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22: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內科學習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質量關乎“百科之母”——語文的基石,也關涉“人生之始”——小學兒童的發展根本。作為小學職前教師,應當知道語文教育的神圣使命,應當知道語文教師的崇高職責。本課程是《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課程模塊中所規定的小學教師培養課程,是教育學和小學語文教育這一具體學科結緣而生的一種理論性、技能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學科課程,是信息化和時代化發展的要求,是為高等師范院校(系)小學教育專業所開設的、用來培養高素質小學語文教師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在現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夠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特色的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因此,對于承擔《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教學的教師而言,需要有科學化的思維、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場,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專門研究。
1 課程內容體系說明
本課程內容共有7章28節,其中涵蓋三個層面的基本內容:第一個層面為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通論(1、2、3、6章),涉及內容包括“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概說”、“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原理和文化通識”、“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流程系統”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藝術”等;第二個層面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分論(4、5兩章),其中包括“小學語文模塊教學設計”和“小學語文特殊文體的教學設計”兩個方面;第三個層面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中的拓展性學習內容,即本課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師語文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述略(第7章)。
上述內容也可以分為緒論、總論—分論—總論、補論三部分。
第一章為緒論,分四個節次,分別概論學科本身的起源流變、學科定位及特定價值、教材資源生成及課程特點、要求,相當于課程譜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說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總論,是從事實層面、價值層面著眼,解決課程內涵“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
第四章和第五章為分論,談及五大模塊和特定文體的教學設計,重點轉向技術層面,因為要解決“怎么辦”的實際問題。第六章是探究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兩章具體的教學,轉向探究語文教學設計的一般規律。
第七章是補論,原來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師的語文教育主張和教學設計藝術,既是當代語文教學的根基,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現實標桿,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汲取本土母語教學的優良傳統和精髓,返本開新,學新知新,啟迪智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結構示意圖:
2 教師教學要求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性、技能性與實踐性并重的課程,根據學科教學論的教學實際,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把這門課當成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論或教學設計原理來講,勢必會削弱實踐教學和技術操作。二是重實踐輕理論,教師讓學生輪番登臺試講,讓學生自主體驗,但缺乏理論高度。學生很快能成為一個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為一個人才的理論功底。三是齊頭并進但淺嘗輒止。從形式上完成了一門課程:記憶幾個概念,背誦幾個原理,實踐課程撒手不管。鑒于以往的教學慣性和教育弊端,我們認為該課程教學既要注重教學設計基本理論與規律的教學,又要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學習品析精品教學案例,組織進行課堂討論,并通過單項和整體教學設計,不同模塊、不同文體的教學設計以及備課(包括撰寫教案)、說課、講課、評課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語文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因此,本課程應主要結合信息技術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學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案例研究法、模擬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演練實踐法等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在教師職前教育學科設置上贏得了獨立的一席,在教育實踐中能否站穩,關鍵取決于教育研究和教學成果。要把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置于基礎科學的地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跨學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理論,吸收語言學、文章學、修辭學、邏輯學、文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等相鄰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多視角、多側面地豐富和充實自己,在學科整合和“智力雜交”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同時,還要學習國外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吸收現實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和語文教學研究的優秀成果,運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等實驗科學的思維方法,利用電化教育、多媒體介質和網絡教育的優勢,形成嶄新的、適切的、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理論體系和應用技術。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之根必須深扎在中國的土地上,體現中國語文教育的特點。發掘和整理語文教育的理論遺產和特色設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尊重和研究漢語文教育從古至今的教學經驗,諸如“文道統一”、“讀寫結合”、“啟發誘導”、“口誦心惟”、“知行轉化”、“自力求實”、“情感熏陶”、“讀書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觀地總結語文教育的規律,進而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設計。
3 學習建議
本課程的學習,首先要掌握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原理、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流程系統、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主要方法與技巧等等。同時還要很好掌握小學語文課程中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模塊教學設計的特點、方法與要求,更要掌握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寓言、神話傳說、古詩文、歌謠與兒童詩之類特殊文體的教學設計特征與要求。另外,要借助網絡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資源,搜集了解當代小學語文教學名家名師、各種流派關于語文教學主張、教學設計特點和基本經驗,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吸取其中精華部分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時,要及時完整地完成相關作業和各種訓練項目,如理論分析應用題、案例學習分析題、教學設計和教案撰寫以及說課講課等活動,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具體來講,有如下幾個方面:
(1)重視課程理論的指導意義,整體把握本課程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層面,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還可以為技能訓練和教學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利用多媒體技術及時認真地觀看教學錄像、學習教學案例,積極參加校內外觀摩學習活動,并能在此類學習活動中做到眼、耳、手、腦并用,善于從別人的教學實踐中獲取經驗,感受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真諦。
(3)積極踴躍地參加教學設計、教案撰寫、說課講課、聽課評課等各項技能訓練活動,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訓練中獲取技能,在訓練中鞏固技能、在訓練中提高技能。
(4)積極主動地參加見習活動,主動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拜師求教,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方案的再設計,并嘗試進行真實課堂的教學活動。
化學是林業院校最重要的基礎課程,大學一年級常開設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在1999年以前的教學中,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分為兩期授課,各門課程自身的系統性和規律性也得到了充分重視,但課程之間相互協調不夠,兩門課程之間有重復的內容。
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中,提出了在林業院校建立多層次化學課程體系的設想。第一層次是基礎化學,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實驗等四門課程。理論課教學以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主線,適當拓寬知識面,簡要介紹化學科學的新進展,特別是林業科學、生命科學中與化學相關的新進展;實驗課以操作訓練為主,以定量內容為主,加強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第二層次是中級化學,包括物理化學、儀器分析,中級化學實驗、現代化學進展等若干門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生在完成基礎化學層次的學業之后,再繼續學習中級化學課程,較深入地學習化學理論,并受到較嚴格的綜合實驗訓練,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多種儀器的使用。第三層次是有關學科的一些專業課程和某些研究生的課程。
