個同學為一組)以病例當中提出的問題為中心,根據病人的體征和檢查結果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組討論,最后設計該病例進行超聲檢查的實訓方案論文提綱怎么寫。設計的問題或選取的病例應該將理論知識融合在其中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最終能夠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規定的學習領域并且達到預想的目標。但要注意在實際教學中,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或病例,可以在具體討論之前給予適當的講解,簡要介紹相關概念,或者給出具體地參考文獻標而努力,從而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二、PBL教學法在綜合設計性實訓教學中實施體會
(一)優勢:第一,PBL教學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學習過程可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以及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其次,PBL培養了學生將來在臨床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包括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主導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并鍛煉了溝通技巧,這些都將為學生今后走向臨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PBL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更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暴露問題,在解答新問題的過程中教育教學論文,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印象更加深刻。
(二)不足:PBL教學模式同樣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實訓師資不足,一方面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懂PBL教學法,他們習慣傳統的教學方法,因此常常覺得PBL教學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由于PBL教學模式對教師要求較高,要求教師不但對理論基礎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臨床醫學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其次,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如合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能力等,因此,對學生的素質培養也是有效完成PBL過程的重要因素。再次,在PBL的要求下,學生需要大量使用圖書館及電腦網絡資源,因此對相關設施的要求比較高。最后,志愿者病人的疾病種類和數量受限,部分臨床疾病問題的討論開展不了,比如重癥疾病的超聲診斷。
(三)總結:在實際的實訓教學中,教師應對PBL教學模式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以適應我國高職高專職業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為打造真正的符合臨床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不斷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效云,董明綱,劉潔.淺談PBL教學模式[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2,19:80-82 .
[2]楊耀防.典型的以問題為中心教學過程剖析[J].國外醫學,1994:1550-52.
[3]林巖,胡南,孫玉榮.病理學中PBL教學法初探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0):50-51.
[4]Mc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Educ,2004,38:859-867.
[5]Doehy F,Segers M,VandenBossche P,et a1.Effects of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analysi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13:533-568.
[6]Norman GR,Schmidt HG.Effectiveness of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theory,practice and pa-per darts[J].MedEduc ,2000,34:721-728.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脊柱創傷診斷及合理的治療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 70 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均采用本組患者均采用短節段椎弓根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后觀察回去情況(骨折的恢復、并發癥等癥狀)。結果 術后 70 例患者傷椎恢復效果良好,Cobb’s 角、前緣壓縮高度比較術前有明顯的改善。結論 在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手術方法,應依據患者的骨折類型、患者的傷勢等具體情況,采用合理的治療措施,這能使患者盡快恢復以提高其生存質量的關鍵。
[
關鍵詞 ] 脊柱創傷;診斷;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4(b)-0092-02
在評估脊柱損傷患者時,脊柱外科醫師常常對損傷機理的細節對產生極大興趣,這些細節有助于提示在常規體檢或影像學檢查中易被忽略的潛在損傷,不幸的是約半數脊柱損傷患者常有其他解剖結構的明顯損傷,帶來評估脊柱損傷時的許多困難,假若對損傷機理的細節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時則更應問一個為什麼。
