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30 19:52: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臨床醫學生畢業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醫學類專業中合格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臨床實踐操作學習是很關鍵的。臨床實踐是為了通過臨床思維和技能的學習、提升達到向高水平高層次的臨床醫師的跨越。增強醫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提升醫學教師的培訓、矯正醫學生對實際操作過程的輕視、合理安排考研、實習與就業的矛盾、使用進步的臨床教學方法,進而滿足人類醫學需求和推進國家醫學教育、事業的全面進步。
1.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問題
1.1缺乏對臨床實踐重要性的認識
作為醫學專業的學生不注重對醫生職業道德、醫生職責、臨床實踐工作關心,這是很多醫學院學生的問題。這些醫學生往往更專注于醫學書本的學習和對資格考試的準備,思想中并沒有以病人、救治工作為主要關注點。在醫學生學習過程中會認為等到未來進入醫院參加工作接觸患者再學習、總結經驗,學習過程中的目標僅僅是拿到資格證書和畢業證。這種對醫學實踐過程的消極看法容易讓學生產生散漫自由的心態。
1.2醫學生實踐階段壓力較大
我國是在過去醫學界工作者在研究和實踐中總結規律安排預防醫學生在畢業前進行實習鍛煉,在這個階段醫學生往往還面對考研或者就業的選擇。準備考入更高等學府的醫學生在考研過程中把大量的實踐花費在專業知識的復習上而準備就業的醫學生在聯系醫院等工作單位。這樣,學生對學校安排的醫學生的實習喪失了積極性[1]。
1.3醫學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常,醫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是在教師的安排下對醫學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對病人體質、癥狀的分析和解決往往不知所措。在實踐過程中脫離了老師的指點后缺乏思考或者在老師的指點下有盲目聽從、過分依賴,不能獨立地在遇到棘手問題時候自主地思考、解決問題。
2.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的必要性
2.1是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
2001年中國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指出臨床醫學生要多見識各種普通病種,對其原因和影響熟悉,而且應該熟練掌握醫療技能和熟記醫學教育疾病等知識,把預防、治療疾病做為最終的目的。愛丁堡宜認為“病人理當指望把醫生培養成為一個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生,而不再滿足僅僅治療某些疾病”[2]。
2.2符合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需求
隨著醫療教育和衛生事業的進步,我們國家醫學事業的方向就是提升社區醫療條件和服務水平。預防醫學生未來的方向是從事醫療服務事業,是集疾病的預防、診療為一體,同時肩負著傳播醫療教育保健知識的傳播重任。預防醫學生是醫療教育事業實施的關鍵執行者也代表著國家的醫療事業水平,可以推動國家醫療衛生進步的速度。預防醫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將來的醫療工作態度、工作質量有很緊密的聯系。
2.3拉近預防醫學教育與臨床醫學教育
曾經非典病的傳染證實了我們國家的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脫離。大批的預防醫學生沒有前期預防和后期診療的水平,在治療過程中顯現出很多不足。而且,預防醫學教育和臨床醫學教育多年來是脫離的,預防醫學生通常在需要臨床實踐時表現出很多不足。對預防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可與拉近這兩者之間的鴻溝,也有助于培育可靠地預防醫學生。預防醫學生只有在了預防醫學中加強臨床實習,才能夠在未來的醫療工作者為社區醫療、為人類醫療事業做貢獻。
3.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對策
3.1端正預防醫學生的學習觀念
醫學教育過程需要預防醫學生積累、學習和實踐醫學基礎知識。預防醫學生參加工作之后的工作態度、職責和水平的質量與醫學生的實踐過程有緊密聯系。要從基礎培養、端正預防醫學生的觀念和態度,讓其對自己的專業和職業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和強烈的職業使命感。
3.2要樹立崇高的醫德
作為醫療工作者自身有對人類生命要有高尚的的救死扶傷的道德意識,要對病人、病情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醫德水準是每一位預防醫學生應有的基本職業準則。在預防醫學生實踐開始到走入工作崗位,崇高的原則性醫德應該在其思想中樹立。預防醫學生從接觸醫療專業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意識到這是一種艱巨的任務,其本質就是要拯救生命于危難之間。
3.3合理安排考研、就業和實踐
預防醫學生畢業之際的考研、就業和實踐都需要豐富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醫療水平,從本質上來講是不充裕的。醫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利用相關的專業知識運用所學的實際操作技能,這樣既滿足了考研需要復習的醫學專業知識也為未來的就業做充分的準備。實踐出真知,實踐過程可以幫助醫學生復習醫學理論知識,并且促進醫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使用,可以發現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
3.4培養預防醫學生的臨床思維
預防醫學生的臨床思維直接關系著醫學生的臨床實踐水平和表現。預防醫學生的臨床思維是指學生通過自身的理論知識,根據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診斷,對病人進行分析下定論的思維方法,其需要多種臨床思維因素的綜合。醫療工作者的診療水準可以通過對病房病人的接觸、對特殊病例的研究、對醫療書籍的閱讀、向高級的有經驗醫師的學習等方式提升[3]。
3.5注重臨床操作技能經驗
一位預防醫學生能將課本專業理論和臨床實際操作聯系起來,并且成功地解決病人問題,相信其在日后醫療工作中是一位優秀的專業醫師。預防醫學的學科專業特點要求醫學生把醫學理論知識帶入醫療工作中,讓臨床實踐發揮診療和教育的作用。預防醫學生要善于發現自身的操作弱點,多參加臨床實踐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醫療水平和技能。在實踐性很強的醫學教育中培育綜合實力較高的合格的醫師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艱難的一個環節。當前的醫學教育過程中對醫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還存在很多問題,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職業醫師制度的全面推進,預防醫學生在臨床教學中的臨床實踐教育亟待完善、改革。
參考文獻
[1]張曉方.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4,9(1):77-79.