這種改革的思路已經納入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即“高等農林院校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04-8) ”課題[1-3]。開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就是這項改革中的一個重大步驟,對原有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的體系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對教學內容作了較多的增刪和重新組合,最終由北京林業大學擬定了教學大綱,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編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最近兩年,我們在林學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內容的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將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溶液、膠體、化學熱力學、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物質結構等內容。第二部分是溶液中的平衡及應用,重點是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第三部分是現代測試方法,只講授電勢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對儀器分析進行簡單介紹。與原有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兩門課程相比較,理論課講授減少了約20學時,刪除了晶體場理論、電子互斥理論等過于難深的內容。根據林業院校的特點,增加了生物無機化學簡介、稀土元素在農業上的應用、納米材料等內容。
2 講課中注意前后呼應,讓學生舉一反三
例如講化學平衡時講清多重平衡的條件及影響因素,則學生可以自己解決溶液中幾種平衡相互影響的問題。又如對滴定曲線,重點講清酸堿滴定曲線,而配位滴定曲線和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就不再詳細講授,讓學生自己分析計算,自己繪制。在教材中,將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的內容安排在前后章,教學時結合在一起講授。一方面將化學平衡的原理直接用于分析測定,另一方面也讓學生了解在遇到實際問
題時,如何綜合運用化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 提高教學的層次與視點
例如講授膠體時,提及宇航保溫用品“輕如煙”的固體。講Gibbs公式時,讓學生自己判斷Gibbs函數變與焓、熵和溫度的關系,并判斷化學反應的自發性,加深對Gibbs函數變判據化學反應自發性的理解,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記硬背。又如過去無機化學中講雜化軌道理論,講分子間作用力等時,基本上局限于無機化合物,現在則提及有機物的雜化現象,在講分子間力時,把有機同系物熔沸點的變化規律也涵蓋進來,使學生了解到化學科學的完整性,了解到這些規律無論對無機化合物或是有機化合物都同樣適用。又如關于酸堿平衡,過去重點講授電離理論,介紹質子理論,現在將改為重點講授質子理論,并用質子理論函蓋電離理論,提高了學生的視點。
4 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教學內容的確定
與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南林學院和浙江林學院相關教師共同商討,經過對以往教學內容的總結,新的教學內容和新教材的章節順序確定為:
第一章溶液和膠體:溶液濃度,稀溶液的依數性,膠體溶液,表面現象
第二章化學反應的基礎理論:焓、熵、自由能,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第三章分析化學概論: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有效數字,誤差,有限數據的統計處理,滴定分析計算,儀器分析簡介
第四章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酸堿質子理論,酸堿溶液pH值計算,緩沖溶液,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與溶解
第五章酸堿滴定法:酸堿滴定曲線,酸堿指示劑,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酸堿滴定法的應用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組成與命名,配位平衡,螯合物,配合物的應用
第八章配位滴定法:EDTA的性質,配位滴定曲線,金屬指示劑,配位滴定法的應用
第九章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與電極電勢,元素電勢圖
第十章氧化還原滴定與電勢分析法:條件電勢,氧化還原滴定曲線,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方法,電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膜電勢,電勢分析的定量方法
第十一章物質結構簡介:原子結構,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分子間力與氫鍵
第十二章生命元素選述
第十三章分光光度分析法:物質與光的作用,光吸收定律,偏離光吸收定律的原因,分光光度法的應用第十四章化學與社會:化學和環境,化學和生命體,稀土與農林業,化學與納米材料
與上一屆高等林業院校合編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16開,約600頁)比較,按以上內容新編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其篇幅減少了約二分之一[4]。
5 改革實驗課的教學
化學是實驗科學。在教學改革的方案中,獨立設置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實驗不再是理論課的附屬和驗證。實驗課以訓練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為主,增加操作實驗和綜合實驗。實驗內容較密切地聯系生產和科研實際,依照化學課程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基本操作的規范,適當增加了有利于培養實驗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綜合能力的制備實驗、常數測定實驗和設計實驗,壓縮了部分驗證性的試管實驗。在設計實驗中要求學生從查閱資料開始,自己擬定實驗方案,并提交完整的報告,這種訓練方法,學生不再是按照實驗教材“照方抓藥”,而是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學生都非常感興趣,都投入很大的精力來完成設計實驗。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內容改革實踐,不斷修改完善, 學生的知識更寬,實驗室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薔蕾. 編寫“面向21世紀教材——《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思考和體會[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01.6: 29, 55
這些學者與教師對計量經濟學教學工作改善所做的有益探索對改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無疑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但在針對授課對象為工科背景的普通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如何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業表現?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怎樣才能對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具有較高的保持率并把所學計量模型有效遷移到實際經濟情境中去發現和解決身邊的經濟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對計量經濟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鑒于此,我們根據多年的計量經濟學教學經驗,對普通工科院校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教學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對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優化問題嘗試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做一個有益的補充。
一、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
( 一) 學生對先修課程知識有效遷移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
計量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有機結合的一門經濟學課程,其先修課程包括宏微觀經濟學、統計學、高數和線性代數等課程。盡管高校在大學一、二年級給本科生都開設過這些課程,但大部分學生不能把這些課程所學的知識有效地遷移到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上來。根據我們對該門課程的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表明這種知識的有效遷移并不成功,表現在教師在講解計量經濟學課程時涉及到的有關先修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思路,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此的反應經常不是忘記就是模糊不清。例如在講解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參數估計時要用到線性代數矩陣運算知識,教師認為學生已經先修過這部分內容,于是便把這些知識點直接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對模型進行推演講解,但是大部分學生卻常常對矩陣的秩、逆運算等概念和公式理解不到位,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感到困惑茫然。這種學生在先修課程結束后對已獲知識的低保持率無疑對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 二) 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計量經濟學課程性質之間的矛盾
計量經濟學課程從課程性質來看既是一門理論課程更是一門實踐課程,干中學的性質決定了學習和掌握這門課程要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要想較好地理解和把握這門課程,不僅要有一定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和數學基礎,去學習和嘗試使用基本數理經濟學理論和方法,通過現有的經濟學模型去理解、思考經濟問題;而且還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也就是學生必須要針對具體現實的經濟問題,按照科學的步驟和程序,學會在相關網站上查找、收集和處理數據,使用計量經濟學相關的軟件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和課程設計。這種既強調學生要學會運用基本理論工具分析經濟問題,又強調實際動手處理數據、建立模型和用計量軟件來完成教科書上的習題和例題的能力與當前多數學生在考試前兩周突擊背書的學習和考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學生還是沿襲背題背書的模式來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不僅得不到理想的考試成績,而且還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無所適從、焦慮厭學的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及時糾正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方式和端正學習態度,那么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 三) 采用的教材難度與學生對知識點接受能力之間的矛盾
