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7: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任務引領教學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教師成長:愛心、學習、反思、思想
教研員被譽為“教師的教師”,對教師的成長起著喚醒、點撥、引領的作用,引導他們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靠內在的動力。教研員要引領教師向名師學習,像名師那樣關愛學生,擁有一顆愛心,不斷學習,擁有一顆進取心,加強反思,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中我始終努力踐行著這樣的理念。閱讀經典使教師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近年來,本人組織開展了英語教師新春讀書報告會、激發了教師的讀書熱情。這樣,學生在學校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標桿,能跟隨真正的讀書人在一起學習。
教研員要有大海般的胸懷,真情幫助教師,看到教師的進步猶如自己進步了一樣。我開設了“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等有關教師成長的主題講座,“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發表于《教育藝術》,“與名師為友創精彩人生”發表于全國核心期刊《中小學教師培訓》。
一位優秀的教研員應當有也必須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或教學主張,唯如此,我們才能充滿魅力,才能有一種精神感召力,才能譜就出一首快樂、幸福的當代教育的和諧樂章。我不斷創新,形成了“激發興趣、指導交際、精講知識、培養能力、加強反饋”20字英語教學法(獲中國外語學習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英語比較教學法(刊于全國核心期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興趣開路、任務推進、學會學習”英語學習方式(刊于《中小學英語教育》,獲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研會優秀成果一等獎)、“縱向搜索、橫向貫通、綜合演練”英語三輪復習法(刊于《中國高校招生》)及“歸納、瀏覽、聯想?復習法(刊于《學英語》;這兩種復習法配套用書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及青島出版社出版)。
四、生命課堂:激情、智慧、互動、發展
一節好課是激情與智慧和諧統一的生態課堂。針對課堂教學,我開設了“關于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創造生態課堂,促進師生發展”等講座。在主持開展國家級課題“任務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過程中,我們提出了生態課堂的主張,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課題成果《實施任務型教學,享受教育的幸福》獲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研會優秀成果一等獎,“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獲中央教科所全國優質教育成果一等獎。
五、教育科研:敬業樂研,反思前行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教育科研是名師與普通教師的分水嶺。教育科研不可畏,用心感悟,反思前行,積累、沉淀、思考、總結、內化、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教學是研究不竭的源頭活水,研究是教學富有生命與活力的有力保障。教育研究與寫作尤其是課題實驗為教師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課,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因此集體備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那么,如何落實集體備課呢?我校集體備課主要從七個“有”字上下工夫。
1.有領導
一是有一位副校長分管集體備課,定時安排、備課活動,定時檢查收集集體備課資料;二是每個備課小組安排一位領導蹲點,全程參與備課小組的活動。
2.有主題
我校集體備課的主題是“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各小組根據本科組學科特點及不同課型開展小課題研究,如英語單詞“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識字教學“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數學概念教學“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等。
3.有備課組長和主備人
備課組長由學校教導處指定,負責整個學期的備課工作,工作量納入量化考核;主備人由備課組長負責安排,輪流主備。
4.有時間保證
每周開展一次以上的集體備課,期初教導處排課時就對各組備課時間進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為語文科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三下午為數學科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四下午為英語科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五上午為綜合科組集體備課時間,輪到集體備課時間的科組教師不排課。這樣,集體備課才有時間保證。
5.有展示
主備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組成員及學校課題組領導和其他教師進行上課展示。
6.有反思
主備人根據上課及評課情況,對二次預案進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導學指南。
7.有流程
每月為一個集體備課周期,具體流程如下。第一周備課組長根據“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課題研究計劃定出研究主題,安排主備課人初備,形成預案。第二周主備人預案下發組員研討、修改、補充、刪減、矯正,主備人形成第二次備課預案。第三周主備人上課,集體評課,修改補充,主備人認真做好記錄。第四周主備人根據上課、評課研究記錄,對二次預案進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導學指南,填寫集體備課表,備課資料裝訂成冊上交教導處。
通過集體備課,以“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教改實驗為主題,探討各科各種課型的“高效六步教學法”操作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學法”集體備課的成效
開展“高效六步教學法”集體備課,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學法”的精髓,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了科組建設,推進了課題的深入開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化的研究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
集體備課前,要自我鉆研。每一次集體備課都有一個中心發言人,作為一個人,都希望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因此,在發言之前,教師都會走進教材、研讀課本,走進學生、研究學生,走進大綱、研究大綱,并翻閱大量的資料,需要時間幾個小時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準備。久而久之,集體備課讓每一位教師的業務水平、積極性都大大提高。
集體備課時,主備課人向科組成員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包括學情和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重點難點的分析,并按照創設問題、自主探究、討論解疑、展示提升、總結回顧、當堂檢測這六個步驟來進行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同科組教師要依次發言,結合自己的經驗對主備課人的設計發表意見和建議,主備課人記錄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主備教師根據眾多意見和建議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備都是對教師的一次升華。
集體備課上課,更是教學實踐能力的檢驗與提高。通過上課,驗證教學預設是否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執教者會進一步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在上課反思中,課堂教學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再經過組員的評課、提建議,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會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使自己的專業不斷成長。
這種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引領教師理論提升與專業成長的過程,開展集體備課以來,我校教師成長很快。據不完全統計,我校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區、評優課、論文評比等教學競賽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獲市級獎58人次,省級獎60人次,國家級獎41人次。黃琪、張歡、吳幼丹等教師“先學后教六步法教學法”現場教學設計獲全國一等獎,李紅、彭瑜雅等教師的“先學后教六步法教學法”教學設計獲省一、二等獎。
2.促進了備課組建設
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為備課組成員搭建起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也增進了備課組成員的了解,在備課中發揮各自的優勢, 促進了備課組建設。
如我校二年級的備課組是由有教學經驗的劉棠老師和兩位年輕教師楊柳老師和周麗文老師組成的。雖然她們的年齡差了一大截,但她們的相處與合作似乎沒有年齡的隔膜。兩位年輕教師楊柳老師和周麗文老師尊重劉棠老師,體諒劉棠老師,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讓劉棠老師盡量少做。所以學校布置備課組內的一些瑣碎工作,她倆能夠應付得了、獨自承擔,根本不讓劉老師操心。而劉老師呢,盡可能在學識與經驗上給予她們幫助與支持。開學前楊柳老師和周麗文老師要上公開課,周麗文把主備好的課《坐井觀天》在組內進行討論,劉老師認為這樣的教學設計和課件有些膚淺,于是劉老師根據自己的想法并結合學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學設計和課件從頭到尾進行了指導,并把教學意圖和上課應該注意的細節一一對周老師交代清楚。上公開課的時候,劉老師知道周老師年輕,應付大場合的經驗欠缺,他特意坐在講臺旁,讓她有顆定心丸。上課時,周老師時不時瞄一下劉老師,劉老師總是給予她肯定和贊賞的目光。一節課下來,周老師表現得相當出色,聽課教師對《坐井觀天》的教學設計給予高度評價。周老師通過這節課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獲了成功的快樂,在教學設計能力上、駕馭課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劉老師發揮了余熱,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獲了快樂,兩位年輕教師主動承擔一些科組工作,在學識與經驗上得到劉老師的幫助與支持,備課組的凝聚力得到增強,促進了備課組的建設。
3.推進了課題的深入開展
“高效六步教學法”是針對全科提出來的,而實際上,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不同類型的課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處,這就需要教師好好把握學科特點以及同學科不同類型的課的特點來設計“六步法”的教學。為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通過集體備課,集中同科組教師的集體智慧,克服一個一個難題。如英語單詞六步法教學模式、英語閱讀六步法教學模式、英語對話六步法教學模式等,當某一備課組研究出某一種六步法教學模式并得到領導和教師們的肯定時,他們收獲的不僅是成功的快樂,更是課題研究積極性的激發,從而推進了我校六步法課題的深入開展。如吳幼丹在《“六步教學法”高效課堂集體備課給我帶來的發展》一文中寫道:
這樣的蝶變,源自何處?
