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9: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意識形態工作意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堅持以城市形象提升、功能布局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整體規劃、片區開發、合作共贏為原則,逐步構建起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競爭有序的商業設施體系,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建設之“核”,將平江新城打造成為老城區發展的拓展區、新產業的集聚區、良好人居環境的示范區和城市副中心。
二、管理范圍
本意見適用于平江新城范圍內所有大型商業設施的業態管理。根據平江新城建設開發實際,本意見所稱大型商業設施是指規劃用地性質為批發零售、商務金融、商服、住宿餐飲且土地出讓時規定不可分割銷售或需整層銷售的,新建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含地下)以上的商業設施。
三、具體措施
1.按照《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與《市商業服務業用地業態管理若干暫行規定》,平江區政府牽頭策劃單位,編制平江新城大型商業設施業態布局總體方案。方案由市規劃局、市商務局、工商局和平江區政府聯合會審通過,作為平江新城大型商業設施招商執行的指導性文件。
2.對于未出讓的規劃商業用地,由平江區政府會同市商務局提出擬布局業態的方案,并經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和市土地儲備中心確認后,作為相應出讓土地的規劃條件。
2. 高校在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工作尚顯薄弱。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接受網絡、學習網絡知識、運用網絡媒體的能力和意識都比較強,即便像來自偏遠農村的大學生,時間不長也能夠在網絡空間如魚得水。相對來說,高校對網絡空間的運用、監管有些滯后,未能與時俱進,意識形態工作在網絡空間的開展就顯得更為薄弱。筆者日前面向一些高校的宣傳部門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大致了解了高校目前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并找出了其中的原因。
一是缺乏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一些高校的教育觀念還比較保守,對新興媒體的認識不夠、支持也不夠,駕馭網絡空間的底氣和能力明顯不足,無法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并大膽地拓展新的意識形態教育空間。校報、廣播站、宣傳欄等傳統媒體使用率在100%,官方網站開通率為78%,官方微信平臺開通率為44%,校園BBS論壇開通率為44%,官方微博和手機報開通率均為22%。高校較大程度地依賴于傳統媒體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網絡媒體尚處在初創和發展當中。部分高校在面對是否開通新媒體平臺的問題上,要么受到領導層的制約,要么存在網絡環境復雜、運行難度較大的顧慮,以致出現高校對網絡空間的主導和監管處于疏離狀態。
二是高校自身尚未形成大宣傳格局,宣傳部門孤軍奮戰、孤掌難鳴,整體的意識形態建設意識和氛圍在弱化。一些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存在著誤區,以為意識形態工作就是宣傳部門的工作。實際上,這個工作應是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和院系共同參與的協調性、整體性工作,是包括全校教職員在內的全局性工作。調研發現,只有校報、宣傳欄和官方網站(官方新聞)普遍由宣傳部來主管和運營,其他網絡媒體要么由其他部門管理,要么由學生社團自行管理。在大宣傳格局未能構建起來的情況下,宣傳部有意識形態教育意識,但是管理范圍有限,其他部門和學生社團又往往把宣傳重點放在反映學生課余生活及服務需求上,容易忽視意識形態的引領。因而,極大地限制了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是宣傳隊伍自身能力不高、適應性不強。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速,對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本身已經讓一大批人跟不上時代了,后臺操作和運營更是對技術和意識雙重能力的考驗。高校對傳統媒體一板一眼的宣傳手段和方法是熟悉的、依賴的,而對新媒體的啟用和運營則是慎重的、忐忑的,宣傳隊伍自身的能力和觀念的滯后,成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工作的首要障礙。
在新興媒體運用較好的學校,大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相應地得到增強。在網絡空間開展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也能夠比較順暢地讓學生接受。但是這樣的學校目前還不多,還不足以對抗網絡空間的雜音和噪音,需要更多的高校提高網絡空間的駕馭能力,方能扭轉目前意識形態教育薄弱的狀態。
3.高校掌握網絡空間話語權的對策思考。網絡空間是現代人生存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異常活躍和熱衷的思想文化生活場域,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與敵對勢力爭奪青年的主戰場,如何掌握網絡空間的話語權,是高校的重要課題。
首先,高校要樂觀積極地推進新媒體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意識形態工作是極端重要的工作,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掌握網絡空間話語權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提高意識形態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必須跟上時代步伐,積極主動地更新觀念,大力支持宣傳部門組建團隊,迎接網絡空間迅速的、巨大的技術變革所帶來的諸多挑戰。
其次,高校要理直氣壯地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勢位引領。網絡技術只是途徑和手段,內容為王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要義。掌握了網絡空間的運營技術,還不等于掌握了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必須把意識形態教育理念貫穿于網絡空間各個環節、各個角落。因此,高校必須通過理論本身的科學性和說服力來吸引大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必須建立起經得住推敲的、讓大學生信服的理論體系來回應社會發展中的現實處境,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高校必須理直氣壯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勢位引領,并以此來統攝網絡空間的各種資源,明確監管責任,掌握話語權。
【摘要】以平湖服裝創意園為建設平臺,以高校虛擬品牌“學院工坊”為研究平臺,對市場型工作室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研究。通過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行為方式,構建以品牌項目任務+市場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的市場型教學模式,加強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傳統“閉門造車”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服裝創意園;市場型工作室;教學模式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3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0101(2015)04-0095-03
目前全國有15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有藝術類專業,就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多數高校把開展產學結合僅僅作為解決原有模式下的學生生產實習的一個途徑,片面強調專業對口,沒有真正把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作為首要任務來加以考慮。目前校企結合更多地還只停留在學校與社會的層面上,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還做得不夠。
當今國內市場在面臨產業質的改革(從勞動密集型、生產型走向市場化、創新型)時,院校的專業教育也需適應市場改變的需求做出質的改變(在教學模式和市場開拓上)。因此,市場型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無疑是人才培養改革的一條良好途徑。
1“工作室化”教學模式定義
“工作室化”既是一種教學法,也是一種教學組織模式。對這一教學理念國外已經有一定的研究和實踐,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是比較成功的,其中的“一元”即是企業、是工作現場,另“一元”是高等院校;英國的“工讀交替”模式,則將人才培養分三個階段進行,中學生畢業后先后到企業進行一年工作實踐,然后到學校進行二至三年的學習,接著再到企業參加一年的工作實踐;新加坡的“教學工廠”也將工廠工作環境納入到教學環境中;澳大利亞的專業教育也采用技術和教育統一的教學方法。
我國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在近幾年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工作室教學改革也在熱烈地進行中,但是作為個性突出的藝術設計教學,其改革探索相對不足,目前能見到的像上海工藝美術學院探索的“工作室化”教學法,代表了一個方向。按照這一方法為每個專業方向開設工作室,配備相應的指導教師和場地,對教學中所有的實踐環節都進行完全的實踐,從理論上講是科學的,但是這需要很高的條件,沒有大量的經費很難做到,操作性不強。
2我國“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現存問題
近年來,我國服裝專業教育蓬勃發展,辦學規模和質量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大多數以工作室制為主的教育模式幾乎均以校內教師為主導,配合極少部分的品牌虛擬項目來實現模式教學,國內高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師通常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職稱,熟悉教學對象心理,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技巧。但通常由于校內教學、科研任務繁重,缺乏在行業企業一線的長期工作經歷,不能跟上服裝行業不斷變化的發展趨勢。以校內教師主導的工作室制在實際運行中存在以下弊端。
2.1教學內容實戰性不足
校內教師因為缺乏在企業一線的長期工作經歷,沒有足夠完整的行業實際項目案例作為教學內容儲備。教學內容常由教師根據知識點虛擬命題設計與要求,教師自行把關,不能真實反映現實設計要求與潮流趨勢。學生在校的任務訓練與就業后的崗位任務有較大差異,無法解決企業亟需的設計問題,延長了就業到崗后的適應時間。
2.2課堂作業與商業作品之間差距太大
校內教師因自身知識經驗構成的制約,平時課堂訓練中往往只注重案例中藝術設計理論的表現,而對后續階段的服裝結構設計、面料輔料分析與選擇涉及很少,也不能在服裝信息搜集、項目市場調查和售后營銷服務環節進行有效引導,導致課堂作業與商業作品之間有很大距離。
3基于服裝創意園開展市場型工作室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基于以上現狀分析,結合浙江平湖地方產業特色,建立了以平湖服裝創意園為建設平臺,以高校虛擬品牌“學院工坊”為研究平臺的市場型工作室教學模式,有著重要意義。
3.1有利于打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界限
在虛擬品牌運營模式下,根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避免交叉重復的理論教學內容,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和穿插,打破人才培養系列相關工作各自獨立的局面,整合人才培養、綜合實訓、畢業實習與就業指導等環節,尤其是將人才培養環節與學生的創業就業相結合,真正而且是有效地加強了學生作好人才培養的自覺動力。
3.2能夠打破教室和實驗室的界限
商業環境下的市場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室和實驗室的界限,教學行為均可根據指導老師的教學和商業環境的需要靈活安排空間并轉換空間。打破服裝專業人才培養忽視人才需求模式,教學內容脫離市場發展的現狀,把服裝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品牌化服裝發展方向作為參考依據,培養學生認識全局整體概念。
3.3讓專業老師與學生以近距離合作形式進行教學
通過市場教學環境將師生之間的關系轉換為師徒及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專業老師有機會零距離接觸和了解每位學生,并能和學生個體展開專業及專業以外的溝通與交流,能更好地落實各項教學工作,徹底改變了以往師生疏離的現象。
3.4能夠拉近專業方向與市場需求的距離
設計工作室所擁有的虛擬品牌“學院工坊”品牌風格及方向既要符合社會需求,也鼓勵學生在設計工作室的時候從自身興趣和未來的就業空間考慮,校區能夠宏觀地對設計工作室的品牌設計方向作客觀的調控,以做到設計工作室、專業方向與市場需求的近距離。
3.5實現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的近距離
平湖創意園設計工作室初期應至少有一家品牌企業作為依托,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職業選擇定位進行人才培養,同時又有效地模擬企業實操,使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在相互配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不僅有助于服裝專業學生搞好產品設計,掌握品牌服裝運作知識及當前業內動態,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市場感覺、品牌意識及團隊協作精神,使大學生踏出校門就具備服裝品牌各環節實際操作能力,可以迅速擔當企業崗位角色。
3.6激發設計工作室指導老師之間的良性競爭
設計工作室教學成果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指導老師的聲譽,進而成為下一屆學生選擇設計工作室的參考依據,由此激發了設計工作室指導老師之間的良性競爭。由于設計工作室指導老師成為校區專業團隊的核心,相互的學習和借鑒全面促使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
3.7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常規化”的教學模式很難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甚至導致學生對專業學習的厭倦,造成負面的影響。設計工作室制會全面改變以往“常規”現狀,更多專業方向能滿足更多學生的專業選擇需求;開放靈活的設計工作室授課方式會更受學生歡迎;“準就業”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學習專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師徒之間的近距離讓學生充滿信心,由此設計工作室制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基于服裝創意園開展市場型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方案分析
4.1市場調查與分析階段
確定崗位群為基于設計公司人員崗位設置,如包括服裝設計師或設計助理、電商部營銷和企劃部人員,崗位群涵蓋我校區服裝專業設計方向、營銷方向及電腦服裝專業方向,初期均以大三同學為主。一學期后開始以大二同學為主要培養對象。
4.2職業能力分析階段