教材內容難度適中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把握和接受程度。目前國內綜合性院校和財經院校普遍采用的計量經濟學教材對于以工科為背景的普通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知識難度較大,盡管教材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部分進行刪節和微調,但是學生還是對教材內容中多處以矩陣推導與運算為核心的計量模型參數估計與檢驗內容的學習感到普遍吃力,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材本身產生畏難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大學一二年級所學過的線性代數、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點的低保持率和遷移率,使得學生一開始對計量經濟學關鍵知識點的接受和把握程度較差,隨著教師課堂講授知識點的增多,內容不斷的日積月累,使得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產生畏難,甚至厭學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優化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
( 一) 教學內容安排上要做到科學合理
科學合理是指教學內容安排既要符合計量經濟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符合授課學生實際知識基礎,要做到講解的教學內容針對授課學生更加明確有效。盡管不同的院校對《計量經濟學》學時安排不同,但基本上都在48 學時到64 學時之間。如果安排在48 學時,由于課時的限制,我們一般給學生講到聯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這一章。但是通過實際授課和參加各種教學交流研討會,我們認識到要講解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這一章的重要性。這一章主要包含的內容有: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類型設定、總體回歸模型設定、應用模型函數關系的設定、計量經濟學模型中變量性質設定,這些內容對于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把握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與應用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此,我們重新編排了教學計劃,把這一章安排了4 個學時,對其他章節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刪減。針對李子奈老師教材的《計量經濟學》( 第三版),我們把主要課時重點放在了經典單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放寬基本假定的模型、以及虛擬變量和滯后變量模型的專門問題上,同時對教學內容中運用矩陣描述、推導和證明的過程進行了適當的刪節。我們還安排了4 個學時的計量經濟學軟件課程,主要給學生講解和練習Eviews 軟件,同時,由于R 軟件是免費開源軟件,我們安排了一課時初步講解R 軟件的下載、安裝以及部分程序的使用,以啟發和引導學生對R 軟件進行自學。
( 二) 要注重計量經濟學教學方式方法的科學性
教學方式方法是為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服務的,教學方式方法包含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其中教師的教法處于主導地位。教學方式方法的科學性是指能夠有效地服務于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與同行的交流,我們認為針對計量經濟學學科的性質,要重視對計量經濟學模型建立的原理、思路和重點的講解,不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計量模型建立和公式的數學推導上。同時,在計量經濟學授課原則的把握上,一定要把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學課程,而不是一門數學課程講解。作為授課教師,要清楚地理解計量經濟學課程是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三門課程的有機結合,其課程實質是一門經濟學課程。自己過去教學在習慣上總是試圖把計量經濟學模型建立的細節和公式推導過程給學生講解清楚,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模型,以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但是,從多年的教學實踐效果表明這種想法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尤其是概率論和線性代數基礎參差不齊,使部分學生對模型推導不感興趣,降低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同時,過分注重于模型的推導使得學生把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看成數學課程,而不是經濟學課程,偏離了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目的與宗旨。因此,在給學生講解計量經濟學模型時,要有目的地選擇要重點講解的模型,在授課過程中注重把建立模型的思路、原理與重點講解清楚,同時強調模型成立的假設條件與模型使用的經濟學含義。對于部分數學推導比較復雜的模型,把思路講清楚后,針對模型的數學推導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課下去思考,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解決難題的能力。
( 三) 要注重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特殊細節的處理
18號第一次聽到有病人稱呼我為醫生,這是我最開心的。晚上加班,收了一個腦出血的病人,到病房的時候已經昏迷了。和老師一起忙綠著,那一晚我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我沒有選錯,讓我有一種成就感。就像心術里說的一樣:人這一生有三樣東西是最不能缺少的,那就是信、望、愛,在那晚我看到了。看到那個病人的家人泣不成聲,我哭了。
19號,早上查了房過后,便和老師去做了胃鏡,了解了做胃鏡的全過程,自己還親自嘗試了。我想說,師父人真的很好,躺在病床上她看出我很害怕,一直在旁邊鼓勵我。下午我自己到了病房查房,第一次向病人問病史,其中還有一個阿姨夸我很細心,讓我樂呵了半天。
20號,看到一個腹水的病人,接著看另一個老師做了腹腔穿刺。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1.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以求知為目標,從知識的獲取中得到滿足,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這種內驅力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有賴于后天的培養與激發。
2.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學生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本身,而是把學業成就看作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這種愿望可以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以贏得相當的地位,是一種間接的學習需要,屬于外部動機。
3.附屬內驅力,是指通過順從、聽話,從父母和教師那里得到認可,從而獲得派生地位的一種動機。這種動機不是追求知識本身,而是追求知識之外能夠得到家長和教師認可的自尊滿足,也是一種外在學習動機。
附屬內驅力通常在年齡小的學生身上比較多見,對于高中生,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機,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滿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從中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因此,中學德育活動應重點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方面進行設計,我校校本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也主要側重于這兩個方面。
二、校本化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教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我校根據生源狀況和中學生心理特點,大力開發并積極實施校本化德育課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隱性課程、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這種分類主要為突出我校德育課程存在的不同類型,嚴格意義上說并不嚴謹)。通過課程的推進,在學生中形成欣賞優秀,羨慕優秀,爭創優秀,不斷超越的文化氛圍。當文化喚醒了一個人的自覺,那么,它所起的作用自然不可估量。
1.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是學校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與顯性課程相對。這里的隱性課程主要指學校文化、傳統、精神和風格等,它能對學生的人格、價值觀和學習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隱性課程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4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挖掘觀念性課程。利用教學樓道進一步放大、詮釋學校的校風、學風;在學校廣場豎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的戧牌;在校園內將凝煉80余載的“新華精神” 雕刻成碑。二是進一步優化物質性課程。在教室布置方面,我們先進行粗線條統一設計,再強調個性化布置,進行評比;結合校安工程,我校對教學樓等用房進行了功能開發和美觀設計;在校園內懸掛起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海納百川……等激勵性大幅標語;文化廣場詮釋讀書做人的內蘊,燈箱古詩、名言警句牌匾、杰出校友和名人掛屏點綴在校園道路旁、花圃中和樓道走廊上,處處散發著人文氣息。三是進一步完善制度性課程。在管理體制上,學校實行分管校長負責下的年級主任具體實施的分區管理模式(一個年級分成三個區,每個區6個班級),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提高各區、各年級的工作積極性。四是進一步開發心理性課程。建立心理訪談室、宣泄室、建模室等,配備有專職心理教師,積極倡導健康、陽光、健全的心理人格,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咨詢、輔導、調適,做好保障工作。
2.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編定的課程。我校的校本化德育課程中的學科課程,是指將德育教育以課的形式(主要是班會課)固定在學校課表中,其核心內容主要圍繞信念篇、感恩篇、勵志篇、成才篇、禮儀篇、修養篇、心理篇、習慣篇等8個模塊進行設計,要有教案,每周一節。德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是指導者、協助者或者觀眾。我校的德育打破以前班主任主講的灌輸形式,改成以年級為單位,圍繞某個主題,主備班級先開設公開課,同年級其他班主任集體觀摩,然后根據本班特點,選擇性地采用,再在本班開設德育課。學校為每個班級制作海報,邀請全校教師觀摩,每年對外開設德育課程公開展示暨研討活動,宣傳輻射我校的德育研究成果。
從年級管理的角度看,這種課程方式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看,更具有主體性和適切性;從實施效果的角度看,明顯具有創新性和功效性。目前已開設校本德育課4300節,形成成熟案例370個。
3.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的主要價值在于讓學生活動,獲得對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體驗、積極感悟,讓他們更能接受學校、家庭、社會對其教育。
上課之始教師用大約3分鐘來檢查自學情況,這部分由每個小組長來執行并作相應的總結。教師在這3分鐘里要重點巡視中差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時表揚自學速度快、自學效果好的學生。為了確保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剛進行課改實驗的前期要安排小組長對自學情況進行嚴格監督,在相應的表格上填寫每個組員學習單詞認讀、練習、課文的情況。發現有組員沒有完成任務或不懂,小組長有責任教會組員。
