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8: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思想品德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
什么是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應當繼承哪些美德?這是我們在討論此問題時首先應當明確的。中國幾千年的道德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東西,就道德內容講,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善為本的人倫思想。與人為善是傳統道德中很重要的內容,至今仍被人們奉為做人之本。其中強調,在與人交往時要溫和、友愛、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外要“愛人”,如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墨子提出“兼相愛”,要“愛人猶己”,都強調了要善待他人,對人有仁愛之心。另外,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上,強調要講謙讓,替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人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要只顧自己、不想他人。在這種道德倫理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良好的社會風尚,如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講謙讓、懂禮貌等等。這種謙和、善良的人倫思想,正是我們今天待人處世、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應提倡的。
第二,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為人之道。對己嚴、對人寬一直作為傳統美德流傳至今,它強調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能驕傲自滿。事情沒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諸己”,從自己這里找原因。所謂“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強調了在為人處世上要嚴于解剖自己,對待他人要寬容,不苛求于人。傳統道德觀還強調,當自己強于人時要“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當自己不如人時,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今天,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我們提倡要敢于表現自己參與競爭,這種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思想還需要不需要呢?我認為,不但需要,而且還有它特殊的意義。我們講競爭不是資本主義的相互傾軋,在競爭中更需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寬闊,能與人合作。
第三,自尊自愛,講情操、重氣節的人格品質。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強調為人要正直,面對邪惡要剛直不阿,敢于主持正義,寧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氣,“在上不驕、在下不諂”、要潔身自好,“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另外強調做人要知榮辱,懂得自尊自愛“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這種自尊自愛、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質,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加強對學生進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懂得自尊自愛是很重要的。
第四,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與西方人本主義道德觀相比,中國傳統道德觀更注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個人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上,強調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以“為國為民獻身為榮”,在生死觀上強調要能做到“舍生取義”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壯烈。“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表達了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在祖國危難關頭,民族英雄們所表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民族責任感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熱愛祖國、忠于祖國之情。盡管在封建社會中,這種以公為先的思想通常與忠君相聯系,帶有封建主義的色彩,與我們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無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論,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犧牲精神、高度的民族責任感,還是我們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發揚光大。
此外,在傳統道德中,還有一些。如:教人們要珍惜時間,勤奮好學,自強自勉,以及勞動人民在長期艱苦的生活和勞動環境中形成的吃苦耐勞、克勤克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性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
如何將這些傳統美德吸收到思想品德課中,使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放異彩?我認為首先要處理好繼承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精神的關系。
我們經常強調在思想品德課中要繼承傳統美德,也要體現時代精神。這二者之間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談繼承,應立足于當今時代,從當今時代的要求出發對傳統道德進行篩選、創新、改造,使之成為新時代道德文明的一部分;談到時代精神也離不開對傳統道德的繼承,因為任何一種新的道德觀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不僅依賴于當前的社會經濟基礎,也是對原有道德的揚棄,新的道德觀念是在對舊道德的更新改造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的再認識。
道德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每一道德觀都以一定時代為基礎,即使是帶有人類道德共性的傳統美德,人們對它的認識層次也因時代的不同存在差異。
如,艱苦樸素、艱苦奮斗,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艱苦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美德。這些美德在任何時代都是應當提倡的,但今天講與過去講,哪怕是20年前都是不一樣的。過去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更注重于物質上的節約,生活上的儉樸和在貧困艱苦條件下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是勞動人民對勞動成果和艱苦的勞動環境所持的一種樸素的情感和態度。今天,生活條件改善了,特別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們已經開始向小康水平邁進,我們還抱著原來的觀點教育學生顯然不行,那么,我們還要不要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呢?當然要。艱苦樸素、艱苦奮斗不僅是人對勞動成果、物質條件的態度,同時也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生活追求,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是以奢侈、浪費,以能吃能花為美,還是以節儉為榮;是貪圖安逸、追求享受,還是艱苦奮斗,反映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今天,我們進行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教育,應從現實社會出發,著眼于培養學生以簡樸為榮,肯于吃苦,勇于奮斗的良好品質和道德風貌,而不能停留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認識水平上。
再如,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有著像中華民族這樣濃厚的愛國情感。然而,在自然經濟狀態下和長期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愛國情感又具有狹隘性和封閉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認識祖國方面曾經表現出的夜郎自大的傾向,單純強調祖國的繁榮富強,缺少憂患意識的培養;另外,過分強調愛國不離本土,簡單地把是否留在國內作為衡量愛國與否的標準等等,從而造成教育上的片面性。今天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讓學生認識祖國,既要看到祖國建設的興旺發達,又要看到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為祖國做貢獻的責任感。