確定服裝專業通用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社交技能;專業能力:談單能力、制圖能力和設計能力等。并確定與之對應的商業環境下的相關公共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
4.3教學環境的開發
根據該崗位(群)對社會技能和操作技能需求比較平衡,確定校企合作的模式,校外工作室對外營業,自主經營,對校企雙方負責,以專業教師組織運營,受院系領導,在教學組織安排、教學常規管理和考試考核等方面可以相對獨立,具有一定的自主決策權。院系可在校外工作室的特色、運行狀況、業績狀況、學生滿意程度和客戶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考核。
4.4教學的實施
以商業環境下的設計工作室的模式組織教學和運營,學校在學生進入學校時以工作室員工的身份與學校簽約、與工作室簽約,在工作室框架內對學生(員工)制定公司(校外工作室)制度和培訓(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制定的標準是讓每一節課程融入到校外工作室經營的過程,讓每一節課的內容與企業需求或崗位的需求零距離融合。
4.5教學管理與評價
該階段由校方與合作企業方組成的教學獨立監督考評小組(委員會),審核教學計劃并對教學過程、教學質量和校外工作室經營狀況進行分階段考評,同時反饋到教師團隊做教學和經營調整。該評價主要包括:審核教學計劃和校外工作室運營可行性,根據教學和運營計劃和目標組織測試和評估,制定工資標準和學分制度、員工激勵機制等等。
4.6彈性學分制和學分替換制的實行
課程安排上顛覆常規的安排模式,主要表現在作息時間和課程內容上,根據學生情況、學校情況、公司(行業)特點制定上班(上課)時間為:早9點到下午5點,每周一到五輪休一天,周六周日上班(上課),并依此記錄作為學生的考勤成績。上課方式和過程初期以設計師提任務目標、學習方法學生市場調研,收集資料并設計完成成衣(教師輔導)由第三方考核學分統計的過程。在這一教學改革過程中,應提倡彈性學分制及學分替換制的變通和實行,學生在完成某一課程任務體系中的課程內容時應予以學分獎勵,獎勵學分可相應抵消小部分公選或素質拓展學分。
5結語
以浙江平湖服裝創意園為建設平臺,基于虛擬品牌“學院工坊”建設的市場型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拓寬了服裝相關專業的教學思路,也是培養具備實現商業化設計創意能力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市場型工作室教學過程可導入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與畢業設計輔導中,能夠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一、評估工作目標。
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導權,在黨W、政府重大事項實施前,重點圍繞可行性、民眾認可度、媒體關注度等方面,預判可能引發的公眾輿論炒作和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負面輿情風險,采取風險防范與處置措施,切實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減少重大事項實施過程中的輿情風險,進一步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
二、重大事項范圍。
本辦法所稱重大事項是指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牽涉面廣、影響較大,易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大會議、重大活動等。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重大決策。
落實上級黨W、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和各部門及鄉鎮即將出臺實施的決策。
(二)重大會議。
各部門組織招商引資推介會、文化交流會、旅游推介會、業務培訓會等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組織在異地召開的參與人數在*人以上的會議。
(三)重大項目。
各部門及鄉(鎮、街道)實施的重大投資項目。
(四)重大活動。
各部門承辦或舉辦的各類活動。
(五)其他。
涉及民族宗教、民俗事務、歷史遺留問題等涉及較大范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可能會引發輿情風險的事件等。
凡屬評估范圍內的事項,必須組織進行輿情風險評估,把輿情風險評估作為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工作開展實施的前置條件,做到“先調研、再決策,先評估、再實施”。
三、評估重點。
(一)是否在重大事項工作開展前通過上門動員宣傳、通過電視、報紙、政府門戶網站等方式開展前期宣傳解釋工作。
(二)是否有化解輿情不穩定因素的對策措施和制定有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
(三)是否存在可能引發社會負面輿論、網絡不穩定事件誘發因素和惡意炒作等輿情風險點。
(四)是否設立有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和人員負責開展輿情信息搜集、分析和處置工作。
四、評估程序。
(一)設立評估工作組。對確定需要評估的項目,責任主體應成立風險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和相關部門人員開展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責任主體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
(二)制定評估方案。
領導小組應全面了解掌握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廣泛征求民眾對實施事項的意見、建議和主要訴求,在準確把握民眾所持有的社會態度基礎上,準確把握評估重點,制定評估方案,適時組織評估。
(三)開展分析評估。
主要針對重大事項實施可能發生的不穩定因素逐項進行分析預測,特別是對實施事項可能引發的矛盾沖突及所涉及的人員數量、范圍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帶來的負面輿論影響作出評估預測,作出總體評估結論,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分析評估工作應在重大事項實施前*個工作日完成。
(四)形成評估報告。
責任主體單位根據輿情風險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評估作出的總體評估結論和意見建議,形成評估報告,完善應對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在*個工作日內將評估結果及評估資料向縣W網信辦報備。
(五)跟蹤評估事項。
對已經評估付諸實施的重大事項,責任主體要全程對相關熱點話題做好信息跟蹤、搜集,對其進行傾向性與趨勢分析,及時發現和化解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積極引導輿論,確保實施事項順利推進。
五、責任追究。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公眾的注意力越來越成為稀有資源,旅游文化產業是典型的注意力產業。旅游環境的營建和產品的打造,是為爭奪更多的市場關注,旅游文化產業的一切離不開展示、少不了關注。旅游文化產業極具商業化個性、人性化品格、文化性內涵,包容了來自幾乎整個世界的注意力。
文化既是旅游業的特質資源基礎,又是它的精神動力和支撐。誰擁有了豐富的文化資源,誰就掌握了旅游業發展的主動權。同時,又因為旅游產業能夠為社會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和生產總值,人們又將旅游文化產業看作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旅游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以自然歷史文物景點觀光服務為核心,以享受人類文明成果、開發快樂精神資源和獲取自然歷史知識為動機,帶動飲食、旅館、交通、商業、娛樂等配套發展的大型文化產業群。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持續快速提高,國民旅游消費迅速興起并呈現爆炸式增長,滿足多層次的國民旅游消費需求成為旅游業重要的功能和任務,進入本世紀以來這一趨勢進一步增強。
在旅游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旅游業發展,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2009年以來,隨著《貴州省旅游產業知識產權工作意見》的出臺,尋求對我省旅游產業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開始迅速升溫,逐漸形成熱潮。 在各地旅游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以景區景點名稱為核心要素進行商標申報,探索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手段,通過打造地理標志農特產品,豐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為強化我省旅游知識產權保護的三條重要路徑。
1.1.1文化產業及其分類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的產業。文化產業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
文化產業功能:經濟增長功能、意識形態功能(滿足人的需要、引導輿論宣傳、防御文化殖民)、文化傳播功能、審美與評價功能。
圖1.1
如圖1.1所示,文化產業主要分為三層,分別是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和文化產業相關層。
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包括了新聞書刊、音像制品、文藝表演、電影電視、文物保護、博物館、文化研究、會展等行業。是文化產業的主要行業,作為核心行業而存在。
文化產業的外圍層是服務于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中的互聯網、旅行社服務、休閑娛樂服務、文化產品銷售等行業均服務于處于核心層中的核心行業。
文化產業的相關層,是文化產業核心層和文化產業外圍層衍生和相關聯的上下游產業,主要涉及到了服務于核心層和外圍層的產品的生產和加工。
1.1.2旅游文化產業及其分類
旅游文化產業是一個以旅游資源為核心,以旅游經紀、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為外圍產業和相關產業而向外不斷輻射的綜合性產業。
在美麗的連云港灌南縣,由灌南縣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科等科室組成的調查小組,采取走訪、座談會等形式,從縣委臺辦、縣經濟開發區、臺商聯合會、企業工人等各層面,全面了解企業的困擾,為保障臺企的穩定發展出謀劃策。
灌南縣是連云港市引進臺資企業最多的縣份,目前有20家臺資企業。主要涵蓋電工電子、精密制造、板材加工、花卉苗圃等產業,且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他們的進駐不僅活躍了灌南的勞動力市場,也給當地其他領域帶來了商機。例如,臺商最早投資的板材行業,在臺資企業的帶動下,先后由本地人成立板材企業25家,分布在全縣眾多鄉鎮,起到了明顯的輻射效果。另外,如臺商較多投資的花卉、電子產業,當地的百姓通過進廠工作、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手段,很多都能夠自主創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推波助瀾。但近幾年,企業的發展也帶來了較多的糾紛,尤其是勞資糾紛表現得比較突出。為了給臺資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依法維護臺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灌南縣人民檢察院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檢察職能,走進臺企,幫助企業建章立制,開展風險源點防控專項預防工作。
走訪臺企,了解企業困擾
在不斷地深入探訪中,調查小組了解到部分臺企面臨的困擾。如不少企業反映,政府的某些職能部門存在多收費用的現象,在招商引資時承諾的優惠或減免項目執行不到位。這些行為不僅給政府的公信力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影響了臺商的投資熱情。
另據部分臺商講述,由于兩岸的文化和經營理念還存在差異,他們對大陸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對于一些行為是不是犯罪、犯何種罪、刑期多少等概念模糊不清,甚至在一些矛盾的處理上也因觀念不同而導致企業和工人之間誤會加深,有的甚至訴諸法庭,給企業形象和正常的生產運轉帶來了一定的損害。
宣傳法律,幫助建章立制
針對上述情況,調查小組決定積極走進臺企開展法律宣傳活動,為他們解讀形形的法律問題。如在一次走訪光鼎電子臺資企業時,企業總經理坦言,由于不熟悉大陸的相關法律知識,企業對春節時的一次突發事件根本無從應對。后來經過檢察機關耐心細致的普法宣傳,臺商逐漸了解了大陸的相關法律法規。待宣傳人員離開時,總經理高興地說:“通過你們的宣傳,我們現在知道了檢察院、法院、公安局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企業再發生什么問題,我們就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臺資企業來灌南縣投資已有多年歷史,且臺商祖籍多為灌南。他們的投資基本上源于兩個原因:一是希望家鄉發展得更好;二是家鄉的勞力市場成本相對較低。投資之初,企業的經濟效益確實很好,但近兩年,由于勞力市場人口流動頻繁,企業勞力成本加大,大部分企業都有不堪重負的感覺。經過與縣人力資源部門開展的聯合調研和原因分析,調查小組制定了《服務臺企發展工作意見》十條規定,并幫助企業出臺一些穩定工人的獎勵政策。檢察人員利用政法干警“三解三促”的活動契機,在毗鄰臺資企業的各個村鎮,開展企業用工義務宣傳,分別從關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以及家庭幸福指數等多種渠道,鼓勵當地青年支持家鄉建設。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臺資企業的用工狀況普遍得到好轉,尤其是附近的村鎮年輕勞力,他們的思想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
設流動檢察站,提供法律服務
灌南縣近年來未查處一起涉及臺企的商業賄賂案件,但部分企業為了降低經營成本或與同行之間開展競爭,商業賄賂的現象時有發生。為防患于未然,幫助臺資企業轉變經營觀念,預防職務犯罪勢在必行。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灌南縣人民檢察院在縣經濟開發區設立流動檢察工作站,便于及時為臺資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目前已選派多名優秀干警作為聯絡員,及時了解和掌握臺企、臺商的涉檢訴求,密切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臺資企業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對“卡企”、“坑企”等侵害臺商合法權益的案件,及時做好政法部門間的溝通工作,實行優先受理、優先查處、優先監督。
切實改進藝術教育。出臺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意見,強化學校藝術教學和藝術活動,研究制定學生藝術素質評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公示、學校藝術教育年度報告制度,督促學校開齊開足藝術課程。組織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和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工作,做好國家和省級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
