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20: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美術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存在問題
問題一:對課堂生成的預見性不夠,教案的撰寫“寫、用”脫節。
所謂計劃,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計劃,也包括預料之外的計劃。只有預先做好計劃,才能在那些意外發生的時候有額外的選擇,來確保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那些用于教學的工具也需要事先準備好,才可以在使用的時候隨手拈來。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隨時做好教學過程偏離原定計劃的準備,對學科問題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
問題二:沒有備學生,忽略學生主體。
教學中應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要改變教學目標中只重視認知目標,而忽視能力與情意目標的現狀,重視學生的發展。認識到自己的主要職責在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把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地從情境和互動中去形成知識,喚起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加強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分析問題
教師的備課不是為了“預設”,是為了“生成”。給學生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才能真正地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
第一,整合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由于美術教案是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過程設計、教法實施等的總體設計方案,因此它對課堂教學起著全面統整的作用。
第二,增進教師對美術教學目標與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寫美術教案時,教師必須設想多種教學活動,并明確體現在教案的圖文中,因此能促使教師對教學目標與程序進行全面、系統、深刻的思考。
第三,記錄教師對美術教學觀念的理解及班級教學活動情況,并以此為依據,設計今后的美術教學活動。
第四,了解課堂美術教學活動情況。通過美術教案,人們可以了解與討論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況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
教學過程是集知識傳授、師生合作、多樣方式、時間安排、需求評定、課堂評估以及責任心于一體的綜合性過程。該過程本身的特點已經顯示出了教學本身的復雜性,缺乏規劃的教學過程必定是一個反復摸索、極為忙亂、盲目樂觀的過程。大量的、細致的計劃是良好教學的關鍵。另外,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將有助于教師做好計劃。
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一:教師的備課不是為了“預設”,是為了“生成”。
就教師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備課者,設計有創意的教案。如果只是為寫教案而寫,寫、用脫節,就失去了寫教案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備課兼收博取,培養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問題的能力;在備課信息的儲備上,不僅是量的增加,還要有質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自身的知識更新。不僅要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好自身的情緒、情感、風度和儀表等。這樣,才能生成獨具個性的、有創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臉譜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師的備課能力也能不斷生成和提高。
解決問題二:在備課時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
1.教師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鼓勵探究與創新,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在備課時就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與“不教”、“講”與“不講”、“幫”與“不幫”的“度”的掌握,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將“學與玩”、“制作與創造”相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出發,培養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重視思考的過程和綜合信息的交流,關鍵要有新奇的創意,讓學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教學過程對學生造成的感受是學生能否積極學習的關鍵。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應突出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
2.在美術教學中把其他學科知識帶到到美術課中,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巧妙融合。新教材、新課標使美術課必須會涉及到其他學科或其他范疇,基礎美術教育既要關注美術本體,更要關注教育功能。因此美術課程要努力與其他學科的內容和廣泛的社會生活發生聯系,增加自身的綜合性和多樣性,并以次增加美術課程的魅力。
四、思考與拓展
1.加強集體備課,優化教案。教師可以通過經常性的集體備課,進行全員的交流研討,提倡實事求是的找問題,杜絕回避問題的現象。集思廣益,科學揚棄、優化教案,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課前多說課,課后多寫教后感。教師通過課前的說課錘煉教學語言、把握時間的分配、發現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過寫教后感,反觀教學實踐。在反思失敗和教訓中,獲得“吃一塹,長一智”的啟迪;在反思成功和經驗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如:成功的教學行為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后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么?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沿著豎直的線條剪紙,體驗剪紙的樂趣2.剪完后能卷紙,団紙等,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活動準備:
1.畫好簡筆梳子的紙張若干2.塑料剪刀每人一把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教師做示范,引起幼兒興趣。
指導語:"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變一個魔術,看這是一張紙,等一下,老師要用手中的剪刀把這張紙變成一把梳子。"教師做示范,沿著直線剪紙。
二.幼兒操作,教師來回逡巡觀察。
指導語:"現在,小朋友來變魔術。看看那個個小朋友變得梳子最漂亮。"教師發放剪刀,圖紙。來回觀察指導幼兒,提醒幼兒不要把亂揮剪刀。對個別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三.引導剪完的幼兒卷紙,團紙。
引導幼兒把剪了的紙卷成掃把,花卷等。鼓勵幼兒動腦,發展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
四.提醒督促幼兒將廢紙扔進廢紙簍,配合老師收拾剪刀等工具活動評析:
本次教育活動由變魔術引入,極大的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對于用剪刀"變"出梳子有極大的嘗試欲望。托班幼兒的手指肌肉未完全發展,使用剪刀還不靈活。所以,李老師把兩線之間的間距畫的較寬,要求幼兒盡量沿著寬線條剪就可以了。這個活動很好的練習了幼兒小肌肉的發展。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和區別對稱、不對稱(隨意)紋樣;學會對折一次剪紙的方法,剪出角花紋樣;培養學生手腦協調的能力和簡約、概括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對稱(對折后剪)與不對稱(隨意)剪的認識和剪貼方法步驟。
(2)角花的設計制作的步驟、方法
2、難點:
紋樣的簡約、概括、變化、虛實得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開頭敘說,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于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后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板書課題)
二、插入新知。
教師傳授角花的折紙方法。
(1)指導學生看書自學,教師提問:制作單個、兩個、四個相同的角花分別怎樣折紙?
1、制作一個角花:
2、制作兩個角花:
3、制作四個角花:
(2)學習設計描繪花紋。
(3)剪制紋樣。
請看老師剪。(教師示范剪)
是不是很難?你們自己剪剪看。學生試剪,教師觀察,發現問題提請大家注意。針對學生在剪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邊講邊示范分解步驟:
(4)、貼。在考慮好構圖大小布局的基礎上開始粘貼。角花最好貼在有色底紋紙上。鼓勵同學們套色剪貼。
三、補充觀摩。
上教師將收集的圖案給學生看,稍加特色說明,引發學生的創作愿望。
四、課后作業
布置學生剪出大小形式各異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學可讓其粘貼在底紙上,提請注意底紙要盡可能把角花襯托明顯。教師巡行指點,并不斷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揚。
小學美術剪紙貼花教案二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剪紙的方法和步驟。本課學習剪動物,重點學會用剪紙剪動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簡單的手法剪出動物,學會用剪紙裝飾紋裝飾動物。
3、情感與態度目標: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動物,激發學生對剪紙興趣。進一步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了解并掌握動物的剪紙方法。
教學難點:外形設計。
教具準備:
示范作品、各種規格的彩色紙、剪刀、刻刀和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2’)[通過這個導入,揭題]
師:上課前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觀賞一小段動畫片(1分29秒)
師:說說這段動畫片和你們以前看過的有什么不同呢?
學:里面的人物和動物都是用紙剪出來的……
師:嗯,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要上課的內容就和剪紙有關,叫做《剪紙貼花》。
二、講授新課(12’)
[通過這個直觀欣賞環節,讓學生感受剪紙貼花的表現方式以及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剪紙?
學:
師: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剪紙,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差不多是和造紙術同時出現的。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著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師:剪紙和繪畫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師:你們知道這些剪紙都代表著什么寓意嗎?出示作品。
學:
師:說的真不錯。所有的圖案都有吉祥的寓意。相傳剪紙最早是因為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獸,專門偷吃農民的糧食。后來有位婆婆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栗,落荒而逃。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驅趕走了這只怪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紙都是紅色的呢?在陜西就有一位庫淑蘭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個夢幻多姿的世界。(出示剪紙作品)
師:看到庫淑蘭奶奶的剪紙作品,你有什么想說的?題材,造型,色彩。
學:
師:你知道庫奶奶是怎么樣做出來的嗎?誰來猜一猜?
學:
師:先剪出外形再貼花裝飾。
師:生活中同學們見過各種各樣的動物吧,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動物嗎?
師: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出示圖片)
師:每只動物都有不同的形狀、色彩,它的花紋就是由不同的裝飾紋組成。
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動物進行剪紙創作。
學:第一步我們先該做什么呢?
學:剪出外形。
師:老師這有個剪好的外形,能看出來是什么嗎?