學生英語基礎薄弱,不懂得如何下手自學,所以教師安排好自學內容可以達到很好的引導效果。學生大部分為留守兒童,缺乏自覺性,從小養成了隨性的學習態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根據教師提綱要求自主學習,由小組長跟蹤監督十分必要。有了明確的目標引導和有效的監督,經過半個學期,學生基本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初步實現學習動機內化。據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自主預習的學生人數由原來的22.76%提高到78.23%,課堂上積極發言的學生人數由原來的40.65%提高到89.88%,在主動朗讀方面的進步最為明顯。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展示成果)
此時教師用小黑板展示本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或者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合作探究。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小組合作時,老師是管理者、引導者,不是旁觀者、參與者,要把時間和精力用于關注“弱勢群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關注學生的“集中度”“學習態”。
學生討論的問題,一定是學生通過自學仍難以解決的共性問題,或者是教師在巡視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指導意義、易錯易混的問題。展示的目的是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提煉提升感悟。學生展示時,教師要引導展示生提問、其他學生回答;提醒其他學生認真聆聽或觀察,隨時準備補充、評判和糾錯或向展示生提問;教師要認真傾聽,及時對展示生引導、點撥。可以讓學生輪流做展示生,人人都有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能力,大膽講話的勇氣,讓學生會“寫”會“講”。
第三環節:精講釋疑
教師的精講要根據教學實際,每節課都選取一到兩個典型的或本土的案例(素材)進行精講點撥。精講不是不講或縮講,而是提取精華的講,語言精練,內容精當,話題精巧,落實“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問題,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后其它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三不講”即學生不探究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講之前不講。精講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內。
第四環節:訓練檢測
訓練檢測是自主學習、展示交流效果的檢測,是本節學習的反思和總結,檢測時要突出“弱勢群體”。訓練檢測的時間一般是15分鐘。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教輔書中的習題進行檢測(要求教師要提前篩選題目);還可自出測試題,小試卷;也可以用PPT顯示題目,學生寫在作業本上上交。需要注意的是,題目必須是針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可引導學生競爭,如先完成前十名的加分,進行展評。老師可當堂批改。優生達標時可提高標準。
教學兩要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1-0085-02
一、前言
制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是為滿足現代制藥工業的需求,在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基礎之上進行教W改革,應運而生的一門課程。制藥設備行業相對于制藥工業而言,發展相對滯后,我國制藥設備的復合人才還比較缺乏。目前開設制藥設備機械專業學科的大專學校陸續增多,醫藥院校制藥設備機械設計方面的教學還存在普遍被忽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對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將教學內容與制藥設備機械行業、制藥工業、現代化的設計方法和手段緊密相連,科學合理地構建制藥設備機械設計學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勢在必行。
二、合理構建制藥設備機械(設計)學教學內容
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包含:工程力學、化工設備材料、機械傳動、容器設計及課程設計五部分內容。該課程的主要落腳點是化工設備,而制藥設備與機械與藥品的質量密切相關,制藥設備與機械的質量直接關系是否能生產出合格藥品,是否能通過GMP規范的驗證。制藥設備機械在衛生、潔凈、耐腐蝕、無污染方面比化工設備的要求更為嚴格,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中未涉及現代設計方法方面的知識,這些都使得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相對陳舊,不能滿足現代制藥工業、制藥設備機械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要在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構建科學合理的、與制藥設備機械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以滿足制藥設備機械及制藥工業發展的需要。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及科研經驗,進行總結及歸納,構建制藥設備機械(設計)學方向的教學內容如下。
1.簡化工程力學部分,強化工程安全安裝和維護理念。工程力學是整個工程界的基礎,其指導設備安全安裝和設備合理維護、工程安全設計、設備安全運轉的基礎,該部分內容應予以保留。但由于制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學時的限制,可在教學內容上適當簡化。對于靜力學部分,可只介紹常見典型制藥設備與機械的受力特點、分析方法;材料力學部分,結合工程實例,簡化各種載荷下的受力及變形分析,簡化強度條件、剛度條件及穩定性條件的理論公式推導,結合強度理論及剛度條件的應用,強化制藥工業工程在建廠初期的設備及設施的合理安全安裝,及制藥設備機械和設施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操作及使用等知識。
2.聯系制藥工業,講解制藥設備機械材料學。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中,材料學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化工行業設備與機械材料的種類、性質及化工設備材料選擇原則,重點為碳鋼、鑄鐵、合金鋼等,這些知識點已不能滿足制藥設備機械材料的需求。大多數的制藥設備與機械,無論是固體制劑設備,還是包裝材料及設備等都要求滿足GMP要求,GMP規范中涉及制藥設備機械選材的條款如下。(1)GMP(2010版)第74條規定:“生產設備不得對藥品質量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與藥品直接接觸的生產設備表面應當平整、光潔、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蝕,不得與藥品發生化學反應、吸附藥品或向藥品中釋放物質。”第98條規定:“純化水、注射用水儲罐和輸送管道所用材料應當無毒、耐腐蝕;儲罐的通氣口應當安裝不脫落纖維的疏水性除菌濾器;管道的設計和安裝應當避免死角、盲管。”(2)GMP(98版)附錄第二節3款認為:“與藥液接觸的設備、容器具、管路等應采用優質耐腐蝕材質……過濾器材不得吸附藥液組份和釋放異物。禁止使用含石棉的過濾器材”;GMP(2010版)第41條規定:過濾器應當盡可能不脫落纖維。嚴禁使用含石棉的過濾器。過濾器不得因與產品發生反應、釋放物質或吸附作用而對產品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美國CGMP中211.65條(a)款規定:“設備表面與組份、中間物料或藥品接觸時應不起反應,無吸著、吸附作用,以不致改變藥品的安全性、鑒別特征、含量(或效價)、質量或純度而使之超出法定或其他既定要求”。因此涉及制藥設備機械及包裝材料的選擇應以不銹鋼及符合衛生條件的非金屬材料為主,使用普通碳素鋼及鑄鐵的場合則很少。故制藥設備機械材料學部分內容應結合制藥設備機械和制藥工業行業的實際情況,以講解制藥設備機械設計行業中采用的合金鋼、醫用非金屬材料為主,碳鋼、鑄鐵及有色金屬材料為輔。現代醫藥包裝材料多以PET、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為主,廣泛應用醫藥塑料包裝瓶的制造。聚氯乙烯片材和聚酯主要是片材材料,合成紙和無紡布主要用于醫療器械的包裝袋。而在有些腐蝕嚴重的場合會采用搪瓷及鈦材作為制藥設備機械的材料。這些知識點緊密地與制藥設備機械及藥物包裝材料相結合,實用而有的放矢。
3.以藥劑機械為載體,講解機械傳動部分。原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中有機械傳動部分內容,包括V帶傳動、齒輪傳動、軸與聯軸器、軸承、輪系及減速機。這些內容對于醫藥院校的學生來講,因為沒有實踐應用環節及課程設計等實習環節而顯得枯燥。在學時允許的情況下,教學中,擬輔以實例剖析,將這些機械部件與制藥機械相聯系,將其作為機械中的一個部件進行剖析;如結合小型手動壓片機講解輪系與減速機、齒輪傳動、V帶傳動;以大型反應器和發酵罐為例講解軸與聯軸器等,可將枯燥的內容生動活化,使學生易于理解。
4.結合制藥設備機械工程實際,闡述內外壓容器設計。制藥設備機械內外壓容器的設計及在用制藥設備類容器的安全校核及安全評定、附件的選型及校核是本課程的重點。該部分采用新版的GB150-2011《鋼制壓力容器》的設計及安全校核方法,講解制藥工程用內壓、外壓容器的設計及在用設備的校核方法、設計參數的選擇、容器附件的設計選型等內容。聯系制藥設備機械實例的設計,闡述設計及校核方法。如帶夾套的反應器、提取罐、超臨界萃取釜,這些設備為了滿足使用過程中溫度的要求,大多帶有夾套。對于筒體部分,其往往承受內壓,應按內壓容器進行設計及校核;而超臨界萃取釜頻繁停車時,或內部壓力小于夾套壓力工作的反應器、提取罐及膜式蒸發器,筒體又承受外壓,就必須按外壓容器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和校核。結合制藥設備機械及制藥工業工程實際的教學內容,更為生動。
5.制藥設備機械課程設計解析。為了緊密結合制藥工業工程及制藥設備機械專業方向的需求,增設制藥設備機械設計學課程設計環節,選擇典型制藥設備與機械進行設計訓練,可顯著增強學生的知識為制藥工業服務的理念。可結合藥物化學方向的需求,設置化學制藥工業中的化學反應器的工藝、結構及控制設計;也可用刮膜式蒸發器設計取代換熱器設計,以及有選裥緣厥褂昧骰床干燥器;并將新型的制藥設備與機械帶入課程設計,介紹新型先進的制藥設備及機械,使該課程設計內容真正與制藥設備行業的需求緊密聯系。通過訓練,一方面,可將前期的工程力學、制藥設備機械材料學、機械傳動及設備機械設計部分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使所學的知識得鞏固;另一方面,可以根據現存制藥設備中存在的問題、設備的研發方向,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設計,為制藥設備機械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注入新的技術力量。
6.現代設計方法及技術。現代設計方法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在設計領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多元交叉學科,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制藥設備機械設計學的教學中,增加現代設計及分析方法的內容,開闊學生視野,為后續的制藥設備機械方向的科研及工程應用打下基礎。現代設計方法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優化設計、有限元法及CFD模擬設計等。在學時允許的情況下,在課程中,主要介紹計算機輔助設計、現代智能優化設計、或基于ANSYS的有限元法及CFD模擬方法,這些設計及分析方法可以為學生的畢業設計環節提供幫助,為制藥設備機械的研發及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先進的設計及分析手段。通過上述教學內容的調整,增強了緊密聯系制藥工業及制藥設備機械行業的環節,達到教學內容服務于制藥工業及制藥設備機械行業的目的,課程的學時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實時調整,以滿足教學需要。
三、展望
制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旨在為制藥設備機械及制藥工業提供缺乏的人才,該課程改革和建設之路還任重道遠。目前需編寫滿足要求的制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的教材,并強化制藥設備機械設計學方向的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培養制藥設備機械及制藥工業行業培養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田耀華.再議制藥機械選材原則[J].中國制藥設備,2007,(5).