或許,從該校教師屢獲“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獎這一顯著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窺見根源:
郭銘輝老師的“散合式語文教學法”課題,榮獲2001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
華躍進老師的“生物科技活動的創新實踐”項目,榮獲2005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一等獎;
江華波副校長的“珠海市歷史地方課程構建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榮獲2009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
郭銘輝老師主持的課題“古詩共鳴教學法”實驗報告,榮獲2010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
楊俊校長的“散合式教學法拓展研究”課題,榮獲2012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
……
無疑,正是教育創新,讓學校由普通到不普通,甚至成為了區域性名校。這既得益于教師教育理念的創新,比如郭銘輝“散合式語文教學法”的創生與創新,更得益于校長治校理念的創新――“讓每一位老師都成功,讓每一位學生都精彩”是該校校長楊俊提出的辦學理念,正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學校大力鼓勵教育創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了學校師生的共同成長。
散合式教學法:學校教育科研品牌創新的生成性寫照
教師的工作態度,決定學校的發展命運。在“讓每一位老師都成功”的理念引領下,學校鼓勵教師走教科研發展之路,促進專業成長,助推學校跨越。“散合式教學法”的創生以及發展為學校教科研的核心品牌,就是學校給力教師創新、推動教師成功的有力寫照。
自2008年9月開始,該校課堂上“一言堂”的局面轉變為“百家爭鳴”的氛圍,教師穿梭在團坐著的學生間聽取發言。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知識的初始權是學生的,疑難問題的發現權也是學生的,在教室的每個地方,都是學生表現自我、展現自我的舞臺,教師一提出問題,學生們便踴躍發言。而帶來這一切改變的就是由學校全面推行的“散合式教學法”。
“散合式教學法”是由該校特級教師郭銘輝的教育科研項目――“散合式語文教學法”衍生而來的。“散”就是發散思維,“合”便是輻合思維。“散合式教學法”在課堂實施中一般分為兩階段六步驟,即第一階段為發散思維階段:預習―討論―質疑;第二階段為輻合思維階段:解疑―總結―檢測。
發散思維課,這是思維全面開放的課,教師課前對教材不作任何評價、暗示和導向,也不定任何目標,只是要求學生對教材進行全方位的預習。學生充分預習之后,在課堂上進行生生之間及師生之間自由廣泛的交流。只要是與課文相關的內容,都可以大膽地交流,并且提倡越散越好,特別鼓勵學生發表有創見性的看法。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激勵、點評學生的發言以外,還要給學生的發言評分,科代表做好登記評分,下課前做好總結。輻合思維課,它則主要是根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單元教學要求及應試要求完成該課應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根據發散思維課中,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學生討論的問題等進行梳理分析和總結,及時發現學生理解掌握的知識與教學任務的偏差和遺漏,給予修正和補充。
在郭老師研究的基礎上,學校把課題由原來的語文單一學科逐步推廣到各個學科,還設立專門的課題小組,由校長親任組長。自此,“散合式教學法”課題2009年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2012年9月經教育部評審順利結題。為了推廣課題,學校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培訓,組織教師開展課題組學習、教研組學習、年級組學習、小組討論等,認真組織優秀教師上觀摩課、示范課,加強教師之間的討論、交流,同時學校還組織教師到杜郎口中學、東廬中學等學校進行參觀學習和交流。楊俊校長也一直堅持在自己的物理課上實踐“散合式教學法”,親自上全區、全校示范課。在楊俊校長積極推動下,學校逐步規范課題管理,開展散合式教學法的拓展研究實驗,以課題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強化學校的科研特色,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
所有這些,都讓置身課改的教師們感受到了參與教學改革的益處,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上課時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了,教學質量也相應提高了。課堂,真正成為了師生幸福的課堂、生態的課堂。
豬籠草科考課:學校教育實踐品牌創新的標志性寫照
實踐出真知,實踐育人才。“讓每一位學生都精彩”,就要針對學生實際搭建精彩舞臺,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的風采,放飛青春的夢想。該校通過開設選修活動課,讓學生都自覺參與到各項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達到了輸送人才的目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實踐活動項目是“食蟲植物豬籠草科學考察活動”。
從2010年開始學校教導處就開始積極推進這項工作,通過四個途徑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一個平臺”、提高“兩種能力”、“三個發展歷程”、“四條有效途徑”。
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網絡,以教導處為龍頭,以教研組為依托,以骨干教師為引領,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全面鋪開,實現互動雙贏的專業發展模式。分學科組織教師在學校會議室進行個人發展規劃宣講,每位教師對自己的優、劣勢作了客觀分析,明確規劃了三年發展目標。學校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沃土。學校的傳統和工作氛圍,領導的管理水平,學校的制度建設等,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學校努力營造寬松、開放的成長氛圍。
一、搭建“一個平臺”
結合校本實際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搭建“一個平臺”。學校內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舉辦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舉行校本課程會;邀請藁城市教科所的教研員指導課堂教學;開展教師讀書節活動;新課程教學設計比賽;新課程說課比賽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進一步激發工作熱情。加強校本教研,形成學校常規。學校開展多種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聽課、課后評議等教研活動,形成教師合作互動、經驗分享的格局,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成長的目的。派教師出去聽、評課、研討等,派部分學科教師到名校、強校學習,廣開渠道,八方吸納,有利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按照新課程課改要求,積極倡導教師做“研究者”,積極承擔課題,學會教育科研,成為學科知識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以教研組為載體,縱向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各學科組都有自己的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深受學生的好評。重視整合團體智慧,促進教師發展。實踐證明,發揮團隊優勢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捷徑。堅持以教研組為核心,加強了集體備課活動,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團體智慧作用于課堂教學。
二、提高“兩種能力”
關注教師“兩種能力”的培養,幫助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1、以培養教師的良好讀書習慣來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種行為養成一種習慣,一種習慣養成一種能力。當今社會,“學習”已經成為工作生活的通行證,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參與社會激烈的競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我校把教師讀書列入教師發展的常規要求之中,要求教師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或教學論文,并從中挑選一些論文上送市級教育教學論文評比,凡獲獎者都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這樣,教師在讀書活動中,感受到精神的充實,品味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以幫助教師自我認識來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教師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長處、不足,只有認識到新形勢下新的要求,才能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只有方向正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快速而高效。提倡同伴互助、提倡教師間的相互聽課,由此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教師間的相互聽課,以往較多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聽課任務。為了促進這種學習形式更有效的進行,我們將相互聽課的視點放在發現優點和缺點及課后的交流討論上。聽課要強化學習意識和幫助意識,提倡研究式聽課。我們在聽課時要帶著問題進課堂:哪一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哪一點是授課老師最迫切需要改進的?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我們會很容易發現課堂的亮點和弱點,課后交流討論就有針對性。展示亮點是肯定,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展示弱點是為了幫助授課老師改進提高。我們反對胡子眉毛一把抓,反對評課的“好好主義”、“空對空”,力求聽課收到實效。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課堂的批評能力和提高自我認識。
三、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歷程”。
1、第一個歷程:站穩講臺上學生滿意的課。
2、第二個歷程: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能自如開展對話教學;具有豐富的社會生活實際知識,能將教學過程案例化;能以問題貫穿課堂;善于引發學生興趣;善于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等等。
3.第三個歷程: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
科研型教師的特點是:善于學習;善于反思;善于審視身邊的一切;善于內省自身的教育教學問題;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懷疑、不盲信權威;勇于改變自己、開放自己,不固步自封;能專注解決問題的思考,并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
四、開拓“四條有效途徑”,引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條有效途徑是專業引領、自我反思、團隊互助、校本教研。為避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偏離方向和陷入盲目狀態,學校實行專業引領,主要是通過學校自身骨干教師引領、市局教研專家引領,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正確引導。多次組織學校教師去聽專家的講座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層面上對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引領。以教研組為團隊,通過團隊互助,使教師真正感受到學校是教師成長發展的樂園,開展集體備課和課例研究,討論教材處理,重難點把握,課時劃分,學案編制,共同開發、利用、共享教學資源,交流經驗,促進教研組老師團結與發展,共謀學科組教學質量的最大提高。教師隊伍的成長,制度建設是關鍵。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要求。如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制定、青年教師的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組織評價、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組織等,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學校科學的制度管理下分階段、有序地推進。加強校本教研常規檢查。實行教研考勤,教導處進行檢查登記。規范教學研究內容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法;使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提高的方法;如何構建適合本校實際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年來,我校認真落實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精神,積極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按照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方案,有組織、有計劃、科學有序地開展工作,加強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推動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全面提升,并取得了一定成績。2013年西關中學又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從教師個人評價、教研組評價、教研室評價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教師成長記錄袋中教學資料積累量、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教科研論文、課題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經過嚴格細致考核,有30名教師表現突出,學校決定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
總結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突出的特點:
1、文科教師在專業成長上表現出有專業理想、專業發展的主動性比較強,自我發展意識強,在發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14名是文科教師。
2、在專業化發展上表現突出的教師共同特點是:能勇于創新,積極進取,在發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7人自主開發過校本課程,主動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
3、在專業化發展上表現突出的教師還表現在勇于挑戰自我,歷練自己,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在發展突出的前20名教師中有15人參加過比賽,有5名教師在全市教師素質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4、在專業化發展上表現突出的教師還表現在學習的主動性很強,他們達成規劃目標的可行性策略是閱讀、研究、反思、寫作,做學習型教師,積極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學科素養,積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料庫,教師成長記錄袋中資源豐富、教學反思多且深刻,撰寫發表的教學論文多。
三年來,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上也存在一些現象:
在問題引領教學過程中,問題的選擇和設置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之前,應充分準備,反復斟酌,精心選擇和設置問題.問題的設置必須具有:(1)理性的挑戰性,問題的設置要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針對性,問題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3)啟發性,所設置的問題不能直接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答案,而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有序性,所提問題要注意教學內容整體結構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環環相扣;(5)現實性,問題的提出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的現實意義,了解物理規律的價值,從而產生學習物理的動力; (6)延伸性,教學過程應在解決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延伸出新的問題,進而把問題的探究延伸到課外.