學:是只大公雞。
師: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學:有雞冠,大大的尾巴
師:大公雞的身體結構有什么特點呢?
頭部:橢圓形,有山形雞冠
身體:長長的,有羽毛
尾巴:彎彎的,色彩很豐富
腳:有力的
是的,當我們在剪外形時應抓住特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么。
師:如何讓這只大公雞更威風呢?
學:剪些花紋貼在大公雞身上
師:老師這也準備了些花紋,要怎樣拼貼、組合才可以讓大公雞變漂亮,誰來試試!
學:我來……
師:別急,老師這還有一張,再請個同學上來試試。
點評[師生互動]兩位同學都貼的真不錯。
[通過三個連續問,讓學生明白剪紙貼花和畫畫一樣也可以是有場景的,并且從生活中找題材]
師:因為運用的花紋不同,拼貼、組合的方法也會不同,所以兩大公雞各有各的美。現在請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么?周圍又有些什么?
學:……(學生說,我也同時剪出來,并進行組合)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誰來說說看
學:……
師: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畫面,雖然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雞,但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題材,你們看(課件播放)
師: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讓我們先小組討論下你們要剪的題材,然后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大家動起來吧!
學:開始制作 (20’)
三、評價 (4’)
義務教育試驗教科書湘版四年級(下)第8課《恐龍世界》
本課屬于美術學習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相關的集約影視和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恐龍的特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觀察、記憶、表現恐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環境,訓練他們的觀察、記憶、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1.一般了解恐龍的種類、形態、生活的環境及年代。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恐龍的特點。
2.在認識的基礎上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征,畫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畫。
3.在對恐龍世界的了解與表現過程中,培養想象表現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征,畫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畫。
教學難點:在對恐龍世界的了解與表現過程中,培養想象表現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準備:繪畫鉛筆、白紙、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確定目標
1.觀看影視片段《恐龍的傳說》,欣賞恐龍的形象,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板書課題:這段視頻表現了什么場景?(恐龍世界)讓我們一同走進恐龍世界。
3.確定目標:看了這段視頻你最想了解什么?師生交流,確定學習目標(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欣賞恐龍的形象,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引入課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環節簡明直接。]
二、交流了解,分配任務
認識恐龍
1.剛才你看到的恐龍生活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的恐龍都生活在陸地上? 播放影像片段,師生共同領略恐龍世界的風采。
2.提問:看了神奇的恐龍世界后,你了解了什么?(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里游的,還有在陸地上爬的。)
教師小結:恐龍的種類很多,可分成兩大類:鳥龍類和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分為食肉類或是食草類。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態更是多種多樣。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里游的,還有在陸地上爬的。
3.知識交流
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些有關恐龍的生活環境的資料,大家一定都收集了不少吧,誰來說說你都了解到了什么?(互相交流)
4.說說恐龍生活環境。
今天老師也收集到了很多恐龍的圖片與資料,大家想看嗎?(課件出示)有這么多的恐龍生活環境圖片,現在老師就請幾個同學上來把你最想看的恐龍生活環境請出來并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所以,不論吃植物還是動物的恐龍,都有享受不盡的美食,大量恐龍就在這里繁衍生息。)
5.說恐龍,找特征
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老師這里還有幾只大家都很熟悉的恐龍,誰能說說它們的特征呢?(課件出示劍龍,三角龍,甲龍,腕龍,翼龍等)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欣賞、資料的搜集,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觀察了解恐龍,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學習美術的方法,為后續的學習打實基礎。]
三、方法指導,師生互動
1.探究畫法:
學生口述自己的想法,或上板演示畫畫恐龍,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畫陸地恐龍時要把握其一般的形體特征----體大,尾粗長,從頭至尾的脊椎呈流線型,后腿粗壯,大多有粗皮,少毛或無毛,有的有甲、劍等生長物。
2.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后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課件出示)
四、實踐創新,完成目標
1.明確作業要求(課件出示)