中國黨的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醫療的發展正是社會與人民最關注的問題,影響著醫療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便是醫學教育,同時也是實現健康中國的必然途徑[1]。教育部于2015年3月出臺《關于做好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確將7年制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人才培養,并給出了具體改革時間表。2017年6月《關于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詳細地指出了3個大方面和細節上的9個要注意的小方面,為醫學教育院校針對“5+3”一體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進一步細化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改革目標。國家提出醫學教育“5+3”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后,“5”與“3”被明確區分,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針對“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依然尚未成體系或不健全,缺乏針對“5+3”臨床醫學生的全方位職業素養培養體系。要做到有效地開展“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需要從多角度地考慮這一部分精英學生群體的特點,構建出合理的培養體系[2]。
1職業素養的闡述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表現為在職業過程中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精神和職業意識等方面。而醫學職業素養是由多種范疇共同構成的概念,在一些學者眼中醫學職業素養(medicalprofessionalism)[3]也被譯為醫師職業精神或醫學專業精神。1993年,醫學職業素養這一概念被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ABIM)正式的定義。作為一個合格的醫生要具有包含人道主義、利他主義、責任心與服務、誠信和專業標準等相關的職業素養。2002年,《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的頒布意味著醫療行業與社會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契約。該宣言又歐美眾多醫生聯盟共同提出,宣言內容可以概括為醫師職業精神的三個基本原則:“患者的利益至上、尊重患者的自主性、接受醫療的公平公正”。西方學者將醫師職業精神的內容分別在概念和原則上進行了確定與劃分,并且重點提出要以實踐為基礎,用實踐來分析定義醫師的職業素養。在我國醫學界認可度較高的觀點為,職業素養是由醫務工作者在工作所具備的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有機統一,醫生對其職業的認知與態度;對待工作的情感和對待患者的責任;在工作中具有的意志和理想;醫生在工作中所具有的職業良心和職業榮譽、職業作風和職業信念等都是組成事業素養的要素。《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始終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后續國家相關部委也提出了《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并主導醫療衛生體制的新改革,并且伴隨著日益加重的醫患矛盾,社會對醫生和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醫學生要具有完備的醫學專業精神,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
2“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特征
“5+3”臨床醫學生由于招生名額少,入學后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在高考成績上體現為大幅度高于普通5年制本科醫學生。“5+3”臨床醫學生大多具有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學習效率高、英語功底厚等特點,為培養出高質量的臨床醫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是培養未來優秀醫生的重要來源。因此,“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群體被賦予了極大的希望與未來價值。這一群體既有普通高校學生的特點,又因其自身的能力及所承擔的多方位壓力而存在特異性,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工作的通知》后更加明確了“5+3”一體化人才得角色定位[4]。“5+3”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關乎醫學事業的發展,是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往的七年制醫學教育即“5+2”模式,前5年與普通的五年制本科生的培養幾乎相同,后兩年卻比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三年的培養時間少了一年,從而導致7年制學生入學時較高的綜合素質優勢被削弱。而7年制學生錄取平均成績高于同年高考分數線很多,生源質量優于其他所有專業,但綜合近幾年的數據,7年制學生的必修課平均成績、期末考試的掛科率、四六級分數和通過率等指標數據的統計與5年制學生相比較,7年制培養效果及優勢并不明顯。同時臨床實踐時間偏少,科研水平不高,與3年制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比更凸顯了培養時間短的劣勢[5]。所以“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應做到合理、有效、有針對性,培養出的醫學生既應是一名臨床醫務工作者,也是醫療高新技術的發現者和衛生事業發展的貢獻者。如何使處在精英地位的“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如何滿足“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由于其特異性的角色定位而亟待提升的全方位素質的需求,如何使其在畢業后具有超出3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能力。可以說,“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成敗關乎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應該被作為醫學教育的重點進行深入探索。
3“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
3.1為醫學教育改革提供理論支持。結合教育部與衛健委的要求,深入到具體的培養體系構建當中。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將會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探索有針對性的職業素養培養方案,形成較為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并進行階段性總結分析,從理論角度對國家的醫學教育改革提供支持。3.2將“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理論與現有教育理論有機融合。對“5+3”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體系的研究探索和構建將會有效地幫助醫學院校將人才培養工作由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同時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生的長學制培養、住院醫師的規培、醫學專業碩士的研究生培養的多重要求有機融合。3.3推動醫學教育改革理論落實。通過分析總結五年制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成功經驗與成果,探索“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模式。舉辦長學制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新時代環境下所需要的基礎理論深厚、專業知識扎實、素質高、潛力大、有能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高層次醫學人才[6]。本課題的研究通過對理論的實踐,從實踐中得到的經驗能反作用于理論的總結。盡快實現醫學教育改革理論中所期望的改革目標。3.4培養精英醫學人才。“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群體是未來優秀醫生的重要來源之一,職業素養作為一種必須經過后天培養塑造而成的能力,它的形成需要系統、全方位多角度課程體系的教育和具有濃厚人文氣息、良好醫學文化底蘊的校園環境的熏陶。高等醫學教育具有與其他高等教育不同的特殊性,即需要培養救死扶傷挽救生命的醫療工作者。新時期下,加大對醫學人才的職業素養培育力度,全方位加強對醫學生的價值引領,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將會對醫學院校培養“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產生積極作用。
4“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探索
醫學經典名著《希波克拉底誓言》《論醫生》《論可貴的品行》中都大篇幅的提到了醫生的職業素養。從倫理學的角度出發,醫學教育最終目的首先是要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同時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優良的品德風貌、過硬的診療技術和廣博的知識儲備[7]。針對“5+3”醫學生首先要創新職業素養培養方案;在校級層面上聯合教務處,科研院,研究生院,附屬教學醫院,以及學生工作部等相關部門組成“5+3”一體化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體系聯合修訂小組,進行多部門跨學科的培養體系的構建與修訂,全方位多角度落實國家要求的培養目標[8]。突出“5+3”培養的特點,將醫學生本科與碩士階段的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效合理地統籌,開展一體化一貫制的教學與培養。采取一對一教學、漸進式教學、小班制教學和混合式教學;優化合理結合臨床實踐與職業素養教育的相關培訓,實現參加實踐早、實踐內容多、實踐效果好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同時要做好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有機銜接;給予學生全程的臨床職業素養訓練和臨床科研能力培養。開展基礎課程-臨床實踐有機結合,患者疾病-系統治療有機結合為主要目標的整體式職業素養整合培養體系改革。改革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固化的培養目標職業素養培養模式,構建靈活的培養體系,將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醫學基礎的所有知識進行靈活的整合,以系統為單位,將基礎醫學、人文素養、臨床醫學、科研創新等各學科的內容進行有機高效地結合;從而在新的一體化職業素養培養體系中同時包含基礎課程、臨床課程和實踐課程,這些內容相輔相成[9]。面對“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實踐、人文、創新”的職業素養培養定位。從學生在“5”基礎課程學習開始時到進入“3”研究生階段全程圍繞“職業道德、人文素養、臨床技能、科研創新”四個方面,展開“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并構建有效的培養體系[10]。4.1開展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于醫學生的實際,汲取以往7年制與5年制教育的先例與成功經驗,在順應合理教育規律上重點突出臨床能力、創新研究等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明確“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在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目標,即首先具有充分詳實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儲備[11];同時在臨床實踐上具備靈活的思維能力與嫻熟實操能力;最后在科學研究和教學階段上具備高水平和高素質的主要目標。4.2開展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將人文溝通變為潛移默化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的課程,長期開展人文溝通技能培訓課程,提高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重視和與患者溝通的能力;由于“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在學業上面臨的壓力比一般醫學生更大,會出現將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的情況[12]。所以要建立鼓勵學生參加校、院各類大型文化、科技、體育、藝術活動的機制,讓醫學生在參與或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思想素質、溝通能力;加醫學強道德素養和醫學人文素養教育,實現人文素養教育和專業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在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和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等人文社科類課程的教學方式上進行進一步地改革[13]。打造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融合的體驗式醫學人文素養教育實踐體系,實現醫學人文素養培養一體化。不間斷地廣泛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求“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在寒暑假期進行公益醫療、扶貧、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引導學生展開針對基層醫療、環境狀況、人口健康情況的調研等,讓學生時刻與社會環境保持同步;開展“名醫大講堂”系列活動,邀請學校與學界內知名專家學者,在成長歷程、醫患溝通、科研思維等方面為學生打開視野,提升人文素質[14]。4.3開展臨床技能方面的培養。在學生“5”即將結束即實習前開設臨床技能訓練課程,制定長學時培訓課程,同時全方位的涵蓋所有臨床基本技能;將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階段化、清晰化、課程化;通過在教學醫院實習加強技能的訓練,開設臨床技能訓練課程,每個科室實習結束進行出科考核,通過遞進式的培訓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定期通過安排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和對模擬人進行操作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在“3”階段的科研做好鋪墊,同時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專業基礎;通過開展多角度的臨床技術比武競賽提高“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對臨床專業技能的實際掌握,讓學生在競賽的實際操作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讓SP和專家擔任評委,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15]。4.4開展科研創新方面的培養。“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在進入“3”階段時,主要的學習和工作重心將轉向科研,如何培養學生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并能產出有效的科研成果,是科研創新培養要實現的重要目標。