2 創設情境,產生問題意識
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問題選好之后,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的主要方式有:
(1)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進行“伏安法測電阻”的教學時,分別用外接法和內接法兩種電路去測同一只電阻的阻值,由于測量結果明顯不同,常常能引起學生極大的疑惑,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就為學生產生問題提供了情境.
(2)通過讓學生面臨要加以解釋的現象或事例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力的分解”時,可以這樣來設置疑問:取一個沉重的大砝碼放在桌面上,用細線把它提起來,問學生用一根線容易斷,還是用兩根線容易斷?學生一般會說用一根線容易斷,而演示結果卻正好相反:用一根細線能夠將砝碼穩穩地提起,而用兩根同樣的細線去提時(使兩線之間有較大的夾角),線卻一下子斷了.這種有悖常理的疑點,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呈現出問題情境.
(3)提出與知識的實際應用相關的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在“動量、動量定理”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創設以下問題情境 ,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入:讓一個雞蛋從某一高度處自由下落,當它落到地板上時,就會破碎.如果在地板上放一塊較厚的海綿軟墊,再讓另一只雞蛋從同一高度處自由下落,它不一定會破碎,這是為什么?能否從理論上加以說明?
(4)由舊知識的拓展引出新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進行“功的計算”的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運用初中學過的知識解決“力F的做功”問題,然后提出下列問題:“當力F與位移x成任意角度,力F做的功又為多少?”這樣利用知識的前后聯系來創設問題情境.
(5)通過日常觀念和科學概念的矛盾引出問題情究.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三定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普通人與身強體壯的運動員進行拔河比賽,誰會贏?”學生會回答:“肯定是運動員贏.”教師可以接著問:“那么,是否運動員對普通人的拉力大于普通人施于運動員的拉力?”學生往往會給予肯定的回答,此時教師予以否定.如何解釋上述矛盾呢?這就產生了問題情境.
(6)提出猜想并加以檢驗來創設問題情境.學習“共振現象”時,在一條水平張緊的繩子上掛幾個小球,問學生:如果讓擺長相等的兩個小球中的一個擺起來,會發生什么現象?讓學生猜想,學生意見不一.通過實驗,結果發現:各擺都跟著擺動起來,其中擺長與之相等的振幅最大.問學生: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進入了問題情境.
(7)通過實物、掛圖、模型展示、多媒體等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等.
3 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并善于提問
1.1 研究具體問題
本文立足于高職數學必修課的教育教學,借鑒國內外數學教育模式和數學教育方法的新進展,采用綜合研究與實踐的方式,運用“素質教育”為根本指導思想,“多重教法有機融合”的設計思路與內容安排,“實踐與應用相結合”的措施與手段,將數學知識和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數學的歸納性和演繹性,加強學生的理性思維訓練,提高學生駕馭數學知識的能力,研究一種切實可行的融入數學的常規教學、科研、數學建模及數學實驗于一體的數學建模必修課的教育模式。
1.2 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數學教育目的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但是由于數學教學存在一定的缺點,除此之外,學生自身對高等數學建模重要性的認識度不夠,學習熱情不足等因素也是制約數學建模教學難以實現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變舊教學模式、加快教學改革尤為重要。
2 體系構建思想
近十年來,高職教育中融入數學建模發展勢頭的確很快。但在高職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高職數學教學在課程內容教授過程中存在著注重理論講解、分析推導、運算技巧而輕視數學思想方法應用等方面的問題,而且各部分內容自成體系,過分強調各自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應用性和相互聯系,不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本文研究的是高職高專院校中,把常規教學、科研、競賽指導、數學建模及數學實驗于一體的數學必修課教育模式,本課題教育模式包括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本文研究的是高職高專的數學必修課的教學,而不是高等院校數學教育教學模式;二是本文研究的是一個綜合體系,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教改。
2.1 數學建模
對所需研究的問題作明確的分析,舍去無關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其主要的數學關系,以形成某種數學結構。利用數學的方法、技術來解釋實際問題,用數學模型來模擬實際問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數學建模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技術、一種方法、一種觀念。
2.2 推遲判斷
延緩結果出現的時間,實質是教師不要把“結果”拋給學生,而是要把數學概念、定理、解題結果作為一個過程來進行,并且教師在聆聽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是回答不符合教師預定的思路時,應該有耐心,不馬上下錯誤判斷,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發散學生思維,真正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3 體系構建的具體措施
3.1 構建“數學課程內并入法”,采用“問題驅動”“任務引領”等教學模式
本教學方案分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簡單介紹數學模型和數學建模;第二部分把該學期數學建模要用的數學理論知識教給學生;第三部分講解兩個數學建模的問題,具體動手操作整個建模及求解過程。具體做法是一個問題首先被呈現,隨后與這問題有關的數學內容被探索和發展,直至問題被解決。
“數學課程內并入法”具體實施過程是:第一周簡單介紹數學模型和數學建模,第二周至第十四周把數學理論知識教給學生,分為初等函數模塊(包括分段函數,復合函數,函數的極限與連續性等重要的數學知識),導數與微分模塊(包括函數的導數與微分,函數的單調性、極值與最值,函數的凹凸性,利用函數的性質作函數的圖像),常微分方程模塊(包括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一階線性齊次和非齊次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階常系數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最后一周講解兩個從數學建模的題庫選取數學建模的問題,教會學生怎樣建立數學模型,并通過對數學問題的分析,求解數學模型,最后進行模型的分析和評價。
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做法可表示為:“問題情境的呈現―數學內容的學習―問題情境的解決―新的問題情境的呈現―新的數學內容的學習―新的問題情境的解決”……
任務引領教學法的具體做法可表示為:“待解決的問題―分析簡化―建立數學模型―模型求解―結果檢驗―推廣”。
3.2 考核方式中加入學生自行命題相關專業的數學建模論文評分
在數學教學內容應當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調整,并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首先,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長把學生分為5人一組,由學生自行通過本學期所學的知識,把學生專業課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模型的建立、求解、驗證及論文的寫作。并由指導教師講解和評價學生的工作成果。同時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接受能力基礎之上。教師應調動一切可行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習和實踐提供有效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思維素質。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還有助于學生對數學建模產生認識,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意識。(見表1)
3.3 組建優秀數學建模競賽團隊
大力開發數學建模課程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融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體現“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同時我校已經開設兩年數學建模選修課,建成數學建模室三年,挑選對數學感興趣并有較高學習潛力的同學,開展以數學在專業技能中的應用為目標的數學建模活動,,并以此為基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確定團隊內部每位指導教師的主攻方向,實現優勢互補,剔除團隊中其專業背景確實不適合的隊員,而對于團隊建設急需的研究方向或技術力量,則通過內部物色、主動參與、積極動員等方式加入到競賽創新團隊。
3.4 有計劃地加強團隊科研能力的培養
提高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數學建模競賽水平的提高,所以有計劃地加強團隊科研能力建設,申報各種課題,提升科研水平,打造教學、科研、競賽指導三位一體的創新團隊。
3.5 開拓一系列以數學建模為背景的創新實踐活動
結合各專業背景,發動學生運用數學、計算機及相關背景知識解決實際生活與專業問題,例如講授函數時學生自行找出大跨度建筑物的懸索結構問題,即貼近專業又結合教學內容,從而全面推動兩個課堂即理論教學和動手實踐有機結合,提升實踐活動比例。
4 本體系的研究內容綜述和創新與突破之處
4.1 研究內容
大學教育,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他們各項單科知識得以融會貫通,綜合素質積淀最快、最關鍵的時期。在高等職業數學教學中,通過數學建模的有機融入,可以打破傳統的注重理論學習、忽視數學知識應用的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從而推動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數學教學的改革。
創設自主學習型課堂教育教學模式
什么才是真教育?在張廣利校長看來,就是讓學生享受學習、享受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讓教師享受教學、享受生活,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負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學生主體發展。就是遵循“以人為本”,辦有利于師生終身發展的教育。
張廣利提出創設“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并果敢地進行精彩實踐。“校長就應該是教師的教師,是一位道德高尚并富于人格魅力的人。”張校長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從當教師那天起,他一直鐘愛并打造著自己的課堂,曾先后進行過初中英語聽說讀寫評價改革和高中英語的整體教學實驗。任校長后,百忙中的他還先后組織開展了初中英語簡筆畫情景教學實驗、和諧教學法實驗、分層遞進教學研究與實驗等課題研究。2000年,四中重組后,他積極推行“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改思想,在積極借鑒課改名校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探索并形成了“五環節”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名師示范、全員研討、逆向評課、一人一課、全員考核達標、骨干評選、同課異構、整體推進等措施在全校推開,模式效應逐步放大。尤其是2009年4月份,成功承辦了東廬中學、杜郎口中學、勝利四中“三名校同課異構觀摩活動”,吸引了省內外1500余名教育同行到校觀摩學習,贏得了社會各界和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評。
