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8: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自我課后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對于做筆記,學生往往有兩種情況:一是認為書上有,懶得做;二是想做筆記,但由于上課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跟不上,有些學生半學期過后仍沒做任何筆記,甚至在書本上連記號都沒有,這樣給學習帶來諸多不便,學業成績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緒論課上就要介紹生物學筆記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學中更進一步指導和督促檢查,促使學生形成記筆記的良好習慣。
2.加強指導,提高記筆記的水平
筆記是一項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動。學習記筆記不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書寫、繪圖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和提煉筆記內容的能力。生物課是理科課程,理解思維是上課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教學生處理好聽課、思考和記筆記的關系。如果思考與記筆記發生矛盾,要先跟隨老師思路思考,避免因記筆記而使后繼內容無法理解,對于筆記可寫標題留空課后補充。對于新課要安排學生預習,先對內容有一個粗淺、大致的了解后,就可減少上課時聽課的壓力,記筆記時更有針對性。
還應當把授后教學自我總結視為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經常性地開展此項工作,不斷地反省,不斷地總結,揚長避短,自我鞭撻,盡力追求教學的完善。我在實踐中認識到,要做好授后教學自我總結,應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
“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后)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它對每位教師上好課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怎樣對教學進行自我評價,寫好課后反思呢?課后反思“反思”什么內容呢?我結合十多年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提出語文教學課后反思要做到“五要”。
1.要準確理解課后反思的內涵。教學反思,簡單地講就是執教者對已結束的教學實踐的回顧、審視和思索,其現實意義在于,通過教學反思可以結合教學理論與實際學情,對已發生的不可逆的教學現實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的剖析,這種剖析是先于教學過程的教學設計所無法比擬的。老師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讓別人聽自己講一堂課的收獲,比自己聽別人講一堂課的收獲要更大,這是因為前者是自己全身心投入的體驗過程。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學反思正是對教學過程的再次深入的體驗。如果教學反思有同事們的參與,集思廣益,收益更大。從本質上來看,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業務素質有所提高。從這個意義來說,教學反思已成為教師的基本素質,而且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核心素質之一,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2.要深入透視課后反思的原因。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它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就是不斷反思自己教學實踐的過程,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都有相同的認識,看別人的課堂教學往往沒有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體驗深刻,教過之后進行反思比沒有反思要深刻,而把這種深刻的體驗記錄下來,學而時習之,會不斷提升我們教學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反思過后只要有所行動,無論是教法的改進還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解,都會使我們提高一個層次,變成我們自身所固有的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成為一個理性的、能夠不斷“武裝”自己、豐富教學經驗的、懂得學習及會學習的老師,這些也是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習型教師的體現。
3.要客觀體現課后反思的要求。一要體現“客觀性”的要求。教師要做好個人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的自我反思,明確自己“反思”的中短期目標、方向。同時,“反思”要有結合實際教育資源意識,如社區環境、學校環境、辦學條件、學生實際等。有了實際的教育資源意識,“反思”才能實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二要體現“系統性”要求。所有的學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統組成,都有其內在的規律特征與傳統經驗積累,只有進行系統的反思、實踐,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三要體現“實踐性”要求。新課標是一種理念,實踐是在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理念又是在實踐的論證下發展的。“反思”是為了改變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四要體現“發展性”要求。經驗的積累與知識能力的更新,對于新時期的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還應該有對“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學習,學習后的再反思。
英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正確評價。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注重甄別與選拔,一味地向學生傳播知識,忽視“人”的因素;忽視學生的興趣、自信的教育策略;忽視這些人文因素給學生帶來的動力;忽視對學生行為的評價。而且有部分教師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往往進行紙筆測驗,通過測驗分數來衡量學生是否進步,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使本應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變得僵硬,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十分被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不但要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要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通過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感受成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評價的內容
為了明確反映不同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我為每個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袋,在開學初發給學生,內容分別為“課堂活動記錄”“課后學習記錄”“期末總結記錄”。
1.課堂活動記錄
(1)口語與情感的評價
口語和情感的評價內容包括課堂復習、學生口語的練習和對話表演以及學生的小組活動表現。以星級評價表作為評價的方式,把課堂學習單元都分別建立一張星級評價表,三個星代表一個評價項目,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等級,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實事求是地貼星,一周總結一次。
(2)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是檢驗學生對評價手冊的使用情況。每兩周填寫一次評價表、每學期總結一次。總評價結果根據本學期的評價表確定,分為“我真棒”“成功離我不遠”“我需要努力”三個等級。
2.課后學習記錄