首先要合理利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在寒暑假期間組織成立科研訓練營:依托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在校老師的在研科研項目;邀請跨學科的科研實力強的老師,階段性地根據不同專題開展科研培訓課程,培養學生的臨床科研能力,盡可能的進行手把手的指導一對一的訓練,并開展主題論壇、科研經驗分享交流會、撰寫總結與心得,培養“5+3”一體化臨床醫學生早期的科研習慣與意識;圍繞校級的各種科創賽事開展大型的專題講座:通過組織“5+3”學生和普通五年制本科學生進行大型互動交流活動,建立興趣小組共同進行科研創新活動,通過雙方交流溝通,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對醫學專業范疇產生職業興趣。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滿足社會對良好醫療條件的急切需求,臨床醫學“5+3”一體化人才培養應運而生。這個新的醫學生培養體系同樣也符合醫學教育的改革的要求與目的。臨床醫學“5+3”一體化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體系尚未有完全成功的先例,改革之路猶如摸著石頭過河,雖然稍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如果穩扎穩打,適時抓住先機,及時地進一步深化職業素養培養模式改革,不斷地進行反饋探索、逐步完善與實踐,不斷提升培養質量;最后摸索總結出具有通用性同時在不同醫學院校具有自身專長學科特色的“5+3”一體化人才職業素養培養模式,便能成功為國家新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撐,形成有效的醫教協同機制。從而加快構建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5+3”一體化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為實現“健康中國”的建設目標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呂宏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釋義及其解決路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第一,著力深化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教育改革。構建“5+3”人才培養體系,5年制醫學本科教育是基礎。要深化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基礎醫學與臨床課程整合;積極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啟發式、研討式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推進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生評價方式改革。要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強化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理念和專業素質培養,著力提升學生醫患溝通、團隊合作、健康教育、預防保健、衛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加快質量保障和評價體系建設,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認證制度。
第二,加快構建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緊密銜接的教育制度。這是此次改革最重要的著力點。要完善體制機制,改革入學制度和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將研究生培養過程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緊密銜接,確保合格的畢業生可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研究生畢業證和學位證等4個證書。要調整7年制,從2015年起就要全面實施,學生在完成5年學習并考核合格后,可免試進入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階段學習,納入招生單位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要改革同等學力人員申請學位辦法,針對5年制醫學本科畢業并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臨床醫師,為他們多樣化選擇、多途徑成才搭建“立交橋”。積極探索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緊密銜接的“5+3+X”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制度。
第三,全面深化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改革。基于我國城鄉、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國情,在一定時期內,還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開展定向免費培養3年專科教育加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要培養醫學生能夠“下得去”,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情、民情、醫情教育,增強學生為保障基層群眾健康貢獻力量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要培養醫學生能夠“用得上”,加快推進培養模式改革,推動專業教學標準與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有機銜接。要使醫學畢業生“留得住”,加強醫學畢業生服務基層的政策保障,既要用感情留人,還要用待遇留人、事業留人。
第四,大力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醫無德者,不堪為醫。醫學教育尤其應當強調以德為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醫學生培養全過程。要把醫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加強醫德教育與思政課、醫學課程和其他各門課程的滲透融合,強化醫德典型案例教學,培養醫學生關愛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團隊合作的良好職業素養。要把醫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方式方法,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醫學生醫德教育的空間和渠道,營造有利于學生醫德培養的良好氛圍。要把醫德教育融入學生臨床實習,發揮好醫院帶教老師的示范作用,加強對實習學生的醫德考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開展醫德自我評價和自我監控,自覺提高醫德修養。
第五,深入調整醫學教育結構,更好適應衛生行業需求。要把握好醫學教育發展規模,控制醫學本科招生規模,逐步擴大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適度增加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人數。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體現中醫藥特色與規律,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舉,深化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統籌各類醫學專業協調發展,加強護理學、藥學、預防醫學等學科專業建設,當前特別要加強兒科、精神科等臨床急需緊缺人才培養。要開展好對衛生計生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充分發揮高等醫學院校教育資源優勢,創新教學模式和管理方法,使高等學校成為醫學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醫學的價值愈來愈突出。醫學生作為臨床醫學的繼承者與開拓者,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教育的問題受到了醫學界的熱議。我國臨床醫學教學依然存在著許多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療事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開展大刀闊斧的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工作。
一、臨床醫學概述
廣義上看,醫學中對疾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等專業學科的總稱即為臨床醫學。研究疾病誘因并開展診斷工作,進而促進人體健康的學科則是臨床醫學的狹義定義。臨床醫學的主要目標是依據病人的臨床表現以分析疾病誘因、確定病灶位置以及制定針對性的診療方案,從而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現代社會中疾病種類繁多,許多疾病的發病機理復雜、診斷工作具有頗高的難度。所以,醫學院校必須加大臨床醫學的教學改革力度,從而保障優秀醫學人才的質量與數量。
二、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值得注意的是,臨床醫學不僅對從業人員的實踐能力要求極高,同時也需要相關人員具備充足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理論是指導實踐工作的基礎因素,而實踐又是理論知識的反饋。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案列教學法,如此能夠使得學生在吸收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自身對于臨床實踐的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儲備量與臨床實踐能力雙重提升。
2.學科交叉原則。為了實現培養復合型臨床醫學人才的目的,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工作必須遵循學科交叉原則。其他醫學學科與臨床醫學的有效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各學科的精髓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臨床醫學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臨床醫學囊括多類技術內容、具有較高難度,如果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學習能力不強,則很難精通臨床醫學的知識原理。由于我國多年來實行具有應試教育特征的教育模式,導致許多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造成了我國高中畢業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差的局面。對于臨床醫學教學工作而言,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在課堂上很難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該種狀況持續下去極有可能使得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如此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
2.教學課程中理論知識過多。就目前狀況而言,國內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偏多、實踐內容過少的現象非常嚴重,極大地制約了臨床醫學的發展。實踐能力是一名合格醫生應當具備的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而臨床醫學教材中理論知識過于豐富、實踐內容有所欠缺的現狀不僅無法增強學生對實踐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也難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效率,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工作造成了負面影響。
3.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結合工作不到位。除了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比例失調外,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也未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有效地融合。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或出于教學成本的考慮、或擔心學生在實驗中發生意外而限制了學生的實踐時間,甚至造成部分學生從未進行臨床醫學實踐的現象。此外,有些教師雖然給予學生較多的實踐機會,然而由于其在教學中只一味地讓學生動手操作、未要求其及時地總結實驗成果,此類教學模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四、如何改革臨床醫學教學工作
1.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部分教師難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效融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內容,從而造成醫學生的綜合能力較難提高的現狀。為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醫學院可以通過組織專業知識培訓活動與舉辦行業專家講座等形式來切實加強教師的各方面能力,從而使其更加適應新時期臨床醫學教學工作的各類要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案例分析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能夠促成活躍課堂探討氛圍的形成。學生們參與到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之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助于其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學生通過總結各類臨床案例,也能夠意識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這就為教師后續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健全臨床醫學評價與考核體系。目前,專業課分數是醫學院校評價學生綜合能力主要也是唯一的參考標準,而這種評價體系本質講缺乏合理性,容易導致學生因一時成績下降而否定自己、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應當完善健全醫學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學校應當拓寬考核內容,用多種考核內容按比例換算成績的方式取代原有的唯學習分數論評價考核體系。醫學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實習生前往醫院實習,對這部分學生的考核工作應當充分考慮醫院對學生實習情況的評價。同時,新式學生評價考核體系應當兼顧理論與實踐考核內容,二者的分值需要大致相同。教師在期末考評或者階段性評價工作中將學生理論學習與醫學實踐表現換算為具體的分值,匯總得出學生的總分數。在某些情況下,評價體系還可以加入計算機能力、責任意識等考核內容,以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3.改進臨床醫學課程體系。以往的臨床醫學教學課程理論內容過多、實踐知識偏少,導致學生在花費大量時間來背誦課本內容后卻無法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便是改進教學課程體系,使得學科中的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有效地融合,力求讓學生在在吸收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能有效地將其應用于實踐活動當中。此外,需要保障學生進行醫學實踐的時間,學校應當投入足夠的資金用以購進試驗原材料以及各類醫療設備,從而提高學生實踐環境的真實性。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與醫院展開合作,制定專項人才培養計劃。學校與醫院簽訂合作計劃,保證學生在畢業后能進入合作醫院實習。醫院應當安排經驗豐富的醫生指導畢業生的實習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融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與溝通能力。現階段國內醫患關系較為緊張,患者報復醫生的暴力犯罪事件頻繁見諸報端,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此,在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工作中必須加入學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的培養內容。教師需要教導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重視與患者溝通、及時排解患者的煩惱與苦悶,在發現患者情緒波動較大并可能對自身人身安全產生威脅時,應當保持冷靜、平和地與患者交流,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在發現患者失去理智而具有一定危險性、容易誤傷其他患者或者同事的情況下,應當及時通知醫院保安或者報警,盡量避免與患者發生正面肢體沖突。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其將對醫療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有關教師應當積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善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學校方面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如此方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39-02