走進四中的“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我們看到每名學生在課前都領取一份《導學提綱》,而這份《導學提綱》是在備課組集體備課過程中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而設計的,它是“自主學習型”課堂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在老師的適時指導和點撥下,學生通過自主、互助和交流完成學習任務的教與學的工具。在“五步教學法”的指導下,導學提綱的設計既遵循教學法的大方向,又呈現出了不同學科的特點,可以靈活變通,體現了“和而不同,紛而不亂”的自主學習特色,有利于實現學生互動共長。
真正的本真教育就應是讓學生快樂成長、健康發展的教育,是師生共同成長和享受成功的教育,是以人為本注重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而勝利四中的“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精準定位就在于此,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其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對情感和思想的主動感知,彰顯了學生學習和自主成長的內在動力。
育真教師
“自主學習型”課堂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在“自主學習型”課堂上,教師首先要面對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狀態而設置導學提綱的考驗。而在這個備課環節中的考驗,用一位老師的話來說,無疑于鳳凰涅磐經受浴火重生的檢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遵循學校課改方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本班實際,將“自主學習型”課堂向縱深演繹。
李麗老師不但在課堂上運用“學習小組”,而且把其擴展到了班級管理中,衛生、桌面整潔度等都進行小組捆綁評價,每周評選一次“優勝小組”,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張秀瑩老師注重從不同角度劃分小組,不但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劃分小組,而且還嘗試著打破小組的界限,將學生構建成一種“網絡”,人人都既有負責人,也對他人負責。在小組分工中,既可以根據學科的學習任務進行分工,設立語文組長、數學組長、英語組長等,還可以根據班級日常事務分工,如設立紀律組長、衛生組長、宣傳組長等,這樣既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又能充分發現和利用每個孩子的特長和優點。
教師是實現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導航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談不上學校的發展。本真教師不在于自己怎么教,而在于怎么讓學生有效地學。善于思考的張廣利校長將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改課改推進并駕齊驅,以課改促進教師的發展,以教師的不斷發展來推動課改的前行。
作為一校之長,張廣利不管多忙,總會主動參與并深入到課改的活動之中,不僅為教師發展做好服務,還積極引導教師開展校本研究,開展在教育情景中的問題研究,引領教師做實踐的研究者。他組織教師以合作研究小組為單位的自主、合作、探究培訓,讓教師首先感受課改課堂的成長魅力,并通過教師的親身體驗和實地感受,感到實實在在的課堂改革就是教育發展和自己專業成長的方向,從而有力地激發起教師課改的欲望和熱情。
張廣利還提出教師課改要遵循“團結、集體、捆綁”等幾個關鍵要素,以加強團隊精神的培育,來充分發揮對團隊教育、凝聚之功能。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實際行動重塑和弘揚以“奉獻、拼搏、創新、開拓,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團隊精神,積極推行集體備課、教學經驗交流會制度,創造性地提出了“逆向評課法”,形成了教師間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幫助教師不斷提高個性化課堂教學實戰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拓寬教師的課改思路,張廣利用超前發展思維,著眼優化教師多元學科知識結構的建設,勇敢打破學校以往的機構編制,設立了教師發展部,在勝利教育中心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許玉琴名師工作室”和“商虹名師工作室”,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實施名師幫扶計劃,為教師搭建起學習和借鑒的互動平臺,優化了教育資源的配置。
張廣利極其注重鼓勵和支持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和現代教學實踐,僅2007年一年,學校就外派學習和參觀的教師就有130余人次。名校、名師先進的教學經驗開闊了教師視野,高端課程培訓更新了教師知識結構,這些措施都有效促進了四中學習型班組的建設和學習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也大大促進了“自主學習型”課堂研究的不斷深入。近3年來,在探索“自主學習型”課堂實踐中,學校教師先后有196人(次)在市級以上教育教學論文和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中獲獎(省級以上168人次),158篇論文在市級以上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
除了讓教師享受教學成功外,張廣利還想方設法對教師進行人文關懷,讓教師們在工作之外,享受到七彩生活的幸福。他創造條件,豐富教師校園文化生活,建立了職工之家,開展了班組師生合唱賽、師生聯誼籃球賽、冬季越野賽等豐富多彩的職工文體活動“讀書十佳”評選等活動,讓教師享受教學,享受生活,專業上不斷成長,人生之路快樂延伸。
樹真人才
“自主學習型”課堂助推學生一生發展
關于課程改革目的和意義,張廣利校長認為,改革就是改變和革除不利于孩子自主成長和發展的傳統教育模式,創設出“讓學生享受學習,讓學生享受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確立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學生主體發展”為教育教學指導思想,構建起以學生自主學習、快樂體驗、合作互動的“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樹真人才,培養出真正為社會所需的創新性人才。
把握教育的先機,才能贏得主動發展。在“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張廣利經常深入到學生中。他認為,只有學生認可說好的教育教學才是真正的教育。張廣利平易近人,在餐廳、校園、操場、宿舍,學生與他無話不談,大到對學校課改的建議,小到生活中的秘密話兒。
九年級5班安琪同學對我們說:“‘自主學習型’課堂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到主動,老師說的少了,我們參與的多了。在老師給我們制訂的學習目標中,任由我們想、我們講,全班同學都能參與進來,每一名同學都能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在小組交流中,討論、質疑,然后加深理解記憶。”
從安琪那開心的笑臉上,每一名走進四中的人都感知到:這種“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能在最大限度里減輕學生的負擔,開啟學生的心智,拓展他們的思維,鍛煉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
近幾年,學校先后有124人次獲獎,其中地市級以上69人次。2007年,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有22人獲山東賽區一、二、三等獎,8人在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中分獲山東省賽區一、二、三等獎,2人獲山東省信息學聯賽一等獎。
張廣利校長說,“自主學習型”課堂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小課堂”,學校開發形成了以特色校本課程和社會實踐基地為主打的一系列“自主學習型”社會大課堂的新模式,將國家、地方、學校課程設置,在創新改革層面有機交融,相得益彰,構建起較大的自主學習型課堂網絡。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1為使自己不斷提高教育理論和學術水平,增強知識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新時期教師培訓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個人研修計劃,內容如下:
一、研修目標
在教學中不斷學習,認真思考,反復實踐,提高業務能力,錘煉專業精神,豐富教學智慧,形成教學風格。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真正成為農村教學的業務能手。
二、研修計劃
1、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堅持不懈地學,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多渠道地學。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立足課堂,善于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
教學工作中進行教學反思。反思自己教學理念,反思教學的實際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學模式,思考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
3、提升業務,樂于動筆,
揚長補短。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每天堅持動筆,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斷豐富自己的。轉化為教學的動力之源。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2本學期,圍繞學校提出的“聚焦課堂,關注質量;張揚個性,凸顯特色;規范管理,促進發展”教學工作重點,以校本教研為載體,以教研組特色建設為抓手,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核心,以促進教師群體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深入教學一線,為教師和學生服務。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務任務,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力爭以后取得更好成績,現將學校教務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與成績:
1、規范課程設置,深化課程改革。
嚴格執行課程方案,堅持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在專職教師緊缺的現實條件限制下,本學期堅持按課程標準開足了課程。有能力的老師跨學科教學,同一學科由多位老師兼任。要求全體教師必須自覺遵守,堅決杜絕隨意更換課程,不隨意增減課時;堅持按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堅持按教學計劃把握進度,不隨意提前結束課程和搞突擊教學;堅持按規定的要求考試,不準隨意增加考試次數。
2、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教學管理。
落實常規檢查工作。在以往教學常規檢查的基礎上,結合市“教學四項規范達標”要求,教導處在開學初制定了《教學常規檢查方案》,就計劃與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質量測評以及教研活動等五方面作了明確規定,以量分形式在全體教師中進一步加強教學“五認真”檢查,并把它作為我校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科以優化課堂教學,規范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為著力點,精心備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注重個性教學設計形成。每次檢查都認真組織,詳細布置,并按要求填寫相關的書面檢查情況表,以供教師有針對性地改正,作為今后“五認真”努力的方向。本學期經過三次檢查,評選出語文組2位、數學組2位教學優秀教師,其他老師也在檢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繼續加強教研組建設。各教研組能認真制訂學期教研計劃,明確研究重點任務,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時間(周二下午語文,周三下午數學)開展集體備課、研討課、理論學習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在活動中切磋教法學法,上好課改示范課,新教師展示課,積極開展評課交流,不斷總結提高。活動做到有主題,有內容。同時,引導教師自覺學習教育刊物教改經驗,指導課堂教學,關心新教師成長,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爭先創優意識。