2.布置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自由畫出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形象。可以在恐龍身體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裝飾,但必須抓住恐龍的大致特點。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大膽個性地表現恐龍,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五、展示評價,交流提高
1.學生將作品在大屏幕上投影,學生自評互評,評一評誰畫的恐龍更有特色更好?教師進行多維評價。對學生優秀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發現優秀作品在構圖、著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現,以加強對“好”作品的感官認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2.全班學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恐龍世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評互評,讓學生在多維的評價中獲得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3-0140-1.5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小學的美術課是非常好上的。而美術課的備課、寫教案也是很容易的事,是任何非美術專業的教師都可以勝任的工作。普通人都會覺得他們無非就是寫寫“先講什么”、“再畫什么”而已。因此,美術課在很多中小學和家長心目中是不受重視的,更何談如何寫好美術課的教案了。
在美術教學中教案設計是重中之重,想要上好一節課,就要預先寫好當堂課的教案。有句俗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美術教學也是如此,短短45分鐘的時間內,學生既要學到知識,又要活動思維,還要確定其價值觀等等要求,可說是難上加難。這一系列的難度凸顯了美術教案的重要性,它要求教師上課前要有充足的準備,預設好教學課程中學生所要達到的程度、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中是否能完全解決當堂課的問題等等,這都需要教師在教案中體現出來。所以說,一個成功的教案設計是一堂課是否能成功完成的關鍵。
一般在美術教學中,教案設計大體可分為八個部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具學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objective of teaching)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預期達到并可以測度的學習結果及具體規格①。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發《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了“三維目標”的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估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按三維目標各自的特征來分述:知識與技能: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發展美術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②
在這里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而不是把一節課分成三個環節,分別完成三個目標,它本身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所以在實踐層面上必須三位一體。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情感、態度傾向的,有積極地也可能是消極的,現在的中小學生中,有不少學生是帶著消極的情感在學習。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們要有意識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課程的人文性,使課程更具有教育價值。
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三維目標中,相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對人的一生意義更加深遠。然而,知識與技能也同樣重要,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是依附于知識與技能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是在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所以,在實際授課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成長與發展,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在教材的知識體系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或技能,通常就是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在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下,有時也可以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定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指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而學生卻難以理解或難以掌控的知識或技能,通常也包含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之中,與教學重點有必然的聯系。③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其實是兩個部分,有很多新教師會對其理解錯誤,造成教學上的混淆,使學生根本不明確本堂課到底要學習什么。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提出的所要學習的任務,需要教師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而教學難點則是具體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之間的差距,常常是因人而異,需要教師能準確判斷學生的能力水平。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teaching procedure)指師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其時間流程,教與學相互依存④。教學過程中的文案,就是把在上課過程中要講的和要做的一切具體內容的“動態”的教學過程寫出來。教案通常根據詳略程度分為“詳案”和“簡案”,對于初等臺的新教師應認真寫好詳案,以及對教學活動的設想和明細的安排,這樣對新教師的快速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之后的自我評價和針對課堂上教學的不足之處的自我分析。一般包括:陳述課堂上教學的效果,自己對這一節課的效果滿意與否及其理由;對照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設計思路,分析教學中的得失;分析和總結造成得失的主要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新思路和措施等。