課后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學習內容,擴大英語知識面,提高學生日常英語的運用能力。我同樣設置一張課后學習記錄表用于記錄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我還設置了一些用于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練習的項目,包括“蔬菜、水果英語化,教爸媽學英語”等。課后學習記錄表每月填寫一次,學期末總結評價。
3.期末總結記錄
期末總結記錄表是一學期結束,根據學期內學生的課堂活動記錄和課后學習記錄綜合表現,總結出學生在本學期內學習并掌握的基本英語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情況。
(二)評價的方式
現代的評價體系是多元的,更是多維的。在英語教學中亦是如此,評價的主體是廣泛的,對學生的評價是開放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有教師和家長的評價,還有學生自己的評價以及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為這種評價搭建一種開放、寬松、友好的環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教師和家長的評價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強烈的責任心,隨著家庭中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關注,他們不但要直接參與孩子的教育活動,也是孩子教育結果的責任人。在我去年使用英語學習成長檔案袋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反饋給我大量的建議和使用心得。有的家長說自從有了英語學習成長檔案袋,孩子每天飯后都會主動聽錄音,學說對話,家長普遍反映英語學習成長檔案袋使學生對學習英語充滿了自信。
2.學生自評
自評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反省的過程。如,在總結評價記錄的時候,學生可以自覺寫反思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優點,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繼續保持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態度。
3.學生互評
同學間的互評對學生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同齡人的評價能客觀地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去判斷,評價的結果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生在對其他同學評價的過程中也能看到別人的閃光點,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評價的收獲
(一)激活了課堂教學
一年多的研究實踐證明,形成性評價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堂上的互動評價交流不僅改變了原來課堂上沉悶的氣氛,激活了整個課堂教學,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每位學生在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助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學生便產生了積極的感情開始關注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
(剛察縣民族寄宿制初級中學,青海 海北 812399)
摘 要:新課改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會提升。本文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分別闡述了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培養;學習習慣;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只有在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才能夠獲得持久性、良好的學習效果。作為學校和老師,即學生的引導者來說,為了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和更好的學習效果,使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首要前提。不要為了盲目的追求一時的學習效率,而忽略了持久性的持續性發展的習慣戰略。
對于初中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好習慣的養成是更加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其思想處于懵懂階段,還不具備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成熟的思考能力,導致他們的學習無法持久高效的進行,此時,為了督促他們的學習,需要有老師的教導,然而,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則需要一個好的習慣來使得他們的學習更加高效。數學,是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要養成這方面的學習習慣,首先要使得學生有學習的欲求和興趣,才能促使學生開始學習。就習慣的養成而言,以課堂為分界點可以分成三個板塊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計劃。主要是,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的連貫性的學習慣性上的習慣養成。
一、課前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前的學習最主要的就是預習的部分,如何進行高效的預習,使得學生在上課之前就能獲得知識和激發上課時的專心程度及持久程度。
數學,尤其是初中課程中比較淺顯易懂的數學教學內容,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得讓學生將學習和生活聯系到一起。以半知不透的課本教程部分來吸引學生繼續學下去。在學生還沒有這樣的預習習慣和思維時,作為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可以用課堂的時間來教導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在看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不教學,即不上課。相反的而是,在學生看書的時候,適當的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同時,讓同學們將自己看書預習過程中的問題寫下來,以及看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部分做上標記,上課時進行探討,解疑。關于課后習題的部分,應當鼓勵學生在老師沒有講的情況下先自己進行解答,一方面如果解答正確的話會起到鼓勵學生的效果,使其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如果解答錯誤的話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在上課期間更加認真的專心聽講。
課前預習中通過以上教學方式就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學會聯想三個方面的學習思考習慣。
二、上課時的習慣培養
老師作為一個已知者來說,對于課本上的內容有著太過固定或死板的教學意識。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要做一個觀察者,觀察學生在這樣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所思考、所想到的問題。
在上課時,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來教學。將班上同學分組討論,得出每一組的討論結果。首先,每個同學將自己所思考、所疑問、所發現的內容寫到紙上,小組內部成員進行分享,針對于疑問的部分,小組成員一起解答,針對于發現思考的內容則是抱著分享的態度來進行探究總結,同時,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報告者將小組所得進行總結,在班上進行分享。在討論分享是也要制定一定的紀律來進行行為規范。在班上同學分享完畢時,可以采取獎勵性提問環節,促使學生們能夠專心的聽同學的分享。當然,上課的最后一個環節當然是由老師進行總結,提出問題和改進,以及提出鼓勵和表揚的部分。
在上課時通過以上教學方式就可以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學習的習慣、與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習慣、學習思維競爭的習慣、認真聆聽其他人的表達的習慣以及自身表達溝通交流等多方面的學習習慣。