醫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醫科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而構建系統、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堅實保障。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在醫學精英教育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矛盾下,為保證達到醫學生高素質、強能力、厚基礎、重實踐的培養目標,各醫科院校都在不斷探索和完善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學院也做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探索和實踐,取得初步成效。
1 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并完善的背景和依據
(1)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的推進,醫科院校的發展迅猛,在校生人數劇增,而能提供學生作為教學需要的臨床教學資源的相對不足,使得醫科院校不得不考慮構建完善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在校學習尤其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彌補在臨床階段學生學習機會的不足。
(2)隨著大眾化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患者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等,醫學實踐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對病人的診斷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受到制約。
(3)國際醫學教育組織(IIME)制定、頒布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對醫學本科畢業生今后從事醫生職業所達到的各基本(核心)要求,予以了詳盡規定。提示目前我國對醫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存在不足,必需按GMER充實和完善。
(4)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生物―― 心理―― 社會”的轉變,醫學的發展進步及醫學技術的提高,要求我們培養的醫學生除了學好醫學知識外,還應加強對人的心理需要以及社會發展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各方面知識的擴充[2]。
2 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幾個階段
(1)2002年以后,隨著醫學教育規模的擴大,在原有的臨床教學資源前提下,為保障醫學人才的培養發展,開始注重校內臨床技能實驗室的建設。同時,對基礎醫學實驗開設并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創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性實驗[3]。由此,出現了按學科組建的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如,機能學實驗室、形態學實驗室、病原學綜合實驗室、臨床綜合技能培訓中心等。
(2)2005年以后,跟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醫科院校承擔臨床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及構建。在注重內涵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水平和醫院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保證醫學生的培養素質。并以附屬醫院為龍頭,帶動各級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臨床教學基地的作用。
(3)為了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真正達到讓學生在校內訓練基地得到仿真的培養,學校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改革[4]。開展如,PBL,CBL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及實驗條件加強學生的技能培訓;舉行臨床技能大賽,制作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效果;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探索標準化病人(SB)在臨床教學及學生考核中的作用。
3 昆醫海源學院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思考
3.1 構建基礎醫學綜合實驗中心
3.1.1 機能學實驗中心
機能學實驗中心開設的醫學機能學實驗,作為一門包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藥理學實驗內容的基礎醫學課程,將此三門學科的實驗內容有機融合、優化重組,進行學科間內容的有機銜接,形成了一門綜合的實驗學科。學院機能學實驗中心已制定《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大綱,并使用學院自編的醫學機能學實驗教材。
3.1.2 病原學實驗中心
病原學實驗中心是基于獨立學院的新型辦學模式和教學改革新思路,以及醫學教育前、后續課程的相關性和相近學科的關聯性、交叉和滲透性,實現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師資的一專多能而構建的綜合實驗室。該實驗中心由細胞生物學、病原學、免疫學、檢驗診斷學綜合實驗室,共同組成,并共同承擔細胞生物學、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學、免疫學、檢驗診斷學等五門醫學課程的實驗教學。
3.1.3 形態學實驗室
形態學實驗室與組胚教研室、病理教研室共同承擔學院各專業的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兩門實驗課程的教學。實驗室已自制病理實驗大體標本150個,組胚教研室制作胚胎標本120個。完成了學院2001級至2010級10個年級14個專業的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
3.1.4 臨床綜合技能培訓中心
臨床綜合技能培訓中心由原有的臨床技能綜合實訓室、檢體診斷實驗室以及外科總論及手術學實驗室整合而成。目前,中心除承擔全院各專業的《診斷學》《外科學總論》《臨床醫學概論》的實驗課程教學外,還負責完成各專業學生臨床實習前的操作技能強化培訓,并且每年定期舉辦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大賽,以此檢驗和促進學生臨床操作技能的水平。通過開展實習前的強化培訓,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實習學生較快適應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2 開展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3.2.1 發展臨床教學基地
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是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臨床教學基地是在單位申報、學院考察及確認、雙方簽訂協議的前提下,雙方本著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進行合作。一方面臨床教學基地按照學院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綱,負責組織實習生的實習帶教,同時,根據學院的相關文件及管理規定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并為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學院通過加強臨床教學基地的師資培養、教學和醫療巡回指導及專項經費的投入,為臨床教學基地順利完成教學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教高[1992]8號)等文件精神,學院制定了《昆醫海源學院實踐教學基地考察申報管理程序(試行)》,對臨床教學基地的篩選、考察、審批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確。
3.2.2 制定管理制度
為保證臨床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有效監控教學質量,學院完善了臨床實踐教學管理規定及臨床實踐教學各環節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規程》《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補充規定》《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工作及各部門責任細則修訂》《昆醫海源學院關于加強畢業實習生院外住宿管理的補充規定》和《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學生請假管理規定》等。
3.2.3 對臨床教學基地師資培訓
為增強教學和管理水平,學院定期舉辦臨床實踐基地骨干教師講習研討班,通過專題講座、專家授課、到省級附屬醫院實地參觀、學習,有效地提高了臨床教學基地教學人員的帶教水平和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從培訓班舉辦以來,為各臨床教學基地培養了200余名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經過培訓的教師在各臨床教學基地的教學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帶頭作用。
3.3 教學方法改革
3.3.1 醫科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獨立學院的本科招生一般按第三批錄取批次進行,基于對“三本”生源以及醫科教育特點的分析,醫科類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應該定位在依托母體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采取靈活有效的特色辦學機制,培養接受過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和相關能力訓練、人文社科素養充實、實際動手能力強、社會適應良好、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醫學人才[5]。基于該理念,學院針對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了整形美容以及腫瘤學的專業方向課程,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兩個輔修方向。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初步達到臨床醫師的基本要求外,具備臨床整形美容以及腫瘤學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畢業后進入實踐與專科教育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對于非醫學專業開設基礎醫學導論、臨床醫學導論、臨床醫學概論課程,使其具備醫學背景,突出醫科院校特色。
3.3.2 調整教學計劃
對于教學計劃的調整是學院推行教學改革,完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一次探索。為了達到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培養目標,將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實習時間從原來的第8~期調整為第8.5~10學期。在加強內、外、婦、兒各科實習的同時,在臨床綜合實習結束后增加了兩個月的選科實習。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及方向,以及自學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專科醫生打下基礎。
3.4 實踐與思考
3.4.1 加強內涵建設
獨立院校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跨越式發展之后,應逐步轉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保持一定發展規模的同時,將重點轉向如何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只有狠抓教學質量、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醫科類獨立院校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需要通過健全管理制度、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建立青年教師培養體系、加大教學經費投入等手段,既要保證校內臨床教研室、臨床技能實驗室的教學效果,又要對校外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
3.4.2 加快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對于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至關重要。學院在共用母體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的基礎上,正大力發展學院自己的臨床教學基地,目前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臨床教學基地的級別、數量、師資與母體院校仍存在較大差距。如何打造獨立學院的附屬醫院,培養學院自己的臨床教師隊伍是學院長期努力奮斗的目標。
3.4.3 突出人才培養特點
人才培養目標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的體現,醫科類獨立院校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激發“三本”生源的潛力,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突出人才培養特點,即培養擁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醫學人才,讓實踐教學體系為該目標服務。
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各醫科院校發展的重點環節,對于醫科類獨立院校來說更是重點和難點。為保證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學院做了相應的努力和嘗試,在此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構建符合獨立學院發展的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明霞.構建以培養醫學生“三有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16):125-127.