脊柱創傷指下列解剖結構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結構的損傷:骨結構,軟組織,神經結構[1-2]。脊柱的力學不穩定,以及神經結構的急性或潛在損傷,是脊柱創傷中外科醫師所重視的兩個基本問題。當脊柱的骨性結構或韌帶(軟)組織受到損傷時,則會影響脊柱的力學穩定性。不穩定的涵義是解剖結構與其執行相應功能的正常關系的喪失,這意味著脊柱不能承受正常載荷,會發生不可逆轉的畸形導致嚴重疼痛,以及產生嚴重神經損害的可能性[1-3]。急性脊柱創傷的原因很多,特別是日前自然災害、運動、交通意外、工業建筑、經濟的發展等導致的復雜創傷日益增多,而占最大比重的是脊柱創傷,其臨床并發癥(如脊髓、馬尾損傷等)后果嚴重,可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損害,不僅嚴重影響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常用的脊柱骨折分類是 Denis 提出的基于三柱理論的分類方法。這一分類最初是應用于胸腰段骨折,目前也廣泛應用于頸椎骨折,這一分類方法將脊柱人解剖學上分三本柱:前柱—包括前縱韌帶,椎體和椎間盤的前 2/3;中柱—包括椎體和椎間盤的后 1/3,后縱韌帶;后柱—包括椎根,椎板,小關節,以及后方韌帶復合體。
醫務工作者必須對患者的損傷部位、傷勢、程度、類型等進行科學的診斷(待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入院后),這是進行臨床治療的關鍵環節。
本研究對我院治療的70 例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患者資料進行了分析(診療時間為:2010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為治療脊柱創傷的提供可靠的依據,本論文總結了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治療的多年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入住我院的患者作為本組急性脊柱創傷研究對象(患者人數70 例),其中38 例男性、12 例女性;平均年齡為(34.14±13.16)歲;致傷原因分類:19 例交通意外傷、21 例高空墜落傷、27 例重物壓砸傷、3 例為其他傷;骨傷類型為:42 例壓縮型、18例爆裂型、8 例骨折脫位、2 例其他;70例患者均是單椎體損傷。
1.2 診斷依據
在手術前對70 例患者均進行 CT 、X 線片、 MRI的檢查,對患者的受損椎體、冠狀面、脊髓行橫斷面情況進行確認,為急性脊柱創傷手術提供具體的影像學資料。
1.3 觀察指標
來判斷該組患者的脊柱神經功能和傷痛程度,在本組患者入我院后,讓專門的醫護工作者于患者手術前、后測量其脊柱后凸的Cobb’s 角和傷椎前、中、后緣的高度。
1.4 手術方法
本組患者進行全麻,手術前為避免患者腹部受壓讓其有舒適。以傷椎棘突為中心,沿皮膚縱向方向切開,讓雙側椎板、小關節突顯露出來;按照“人字嵴”的方法對進釘點定位,引導定位椎體時沿C型臂X線,當椎弓根探子完全顯示椎弓根四壁之后,再將螺釘擰入,復位椎體,等待透視證實復位正常后,再將后路椎弓根內的固定系統置入;為了解除脊髓壓迫,減壓并檢查硬脊膜以及神經根;為了恢復椎體高度,重建脊柱排列;為了觀察傷椎復位,借助透視指引,等患者滿意后再縫合創口。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的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統計推斷采用t檢驗方法。采用spss 16.0 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當差異為 P<0.05時即有統計學意義[1-4]。
2 結果
隨訪時間8~12 個月(平均為10個月),70 例傷椎患者術后恢復效果良好。隨訪期間無一例死亡病例;沒有一例神經損傷病例;由于衛生條件不佳,有1 例患者發生感染,醫生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保證患者傷口恢復良好;隨訪 10 個月之后,發現有1 例患者椎弓根釘出現松動的情況;未發生斷釘患者。
由表 1 可見,該組診療1個月之后,該組換則傷椎 Cobb’s 角、椎體前緣壓縮高度比較手術前明顯降低,有 26.71 °、38.09%的下降幅度,Cobb’s 角、前緣壓縮高度在術前、術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采用t 檢驗)。本論文參考1969年Frankel 五級方法進行評定標準,分析患者脊髓神經功能得到改善,見表 2,提示:患者的傷椎經手術治療后,脊髓神經等功能短期內恢復效果良好。
3 討論
目前,臨床實踐中,手術治療是治療急性脊柱創傷的主要方法 [2-3]。患者臨床的情況、影像學資料都是診斷急性脊柱創傷的主要依據,患者僅表現為神經壓迫癥狀、患部的疼痛癥狀表現不明顯,若影響嚴重者經影像學檢查,不能顯著反映該病變能造成脊柱的功能,則應該考慮保守治療。
在診治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過程中,聯合應用X線平片、MRI 、CT等常規治療手段[1-3],能有效地提高該類患者臨床治療結果的準確性,而且能準確且及時地判斷患者病情,能更加科學準確地選取合理的治療方法提臨床主料方案。近幾年,我國在治療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方案中,為了有效提高臨床的檢出率以及確診率,常采用X線平片指導CT的掃描。MRI的圖像具有無重疊、高精度分析等優點,是更為先進、準確的醫學治療方法之一,其能顯著提高脊柱等部位創傷的診斷率。
在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中,我國以往常采用胸腰椎骨折前路內固定手術的方法,這種方法目前應用相對較少,其主要原因是該手術的危險較大,能容易地產生較為嚴重的手術創傷等后果。我國醫療技術在不斷地發展,這也促進治療急性脊柱創傷的方法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治療急性脊柱創傷的技術(臨床)有CT 、X 線平片、 MRI等。為了更加正確判斷病情、選擇合理的診斷方案,在臨床實踐中能為更加提高治療水平,醫院常緊密結合這3種影像檢查手段,以手術治療方法為要方法以治療急性脊柱的創傷。一般學者認為,急性脊柱創傷的手術診斷的絕對指征為由于脊柱損傷而引起的進行性神經癥狀。適應癥主要為:①保守治療半年以上,脊柱創傷癥狀未改善或者加重;②椎體爆裂骨折、脊髓損傷、前中柱不穩、傷后 CT 掃描顯示椎管狹窄、胸腰椎骨折(或者脫位)、椎間盤(或者骨折塊)突入椎管者等;③三柱情況均不穩定者。本研究對我院70 例患者均采用短節段椎弓根釘固定手術進行治療,總而言之,手術效果良好,在隨訪期內沒有死亡病例,雖然有少數患者出現感染、椎弓根釘松動等不良癥狀,68 例(97%)患者的脊柱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因此,本論文建議:急性脊柱創傷的手術方法應該應患者的骨折類型、患者的傷勢等具體情況來確定合理的診斷方式,對患者疾病恢復、減少并發癥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
參考文獻]
[1] 劉俊.急性脊柱創傷診斷以及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2011(8):123.