三、課后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課后的學習最重要的無非是針對于學習內容梗概的總結和概括,當然長久性的學習習慣不應該只是教學內容的總結,針對自己自身方面的總結也是比如可少或者說更加重要的。
學習內容的總結方面就在于家庭課外作業的完成方面來進行考核,一方面使其得到實戰,在真正的題目中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將本課程的內容學習了解透徹,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習更加清楚自己的學習方向。個人修養方面的總結,因為無法考核,比較抽象的緣故,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適當提醒學生進行思想總結,這方面的總結是一個比較長遠性的習慣養成。
在課后這方面的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上的方式培養了學生自我總結和反省的學習習慣。
以上三個連貫性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并不是萬能之法,是針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大致的方向。通過課前的預習思考,習題提前做,課中的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積極思考并且溝通交流分享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自我思考反省等方式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數學學習習慣,如:自主預習、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學會聯想、團隊合作學習的習慣、與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習慣、學習思維競爭的習慣、認真聆聽其他人的表達的習慣以及自身表達溝通交流、自我總結和反省等多方面的數學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只有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得學生更加高效持久并且堅定的學習下去。薩克雷曾經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培根也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得學生一生受益,不僅僅是學習這一個方面的獲得,更是人生路上很多未名的重大收獲。
參考文獻:
我們經常和學生說“學貴有疑,小疑則有小進步,大疑則有大進步”。我們作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你才能更有效的幫助你鉆研教材、尋求到適合你本人特點的教學方法。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多問一問:“學生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我該怎樣去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生可能會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你的備課思路回答,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后,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的學生學到了什么?”,“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么?”等等。
二、要善于做課后總結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學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有這種感受,一個人同時執教同年級、同學科的兩個班,無任課前怎樣認真地備課,講課時總感覺到每天第二堂課效果要好一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節課后,不管有意無意大家都會總結課堂中的一些得失,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時進行調整,正是由于這些總結和調整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這一點之后,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都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對課堂上的精彩之處,不管是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還是某個引起了學生濃厚興趣的做法,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其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堅持較詳細地記錄下來,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同時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學時拿來使用。而對于課堂上的疏漏、失誤,我不但認真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而且還找其他老師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經常性的反思,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讓我的教學少走了許多彎路。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許多遺憾。我們不妨從教學問題的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多想想我錯在哪?我的教學毛病在哪?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尋求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1-0107-03
1 引言
網絡安全課程本身原理部分晦澀難以理解,實驗部分涉及技術眾多,涵蓋多個專業課程的知識點,因此也是一門與其他學科交叉性極強的實踐性課程。根據學科特點和崗位能力培養目標,從基本學情出發,研究設計了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案,有效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 教學基本情況分析
網絡的便捷帶給用戶很多網絡使用效率的困擾,包括帶寬擁塞、關鍵應用的服務質量QoS無法保障、病毒請求消耗帶寬、網絡攻擊導致服務中斷等問題。上網行為管理作為網絡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能夠實施內容審計、行為監控與行為管理,同時可以動態靈活控制網絡速率和流量帶寬,很好地滿足各行業網絡安全管理的需要。
同時,上網行為管理也是計算機技術專業的“網絡安全與運維”典型工作任務中的一個技術技能訓練單元。在專業職業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了本實訓單元的技術技能訓練要求。課程內容根據《網絡安全與防護》課程標準中制定,同時參考了神州數碼網絡安全崗位認證系列教材的相關內容。我們依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立足地區網絡安全管理人才需求,結合學院現有設備優勢,將實訓的內容設計為上網行為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設備及架構、校園網絡上網行為管理的規劃與實施、上網行為管理的日常運維與分析四個部分[2]。
教學對象是高職高專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路由與交換、局域網組建等相關知識和技術技能。但尚未達到網絡安全運維的實踐能力要求,隱形知識也有待顯化。從往屆生的學習情況來看,課后對知識的復習鞏固性練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對動手配置的內容,很多同學只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不善于思考,只限于對配置操作的記憶。因此結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我們以職業技能訓練和崗位能力培養為教學組織原則,結合案例分析、實際操作、模擬現場、課后實踐等多種方式進行實踐內容教學,充分利用實訓室現有網絡設備和各類信息化教學平臺和手段,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和“學做合一”的特點,完成本次教學任務。