[2] 王立杰,劉英利,敖寶寅.從醫學模式的轉變看新世紀醫學人才的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4,17(4):46-47.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6-74-02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高分低能的現狀,使得就業難日漸凸顯,實訓教學成為醫學院校解決矛盾的焦點,對此,筆者認為,實訓教學當然要做,但作為剛升格的醫學專科學校,實訓教學不要盲從,在起步階段應作好歷史和現狀的評估,找準人才培養的定位,有計劃、有重點、有階段地進行。
1歷史和現狀
臨床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訓教學在臨床醫學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實訓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多以實訓中心形式探索開設綜合性實訓課或臨床技能課程,旨在加強醫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相對于臨床醫學本科四年理論學習,醫院實習一年;而目前專科教育為在校理論學習時間兩年,醫院實習時間一年,有些學校甚至在學制第二年開設二個月左右的見習時間,完全是本科教育的縮微版。臨床醫學專科教育在學制短、學時壓縮的情況下,各校的教學計劃雖規定實訓課時應不低于總學時的1/3,但大多數學校教學模式依然是理論教學側重面大,而實訓課時實際僅為10%左右,教學計劃執行情況差,故技能訓練內容多放在實習期間進行,但專科學校正規的教學醫院很少,大多為非教學醫院,學生實習期間以自學為主,很少進行專門技能訓練和考核,教學效果很差。此教學模式造成專科醫學生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膚淺,技能操作不規范、不熟練甚至同一種技能操作卻有很多種做法,甚至大相徑庭;畢業后不會正確書寫病歷、不會基本技能操作、不知如何給病人看病、不會開處方等現象。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臨床醫學專科教育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錯位。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定位于:研究型,發展后勁足,就業后在實踐中培養熟練基本技能。此種定位決定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側重于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學生技能培養相對不足,但此種現象目前因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迫使醫學本科教育加大技能培訓力度。而臨床醫學專科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是:為基層、為農村培養技能型、應用性醫學專門人才,即在具有必備的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醫學專科學校的教師大多畢業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在他們的意識中已形成定勢,使得他們不自主地追隨醫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而不著眼于為基層、為農村培養技能型、應用性醫學專門人才,自身定位的不清造成了自身培養目標的錯位(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定位的錯位決定人才培養模式的錯位(即如何培養人),其結果是畢業生質量無法滿足基層、農村醫療工作的需要,直接導致“有學歷沒水平、就業難、醫療糾紛頻出和執業助理醫師通過率低”等現象發生。
2挑戰和機遇
此種現象對于新升格的院校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如沿襲舊路,仍采用本科課程體系,以學科的系統性為主,無法滿足為基層、為農村培養技能型和應用性醫學專門人才的培養要求,既辦不出特色,更實現不了學校跨越式發展。如能正確評估醫學專科實訓教學的歷史和現狀,找準自身定位,將挑戰當作機遇,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課程建設和改革,參照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技能考試標準,打破、優化醫學專科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理論教學注重診斷培養思維,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精講的基礎上,以點帶面,注重面、類的教學而非“病病俱到”;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強調以疾病為中心,與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接軌,打破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等實訓內容各自為戰的現狀,著重培養醫學生臨床診斷能力,確保臨床醫學專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便能使學校走出一條特色鮮明、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3《臨床醫學綜合性技能訓練》的設計編寫
有鑒于此,本課題組力求準確把握教育部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嚴格按照醫療衛生行業職業標準,組織有多年實踐教學經驗的相關人員編寫了《臨床醫學綜合性技能訓練》校本教材,體現了我們對專科醫學教育課程改革思路的探索和設計,使專科醫學教育盡可能跟上21世紀先進的教學模式,為基層、為農村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能型、應用性醫學專門人才。
3.1《臨床醫學綜合性技能訓練》的設計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而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能否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本教材設計理念是突出職業技能主線,強化綜合性、實踐性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融“教、學、練”為一體,培養醫學生的綜合診斷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1],使醫學專科畢業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基層、農村醫療工作需要。本教材設計思路是解決臨床醫學專科課程體系間技能訓練各自為戰的現象,打破課程界限,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為范本,以執業助理醫師技能三站式考試為模板,盡可能與目前醫學專科學校使用的主干教材內容基本配套一致,在總結多年實訓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改革現有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3.2《臨床醫學綜合性技能訓練》的編寫
3.2.1內容選取本教材能根據醫療衛生行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與目前醫學專科學校使用的主干教材內容基本配套一致,能融合主干課程內容,注意緊扣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內容,為學生畢業后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性和適用性較強。
3.2.2內容組織本教材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強調以疾病為中心,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場景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練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臨床醫學綜合性技能訓練》分成三個單元,由“病史采集”、“病例分析”、“體格檢查”組成,“基本技能操作”和“輔助檢查結果判讀”部分融入到疾病中去,每個單元均圍繞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所涉及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內容,體驗臨床實際,使教、學、練更加符合衛生醫療行業特點,針對性、方向性強,方便使用者學習、鞏固和檢測所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在測中學、在測中練、在練中熟的目的。
病史采集、病例分析試題部分,注重培養醫學生正確的診斷思維和診斷順序,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2],在每道試題前設置:①診斷思路。診斷是采集病史的關鍵,診斷錯誤,采集病史就會偏離方向;故回答這類試題時,使用者應學會根據簡要病史快速得出初步診斷及相應的鑒別診斷,確保病史采集有的放矢,不至于臨床誤診、誤治和技能考試丟分過多;②鑒別診斷。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內容以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為主,診斷疾病時應熟記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癥狀、體征及鑒別診斷,做到快速正確診斷;③診斷順序。注意答題時不要漏項,嚴格按格式回答,通過反復的形式訓練,確保使用者學會正確的診斷思維和診斷順序。如男性,45歲,飽餐后突發上腹及腰背部疼痛6h,要求:你作為住院醫師,按照標準住院病歷要求,圍繞以上主訴,應如何詢問該患者現病史及相關病史的內容。首先,定系統疾病,根據“飽餐后突發上腹及腰背部疼痛6h”初步定為消化系統疾病,而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肝炎等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然后,根據特征性臨床表現定“病名”,本例“腰背部疼痛6h”是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故確定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最后,按照“急性胰腺炎”詢問該患者現病史,根據鑒別診斷詢問相關病史。答題格式為:一、問診內容。(一)現病史:①根據主訴詢問;②以主訴為主線的診療經過。(二)相關病史:根據鑒別診斷詢問相關疾病的特征性臨床表現。二、問診技巧。
體格檢查是診斷學的核心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但體格檢查是解讀機體疾病信息的必由之路,全面而重點的體格檢查是醫生做出正確診斷的依據[3]。純理論學習和手法訓練是臨床醫學教育的基本方法,但因與疾病聯系不緊密,學習和練習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在復習時感覺無從下手,手法訓練時只求會做即可,學習中確實做到了“教、學、練”一體,但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成績不令人滿意。基于此種現狀,我們提出:以疾病為中心帶動全面而重點的體格檢查。如急性闌尾炎病人的體格檢查,在全面體格檢查的基礎上,重點完成腹部檢查,嚴格按視診、觸診、叩診、聽診進行,以疾病的檢查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以正確的檢查順序和手法來規范操作步驟,促其反復練習,達到在練中熟的目的。
基本技能操作和輔助檢查結果判讀(包括X線片、心電圖、B型超聲檢查、CT檢查和常見實驗室檢查)不再單列,將其融入到病例分析試題和體格檢查中。
總之,《臨床醫學綜合性技能訓練》不但適用于專科醫學生在校學習、在醫院實習,同時適用于畢業后基礎和社區臨床醫療實踐和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
[參考文獻]
[1] 韓麗,王改蘭. 臨床技能[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0:246.