中圖分類號:G3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前言
職稱論文在職稱評審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人力資源部職稱評審委員會在職稱答辯之前都規定了申報論文的具體要求和評分標準。參加職稱答辯人員會按照規定要求選擇發表的刊物、確定論文的數目、字數以及內容等,這些都成為職稱評審申報人員得不得不的問題。尤其是在過程中,受時間和工作條件的限制,他們想方設法讓論文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率的方式火速發表,嚴重擾亂了的市場。有經濟能力和關系的參評人員,可以通過關系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時間分別發表多篇內容雷同,質量不佳的論文。在職稱評審之前,管理人員都要對參評者進行專或獲獎論文資格審查和打分。論文的數量、檔次、對相關專業影像程度都會在職稱評審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職稱存在的問題
首先,發表論的動機不純,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評審。一些參評人員始終認為本身工作能力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論文能否發表以及論文質量的高低都不能說明問題,論文寫的好工作未必就能干的好,工作干的好寫論文水平不一定高。他們認為只要工作干好職稱就成評好,不重視將工作中的終結落實到理論上。這就導致了發表職稱論文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很明確:只是單純滿足職稱評審的量化打分要求。長此以往,這種做法就會讓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中失去撰寫論文、搞科研、做總結的動力,完成的論文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是應景之作而已。這就會讓論文的發表流于形式失去意義。其次,審核論文草草了事不夠仔細。工作人員在審核論文是不關心其質量,只看論文是否是、第幾作者、發表在何種檔次的學術刊物、是否屬于核心重點期刊、重復率多少。不會去審查參評人員的論文質量,只是簡單的確定“有沒有論文”。參評人員只要達到職稱評審規定的數目以及期刊的規定,就相當于完成論文審查這一項。至于論文是通過何種渠道發表、重復率有沒有很高、是否抄襲他人都不重要,審核的關鍵是有論文就可以了。參評人員和評審人員往往最容易忽視論文其本身的價值。所以,論文的內容、論文的水平才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論文的水平去客觀的了解和認識相關領域學科,了解參評人員。綜上所述,職稱論文背后顯露出的各種相關問題,其問題的本質不在于論文本身,而是相關審查監督的機制不夠,所以相應的解決方案當然不是扼殺,而是要增強相關審查機構檢查論文質量的力度。
三、提高職稱質量具體做法
第一,要對論文的質量進行初步評定。條件允許可以組織成立職稱論文評定委員會或者專家組對參評的職稱論文進行綜合審查,著重檢查論文研究的方向,是否和參評人員從事工作領域相關,是否是對相關領域的某一問題或現象進行論述。至于論文的篇幅就可以酌情而定,只要把要闡述的問題說明清楚,解決的辦法表達完整,達到撰寫論文的目的就行就可以。
第二,對論文作者真實性進行身份驗證,也就是看該論文是否是本人所寫或者參與其中。只要審核人員認真審查,調用多種渠道例如網絡資源搜索和檢測論文等就一定會得到正確的結果,從而“冒牌職稱論文”也會得到相應的遏制。網絡在論文管理監督方面中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好的利用網絡手段可以營造一種良性循環的職稱論文學術氛圍,所以,在這里建議審查人員應該多多利用網絡平臺作為管理監督論文的一個重要的科學手段。
××,××市婦幼保健院影像診斷科副主任兼超聲科主任,多年來,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技術精湛、廉潔行醫,作為醫學影像科(超聲科)學科帶頭人,在影像天地孜孜以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高尚的人文素養,在胎兒心動圖等多項技術方面成績斐然,并注重科室年輕醫生的傳、幫、帶,使得我院的b超診斷的多項技術處于全市領先水平,在一些特色項目的診斷上達全省先進水平。先后被評為—、—院“十佳醫生”、—院“崗位能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畢業于××大學婦產系,在婦產科工作5年后轉攻超聲醫學,他克服了影像基礎差的弱點,常常到醫學院圖書館找資料,并將資料上的案例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診斷水平。