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我省《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意見》。執行教育部即將出臺的幼兒園園長、普通高中校長、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準。制定教師評價標準與辦法,建立教師評價導向機制。實行市(地)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繼續實施教育部“師德長效機制建設”試點項目,建立師德問題舉報查處機制。整合資源和人才項目,加大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力度。分類推進幼兒園、小學、中學、中職、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各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啟動實施教育部“省、市、縣三級培訓基地建設”試點項目,制定出臺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標準。完善省和高校訪學支持體系,擴大教師訪學規模。設立骨干教師和中高級管理人員社會實踐項目。推動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科隊伍和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貫徹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制定職業學校編制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啟動開展“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推進中小學教師“五年一輪”全員培訓計劃,組織和實施好“國培”、“省培”項目。啟動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攻堅計劃。繼續開展民族教育雙語教師培訓。組織開展民辦學校校長、管理隊伍、骨干教師培訓,探索建立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開展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組織好第30個教師節慶祝活動。
努力提升教研和教育科研能力。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初中小學教研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轉變教研服務方式,大力加強校本教研,著力完善以校為本、基于網絡、覆蓋城鄉的教研格局。加強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推進研究基地和團隊建設,探索課題招標與備案相結合的新方法,集中力量研究難點問題。建立科研機構與行政部門工作有效銜接、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機制。建立區域調研聯盟,定期開展教育調查。做好優秀教學成果評審獎勵和交流工作,加強成果推廣應用。
全面發展語言文字事業。深入貫徹實施《通用規范漢字表》,提升師生漢字書寫能力和和學校書法教育水平。推進城市和區域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加強對各地中小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督導。繼續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建設和“經典誦讀”等活動。加強語言文字應用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貫徹落實外國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相關科研課題、教學研究和教材建設。
加快學前教育改革。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擴大公辦幼兒園和民辦普惠園覆蓋率。年內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3%,提高5個百分點。按國家要求,探索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探索公辦學前教育機構獨立事業單位管理機制。落實教育部新出臺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玩教具配備標準》,加強對各類幼兒園的監督管理,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嚴格執行和落實省部確定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整合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農村初中校舍工程和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資金,進一步改善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中小學辦學條件。全面完成858所農村中小學“小火爐”改造任務。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235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大力推進學區制、集團化辦學,支持薄弱學校提高辦學水平,推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辦好必要的教學點。有效破解擇校難題,進一步解決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大校型、大班額問題。健全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落實教育部《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開展“減負”專項行動。
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鞏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繼續實施普通高中達標學校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多樣化特色化辦學改革,擴大實驗范圍、提高實驗質量,增加2個試驗區、50個左右試點校。貫徹落實教育部即將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建設全省普通高中網絡課程資源平臺。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完善省級普通高中學籍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快推進與全國學籍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加強中小學教材和教輔材料管理。
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改革創新高等職業教育,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大力推進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12個項目改革,重點實施市級農村職業教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縣、涉農類職業教育集團辦學試點、農村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等5個項目。建設11個試驗區試點縣、11個省級示范校。繼續推進我省職業教育國家改革試點工作等8個職業教育重大改革項目。
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落實教育部即將下發的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啟動縣(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實施名師名校長交流特聘崗計劃。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的意見》。擴大我省“特崗計劃”實施范圍和規模,建立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繼續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全力做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落實工作,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落實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兒童的健康和教育實施全過程保障和干預。
繼續完善助學機制。研究制定學生資助工作目標考評細則,推動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全面推進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入園資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學業獎學金和研究生助學金制度,落實中職免學費和國家助學政策。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學生資助績效管理辦法。繼續推進11個國家試點縣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兩為主”政策,健全“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大力加強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民族教育發展的決定”。深入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開展《民族教育條例》執法檢查工作。研究制定《黑龍江省實施“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方案》。開展全省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學校評審工作。支持辦好內地高中新疆班,切實做好新一輪教育援疆工作。統籌推進殘疾人教育,制定我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以加快普及殘疾兒童義務教育為重點,不斷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繼續完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加強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和隨班就讀實驗學校資源教室建設,繼續推廣“醫教結合、綜合康復”經驗。支持綏化學院建設好高等職業特殊教育學院。召開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會議。
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快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完成“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年度建設目標。推動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的試點工作。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專項培訓,培訓比例達到中小學教師的25%。啟動高校、中職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以“龍學網”為依托,建設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覆蓋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系統應用體系和運行維護體系,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與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數字校園建設試點學校實現對接,實現試點學校的資源共建共享和統一數據分析。研究制定我省高校、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數字校園建設標準及評估指標體系。
強化教育經費保障與監管。積極爭取財政投入,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落實城市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標準,建立并完善城市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機制。與財政和物價部門協商在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定額標準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收費標準。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標準。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及辦學設施基本信息情況項目庫。全面加強對各級各類教育資金的使用監督,做好2014年度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建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推動學校財務公開。加大教育資金審計力度。繼續對“小金庫”、“假發票”進行專項治理。
一、高職美育的當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15年,中央下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意見的文件,中國高校陸續開啟了美育的教學改革實踐。從近兩年的美育改革情況上看,高校對美育教育的實施并不均衡,成果與亮點多集中在綜合類本科院校中,而高職院校的美育發展卻未跟上腳步。在高職的美育工作開展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對美育工作的重視度不夠
大多高職院校本著以職業教育立本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性和技能性,卻對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和人文素質不夠重視,對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科學的認識,從校領導層次就不注重美育的工作開展。這種只注重技能培訓的院校很容易培養出只懂技術的工人,無法培養出人格飽滿的、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才。
(二)美育資源發展不均衡
美育資源發展不均是一個長期以來普遍共識的問題,在美育資源的配置上,發達地區優于欠發達地區、本科院校優于高職院校。至今,中國仍有許多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特別落后,如場地不足,長期缺乏美術展廳、音樂廳、舞蹈室等公共藝術活動中心,校園的美育環境未能形成。高職院校有許多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由于條件所限,他們原先的美育基礎、藝術知識就很薄弱,從育人的本質來說,高職院校不可推卸需承擔更多的美育普及工作。但師資、場地、資源等美育教學條件不足,極大地制約了高職美育課程的順利開展。
(三)美育選修課開設率低
在高職教育領域,非藝術類學生的美育教育大多是通過美育選修課的形式來實現的。這些選修課多安排在周末上課,并且由藝術類專業老師擔任課程的主講教師。筆者曾在高職院校做過調查,絕大多數高職生對美育選修課的熱情較高,希望學校能夠增設幾門藝術類選修課,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然而,高職院校美育課程的開設比例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長期存在“學生熱、教師冷”的局面。
(四)第二課堂缺乏引導
體現一個院校有無生氣,第二課堂是最好的體現。學生在大學的課余生活中,為了調節緊張的學習氣氛,學生課余經常以聽音樂、跳舞、唱歌、畫畫等藝術實踐來調節身心,豐富大學生活,滿足人們的藝術需求。然而,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在開展第二課堂時,普遍存在藝術教師的參與率較低,流行藝術、街頭文化等市井藝術形式風靡,高雅的藝術形式難以融入學生的生活等問題。這部分病象需要教師與社會風氣的共同營造解決,引導得當,才能全面提升第二課堂教育層次,大學生如果沒有高級、豐富的藝術興趣,勢必埋怨生活單調苦悶,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五)美育教學形式單一
美育的形式雖有多種多樣,但高職美育的教學形式卻比較單一。由于許多教學條件的制約,大部分高職院校只能開設藝術鑒賞類的理論選修課,包含有藝術實踐的課程較少。在教學中,有些美育課堂學生人數接近200人,長期采用講授法教學,授課形式的單一化容易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失。