一、充分認識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一)何謂醫患關系
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是醫患關系,具體的來講就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醫治關系。而著名的醫史學家西格里斯精辟地闡明了“每一個醫學行為始終涉及兩類兩事人:醫生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現代醫學的高度發展更加擴充了醫患者關系這一本制的概念,“醫”已由單純醫治關系擴展為參與醫療活動的醫院全體職工;“患”也由單純求醫者擴展為與其相關的社會關系,它既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屬,又包括病人家屬以外的監護人。
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技術和非醫療技術這兩大關系組成了醫患關系。而在求醫過程中醫務人員與患者的社會、心理等方面的關系,往本文由收集整理往對醫療效果有著無形的作用,從而被稱之為非醫療技術關系。醫生和病人擁有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與合作的關系,這才能進行正常有序的醫療活動。
(二)國外對培養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的情況
1987年英國醫學會在醫生資格的考試內容里添加了醫生交往能力的評估。1989年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在福岡宣言上指出:“所有醫生都必須學會交流和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共鳴(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1]。1993年英國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提出:“21世紀所期望的醫師應該是交流的專家,有判斷力的思想家,主動的終身學習者,信息專家,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流行病學和行為醫學的應用者,衛生小組的管理者,社會的支持者和初級保健的提供者。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五星級的醫生(five star)應該是保健提供者、交際家、決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區領導者、服務管理者。世界醫學峰會也對醫師提出了應具備交際能力的要求”[2]。通過對國外醫學教育的研究證實了,國外很早就開始了對臨床醫學生與病人溝通能力的培養,而有效的醫患溝通能明顯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三)目前國內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現狀。
在我國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以及醫療侵權使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提出,一種新的醫患關系在逐步確立。改變了以往高等醫學教育對臨床醫學生只注重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培養,更加重視了醫患溝通能力與服務理念的培養。當前的臨床情況是比較復雜的人際關系,讓部分臨床醫學生因缺乏與病人溝通的心理準備而無所適從;臨床醫學生在與病人交談中常表現出膽怯、拘謹、緊張等情緒狀態,普遍存在著自信心不足。從而不能準確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和需求,又加上在醫患溝通的技巧上缺乏相應的策略,造成了醫患溝通不流暢,易發生非醫療性的醫患糾紛。不良的醫患關系不僅影響了臨床醫學生的實習效果,而且還損害了臨床醫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開設多樣化課程加強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
(一)目前國內外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模式
在西方醫學院校中對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具有悠久的歷史。開設了醫患溝通的專業課程。“如在英國的許多醫學院校有醫患溝通、醫生與病人相處的能力及如何告訴病人壞消息、情商教育等課程。在美國的醫學院校普遍開設了與病人溝通、病人、醫患溝通的藝術等課程”[3]。
當前,我國無論是校內的醫學教育還是工作后的醫學繼續教育,其中涉到及醫患溝通的內容非常有限,不僅重點不突出學時少,而且涉及的醫學法學、醫學心理學等學科只能作為選修課程來開設。使得臨床醫學生對醫患溝通方面的知識與技巧掌握不足,沒有真正做到對臨床醫學生嚴格、系統、科學的培訓,這是醫學教育體系所存在的缺陷。所以醫患溝通的培養必須要融入到醫學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在原有的教學計劃中增設相關醫患溝通技能的課程。
(二)增設相關的基礎課程或增加相關課程的內容
1、醫學倫理學
古人云:“醫者父母心”,這是人類社會對醫生醫德的一個永恒的要求。在臨床醫學生中應開展社會主義的愛心教育、良心教育、生命價值理論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金錢觀,增強臨床醫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奠定良好的醫療品德基礎。
2、醫學法律法規
針對目前醫學院校對臨床醫學生法律知識教育普遍滯后于專業知識教育,出現了臨床醫學生法律意識淡漠的現狀,我們要進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強化學生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培養防范醫療糾紛意識,避免糾紛的措施,使學生不僅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規的知識。
3、醫學心理學
在面對病人及其家屬進一步詢問時,往往由于臨床醫學的畏懼情緒,容易出現怕說錯話、做錯事、不信任、被輕視等心理問題。我們要從多方面入手積極開展臨床醫學生的心理輔導和職業教育工作。因此在醫學心理學的內容中要涉及醫患溝通的心理學知識、原理、技能、心理疏導等理論課程建設。從而加強臨床醫學生自信心,增強社會人文素質培養。
(三)開設形式多樣的臨床帶教
臨床醫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需要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科學的教學計劃。在臨床帶教中,教師除了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應重視醫患溝通能力的傳授,教師的言傳身教有很強的示范效果,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難以企及的。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積極研究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使學生在溝通中能夠重視非語言性的信號,能夠得到更準確的信息,最終達到提高醫患溝通的能力。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培養臨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
首先,開設臨床醫學生實習前的崗前培訓,進行醫德醫風、文明服務、醫療制度、技術操作規范等醫療安全教育。使學生增強服務意識,強化醫療法制觀念,達到認識和規范上的統一。盡快適應臨床上的工作與學習。
其次,定期舉辦對臨床相關的“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訓”的專題報告和講座,在查房時帶教老師可根據本科室的專業特點,主動將可能會產生的醫患溝通問題,讓實習學生利用設置好的技巧去與患者溝通,查房完畢后給予點評并及時總結。
最后,可以通過講座示范的方式,邀請醫院的專家及領導,針對典型的醫患糾紛案例進行專題講解。其中包括醫患溝通的技巧、醫療法律和醫療糾紛防范等,幫助臨床醫學生認清當前的醫療形勢,建立良好醫患溝通意識,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依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來開展形式多樣的臨床活動。并鼓勵師生充分利用學校和醫院的資源,開展辯論賽、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活動。
三級預防保健網是以縣級綜合性醫院為龍頭,以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網底,結合實施醫療、預防及保健等各項衛生工作措施,配套齊全、功能完備、運轉協調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1],是我國衛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預防保健工作的關鍵,是落實各項預防保健措施的組織保障[2]。以居民的健康需求為依據,結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通過充實人員,健全政策,提高服務水平等方式不斷加強完善三級預防保健網建設,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是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公共衛生服務的保障[3]。針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需求,我校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臨床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使臨床專業的學生既能掌握提供醫療服務的基本技能,又懂得如何開展臨床預防醫學。我校針對臨床專業醫學生開設的預防醫學教學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通過非授課教師出題的方式避免知識點學習盲區。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分為臨床醫學本科班、臨床醫學(生殖方向)本科班、臨床醫學(婦幼保健方向)本科班,我校針對所有臨床專業的學生都開設了預防醫學課程,教材選擇的是供臨床醫學使用的全國規劃統編教材,教學大綱是針對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要求以及臨床醫學生就業需求制訂的。因開設期班不同,授課教師不同,授課水平以及學生接受程度會有所差異。因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可能存在盲區或者漏學的知識點。知識的考核不是要刁難學生,而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考核反饋學習的情況,了解還有那些知識沒有掌握。為了實現均質化培養學生的目的,讓所有臨床專業學生都能達到培養要求,我們采取了由非授課教師出題的方式,同時對所有臨床專業授課期班進行考核,在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監督教師的教學效果。
其次,修改考核形式以提高臨床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預防醫學這門課程是臨床專業的必修課程,傳統考核方式為考查,因缺少考試的督促,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此外,這門課程需開設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本學習結束之后,即在第八學期給臨床專業的學生開設預防醫學,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預防醫學這門課程不是臨床專業的專業課程,無需認真學習。而且第八學期也是臨床專業學生即將面臨畢業實習和考研的關鍵時期,學生受就業和考研的雙重壓力,精力和心思根本沒放在預防醫學這門課程的學習上,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認知程度,我校將預防醫學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修改榭際鑰緯蹋讓臨床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預防醫學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臨床專業學生對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認知發生了轉變:從傳統的“醫-病-藥(或手術)”為主的單純治療型服務型模式轉向為“群眾-預防-保健-健康促進”服務模式,從個體被動服務轉向為主動服務[4];認識到環境與健康的關系;了解到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及發展前景。學生的擇業不再局限于大城市和大醫院,許多學生認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有發展前景。學生認知觀念的轉變,有利于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更有利于三級預防保健網的建設和完善。
再者,開設實驗課程,從感官上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果。最初制訂的教學大綱中未設置實驗課程,學生對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的內容無法當堂消化,及時理解吸收,最終也無法實現靈活運用。為了提高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提升教學效果,將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同時增加了實驗課程,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配套執行,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保障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將實驗課程的完成程度也算入期末考試成績中。此外,在理論授課過程中還增加了課堂討論環節,在課后增加了課后作業,通過學習小組討論案例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課堂教學的印象,督促學生重視預防醫學這門課程的學習。
近年來,我校加大了對臨床專業預防醫學教學的投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及時修訂教學大綱,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實踐,總結經驗教訓,強化臨床專業學生掌握預防醫學的技能,保障了臨床專業學生的培養水平,為臨床醫學生就業拓寬了道路。
參 考 文 獻
[1] 李士雪,劉興柱,袁長海,等.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衛生經濟,1996,15(7):15-18.
