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9: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職稱論文評審意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記者于健
本報11月4日訊 教師評職稱,從重科研轉為重教學,今年起,青島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指揮棒”將改變方向,說課評估的比重增加,論文獲獎不再成為評審依據。教師評職稱今后將不用再花錢花精力。
4日,記者從青島市教育局了解到,本月起,2009年青島市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正式啟動。今年,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政策做出調整,論文在職稱評審中所占比重將降低,不再把論文獲獎等作為評審依據,也不再受理申報人員提交的各種論文獲獎證書。對于參評人員提交的發表的論文、著作,也需交由相應專業的專家評委認真審閱、考察,將專家做出的評鑒意見作為評審依據之一。教師職稱評審將注重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表現,說課評估的評價比重將增加。凡申報晉升高、中級教師職稱的人員都需要參加由青島市教育局統一組織的說課評估,說課評估的意見將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引導中小學教師全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青島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解釋說,青島市中小學共有在職教師7萬余人,職稱評審歷來都是全市廣大教師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往年,為了鼓勵教師在教學工作之余做點科研工作,獲獎論文一直是評審的一個重要依據。但從實際參評情況來看,論文的獎項太多太濫。而為了能在論文上爭取更多的職稱加分,不少教師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對促進教學沒有什么意義。在中小學階段,課堂教學是一項傳統的技術工作,更應該加強教研,而不是科研。這次調整,主要是倡導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中,放到關心愛護學生身心健康、關注學生成長上,也是給教師減負。
職稱評審“指揮棒”調整方向,班主任的評價比重也要提高。今年,青島市教師職稱評審要加大對班主任工作的傾斜力度,優先推薦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晉升職稱,從而鼓勵教師積極承擔班主任工作任務,積極投入到教書育人工作中。
【摘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必須從體制改革、政策扶持、人才培養、輿論宣傳等各個方面入手, 要努力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創新文化氛圍
【關鍵詞】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本頁關鍵詞】教育論文 職稱論文 職稱期刊 MBA論文寫作
【正文】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必須從體制改革、政策扶持、人才培養、輿論宣傳等各個方面入手, 要努力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創新文化氛圍, 創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目前, 國務院已了相應配套政策, 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也有具體規定, 建議有關部門在國家有關政策細則出臺后, 立即制定實施細則, 確保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預期效果; 同時要建立與政策實施相配套的管理監督檢查機制, 以保障政策的貫徹執行和落到實處。建議省委、省政府對現行科技工作評價體系以及干部管理、職稱評定等某些相關政策、制度對科技自主創新的負面效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清理或調整不利于自主創新的政策、規定, 制定切合安徽實際的、鼓勵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規定。切實加強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知名品牌等方面的制度建設。要在編制、經費、工作條件等方面支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我省設立國家專利代辦處。要建立起覆蓋全省的專利組織機構, 將專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保障知識產權工作的正常開展。大力推動企業增強專利、標準意識, 提高企業的產權保護、管理、運用能力, 加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鼓勵高新技術產品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 支持企業自主制定和參與制定國際技術標準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重點支持企業通過再創新推動以我為主形成技術標準。鼓勵企業打造知名品牌, 重獎獲得國家名牌、馳名商標的產品。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省級專利市場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市場, 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向市場面向企業, 實現科技與生產力的有效對接, 為科技創新提供原動力, 為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提供市場平臺。要制定鼓勵技術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設立專項資金, 用于采購自主創新的產品, 幫助科技創新企業降低風險。改進政府采購評審機制, 給自主創新的企業以優先待遇。
【文章來源】/article/67/155.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二、 主要工作