二、借鑒通識教育理念對高職美育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職教育“育人”本質的需求
高職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即便當前我國的高職教育首先把職業技能放在首位,推行的都是職業教育的模式,但也不能忘記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應當履行“育人”的基本職責。通識教育的本質也是“育人”,這種教育理念從古希臘“自由人教育”思想中起源,18世紀末被正式提出。在中國,清華大學梅貽琦20世紀30年代便提出“通識為本,專識為末”的思想,核心理念就是要實現全面的教育,培養完整的人。而在通識教育中,美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開展藝術教育與審美教育,能夠讓學生拓展視野、修善自身、完善人格。德國的教育學家洪堡認為“教育不應是訓練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或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而應該發展其完整的個性,培養思維與行動能力”。我國的教育學家豐子愷也認為“普通教育都以精神修養為主目的,而以技法傳授為副目的”。因此,高職教育中的“育人”的工作可以落實到美育的開展上,高職美育也必然是高職“育人”的堅實基礎。
(二)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
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是希望學生在從事職業活動中遵循基本的以及業內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然而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卻沒有達到真正的效果。很多高職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以課程的形式出現的,職業誠信學習課程、職業責任修養課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等,這些課程只是對學生硬性地灌輸職業道德的準則條例,對于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道德并自覺地遵守道德不得而知。而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道德教育,則是讓學生理解道德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從而產生道德遷移,讓學生自覺遵守道德準則。生動的美育教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育對于人的道德品質的提升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人類在審美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情感的作用,這種審美情感作用于人的認識和道德意識,從而使審美對現實社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作用,美育以具體生動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實施了德育。美育與德育是分不開的,美育對于高職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建立高職學生職業道德之本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通識教育理念下高職美育課程改革思路
(一)將美育設置為必修課程
美育是人格養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應充分了解美育課程的重要性,不為環境所阻,不畏無知所斥,才能推動美育的進步。眾所周知,即使在艱難的抗戰建國初期,我國仍有部分教育家身體力行地推動美育,因為藝術可以感召人心,催人奮進,教化人生。美育對高職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它既能豐富生活的趣味,也能樹立美的道德修養。在當前的高職教育中,加強美育,目的并不是把學生都培養成為藝術家,而是讓更多的學生學會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加強美育實質強化德育,禮樂先行,則能摒棄商業文明中的愛慕虛榮、浮夸浮躁等物質主義價值觀,糾正商業社會所帶來的一些不良現象,樹立良好的精神文明。我國美育教育的先驅曾力薦美育課程需占各學科教育總數的25%。在當代以實利主義為導向的高職教育中,美育已經明顯弱化,因此,我們需重新探討如何將美育納入必修課程中,重拾美育傳統,讓每個學生能夠得到美育學習的機會。當前我國政府已經釋放出全面提升美育教育的強烈信號,這是重塑高職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契機,設置美育為必修課程,既能讓更多的學生獲得了解藝術的機會,得到美的啟示與引導,也能促進藝術類教師的就業,繁榮我國藝術教育事業。
(二)構建學科交叉的美育體系
美育具有美化人生的功用,涉及的范疇較為寬廣,涵蓋了音樂、繪畫、戲曲、電影、工藝美術等門類。在當前高職院校中學科專業性越來越強,學科設置越來越細化的情況下,很多教師與學生對本專業的知識學習都自顧不暇,很難再去學習通識與美育的知識。因此,學科之間易產生隔閡,學生的知識面也過于狹窄,學美術的學生不懂音樂,學音樂的學生不懂戲曲,學生汲取的藝術營養特別單一。因此,為打破這樣的局限,在新時期提出構建學科交叉的美學體系有著深遠的意義。在課程設置方面,可由藝術類教師組成一個美育研究機構或小組,負責統籌安排藝術類教師的教學工作。采用混合教學的模式,一門美育課程可由多位老師共同擔任,比如開設一門36學時的《18世紀藝術思潮》課程,可由美術老師、音樂老師及戲曲老師共同擔任。不同領域的老師負責講解同一時期的藝術風格,每位老師負責12學時。在這種交叉教學的模式下,學生更容易樹立起宏觀的藝術史觀,感受到開闊的藝術視野。這樣的課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期望值,促進藝術類教師互相交流,互通有無,共同提升課堂的授課效果。
(三)強化第二課堂的藝術實踐
不同年齡階段對美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小學生比較容易感受到強烈的美,中學生則容易感受到真實的美,大學生則更加側重獲得精神修養上的美。因此,美育在大學里,不應該只停留在正式的課堂上,在課余的校園活動、展覽活動、音樂會、興趣小組中,都能涵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給予美育無形的補助。第二課堂的教育是距離學生最近的藝術活動,它不是純粹教化,在第二課堂,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出發,在游戲或者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愉悅。在校園中舉辦豐富的美術展覽、音樂會、歌舞劇演出等活動,能夠提高學生鑒賞美的標準,讓學生在言談舉止、舉止投足以及創作實踐中得到美的熏陶。在朱允宗的美育教學方法中就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比如組織朗誦,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美、組織舞蹈演出,可以鍛煉學生的姿態美、組織音樂會,可以塑造學生的音樂美;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可以各盡其才,各得其美[3],這些都為高職美育教學的增加了豐富的內容。美育的陶冶很大程度依賴于藝術實踐。在第二課堂的藝術實踐中,學生不僅可以體驗藝術作品的由來,也能夠升華自己對藝術的認知,拉近大學生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藝術不再高高在上、深不可測。相比起傳統的美育課堂,第二課堂的持續時間更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教師需深入做好第二課堂的引導工作,要善于利用現有的藝術資源,設計出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讓經典作品、高雅藝術走進第二課堂,讓學生感受、體會并創作出美好的藝術作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成為文雅教育的受益者。
(四)推動美育教學資源的開發
在信息時代,構建美育信息資源教育資源庫,推進美育教學技術改革,對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傳播,是拉近地區美育差距的有效辦法。美育課堂是一種集視覺與聽覺的陶冶性教學,網絡課堂的介入,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對課堂的自由點擊與播放,也能借助新媒體全方位地了解藝術作品,拓寬美育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能學習并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的美育教育理念與方法,還能隨時統計課程的觀看率,分析學生的藝術興趣,更好地進行教學效果評價。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的必然趨勢,教師可借助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手段來實現美育的課堂教學。隨著我國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開發教學資源也愈加便利,視聽效果也越來越好。但不管技術如何發展,教師始終處于教學資源開發的核心位置。因此,教師在錄制教學視頻時,需結合高職生的自身特點,回避生澀難懂的理論教學,堅持案例化教學、直觀化教學、結構化教學與通俗化教學原則,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明顯的教學效果。面對當前我國高職美育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教育發達地區應加大對美育教學資源投入與開發,并將精品課程資源傳播到教育落后地區,讓全民共享優質教育成果,這能從某種程度上實現資源均衡配置,解決落后地區師資、場地、資源等美育教學條件不足的問題,從側面實現通識教育的目的。
(五)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教學
雖藝術史擁有清晰明確的發展脈絡,但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文化卻有著趨異性的特點,每個地區都擁有不同的藝術語言、藝術形式,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美育體系,才能更好地架構起多元、系統、豐富的美育教學體系。我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高職院校應該主動挖掘地方特色,積極將民間藝術引入課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到獨特的技藝,也能在體驗當中傳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當前我國每個高職院校起碼應探討并設立一項特色美育教學項目,這樣有助于改變當前美育教學的固有模式,使美育教學煥發生機。如廣州一些高職院校借助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廣彩”陶瓷文化,組織名師進校園,打造廣彩大師工作室、廣彩非遺體驗館等項目,讓學生在高校內能體驗到傳統工藝的制作流程,感受到精致的匠人精神與古代的審美趣味。這樣的課程既能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能營造出校園的人文精神,讓更多學生了解藝術、熱愛藝術、欣賞藝術。
四、小結
美育是積極的、進步的、超越功利的,是任何時代都應當提倡的民眾教育。早在民國時期,王國維、、豐子愷等人就為推行美育而奔走呼吁,時至今日,美育非但沒有擺脫“副科”的困境,反而隨著職業化進程的愈演愈烈,美育在一些職業院校中甚至處在可有可無的邊緣化境地。因此,當我們面對當代大學生“虛無主義”、“物質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需重塑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運用通識教育的理念來重構教育的本體內容。本體即為大用,美育是一種潛在的價值教育,容不得急功近利。因此,高職美育課程改革思路,也是需要從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如何構建人的完整性、實現高校美育的健康發展,文章拋磚引玉,擬從構建學科交叉的美育體系、提升美育的學科地位、強化第二課堂的引導、建設美育資源庫、豐富地方特色教學等手段,來思考高職美育課程的發展出路,以求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審美素養,讓美育成為安頓心靈的靈囿。
參考文獻:
[1]隋曉荻.中西通識教育的思想與實踐.[M].中國出版集團,2014-07(127)
[2]俞玉姿、張援.中國近現代美育論文選(1840-1949)[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1(245)
[3](民國)朱允宗.小學校美育訓練法[J].中華教育界,1929-03
產學研合作創新是指企業、學校以及科研單位等創新主體,在利益期望的驅動下,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協作以實現合作創新的一種組織間的交易方式。但這種合作交易是在市場環境下進行的,所以產學研合作并不是一個“布羅代爾鐘罩”,不會將產學研各創新組織外的其他資源和組織一律拒之門外。產學研合作的目標是創新,方式是創新主體的合作交易,而有交易就需要獲得一定的信息為交易雙方的理性選擇提供衡量判斷的準則。但由于交易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人的理性自利性,交往中難免存在機會主義等背信欺詐行為,為此就需要創造出一定的規則來為個人或組織交往提供稽查背信行為所必需的充分信息,主要通過建立交流機制為交易雙方提供約束和稽查缺失的規定,比如一些條例、法規對交易中的行為界定以及懲罰規定等,這樣才能降低交易費用從而得到合作解。產權是交易的前提,產學研合作交易離不開產權的界定和實施,產權的界定首先是把局外人排除在利用資源的強度以外,而后發明規章限制局內人利用資源的強度。
排他性抑制了“公地悲劇”的產生,而專一公有產權的確立則增加了局內人提高資源基礎生產率的收益努力,從而也成為技術創新的動力來源。產權的界定保護和實施還有利于非人際關系交換的產生和形成;無保障產權、進入遭遇障礙、壟斷限制存在則會抑制發展創新的激勵,從而不利于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我國大鍋飯時的撞鐘后去勞動和實現生產責任制后人的自覺積極性以及而后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產權在此變化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新制度經濟學及其理論對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它定能為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支持。
2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存在的制度問題
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現為創新資源投入與創新成果產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輸入的是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本,輸出的是知識和技術等創新成果,這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過程,但產學研合作創新和一般的生產過程不同的是各創新組織間的交易過程中由于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也需要輸入信息由此造成交易費用增加,所以目前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來看主要是合作前的產權準入問題、合作中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交易費用過高的問題以及合作后的產權歸屬利益保護的問題。
2.1輸入過程中產權限制的制度問題