3.立足教學實踐,提升教學水平
搭建平臺,展現教學風采。本學期我校與橋下一小學結對幫扶活動在本校舉行,給年輕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教學新理念的平臺,受到了老師們一致好評。5月份在市、縣隨班就讀指導中心組織下,我校與溫州__小學、縣嶺頭小學舉行隨班就讀“課堂有效教學”聯誼教學活動,陳__、柯__倆位教師積極展示我校課堂教學風采。青年教師在一次次上課、反思、研討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教學業務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積極參賽,凸現教學實效。本學期我校新教師柯__積極參加新苗評比,她在此次活動中脫穎而出,3人次參加優秀論文評比,全獲縣級一、二等獎。
4.推崇務實求真,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本學期我們努力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學科的書面測試成績,提升我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
開學初,結合本校教學規范管理相關要求,我要求每個班級建設后進生檔案,針對后20%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后進生幫扶計劃,并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幫扶記錄。學期中,教導處在對所有班級進行調研,及時匯總相關數據,肯定了一些進步的班級和學生,同時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1、本人工作千頭萬緒,再加上我兼任兩門主課,工作有時無法兼顧,一些工作不能及時完成,某種程度上影響學校工作的開展。
2、教研活動形式幾年來一成不變,沒有創新,又缺少專家的引領,活動效果不明顯。
3、隨著教師的“老齡化”,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4、綜合實踐活動已有開展,但落實不夠到位。
總之,本學期,在校長的悉心領導下,在同事的支持幫助下,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蛔恪N醫ν急涓錚角逃亂底鞒齬畢?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3一學期以來,我校在鄉中心校的直接領導下,緊緊遵循教育主管部門的部署,以課改實驗為契機,深入發動全體教師廣泛參與,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帶動教研,扎扎實實地開展教研活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現作出以下總結
一、以教科帶動教研,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
本學期,我校緊緊圍繞“中小學課堂教學銜接”和“小學生素質教育發展評價研究”兩上課題展開教育科研工作,以這兩個課題為切入點,引領教師廣泛參與,每位教師有自己的研究專題,寫出研究方案,定期組織教師理論學習,以理論指導實踐、采用案例分析、課題中期小結、教學反思、論文撰寫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的研究,讓教師從理論上得到充實,從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過各種形式的外出培訓學習、外出聽課、外出研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開拓教師的視野,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定期進行集中教研,為教師創設研究平臺
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每周定期組織集中教研活動、分學科、分時間、分地點舉行。教研活動形式多樣,集中理論學習,了解教研動態;觀看優秀教學錄相,并進行討論評析,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開設教學研討課,集中評課,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進教學經驗。由于有了這些平臺,教師可以展示處人風采,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價值的經驗得以推廣、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進,學校教研氣氛較濃。本學期我校共開設語文教研課15節,數學教研課13節,英語教研課5節。促進了教學研討的實效性。
三、抓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學管理中,我們力求向管理要質量。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定期檢查教師教案及作業批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進行跟蹤檢查,期末對教案進行歸納整理,按學科、年級分類,存入學校教案資源庫,并評選出優秀教學設計,給予獎勵。
規范日常巡課制度,定時巡課與不定時巡課相結合,及時了解教師教學前沿動態。建立推門聽課的制度。不定時下班聽課,與執教教師共同切磋存在的問題,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落實年段日常互聽課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組為單位,教研組長負責督促,每位教師最少聽6節本學科教師的常態課,增強互動交流,達到互相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抓特長生培養,推進教研成效
學生的特長方面的發展,是展示教研成果的一個重要渠道。我校緊抓特長生培養,開設了“文學社”“書法興趣小組”“數學思維興趣小組”等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濃厚了學校的教研氣氛,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本學期,我校學生任壯、王珂在縣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五年級學生王珂所寫作文在現代家長雜志發表。特長生的培養,濃厚了學校的學習氛圍,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推進了學校的教研成效。
五、開設教師論壇,促進經驗交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廣泛提高全校教師教研水平,我校為骨干教師創設平臺、定期開設教師論壇,讓優秀青年的先進教育教學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學隨筆、教育感悟)在論壇上進行交流,讓先進經驗得以推廣,以點事面,促進共同提高,同時,評選出最佳經驗給予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一學期以來的教研工作回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發揚長處,改進不足,以教研為先導,繼續努力讓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4這學期,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實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積極地參與到學校校本教研的活動中來。在這一學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長了不少,不論是實際的教學工作,還是理論上的提升都有進一步的提高。這學期來,通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我們進行了理論的學習,進行課堂教學問題的交流,進行專題問題的診斷,進行了專題材料的篩選活動,制定專題教學策略,進行課例的驗證。較圓滿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階段性的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習理論知識
新的課題研究,必須有理論的支撐,在學期初,我們在教務處的組織下進行各科課程標準的學習,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志和刊物,結合青陽教育辦的校本教研理論或校本教研經驗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學習了新的教學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自已更好的進行教學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認真做好問題單的記錄與交流
學習校本實施方案和學科組教研專題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驗,首先運用新的課程理念,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積極的關注課堂,及課堂教學法效率,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梳理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捕捉教學中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教學問題記錄,利用教研時間或課余時間和老師進行及時探討,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并及時的將教學困惑上傳至QQ上與老師分享,為學校教研專題提供較好的題材。
三、指導新教師的課堂公開教學
為了使新教師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學期初跟新教師進行教材的學習,教案的設計,并進行跟班聽班,結合課堂上出現的難點、重點問題與新教師進行探討,給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意見與建議。
四、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及時把握課堂教學方向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本人積極的分階段地實踐校本教研中的專題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問題讓學生自已提,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已的答。
課后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5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而課堂教學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審視校本教研的現狀,存在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動問題意識缺位,沒有形成專題研究。校本教研沒有捕捉教學中的問題,形成一個個專題。缺失“研究什么”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動呈平推式,缺失磨煉提升過程。我們常常發現,某些教研活動研究課上了,大家也認真評了課,執教者也很認同評課者的意見,并做了反思。活動經歷了上課、說課、評課、教后反思一條龍,搞得有聲有色。大家各自為政,你打你的鑼,我敲我的鼓,教研沒有深度,達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師的專業成長要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循環往復的過程。為了進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學校實踐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動模式,即確定一個主題,推行一課二上,實行三個結合。
一、確定一個主題
為了進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籠統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專題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再根據問題的價值性(具有現實價值,通過專題研討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共性(大多教師或學生遇到的問題)及可操作性(所選問題通過校本教研能得到解決或局部解決),最后確定教研專題。如課堂問題的有效性,低年級寫字教學指導,朗讀有效方法,等語文組的“一年級語文開放式識字研究”、“倡導綜合性學習,拓展自主式教學”,數學組的“如何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英語組的“小學低段英語趣味性教學”等等。各學科組或幾個學科組一起圍繞自己的教研專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使校本教研由模糊變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推行一課二上”