[2]于穎.制藥工程制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The Course Reform of Basi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ry
YU Ying,DAI Su-mei,ZhANG Li
隨著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不斷推進,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逐漸成為了熱點與方向,也是努力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如何科學地構建課程體系及適應高職教育特征的教學內容改革,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實踐。
一、課程體系構建要科學化與合理化
首先,重視前期調研工作。各個專業從設立之初就要通過廣泛的調研與分析,確定職業能力、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明確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調研的范圍要向深度與廣度展開。要有國家、省市各種相關統計數據,也要有企事業單位具體崗位能力需求分析,還要有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動向調研。這些關鍵數據對課程開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進一步確立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適當增加實踐環節比重,在理實一體化課程開發上狠下功夫。目前,我校多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達到了一半理論與一半實踐的課時分配比例。從上學年度我校開設的課程來看,實踐課時平均已達到總課時的41.2%。但是,在提倡增加實踐課程比例時,也需要一個度,并非實踐課程越多越好。過多則會將高職教育引入培訓教育的誤區。
再次,重視課程體系開發的模式化。課程體系通常由通識教育模塊、專業技術課程模塊(含通用技術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程模塊(含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公共選修課模塊)、素質拓展模塊、集中實踐模塊(含基本素質訓練模塊、專業基礎技能訓練模塊、專業綜合技能模塊)等五大課程模塊構成。在課程體系開發上目前主要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職業能力標準模塊化、CDIO設計課程體系等模式進行。當然,法無定法,在課程體系開發過程中會不斷涌現更多更好的開發模式,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多借鑒別人的新方法新思路,逐漸完善與改進。
實踐思考: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可以考慮課程的設置與職業資格認證之間對接上多下功夫,更好地配合高職院校實行的“雙證書”制度。
二、課程體系開發需要行業、企業人員的參與
首先,高職教育與社會市場經濟的關系非常密切,社會發展是高職教育發展的主動力。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課程要主動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的需要,才有生命力。課程體系的開發如果沒有行業、企業人員的參與,就等于閉門造車,不適用。學校應積極鼓勵與引導各二級院系在開發課程體系的同時,充分吸納行業企業的一線骨干及管理人員,并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
其次,組建各專業建設委員會,充分吸納行業人才作為委員,通過專業建設研討會、專業建設論證會等多種形式,開展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討論,聽取行業人士的意見及建議。如果按專業來建立建設委員會顯得比較細的話,則可以按專業大類或專業群來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
再次,充分建立與利用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廣泛開展校內教師下企業鍛煉、專業發展調研、課程體系開發等工作,并建立起實習學生信息反饋機制,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覺得原有學習的知識還有一些欠缺,可以通過相關渠道反饋給課程開發小組,為學校今后課程的調整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做鋪墊。
最后,進行校企深度合作,將企業引進來,將自己推出去,走強強合作模式。這樣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教育優勢,學校可以利用企業的社會資源,達到互惠互利。如,我校成立的以企業冠名的二級學院,圣亞菲學院與金夫人學院就是這種模式的結晶。這些企業為我校的實習基地建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營造真實的職場環境、資金的支持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實踐思考:在與行業企業人員的合作中除了要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外,還要有相應的酬金制度,并及時兌現,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并且,在可能的情況下,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解除行業、企業參與人員的后顧之憂。
三、授課形式及考核方式的多樣化
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及性質,需要有不同的授課形式才能體現出課程的多樣化特征,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我校部分課程已采用了多種的授課形式,在授課地點上也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室空間,在教學環節上更多地體現了靈活性與實效性。如《花卉生產技術》課程授課教師將學生經常帶到苗圃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深切體會花卉的生產流程與相關知識;《服裝工藝I(女裝)》課程的授課教師將學生帶到服裝設計實訓室進行服裝的裁剪操作等演示,同學們則邊看邊學。這樣的授課形式深受學生喜歡,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課程的考核方式上,我校積極鼓勵廣大教師根據所授課程的特點進行考核模式改革,設計考核方案。不少教師通過對本課程目標及特點分析,以公平、科學、有效、客觀評判學生能力為依據,進行能力鑒定模式的有益實踐,積極研究與探索出適合于本課程教學要求的考核模式。在考核中教師還注重提問回答、學生作業、學生操作、單元測試、學生協作、職業道德、學生出勤等諸多教學過程因素。這很好地體現了高職教育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也體現了學生考核的多元評價,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平時上課的出勤率。
實踐思考:不少任課教師仍然喜歡用傳統的授課形式及考核模式,而不愿進行有益的探索。這需要學校多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或教改成果推廣會,激發教師進行授課形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興趣,形成良好的氛圍。
四、完善課程評價與管理機制
課程評價是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著課程教授質量,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要實現課程變革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工作模式。在課程評價上,要采取多元化、多角度評價方式。一方面,授課教師每學期可以進行課程授課質量調查。調查的對象由授課教師本人在任課班級隨機抽取50%以上的學生,調查的結果由授課教師本人查看并封存所在系(部),這可以讓教師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不足、掌握教學質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通過校級及系級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進一步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并以教研室為單位反饋給相關教師。另外、督導室成員還可在聽課期間,隨機了解該班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了解授課情況。再者,每學期期中、期末,學校還可以發放調查表,評選最受歡迎、最不受歡迎的課程及最受歡迎、最不受歡迎的教師,并采取適當的形式加以公布。這種多頭并舉的方式,一方面給了教師以壓力,另一方面也給了他們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
實踐思考:評價課程的目的不在于懲罰教師或給教師難堪,而再于讓教師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地去改進。各管理者要多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和行動。