2.1.1教育體制、人才交流機制導致的人才短缺的問題。眾所周知技術競爭就是知識競爭,知識競爭就是人才競爭,人才是技術創新各要素中的主體性要素,隨著全球范圍的科學技術發展,新知識大量涌現,原有知識不斷老化,這些使企業產生了對創新應用人才資源的大量需求。而人才的供給一方面靠教育培養,另一方面要靠現有人力資本的充分合理利用。這就涉及到我國現有的以政府投資和管理為基本模式的國民教育體制和人才流動機制的問題。由于教育計劃體制的存在使得我國高校無權對現有的學科、專業設置、科研組織和管理方式、人才培養模式等進行自主設計,使其與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從而造成了產學“人才兩張皮”的現象,導致企業缺乏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科技人員,而大學畢業的學生面臨畢業就等于失業的窘境。造成我國產學研合作人才缺乏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學和產業間人才流動機制的僵化,尤其是大學限制有知識懂技術的人才到企業或者其他創新機構做兼職的規定,使得教師被束縛在象牙塔內埋頭探索,雖然這種人事制度可以提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效率但這種制約一方面使得企業難以充分利用有知識和技術的專家學者,另一方面也往往造成研究者的研究脫離現實,以至于研究成果很難在實際中加以運用。教育體制和人才機制的僵化問題究其實是一種產權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給學校以權力使其根據社會和市場需要培養人才而不是根據計劃來,給科研人員以自由流動的人事自使其達到合理利用自身的優勢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盡力。
2.1.2民間資本限入與創新資金不足的問題。在產學研合作的問題中,資金缺乏是首要因素,資金的稀缺一方面是由于投資總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資本產權限制導致融資渠道狹窄造成的。我國R&D投入主要是企業和國家投入,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薄弱無力承擔風險,尤其是面臨承擔高風險巨大壓力的企業當先期投入的創新資金數額超出它本身的承載能力時,它們往往會對高新技術的開發望而卻步,或者對于科技成果轉化只愿承擔部分而不愿承擔全部風險;學校和科研機構自身不具備自我轉化的資金能力和實力,而對高風險高回報具有濃厚興趣的民間資本卻由于壟斷和限制進入很難參與合作創新。例如我國民間資本在壟斷性行業如電力、電信、郵政、金融、煙草、石油、鐵路、航空等中所占比重較低,都在10%以內。另一方面民間資本主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務領域可以進入,而在經濟和社會領域民間資本則被限制進入,這種限制性規定阻礙了民間資本參與融資的機會,同時也阻礙了企業創新的動力,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結果一方面導致中小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從而轉向短期的且固定資本投入較少的投資,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資本的“黑市交易”,而一旦企業破產投資者的資本將一去無回,利益嚴重受損,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產學研合作創新。產學研合作創新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使金融資本成為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這造成了資金與創新技術的相對價格變化,根據制度變遷理論,這種相對價格的變化定會造成相應體制機制的改變,在國家和企業投資水平一定的情況下賦予民間資本以參與合作創新的權力是應有的制度選擇。
2.2產學研合作過程中交易成本過高的制度問題
2.2.1產學研合作創新過程中制度保障不足導致交易費用過高。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由于科研院校在人才培養、知識傳播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具有信息優勢,而產方在市場、生產、營銷等關系、信用、組織文化等方面占有信息優勢,這樣就造成了信息不對稱。再加上產學研合作中不同的創新主體有同的價值偏好和不同的利益訴求,這樣就常常引發風險溢價等欺詐行為,風險溢價取決于另一方背信行為并給第一方帶來成本的可能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人的理性自利性客觀上阻礙合作的順利進行,增加了產學研合作中的交易成本,這就需要具有強制力的國家為合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完備的溝通交流基礎設施和積極的意識形態引導。可是目前我國雖然在通訊、網絡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針對產學研合作的信息平臺卻非常少,沒有一個能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耳熟能詳的知名信息平臺,因而他們之中若有合作供需信息自然也很難考慮到通過產學研合作信息渠道,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個人社會網絡聯系。
2.2.2產學研合作創新過程中信用體制的問題。產學研合作是建立在各創新主體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的,溝通的成敗直接影響合作的結果,所以溝通過程中的信用機制的建設舉足輕重,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還不發達,市場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所以交易過程中存在各種主觀上的不道德行為,這種行為無法靠法律法規等正式制度來消除,只有靠信用體制的建設來約束,所以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因信息溝通造成的交易費用問題離不開非正式約束的建設。
2.3輸出過程中知識產權歸屬和剩余價值索取權的問題
產學研合作創新輸出的一方面是知識技術等知識收益,另一方面是創新技術投入市場后的經濟收益也就是所謂的剩余價值。但是由于利益所趨使得產學研合作后的組織間的知識權益歸屬問題和個人收益的剩余價值索取權的問題成了目前影響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的兩大難題。
2.3.1組織間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在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主要是合作組織間的問題,主要由《合同法》來調節,《合同法》第340條規定:“合作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合作開發的當事人共有。也就是在產權歸屬上采用約定優先,共有作為法定補充的原則。但是在約定的談判中由于人的理性自利性以及信息不對稱性,難免會出現欺詐以及違約行為,增加了合作的交易費用,即使沒有合作前的約定,作為共有的知識產權在制度實施上也是困難重重,一是其他共有人能否阻止任何共有人實施共有的知識產權,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阻止任何共有人實施知識產權。二是其他共有人對任何共有人實施知識產權所獲得報酬的分配方式如何確定。雖然專利法做出了某些規定,但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常常引起爭端。
2.3.2個人剩余價值索取權問題。產學研合作創新經過了合作前資本的籌備,合作過程中的精誠合作后取得的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才對經濟發展有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率卻很低,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是80%,我國僅為25%,而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造成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創新者的剩余價值索取權的偏離造成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一般對企業對社會能帶來難以估量的收益,但目前我國產學研合作創新主體科研人員的收益卻通常限制在、成果鑒定和獲獎以及職稱評定上,沒有產業化的收益抑制了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使得許多科技成果停留在樣品、展品階段,鑒定會變成了葬送會[8]。這種合作結果不能不說是失敗的產學研合作,只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激勵合作各方的積極性,使得合作長期有效進行。針對產學研合作前產權的確立問題、合作中交易費用的問題以及合作結束后產權的保護問題,我國亟需進行制度改革制度創新為產學研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加強制度建設為產學研合作創新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3.1輸入過程中的人事自和金融體制改革
3.1.1教育體制和人才流動機制改革。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我國當前教育體制以及人才流動機制的僵化造成了人力資本的短缺,需要技術人才的創新型企業和需要憑人力資本來獲得收益的大學亟需政府出臺政策,賦予大學面對企業需求而實施人才培養的權力以緩解人才的供需矛盾,賦予科研技術人才機動靈活的人才流動權力,以充分合理利用現有人才,也就是賦予大學和個人以人事自。人事自作為個人謀取收益的社會性制度約束,首先要在宏觀上破除各種制度障礙,其次還要在微觀上設計合理的人力資本的激勵—約束機制,這樣才有可能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企業和大學的共贏。首先,以政府為主導建立按社會需求培養人才的體制機制。為了支持如生物技術,醫療和金融服務類的“戰略”化行業,新加坡政府不斷擴大這些學科的高校招生,并首次允許設立私立大學。政府根據社會需求進行學科設置,并允許社會辦學共為社會發展提供亟需人才,這樣一方面滿足了企業所需,另一方面也緩解了金融風暴帶來的失業危機。其次激勵學校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或者做咨詢,對企業人員進行指導培訓,可以滿足企業對高科技人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歷。大學可以制定激勵機制以獎勵那些參與創業活動和區域產業的顧問,包括通過修改績效評估指標以及實施各種方案,如對那些運作孵化中心、在工業培訓處勞動、在公司實習以及在當地企業咨詢等的人員進行獎勵。再次,體制創新激勵企業為學生實習敞開大門,實用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企業這個“試驗田”,面對企業擔心試驗打亂其生產秩序的的顧慮,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或者財政政策激勵學研合作的企業,為這類企業提供免稅收或者提供一定經濟補貼,從而使企業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平臺。
3.1.2金融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產學研合作創新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使金融資本成為一種相對稀缺資源,這造成了資金與創新技術的相對價格變化,根據制度變遷理論,這種相對價格的變化定會造成相應體制機制的改變。如為了拓寬融資渠道以發展經濟、拉動內需2005年我國國務院出臺“非公36條”“答應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行業和領域,加快進行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反壟斷法》、《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系體例改革工作意見》以及2010年(13)《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進一步拓寬了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指示,為民營資本民間資本平等競爭、平等進入進入壟斷行業掃清了軌制上的障礙。但這些法規制度對于民間資本參與國家創新還是設了門檻,如《意見》的第二條就規定關系國家安全、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和社會領域由政府投資,這就把民間資本排在了門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來支撐,產學研合作創新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我國現在仍處于發展中國家,合作創新僅靠國家和企業投入根本不能滿足高技術創新資金的需求,為此我國要進一本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擴大市場準入、拓寬融資渠道為民間資本參與技術創新和發展經濟提供保障和服務,也為國家的創新和稅收提供新的來源。
3.2合作過程中的溝通交流機制建設
加強信息溝通交流機制建設。根據制度變遷理論,產學研合作中信息成本的增加,勢必催生相應的信息收集和的組織機構的創立,以形成規模經濟從而減少交易費用。因為信息一旦被搜集到,任何數量的買者和賣者都可以利用。搜集信息的成本不受利用信息的人數影響,在網絡技術發達的當今時代,信息成本還不受距離的影響,而且人數越多,單位成本越低。
3.2.1加強溝通交流機制建設。信息的溝通交流首先要靠基礎設施建設從外部減少交易費用,為此政府一方面要出臺相應政策規章為產學研合作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搭建信息服務平臺、設置信息流通傳遞網絡、提供科技情報專用數據庫、組建科技中介機構等。從而增強合作各方的互識并權衡其中的相關因素,減少不確定性以實現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法律、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專業科技中介服務人才為各行為主體的溝通交流創造條件。其次,出臺相應政策激勵相應機構建設使交易成本內部化從而獲得各方效益最大化,像德國的弗朗霍夫協會、日本的政府聯合企業集團、澳大利亞的跨部門合作研究中心等都是由產學研以及政府積極參與組織的合作機構。合作機構具有統一的資金和組織管理、統一的戰略目標、合同和組織安排以及作為政府行政程序一部分的評估措施、擁有個別的研究人員渴望穩定的就業機會、或至少有明確的職業發展途徑。這種穩定性的機構避免了產業或者大學因其在合作中的優勢地位而產生的“偷利”行為,但需要一定的規模、技術能力、資源能力與經濟管理能力。我國的產學研合作組織要一邊積累經驗和財富一邊向交易成本內部化努力。
3.2.2加強合作道德等非正式約束建設。對于產學研合作創新過程中因信息不對稱或者不完全而產生的欺詐等行為,除了靠等級、合同和法律等正式制度來實施、監督、強制執行外還需要以合作道德為核心的非正式約束,尤其是在產學研合作交易過程中,非正式約束可以對正式制度進行闡釋、延伸和修正從而減少實施正式制度的成本如用來檢查搭便車和減少強制執行法律和法院決議的費用等從而減少交易費用。但作為前理論的道德是一種意識形態,即個人的日常行為受一組習慣、準則、行為規范所支配,這些習慣、準則、和行為規范最初得自于家庭(初級社會化),而后得自于教育過程和教會一類其他制度(次級社會化)由此可見非正式約束的形成要靠教育的灌輸和日常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對產學研合作組織進行合作道德教育可以使合作合約順利實施、合作交易順利進行,相應減少交易費用從而達到合作的帕累托最優,正如薩格登所說:當一個團體中幾乎所有人都遵從慣例時,慣例就凝聚了道德的力量,同時,若個人遵從慣例并與其交往的他人也都遵從慣例時,情形就對每個人都有利。
3.3輸出過程中的產權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建設
