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20: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商業會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朱榮恩教授在2008年提出,與會計準則相比,《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更多表現的是理念、要素和框架,在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實施難度和評價難度都較大。因此,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在內部控制中的地位逐漸凸顯了出來。目前我國前行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僅僅只關注了其中的某一具體要素,而非權衡大局;二是我國內部控制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并不科學,缺乏可操作性。當然,這種現象在財政部等五部委了《配套指引》及其他相關條款后有所改善。此外,管理層意識不到位,監督檢查或獎懲機制不到位也會導致已建立的內部控制體系難以有效運行。作為一類特殊的行業,商業銀行在自身運營中普遍存在著管理層內控意識不足這一問題。在觀念上,很多商業銀行認為內部控制管理就可以解決所有的風險管理問題,管理層會認為只要內控制度設置完善、機構設置合理就可以有效運行內部控制制度,而并未意識到一旦內外部運營環境發生變化時原有的規章制度就可能失靈的情況。除此之外,商業銀行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控制工作的重心主要為基層操作人員,而忽視了對各級管理層的監管,處于放任管理狀態。但其實各級管理者不同程度地操控著基層人員、企業財物等,由其引發的風險性更高、危險性更大。最后,我國的中小型商業銀行個別員工對待內控管理工作的意識還停留在接受任務的低層次階段,沒有真正理解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對于保障自身業務發展、推動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風險意識較弱且風險評估機制缺失
合理完善的內控制度要求商業銀行設立切實可行可辨認的風險評估機制,以助于商業銀行了解自身已經存在或潛在的風險,并及時加以適當處理。一般來說,分析按慣例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公司的經營戰略,采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識別出風險,并采取適當措施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在風險評估這一內控要素上出現漏洞的企業還有華夏證券公司。在風險容量方面,華夏證券公司的風險承受限度大大超過了其所能承受的能力與證券行業的整體指標。比如說華夏證券的受托投資管理業務持股比例達到19%以上,超過我國證監會所規定的10%的上限。在風險識別方面,公司并未能及時識別可能影響其運營安全和財務狀況的內部因素及相關風險,以及可能影響銀行、證券市場的其他外部風險。此外,公司沒有建立自己的風險數據庫,對潛在風險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制定相關的應急風險策略,最終由于沖倉持有太極集團等三只股票造成浮動虧損導致公司虧損嚴重。
(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成本過高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成本過高及成本費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小型商業銀行相對而言規模較小、業務結構單一,因此抗風險能力弱,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信息變化迅速的大環境下,小型商業銀行的內控執行效果和其內控成本大大被抬高,特別是其管理成本在這種環境下會逐漸增加。不僅僅是針對小型商業銀行,這是我國部分中小型企業的通病。另外,內部控制的成本包括內控制度的設計成本和執行成本等多個部分組成,內控成本的結構組成也會影響企業內控運行的有效性。小型商業銀行在目前的財務狀況中,管理費用的比重較高,甚至占到企業總成本的一般水平,這一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該企業的管理結構混亂、流程過于復雜所造成的。
二、商業銀行會計控制完善的措施
(一)優化內部環境
作為內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礎,只有完善的內部環境才能使控制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保證。而優化內部環境,我認為首先應完善商業銀行組織控制結構。縱然其內部各個結構的設置都相當完整,但有些職能結構有所重疊,信息在各層級人員間的傳遞并不暢通,溝通困難,高層管理部門雖擁有管理權但對其下屬部門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公司可考慮采取更為中立的組織結構,如跨越功能的團體。這種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彈性化,有效避免專業分工帶來的僵化與協調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強化董事會在商業銀行中的主導地位。在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建設中,董事會是最高級別的管理層,只有董事會發揮能力和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對內部控制的監控與引導作用。其次為了使內部環境優化更大化,商業銀行應考慮其文化氛圍。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規范企業員工的道德素養,形成一種不觸規忠于職責的大環境。此外,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把經營者的利益與商業銀行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相掛鉤,以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
(二)明確內控管理職責,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首先商業銀行要明確有業務交叉時內部控制管理的部門和職責。商業銀行的各個部門都應明確自己在內部控制管理活動中自己的分工職責,使工作內容更實效,將內控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在監督檢查方面,以上述存在問題的商業銀行為例,其總部及各分支機構的各個部門都要嚴格履行各自的內部控制管理職責,加強自身的監督檢查機制,特別是對重點部位與風險點要更加防范。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也要將內部控制管理與監督工作覆蓋到業務經營的各個方面。針對熱點的問題或者風險隱患較大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開展重點檢查,并做好對業務管理部門自身內部控制管理的再監督工作。
1.1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內控制度完善程度不到位。目前,各商業銀行都制定了相關關于會計風險的內部管控制度,但這些制度大多,指導性較強,具體操作性較差,不便于實施,再有制度制定的相對滯后,導致一些新的業務的內控規章不完善和健全,不能跟上金融新業務的快速拓展,造成一些業務流程上的不匹配,繼而是各部門之間自行處理,使得內部管控制度的執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留下隱患,為風險的發生提供了土壤。
1.2會計崗位的各種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當前,各商業銀行的會計崗位各個環節都有規章制度,本可以杜絕各種風險的發生,金融犯罪及挪用客戶資金等常規案件卻時有發生,原因就是會計崗位的各種規章制度是硬指標,必須認真執行,但是一些商業銀行只重視經營,重視拓展業務、單純追求經濟指標,而輕視了規章制度的認真執行,如一些重要的崗位的不合理的兼崗、替崗行為,由于有些人員業務能力不熟悉,或會計人員短缺,不能實現有效的輪崗和強制休假制度,從而使崗位之間的相互監督功能下降,留下風險隱患。還有為了追逐利益,留住一些大客戶,主動放棄一些原則。
1.3會計崗位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業務操作不到位。基層領導對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工作關心不夠,不能做到公平對待,因而使各崗位人員容易鬧矛盾。致使工作人員對工作態度不積極主動,責任心不強,缺乏愛崗敬業精神,業務操作應付了事,工作上易出現漏洞。同時還可能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走上犯罪的道路。
1.4會計崗位人員業務水平不強,風險防范意識不到位。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崗位人員得不到良好的培訓,或培訓時不認真,應付了事,加上學習的自覺性和工作能力有限,還有近些年,金融事業的快速發展,新業務新技術不斷出現,導致崗位人員的專業技能下降和工作質量不高。風險防范意識淡薄,即使某些業務有風險時也不能及時發現,不能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1.5會計檢查和內部審計有待加強。近年來,各商業銀行都有相關的內部審計、管控的相關制度,但是會計風險依然存在,金融案件時有發生,其主要原因為管理人員沒有很好的按照制度執行,對各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監督機制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部門之間缺乏監督制約的機制,查處不嚴厲,造成對風險的評估和整改不徹底。二是內部管控和監督都是由銀行本身的機構進行,他的自主性和威嚴性不強,人員和資源配置不到位,無法有效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三是監管手段落后,隨著銀行業務電算化的普及,許多業務都是在機器上完成,以前原有的檢查手段已不適應現在的要求,而對計算機操作的后臺檢查管理具有更高的技術性和復雜性,有一定的隱蔽性,導致了監管的弱化。
二、如何對商業因會計產生的進行有效防范
2.1完善和補充并形成完整的實用性強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在現有的內控制度基礎上進行完善和補充,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可操作性強,實用并且嚴謹的管理制度,同時,也要根據業務的不斷變化進行調整和補充,形成一個全面的、連續、實用性強的內控制度。
2.1.1員工管理方面。商業銀行會計崗位要根據業務量、客戶的多少、業務的種類機,要經過測算和實際的運行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要既能滿足業務量的有效完成又要保證能進行合理內部控制。同時嚴格執行輪崗和休假制度,杜絕兼崗現象,嚴禁出現“一手清”現象加強會計人員之間的監督制約作用。還要根據會計人員的個人能力、業務素質、工作經驗合理的設置業務權限,避免權限過大導致監督困難,造成風險隱患。
2.1.2員工工作制度和業務方面。商業銀行內部要嚴格執行個工作崗位的規章制度和條例。合理的規劃各個業務部門職責、職能。避免銜接部分出現縫隙。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每項工作的審核工作,避免出現紕漏。嚴格做好印鑒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做好保密工作。
2.2員工個人素質培養和提高。
2.2.1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了解員工的想法與動態,提高員工愛崗敬業的精神,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法規意識,提高員工的風險敏感度,避免出現以人情、感情代替規章制度的現象。對有異常的員工要及時了解情況,調整崗位,避免風險隱患。
2.2.2要提高員工業務水平,隨會計業務的不斷拓展,要定期的組織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并要健全培訓體系,強化崗位技能和熟練程度,定期的考核,提高會計人員的中和業務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現失誤,減少風險的產生,對于考核成績不合格的員工不予上崗。
2.3強化監督和管理的職能。
2.3.1根據商業銀行會計崗位的工作特點,每個崗位都可能出現風險,所以監督檢查工作要全面,要貫徹始終。認真做好“三查”工作。即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進行認真、細致的督察。對是否具備完備的資料、有關的憑證、帳表等進行嚴格的審查。同時提高計算機等設備運用能力達,實現計算機后臺監控交易及遠程進行監控的能力。
2.3.2強化審計監督部門的地位和權威性,保證其獨立的監督檢查功能,同時也要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監督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人員素質。