課堂教學是落實課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訓練所。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課堂實踐層面上說。一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反思和調整;二是通過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取其所長,補已所短,促進進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點應落在課堂教學的研究上。使教師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整個過程,采取“一課二上”策略,我們稱之為“初磨課”和“再磨課”,不斷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課:初磨課一般在學科組進行,經過“理論學習——集體備課——執教初磨課”三個階段。
理論學習階段。圍繞校本教研主題學習理論,既為執教教師和備課提供問題解決的策略,也為觀察、研究、分析課例的老師提供理論知識和分析問題的根據。理論學習采取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一方面各位老師各自去收集和學習與主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理論學習的負責人根據校本教研的主題查閱書籍或上網查詢相關的理論文章,篩選一些對教研活動有幫助的材料,印發給執教老師或全組教師,供大家參考學習,并組織交流討論。共同學習,形成共識。
集體備課階段。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流程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此階段主要開展“三研”活動,即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和研究學法的過程。研究教材,要求讀懂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采取三種的方式進行,即問題導讀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讀法。研究學生要求教師必須在充分研究學生的基礎上來設計學案,研究學習起點,針對個別差異和不同學情組織教學。研究學法,要求教師樹立“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理念,根據班級學生具體實際,鼓勵指導教師采取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布障設疑學習法的模式(布障設疑——激發興趣——探索學法)和提出要求學習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學探索——滲透學法)。不斷提高學法指導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獨立備課——導師指導——集體討論,充分發揮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備課質量。
執教“初磨課”階段:學科組任教教師根據確定的主題和備課過程,初次進行上課,組內其他老師進行聽課。課后進行說課和評課,然后調整學案,準備上“再磨課”。
再磨課。聽課者主要是針對學科大組成員,年級組成員均有分工任務,要求大組全體教師參與互動,主要開展“三講”活動。組內一人講磨課過程,一人講觀點報告,大家講課后感想。
1.講磨課過程。
可講在備課前的學習準備,講對教材的理解,講磨課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講如何對學法的指導,講磨課的學案的前后調整等等。
2.講觀點報告。
年級組內一位老師要針對組內的主題,結合組內磨課過程與經歷,做一個觀點報告。
3.講課后感想。
組織全體聽課進行討論,聽課老師根據課堂展示和觀點報告,發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請專家名師加以指導,集中大家的智慧,發揮專家引領作用。
三、實行三個結合
為了使校本教研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準,克服校本教研活動的隨意性和一次性消費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斷拓展和延伸,活動實行三個結合。
1.課內和課外結合。
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教師的發展空間,拓展教師交流反思的時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時空的限制,實現了思想互動。我們通過QQ群,教師博客等形式,讓教師撰寫隨筆、反思等進行繼續交流,使“再磨課”后的個人反思、同伴互動和專家引領進一步深化。
2.教學和科研結合。
教師根據滾動式的教研活動,針對執教老師的課例及自己的親身體會,擬寫案例或論文,開展基于課例的課題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清晰教學實效,提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與對策,使其成為下一輪主題研究的起點,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論水準,同時也提高了教師擬寫案例論文和課題研究的水平。
3.校內和校外結合。
我們以匯報課的形式進行校際交流,主要采取教學觀摩會、送教下鄉、幫扶結對等形式,由上課的老師來展示,這既產生輻射的作用,又為教師再提供一個再實踐提高的過程和機會。
我們邀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座、聽課,努力促進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觀念,積極探索“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手段,認真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努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效果。
語文學科4月份邀請了著名特級教師關鍵剛做課《陶校長的演講》,并做了《指向寫作的閱讀》講座,5月份又邀請浙派名師陳傳敏來上課《牧場之國》,獨特的課堂模式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邀請名師走進我們的課堂,聆聽名師的聲音,檢驗學生的水平,啟迪老師的思維,思考自己的教學,構建語用性以生為本教學課堂。
語文學科為了初小,邀請了城西中學的教壇中堅金亦珍老師做了《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指導新視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構建與實踐》兩個講座,并與老師面對面交流。老師們暢所欲言,向金老師提出了很多困惑的問題,金老師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動中,我們了解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金老師也從老師們的提問與交流中明白小學語文教學部分目標要求。
為了幼小銜接,承接了縣幼小銜接的教學研討會任務,一年級的胡志蓮老師和金玉燕上了同機關二幼的老師一起上課研討,課后教研員、上課老師和聽課老師共同討論如何進行幼小銜接的話題。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范文1為使自己不斷提高教育理論和學術水平,增強知識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新時期教師培訓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個人研修計劃,內容如下:
一、研修目標
在教學中不斷學習,認真思考,反復實踐,提高業務能力,錘煉專業精神,豐富教學智慧,形成教學風格。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真正成為農村教學的業務能手。
二、研修計劃
1、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堅持不懈地學,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多渠道地學。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立足課堂,善于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
教學工作中進行教學反思。反思自己教學理念,反思教學的實際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學模式,思考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
3、提升業務,樂于動筆,
揚長補短。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每天堅持動筆,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斷豐富自己的。轉化為教學的動力之源。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范文2本學期,圍繞學校提出的“聚焦課堂,關注質量;張揚個性,凸顯特色;規范管理,促進發展”教學工作重點,以校本教研為載體,以教研組特色建設為抓手,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核心,以促進教師群體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深入教學一線,為教師和學生服務。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務任務,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力爭以后取得更好成績,現將學校教務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與成績:
1、規范課程設置,深化課程改革。
嚴格執行課程方案,堅持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在專職教師緊缺的現實條件限制下,本學期堅持按課程標準開足了課程。有能力的老師跨學科教學,同一學科由多位老師兼任。要求全體教師必須自覺遵守,堅決杜絕隨意更換課程,不隨意增減課時;堅持按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堅持按教學計劃把握進度,不隨意提前結束課程和搞突擊教學;堅持按規定的要求考試,不準隨意增加考試次數。
2、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教學管理。
落實常規檢查工作。在以往教學常規檢查的基礎上,結合市“教學四項規范達標”要求,教導處在開學初制定了《教學常規檢查方案》,就計劃與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質量測評以及教研活動等五方面作了明確規定,以量分形式在全體教師中進一步加強教學“五認真”檢查,并把它作為我校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科以優化課堂教學,規范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為著力點,精心備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注重個性教學設計形成。每次檢查都認真組織,詳細布置,并按要求填寫相關的書面檢查情況表,以供教師有針對性地改正,作為今后“五認真”努力的方向。本學期經過三次檢查,評選出語文組2位、數學組2位教學優秀教師,其他老師也在檢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繼續加強教研組建設。各教研組能認真制訂學期教研計劃,明確研究重點任務,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時間(周二下午語文,周三下午數學)開展集體備課、研討課、理論學習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在活動中切磋教法學法,上好課改示范課,新教師展示課,積極開展評課交流,不斷總結提高。活動做到有主題,有內容。同時,引導教師自覺學習教育刊物教改經驗,指導課堂教學,關心新教師成長,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爭先創優意識。
3.立足教學實踐,提升教學水平