3.3.1明確知識產權歸屬制度。國家要制定相應的產權制度來確定科研成果的歸屬激勵創新組織的創新動力,為此首先要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合同法》使其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如制定相應的配套法規《知識產權轉移細則》等,使其不但對屬于個人的知識產權而且對于共有知識產權轉移后的利益分配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詳細規定,從而使各項政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連續性。同時為避免政出多門和減少踢皮球現象的發生,要加強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和配合使每一項政策措施都落實到具體的實施部門,以此減少合作爭端為以后長期合作以及整個合作系統的良序發展提供保障。其次,針對產學研各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談判中的欺詐行為,一方面要加強道德意識等非正式約束的作用,另一方面建議建立具有專業人士組成的中介組織機構協調雙方的利益沖突。再次,加強法制宣傳增強合作各方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依法保障自己的產權收益。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new industry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also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Guizhouprovince, thus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ecomes quit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 ofGuizhou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perty right of the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 is needed. On the one hand, hope to help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f Guiyang to find the leak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remedy them timely. Therefore, to make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more adaptable to the inceasingly drastic cultural market and also to enhance the brand and industry of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n the other hand, hope to be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make rational planning,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f Guiyang in future. Therefore, rational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could be put forward to th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 of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fGuiyang. Keywords: Tourism,Tourism culture industry,Intellectual property, Guiyang.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公眾的注意力越來越成為稀有資源,旅游文化產業是典型的注意力產業。旅游環境的營建和產品的打造,是為爭奪更多的市場關注,旅游文化產業的一切離不開展示、少不了關注。旅游文化產業極具商業化個性、人性化品格、文化性內涵,包容了來自幾乎整個世界的注意力。
文化既是旅游業的特質資源基礎,又是它的精神動力和支撐。誰擁有了豐富的文化資源,誰就掌握了旅游業發展的主動權。同時,又因為旅游產業能夠為社會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和生產總值,人們又將旅游文化產業看作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旅游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以自然歷史文物景點觀光服務為核心,以享受人類文明成果、開發快樂精神資源和獲取自然歷史知識為動機,帶動飲食、旅館、交通、商業、娛樂等配套發展的大型文化產業群。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持續快速提高,國民旅游消費迅速興起并呈現爆炸式增長,滿足多層次的國民旅游消費需求成為旅游業重要的功能和任務,進入本世紀以來這一趨勢進一步增強。
在旅游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旅游業發展,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2009年以來,隨著《貴州省旅游產業知識產權工作意見》的出臺,尋求對我省旅游產業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開始迅速升溫,逐漸形成熱潮。 在各地旅游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以景區景點名稱為核心要素進行商標申報,探索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手段,通過打造地理標志農特產品,豐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為強化我省旅游知識產權保護的三條重要路徑。
1.1.1文化產業及其分類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的產業。文化產業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
文化產業功能:經濟增長功能、意識形態功能(滿足人的需要、引導輿論宣傳、防御文化殖民)、文化傳播功能、審美與評價功能。
圖1.1
如圖1.1所示,文化產業主要分為三層,分別是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和文化產業相關層。
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包括了新聞書刊、音像制品、文藝表演、電影電視、文物保護、博物館、文化研究、會展等行業。是文化產業的主要行業,作為核心行業而存在。
文化產業的外圍層是服務于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中的互聯網、旅行社服務、休閑娛樂服務、文化產品銷售等行業均服務于處于核心層中的核心行業。
文化產業的相關層,是文化產業核心層和文化產業外圍層衍生和相關聯的上下游產業,主要涉及到了服務于核心層和外圍層的產品的生產和加工。
1.1.2旅游文化產業及其分類
旅游文化產業是一個以旅游資源為核心,以旅游經紀、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為外圍產業和相關產業而向外不斷輻射的綜合性產業。
一是自然旅游資源。自然旅游資源亦稱“自然景觀”,這是指能夠使人們產生美感,并能構成景觀的自然環境或物象的地域組合,所突出的是物質的物理屬性及其對人的心理產生的新奇別致的美感,注重的是官能感受、切身體驗和心境快樂。
二是人文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亦稱“人文景觀”,是指古今人類創造和積累起來的富有人文特色、精神價值和廣泛影響力的文明成果,是物質形態和精神蘊含凝聚而成的景觀資源,所體現的是歷史文化的內涵和神韻。這其中也包括了民情風俗、人際關系、傳統節慶、民間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服飾與文化藝術形式等,還可以包括現代建筑成就、新生事物等等。[2]
人文旅游資源突出的是一種歷史特性,它是用靜態的景觀形態來體現動態的歷史內容,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性和思想蘊含性。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已經躋身于“世界遺產”大國。這是以人為載體的一種社會現實,注重的是現實的人的一種心理觸動。如各旅游區舉行的歷史文化表演,由于表演者從歷史的角度刻畫人物,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情節,再現一定時期的民族歷史和文化,有著深深的歷史符號、政治烙印以及經濟發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了解政治、經濟、文化并受到啟迪。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3] 一是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即只有權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經權利人許可不得行使其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權利主體獨占智力成果為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于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二是知識產權的對象是人的智力的創造,屬于“智力成果權”,它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其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這種智力成果屬于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于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于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
三是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四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力、多邊協定外,依一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后則權利自動終止。 (1)商標權
商標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在其生產、制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上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務上采用的,用于區別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具有顯著特征的標志,是現代經濟的產物。
注冊商標具有排他性、獨占性、唯一性等特點,屬于注冊商標所有人所獨占,受法律保護,任何企業或個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權人許可或授權,均不可自行使用,否則將承擔侵權責任。[4]
圖1.2(商標注冊證書)
(2) 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為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總稱。[5]
著作權的客體包括了文字作品、美術作品、攝影作品、音樂作品、舞蹈作品、計算機軟件、建筑模型設計、戲劇作品、口述作品等。登記著作權之后,著作權人可享有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設置權、改編權、匯編權和翻譯權。 圖1.3(著作權登記證書)
(3)專利權
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這種權利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征得專利權人的同意或許可。[6]
一個國家依照其專利法授予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法律的管轄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約束力,外國對其專利權不承擔保護的義務,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只在我國取得專利權,那么專利權人只在我國享有獨占權或專有權。
專利主要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主要體現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取得專利的發明又分為產品發明(如機器、儀器設備、用具)和方法發明(制造方法)兩大類。
圖1.4(發明專利證書)
實用新型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同發明一樣,實用新型保護的也是一個技術方案。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范圍較窄,它只保護有一定形 狀或結構的新產品,不保護方法以及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注重實用性,其技術水平較發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數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都是比較簡單的、改進性的技術發明,可以稱為"小發明"。
圖1.5(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外觀設計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對象,是產品的裝飾性或藝術性外表設計,這種設計可以是平面圖案,也可以是立體造型,更常見的是這二者的結合,授予外觀設計專利的主要條件是新穎性。外觀設計與發明、實用新型有著明顯的區別,外觀設計注重的是設計人對一項 產品的外觀所作出的富于藝術性、具有美感的創造,但這種具有藝術性的創造,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它必須具有能夠為產業上所應用的實用性。外觀設計專利實質上是保護美術思想的,而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是技術思想;雖然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與產品的形狀有關,但兩者的目的卻不相同,前者的目的在于使產品形狀產生美感,而后者的目的在于使具有形態的產品能夠解決某一技術問題。
圖1.6(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4) 域名注冊
域名就是上網單位的名稱,是一個通過計算機登上網絡的單位在該網中的地址。一個公司如果希望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主頁,就必須取得一個域名,域名也是由若干部分組成,包括數字和字母。通過該地址,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所需的詳細資料。域名是上網單位和個人在網絡上的重要標識,起著識別作用,便于他人識別和檢索某一企業 、組織或個人的信息資源,從而更好地實現網絡上的資源共享。除了識別功能外,在虛擬環境下,域名還可以起到引導、宣傳、代表等作用。 1.3 知識產權在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中作用
1.3.1 知識產權有助于提升旅游文化產業品牌形象
知識產權保護系統的建立,有助于旅游文化產業中的企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無論是發展特色產品,還是貼上獨有標簽,都需要通過知識產權進行確權、維權行動。
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技術和創新。因此,當我們對技術和創新進行保護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對技術和創新的作用,第一就是確權,確定該項技術和創新內容屬于企業自身;第二,就是維權,維護企業的技術和創新內容不受到侵犯。因此,當我們將知識產權很好的運用到旅游文化當中來時,就能更好的保護企業的品牌,從而更好的提升了旅游文化產業的品牌形象。 企業價值包含了無形的企業價值和有形的企業價值。在此,無論是商標權的獲得,還是著作權以及專利權的獲得,或者是域名的注冊,都極大的增加了企業的無形資產,使企業在市場當中有更加巨大的市場價值,從而通過無形的知識產權,獲得了無形的企業價值。
另外,將知識產權運用的客體,即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投入到市場當中,能夠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獲得增值。增值,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提高,還在產品和服務的社會認可度上得到重要的認可。這樣也極大的提升了企業的有形價值。 無論是市知名商標、還是省著名商標,乃至中國馳名商標,都是以企業注冊商標為基礎的。政府也針對獲得上述榮譽的企業,有著資金上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優惠,甚至可以主動幫助企業打假維權。因此,在旅游文化產業當中,發展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的同時,應當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通過知識產權的樹立,來幫助自己獲得政府最大的限度的幫扶。