商業企業分為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所以市面上的《商業會計》教材的重要章節都包含這兩部分。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發展至今,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批發商而言,有分級批發商和經銷商。不過就批發商的特征,這些新變化對會計核算的影響不大,幾乎可以沿用傳統教材里的批發企業會計核算。但零售企業就不同了,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2004年出版的《零售業態分類》,將零售業態分為2類17種,一類是有店鋪經營,另一類是無店鋪經營。其中,超市和百貨業是中國零售業的主流業態。對各類業態的差異性經濟業務,尤其是在主營業務核算中的差異性方法,應該在零售企業會計中應作為重點介紹。而通常《商業會計》教材里對零售會計業務的介紹,只是說明了一些帶共性的內容,比如分柜組分散收銀、財會部門根據各柜組上繳現金確認收入和結轉成本、核算差價率等。含混不清的不能反映各零售業態的主營業務核算差異,也未能反映零售商業會計的工作流程。
2、理論與實踐分離
商業會計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普遍分離,甚至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即使有實踐環節,也是先把理論講完再實踐操作,所學理論沒有及時的運用到實踐中去。實訓環節采用的是大綜合實訓形式,這種驗證式的實訓強調的是學生對賬務處理的能力,通常是每個學生都按照教材中的分錄和賬務處理程序,所有崗位都由一個人完成,把整套帳全部做下來,不能在實踐環節中體會到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清楚每個崗位的能力要求、業務的工作流程和原始憑證的傳遞順序,到了實際的工作環境仍然不會正確處理業務。高職商業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不符合實際的經濟發展,不符合商業會計的職業工作特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職業成長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
二、商業會計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改革思路
鑒于高職商業會計的教學現狀,筆者在廣泛實際調研和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對商業會計課程進行分崗位按照工作過程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改革的思路。
1、分崗位按照工作過程重構教學內容
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課程結構安排與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先后順序建立一個系統,構建起與崗位所對應的典型工作順序,結合職業能力的成長邏輯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重構,創建新的教學內容。批發商業會計主要會計工作崗位有:業務員崗位、倉庫管理員崗位、制單會計崗位、記賬會計崗位、總賬報表崗位、出納崗位。由于零售業態繁多,本文以我國最常見的一種零售企業———百貨商場為例來講解。百貨商場主要會計工作崗位有:專柜銷售人員、收銀員、出納、會計。根據商業會計各崗位的職責和任務要求設立教學項目,每個工作崗位組成一個獨立的教學項目,形成一個教學單元,確定各個崗位的能力目標,根據崗位能力目標要求來設計學生要完成的崗位工作任務。根據工作任務確定學習核算理論與實踐知識,按照會計核算流程,以會計業務實際操作為主線,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巧妙地融合到實踐操作中。
(1)批發商業企業會計。批發商業企業會計各崗位職責、能力要求與教學內容分別如下。業務員崗位職責:購進環節根據供貨方開具的發票和提供的商品或者根據銀行轉來的結算憑證與發票,認真與合同核對;填制收貨單一式三聯(存根聯、結算聯、入庫聯暫不填寫),將發票和結算聯交與財會部門。銷售環節填制銷售發票,將相關聯次傳遞給相關部門;登記庫存商品進價或售價的數量金額式明細賬。業務員崗位能力要求:檢查商品是否與合同相符;會填寫收貨單;了解收貨單的傳遞部門;銷售環節能正確填制銷售發票,了解發票在相關部門之間的傳遞;會填制庫存商品三級明細賬;與倉庫和財務部門對賬。業務員崗位教學內容:填制收貨單;講解收貨單聯次作用與傳遞部門;填制銷售發票;講解發票在相關部門之間的傳遞;登帳、對賬。倉庫管理員崗位職責:認真驗收商品,清點是否與收貨單結算聯一致;對照合同出庫;登記庫存商品的三級明細帳,并定期與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對賬;月底配合財務部門做好盤存。倉庫管理員崗位能力要求:出入庫管理;登記庫存商品三級明細賬;定期對賬;保管商品;盤存。倉庫管理員崗位教學內容:填制收貨單入庫聯;講解入庫聯的作用與傳遞部門;商品出庫手續;登記庫存商品數量金額明細帳;對賬;盤存。制單會計崗位職責:對于批發商品流通中購銷存各環節各種業務的做出正確的會計核算處理。制單會計崗位能力:能夠與各個部門進行原始憑證傳遞的銜接;能夠對于批發商品流通中購銷存各環節各種業務的做出正確的會計核算處理。制單會計崗位教學內容:講授該崗位如何與各個部門進行原始憑證傳遞的銜接;講授各種業務的賬務處理。記賬會計崗位職責:除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以外的各明細賬戶進行記賬處理;尤其是庫存商品類目帳和數量金額式明細賬;定期與倉庫管理員的庫存商品三級明細賬對賬。記賬會計崗位能力:具備《財務會計核算》課程中記賬會計崗位一切應具備的能力。記賬會計崗位教學內容:重點強調商品流通會計領域里庫存商品類目帳與三級明細帳的登記方法;與倉庫管理員庫存商品三級明細帳對賬的方法;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總賬報表崗位的設置與《財務會計核算》里的一致,在商品會計里要求登記庫存商品總賬,并定期與庫存商品類目帳和三級帳對賬,其它這里不在贅述。需要說明的是,商業會計課程的重難點在于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會計實操中掌握批發購銷存各業務的理論和實際賬務處理,所以出納崗位的任務在批發商業會計里屬于非商品崗位,在前期基礎課程《出納崗位核算》里已經訓練過,在這里并不是一個重點,分配在出納崗位的學生應該對出納的職責與技能熟練操作。
(2)零售商業企業會計。在零售商業企業中,超市和百貨業是中國零售業的主流業態。本文以我國最常見的百貨商場為例來講解零售企業會計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零售企業各會計工作崗位職責、能力及教學要求分別如下:專柜銷售人員崗位職責:將商品銷售出去是專柜人員乃至整個零售企業最核心的任務和職責;管理本柜組商品,登記數量金額式庫存商品明細賬。專柜銷售人員崗位能力:銷售商品;登記數量金額式庫存商品明細賬。專柜銷售人員崗位教學內容:講授“商品銷售憑證”的聯次及傳遞程序;登記數量金額式庫存商品明細賬。收銀員崗位職責:收銀;每日終了匯總當日全部收款記錄,編制收款匯總表;收銀聯和實收款項核對無誤后交給商場的出納匯總核對。收銀員崗位能力:正確收銀;編制收款匯總表;與出納對賬。收銀員崗位教學內容:講授與收銀員有關的原始憑證傳遞聯次及部門;講授如何匯總當日全部收款記錄,編制收款匯總表;如何將“商品銷售憑證”的收銀聯與實收款項核對;如何與出納對賬。出納崗位職責:根據收銀員交來的相關資料分柜組編制銷貨日報表;與專柜銷售人員的實物臺賬進行核對;每日向銀行送存現金。出納崗位能力:會分柜組編制銷貨日報表;與專柜銷售人員的實物臺賬對賬。出納崗位教學內容:講授與出納有關的原始憑證傳遞聯次及部門;如何分柜組編制銷貨日報表;如何專柜銷售人員的實物臺賬對賬。會計崗位職責:正確做好購銷的會計核算。會計崗位能力:根據銷貨日報表和收款匯總表等原始憑證進行確認收入的賬務處理;以銷定購核算購進業務賬務處理;扣點、各種促銷手段下的賬務處理。會計崗位教學內容:講授商場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各種促銷手段下確認收入的會計核算;以銷定購購進業務的處理、扣點的處理。按照會計崗位任務設計教學活動載體,按照會計核算流程確定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構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2、分崗位按照工作過程構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通過分崗位按照工作過程重構教學內容之后,接下來以會計業務實際操作為主線,結合崗位任務將理論內容融合于會計業務實際操作流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并不絕對排斥以一定的理論講授為前提。譬如商業企業存貨核算方法、費用的核算。一般按照“案例引入一案例分析一任務布置一任務實施一相關知識滲透及操作示范一訓練環節的指導、評估、糾錯與回饋一成果驗收一師生點評及學習激勵一鞏固提高一內容小結一下一個案例部署”等具體步驟展開。每個步驟并不是嚴格按照先后順序來的,有時幾個步驟可以同時進行。例如某批發企業本地購進餅干500盒,批發單價11.00元,采用送貨制,支票結算方式。案例引入后,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分析整個過程涉及到哪些崗位,原始憑證的傳遞順序。這實際上也是一個知識滲透的過程。送貨制下商品到達時,業務員認真核對發票和合同后填制收貨單,并登記庫存商品進價的數量金額式帳,結算聯和發票送至出納作為付款的依據;倉庫收貨后填制入庫聯,登記庫存商品進價的數量金額式帳;入庫聯送至制單會計,出納付款后將相關憑證送至制單會計,制單會計進行相關業務處理;記賬會計登記庫存商品類目帳和三級帳。將各個崗位的任務布置,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教師在旁邊指導,待學生做完,教師點評糾錯、小結。開始下一個案例。例如顧客在某百貨商場以3折的價格購入原價900元的一件毛呢大衣。同樣,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業務流程,指導學生在本崗位下正確作業。專柜銷售人員填寫“商品銷售憑證”一式三聯。要向學生強調,填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明折扣,因為我國稅法規定,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則可按折扣后的余額作為銷售額計算增值稅和所得稅。收銀員收取顧客遞交的“商品銷售憑證”和顧客交納的現金(虛擬)。收款機打印出機制“銷售付貨憑證”并手寫“商品銷售憑證”聯,加蓋“現金收訖章”,留存收銀聯,其它二聯返還顧客。專柜銷售人員收取有“銷售付貨憑證”及“商品銷售憑證”專柜聯、總收款聯留存,交付商品與顧客。登記庫存商品明細賬。專柜負責人每日營業結束時憑加蓋“現金收訖章”的“商品銷售憑證”填報“銷售日報”后附“商品銷售憑證”總收款聯,上報出納。出納與收銀系統、收銀員打出收銀流水核對收銀員所交款項是否正確,正確無誤的在收銀員提交有本人簽字的收銀流水單上簽收、留存,出納收集齊全后,根據統計表核對當日收款額,核對無誤后簽字交給會計審核。教師一邊指導原始憑證的填制方法與傳遞程序,一邊講授會計處理方法。以一個業務為例子講解后,其他的案例可以放手讓學生完成。
3、分崗位按照工作過程教學做一體化的具體實施
(1)分小組輪崗。在教學組織上,由于不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相互聯系的業務,可以按照崗位的數量和班級人數分配小組,每一個小組全部是一個崗位,做完一旬之后小組間輪崗。由于商業會計各崗位能力的高低要求不同,任務的難易程度不同,在分配角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崗位能力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吻合,通過以強扶弱之后,再考慮輪崗。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有一個外單位的業務員崗位,主要是負責填寫外單位的原始憑證,如稅務局開具退稅憑證、物流公司開具發票等。
二、建議及對策
1.樹立正確的風險控制觀念首先,銀行內部的工作人員應當建立全面的、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思想觀念。從企業的高層著手,樹立起健全的風險控制意識,全面的提升會計風險的防范水準。此外,還應當從銀行自身的角度著手,開展定期的培訓講座,通過各種類型知識的講授以及各種類型案件的分析,以幫助內部的工作人員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起健全的風險控制思想意識,加強對各個環節的掌控,以更加高效的風險處理思想態度,加強系統化的建設。最后,則應當保證內部的工作人員全面的遵守各項規定,所有的項目都應當嚴格按照既定的程序開展,使得風險得到根本性的控制。
2.建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預警體系其次,則應當建立起以商業銀行為基準的風險預警體系。在最近的幾年之中電子化以及網絡化已經逐步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全新方向。電子化的應用,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銀行建設的關鍵物質基礎。但是在會計風險的預警分析這一層面之中,缺陷相當明顯,故在今后的工作當中還應當全面的遵循商業銀行不斷發展的趨勢,加強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以控制會計風險。我國城市性的商業銀行應當在現代化信息處理基礎之上,加快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健全傳統的工作機制,將會計核算和風險預警等工作緊密的結合起來,加強對錄入數據信息的分析,且加強對整個運作流程的跟蹤研究。