1.繼續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1) 做好200x年區一般課題的中期檢查工作,召開課題研究會。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圍繞課題“十二問”。回顧自己的教育經歷,分析自己的成長大體要經過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有哪些主、客條件;你的教學特色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請舉出感觸最深的典型事例或案例或課例.;近年來積累了哪些教學素材?較理想的教學設計、教案、命題、練習卷、ppt等;你在備課組、學科組、學校中發揮的作用是什么;歷年來所獲得的各種榮譽有哪些;談談你對xx中學優秀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眼下你急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主觀上你將怎樣解決;請制定近兩年個人專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如加強理論學習,計劃讀幾本書,寫多少讀書筆記:寫多少教學后記等)。如何使自己更優秀,如何將教學特色發展成教學風格;學科組為其發展提供了怎樣的成長環境。1)通過聽課,診斷其教學現狀,挖掘其教學特色,提出進一步發展建議。2)組織管理優秀教師的主題發言、公開課、評課。詳細記錄同行的意見、建議。重點收集文字圖片等資料;名師為其成長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1)專家診斷。2)名師帶教。每次聽評課的記錄。課題研究等;學校為其制定個性化專業發展計劃(學歷進修、出國進修、論文著述等);學校采取的激勵機制(市、區、鎮、校各種榮譽、低職高聘等)。
2)對200x年批準立項的區級一般課題作最后的結題驗收,拿到結題證書。
2.其他工作
1) 配合人事部門做好職稱論文交流評審工作;
2) 邀請科研專家來校作輔導報告。
3) 為校園網平臺提供科研資料;
4) 繼續辦好每月一期的《桃苑報》
隨著企業競爭的不斷深化,現如今各行業產品的產異性越來越小,促銷手段大同小異,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客戶變得越來越挑剔。產品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多樣化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也從最初的追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發展到追求卓越,追求客戶滿意的概念。產品的價格不再是企業獲利的主要手段和競爭優勢。企業的目標相應調整為要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努力滿足客戶需求,加強客戶關系管理,追求客戶滿意度,維護客戶忠誠。企業就需要獲取客戶需求和喜好,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加市場份額,提升客戶滿意度,使企業利于不敗之地。
很多國家已經開始采用客戶滿意度指數來評價產品質量,如歐洲質量獎,在其九大指標中,僅客戶滿意分值就200分,占整個質量獎總分的20%;美國波多里奇獎,從了解客戶需求到客戶滿意標桿比較等8個方面,分值達300分,占總分的30%;ISO9000,以客戶為關注焦點被列入八項質量管理的第一條;中國的質量獎等,這些獎項不難看出都將客戶滿意做為評審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條件,并在總體的評分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客戶滿意是當前管理領域,質量領域,經濟領域的熱門和前沿課題就不足為奇了。
為提高客戶關系,企業就要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現階段的客戶關系管理既是一種管理理念,也是一套管理的軟件和技術,是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模式的結合體。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施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分析和業務操作流程重組,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實現業務操作的高效率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以我所在的公司為例,SINOMA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以水泥建材行業為主業的,主要涵蓋工程設計,設備供貨,土建及設備安裝,調試服務等方面的業務,其主營業務主要通過工程總承包形式為客戶提供服務,以達到業主需求,來爭取更多的市場。
而根據當今水泥市場的形勢,國內水泥市場飽和,國家調控,更多的市場轉移到海外,全球的市場份額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何在這種機會面前贏得足夠的市場,并能站穩市場,就需要公司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加強客戶滿意度管理。
首先要建立面向CRM的客戶滿意度理論體系,即使客戶使用產品的反饋及意見能做為企業優化管理體系的一個輸入條件,使企業找到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例如我們在干總承包項目時,很多時候是在現場安裝時才發現設備的質量問題,不光業主對此意見很大,其風險對工程的進度影響很大。根據業主對此方面的意見,企業相應調整對設備質檢方面工作的力度,有效減小設備生產驗收環節出現的質量問題。極大的減小了設備因質量問題影響工程的進度。保證客戶對工程提供設備產品的信賴度,從而提升對總包工程承包商的滿意度。
其次要尋找客戶滿意度的關鍵因素,提升客戶的忠誠度。這樣可以知道業主對我方產品的哪方面更感興趣,來突出提高此方面的設計及技術,客戶可以獲取到這方面真實可靠的產品服務質量信息,和高于最初期望的產品和服務,達到提升客戶的興趣及忠誠度。例如,我方在總包合同談判時,通過調查,了解到業主對收塵及節能方面感興趣,我方可以提供業主選擇電收塵或袋收塵等多種方式的技術方案,并將兩者優缺點加以說明,結合業主的客觀實際情況,推薦適合業主的方案,這樣不但為業主拓寬產品的選擇范圍,并且站在業主角度為業主提供選擇方案及意見,最后達到超出業主初始期望的效果。