[摘要] 目的 了解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對臨床技能操作的掌握情況,為以后的臨床教學方法改革提供指導。方法 以實習醫院為單位分組,采用excel 2003對各級學生成績標化處理,運用SPSS 18.0進行學生成績進行統計描述和均數分析。結果 三組教學醫院在總成績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03,P<0.05),SNK法作兩兩比較得到,第三組總評成績>第二組總評成績>第一組總評成績。K-W H檢驗分別對不同科目的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得到,三組教學醫院在兒科的考核成績有統計學意義(χ2=5.155,P<0.05),在內科(χ2=2.914,P>0.05)、外科(χ2=0.841,P>0.05)、婦產科(χ2=2.7,P>0.05)、傳染科(χ2=0.071,P>0.05)的考核上均沒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學生在各學科診療計劃和提問環節得分率普遍低于其他考核項目,各教學醫院應以本次中期考核技能評估為契機,總結臨床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予以解決處理。
[
關鍵詞 ] 臨床醫學;技能考核;考試成績
[中圖分類號] R44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b)-0052-03
臨床技能是指學生通過臨床實踐而形成能夠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1],我校連續20多年堅持對學生實習一階段后在臨床實踐中系統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基本技能操作是否規范等情況進行考核,本文僅通過對09級五年制臨床專業學生中期技能考核結果的分析研究,以發現學生在具體考核項目上的不足同時通過座談會的反饋評估各教學醫院對實習學生的指導情況,從而為今后的臨床實習教學和各教學醫院的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3年11月—12月對我院在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等11所承擔臨床實習任務的教學醫院實習的09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的學生(共計348人),分科目分別進行了實習操作技能的考核和實習情況問卷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實習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的實習安排、帶教方法等。資料主要來源于本次臨床中期考核各科目的考核成績和實習情況調查問卷。
1.2考核內容與方法
為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由各教學醫院抽派專家組成專家組在各實習基地巡回考核,每位學生由抽簽的方式考核一個項目。考核工作還包括:學生填寫“臨床實習質量調查表”,組織帶教老師與實習學生的座談會,了解具體教學情況,并聽取各教學醫院的臨床教學工作的匯報以及檢查臨床實習教學活動記錄本。具體學科考核內容主要有: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入院記錄書寫和提問環節,各科目分數以百分數計,各考核項目所占分數見表1。
1.3統計學方法
以實習醫院為單位分組,采用excel 2003對各級學生成績標化處理,運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描述和均數分析,均數之間比較先進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如滿足正態且方差齊性,則運用t檢驗(2個均數)或方差分析(多個均數),如不滿足,先進行數據轉換,數據轉換也不符合,則使用Kruskal-Wallis H檢驗,倆倆比較用SNK法(滿足方差齊性)或Games-Howell法(不滿足方差齊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核成績總體描述,參加實習中期考核的學生應考348人,實考344人,其中含外籍參考學生5名,因人數較少故未納入評估。考核總平均成績為82.71,各教學醫院各科目具體得分見表2。
2.2
運用方差分析分別對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得出,三組教學醫院在總成績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03,P<0.05),SNK法作兩兩比較得到,第三組總評成績>第二組總評成績>第一組總評成績。同時運用K-W H檢驗分別對不同科目的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得到,三組教學醫院在兒科的考核成績有統計學意義(χ2=5.155,P<0.05),在內科(χ2=2.914,P>0.05)、外科(χ2=0.841,P>0.05)、婦產科(χ2=2.7,P>0.05)、傳染科(χ2=0.071,P>0.05)的考核上均沒有統計學意義。各學科分項得分情況見表3。
3討論
臨床教學工作對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扎實臨床技能、良好職業素質至關重要,中期技能考核作為檢查學生實習期間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2],不僅可以發現教學醫院在教學方法中的偏差,同時也為在校期間臨床課程的教學提供指導。
3.1考核結果分析
在表3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診療計劃和提問環節得分明顯低于其他項目,表2 顯示了在本次臨床中期技能考核中兒科各教學醫院之間的差異較大(P<0.05),而傳染科的考核成績各教學醫院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它的成績明顯低于其他的科目。綜合2011—2013三年間的臨床中期技能考核成績可以看出兒科及傳染科的得分一直低于其他的考核項目,而這兩科主要在診療計劃及提問環節得分很低。各科的專家都提到實習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扎實,在病史采集方面不規范,對疾病診斷有關的陰性病史經常忽略,系統性不強,對伴隨癥狀及有鑒別意義的癥狀不能準確獲取;在病史詢問時臨床思維缺乏,語言表達不精準,與患者溝通能力有待提高。體格檢查中主要問題表現為檢查手法不規范,定位不準確,如心臟叩診的力度掌握,淋巴結的觸診、神經反射的檢查方法,操作不熟練[3]。在問卷調查中,有些學生認為帶教老師管理病種單一,不利于全面的學習;在實習過程中具體管床制度不規范,科室內關于疑難病例、典型病例開展的病例討論不多;實習安排與畢業生考研復習時間重疊,使得學生對臨床實習的重視程度降低,臨床實習的積極性不高[4]。但在發展中的醫療環境中,提高實習生的技能水平尤為重要,高等醫學教育以培養基礎扎實、操作嫻熟的醫學人才為目標,臨床中期考核是實現我校完成臨床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在考核中發現實習生的不足有利于在后續的臨床教學和低年級的理論教學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2 實施臨床中期技能考核的必要性
隨著國內醫學院校對臨床醫學生培養方式的不斷發展和臨床醫學專業自身實踐性的要求一直推動著我國各醫學院校的教學活動。各醫學院校始終將模擬臨床技能考核作為培養臨床專業學生臨床技能的手段,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臨床技能考核,我校將臨床中期技能考核與OSCE考核結合起來實現對臨床專業醫學生的培養。從長遠來看,類似的技能考核有助于學生對規范化的技能的學習和各科室常規診療方法的掌握,同時也可以為各教學醫院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提供導向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及國內外的醫學教育專家對醫學生教學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如翻轉課堂、PBL教學方法、病例討論式教學等,更多的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剛進入臨床階段醫學生對一些基本的操作十分的陌生,中期技能考核是在醫學生對臨床常規操作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基礎上予以規范,能及時的發現醫學生的技能操作誤區,對醫學生的職業素養至關重要,需要在不斷的總結自身的經驗并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的臨床教學質量控制體系。
3.3加強臨床技能教學的措施
完善臨床實習基地評估指標的建立,教學醫院應強化教學意識,從中期技能考核反饋中發現學生臨床實踐學習中的誤區,改進教學方法,定期舉行教學查房、專題講座及術前討論、典型病例討論等教學活動。帶教老師應指導學生書寫病歷、常規診療計劃的完成以及掌握常規用藥的劑量、用法。訓練實習醫生有順序、系統、完整的開展體格檢查等基本臨床技能操作[5]。
對于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的監管,中期的考核是為了及時的發現實習教學中存在的難點,以規范后期的臨床教學工作[6]。在校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和技能考核僅僅靠這一種考核方式是極為單薄的,應以實習醫院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為平臺,結合多站式考核和臨床教學中的PBL教學方法的推廣,以健全我校校外基地的建設和規范各教學醫院臨床教學行為,提高臨床專業醫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4 總結
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的情況對培養優秀醫學人才有深刻的影響,臨床技能考核作為一種評估方式所反映出的臨床實踐活動學習中的問題需要各教學醫院、學校、實習學生的共同努力,不斷總結經驗不足,同時也應該不斷的完善臨床技能考核的形式和指標,為以后的臨床技能教學提供指導[7]。
[
參考文獻]
[1]劉成玉,王巖青,葉志宏.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技能考核結果與分析[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1,45(1):73-75.