3.完善商業銀行會計報表體系最后,則應當進一步的完善商業銀行的會計報表體系,加強信息的準確性和信息的真實性。一般情況之下相關報表應當可以全面的體現出商業銀行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狀況,在比率方面之中,則可以集中性的體現出商業銀行的資本風險比率、資本風險比率以及資本充足率等等。最后,在貸款等項目之中,則可以體現出貸款方式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等,真正意義上實現對風險信息的分析和處理,以增強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以正確的態度和思想觀念對銀行經營的成果進行評價,實現對風險的防范。
(二)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是一種預算會計。預算會計就是利用貨幣計量辦法,利用各種表格來表示銀行的各種經濟活動,也就是將銀行的全部資產和負債情況編制作為主要根據,商業銀行的管理會計中心通過上報給決策者批準在將來一定時期內財務的收支情況和取得效益情況的計劃。預算會計主要有全面預算和部門預算兩種。全面預算主要就是為了追求利潤,同時工作重點是將明確的目標利潤作為編制全面預算的基礎。依據全面預算的各種數據,依據不同部門責任范圍而制定的預算就是部門預算,保證經營業務活動依據預定目標順利進行。
(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是一種責任會計。商業銀行系統中的管理會計是依據不同職能部門應該負責的不同的經濟責任,對其進行劃分,而分為各種層次不同的責任中心,同時負責規劃、核算、控制和考核各個部門所分工負責的經濟活動。責任會計的工作目標就是為了進一步做到規定內部管理,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劃分不同的責任單位,利用銀行經營目標責任制,保證銀行不同分支部門的工作目標與銀行總目標相同。
二、管理會計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銀行的成本核算,提高經營效益。當前我國金融體制正處于改革的重要時期,發揮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的重大作用,應用各種管理會計辦法,做好銀行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益。
(二)提高商業銀行績效考評科學性。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我國商業銀行則一定要尋求一套完善的業績考核系統,在考核銀行系統的經營業績時要兼顧關鍵的財務與非財務因素,同時應用嚴格的獎懲機制。做到以上這些,才能發揮銀行不同部門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工作主動性,保證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而管理會計系統中當前應用績效考核機制較為完善和客觀,因此需要進一步發揮管理會計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商業銀行進行業績考核工作。
(三)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依據國外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發展經驗可以得到,管理會計體系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利于管理層做出與自身發展核心業務相符的正確決策,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我國商業銀行應用管理會計,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銀行日常管理中不同環節的業務績效狀況,而且可以依據銀行的總發展目標不斷調整自身發展;商業銀行可以據此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有利于銀行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經營目標。
三、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策略
(一)實施責任會計制度,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會計的主要責任就是提供各種有效信息給企業管理人員。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可以推行責任會計制度,依據不同職能部門的職責,能夠把商業銀行的管理部門分為各種形式的責任中心。應用這種做法,不但可以有利實現銀行內部控制目標,而且便于考核不同責任中心的經營效益,有利于調動銀行工作人員積極主動工作,有利于銀行系統內部形成有序競爭。
(二)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健全商業銀行成本管理機制。成本核算管理在管理會計應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屬于管理會計應用的重點內容。因此,進行全面成本管理是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表現。在進行全面成本管理過程中,不但要求科學管理企業成本,而且要求全體工作人員都應在成本管理中發揮作用,才有利于實現經營管理層與基層部門的最低成本目標,才能保證銀行的穩定運行。在成本核算管理過程中,全部產品和業務并不能應用一種相同的成本管理方法,應該根據不同金融產品的不同特點,科學確定不同的成本管理辦法,才能使商業銀行成本管理機制不斷得以完善。
(三)應用量本利分析法。商業銀行在管理會計中應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量本利分析法,依據盈虧平衡點可以準確確定銀行盈利情況。應用量本利分析法,可以在分析銀行業務量、成本和利潤關系、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建立數學模型,從而確定盈虧平衡點的銀行內部管理做法。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在進行預測自身的貸款、資金和利潤、成本時全面應用量本利分析法,可以明確相關因素的變動情況,對實現盈虧平衡點的影響各個因素變動對盈虧平衡點的影響情況不同周定成本與盈虧平衡點成正向變動,如果固定成本越高,則營業部門需要達到的盈虧平衡點的存款量也會越高;也就是單位變動成本和盈虧平衡點的變化是正向的。綜合收益率和盈虧平衡點的變動是反向的,如果擁有越高的綜合收益率,那么營業部門要求達到盈虧平衡點的存款量就會越低。量本利分析法有利于商業銀行做出科學決策,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做法,有利于銀行正確處理資金存量和成本費用以及利潤之間的關系,在設置儲蓄網點、開發新產品、做出經營規劃、進行決策和成本控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實施戰略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依據傳統管理會計,是將管理會計和戰略管理結合在一起,是有效改革傳統管理會計的一種做法。以長期性規劃為重點,要求做好事前預測分析,依據長遠目標和全局利益重視研究企業外部環境,以及競爭對手的狀況,主要為了給銀行確定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有利于銀行實現長遠戰略發展目標。戰略管理會計將市場開發、新產品開發、新產品定位作為工作重點,利用分析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在考慮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分析客戶群體和競爭對手,從而將更加有效的信息提供給企業,確定不同壓力。商業銀行要求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對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所以要求打造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項目,以達到不同客戶群體的需要。在研究價值鏈的前提下,確定不同客戶群體的種類,明確戰略定位,應用成本最小化辦法。商業銀行的客戶包括上游客戶和下游客戶,每一個客戶都是銀行的價值鏈環節,準確確定價值鏈不同客戶群體對銀行現實損益和預期損益的情況,利用分析價值鏈,通過上下游價值鏈降低成本進一步加大存款范圍,從而可以得到更多的上游客戶存款,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可以得到更多下游客戶的貸款,戰略成本管理依據戰略角度進行分析成本的不同環節,從而確定成本降低的做法,利用事前預測、分析、控制職能有利于商業銀行經營決策者做出正確決策,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穩定發展,達到利益最大化目標,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五)加快管理會計基礎信息建設。管理會計要求具有充足的數據信息,但當前很多商業銀行信息基礎不能滿足要求,很多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所擁有的會計信息只與財務會計信息有關,而沒有重視管理會計的信息;再有,銀行不同信息存在于不同的系統和不同的部門當中,因此業務信息不集中,口徑不相同,不利于實現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商業銀行要致力于提高基礎數據質量、推進管理會計應用,大力發展建設財務管理基礎能力,使管理會計發展有效進行。
(六)不斷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素質。為了發揮管理會計的最大作用,商業銀行的領導部門應該重視管理會計工作,重視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素質。實行管理會計是一項長期任務,與商業銀行建設成本管理系統、業務流程再造、調整管理模式、改革組織架構等多種過程有關,要求商業銀行各級管理部門及時轉變工作理念,同時要求商業銀行各個職能部門積極參與。重視提高管理會計人員專業素養。由于管理會計工作難度較大,所以要求具備高素質的工作人員。只有重視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才能發揮重要作用。基層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要重視建設高質量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進行嚴格的管理會計人員培訓。選擇培訓方式時,可以利用院校進修、以崗代訓、崗位交流等做法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商業銀行提高對事后監督工作的認識,是保證會計核算質量,強化內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前提。會計事后監督工作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還可以提高行業的風險防范能力,防止各項制度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和業務操作的違規性。從本質上來講,會計事后監督具有強大的預警功能,銀行管理者應該正確認識事后監督的存在價值,并對事后監督工作進行逐步強化,從而全面認可事后監督在銀行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事后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
2強化內控聯動機制
商業銀行事后監督的對象是會計傳票、憑證以及報表等,這些都是由柜臺交易所產生。事后監督只能對這些票據的準確性進行審核,無法對柜臺交易的規范性進行判斷。在這一方面銀行會通過視頻監控系統來對柜臺交易的全過程進行監控。筆者認為,商業銀行可以將事后監督部門與視頻監控審查部門、稽核部門、風險控制等部門整合起來,建立起能夠取長補短的聯動協調機制。從而對各控制手段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傳遞,實現內部控制信息與資源的共享,提高事后監督工作的有效性。
3精確定位
監督職能商業銀行會計事后監督需要對銀行每天辦理的業務進行事后監督和審核,其職能范圍比較全面,是其他監督及控制手段所無法代替的。現階段,商業銀行事后監督不僅要對業務表面的合規性進行審核,還應該對核算過程中存在的差錯進行及時發現和糾正。也就是說,事后監督應該通過日常的監督,來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或風險,并及時提出整改建議。這就要求會計事后監督必須以風險控制為戰略目標,將工作重心調整到事前和事中,不應該只停留在對會計操作表面合規性的審核上。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大多風險事件或經濟案件都具有一定的表面合規性,在會計核算方面也看不出毛病。但是如果能夠從流程的角度來進行審核,就很容易發現問題。事實上,風險事物或經濟案件,都是由于控制不利或流程不規范而引發的,但是卻總是在問題暴露后,才會意識到。如果事后監督能夠在日常監督過程中,及早地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預防,將大大提升其控制功能。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對會計事后監督工作進行準確定位,將工作方式從單純的監督會計核算,轉移到對資金風險、業務流程方面的全過程監督上。這樣,即可實現事后監督的全面性。
4積極完善監督手段
為了提升事后監督工作的高效性和規范性,商業銀行應該著力開發和建設一套更加完善的事后監督系統。這套系統首先能夠利用自身功能自動完成事后監督的一系列工作,轉變以往全部依靠人工審核的方式。比如對于需要監督人員進行審核的業務,可以在系統上設定好工作流程,監督人員根據系統規定的流程標準進行逐一審核確認即可,只有在監督人員全部確認后才能通過,這樣既保證了事后監督的規范化,又提高了事后監督工作的效率。
小企業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蔡青云.企業資源計劃項目實施[M].北京:音像出版社出版,2006.