另外,如寬厚、謙讓、謙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封建社會里,又與忍讓、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孤高自傲等消極的人生態度相聯系。
所以,在談到繼承傳統美德時,應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進行再認識,使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更好地體現時代的要求,反映新時代的風貌。
(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道德文化遺產,從時代的要求出發,對道德文化遺產進行更新改造,為現實服務。
傳統的道德文化遺產是古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它們流傳千百年,至今仍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借鑒價值。對這些傳統道德文化遺產,應本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賦與新的生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合理的利用。
有些優秀的傳統篇,如優秀的傳統故事、格言警句,可以直接納入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材。目前,我們教材中已吸收了一些,如“狼來了”、“鑿壁借光”、“十八缸水”等故事,以及古代的格言、諺語,但隨意性較大。我認為,對優秀的傳統篇應有一總體考慮,對其中代表中國道德的精華、具有流傳價值又符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應有意識、有重點地吸收到教材中,使這些傳世佳作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品德課教材風格。
有些傳統道德,如孝敬父母,在封建社會中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家庭倫理觀的核心,體現著封建的宗法依附關系。特別是“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之類的說教,是我們今天應屏棄的,但其中贍養父母、尊敬父母等觀念還是要提倡的。對類似這樣的傳統道德,我們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說教,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使其成為反映時代要求的新道德。
另外,古代蒙學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我們也可以考慮借鑒。如《增廣賢文》,將各時代和當時社會廣為流傳的格言、諺語,用依韻歸類的方法編排成文,讀來瑯瑯上口,便于詠誦和記憶;再如《三字經》,將道德要求和道德故事用三字排列方法,編成順口溜。學生在讀誦中記住了這些故事和要求,數年后,一想起“三字經”,就能回憶出故事的內容及所講的道理。兒童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在這時給他們一些至理名言,讓他們記憶、背誦,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當然,我們不能照搬古時的方法,它們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路,我們還應根據當今時代的特點編出具有時代風格的新篇。
(三)在克服傳統道德觀中消極因素的基礎上,不斷確立反映時代精神的新道德,以新道德代替舊道德。
當我們談到繼承時,也應看到傳統道德中存在著的不可低估的消極因素。它不僅根深蒂固地積淀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中,而且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
升華事理主要有三種方式:
1、由點到面的擴充式
課文中的事實材料是多樣的,諸如一個事件,一段人物特寫,或者人物的只言片語。授課時要通過啟發誘導,運用聯想、對比、展望,從這些個別的但卻是典型材料的“點”擴充到范圍廣、影響大、層次新的“面”,使單一的事物之理得到擴展升華,燃起學生的高尚情感,加深教育力度。
2、由表及里的深化式
課文中有些事實材料,經過點染,才能使學生透徹領悟其深刻意義。經過教育的揭示與深入提煉,學生才能取其愉悅而興奮,知其情節而滿足。如同從沙礫中發掘出閃亮的金子,從蚌貝中發現耀眼的珍珠,使學生更多增加追求“真、善、美”的志趣。
3、由此及彼的引申式
一
什么是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應當繼承哪些美德?這是我們在討論此問題時首先應當明確的。中國幾千年的道德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東西,就道德內容講,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善為本的人倫思想。與人為善是傳統道德中很重要的內容,至今仍被人們奉為做人之本。其中強調,在與人交往時要溫和、友愛、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外要“愛人”,如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墨子提出“兼相愛”,要“愛人猶己”,都強調了要善待他人,對人有仁愛之心。另外,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上,強調要講謙讓,替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人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要只顧自己、不想他人。在這種道德倫理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良好的社會風尚,如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講謙讓、懂禮貌等等。這種謙和、善良的人倫思想,正是我們今天待人處世、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應提倡的。
第二,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為人之道。對己嚴、對人寬一直作為傳統美德流傳至今,它強調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能驕傲自滿。事情沒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諸己”,從自己這里找原因。所謂“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強調了在為人處世上要嚴于解剖自己,對待他人要寬容,不苛求于人。傳統道德觀還強調,當自己強于人時要“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當自己不如人時,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今天,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我們提倡要敢于表現自己參與競爭,這種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思想還需要不需要呢?我認為,不但需要,而且還有它特殊的意義。我們講競爭不是資本主義的相互傾軋,在競爭中更需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寬闊,能與人合作。
第三,自尊自愛,講情操、重氣節的人格品質。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強調為人要正直,面對邪惡要剛直不阿,敢于主持正義,寧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氣,“在上不驕、在下不諂”、要潔身自好,“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另外強調做人要知榮辱,懂得自尊自愛“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這種自尊自愛、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質,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加強對學生進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懂得自尊自愛是很重要的。
第四,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與西方人本主義道德觀相比,中國傳統道德觀更注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個人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上,強調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以“為國為民獻身為榮”,在生死觀上強調要能做到“舍生取義”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壯烈。“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表達了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在祖國危難關頭,民族英雄們所表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民族責任感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熱愛祖國、忠于祖國之情。盡管在封建社會中,這種以公為先的思想通常與忠君相聯系,帶有封建主義的色彩,與我們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無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論,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犧牲精神、高度的民族責任感,還是我們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發揚光大。