美術教案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的,是一系列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的教學結構體系、各個環節和各教學活動都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負責,從而成為有效教學。也就是說,我們在設計教案時,由始至終都要考慮各環節、各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決了什么問題等等。從而要保證我們的設計思路是清晰的、明確的,整個教案的結構是嚴謹而有效的。
綜上所述,筆者并沒有就美術教案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詳細論述,僅是挑選了四個新教師可能思考不全面的重點環節來論述,希望能對閱讀者起到一定的幫助,也期待能為美術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注釋】
①王大根著:《美術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②王大根著:《美術教案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教學目標
了解如何策劃校園活動。
了解怎樣結合校園活動進行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了解活動所涉及的部門與學科。
跨學科全面的思考與設計創作出好的策劃
重點如何應用美術的形式把校園生活中設計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
難點找準美術表現形式與活動策劃的結合點培養綜合解決問題和整體藝術策劃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繩子、水彩、水粉顏色、水彩筆、油畫棒等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合作等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一年,我們學校都會組織很多活動,如藝術節、繪畫展、科技周等等。它們是一次歡樂的盛會,展示自己的舞臺。如果讓我們班來策劃一次活動,我們有這個信心和能力嗎?板書課題:策劃一次校園活動。
二、新授
在課前我們已經以藝術節為例,請同學們調查了關于藝術節的策劃知識,你是通過哪種途徑了解的?生答:專業書、網上的信息、報紙、雜志、訪談。現在我們以組為單位共同獻計獻策,以出示題板的方式回答問題,比比誰的方案最優秀:
(一)藝術節策劃方案將涉及哪些的環節?請各小組討論后出示題板,看哪一組同學想
到的詳細:(活動時間、地點、目的、各種宣傳和準備、內容安排、活動進程、部門分工、費用預算、負責組織人員等等)
(二)藝術節的內容有哪些?開幕式、集體表演、歌舞晚會、朗誦會、猜謎大賽、繪畫比賽、演講天地、游戲比賽、圖書大餐、頒獎晚會……
(三)這么多的活動,應該有哪方面的準備?同學們出示:場地的租用、人員的安排、
舞臺的設計、服裝、道具、器材、宣傳品、美術材料、獎品等等。
(四)要與哪些部門進行溝通?學校后勤部、器材室、團委、歌舞團、演出公司、美術公司、贊助單位等。策劃活動的確是一個即復雜又綜合的過程。
(五)哪些內容可以借助美術這種視覺形式來傳達?學生討論:策劃圖、策劃方案、舞臺布置、宣傳品:如海報、吉祥物、會標、紀念冊、請柬、節目單、面具、簽到冊、標語等等。老師總結:看來,美術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好的藝術設計將使主題更加一目了然,獲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們把校園活動涉及的各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討論研究,我們如何用美術的形式表達策劃的內容?
用大屏幕顯示策劃圖的繪制方法、流程圖、路線圖、鳥瞰圖、卡通圖、圖表加說明的幾種方法,并加以解釋說明各自的特點。
如流程圖主要顯示機構設置或表達活動流程;路線圖主要顯示各地點的順序;鳥瞰圖是俯視的直觀效果;圖表加說明更使策劃圖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圖統一和諧:可利用幾個明度相近的色塊作背景或用線條、文字或圖標分割或組織成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亂。
三、作業
以組為單位,用所學的美術知識為學校設計一個最佳方案,可用手繪或電腦等方法。評選標準:緊扣主題;設計整體、新穎、多樣;色彩和諧;圖文并茂。
本課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上冊:08課 剪紙故事采用了大量的學生作業,都是學生課堂即興所作,內容表現出兒童的生活和情感。對學生來說,更具有親近感。這些剪紙人物造型大膽簡練,對于美術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很具啟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驟、小提示,可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教材中還呈現了一組人物所用的道具,學生在制作相關人物時可以用這些道具來搭配,借助于道具所體現的工具特點將有助于確認表現剪紙人物的身份。
學習屋中選用了民間剪紙作品《老鼠上燈臺》。學習屋的內容旨在激發學生了解剪紙藝術的興趣,可讓學生由此出發,在課后利用互聯網及圖書館的資源,深入對剪紙藝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
了解剪紙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鍛煉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思路
本課學習內容為剪紙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還要能在此基礎上挑選合適的人物經組合構成新的畫面并編輯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課學習重點和難點在于讓學生隨意剪出人物的外形,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應該讓學生拋開對稱規則,依靠視覺平衡和對人物形態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盡量做到自然、流暢。