[2].何寧.企業資源計劃(理論·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王文凱.企業信息化經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9.
[4].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9[J].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5].張毅.企業資源計劃(ERP)與SCM,CRM[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6].趙令家.企業信息化經典:ERP/PDM/CAPP[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小企業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小企業會計必讀》國家稅務總局教材編寫組[M].中國稅務出版社
[2]《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財政部會計司[M].人民出版社
[3]劉波.小企業會計準則制定問題探討[N].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03)
[4]任永平,毛麗娟.中小企業會計準則:國際現狀與經驗啟示[J].會計之友.2011(20)
[5]黃雪菱.小企業會計準則相關問題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1(20)
[6]陳杰.小企業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芻議[J].財會通訊.2011(19)
[7]顧秋琴.對《小企業會計準則(征求意稿)》的幾點思考[J].國際商務財會.2011(10)
小企業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楊帆.論中小企業的家族式管理的利弊[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中旬刊),2010,(9)
[2]鄭建仁.家族式管理的利弊分析及其制度創新[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1)
[3]張家明.我國民營企業家族式管理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5)
[4]賈楠.淺談我國企業家族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0,(10)
[5]張國友.《超市管理的十個關鍵問題》2007年7月
[6]王春麗.《中小型超市經營商品的價格問題分析》2009年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股東、債權人、監管機構等外部決策者,而管理會計是為進行決策的內部管理者提供信息。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涵蓋了財務預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業績評價、資產負債管理等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國外先進銀行的經驗表明,管理會計是建立業績一流銀行的基本前提,實施管理會計有利于銀行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提高。
銀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相比較,具有以下五個特征:一是管理會計的工作重點是立足本單位的經營管理,面向未來算“活賬”,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技術,按照管理人員的需要編制各種管理報告,為銀行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經營和最優管理決策信息,控制和評價銀行的一切經濟活動,屬于“經營性”會計。二是管理會計的主體主要是銀行內部各個責任單位,對它們日常工作的實績和成果進行控制、評價與考核,同時也從銀行全局出發,認真考慮各項決策與計劃之間的協調配合和綜合平衡。三是管理會計不受公認原則或統一會計制度的約束和限制,但要服從管理人員或上級行的需要,以及經濟決策理論的指導和成本效益關系的約束。四是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一般是有目的、有選擇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業務報告不對外公開發表,不承擔法律責任。五是管理會計的核算程序一般不固定,可自由選擇,通常不涉及填制憑證和賬戶處理,報表不需要定期編制,也無一定的格式,可按管理人員的臨時需要自行設計。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重視管理會計的應用問題,比如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從2003年開始實施管理會計項目,建設基于責任會計、以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全面成本分攤和風險資本分攤為主要內容的績效分析和評價體系;光大銀行從2003年底開始實施管理會計項目,在財務會計、成本核算、分產品分客戶盈利分析、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工商銀行的成本管理會計項目——業績價值管理系統(PVMS)于2004年11月正式在全行投入使用;交通銀行管理會計項目一期也已在全行全面上線,為經營管理提供了公司業務產品、公司客戶成本核算和盈利分析模式。
二、我國商業銀行大力推行管理會計的原因
(一)宏觀經濟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和混業經營的全面推行,未來商業銀行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會計系統。
商業銀行通過實施管理會計系統,構建以資金轉移價格為核心的資金成本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必需的準備。可以通過探索構建基于市場收益率曲線的內部資金轉移體系,配合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將利率風險從日常經營業務中分離出去,交由專門的利率風險管理部門進行專業化的監控和管理,從而使日常經營管理部門可以集中精力關注于客戶營銷和信用風險。同時,通過實施管理會計系統,建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框架,通過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量化,將利率敏感型資產與利率敏感型負債保持相對平衡,爭取在利率變化的環境下獲得最大的凈利息收益率和利差,以確保理想的流動性水平和提供足夠的現金流量,保持足夠的資本充足性,以應對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加劇的形勢。
與利率市場化相對應的是,混業經營趨勢這個大方向也是無法逆轉的。在美國,商業銀行幾乎可以從事任何金融性的服務,但凡是競爭力強、利潤高的銀行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和領域。在我國同樣如此,混業經營后,銀行管理層急需知道到底什么部門、什么產品、什么客戶在為銀行賺錢,或給銀行帶來了虧損。這對銀行管理層進行決策至關重要。所以,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實施管理會計系統,實現對各個層面的客戶、產品、業務部門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計算,使管理層能及時掌握哪些產品、哪些部門以及哪些客戶是能夠為銀行帶來收益的,收益的大小是多少;哪些產品、部門是虧損的,虧損的程度有多高。據此,管理層可以科學地作出有關核心產品或業務的擴張、維持、收縮或退出的決策。
(二)商業銀行自身管理和發展方面的因素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有6年多的時間,對本國商業銀行的保護期已經結束,國有商業銀行面臨著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挑戰。國有商業銀行為了抵擋外資金融機構強烈的沖擊浪潮,僅僅外抓重點行業、重點客戶、重點產品和重點地域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加強內部管理。內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強對財務資源的管理。對財務資源的管理可以簡化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商品價格,另一個是商品成本。只有進行合理定價,控制成本,才能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產品定價的目的是為商業銀行創造價值,而價值創造首先要彌補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為前提,對某一產品是否提供、提供數量等進行判斷。因此,要做到合理定價,就需要正確確定商業銀行產品的成本,需要應用成本性態分析、作業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責任會計制度等管理會計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種以價值創造為目的的管理會計體系。
三、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的典型做法
(一)美國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幫助商業銀行管理層做出發展核心業務的決策
美國商業銀行經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凡是競爭力強、利潤高的銀行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和領域。按照美國國會1999年通過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美國的商業銀行幾乎可以從事任何金融。但實踐證明,發展最快的商業銀行并不是在所有的領域全面出擊的所謂“全能型”銀行,而是那些根據自身的特點,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業務和核心產品的銀行。這就需要有一套強有力的、能夠客觀公正地進行業績評價、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并提高銀行成本控制能力的管理會計體系。
在美國的商業銀行中,管理會計體系的主要職能是協助銀行實現對各個層面的客戶、產品、業務部門的收入、成本、效益分析和計算,以幫助管理層科學地做出有關核心產品或業務的擴張、維持、收縮或退出的決策。以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紐約銀行為例,在其財務會計部中,專門有一個管理會計部門,其主要任務就是定期考核各產品和各部門的收益和成本支出情況,該部門提供的管理會計信息是紐約銀行確定自己的核心業務與產品的重要依據。除了對核心業務與產品進行深入細致的成本收益核算外,美國商業銀行中的管理會計部門還要參與經營目標的制定、經營方案的決策、計劃預算的編制、預算招待情況分析等經營活動,從而把成本控制納入日常管理過程,并使業績評價更加客觀公正,以更好地處理內部利益關系。
(二)西方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的主要特點
1.建立了較為成熟的全成本核算體系。西方商業銀行以矩陣式管理架構為基礎,將全行分為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開展以業務流程計量為內容的全成本核算。簡單地說,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計算不同產品、部門的直接成本計算不同產品、部門的間接成本按照補償協議對利潤中心之間發生的成本進行調整計算客戶成本。[3]在這個體系下,上層管理部門可以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合理評價交叉銷售行為,對每個經營機構、每個產品種類、每個管理線條以及每個客戶進行成本核算、成本預算和成本控制。
2.計算機技術與管理會計體系融為一體。在業務電子化集中處理的基礎上,西方商業銀行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使上級管理者對機構、部門、產品的成本和收益情況能夠做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提高決策的實效性。
3.對銀行經營效益進行全面平衡地考察、反映。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全面提升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多角度的非財務指導開始應用于績效評價體系,平衡計分卡與經濟利潤考核評價體系的結合,成為了西方商業銀行管理會計實務應用的主題。管理會計的觸角不再僅僅局限于財務范圍,而是延伸到了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因素,更加注重為商業銀行的長遠目標和全局利益服務,提供更多的與戰略有關的非財務信息,成為了一種全面性、綜合性的風險管理,以保證銀行長期戰略目標和短期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四、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管理會計的對策建議
國外銀行的組織體系、業務發展與國內銀行存在很大的差別,我們不能照搬國外銀行的具體實施標準,而應注重吸收引進其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則的精髓,因地制宜地推行管理會計新項目。
(一)從理念和企業文化上為實施管理會計打好基礎
我國商業銀行在推行管理會計的過程中,過多地帶有傳統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痕跡。我們應認識到,管理會計是對傳統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超越,管理會計能預測企業前景、參與企業決策、規劃企業目標、控制經濟過程、科學考核和評價企業內部有關部門的經營業績。在商業銀行推行管理會計,能提高其預測、決策水平,改善其經營管理。只有領導員工從思想觀念上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才會促使大家自覺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評等方法,才能使單獨設置管理會計部門、加快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培養等問題得以實現。因此,樹立正確的管理會計理念是基礎所在。