此外,在傳統道德中,還有一些。如:教人們要珍惜時間,勤奮好學,自強自勉,以及勞動人民在長期艱苦的生活和勞動環境中形成的吃苦耐勞、克勤克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性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
如何將這些傳統美德吸收到思想品德課中,使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放異彩?我認為首先要處理好繼承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精神的關系。
我們經常強調在思想品德課中要繼承傳統美德,也要體現時代精神。這二者之間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談繼承,應立足于當今時代,從當今時代的要求出發對傳統道德進行篩選、創新、改造,使之成為新時代道德文明的一部分;談到時代精神也離不開對傳統道德的繼承,因為任何一種新的道德觀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不僅依賴于當前的社會經濟基礎,也是對原有道德的揚棄,新的道德觀念是在對舊道德的更新改造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的再認識。
道德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每一道德觀都以一定時代為基礎,即使是帶有人類道德共性的傳統美德,人們對它的認識層次也因時代的不同存在差異。
如,艱苦樸素、艱苦奮斗,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艱苦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美德。這些美德在任何時代都是應當提倡的,但今天講與過去講,哪怕是20年前都是不一樣的。過去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更注重于物質上的節約,生活上的儉樸和在貧困艱苦條件下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是勞動人民對勞動成果和艱苦的勞動環境所持的一種樸素的情感和態度。今天,生活條件改善了,特別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們已經開始向小康水平邁進,我們還抱著原來的觀點教育學生顯然不行,那么,我們還要不要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呢?當然要。艱苦樸素、艱苦奮斗不僅是人對勞動成果、物質條件的態度,同時也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生活追求,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是以奢侈、浪費,以能吃能花為美,還是以節儉為榮;是貪圖安逸、追求享受,還是艱苦奮斗,反映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今天,我們進行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教育,應從現實社會出發,著眼于培養學生以簡樸為榮,肯于吃苦,勇于奮斗的良好品質和道德風貌,而不能停留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認識水平上。
再如,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有著像中華民族這樣濃厚的愛國情感。然而,在自然經濟狀態下和長期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愛國情感又具有狹隘性和封閉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認識祖國方面曾經表現出的夜郎自大的傾向,單純強調祖國的繁榮富強,缺少憂患意識的培養;另外,過分強調愛國不離本土,簡單地把是否留在國內作為衡量愛國與否的標準等等,從而造成教育上的片面性。今天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讓學生認識祖國,既要看到祖國建設的興旺發達,又要看到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為祖國做貢獻的責任感。
另外,如寬厚、謙讓、謙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封建社會里,又與忍讓、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孤高自傲等消極的人生態度相聯系。
所以,在談到繼承傳統美德時,應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進行再認識,使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更好地體現時代的要求,反映新時代的風貌。
(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道德文化遺產,從時代的要求出發,對道德文化遺產進行更新改造,為現實服務。
傳統的道德文化遺產是古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它們流傳千百年,至今仍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借鑒價值。對這些傳統道德文化遺產,應本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賦與新的生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合理的利用。
有些優秀的傳統篇,如優秀的傳統故事、格言警句,可以直接納入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材。目前,我們教材中已吸收了一些,如“狼來了”、“鑿壁借光”、“十八缸水”等故事,以及古代的格言、諺語,但隨意性較大。我認為,對優秀的傳統篇應有一總體考慮,對其中代表中國道德的精華、具有流傳價值又符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應有意識、有重點地吸收到教材中,使這些傳世佳作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品德課教材風格。
有些傳統道德,如孝敬父母,在封建社會中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家庭倫理觀的核心,體現著封建的宗法依附關系。特別是“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之類的說教,是我們今天應屏棄的,但其中贍養父母、尊敬父母等觀念還是要提倡的。對類似這樣的傳統道德,我們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說教,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使其成為反映時代要求的新道德。
另外,古代蒙學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我們也可以考慮借鑒。如《增廣賢文》,將各時代和當時社會廣為流傳的格言、諺語,用依韻歸類的方法編排成文,讀來瑯瑯上口,便于詠誦和記憶;再如《三字經》,將道德要求和道德故事用三字排列方法,編成順口溜。學生在讀誦中記住了這些故事和要求,數年后,一想起“三字經”,就能回憶出故事的內容及所講的道理。兒童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在這時給他們一些至理名言,讓他們記憶、背誦,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當然,我們不能照搬古時的方法,它們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路,我們還應根據當今時代的特點編出具有時代風格的新篇。
(三)在克服傳統道德觀中消極因素的基礎上,不斷確立反映時代精神的新道德,以新道德代替舊道德。
當我們談到繼承時,也應看到傳統道德中存在著的不可低估的消極因素。它不僅根深蒂固地積淀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中,而且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
2.當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會隨著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討論,這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評價剖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這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極有好處的。