人物內部挖剪也有較大難度,可改剪為刻,用刻刀加工細部,可獲得剪刀無法比擬的優勢。啟發學生用刻刀(或裁紙刀)進行剪影的刻劃,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裝上的花紋圖案等。學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師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紙小訓練,如:在其他紙上練習刻畫直線和弧線。讓學生能了解和適應刻刀工具,做到刻得干凈利落,隨心所欲。并提醒學生使用刻刀時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在剪刻出兩三個人物后,讓學生根據所剪刻人物的動態神情,將這些人物之間進行聯想和組合構圖,還可根據需要適當添剪背景、道具,編成一個故事。組成故事畫面,是人物剪紙的延伸。貼好后,對大家說一說這個故事,學生一般都饒有興趣地用這種方法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也可讓兩個學生合作,將兩人所剪的人物組合在一張畫面上,再根據畫面所構成的效果編故事,兩人之間互相說一說這個故事。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豐富了本課的學習內容。
在評價過程中,可對學生的剪紙人物作業和學生所編的故事進行雙重評價,評價應貫穿于整個課堂的初始階段、深入階段和終結階段,教師可對學生積極嘗試剪制的學習熱情加以肯定,表揚并保護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動手嘗試。在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評價標準側重于創造性和個性,看內容是否有情趣,是否顯示出對周圍事物的留意與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個性成分。
本課教學流程可大致作出如下安排:
示范引路,創意先行——自主表現,剪出外形——了解特征,刻劃細節——構思畫面,合作組織——互動評議,敘說故事。
四、教學選擇
本課所要使用的學具如剪刀、膠水、彩色紙等,比較容易準備。在條件較差的地方也可以選用單色紙完成作業,應予注意的是所剪作業用紙應與背景襯底用紙有一定的層次區分,以便畫面形象變得鮮明飽滿。
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教學時量限制,可以一人單獨完成剪紙故事的作業,也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由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紙故事的作業,還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編制作業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五、教學建議
1.教師應提示學生隨手剪的時候注意手隨心動,心中應想著要表現的人物的動態和特征。可以從頭,也可以從腳,或者是自己想開始的任何部位開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后再剪刻出人物的細節,例如:眼睛、發型、衣服的花紋等等。讓學生嘗試用刻刀,要使用墊板。教師示范刻刀的用法,并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對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鑿穿后剪的方法。
3.粘貼可以采用局部點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適當部位,涂少量膠水即可,但要注意貼得平整、潔凈。
六、教學資料
剪紙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人曰》詩: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就是寫此。段成式《酉陽雜俎》說: “立春日,3:大夫之家,剪紙為小幡,或懸干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剪紙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制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還蘊涵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由于課程結構的安排,有專題欣賞和在繪畫、工藝、設計等課程內容中穿行的隨堂欣賞課。它們所占比例雖小,但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美術知識,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卻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上美術欣賞課,如何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性呢?
一、在技法分析中進行美術欣賞
古今中外,任何時期任何形式的優秀美術作品都有其技法和形式。
如:我們傳統的中國畫和西方的油畫相比較,在線條方面,都具有流暢、有力、概括力強、表現力豐富等特點,不同的是:中國畫塑造形象以線描為主(如:《八十七神仙卷》),注重用筆用墨與意境之美(如《蛙聲十里出山泉》),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而油畫則善于用塊面,注重形象和結構的準確(如《蒙娜麗莎》)。中國畫偏重于寫意,講究“以形寫神”,追求“氣韻生動”、“形神兼備”;而油畫偏重于寫實。這就形成了兩大不同的技巧形式美。因此,進行美術賞析的過程中,既要講清美術作品創作的一般技法,又要介紹不同畫種不同流派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正確欣賞美術作品。
我在上五年級專題欣賞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和《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兩課時,把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出來,直觀對比,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觀察很容易就會發現它們不同的藝術風格:繪畫材料不同;表現方法不同;色彩處理不同,一個清新淡雅,一個熱烈奔放。繼而再對學生進行相關美術知識的講解,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了解相應的美術知識,對于中國畫、油畫、剪紙的不同表現形式的特點也就更加明晰了。
有人說:“欣賞是鎖,基礎知識是鑰匙”。只有掌握相關美術知識,了解不同美術流派,美術風格、中外美術畫種的特色,學生才能通過直觀感受去內化作品的內容要素,才能從中感悟到畫家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和理想。