再次可以為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提高服務效率。一方面根據帕累圖定律,即2/8定律,抓住企業的80%的利潤來源于自20%的優質大客戶,一方面拓寬客戶范圍,滿足中小客戶群的需求,同時也可為未來的潛在大客戶發展成為忠誠客戶創造更多合作機會,為增加公司的客戶群范圍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更增強了行業的競爭力。例如做為水泥方面的合作公司,我們公司與世界著名水泥生產商都有合作,針對不同的大客戶,公司都會提供不同的服務,這些服務都是根據以往的合作經驗積累而來。如跟法國拉法基合作,從設計圖紙的模式,工程施工的規范,現場安全的管理等方面都是以拉法基的固有規范規定結合所在國的法律規范為標準來實施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將與拉法基公司合作的項目形成統一的固定模式,并結合項目的新特點和業主新要求來執行項目,必然會在提高服務的效率的同時增強客戶的滿意度。
為衡量客戶的滿意程度,就要建立行業標準的客戶滿意度模型。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感受及評價,供方企業努力的結果,是客戶對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滿足其要求的程度,是客戶滿意的度量。如著名客戶滿意度模型有美國客戶滿意度指數ACSI(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瑞典客戶滿意度指數,歐洲滿意度指數,斯普林格模型等。
師資合理流動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然而,農村師資超常量外流嚴重削弱了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成為制約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瓶頸。理性審視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現象,采取相應對策,扭轉農村中小學教師超常量外流局面,對辦好農村中小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概況
2008年福建省小學在校生2471464人,其中農村小學在校生1311091人,占小學在校生總數的53%。與2007年相比較,農村小學在校生減少了15.7%,農村教師減少了417%。農村小學生師比從2007年的15.1:1下降到2008年的13.6:1。
2008年福建省初中在校生1512936人,其中農村初中在校生629789人,占初中在校生總數的41.63%。與2007年相比較,農村初中在校生減少了3.4%。2008年農村初中教師占初中教師總數的41.58%,其中,調入1568人,調出2732人,凈調出人數是1164人。2008年農村初中生師比是15:1,與2007年生師比17:1比較,生師比相對下降。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在校生748828人,其中農村普通高中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14.51%。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師52531人,其中農村普通高中教師占全省普通高中教師總數的14.48%。農村普通高中生師比14:1,與2007年生師比16:1相比,有所下降。從農村高中教師的調入與調出來看,2008年農村高中教師凈調出36人。高中學生增加26.6%,教師反而流失的現象不得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二、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特點
(一)師資呈單向性流動為主
根據對2009年農村初中校長培訓班141位校長的問卷調查,141所農村初中三年內調出790人,占10%,辭職138人,占1.74%。根據對參加2010年1月第一期農村校長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的76位校長的問卷調查,有教師調動的學校66所,占87%,近三年內共調出教師637人,占教師總數的11%,辭職33人。從流向上看,教師調動是從農村流向縣城,從靠近城市的農村流向發達城市,從非重點學校流向重點學校,從辦學條件差、待遇差的學校流向辦學條件和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的學校。流動情況在農村各地區的分布不均衡,比較偏僻的貧困地區流失的情況反而較少;而距離城鎮較近的地區流失情況反而嚴重。
(二)中青年骨干教師流出居多
根據對2009年農村初中校長培訓班141位校長的問卷調查,141所農村初中有高級教師727人。僅占教師總數的9%;而農村師資外流,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學歷以本科為主。根據對參加校長培訓班的76位農村小學校長的問卷調查,農村小學調出教師的職稱絕大多數是小學高級或者一級,年齡絕大部分在35歲以下,學校領導班子和熱門學科教師流失率偏高。三明市清流縣某農村中學,學校教師平均年齡39歲,近十年沒有分配一位新教師來,而兩年內優秀教師調動或者借用達到13人。近兩年三明市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稱論文評審遭淘汰論文比例達到10%,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村教師。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農村教師流失之后,剩余教師素養不高的問題。
(三)優秀教師外流引發生源外流
師資外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引發優秀生源流失。城市、縣城高(完)中與農村高(完)中形成鮮明的反差。龍巖某縣城一所獨立高中,目前已經擴展到90個教學班,每個年段20~28個班,一個年段有1500名左右的學生。福州某校也有類似情況,為了應對不斷膨脹的學生數,一年新招聘青年教師就達到30多人。城區高中教育的絕對優勢,對農村普通中學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龍海某農村中學2008年高一只招了279人,臨近的某農村中學只招了150人左右。泉州某農村中學,每屆學生都有輟學的,最多的曾出現一屆輟學100多人。
(四)師資外流的負面影響較大
外流中青年骨干教師的主要接收地區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都大大高過流出地,造成教師隊伍的嚴重振蕩,人心浮動。特別是年輕教師感到十分困惑和茫然,既看不到學校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有的教師一邊保留著教師崗位,一邊干起了“副業”;還有一些教師干脆不打招呼就辭職走人,使學校領導措手不及。學科骨干流失,使得留在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三、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問題分析
(一)守望崗位與心理落差的交織