搭建平臺,展現教學風采。本學期我校與橋下一小學結對幫扶活動在本校舉行,給年輕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教學新理念的平臺,受到了老師們一致好評。5月份在市、縣隨班就讀指導中心組織下,我校與溫州__小學、縣嶺頭小學舉行隨班就讀“課堂有效教學”聯誼教學活動,陳__、柯__倆位教師積極展示我校課堂教學風采。青年教師在一次次上課、反思、研討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教學業務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積極參賽,凸現教學實效。本學期我校新教師柯__積極參加新苗評比,她在此次活動中脫穎而出,3人次參加優秀論文評比,全獲縣級一、二等獎。
4.推崇務實求真,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本學期我們努力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學科的書面測試成績,提升我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
開學初,結合本校教學規范管理相關要求,我要求每個班級建設后進生檔案,針對后20%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后進生幫扶計劃,并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幫扶記錄。學期中,教導處在對所有班級進行調研,及時匯總相關數據,肯定了一些進步的班級和學生,同時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1、本人工作千頭萬緒,再加上我兼任兩門主課,工作有時無法兼顧,一些工作不能及時完成,某種程度上影響學校工作的開展。
2、教研活動形式幾年來一成不變,沒有創新,又缺少專家的引領,活動效果不明顯。
3、隨著教師的“老齡化”,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4、綜合實踐活動已有開展,但落實不夠到位。
總之,本學期,在校長的悉心領導下,在同事的支持幫助下,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蛔恪N醫ν急涓錚角逃亂底鞒齬畢?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范文3一學期以來,我校在鄉中心校的直接領導下,緊緊遵循教育主管部門的部署,以課改實驗為契機,深入發動全體教師廣泛參與,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帶動教研,扎扎實實地開展教研活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現作出以下總結
一、以教科帶動教研,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
本學期,我校緊緊圍繞“中小學課堂教學銜接”和“小學生素質教育發展評價研究”兩上課題展開教育科研工作,以這兩個課題為切入點,引領教師廣泛參與,每位教師有自己的研究專題,寫出研究方案,定期組織教師理論學習,以理論指導實踐、采用案例分析、課題中期小結、教學反思、論文撰寫等多種形式開展廣泛的研究,讓教師從理論上得到充實,從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過各種形式的外出培訓學習、外出聽課、外出研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開拓教師的視野,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定期進行集中教研,為教師創設研究平臺
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每周定期組織集中教研活動、分學科、分時間、分地點舉行。教研活動形式多樣,集中理論學習,了解教研動態;觀看優秀教學錄相,并進行討論評析,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開設教學研討課,集中評課,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進教學經驗。由于有了這些平臺,教師可以展示處人風采,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價值的經驗得以推廣、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進,學校教研氣氛較濃。本學期我校共開設語文教研課15節,數學教研課13節,英語教研課5節。促進了教學研討的實效性。
三、抓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學管理中,我們力求向管理要質量。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定期檢查教師教案及作業批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進行跟蹤檢查,期末對教案進行歸納整理,按學科、年級分類,存入學校教案資源庫,并評選出優秀教學設計,給予獎勵。
規范日常巡課制度,定時巡課與不定時巡課相結合,及時了解教師教學前沿動態。建立推門聽課的制度。不定時下班聽課,與執教教師共同切磋存在的問題,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落實年段日常互聽課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組為單位,教研組長負責督促,每位教師最少聽6節本學科教師的常態課,增強互動交流,達到互相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抓特長生培養,推進教研成效
學生的特長方面的發展,是展示教研成果的一個重要渠道。我校緊抓特長生培養,開設了“文學社”“書法興趣小組”“數學思維興趣小組”等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濃厚了學校的教研氣氛,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本學期,我校學生任壯、王珂在縣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五年級學生王珂所寫作文在現代家長雜志發表。特長生的培養,濃厚了學校的學習氛圍,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推進了學校的教研成效。
五、開設教師論壇,促進經驗交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廣泛提高全校教師教研水平,我校為骨干教師創設平臺、定期開設教師論壇,讓優秀青年的先進教育教學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學隨筆、教育感悟)在論壇上進行交流,讓先進經驗得以推廣,以點事面,促進共同提高,同時,評選出最佳經驗給予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一學期以來的教研工作回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發揚長處,改進不足,以教研為先導,繼續努力讓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范文4這學期,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實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積極地參與到學校校本教研的活動中來。在這一學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長了不少,不論是實際的教學工作,還是理論上的提升都有進一步的提高。這學期來,通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我們進行了理論的學習,進行課堂教學問題的交流,進行專題問題的診斷,進行了專題材料的篩選活動,制定專題教學策略,進行課例的驗證。較圓滿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階段性的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習理論知識
新的課題研究,必須有理論的支撐,在學期初,我們在教務處的組織下進行各科課程標準的學習,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志和刊物,結合青陽教育辦的校本教研理論或校本教研經驗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學習了新的教學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自已更好的進行教學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認真做好問題單的記錄與交流
學習校本實施方案和學科組教研專題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驗,首先運用新的課程理念,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積極的關注課堂,及課堂教學法效率,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梳理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捕捉教學中的有價值的問題 ,進行教學問題記錄,利用教研時間或課余時間和老師進行及時探討,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并及時的將教學困惑上傳至QQ上與老師分享,為學校教研專題提供較好的題材。
三、指導新教師的課堂公開教學
為了使新教師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學期初跟新教師進行教材的學習,教案的設計,并進行跟班聽班,結合課堂上出現的難點、重點問題與新教師進行探討,給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意見與建議。
四、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及時把握課堂教學方向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本人積極的分階段地實踐校本教研中的專題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問題讓學生自已提,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已的答。
課后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校本教研總結范文5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而課堂教學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審視校本教研的現狀,存在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動問題意識缺位,沒有形成專題研究。校本教研沒有捕捉教學中的問題,形成一個個專題。缺失 “研究什么”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動呈平推式,缺失磨煉提升過程。我們常常發現,某些教研活動研究課上了,大家也認真評了課,執教者也很認同評課者的意見,并做了反思。活動經歷了上課、說課、評課、教后反思一條龍,搞得有聲有色。大家各自為政,你打你的鑼,我敲我的鼓,教研沒有深度,達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師的專業成長要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循環往復的過程。為了進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學校實踐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動模式,即確定一個主題,推行一課二上,實行三個結合。
一、確定一個主題
為了進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籠統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專題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再根據問題的價值性(具有現實價值,通過專題研討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共性(大多教師或學生遇到的問題)及可操作性(所選問題通過校本教研能得到解決或局部解決),最后確定教研專題。如課堂問題的有效性,低年級寫字教學指導,朗讀有效方法,等語文組的“一年級語文開放式識字研究”、“倡導綜合性學習,拓展自主式教學”,數學組的“如何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英語組的“小學低段英語趣味性教學”等等。各學科組或幾個學科組一起圍繞自己的教研專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使校本教研由模糊變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推行一課二上”