五、加大教材建設支持力度,配套相關政策措施
教材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是學校進行正常教學工作的主要工具,高質量的教材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保證,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教師們通過教材的編寫可以即時淘汰過時的,陳舊的教學內容,更新和加入最新的教學內容,增強教材的適應性。為此,我校出臺了《關于市級、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資助管理辦法》,對進一步調動開發研究能力強的教師參與市級、國家級高水平的教材建設、培育更多市級、國家級規劃教材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也為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推進提供了重要載體。通過多年的引導與扶持,教師們的教材編寫熱情得到了進一步的調動,并逐步形成了精品課程、重點專業、特色專業都要開發自己的教材為目標的良好局面。
實踐思考:如果不注重引導和監督,教師們開發的教材質量參差不一,部分教材學術昧太濃,理論化偏重,沒有很好體現高職特色。
六、以精品課程建設為依托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建設
本文系河南商專2012-2013年度校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會計數據處理》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XJKT-018)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1月15日
信息技術促進了管理和會計工作的現代化、信息化,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現代會計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而且要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會計人員的主要精力轉變為對計算機產生的會計數據進一步加工、分析、處理。與會計領域應用信息技術相適應,《會計數據處理》課程成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為提高畢業生的專業競爭力,必須注重《會計數據處理》這門課程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會計數據處理技能。
一、《會計數據處理》課程項目化教學可行性分析
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借鑒企業培訓員工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將項目教學法的理論引入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高職高專教育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融“教、學、做”為一體,工學結合,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學生是為社會服務的,要將社會的需要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培養與時俱進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技術人才。項目教學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將學校中所學知識和技能很好地遷移到實際工作中去。
(二)《會計數據處理》課程教學的特點。本課程培養學生會計數據處理的技能,使學生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能在今后工作與生活中有效解決財務工作問題。由于計算機技術、會計理論、會計數據處理軟件不斷更新換代,教學內容和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都需要不斷更新。學生通過操作會計數據處理軟件,需要結合自己已學過的會計理論知識動腦去想,動手去做,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會計數據處理》課程項目化教學應用的可行性。項目教學是貫徹工學結合教育思想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典型項目為依托,以職業素質為目標,以職業技能鑒定為評價標準。實施項目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專業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工作態度、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職業意識。《會計數據處理》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強,但是深奧難懂的理論較少,這為學生自主學習或者協作學習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在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同學,在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共同得到提高,體會成就感。這樣可以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項目任務結束時,學生不僅學會了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養成與人合作的學習風格,提高畢業生工作后的適應能力。
二、構建《會計數據處理》課程項目化教學內容體系
構建《會計數據處理》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應先進行學情分析,然后再對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分析,正確把握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
(一)學情分析
1、學生文化基礎總體比較薄弱。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文化基礎水平上相對較弱,入學成績相對較差,教師要把握講授內容的深度,否則學生上課聽不懂,對課程的興趣逐漸減少,課堂上學習精力就會不集中,從而出現玩手機、看小說、聽音樂、睡覺等現象。學生不認真的學習態度又引起教師的反感,教師認為自己辛苦備課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回報,從而覺得生源質量太差,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形成惡性互動,彼此互不信任,教學中的這些現象在很多高職高專院校中都存在。
2、學生學習情緒化較強。學生通常對專業課以及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社會實際,采用多媒體形式,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存在誤區。學生習慣于教師先演示操作,然后上機實訓去模仿;學生沒有學會如何去理解知識點、分析任務、掌握操作技巧,還停留在你說、我聽,你做、我學的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師生間圍繞學習的討論、交流太少。
(二)課程內容分析。《會計數據處理》課程內容分為兩大部分:Excel數據處理軟件財務應用、Xcelsuis水晶易表數據展示軟件財務應用。Excel已成為現代會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夠實現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進行預測和分析,并根據企業決策層對財務數據的不同要求制作各種財務報表。Xcelsuis水晶易表是根據構建的財務數據分析模型,進行財務數據展示的先進工具。《會計數據處理》課程教學打破教材上原有的知識界限,具體根據計算機數據處理的特點,結合電算化會計工作崗位需求,將教學內容設置為七個項目:會計數據收集、會計數據格式設置、會計數據管理、會計數據分析、會計數據展示、會計數據輸出、會計數據安全。具體內容見表1。(表1)
項目一:會計數據收集。會計數據來源方式多樣:可以從財務軟件中導出;也可以從數據庫文件(數據庫包括Access數據庫、SQL Server數據庫等)中直接導入;甚至可以從上市公司網站或其他相關網站獲取數據來源;也可以復制粘貼或直接通過鍵盤輸入。面對計算機環境下輸入是垃圾、輸出也是垃圾的事實,學生需要掌握會計數據輸入技巧,提高輸入效率。
項目二:會計數據格式。掌握格式設計的一般技巧;利用條件格式突出數據分析和關注焦點;利用自定義格式定制所需會計數據格式。
項目三:會計數據管理。掌握高級篩選、分類匯總、數據透視等操作技巧。
項目四:會計數據分析。運用函數建立會計數據分析模型,掌握單變量求解、模擬運算表、方案管理、規劃求解等分析工具對會計數據進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幫助管理者進行判斷和決策。
項目五:會計數據展示。將會計數據信息化、可視化。利用Excel制作圖表、修飾圖表、調整圖表結構;創建財務數據分析模型,靈活運用Xcelsuis各類部件制作動態儀表盤,讓會計數據靈動起來。
項目六:會計數據輸出。處理好的會計數據經常需要打印輸出,為了打印的會計數據更加完美,需要進行頁面設置、標題行設置、頁眉頁腳設置、打印區域設置等操作。