3.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正是一種減小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案例是社會問題的具體體現,它可以將課堂與現實接軌,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思考,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而且很難調動起其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就不同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5.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與原方案相違背,也應該予以肯定。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約束得過死,教師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參考書及標準答案成了學術權威而不可懷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幾乎不敢也沒有信心和意識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有關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采用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
1.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經過仔細的篩選,這些案例一定是與當堂所學的知識是相對應、相聯系的較為典型的案例,因為這些案例是為了教學目標而選定的。
2.教師在上課時候,要用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些案例,運用正確的方式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對于事件的關注,這樣所要學的知識才可以融會貫通被學生吸收而達到教學目的。
3.當學生對案例產生興趣后,一定會進行深層次的思索,一旦他們遇到無法理解的問題,其第一反應會是找尋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解惑。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條理的列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接受與思考,如果還是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進行進一步講解。這是理論知識最好的導入時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會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產生抵觸情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再將疑問反饋給老師進行解決。
4.在案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當中,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或是預習得到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這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當討論過程中出現狀況時候教師要以正確及時的方式解決問題,使得討論活動順利進行。
5.在利用案例教學法教學的課堂上,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總結。教師對討論活動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優缺點進行分析總結,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收集,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剖析,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運用廣闊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得知識內化。
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內容就包括對初中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初中生的法律素養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質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無疑離不開國家的重視、社會的正確熏陶、家庭的科學培養及學校的思想教育。1.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法制的教育關乎其法律意識的培養。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這得從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說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充分發揮法制教育的功能,讓初中生能從潛意識里認識到自己不良的行為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從而從內心深處自覺抵制違法犯罪的行為。知法、守法和護法意識的增強,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會的事業發展,起到良好的預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課中對初中生的法制教育關乎其法律意識的培養,這點是顯而易見的。2.通過法制教育培養初中生正確的法制觀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基本國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隨著我國普法教育的宣傳與深入以及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促使法律成為百姓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問題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主要就是沒有養成基本的法制觀念。對于事情是對是錯、是否合法,初中生應具備起碼的識別能力。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上不良的現象以及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誘惑,都會考驗初中生的法制觀念。初中生遵紀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助于他們在正確的法制觀念下享受學習和生活。3.法制教育有助于約束初中生的行為。初中學校應在初中生入學前,大力宣傳校規校紀,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視,使即將長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初中生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渴望像大人一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叛逆心理很強,對家長和教師的話語往往持懷疑態度。思想品德課在乎對學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識的科學培養上。觸犯校規校紀是要受到學校處分的,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規校紀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又能從思想的源頭上約束初中生的行為,避免其在不經意間墜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二、扎扎實實開展好思想品德課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課的法制內容授課上,通過一些預定背景的設置,教師就能夠更好地讓初中生融入課堂中,同時多提供其融入社會活動中的機會,這樣其就能夠大膽開口,互相討論,在愉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學到一些必備的法律知識,有助于其把心靈美和行動美結合起來,學會真正意義上的做人[2]。1.明確初中生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中,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及相關義務都做出了規定。未成年人未滿十八周歲,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在遇到問題時,應首先想到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己。對法律所賦予的相關義務也要依法完成,比如,義務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項重要權利,但也是其必須盡的義務。只有具備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才能在以后走向社會時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只有明確了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及應承擔的義務,才能在面對不良社會現象時,更好地利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應承擔的歷史使命,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設置特定背景,拓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法制教育的課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善于設置特定情境,模擬現實社會中發生的事件,引導初中生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親身體會到法制教育帶來的益處,更進一步明確自己如果通過法律保護自己,同時更能預見到自身如果走向違法犯罪有可能帶來的危害。