[2]孫梯業,朱錫光,陳自強,顏偉.我院醫學生臨床技能考核結果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2,15(1):37-39.
[3]謝肇,趙永亮,孫梯業,朱錫光,陳自強,顏偉.臨床醫學專業臨床技能考核結果與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2):35-37.
[4]宋文延,黃濤,楊金玲,等.實習學生出科模擬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2:11-12.
[5]付婷輝,張璐,張寶珍等.婦產科住院醫師第一階段臨床技能考核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2),111-1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經審核準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學士學位。”
一般而言,畢業論文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理論特長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它分為論文準備、課題研究和論文完成三個階段,具體包括查閱資料、選定題目、撰寫提綱、實驗研究、論文撰寫等幾個主要環節,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有團結協作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隨著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在大量的精品課程不斷涌現的同時,畢業論文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畢業論文的結構體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畢業論文的實踐中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畢業論文的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已成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一、當前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因素:
我院有計劃內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500余人,擴招后的招生對象雖然面向全國,但生源主要來自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分別為回、藏、蒙、滿、東鄉、裕古、土族、維吾爾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習慣、生活習慣的特點、使它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實踐能力方面,甚至語言方面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另外在大學期間,幾乎所有的大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保證英語四、六級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提高,特別是在做畢業論文時,許多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基本實踐技能、獨立思維能力、論文的寫作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參差不齊的現象,同時由于畢業論文完成時間有限,所以大多數學生只是臨時抱佛腳,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證。
2.教師的因素:
近年來,由于我院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長,因此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加之教師還要承擔其他教學、科研等任務,勢必造成指導教師短期內教學工作量的洪峰,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小題大做,研究內容雷同的現象,以至于有的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仍不夠認真,投入不足,從而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盡管院校為了確保畢業論文質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由中級職稱以上教師負責的指導小組等,但由于畢業論文時間過于集中,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不能放開選題外,還表現在指導教師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是要求學生按照他的思路去研究、構思。這種指導方法是理論教學中的以教師中心的思想在實踐教學中的延續,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創造熱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不敢獨自涉獵新的研究領域,這也是畢業論文質量難以提高的一個原因[1-2]。
3.其他的因素:
近年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連續增加,而教學資源的投入又相對滯后,因此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一些實驗室的場地和設施明顯不到位,從而限制了本科畢業論文的進行和質量。
最近幾年學生考研和就業壓力對畢業論文造成不小的沖擊。據調查,有些班級考研人數比例達到一半以上,競爭日益激烈,考研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畢業生擇業在時間上正好與畢業論文重合,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好工作, 有些就把畢業論文放到了從屬位置,對論文的實驗工作投入明顯不足。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崗,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3-4]。
二、民族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新形式探索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規定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三基)”進行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提高獨立工作能力,達到培養我院醫學生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畢業論文工作,學生應掌握檢索文獻、撰寫綜述、課題設計、收集資料和撰寫論文的基本程序與臨床綜合實踐能力,具備從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據我校的具體特點以及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論文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畢業病歷,其基本內容按順序包括《任務書》《指導教師評閱書》《誠信聲明》《畢業病歷正文》《評閱教師評閱書》《答辯書》;
1.為了加強管理,提高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病歷的質量,根據我校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訂《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病歷工作管理暫行相關要求》;
2.為了使我院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畢業病歷的運行過程程序化、規范化、常規化,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畢業病歷流程圖》;
3.依據選題指南在指導教師的監督下完成《任務書》的填寫:
同學們可在實習醫院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同時參考我院提供的“選題指南”確定畢業病歷題目,畢業病歷的選題一般從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出發,滿足大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選題確定后原則上不得更改,確需更改的,需經指導教師認可。學生根據指導教師下達的《任務書》,認真查閱文獻資料,制定研究、實踐方案,收集臨床病例,進行畢業病歷的撰寫準備工作。
4.指導教師完成《指導教師評閱書》的填寫:
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畢業病歷進展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及時調整,以確保畢業病歷的質量,畢業病歷完成后,指導教師或指導醫師對學生寫好的畢業病歷應仔細審閱,認真寫出初稿評語,做出恰當評價,提出優點和不足,提出評分意見,然后指導教師畢業病歷應與學生一起,充分討論修改和總結工作。
5.學生認真撰寫《畢業病歷正文》:
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充分利用畢業病歷這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所選定的某個疾病進行系統問診、收集病史、體格檢查、初步診斷、鑒別診斷和診療計劃等,讓學生通過畢業病歷撰寫,在上述基本程序與方法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
同時學生應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完成畢業病歷,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禁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學生要簽署誠信聲明,文責自負。
6.評閱教師完成《評閱教師評閱書》的填寫:
答辯委員會指派具有資格的教師評閱學生的畢業病歷,評閱教師依據“畢業病歷的基本內容和格式要求”評閱畢業病歷內容是否“正確、完整、全面、嚴密”,同時評閱教師依據“評閱教師評閱書”基本要求評閱畢業病歷學術水平和撰寫質量如何,文字表達、專業術語及綜合分析的水平。
7.答辯委員會完成對該畢業病歷的答辯程序:
在主管教學院長負責之下,成立答辯委員會,同時要組成答辯小組,答辯小組按照專業分為內科組、外科組、兒科組和婦產科組,每組有3-5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和1名答辯秘書組成。畢業病歷答辯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其他教師、學生均可自愿出席。答辯程序主要包括:學生陳述答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答辯秘書負責記錄答辯小組評定等級答辯小組組長作簡短的答辯評價,上述答辯的主要過程原則上應在30分鐘內完成,通過答辯以觀察和掌握學生對答辯委員所提問題的理解是否透徹、專業知識掌握情況、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等諸方面的情況。
通過對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建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畢業病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充分利用畢業病歷這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畢業病歷的撰寫,在病歷書寫、查閱文獻資料、收集臨床病例、改善醫患溝通、制定實踐方案、增加對該疾病的見解及認識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和提高。因此做好畢業病歷的理論和實踐工作,對提高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臨床工作作風和實際臨床工作能力,對全面提高我校醫學院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學士學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畢業病歷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韓玉志。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12,(9):78-79;
[2]鄒吉高,嚴贊開。關于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若干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