項目七:會計數據安全。重要數據的竊取是當今商務領域的一個嚴重問題,公司數據還可能被制作成光盤帶出公司,系統操作人員操作水平不高或職業操守不夠、責任心不強,就可能損害系統數據的安全性。會計數據安全性是指會計數據的存儲、處理、傳輸過程中應當保證其秘密性、可傳播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面臨網絡化和無紙化的會計數據,都離不開數據的安全保密。
(三)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要保證教學工作取得預期的成功,就必須提出明確而切實的教學目標,并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項目一:會計數據收集。任務描述:收集會計數據,為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提供素材和依據。知識目標:會計基礎知識、數據庫基礎知識、財務軟件應用的基本操作;網絡信息搜索;數據導入方法。能力目標:認識會計數據來源的多樣性;能夠將文本文件導入Excel;能從數據庫中獲取會計數據;能從網站中獲取會計數據;使用Microsoft Query,連接到外部數據源;掌握會計數據輸入技巧,提高輸入效率。素質目標:培養認真細心的專業素質;具備愛崗敬業、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
項目二:會計數據格式。任務描述:制作各種會計專用表格,利用自定義格式和條件格式突出數據管理和分析焦點。知識目標:會計憑證、報表、固定資產原始卡片、員工信息卡等基本格式設置;自定義格式基礎;條件格式應用范圍。能力目標:能夠設置會計所需各種表格;利用自定義格式實現利潤表千元、萬元轉換;利用條件格式進行賬簿格式化操作、應收賬款催款管理等。素質目標:熟悉各種會計專用表格;具有良好的社會溝通能力。
項目三:會計數據管理。任務描述:掌握數據篩選、匯總、數據透視等管理技巧。知識目標:掌握高級篩選的條件區設置規則;分類匯總的前提條件;數據透視的意義及基本操作。能力目標:能夠利用高級篩選查找符合多條件需求的會計數據;利用分類匯總按某標志統計求和、求平均、最大最小等;利用數據透視表進行多角度分析。素質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求知欲與自信心;熟悉各種會計數據管理技巧。
項目四:會計數據分析。任務描述:運用函數建立各種分析模型;利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數據分析。知識目標:掌握投資函數、折舊函數、求和函數、計數函數、數據庫函數等基本應用;掌握常用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力目標:利用各類函數創建財務數據分析模型;靈活運用單變量求解、模擬運算表、方案管理器、規劃求解等分析工具對會計數據進行分析。素質目標:訓練學生對會計數據的分析歸納能力,提取有用信息,幫助管理者在生產、投資、利潤規劃等方面進行判斷和決策。
項目五:會計數據展示。任務描述:實現會計數據表格轉化成圖表。知識目標:掌握Excel圖表的創建、美化及調整;安裝Xcelsuis水晶易表軟件;掌握創建財務數據分析模型,靈活運用Xcelsuis各類部件制作動態儀表盤,讓會計數據靈動起來。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圖表的分析、理解能力;能舉一反三,對會計數據配備合適的圖表效果;訓練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素質目標:通過學習完成數據展示任務,讓學生感受數據的藝術魅力;啟發學生了解生活中數據信息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深層追求。
項目六:會計數據輸出。任務描述:對處理好的會計數據進行打印輸出。知識目標:頁面設置、標題行設置、頁眉頁腳設置、打印區域設置等操作。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標題行列的使用能力;能自定義頁眉頁腳;靈活運用分頁符設置調整打印區域;實現將表格打印成卡片。素質目標:熟練掌握打印技巧,實現會計數據圖文表并茂,培養學生對專業及未來職業的感情;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項目七:會計數據安全。任務描述:保護Excel會計數據及文件的安全可靠。知識目標:工作簿密碼口令設置;工作表保護操作;單元格保護。能力目標:通過設置密碼、數據隱藏等方法保護會計數據文件;設置visible屬性實現工作表的徹底隱藏;保護單元公式;限制用戶可編輯區域。素質目標:增強自我認知和責任感;自覺維護單位會計數據的安全保密;了解會計責任。
(四)教師學生角色定位。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首要問題就是角色的轉換。在項目化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靠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既不能過多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能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教師角色的轉換給學生自主性的學習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在自主性學習中,認識到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和結果的不唯一性,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項目化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會計數據處理》課程教學就是將學生培養成在會計專業領域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現代化會計數據處理的復合型人才,使學生增強信息化意識,掌握必要的現代化會計數據處理工具(Excel數據處理軟件、Xcelsuis水晶易表數據展示軟件)的操作技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主要參考文獻: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高等學校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該課程講解以較成熟的網絡技術為主,系統介紹了有關“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技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掌握局域網技術和因特網技術、實用網絡技術與網絡安全等內容,學會跟蹤目前成熟的網絡實用新技術,了解網絡發展前沿,為日后繼續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伴隨著當前教學以實用性、市場導向為目的的改革趨勢,對當前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創新構建及規劃極其重要。
一、當前教學現狀問題分析
1.教學體系不完整
就目前說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體系不很完整,受到課程的限制,很多學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僅僅作為一門72學時的理論課程開設,部分學校開設了實驗課程,可是也非常短暫。部分學校僅僅以突出理論引導為中心,而部分學校淡化了理論教學,“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基本上就是簡單的路由和交換技術,課程開設中對于無線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模塊、網絡維護和管理模塊、網絡編程模塊基本上很少問津,這樣的教學體系很難滿足當前“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要求。
2.教材體系構建存在問題
就目前說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用書層出不窮,然而作為一整套的教學體系教材,一方面,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課時具體規劃難以滿足,是開設1個學期,按照72學時走,還是按照128學時走?實驗教學的比例占多少?實驗和理論是同步開設還是分開?是否要開設2學期,是否按照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和管理這個步驟開設?這樣做需要多少課時?這些都是問題。
3.實驗課程的教學平臺存在落后性
由于“計算機網絡”的時代性很強,開設的實驗課程要體現和新技術的同步,對“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要求很高,比如路由器和交換機,可能要使用相對較新穎的設備型號,這樣才能同步教學,過老的設備可能不支持新的技術,另外學生也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升級軟件系統可以做到一定的擴充,但是部分硬件系統用軟件還是難以替代的。所以這對“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更新提出了要求。
4.相關網絡平臺及其軟件的選擇問題
由于存在學生的就業選擇及其就業導向問題,需要面對如下問題進行選擇:構建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環境是基于微軟的.NET平臺作為網絡編程開發還是基于SUN的JAVA進行?基于UNIX構建服務器還是Windows Server服務器來構建平臺?數據庫服務器的構建怎么做等等?