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充實法制教育,如請見義勇為的英雄模范人物來課堂上現身說法;與當地法院建立長期聯系,讓初中生在法庭上親身體驗法官的審判過程,從而領會法律的威嚴和魅力,等等。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養上無疑是非常有效的。3.明確法制教育與德育的密切關系。法制教育可以達到普法的作用,讓初中生從青少年時期起養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護法意識。但這一作用的體現,離不開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質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法制教育對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無疑也是有利的。將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結合,有助于促進初中生去自覺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離不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階段任教教師一起與思想品德課教師努力,通過教師們的熏陶,在知識的學習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鞏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大基本治國戰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實際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夠自然地在內心和行動上均符合道德標準和法律標準。4.法制教育需要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的一起努力。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學校一個機構所能全部承擔的。在對初中生的法制教育過程中,還需要國家和社會從正面多領導、多宣傳初中生的行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實際行動,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頭的時候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一同努力對其進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確法制知識的學習對自己成長的積極意義。國家的重視、社會大環境的正確引導、家庭對初中生的負責任教育,加上學校的科學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對其人生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三、結語
科技發展越來越迅猛,信息時代影響更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規模在擴大,不僅僅會影響到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對國家、社會的發展也是有害的,加強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來越重要[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道理誰都應該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法制教育歷程是個長期過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長期不懈地為之奮斗。只有經過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種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發芽,最終才能長成法制教育的參天大樹,讓每一個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陽光之下,這是一個長期的使命。
作者:程國建 單位:福建省長樂市漳新中學
參考文獻: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只有充分認識各種教育和各科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其 優化才能收到預期效果。思想品德課是小學的一門學科,和語文、數學甚至和音、體、美等學科比較,它課時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節課,而且幾乎沒有書面作業,也很少筆試,但它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決不亞于任何 一門學科,甚至還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課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統性決定的。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 ,就是要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因此各科教學都承擔著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務。然而其它學科都是根據各科教學大綱關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學特點,有機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課才是向學生比較系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 育,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以指導他們行為的專門課程。各科教學 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而思想品德課的系統性就決定了它是各科教學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 教育中的主渠道。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課的特殊作用又表現在它的情感性。素質教育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得到發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學生的學習動力 則主要來源于情感和興趣。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教育。斯霞 的母愛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獲得成功,其奧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學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課是把著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列為首要任務的。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要貫穿于每一節思想品德課的始終。 如果思想品德課這一教學要求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則強烈的道德情感能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強大的學習動力 ,進而促使素質教育的實施。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課的特殊作用也表現在它的輻射性。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加大學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學是學校德育最經常的途徑。校級、班級教育和少先隊教育也是學校德育的實施途徑。然而各科教 學和各種班隊教育在實施德育時,除考慮自身的特點外,還要注意德育的層次性。比如,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 個永恒的主題。各科教學和各種教育都要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但高年級和低年級應該有層次上的區別,思 想品德課的課程標準就是這種區別的重要依據之一,這也就體現了思想品德課對各科教學和班隊教育的輻射功 能。臨川市小學德育1、2、3一體的整體實驗,就是認真上好每一節思想品德課, 然后結合一課或一個單元的 思想品德課的訓練要求,組織開展一次班會或少先隊中隊活動。經有關專家認定,該實驗是有效的。之所以有 效,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課對班隊活動的輻射作用。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課的特殊作用,還表現在它的突破性。在應試教育泛濫時,思想品德課不被 重視,不少的學校思想品德課很少有專職老師,更談不上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學校把思想品德課上成語 文課或數學課,連課本都不給學生訂。有的學校,雖然開了思想品德課,但由于只是搭頭課,老師把課上得枯 燥無味。因此,選擇思想品德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其突破的力度將會更大。我們萍師附小,在全面 實施愉快教育的改革中,選擇德育為突破口,要求把思想品德課上成學校的拳頭產品課,因而有力地推動了愉 快教學改革實驗的深入。