另外,從企業文化上說,企業文化包括三種類型:正式文化、非正式文化和技術文化。管理會計可以通過其技術和方法影響人們的理性分析從而發揮導向作用,進一步通過這種技術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導非正式文化,最終形成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正式文化。一方面,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推行管理會計的基礎;另一方面,管理會計的嚴格實施,必然會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我國商業銀行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現代企業運行機制,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包括先進的管理思想、員工公認的價值觀、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能最大限度發揮每個人作用的用人機制,為管理會計的良性運行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4]
(二)結合我國實際,在組織結構上為實施管理會計提供保障
西方商業銀行大都實行扁平化管理的事業部制,將全行分為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能夠為銀行分析評價各責任中心的利潤貢獻提供詳細的數據報告。而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是總、分、支三級管理機構,只能夠提供機構核算的數據信息,很難按照各業務、各產品實施精細考核和業績評價。各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正在進行有益的嘗試:比如按業務和產品設立職能部門,對銀行業務和產品分條線垂直進行管理,弱化各分支行的業績評價等,使銀行的經營管理向更專業和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這些都為更好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提供了組織保障。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按照國內的實際情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商業銀行“一級法人、分級管理”的體制依然是管理體系的主流,我們不能這種分級管理體制,只能順應潮流,完善管理會計所需信息的搜集、報告和檢查制度,將管理會計信息與分級管理體制和利益協調機制結合起來,建立以管理會計信息為基礎的激勵約束機制,以更好地發揮管理會計在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職能。[5]
(三)提高數據質量,是實施管理會計的基本前提
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來看,提供的會計信息涉及財務方面的多,涉及管理方面的少;從管理方式上看,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不能提供科學的成本信息;從管理過程上看,沒有進行很好的事前成本規劃,只重視某一環節或某一特定區域的成本控制。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借鑒業務流程再造的思想,將管理會計功能作為系統需求融入商業銀行正在進行的業務流程再造工作中,以突破現有的信息系統基礎薄弱、原始信息極度欠缺的困境。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已經實現了數據大集中,我們可以以此為基礎,一方面抽取現有核心賬務系統、風險管理系統等系統的交易數據,另一方面將現有各系統不符合要求的數據進行轉換加工,將管理會計數據與財務會計數據加以區別,為更好地推行管理會計提供高質量的數據信息。
(四)有計劃地推行責任會計制度,為實現全面的管理會計制度鋪墊引路
責任會計制度是現代管理會計的重要方面。我們可以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將全行各級經營管理機構劃分為不同的責任中心,進一步劃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等不同類型,根據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的基本原則對銀行組織結構進行合理安排,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在責任中心內部,由于核算范圍相對較小,便于成本資料的歸集,也便于經濟責任的區分和經營成果的考核,同時,這些相對獨立又內部統一的責任中心,也利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從而有利于整個銀行系統內部轉移價格定價機制的形成和完善。責任會計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機構運行后,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終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的管理會計制度。
縱觀會計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體會到會計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二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這兩個方面構成了會計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會計管理環境,前者不斷要求會計將新的經濟業務反映出來,后者則要求會計努力滿足信息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要。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會計管理環境發生了變化。
1、管理對象的變化
由于電子商務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的重要性正隨著信息技術的重大變化而日益明顯,由此引來了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變革,信息化社會浪潮撲面而來。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客戶需求日益多元化,企業間的競爭焦點由原來大量生產轉移到如何通過多品種少量生產的方法來滿足顧客的需要,企業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員培訓、研究和開發新產品、市場調查、計劃、設計、廣告營銷和內部溝通等信息活動上。這些信息活動所創造的價值在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中的比重日趨上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管理活動更多地集中在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上。
2、管理組織結構的變化
現代企業是基于亞當當斯密勞動分工理論建立的,通過其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來達到分工與協作的管理,借以實現標準化的大量生產,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一直是我國企業運營的構架,這種層層分級的管理模式在傳統的經濟環境下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時至今日,企業經濟活動量大大增加,所處經濟環境變化加快,所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原有的管理模式抑制了企業的快速反應及決策能力,同時可能導致企業整體目標次代化和各分部目標相沖突等問題。個別集團企業為了整合財務資源,提高競爭力,往往采用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然而,在電子商務概念出現之前,集團企業集中式管理是很難實現的。
電子商務支持在線管理和集中式管理模式,消除了物理距離及時差概念,高效快速地收集和處理數據。電子商務的應用使得會計部門內部、與其他部門之間及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信息交流十分便捷,財務部門的很多工作均可由其他部門完成。企業集團可以利用基于電子商務的網絡財務軟件對所有分支機構實現集中記帳、遠程報賬、遠程審計、集中資金調配等處理。下屬機構成為一個財務報賬單位,可以減少基層單位財務人員和節約會計費用支出,集團企業總部可以對數據進行及時的處理和分析,使企業實現決策科學化、業務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集團內部信息資源,實現真正的信息共享。
二、電子商務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任何會計理論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會計環境與實務基礎上。電子商務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會計的管理環境,也必然對會計理論帶來影響。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將導致會計的內涵和外延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1、電子商務對會計對象的影響
會計對象,傳統意義上指一個獨立的核算單位。傳統會計只需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內部的經濟活動,無需反映和監督與其相關的客戶、供應商等單位的經濟活動,更沒有考慮電子商務時代虛擬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管理要求。
會計發展的原動力是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和信息需求的變化。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經濟、區域經濟甚至全球經濟的變化,虛擬企業將成為常見的企業組織形式,如果會計不能向管理者、投資者、甚至政府部門反映上述各方面的重要信息,將使會計的基本原則——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則受到褻瀆,管理者、投資者也就無法依據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和投資活動。
2、對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會計后期假設的本意是使企業可以定期(通常一年一次)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報告。在傳統會計理論下,由于提供會計信息的方法和技術受到限制,所以報告的編制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一年一度的會計分期有其合理性。在電子商務時代,就是在任何時候,信息使用者都可從網絡上獲得最新的財務報告,而不必等到一個會計期間結束才可獲得。這樣,是否規定會計期間不再重要。在電子商務時代,會計分期假設將被淡化。同樣,在電子商務時代,通過貨幣反映的價值信息已不足以成為管理者和投資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諸如創新能力、客戶滿意度、市場占有率、虛擬企業創建速度等表現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指標更能代表一個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這些因素正是今日風險投資方興未艾的重要根據。因此,是否應繼續把貨幣計量假設作為一項會計基本假設也應受到質疑。
3、對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影響
與會計分期假設相伴而生的會計原則是權責發生制。既然會計分期假設被淡化,那么是否仍有必要在電子商務時代運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理應受到質疑。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將成為交易的主要形式。網絡上的電子貨幣支付方式將使現金流量大大加快;信息使用者更關注現實和未來的信息,而有關現金流量的信息對于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更為相關,所以在電子商務時代出具的時點報告似乎采用現金收付制更為合理。
4、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歷史成本原則是關于貨幣計量屬性的規則,它要求按歷史成本來計量會計要素的價值,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已越來越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價值信息方面,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信息對于決策的相關性更強。在傳統技術方法下,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雖然可以提高信息的相關性,但可靠性卻很難保證。而新的技術方法可以從網絡上獲得最新的資產成交價格信息,從而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
5、電子商務對會計基本方法“借貸記賬法”的影響
會計的基本記賬方法是“借貸記賬法”,其局限性表現在:(1)它只反映價值信息,而無法反映非價值信息;(2)它只反映與資產負債表相關的經濟活動,不能充分反映其它重要信息,例如證券價格信息;(3)它只反映會計對象即企業內部有關的信息,不反映電子商務時代供應鏈上的其它重要信息,例如供應商的原料信息、客戶需求能力信息等。而“借貸記賬法”無法反映的信息恰恰是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必須探索新的方法來彌補借貸記賬法的不足。