5.相關新技術的引入滯后和過時技術未能及時淘汰之間存在問題
“計算機網絡”實際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是,新技術往往不能很快引入實際教學環境,而已經過時的技術依然占用大量的篇幅,這樣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導向性造成了障礙,目前本著以就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學要求,實際上沒有做到同步。
該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基本上以TCP/IP網絡模型進行組織,涉及的內容廣泛,部分知識點跟隨Internet上出現的新技術展開,如無線局域網等相關技術。另外,隨著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網絡技術目前已不再使用,例如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網、無盤工作站等在當前網絡環境下講述,基本上已經沒有意義。組網模塊中的平臺問題也需要跟隨市場潮流進行更換。例如服務器操作系統不再以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Netware為中心,客戶機平臺如果再以Windows 98為核心進行闡述,明顯則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要求。部分軟件在后續版本上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增加了更多先進的網絡和管理功能,例如數據庫服務器等。
二、“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規劃
為此,筆者認為重新規劃“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使該課程的教學體現先進性和市場的同步性,體現結構的完整性就尤為重要。“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規劃中,基于TCP/IP模型為主線,以OSI模型為理論向導,重新規劃的教學內容從如下幾個模塊展開。
1.概論模塊
闡述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模型,相關體系結構如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協議的基本概念,網絡的分類方式,網絡的現狀和展望,計算機網絡相關領域的權威組織機構和論壇等。
本模塊附帶的實驗模塊包括對相關網絡組織站點的查詢,掌握查詢相關資料的方式,如查詢RFC文檔,ITU-T相關技術標準,實際網絡的考察等。
2.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模塊
以TCP/IP模型的主機至互聯網層和OSI模型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為核心實現展開,描述物理層的基本功能和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功能,闡述IEEE802.3關于數據鏈路層劃分為MAC層和LLC的基本要求。闡述數據通信的基本模型和一般方式。常見的數字數據數據編碼方式,常見的頻帶傳輸技術及其編碼方式,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技術,多路復用技術如FDM、WDM、TDM等。
本模塊附帶的實驗模塊包括數據幀的分析,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一般算法及其語言代碼實現。
3.局域網和以太網技術模塊
在闡述完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基礎上,探討局域網的基本概念、局域網的特點、拓撲結構等。闡述局域網的基本組網技術,以太網的基本概念,以太網的發展歷史,常見的數據交換技術如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等。以太網的常見技術標準,IEEE802模型及其相關標準。
實驗模塊包括相關物理層設備概述,如網卡等,相關數據鏈路層設備功能描述,如交換機——交換機的基本配置,交換機的使用、分類,交換機的配置途徑及其方法。交換機構建以太網的基本過程,虛擬局域網的基本劃分,Trunk技術的使用等。
常見的傳輸媒介及其分類:有線傳輸媒介,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雙絞線的基本分類:UTP,STP等,雙絞線的制作方法:如交叉線,直通線,反轉線等。同軸電纜的基本結構,同軸電纜的分類,同軸電纜的制作方法及其測試等。
光纖的通信原理,光纖的分類,多模和單模光纖,光纖的基本認識,打磨和焊接等。無線傳輸媒介如紅外線,無線電波,激光等相關知識點的介紹。
4.網絡層模塊
闡述網絡層的基本概念,網絡層的基本數據單位,分組的基本概念,路由的基本概念,路由協議和被路由協議。常見的路由協議及其算法步驟,如OSPF,RIP等。網絡層的擁塞控制算法,如漏桶技術和令牌桶技術等。網絡層的核心協議如IP,ARP,icmp,RARP,IGMP等。IP地址的規劃方式,IPV4的地址構成方式,位數,IPV4地址的分類。IPV4地址的分配,子網劃分和超網聚合,相關的VLSM和CIDR技術。IP數據包的結構及其特點分析。IPV6地址的構成及其特點等。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配置方式等。
實驗模塊包括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如端口的IP配置,速率配置等,基本路由協議的配置,如靜態路由的配置,浮動靜態路由的配置,RIP路由協議的配置,OSPF路由協議的配置,IGRP、BGP、EIGRP等相關路由協議的配置等。
5.廣域網模塊
闡述廣域網的基本概念,廣域網的基本構成,ATM異步傳輸模式及其特點,ATM的信元,PPP網絡,FR幀中繼網絡,X.25分組交換網絡,基本的數據格式等。廣域網的構造,廣域網的基本配置,廣域網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廣域網相關協議的配置,PPP協議的使用,ATM網絡的基本配置,X.25的基本配置,FR的基本配置等。 轉貼于
本模塊涉及的實驗部分應該以相關的模擬器軟件進行演示,例如基于boson或者cisco的tracer或者華為的相關模擬器進行,實際模擬器的選擇以當前采用的實驗硬件系統為準進行。另外考慮到和當前市場流行技術和硬件產品同步的特征,采用的模擬器要體現先進性、真實性。另外實際的試驗系統能升級的考慮升級或者擴充。
6.網絡服務的配置模塊
作為網絡服務的終結點,服務的配置十分關鍵,作為應用層服務的最高體現,構建相關的網絡服務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網絡服務的配置主要涉及相關服務器平臺的構建。
實驗模塊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平臺的基本構件、安裝、基本的系統配置,如unix,windows server 2008等,系統平臺的服務使用,如web服務器,FTP服務器,E-MAIL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遠程登錄和打印服務器,還有諸如域和活動目錄服務,文件服務等相關服務的構建,群集服務的構建,相關的磁盤管理和文件管理服務,視頻點播VOD,流媒體服務器的構建等。由于涉及到的平臺不一,比如WEB服務器可能在不同版本下的服務特征不同,例如構建iis6.0和IIS7.0搭建asp.net站點環境的配置,比如在linux平臺下,構建apache服務器平臺,或者搭建相關的php,jsp等服務環境,這樣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應講授。
考慮到實際教學環境的要求,本模塊的構建應該在虛擬機平臺進行,這樣可以方便構建,減少實際教學環境的投資和管理成本。目前采用vmware或者virtual pc均可方便進行。
7.無線網絡技術模塊
隨著網絡新技術的增加,無線網絡技術增加到“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是大勢所趨。介紹無線網絡的基本概念,常見的無線通信技術。無線局域網的基本概念,無線局域網的相關協議標準,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等。無線局域網的相關設備,如無線AP,無線路由器,天線等。實驗模塊,包括無線網絡的組網技術,常見的組網方案等。
8.網絡編程技術
編程是網絡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隨著市場技術的發展變化,網絡編程的范圍在不斷產生變化,給學生一個清晰的編程方向和編程方式極其關鍵。本模塊應該介紹網絡編程的基本概念,網絡軟件的基本模型,C/S和B/S的基本架構。基于客戶端/服務器方式面向應用的網絡編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的面向應用的網絡編程。編程語言的選擇,相關技術的選擇,如c,c++,java,c#,vb,delphi,python等,應該以當前市場趨勢詳細闡述技術的選擇。一般說來當前c++,c#,java較為流行,另外關于面向手機等微終端平臺的開發,一般選擇J2ME;面向游戲的開發,選擇adobe的flex等;面向瀏覽器的站點類應用開發格式就更多了,基本的HTML,xml,xhtml,p+css、javascript,vbscript必不可少,相關的數據庫語言SQL,數據庫概念及其數據庫軟件SQL SERVER、oracle、mysql等也在介紹的范圍內。網頁類開發的asp,asp.net,jsp,php,cgi等也要適當介紹。
筆者認為,實際上本章節并不是雜亂無章,以市場流行平臺和語言出發,以客戶端方式,瀏覽器方式,手機等微平臺方式,游戲等處理出發組織教學內容,知識結構容易理順。
網絡編程的模塊非常龐大,應該作為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一門課程來介紹,相對說來,目前缺少一門概論式的網絡編程教材來介紹相關內容,學生很難明白到底該選擇什么樣的編程平臺,什么是網絡編程,選擇什么平臺,該章節就是要起這樣一個拋磚引玉的功能。
9.網絡安全模塊
本模塊應該以網絡安全基本概念出發,涉及的內容包括網絡安全的基本架構,相關安全框架,密碼學和數據加密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和防火墻,黑客,病毒及其處理技術,攻擊及其防范技術,vpn,數字證書,簽名,SSL,SSH等。涉及的硬件系統及其配置主要包括防火墻的基本配置,NAT地址轉換,ACL的配置,VPN及其配置等。實際上網絡安全已經成為網絡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后續課程中可能涉及,作為知識點的擴充和延伸,應該附帶該模塊。
10.網絡維護和管理模塊
網絡維護和管理是網絡技術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涉及網絡維護和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網絡管理和維護的基本概念,網絡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模型,管理的基本內容,SNMP網絡管理協議,網絡故障及其派出技術,常見硬件和軟件故障,設備故障,相關的網絡管理軟件,路由器,交換機的網絡管理功能的配置等。
三、小結
綜上所述,當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及其實驗教學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規劃教學內容,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劃;規劃課時和課程設置安排,便于課程的詳細展開;完善該課程的實驗室整改,做到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步,做到新穎性、實用性、真實性、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王相林.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1,(6).
[2]劉東梅.計算機網絡教學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7).
[3]龐周.淺談計算機網絡教學[J].內江科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