課堂教學是落實課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訓練所。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課堂實踐層面上說。一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反思和調整;二是通過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取其所長,補已所短,促進進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點應落在課堂教學的研究上。使教師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整個過程,采取“一課二上”策略,我們稱之為“初磨課”和“再磨課”,不斷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課:初磨課一般在學科組進行,經過“理論學習——集體備課——執教初磨課”三個階段。
理論學習階段。圍繞校本教研主題學習理論,既為執教教師和備課提供問題解決的策略,也為觀察、研究、分析課例的老師提供理論知識和分析問題的根據。理論學習采取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一方面各位老師各自去收集和學習與主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理論學習的負責人根據校本教研的主題查閱書籍或上網查詢相關的理論文章,篩選一些對教研活動有幫助的材料,印發給執教老師或全組教師,供大家參考學習,并組織交流討論。共同學習,形成共識。
集體備課階段。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及教學流程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此階段主要開展“三研”活動,即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和研究學法的過程。研究教材,要求讀懂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采取三種的方式進行,即問題導讀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讀法。研究學生要求教師必須在充分研究學生的基礎上來設計學案,研究學習起點,針對個別差異和不同學情組織教學。研究學法,要求教師樹立“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理念,根據班級學生具體實際,鼓勵指導教師采取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布障設疑學習法的模式(布障設疑——激發興趣——探索學法)和提出要求學習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學探索——滲透學法)。不斷提高學法指導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獨立備課——導師指導——集體討論,充分發揮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備課質量。
執教“初磨課”階段:學科組任教教師根據確定的主題和備課過程,初次進行上課,組內其他老師進行聽課。課后進行說課和評課,然后調整學案,準備上“再磨課”。
再磨課。聽課者主要是針對學科大組成員,年級組成員均有分工任務,要求大組全體教師參與互動,主要開展“三講”活動。組內一人講磨課過程,一人講觀點報告,大家講課后感想。
1.講磨課過程。
可講在備課前的學習準備,講對教材的理解,講磨課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講如何對學法的指導,講磨課的學案的前后調整等等。
2.講觀點報告。
年級組內一位老師要針對組內的主題,結合組內磨課過程與經歷,做一個觀點報告。
3.講課后感想。
組織全體聽課進行討論,聽課老師根據課堂展示和觀點報告,發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請專家名師加以指導,集中大家的智慧,發揮專家引領作用。
三、實行三個結合
為了使校本教研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準,克服校本教研活動的隨意性和一次性消費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斷拓展和延伸,活動實行三個結合。
1.課內和課外結合。
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教師的發展空間,拓展教師交流反思的時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時空的限制,實現了思想互動。我們通過QQ群,教師博客等形式,讓教師撰寫隨筆、反思等進行繼續交流,使“再磨課”后的個人反思、同伴互動和專家引領進一步深化。
2.教學和科研結合。
教師根據滾動式的教研活動,針對執教老師的課例及自己的親身體會,擬寫案例或論文,開展基于課例的課題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清晰教學實效,提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與對策,使其成為下一輪主題研究的起點,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論水準,同時也提高了教師擬寫案例論文和課題研究的水平。
3.校內和校外結合。
我們以匯報課的形式進行校際交流,主要采取教學觀摩會、送教下鄉、幫扶結對等形式,由上課的老師來展示,這既產生輻射的作用,又為教師再提供一個再實踐提高的過程和機會。
我們邀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座、聽課,努力促進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觀念,積極探索“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手段,認真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努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效果。
語文學科4月份邀請了著名特級教師關鍵剛做課《陶校長的演講》,并做了《指向寫作的閱讀》講座,5月份又邀請浙派名師陳傳敏來上課《牧場之國》,獨特的課堂模式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邀請名師走進我們的課堂,聆聽名師的聲音,檢驗學生的水平,啟迪老師的思維,思考自己的教學,構建語用性以生為本教學課堂。
語文學科為了初小,邀請了城西中學的教壇中堅金亦珍老師做了《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指導新視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構建與實踐》兩個講座,并與老師面對面交流。老師們暢所欲言,向金老師提出了很多困惑的問題,金老師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動中,我們了解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金老師也從老師們的提問與交流中明白小學語文教學部分目標要求。
為了幼小銜接,承接了縣幼小銜接的教學研討會任務,一年級的胡志蓮老師和金玉燕上了同機關二幼的老師一起上課研討,課后教研員、上課老師和聽課老師共同討論如何進行幼小銜接的話題。
一、有效開展校本培訓,引導教師轉變觀念
教學的過程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人,取決于學生認知基礎、學習動機與風格,取決于教師深厚的學術背景、美麗的心靈與高尚情操的精神力量,甚至取決于其他與教學有關的人,而不完全取決于模式。為了讓老師轉變觀念,學校除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區各級通識性培訓和學科性培訓之外,一直堅持實施系統的校本培訓。
1.專家講授,科學引領
2015年4月25日,由中國專家學者協會教育委員會組織的“中小學微課程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論壇”在我校2號報告廳舉行。無須“車馬勞頓”,老師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當今教育教學最前沿的理論。像這樣的專家報告會,學校每學期舉辦多次,通過邀請全國各級專家、名師,向學校教職工講解教育教學前沿理論、新課改理念、生本課堂、有效教學操作方法等,科學引領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2.專題講座,具體指導
學校分期分批對教研室主任、學科備課組長舉行專題講座,從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科研上進行具體指導,鼓勵老師大膽探索適合自己、適合學科、適合不同課型的有效“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形成“萬類霜天競自由”和“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局面。
3.校長講解,答疑解困
校長深入教研室、深入班級、深入課堂,親自調研,真實了解教師、學生對“生本課堂”的認識、理解情況,然后從教育思想、教改形式、教改理念和學校課改發展方向上強化課改領導力,明確提出,打造“生本課堂”,不是提出一種固化的模式,而是明確課改的方向――建設“以生為本的學習型課堂,把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不是提出一些僵化的要求,而是提出原則性的遵照――倡導“三講三不講”、“三布置三不布置”。“三講”是指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將學生不理解自己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將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易漏的知識;“三不講”是指學生會的不講,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教師講了也不會的不講。
通過這些培訓,使教師深刻認識到:課堂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又勢在必行的重大任務,“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必須完成從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服務者、評價者、研究者的角色轉變,懷著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來培養學生。
二、狠抓教科研,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1.成立教科研中心,細化“生本課堂”
學校教科研中心根據“生本課堂”的要求,從教師“教”的視角和學生“學”的視角,開發了教師“生本課堂”教學“兩案教學法”,即授課教師課前不僅需精心準備“教”案,還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學情”、授課“課型”編寫針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學”案(表一),力圖實現兩個目標:(1)將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用“實”、用“活”;(2)幫助教師正確認識“學案”,明確“教案”與“學案”的本質區別,真正從學生如何學習的角度進行開發和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提供學生學習過程的腳手架,從而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
制定臨沂四中“生本課堂”課堂觀察評價量規(表二),使教師的“生本課堂”有“章”可尋,有“紀”可遵。
2.推門聽課,形成制度
學校管理“重心”下移,校長、教干深入課堂,推門聽課,為使聽評課踏腳留“痕”,走得更“遠”,學校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規定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員每周聽課節數,有聽必評;每周周五上午由教科研中心匯總,填寫臨沂四中聽評課匯總表格(表三),每周周一在學校網絡上向全校師生公布;每周周五下午三點半定時召開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員聽評課調度會議(特殊情況沖突除外),逐一交流聽評課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提出來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討,確定是教師“教”的問題,還是學生“學”的問題,達成共識,及時解決,及時反饋給有關級部、有關授課教師,做好教學反思;推選“課堂之星”,組織他們上示范課、開公開課和研究課,通過挖掘“身邊”優秀課堂資源,“近水樓臺先得月”,讓教師學到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生本課堂”水平。
3.人人參與,共同進步
各年級、各級部組織所有教師全員參加聽評課,每一周編排教師聽評課安排表(表四),面向全校開放課堂,依據“生本課堂”評價量規,由學科組老師、教干以及教科研中心的老師,共同對這節課進行評分和評價,并將結果在學校網絡上公布。這樣,人人參與,實作、實訓,促使全體教師進入“生本課堂”、研究“生本課堂”、改進“生本課堂”,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