二、在人文情境中進行美術欣賞
一件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從千百萬張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人們的認同,成為廣泛流傳的優秀作品,這固然與作者的技藝高超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作品所反映的美的因素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才是作品得以流傳的原因和值得欣賞的美點。美術欣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巧、表現形式的欣賞層面,還要更多地了解作品背后的美術文化知識。包括作品本身的歷史文化內涵、發展特點以及美術大師的生命里程和創作歷程。這樣也有助于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
如:在《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一課中,用視頻形式了解齊白石藝術追求的一生,從小木匠成為偉大的人民藝術家的曲折道路;為了畫蝦就在家自己養,每天細心觀察,這種對待藝術的嚴謹態度,對學生來說觸動很大,對于理解齊白石的作品也就很容易了。
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作品時,先對學生介紹梵高悲慘的一生:他備受冷落和貧窮的打擊,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不斷處于崩潰狀態,在癲狂狀態下割去自己的右耳,最后舉起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7歲的生命。知道了畫家的生命里程,學生就會明白梵高為什么喜歡畫向日葵,他的色彩為什么那么充滿熱情與活力。學生通過分析,積極表達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感受: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他畫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
三、在豐富的生活元素中進行美術欣賞
羅克韋爾肯特曾說:“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術現象也隨處可見。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的應當是“生活化”的美術教育,而不能也不應該是“專業化”的美術教育。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要走出傳統的程式化、理論化教育,使欣賞課“生活化”,在課堂中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緒場。
胡娟
設計思路:
每年秋天正是本地(茨溝鎮)“賞紅葉”的好時節,《指南》中指出“根據幼兒生活經驗,與幼兒共同確定藝術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從而進行藝術表現”。由此可在大班開展以《秋天的樹葉》為主題的課程活動。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現和欣賞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讓幼兒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學習正確的粘貼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讓幼兒學會通過樹葉粘貼畫去感受和發現秋天的美,激發幼兒喜愛秋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物質:3-5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樹葉,每種樹葉準備2-3片;A4紙,膠棒,兒童剪刀。
2.經驗:幼兒對形狀,色彩的搭配和對秋天景象的已知經驗,
活動重點:
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能夠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征。
活動難點:
學習正確的粘貼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方法:觀察法,口授法,演示法,實踐操作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看圖提問:引出秋天、秋葉)
1.欣賞秋天(出示家鄉秋天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一起和樹葉做個游戲,在游戲開始之前,請小朋友欣賞一下我們家鄉此時的圖片吧!
2.秋天的景象(引導幼兒從秋天的景象到秋天的樹葉)
陽光灑在秋天的樹葉上,到處都是一片金黃;秋天的樹葉落在公園里的長凳上,還把房子周圍裝扮的更漂亮。秋風吹落了紅彤彤的楓樹葉,黃燦燦的銀杏樹葉也被秋風吹落,五顏六色、不同形狀的樹葉都被秋風吹下,各式各樣的樹葉從空中飄落下來,非常好看。
二、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外形特征
1.師:老師撿到幾片樹葉,我們一起看看這幾片樹葉的形狀分別像什么?
銀杏葉像一把折扇,紅楓葉像金魚的尾巴
紅葉像一頂帽子,無患子葉像彎彎的小船
(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樹葉的形狀特征,知道它們有大有小,形狀不一,顏色不同)
2.師:秋天的樹葉各種各樣,可以根據不同形狀的樹葉拼成圖形,下面,請小朋友看看老師用樹葉拼成了什么圖案。(展示樹葉拼圖)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展示樹葉粘貼畫)
師:秋天的樹葉可以拼出漂亮的圖案,怎么樣才能留住這些漂亮的圖案呢?對了,我們可以把這些樹葉粘貼在紙上,做成粘貼畫。這樣我們就能留住它們啦!
三、操作展示(拍攝制作粘貼畫視頻并介紹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師:漂亮的樹葉粘貼畫,如何制作呢?下面,請小朋友準備好以下幾種物品,老師給小朋友們簡單示范一下樹葉粘貼畫的制作,跟著老師一起來制作吧!
操作的時候,先用剪刀剪掉樹葉的葉柄,把樹葉剪成需要的形狀,將剪好的樹葉放在盒子里備用,在粘貼之前先將樹葉的拼圖擺出來,確定粘貼位置,在粘貼位置均勻的涂上膠,最后將樹葉粘貼在涂有膠的地方,用手輕輕撫平,自然風干就好。
四、作品展示
師:小朋友們可以請家長幫忙,做更多不同的樹葉粘貼畫,和小伙伴分享你的作品,樹葉粘貼畫還能裝飾我們的房間,讓生活更美好。
五、活動結束(欣賞兒歌)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制作樹葉粘貼畫,像是和秋天的樹葉玩了一個小游戲,秋天的樹葉不僅好看,還可以來玩,小朋友們喜歡嗎?最后,老師給秋天的樹葉送一首兒歌,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吧!