農村年輕教師大多是20世紀70~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從本質上說,他們接受過高層次的教育,深受父輩的影響,還是能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但他們講究更多的是付出與回報的效率比。影響農村教師穩定的因素主要是農村學校提供給農村教師的生活與生存環境。其實農村教師并不怕苦,他們害怕的是沒有希望,得不到認可。故而要解決農村師資均衡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解決如何讓教師留得住和好教師愿意來的問題。
(二)鄉土情結與血緣連結的缺失
目前農村教師分為三類:一是通過招考進來的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二是中青年的中師畢業生,后已進修大專或者本科,這部分人很多已在學校中層以上崗位;三是老年教師,從民辦轉正,這部分教師已經不多了。福建省農村普通中學教師占全省中學教師總數的32%,35歲以下的農村中學教師占農村中學教師總數的65%;農村小學教師占全省小學教師總數的60%,35歲以下的農村小學教師占全省農村小學教師的43%。這些35歲以下的教師大部分是招考來的,由于他們是外來人,缺乏鄉土情結與血緣連結,無論是個人價值觀還是個人生活都無法真正融入農村,總是希望早日離開農村,迅速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三)學校管理水平與教師發展的矛盾
福建省中小學校長中,特級教師149人,占校長總數的0.92%。高(完)中校長級教師占全省擔任校長職務的特級教師總數的54%,其中正職校長占了64%,而初中校長中僅有7位是特級教師。小學校長級教師56人,占小學校長總數的0.5%。普通初中校長中具有碩士學位的僅8人。
具有專科學歷的初中校長占總數的26%。調查的76位農村小學校長中,特級教師僅4人。小學校長中,中專(中師)及以下學歷的占小學校長總數的34%。由于學校管理水平問題,部分中老年教師不求進取,一些年輕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甚感擔憂,對學校管理現狀不滿,這也是造成教師流動頻繁的原因之一。
四、解決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的措施及建議
(一)現有的“控流”措施
一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2008年底,福建省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提高到城市學校水平,城市、縣鎮、農村初中學校統一按員生比1:13:5配備教師;小學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學校按員生比1:19.5配備教師;在校生31~200人的學校按班師比1:1.7配備教師;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備2名教師;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備1名教師。全省增加6500個編制,優先用于補充農村小學緊缺學科教師,到2011年底前為農村小學足額配備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教師,使所有農村小學都能開齊開足國家和省規定課程。
二是實行“縣管校用”的教師管理體制。2009年底,福建省政府頒發《關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實施意見》,福建省逐步實現縣(市、區)域內公辦學校教職工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師資校際交流制度,促進校長、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合理流動;原則上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一定年限的教師都要進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數要達到應交流人數的10%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中、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學校任(支)教一年或在薄弱學校任教三年以上的經歷,其中城鎮義務教育學校40周歲以下教師評聘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任(支)教兩年以上的經歷。
三是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2008年,福建省財政支出中1/4用于教育,教育財政支出支持農村教育發展:改善農村教師待遇,確保縣C市、區)域內農村教師待遇不低于城鎮教師待遇;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基金,對長期在農村從教、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獎勵;適當提高農村學校(含教學點)中、高級教師崗位的結構比例和農村教師在各級各類評先表彰中的比例;在農村地區學校建設教師周轉房;實施農村緊缺教師代償學費計劃,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及以下中小學任教的,可直接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一級。
四是實施農村教師(校長)培訓工程,不斷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強化福建教育學院培訓、教研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啟動農村教師(校長)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到2012年底前將全省農村教師(校長)輪訓一遍。2009年福建教育學院中小學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達10546人次,共舉辦中小學校長培訓班29個,培訓校長3385人次;共舉辦教師培訓班91個,培訓中小學教師7161多人次。其中,舉辦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省級培訓班55個班次,培訓3760名農村教師;獨立舉辦農村中小學校長能力提升工程3個培訓班,培訓239名農村中小學校長。
(二)進一步“控流”建議