1.結合教材提出的行為鍛煉要求。行為鍛煉就是按所學課本知識的教育目標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具體活動,以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它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結合教材要求進行行為鍛煉可從以下兩種形式人手:一是在校內開展活動。例如,與校團組織、學生會等密切配合,從紀律、衛生、禮儀等人手,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爭當遵紀守法好學生”、“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我與雷鋒同行”等主題創建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利用學校的勞技基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種養殖和開展廢舊物回收利用等活動,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等方面內容的教育。二是到校外開展活動,即組織學生走進社會,投身實踐。例如,組織學生到工廠車間、田頭地尾等生產勞動第一線,拜生產者為師,親手參與創造社會財富的過程,體驗創造社會財富的艱辛,從而加深對“艱苦創業”、“勞動光榮”、“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要珍惜勞動成果”等理論知識的認識,進而把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等觀念變成自覺的行動。
2.圍繞學生知、信、行的矛盾。思想品德課作為德育主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知與信、信與行的特殊矛盾。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的原理、觀點和其他社會知識,能否為學生所接受,并轉化為動力,“信”是紐帶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調查、訪談、討論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帶著疑問走向社會,通過疑問的消除來增強理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例如,現在農村推行的,在學生的印象中就是“單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掙各人的錢,先富起來的人怎么會去帶動后富的呢?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村莊訪問幾家先富起來的典型,比如煙葉種植專業大戶。學生通過訪問就會明白:該專業大戶的成功使周圍的人感覺到種煙有利可圖,而且煙葉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技術上沒有問題,于是有條件的人也會去種植煙葉,進而從中獲益。這樣,種植煙葉就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個好項目。類似這樣的項目多了,農民收入的渠道就寬了,經濟來源就有了,生活也就逐步富裕起來了,從而使共同富裕逐步成為現實。
3.根據學生興趣要求。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積極追求愿望時,內心活動總是十分活躍的,這時候容易接受外界影響。因此,政治課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應結合生活實際,根據學生自愿的原則,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興趣小組活動。開展活動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先在課堂上集中講解,課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分散實踐。例如,同在一個村里生活,為什么有的同學家境較好,有的則家庭經濟困難?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集中講解人口數量、勤勞程度、科技水平、社會關系等諸多因素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然后指導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去對自己較熟悉的同學、朋友或親戚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從而明白“計劃生育”、“勤勞發家”、“科技致富”、“互相幫助”的重要意義,并進而擴大到對一個鎮、一個縣(市)、一個地區進行經濟狀況分析。另一種是由教師直接帶領,集中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活動。例如,講完違法犯罪方面的法律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訪附近的派出所法院等執法部門,了解犯人(尤其是學生熟悉的)違法犯罪的原因、過程及受懲處情況,有條件的再組織學生到勞改場、監獄等地方了解犯人服刑情況,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遵紀守法意識。
二、課內和課外的協調
學科實踐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成功既需要課堂上教師的精確講解,也需要課堂外教師的精心指導。課內精講是前提。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教學也是同理。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材知識,因此課堂授課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活動能否順利地進行。教師把課本知識點講解清楚了,學生開展起活動來才會得心應手,若有“疑”,這“疑”才是“真疑”,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實踐活動才更具針對性,更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游戲教學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好形式
游戲教學是教師融合了特定教學內容于游戲活動中進行的教學,它可以變靜態教學為動態教學,使學生輕 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若是在課堂 上采用了游戲教學,學生的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能順利地完成預定的 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游戲活動能夠使學生注意集中,全神貫注,很快認定目標,進行反饋,并產 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創造性,產生最高程度的快樂體驗,使自我教育得以實現。因此, 它能較好地滿足兒童游戲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 適當采用游戲教學無疑是上好思想品德課的一條捷徑。
二、思想品德課教學游戲的分類
思想品德課教學游戲按游戲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扮角色游戲
扮角色游戲是發展個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激感,讓學生帶著感情參與教學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 德認識。游戲時根據課本中提供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一些學生擔任角色,并出場表演。
例如,第四冊“綜合練習”中練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大意是:狡猾的狐貍設圈套欺騙小松鼠、小白 兔、小刺猬,想吃掉他們。小白兔、小松鼠沒有警惕性,上了狐貍的當。小刺猬機警,不但沒有上當受騙,而 且還設法救出自己的伙伴。進行扮角色游戲時,讓六位小朋友分別扮演狐貍、小刺猬、小白兔、小松鼠、兔媽 媽和松鼠媽媽,戴著頭飾上臺表演,同時錄音機里播放“大森林”的音樂。
(二)表演游戲
詩歌和歌曲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活潑課堂氣氛。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還須 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才能產生巨大的內在動力。表演游戲是選擇合適的詩歌或歌曲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誦邊唱邊 表演。
例如,第一冊第一課《我上學了》。讓同學們邊唱邊表演《上學歌》。
(附圖 {圖})
表演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學生的道德認識、行為的形成起催化作用。
(三)競賽游戲
知是基礎,行是關鍵。通過行可以擴大、加強和提高認識,增強感情,鍛煉意志。在課堂上要多為學生創 造表現道德行為的機會。小學生好勝心強,競賽游戲為他們提供了實踐和表現的機會,使他們把認識轉化為行 動,逐步做到知行統一。但游戲時,必須講清競賽內容、規則,分組進行競賽。
例如,第四冊第二課“團結起來力量大”,可以進行“拔河比賽”游戲。把參賽者平均分為兩大組,分別 站在中線的兩側,聽哨音拿繩,再聽哨音用力拔,以大繩中間的紅繩過對方線為勝。
(四)找朋友游戲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玩“找朋友游戲”,可以開展“紅花找朋友”活動,培養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可 以把較難記憶的內容通過“找朋友游戲”增強趣味性,幫助學生記憶。在做“找朋友游戲”時,讓小朋友戴小 紅花頭飾,找做得對的小朋友做朋友,并說明為什么找她(他)。
例如,第一冊第四課《遵守課堂紀律》課后練習一。
老師問:“小紅花,你找誰做朋友?”