多年來,他養成一個習慣,即每天帶一網個問題下班、帶一個問題上班。工作中,一些特殊病例促使他思考,例如胎兒內臟反位合并心臟畸形,雖然重要診斷已明確,但診斷是不是文秘雜燴網全面,是不是規范,該畸形會不會是某綜合癥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經常查資料學習,以理論證明實踐;同時他又會將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在日常的實踐工作中加以佐證和體會,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日積月累,使得他技長于人。××主任深知個人的水平再高,能夠服務的對象畢竟有限,只有讓更多的人掌握先進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患者。,他幫助科內年輕醫生學習并掌握了新生兒頭顱超聲、經陰道盆腔囊腫穿刺治療技術,幫助一名年輕醫生掌握了胎兒系統性檢查技術,遇有疑難少見病例,他立即組織科室在崗人員集中學習,如最近遇到的病例即有陰道斜隔綜合癥、胎盤植入、子宮下段切口妊娠、胎兒心臟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等病例,這種臨時性的業務學習方式,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評,不僅有益于科室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習氛圍的形成,在科室內營造了輕松、和諧、團結、向上的工作學習氛圍,周主任本人也率先垂范,“產前診斷技術”,獲市新技術引進一等獎,在國家、省、市級雜志上多篇,并積極指導科內醫生撰寫論文。
||| |||歡迎瀏覽更多首頁--
一名成功的醫生總是善于在自己未知領域不斷學習、不斷拓展、不斷嘗試,××就是這樣一名醫生,他總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并且勤于分析,善于總結,在他的帶領下,使得科室內的診療項目在不斷增加的同時,診斷符合率高,無因差錯引起的醫療糾紛。,他和科內一位同志在市內率先開展了三維超聲檢查,胎兒系統性超聲檢查,胎兒畸形檢出率一直居于市內領先水平,經常有未在我院建卡的孕婦爭先筑后地預約進行三維超聲檢查,為我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胎兒超聲心動圖技術要求高、難度大,××主任在完全自學的情況下熟練地掌握了這項技術,在科內第一個明確診斷了1例復雜性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現已診斷出胎兒先天性心臟病19種,其中1例含6種心臟畸形;在省人民醫院超聲心動圖室學習3個月,他克服學習前無任何實踐經驗且學習時間過短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回院后開始對遇到復雜先心病進行單獨診治,在工作實踐中,周主任又深刻地領悟到嬰幼兒超聲心動圖工作的開展促進了胎兒超聲心動圖水平的提高,二者是同一技術在人不同時期的應用,,他成功地診斷出一例罕見的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弓離斷),因診斷及時準確,幫助患兒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成功救治,受到患兒家長的高度贊譽;底,周主任又在上海華東醫院學習高強度聚焦刀(超聲刀)治療技術,通過5天的學習,回院后治療率為85%,后經一年的摸索,我院子宮肌瘤超聲刀治療有效率提高至93%,我院超聲刀治療的順利開展受到了華東醫院專家的重視,他受邀在國家經繼續教育項目“腫瘤三維適形精確靶向治療”學習班介紹,完成關于超聲刀的論文4篇,并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規范,明確了適時結束治療的聲像判斷標準,找到了引起血尿、神經損傷兩種常見不良反因的原因,促進了我院超聲刀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我院超聲刀治療水平已達省內先進。正是由于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至今,我院在質控范圍內的胎兒畸形誤診率為0,僅上半年,××主任就診斷胎兒畸形48例,涉及41種畸形,他本人承擔著較多的市內胎兒畸形會診工作,而且科內的各項工作也處于全市領先水平,在市產前診斷中心評選中,該科的工作受到省內專家的好評;在今年創建三甲婦幼保健院工作中,b超室通過省評審組預檢,同時該科克服工作量大、人員少等困難,順利實現全彩超化24小時b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