基于以上分析,教學目標確定為三方面。首先是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上網行為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上網行為管理常用設備,了解此類設備的關鍵技術,熟悉上網行為管理常用架構。二是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規劃校園網絡上網行為管理方案,能夠實施上網行為管理方案,能夠對常見設備進行運維管理及分析。三是素養目標方面,希望學生具備安全操作意識,有用良好合作協調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和應變能力[3]。
3 教學設計
3.1 課前活動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突破空間限制,擴展師生互動范圍,提升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學習體驗。教師會在課前上傳課前任務書、學習資源、考核標準到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并通過該平臺預學習任務;同時,通過超星移動APP、QQ群、微信預習通知;教師收到學生的課前測驗結果后,及時批改測驗結果,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的差異,靈活調整課堂教學策略,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學生收到預習通知后查看任務書;針對本單元中用到的各類硬件設備,提前調研其性能及技術參數;同時學生可以利用實驗室的環境設備進行安全的探索操作;完成課前預習報告后學生提交到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并在平臺上獨立完成課前評價表的填寫。
3.2 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部分,教師首先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出三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實驗環境的搭建,從而引出本單元學習內容;然后教師利用奧易課堂教學軟件下發任務書,并做出簡要說明。在學生完成過程中針對個別學生的提問做差異化指導,通過奧易教學軟件統一監控。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單元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實驗思路、故障分析解決思路。
與此同時學生要完成一下工作。首先針對創設情境,分組討論、展開頭腦風暴并總結表述討論結果,復習已有知識技能,獨立完成實驗環境的搭建;其次結合下發的任務書,組員間討論分析項目的需求,檢查項目實施的環境及準備工作是否完整。然后討論制定項目計劃,確定項目實施的方案;第三觀看教學視頻,獨立完成9個任務的實施和驗證;第四針對拓展任務,分組討論,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給出實施計劃,確定實施方案;第五劃分不同角色,組員間協作完成拓展任務的實施和驗證;拓展任務結束后,其中一組簡要匯報任務的完成情況,由師生對其共同點評;接下來學生結合教師給出的新的網絡場景,分析總結出常見上網行為管理時有可能出現的網絡問題,以及常見的分析和解決方法;最后獨立完成課堂評價表的填寫。
三維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制訂,要具有現實性、具體性、可操作性。有些教師把教學目標形式化、空洞化,以為制訂、設計教學目標沒有太大的意義,對此缺少足夠的認識。殊不知目標能否實現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志。因此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作深刻的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把過程和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具體化的基礎上層次化、精心化,同時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其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二、反思教學過程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過程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和活力。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教師課后反思就是使教學過程設計更合理,更優化,即教學過程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能否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方法,能否適時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合理調整,創造更新。
三、反思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的目的是解決課堂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反思不是對課程簡單的回顧,而是要針對課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整改,對其優點進行發揮,以期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掌握反思方法
二、關注學生。通過一年的教學讓我深刻的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應該關注學生情感的培養,用心聆聽用心體會學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認識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我們不應打罵、諷刺他們,而應該和顏悅色的開導他們,只有這樣,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新天地。
三、在作業的設計中,注意分層次,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提高。對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實施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其作業的質量。做到每一次的作業都能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對于部分中等學生的作業利用晚自修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四、課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由于是高中新課程的新教師,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寫好課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一種好方法,通過反思記錄自己的感受、體會、評價及修訂(再備課),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尋找更好的,更適合我們學生現狀的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反思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每個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的模式都不盡完美,在教學中,要學會以教學的反思來激勵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上進,不斷創新。教學反思是一個完善自我的途徑,在每一天的課程開始前,上課的過程中,下課以后,都應該進行教學的反思,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在我們的課程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我們需要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在課程中完美也要思考,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哪些不足之處,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在課后我們更應該反思,剛剛結束的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我們需要怎樣去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課后作業應該怎樣進行設計,才會更加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思考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下一堂課中的借鑒,長期的經驗積累,才會讓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上課形式更多樣化。
2 對教學前的反思――未雨綢繆