一是建立農村教師服務期制度。在改善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的優惠政策前提下,對新補充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和靠農村優惠政策評上高一級職稱的教師,教育主管部門都需要制定服務期制度,在聘用中給予明確規定。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可以率先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試行城鄉教師雙向、定期流動制度,所有教師無條件在城鄉學校之間流動,以便徹底杜絕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鄉鎮領導都要關心農村學校工作,共心農村教師生活,并對他們的工作績效進行年度評估。
師資合理流動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然而,農村師資超常量外流嚴重削弱了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成為制約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瓶頸。理性審視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現象,采取相應對策,扭轉農村中小學教師超常量外流局面,對辦好農村中小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概況
2008年福建省小學在校生2471464人,其中農村小學在校生1311091人,占小學在校生總數的53%。與2007年相比較,農村小學在校生減少了15.7%,農村教師減少了417%。農村小學生師比從2007年的15.1:1下降到2008年的13.6:1。
2008年福建省初中在校生1512936人,其中農村初中在校生629789人,占初中在校生總數的41.63%。與2007年相比較,農村初中在校生減少了3.4%。2008年農村初中教師占初中教師總數的41.58%,其中,調入1568人,調出2732人,凈調出人數是1164人。2008年農村初中生師比是15:1,與2007年生師比17:1比較,生師比相對下降。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在校生748828人,其中農村普通高中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14.51%。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師52531人,其中農村普通高中教師占全省普通高中教師總數的14.48%。農村普通高中生師比14:1,與2007年生師比16:1相比,有所下降。從農村高中教師的調入與調出來看,2008年農村高中教師凈調出36人。高中學生增加26.6%,教師反而流失的現象不得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二、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特點
(一)師資呈單向性流動為主
根據對2009年農村初中校長培訓班141位校長的問卷調查,141所農村初中三年內調出790人,占10%,辭職138人,占1.74%。根據對參加2010年1月第一期農村校長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的76位校長的問卷調查,有教師調動的學校66所,占87%,近三年內共調出教師637人,占教師總數的11%,辭職33人。從流向上看,教師調動是從農村流向縣城,從靠近城市的農村流向發達城市,從非重點學校流向重點學校,從辦學條件差、待遇差的學校流向辦學條件和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的學校。流動情況在農村各地區的分布不均衡,比較偏僻的貧困地區流失的情況反而較少;而距離城鎮較近的地區流失情況反而嚴重。
(二)中青年骨干教師流出居多
根據對2009年農村初中校長培訓班141位校長的問卷調查,141所農村初中有高級教師727人。僅占教師總數的9%;而農村師資外流,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學歷以本科為主。根據對參加校長培訓班的76位農村小學校長的問卷調查,農村小學調出教師的職稱絕大多數是小學高級或者一級,年齡絕大部分在35歲以下,學校領導班子和熱門學科教師流失率偏高。三明市清流縣某農村中學,學校教師平均年齡39歲,近十年沒有分配一位新教師來,而兩年內優秀教師調動或者借用達到13人。近兩年三明市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稱論文評審遭淘汰論文比例達到10%,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村教師。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農村教師流失之后,剩余教師素養不高的問題。
(三)優秀教師外流引發生源外流
師資外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引發優秀生源流失。城市、縣城高(完)中與農村高(完)中形成鮮明的反差。龍巖某縣城一所獨立高中,目前已經擴展到90個教學班,每個年段20~28個班,一個年段有1500名左右的學生。福州某校也有類似情況,為了應對不斷膨脹的學生數,一年新招聘青年教師就達到30多人。城區高中教育的絕對優勢,對農村普通中學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龍海某農村中學2008年高一只招了279人,臨近的某農村中學只招了150人左右。泉州某農村中學,每屆學生都有輟學的,最多的曾出現一屆輟學100多人。
(四)師資外流的負面影響較大
外流中青年骨干教師的主要接收地區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都大大高過流出地,造成教師隊伍的嚴重振蕩,人心浮動。特別是年輕教師感到十分困惑和茫然,既看不到學校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有的教師一邊保留著教師崗位,一邊干起了“副業”;還有一些教師干脆不打招呼就辭職走人,使學校領導措手不及。學科骨干流失,使得留在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三、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問題分析
(一)守望崗位與心理落差的交織
農村年輕教師大多是20世紀70~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從本質上說,他們接受過高層次的教育,深受父輩的影響,還是能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但他們講究更多的是付出與回報的效率比。影響農村教師穩定的因素主要是農村學校提供給農村教師的生活與生存環境。其實農村教師并不怕苦,他們害怕的是沒有希望,得不到認可。故而要解決農村師資均衡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要解決如何讓教師留得住和好教師愿意來的問題。