另外,現如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是認牌購物。當一個企業將自己的知識產權系統有效建立后,就會獲得社會認可,得到社會的承認。這也是企業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
2 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2.1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中自然旅游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2.1.1 貴陽市自然旅游資源概述
貴陽市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主要包括了天河潭、花溪公園、南江大峽谷、桃源河、六廣河、紫江地縫、情人谷、紅楓湖、香火巖峽谷、百花湖等。自然旅游資源由于是天然具有的,不具備產品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因此,在論述貴陽市自然旅游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時,將從商標、著作權和域名注冊三方著重論述。
2.1.2 商標權的保護
接下來我們用表格的形式將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中自然旅游資源的知識產權當中,商標權的保護的狀況展現出來,并將和他同一類型不同地域的景區進行比較: 景區 核心層商標注冊量(件) 外圍層商標注冊量(件) 相關層商標注冊量(件) 核心層商標搶注量(件) 外圍層商標搶注量(件) 相關層商標搶注量(件) 天河潭 1 0 0 0 0 10 南江大峽谷 1 2 2 1 1 1 情人谷 0 0 0 1 1 10 紅楓湖 0 0 0 4 3 27 紫江地縫 0 0 0 0 0 3 桃源河 0 0 0 0 0 0 六廣河 0 0 0 0 0 3 花溪公園 0 0 0 0 10 51 香火巖 0 0 0 0 0 0 百花湖 0 0 0 1 3 7 共計 2 2 2 7 18 112 表2.1 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自然旅游資源景點商標情況 表2.2 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自然旅游資源景點商標情況與安順市對比
通過表2.1,我們可以得知,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當中的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商標注冊量僅為6件,竟然遠遠低于商標搶注件數,景區的商標權流失嚴重;搶注單位憑借商標權的獲得,利用景區的名氣,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而景區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嚴重受損。
安順市是整個貴州省商標權保護較為完善,政府較為重視的地區。表2.2將貴陽市的旅游文化產業自然旅游資源景點商標與安順市做了一個對比,發現雖然安順市自然旅游資源少于貴陽市,但是商標注冊數遠遠多于貴陽市,景點全部都有商標注冊行為,而貴陽市商標注冊景點只占了總數的20%。以黃果樹風景區為例,黃果樹旅游集團針對黃果樹風景區商標全類注冊,并且凡是在黃果樹舉行的會議和黃果樹景區自發開展的節慶活動,均有注冊。不僅全面保護了旅游文化產業的核心層,還全面保護了外圍層和相關層,堪稱貴州旅游景點的典范。
另外,通過表2.1可以了解到,在貴陽市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當中,商標申請單位只有南江大峽谷和天河潭兩家景區。作為旅游文化產業的核心層,知識產權的保護令人堪憂。并且在提交商標注冊申請的兩家單位,即南江大峽谷和天河潭,由于天河潭商標早已被其他企業搶注,目前,天河潭商標依然處于申請無效狀態。也就是說,在貴陽市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有且僅有一處景點擁有自己的商標,即南江大峽谷。
圖2.1
如圖2.1所示,在國家商標總局已提交的“南江大峽谷”商標注冊情況中,總共有三家單位申請注冊了“南江大峽谷”這一商標。其中由景區管理單位注冊的商標總共涉及5個商標類別,均屬于旅游和旅游涉及的相關類別。另外兩家單位同時也注冊了這一商標,商標類別也屬于旅游相關產業。
旅游文化產業分為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由于商標注冊分為45個類別,其中又著重分為產品商標和服務商標兩大類。因此在商標申請當中,也深刻的體現了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的概念。所以在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注冊商標時,旅游和旅游規劃作為核心層,在商標類別的注冊應當是重中之重,其次作為外圍層的餐飲、娛樂服務、廣告等次之,最后才是作為相關層的產品生產、加工提供。
在此以南江大峽谷為例,進一步進行分析。在南江大峽谷景區申請注冊的商標中涉及到了娛樂服務、餐飲、旅游和農特產品。的確也將旅游文化產業當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都有所保護。但是我們發現,核心層當中的旅游規劃并沒有進行保護,外圍層中的廣告也沒有注冊保護,即使在相關層的特色產品上,也僅僅保護了農特產品,手工藝品等是沒有進行保護的。 注冊商標具有排他性、獨占性、唯一性等特點,屬于注冊商標所有人所獨占,受法律保護,任何企業或個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權人許可或授權,均不可自行使用,否則將承擔侵權責任。因此,當“南江大峽谷”這一商標在旅游文化產業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被注冊且注冊單位并非是景點管理單位時,就會存在商標權的流失,造成經濟利益和景點聲譽上的損失。如圖示七所示,另外兩家非景區管理單位也提交了“南江大峽谷”的商標注冊,并且除了旅游以外的商標注冊都核準通過。也就是說,在旅游的外圍層和相關層中的部分行業的“南江大峽谷”這一標志,已被其他非景區管理單位拿到了商標專用權。由于商標具有排他性、獨占性和唯一性,其他單位已注冊“南江峽谷”商標所涉及行業,南江大峽谷景區都將不能使用這一商標,這將造成景區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損失。這樣的情況正如天河潭景區所遭遇到的一樣。
圖2.2 圖2.3 如圖2.2所示,天河潭景區已經申請注冊旅游的商標,但是在圖2.3中我們可以看到商標無效了。而在圖2.2當中有多達5家的其他企業和個人申請注冊“天河潭”這一商標,可見這一情況是多么的嚴重。由于其他企業和個人在先注冊“天河潭”商標,導致景區自身去申請注冊景區名字時,商標申請注冊無效。
2.1.3 著作權的保護
旅游文化產業中,自然旅游資源的核心層是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的著作權主要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景區對外宣傳的標識進行美術作品的著作權登記;第二個方面是對景區景點進行攝影作品著作權登記和美術作品著作權登記。
縱觀整個貴陽市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沒有一家單位將自己的景區標識進行著作權登記,也沒有一家單位將自己景區的景點進行著作權登記。這就讓很多企業和個人有機可趁。
同樣以南江大峽谷為例,盡管南疆大峽谷在商標權的保護上面在貴陽市處于一個較好的保護狀態,但是在著作權這一塊是缺失的。首先,南江大峽谷無論是在網絡推廣上,還是在平面媒體推廣上,都已經統一運用了同一標識進行景區的對外宣傳,但卻尚未將這一標識在國家版權中心登記著作權,這將會造成該標識被其他企業和個人利用,而不能用更有效的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其次,未將南江大峽谷的經典景點進行著作權登記。同樣會造成其他企業和個人,利用該景點進行商業利用,從而達到經濟和社會的雙贏。這樣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比如黃果樹瀑布,天河潭旱洞出口鐘乳石瀑,梵凈山蘑菇石等。都是其他企業和個人將景區的景點作為商標圖樣申請商標,或者是作為產品包裝、產品來源地宣傳進行商業利用。
另外,由于中國加入了《伯尼爾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所以再中國境內登記的版權在全球的178個國家都是有效的。由于自然旅游資源具有固定性,屬于天然所有,而旅游行為是流動性的,旅游行為的流動性加上旅游景區的對外宣傳的大范圍,同樣使景區的名聲和景區的景點享譽國內外。這樣的話,就更應該將著作權作為旅游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中重要的部分來進行落實,尤其是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
核心層登記著作權之后,外圍層和相關層也得到了相關的保護。因為著作權登記,如果是個人登記有效期是有生之年及生后50年;企業登記有效期是50年。也就是說,只要著作權保護的有效期內,作品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那么,無論企業和個人在哪個行業,或者在任何途徑上使用到登記過后的著作權作品,都是侵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的。由于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的旅游文化產業的外圍層和相關層是餐飲住宿、娛樂服務、廣告銷售、特色工藝產品等等,所以只要登記了著作權之后,這些外圍層和相關層中的所涉及到的行業,在景區后期發展拓展當中,都是暢通無阻,受到保護。也保證了其他企業和個人不能用到著作權作品的內容。
2.1.4 域名保護
域名,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詞。當這個社會進入到了信息時代,域名才進入到了知識產權的范疇。由于域名分為國際域名和國內域名,域名內容,又有英文域名和中文域名之分,所以再保護的過程當中,必然的會出現一些偏差。 論文出處(作者):
網站建設是必須要進行域名的注冊,上述貴陽景點都已經將首字母縮寫或者是全拼進行了域名注冊,建立站點。但是卻沒有很好的區分出國際域名和國內域名,英文域名和中文域名。上述的10個景點注冊的都是國際域名,如.com,.net,并且都是用英文注冊的。但是,都忽略了國內域名和中文域名。中國的國內域名是.cn,同樣在國際上有效,只不過注冊機構是在中國而已。因此,即使注冊了國際域名,但是沒有注冊國內域名,同樣會遭到域名的搶注。同理,中文域名也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一些知名度高的景點。
在這里,貴陽市的10個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在這一塊都進行了基礎的保護。之所以說進行了基礎的保護,是因為都有建設自己的網站,或者是在平臺網站上建立自己的站點。貴陽市尚未出現域名搶注的現象,但是享譽中外的西江千戶苗寨就發生了域名被搶注的現象。西江千戶苗寨,之前已經注冊了國際域名和國內域名,用的是首字母縮寫進行的域名注冊。但是,沒有進行中文域名的注冊。在2011年4月7日,深圳的一家公司公然將“西江千戶苗寨”進行了中文域名的注冊,并告知了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管理公司。后來,景區管理公司想要通過爭議將域名爭回來,但是卻沒有辦法。
正因如此,域名注冊,注冊的不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注冊其中的一個域名也不算是全面的域名保護。應當全面的注冊,才是全面的保護。
2.2 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中人文旅游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2.2.1貴陽市的人文旅游資源概述
貴陽市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主要包括了青巖古鎮、鎮山布依寨、香紙溝、黔靈公園、甲秀樓、文昌閣、高坡苗族等。人文旅游資源由于是物質形態和精神蘊含凝聚而成的景觀資源,所體現的是歷史文化的內涵和神韻,不具備產品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因此,在論述貴陽市人文旅游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時,同樣將從商標、著作權和域名注冊三方著重論述。由于無論是自然旅游資源景觀,還是人文旅游資源景觀,包括后來的社會旅游資源景觀,在域名保護上面都是一樣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論述當中,將不再重復提及域名注冊的保護。 在此,我們直接通過表格的形式清晰的來分析貴陽市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中的人文旅游資源為主的旅游文化產業,即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 景區 核心層商標注冊量(件) 外圍層商標注冊量(件) 相關層商標注冊量(件) 核心層商標搶注量(件) 外圍層商標搶注量(件) 相關層商標搶注量(件) 青巖古鎮 0 0 0 1 4 9 鎮山布依寨 0 0 0 0 0 4 甲秀樓 0 0 0 0 2 1 文昌閣 0 0 0 1 1 40 黔靈公園 0 0 0 1 3 25 香紙溝 0 0 3 0 0 1 高坡苗族 0 0 0 0 0 0 共計 0 0 3 3 10 80 表2.3 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人文旅游資源景點商標情況
如表2.3所示,貴陽市的主要人文景觀當中,只有香紙溝進行了商標注冊。而且注冊的并非是核心層的商標類別。并且,搶注率比較高的是知名度較大的幾處景點,即黔靈公園、文昌閣和青巖古鎮。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幾處景點由于歷史悠久,傳承至今,已經廣泛的被大眾接受和使用。所以無論是政府單位和還是景區管理處都對商標注冊不重視。換句話說,即使其他企業和個人拿到了以景區名字注冊成功的商標,也不會對景區造成任何影響,反而會有利于景區的宣傳。這一點在青巖古鎮上尤為突出。
青巖古鎮素來以鹵豬腳和玫瑰糖而出名,歷史文化的積淀和特色小吃的美味讓這座古鎮更加具有知名度。所以,以青巖命名的各色小吃和酒樓如雨后春筍出現在貴陽的各個角落。而在商標注冊上面,冠以青巖之名的商標更是數不勝數。正因為如此,青巖古鎮的風管處,對此也沒有任何舉動,反而更加覺得沒有必要去進行此類事情。所以,當青巖古鎮發展到以官方的名義辦理旅游商標、旅游產品商標、旅游服務商標之時,赫然發現,青巖一名早已被他人注冊。即使對景區起到了廣泛宣傳的作用,但是商標權已經流失,對名字的專用權已經不在景區管理單位的手上。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盡管景區被大眾廣泛的接受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對景區的宣傳作用,但是景區也不應當放任商標權的流失。因為作為旅游文化產業來說,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尤為重要。無論是處于上游旅游文化產業的企業,還是處于下游旅游文化產業的企業,景區在長期發展的過程當中,必然會有所涉及,必然會在相關行業上有所發揮。這是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是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起來的必經之路。
2.2.3 著作權保護 談及人文旅游資源的著作權保護,那就多姿多樣了。因為人文資源包括了諸多元素,諸多元素的保護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各色的文藝表演,可以運用舞蹈作品登記,音樂作品登記,口述作品登記,戲劇作品登記;特有的建筑,可以運用到攝影作品登記,建筑設計作品登記等。例如鎮山布依寨的布依酒歌,布依情歌,都可以作為音樂作品和口述作品登記起來。民族文化傳承下來的歌曲因為語言和文字的原因一直沒有系統、完整的傳承下來,但是登記作品著作權之后,就可以有效的保護和傳承。還有布依族的儺戲、地戲,都將是著作權保護的對象。在此,登記著作權更多的作用不是去害怕和擔心其他企業和個人侵犯合法權益,作用更大的是使著作權登記的作品能夠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下去。
再者,在鎮山布依寨和青巖古鎮有許多別具特色的建筑,將這些建筑登記著作權以后,也能夠更好的保護起來。在我們進行物質上面保護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在精神層面上起到保護的作用。