電子商務的應用使現行會計理論面臨挑戰。隨著會計信息化進程的深入和電子商務的全面應用,人們會重新審視“會計對象”這一理論的基石,并有充分的理由將傳統的“資金運動論”變更為“經濟信息論”,籍此重塑會計理論框架,用以指導會計實踐。
三、電子商務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1、電子商務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新的輸入方式——無紙化輸入
電子商務的應用將改變傳統輸入方式,采用更加高效、先進的無紙化輸入方式。無紙化輸入又稱聯機輸入系統(On-lineInputSystem),在該系統中業務活動從開始到最后都不會受到人工的干預,即完全自動進行交易處理輸入,使得企業供、產、銷有關的合同、提單、保險單、發票等書面記錄被計算機存儲設備以相應的電子記錄所代替,商業運作的整個過程實現無紙化、直接化。
2、電子商務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并使會計數據處理更具有協同性
電子商務支持企業內部、BtoG企業與消費者、BtoG企業與政府、CtoG消費者間等應用模式。通過企業內部網絡(INTRANET)、企業間網絡(EXTRANET)以及國際互聯網絡(INTERNET),使得會計信息系統的處理具有以下特征:
(1)內部的協同,即對于企業內部信息可以通過企業網絡傳遞實現內部的協同。采購和銷售部門的業務員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設備輸入各種商品/勞務數據,并實時或批量傳送給財務系統;公司職員可以借助聯網的信息終端進行考勤、申請借款、填報各項收支;財務人員可以坐在計算機前等待各種經濟數據傳人,自動生成各種賬表,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2)與供應鏈的協同,即通過商際網絡和國際互聯網實現供應商、客戶和企業之間的協同。網上訂貨、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的物流信息和資金流信息瞬間傳遞到會計信息系統;網上服務、網上咨詢使供應鏈的協同更加默契。
(3)與社會有關部門的協同,即通過國際互聯網實現企業、銀行、證券公司、海關等的協同。與銀行聯網,可以隨時查詢企業最新銀行資金信息,并實現網上支付和網上結算;與海關聯網,實現網上報稅、報關;與證券公司聯網可以實現在線證券投資等。
3、電子商務使電子聯機實時報告輸出方式成為可能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方面,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業務部門在網絡環境下協同工作,所產生的各類信息存儲于集成的數據庫中,信息用戶可以通過對數據庫的實時訪問,獲取自己想要的數據;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系統也可主動通過Intranet把會計信息實時向企業的內部網頁上,通過Internet把信息向企業的外部網頁上,甚至會主動把會計資料通過網絡傳至稅務等政府部門,替代傳統的紙面或軟盤報送的方式,從而使電子聯機實時報告成為可能,并使會計信息輸出方式呈現嶄新的面貌:
(1)信息量大,成本低。由于采用超文本文件和信息鏈接技術,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財務報告結構,把有順序的線性結構變為相互交叉的網狀結構,信息使用者可以獲得大量有用信息。同時,由于會計報告采用的是電子數據,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印刷費用和報紙版面費用,也使企業能夠在花費不大的情況下披露更多的信息。
我國已在20世紀80年代全面引進西方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管理會計是一項系統性極強的管理機制,其應用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可以隨意拆解。若將其中某一單項技術拆分應用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或者結果是花大錢辦小事,得不償失。
管理會計不是一門純粹的管理技術,而是一種管理機制,這種管理機制就是目標管理責任制。它以責任制為核心,以預算、控制、考核為主線,以核算為基礎,構成管理會計的全部內容。
(一)管理會計的事前管理是以預算編制為重心。管理講究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從這三方面著手的。事前管理內容包括預測、決策和預算三部分,但管理會計是以預算為重心。在企業管理中,一切預測活動是為決策分析服務的,決策分析的結果就是確定下一步行動目標。為了保證決策確定的目標得以實現,必須通過編制總預算將確定的目標具體化,并通過量化形式將經營目標落實于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形成總預算統馭下的分級預算、分部門預算、分產品預算、分客戶預算、分貨幣預算等,為經營管理的過程控制提供標準,為經營管理的事后評價和考核提供依據。
(二)管理會計的事中管理是以預算執行中的差異分析與控制為重點。管理會計事中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預算執行情況在年度內進行監控,以期企業的經營運轉按照預算量化的目標推進。分級預算、分部門預算、分產品預算、分客戶預算、分貨幣預算確定后,必須按照管理的頻率將各類預算進一步分解為月度預算或旬度預算,配之以分級核算、分部門核算、分產品核算、分客戶核算、分貨幣核算,按月或按旬反映實際經營管理結果。
分級預算、分部門預算、分產品預算、分客戶預算、分貨幣預算一般情況下是按月監控的,預算數與實際核算出來的結果之間會有差異,而差異又有有益差異與有害差異之分。對差異進行分析,確定是有益差異還是有害差異,進而制定調控措施,干預和調控有害差異向有益差異轉化,保證企業的經營朝著預算確定的方向運行,這就是管理會計事中管理的基本內涵。
(三)管理會計的事后管理是以業績考核為要點。管理會計事后管理的內容就是對企業一年來執行預算的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分析完成或未完成預算目標的主客觀原因,評價業績,確定考核的獎懲方案,并與薪酬掛鉤。
(四)管理會計是以責任制為核心。無論是分級預算管理、分部門預算管理,還是分客戶預算管理、分產品預算管理,其核心都是責任的落實與管理。分級預算管理的責任人是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分部門預算管理的責任人是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客戶預算管理的責任人是客戶經理(個人、組、處),分產品預算管理的責任人是每種產品的經營管理者(小組、處室、部門)等等。管理會計以責任管理為核心,通過責任主體的落實,確定每一責任體的預算管理目標,并通過對責任體預算執行情況的如實核算,實施預算控制,最后對責任體的業績進行以責任目標完成情況為基礎的考核。
綜上可見,預算是企業未來發展的目標,是企業控制管理的標準,是企業評價與考核業績好壞的尺度。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責任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流程再造的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管理機制,而不是一項管理技術。
二、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產品管理、分客戶管理和分貨幣管理
推行管理會計應以引入一項管理機制為認識上的先導。同樣,推行管理會計下的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客戶管理、分貨幣管理,是這一管理機制下的具體應用。無論是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還是分客戶管理、分貨幣管理,管理的循環框架均由確定責任主體、制定預算、核算、差異分析與實時調控、分析評價與考核五部分組成。但是不同類別的管理,其內容是有別的,現簡要探討如下:
(一)分級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就是按總行、一級分行、二級分行、支行的不同級次進行的、以責任管理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主線的管理。分級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實施按管理級次確定責任主體、按管理級次分解預算并確定每一級次的經營管理目標,按級次進行核算,按級次進行預算控制,按級次進行目標責任考核的管理體制。分級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每一級次機構的經營管理業績與該級次機構負責人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為考核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
(二)分部門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就是在同一級次的機構內部,對各經營和管理的所有部門進行的以責任管理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主線的管理。分部門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實施按部門確定責任主體、按部門分解預算并確定每一部門的經營或管理目標、按部門進行核算、按部門進行預算控制、按部門進行目標責任考核的管理體制。分部門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部門的經營管理業績與該部門負責人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與該部門員工的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為考核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
(三)分產品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就是對銀行經營管理的金融產品進行的、以責任管理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主線的管理。分產品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實施按營銷每種產品的人群確定責任主體、按責任主體分解預算并確定每一種產品的經營管理目標、按產品進行核算、按產品進行預算控制、按產品進行分析并進行目標責任考核的管理體制。分產品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每一產品的經營管理業績與該產品經營管理負責人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與該產品經營管理相關人員群組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為考核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為分析評價每一產品盈利能力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多年來,商業銀行一直在進行分產品管理的探索,但尚未有實質性的進展,難點很多,其中許多概念性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例如,如何科學、合理地確定商業銀行“產品”概念,把工商企業的產品概念、產品成本概念、成本核算方法和產品管理方法,如何借鑒到商業銀行等等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將“存款”、“貸款”、“結算”定義為金融產品,這種觀念對不對,需要研究。我個人認為,“存款”、“貸款”、“結算”不具備產品的基本特征。
(四)分客戶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就是對銀行的重點客戶進行以責任管理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主線的管理。分客戶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實施按客戶經理確定責任主體,按重點客戶分解預算并確定每一重點客戶的經營管理目標,按重點客戶進行核算,按重點客戶進行預算控制,按重點客戶進行分析并對客戶經理(個人、科組或處室)進行目標責任考核的管理體制。分客戶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對重點客戶的營銷及客戶對銀行貢獻率的大小與該客戶經營管理負責人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與該客戶經營管理相關人員群組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結合起來,為考核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為分析、評價和進一步開發重點客戶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
(五)分貨幣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就是對銀行經營管理的貨幣幣種進行的預算管理工作。分貨幣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實施按銀行經營管理的幣種分解預算并確定每一幣種的經營目標、按幣種進行核算、按幣種進行預算控制、按幣種進行分析并進行經營決策的管理體制。分貨幣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分析評價每一經營貨幣的盈利能力,二是為進行由于貨幣之間的不匹配所帶來的缺口損益和缺口風險進行管理和提供數據。
(六)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客戶管理、分產品管理、分貨幣管理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它們是相互關聯的。這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客戶管理、分產品管理、分貨幣管理的起點是預算目標的確定,而分級預算、分部門預算、分客戶預算、分產品預算、分貨幣預算是銀行總預算下按照不同管理要求進行的分預算,是總預算的分解預算。二是分級預算、分部門預算、分客戶預算、分產品預算、分貨幣預算與總預算之間,以及各種預算之間是互動的,任一預算項下的項目金額變動,都會影響總預算和其他分預算金額的變動。三是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客戶管理、分產品管理、分貨幣管理之間及其與綜合管理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映襯的,綜合管理是以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客戶管理、分產品管理、分貨幣管理為基礎的,而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又與分客戶管理、分產品管理、分貨幣管理為依托,另一方面各種管理的目標是一個,就是完成總預算確定的經營管理目標。