(二)鄉土情結與血緣連結的缺失
目前農村教師分為三類:一是通過招考進來的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二是中青年的中師畢業生,后已進修大專或者本科,這部分人很多已在學校中層以上崗位;三是老年教師,從民辦轉正,這部分教師已經不多了。福建省農村普通中學教師占全省中學教師總數的32%,35歲以下的農村中學教師占農村中學教師總數的65%;農村小學教師占全省小學教師總數的60%,35歲以下的農村小學教師占全省農村小學教師的43%。這些35歲以下的教師大部分是招考來的,由于他們是外來人,缺乏鄉土情結與血緣連結,無論是個人價值觀還是個人生活都無法真正融入農村,總是希望早日離開農村,迅速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三)學校管理水平與教師發展的矛盾
福建省中小學校長中,特級教師149人,占校長總數的0.92%。高(完)中校長級教師占全省擔任校長職務的特級教師總數的54%,其中正職校長占了64%,而初中校長中僅有7位是特級教師。小學校長級教師56人,占小學校長總數的0.5%。普通初中校長中具有碩士學位的僅8人。
具有專科學歷的初中校長占總數的26%。調查的76位農村小學校長中,特級教師僅4人。小學校長中,中專(中師)及以下學歷的占小學校長總數的34%。由于學校管理水平問題,部分中老年教師不求進取,一些年輕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甚感擔憂,對學校管理現狀不滿,這也是造成教師流動頻繁的原因之一。
四、解決農村中小學師資流動的措施及建議
(一)現有的“控流”措施
一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2008年底,福建省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提高到城市學校水平,城市、縣鎮、農村初中學校統一按員生比1:13:5配備教師;小學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學校按員生比1:19.5配備教師;在校生31~200人的學校按班師比1:1.7配備教師;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備2名教師;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備1名教師。全省增加6500個編制,優先用于補充農村小學緊缺學科教師,到2011年底前為農村小學足額配備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教師,使所有農村小學都能開齊開足國家和省規定課程。
二是實行“縣管校用”的教師管理體制。2009年底,福建省政府頒發《關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實施意見》,福建省逐步實現縣(市、區)域內公辦學校教職工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師資校際交流制度,促進校長、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合理流動;原則上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一定年限的教師都要進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數要達到應交流人數的10%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中、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學校任(支)教一年或在薄弱學校任教三年以上的經歷,其中城鎮義務教育學校40周歲以下教師評聘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農村任(支)教兩年以上的經歷。
三是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2008年,福建省財政支出中1/4用于教育,教育財政支出支持農村教育發展:改善農村教師待遇,確保縣C市、區)域內農村教師待遇不低于城鎮教師待遇;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基金,對長期在農村從教、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獎勵;適當提高農村學校(含教學點)中、高級教師崗位的結構比例和農村教師在各級各類評先表彰中的比例;在農村地區學校建設教師周轉房;實施農村緊缺教師代償學費計劃,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及以下中小學任教的,可直接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一級。
四是實施農村教師(校長)培訓工程,不斷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強化福建教育學院培訓、教研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啟動農村教師(校長)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到2012年底前將全省農村教師(校長)輪訓一遍。2009年福建教育學院中小學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達10546人次,共舉辦中小學校長培訓班29個,培訓校長3385人次;共舉辦教師培訓班91個,培訓中小學教師7161多人次。其中,舉辦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省級培訓班55個班次,培訓3760名農村教師;獨立舉辦農村中小學校長能力提升工程3個培訓班,培訓239名農村中小學校長。
(二)進一步“控流”建議
一是建立農村教師服務期制度。在改善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的優惠政策前提下,對新補充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和靠農村優惠政策評上高一級職稱的教師,教育主管部門都需要制定服務期制度,在聘用中給予明確規定。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可以率先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試行城鄉教師雙向、定期流動制度,所有教師無條件在城鄉學校之間流動,以便徹底杜絕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鄉鎮領導都要關心農村學校工作,共心農村教師生活,并對他們的工作績效進行年度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