在人文景觀當中,對企業標識和人文景觀景點進行著作權登記同樣重要。以圖2.4和圖2.5為例。
圖2.4 圖2.5 圖2.4所展示的是一家企業的注冊商標,注冊商標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商標的圖樣就是青巖古鎮的城頭。也真是因為青巖古鎮的景區管理處沒有對景區的重點景點和標志景點進行著作權登記,才造成了景區的經典景點被其他企業和個人有機可趁,注冊成為商標。同樣的事業發生在了鎮山布依寨的身上。
鎮山布依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屯兵寨子。房屋的建設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尤其依山伴水的優勢更讓其增添了許多亮色。但是,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有效的經營,一直處于散漫經營,散漫管理的狀態。圖2.5是鎮山布依寨的經典景點半邊山,也是被其他企業注冊成為了商標。但是如果,將圖片登記成為了著作權,就不會又這樣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商標注冊,景點擁有者也可以依法進行相關方面的維權。
所以,無論是自然景觀為主的景區還是人文景觀為主的景區,著作權都尤為重要。他是保障景區自身所具有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保障,即使處于被動維權,也能在維權的過程中不落下風。 3 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建議
貴陽市的旅游文化產業,無論是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的旅游文化產業,還是以人文旅游資源為主的旅游文化產業,都沒有很好的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無論是商標權,還是著作權,都大量的流失。貴陽市的旅游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極為薄弱。但是,也可以看得到,被搶注的商標、未經授權利用的圖形,也是少數的,在保護薄弱的同時,也可以及時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
3.1 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知識產權環境
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的報告里明確的指出了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大力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尤其是中國民族產業的知識產權。而在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貴州省,也出臺了《貴州省旅游產業知識產權工作意見》,尋求對我省旅游文化產業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在各地旅游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以景區景點名稱為核心要素進行商標申報,探索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手段,通過打造地理標志農特產品,豐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為強化我省旅游知識產權保護的三條重要路徑。
3.1.1 以景區景點名稱為核心要素進行商標申報
以景區景點名稱為核心要素進行商標申報,不僅要對景區景點在文化產業的核心層進行商標申報,更要在外圍層和相關層進行商標申報。名稱的商標不是對名稱的壟斷,而是對名稱的統一管理。這樣才能更好的抑制景區名稱被非景區景點來源地的企業和個人搶注,才能更好的控制商標有效、高效的利用。如西江千戶苗寨這一商標,之前分別被貴陽的自然人和凱里的自然人搶注。西江千戶苗寨風管處知道后,積極應對,通過商標爭議和商標的相關類別的重新注冊,積極應對商標搶注造成的危機。在應對商標危機的同時,也許可“西江千戶苗寨”這一名字給當地的企業和農戶使用,使當地的企業和農戶通過“西江千戶苗寨”這一名字獲得利益的同時,也更好的宣傳和推廣了“西江千戶苗寨”。政府機制的統一管理和有效分配,使商標權的利益最大化得到了體現。因此,在貴陽市的旅游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區域整合,統一管理和有效分配,才能更好的實現知識產權的保護。
3.1.2 探索傳統知識產權的保護手段
傳統知識產權的保護手段是應當將商標保護、著作權保護、專利權保護和域名保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僅要在旅游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注冊商標,實現上下游產業和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的全面保護,還應當把旅游文化產業當中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固有文化進行著作權的登記,多重手段并重,多管齊下。另外,由于21世紀是信息社會,網絡的普及,也讓我們知道,域名保護在知識產權這一塊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原有的基礎上采取傳統手段,我們要保護;我們更要與時俱進,采用新穎的手段進行保護。
3.1.3 打造地理標志農特產品
地理標志是指產品的來源地有著鮮明的地理特色,區別于同類產品。諸如都勻毛尖、湄潭翠芽、從江椪柑的等。結合剛才的區域整合和統一管理,政府應當扶持一批當地的特色企業,打造地理標志農特產品。例如,青巖的玫瑰糖和鹵豬腳非常出名,政府就應當整合當地的特色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的維護。這不僅僅是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更是將當地的特色產品打上了統一的標簽,宣傳推廣出去。這也更有利政府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監控和維權。目前,貴陽市也在積極打造清鎮酥李和清鎮黃粑地理標志,希望能夠通過地理標志的申請拉動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
丹寨縣的特色產品和特色資源非常豐厚。丹寨縣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進行統一管理,打造地理標志。這其中就包括了享譽國內外的丹寨錦雞舞,丹寨硒米,丹寨刺繡和竹編工藝品。這不僅僅是使這些特色文化有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更重要的是,這些特色文化在宣傳出去的同時也打上了濃濃的丹寨的烙印,將丹寨的特色產品和特色資源利益最大化了。因此在貴陽市整合特色資源,打造地理標志的同時,應當有針對性的挖掘特色資源,強有力的打造特色產品,在這些特色產品上也深深印下貴陽的烙印。
3.2 旅游文化產業企業的自身保護
3.2.1 積極“走出去”
在此,積極“走出去”,不僅是產品和服務走出省門,走出國門,也是要將知識產權的觸角,延伸到更加廣泛的區域。“多彩貴州”這一商標已經于2010年12月正式啟動了商標的全面注冊,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更加迷惑。因為在2005年,多彩貴州剛剛啟動之時,多彩貴州就不僅僅是一個比賽,更多的還是代表貴州的形象,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是由于,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一直尚未保護。這其中不僅僅是保護的難度大,更重要在內部一直未達成統一的意見。直到2010年,才由省委宣傳部統一進行了此商標的申請。此商標的申請,也極大的提升了貴州的文化品牌,但是我們仍然看到其中不足。
我曾經和省旅游局的領導交談過,該領導對“多彩貴州”商標的申請持有保留意見。他認為,“多彩貴州”申請商標是大大局限了“多彩貴州”這一品牌的使用和宣傳。但是,他卻對同坐的文化遺產傳人大加鼓勵,鼓勵他積極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因此,這也讓我看到上述文中我所提到的意見不一和矛盾的心態。一面擔心知識產權的進行影響到了品牌利用的局限性,一面又希望更多的傳承人和文化企業注重知識產權的維護。這就更應該鼓勵我們的旅游文化產業走出去,走出去的不僅僅的旅游文化產業中的企業,更應該有其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只有這樣,我們在將我們的品牌推廣到世界各地的同時,也能夠將知識產權保護的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地。
3.2.2 大力“引進來”
“引進來”是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一種渴求。“引進來”的是技術上的創新,文化中的融合,知識產權觀念和態度的改變。由于貴州省經濟落后和信息方面的滯后,導致了貴州省的絕大多數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處于落后的狀況。因此,在旅游文化產業當中,知識產權保護是處于絕對的落后階段。在河南,有一個旅游景點叫做云臺山,是中國馳名商標。在貴州,同樣有一個旅游景點叫做云臺山,正在積極準備申請世界自然遺產。但是,目前貴州云臺山,處于一個極為尷尬的地步,因為“云臺山”這一商標注冊不了。因為首先是河南云臺山已經注冊商標了,并且是中國馳名商標,因此,貴州云臺山不僅僅是旅游類別的商標,不能注冊,任何一個商標都不能注冊。因為,國家工商行政總局明文規定,注冊商標不能與中國馳名商標相沖突。從這個案例當中我們看到了由于經濟的落后和信息的滯后,導致了我們旅游文化產業當中出現了想做不能做的這種境況。
所以,我們更應當大力“引進來”。發展特色產品的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獨創特色品牌,優先保護;宣傳特有文化的同時,集百家,又和而不同,多種方式并進,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大力宣傳和開展知識產權的講座,大力進行知識產權方面的培訓,改變旅游文化產業當中的企業、決策者、管理者的知識產權觀念和態度。
3.2.3有機結合保護特色民族文化和文化遺產
在貴州,特色民族文化和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都隸屬于人文旅游資源。在人文旅游資源當中,包含了許多無形,卻又真實存在的諸多元素。這其中就包括了民情風俗、人際關系、傳統節慶、民間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服飾與文化藝術形式等,還可以包括現代建筑成就、新生事物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作為商標注冊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在此我們再用一個表格來簡要的說明一下諸如此類的人文旅游資源在上該如何保護。 人文旅游資源內容
保護類別
丹寨錦雞舞(苗族舞蹈形式)
41類(文娛表演)
臺江反排木鼓舞(苗族舞蹈形式)
41類(文娛表演)
侗族大歌(侗族舞蹈形式)
41類(文娛表演)
岜沙(生活族群)
41類(文娛表演)、39類(旅游)
且蘭古國(歷史遺跡、地名古稱)
涉及多個類別,包括旅游、餐飲、表演
珠郎娘美(侗族神話傳說)
41類(文娛表演)
思州(地名古稱)
16類(特色產品)
給哈(苗族特色樂器)
41類(文娛表演)
夜郎(歷史遺跡、地名古稱)
涉及多個類別,包括旅游、餐飲、表演
西江千戶苗寨(民族聚集地地名)
涉及多個類別,包括旅游、餐飲、表演
表3.1 貴州省已注冊商標的人文旅游資源
首先,從表3.1我們不難發現,在貴州省已注冊商標的人文旅游資源當中,都是將特有的風土人情,民族習俗、地理古稱等在旅游文化產業的核心層進行了注冊,個別商標將外圍層和相關層進行了注冊。以文藝形式出現的人文旅游資源,其核心層就是文藝表演行業,注冊的類別也就的文藝表演的商標類別。諸如歷史遺跡、地理名稱之類的人文旅游資源,注冊的商標類別也是以旅游為主的商標類別,同樣是核心層。這也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啟示在貴陽市人文旅游資源進行商標權保護的時候,應當對挖掘出來的特色之處,進行到商標注冊,以加以很好的利用。例如,高坡就可以直接以地名注冊,保護到商標權不會流失。
其次,之前在著作權當中也談論到了,關于人文旅游資源著作權的保護是多樣化的。因此,我們在保護的同時不僅要結合商標的注冊保護,保證商標權不被流失,同時也要保證著作權這一塊屬于著作權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民族文化村寨和文化遺產傳人。因為,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夠將貴州,將貴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遺產有效的開發利用、合理保護傳承下去。
結語
通過對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從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在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和域名保護上的現狀調查、分析,清晰的發現目前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面不僅僅是不完善,更多是保護薄弱。針對目前這一現狀,貴陽市旅游文化產業,應當積極同政府合作,加速轉變知識產權保護戰略,提升知識產權觀念,從而能夠更好的獲取知識產權資源,得到更加完善、全面的保護。
誠然,由于調查的時間和涉及范圍較為廣泛的原因,此文還存在一些紕漏和不足,但是接將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調查現狀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進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合理的對策建議。希望通過此文能夠更好的加深我對專業只是的理解,以及能夠給貴陽市的旅游文化產業出謀獻策。
[1] 李思屈.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Z].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法》[Z].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4]龔妮麗 吳秋林.藝術概論[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 1998
[5]胡惠林 李康化.文化經濟學[M]書海出版社 2006
[6]張勝冰 徐向昱 馬樹華 世界文化產業概要[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2006
[7]李康化 文化市場營銷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6
[8]方克立 張岱年 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9] 上海市協力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管理[M].上海: 2006
[10]陶鑫良 知識產權基礎[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
[11]徐棣楓 沈暉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0
[12] 曾培芳 王鴻 知識產權概論[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0
[13]朱雪忠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7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Z].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5]席喚民 新編旅游統計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6]黃亞鈞 宏觀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7]杜煒 旅游業公共關系理論與實務[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1] 李思屈.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1
[2] 龔妮麗 吳秋林.藝術概論[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 1998.20~30
[3] 陶鑫良 知識產權基礎[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