一個頭戴小紅花的小朋友指圖上穿紅衣服的小女孩說:“我找她做朋友,因為她上課遵守課堂紀律。”
老師再問另一個扮演小紅花的小朋友:“小紅花,你找誰做朋友?”
另一朵小紅花指圖說:“我找穿藍衣服的小男孩做朋友。因為他也遵守課堂紀律。”
(五)謎語游戲
小學生喜歡猜謎語,通過謎語游戲“什么好,什么不好”,可以培養學生對道德標準和道德概念的認識。 游戲時,請幾個同學根據書后練習表演好孩子和壞孩子,下面的同學看到好孩子就鼓掌。如果是壞孩子,就一 起說:“壞!”
例如,第一冊第十課《愛清潔講衛生》課后練。
老師說:“現在請你們猜謎語。我請兩個同學表演好孩子和壞孩子,如果你們看出好孩子就鼓掌,如果認 為是壞孩子,就一起說‘壞!’”
××拿著牙刷、茶杯上臺刷牙。同學們鼓掌。
××流鼻涕了,他用袖子擦。同學們齊聲說:“壞!”
三、思想品德課游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做好游戲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1、教師的準備
游戲一旦與教學聯系起來,游戲的創造者、組織者、領導者便更多的是教師而不是兒童。游戲教學要使學 生真正成為游戲的主體,關鍵是使學生在游戲中的體驗與教學目標的實現能高度巧妙地統一。要完成它,教師 不但需熟悉兒童游戲的理論,了解本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活動特點及興趣愛好,掌握教材內容與教學目的 ,更重要的是要將教材內容真正溶化在游戲活動中,要抓好游戲設計這一環。
2、學生的準備
學生理解并掌握游戲的玩法與規則是游戲進行的前提。因此,學生在游戲活動開始前,要從教師講授或演 示中明確目的要求,知道游戲的玩法與規則,樹立自信心,以飽滿的熱情和主動的姿態準備參加游戲。
3、游戲材料的準備
游戲大都需要游戲材料,包括游戲道具和場地,這都需要課前準備好,游戲道具可利用已有的教學工具, 也可自己動手制作。教師還可準備一些象征性的獎品,如紙剪的小紅花、五角星、小紅旗等。教師還應根據游 戲要求安排好相應的場地。
(二)鉆研教材,提高游戲教學的效益。
思想品德課一般都可采用游戲教學,但并不是用了游戲教學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認真 鉆研教材,注意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決定是否進行游戲教學,切不可生搬硬套,為用而用,否 則會令人產生蛇足之感。
(三)選擇游戲活動的適當時機
游戲活動大都是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按順序預先計劃好的,根據教師的教學要求來選擇時機,以確定放在一 節課的哪個環節才能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1、在上課開始時。通過游戲導課, 可以使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振奮精神,迅 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小學思想品德課具有鮮明的方向性和時代特征,其教學內容既有優秀傳統的繼承,也有時代精神的體現。 思想品德課教學是“編、教、學”的理念的綜合體現,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樹立“編、教、學三位一體”的 學科教學觀,在掌握課程論、教學論、學習論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深刻領會《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及教材 的特點和要求,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規律,真實了解學生學習本學科的意愿,并以此為依據來設計課堂 教學。首先,要理解教學內容的連貫性與漸進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時代性與針對性、規范方式的實效性與可操 作性等,這是教師優化使用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前提。第二,在傳統教學中,思想品德課一直固守“明理——激 情——導行”三環節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固然有它的明顯優勢,但過于單一的模式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 銳減。80年代以來,我國教學模式研究發展迅速,僅1993年馮克誠主編的《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 》就收集了近六百種教學模式,其中有不少對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第三,受社會發展大環境 的影響,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愈來愈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心態,因人施教的難度也愈來愈大,真實了解學 生學習的共性和個性,已經成為教師課前準備的重要內容。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教學觀念還未得到 根本轉變,以偏概全,以抽象代具體,以經驗代現實,不重視課程理論和學習理論的現象依然存在。課程論、 教學論、學習論等基本理論缺乏和“編、教、學三位一體”教學意識淡薄,直接導致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的 狹隘性、教學過程的單一性和課堂教學價值的短效性。