課前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師的必要任務,進行課前的反思,其實是一個未雨綢繆的過程,精心的課程設計,能夠加強課程的厚重程度,讓我們對整個課程有一個全面的掌控,多一份把握初中數學是一項比較枯燥的課程,在課前,我們應該反思,怎樣進行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積極的思考。
因此,在數學課堂開始之前,我們要充分注意生活題材的收集,認真研究數學的教材,為學生準備更多的數學學習情境,創設各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保證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備課過程中也要注意,準備的問題盡量從開放到歸納,從易到難,從生活到教材,引領到學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趣味和意義。教學的方法,套路,教學方法的設計和教學的手段,都是值得我們深思和精心設計的問題,只有充分的準備,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成功。
3 教學中的反思――自我完善和提高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是我們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考和總結。教學中進行反思,更能夠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思考我們的教學行為,能夠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加高效的發展。雖然我們的教學都有課前的精心的設計,但是很多的因素和問題,是我們在教學前無法預知的,很多的突發問題,也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生的。作為教師,我們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善于發現問題,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關注教學進行的進度和教學的效果反饋。我們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而不管學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
其實,教學也是一個相對比較“活”的過程,教師不能總是按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強烈要求學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而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與學生溝通,不要強加自己的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得不到更好的發散,其實,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摒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形式,應該改變教學的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學學生分析問題,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尋找更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堂生動活潑、能讓學生更多地進行數學思考和積極發現問題的數學課,才算是比較成功的課程。因此,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全面地進行學習的指導,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時,要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運用多種方法來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現探索精神,拓展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不斷反思。
4 教學后的反思――自我總結
在處初中數學教學中,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注重教學的反思,特別是在課后,如果說教學前的反思是在進行課程的練習和準備,課程中的反思是進行完善問題,那么,課后的反思便是總結,是更高層次的進步。在每一節課結束后,我們要進行問題的總結,吸取好的經驗,改善錯誤和不足的地方;在每一天或者每一階段的教學任務結束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最近一段時間的課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是否精彩,內容和知識點、重難點講解是否簡單易懂,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要怎樣進行教學才能夠提高學生教學,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在那些方面我們還學要進一步調整、改進。把這些思考和問題一一羅列,我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才能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為了學生的學習,不斷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效果,實現教學的目標。在下一次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才會更有把握把課上好。
5 結語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總結和不斷改進的過程,好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 在教學中,只有經過不斷的反思和總結,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嘗試,不斷提高。每一次反思,每一次自我的檢驗和總結,都是一次進步,教學,需要的就是不斷嘗試,不斷地改進教學的方法,最終找到一個完善的教學過程和方法,為學生提高更多的鍛煉機會,更多自主學習的平臺。反思也可以促進教學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形式內容的創新,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進步,更好的教學效率,更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只有經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才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那么,教學反思需要反思哪些問題呢?
1.“課后思”: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心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每一節課后思考的內容有:
一是“情景創設”:教完每節課后,應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你所創設的情景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考慮下次課的情景創設,并及時修正教案。
二是“上課效果”:備課的最終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演板以及教師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數。效果好要有經驗積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欄中作好詳細的記載以便及時修正。
三是“教法學法”: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是“評價體系”:每堂課后認真思考一下本節課的評價內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數學任務、數學活動;評價的方式是否多樣、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的主題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五是“疏漏之處”: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方式單調等等。課后進行這樣的反思,及時客觀的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失誤,并能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正確的面對這些問題,做好及時查漏補缺工作,我們的課堂便會越來越來完美。
2.“周后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后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