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有差別的管理,側重點不同。前文已經論述,各種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確定的分解目標有差別,管理的方法不同,責任確定的主體不同,核算計量的方法也是有差別的。
三、還應研究分渠道管理問題
該渠道是指銀行經營產品的營銷渠道(Channels),又稱分銷渠道。前面我們談的是分部門的管理、分產品的管理、分客戶的管理、分貨幣的管理。但銀行營銷產品、服務客戶都是通過各種營銷渠道完成的,營銷渠道的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設置了專門的部門管理營銷渠道,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
營銷渠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營銷服務的渠道,叫做有人機構網點;另一類是非面對面營銷服務的渠道,包括ATM機營銷渠道、電話銀行(CallCenter)營銷渠道、手機銀行(Wap)營銷渠道、網上銀行營銷渠道等。傳統的銀行營銷渠道是通過單一營銷渠道棗有人機構網點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競爭的需要,銀行的營銷渠道多樣化,客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但是,商業銀行建造每一種營銷渠道是要投入巨額資金的,而建造每一種營銷渠道的目的是增強銀行整體盈利能力。因此,必須建立并進行以責任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主線的營銷渠道管理。首先要確定每一種營銷渠道的責任主體;其次要建立分渠道的預算管理體系,包括分渠道的預算編制體系、核算體系、控制與分析體系;最后要建立分渠道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同理,分渠道管理與綜合管理、分級管理、分部門管理、分客戶管理、分產品管理、分貨幣管理之間是既相互關聯又有管理差別的關系。
四、會計核算從一維核算發展到多維核算
按照會計科目進行核算,是人們對會計核算特征的常規認識,當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會計工作時,一些人對會計科目產生懷疑,進而又對會計核算產生懷疑,認為進入計算機時代,會計科目沒了,會計核算也不存在了。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進入計算機時代,會計科目并沒有消失,會計核算依然存在,會計核算已從一維發展到多維,核算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會計科目的實質,就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分類。會計是對經營活動的觀念總結和過程控制,而觀念的總結和過程的控制是以對經營活動進行科學分類為基礎的。在以手工核算為主的落后時代,會計核算僅采取一種分類標準,即經濟內容。所以說,傳統的會計科目定義是指對企業經營活動按照經濟內容的分類,而對企業經營活動按照其他標準的分類反映,由于核算手段跟不上,則通過統計來完成。但是,會計科目并不僅僅限于按經濟內容標準來分類,隨著核算手段的現代化,可實現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
(二)計算機時代,會計科目可以實現多重分類。隨著電算化的應用與完善,核算已跳出一維空間,會計核算的分類標準已不再局限于按經濟內容分類,它已擴展到按部門分類、按產品分類、按客戶分類、按貨幣分類、按區域分類、按行業分類、按期限分類、按風險分類。人們對會計科目的認識也不能停留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的標準上,要與時俱進。同時,會計核算也不再局限于按照經濟內容分類標準進行的財務會計核算,它已發展到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的事后反映,發展到對企業經營活動按照管理需要設定的各種分類標準進行的事后反映。只要管理需要,我們可以實現同源數據下的按經濟內容分類的財務會計核算、按部門分類的分部門會計核算、按產品分類的分產品會計核算、按客戶分類的分客戶會計核算、按貨幣分類的分貨幣會計核算、按區域分類的分區域會計核算、按行業分類的分行業會計核算、按期限分類的分期限會計核算、按風險分類的分風險會計核算,等等。從這一意義上講,將會計劃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已失去了實踐意義,將會計分類為管理會計與核算會計更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技術條件上,都已實現會計科目從一維分類到多維分類的飛躍、會計核算從一維核算到多維核算的飛躍,這一飛躍值得理論界及時總結,更值得實務界搶抓戰機。
五、分部門核算、分產品核算、分客戶核算、分貨幣核算的意義僅僅是為推行管理會計提供基礎
在商業銀行應用管理會計的實務中有一項重要的邏輯關系,即管理會計是一種管理機制,它以責任管理為核心,以預算、控制、考核為主線,以核算為基礎,構成管理會計的全部內容。在這一管理體制的內在邏輯中,核算僅僅是基礎,核算為管理體制服務,在確定了預算模式、控制方式和考核內容后,才能確立核算體系,確保核算體系為管理體制服務。這一邏輯順序不能倒過來,不能在沒有建立分部門、分產品、分客戶、分貨幣預算模式、控制方式、考核和分析體系的情況下,先行建立分部門、分產品、分客戶、分貨幣的核算體系,這樣違反了管理會計的基本規律,這樣做投入大,收益小。
這里還需指出,分部門核算、分產品核算、分客戶核算、分貨幣核算不是管理會計,它們是推行管理會計工作中的一個環節,屬于事后核算的范疇,不能把建立與推行分部門核算、分產品核算、分客戶核算、分貨幣核算簡單化為管理會計在銀行的應用。這種觀念上的偏差和處理上的簡單化,不僅理論上是錯誤的,而且實務上是有害的。
六、內部資金價格在管理會計應用中的重要作用商業銀行在推行管理會計時,會遇到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即內部資金價格問題,也可以稱為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問題。內部資金價格有兩個范疇,一是在一個法人內部的資金轉移價格,二是在一個企業集團內部的資金轉移價格。這里討論的是前者。
(一)內部資金價格的重要作用
1.內部資金價格是定價的依據。如信貸部門發放貸款,其定價不得低于從“內部資金市場”取得資金的價格;又如存款部門吸收存款的價格,不得高于“賣”到“內部資金市場”的價格。
2.內部資金價格是衡量內部機構業績的“蹺蹺板”。如內部資金定價高,存款部門的業績會受益,但貸款部門的業績會受損;相反,如內部資金定價低,存款部門的業績會受損,但貸款部門的業績會受益。
3.內部資金價格是實施銀行經營戰略的工具。內部資金價格同樣具有杠桿作用,用以引導資金的流向,是銀行貫徹經營戰略的工具之一。
4.內部資金價格是進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手段。例如存款部門將存款“賣”到“內部資金市場”時存在資產與負債之間利率缺口、期限缺口問題;又如信貸部門從“內部資金市場”買入資金發放貸款,也存在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利率不匹配、期限不匹配等問題。這些內部資金交易的過程既可以進行量化缺口風險的工作,也可以進行缺口風險的轉移和控制工作。
上述四點列舉了內部資金價格的作用,然而內部資金價格發揮其作用則是通過兩種途徑:一是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也叫做“內部資金池”;二是實體的“內部資金市場”。
(二)內部資金定價方法
在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下,內部資金的定價有成本法、市價法兩類,其表現形式又有低進高出、平進平出和高進低出三種交易方式:
1.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下的低進高出定價,是指資金供給部門和資金剩余部門以低于基準價格強行將資金“賣”給內部資金池,資金使用部門從內部資金池“買”資金用款時是以高于基準價格交易的。這種定價交易方式將部分利潤強行留在內部資金池,侵占了資金供應部門和資金使用部門的部分業績,容易挫傷各部門的積極性。
2.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下的平進平出定價,是指資金供給部門和資金剩余部門以基準價格將資金“賣”給內部資金池,資金使用部門從內部資金池“買”資金用款時也是以同樣的基準價格定價交易的。這種定價交易方式不存在內部資金池截留利潤問題,但這種單一價格定價的合理性問題就顯得十分突出。
3.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下的高進低出定價,是指資金供給部門和資金剩余部門以高于基準價格強行將資金“賣”給內部資金池,資金使用部門從內部資金池“買”資金用款時是以低于基準價格定價交易的。這種定價交易方式是通過內部資金池向內部各經營管理部門讓利,內部資金池每年都有“政策性”虧損,是一種擴張型戰略取向的定價交易選擇。
在實體的“內部資金市場”下,內部資金的定價都是通過內部各經營管理單位(部門)與內部資金市場實際交易完成的,內部資金價格隨著期限、風險、外部市場價格、經營戰略等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內部資金市場的交易品種不僅包括實有資金的交易品種,而且包括衍生金融交易品種。(三)內部資金定價的步驟和原則
內部資金價格在推廣、應用管理會計工作中的作用是廣泛和重要的,然而定價的方式和實現的形式也是多樣和復雜的。我認為,要解決內部資金價格問題,首先,要確定是選擇“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交易形式,還是選擇實體的內部資金市場交易形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它涉及到組織架構和機構設置問題,涉及到管理體制的方方面面,而且常常被忽視。應該說,上述兩種交易形式各有優缺點,銀行要結合經營戰略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實體的內部資金市場交易形式不僅能夠實現內部資金價格在應用管理會計方面的功能,而且能夠實現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中缺口風險量化和缺口風險轉移的功能,而“虛擬的內部資金市場”交易形式則無法實現這些功能。
其次,在確定的交易方式下研究內部資金定價問題。概括起來,內部資金定價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定價要有依據。要么以成本為依據,要么以市場為依據,要么以經營管理戰略為依據,不能靠拍腦袋定價。
2.定價政策要有相對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隨意調整。
3.定價政策要透明。因為定價政策關系到各責任主體的利益,關系到各責任主體的經營管理決策。
4.定價要公平。盡量避免因價格的不公平導致一些責任主體享有政策上的收益,而另一些責任主體被迫擔負政策上的損失,從而挫傷各責任主體的積極性。
七、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能否建立是推行管理會計的關鍵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成本信息對于分部門、分產品、分客戶、分貨幣、分營銷渠道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建立起成本核算體系(包括分部門、分產品、分客戶、分貨幣、分營銷渠道成本核算體系,同下),建立在成本核算體系基礎之上的預算管理體系就不可能搭建起來。如果沒有建立起成本核算體系,就無法對部門的、產品的、客戶的、貨幣的、營銷渠道的效益進行分析和研判。如果沒有建立起成本核算體系,就無法從部門、產品、客戶、貨幣和營銷渠道各自不同的角度,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如果沒有建立起成本核算體系,更談不上控制與績效考核工作了。
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非常重要,是推行管理會計時不能忽略的一個環節。
(一)商業銀行的成本概念
對于成本,人們并不陌生。一般認為成本就是費用,就是業務費用加人事費用,控制成本就是控制業務費用和人事費用。而成本的概念更是五花八門,有認為是利息支出和手續費支出,也有認為再加上折舊,還有認為是全部支出,等等。上述認識都是錯誤的,錯誤的認識會影響科學管理機制的應用效果。
實際上,費用與成本是兩個并行的概念,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它與一定的會計期間相聯系。成本則是按一定對象所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將費用對象化到部門上時就是部門成本;將費用對象化到產品上時就是產品成本;將費用對象化到客戶上時就是客戶成本;將費用對象化到貨幣上時就是貨幣成本;將費用對象化到營銷渠道上時就是營銷渠道成本。談成本,一定要有對象化的目標,不能泛泛而論,商業銀行在研究、分析和推行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要與管理體制相適應,是會計工作的一項法則,不能違背。只有在確定了分部門管理體制之后,才能著手搭建分部門成本核算體系。分產品、分客戶、分貨幣、分渠道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也是這個道理。
(二)要認真、嚴肅地借鑒工商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較之商業銀行的成本核算與管理體系,工商企業的成本核算與管理體系發展比較成熟。商業銀行在建設成本核算與管理體系時,需要認真地學習、借鑒工商企業的做法。在借鑒工商企業成本核算體系方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1.完全成本與變動成本問題。