其二,教學主體的失落。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實質上是通過教育因素的有效影響,促進小學生將思想品德規范逐步內化為自覺 性的過程。這一內化過程的核心是主體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激發和發展。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樹 立主體教育思想,深入研究主體性水平發展策略,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課堂改革向縱深發展。思想品德課教 學應有三個主體,即教師、學生、班級集體,這三個主體分別居于課堂教學的不同層面,共同構成以實現教學 目標為中心的立體結構。教師主體在最高層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在基礎層面,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動作用;班級集體在中間層面,發揮主力作用。構建教師、學生、班級集體三主體相互作 用、彼此互動的協調運行機制,將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動作用、班級集體主力作用有機融合,必將形成思想 品德課教學強大的內驅力,充分激發思想品德教學的生命活力。然而,在教學行為中,有的思想品德課教師主 體意識相對淡薄。重視教師主體,卻有意無意夸大教師主體作用,在教學行為上,把學生生動的理解變為呆板 的灌輸,把師生雙向互動變為教師單向傳遞,把課堂變為“一言堂”,把教學簡化為教的實施而忽略學的引導 ;在教學評價上,不是關注學生學得怎么樣,而是關注教師教得怎么樣。口頭上重視學生主體、實踐上則把學 生變成抽象的主體,視教學中學生活動為點綴,把激發學生主體作為“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漠視 班級集體對學生個體的凝聚力、驅動力和同化力,忽視對班級集體良好主體精神的培育,把“面向主體、面向 發展”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真實主體的失落,必將導致課堂教學價值的失落。
12年來,我和杭州市廣大思想品德課教師一直在探尋具有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不斷實踐, 探索建構出以下幾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一、明理激情導行模式
這是在傳統的講解接受模式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適用于思想品德新授課中各種課型。這一模式的基本教學 程序是:
尋入--明理--擴展--尋行--總結。結構序列如下:
(附圖 {圖})
這種模式以教師為主導,通過直觀演示、口頭講解、文字閱讀、評價行為、激感等手段傳遞思想品德 信息。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理解教材、動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師評價提出行為要求。這種模式的特點 是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道德知識或某一方面的行為方式。
選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教《敬禮!親愛的老師》一課時,提出了 “老師像紅燭,無私奉獻青春年華”,“老師像園丁,辛勤培育現代化建設人才”,“我們要尊敬老師”的觀 點之后,教師可推心置腹地向學生談談自己在教師的關懷下成長的故事,以及對教師工作的情感體驗,然后讓 學生談他心目中的老師,使師生間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共鳴,促使學生主動地以實際行動來尊敬老師,提高教 學實效。
二、掌握學習模式
該模式以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關于“為掌握而學習”、“為發展而學習”的理論為基礎,強調以目標為導 向,導教導學。它的操作程序是:
前提診斷--展示目標--實施目標--矯正--反饋檢測目標--達成目標。結構序列如下:
(附圖 {圖})
我室組織編制了各冊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系列,使教師在教學中能較準確、恰當地掌握了教學目標,克服 了教學的隨意性,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學習過程更加清晰有序,明確有度,具體可測。掌握學習模式,目前正 在推廣之中。由于它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了矯正反饋機制,使學生的認知目標達成 率有了很大提高。
三、“問題--討論”模式
這是從前蘇聯教育家馬赫穆托夫提出的“問題性教學”亦被稱為“問題--發展性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遷 移過來的。這種模式把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放在教學的核心地位。基本程序是:
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歸納評價--解決問題。這和模式的結構序列如下:
(附圖 {圖})
這種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個人的潛能和整個人格的發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機會,培養了學生 悟理--講理--用理的能力,適用于哲理性較強的課。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模式最受學生歡迎。在接受 調查的1508名學生中,有1493名表示喜歡老師這樣上課。
四、角色扮演模式
角色扮演模式是從美國社會學家范尼·謝夫特和喬治·謝夫特的《關于社會價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繹過來 的。它是以社會經驗為基礎的一種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