《秋葉》
2.探索點染、暈染、滴染的染紙方法,嘗試運用吸管等輔助材料進行染紙。
活動準備:
1.宣紙、各色顏料、毛筆、吸管、勾線筆、抹布等。
扎染畫具體環節
(L:老師 Y:幼兒)
環節一:宣紙扎染的認識
L:小朋友們,你們誰還記得平時老師教你們畫畫用到了哪些工具?
Y:勾線筆 油畫棒 水彩筆 等
L:大家的記憶力和觀察能力都很好大家都知道我們之前用的畫畫工具,但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繪畫工具——宣紙。
(向Y展示宣紙)
L:接下來,老師給大家示范一下怎么拿宣紙畫畫,大家仔細觀看老師是怎么操作的。
L:看完了老師的操作,大家都應該知道是怎么做的了。那我想請兩位小朋友上來,一位小朋友向大家展示一下老師的操作順序,另一位小朋友在旁邊向大家解釋一下步驟。
(Y折宣紙放入顏料中染)L:這位小朋友和老師一樣都是對折再對折,那我想問一下其他小朋友還有沒有其他的折法,可以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Y:可以折成一個三角形或沒有形狀的樣子。
L:我們看到這位小朋友是把宣紙直接放入顏料中染,那大家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其他什么工具使用來在這個宣紙上染顏色?
Y可以動腦思考,然后L出示已準備的工具,Y可以補充一兩個。
講述的步驟Y:(以下僅供參考)
步驟一:將宣紙隨意的對折或揉團。
步驟二:將對折或揉團后的宣紙的邊角等地隨意小面積扎染。(可以選擇很多顏色,但扎染的面積不宜過大)可以加入毛筆、吸管、牙簽等工具。
步驟三:將宣紙打開鋪平晾曬30秒,然后用勾線筆在上面進行繪畫。
L:好,現在小朋友都已經知道了繪畫的步驟,那接下來老師就要讓大家開始自己創作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要畫什么,可以畫任何東西只要是你想創作的。畫完之后我會叫小朋友上來和大家分享。
在畫之前老師有幾個小要求要提一下:
1.大家用的工具一種工具只能沾一個顏料。
2.最開始我們是染背景色,不用顏料畫畫,我們最后再用勾線筆畫想畫的圖案。
第二環節:
(Y繪畫時L可以適當的指導和提醒)
L:現在大家都已經完成了繪畫,那我想讓一些小朋友上來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創作這幅畫的,在畫上用了什么顏料、工具,最后用勾線筆畫了什么圖案。
總結和反思:
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次正式面對幼兒獨立上課,十分的緊張。感覺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很多問題都沒有考慮在內,導致在要開始上課之前還有問題要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因為緊張把原本在教案里的提問和要求也有遺漏,使小朋友們在繪畫的過程中與我的假設有很大的出路,當我在他們動手時候再講明要求時已經沒有人聽了。
我在做教案的時候考慮的因素還不夠全面,沒有把宣紙的晾曬時間等問題計算在內,導致最后沒有時間用勾線筆繪畫,也沒有時間分享,我的時間遠遠不夠。
因為在上課前我沒有進行過試講等其他準備,導致我在上課時有時候會忘記下一步要做什么,和小朋友也沒有什么很好的互動。
1.在示范的時候示范的紙不夠大,不能保證所有小朋友都看得到。
2.減少無效問題的存在,最好做好問題能直接問到點子上。
3.要運用小朋友能聽懂的詞匯來表示,代替那些專業詞例如“扎染”、“主題”等。
4.在面對小朋友回答到老師準備的問題上時老師要與小朋友有互動,例如老師可以說“哇塞,被你猜到了,你真厲害確實老師今天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