會計上有完全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分,完全成本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成本概念,是指生產經營產品或提供服務所消耗人財物的全部費用;變動成本則是指生產經營產品或提供服務所消耗人財物的部分費用,是指在相關范圍內隨生產、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量進行正相關變動的費用;在相關范圍內不隨生產、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量變動而變動的費用叫固定成本。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完全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管理會計提出變動成本的概念,意義在于經營管理決策需要邊際利潤(價格-變動成本)的分析與管理。同樣,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也不能缺少邊際利潤的管理理念。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設計、搭建成本核算體系時,要考慮經營管理的需要,一方面要建立完全成本核算體系,這是基礎;另一方面要考慮在完全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變動成本核算體系。
2.直接費用、間接費用與期間費用問題。
對于工商企業的成本計算規則來說,企業直接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其他直接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或勞務的成本;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配標準將這些費用分攤到各項產品和勞務的成本中;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為銷售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銷售費用,不參與產品和勞務的成本計算,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作為商業銀行,成本的核算是否要依循工商企業的做法,將費用首先劃分成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然后再對其中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進行成本的計算?我認為,商業銀行的成本核算要借鑒工商企業的做法,但不能盲從,否則銀行的成本核算體系的建設會走向“死胡同”。我認為:
(1)期間費用的劃分不適合商業銀行。這是因為工商企業經營的是有形產品,其經營產品的資金流和物資流常常是脫節的,而工商企業的收入確認往往與物流掛鉤。為了貫徹穩健性原則,會計上把與生產經營產品的物流關聯度不太緊密的企業管理費、財務費、銷售費,作為期間費用直接列入損益,不再進行成本核算。也就是說,對于一家運轉著的工業或商業企業,不管它是否生產了產品,也不管它是否銷售出去了產品,對于維持正常運轉所必須開支的企業管理費、財務費、銷售費,全額列入當期損益表中,避免出現企業產品大量積壓,而已消耗的資金也大量掛在庫存產品中,隨物流的靜止而停放資產負債表的庫存商品項下,造成虛盈實虧的問題。但商業銀行經營的是貨幣,屬于服務行業,不存在經營產品的物流問題,商業銀行的收入確認不與物流掛鉤,因此期間費用的劃分不適用商業銀行。
(2)通過會計分錄的賬務處理來直接核算成本的設想是行不通的。直接費用直接計入成本對象,間接費用通過合理的分配比例分配計入成本對象,這是建立成本核算體系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在商業銀行進行成本核算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是否可以通過設計一套賬務處理體系,在通過記錄經營事項的借貸會計分錄的同時,便可核算出部門成本、產品成本、客戶成本等?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直接費用可以通過會計分錄的賬務處理在配加部門碼、產品碼、客戶碼、貨幣碼的情況下,將費用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項下,但間接費用不可能通過會計分錄完成成本歸集的過程,因為間接費用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成本對象之間進行分攤,而且分攤的結果也不可能再通過會計分錄將間接費用記錄在各成本對象項下,而是通過成本計算的系統方法、通過編制成本計算表、通過編制部門損益表、產品損益表、客戶損益表等工作來完成。
(3)建議的工作方向。對于商業銀行的成本核算,將費用劃分為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三類是無意義的,僅劃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即可,并且按照“直接費用直接計入成本對象,間接費用通過合理的分配比例分配計入成本對象”的原則,建立成本核算體系。在此基礎上,將費用劃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來計算部門、產品、客戶等對象的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也是有意義的。
3.成本計算方法的應用問題。
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品種法是以某一種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是以某一批產品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是以產品的生產步驟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成本的計算是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手段,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管理情況,選擇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成本計算方法。
對于商業銀行,如何根據銀行經營管理的特點和自身的管理要求,借鑒工商企業的成本計算方法,建立銀行的成本計算與核算體系,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在設計商業銀行成本計算與核算體系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著重考慮:一是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在商業銀行的適用性。每種方法都有它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這些產生于工商企業成本計算方法的應用特點和適用范圍能否結合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特點和管理要求引用到分部門成本核算、分產品成本核算、分客戶成本核算、分貨幣成本核算、分營銷渠道成本核算中?我認為是可以的,但必須具體結合每種管理體制的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加以確定。二是每一種管理體制下(指分部門管理、分產品管理、分客戶管理、分貨幣管理、分營銷渠道管理),都有自身的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都對應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商業銀行在建立成本核算體系工作中,不能僅將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為其內部各種管理體制下成本計算的惟一方法。在分部門管理體制下,其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決定了它所對應的成本計算方法。同理,分產品、分客戶、分營銷渠道的管理體制都對應各自的成本計算方法。即使在一種管理體制下,由于金融產品經營特點的不同和管理要求的差別,也可能對應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八、推行管理會計不能違背的幾條原則
(一)主體框架不可拆分原則
如上所述,管理會計是一項系統性極強的管理機制,其應用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以責任制為核心,以預算、控制、考核為主線,以核算為基礎,構成管理會計的主體框架。在此框架內,責任主體的落實、全面預算的確定、核算反映、差異分析與適時的控制、績效的考核,一環扣一環,環與環之間存在著極強的內在邏輯關系,不可拆分,不可倒置,不可“缺斤少兩”,否則,將破壞管理會計作為一項科學管理機制的功效。
(二)責權利相結合原則
管理會計是以責任制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管理的責任隨著責任主體的確定而落實到各個經營管理的責任中心。在分部門管理體制下,是以企業內部各部門為責任中心;在分產品管理體制下,是以企業內部各產品營銷的部門、處室、科組或團隊為責任中心;在分客戶管理體制下,是以企業內部各客戶經理、客戶營銷服務處室或客戶營銷團隊為責任中心等。這些責任中心在充分享有經營決策權的同時,承擔與其經營管理決策權相適應的經濟責任,并且配套與其承擔責任相對等的利益機制。責權利結合是運用管理會計必須遵守的原則,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略。
(三)責任認定的可控性原則
由于各責任中心的業績與其責任主體相關人員的利益是直接掛鉤的,因此對其業績的考核評價必須遵循可控性原則。這是因為一個責任中心若不能控制其可實現的收入或控制其可發生的費用,也就無法合理地反映其真正的業績,從而也就無法合理地評價與考核其業績。一般情況下,銀行發生的收入和費用,總體上來看都是可控的,但對于每個責任中心來說,并不都是可控的,管理會計要求將這些收入和費用,通過“直接收入與費用直接確認,間接收入與費用分配確認”方式,分解到各可給予其控制的責任中心。為此在設計和運行分部門管理體制、分產品管理體制、分客戶管理體制和分營銷渠道管理體制時,須考慮如下內容:
1.責任中心責任預算的編制與確定,要注意可控性原則。
2.配合各管理體制設計的核算體系,收入的核算和費用的核算要注意可控性原則。
3.控制系統的設計與運行必須注意可控性原則,各責任中心不可能對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采取調控措施。
4.對責任中心的分析、評價和考核,一定要貫徹可控性原則,否則,考核的結果就不合理、不公正,會挫傷各責任人的積極性。對于因不可控因素所影響的責任中心業績,考核時一定要予以扣除,只有可控的收入或費用,才是責任中心真正的業績。
(四)區分責任中心與責任中心責任人業績的原則
管理會計以責任主體落實為起點,以業績考核為落腳點,而且在進行業績考核時,必須區分責任中心與責任中心責任人的業績。不能簡單將責任中心的業績與責任中心責任人的業績劃等號。舉一個例子,一個能力較強的零售業務經理花費同等的努力,在北京分行零售業務部門創造的利潤與在青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創造的利潤是不一樣的,或者說在創造同等的利潤情況下,所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樣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所處的區域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業績考核時,一定要區分責任中心的業績和責任中心責任人的業績,這對于一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或全球的商業銀行而言,尤為重要。不能對處于不同區域環境、經濟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同性質的責任中心(如所有一級分行的公司業務部門),實施同一指標值下的利益掛鉤考核。在區分責任中心業績與責任中心責任人業績方面,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同等能力的人在付出同等努力后,應該取得同等的利益。
(五)管理會計與核算會計相分離原則
從會計學科分類上,管理會計的實質是“過程的控制”,它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生產經營過程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評。核算會計的實質是“觀念的總結”,它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事后反映,如實、完整、及時地反映生產經營的結果和財務狀況。然而在會計的管理循環中,管理會計與核算會計是管理循環中相互連接的鏈條,不可分割。但從內部控制角度考慮,兩者必須分離,因為管理會計工作涉及到經濟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按照《會計法》要求,會計核算必須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經辦和財物保管分離,并相互制約。否則,就會出現內控失衡問題,就會導致其他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因此,落實內部控制要求,將管理會計與核算會計分離,是推行管理會計必須遵循的原則。
管理會計與核算會計分離的另一個好處是,強化專業化管理。管理會計專司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與管理工作,將責任的落實工作、預算的編審與分解工作、差異分析與控制工作、業績考核和分析工作抓細抓實抓精;核算會計專司事后的反映工作,不僅僅要做好綜合核算工作,更要按照分部門管理、分產品管理、分客戶管理、分貨幣管理和分營銷渠道管理的要求,組織分部門核算、分產品核算、分客戶核算、分貨幣核算和分營銷渠道核算工作,做到每種專項核算既要如實、客觀,又要及時、完整,充分發揮核算工作應有的基礎管理功能。否則,會計工作就會顧前不顧后,或者顧后不顧前,管理控制工作抓不上去,核算工作也無精力抓實、抓細、抓到位。
(六)效益原則
應用與推廣管理會計工作要遵循效益原則。這里的效益包含兩個內容:
1.推行管理會計的目的是促進效益的提高。不是為推行管理會計而推行管理會計,也不是僅僅為加強內部管理而推行管理會計,應該是為了促進業務發展提高效益而推行管理會計,為了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推廣管理會計。
2.機制的選擇要有成本與效益的分析。管理會計是一種管理機制,機制不是萬能的,每一種機制都有它的優缺點、適用環境和適用條件,而且一種機制的建立與運行是有成本的。因此推行管理會計之前要進行可行性研究,要研究新機制的建立與運行所要花費的成本,要研究新機制的應用會給企業帶來的有形效益和無形效益,要進行成本與效益的分析。如果效益大于成本,則可行;如果成本大于效益,需要三思而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